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23500A - 医疗用阀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医疗用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23500A
CN103623500A CN201310367075.9A CN201310367075A CN103623500A CN 103623500 A CN103623500 A CN 103623500A CN 201310367075 A CN201310367075 A CN 201310367075A CN 103623500 A CN103623500 A CN 1036235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lit
haemostatic valve
haemostatic
mai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670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23500B (zh
Inventor
日和秀人
中村圭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dm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odm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dm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odm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23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35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235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235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止血性良好的医疗用阀装置。Y型连接器(1)具备:具有能够供被导入生物体内的细长形状的导入构件(2)穿过的穿过孔(3)的主体单元(4);以闭塞穿过孔(3)的方式组装在主体单元(4)上的止血阀(5),止血阀(5)以如下的方式组装在主体单元上:通过止血阀(5)以与自然状态相比从周边越朝向中心而越位于下游侧的位置的方式被压缩变形,从而第一狭缝(48)关闭,且第二狭缝(49)打开。

Description

医疗用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插入导管等时使用的医疗用阀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使用导管的血管内治疗等的情况下,为了抑制来自血管的出血而使用医疗用阀装置。作为医疗用阀装置,已知有在血管与体外之间形成通路并供引导线等细长的导入构件穿过的导引器(专利文献1,2)、与导向导管的基端部连接并供治疗用导管等细长的导入构件穿过的连接器(专利文献3~7)等。这些医疗用阀装置具备:具有能够供被导入生物体内的细长形状的导入构件穿过的穿过孔的主体单元、设置在穿过孔内的止血阀。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760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21615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31698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0-26176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5-261759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再表2008-078393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9-006051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由于医疗用阀装置在血管中逆行、血流在穿过孔中逆流而在止血阀上施加有压力,导致在导入构件与止血阀之间形成间隙,血液可能从间隙漏出,可能无法充分发挥止血性。特别是在医疗用阀装置与动脈血管连接的情况下,与血压相当的压力施加于止血阀上,容易在止血阀与导入构件之间形成间隙。在提高止血性这一点上,在上述先行技术文献中记载的医疗用阀装置中存在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血性良好的医疗用阀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一种医疗用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主体单元,其具有能够供被导入生物体内的细长形状的导入构件穿过的穿过孔;止血阀,其以闭塞所述穿过孔的方式组装在所述主体单元上,所述止血阀在未组装于主体单元上的自然状态下为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平板状,形成有从上表面朝向下表面侧延伸至所述止血阀的厚度的中途的第一狭缝、与该第一狭缝交叉且从下表面朝向上表面侧延伸至所述止血阀的厚度的中途的第二狭缝,通过所述第一狭缝及第二狭缝形成有使所述导入构件能够穿过所述止血阀的中心的通路,所述止血阀以下述的方式组装在所述主体单元上:在所述主体单元上,所述上表面配置在所述导入构件的穿过方向上游侧,所述下表面配置在所述导入构件的穿过方向下游侧,与所述自然状态相比,所述止血阀以从周边越朝向中心而越位于下游侧的位置的方式被压缩变形,由此所述第一狭缝关闭,且所述第二狭缝打开。
根据本发明,止血阀在组装于主体单元上的状态下,以与自然状态相比从周边越朝向中心而越位于下游侧的位置的方式被压缩变形。由此,在血液向主体单元的穿过孔逆流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穿过孔周边的止血阀向上游侧位移而在止血阀与导入构件之间形成间隙。另外,止血阀如上述那样被压缩变形,因此在组装状态下,与自然状态相比,成为第一狭缝进一步密接而关闭的结构。由此,通过止血阀的通路的导入构件和止血阀进一步密接。由此,即使在血液向主体单元的穿过孔逆流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止血阀与导入构件之间形成间隙。进而,在从下游侧向止血阀施加压力而使止血阀的中心向上游侧进行位移时,由于向下游侧的第二狭缝关闭的方向位移,因此能够抑制在止血阀与导入构件之间形成间隙。如此,能够使医疗用阀装置的止血性良好。
另外,本发明为一种医疗用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狭缝及第二狭缝的在所述止血阀的厚度方向上的终端位置一致,在所述第一狭缝的厚度方向的长度为T1,所述第二狭缝的厚度方向的长度为T2时,满足0.75≥T1/T2≥0.35。
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第一狭缝的厚度方向的长度为T1,所述第二狭缝的厚度方向的长度为T2时,满足0.75≥T1/T2≥0.35。通过将T1及T2设定成0.75≥T1/T2≥0.35,从而在上述使止血性良好这一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够使通过止血阀的导入构件的操作性良好。
另外,本发明为一种医疗用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阀具有形成有所述第一狭缝及第二狭缝的中央部以及中央部周围的周缘部,所述主体单元具有帽构件和阀保持构件,所述帽构件与所述止血阀的上表面抵接,所述阀保持构件仅与所述止血阀的下表面中的所述周缘部的下表面抵接,所述止血阀由所述帽构件和阀保持构件夹持而压缩变形。
根据本发明,阀保持构件避开形成有第一狭缝及第二狭缝的中央部,仅与所述止血阀的下表面中的所述周缘部的下表面抵接。由此,在止血阀因被帽构件和阀保持构件夹持而压缩变形时,能够抑制向止血阀的中央直接施加力。由此,在止血阀组装于主体单元上时,能够抑制各狭缝在止血阀的厚度方向上被压坏,使医疗用阀装置的止血性及导入构件的操作性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Y型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是分解表示帽构件和阀保持构件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自然状态的止血阀的图,(a)是止血阀的俯视图,(b)是止血阀的侧视图,(c)是止血阀的仰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组装状态的止血阀的剖视图。
附图符号说明
1...Y型连接器,2...导入构件,3...穿过孔,4...主体单元,5...止血阀,7...帽构件,8...阀保持构件,44...止血阀的上表面,45...止血阀的下表面,48...第一狭缝,49...第二狭缝,50...通路,51...中央部,52...周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医疗用阀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图1是医疗用阀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Y型连接器1的剖视图。图2是分解表示帽构件7和阀保持构件8的剖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图1的状态中的上侧作为导入构件2的穿过方向上游侧即基端侧,以下侧作为导入构件2的穿过方向下游侧即前端侧进行说明。
Y型连接器1具备:具有能够供被导入生物体内的导管或引导线等细长形状的导入构件2穿过的穿过孔3的主体单元4;以闭塞所述穿过孔3的方式组装在所述主体单元4上的止血阀5。
主体单元4具有主管构件6、帽构件7、保持止血阀5的阀保持构件8。主管构件6通过聚碳酸酯等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Y字状,具有呈管状的主分支9和从主分支9的中途位置分支设置且呈管状的副分支10。主分支9的主孔11和副分支10的副孔12连通。
在主分支9的前端部安装有用于将Y型连接器1向导向导管安装的旋转体13。旋转体13呈二层圆筒状,内孔14位于与主孔11相同的轴线上,在外孔15上形成有用于在其周壁上安装导向导管的安装槽。穿过Y型连接器1的导管或引导线等导入构件2通过主孔11内而向导向导管内导入。在副分支10的延伸方向的端部连接有用于供给生理食盐水、造影剂等液剂的液剂供给器等。
主分支9的主孔11的基端侧经由锥状台阶部16扩径,在该扩径部18收容有固定阀19。固定阀19通过硅橡胶等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形成为筒状。固定阀19使外表面相对于扩径部18的内表面密接,进而使成为锥状的端面相对于锥状台阶部16密接而被保持。这种情况下,固定阀19的固定阀孔20与主孔11位于相同的轴线上。在主管构件6的基端部17、具体地说在主分支9的基端部17上组装有帽构件7,在帽构件7的内部收容有保持止血阀5的阀保持构件8。
帽构件7通过具有透明性的合成树脂形成为有底的圆筒状,具有周壁部21和底部22。在帽构件7的底部22的中央形成有贯通底部22的帽孔23,在帽孔23的周缘上以从帽构件7的底部22朝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周缘部24。
帽构件7通过螺纹连接于主分支9而被组装。在帽构件7的周壁部21的内表面形成有螺纹牙28。另外,与帽构件7的周壁部21的螺纹牙28对应地在主分支9的基端部17的外表面形成有螺纹槽29。主分支9的基端部17插入帽构件7的前端侧的开口25,螺纹牙28与螺纹槽29啮合。这种情况下,帽构件7与主分支9位于相同的轴线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帽构件7的开口25侧嵌入有垫片30,该垫片30与主分支9的外表面抵接,防止帽构件7的脱离。
阀保持构件8通过具有透明性的合成树脂形成为圆筒状,在贯通阀保持构件8的保持构件孔31的前端的开口侧形成有朝向基端的开口侧扩径的锥形面32,在基端的开口侧形成有经由台阶部33扩径的扩径部34。具体地说,以扩径部34的内径D1大于台阶部33的内径D2的方式形成。通过台阶部33及扩径部34形成接受止血阀5的阀接受部35。另外,帽孔23以其直径D3比台阶部33的内径D2小的方式形成。
台阶部33的基端侧的外表面形成为与后述的止血阀5的周缘部52抵接的抵接面36。另外,在台阶部33上形成有从抵接面36朝向导入构件2的穿过方向上游侧突出的突出部37。具体地说,在台阶部33的抵接面36的最内周形成有朝向基端侧突出的环状的突出部37。突出部37的外表面以成为带圆角的形状的方式形成。通过这样使突出部37的外表面带圆角,从而在通过帽构件7和阀保持构件8夹持止血阀5时,能够抑制止血阀5损伤。突出部37以不从阀保持构件8的基端侧端面即阀接受部35的基端侧端面39向基端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阀保持构件8通过螺纹连接于帽构件7而被组装。在阀接受部35的外表面与帽构件7的螺纹牙28对应地形成有螺纹槽38。阀保持构件8通过螺入帽构件7,从而成为阀接受部35的基端侧端面39能够与帽构件7的底部22密接的结构。阀保持构件8在止血阀5保持于阀接受部35的状态下以形成有阀接受部35的一侧的端面朝向帽构件7的底部22的方式插入帽构件7的开口25,帽构件7的螺纹牙28与螺纹槽38啮合从而螺入帽构件7,并以阀接受部35的基端侧端面39密接于帽构件7的底部22的状态粘接在帽构件7上。
在帽构件7安装于主分支9的状态下,阀保持构件8的形成有锥形面32的一侧的端部进入主孔11。于是,阀保持构件8密接于主分支9的内表面,进而与固定阀19的基端侧端面39密接。
如上述那样,通过设置帽构件7及阀保持构件8,从而能够进行使固定阀孔20收缩的收缩操作。通过对帽构件7进行旋转操作,从而帽构件7通过螺纹牙28与形成在主分支9的基端部17上螺纹槽29的啮合而朝向主分支9的前端移动。然后,阀保持构件8也与该帽构件7的移动配合地一体移动,由此阀保持构件8按压固定阀19。固定阀19由于与主分支9的锥状台阶部16抵接而被阀保持构件8按压,从而固定阀19成为压缩状态,固定阀孔20收缩。通过固定阀孔20收缩,从而穿过Y型连接器1的导管或引导线等导入构件2能够由固定阀19固定。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对帽构件7向上述旋转操作的相反方向进行旋转操作,从而帽构件7向主分支9的基端移动,阀保持构件8随之朝向基端移动,由此固定阀19的收缩状态解除。在本实施方式中,Y型连接器1的穿过孔3形成为主孔11、帽孔23、固定阀孔20、阀保持构件孔31配置在相同轴线上。
在帽构件7上安装有用于开闭止血阀5的开启器40。开启器40具备呈圆筒状的筒体41、固定于筒体41的基端部17且与简体41一体化的凸缘体42,且形成有贯通简体41的开启器孔64。简体41以在收容止血阀5前的状态下从开口25向帽构件7的外侧突出的方式安装,在其安装后,凸缘体42固定于帽构件7的向外侧突出的端部上。形成在筒体41的前端部的突起部由帽构件7的底部22支承,防止其从筒体41的帽构件7脱离。在如上述那样安装后的状态下,开启器40与帽构件7及止血阀5位于相同的轴线上,能够在轴线方向上移动。并且,在开启器40位于从帽构件7最大程度地突出了的最大突出位置的情况下,筒体41的前端部位于与止血阀5的上表面44相接或稍微分离的位置。
图3是表示自然状态的止血阀5的图,(a)是止血阀5的俯视图,(b)是止血阀5的侧视图,(c)是止血阀5的仰视图。在图3(b)中,第一狭缝48及第二狭缝49由虚线表示。止血阀5使用弹性材料形成。具体地说,止血阀5使用硅橡胶作为弹性材料,例如通过注射模塑成形而形成。需要说明的是,不局限于硅橡胶,也可以使用聚氨酯橡胶、丁二烯橡胶等其他的合成橡胶、胶乳橡胶等天然橡胶、烯系弹性体(例如,聚苯乙烯弹性体、聚丙烯弹性体)、聚酰胺弹性体、苯乙烯系弹性体、聚氨酯、聚氨酯系弹性体、氟树脂系弹性体等。
止血阀5为在未组装于主体单元4上的自然状态下具有上表面44和下表面45的平板状。在止血阀5上形成有:从上表面44朝向下表面45侧延伸至止血阀5的厚度的中途的第一狭缝48;与第一狭缝48交叉且从下表面45朝向上表面44侧延伸至止血阀5的厚度的中途的第二狭缝49。通过第一狭缝48及第二狭缝49而在止血阀5的中心形成有能够供导入构件2穿过的通路50。通路50只要能够供导入构件2穿过,则也可以为在自然状态下关闭的通路50。
止血阀5具有形成有第一狭缝48及第二狭缝49的中央部51和中央部51的周围的周缘部52,中央部51的下表面45从周缘部52的下表面45突出。具体地说,止血阀5在自然状态下整体形成为圆盘状,具有配置在基端侧的圆盘状的第一阀部55和配置在前端侧且外径比第一阀部55小的圆盘状的第二阀部56。第一阀部55和第二阀部56的中心一致,通过朝向第二阀部56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第一阀部55形成止血阀5的周缘部52。
另外,止向.阀5以在自然状态下从周边越朝向中心厚度越变小的方式形成。具体地说,以止血阀5的上表面44的中心即上表面侧中心57从中央部51的上表面44的周边缘即上表面侧周边缘58朝向下表面45侧凹陷的方式形成。并且以下表面45的中心即下表面侧中心59从中央部51的下表面45的周边缘即下表面侧周边缘60朝向上表面44侧凹陷的方式形成。通过如此地形成止血阀5,在使导入构件穿过穿过孔3时,能够减小止血阀5与导入构件2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使穿过的导入构件2的操作性良好。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下表面45侧的凹陷量比上表面44侧的凹陷量大。将以中央部51的上表面侧周边缘58为基准的上表面侧中心57的凹陷量设定为0.09mm以上且0.10mm以下。另外,将以中央部51的下表面侧周边缘60为基准的下表面侧中心59的凹陷量设定为0.30mm以上且0.35mm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狭缝48由2个切口61a、61b形成。形成第一狭缝48的2个切口61a、61b以彼此形成90度的角的方式在止血阀5的中心交叉。另外,第二狭缝49也与第一狭缝48同样地由2个切口62a、62b形成。形成第一狭缝48的2个切口以彼此形成90度的角的方式在止血阀的中心交叉。形成第一狭缝48的切口61a、61b和形成第二狭缝49的切口62a、62b在从上表面44侧或下表面45侧观察止血阀5时(俯视时)以形成45度的角度的方式交叉。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狭缝48及第二狭缝49只要是形成使导入构件2能够穿过止血阀5的中心的通路50的结构即可,例如也可以通过1个切口形成各狭缝,还可以通过2个以上的切口形成各狭缝,各狭缝的各切口彼此形成的角度也为任意。另外,也可以在第一狭缝48及第二狭缝49的基础上,在止血阀5上形成其他的狭缝、孔等而形成通路50。
自然状态的第一狭缝48及第二狭缝49的切口61a、61b、62a、62b的切口宽度被设定为0.10mm以上且0.13mm以下。第一狭缝48以其切口61a、61b在第一阀部55的厚度中途形成终端的方式形成。第二狭缝49的切口62a、62b超过第二阀部56而在第一狭缝48的终端位置形成终端。通过第一狭缝48在第一阀部55的厚度中途形成终端,在止血阀5组装在主体单元4上的状态(以下,存在称为“组装状态”的情况)下,第一狭缝48能够在厚度方向整体上适当地密接关闭。在将第一狭缝48的厚度方向的长度设为T1,将第二狭缝49的厚度方向的长度设为T2时,优选设定为0.75≥T1/T2≥0.35。更优选设定为0.75≥T1/T2≥0.5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这样止血阀5以在自然状态下从周边越朝向中心厚度越变小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下,使第一狭缝48及第二狭缝49的各厚度方向的长度T1、T2为各切口61a、61b、62a、62b的最大的厚度方向的长度。
止血阀5的最大外径、换言之即第一阀部55的外径D4为在自然状态止血阀5能够保持于阀保持构件8,在止血阀5沿厚度方向被压缩时,止血阀5向径向外侧的变形被阀保持构件8限制的外径即可。具体地说形成为如下外径即可,即,在自然状态下止血阀5的周缘部52嵌入阀保持构件8的扩径部34,在周缘部52沿厚度方向被压缩时,通过阀接受部35的扩径部34限制止血阀5向径向外侧的变形。止血阀5的第一阀部55设定成与阀接受部35的扩径部34的内径D1相同或比其略小的外径D4。更具体地说,第一阀部55的外径D4设定为10.0mm≥D4≥9.9mm。此时,阀接受部35的扩径部34的内径D1设定为10.1mm≥D1≥10.0mm。另外,第一阀部55的厚度T3为如下厚度即可,即,在止血阀5保持于阀接受部35时,止血阀5的上表面44从阀接受部35的基端侧端面39向基端侧略微突出。具体地说,第一阀部55的厚度T3设定为1.5mm≥T3≥1.4mm。此时,以阀接受部35的抵接面36为基准时的阀接受部35的基端侧端面39的高度T5设定为1.0mm≥T5≥0.9mm。另外,突出部37的从抵接面36突出的突出量T6设定为0.3mm≥T6≥0.2mm。第二阀部56的内径D5设定为比台阶部33的内径D2略小的外径。具体地说,第二阀部56的外径D5设定为6.8mm≥D5≥6.6mm。此时,台阶部33的内径D2设定为6.9mm≥D2≥6.7mm。另外,第二阀部56的厚度T4为在止血阀5保持于阀接受部35时,第二阀部56越过台阶部33而向导入构件2的插入方向下游侧进入的厚度即可。具体地说,第二阀部56的厚度T4设定为1.0mm≥T4≥0.9mm。
图4是用于说明组装状态的止血阀5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仅记载帽构件7、阀保持构件8及止血阀5,其他的主管构件6等的结构省略。止血阀5在主体单元4上以上表而44配置在导入构件2的穿过方向上游侧且下表面45配置在导入构件2的穿过方向下游侧的方式组装。在止血阀5组装在主体单元4上的状态下,与自然状态相比,止血阀5被压缩成以从止血阀5的周边越朝向中心而越位于导入构件2的穿过方向下游侧的位置的方式变形。止血阀5以因压缩变形而与自然状态相比第一狭缝48密接地关闭且第二狭缝49打开的方式组装于主体单元4上。在此,止血阀5的通路50以与穿过孔3位于相同轴线上的方式组装。具体地说,止血阀5在组装状态下通过由与止血阀5的上表面44抵接的帽构件7和仅与止血阀5的下表面45中的周缘部52的下表面45抵接的阀保持构件8夹持而被压缩变形。
简单地说明将止血阀5向主体单元4组装的操作。如上所述,阀保持构件8具有与止血阀5的周缘部52的下表面45抵接的抵接面36,在该接面36上形成有从抵接面36朝向所述导入构件2的穿过方向上游侧突出的突出部37。在组装前,形成使止血阀5保持于阀保持构件8的组装前状态。在组装前状态下,止血阀5成为以止血阀5的周缘部52的下表面45与阀保持构件8的突出部37相接,且第一阀部55从阀接受部35向穿过方向上游侧突出,并且第二阀部56越过台阶部33并向导入构件2的穿过方向下游侧进入的方式被保持的状态。
在组装前状态下,阀保持构件8螺入帽构件7,止血阀由与止血阀5的上表面44抵接的帽构件7和仅与止血阀5的下表面45中的周缘部52的下表面45抵接的阀保持构件8夹持而被压缩变形。通过阀保持构件8的抵接面36和帽构件7的底部22的底面65夹持止血阀5的周缘部52,由此止血阀5的周缘部52被压缩。第一阀部55向径向的外侧扩张,被阀保持构件8限制。具体地说,第一阀部55向径向外侧的扩张被阀接受部35的扩径部34限制。因此,与止血阀5的周缘部52的壁厚变小量相应地,止血阀5的中央部51以挠曲的方式变形。在此,由于帽孔23的内径D3设定为比阀保持构件8的台阶部33的内径D2小,因此帽构件7的底部22以避开止血阀5的通路50而与止血阀5的周缘部52的上表面44和中央部51的上表面44抵接的方式构成。另外,第二阀部56的外径D5设定得比台阶部33的第二内径D2小。根据帽构件7的底部22避开止血阀5的通路50而与止血阀5的周缘部52的上表面44和中央部51的上表面44抵接的结构以及台阶部33的内径D2和第二阀部56的外径D5的设定,在由于上述压缩而使止血阀5挠曲的情况下,止血阀5与自然状态相比以从周边越朝向中心越位于下游侧的位置的方式变形。另外,由于形成有突出部37,因此在使止血阀5压缩变形时,能够抑制止血阀5向导入构件2的下游侧脱落。
对以上说明的Y型连接器1的使用进行简单的说明。导管和引导线等导入构件2从Y型连接器1的基端侧插入开启器40的开启器孔64,并穿过穿过孔3。这种情况下,止血阀5相对于导入构件2的外表面成为密接状态。由此,血液向比止血阀5更靠Y型连接器1的基端侧的泄漏得以抑制。穿过了穿过孔3的导入构件2导入到安装于旋转体13上的导向导管内,并经由导向导管导入到体内。
在导入构件2的导入操作时,在比止血阀5靠前端侧处混入有空气的情况下或暂时需要进行复杂的操作的情况下,通过对开启器40进行按压操作,从而开启器40的筒体41穿过止血阀5的通路50而止血阀5成为开放状态。在开放状态下,开启器40的筒体41的前端向前端侧越过止血阀5的通路50而完全贯通。如此,通过筒体41的前端完全贯通通路50,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除气和复杂的操作。在各操作结束的情况下,通过使开启器40向最大突出位置移动,从而止血阀5自然地成为关闭状态。
然后,在导入构件2到达治疗对象位置的情况下等,对帽构件7进行旋转操作。由此,固定阀19成为压缩状态,导入构件2以不偏离其位置的方式被留置。在该留置结束后,进行适当的治疗。在进行治疗时,在主管构件6的副分支10上连接液剂供给器等设备,并供给造影剂等液剂。该被供给的液剂经由主分支9的主孔11而进入导向导管内,被投放至治疗对象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留置位置的变更、以及治疗结束后的导入构件2的拔取时,可以进行与上述同样或相反的操作。
本实施方式的Y型连接器1具备:主体单元4,其具有能够供导入生物体内的细长形状的导入构件2穿过的穿过孔3;止血阀5,其以闭塞穿过孔3的方式组装于主体单元4,止血阀5在未组装于主体单元4上的自然状态下为具有上表面44和下表面45的平板状,具有:从上表面44朝向下表面45侧延伸至止血阀5的厚度的中途的第一狭缝48、与第一狭缝48交叉且从下表面45朝向上表面44侧延伸至止血阀5的厚度的中途的第二狭缝49,通过第一狭缝48及第二狭缝49形成使导入构件2能够穿过止血阀5的中心的通路50,止血阀5以如下方式组装在主体单元4上:在主体单元4上,上表面44配置在导入构件2的穿过方向上游侧,下表面45配置在导入构件2的穿过方向下游侧,止血阀5以与自然状态相比从周边越朝向中心而越位于下游侧的位置的方式被压缩变形,由此使第一狭缝48关闭,且第二狭缝49打开。
根据上述结构的Y型连接器1,止血阀5在组装于主体单元4上的状态下,以与自然状态相比从周边越朝向中心而越位于下游侧的位置的方式被压缩变形。由此,在血液向主体单元4的穿过孔3逆流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止血阀5的中心向上游侧位移而在止血阀5与导入构件2之间形成间隙。另外,止血阀5如上述那样被压缩变形,因此在组装状态下,与自然状态相比,成为第一狭缝48进一步密接而关闭的结构。由此,通过止血阀5的导入构件2和止血阀5进一步密接。由此,即使在血液向主体单元4的穿过孔3逆流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止血阀5与导入构件2之间形成间隙。进而,在从下游侧向止血阀5施加压力而使止血阀5的中心向上游侧进行位移时,由于向下游侧的第二狭缝49关闭的方向位移,因此能够抑制在止血阀5与导入构件2之间形成间隙。如此,能够使Y型连接器1的止血性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Y型连接器1中,第一狭缝48及第二狭缝49的止血阀5的厚度方向的终端位置一致,在第一狭缝48的厚度方向的长度为T1,第二狭缝49的厚度方向的长度为T2时,满足0.75≥T1/T2≥0.35。
根据上述结构的Y型连接器1,将T1及T2设定为0.75≥T1/T2≥0.35。在T1/T2大于0.75的情况下,止血阀5的形成有第一狭缝48的区域变大,通过止血阀5的通路50的导入构件2与止血阀5的接触面积变大,导入构件2的操作性可能降低。另外,在T1/T2小于0.35的情况下,形成有止血阀5的第一狭缝48的区域的厚度变小,因此在止血阀5的组装状态下可能无法发挥充分的止血性。通过设定成0.75≥T1/T2≥0.35,从而在使止血性良好这一效果的基础上,还能够使通过止血阀5的导入构件2的操作性良好。更优选设定成0.75≥T1/T2>0.5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Y型连接器1中,止血阀5具有形成有第一狭缝48及第二狭缝49的中央部51以及中央部51周围的周缘部52,主体单元4具有帽构件7和阀保持构件8,帽构件7与止血阀5的上表面44抵接,阀保持构件8仅与止血阀5的下表面45中的周缘部52的下表面45抵接,止血阀5通过帽构件7和阀保持构件8夹持而被压缩变形。
根据上述结构的Y型连接器1,阀保持构件8避开形成有第一狭缝48及第二狭缝49的中央部51而仅与止血阀5的下表面45中的周缘部52的下表面45抵接。由此,在止血阀5因帽构件7和阀保持构件8的夹持而压缩变形时,能够抑制直接向止血阀5的中央部51施加力。由此,能够抑制第一狭缝48在厚度方向上被压坏,在组装状态下不必要地打开的情况,能够使Y型连接器1的止血性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Y型连接器1中,阀保持构件8具有与止血阀5的周缘部52的下表面45抵接的抵接面36,在抵接面36上以抵接面36的一部分朝向导入构件2的穿过方向上游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突出部37。
根据上述结构的Y型连接器1,在阀保持构件8的与止血阀5的周缘部52抵接的抵接面36上形成有突出部37,因此在止血阀5因帽构件7和阀保持构件8的夹持而被压缩变形时,能够抑制突出部37咬入周缘部52,止血阀5的位置偏移,具体地说能够抑制通路50与穿过孔3或帽孔23的位置偏移。另外,突出部37避开形成有发挥止血功能的第一狭缝48及第二狭缝49的中央部51而咬入止血阀5的周缘部52,因此能够抑制止血功能的降低,能够抑制通路50与穿过孔3的位置偏移。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Y型连接器1也可以构成为,在开启器40的筒体41穿过止血阀5的通路50而止血阀5成为开放状态时,筒体41的前端位于比止血阀5的下表面45更靠基端侧的位置。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仅通过解除开启器40的按压操作,就能够通过开放状态的止血阀5的弹性使筒体41的前端返回基端侧,止血阀5自然地变成关闭状态。具体地说,不进行使开启器40向最大突出位置移动的移动操作,就能够从止血阀5的开放状态移动至关闭状态。由此,无需追加弹簧等弹性构件就能够提高Y型连接器1的操作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适用于Y型连接器1中,但也可以用于具备具有能够供导入构件2穿过的穿过孔3的主体单元4和以闭塞穿过孔3的方式组装的止血阀5的其他的医疗用阀装置(例如套管导引器)中。

Claims (3)

1.一种医疗用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单元,其具有能够供被导入生物体内的细长形状的导入构件穿过的穿过孔;
止血阀,其以闭塞所述穿过孔的方式组装在所述主体单元上,
所述止血阀在未组装于主体单元上的自然状态下为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平板状,形成有从上表面朝向下表面侧延伸至所述止血阀的厚度的中途的第一狭缝、与该第一狭缝交叉且从下表面朝向上表面侧延伸至所述止血阀的厚度的中途的第二狭缝,通过所述第一狭缝及第二狭缝而在所述止血阀的中心形成有能够供所述导入构件穿过的通路,
所述止血阀以下述的方式组装在所述主体单元上:在所述主体单元上,所述上表面配置在所述导入构件的穿过方向上游侧,所述下表面配置在所述导入构件的穿过方向下游侧,与所述自然状态相比,所述止血阀以从周边越朝向中心而越位于下游侧的位置的方式被压缩变形,由此所述第一狭缝关闭,且所述第二狭缝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狭缝及第二狭缝的在所述止血阀的厚度方向上的终端位置一致,
在所述第一狭缝的厚度方向的长度为T1,所述第二狭缝的厚度方向的长度为T2时,满足0.75≥T1/T2≥0.3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用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血阀具有形成有所述第一狭缝及第二狭缝的中央部和中央部周围的周缘部,
所述主体单元具有帽构件和阀保持构件,所述帽构件与所述止血阀的上表面抵接,所述阀保持构件仅与所述止血阀的下表面中的所述周缘部的下表面抵接,
所述止血阀由所述帽构件和阀保持构件夹持而压缩变形。
CN201310367075.9A 2012-08-24 2013-08-21 医疗用阀装置 Active CN1036235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84704A JP6083850B2 (ja) 2012-08-24 2012-08-24 医療用弁装置
JP2012-184704 2012-08-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23500A true CN103623500A (zh) 2014-03-12
CN103623500B CN103623500B (zh) 2017-11-10

Family

ID=50205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67075.9A Active CN103623500B (zh) 2012-08-24 2013-08-21 医疗用阀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83850B2 (zh)
CN (1) CN103623500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22051A (zh) * 2016-08-30 2017-02-22 苏州品诺维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体接头及其安装方法、手术操作系统
CN107708790A (zh) * 2015-08-17 2018-02-16 株式会社戈德曼 医疗装置用阀芯、医疗装置以及医疗装置用阀芯的制造方法
CN110582324A (zh) * 2017-03-13 2019-12-17 波士顿科学有限公司 止血阀以及制造和使用止血阀的方法
CN110732081A (zh) * 2018-07-19 2020-01-31 深圳市顺美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阀
CN114377248A (zh) * 2017-06-08 2022-04-22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隔膜固定
CN114746141A (zh) * 2019-11-14 2022-07-12 阿比奥梅德公司 用于鞘组件的止血阀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5021642A1 (en) * 1994-02-15 1995-08-17 Cook Incorporated Hemostasis cannula
WO1999006099A2 (en) * 1997-07-30 1999-02-11 Cook Incorporated Medical fluid flow control valve
CN101808691A (zh) * 2007-09-27 2010-08-18 泰尔茂株式会社 阀体及医疗用具
CN101808692A (zh) * 2007-09-27 2010-08-18 泰尔茂株式会社 阀体及医疗用具
WO2011115048A1 (ja) * 2010-03-15 2011-09-22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イントロデューサー組立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0745A (en) * 1988-11-18 1991-03-19 Edward Weck Incorporated Hemostatis valve
US8753317B2 (en) * 1992-05-06 2014-06-17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Hemostasis cannula
JP5492680B2 (ja) * 2010-03-15 2014-05-14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イントロデューサー組立体
CN103619399B (zh) * 2011-07-04 2016-01-20 泰尔茂株式会社 插管器用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5021642A1 (en) * 1994-02-15 1995-08-17 Cook Incorporated Hemostasis cannula
WO1999006099A2 (en) * 1997-07-30 1999-02-11 Cook Incorporated Medical fluid flow control valve
CN101808691A (zh) * 2007-09-27 2010-08-18 泰尔茂株式会社 阀体及医疗用具
CN101808692A (zh) * 2007-09-27 2010-08-18 泰尔茂株式会社 阀体及医疗用具
WO2011115048A1 (ja) * 2010-03-15 2011-09-22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イントロデューサー組立体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8790A (zh) * 2015-08-17 2018-02-16 株式会社戈德曼 医疗装置用阀芯、医疗装置以及医疗装置用阀芯的制造方法
US20180161566A1 (en) * 2015-08-17 2018-06-14 Goodman Co., Ltd. Valve Body for Medical Device, Medic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Valve Body for Medical Device
CN107708790B (zh) * 2015-08-17 2023-05-02 株式会社戈德曼 医疗装置用阀芯、医疗装置以及医疗装置用阀芯的制造方法
CN106422051A (zh) * 2016-08-30 2017-02-22 苏州品诺维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体接头及其安装方法、手术操作系统
CN110582324A (zh) * 2017-03-13 2019-12-17 波士顿科学有限公司 止血阀以及制造和使用止血阀的方法
CN110582324B (zh) * 2017-03-13 2022-04-15 波士顿科学有限公司 止血阀以及制造和使用止血阀的方法
CN114377248A (zh) * 2017-06-08 2022-04-22 贝克顿·迪金森公司 隔膜固定
CN110732081A (zh) * 2018-07-19 2020-01-31 深圳市顺美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阀
CN114746141A (zh) * 2019-11-14 2022-07-12 阿比奥梅德公司 用于鞘组件的止血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39771A (ja) 2014-03-06
JP6083850B2 (ja) 2017-02-22
CN103623500B (zh) 2017-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3500A (zh) 医疗用阀装置
US11679248B2 (en) Pressure activated valve for high flow rate and pressure venous access applications
CN1672747B (zh) 连接器
KR100901729B1 (ko) 의료용 스톱콕 및 밸브 유닛
US7781685B2 (en) Kit or set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differently dimensioned types of cable glands
JP4744440B2 (ja) 接続具
WO2016157886A1 (ja) 医療用コネクタ
CN105073181A (zh) 连接器以及输液组件
CN105530989A (zh) 采用具有挠性固位臂的致动器的血液控制导管阀
ATE511054T1 (de) Anschlussvorrichtung für fluidleitungen
US6874759B2 (en) Plug valve
WO2016157829A1 (ja) 医療用コネクタ
CN104919237A (zh) 管嘴接头和膜组件的通液喷嘴的密闭机构
US11458291B2 (en) Connector and infusion set
KR20090069120A (ko) 파이프의 연결장치
JP6707075B2 (ja) コネクタ及び医療機器セット
CN102177382A (zh) 闭锁联接器
CN107708790B (zh) 医疗装置用阀芯、医疗装置以及医疗装置用阀芯的制造方法
US9092037B2 (en) Pressure-regulating valve
JP4728809B2 (ja) 接続具
US20180369557A1 (en) Medical Fluid Connection Device
JP7286495B2 (ja) 医療用コネクタ
EP2317202A1 (en) Connector with an integral filter and pipe fitting
CN107965593A (zh) 复合阀芯、复合阀及阀装置
JP2012250525A (ja) 継手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