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19746B - 双层电梯 - Google Patents

双层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19746B
CN103619746B CN201180071663.7A CN201180071663A CN103619746B CN 103619746 B CN103619746 B CN 103619746B CN 201180071663 A CN201180071663 A CN 201180071663A CN 103619746 B CN103619746 B CN 1036197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position adjustment
hanging wheel
main frame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16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19746A (zh
Inventor
西田隆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619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19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19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197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06Car frames
    • B66B11/0213Car frames for multi-deck cars
    • B66B11/022Car frames for multi-deck cars with changeable inter-deck distances

Abstract

在双层电梯中,上轿厢和配置在上轿厢下方的下轿厢能够在主框的内侧上下移动,主框能够在井道内升降。在主框的上部设有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装置,其具有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绳轮,产生使上轿厢和下轿厢上下移动的驱动力。在上轿厢设有第1上轿厢吊轮和第2上轿厢吊轮,在下轿厢设有第1下轿厢吊轮和第2下轿厢吊轮,在主框的上部设有上轿厢侧返回轮和下轿厢侧返回轮。上轿厢和下轿厢通过轿厢位置调整用悬吊体悬挂于主框,轿厢位置调整用悬吊体具有与主框的上部连接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轿厢位置调整用悬吊体从一端部起,依次被卷绕到第1上轿厢吊轮、上轿厢侧返回轮、第2上轿厢吊轮、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绳轮、第1下轿厢吊轮、下轿厢侧返回轮以及第2下轿厢吊轮而到达另一端部。

Description

双层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层电梯,其能够调整上轿厢与下轿厢之间的间隔。
背景技术
过去公知有这样的双层电梯,在设于主框的轿厢位置调整用曳引机的驱动绳轮卷绕用于悬挂上轿厢和下轿厢的绳索,通过使驱动绳轮旋转,使上轿厢和下轿厢相对于主框上下移动,从而调整上轿厢与下轿厢之间的间隔。绳索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分别与主框的上部连接。并且,绳索在驱动绳轮与绳索的一端部之间被卷绕到上轿厢的吊轮,在驱动绳轮与绳索的另一端部之间被卷绕到下轿厢的吊轮。因此,绳索对上轿厢和下轿厢的悬挂方式是2:1绕绳方式(参照专利文献1和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318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3094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轿厢和下轿厢的乘梯定员随着电梯的大容量化而增加时,施加给轿厢位置调整用曳引机的负荷增大,因而导致轿厢位置调整用曳引机大型化。由此,导致双层电梯整体大型化,并且成本增加。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电梯,即使上轿厢和下轿厢的乘梯定员增加,也能够抑制大型化和成本增加。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双层电梯具有:主框,其能够在井道内升降;上轿厢,其能够在主框的内侧上下移动;下轿厢,其配置在主框的内侧且上轿厢的下方,能够上下移动;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装置,其设于主框的上部,具有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绳轮,产生使上轿厢和下轿厢上下移动的驱动力;第1上轿厢吊轮和第2上轿厢吊轮,它们分别设于上轿厢;第1下轿厢吊轮和第2下轿厢吊轮,它们分别设于下轿厢;上轿厢侧返回轮和下轿厢侧返回轮,它们分别设于主框的上部;以及轿厢位置调整用悬吊体,其具有分别与主框的上部连接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从一端部起,依次被卷绕到第1上轿厢吊轮、上轿厢侧返回轮、第2上轿厢吊轮、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绳轮、第1下轿厢吊轮、下轿厢侧返回轮以及第2下轿厢吊轮而到达另一端部,将上轿厢和下轿厢悬挂于主框。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双层电梯中,悬挂上轿厢和下轿厢的轿厢位置调整用悬吊体具有分别与主框的上部连接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从一端部起,依次被卷绕到第1上轿厢吊轮、上轿厢侧返回轮、第2上轿厢吊轮、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绳轮、第1下轿厢吊轮、下轿厢侧返回轮以及第2下轿厢吊轮而到达另一端部,因而,即使上轿厢和下轿厢的乘梯定员增加,也能够减小施加给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装置的负荷。因此,能够抑制由于上轿厢和下轿厢的乘梯定员的增加引起的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装置的大型化,能够抑制双层电梯整体的大型化。并且,由于能够抑制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装置的大型化,因而也能够抑制成本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双层电梯的结构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的剖面图。
图3是沿着图1中的III-III线的剖面图。
图4是沿着图1中的IV-IV线的剖面图。
图5是沿着图1中的V-V线的剖面图。
图6是沿着图1中的VI-VI线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图4中的VII部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下轿厢的下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图7所示的下轿厢的下部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双层电梯的结构图。另外,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的剖面图,图3是沿着图1中的III-III线的剖面图,图4是沿着图1中的IV-IV线的剖面图,图5是沿着图1中的V-V线的剖面图,图6是沿着图1中的VI-VI线的剖面图。图中,在井道1的上部设有具有主驱动绳轮2a的曳引机(主驱动装置)2和远离主驱动绳轮2a配置的导向轮3。多条主绳索(例如绳索或带等)4被卷绕到主驱动绳轮2a和导向轮3。能够在井道1内升降的轿厢装置5和对重6悬挂于主绳索4。轿厢装置5与主绳索4的一端部连接,对重6与主绳索4的另一端部连接。因此,主绳索4对轿厢装置5和对重6的悬挂方式是1:1绕绳方式。
在井道1内设置有:一对轿厢装置导轨,其引导轿厢装置5的升降;以及一对对重导轨,其引导对重6的升降(均未图示)。在主驱动绳轮2a借助曳引机2的驱动力而旋转时,轿厢装置5由各轿厢装置导轨引导着升降,对重6由各对重导轨引导着升降。
轿厢装置5具有:主框7,其与主绳索4连接;上轿厢8,其能够在主框7的内侧上下移动;以及下轿厢9,其配置在主框7的内侧且上轿厢8的下方,能够上下移动。上轿厢8和下轿厢9以使各自的宽度方向与轿厢装置5的宽度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在主框7的内侧。
主框7具有:一对纵框10;上梁11,其配置在上轿厢8的上方,并且水平地固定于各纵框10的上端部之间;下梁12,其配置在下轿厢9的下方,并且水平地固定于各纵框10的下端部之间;以及中间梁13,其配置在上轿厢8与下轿厢9之间,并且水平地固定于各纵框10的中间部之间。主绳索4与上梁11连接。
在主框7固定有:一对上轿厢导轨(轿厢位置调整用导轨)14,其引导上轿厢8的上下移动;以及一对下轿厢导轨(轿厢位置调整用导轨)15,其引导下轿厢9的上下移动。各上轿厢导轨14沿着上轿厢8的宽度方向配置在上轿厢8的两侧。各下轿厢导轨15沿着下轿厢9的宽度方向配置在下轿厢9的两侧。
在上梁11的上部(即主框7的上部)设有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装置16,该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装置16产生使上轿厢8和下轿厢9上下移动的驱动力。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装置16具有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绳轮17。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绳轮17借助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装置16的驱动力而旋转。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绳轮17的旋转轴与上轿厢8和下轿厢9的进深方向平行。
如图5所示,在上轿厢8的上部安装有:一对第1上轿厢吊轮18,它们相互分开地配置在上轿厢8的宽度方向;以及一对第2上轿厢吊轮19,它们相互分开地配置在上轿厢8的宽度方向。各第1上轿厢吊轮18和各第2上轿厢吊轮19各自的旋转轴沿着上轿厢8的进深方向配置。
如图5所示,第1上轿厢吊轮18和第2上轿厢吊轮19被配置成在井道1的垂直投影面(即,将井道1沿着上下方向进行投影时的水平面)内夹着连接各上轿厢导轨14之间的直线A。在该示例中,第1上轿厢吊轮18和第2上轿厢吊轮19被配置于在井道1的垂直投影面内关于连接各上轿厢导轨14之间的直线A对称的位置。
如图6所示,在下轿厢9的下部安装有:一对第1下轿厢吊轮20,它们相互分开地配置在下轿厢9的宽度方向;以及一对第2下轿厢吊轮21,它们相互分开地配置在下轿厢9的宽度方向。各第1下轿厢吊轮20和各第2下轿厢吊轮21各自的旋转轴沿着下轿厢9的进深方向配置。
如图6所示,第1下轿厢吊轮20和第2下轿厢吊轮21被配置成在井道1的垂直投影面内夹着连接各下轿厢导轨15之间的直线B。在该示例中,第1下轿厢吊轮20和第2下轿厢吊轮21被配置于在井道1的垂直投影面内关于连接各下轿厢导轨15之间的直线B对称的位置。
如图1所示,在上梁11(主框7的上部)分别安装有上轿厢侧返回轮22和下轿厢侧返回轮23。上轿厢侧返回轮22和下轿厢侧返回轮23各自的旋转轴沿着轿厢装置5的宽度方向配置。
上轿厢8和下轿厢9通过轿厢位置调整用绳索(轿厢位置调整用悬吊体)24悬挂于主框7。另外,悬挂上轿厢8和下轿厢9的轿厢位置调整用悬吊体也可以是带。在上梁11(主框7的上部)设有第1绳索固定装置25和第2绳索固定装置26。轿厢位置调整用绳索24具有:一端部24a,其通过第1绳索固定装置25与上梁11连接;以及另一端部24b,其通过第2绳索固定装置26与上梁11连接。
轿厢位置调整用绳索24从一端部24a起依次被卷绕到各第1上轿厢吊轮18、上轿厢侧返回轮22、各第2上轿厢吊轮19、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绳轮17、各第1下轿厢吊轮20、下轿厢侧返回轮23以及各第2下轿厢吊轮21而到达另一端部24b。即,轿厢位置调整用绳索24对上轿厢8和下轿厢9的悬挂方向成为4:1绕绳方式。通过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绳轮17进行旋转,上轿厢8和下轿厢9分别向上轿厢8与下轿厢9之间的距离变化的方向上下移动。
上轿厢8具有上轿厢框27和上轿厢室28,上轿厢室28被支撑于上轿厢框27并被上轿厢框27包围。各第1上轿厢吊轮18和各第2上轿厢吊轮19设于上轿厢框27的上部。
下轿厢9具有下轿厢框29和下轿厢室30,下轿厢室30被支撑于下轿厢框29并被下轿厢框29包围。各第1下轿厢吊轮20和各第2下轿厢吊轮21设于下轿厢框29的下部。
在上轿厢框27的下部(上轿厢8的下部)设有一对上轿厢用紧急停止部31,其通过把持各上轿厢导轨14对上轿厢8施加制动力。如图5所示,上轿厢用紧急停止部31被配置于在井道1的垂直投影面内连接各上轿厢导轨14之间的直线A上。
在下轿厢框29的下部(下轿厢9的下部)设有一对下轿厢用紧急停止部32,其通过把持各下轿厢导轨15对下轿厢9施加制动力。如图6所示,下轿厢用紧急停止部32被配置于在井道1的垂直投影面内连接各下轿厢导轨15之间的直线B上,而且被配置在第1下轿厢吊轮20与第2下轿厢吊轮21之间。
图7是表示图4中的VII部的放大图。另外,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下轿厢9的下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图7所示的下轿厢9的下部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图中,下轿厢用紧急停止部32沿水平方向配置在第1下轿厢吊轮20与第2下轿厢吊轮21之间。并且,下轿厢用紧急停止部32具有:一对引导部33,其沿水平方向配置在下轿厢导轨15的两侧;一对楔子(制动部件)34,其分别配置在各引导部33与下轿厢导轨15之间;以及弹簧35,其避开下轿厢导轨15配置在各引导部33之间。
各引导部33分别能够以沿着下轿厢导轨15的轴为中心而转动。通过各引导部33向各引导部33的另一端部之间的距离减小的方向转动,各引导部33的一端部之间的距离增大,通过各引导部33向各引导部33的另一端部之间的距离增大的方向转动,各引导部33的一端部之间的距离减小。下轿厢导轨15在各引导部33的一端部之间通过,并且在各引导部33的一端部之间配置有各楔子34。在各引导部33的另一端部之间配置有弹簧35。
在各引导部33设有倾斜部,该倾斜部以与下轿厢导轨15之间的距离朝向下方扩大的方式倾斜。楔子34配置在引导部33的倾斜部与下轿厢导轨15之间。
楔子34能够沿着引导部33的倾斜部被引导着相对于下轿厢9向上下方向移位。各楔子34通过相对于下轿厢9向上方移位而接触下轿厢导轨15,通过相对于下轿厢9向下方移位而远离下轿厢导轨15。在下轿厢9向下方移动时,各楔子34接触下轿厢导轨15,此时各楔子34将各引导部33的一端部之间的距离扩大,并分别咬入到各引导部33与下轿厢导轨15之间。
在各楔子34远离下轿厢导轨15时,弹簧35成为没有伸缩的自然长度的状态。另外,在各楔子34分别咬入到各引导部33与下轿厢导轨15之间而使各引导部33的一端部扩展时,弹簧35借助各引导部33的另一端部之间的移位而收缩,产生弹性斥力。由此,各楔子34被从两侧推压于下轿厢导轨15而把持下轿厢导轨15。通过利用各楔子34把持下轿厢导轨15,下轿厢用紧急停止部32施加制动力。
上轿厢用紧急停止部31的结构与下轿厢用紧急停止部32的结构相同。通过利用上轿厢用紧急停止部31的各楔子把持上轿厢导轨14,上轿厢用紧急停止部31对上轿厢8施加制动力。
在上轿厢用紧急停止部31设有使上轿厢用紧急停止部31的楔子向上下方向移位的上轿厢用动作杆(未图示)。在下轿厢用紧急停止部32设有使楔子34向上下方向移位的下轿厢用动作杆(未图示)。在上轿厢用动作杆与下轿厢用动作杆之间设有紧急停止操作装置(未图示),在上轿厢8和下轿厢9相对于主框7同时向下方移位时,该紧急停止操作装置对上轿厢用动作杆和下轿厢用动作杆进行操作。上轿厢用紧急停止部31和下轿厢用紧急停止部32分别根据紧急停止操作装置对上轿厢用动作杆和下轿厢用动作杆的操作而动作。
下面说明动作。轿厢装置5和对重6借助曳引机2的驱动力在井道1内升降。上轿厢8和下轿厢9同时在上下相邻的层站楼层进行平层,但是,建筑物的楼层间隔不一定是固定的,有时因楼层而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上轿厢8和下轿厢9借助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装置16的驱动力而相对于主框7升降,根据楼层间隔调整上轿厢8和下轿厢9之间的间隔。即,通过上轿厢8上升且下轿厢9下降,上轿厢8与下轿厢9之间的间隔增大。另外,通过上轿厢8下降且下轿厢9上升,上轿厢8与下轿厢9之间的间隔缩小。
例如,在轿厢位置调整用绳索24断裂时,上轿厢8和下轿厢9分别借助重力向下方移位。在上轿厢8和下轿厢9分别向下方移位时,上轿厢用紧急停止部31和下轿厢用紧急停止部32分别进行动作,对上轿厢8和下轿厢9施加制动力。由此,防止上轿厢8和下轿厢9落下。
在这种双层电梯中,上轿厢8和下轿厢9通过轿厢位置调整用绳索24悬挂于主框7,轿厢位置调整用绳索24对上轿厢8和下轿厢9的悬挂方式是4:1绕绳方式,因而,即使上轿厢8和下轿厢9的乘梯定员增加,也能够减小施加给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装置16的负荷。因此,能够抑制由于上轿厢8和下轿厢9的乘梯定员增加引起的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装置16的大型化,能够抑制双层电梯整体的大型化。并且,由于能够抑制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装置16的大型化,因而也能够抑制成本的增加。
另外,第1上轿厢吊轮18和第2上轿厢吊轮19被配置成在井道1的垂直投影面内夹着连接各上轿厢导轨14之间的直线A,并且,上轿厢用紧急停止部31配置于直线A上,第1下轿厢吊轮20和第2下轿厢吊轮21被配置成在井道1的垂直投影面内夹着连接各下轿厢导轨15之间的直线B,下轿厢用紧急停止部32配置于直线B上,因而,能够使上轿厢用紧急停止部31的重心与上轿厢8的悬吊中心一致,并且,能够使下轿厢用紧急停止部32的重心与下轿厢9的悬吊中心一致。因此,能够减小上轿厢导轨14和下轿厢导轨15各自从上轿厢8和下轿厢9接受的偏向荷重,能够减小上轿厢导轨14和下轿厢导轨15的强度。因此,能够实现上轿厢导轨14和下轿厢导轨15的轻量化,能够实现双层电梯的成本降低。
另外,在上述的示例中,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装置16设于上梁11的上部,但是,也可以在上梁11的下部设置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装置16。
另外,在上述的示例中,第1上轿厢吊轮18和第2上轿厢吊轮19设于上轿厢8的上部,但是,也可以将第1上轿厢吊轮18和第2上轿厢吊轮19设于上轿厢8的下部。
另外,在上述的示例中,第1下轿厢吊轮20和第2下轿厢吊轮21设于下轿厢9的下部,但是,也可以将第1下轿厢吊轮20和第2下轿厢吊轮21设于下轿厢9的上部。
标号说明
1井道;7主框;8上轿厢;9下轿厢;14上轿厢导轨(轿厢位置调整用导轨);15下轿厢导轨(轿厢位置调整用导轨);16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装置;17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绳轮;18第1上轿厢吊轮;19第2上轿厢吊轮;20第1下轿厢吊轮;21第2下轿厢吊轮;22上轿厢侧返回轮;23下轿厢侧返回轮;24轿厢位置调整用绳索(轿厢位置调整用悬吊体);24a一端部;24b另一端部;31上轿厢用紧急停止部;32下轿厢用紧急停止部。

Claims (2)

1.一种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该双层电梯具有:
主框,其能够在井道内升降;
上轿厢,其能够在所述主框的内侧上下移动;
下轿厢,其配置在所述主框的内侧且所述上轿厢的下方,能够上下移动;
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装置,其设于所述主框的上部,具有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绳轮,产生使所述上轿厢和所述下轿厢上下移动的驱动力;
第1上轿厢吊轮和第2上轿厢吊轮,它们分别设于所述上轿厢,分别具有与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绳轮的旋转轴平行的旋转轴;
第1下轿厢吊轮和第2下轿厢吊轮,它们分别设于所述下轿厢,分别具有与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绳轮的旋转轴平行的旋转轴;
上轿厢侧返回轮和下轿厢侧返回轮,它们分别设于所述主框的上部;以及
轿厢位置调整用悬吊体,其具有分别与所述主框的上部连接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从所述一端部起,依次被卷绕到所述第1上轿厢吊轮、所述上轿厢侧返回轮、所述第2上轿厢吊轮、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用驱动绳轮、所述第1下轿厢吊轮、所述下轿厢侧返回轮以及所述第2下轿厢吊轮而到达所述另一端部,将所述上轿厢和所述下轿厢悬挂于所述主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层电梯还具有:
一对轿厢位置调整用导轨,它们以配置在所述上轿厢和所述下轿厢的两侧的状态固定于所述主框,对所述上轿厢和所述下轿厢的上下移动进行引导;
上轿厢用紧急停止部,其设于所述上轿厢,通过把持各个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用导轨而对所述上轿厢施加制动力;以及
下轿厢用紧急停止部,其设于所述下轿厢,通过把持各个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用导轨而对所述下轿厢施加制动力,
所述第1上轿厢吊轮和所述第2上轿厢吊轮被配置成在所述井道的垂直投影面内夹着连接各个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用导轨之间的直线,
所述第1下轿厢吊轮和所述第2下轿厢吊轮被配置成在所述井道的垂直投影面内夹着连接各个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用导轨之间的直线,
所述上轿厢用紧急停止部和所述下轿厢用紧急停止部分别配置于在所述井道的垂直投影面内连接各个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用导轨之间的直线上。
CN201180071663.7A 2011-06-27 2011-06-27 双层电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197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64650 WO2013001587A1 (ja) 2011-06-27 2011-06-27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19746A CN103619746A (zh) 2014-03-05
CN103619746B true CN103619746B (zh) 2016-01-13

Family

ID=47423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166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19746B (zh) 2011-06-27 2011-06-27 双层电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693723B2 (zh)
KR (1) KR101494583B1 (zh)
CN (1) CN103619746B (zh)
DE (1) DE112011105384T5 (zh)
WO (1) WO20130015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32991B2 (en) * 2009-12-15 2015-09-15 Inventio Ag Elevator system having a double-decker
JP6172082B2 (ja) * 2014-07-29 2017-08-02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CN104444725A (zh) * 2014-12-09 2015-03-25 重庆富士电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梯及其轿顶
KR102326645B1 (ko) * 2016-08-10 2021-11-15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 장치
CN108382942B (zh) * 2018-04-11 2023-09-19 浙江速捷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轿厢电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704886U1 (de) * 1997-03-20 1997-05-15 Boll Rainer Aufzug
CN1324322A (zh) * 1998-11-05 2001-11-28 通力股份公司 牵引绳轮电梯
CN1466541A (zh) * 2001-01-25 2004-01-07 �����ɷ� 电梯
CN1533356A (zh) * 2002-01-30 2004-09-29 ������������ʽ���� 电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02038482A1 (ja) 2000-11-08 2004-03-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かご装置
JP2005263490A (ja) * 2004-03-15 2005-09-29 Inventio Ag 大荷重用エレベータ
JP2007331871A (ja) * 2006-06-14 2007-12-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JP5103366B2 (ja) 2008-11-26 2012-12-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の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704886U1 (de) * 1997-03-20 1997-05-15 Boll Rainer Aufzug
CN1324322A (zh) * 1998-11-05 2001-11-28 通力股份公司 牵引绳轮电梯
CN1466541A (zh) * 2001-01-25 2004-01-07 �����ɷ� 电梯
CN1533356A (zh) * 2002-01-30 2004-09-29 ������������ʽ���� 电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35485A (ko) 2014-03-21
JP5693723B2 (ja) 2015-04-01
JPWO2013001587A1 (ja) 2015-02-23
KR101494583B1 (ko) 2015-02-17
DE112011105384T5 (de) 2014-03-20
CN103619746A (zh) 2014-03-05
WO2013001587A1 (ja) 2013-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19746B (zh) 双层电梯
CN105246813B (zh) 多轿厢自力推进电梯系统
CN106132845A (zh) 垂直循环输送机装置
CN103339052A (zh) 电梯配置和方法
JP2007331871A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CN107539858B (zh) 电梯
CN105939955A (zh) 用于钢丝绳提升机的低结构台车
CN105658562B (zh) 升降机设施
WO2015025396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3370271B (zh) 包括4:1挂绳布置的电梯系统
CN104843557A (zh) 电梯用主吊索晃动制止装置
CN103429518B (zh) 双层电梯
CN106061884B (zh) 用于钢绳提升机的低结构台车
CN210460116U (zh) 机械式驻车装置
CN110407057B (zh) 电梯安全机构致动装置
CN105314497A (zh) 电梯
CN108290581B (zh) 空中运输装备
JP2010275042A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CN103193147A (zh) 倾斜型乘客传送设备
CN109516341A (zh) 一种电梯的备用减速结构
WO2017141438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0040601B (zh) 用于双层电梯的h形框架
JP6147858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7031183B2 (ja) 昇降装置、及び自動倉庫
JP6326599B2 (ja) エレベ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