CN103623744A - 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23744A
CN103623744A CN201310462281.8A CN201310462281A CN103623744A CN 103623744 A CN103623744 A CN 103623744A CN 201310462281 A CN201310462281 A CN 201310462281A CN 103623744 A CN103623744 A CN 1036237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g
preparation
active agent
surface active
gemini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622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23744B (zh
Inventor
郑纯智
唐江宏
张春勇
张国华
王雅珍
文颖颖
王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Wan Qi Biolog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Jiangs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31046228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237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23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37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237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37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84Recycling of catalyst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为1,4-丁二醇双琥珀酸烷基糖苷双酯磺酸钠。制备时:先将马来酸酐与1,4-丁二醇加入到反应釜中,再加入催化剂;然后加入烷基糖苷和有机溶剂,在减压条件下反应,略冷却后过滤回收催化剂。滤液用质量分数为20%NaOH中和至中性;加入亚硫酸氢钠水溶液继续反应,最后减压回收溶剂,产物经洗涤、分离提纯后得到淡黄色的油状产物。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高效、功能多,可以很好的应用于日用化工、生物化工配方等领域。并且制备简单,过程易控,催化剂可以经过简单的分离后重复利用,具有节能减耗、成本低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表面活性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表面活性剂是工农业生产和人类日常生活中常会用到的一种重要材料,传统的表面活性剂有一个亲水基团和一个疏水基团,其离子头基间的电荷斥力或水化引起的分离倾向使得它们在界面或分子聚集体中难以紧密排列,造成表面活性偏低。而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千以上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尽管增溶性、增稠性、分散性、絮凝性等较佳,但一般难于在界面上形成稳定的取向层,表面活性较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弱,表面张力要很长时间才能平衡。这些不足限制了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1971年Bunton等率先合成了一族阳离子型低聚表面活性剂,不过在当时未引起重视。Menger于1991年合成了刚性基连接的双离子头基双碳氢链表面活性剂,并命名为Geminis(天文学用语,意为双子星座),形象地表述了此类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Rosen小组采纳了“Gemini”的命名,并系统合成和研究了氧乙烯及氧丙烯柔性基团连接的Gemini表面活性剂,而后人们才真正系统地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人们在探索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和应用方面作出巨大的努力。新型表面活性剂低聚表面活性剂(尤以Gemini为代表)的出现,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兴趣和关注。这些新型表面活性剂一类高效、多功能的新型表面活性剂,是由两个亲水基团和两个疏水基团通过联接基团联接而成的一类新型的表面活性剂。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相比,打破了传统表面活性剂单疏水基单亲水基的结构,双子表面活性剂有更为优良的物化性能和应用性能。 
烷基糖苷(Alkyl Polyglycoside,简称APG)是由天然脂肪醇和葡萄糖缩合而成的,具有表面张力低、泡沫丰富细腻而稳定、去污能力强、对皮肤和眼睛无刺激、产品相对来说无毒、生物降解性好及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被誉为是新一代绿色表面活性剂。但是目前生产烷基糖苷的成本较高,从而限制了它在低档产品中的使用,同时它的一些性能还需改善,如中长链烷基单苷几乎不溶于水,烷基糖苷的泡沫中等等。为了使烷基糖苷的优点得以保留,并使缺点得到改善,可利用烷基糖苷是一个多羟基化合物的特点,作为反应中间体与其它化学基团反应,生成烷基糖苷的衍生物。这一研究将成为烷基糖苷开发的新课题。国内外对烷基糖苷衍生物研究较多,但多集中在烷基糖苷磺基琥珀酸酯、烷基糖苷硫酸酯、烷基糖苷磷酸酯等研究,而对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研究很少。 
设计合成新型的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是今后一个时期烷基糖苷衍生物开发应用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提供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的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所述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为1,4-丁二醇双琥珀酸烷基糖苷双酯磺酸钠,其化学结构式为:
  
Figure DEST_PATH_DEST_PATH_IMAGE001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R为碳原子数为8~22的烷基。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n为1.2~1.8。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在氮气的保护下,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单酯化反应:将马来酸酐与1,4-丁二醇反应,搅拌升温至80~100℃,在此温度下反应3~5h,形成单酯化产物,反应式为:
 
Figure DEST_PATH_DEST_PATH_IMAGE002
(2)、双酯化反应:加入有机溶剂,将所述步骤(1)中得到的单酯化产物与烷基糖苷反应,在减压的条件下反应5~7小时,控制反应温度为95℃~110℃,形成双酯化产物,反应式为:
 
Figure DEST_PATH_DEST_PATH_IMAGE003
 
Figure DEST_PATH_DEST_PATH_IMAGE004
(3)、磺化反应:将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双酯化产物与质量分数为20%~40%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反应,并控制水溶液中亚硫酸氢钠与1,4-丁二醇的摩尔比为2:1~3:1,在温度为90℃~100℃的条件下反应4~6小时,形成磺化产物,反应式为:
 
Figure DEST_PATH_DEST_PATH_IMAGE005
(4)、减压回收溶剂,产物经洗涤、分离提纯后得到淡黄色的油状最终产物。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进行所述步骤(1)的单酯化反应、以及所述步骤(2)中的双酯化反应时,所述催化剂都为活性碳固载杂多酸,加入所述催化剂的重量为所述1,4-丁二醇重量的1%~4%。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杂多酸的固载量为10%~40%。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杂多酸为磷钨酸或者硅钨酸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马来酸酐与1,4-丁二醇的摩尔比为2:1~3:1。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烷基糖苷与所述1,4-丁二醇的摩尔比为2:1~3:1。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进行所述步骤(2)中的双酯化反应时,所述有机溶剂与烷基糖苷的重量比为1:10~1:20,所述有机溶剂为甲苯、氯苯或者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任意一种。 
杂多酸是一种同时具有酸性和氧化还原性的新型催化剂,杂多酸固载化后,不仅能在液相氧化和酸催化反应中把催化剂从反应介质中方便地分离出来,而且还可以使这类均相催化反应多相化。重要的是,载体的种类、杂多酸的固载量、活化温度等对固载杂多酸的吸附量、活性、寿命等方面都有影响 。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通过精确控制各个反应物的摩尔比,以及反应过程的温度、时间等参数,使得本发明的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具有高效、功能多等特点,可以很好的应用于日用化工、生物化工配方等领域。并且制备简单,过程易控,催化剂可以经过简单的分离后重复利用,具有节能减耗、成本低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实施例。 
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为1,4-丁二醇双琥珀酸烷基糖苷双酯磺酸钠,其化学结构式为: 
 
Figure DEST_PATH_DEST_PATH_IMAGE007
其中R为碳原子数为8~22的烷基,n为1.2~1.8。
制备时,在氮气的保护下,方法如下: 
(1)、单酯化反应:将马来酸酐与1,4-丁二醇反应,搅拌升温至80~100℃,在此温度下反应3~5h,形成单酯化产物,反应式为:
 
Figure DEST_PATH_DEST_PATH_IMAGE008
(2)、双酯化反应:加入有机溶剂,将所述步骤(1)中得到的单酯化产物与烷基糖苷反应,在减压的条件下反应5~7小时,控制反应温度为95℃~110℃,形成双酯化产物,反应式为:
 
Figure DEST_PATH_DEST_PATH_IMAGE009
 
Figure DEST_PATH_DEST_PATH_IMAGE010
(3)、磺化反应:将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双酯化产物与质量分数为20%~40%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反应,并控制水溶液中亚硫酸氢钠与1,4-丁二醇的摩尔比为2:1~3:1,在温度为90℃~100℃的条件下反应4~6小时,形成磺化产物,反应式为:
 
Figure DEST_PATH_DEST_PATH_IMAGE011
Figure DEST_PATH_DEST_PATH_IMAGE012
(4)、减压回收溶剂,产物经洗涤、分离提纯后得到淡黄色的油状最终产物。
在进行所述步骤(1)的单酯化反应、以及步骤(2)中的双酯化反应时,催化剂都为活性碳固载杂多酸,加入催化剂的重量为1,4-丁二醇重量的1%~4%。其中杂多酸的固载量为10%~40%,杂多酸为磷钨酸或者硅钨酸中的任意一种。 
在上述步骤(1)中,马来酸酐与1,4-丁二醇的摩尔比为2:1~3:1。 
在上述步骤(2)中,烷基糖苷与1,4-丁二醇的摩尔比为2:1~3:1。 
在进行步骤(2)中的双酯化反应时,有机溶剂与烷基糖苷的重量比为1:10~1:20,且有机溶剂为甲苯、氯苯或者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任意一种 
实施例1
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为1,4-丁二醇双琥珀酸烷基糖苷双酯磺酸钠, 其化学结构式为:
 
Figure DEST_PATH_DEST_PATH_IMAGE013
其中R为碳原子数为8的正辛烷基,n为1.2。
制备时,在持续通入N2 保护下,包括下列步骤: 
(1)、单酯化反应:将马来酸酐与1,4-丁二醇按摩尔比2:1加入到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器的反应釜中,再加入重量为1,4-丁二醇重量1%活性碳固载磷钨酸作为催化剂,固载量为10%,搅拌升温至80℃,在此温度下反应3h。
(2)、双酯化反应:在上述反应釜上安装分水器,加入烷基糖苷,且烷基糖苷与1,4-丁二醇摩尔比2:1,同时加入重量为烷基糖苷重量10%的有机溶剂甲苯,在减压条件下以95℃反应5h,略冷却后过滤回收催化剂,催化剂回收后可以重复利用。滤液用质量分数为20%氢氧化钠中和至中性。 
(3)、磺化反应:加入质量分数20%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作为硫化剂,且控制水溶液中亚硫酸氢钠与1,4-丁二醇的摩尔比 2.0:1.0,在90℃的反应温度下反应4h,磺化尾气用稀碱液吸收。 
(4)、减压回收溶剂,产物经洗涤、分离提纯后得到淡黄色的油状产物,即1,4-丁二醇双琥珀酸烷基糖苷双酯磺酸钠。 
实施例2 
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为1,4-丁二醇双琥珀酸烷基糖苷双酯磺酸钠, 其化学结构式为:
 
Figure DEST_PATH_DEST_PATH_IMAGE014
其中R为碳原子数为22的二十二烷基,n为1.8。
制备时,在持续通入N2 保护下,包括下列步骤: 
(1)、单酯化反应:将马来酸酐与1,4-丁二醇按摩尔比3:1加入到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器的反应釜中,再加入重量为1,4-丁二醇重量4%活性碳固载磷钨酸作为催化剂,固载量为40%,搅拌升温至100℃,在此温度下反应5h。
(2)、双酯化反应:在上述反应釜上安装分水器,加入烷基糖苷,且烷基糖苷与1,4-丁二醇摩尔比3:1,同时加入重量为烷基糖苷重量20%的有机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在减压条件下以110℃反应7h,略冷却后过滤回收催化剂,催化剂回收后可以重复利用。滤液用质量分数为20%氢氧化钠中和至中性。 
(3)、磺化反应:加入质量分数40%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作为硫化剂,且控制水溶液中亚硫酸氢钠与1,4-丁二醇的摩尔比 3:1,在100℃的反应温度下反应6h,磺化尾气用稀碱液吸收。 
(4)、减压回收溶剂,产物经洗涤、分离提纯后得到淡黄色的油状产物,即1,4-丁二醇双琥珀酸烷基糖苷双酯磺酸钠。 
实施例3 
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为1,4-丁二醇双琥珀酸烷基糖苷双酯磺酸钠, 其化学结构式为:
 
Figure DEST_PATH_DEST_PATH_IMAGE015
其中R为碳原子数为16的十六烷基,n为1.4。
制备时,在持续通入N2 保护下,包括下列步骤: 
(1)、单酯化反应:将马来酸酐与1,4-丁二醇按摩尔比2.5:1加入到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器的反应釜中,再加入重量为1,4-丁二醇重量3%活性碳固载硅钨酸作为催化剂,固载量为30%,搅拌升温至90℃,在此温度下反应4h。
(2)、双酯化反应:在上述反应釜上安装分水器,加入烷基糖苷,且烷基糖苷与1,4-丁二醇摩尔比2.5:1,同时加入重量为烷基糖苷重量15%的有机溶剂氯苯,在减压条件下以100℃反应6h,略冷却后过滤回收催化剂,催化剂回收后可以重复利用。滤液用质量分数为20%氢氧化钠中和至中性。 
(3)、磺化反应:加入质量分数30%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作为硫化剂,且控制水溶液中亚硫酸氢钠与1,4-丁二醇的摩尔比 2.5:1,在100℃的反应温度下反应5h,磺化尾气用稀碱液吸收。 
(4)、减压回收溶剂,产物经洗涤、分离提纯后得到淡黄色的油状产物,即1,4-丁二醇双琥珀酸烷基糖苷双酯磺酸钠。 
实施例4 
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为1,4-丁二醇双琥珀酸烷基糖苷双酯磺酸钠, 其化学结构式为:
 
Figure DEST_PATH_DEST_PATH_IMAGE016
其中R为碳原子数为8的正辛烷基,n为1.2。
制备时,在持续通入N2 保护下,包括下列步骤: 
(1)、单酯化反应:将马来酸酐与1,4-丁二醇按摩尔比2.2:1加入到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器的反应釜中,再加入重量为1,4-丁二醇重量2%活性碳固载硅钨酸作为催化剂,固载量为24%,搅拌升温至90℃,在此温度下反应3h。
(2)、双酯化反应:在上述反应釜上安装分水器,加入烷基糖苷,且烷基糖苷与1,4-丁二醇摩尔比2.1:1,同时加入重量为烷基糖苷重量10%的有机溶剂氯苯,在减压条件下以100℃反应5h,略冷却后过滤回收催化剂,催化剂回收后可以重复利用。滤液用质量分数为20%氢氧化钠中和至中性。 
(3)、磺化反应:加入质量分数20%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作为硫化剂,且控制水溶液中亚硫酸氢钠与1,4-丁二醇的摩尔比 2:1,在95℃的反应温度下反应5h,磺化尾气用稀碱液吸收。 
(4)、减压回收溶剂,产物经洗涤、分离提纯后得到淡黄色的油状产物,即1,4-丁二醇双琥珀酸烷基糖苷双酯磺酸钠。 
实施例5 
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为1,4-丁二醇双琥珀酸烷基糖苷双酯磺酸钠, 其化学结构式为:
 
Figure DEST_PATH_DEST_PATH_IMAGE017
其中R为碳原子数为12的十二烷基,n为1.6。
制备时,在持续通入N2 保护下,包括下列步骤: 
(1)、单酯化反应:将马来酸酐与1,4-丁二醇按摩尔比2.8:1加入到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器的反应釜中,再加入重量为1,4-丁二醇重量2.5%活性碳固载硅钨酸作为催化剂,固载量为34%,搅拌升温至95℃,在此温度下反应4.5h。
(2)、双酯化反应:在上述反应釜上安装分水器,加入烷基糖苷,且烷基糖苷与1,4-丁二醇摩尔比2.7:1,同时加入重量为烷基糖苷重量10%的有机溶剂氯苯,在减压条件下以105℃反应5h,略冷却后过滤回收催化剂,催化剂回收后可以重复利用。滤液用质量分数为20%氢氧化钠中和至中性。 
(3)、磺化反应:加入质量分数25%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作为硫化剂,且控制水溶液中亚硫酸氢钠与1,4-丁二醇的摩尔比 2.3:1,在95℃的反应温度下反应5h,磺化尾气用稀碱液吸收。 
(4)、减压回收溶剂,产物经洗涤、分离提纯后得到淡黄色的油状产物, 
即1,4-丁二醇双琥珀酸烷基糖苷双酯磺酸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为1,4-丁二醇双琥珀酸烷基糖苷双酯磺酸钠,其化学结构式为: 
Figure FDA00003913686300000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其特征在于:R为碳原子数为8~22的烷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其特征在于:n为1.2~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氮气的保护下,包括以下步骤: 
(1)、单酯化反应:将马来酸酐与1,4-丁二醇反应,搅拌升温至80~100℃,在此温度下反应3~5h,形成单酯化产物,反应式为: 
Figure FDA0000391368630000021
(2)、双酯化反应:加入有机溶剂,将所述步骤(1)中得到的单酯化产物与烷基糖苷反应,在减压的条件下反应5~7小时,控制反应温度为95℃~110℃,形成双酯化产物,反应式为: 
Figure FDA0000391368630000022
反应完成后冷却过滤,滤液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中和至中性, 
(3)、磺化反应:将所述步骤(2)中得到的双酯化产物与质量 分数为20%~40%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反应,并控制水溶液中亚硫酸氢钠与1,4-丁二醇的摩尔比为2:1~3:1,在温度为90℃~100℃的条件下反应4~6小时,形成磺化产物,反应式为: 
Figure FDA0000391368630000031
(4)、减压回收溶剂,产物经洗涤、分离提纯后得到淡黄色的油状最终产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步骤(1)的单酯化反应、以及所述步骤(2)中的双酯化反应时,所述催化剂都为活性碳固载杂多酸, 加入所述催化剂的重量为所述1,4-丁二醇重量的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杂多酸的固载量为10%~4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杂多酸为磷钨酸或者硅钨酸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马来酸酐与1,4-丁二醇的摩尔比为2:1~3:1。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糖苷与所述1,4-丁二醇的摩尔比为2:1~3:1。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步骤(2)中的双酯化反应时,所述有机溶剂与烷基糖苷的重量比为1:10~1:20,所述有机溶剂为甲苯、氯苯或者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任意一种。 
CN201310462281.8A 2013-09-30 2013-09-30 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6237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62281.8A CN103623744B (zh) 2013-09-30 2013-09-30 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62281.8A CN103623744B (zh) 2013-09-30 2013-09-30 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23744A true CN103623744A (zh) 2014-03-12
CN103623744B CN103623744B (zh) 2015-07-22

Family

ID=50205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62281.8A Active CN103623744B (zh) 2013-09-30 2013-09-30 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2374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6607A (zh) * 2016-01-20 2016-06-08 上海发凯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烷基糖苷羟丙基磺酸盐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46606A (zh) * 2016-01-20 2016-06-08 上海发凯化工有限公司 烷基糖苷磺酸盐及其合成方法
CN107955045A (zh) * 2017-12-04 2018-04-24 上海雅运纺织助剂有限公司 烷基糖苷烷基琥珀酸单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25826A1 (en) * 2007-07-03 2009-12-31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changing the wettability of rock formations
CN102351745A (zh) * 2011-09-08 2012-02-15 南通大学 乙二醇双磺基琥珀酸二(2-乙基-1-丁基)酯钠的制备方法
CN102812952A (zh) * 2012-08-09 2012-12-12 凤台县精华助剂有限公司 一种水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25826A1 (en) * 2007-07-03 2009-12-31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changing the wettability of rock formations
CN102351745A (zh) * 2011-09-08 2012-02-15 南通大学 乙二醇双磺基琥珀酸二(2-乙基-1-丁基)酯钠的制备方法
CN102812952A (zh) * 2012-08-09 2012-12-12 凤台县精华助剂有限公司 一种水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ARIANO J.L.CASTRO ET AL: "Ecologically safe alkyl glucoside-based gemini surfactants", 《ARKIVOC》, 31 December 2005 (2005-12-31), pages 253 - 267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6607A (zh) * 2016-01-20 2016-06-08 上海发凯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烷基糖苷羟丙基磺酸盐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46606A (zh) * 2016-01-20 2016-06-08 上海发凯化工有限公司 烷基糖苷磺酸盐及其合成方法
CN105646607B (zh) * 2016-01-20 2019-01-04 上海发凯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烷基糖苷羟丙基磺酸盐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46606B (zh) * 2016-01-20 2019-01-18 上海发凯化工有限公司 烷基糖苷磺酸盐及其合成方法
CN107955045A (zh) * 2017-12-04 2018-04-24 上海雅运纺织助剂有限公司 烷基糖苷烷基琥珀酸单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55045B (zh) * 2017-12-04 2019-12-10 上海雅运新材料有限公司 烷基糖苷烷基琥珀酸单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23744B (zh) 2015-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88034B (zh) 一种5-羟甲基糠醛的制备方法
CN103086964A (zh) 一种6-溴-2-吡啶甲酸甲酯的制备方法
CN101143322A (zh) 一种用于由甲醇和二氧化碳直接催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3623744B (zh) 一种烷基糖苷双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68142A (zh) 一种由碳水化合物催化合成2,5-呋喃二甲醛的方法
CN112717953B (zh) 一种碳基固体酸催化剂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于生物质水热转化的方法
CN101805327B (zh) 一种雷贝拉唑钠化合物及其制法
CN102295536B (zh) 一种高含量三甲基氢醌的制备方法
CN1683326A (zh) 一种生产氨基甲酸甲酯的工艺
CN106748752B (zh) 一种2,3-萘二甲酸的制备方法
CN102442992A (zh) 生物柴油基粗甘油与碳酸二甲酯合成碳酸甘油酯的方法
CN1312103C (zh) 一种使用混合溶剂臭氧氧化合成壬二酸和壬酸的方法
CN107694610A (zh) 一种用于环己醇氧化合成环己酮的相转移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13245A (zh) 一种合成1-氨基蒽醌的方法
CN107519932A (zh) 一种用于苯甲醇氧化合成苯甲醛的相转移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02043B (zh) 6-氯-3-硝基甲苯-4-磺酸液相连续加氢还原制备clt酸的方法
CN102786500B (zh) 一种环氧环己烷的制备方法
CN105367454A (zh) 一种利用喹吖啶酮颜料副产物生产间氨基苯磺酸的方法
CN106478402A (zh) 由乙醇酸甲酯制备乙醇酸晶体的方法
CN109651124B (zh) 合成对甲基苯甲醛的方法
CN100469742C (zh) 苯基环己烷的制备方法
CN102391127B (zh) 改性凹土催化合成一硝基甲苯的方法
CN111138510B (zh) 一种维生素d3中间体7-酮胆固醇乙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01775043A (zh) 第二代Grubbs催化剂的合成方法
CN107556188A (zh) 一种相转移催化合成苄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02

Address after: 213000 No. 268 Nanhai Avenue, Haian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Nantong

Co-patentee after: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atentee after: Wan Qi bio tech ltd, Jiangsu

Address before: 213001 Changzhou Province in the Clock Tower District, Jiangsu, Wu Road, No. 1801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26600 Nanhai Avenue 268, Haian Ci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Jiangs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atentee after: Jiangsu Wan Qi biolog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213000 No. 268 Nanhai Road, Haian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tong, Jiangsu

Co-patentee before: Jiangs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atentee before: Wan Qi bio tech ltd, Jiangsu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