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97533B - 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97533B
CN103597533B CN201280028661.4A CN201280028661A CN103597533B CN 103597533 B CN103597533 B CN 103597533B CN 201280028661 A CN201280028661 A CN 201280028661A CN 103597533 B CN103597533 B CN 1035975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transmission
display device
light
layer
scree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866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97533A (zh
Inventor
林田惠范
中村刚
中泽伸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97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75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975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975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具有中央的显示用区域(A1)和在显示用区域的外周部设置且屏蔽可见光的不透明区域(A2)。在该不透明区域内的一部分设有透射红外光的红外透射窗(4)。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具有:透光性基板(1);屏蔽层(3),在透光性基板的一个面(S2)侧的不透明区域形成,形成以成为红外透射窗的部分作为非形成部;以及红外透射层(2),层叠于所述一个面一侧的不透明区域内且于包含屏蔽层的非形成部的部分。屏蔽层至少屏蔽可见光,红外透射层屏蔽可见光且透射红外光。红外透射层形成在包含成为红外透射窗的非形成部的屏蔽层与透光性基板之间的整个区域。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以及具备该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的显示装置。特别是,本发明涉及在屏蔽可见光的不透明区域内设置了透射红外光的红外透射窗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以及具备该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智能电话、平板PC(个人计算机)等的各种显示装置中,作为与显示面板组合并使用的位置输入装置,触摸面板急速普及。关于触摸面板,从以前开始已知电磁感应方式、电阻膜方式等各种方式的触摸面板,在各种用途中得到使用。近年来尤其受到注目的是能够进行多点触摸(多点同时输入)的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
图6是作为显示装置200的一例,典型地示意性示出智能电话等具备触摸面板功能的便携电话的俯视图。具备触摸面板功能的便携电话具备感知人体肌肤的接近的感人传感器,用于当在通话时将便携电话贴于耳朵时防止触摸面板的误操作,或者关闭显示面板的显示以延长电池寿命。作为该感人传感器,使用红外线传感器。通常如图6所示,在嵌入了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40的壳体50的一部分设置红外透射窗4,在与该红外透射窗4重叠的壳体内部的区域设置感人传感器。
图7是示意性示出图6所示的具备触摸面板20的显示装置200的主要构成部件的一例的图。此外,图7将设置了红外透射窗4的壳体50的图示省略示出。其中,图7(a)是分解俯视图,图7(b)是在图7(a)的分解俯视图所示的C-C线处截断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40时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40的截面图。触摸面板20相对于显示面板30而在作为来自显示面板30的显示光的出光侧的表侧(在图7(a)中为纸面的近前侧)配置。而且,为了保护触摸面板20,在作为来自所述显示面板30的显示光所出光的一侧的触摸面板20的表侧,配置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40(JP2009-193587A、JP3153971U、JP2008-266473A)。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40通常如图7所例示的那样,在其显示用区域A1的外周部设有不透明区域A2,在不透明区域A2形成有用于屏蔽可见光的屏蔽层5。通过该不透明区域A2隐蔽在触摸面板20的外周部配置的布线9、连接器等,以不有损外观,触摸面板20在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40的背侧配置。另外,在不透明区域A2还适当地设置产品图标等可见信息6等,不透明区域A2还成为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40的装饰部。
为了抑制因界面反射而引起的显示光的损耗,或者为了减少外光反射以使显示易于观察,有时在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40与触摸面板20之间以及触摸面板20与显示面板30之间无间隙地使用树脂层填埋,使它们密合层叠。另外,为了满足对薄型化、轻量化、部件件数削减等的要求,提案有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40与触摸面板20的一体化、或者触摸面板20与显示面板30的一体化等各种方式(JP2009-193587A、JP3153971U)。
发明内容
另外,有时希望将红外透射窗4设于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40。这是因为,通过将红外透射窗4放入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40的部分,而不是设于显示装置200的壳体50,能够增加产品的设计的自由度,对应更广泛的设计。例如,通过将红外透射窗4设于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40的一部分,并且与此对应地使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40的面积更大,能够实现壳体40的外框部分较细的设计。
另外,若是像在图7中例示的那样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40具有屏蔽层5的构造,则屏蔽层5通常通过网版印刷形成,其膜厚例如厚至6~10μm。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当由树脂层填埋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40与触摸面板20之间时,在因屏蔽层5的膜厚而产生的缘部的阶梯差附近,空气容易作为残留气泡而残留。另外,还存在如下问题,即,若具有膜厚较厚的屏蔽层5,则在使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40与触摸面板20一体化的情况下,由触摸面板20的位置探测用的导电体薄膜构成的透明电极通过溅射法等形成时,在阶梯差部分容易断线。此种因屏蔽层5的膜厚而产生的缘部的阶梯差的问题若将屏蔽层5较薄地形成为5μm以下则得到改善。此时,例如通过使用了感光性树脂的光刻法形成屏蔽层5,而不是通过网版印刷法形成屏蔽层5,能够改善气泡、断线的问题。然而,当使用感光性树脂通过光刻法尝试形成了屏蔽层5时,知道了存在新的另外的问题。即,在像通过网版印刷法形成了屏蔽层5那样的屏蔽层5的膜厚较厚的情况下没有产生的、在高温高湿下的密合性降低的问题。
即,本发明的课题是在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中,改善屏蔽层在高温高湿下的密合性降低,并且在形成了屏蔽层的不透明区域设置红外透射窗。另外,提供具备此种设置了红外透射窗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具有中央的显示用区域、和在该显示用区域的外周部设置且屏蔽可见光的不透明区域,并且,在所述不透明区域内的一部分设有透射红外光的红外透射窗,所述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具有:
透光性基板;
屏蔽层,在该透光性基板的第一面和与该第一面为相反侧的第二面的至少一个面一侧形成于所述不透明区域,至少屏蔽可见光,形成以成为所述红外透射窗的部分作为非形成部;以及
红外透射层,在所述一个面一侧层叠于所述不透明区域内且于包含所述屏蔽层的所述非形成部的部分,屏蔽可见光且透射红外光,
所述红外透射层形成在包含成为所述红外透射窗的所述非形成部的所述屏蔽层与所述透光性基板之间的整个区域。
在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中,所述屏蔽层在由感光性树脂的固化物构成的树脂粘合剂中包含能够含有黑色颜料的着色颜料,
所述红外透射层在由感光性树脂的固化物构成的树脂粘合剂中包含着色颜料,
所述红外透射层的所述着色颜料包含至少三种以上为互不相同的颜色且为黑色以外的着色颜料也可。
在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中,所述红外透射层与所述透光性基板和所述屏蔽层邻接,配置在所述透光性基板与所述屏蔽层之间也可。
在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中,所述透光性基板的所述第一面面向表侧,所述红外透射层配置于所述透光性基板的所述第二面也可。
在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中,所述屏蔽层具有与所述红外透射层邻接的一个面和与该一个面位于相反侧的另一个面,
在所述屏蔽层的所述另一个面侧还形成有触摸面板的位置探测用的透明电极,
所述透明电极从所述显示用区域延伸至所述不透明区域,在所述不透明区域处和配置在与所述屏蔽层重叠的区域的不透明的布线电连接也可。
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具有所述任一特征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和显示面板。
在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还可以在所述透光性基板的所述一个面一侧配置有所述显示面板。
在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在所述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还具备触摸面板,所述触摸面板具有从与所述显示用区域重叠的区域延伸至与所述不透明区域重叠的区域的透明电极、和配置在与所述屏蔽层重叠的区域的不透明的布线,
所述透明电极在与所述不透明区域重叠的区域处与所述不透明的布线电连接也可。
在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可以是液晶面板或场致发光面板。
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以及显示装置,能够改善屏蔽层在高温高湿下的密合性降低,并且在形成了屏蔽层的不透明区域设置红外透射窗。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图1(a)示出俯视图,图1(b)是沿着图1(a)所示的C-C线的截面处的截面图;
图2是例示红外透射层中的可见光与透射率光谱的关系的图表;
图3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4(a)是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的俯视图,图4(b)是图4(a)所示的透明电极的局部图;
图5是示意性说明具备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的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设置了红外透射窗的现有的显示装置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7是示意性示出图6所示的显示装置的主要的构成部件的一例的图,图7(a)示出分解俯视图,图7(b)示出沿着图7(a)所示的C-C线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现有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的其他示例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现有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的又一其他示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此外,附图为概念图,出于说明的方便,有时适当地将构成要素的比例尺以及纵横比等夸张。
[A]用语的定义:
以下,对于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主要的用语,在此说明其定义。
“表侧”是指在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或其他的构成要素中,当将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与显示面板30组合并使用时,显示光从显示面板30出光的一侧、观察来自显示面板30的影像的一侧。“背侧”是指与所述“表侧”相反的一侧,是指在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或者其他的构成要素中,显示面板30的显示光入光的一侧。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中,哪一个是所述“表侧”,哪一个是所述“表侧”是任意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一定具有屏蔽层3以及红外透射层2一侧的面称为“第二面”。通常,第二面为背侧的面。
[B]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
参照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图1(a)是俯视图,图1(b)是沿着图1(a)所示的C-C线的截面处的截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如图1(a)的俯视图所示,具有中央的显示用区域A1和设于该显示用区域A1的外周部并屏蔽可见光的不透明区域A2,在该不透明区域A2的区域内的一部分设有透射红外光的红外透射窗4。
如图1(b)的截面图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具有:透光性基板1;屏蔽层3,是在该透光性基板1的第一面S1和与该第一面S1为相反侧的第二面S2这两面中的第二面S2侧,形成于所述不透明区域A2的屏蔽层3,除可见光之外还屏蔽红外光,形成以成为所述红外透射窗4的部分作为非形成部;以及红外透射层2,在所述一个面一侧的所述第二面S2一侧,层叠于所述不透明区域内A2包含所述屏蔽层3的非形成部的部分,屏蔽可见光且透射红外光。由于所述屏蔽层3不透射红外光,即,对红外光具有屏蔽性(遮光性),故作为红外透射窗4的部分为非形成部。另一方面,所述红外透射层2不仅是成为所述红外透射窗4的部分的屏蔽层3的非形成部,还遍及所述透光性基板1与所述屏蔽层3之间的整个区域地形成。当然,不限于所图示的示例,红外透射层2以及屏蔽层3共同在透光性基板1的第一面S1与第二面S2中的至少一个面一侧的不透明区域A2形成即可,所述一个面可以是第一面S1以及第二面S2的任一个。
所述屏蔽层3是将着色颜料包含在由感光性树脂的固化物构成的树脂粘合剂中的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着色颜料包括由碳黑、钛黑等无机物构成的黑色颜料,是呈现黑色的层。
所述红外透射层2是将着色颜料包含在由感光性树脂的固化物构成的树脂粘合剂中的层,而且,所述着色颜料包括三种为互不相同的颜色且为黑色以外的着色颜料,具体而言,包括红色、黄色、蓝色这三种,因而,呈现与所述屏蔽层3相同颜色的黑色,此外还是红外透射性的层。
在本实施方式中,依次将红外透射层2以及屏蔽层3设在透光性基板1的第二面S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预想为将其中的第二面S2朝向背侧,将第一面S1朝向表侧,换言之,将第二面S2朝向触摸面板20、显示面板30侧,将第一面S1朝向观察者V侧,以进行使用。
所述红外透射层2以及屏蔽层3都是将包含着色颜料和感光性树脂的未固化物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涂布在透光性基板1上,通过光刻法而图案形成,从而以将红外透射层2以及屏蔽层3的各膜厚合计的膜厚成为5μm以下的方式形成。
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中,能够改善屏蔽层3在高温高湿下的密合性,并且将红外透射窗4设置在具有屏蔽层3的不透明区域A2的区域内部。另外,在不透明区域A2中,能够使红外透射窗4的部分的颜色与没有红外透射窗4的部分的颜色为相同颜色,能够采用红外透射窗4较难引人注意的产品设计。另外,通过调整使用于红外透射层2的三种以上的着色颜料彼此的比例,即使呈现色为黑色时,也能够调整其反射色的色调(色味)。而且,由于红外透射层2不仅形成于红外透射窗4,还形成于屏蔽层3的形成部的整个区域,故该色调的调整能够调整不透明区域A2的整个区域的色调。
以下,对每个构成要素进一步详细说明。
[显示用区域A1和不透明区域A2]
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如在图1(a)的俯视图中例示的那样,在中央具有显示用区域A1,在显示用区域A1的外周部具有屏蔽可见光的不透明区域A2。在该不透明区域A2的内部设有红外透射窗4。显示用区域A1是在图1(b)的截面图中,当适用于以双点划线的假想线示出的显示面板30时,能够使来自显示面板30的显示光透射以显示影像的区域。不透明区域A2是用于隐藏在显示面板30的外周部配置的布线、连接器等,或者在图1(b)的截面图中,当适用于以双点划线的假想线示出的触摸面板20时,隐藏在触摸面板20的外周部配置的不透明的布线、连接器等的区域。另外,不透明区域A2是通过它所呈现的颜色、适当地设置的图标、标记等可见信息6而还成为装饰部的区域。
[红外透射窗4]
红外透射窗4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于不透明区域A2的区域内、屏蔽可见光且透射红外光的部分。通过将红外透射窗4设于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能够将利用于红外线的探测的感人传感器等红外光利用部件设置在适用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的显示装置的与红外透射窗4重叠的部分。作为在红外透射窗4的部分设置的红外光利用部件,也可以是感人传感器之外的部件,如果是利用红外线的部件则不特别受到限定。例如,还可以作为进行信息的收发的红外线通信端口而利用红外透射窗4。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自身具有红外透射窗4,故不需要将红外透射窗设于显示装置的壳体。因此,相应地,在显示装置的壳体中,使包围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的框部分变细,使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露出的部分的面积更大的产品设计也成为可能。而且,由于红外透射窗4不设在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所容纳的显示装置的壳体上,而是设在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的不透明区域A2内,故也不会有损外观设计。
[透光性基板1]
若是至少透射可见光以及红外光、对适用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的触摸面板20、显示面30具有能够保护它们的表面的机械强度的基板,则透光性基板1不特别受到限制,代表性地,能够使用玻璃板。尤其,作为所述玻璃板,化学强化玻璃在与浮法玻璃(floatglass)相比机械性强度优秀、能够相应地变薄方面是理想的。化学强化玻璃典型而言是在玻璃的表面附近通过将钠置换为钾等将离子种进行部分交换的化学性方法而强化了机械物性的玻璃。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透光性基板1为化学强化玻璃,通过红外透射层2还用作为密合强化层,该密合强化层作为对于所述屏蔽层3的透光性基板1而言的基底,也能够改善高温高湿下所述屏蔽层3以及红外透射层2这两层对透光性基板1的密合性的降低。在这一点上,作为透光性基板1,化学强化玻璃是优选的基板的一种。还能够将树脂用于透光性基板1。例如,作为所述树脂,能够使用丙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环烯(cycloolefin)树脂、聚酯树脂等。通过将树脂用于透光性基板1,除了能够使其轻量之外,还能够使其具有挠性。
[红外透射层2]
图1所例示的红外透射层2在面向成为触摸面板20以及显示面板30侧的背侧的、透光性基板1的第二面S2的不透明区域A2的部分形成。红外透射层2不仅设于不透明区域A2内的红外透射窗4的部分,还设于其整个区域。即,尽管从确保红外透射性的意图出发,原本仅仅在红外透射窗的部分形成即可,然而在不透明区域A2中在透光性基板1与屏蔽层3的层间的整个区域也进行了设置。其理由是,该红外透射层2不仅仅与红外透射窗4对应,还具有作为改善屏蔽层3与透光性基板1在高温高湿下的密合性的降低的密合强化层的功能。因此,屏蔽层3不直接与透光性基板1的面相接,而是在其之间隔着红外透射层2而形成。通过红外透射层2成为对于所述屏蔽层3的透光性基板1而言的基底而还作为密合强化层起作用,能够改善高温高湿下所述屏蔽层3以及红外透射层2这两层对透光性基板1的密合性。在不透明区域A2内,红外透射层2在屏蔽层3的形成部以及屏蔽层3的构成红外透射窗4的非形成部形成,但是红外透射层2还可以在屏蔽层3的外轮廓的外侧附近等不透明区域A2的区域内的其他区域形成。此时,在屏蔽层3的外轮廓的外侧中仅仅形成了红外透射层2的部分通过该红外透射层2的对可见光的遮光性而形成不透明区域A2。例如使红外透射层2的外轮廓以将屏蔽层3的外轮廓包含于内侧的方式少许增大,当产生红外透射层与屏蔽层3形成时的位置偏移时,能够使其不引人注意。
红外透射层2的对红外光的透射性还取决于要求式样、呈现色、适用于红外透射窗4的红外线传感器等红外利用部件,示出一例,使红外区域中的透射率为80%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此种红外区域中的透射率。所述使透射率为80%以上的红外区域也可以不一定是780nm以上的区域,如果是例如850nm以上的区域,则能够充分地对应。此外,使透射率为80%以上的红外区域的上限若为近红外区域,而且通常为1300nm就足够。红外透射层2的对可见光的遮光性还取决于要求式样、呈现色,但是仅仅成为与红外透射窗4重叠的红外透射层2的部分通常局部地较小,故不一定需要与红外透射层2与屏蔽层3层叠的部分的遮光性的水平配合。因此,若示出一例,则红外透射层2单独对可见光的遮光性若用透射率表现则理想的是即使较大也为50%以下(光密度OD0.2以上),较优选的是透射率25%以下(光密度OD0.6以上),更优选的是透射率10%以下(光密度OD1.0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红外透射层2相对于红外光区域而言,在波长850nm以上1300nm以下为80%以上的透射率,对可见光区域而言为10%以下的透射率。此外,该透射率不是平均值,而是各个波长的值。
红外透射层2包括将着色颜料包含在由感光性树脂的固化物构成的树脂粘合剂中的层。红外透射层2的形成方法基本上不特别受到限定,但能够通过例如所谓光刻法而形成红外透射层2,在光刻法中,在将包含着色颜料和感光性树脂的未固化物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涂布在透光性基板1的面上之后,以既定的图案曝光、显影。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红外透射层2是通过光刻法形成的层。如此使用感光性树脂组合物通过光刻法而形成的红外透射层2与网版印刷法相比,在以下方面是理想的,即,能够使膜厚较薄,例如容易地形成为3μm以下,能够减小在红外透射层2以及屏蔽层3重合的两层层叠部分中的、在这些两层的形成部与非形成部的边界产生的、由红外透射层2以及屏蔽层3的合计的膜厚导致的表面的阶梯差。使用感光性树脂组合物通过光刻法形成的红外透射层2的膜厚,具体而言能够为0.2~3μm。而且,即使在使红外透射层2与屏蔽层3为相同颜色,例如黑色的情况下,作为不透明区域A2的遮光性通过红外透射层2与屏蔽层3双方的层实现即可,因而若使红外透射层2的膜厚为0.3μm以上,则作为整体能够获得充分的遮光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红外透射层2在不透明区域A2图案状地形成,但图案形成的方法不限定于光刻法,如果能够解决因红外透射层2以及屏蔽层3引起的阶梯差的问题,则还可以是其他的图案形成法,例如,所述网版印刷法、或者喷墨印刷法等。但是,如前所述,与网版印刷法相比,在能够变薄至能够有效地解决阶梯差的问题的程度,且能够以高精度容易地形成等方面,光刻法是优选的形成方法的一种。
[着色颜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红外透射层2的着色原料是指呈现黑色的黑色颜料以外的着色颜料,换言之是黑色以外的着色颜料。所述呈现黑色的黑色颜料例如是钛黑(低价氧化钛、氮氧化钛等)、碳黑等。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红外透射层2使用黑色以外的着色颜料呈现黑色。黑色以外的着色颜料例如能够使用红色颜料、黄色颜料、蓝色颜料、绿色颜料、紫色颜料等。如此,通过使用着色颜料而不使用钛黑(低价氧化钛、氮氧化钛等)、碳黑等无机类黑色颜料作为着色颜料,能够对红外透射层2赋予屏蔽可见光但透射红外光的光学特性。另外,还能够与屏蔽层3的颜色为同色系统等,进行配色。红外透射层2的颜色在不透明区域A2的设计上的统一感方面优选与屏蔽层3的颜色为相同颜色。
所述红色颜料例如为二酮吡咯并吡咯(Diketo-pyrrolo-pyrrole)类、蒽醌(anthraquinone)类、二萘嵌苯(perylene)类等红色颜料,所述黄色颜料例如为异吲哚啉(isoindoline)类、蒽醌类等黄色颜料,所述蓝色颜料例如为铜酞菁(phthalocyanine)类、蒽醌类等蓝色颜料,所述绿色颜料例如为酞菁类、异吲哚啉类等绿色颜料等。若进一步示出具体例,则能够使用颜料红254(PR254)等二酮吡咯并吡咯类红色颜料、颜料红177(PR177)等蒽醌类红色颜料、颜料黄139(PY139)等异吲哚啉类黄色颜料、颜料蓝PB15:6(PB15:6)等铜酞菁类蓝色颜料等。另外,在所述紫色颜料中,能够使用颜料紫23(PV23)等喹吖酮(quinacridone)类紫色颜料。另外,还能够使用呈现这些以外的颜色即色相的着色颜料。着色颜料的粒子的大小为平均粒径1μm以下,优选为大约0.03~0.3μm。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红外透射层2含有的着色颜料包含至少三种以上为互不相同的颜色且黑色以外的着色颜料。所述互不相同的颜色的着色颜料的组合例如能够列举红色着色颜料和黄色着色颜料和蓝色着色颜料这三种的组合。在通过调整各色的着色颜料的含有量,除能够不包含黑色颜料地呈现黑色之外,还能够呈现任意的广泛的有彩色方面,该红色和黄色和蓝色的三色组合是优选的组合中的一个。在能够广泛且多样地呈现通过使用了两种为互不相同的颜色且黑色以外的着色颜料不能够表现的颜色方面,由所述三色组成的三种着色颜料的组合是优选的。另外,像所述紫色颜料那样,若相对于所述三色组合,进一步使其含有三色以外的颜色的着色颜料,则能够表现更为广泛的颜色。例如,还可以还含有紫色颜料以作为四种四色组合。
在所述红色着色颜料和黄色着色颜料和蓝色着色颜料的组合中,若示出各着色颜料的优选的具体例,则作为红色着色颜料能够列举蒽醌类的红色颜料或者二酮吡咯并吡咯类的红色颜料,作为黄色着色颜料能够列举异吲哚啉类的黄色颜料,作为蓝色着色颜料能够列举铜酞菁类的蓝色颜料。若更具体地示出,则例如为以下三色组合,即作为蒽醌类红色颜料,使用颜料红177(PR177),更理想地,作为二酮吡咯并吡咯类红色颜料,使用颜料红254(PR254),作为异吲哚啉类黄色颜料使用颜料黄139(PY139),作为铜酞菁类蓝色颜料使用颜料蓝PB15:6(PB15:6)。通过该三色组合,与碳黑的黑色相比,能够呈现不逊色的黑色。
图2所示的透射率光谱的图表示出如前所述地通过黑色以外的三色的着色颜料的组合呈现黑色时的红外透射层3的透射率光谱的一例。如此,从波长800到至少1300nm的红外区域,更具体而言在为近红外区域且至少为波长1300nm以下的近红外区域中,获得透射率50%以上的红外透射性能,在波长850nm以上,相对于作为优选的透射率的透射率80%以上,获得透射率90%以上的红外透射性能。另一方面,可知在波长380~780nm的可见光区域中,在各波长获得了透射率5%以下的充分的对可见光的遮光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着色颜料,包含三种为互不相同的颜色且黑色以外的着色颜料来呈现黑色,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如此调整所含有的三种以上的黑色以外的着色颜料的颜料种、混合比例,从而获得了与通过黑色颜料呈现黑色的情况相比,即使是相同的黑色,也能够调整其反射色的色调的效果。这是由于,即使是相同的黑色,也有例如带有蓝色的黑、带有红色的黑等。例如,当适用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的显示面板30是液晶显示面板时,能够使成为背光熄灭时的非显示状态下的显示用区域A1的黑色的色调、和设为黑色的红外透射层2与屏蔽层3构成的不透明区域A2的色调接近,以使反映显示面板30的非显示状态的颜色的显示用区域A1和反映设为黑色的红外透射层2与屏蔽层3的颜色的不透明区域A2的各自的色调作为整体成为协调的外观的方式进行调整。如此的红外透射层2的颜色呈现功能是只有本红外透射层2不仅形成于红外透射窗4的部分,还形成于屏蔽层3的形成部分的整个区域的构成才有的优点。
红外透射层2的着色颜料的含有量还取决于所需要的可见光遮光性以及红外光透射性,但在以着色颜料的量相对于包含着色颜料以及树脂粘合剂的红外透射层2的总固体成分量的百分比表示的颜料浓度下,为例如通常10~60%,优选20~40%左右。换言之,相对于红外透射层2的总固体成分100质量份,着色颜料通常为10~60质量份、优选为20~40质量份的范围。所述着色颜料的含有量是指将互不相同的颜色的各着色颜料全部合计后的着色颜料的总量。若着色颜料的含有量小于该范围,则被认为对密合性有贡献的树脂粘合剂在红外透射层2中的比例增加,所以尤其在高温高湿下的红外透射层2其自身的密合性方面、而且在相对于屏蔽层3的、屏蔽层3与透光性基板1在高温高湿下的密合性的改善效果方面是有利的,但对可见光的遮光性降低,难以成为对阶梯差改善有效果的膜厚5μm以下,因而是不理想的。另外,若着色颜料超过该范围,则在可见光遮光性的方面是有利的,但尤其高温高湿下的红外透射层2其自身的密合性的改善效果降低,而且在相对于屏蔽层3的、屏蔽层3与透光性基板1在高温高湿下的密合性的改善效果方面是不理想的。为了满足红外光透射性并且尤其满足所述密合性的改善效果和可见光遮光性,优选采用所述范围。
如上所述,作为红外透射层2的着色颜料,通过不使用碳黑、钛黑等黑色颜料,能够赋予屏蔽可见光但透射红外光的光学特性,此外,虽不清楚理由,但是发现,能够改善作为在能够使红外透射层2的膜厚变薄方面有利的感光性树脂的固化物层而形成时的、红外透射层2其自身在高温高湿下的密合性的降低,而且通过隔着红外透射层2,能够改善屏蔽层3与透光性基板1在高温高湿下的密合性的降低。
另外,若仅仅使用红外透射层2,将与屏蔽层3的颜色协调的红外透射窗4设于不透明区域A2,则如在图8的截面图中例示的、作为参考构成例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50那样,在把将红外透射窗4的部分作为非形成部的屏蔽层3形成于透光性基板1之后,在所述非形成部的部分形成红外透射窗2即足够。但是,通过该构成,不能够改善屏蔽层3在高温高湿下的密合性的降低。而且,屏蔽层3与红外投射材料2的边界越过透光性基板1而露出,将红外透射材料2填充于屏蔽层3的所述非形成部的埋痕引人注意。作为另外的构成,还可以考虑如在图9的截面图中例示的、作为另外的参考构成例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50那样,利用对可见光具有遮光性的红外透射层2的特性,仅仅通过红外透射层2形成不透明区域A2,在该区域内将所需要的部分作为红外透射窗4。但是,在该构成中,难以兼顾对可见光的充分的遮光性和对红外光的充分的透明性。尤其,当呈现色为黑色时较显著。
[感光性树脂]
作为成为分散保持着色颜料的树脂粘合剂的树脂成分的所述感光性树脂,例如能够使用一种以上例如丙烯类树脂,环氧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聚肉桂酸乙烯类树脂、环化橡胶等具有反应性乙烯基等光反应性基的感光性树脂。在所述丙烯类树脂中,能够将由例如碱性可溶性树脂、多官能丙烯酸酯类单体、光聚合引发剂、其他添加剂组成的感光性树脂用作树脂粘合剂的树脂成分。
在所述碱性可溶性树脂中,能够使用一种以上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具有双酚芴构造的环氧丙烯酸酯等阳基环(cardo)树脂等。在所述多官能丙烯酸酯类单体中,例如能够使用一种以上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甲基丙烯酸酯或者丙烯酸酯中的任一个。
在所述光聚合引发剂中,能够使用一种以上烷基苯酮(alkylphenone)类、肟脂(oxime ester)类、三嗪(triazine)类、钛酸盐(titanate)类等。例如,在烷基苯酮类中,能够使用(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IRGACURE(注册商标),BASFJAPAN株式会社制))、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丁酮-1(IRGACURE(注册商标)369,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在肟脂类中,能够使用1,2-辛烷二酮,1-[4-(苯硫基)苯基]-,2-(O-苯甲酰肟)(IRGACURE(注册商标)OXE01、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等。
作为红外透射层2的树脂粘合剂,此外,能够包含光敏剂、分散剂、表面活性剂、稳定剂、均化(leveling)剂等公知的各种添加剂。
[红外透射窗2的形成]
已说明红外透射层2的形成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不特别受到限定,但能够通过在包含所述感光性树脂的未固化物的树脂粘合剂中含有既定的三种以上的着色颜料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红外透射层2。所述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还能够包含溶剂,用于将该树脂组合物涂布在透光性基板1面上时的涂布适应性调整等。作为所述溶剂,能够使用一种以上例如丙二醇单甲醚(propylene glycol monomethyl ether)、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乙基纤溶剂(ethyl cellosolve)、乙酸3-甲氧基丁酯(3-methoxy butyl acetate)等。
作为如上所述的包含着色颜料和感光性树脂的未固化物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或者所述着色颜料、所述感光性树脂的未固化物,还可以使用一直以来作为滤色片用途而调整的着色抗蚀剂。
将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涂布在透光性基板1的面上的方法能够采用例如旋涂法、辊涂法、模涂(die coat)法、喷涂法、珠涂(bead coat)法等公知的涂布施工方法。
在将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涂布在透光性基板1的面上之后,通过使用光刻技术经过曝光、显影、烘干(bake)等既定的工序以图案形成,能够在透光基板1的面上的一部分形成既定图案的红外透射层2。
[屏蔽层3]
图1所例示的实施方式中的屏蔽层3在与透光性基板1的朝向触摸面板20以及显示面板30侧的背侧、即成为透光性基板1的第二面S2侧的不透明区域A2的区域形成。更具体而言,屏蔽层3除了不透明区域A2中的红外透射窗4的部分之外,形成于整个区域。通过该屏蔽层3和所述红外透射层2,不透明区域A2作为对可见光不透明的区域形成。屏蔽层3隐藏对可见光为遮光性的所述红外透射层2,并且隐藏相对于触摸面板20的中央的位置探测区域而配置于其外周部的布线、控制电路、或者相对于显示面板20的中央的显示区域而配置于其外周部的布线、控制电路等,使这些布线、控制电路不可目视。由此,屏蔽层3具有在使用触摸面板20、显示面板30的显示装置中不有损外观的功能。
屏蔽层3至少屏蔽可见光即可,通过该屏蔽层3和所述红外透射层2的可见光部分处的遮光性实现作为不透明区域A2的对可见光的所需要的遮光性即可。从而,作为屏蔽层3单独的遮光性,相应地小也可,能够使膜厚变薄。但是,若在呈现黑色的情况下说明,则屏蔽层3除了碳黑之外,能够含有像钛黑那样与碳黑相比膜厚虽薄但遮光性优秀的黑色颜料。从而,即使膜厚较薄,屏蔽层3也够获得对可见光的充分的遮光性。例如,屏蔽层3在膜厚1.5μm下能够容易地实现光密度OD5.0(透射率10万分之1)的遮光性。作为不透明区域A2的对可见光的屏蔽性即遮光性是通过屏蔽层3、红外透射层2获得的即可。通常,屏蔽层3以及红外透射层2这两层合计的遮光性虽然也取决于要求式样、呈现色,但若用透射率表现,则理想的是即使较大也在3%以下(光密度OD1.5以上),较优选的是透射率1%以下(光密度OD2.0以上)、更优选的是透射率0.01%以下(光密度OD4.0以上)。
但是,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尤其是含有黑色颜料的屏蔽层3其自身可能产生如下问题,即与透光性基板1、特别是化学强化玻璃制的透光性基板1在高温高湿下的密合性降低。但是,通过使所述红外透射层2始终介于它们之间,即使是此种通过黑色颜料呈现黑色的不透明区域A2,也能够改善高温高湿下的密合性降低的问题,并且通过所述红外透射层2形成红外透射窗4。另外,屏蔽层3始终隔着所述红外透射层2而层叠于透光性基板1,因而,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当仅仅通过屏蔽层3呈现黑色时,屏蔽层3的反射率变高,尤其在太阳光下等对比度受损的现象也因红外透射层2的存在而能够得到改善。另外,红外透射层2在相对于屏蔽层3成为表侧的透光性基板1侧,层叠于如下区域,该区域还包含屏蔽层3的形成部以及作为屏蔽层3的非形成部的红外透射窗4的部分。因此,也包括红外透射窗4的部分在内,能够使不透明区域A2的外观色为同样的颜色,因而能够以无不协调感的设计设置红外透射窗4。
屏蔽层3由这样的层构成,即在由感光性树脂的固化物构成的树脂粘合剂中含有能够包含黑色颜料的着色颜料的层。屏蔽层3的形成方法基本上不特别受到限定,但能够通过例如所谓光刻法而形成,在光刻法中,在将包含着色颜料和感光性树脂的未固化物的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涂布在透光性基板1的面上之后,以既定的图案曝光、显影。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屏蔽层3是通过光刻法形成的层。
如此使用感光性树脂组合物通过光刻法而形成的屏蔽层3与网版印刷法相比,在以下方面是优选的,即,能够使膜厚较薄,例如容易地形成为5μm以下,更理想地,形成为1.5μm等和3μm以下,能够减小在屏蔽层3以及红外透射层2重合的层叠部分处的、在这两层的形成部与非形成部的边界产生的、由屏蔽层3以及红外透射层2的合计的膜厚导致的缘部的阶梯差。使用感光性树脂组合物通过光刻法形成的屏蔽层3的膜厚具体而言能够为0.2~3μm。而且,即使在使屏蔽层3与红外透射层2为相同颜色,例如黑色的情况下,作为不透明区域A2的遮光性通过屏蔽层3与红外透射层2双方的层实现即可,因而通过屏蔽层3的膜厚为0.5μm以上,作为整体能够获得所需要的遮光性。但是,当使屏蔽层3为黑色时,若考虑黑色的遮光性,则屏蔽层3的膜厚优选为0.5μm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屏蔽层3在不透明区域A2图案状地形成,但图案形成的方法不限定于光刻法,如果能够解决因屏蔽层3和红外透射层2的合计的膜厚引起的缘部的阶梯差的问题,则还可以是其他的图案形成法,例如,所述网版印刷法、或者喷墨印刷法等。但是,如前所述,与网版印刷法相比,在能够变薄至能够有效地解决阶梯差的问题的程度,且能够以高精度容易地形成等方面,光刻法是优选的形成方法的一种。
[着色颜料]
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屏蔽层3的着色原料,能够使用呈现黑色的黑色颜料以及黑色以外的着色颜料的任一种。所述呈现黑色的黑色颜料例如能够使用钛黑(低价氧化钛、氮氧化钛等)、碳黑等。钛黑与碳黑相比在相同浓度、相同膜厚下获得对可见光更高的遮光性,相应地,若为相同遮光性则能够使膜厚变薄,以减小所述阶梯差,在此方面是优选的黑色颜料的一种。黑色以外的着色颜料例如能够使用红色颜料、黄色颜料、蓝色颜料、绿色颜料、紫色颜料等。着色颜料的含有量还取决于所需要的对可见光的遮光性以及颜色,但在以着色颜料的量相对于包含着色颜料以及树脂粘合剂的屏蔽层3的总固体成分量的百分比表示的颜料浓度下,为例如10~70%左右。在确保充分的遮光性方面,理想的是颜料浓度尽量较高。
[感光性树脂]
作为所述感光性树脂,能够使用在所述红外透射层2中列举的树脂,所述感光性树脂成为分散保持着色颜料的树脂粘合剂的树脂成分。因此,省略进一步的说明。
[可见信息6]
在图1所例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中,在形成红外透射层2以及屏蔽层3的不透明区域A2,作为可见信息6形成有产品的图标标记。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不透明区域A2,除了产品图标标记以外,作为可见信息6,还能够设置操作说明用的字符、记号、花纹等。可见信息6例如能够作为将红外透射层2的非形成部以及屏蔽层3的非形成部以相互重合的方式配置的非形成部的图案而形成,或者在红外透射层2与透光性基板1之间,作为与红外透射层2或者屏蔽层3颜色不同的图案的层而形成。当作为与红外透射层2或者屏蔽层3不同颜色的层而形成时,能够使用与所述红外透射层2或者屏蔽层3同样的材料以及方法形成可见信息6。或者能够在将所述红外透射层2的非形成部以及屏蔽层3的非形成部以相互重合的方式配置的部分的所述屏蔽层3的背侧,或者包含所述非形成部的所述红外透射层2与屏蔽层3之间使用通过蒸镀、溅射等气相生长法形成的铝等金属薄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不透明区域A2形成的可见信息6虽然在不透明区域A2的区域内,但是不一定需要为与由红外透射层2以及屏蔽层3所引起的遮光性为相同程度的不透明。例如还可以是为了在暗处也能看清而从背面照明的操作说明用字符、记号等可见信息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对在触摸面板20、显示面板30的外周部配置的布线等的隐蔽不带来障碍,例如像作为以相互重合的方式配置了红外透射层2的非形成部以及屏蔽层3的非形成部的非形成部的图案而形成的可见信息6那样,换言之,像通过红外透射层2、屏蔽层3而画出外轮廓,从而变得能够识别的可见信息6那样,存在一部分可见信息6与周围的部分相比透射率高、典型地为透明的部分等遮光性比红外透射层2小的区域也可。
[变形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能够采用上述方式以外的其他的方式。以下说明其一部分。
[与触摸面板功能的一体化]
在图1示出的所述实施方式中,是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由透光性基板1、红外透射层2和屏蔽层3构成、设有红外透射窗4、还具有可见信息6的方式示例。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其他的构成要素。其一例是与触摸面板功能的一体化。例如,在透光性基板1设置触摸面板用的透明电极,将透光性基板1兼用作触摸面板用基板也可。在为将作为触摸面板所需要的功能的一部分一体化的方式的情况下,与触摸面板功能的一体化能够获得部件件数的降低以及薄型化的效果。更为优选的是将作为触摸面板所需要的全部功能一体化的方式。
将作为触摸面板所需要的全部功能一体化了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也能够称为触摸面板。将作为触摸面板所需要的功能的一部分一体化了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也能够称为触摸面板用部件。例如,当将触摸面板功能的一部分一体化时,在作为该触摸面板功能需要位置探测用的透明电极的方式中,至少将所述透明电极与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一体化。关于触摸面板的位置探测方式,一直以来已知各种方式,在透明电极成为两层的位置探测方式中,理想的是将其中的至少一层,更为优选的是将两层与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一体化。以下,参照图3的实施方式,说明触摸面板功能的一体化的一例。
在以图3的截面图示出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中,是在形成了红外透射层2以及屏蔽层3的一侧的第二面S2侧,进一步形成了触摸面板用的透明电极8以及布线9的构成例。此处的触摸面板用透明电极8是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电极。更具体而言,屏蔽层3具有与红外透射层2邻接的一个面S3和与该一个面S3位于相反侧的另一个面S4,在屏蔽层3的另一个面S4侧还形成有触摸面板的位置探测用的透明电极8,而且从显示用区域A1延伸至有红外透射层2以及屏蔽层3的不透明区域A2的部分,和在与所述屏蔽层3重叠的区域配置的不透明的布线9在不透明区域A2处电连接。在图3的截面图中,为了防止图的烦杂化,省略了红外透射窗4的图示。
在图4(a)以及图4(b)的俯视图中,示意性示出所述透明电极8的图案形状。在图中示出的示例中,沿第一方向(图中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透明电极8a和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图中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透明电极8b相互绝缘,在透光性基板1的同一侧即第二面S2侧形成。在该图4(a)中,图示在不透明区域A2内设置的红外透射窗4以及可见信息6。在此种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透明电极8的图案中,各种图案是周知的,因而在此简单地说明。如图4(b)的局部俯视图所示,一个第一透明电极8a由以下部分构成,即,菱形形状的多个大面积部8aL、连接相邻的所述大面积部8aL彼此的连接部8aC、延伸至位置探测区域的外周部并且用于电连接于布线9的未图示的取出部。同样地,一个第二透明电极8b也由菱形形状的多个大面积部、连接相邻的所述大面积部彼此的连接部、取出部构成。但是,在图4(a)中,关于各透明电极8a、8b,仅仅绘出其大面积部,省略了连接部以及取出部的图示。另外,透明电极8a的大面积部和透明电极8b的大面积部在同一平面上形成。关于各自的连接部,在透明电极8a中,像图4(b)那样,大面积部8aL与连接部8aC在同一平面上作为连续层而形成。另一方面,在透明电极8b中,若将其大面积部与连接部在同一平面上作为连续层形成,则不能够确保与所述透明电极8a的绝缘。因此,在与所述透明电极8a交叉的部分(具体而言,透明电极8a的连接部8aC的部位)作为绝缘层而设置外涂层(オーバーコート層)7b,跨过该绝缘层,形成透明电极8b的连接部,从而确保所述绝缘。
而且,在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中,在透光性基板1的第二面S2,也包括所述红外透射层2以及屏蔽层3的部分,遍及显示用区域A1以及不透明区域A2地形成外涂层7a,从而进一步减轻以共两层合计5μm以下的膜厚形成的红外透射层2以及屏蔽层3所引起的缘部的阶梯差。而且,在该外涂层7a的面形成第一透明电极8a的大面积部、连接部和取出部,第二透明电极8b仅仅形成大面积部和取出部。而且,在这些透明电极8a、8b形成之后,在透明电极8a与第二电极8b交叉的部分,作为绝缘层局部地形成外涂层7b,在此基础上,第二透明电极8b的连接部通过该外涂层7b上且架设于相邻的透明电极8b的大面积部。而且,第一透明电极8a以及第二透明电极8b从中央的位置探测区域延伸至与所述屏蔽层3重叠的区域,其自身连接于不透明且能够目视的布线9。在图中,只对第一透明电极8a绘出布线9。而且,在形成布线9后的、形成了透光性基板1的布线9一侧的第二面S2的大致整个面形成外涂层7c,保护包括第一透明电极8a以及第二透明电极8b的表面的作为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的表面不受损伤等。但是,在布线9经由柔性印刷布线基板(FPC)而连接于控制电路的部分不形成该外涂层7c,布线9露出。
在所述外涂层7a、外涂层7b以及外涂层7c中,透明树脂能够使用例如环氧树脂、丙烯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等,若列举具体例,则能够使用热固性的环氧树脂等。另外,还能够使用在所述红外透射层2、屏蔽层3中说明的感光性树脂等。在感光性树脂的情况下,能够在局部形成时利用光刻法。在各外涂层7中,至少在第一透明电极8a与第二透明电极8b的交叉部分处承担绝缘层的作用的外涂层7b是透明的且具有电绝缘性。这些外涂层能够通过与所述红外透射层2、屏蔽层3同样的涂布施工方法形成。
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8a以及第二透明电极8b中,能够使用图案形成了ITO(IndiumTinOxide;铟锡氧化物)、IZO(Indium Zinc Oxide;铟锌氧化物)、AZO(Aluminum ZincOxide;铝锌氧化物)等透明导电体薄膜的电极。
在所述布线9中,能够使用例如银、金、铜、铬、铂、铝、钯、钼等金属(包含它们的合金)等。例如,在布线9中,能够使用作为由银、钯以及铜组成的合金(也称为APC)的金属层,在通过溅射法制膜之后,通过光刻法而图案形成了该金属层的布线。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为触摸面板的中央的位置探测区域的周边设置的、其自身不透明且能够目视的布线9在与屏蔽层3在俯视视图中重叠的区域内设置,从而在适用于显示装置时不会有损外观。而且,通过在透光性基材1与屏蔽层3之间设置红外透射层2来改善与屏蔽层3相关的反射率高或者在高温高湿下密合性降低等不良。而且,屏蔽层3以及红外透射层2的合计两层所引起的阶梯差的问题也得到改善,即使将透明电极延伸并形成至与红外透射层2层叠的屏蔽层3的部分,也能够减轻断线的可能性。而且,还具备触摸面板功能,对部件件数的削减、轻量化也是有效的。
[C]显示装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备上述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和显示面板。另外,在所述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不具备触摸面板功能的情况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还可以具备触摸面板。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还可以是如下构成,即,具备上述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触摸面板和显示面板,并且所述触摸面板以在位置探测用的透明电极的周围配置的不透明的布线与所述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的屏蔽层3重叠,从所述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侧不可目视的方式配置。或者,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还可以是具备还具有触摸面板用的透明电极以及不透明的布线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和显示面板的构成。
图5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例,同图所示的显示装置100从图上方的观察者V侧的表侧开始依次具备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触摸面板20、显示面板30。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是前述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更具体而言,该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是未将触摸面板功能一体化的方式。另外,在触摸面板20中,示意性地图示出布线9和透明电极8。在设于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的红外透射窗4的背侧(图中下方),作为显示装置100的构成要素而设置感人传感器等红外利用部件,但在同图中,省略该红外利用部件的图示。
所述触摸面板20典型而言为能够进行多点触摸(多点同时输入)的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但是此外,还可以是表面型静电电容方式、电阻膜方式、电磁感应方式、光学方式等还包含不需要透明电极的位置探测方式的公知的各种位置探测方式的触摸面板的任一种。触摸面板20在中央的位置探测区域的外周部具有布线9、控制电路、将它们电连接的连接器等若干不透明的构成要素。以这些不透明的构成要素成为与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的不透明区域A2的屏蔽层3在俯视视图中重叠且隐藏的位置的方式,配置触摸面板20和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因此,能够使这些布线9等不透明的构成要素不有损显示装置100的外观。
作为所述显示面板30,液晶显示面板、场致发光(EL)面板是代表性的,此外,还可以是电子纸面板、基于阴极射线管的显示器装置,可以是公知的各种显示面板。
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构成的显示装置100,不仅能够实现将红外透射窗4装入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的产品设计,还能够隐藏在触摸面板20的位置探测区域的外周部或者显示面板30的显示用区域的外周部存在的、对显示内容其自身而言不需要的布线、连接器、控制电路等各种构成要素,防止外观因它们而受损。
[作为显示装置的变形方式]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中,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是丝毫未一体化触摸面板功能的方式。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100所具备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还可以作为将触摸面板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一体化了的部件。当然,此时,使用将触摸面板的全部功能一体化了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的情况下,不需要具备独立的触摸面板20,是至少具备所述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和显示面板30的构成的显示装置。在该方式中,能够隐藏显示面板30的外周部的布线、连接器、控制电路等。
另外,是欲装入的触摸面板具备透明电极的方式,而且是由所述透明电极相互绝缘的第一透明电极8a和第二透明电极8b这两层构成,该两层相互在不同的基板上形成的构造的情况下,还能够通过与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的透光性基板1兼用其中任一方的基板,从而将一个透明电极与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一体化,将另一个透明电极和基板作为与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以及显示面板30分体的触摸面板构成部件而装入,构成显示装置100。至于通过怎样的构成将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与触摸面板功能一体化,选择适于能够使用的制造设备、组装工序等各条件的构成即可。
[D]用途: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以及显示装置100的用途不特别受到限定。例如,智能电话等便携电话、平板PC等便携信息终端、个人计算机、汽车导航、数字照相机、电子笔记本、游戏设备、自动售票机、ATM终端、POS终端等。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透光性基板1;屏蔽层3,在该透光性基板1的至少一个面的一侧形成于不透明区域A2,至少屏蔽可见光,形成以成为红外透射窗4的部分作为非形成部;红外透射层2,在所述一个面的一侧在不透明区域A2内且层叠于包含屏蔽层3的所述非形成部的部分,屏蔽可见光且透射红外光,红外透射层2形成在包含成为红外透射窗4的所述非形成部的屏蔽层3与透光性基板1之间的整个区域。根据此种方式,当从透光性基板1的另一个面侧观察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时,由于红外透射窗4在被红外透射层2覆盖的状态下被观察,故能够使红外透射窗4难以引人注意。另外,由于不需要在显示装置100的壳体设置红外透射窗,故能够使显示装置100的壳体对应于更为广泛的设计。而且,由于不需要在显示装置100的壳体设置红外透射窗,故也不会有损外观设计。
另外,在红外透射层2中,能够使所含有的颜料与屏蔽层3为不同的颜料,其结果,与屏蔽层3相比较易于调整其色调。即,当透光性基板1的另一个面侧成为表侧时,红外透射层2与屏蔽层3相比配置于观察者侧,由此,易于调整由使用者察觉到的不透明区域A2处的反射色的色调。同样地,在红外透射层2中,能够使所含有的颜料与屏蔽层3为不同的颜料,其结果,与仅仅通过屏蔽层3来实现对不透明区域A2要求的遮光性的情况相比,能够较低地抑制反射率。作为结果,能够抑制外光的反射,以较高的对比度显示来自显示装置100的影像。
尤其,当屏蔽层3在由感光性树脂的固化物构成的树脂粘合剂中包含能够包有黑色颜料的着色颜料,红外透射层2在由感光性树脂的固化物构成的树脂粘合剂中包含着色颜料,红外透射层2的所述着色颜料包含至少三种以上为互不相同的颜色且为黑色以外的着色颜料时,通过使用于红外透射层2的三种以上的着色颜料彼此的比例,能够以更高的自由度调整不透明区域A2中的反射色的色调以及不透明区域A2处的反射率。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红外透射层2与屏蔽层3的合计膜厚较薄地形成,能够减小因它们的膜厚而产生的缘部的阶梯差。从而,当屏蔽层3具有与红外透射层2邻接的一个面S3、和与该一个面S3位于相反侧的另一个面S4,在屏蔽层3的所述另一个面S4侧,还形成触摸面板的位置探测用的透明电极8,透明电极8从显示用区域A1延伸至不透明区域A2,和与配置在与屏蔽层3重叠的区域的不透明的布线9在不透明区域A2处电连接时,能够减轻当通过溅射法等形成触摸面板20的位置探测用的透明电极8时在阶梯差部分断线的风险。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红外透射层2介于透光性基板1与屏蔽层3之间。由此,能够消除在透光性基板1与屏蔽层3之间的密合性降低等不良。尤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红外透射层2与透光性基板1和屏蔽层3邻接,在透光性基板1与屏蔽层3之间配置。根据此种方式,能够充分地确保红外透射层2与透光性基板1在高温高湿下的密合性,并且还充分地确保红外透射层2与屏蔽层3在高温高湿下的密合性。从而,能够隔着红外透射层2而更有效地改善屏蔽层3与透光性基板1在高温高湿下的密合性降低。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在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与显示面板30之间还具备触摸面板20,触摸面板20具有从与显示用区域A1重叠的区域延伸至与不透明区域A2重叠的区域的透明电极8、配置在与屏蔽层3重叠的区域的不透明的布线9,透明电极8在与不透明区域A2重叠的区域处与不透明的布线9电连接。根据此种方式,对从表侧观察来自显示面板30的显示光的观察者而言,不透明的布线9与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10的不透明区域A2的屏蔽层3重合,看上去被隐藏。因此,能够防止因不透明的布线9而有损显示装置100的外观的情况。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以及比较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作为透光性基板,使用厚度0.5mm的化学强化玻璃,在作为该化学强化玻璃的背侧而使用的单面的外周部形成了红外透射层。红外透射层将包含颜料、和由通过紫外线照射而固化的感光性树脂构成的树脂粘合剂的组合物,通过光刻法图案形成,形成为膜厚2.5μm。在树脂粘合剂中,不含有钛黑、碳黑等黑色颜料,含有三种以下所示的分别呈现红色、黄色、蓝色的有机类的着色颜料。即,混合三色以呈现黑色。树脂粘合剂采用使用了丙烯类树脂的滤色片着色层用抗蚀剂(着色抗蚀剂)。
254(PR254)
139(PY139)
PB15:6(PB15:6)
但是,红色颜料:黄色颜料:蓝色颜料=35:35:30(质量比)。
接着,在该红外透射层的面形成了将成为红外透射窗的部分作为非形成部的屏蔽层。该屏蔽层将包含黑色的颜料、和由通过紫外线照射而固化的感光性树脂构成的树脂粘合剂的组合物,通过光刻法图案形成,形成为膜厚0.9μm。通过作为黑色的着色颜料而含有碳黑来呈现黑色。树脂粘合剂采用使用了丙烯类树脂的滤色片的黑条(black stripe)用的黑色抗蚀剂。所述红外透射层与屏蔽层的合计膜厚为3.4μm。
[实施例2]
除了在实施例1中将红外透射层的膜厚降低至2.1μm,使合计膜厚为3.0μm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
[实施例3]
除了在实施例1中将红外透射层的膜厚降低至1.1μm,相应地将屏蔽层的膜厚增大至1.2μm以使合计膜厚为2.3μm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
[实施例4]
除了在实施例1中将红外透射层的膜厚降低至0.5μm,相应地将屏蔽层的膜厚增大至1.4μm以使合计膜厚为1.9μm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
[实施例5]
除了在实施例1中将红外透射层的膜厚降低至0.3μm、相应地将屏蔽层的膜厚增大至1.5μm以使合计膜厚为1.8μm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
[比较例1]
在实施例1中,树脂粘合剂相同,将形成红外透射层的材料变更为包括黑色颜料在内不包含着色颜料的透明抗蚀剂,取代红外透射层而形成了膜厚1.5μm的透明树脂层。其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为与屏蔽层的和合计膜厚为3.0μm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
[比较例2]
除了在实施例1中省略红外透射层的形成,仅仅以膜厚1.5μm形成了屏蔽层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
[比较例3]
除了在实施例1中省略红外透射层的形成,将形成屏蔽层的材料变更为作为黑色颜料而含有碳黑的网版印刷用黑色墨水,并将其网版印刷,仅仅形成膜厚6.0μm的屏蔽层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
[性能评价方法]
评价了以下的光学特性和在高温高湿下的密合性。
[光学特性]
关于光学特性,使用显微分光测光装置测定了以下的项目。
1)光密度(OD;Optical Density):
通过光密度评价了红外透射层单独或者层叠了红外透射层与屏蔽层的整体的可见光区域中对透射光的遮光性。该光密度是垂直入射于红外透射层单体的部分(红外透射窗的部分)或者红外透射层与屏蔽层层叠的部分的入射光的强度Iin和垂直地透射的透射光的强度Iout的比率“log10(Iin/Iout)”。当OD值为4.0时,可见光线透射率为1/10000。在红外透射层与屏蔽层层叠的部分,若OD值为4.0以上,则作为黑色的不透明区域能够充分满足。在取代红外透射层而设置透明树脂层的构成中,将该透明树脂层单独的部分或者透明树脂层与屏蔽层的层叠部分作为测定对象。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显微分光测光装置,对从透光性基板侧垂直地入射的入射光和透射了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的透射光测定分光特性,使用作为分光特性而获得的依照JIS-Z8701的XYZ色度系统中的亮度Y而算出光密度。
2)反射率:
从透光性基板侧入射于具有在背侧形成的屏蔽层的部分的入射光在屏蔽层与透光性基板的界面处、或者当之间存在红外透射层时在红外透射层与透光性基板的界面处、或者当之间存在透明树脂层时在屏蔽层与透明树脂层的界面处反射,通过返回透光性基板侧的反射光相对于所述入射光的强度的比例以通过(Iref/Iin)×100算出的百分比评价反射光的强度Iref与入射光的强度Iin的比率。与所述2)所示的反射色度同样,在透光性基板与空气的界面处产生的反射光的影响不能忽视。当存在红外透射层,其光密度较小时,来自红外透射层与屏蔽层的界面的反射光也一部分被包含并测定。在取代红外透射层而形成透明树脂层的构成中,测定在透明树脂层与屏蔽层的界面处的反射光。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显微分光测光装置,对从透光性基板侧垂直地入射的入射光和来自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的反射光测定分光特性,使用作为分光特性而获得的依照JIS-Z8701的XYZ色度系统中的亮度Y而算出反射率。
[高温高湿下的密合性]
关于屏蔽层在高温高湿下对透光性基板的密合性,将试验片在温度60℃、相对湿度95%RH的环境下最多放置400hr,如下测定并评价了实验开始时初期、20hr、100hr、400hr各自的屏蔽层的密合性。当在屏蔽层与透光性基板之间介入有红外透射层等介入层时,评价该介入层与屏蔽层的作为层叠物的密合性。
所述密合性具体而言依照JIS K5400(1990年)的网格胶带法(碁盤目テープ法)进行评价。即,从试验片的屏蔽层上方用切刀切出1mm宽度的切痕,制作一百个由1mm大小的正方形构成的网格(碁盤目),在从该网格的上方贴上透明胶粘带(NICHIBAN(ニチバン)株式会社制)开始1~2分钟之后,持透明胶粘带的一端,与试验片的面保持直角并瞬间地撕下,根据此时的网格的面的状态以评价分数评价密合性。
设评价分数最佳为10分,最差为0分,通过以下的基准进行判定。
10分:每一条切痕较细且两端平滑,没有任何网格的剥离的状态。
8分:在切痕的交点存在略微的剥离,但没有任何网格的剥离,缺损部的面积在网格整体的5%以内的状态。
6分:在切痕的两侧和交点存在剥离,缺损部的面积为网格整体的5~15%的状态。
4分:切痕引起的剥离的宽度较宽,缺损部的面积为网格整体的15~35%的状态。
2分:切痕引起的剥离的宽度比4分宽,缺损部的面积为网格整体的35~65%的状态。
0分:缺损部的面积为网格整体的65%以上的状态。
在表1中,在密合性的评价栏中,在400hr经过后仍未看到密合性(评价分数)的降低的试验片标明“◎”,在400hr经过后开始看到密合性(评价分数)的降低的试验片标明“○”,在100hr经过后开始看到密合性(评价分数)的降低的试验片标明“△”,在20hr经过后已经看到密合性(评价分数)的降低的试验片标明“×”。比较例2在20hr经过后性能降低,因而视至少在20hr经过后能够维持初期性能的试验片为有改善效果。
[性能评价结果]
实施例以及比较例在透光性基板上的层构成的主要内容和性能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在实施例1中,作为基本性能,即使使红外透射层以及屏蔽层的合计膜厚为能够改善阶梯差的问题的5μm以下的3.4μm,遮光性也能够保持光密度OD5.0,能够实现反射率3.0%以下。以上,获得了能够满足作为基本性能的作为由红外透射层以及屏蔽层引起的不透明区域的光学性能的示例。对在透光性基板上不存在屏蔽层而仅仅由红外透射层构成红外透射窗的部分,作为着色颜料不实用碳黑、钛黑等黑色颜料,通过红、黄、蓝三种着色颜料的组合呈现黑色。而且,该部分能够通过厚度2.5μm确保光密度OD为2.0的遮光性。该红外透射层对红外光的透射性能够在波长800nm下确保50%以上,在波长850~1300nm下确保90%以上。屏蔽层在高温高湿下的密合性在试验时间400hr之后评价分数仍为10分,相对于初期状态看不到降低,获得了充分的性能(表1中评价“◎”)。
实施例2~实施例5是相对于所述实施例1,为了维持光密度OD5.0而依次降低红外透射层的膜厚,相应地增大了屏蔽层的膜厚的实施例。任一实施例都能够维持光密度OD5.0并且实现膜厚3.0μm以下。但是,对它们之中红外透射层的膜厚为0.3μm且为最小的实施例5而言,反射率上升至3.65%。该情况显示,为了较低地抑制反射率,可增大红外透射层的光密度。能够确认,若期望例如反射率3.5%以下等反射率更小的产品,则使红外透射层的膜厚为0.5μm以上,而且为了使反射率较小,使红外透射层的膜厚为例如1.5μm以上即可。
另一方面,在屏蔽层在高温高湿下对透光性基板的密合性方面,也包括红外透射层的膜厚薄至0.3μm的情况,在全部实施例2~实施例5中,在试验时间400hr后评价分数仍为10分,相对于初始状态看不到降低,获得了充分的性能(表1中评价“◎”)。
在所述反射率方面,在取代红外透射层,使省略了着色颜料的含有的透明树脂层介入的比较例1中,密合性与各实施例同样地直到400hr也看不到性能降低(表1中,评价“◎”),确认了对密合性降低的改善效果,另外,光密度OD也成功维持了5.0。但是,反射率为4.83%,超过了4%。该情况显示,为了较低地抑制反射率,不是仅仅在屏蔽层与透光性基板之间介入树脂层即可,使有色的红外透射层介入是有效的。
仅有屏蔽层的比较例2基于通过黑色颜料呈现黑的滤色片的黑矩阵用的抗蚀剂,虽然膜厚薄至1.5μm却获得光密度OD值5.0的较高的遮光性,另一方面,反射率大至4.78%,有可能有损外观,并且密合性在试验时间20hr时已经开始降低,性能不能满足密合性(表1中,评价“×”)。
比较例3是只有基于通过黑色颜料呈现黑的网版印刷用墨水的屏蔽层的示例,虽然光密度OD和反射率这些光学性能以及密合性没有问题,但是为此膜厚厚至6.0μm,存在由此产生的阶梯差的问题。当然,在该基于墨水的屏蔽层中对红外光而言为遮光性,若仅仅设置作为非形成部而设置红外透射窗,则该部分变为透光性基板的透明感,作为产品设计是不理想的。

Claims (12)

1.一种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具有中央的显示用区域、和在该显示用区域的外周部设置且屏蔽可见光的不透明区域,并且,在所述不透明区域内的一部分设有透射红外光的红外透射窗,所述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具有:
透光性基板;
屏蔽层,在该透光性基板的第一面和与该第一面为相反侧的第二面的至少一个面一侧形成于所述不透明区域,至少屏蔽可见光,形成以成为所述红外透射窗的部分作为非形成部;以及
红外透射层,在所述一个面一侧层叠于所述不透明区域内且于包含所述屏蔽层的所述非形成部的部分,屏蔽可见光且透射红外光,
所述红外透射层作为连续层而形成在包含成为所述红外透射窗的所述非形成部的所述屏蔽层与所述透光性基板之间的整个区域的整个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其中,
所述屏蔽层的位于所述红外透射层侧的面的整个面,被所述红外透射层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其中,
所述红外透射层在由感光性树脂的固化物构成的树脂粘合剂中包含着色颜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其中,
所述红外透射层的所述着色颜料包含三种以上为互不相同的颜色且为黑色以外的着色颜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其中,
所述屏蔽层在由感光性树脂的固化物构成的树脂粘合剂中包含能够含有黑色颜料的着色颜料,
所述红外透射层在由感光性树脂的固化物构成的树脂粘合剂中包含着色颜料,
所述红外透射层的所述着色颜料包含三种以上为互不相同的颜色且为黑色以外的着色颜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其中,
所述红外透射层与所述透光性基板和所述屏蔽层邻接,配置在所述透光性基板与所述屏蔽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其中,
所述透光性基板的所述第一面面向表侧,
所述红外透射层配置于所述透光性基板的所述第二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其中,
所述屏蔽层具有与所述红外透射层邻接的一个面和与该一个面位于相反侧的另一个面,
在所述屏蔽层的所述另一个面侧还形成有触摸面板的位置探测用的透明电极,
所述透明电极从所述显示用区域延伸至所述不透明区域,在所述不透明区域处和在与所述屏蔽层重叠的区域配置的不透明的布线电连接。
9.一种显示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和显示面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在所述透光性基板的所述一个面一侧配置有所述显示面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在所述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还具备触摸面板,所述触摸面板具有从与所述显示用区域重叠的区域延伸至与所述不透明区域重叠的区域的透明电极、和配置在与所述屏蔽层重叠的区域的不透明的布线,
所述透明电极在与所述不透明区域重叠的区域处与所述不透明的布线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面板是液晶面板或场致发光面板。
CN201280028661.4A 2011-12-21 2012-12-11 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以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35975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79468 2011-12-21
JP2011279468 2011-12-21
PCT/JP2012/082067 WO2013094476A1 (ja) 2011-12-21 2012-12-11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97533A CN103597533A (zh) 2014-02-19
CN103597533B true CN103597533B (zh) 2017-08-04

Family

ID=48668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8661.4A Active CN103597533B (zh) 2011-12-21 2012-12-11 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392641B1 (zh)
KR (1) KR101919173B1 (zh)
CN (1) CN103597533B (zh)
TW (1) TW201342151A (zh)
WO (1) WO20130944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41021A (ja) * 2013-08-23 2015-03-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WO2015049795A1 (ja) * 2013-10-04 2015-04-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KR102187911B1 (ko) * 2013-11-13 2020-12-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CN104635970B (zh) * 2013-11-14 2019-02-05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及装置
CN104850253B (zh) * 2014-02-19 2018-01-1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WO2015141105A1 (ja) * 2014-03-20 2015-09-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6372649B2 (ja) * 2014-04-10 2018-08-15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用保護部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携帯端末
CN105334990B (zh) 2014-07-15 2018-08-07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设备
JP2017049469A (ja) * 2015-09-03 2017-03-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KR102443361B1 (ko) * 2015-09-03 2022-09-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JP2017090637A (ja) * 2015-11-09 2017-05-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加飾部材
JP6707966B2 (ja) * 2016-04-18 2020-06-10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遮光プレート
US10845522B2 (en) * 2016-06-20 2020-11-24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Light control film, method for driving light control film, light control member, and vehicle
JP2018044991A (ja) * 2016-09-12 2018-03-2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赤外線透過デバイス及び光学ユニット
WO2018105602A1 (ja) * 2016-12-08 2018-06-14 旭硝子株式会社 遮光領域を有する透明基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JP7071662B2 (ja) * 2017-07-26 2022-05-19 Jsr株式会社 赤外線透過膜形成用組成物、赤外線透過膜の形成方法、表示装置用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KR102063206B1 (ko) * 2017-09-14 2020-01-0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표시장치
JP6973926B2 (ja) 2017-10-16 2021-12-01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用前面板及び表示装置
WO2019111700A1 (ja) * 2017-12-04 2019-06-13 Jsr株式会社 赤外線透過膜形成材、赤外線透過膜及びその形成方法、表示装置用保護板、並びに表示装置
CN109947284A (zh) * 2017-12-21 2019-06-28 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屏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触控屏的电子设备
KR102528525B1 (ko) * 2018-01-10 2023-05-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JP2019144338A (ja) * 2018-02-19 2019-08-29 Agc株式会社 遮光層付き透明板
CN108509088B (zh) * 2018-03-09 2020-10-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19191340A (ja) * 2018-04-24 2019-10-31 Agc株式会社 遮光層付き透明板
JP7210981B2 (ja) * 2018-09-28 2023-01-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積層体及び加飾物品
JP7179585B2 (ja) * 2018-11-07 2022-11-29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ドライヤー
KR102317130B1 (ko) * 2019-07-05 2021-10-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투명 표시 장치
CN110379311A (zh) * 2019-07-23 2019-10-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电子设备、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成像方法
EP4043527A1 (en) * 2019-10-07 2022-08-17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Colored resin composition
CN113596200B (zh) * 2021-06-29 2022-09-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04526A (ja) * 2001-06-18 2003-01-08 Nissha Printing Co Ltd 赤外線透過カバーパネル、赤外線透過カバーパネル用加飾シート
CN101473246A (zh) * 2006-06-19 2009-07-01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红外透射的热塑性组合物及由其形成的制品
CN101553525A (zh) * 2006-10-31 2009-10-07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红外透射热塑性组合物
JP2011194799A (ja) * 2010-03-23 2011-10-0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ベゼル加飾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18329A1 (en) * 2005-07-05 2007-09-20 Keith Kepler D Combinatoria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reening electrochemical materials
WO2011089832A1 (en) * 2010-01-20 2011-07-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for driving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2157222A1 (ja) * 2011-05-18 2012-11-2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用前面板、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用前面板と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との一体型センサー基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04526A (ja) * 2001-06-18 2003-01-08 Nissha Printing Co Ltd 赤外線透過カバーパネル、赤外線透過カバーパネル用加飾シート
CN101473246A (zh) * 2006-06-19 2009-07-01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红外透射的热塑性组合物及由其形成的制品
CN101553525A (zh) * 2006-10-31 2009-10-07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红外透射热塑性组合物
JP2011194799A (ja) * 2010-03-23 2011-10-0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ベゼル加飾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3094476A1 (ja) 2015-04-27
CN103597533A (zh) 2014-02-19
TW201342151A (zh) 2013-10-16
TWI562028B (zh) 2016-12-11
WO2013094476A1 (ja) 2013-06-27
KR20140106381A (ko) 2014-09-03
JP5392641B1 (ja) 2014-01-22
KR101919173B1 (ko) 2018-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97533B (zh) 显示装置用前面保护板以及显示装置
JP6415798B2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JP6016051B2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JP6136286B2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JP5996186B2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JP6186995B2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JP6019958B2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JP6016050B2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JP5949029B2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JP2014081754A (ja) 配線付き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KR102186807B1 (ko) 정전 용량식 터치 패널 기판 및 표시 장치
JP2017126003A (ja) 加飾部材、表示装置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4048728A (ja) 前面板および前面板の製造方法
US20140160366A1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JP6631269B2 (ja) 加飾部材、表示装置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5153320A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JP6221427B2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JP2015041021A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JP6286912B2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JP2017173492A (ja) タッチパネル電極付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ッチパネル一体型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6880714B2 (ja) 加飾部材、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および加飾部材の製造方法
JP6019952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形成基板と表示装置、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形成基板の作製方法
JP6323594B2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JP6411389B2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JP6232856B2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