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19299B - 一次性尿布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尿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19299B
CN103619299B CN201280021199.5A CN201280021199A CN103619299B CN 103619299 B CN103619299 B CN 103619299B CN 201280021199 A CN201280021199 A CN 201280021199A CN 103619299 B CN103619299 B CN 1036192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pars contractilis
junction surface
sheet material
le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11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19299A (zh
Inventor
杉山胜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Oji Pap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ji Pap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773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3884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337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1161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ji Pap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Oji Pap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19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19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19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19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61F13/496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in the form of pants or brie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61F13/49007Form-fitting, self-adjusting disposable diapers
    • A61F13/49009Form-fitting, self-adjusting disposable diapers with elastic means
    • A61F13/49011Form-fitting, self-adjusting disposable diapers with elastic means the elastic means is located at the waist reg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61F13/49007Form-fitting, self-adjusting disposable diapers
    • A61F13/49009Form-fitting, self-adjusting disposable diapers with elastic means
    • A61F13/4902Form-fitting, self-adjusting disposable diapers with elastic mean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astic materi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61F13/494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一种一次性尿布(1A),其在包裹使用者的腰围的后包裹部等处形成有由伸缩性无纺布构成的伸缩部(80),伸缩性无纺布形成为,使伸缩材料相对于无纺布片材被固定而使无纺布片材及伸缩材料一体地动作,伸缩部(80)形成为沿着腰围的方向等方向收缩,在形成有伸缩部(80)的部分中的皮肤接触面的一部分上,配置有由无纺布构成的小室形成片材(82),并形成有使小室形成片材(82)与伸缩部(80)朝向伸缩部(80)的收缩方向间歇地接合的接合部(84),通过接合部(84),在小室形成片材(82)和伸缩部(80)的层间分隔形成有在与伸缩部(80)的收缩方向相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延伸的小室(86)。

Description

一次性尿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术
一次性尿布是包裹穿戴者腰围而安装的吸收性制品,具有用于吸收/保持排泄物的吸收体。
在所述一次性尿布中,沿着包裹腰围的部分的腰部端缘或者沿着包裹下档的部分的侧缘(例如沿着腿开口部的周缘),对伸长状态的伸缩材料进行固定。该伸缩材料被固定的目的是提高穿戴感,防止排泄物从腰开口部或腿开口部泄漏。
但是,如果仅是对伸长状态的伸缩材料进行固定,即使能够使伸缩材料固定部具有伸缩性,仍存在柔软性、缓冲性等不足的情况。例如存在下述问题:1)伸缩材料的紧固过紧,在穿戴者的皮肤上形成橡皮痕(印痕);2)伸缩材料固定部因涂敷有粘接剂或伸缩材料热熔接等而容易变硬,因此会损失尿布的柔软性和触感;3)特别是如果腰开口部或腿开口部变硬,则穿戴者自身的皮肤当然不用说,有时还会损伤进行更换作业者的手指。
因此,关于一次性尿布,提出使伸缩材料固定部具有伸缩性且用于改善柔软性、缓冲性等的多种方案。例如,提出下述短裤型吸收性制品,其由外层片、内层片及多根弹性部件形成吸收性制品的外包材料,所述外层片及所述内层片通过朝向腰围方向及其正交方向间歇地形成的接合部彼此接合,另一方面,将前述弹性部件沿着腰围方向配置,以使其不通过所述接合部(参照专利文献1至5)。
上述短裤型吸收性制品构成为,所述弹性部件未固定在所述外层片及所述内层片上。因此,如果所述弹性部件收缩,则所述外层片及所述内层片以彼此分离的方式弯曲,在腰部全周形成从腰部外端部 延伸至内端部的多道褶部(凹凸)。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367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3679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14231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14234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8-1423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至5记载的短裤型吸收性制品,可以认为通过所述褶部的凸部而在外层片和内层片的层叠方向上形成空间,实现伸缩材料配置部的柔软性、缓冲性等的提高。
但是,在专利文献1至5中记载的构造中,由于所述外层片及所述内层片在腰围方向及其正交方向这两个方向上结合,所以所述外层片及所述内层片的移动受到制约,存在即使所述弹性部件收缩,所述外层片及所述内层片也很难弯曲的问题。因此,很难形成较高的凸部,柔软性、缓冲性的改善效果较差。
另外,在前述构造中,能够期待将尿布内部的空气或湿气通过褶部的凹部排出至尿布外部,提高通气性或除湿性。但是,所述湿气会在褶部的凹部表面上凝结,水分附着在穿戴者的皮肤上也是一个问题。如果伸缩部与被水浸泡过的皮肤摩擦,则会导致皮肤过敏,因此不优选。
尿布内部的空气或湿气的一部分也可能不通过褶部的凹部而透过所述内层片,流入在所述外层片凸部和内层片凸部之间形成的空间中。但是,由于该空间是没有开口的封闭空间,因此空气或湿气容易滞留在所述封闭空间内。因此,认为很难进行通气和除湿。
另外,所述构造是配置有弹性部件而弹性部件不通过外层片和内层片的间歇的接合部的特殊构造。在这种构造中,弹性部件不受外层片及内层片任何一方约束,能够自由伸长。例如,即使在制造时以300%的伸长率配置弹性部件,在使用时,弹性部件也可能局部伸长超过该300%的伸长率。即,弹性部件有时会超过理想的伸长率而过度伸长。 因此,存在张紧僵硬的弹性部件隔着内层片与皮肤接触而可能造成疼痛或不适感的课题。
此外,还存在为了得到所述的特殊构造,在制造时需要精密的接合技术,制造困难的课题。
本发明就是鉴于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课题而提出的。即,能够提供下述一次性尿布,其腰围包裹部的腰端部和下裆包裹部的侧缘部(例如腿开口部的周缘部)等的伸缩材料配置部的柔软性、缓冲性、通气性、除湿性优良,能够容易地制造,且能够有效防止伸缩材料配置部处的排泄物泄漏。
本发明的发明者为了解决所述的现有技术的课题,积极研究的结果,通过:1)使伸缩材料相对于无纺布片材紧固,并使所述无纺布片材及所述伸缩材料一体地动作而构成伸缩性无纺布,由该伸缩性无纺布构成伸缩部;2)在形成有伸缩部的部分中的皮肤接触面的一部分上配置由无纺布构成的小室形成片材;3)形成接合部,该接合部朝向伸缩部的收缩方向而将小室形成片材和伸缩部间歇地接合,通过该接合部而在小室形成片材和伸缩部的层间分隔形成小室,其中,该小室沿着与伸缩部的收缩方向相交叉的交叉方向延伸,从而解决所述课题,完成本发明。具体地,通过本发明可提供下述一次性尿布。
[1]一次性尿布具有:前包裹部及后包裹部,它们包裹穿戴者的腰围;以及下裆包裹部,其配置有吸收体,用于包裹穿戴者的下裆部,在所述前包裹部、所述后包裹部及所述下裆包裹部中的至少1个部分处,形成由伸缩性无纺布构成的伸缩部,所述伸缩性无纺布,通过使伸缩材料相对于无纺布片材紧固而成,由此使所述无纺布片材及所述伸缩材料一体地动作,所述伸缩部形成为,在沿着所述腰围的方向及沿着所述下裆包裹部的侧缘的方向中的至少1个方向上收缩,在形成有所述伸缩部的部分处的皮肤接触面的一部分上,配置由无纺布构成的小室形成片材,形成有接合部,该接合部朝向所述伸缩部的收缩方向而将所述小室形成片材与所述伸缩部间歇地接合,通过所述接合部,在所述小室形成片材和所述伸缩部的层间分隔形成在与所述伸缩部的收缩方向相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延伸的小室。
[2]在所述[1]中记载的一次性尿布的基础上,所述小室是一端开口而另一端闭塞的非贯通小室。
[3]在所述[2]中记载的一次性尿布的基础上,作为所述小室,形成有向外小室和向内小室,其中,向外小室形成为,其靠近尿布的外部空间一侧的端部开口,远离尿布的外部空间一侧的端部通过所述接合部而闭塞,向内小室形成为,其远离尿布的外部空间一侧的端部开口,靠近尿布的外部空间一侧的端部通过所述接合部而闭塞。
[4]在所述[3]中记载的一次性尿布的基础上,多个小室形成在所述收缩方向上并列配置的小室列,所述小室列是将所述向外小室和所述向内小室交替配置而成的。
[5]在所述[4]中记载的一次性尿布的基础上,所述接合部是在所述收缩方向上连续的锯齿状或波浪状的接合部,通过所述接合部而交替地分隔形成所述向外小室和所述向内小室。
[6]在所述[1]至[1]中任一项记载的一次性尿布的基础上,多个小室形成在所述收缩方向上并列配置的小室列,所述小室列朝向所述交叉方向而配置多段,所述多个小室列配置为,使得分隔形成一个小室列的小室的接合部中的向所述交叉方向延伸的部分和分隔形成与所述一个小室列相邻的小室列的小室的接合部中的向所述交叉方向延伸的部分,不配置在一条直线上。
[7]在所述[6]中记载的一次性尿布的基础上,所述多个小室列配置为,使得分隔形成一个小室列的小室的接合部中的向所述交叉方向延伸的部分的延长线,穿过与所述一个小室列相邻的小室列的小室。
[8]在所述[1]中记载的一次性尿布的基础上,至少在所述下裆包裹部的左右侧缘部处,形成由所述伸缩性无纺布构成的伸缩部,所述伸缩部形成为,在沿着所述下裆包裹部的侧缘的方向上收缩,在所述下裆包裹部中的皮肤接触面的一部分处,配置由泼水性无纺布构成的小室形成片材,形成有接合部,该接合部朝向沿着所述下裆包裹部的侧缘的方向而将所述小室形成片材和所述伸缩部间歇地接合,通过所述接合部,在所述小室形成片材和所述伸缩部层间,分隔形成在与 所述下裆包裹部的侧缘相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延伸的小室。
[9]在所述[8]中记载的一次性尿布的基础上,在所述下裆包裹部中的至少所述后包裹部侧的端部,形成由所述伸缩性无纺布构成的伸缩部,所述伸缩部形成为,在所述腰围方向上收缩,在所述后包裹部侧的端部中的皮肤接触面的一部分处,配置由泼水性无纺布构成的所述小室形成片材,形成有接合部,该接合部朝向所述腰围方向而将所述小室形成片材和所述伸缩部间歇地接合,通过所述接合部,在所述小室形成片材和所述伸缩部层间,分隔形成在与所述腰围方向相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延伸的小室。
[10]在所述[9]中记载的一次性尿布的基础上,在所述前包裹部中的至少所述下裆包裹部侧的端部,形成由所述伸缩性无纺布构成的伸缩部,所述伸缩部形成为,在沿着所述腰围的方向上收缩,在所述下裆包裹部侧的端部中的皮肤接触面的一部分处,配置由泼水性无纺布构成的所述小室形成片材,形成有接合部,该接合部朝向所述腰围方向而将所述小室形成片材和所述伸缩部间歇地接合,通过所述接合部,在所述小室形成片材和所述伸缩部层间,分隔形成在与所述腰围方向相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延伸的小室。
[11]在所述[10]中记载的一次性尿布的基础上,形成在所述下裆包裹部的侧缘部处的伸缩部、形成在所述前包裹部中的所述下裆包裹部侧的端部处的伸缩部、以及形成在所述下裆包裹部中的所述后包裹部侧的端部处的伸缩部中的至少一个连续地配置,形成包围穿戴者的腿部周围的腿部伸缩部,形成接合部,该接合部朝向所述腿部伸缩部的收缩方向而将所述小室形成片材和所述腿部伸缩部间歇地接合,通过所述接合部,在所述小室形成片材和所述腿部伸缩部层间,分隔形成在与所述腿部伸缩部的收缩方向相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延伸的小室。
[12]在所述[8]至[11]中任一项记载的一次性尿布的基础上,所述伸缩部,通过在多个无纺布片材的层间配置伸缩材料,并且,使所述伸缩材料相对于所述多个无纺布片材紧固而成,由此使所述多个无纺布片材及所述伸缩材料一体地动作。
[13]在所述[8]至[11]中任一项记载的一次性尿布的基础上,所述伸缩部,通过使伸缩性膜相对于无纺布片材紧固而成,由此使所述无纺布片材及所述伸缩性膜一体地动作。
[14]在所述[8]至[11]中任一项记载的一次性尿布的基础上,所述小室形成片材和所述伸缩部通过接合部接合,该接合部朝向所述伸缩部的收缩方向间歇地形成,且朝向与所述伸缩部的收缩方向正交的方向而连续地形成。
[15]在所述[8]至[11]中任一项记载的一次性尿布的基础上,所述小室形成片材和所述伸缩部通过接合部接合,该接合部朝向所述伸缩部的收缩方向和与所述伸缩部的收缩方向正交的方向这两个方向间歇地形成。
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其腰围包裹部的腰端部和下裆包裹部的侧缘部(例如腿开口部的周缘部)等的伸缩材料配置部的柔软性、缓冲性、通气性、除湿性优良,能够容易地制造。另外,能够有效防止伸缩材料配置部处的排泄物泄漏。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1B是将图1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展开,示意地表示从顶部片材方向观察时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图1C是示意地表示图1B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A-A’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1D是示意地表示图1B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B-B’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1E是将图1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展开,示意地表示从外部片材方向观察时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图1F是示意地表示图1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伸缩部附近的斜视图。
图1G是示意地表示图1F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X-X’剖断端 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2A是将图1B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接合部的形态放大,示意地表示从顶部片材方向观察时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图2B是示意地表示图2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X-X’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2C是示意地表示图2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Y-Y’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3A是将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接合部的形态放大,示意地表示从顶部片材方向观察时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图3B是示意地表示图3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Y-Y’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4A是将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接合部的其它形态放大,示意地表示从顶部片材方向观察时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图4B是示意地表示图4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X-X’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4C是示意地表示图4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Y-Y’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5A是将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接合部的其它形态放大,示意地表示从顶部片材方向观察时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图5B是示意地表示图5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X-X’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6A是将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接合部的其它形态放大,示意地表示从顶部片材方向观察时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图6B是示意地表示图6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X-X’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6C是示意地表示图6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Y-Y’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7A是将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接合部的其它形态放大,示意地表示从顶部片材方向观察时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图7B是示意地表示图7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X-X’剖断端 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7C是示意地表示图7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Y-Y’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8A是将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接合部的其它形态放大,示意地表示从顶部片材方向观察时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图8B是示意地表示图8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X-X’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8C是示意地表示图8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Y-Y’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9是将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接合部的其它形态放大,示意地表示从顶部片材方向观察时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图10A是表示图8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变形例的图,是示意地表示与图8A的X-X’剖断端面相当的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10B是表示图8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其它变形例的图,是示意地表示与图8A的X-X’剖断端面相当的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11A是示意地表示图1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制造工序的概略工序图,是表示从内部片材方向观察时的各工序的图。
图11B是示意地表示在图11A所示的各工序中,在图11A所示的构造单位的宽度方向中央切断的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12A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斜视图。
图12B是将图12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展开,示意地表示从顶部片材方向观察时的局部切除的概略俯视图。
图12C是示意地表示图12B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A-A’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12D是示意地表示图12B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B-B’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12E是将图12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展开,从外部片材方向观察时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图12F是示意地表示图12B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在使用状态下 的A-A’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13A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概略俯视图。
图13B是示意地表示图13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A-A’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13C是示意地表示图13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B-B’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13D是图13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概略背视图。
图14A是示意地表示作为图13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结构部件的伸缩性无纺布的概略俯视图。
图14B是示意地表示图14A中所示的伸缩性无纺布的A-A’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14C是示意地表示图14A中所示的伸缩性无纺布的B-B’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15A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俯视图。
图15B是示意地表示图15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A-A’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15C是图15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概略背视图。
图15D是示意地表示图15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伸缩部附近的斜视图。
图15E是示意地表示图15D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X-X’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15F是将图15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接合部的形态放大而示意地表示的概略俯视图,是表示将小室形成片材剥离后的状态的图。
图16A是将一次性尿布的接合部的其它形态放大而示意地表示的概略俯视图,是表示将小室形成片材剥离后的状态的图。
图16B是将一次性尿布的接合部的其它形态放大而示意地表示的概略俯视图,是表示将小室形成片材剥离后的状态的图。
图16C是将一次性尿布的接合部的其它形态放大而示意地表示的概略俯视图,是表示将小室形成片材剥离后的状态的图。
图17A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概略俯视图。
图17B是示意地表示图17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A-A’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17C是示意地表示图17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使用状态下的A-A’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18A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概略俯视图。是表示与使用状态下的图17C中所示的剖断端面相对应的剖断端面的图。
图18B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概略俯视图。是表示与使用状态下的图17C中所示的剖断端面相对应的剖断端面的图。
图19A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概略俯视图。
图19B是将图19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展开,示意地表示从顶部片材方向观察时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图19C是示意地表示图19B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的A-A’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19D是示意地表示图19B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B-B’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19E是将图19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展开,示意地表示从外部片材方向观察时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图20A是将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展开,示意地表示从顶部片材方向观察时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
图20B是示意地表示图20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的A-A’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图20C是示意地表示图20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B-B’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方式具体地进行说明。有时会对同一部件标记同一标号,省略其说明。此外,示意地表示图20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201B的斜视图与图12A表现相同。另外,将所述一次性尿布201B展开而示意地表示从外部片材方向观察时的状态的概略俯视图与图12E表现相同。因此,在所述一次性尿布201B的说明中,请结合图12A及图12E进行参照。
[1]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基本结构:
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如图1A、图1B及图1D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A,及图19A、图19B及图19D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B所示,具有:前包裹部2及后包裹部6,其包裹穿戴者的腰围;以及下裆包裹部4,其配置有吸收体22,包裹穿戴者的下裆。
[1-1]一次性尿布:
“一次性尿布”包含短裤型、带形等各种方式。但是,本发明广泛地包含具有其特定事项的一次性尿布,并不限定于下述短裤型、带型等。
[1-2]前包裹部及后包裹部
“前包裹部”及“后包裹部”是一次性尿布中包裹穿戴者腰围的部分。
在本说明书中,在从下裆包裹部到前包裹部及后包裹部连续地配置有吸收体的情况下,将前包裹部及后包裹部中的、与吸收体的端缘及上述端缘延长线相比靠近腰部端缘侧的部分称为“腰部包裹部”,将与上述吸收体的端缘及上述端缘的延长线相比靠近下裆部侧的部分称为“腹部包裹部”。
所谓“包裹腰围”,是指由一次性尿布的一部分形成包围穿戴者腰围的筒状构造的方式,或可以形成上述筒状构造的方式。作为“形成筒状构造的方式”的一次性尿布,可以列举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所谓“短裤型”,如图1A示出的一次性尿布1A、图19A示出的一次性尿布1B所示,是指预先形成有一个腰开口部10及左右一 对腿开口部12的呈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
图1A、图1B及图1E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A和图19A、图19B及图19E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B,是前外装体62的侧缘62a、62b与后外装体65的侧缘65a、65b相互接合,形成包围穿戴者腰围的筒状构造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中,通过外装体16中的接合部7、8间的区域形成上述筒状构造。因此,将上述区域称为前包裹部2或后包裹部6。
图1A、图1B及图1E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A和图19A、图19B及图19E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B,外装体16由前外装体62和后外装体65构成。但是,外装体前后不分离而一体构成并预先形成1个腰开口部及左右一对的腿开口部的结构也是“短裤型”的方式之一。
例如,图12A、图12B及图12E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201A和图20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201B,是使一体构成的外装体216的侧缘202a、202b与侧缘206a、206b相互接合,形成包围穿戴者腰围的筒状构造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中,通过外装体216中的左右接合部207、208间的区域形成所述筒状构造。因此,将所述区域称为前包裹部202或后包裹部206。
作为“可以形成筒状构造的方式”的尿布,可以列举近似短裤型或带型的一次性尿布。
所谓“近似短裤型”,是指在与图1A、图1B及图1E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A、图19A、图19B及图19E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B、或者图12A、图12B及图12E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201A、图20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201B相同的方式中,取代接合部7、8而附设紧固件(机械紧固件等)方式的一次性尿布。
在这种“近似短裤型”中,可以利用紧固件的卡合力,使外装体中包覆穿戴者的前侧的部分和包覆后侧的部分在其两端缘可自由拆卸地卡合。对于“近似短裤型”,通过外装体中左右两侧缘的紧固件间的区域形成所述筒状构造。因此,将所述区域称为前包裹部或后包裹部。
“带型”如图13A及图13D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A和图15A 及图15D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B所示,是指以从包裹穿戴者后侧的部分的左右各侧缘(在图示的例子中是后侧翼374的侧缘374a、374b)延伸出的方式,附设固定带311的一次性尿布。
如图13A及图13D、15A及图15D所示,“带型”在构成固定带311的基材350上具有紧固部件(在图示的例子中是机械紧固件的钩部件348)。因此,可以通过固定在包裹穿戴者前侧的部分的紧固部件(在图示的例子中,是形成前贴片313的机械紧固件的环部件346),形成包围穿戴者腰围的筒状构造。
“带型”不是如“短裤型”那样预先形成筒状构造。因此,“带型”中的“前包裹部”、“后包裹部”对应于由吸收体及包覆所述吸收体的片材(上部片材、背部片材、侧部片材等)构成的尿布主体的形状而如下定义。
在尿布主体形成为沙漏型(前后腰部端缘较宽,下裆部侧向内收缩而宽度变窄的形状。是与图12B、图20A所示的外装体216相同的形状)的情况下,将连结所述收缩部分的尿布前侧的起点的直线与尿布前侧的腰部端缘间的区域称为“前包裹部”,将连结所述收缩部分的尿布后侧的起点的直线与尿布后侧的腰部端缘间的区域称为“后包裹部”。
如图13A及图13D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A和图15A及图15C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B所示,在尿布主体370的腰部端缘370c侧附设与尿布主体370独立的后侧翼374,并在腰部端缘370d侧也附设与尿布主体370独立的前侧翼372的情况下,将连结尿布下裆部侧的前侧翼372分别与尿布主体370的侧缘370a、370b的交点的直线、与腰部端缘370d间的区域称为“前包裹部”,将连结下裆部侧的后侧翼374分别与尿布主体370的侧缘370a、370b的交点的直线、与腰部端缘370c间的区域称为“后包裹部”。
此外,在尿布主体仅附设与尿布主体独立的后侧翼而未附设前侧翼的情况下,将连结下裆部侧的后侧翼分别与尿布主体的侧缘的交点的直线、与腰部端缘间的区域称为“后包裹部”,将折叠尿布主体以使得腰部端缘与腰部端缘重合时与“后包裹部”重叠的区域称为“前 包裹部”。
[1-3]下裆包裹部:
“下裆包裹部”是指一次性尿布中包裹穿戴者的下裆部的部分。换言之,是前包裹部与后包裹部间的部分。
在下裆包裹部中配置用于吸收/保持排泄物的吸收体。吸收体的结构并不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吸收性制品中使用的吸收体。吸收体的具体结构如后所述。
在图1A、1B、1D及图1E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A和图19A、19B、19D及图19E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B中,以搭设在前外装体62与后外装体65之间的方式配置吸收性主体14,并将它们接合(接合部28)。在这种方式中,如图1A、图1B、图1D及图1E所示,由前外装体62形成前包裹部2,由后外装体65的一部分形成后包裹部6,由后外装体65的一部分和吸收性主体14的一部分形成下裆包裹部4。吸收体22配置作为吸收性主体14的结构部件。
在图12A、12B、12D及图12E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201A和图20A及图20C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201B中,由吸收性主体14及外装体216形成下裆包裹部204。并且,下裆包裹部204是连结收缩部分的外装体216的侧缘处的腰部端缘202c侧的起点的直线、与连结收缩部分的腰部端缘205c侧的起点的直线间的区域。
在图13A及图13D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A和图15A及图15D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B中,由尿布主体370形成下裆包裹部304。并且,下裆包裹部304是连结下裆部侧的前侧翼372分别与尿布主体370的侧缘370a、370b的交点的直线、与连结下裆部侧的后侧翼374分别与尿布主体370的侧缘370a、370b的交点的直线间的区域。
[2]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特征结构:
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包括以下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
[2-1]第1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第1实施方式如图1B及图1D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A所示,在后包裹部6等处形成由伸缩性无纺布构成的 伸缩部80,伸缩部80形成为在沿着腰围的方向等方向上收缩。并且,其特征在于,1)使伸缩部由伸缩性无纺布构成,其中,该伸缩性无纺布是将伸缩材料相对于无纺布片材紧固,使所述无纺布片材及所述伸缩材料一体地动作而构成的;2)在形成有伸缩部80的部分的皮肤接触面的一部分处,配置有由无纺布构成的小室形成片材82;3)形成有将小室形成片材82和伸缩部80接合的接合部84,通过接合部84而在小室形成片材82和伸缩部80的层间分隔形成小室86,其中,该小室86在与伸缩部80的收缩方向相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延伸;4)小室86是一端开口而另一端闭塞的非贯通小室。
如图1F及图1G所示,这种一次性尿布,通过伸缩部80的收缩而使小室形成片材82及伸缩部80的接合部84间的距离也缩短。由此,小室形成片材82及伸缩部80弯曲而变形为波浪形,小室形成片材82与伸缩部80中除了接合部84以外的部分(非接合部)远离,形成作为通气管道和缓冲垫起作用的小室86。
在所述构造中,能够将滞留在尿布的内部空间中的湿气置于小室86的内部。因此,能够抑制湿气停留凝结在与伸缩部80层叠的小室形成片材82的表面(伸缩部80正上方的皮肤接触面)而造成皮肤过敏的情况。另外,由于湿气不易在伸缩部80正上方的皮肤接触面上凝结,因此能够维持该皮肤接触面的干燥状态,能够得到舒适的穿戴感。
另外,在穿戴者活动(从站姿变换为坐姿或步行)时,尿布变形,小室86也追随该变形而变形。与小室86的变形相伴,重复尿布内部空间的空气和湿气进出小室86内的过程。特别地,在所述构造中,如图1F及图2B所示,小室86的一端开口,该开口部处的小室形成片材82的端部成为自由端。因此,在所述开口部处,小室形成片材82及伸缩部80的动作不受约束,能够使小室形成片材82及伸缩部80充分弯曲。即,能够使小室86的开口增大。因此,能够促进尿布内部空间的通气和除湿,能够使尿布的内部空间成为舒适的环境。
另外,小室发挥如同气垫一样的缓冲功能。因此,能够使得皮 肤接触柔和。即,能够使穿戴者获得舒适的穿戴感。特别地,在所述构造中,由于能够使小室形成片材82及伸缩部80充分弯曲,因此能够由小室形成片材82及伸缩部80形成较高的凸部。因此,小室86是体积较大的构造,埋入穿戴者的皮肤与伸缩部80之间的间隙的效果好。即,柔软性、缓冲性、防漏效果优良。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中,由于小室是一端开口而另一端闭塞的非贯通小室,因此排泄物不会穿过小室而泄漏。另外,能够将流动来的排泄物捕捉在小室内。因此,能够防止排泄物泄漏,而且提高伸缩部的柔软性、通气性。
[2-2]第2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第2实施方式如图15A至图15C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B所示,其特征在于,1)使伸缩部380由伸缩性无纺布构成,其中,该伸缩性无纺布是将伸缩材料相对于无纺布片材紧固,使无纺布片材及伸缩材料一体地动作而构成的;2)至少在下裆包裹部304的左右侧缘部形成有伸缩部380;3)伸缩部380形成为,在沿着下裆包裹部304的侧缘(在本例中是尿布主体370的侧缘370a、370b)的方向上收缩;4)在下裆包裹部304中的皮肤接触面的一部分处配置有由泼水性无纺布构成的小室形成片材382;5)形成有使小室形成片材382和伸缩部380在沿着下裆包裹部304的侧缘的方向上间歇地接合的接合部384;6)通过接合部384而在小室形成片材382和伸缩部380的层间分隔形成小室386,其中,该小室386在与下裆包裹部304的侧缘相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延伸。
如图15D及图15E所示,这种一次性尿布,通过伸缩部380的收缩而使小室形成片材382的接合部384间的距离也缩短。由此,小室形成片材382弯曲而变形为波浪形,小室形成片材382与伸缩部380中除了接合部384以外的部分(非接合部)远离,形成作为通气管道和缓冲垫起作用的小室386。
小室386发挥如同气垫一样的缓冲功能。因此,能够使皮肤接触柔和,提高尿布的腰部周围的柔软性。即,穿戴者可以获得舒适的穿戴感。
另外,在穿戴者从站姿变换为坐姿的情况下,尿布从外侧被压缩,尿布内部空间的湿气通过小室386向外部空间排出。此外,如果穿戴者行走,则因为通过腿部活动而使尿布的下裆包裹部变形,所以通过该变形将尿布内部空间的湿气向外部空间排出,外部空气与之交换而流入尿布的内部空间。因此,可以使尿布的内部空间成为舒适的环境。
[2-3]伸缩部:
伸缩部由伸缩性无纺布构成。所谓“伸缩性无纺布”,除了指无纺布本身具有伸缩性的材料以外,也包含通过在成为基材的无纺布上紧固(接合等)伸长状态的伸缩材料(橡胶或热可塑性弹性体等弹性材料等弹性材料)而赋予伸缩性的无纺布。
作为无纺布本身具有伸缩性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市售的弹性无纺布、弹性纺粘无纺布等。具体地说,以下全部为商品名,可以适当地使用“ストラフレックス(出光ユニテック社制造)”、“エスパンシオーネ(KBセーレン社制造)”等。上述弹性无纺布、弹性纺粘无纺布是无纺布本身具有伸缩性的材料。
在无纺布上紧固伸长状态的伸缩材料而赋予伸缩性的无纺布,可以通过将无纺布与伸缩材料适当地组合接合等而构成。例如,对于图13A及图13C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A,作为构成伸缩部381的材料,使用下述伸缩性无纺布,即,在图14A至图14C所示的多个无纺布片材397、398的层间配置伸长状态的伸缩材料399,并且,将伸缩材料399相对于多个无纺布片材397、398紧固,从而使多个无纺布片材397、398及伸缩材料399一体地动作。通过使用这种无纺布和伸缩材料一体地动作的伸缩性无纺布,与专利文献1至5的短裤型吸收性制品不同,伸缩材料不会伸长至大于或等于片材宽度。另外,伸缩材料不会超过理想伸长率而过度伸长。
另外,伸缩性无纺布也可以是使伸缩性膜相对于无纺布片材紧固,使无纺布片材及伸缩性膜一体地动作的材料。这种伸缩性无纺布也具有与在多个无纺布片材层间固定伸长状态的伸缩材料的构造的伸缩性无纺布相同的效果。这种方式的无纺布在伸缩性膜的至少一个 表面上固定无纺布片材。也可以在伸缩性膜的两个表面上均固定有无纺布片材。
通常,一次性尿布具有在无纺布层间配置线状的伸缩材料的构造。因此,不一定必须另外配置伸缩性无纺布来构成伸缩部,也可以使用现有的一次性尿布的构造的一部分作为伸缩性无纺布而构成伸缩部。
例如,图1D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A为,在构成前外装体62的外部片材63的折返部88和按压片材68的层间,以及在构成后外装体65的外部片材66的折返部88与按压片材68的层间,配置伸长状态的腰部伸缩材料42。并且,将腰部伸缩材料42相对于折返部88及按压片材68紧固。即,由折返部88、按压片材68及腰部伸缩材料42构成一体地动作的伸缩性无纺布(伸缩部80)。
另外,图12C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201A、图20B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201B,在构成立体褶裥26的无纺布片材32的基部与折返部的层间,配置有伸长状态的立体褶裥伸缩材料36。并且,立体褶裥伸缩材料36相对于无纺布片材32的基部和折返部紧固。即,由无纺布片材32的基部、折返部及立体褶裥伸缩材料36构成一体地动作的伸缩性无纺布(伸缩部280)。
另外,在图17C中示出的一次性尿布301C,在构成立体褶裥327的无纺布片材333和无纺布片材334的基部379的层间,配置有伸长状态的立体褶裥伸缩材料337。立体褶裥伸缩材料337相对于无纺布片材333、基部379紧固,由无纺布片材333、基部379及立体褶裥伸缩材料337构成一体地动作的伸缩性无纺布(伸缩部381)。
另一方面,在图19C中示出的一次性尿布1B,在构成立体褶裥26的无纺布片材32的基部与折返部的层间,配置有伸长状态的立体褶裥伸缩材料36。立体褶裥伸缩材料36相对于无纺布片材32的基部和折返部紧固。即,由无纺布片材32的基部、折返部及立体褶裥伸缩材料36构成一体地动作的伸缩性无纺布(伸缩部81)。
另外,图13B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A、图15B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B,在构成尿布主体370的侧部片材319与背部片材320 的层间或侧部片材319与覆盖片材324的层间,配置有伸长状态的腿部伸缩材料340。腿部伸缩材料340相对于侧部片材319、背部片材320及覆盖片材324紧固。即,侧部片材319、背部片材320、覆盖片材324及腿部伸缩材料340构成一体地动作的伸缩性无纺布(伸缩部380)。
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前包裹部、后包裹部及下裆包裹部中的至少一部分处,以在沿着腰围的方向及沿着下裆包裹部的侧缘的方向中的至少1个方向上收缩的方式形成伸缩部。
例如,对于图1D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A,在构成前包裹部2的前外装体62上,以在沿着腰围的方向收缩的方式形成伸缩部80。并且,在构成后包裹部6的后外装体65上,以在沿着腰围的方向上收缩的方式形成伸缩部80。另外,对于图12C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201A,在构成下裆包裹部的吸收性主体14上,以在沿着该吸收性主体14的侧缘的方向上收缩的方式形成伸缩部280。此外,对于图13C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A,在构成前包裹部302及后包裹部306的尿布主体370上,以在沿着该尿布主体370的方向(即,沿着腰部端缘370c、370d的方向)上收缩的方式,形成伸缩部381(伸缩性无纺布396)。
在第2实施方式中,伸缩部以在沿着下裆包裹部的左右侧缘的方向上收缩的方式形成。例如,对于图15B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B,以在沿着构成下裆包裹部的尿布主体370的侧缘370a、370b的方向上收缩的方式形成伸缩部380。另外,对于图19C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B,以在沿着构成下裆包裹部的吸收性主体14的侧缘的方向上收缩的方式,形成伸缩部81。图20B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201B也形成有与图19C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B同一构造的伸缩部81。
所谓“以在沿着腰围方向上收缩的方式形成”,是指将伸缩性无纺布配置为能够在沿腰围方向上伸长/收缩。作为最简单的构造,如图1E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A所示,可以列举沿前包裹部2的腰部端缘(在本例中为前外装体62的腰围端缘62c)或沿后包裹部6的腰围端缘(在本例中为后外装体65的腰围端缘65c)配置线状的 伸缩材料(在本例中为腰部伸缩材料42)的结构。
所谓“以在沿着下裆包裹部的侧缘的方向上收缩的方式形成”,是指伸缩性无纺布配置为能够在沿下裆包裹部的侧缘的方向上伸长/收缩。作为最简单的构造,如图13B及图13D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A、图15B及图15C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B所示,可以列举沿下裆包裹部304A的侧缘(在本例中为尿布主体37的侧缘370a、370b)配置线状的伸缩材料(在本例中为腿部伸缩材料340)的结构。
但是,只要伸缩性无纺布在沿着腰围的方向及沿着下裆包裹部的侧缘的方向中的至少1个方向上收缩即可,并不限定于所述结构。例如,可以将伸缩材料配置为相对于沿着尿布的腰围的方向,而形成上凸和下凸的曲线型,也可以将伸缩材料配置为相对于沿着下裆包裹部的侧缘的方向,而形成左凸和右凸的曲线型。
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前包裹部、后包裹部及下裆包裹部中的至少1个部分处形成有所述伸缩部即可。通过相对于这些部分接合小室形成片材,从而能够防止排泄物泄漏并赋予其柔软性。即,伸缩部的形成部位并不限定于前面说明的腰部端缘附近或下裆包裹部的侧缘附近。
例如,作为图12C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201A,在沿着构成下裆包裹部204的吸收性主体14的侧缘附设的立体褶裥26的上端,配置有线状伸缩材料(在本例中为立体褶裥伸缩材料36),形成伸缩部280。该伸缩部280与小室形成片材282接合。
另外,如图1B及图1E所示,在前包裹部2或后包裹部6上配置有腹部伸缩材料44,在形成有腹部伸缩部的情况下,使小室形成片材与该腹部伸缩部接合。
此外,如图1A、图1B及图1E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A所示,在前包裹部2的下裆包裹部4侧的端部连续地配置由腹部伸缩材料44形成的伸缩部,在下裆包裹部4的侧缘部连续地配置由腿部伸缩材料38或立体褶裥伸缩材料36形成的伸缩部,以及在下裆包裹部4的后包裹部6侧的端部连续地配置由腿部伸缩材料40形成的伸缩部,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将小室形成片材与上述的伸缩部接合。这种方式能够以包 围穿戴者的腿部周围的方式形成小室构造。因此,能够防止排泄物从腿部开口部泄漏,并使腿部开口部周围具有柔软性。
在第2实施方式中,只要在至少下裆包裹部的左右侧缘部形成有所述伸缩部即可。但是,也可以在其他部分形成有所述伸缩部。通过使小室形成片材相对于该伸缩部间歇地接合,从而与下裆包裹部的左右侧缘部同样地,能够使其具有柔软性。
例如,如图19E所示,在下裆包裹部4中的至少后包裹部6侧的端部形成有由伸缩性无纺布构成的伸缩部80,伸缩部80形成为在腰围方向上收缩,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9B所示,优选在后包裹部6侧的端部的皮肤接触面的一部分配置由泼水性无纺布构成的小室形成片材83。通过将小室形成片材83层叠在伸缩部上,并使小室形成片材83和伸缩部通过朝向腰围方向间歇地形成的接合部85接合,从而能够在下裆包裹部4的后包裹部6侧的端部也形成小室构造。
例如,如图19E所示,在前包裹部2中的至少下裆包裹部4侧的端部形成有由伸缩性无纺布构成的伸缩部80,伸缩部80形成为在腰围方向上收缩,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9B所示,优选在下裆包裹部4侧的端部的皮肤接触面的一部分配置由泼水性无纺布构成的小室形成片材83。通过将小室形成片材83层叠在伸缩部上,并使小室形成片材83和伸缩部通过朝向腰围方向间歇地形成的接合部85接合,从而能够在前包裹部2的下裆包裹部4侧的端部也形成小室构造。
此外,如图19A至图19E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B所示,作为在下裆包裹部4的侧缘部形成的伸缩部81、在前包裹部2的下裆包裹部4侧的端部形成的伸缩部80及在下裆包裹部4中的后包裹部6侧的端部形成的伸缩部80,优选连续地配置有上述伸缩部中的至少1个,形成包围穿戴者的腿部周围的腿部伸缩部。小室形成片材82、83与伸长状态的腿部伸缩部层叠,并将小室形成片材82、83和伸长状态的腿部收缩部通过朝向腿部伸缩部的收缩方向间歇地形成的接合部84、85接合,从而连续地配置下裆包裹部4的小室构造、前包裹部2和/或后包裹部6的小室构造。这种构造由于可使腿部伸缩部具有柔软性而优选。
[2-4]小室形成片材:
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1D及图1F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A所示,在形成有伸缩部80的部分的皮肤接触面的一部分处配置由泼水性无纺布构成的小室形成片材82。该小室形成片材82形成作为通气管道、缓冲垫起作用的小室构造。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15A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B所示,在下裆包裹部304的皮肤接触面的一部分处配置由泼水性无纺布构成的小室形成片材382。通过该小室形成片材382而在尿布的腿部开口部附近等形成作为通气管道、缓冲垫起作用的小室构造。
所谓“皮肤接触面”,是指在一次性尿布穿戴时,与穿戴者的皮肤直接接触的表面,即一次性尿布的最内侧表面。作为“泼水性无纺布”可以使用与后述的侧部片材相同的材料。通过使用泼水性无纺布,不易发生穿过小室形成片材的排泄物泄漏。
“一部分”是指可以不在形成有伸缩部的部分的全部皮肤接触面配置小室形成片材。配置小室形成片材的部位并不特别限定。
但是,在第1实施方式中,优选如图1D所示,在后包裹部6的腰围端缘(在本例中是后外装体65的腰围端缘65c)附近配置小室形成片材82,此外在前包裹部2的腰围端缘(在本例中是前外装体62的腰围端缘62c)附近配置小室形成片材82。另外,如图13A所示,优选在下裆包裹部4的左右侧缘部(在本例中是尿布主体370的侧缘370a、370b附近)配置小室形成片材82。在任意一种情况下,均优选以覆盖腰部端缘或下裆包裹部的侧缘的大于或等于60%的方式配置,更加优选以覆盖整个腰部端缘或下裆包裹部的侧缘的方式配置。
另一方面,在第2实施方式中,优选如图15A所示,至少在下裆包裹部304的左右侧缘部(在本例中是尿布主体370的侧缘370a、370b)配置小室形成片材。在这种情况下,优选以覆盖尿布主体370的大于或等于60%全长(腰部端缘370c、370d之间的长度)的方式配置。
小室形成片材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0~50g/m2。如果低于10g/m2,则可能会发生片材的体积过小,固定伸缩材料的粘接剂透过片 材而渗出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超过50g/m2,则可能:1)片材刚性过高,很难与伸缩材料的伸缩联动而弯曲,从而很难形成小室构造,2)片材的体积过大,腰部包裹部硬梆梆而使穿戴感下降等。
图12B及图12C中所示的小室形成片材282、图13A及图13B中所示的小室形成片材382、图18B中所示的小室形成片材382,均构成为与其他部件独立的部件,但是,小室形成片材不需要构成为独立的部件。例如,在图1D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A中,将构成伸缩性无纺布(伸缩部80)外部片材66的一部分折返而形成折返部88,将折返部88作为小室形成片材82使用。同样地,在图12C所示的一次性尿布201A中,能够使用下述结构,即,使构成立体褶裥26的无纺布片材32的一部分折返而形成折返部,将该折返部作为小室形成片材使用。
例如,在图17C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C中,将构成伸缩性无纺布(伸缩部381)的无纺布片材334的一部分折返而形成折返部,将折返部作为小室形成片材383使用。
另外,在图18A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D中,将构成立体褶裥327的无纺布片材333的一部分作为小室形成片材383使用。在图18B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E中,也将构成立体褶裥326、327的无纺布片材333的一部分作为小室形成片材383使用。
在图18A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D及图18B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E中,在无纺布片材333上形成折返部378、379、378、379,这些折返部378、379、378、379也作为构成伸缩部381、381的无纺布片材使用。
此外,在图12B及图12C所示的一次性尿布201A中,将小室形成片材282配置在立体褶裥26的内侧表面。在一次性尿布201A使用时,如图12F所示,立体褶裥26以倒向外侧的方式抵接在穿戴者的皮肤上。因此,配置在立体褶裥26的内侧表面的小室形成片材282与穿戴者的皮肤抵接,发挥本发明的效果。此外,图12F中的点划线表示穿戴者的臀部。
也可以在小室形成片材上形成使尿布的内部空间与由小室形成 片材形成的小室连通的孔。通过使用这种构造,在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中,可以使湿气从尿布的内部空间经由孔流入小室,因此,湿气不易在尿布的皮肤接触面上凝结。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使湿气从尿布的内部空间经由孔流入小室,从而可以将湿气经由小室向尿布的外部空间排出。
所谓“孔”,是指使尿布的内部空间与小室连通的开口部,其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三角形、四边形等)等形状。
此外,“孔”并不仅指始终开口的结构,也包含可开闭的构造。例如,通过在小室形成片材形成轨迹为凸状的狭缝或相交叉的多条狭缝,从而可以形成具有作为阀起作用的舌片的孔。利用上述舌片可以抑制尿液或体液进入小室,并且使湿气通过。
狭缝的方式并不特别限定。作为“轨迹为凸型的狭缝”,可以列举:a)具有弯曲部的狭缝(倒U字状狭缝等),b)具有弯折部的狭缝(倒V字状狭缝等)等。另外,作为“相交叉的多条狭缝”,可以列举:c)使两条狭缝相交叉而形成的十字状狭缝,d)使3条狭缝相交叉而形成的星型狭缝等。
上述孔优选形成在小室形成片材中的形成有小室的部位(即,接合部间区域)。特别地,如图1D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A所示,在由折返部88形成小室形成片材82的情况下,或者如图17C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C所示,在由无纺布片材334的折返部形成小室形成片材383的情况下,优选在折返部的前端部附近形成孔,并使与该孔相比更靠近折返部的前端的部分与伸缩部接合。这种方式因为通过伸缩部的收缩而强制将孔打开,所以优选。
在上述结构中,强制打开的孔成为小室的端部开口。因此,尿布内部空间的湿气从强制打开的孔流入小室内部,通过小室,在折返线的部分(在图1D的例子中是腰部端缘62c、65c,在图17C的例子中是立体褶裥327的上端缘)透过小室形成片材排出至尿布的外部空间。这种结构与仅在小室形成片材形成孔的构造相比较,因湿气容易流入小室,从而容易将湿气排出至尿布外部,所以优选。
另外,也可以在小室形成片材上形成多个孔。通过形成多个孔,从而通气性提高,容易将湿气排出至尿布外部。
“多个”的具体数量并不特别限定。根据孔的开口面积而不同,但如果是开口面积为0.5~10mm2的孔,则优选形成5~200个,更加优选形成10~100个。通过形成大于或等于5个,可以得到通气性提高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形成小于或等于200个,可以有效防止尿液或体液流入小室。
在小室形成片材上附着药剂也是优选的方式之一。通过附着药剂,可以使与穿戴者皮肤直接接触的小室形成片材具有基于该药品的药效。
药剂的种类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保湿剂(芦荟萃取物、丙撑二醇等;护肤用添加物(尤加利提取物等),其在起到保湿效果的基础上,还具有尿素酶抑制活性;以及消毒剂、抗菌剂(乙二胺四乙酸、苯扎氯铵等)、除臭剂(各种多酚化合物等)等。
[2-5]小室:
在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中,如图1D及图1F、图15D及图15F所示,形成将小室形成片材82、382与伸缩部80、380接合的接合部84、384。接合部84、384将小室形成片材82、382和伸缩部80、380朝向伸缩部的收缩方向间歇地接合。并且,通过接合部84、384,在小室形成片材82、382和伸缩部80、380的层间,分隔形成在与伸缩部80、380的收缩方向相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延伸的小室86、386。
在上述构造中,追随着伸缩部80、380的收缩,小室形成片材82、382及伸缩部80、380的接合部84、384间的距离也缩小,形成小室86、386。通过该小室86、386提高尿布的通气性/柔软性。另外,如果是上述构造,则不需要专利文献1至5中记载的短裤型吸收制品所示考虑伸缩材料的位置而使片材之间接合等的精密接合技术。因此,可以容易地制造。
因此,为了可靠地形成小室,优选小室形成片材以松弛的状态与自然状态(伸缩部上没有作用拉伸力的状态)的伸缩性无纺布接合的构造。即,优选小室形成片材的自然状态的接合部间的距离,比伸缩 性无纺布长的构造。根据上述构造,伸缩部的伸长不易受到小室形成片材妨碍。另外,可在自然状态下可靠地形成小室。
上述构造例如可通过以下方法形成。弹性无纺布等无纺布自身具有伸缩性的伸缩性无纺布,在自然状态(不承受拉力的状态)下为原始尺寸的状态。因此,在由所述伸缩性无纺布形成伸缩部的情况下,优选在将伸缩性无纺布相比于原始尺寸拉长的状态下,相对于小室形成片材进行接合。
另一方面,在多个无纺布片材的层间配置伸长状态的伸缩材料而得到的伸缩性无纺布,在自然状态下是相比于原始尺寸收缩的状态。因此,在由所述伸缩性无纺布形成伸缩部的情况下,优选在使伸缩性无纺布从收缩状态伸长的状态下相对于小室形成片材进行接合。
另外,在由在多个无纺布片材的层间配置伸长状态的伸缩材料而得到的伸缩性无纺布形成伸缩部的情况下,通过使作为伸缩性无纺布的构成材料的无纺布片材和小室形成片材层叠并接合,从而预先形成小室。然后,优选在与所述小室形成片材接合的无纺布片材和其他无纺布片材的层间,配置伸长状态的伸缩材料并进行固定,通过这种方法形成伸缩性无纺布。
在上述方法中,使小室形成片材与没有作用收缩力的无纺布片材接合。因此,与使小室形成片材与伸缩性无纺布接合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小室形成片材容易地接合。另一方面,在使小室形成片材与伸缩性无纺布接合的情况下,必须在使伸缩性无纺布伸长的状态下进行接合。因此,可能无法使小室形成片材以希望的状态接合,而在小室形成片材上出现褶皱,或发生用于进行接合的装置复杂化等的问题。
伸缩部与小室形成片材的接合是通过使构成伸缩部的伸缩性无纺布的外表面与小室形成片材接合而进行的。即,配置在无纺布片材层间的伸缩材料或伸缩性膜与小室形成片材不直接接合。
伸缩性无纺布与小室形成片材的接合,可以通过使用粘接剂的粘接、热熔融或超声波溶融而固定。作为上述粘接剂,可以使用热熔粘接剂、其他流动性较高的粘接剂。作为溶融方法可以列举热封法等。
所谓“间歇地”,是指不连续而断续地形成接合部。在这种接 合状态下,伸缩部和小室形成片材在接合部处成为一体不可分的状态。另一方面,在非接合部处,伸缩部和小室形成片材没有彼此约束,为可自由分离的状态。此外,所谓“间歇地”,只要相对于伸缩部的收缩方向为间歇地即可。
[2-5A]第1实施方式的小室构造:
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1D及图1F所示,小室86是一端开口而另一端闭塞的非贯通的小室。由于小室86的一端开口而另一端闭塞,因此,穿过小室86的内部空间的排泄物不会泄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只要能够形成在与伸缩部的收缩方向相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延伸,且一端开口而另一端闭塞的非贯通小室即可,接合部的形式并不特别限定。但是,为了形成在与伸缩部的收缩方向相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延伸的小室,使接合部相对于伸缩部的收缩方向间歇地形成。
作为上述方式,例如如图1F及图2A中示出的接合部84、图7A中示出的接合部84D、图8A中示出的接合部84E、图9A中示出的接合部84F所示,可列举形成为在伸缩部80的收缩方向上连续的锯齿状的方式。另外,如图4A中示出的接合部84A、图5A中示出的接合部84B、图6A中示出的接合部84C所示,也可以是形成为在伸缩部80的收缩方向上连续的波浪状的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优选小室开口端处的接合部之间的间隔为2~50mm,特别优选5~10mm。
在图1D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A中,使作为小室形成片材82的外部片材63、66的折返部88相对于构成伸缩部80(伸缩性无纺布)的按压片材68接合(接合部84)。图2A是将图1B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A的接合部84的方式放大而示意地显示的概略俯视图。
图2A中示出的接合部84形成为朝向尿布的腰围方向(图中的左右方向)的锯齿状。即,接合部84朝向伸缩部80的收缩方向(图中的左右方向)间歇地形成。小室86的俯视形状均形成为三角形。
并且,作为小室,形成有图2A及图2C中示出的小室86(向外小室)和图2A及图2B中示出的小室86(向内小室),其中,向外小 室是靠近尿布外部空间的一端(腰部端缘65c侧的端部)开口而远离尿布外部空间的一端闭塞,向内小室是远离尿布外部空间的一端开口而靠近尿布的外部空间的一端闭塞。
另外,在图2A至图2C所示的例子中,多个小室86形成在伸缩部80的收缩方向上并列配置的小室列。因此,湿气等容易朝向尿布的前后方向流动,能够促进湿气等从尿布的内部空间排出。另外,容易使尿布随着穿戴者腰围的曲线形状而变形,从而使贴身性、穿戴感优良。
另外,上述小室列是向外小室和向内小室交互配置而形成的。在这种方式中,尿布外部空间的空气进入向外小室,同时,尿布内部空间的湿气进入向内小室。因此,所述空气和所述湿气在相邻的向外小室和向内小室之间交换,促进所述湿气的排出。此外,图2A所示的例子是通过锯齿状的接合部84交替地分隔形成向外小室和向内小室的情况。
图2A中所示的接合部84形成为连续的线状。但是,也可以形成为多个点状接合部的集合体。这种方式具有即使触感容易变硬的接合部碰到皮肤也不易产生疼痛的效果。此外,为了可将多个点状接合部作为“集合体”,需使相邻的点状接合部的间隔小于或等于5mm。作为点状接合部的形状,可以列举圆形等。
图3A及图3B中所示的方式,在1)多个小室86形成朝向伸缩部80的收缩方向排列配置的小室列,2)向外小室和向内小室在小室列中交替配置这方面,与图2A至图2C所示的方式是共通的。因此,由上述方式所产生的效果与图2A至图2C所示的方式相同。另一方面,图3A及图3B所示的方式在小室形成片材82的腰部端缘65c附近形成有狭缝89这一点上与图2A至图2C所示的方式不同。通过形成狭缝89,从而能够使向外小室的开口部在腰部端缘65c侧露出,从而能够提高通气性、除湿性。
图4A至图4C中所示的方式使用无纺布片材69作为小室形成片材82A,在1)通过接合部84A使多个小室86A形成朝向伸缩部80的收缩方向排列配置的小室列,2)向外小室和向内小室在小室列中交替 配置这方面,与图2A至图2C所示的方式是共通的。因此,由上述方式所产生的效果与图2A至图2C所示的方式相同。但是,作为图4A至图4C所示的方式,接合部84A形成为朝向尿布的腰围方向的波浪状。
图5A及图5B中所示的方式使用无纺布片材69作为小室形成片材82A,在1)通过接合部84A使多个小室86B形成朝向伸缩部80的收缩方向排列配置的小室列这方面,与图2A至图2C所示的方式是共通的。因此,由上述方式所产生的效果与图2A至图2C所示的方式相同。
但是,图5A及图5B所示的方式在朝向与伸缩部80的收缩方向相交叉的交叉方向配置有多段(在本例中为2段)小室列这一点上与图2A至图2C所示的方式不同。另外,靠近腰围端缘65c的小室列(图上方的小室列)是使向外小室并列配置而成的,远离腰围端缘65c的小室列(图下方的小室列)是使向内小室并列配置而成的。与图2A至图2C所示的方式相比,由于这种方式将小室列划分为多段,因此小室容易随着穿戴者的动作而变形。即,因柔软性或贴身性高而优选。此外,图5A及图5B所示的方式是使接合部84B形成为朝向尿布的腰围方向且以使U字型连续的方式配置的波浪状。
图6A至图6C中所示的方式,使用外部片材66的折返部88作为小室形成片材82B,使用无纺布片材67作为小室形成片材82C,在1)朝向与伸缩部80的收缩方向相交叉的交叉方向配置有多段(在本例中为2段)的小室列,2)接合部84C形成为朝向尿布的腰围方向且以使U字型连续的方式配置的波浪状的方面,与图5A及图5B所示的方式是共通的。因此,由上述方式所产生的效果与图5A及图5B所示的方式相同。但是,在图6A至图6C所示的方式中,在全部的小室列中均是向内小室并列地配置。
另外,在图6A至图6C所示的方式中,以使得下述两部分接合部84C不在一条直线上的方式,配置多个所述小室列,即:第一部分接合部84C是分隔形成一个小室列(图中下侧的小室列)中的小室86C的部分,其在与伸缩部80的收缩方向(图中左右方向)相交叉的交叉方向(图中上下方向)上延伸,第二部分接合部84C是分隔形成与所 述一个小室列相邻的小室列(图中上侧的小室列)中的小室86C的部分,其在所述交叉方向上延伸。
换言之,多个小室列配置为,使得分隔形成一个小室列(图中下侧的小室列)中的小室86C的接合部84C中的在所述交叉方向(图中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部分的延长线,穿过与所述一个小室列相邻的小室列中的小室86C。
如果小室86C由于伸缩部80的收缩而鼓起,则接合部84C的部分成为凹部,排泄物可能会穿过该凹部而发生泄漏。但是,在图6A至图6C所示的方式中,使接合部84C的位置错开,以使得形成为多段的小室列的凹部不连续。因此,具有不易发生排泄物穿过凹部而泄漏的优点。另外,通过使向内小室在图中上侧的小室列中并列配置,从而能够由图中上侧的小室列中的向内小室拦截穿过图中下侧的小室列的接合部84C的排泄物,因此防漏效果优良。
图7A至图7C中所示的方式使用无纺布片材67作为小室形成片材82C,在1)接合部84D形成为朝向尿布的腰围方向(图中左右方向)的锯齿状,2)多个小室86D形成朝向伸缩部80的收缩方向并列配置的小室列,3)向外小室和向内小室在小室列中交替配置的方面,与图2A至图2C所示的方式是共通的。因此,由上述方式所产生的效果与图2A至图2C所示的方式相同。
另外,图7A至图7C中所示的方式在朝向与伸缩部80的收缩方向相交叉的交叉方向配置有多段(在本例中为2段)小室列这一点上,与图5A及图5B所示的方式是共通的。因此,由上述方式所产生的效果与图5A及图5B所示的方式相同。
此外,在图7A至图7C中所示的方式中,具有2片与各小室列相对应的独立的小室形成片材82C。即,不将外部片材66的折返部88作为小室形成片材使用。通过设置独立的小室形成片材82C,从而使全部的小室86C朝向尿布的内部空间、腰部端缘65c露出。
图8A至图8C中所示的方式使用无纺布片材67作为小室形成片材82C,在1)接合部84E形成为朝向尿布的腰围方向(图中左右方向)的锯齿状,2)多个小室86E形成朝向伸缩部80的收缩方向并列配置 的小室列,3)向外小室和向内小室在小室列中交替配置,4)朝向与伸缩部80的收缩方向相交叉的交叉方向配置多段(在本例中为2段)小室列的方面,与图7A至图7C所示的方式是共通的。因此,由上述方式所产生的效果与图7A至图7C所示的方式相同。
但是,在图8A至图8C所示的方式中,以使得下述两部分接合部84E不在一条直线上的方式,配置多个所述小室列,即:第一部分接合部84E是分隔形成一个小室列(图中下侧的小室列)中的小室86E的部分,其在与伸缩部80的收缩方向(图中左右方向)相交叉的交叉方向(图中上下方向)上延伸,第二部分接合部84E是分隔形成与所述一个小室列相邻的小室列(图中上侧的小室列)中的小室86E的部分,其在所述交叉方向上延伸。
换言之,多个小室列配置为,使得分隔形成一个小室列(图中下侧的小室列)中的小室86E的接合部84E中的在所述交叉方向(图中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部分的延长线,穿过与所述一个小室列相邻的小室列中的小室86E。因此,具有与图6A至图6C所示的方式相同的效果。
图9中所示的方式与图8A至图8C所示的方式相同,其将小室列从2段增加至3段。在该方式中,使用3片与各小室列相对应的独立的无纺布片材71,作为小室形成片材82D。并且,通过朝向尿布的腰围方向(图中左右方向)的形成为锯齿状的接合部84F,形成多个小室86F。该方式具有与图8A至图8C的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通过将小室列设为3段,从而与图8A至图8C所示的方式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柔软性和贴身性。
图10A或图10B中所示的方式与图8A至图8C中所示的方式相同,仅小室形成片材82E、82F的方式不同。图10A或图10B所示的方式能够使用无纺布73、75作为小室形成片材82E、82F,使该小室开口端侧端部形成为多层构造。通过形成多层构造,从而能够提高小室形成片材82E、82F的柔韧性。因此,即使小室86E受到身体挤压而压缩也不易将小室开口部压塌,容易持续将小室86E保持为开口状态。
另外,图10A或图10B中所示的状态,是小室形成片材82E、82F 的小室非开口端侧端部也形成为多层构造。如果是这种构造,则小室形成片材82E、82F容易从小室非开口端侧端部侧立起,容易持续将小室86E保持为开口状态。
此外,使小室开口端侧端部形成为多层构造的方法并不特别限定。可以如图10A所示,使小室形成片材82E的端部向下侧折返而形成多层构造,也可以如图10B所示,使小室形成片材82F向上侧折返而形成多层构造。另外,也可以使单独的片材与小室形成片材粘合而形成多层构造。
[2-5B]第2实施方式的小室构造:
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15D及图15E所示,形成有在沿着下裆包裹部的侧缘的方向上使小室形成片材382和伸缩部380间歇地接合的接合部384,通过接合部384而在小室形成片材382和伸缩部380的层间,分隔形成在与下裆包裹部的侧缘相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延伸的小室386。
通过形成为上述构造,追随着伸缩部380收缩,小室形成片材382的接合部384间的距离也缩小,在下裆包裹部的侧缘部形成使尿布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的小室386。通过该小室386提高尿布的通气性/柔软性。另外,如果是上述构造,则不需要专利文献1至5中记载的短裤型吸收制品所示考虑伸缩材料的位置而使片材之间接合等的精密接合技术。因此,可以容易地制造。
在本发明中,小室形成片材或收缩部上的一个接合部与另一个接合部的间隙部收缩而形成小室。因此,接合部间的间隔优选朝向沿着下裆包裹部侧缘的方向为2~50mm,特别优选5~10mm。
接合部朝向与伸缩部的收缩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为什么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但是,优选接合部朝向与伸缩部的收缩方向正交的方向连续地形成。这种方式能够形成朝向与所述收缩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有效的小室,皮肤触感也很好。例如,可以列举朝向与伸缩部的收缩方向正交的方向连续形成,且相对于伸缩部的收缩方向以规则的间隔间歇地形成的接合部等。
在图15B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B中,小室形成片材382与构 成伸缩部380(伸缩性无纺布)的无纺布片材332(侧部片材319)接合(接合部384)。图15F是将图15A及图15B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B的接合部384的方式放大而示意地表示的概略俯视图,是示意地表示将小室形成片材382从一次性尿布301B上剥离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15F所示,接合部384由朝向尿布的腰围方向(图中左右方向)的多个线状接合部390构成。并且,该线状接合部390朝向沿着下裆包裹部的侧缘(尿布主体370的侧缘370a)的方向间歇地形成。此外,各线状接合部390形成为集合体,该集合体是将多个点状接合部392朝向尿布的腰围方向配置为一列而形成的。
在图15F所示的例子中,线状接合部390的方向配置为朝向尿布的腰围方向。因此,与配置为朝向沿下裆包裹部的侧缘的方向的情况相比,湿气等容易在所述前后方向上流动,能够促进湿气等从下裆包裹部的侧缘(尿布主体的侧缘370a)侧排出。另外,容易使尿布追随穿戴者腿部周围的曲线形状,从而使贴身性、穿戴感优良。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提到“线状”时,广泛地包含沿尿布的腰围方向延伸的形状,除了所谓线状以外,还包含带状、短栅状等形状。另外,为了可以将多个点状接合部作为“集合体”,需使相邻的点状接合部的间隔小于或等于5mm。
另外,图16A所示的方式为,伸缩部的结构与图15F所示的方式相同,接合部的方式不同。接合部384A由朝向尿布的腰围方向的多个线状接合部390A构成。并且,线状接合部390A朝向沿着下裆包裹部的侧缘(尿布主体的侧缘370a)方向间歇地形成。此外,线状接合部390A形成为圆形的点状接合部392A的集合体。因此,在图15F所示的方式的效果的基础上,具有即使触感容易变硬的接合部384A碰到皮肤也不易产生疼痛的效果。
另外,图16B所示的方式也同样地,伸缩部的结构与图15F所示的方式相同,接合部的方式不同。接合部384B由朝向尿布的腰围方向的多个线状接合部390B构成。并且,线状接合部390B朝向沿着下裆包裹部的侧缘(尿布主体的侧缘370a)的方向间歇地形成。
此外,各线状接合部390B形成为集合体,该集合体是将多个点状接合部392B配置为矩阵状而成,即,在尿布的腰围方向配置n行,在沿着下裆包裹部的侧缘(尿布主体的侧缘370a)的方向配置m列,且满足n<m。该方式通过使“n<m”,从而在各线状接合部390B中,与沿着下裆包裹部的侧缘的方向相比,在腰围方向配置较多的点状接合部392B,形成为与沿着下裆包裹部的侧缘的方向相比,腰围方向较长的线状。
在图16B所示的例子中,线状接合部390B形成为圆形的点状接合部392B的集合体,并将该点状接合部392B配置为2行5列的矩阵状。
在上述方式中,优选在长度方向形成1~30个宽度1~4mm×长度2~80mm的线状接合部。各线状接合部优选为集合体,该集合体是将每一个面积为1~4mm2的点状接合部以宽度方向为0.5~5mm间隔、长度方向为0.5~3mm间隔配置为矩阵状。
在图16A及图16B中,以使线状接合部形成为点状接合部的集合体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优选如图16C所示,朝向沿着下裆包裹部的侧缘(尿布主体的侧缘370a)的方向间歇地形成且朝向尿布腰围方向连续地形成的接合部384C(线状接合部390C)。图16C所示的方式也同样地,伸缩部的结构与图15A所示的方式相同,接合部的方式不同。
其中,优选如接合部384C所示,以与沿着下裆包裹部的侧缘(尿布主体的侧缘370a)的方向正交的方式形成,并使小室在纵向横穿下裆包裹部的侧缘的方向排列。在这种方式中,小室在下裆包裹部的侧缘处使尿布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因此,可以实现充分的通气。
在上述方式中,接合部形成为在尿布腰围方向延伸的线状。因此,因可以促进湿气等从下裆包裹部的侧缘(尿布主体的侧缘370a)侧排出,因而优选。基于同样的思想,在尿布腰围方向形成多个接合部的情况下,优选使多个接合部以处于朝向尿布腰围方向的一条直线上的方式排成一列而形成(图16A及图16B所示的方式)。通过按 照这种方式形成接合部,可以容易地形成在尿布腰围方向连续的直线小室。该构造因所形成的小室不易塌坏而容易提高通气性,因而优选。
在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中,小室形成片材与伸缩部通过接合部接合,该接合部优选朝向尿布腰围方向和沿着下裆包裹部的侧缘的方向这两个方向间歇地形成。
例如,也可以将多个点状接合部以曲折状配置。在这种方式中也同样地,使小室形成片材追随着伸缩部的收缩而弯曲,形成连通尿布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小室。因此,可以得到作为本发明的效果的下裆包裹部的侧缘部的通气性、柔软性。
[2-6]应用位置:
在第1实施方式中,对于形成小室构造的部位并未特别限定。在第2实施方式中,至少在下裆包裹部的左右侧缘部形成小室构造。例如,可应用于以下部位。
[2-6A]腰部伸缩材料配置部:
腰部伸缩材料的配置部具有伸缩性无纺布的构造,在无纺布片材的层间固定有伸长状态的腰部伸缩材料。并且,腰部伸缩材料大多沿着前包裹部或后包裹部的腰部端缘配置。因此,通过使小室形成片材与腰部伸缩材料间歇地接合,从而能够在腰部伸缩材料配置部形成小室构造。
例如,图1B及图1D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A具有伸缩性无纺布(伸缩部80)的构造,其中该伸缩性无纺布是在外部片材63、66的折返部88和按压片材68的层间固定伸长状态的腰部伸缩材料42而形成的。即,伸缩部80形成在前包裹部2或后包裹部6的腰部端缘(在本例中为前外装体62的腰部端缘62c、后外装体65的腰部端缘65c)附近的区域。并且,使小室形成片材82与该伸缩部80接合(接合部84)。
[2-6B]腿部伸缩材料配置部:
腿部伸缩材料的配置部具有伸缩性无纺布的构造,在无纺布片材的层间固定有伸长状态的腿部伸缩材料。并且,腿部伸缩材料大多沿着下裆包裹部的侧缘配置。因此,能够通过使小室形成片材与腿部伸缩材料配置部接合,从而在腿部伸缩材料配置部形成小室构造。
例如,图13B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A具有伸缩性无纺布(伸缩部380)的构造,其中,该伸缩性无纺布是在侧部片材319和覆盖片材324的层间固定伸长状态的腿部伸缩材料340而形成的。即,伸缩部380形成在立体褶裥326的固定端(下端)和下裆包裹部304的侧缘(在本例中为尿布主体370的侧缘370a、370b)之间的区域。并且,使小室形成片材382与该伸缩部380接合(接合部384)。
例如,图15B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B具有伸缩性无纺布(伸缩部380)的构造,其中,该伸缩性无纺布是在侧部片材319和覆盖片材324的层间固定伸长状态的腿部伸缩材料340而形成的。即,伸缩部380形成在立体褶裥326的固定端(下端)和下裆包裹部304的侧缘(尿布主体370的侧缘370a、370b)之间的区域。并且,在本例中,使小室形成片材382与该伸缩部380接合(接合部384)。图17C中所示的接合部384、图18A中所示的接合部384、图18B中所示的接合部384均为同样的方式。
此外,图19C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B具有伸缩性无纺布(伸缩部80)的构造,其中,该伸缩性无纺布是在无纺布片材32间的层间固定伸长状态的腿部伸缩材料38而形成的。即,伸缩部80形成在立体褶裥26的固定端(下端)和下裆包裹部4的侧缘(吸收性主体14的侧缘)之间的区域。并且,在本例中,使小室形成片材82与该伸缩部80间歇地接合(接合部84)。
[2-6C]立体褶裥伸缩材料配置部:
立体褶裥配置部具有伸缩性无纺布的构造,在无纺布片材的层间固定有伸长状态的立体褶裥伸缩材料。并且,立体褶裥大多形成在沿着下裆包裹部的侧缘的方向。因此,通过使小室形成片材与立体褶裥伸缩材料配置部间歇地接合,从而能够在立体褶裥伸缩材料配置部形成小室构造。
例如,图12C所示的一次性尿布201A通过无纺布片材32的一部分形成立体褶裥26。另外,具有伸缩性无纺布(伸缩部280)的构造,其中,该伸缩性无纺布是在无纺布片材32的基部和折返部的层间固定有伸长状态的立体褶裥伸缩材料36而形成的。即,伸缩部280形成在 立体褶裥26的固定端(下端)和自由端(上端)之间的区域。并且,使小室形成片材282与该伸缩部280接合(接合部284)。
另外,图19C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B通过无纺布片材32的一部分形成立体褶裥26。另外,具有伸缩性无纺布(伸缩部81)的构造,其中,该伸缩性无纺布是在无纺布片材32的基部和折返部的层间固定有伸长状态的立体褶裥伸缩材料36而形成的。即,伸缩部81形成在立体褶裥26的固定端(下端)和自由端(上端)之间的区域。并且,是小室形成片材82与该伸缩部81间歇地接合的例子(接合部84)。
此外,图17C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C通过无纺布片材333的一部分形成立体褶裥327。另外,具有伸缩性无纺布(伸缩部381)的构造,其中,该伸缩性无纺布是在无纺布片材333和无纺布片材334的层间固定有伸长状态的立体褶裥伸缩材料337而形成的。即,伸缩部381形成在立体褶裥327的固定端(下端)和自由端(上端)之间的区域。并且,是小室形成片材383与该伸缩部381间歇地接合的例子(接合部385)。图18A中所示的接合部385、图18B中所示的接合部385也是同样的方式。
此外,在图17C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C中,仅在立体褶裥327处接合有小室形成片材383,在立体褶裥326(立体褶裥伸缩材料336的配置部)上没有接合小室形成片材。但是,也可以在立体褶裥326(立体褶裥伸缩材料336的配置部)处接合小室形成片材。
[2-7]第1实施方式的一次尿布的制造方法:
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1A至图1E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A,例如可以通过图11A及图11B所示的工序制造。图11A是示意地表示制造图1A至图1E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A的工序的工序图。该图为制图方便,仅将一个短裤型尿布的后包裹部中的腰部端缘附近对应部分放大表示。图11B是示意地表示将图11A所示的各工序在图11A所示的构造单位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剖断的剖断端面的概略端面图。
首先,如图11A及图11B的(a)图所示,准备成为小室形成片材82的外部片材66、和成为用于构成伸缩部的无纺布片材的按压 片材68。预先使外部片材66的一部分(露出部78)露出,以使内部片材64与外部片材66接合。该接合通过热熔粘接剂等进行。
然后,如图11A及图11B的(b)图所示,在外部片材66的折返部88处接合按压片材68,形成接合部84。这时,使按压片材68从外部片材66的端缘伸出而进行接合。在图示的例子中,通过热封法形成接合部84。并且,接合部84形成为在尿布腰围方向(图中上下方向)上连续的锯齿状。
此外,如图11A及图11B的(c)图所示,在外部片材66的露出部78处以伸长状态配置并粘接腰部伸缩材料42。并与其一起附设吸收性主体14。隔着腰部伸缩材料42的露出部78和按压片材68在连接面处粘接。
腰部伸缩材料42的粘接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在构成伸缩部80的外部片材66的露出部78或按压片材68上,连续地涂敷热熔粘接剂,并在该涂敷部分处以伸长状态配置并粘接腰部伸缩材料42的方法,2)直接向腰部伸缩材料42涂敷或喷涂热熔粘接剂,并以伸长状态粘接该腰部伸缩材料42的方法,3)在露出部78或按压片材68和腰部伸缩材料42这两者上附着热熔粘接剂而进行粘接的方法,4)在露出部78或按压片材68的表面,以伸长状态配置腰部伸缩材料42,并在该状态下喷涂而连续地涂敷热熔粘接剂,从而在露出部78或按压片材68与腰部伸缩材料42这两者上附着热熔粘接剂而进行粘接的方法等。
上述方式中的“连续涂敷”不仅是指在整个表面遍涂粘接剂或向整个表面喷涂的方式,也包含以螺旋状涂敷的方式等。即,只要是朝向一次性尿布的腰围方向连续地形成接合部的方式即可。在使用上述1)至4)中的任意一种方法的情况下,都可以朝向一次性尿布的腰围方向连续地形成接合部。因此,不会在构成伸缩部80的露出部78与按压片材68的层间形成朝向一次性尿布的前后方向的连续的小室。另一方面,在按压片材68与小室形成片材82(折返部88)的层间形成上述小室,利用该小室提高通气性、柔软性。
最后,如图11A及图11B的(d)图所示,将外部片材66的折 返部88及与外部片材66接合的按压片材68在与腰部端缘65c相当的位置折返,使其向外部片材66的露出部78重叠。然后,由按压片材68的一部分包覆吸收性主体14的一部分,并使用热熔粘接剂固定按压片材68。由此形成伸缩部80,该伸缩部80是在伸缩部片材的层间夹设腰部伸缩材料42而形成的。
上述的一连串工序可通过机械单元连续地进行。通过采用将长条形的片材从辊连续地输出等方法、装置,能够连续地制造多个一次性尿布。例如,优选沿着图中左右方向输出长条形片材、长条形伸缩材料,并使图示的构造单位在图中左右方向上重复多个而连续的方式进行制造。
[2-8]第2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制造方法:
第2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能够通过例如将小室形成片材相对于构成下裆包裹部的皮肤接触面的部件间歇地接合等方法制造。对于其他部分,能够按照通常的一次性尿布的制造方法制造。以下以制造图15A至图15E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B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2-8A]小室形成片材的接合:
将无纺布片材332的一个侧缘部(成为立体褶裥326侧的侧缘部)折返,在基部与折返部之间夹设伸长状态的立体褶裥伸缩部件336,通过热熔粘接剂等固定,形成立体褶裥326。另一方面,使小室形成片材382与无纺布片材332的另一个侧缘部(侧部片材319侧的侧缘部)接合,形成接合部384。在图示的例子中,分别朝向一次性尿布的腰围方向(图中左右方向)和尿布的前后方向(图中上下方向)间歇地形成接合部384。
[2-8B]顶层片材复合体的形成:
通过热熔粘接剂等,使前侧翼372及后侧翼374与小室形成片材382间歇接合的无纺布片材332的所述另一侧缘部粘合。通过热封法等使固定带311与后侧翼374的侧缘部接合。将该构造体称为“顶层片材复合体”。
[2-8C]背部片材复合体的形成:
通过热熔粘接剂等使背部片材320与覆盖片材324的宽度方向中 央部粘合,进而形成使腰部伸缩材料342与背部片材320粘合的构造体。将该构造体称为“背部片材复合体”。
[2-8D]吸收复合体的形成:
将吸收体322使用未图示的上部薄纱及下部薄纱包裹。将该构造体称为“吸收体复合体”。上部薄纱及下部薄纱的配置只要是与例如图19C及图19D所示的吸收体22、上部薄纱54及下部薄纱54相同的配置即可。
[2-8E]一次性尿布的制造:
在所述背部片材复合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配置所述吸收体复合体,在所述背部片材复合体的宽度方向侧缘部,配置伸长状态的腿部伸缩材料340。这时,预先涂敷用于固定所述吸收体复合体及所述吸收体的热熔粘接剂。
腿部伸缩材料340的粘接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在背部片材320、覆盖片材324或侧部片材319上,连续地涂敷热熔粘接剂,并在该涂敷部分处以伸长状态配置并粘接腰部伸缩材料340的方法,2)直接向腿部伸缩材料340涂敷或喷涂热熔粘接剂,并以伸长状态粘接该腿部伸缩材料340的方法,3)预先在背部片材320、覆盖片材324的上部,以伸长状态配置腿部伸缩材料340,并在该状态下喷涂热熔粘接剂,在背部片材320、覆盖片材和腿部伸缩材料340这两者上附着热熔粘接剂而进行粘接的方法,4)在背部片材320、覆盖片材324的表面,以伸长状态配置腿部伸缩材料340,并在该状态下喷涂而连续地涂敷热熔粘接剂,从而在背部片材320、覆盖片材324和腿部伸缩材料340这两者上附着热熔粘接剂而进行粘接的方法等。通过上述方法,使夹设腿部伸缩材料340的背部片材320、覆盖片材324和侧部片材319在连续面处粘接。
上述方式中的“连续涂敷”不仅是指在无纺布片材的整个表面遍涂粘接剂或向整个表面喷涂的方式,也包含以螺旋状涂敷的方式等。在使用上述1)至4)中的任意一种方法的情况下,都可以朝向沿着下裆包裹部的侧缘方向连续地形成接合部。因此,不会在构成伸缩部380的背部片材320、覆盖片材324和侧部片材319的层间形成 朝向尿布的腰围方向的连续的小室。另一方面,在侧部片材319与小室形成片材382的层间形成上述小室。
使所述顶部片材复合体与所述吸收体复合体及配置有腿部伸缩材料340的背部片材复合体贴合。由此,吸收体复合体、腿部伸缩材料340被固定在顶部片材复合体和背部片材复合体的层间。从而能够制造一次性尿布301B。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中,上述1)的粘接方法可以通过狭缝涂布机(shim coater)、帘幕式喷涂、螺旋喷涂、欧美佳(omega)涂敷等方法实施,上述2)的粘接方法可以通过热熔胶丝状纤维喷胶、欧美佳涂敷、SureWrap等方法实施,上述3)及4)的粘接方法可以通过欧美佳涂敷、萨米特(summit)等方法实施。此外,欧美佳涂敷例如可以通过使用欧美佳喷头(“ITWダイナテック社”制造)实施,萨米特涂敷可以使用热剂喷嘴(“ノードソン社”制造)实施,SureWrap可以使用SureWrap喷嘴(“ノードソン社”制造)实施。
[3]一次性尿布的构成部件:
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如图1C及图1D中示出的一次性尿布1A,及如图15B中示出的一次性尿布301B所示,至少具有吸收体22、322。并且,通常,除了吸收体22、322之外,作为构成部件还具有顶部片材18、背部片材20、320等。另外,还可以对应于目的而设置立体褶裥、各种伸缩材料等其他构成部件。
[3-1]吸收体:
“吸收体”是由吸收性材料构成的构造体。目的在于吸收并保持穿戴者的尿液等。作为上述吸收性材料,例如可以列举短纤浆、高吸水性聚合物(Super Absorbent Polymer:以下记为“SAP”)、亲水性片材等。作为上述短纤浆,优选使用将木浆或非木浆纤维分离为绵状的材料等,作为上述SAP优选使用聚丙烯酸钠等,作为上述亲水性片材优选使用薄纱、吸收纸、进行过亲水化处理的无纺布等。
作为“吸收体”,优选使用将1种或者大于或等于2种的吸收性材料成型为垫子状的结构。垫子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其中, 优选相对于100质量份短纤浆,同时使用10~500质量份的SAP。这时,SAP可以混合在短纤浆的垫子中,也可以以层状配置在多个短纤浆垫子的层间。
此外,为了防止SAP脱落,使其具有形状稳定性,优选利用所述亲水性片材包裹整个吸收体。图1C及图1D中所示的吸收体22,利用作为亲水性片材的上层薄纱54及下层薄纱56包裹整个吸收体22。图13B、图15B中所示的吸收体322也是同样的构造。即,利用未图示的上层薄纱及下层薄纱包裹整个吸收体322。
“吸收体”可以根据目的使用成型为沙漏型等期望形状的结构。例如,图1C及图1D中示出的吸收体22、图15B中示出的吸收体322是使用矩形吸收体的例子。此外,“吸收体”通常如图1C及图1D中示出的吸收体22、图15B中示出的吸收体322所示,由顶部片材18、318包覆其表面侧,并且,由背部片材20、320包覆其背面侧。即,吸收体22、322通常配置在顶部片材18、318与背部片材20、320的层间。
[3-2]顶部片材:
“顶部片材”是配置为包覆吸收体表面(在尿布使用时,与穿戴者的皮肤相对一侧的表面)的片材。因为必须使穿戴者的尿液等透过,所以其至少一部分(全部或一部分)由透液性材料构成。
作为上述透液性材料,可以列举织物、无纺布、多孔性膜等。其中,优选使用对由聚丙烯、聚乙烯、聚酯、脂肪族聚酰胺等热可塑性树脂构成的无纺布实施过亲水化处理的结构。
作为上述无纺布,可以适当地使用通过热风穿透(梳理热风)、压花等制法制造的无纺布。上述亲水化处理可以通过向无纺布的原棉涂敷、喷涂、浸渍表面活性剂等而进行。
顶部片材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液性材料构成。对于其位置并不特别限定。但是,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优选使与下裆包裹部的吸收体的配置位置重叠的部分由透液性材料构成。
此外,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不需要使与穿戴者的皮肤相对一侧的全部表面由顶层片材覆盖。例如,在带型一次性尿布中,如图13A 至图13C、图15A至图15C所示,有时仅在尿布腰围方向中央部配置由透液性材料构成的顶层片材318。这时,大多使用在尿布的腰围方向侧缘部配置由透气泼水性材料构成的侧部片材319的方式。作为上述透气泼水性材料,优选使用通过压花、纺粘法等制法制得的无纺布片材。特别地,优选使用防水性较高的SMS、SMMS等无纺布片材。
[3-3]背部片材:
背部片材是配置为包覆吸收体背面(在穿戴尿布时与穿戴者皮肤相反一侧的表面)的片材。为了防止穿戴者的尿液向尿布外部泄漏,背部片材由不透液性材料构成。
对于背部片材的配置位置并不特别限制。从防止由吸收体吸收的尿液泄漏的角度,优选配置使得背部片材至少覆盖吸收体的配置位置。
作为上述不透液性材料,例如,可以列举由聚乙烯等树脂构成的不透液性膜等。其中,优选使用微多孔性聚乙烯膜。该微多孔性聚乙烯膜是形成有大量0.1~数μm的微细孔的薄膜,具有不透液而透湿的性质。因此,可以确保防漏性,同时防止尿布内部空间闷热。
在带型一次性尿布中,经常使用图13B至图13D、图15B至图15C这种在背部片材320的外表面侧粘合覆盖片材324的方式。该覆盖片材324用于加强背部片材320,并使背部片材320的手感(触感)良好。
作为构成覆盖片材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织物、无纺布等。其中,优选使用由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等热可塑性树脂构成的干式无纺布、湿式无纺布。
[3-4]立体褶裥:
“立体褶裥”是配置在尿布的皮肤接触面的立体地立起的防漏壁。使其与穿戴者的皮肤抵接,以用于与腿部伸缩材料一起防止排泄物侧漏。如图1C、图19C中示出的立体褶裥26所示,大多使用由无纺布片材32构成,并在无纺布片材32层间夹设伸长状态的立体褶裥伸缩材料36而固定的构造。如果使用这种构造,则立体褶裥26 利用立起褶裥伸缩材料36的收缩力而立体地立起。
如图1B及图1C、图19B及图19C所示,立体褶裥26大多在吸收体22的两侧左右配置一对。但是,也可以在吸收体的两侧左右配置大于或等于两对的立体褶裥。例如,可以采用将主要与穿戴者下裆部抵接而防止侧漏的一对立体褶裥配置在尿布腰围方向内侧,将主要与穿戴者腿部周围抵接而防止侧漏的一对立体褶裥(有时称为“立体腿部褶裥”)配置在尿布腰围方向外侧的方式。
无纺布片材的材质并不特别限定。但是,与侧部片材同样地,可以优选使用由透气泼水性材料构成的无纺布片材。
无纺布片材可以专门形成立体褶裥,也可以形成立体褶裥和尿布的其他部件。在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情况下,大多使用图1C、图19C所示的方式,即,使用专门形成立体褶裥的无纺布片材32,并将其附设在吸收体主体14上,与吸收体主体14一体构成立体褶裥26。另一方面,在带型一次性尿布的情况下,大多使用图13A及她图13B、图15A及图15B所示这种由无纺布片材332构成立体褶裥326和侧部片材319的方式,该无纺布片材332由泼水性无纺布构成。
[3-5]吸收性主体:
“吸收性主体”是内包有吸收体的吸收垫。吸收性主体与后述的外装体成为一体,构成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吸收垫”是指一体构成吸收体、顶部片材及背部片材的垫子状部件。
例如,如图1C及图1D、图19C及图19D中示出的吸收性主体14所示,包覆吸收体22的表面的顶部片材18和包覆吸收体22的背面的背部片材20,可以列举在吸收体22的周缘部粘合,且在顶部片材18与背部片材20的层间内包有吸收体22的构造。此外,图12B至图12D、图20A及图20B中示出的吸收性主体14,具有与图1A至图1E中示出的吸收性主体14相同的构造。
[3-6]外装体:
“外装体”是包裹穿戴者腰部周围的构造体。“外装体”呈短裤型,其单独或与吸收性主体成为一体,形成一个腰开口部和一对腿开口部。
图1B、图19B所示的外装体16具有包裹穿戴者腰围的前外装体62及后外装体65。并且,与吸收性主体14成为一体,呈形成有一个腰开口部10及一对腿开口部12的短裤型。另外,图12A、图20A所示的外装体216,一体地构成前包裹部202、下裆包裹部204及后包裹部206,该外装体216单独地构成,呈形成有一个腰开口部210及一对腿开口部212的短裤型。
在外装体16、216中,取代接合部7、8(接合部207、208),附设可以卡合的紧固部件,通过使该紧固部件之间彼此卡合而可以形成短裤型的方式、或使上述紧固部件之间预先卡合而呈短裤型的方式的紧固部件,均包含在“外装体”中。作为上述紧固部件例如可以列举机械紧固件等。
外装体的材质并不特别限定。但是,优选由通气性优良以防止尿布内部空间闷热的材料构成。作为上述材料,例如,可以列举由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其他合成纤维构成的无纺布等。
外装体大多将大于或等于2片的无纺布粘合而构成。例如,图1D、图19D所示的外装体16由将大于或等于2片的无纺布(内部片材64、61、外部片材66、63及按压片材68)粘合而成的层合体构成。图12D、图20C所示的外装体216也由将大于或等于2片的无纺布(内部片材215、外部片材217及按压片材268)粘合而成的层合体构成。通常,优选在上述大于或等于2片的无纺布层间固定伸长状态的各种伸缩材料。
[3-7]尿布主体:
带型的一次性尿布大多不使用吸收性主体和外装体的2件式结构。在带型的一次性尿布中,将一体构成吸收体和包覆吸收体的各种片材的构造体称为“尿布主体”。“尿布主体”是在各种片材层间内包有吸收体,发挥尿布的本质功能即吸收/保持功能的部件。另一方面,未内包有吸收体而不发挥吸收/保持功能的部件(与侧部片材独立的侧翼、固定带等)不是“尿布主体”的结构部件。
例如,图13A及图13B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A、图15A及图15B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10B具有尿布主体370,该尿布主体370使 吸收体322、包覆吸收体322的顶部片材318、侧部片材319、背部片材320及覆盖片材324一体地构成。在一次性尿布301A、一次性尿布301B中,固定带311、前侧翼372及后侧翼374不构成尿布主体370。
[3-8]各种伸缩材料:
优选在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中配置腰部伸缩材料、腿部伸缩材料、腹部伸缩材料等伸缩材料。如前所述,可以将腰部伸缩材料或腹部伸缩材料作为构成本发明提及的“伸缩部”、“伸缩性无纺布”的伸缩材料使用。
[3-8a]腰部伸缩材料:
腰部伸缩材料是配置在腰部包裹部处的伸缩材料。由腰部伸缩材料在腰部包裹部形成腰部褶裥。
腰部伸缩材料优选沿尿布的腰部端缘配置。所谓“沿着”,是指相对于成为基准的部分大致平行。即,并不必须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但是,图12A、图12D及图12E、以及图20C中示出的腰部伸缩材料242配置为与前包裹部202的腰部端缘202c、后包裹部206的腰部端缘206c平行。
在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情况下,如图12A、图12D及图12E、以及图20C所示,作为腰部伸缩材料242,大多使用多根线状伸缩材料。另外,大多沿腰部端缘202c、206c,在前包裹部202和后包裹部206这两者处配置腰部伸缩材料242。图1A、图1D及图1E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A、图19A、图19D及图19E的腰部伸缩材料42也采用同样的结构。
另一方面,在带型一次性尿布的情况下,如图15A、图15C所示,作为腰部伸缩材料342,大多使用1片平面状伸缩材料(伸缩性泡沫等)。如图15A、图15C所示,腰部伸缩材料可以沿着腰部端缘370c、370d配置在前包裹部302及后包裹部306这两者上,也可以沿着后包裹部的腰部端缘而仅配置在后包裹部处。
[3-8b]腿部伸缩材料:
腿部伸缩材料是配置在下裆包裹部的伸缩材料。可以由腿部伸 缩材料在下裆包裹部形成腿部褶裥。
在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情况下,如图12A、图12B及图12E、以及图20A所示,作为腿部伸缩材料240,大多使用多根线状伸缩材料。另外,大多使用沿外装体216的腿开口部212的外缘曲线配置腿部伸缩材料240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中,优选图12E所示,腿部伸缩材料240配置为不横穿下裆包裹部204中的腰围方向中央部。根据该方式,不易在下裆包裹部204中的腰围方向中央部作用腿部伸缩材料240的收缩力。因此,可以防止吸收体22的歪扭,容易将吸收体22安装到穿戴者的下裆部。
图1A、图1B及图1E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A,及图19A、图19B及图19E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B,在后外装体65的下裆包裹部4以直线状配置腿部伸缩材料40。腿部伸缩材料40配置为与后外装体65的腿部端缘65c平行。在该构造中,后外装体65中位于下裆包裹部4处的部分追随腿部伸缩材料40的收缩而朝向吸收性主体14的侧缘收缩。因此,上述部分变形为沿着穿戴者的腿部周围的形状,从而提高向穿戴者的腿部周围的安装性。
另外,图1A、图1B及图1E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A,以及图19A、图19B及图19E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B,沿吸收体主体14中的吸收体22的两侧缘,以直线状配置腿部伸缩材料38。在这种方式中,腿部伸缩材料38、40及前外装体62的腹部伸缩材料44成为一体,从而提高向穿戴者的腿部周围的安装性。
另外,如果配置腿部伸缩材料38,则在尿布穿戴时,容易使吸收性主体14的两侧缘成为相对于吸收体22立起的形式。这种形式容易在排尿后将尿液集中到吸收性主体14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即,配置有吸收体22的部分)。因此,可以使其不易发生尿液泄漏。
在带型一次性尿布的情况下,如图13B及图13D、以及图15A、图15B及图15E所示,作为腿部伸缩材料340,大多使用多根线状伸缩材料。另外,大多使用至少在下裆包裹部304处配置左右多对线状伸缩材料的方式,上述多对线状材料为沿吸收体322的两侧缘的直线状。
[3-8c]腹部伸缩材料:
腹部伸缩材料是配置在腹部包裹部处的伸缩材料。由腹部伸缩材料在腹部包裹部形成腹部褶裥。是主要在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中配置的伸缩材料。
在短裤型尿布的情况下,如图12A、图12B及图12E、以及图20A所示,作为腹部伸缩材料244大多使用多根线状伸缩材料。另外,大多沿腰部端缘202c、206c而在前包裹部202和后包裹部206这两者处直线地配置腹部伸缩材料244。出于与腿部伸缩材料的情况相同的理由,优选图12E这种以不切断吸收体22的配置部位的方式配置腹部伸缩材料244。图1A、图1B及图1E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A,及图19A、图19B及图19E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B的腹部伸缩材料44也采用同样的结构。
[3-8d]伸缩材料的结构、其他:
作为伸缩材料,可以优选使用由天然橡胶构成的平橡胶、由合成橡胶(聚氨酯橡胶等)弹性线材构成的线橡胶等。另外,也可以使用伸缩性网、伸缩性膜、伸缩性泡沫(聚氨酯泡沫等)等。
伸缩材料优选以120~400%的伸长状态固定,进一步优选以200~300%的伸长状态固定。通过使用该范围,不会对穿戴者施加过度的紧固力,而可以作用充分的伸缩力。伸缩材料可以通过使用粘接剂的粘接、热熔融或超声波溶融固定。作为上述粘接剂,可以使用热熔粘接剂、其他流动性较高的粘接剂。作为溶融方法可以列举热封法等。
伸缩材料的固定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但是,可以列举在伸缩材料及夹设上述伸缩材料的无纺布片材中至少一方涂敷或喷雾粘接剂而进行固定的方法等。作为涂敷方法,例如,可以列举螺旋涂敷等。
在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腰部伸缩材料、腿部伸缩材料、腹部伸缩材料一起夹设在构成外装体的多个片材层间并固定等方法配置。
例如,在图1D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A、图19D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B中,以将腰部伸缩材料42夹设在按压片材68和外部片材63、 63层间的方式,使腰部伸缩材料42固定。另一方面,如图12D所示的一次性尿布201A,以将腰部伸缩材料242夹设在按压片材268和外部片材217层间的方式,使腰部伸缩材料242固定。
另外,在图1E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A、图19E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B中,以将腿部伸缩材料40及腹部伸缩材料44夹设在内部片材61、64与外部片材63、66层间的方式,使腿部伸缩材料40及腹部伸缩材料44固定。另一方面,在图12E所示的一次性尿布201A中,以将腿部伸缩材料240及腹部伸缩材料244夹设在内部片材215与外部片材217层间的方式,使腿部伸缩材料240及腹部伸缩材料244固定。
但是,对于腿部伸缩材料来说,也可以通过将其夹设在构成吸收性主体的多个片材层间而固定的方法配置。例如,在图1C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A、图19C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B中,为了形成立体褶裥26,以将腿部伸缩材料38夹设在与吸收性主体14粘合的无纺布片材32的层间或无纺布片材32与覆盖片材24层间的方式,使腿部伸缩材料38固定。
另一方面,在带型一次性尿布的情况下,腰部伸缩材料、腿部伸缩材料均可以通过夹设在构成尿布主体的多个片材层间并将其固定等方法配置。例如,可以将腰部伸缩材料夹设在背部片材和覆盖片材层间并使其固定。
另外,图13B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A、图15B所示的一次性尿布301B,将腿部伸缩材料340夹设在由无纺布片材332构成的侧部片材319和覆盖片材324层间并使其固定。但是,也可以将腿部伸缩材料夹设在顶部片材和覆盖片材的层间并使其固定。
[3-9]固定带:
“固定带”是用于将前包裹部及后包裹部中的某一个固定到另一个上的带。通常,如图13A、图13D、以及图15A及图15C中示出的固定带311所示,按照从后包裹部306的左右侧缘(后侧翼的侧缘374a、374b)向腰围方向外侧延伸的方式设置。
固定带优选具有紧固部件。紧固部件的种类并不特别限定。但 是,优选使用机械紧固件(面状紧固件)。机械紧固件因固定力高,且即使进行多次拆卸固定力也不会下降,因而优选。例如,如图13A及图13D、以及图15A及图15C所示,在构成固定带311的基材350的前端附近附设机械紧固件的钩部件348。另一方面,大多如图13D、图15C,使用在前包裹部302附设由机械紧固件的环部件346构成的前贴片313的方式。
固定带的数量并不特别限定。但是,可以配合穿戴者的体型(具体地说是腰围、腿围等)的尺寸,附设适当数量的紧固带。通常,如果是婴幼儿用的一次性尿布可以附设一对(左右各1个),如果是成人用的一次性尿布,可以附设两对(左右各2个)。
实施例
参照附图,更加具体地对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包含所有具有本发明指定事项的一次性尿布,并不限定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
作为实施例1的一次性尿布,制造出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具体的构造为图1A至图1E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A的构造。该一次性尿布1A是婴儿用的L尺寸,前后方向长度为485mm,前包裹部2及后包裹部6的宽度(侧缘2a、2b之间、侧缘6a、6b之间的长度)为325mm。制造方法通过图11A及图11B所示的工序进行。
在一次性尿布1A中,如图1F及图2A至图2C所示,仅在伸缩部80中的皮肤接触面一侧配置小室形成片材82,将小室形成片材82与构成伸缩部80的一部分的无纺布之一的按压片材68接合,其接合部84朝向尿布的腰围方向形成为锯齿状。如图1B及图1D所示,小室构造不仅形成在尿布的后包裹部6侧,也形成在前包裹部2侧。
一次性尿布1A中,如图1B及图1D所示,小室形成片材82使用构成前外装体62、后外装体65的外部片材63、66的折返部88。小室形成片材82使用单位面积重量为19g/m2的纺粘无纺布。
在一次性尿布1A中,通过将外部片材63、66的一个端部在腰部端缘2c、6c处向顶部片材18侧折返而形成折返部88。折返部88 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为80mm。
作为按压片材68,配置与内部片材61、64、外部片材63、66独立的无纺布片材。作为按压片材68,可以使用与小室形成片材82同一种的纺粘无纺布,即,使用单位面积质量为19g/m2的泼水性无纺布。
如图1D及图1F所示,按压片材68构成为其前端从折返部88的前端伸出。并且,由该伸出部分包覆构成吸收性主体14的一部分。该伸出部分以从小室形成片材82的端部伸出40mm的方式构成,从而包覆距离吸收性主体14的端部25mm的部分。
按压片材68使用长度为80mm(尿布前后方向的尺寸)的结构,使折返部88与按压片材68接合。接合部84形成为,使小室86的开口端部的开口宽度为8.5mm,使小室深度为3.8mm,该构造朝向尿布的腰围方向,向外小室、向内小室总计形成76个。
如图1D所示,伸缩部80为在按压片材68和外部片材63、66层间以伸长率为300%(原长的3倍)的伸长状态沿腰部端缘2c、6c配置6根腰部伸缩材料42。作为腰部伸缩材料42,使用由天然橡胶构成的平橡胶(厚度0.35mm×宽度0.65mm)。
[实施例2]
作为实施例2的一次性尿布,制造成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具体的构造为图12A至图12E所示的一次性尿布201A的构造。该一次性尿布201A为,前后方向长度为520mm,后包裹部6的宽度(侧缘6a、6b间的长度)为380mm。
吸收性主体使用与实施例1的一次性尿布构造相同的吸收性主体14。吸收性主体14的前后方向长度为420mm。立体褶裥伸缩材料36及腿部伸缩材料38仅固定在下裆包裹部204中的前后方向长度的260mm部分。外装体216不是实施例1的一次性尿布这种前后分离型,而是使用前包裹部、下裆包裹部及后包裹部一体形成的一体型结构。下裆包裹部的最窄部(A-A’端面的位置)的宽度为175mm。配置在外装体216中的腿部伸缩材料240沿外装体216的腿开口部212的外缘曲线配置。
在图12C所示的一次性尿布201A中,小室形成片材282配置在伸缩部280中的皮肤接触面一侧,小室形成片材282与构成伸缩部280的无纺布之一的无纺布片材32接合,其接合部284朝向沿着下裆包裹部的侧缘的方向形成为锯齿状。
在图12C所示的一次性尿布201A中,作为小室形成片材282,使用与构成立体褶裥26的无纺布片材32独立的无纺布片材。具体地说,使用单位面积质量为15g/m2的泼水性的SMS无纺布。小室形成片材的宽度(尿布腰围方向的尺寸)为17mm,长度(尿布前后方向的尺寸)为420mm。并且,小室形成片材以其前后端与吸收性主体的前后端对齐的方式接合。
如图12B所示,接合部284形成为,使小室开口端部的开口宽度为6.5mm,使小室深度为15mm,该构造朝向沿着下裆包裹部204的侧缘的方向,向外小室、向内小室总计形成76个。
如图12C所示,伸缩部280为,在无纺布片材32的基部与折返部层间以伸长率为300%(原长的3倍)的伸长状态沿立体褶裥26的上端配置3根立体褶裥伸缩材料36。作为立体褶裥伸缩材料36,使用由天然橡胶构成的平橡胶(厚度0.35mm×宽度0.65mm)。
[实施例3]
作为实施例3,制作出图13A至图13D所示的带型一次性尿布301A。该带型一次性尿布301A是婴儿用L尺寸,构成为尿布主体370的前后方向长度为485mm、宽度为230mm的矩形。
在尿布主体370的侧缘部配置线橡胶,作为腿部伸缩材料340。腿部伸缩材料340以7mm间距左右各配置3根。腿部伸缩材料340配置为,使配置为最外侧的腿部伸缩材料340位于距离尿布主体370的侧缘370a、370b为7mm的位置。在侧部片材319和覆盖片材324层间,以300%的伸长状态固定腿部伸缩材料340,构成伸缩部380。
在侧部片材319的皮肤接触面接合小室形成片材382。小室形成片材382的宽度为26mm。接合部384朝向沿着下裆包裹部304的侧缘(尿布主体370的侧缘370a、370b)形成为锯齿状。接合部384的宽度为0.4mm。小室形成片材382由纺粘无纺布构成,使用单位 面积重量为18g/m2的聚丙烯制无纺布片材。将该小室形成片材382利用超声波密封与侧部片材319的皮肤接触面接合。接合部384形成为,使小室开口端部的开口宽度为6mm,使小室深度为25mm,该构造朝向沿着下裆包裹部204的侧缘的方向形成有80个(向外小室40个,向内小室40个)。
另外,在尿布主体370的腰部端缘370c、370d附近的皮肤接触面,朝向尿布的腰围方向间歇地接合伸缩性无纺布396。作为构成伸缩性无纺布的无纺布片材397、398,使用单位面积重量为15g/m2的泼水性SMS无纺布片材。在无纺布片材397、398的层间,作为伸缩材料399以5mm间距配置10根线橡胶,并以300%的伸长状态固定。
将伸缩性无纺布396利用超声波密封与尿布主体370的腰部端缘370c、370d附近的皮肤接触面接合(接合部386)。即,使用尿布主体370的腰部端缘370c、370d附近的部分(腰部包裹部)作为小室形成片材。接合部385形成为,使小室开口端部的开口宽度为8.5mm,使小室深度为30mm,该构造朝向沿着尿布腰围的方向形成有36个(向外小室18个,向内小室18个)。
[实施例4]
作为实施例4,制作出图17A至图17C所示的带型一次性尿布301C。该一次性尿布301C是婴儿用L尺寸,构成为尿布主体370的前后方向长度为485mm、宽度为230mm的矩形。
在尿布主体370的侧缘部配置纤度为620dtex的线橡胶,作为腿部伸缩材料340。腿部伸缩材料340以5mm间距左右各配置3根。腿部伸缩材料340配置为,使配置为最外侧的腿部伸缩材料340位于距离尿布主体370的侧缘370a、370b为10mm的位置。在侧部片材319和覆盖片材324层间,以250%的伸长状态固定腿部伸缩材料340,构成伸缩部380。
在侧部片材319的皮肤接触面,朝向沿着下裆包裹部304的侧缘(尿布主体370的侧缘370a、370b)间歇地接合无纺布片材333(小室形成片材382)。小室形成片材382由纺粘无纺布构成,使用单位面积重量为18g/m2的聚丙烯制无纺布片材。将该小室形成片材 382利用超声波密封与侧部片材319的皮肤接触面接合。接合部384是以集合方式形成多个宽度为0.4mm、长度为10mm的矩形接合部的结构,将上述矩形接合部在沿着下裆包裹部304的侧缘的方向以7mm间隔排列,在尿布的腰围方向以1mm间隔排列。
另外,由无纺布片材333的一部分形成立体褶裥327。立体褶裥327从固定端(下端)至自由端(上端)为止的长度为30mm。在立体褶裥327中配置有线橡胶,作为立体褶裥伸缩材料337。立体褶裥伸缩材料337以5mm间距左右各配置4根。立体褶裥伸缩材料337配置为,使得配置为最靠近自由端侧的立体褶裥伸缩材料337位于距离立体褶裥327自由端2mm处。在无纺布片材334的基部379与无纺布片材333的层间,以300%的伸长状态固定立体褶裥伸缩材料337,构成伸缩部381。
在立体褶裥327的距离自由端20mm的部分的皮肤接触面,朝向沿着下裆包裹部304的侧缘(尿布主体370的侧缘370a、370b)的方向间歇地接合无纺布片材334(小室形成片材383)。将小室形成片材383利用超声波密封与无纺布片材333的皮肤接触面接合。接合部385以相同的方式形成与接合部384相同形状的矩形状接合部。作为无纺布片材333、334,使用单位面积重量为15g/m2的泼水性SMS无纺布片材。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可以用作婴幼儿用或需要看护的高龄者或残疾人等成人用的一次性尿布,更具体地说,可以用作短裤型一次性尿布或带型一次性尿布。
标号说明
1A、1B:一次性尿布、2:前包裹部、4:下裆包裹部、6:后包裹部、7、8:接合部、10:腰开口部、12:腿开口部、14:吸收性主体、16:外装体、18:顶部片材、20:背部片材、22:吸收体、24:覆盖片材、 26:立体褶裥、28:接合部、32:无纺布片材、36:立体褶裥伸缩材料、38、40:腿部伸缩材料、42:腰部伸缩材料、44:腹部伸缩材料、54:上部薄纱、56:下部薄纱、64、61:内部片材、62:前外装体、62a、62b:侧缘、62c:腰部端缘、66、63:外部片材、65:后外装体、65a、65b:侧缘、65c:腰部端缘、67、69、71、73、75:无纺布片材、68:按压片材、78:露出部、80、81:伸缩部、82、82A、82B、82C、82D、82E、82F、83:小室形成片材、84、84A、84B、84C、84D、84E、84F、85:接合部、86、86A、86B、86C、86D、86E、86F:小室、88:折返部、89:狭缝、201:一次性尿布、202:前包裹部、202a、202b:侧缘、202c:腰部端缘、204:下裆包裹部、206:后包裹部、206a、206b:侧缘、206c:腰部端缘、207、208:接合部、210:腰开口部、212:腿开口部、215:内部片材、216:外装体、217:外部片材、240:腿部伸缩材料、242:腰部伸缩材料、244:腹部伸缩材料、268:按压片材、280:伸缩部、282:小室形成片材、284:接合部、301A、301B、301C、301D、301E:一次性尿布、302:前包裹部、304:下裆包裹部、306:后包裹部、311:固定带、313:前贴片、318:顶部片材、319:侧部片材、320:背部片材、322:吸收体、324:覆盖片材、326、327:立体褶裥、332、333、334:无纺布片材、336、337:立体褶裥伸缩材料、340:腿部伸缩材料、342:腰部伸缩材料、346:环部件、348:钩部件、350:基材、370:尿布主体、370a、370b:侧缘、370c、370d:腰部端缘、372:前侧翼、374:后侧翼、374a、374b:侧缘、378、379:折返部、380、381:伸缩部、382、383:小室形成片材、384、384A、384B、384C、385:接合部、386:小室、390、390A、390B、390C:线状接合部、392、392A、392B:点状接合部、396:伸缩性无纺布、397、398:无纺布片材、399:伸缩材料。

Claims (13)

1.一种一次性尿布,其中,
具有:前包裹部及后包裹部,它们包裹穿戴者的腰围;以及下裆包裹部,其配置有吸收体,用于包裹穿戴者的下裆部,
在所述前包裹部、所述后包裹部及所述下裆包裹部中的至少1个部分处,形成由伸缩性无纺布构成的伸缩部,
所述伸缩性无纺布,通过使伸缩材料相对于无纺布片材紧固而成,由此使所述无纺布片材及所述伸缩材料一体地动作,
所述伸缩部形成为,在沿着所述腰围的方向及沿着所述下裆包裹部的侧缘的方向中的至少1个方向上收缩,
在形成有所述伸缩部的部分处的皮肤接触面的一部分上,配置由无纺布构成的小室形成片材,
形成有接合部,该接合部朝向所述伸缩部的收缩方向而将所述小室形成片材与所述伸缩部间歇地接合,
通过所述接合部,在所述小室形成片材和所述伸缩部的层间,分隔形成在与所述伸缩部的收缩方向相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延伸的小室,
作为所述小室,形成有向外小室和向内小室,其中,向外小室形成为,其靠近尿布的外部空间一侧的端部开口,远离尿布的外部空间一侧的端部通过所述接合部而闭塞,向内小室形成为,其远离尿布的外部空间一侧的端部开口,靠近尿布的外部空间一侧的端部通过所述接合部而闭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
多个小室形成在所述收缩方向上并列配置的小室列,
所述小室列是将所述向外小室和所述向内小室交替配置而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
所述接合部是在所述收缩方向上连续的锯齿状或波浪状的接合部,
通过所述接合部而交替地分隔形成所述向外小室和所述向内小室。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
多个小室形成在所述收缩方向上并列配置的小室列,
所述小室列朝向所述交叉方向而配置多段,
多个所述小室列配置为,使得分隔形成一个小室列的小室的接合部中的向所述交叉方向延伸的部分和分隔形成与所述一个小室列相邻的小室列的小室的接合部中的向所述交叉方向延伸的部分,不配置在一条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
多个所述小室列配置为,使得分隔形成一个小室列的小室的接合部中的向所述交叉方向延伸的部分的延长线,穿过与所述一个小室列相邻的小室列的小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
所述伸缩部包括至少在所述下裆包裹部的左右侧缘部处形成的由所述伸缩性无纺布构成的第一伸缩部,
所述第一伸缩部形成为,在沿着所述下裆包裹部的侧缘的方向上收缩,
在所述下裆包裹部中的皮肤接触面的一部分处,配置所述小室形成片材且所述小室形成片材为由泼水性无纺布构成的第一小室形成片材,
所述接合部形成有第一接合部,该第一接合部朝向沿着所述下裆包裹部的侧缘的方向而将所述第一小室形成片材和所述第一伸缩部间歇地接合,
通过所述第一接合部,在所述第一小室形成片材和所述第一伸缩部层间,分隔形成在与所述下裆包裹部的侧缘相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延伸的小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
所述伸缩部包括在所述下裆包裹部中的至少所述后包裹部侧的端部形成的由所述伸缩性无纺布构成的第二伸缩部,所述第二伸缩部形成为,在所述腰围的方向上收缩,
在所述后包裹部侧的端部中的皮肤接触面的一部分处,配置所述小室形成片材且所述小室形成片材为由泼水性无纺布构成的第二小室形成片材,
所述接合部形成有第二接合部,该第二接合部朝向所述腰围的方向而将所述第二小室形成片材和所述第二伸缩部间歇地接合,
通过所述第二接合部,在所述第二小室形成片材和所述第二伸缩部层间,分隔形成在与所述腰围的方向相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延伸的小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
所述伸缩部包括在所述前包裹部中的至少所述下裆包裹部侧的端部形成的由所述伸缩性无纺布构成的第三伸缩部,所述第三伸缩部形成为,在沿着所述腰围的方向上收缩,
在所述下裆包裹部侧的端部中的皮肤接触面的一部分处,配置所述小室形成片材且所述小室形成片材为由泼水性无纺布构成的第三小室形成片材,
所述接合部形成有第三接合部,该第三接合部朝向所述腰围的方向而将所述第三小室形成片材和所述第三伸缩部间歇地接合,
通过所述第三接合部,在所述第三小室形成片材和所述第三伸缩部层间,分隔形成在与所述腰围的方向相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延伸的小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
所述第一伸缩部、所述第二伸缩部以及所述第三伸缩部中的至少一个连续地配置,形成包围穿戴者的腿部周围的腿部伸缩部,
形成有腿部接合部,该腿部接合部为对应于所述第一伸缩部、所述第二伸缩部以及所述第三伸缩部中的至少一个的所述第一接合部、第二接合部以及第三接合部,该腿部接合部朝向所述腿部伸缩部的收缩方向而将对应的小室形成片材和所述腿部伸缩部间歇地接合,
通过所述腿部接合部,在对应的小室形成片材和所述腿部伸缩部层间,分隔形成在与所述腿部伸缩部的收缩方向相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延伸的小室。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
所述伸缩部,通过在多个无纺布片材的层间配置伸缩材料,并且,使所述伸缩材料相对于所述多个无纺布片材紧固而成,由此使所述多个无纺布片材及所述伸缩材料一体地动作。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
所述伸缩材料是伸缩性膜。
12.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收缩的一次性尿布,其中,
所述小室形成片材和所述伸缩部通过接合部接合,该接合部朝向所述伸缩部的收缩方向间歇地形成,且朝向与所述伸缩部的收缩方向正交的方向而连续地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
所述小室形成片材和所述伸缩部通过接合部接合,该接合部朝向所述伸缩部的收缩方向和与所述伸缩部的收缩方向正交的方向这两个方向间歇地形成。
CN201280021199.5A 2011-03-31 2012-03-26 一次性尿布 Active CN1036192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7350A JP5938848B2 (ja) 2011-03-31 2011-03-31 使い捨ておむつの製造方法
JP2011-077350 2011-03-31
JP2011133718A JP5811615B2 (ja) 2011-06-15 2011-06-15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11-133718 2011-06-15
PCT/JP2012/057736 WO2012133294A1 (ja) 2011-03-31 2012-03-26 使い捨ておむ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19299A CN103619299A (zh) 2014-03-05
CN103619299B true CN103619299B (zh) 2016-09-28

Family

ID=46931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1199.5A Active CN103619299B (zh) 2011-03-31 2012-03-26 一次性尿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KR (1) KR101851038B1 (zh)
CN (1) CN103619299B (zh)
MY (1) MY177014A (zh)
RU (1) RU2582955C2 (zh)
WO (1) WO20121332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97295B1 (ja) * 2014-04-14 2015-10-2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5896187B1 (ja) * 2014-08-20 2016-03-30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及びクッションシート
CN105105927B (zh) * 2015-07-23 2018-04-13 杭州可靠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成人用一次性纸尿裤
TWI578973B (zh) * 2015-09-04 2017-04-21 Oji Holdings Corp Absorbent items
JP6404297B2 (ja) * 2016-10-21 2018-10-10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WO2018092309A1 (ja) * 2016-11-21 2018-05-24 花王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CN109982667A (zh) * 2016-11-23 2019-07-05 易希提卫生与保健公司 性别特定化的吸收性物品系列
JP6327324B1 (ja) * 2016-11-24 2018-05-23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382399B1 (ja) * 2017-06-16 2018-08-29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8488A (zh) * 1998-12-28 2000-07-05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性尿布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87870B1 (en) * 2006-11-27 2014-03-26 Uni-Charm Corporation Absorptive article
JP4964728B2 (ja) * 2007-09-28 2012-07-04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5091045B2 (ja) * 2008-08-06 2012-12-05 王子ネピア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8488A (zh) * 1998-12-28 2000-07-05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一次性尿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23334A (ko) 2014-02-26
MY177014A (en) 2020-09-01
WO2012133294A1 (ja) 2012-10-04
RU2013148547A (ru) 2015-05-10
RU2582955C2 (ru) 2016-04-27
CN103619299A (zh) 2014-03-05
KR101851038B1 (ko) 2018-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19299B (zh) 一次性尿布
CN102834081B (zh) 一次性尿布
JP5540379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5259677B2 (ja) バリアカフストリップを有する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
JP4887217B2 (ja) 吸収性物品
JP5811615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4996508B2 (ja) 吸収性物品
TWI481393B (zh) 可丟棄尿布
JP2007527777A (ja) 通気性サイドバリアを有するシンプルな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
JP2018061813A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および、使い捨ておむつの製造方法
JP5447091B2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813768A (zh) 一次性穿戴产品
JP4346633B2 (ja)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73806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3045174U (ja) 使い捨てパンツ
JP4897594B2 (ja) 吸収性物品
JP3816012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137256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3514448B2 (ja) 使い捨て紙おむ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058696A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2020018482A5 (zh)
JP3934943B2 (ja) 使い捨て排泄処理物品
JP5938848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の製造方法
JPH10243960A (ja) 吸収性物品
JP2019054939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