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82435B - 带扣 - Google Patents

带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82435B
CN103582435B CN201280026214.5A CN201280026214A CN103582435B CN 103582435 B CN103582435 B CN 103582435B CN 201280026214 A CN201280026214 A CN 201280026214A CN 103582435 B CN103582435 B CN 1035824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emale part
male parts
piece portion
shoest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62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82435A (zh
Inventor
角石由美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f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Inc filed Critical Nif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582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24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824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24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592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fastening by sliding in the main plane or a plane parallel to the main plane of the buckle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带扣,包括:阴部件(11),其供横带(12)及纵带(13)安装;以及阳部件(15),其构成为具有第一片部(51)和第二片部(52)且通过第二片部(52)弯曲而使阴部件的一部分收纳在第一片部(51)及第二片部(52)之间,阴部件(11)具有:在插通横带(12)的状态下能够插入阳部件(15)的第一片部(51)的第一插口部(20);以及在阳部件的第一片部(51)插入到第一插口部(20)时使设置于第二片部(52)的卡合部(57)卡合的被卡合部(30)。

Description

带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安装有一方的带状体的阳部件紧固于安装有另一方的带状体的阴部件而连接各带状体的带扣。
背景技术
在皮包、背包等的装饰品或衣服等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多个带状体的带扣。例如,以使背包适合于用户的身体等的目的,在背包上以横跨胸部的方式延伸设置的胸带等。
作为该胸带的一个例子,专利文献1记载有如图12所示的构成。该胸带包括:安装于一方的肩带S的带状体B1、B2;使该带状体B1、B2交叉安装的交叉型的阴带扣101;安装于另一方的肩带S的带状体B3;以及安装于该带状体B3的阳带扣102。阴带扣101以及阳带扣102由树脂构成,使阳带扣102的插入脚部103一边弯曲一边插入到设置在阴带扣101的主体104的进入开口104a而卡合,由此将阳带扣102和阳带扣102连接。阴带扣101具备使纵向延伸的带状体B1通过的通过部105和使横向延伸的带状体B2通过的通过部106。另外,作为该阴带扣的构成,除了交叉型以外,还有只能够安装一根带状体的直线型。
该带扣是阴带扣101接纳阳带扣102的插入脚部103整体的构成,所以需要将阴带扣101的主体104的厚度设为插入脚部103以上的厚度。另外,在交叉型的阴带扣101中,在主体104的下方设置有通过部106,所以阴带扣整体在厚度方向上大型化。因此,对于带扣的阴部件,以轻型化、美观的提高等为目的,要求小型化。
与此相对,在专利文献2中,如图13所示,记载有一种带扣,该带扣具备:具有第一片部115和第二片部117的阳部件110;以及接纳第一片部115的阴部件112。阳部件110以及阴部件112在其端部具备用于安装带状体B4、B5的安装部113、114。安装有带状体B4的阳部件110的第一片部115插入阴部件112的插入部116。而且阳部件110的第二片部117以弯曲的状态在阴部件112的表面滑动。而且,通过在接纳结束位置的弯曲复原,形成于第二片部117的卡合部118和阴部件112的被卡合部(省略图示)卡合,第二片部117被固定于阴部件112的表面。因此,与将阳部件的插入部整体插入到阴部件的以往构成的带扣相比,与第二片部117的厚度对应地,能够实现阴部件112的高度方向的小型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606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850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带扣的阴部件112能够实现高度方向的小型化,但最近在其宽度方向上也要求小型化。特别是,如图12所示的带扣那样,阴部件在具有用于使带状体交叉而安装的构成的情况下,需要设置多个插入一根程度的带状体的安装部,与其对应地,阴部件变得大型化。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阴部件的小型化的带扣。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本发明的要旨为,包括:阴部件,其供带状体安装;以及阳部件,其构成为具有第一片部和第二片部且通过上述第二片部弯曲而使上述阴部件的一部分收纳在上述第一片部及上述第二片部之间,上述阴部件具有:插口部,其在插通至少一个带状体的状态下能够插入上述阳部件的上述第一片部;以及被卡合部,其在上述阳部件的上述第一片部插入到上述插口部时使设置于上述第二片部的卡合部卡合。
根据本发明,阴部件能够在插口部插入带状体和阳部件的第一片部,所以没有必要从阴部件的侧面突出地设置用于将插入于插口部的带状体安装到阴部件的安装部。因此,能够将阴部件在宽度方向上小型化。另外,阴部件通过其一部分纳入阳部件的第一片部和第二片部之间而被紧固于阳部件,所以与将阳部件的厚度方向的整体收纳于阴部件的以往构成的带扣相比,能够使阴部件薄型化。因此,能够实现阴部件的小型化。
在本发明的带扣中,优选上述阴部件具备以相对于插入在上述插口部的上述带状体交叉的状态插通其它的带状体的安装部。在该情况下,安装于装饰品等的阴部件的位置不易偏离,容易地将阳部件对于阴部件紧固或者松开。另外,该阴部件具备使各带状体交叉而插通的构成和紧固阳部件的构成的双方,所以没有必要例如在装饰品等上设置使带状体交叉而插入的部件和用于紧固阳部件的部件的双方,能够减少部件数。
在本发明的带扣中,优选上述阴部件具备:在上述插口部插入上述第一片部及上述带状体的第一开口;以及与该第一开口平行地设置且插入上述带状体的第二开口。在该情况下,没有必要将带状体在插口部内弯曲就能够插入。因此,能够提高被插通的带状体的阴部件的薄型化。
在本发明的带扣中,优选上述阴部件具备多个能够在上述插口部插入上述第一片部以及上述带状体的开口。在该情况下,能够从多个方向插入阳部件。因此,能够提高带扣的自由度。
在本发明的带扣中,优选在上述插口部的侧面设置有引导上述阳部件的上述第一片部的突条。在该情况下,能够一边定位第一片部,一边插入到插口部。因此,即便使阴部件薄型化从而插入第一片部的插口部的高度降低,也不会第一片部被钩在带状体,能够将第一片部顺利地插入插口部。
在本发明的带扣中,优选在插入上述第一片部以及上述带状体的上述插口部的侧面且与上述第一片部以及上述带状体的端面对置的角部设置有圆角。在该情况下即使在插口部插通有带状体,也能够容易地收纳阳部件的第一片部。
在本发明的带扣中,优选具备在上述插口部的侧面且插入上述阳部件时与上述第一片部抵接的面中设置于该插口部的开口侧且朝向上述阳部件的插入方向倾斜的倾斜面、以及设置于上述阳部件的上述第一片部的前端且朝向上述阳部件的插入方向倾斜的倾斜面中的至少一方。在该情况下,能够一边使上述插口部的开口侧和上述第一片部慢慢抵接,一边将阳部件插入到阴部件。即,即使阳部件被插入的角度相对于插口部的中心轴倾斜,也能够将阳部件顺利地插入。
本发明优选阴部件具备从能够插入上述第一片部以及上述带状体的开口向内侧切开而用于收纳上述阳部件的切口部,并且形成有上述切口部的端面以上述切口部为中心凹陷。在该情况下,在阴部件插入阳部件时,能够将阳部件向切口部的方向引导。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起到能够提供能够实现阴部件的小型化的带扣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带扣具体化的一实施方式,是构成胸带的紧固状态的带扣的俯视图。
图2是该带扣的阴部件的立体图。
图3(a)是该带扣的侧视图,(b)是该带扣的俯视图。
图4(a)是该带扣的仰视图,(b)是插通横带的该带扣的仰视图。
图5是该带扣的阳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该带扣的阳部件的侧视图。
图7是该带扣的仰视图。
图8(a)是表示将该带扣的阳部件插入切口部的状态的端面图,(b)是表示阳部件的卡合部在倾斜面滑动的状态的端面图,(c)是表示卡合部与阴部件的被卡合部嵌合的状态的端面图。
图9(a)是该带扣的阴部件的俯视图,(b)是阴部件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紧固状态的带扣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其他例的紧固状态的带扣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构成以往的胸带的带扣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以往的带扣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8(c)说明将本发明的带扣具体化为构成背包的胸带的带扣的一实施方式。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带扣是使一对带状体交叉安装于阴部件的交叉型的带扣。
如图1所示,带扣具备:作为带状体的横带12及纵带13在交叉的状态下被安装的阴部件11;以及安装有调节带14的阳部件15。横带12以其长边方向与肩带S的宽度方向(短边方向)平行的方式延伸设置,其端部被固定于肩带S。纵带13以其长边方向与肩带S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式延伸设置,其端部被固定于肩带S。纵带13是与其长边方向平行的边缘没有固定于肩带S的状态下延伸设置,能够固定用于安装登山用具等的其他种类的带扣等。
另外,就阳部件15被固定的调节带14而言,其一端被固定于未图示的另一方的肩带。而且通过变更从阳部件15引出的带长度,能够调节固定于另一方的肩带的带端部到阳部件15为止的带长度。并且,通过将被调节带长度的阳部件15紧固于在上述肩带S固定的阴部件11,从而使背包适合于用户的身体。
接下来,对阴部件11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阴部件11形成为偏平状,在俯视时呈矩形状。在阴部件11的内侧形成有用于插通横带12的第一插口部20。第一插口部20在阴部件11的右端面11b具备开口21。
另外,在构成第一插口部20的开口21侧角部形成有倒圆角部23。通过在开口21侧设置倒圆角部23,使得容易收纳横带12以及阳部件15。
而且,如图3(a)所示,阴部件11在左端面11c也具有开口22。该开口22相对于右端面11b的开口21平行地设置。横带12经由各开口21、22插通到第一插口部20。
另外,如图3(b)所示,阴部件11在其两侧面具备一对纵带安装部24。纵带安装部24具备:从阴部件11的侧面大致L字状地延伸形成的第一钩24a;以及与第一钩24a设置在相同的直线状的第二钩24b。在第一钩24a以及第二钩24b与阴部件11的侧壁之间设置有能够插通纵带13的第二插口部25。另外,在第一钩24a以及第二钩24b之间设置有比带的厚度稍微大的缝隙,第一钩24a以及第二钩24b的上述缝隙侧的端面成为倾斜面。通过该缝隙,能够将纵带13从纵带安装部24的侧方插入到第二插口部25。另外,将第一钩24a以及第二钩24b的端面设为倾斜面,由此使纵带13容易地插入到第二插口部25。
而且如图4(a)所示,第一插口部20通过底面侧开口11e开口。如图4(b)所示,纵带13在位于图中上方的纵带安装部24中从阴部件11的平面朝向底面插入,以封闭底面侧开口11e的方式横跨阴部件11的底面,在位于图中下方的纵带安装部24中从阴部件11的底面朝向平面插入。
另外,如图2所示,阴部件11在上壁部26具备从开口21侧朝向内侧切口的切口部27。在切口部27的终端部形成有朝向开口21侧倾斜的倾斜面28。并且,在上壁部26的背面且切口部27的两侧,形成有朝向开口21扩开的倾斜面29。倾斜面29朝向阳部件15的插入方向倾斜。并且,如图3(b)所示,阴部件11的开口21侧的端面11r成为以切口部27为中心凹陷的曲面。该端面11r沿着缓和的圆弧CL弯曲,在切口部27的位置最凹陷。
另外,在上壁部26且切口部27的附近,贯通形成有被卡合部30。切口部27、倾斜面28以及被卡合部30的宽度形成为几乎相同并且与横带12的插通方向(图中Y轴方向)平行地排列为一列而形成。另外,在上壁部26的背面且与从被卡合部30朝向切口部27的方向相反方向(图中Y轴方向)形成有卡定突部31。
如图4(a)所示,在上壁部26的背面且卡定突部31的两侧形成有各突条32。各突条32以其长边方向与横带12以及阳部件15的插入方向(图中Y轴方向)平行地形成。该突条32中,在第一插口部20的开口21侧的前端形成有倾斜面32a。
接下来,对阳部件15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阳部件15具备调节带安装部40,调节带安装部40具有第一插入孔41以及第二插入孔42。第一插入孔41以及第二插入孔42从阳部件15的上表面朝向下表面贯通地形成。另外,第一插入孔41中,在右端面15a侧,形成有朝向阳部件15的下表面倾斜的倾斜面41a。
调节带14从第一插入孔41的下部开口通过上部开口,从第二插入孔42的上部开口朝向下部开口通过。而且,从第二插入孔42引出的调节带14在阳部件15的底面侧,与从第一插入孔41引出的调节带14平行地延伸。
另外,阳部件15具备从调节带安装部40延伸形成的第一片部51和第二片部52。如图6所示,第一片部51以及第二片部52隔着空间53平行地设置。
阳部件15在将阴部件11的切口部27以及上壁部26的一部分夹持在空间53的状态下,被固定于阴部件11。即,阴部件11的第一插口部20形成为插入横带12的状态下,能够收纳阳部件的第二片部52的高度。另外,第一片部51被插入阴部件11的第一插口部20,第二片部52被固定于阴部件11的上壁部26的表面。
第一片部51形成为大致平板状,在其前端具备朝向阳部件15的下表面倾斜的倾斜面51a。即,倾斜面51a朝向对阴部件11的插入方向倾斜。另外,如图7所示,第一片部51在其中央具有贯通孔51b。该第一片部51的长度L1与从图4(a)所示的阴部件11的开口21到设置在第一插口部20内的卡定突部31的前端为止的长度L2几乎相同。另外,如图7所示的第一片部51的宽度W1与如图4(a)所示的各突条32之间的宽度W2几乎相同。即,第一片部51插入于第一插口部20内且各突条32之间,其前端与卡定突部31抵接为止能够滑动。
如图5所示,第二片部52在其上表面具备凹部55,并且在前端具备向上方弯曲地形成的操作部56。该凹部55形成为与食指或大拇指的指尖几乎相同的大小。
另外,如图6所示,在第二片部52的背面突出形成有大致板状的卡合部57。卡合部57比上述空间53的高度更小地形成,设置在卡合部57与第一片部51之间的缝隙的高度比阴部件11的上壁部26的厚度更小。如图7所示,卡合部57相对于第二片部52的背面垂直地形成,向第二片部52的宽度方向延伸。另外,从卡合部57中操作部56侧的侧面形成有肋58。
(作用)
接下来,对带扣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如图8(a)所示,经由阴部件11的开口21、22将横带12插通到第一插口部20。此时,在阴部件11的开口21侧形成有倒圆角部23,所以容易插入横带12。另外,向纵带安装部24的第二插口部25插通纵带13。并且,向阳部件15的调节带安装部40插通调节带14。
并且使插通横带12以及纵带13的阴部件11的开口21和插通调节带14的阳部件15的第一片部51的前端对置。而且使阳部件15的第一片部51插入阴部件11的第一插口部20内且横带12的上方。此时,如上所述,阴部件11的端面11r成为以切口部27为中心凹陷的曲面。因此,在将阳部件15插入到阴部件11时,即使阳部件15的前端从切口部27脱离而被按压到端面11r,也能够使阳部件15沿着端面11r的横方向滑动,向切口部27的方向引导。
另外,在阴部件11的开口侧设置有倾斜面29,在阳部件15的第一片部51设置有倾斜面51a,所以阳部件15一边使第一片部51慢慢抵接于阴部件11的倾斜面29一边插入到阴部件11。即,即使在阳部件15相对于该阳部件15对第一插口部20的插入方向(从插口部20的一方的开口21朝向另一方的开口22的方向)在上下方向上倾斜地插入的情况下,也能够顺利地插入阳部件15。
而且第一片部51从形成于第一插口部20内的突条32的倾斜面32a被引导至突条32之间,被突条32夹持,从而被定位于第一插口部20内。另外,阴部件11的开口21以及第一插口部20的高度被形成为比将横带12的厚度和第一片部51的厚度相加的长度稍微长。因此,第一片部51不必要将插入于第一插口部20内的横带12移动就能插入。另外,在突条32形成有倾斜面32a,在阴部件11的开口21侧形成有倒圆角部23以及倾斜面29,所以容易插入第一片部51。
另一方面,阳部件15的第二片部52被插入到阴部件11的切口部27。此时第二片部52的卡合部57与设置于切口部27的终端的倾斜面28抵接。若进一步将阳部件15相对于阴部件11压入,则如图8(b)所示,与倾斜面28抵接的卡合部57使倾斜面28朝向被卡合部30滑动。而且伴随于此,阳部件15的第二片部52从倾斜面28弯曲地挠曲。此时,第一片部51一边被突条32引导一边在阴部件11的上壁部26的背面滑动。
若从如图8(b)所示的状态进一步按压阳部件15,则阳部件15的卡合部57到达倾斜面28的顶部。而且,若卡合部57到达阴部件11的被卡合部30的位置,则如图8(c)所示,通过第二片部52的恢复力,卡合部57被插入到被卡合部30,阳部件15紧固于阴部件11。通过该卡合部57以及被卡合部30的卡合,若不使第二片部52弯曲而要将阳部件15从阴部件11拔出,通过卡合部57和被卡合部30的卡合也不能够拔出。
在将阴部件11以及阳部件15的紧固解除的情况下,对于阳部件15的操作部56施加远离阴部件11的方向的力。例如用手指按压操作部56的背面,从而以从阴部件11分离的方式按压操作部56。通过施加这样的力,阳部件15的第二片部52弯曲地挠曲,阳部件15的卡合部57从阴部件11的被卡合部30被拔出。一边保持该状态,一边使阳部件15向从阴部件11分离的方向滑动,从而解除紧固。
这样阴部件11将横带12以不在中途弯曲而平坦地延伸的状态插入到第一插口部20,所以不必将用于安装横带12的安装部设置在阴部件11的下方等。另外,即使在插入阳部件15的第一片部51的第一插口部20内确保插通横带12的空间,横带12也为1mm左右或者其以下的厚度而较薄,所以不会由于设置该空间而使阴部件11在高度方向大型化。因此,不仅能够使阴部件11在高度方向上小型化,而且与横带12的安装部的尺寸相对应地在宽度方向上也能够小型化。因此,阴部件11的从背包的肩带S的表面的突出量变小,所以用户的手不易被钩住,并且,能够提高美观。并且,如上所述有时在纵带13设置有所谓的D环等的带扣,并且在该带扣安装登山用品,所以这些登山用品不易被钩在阴部件11。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阴部件11是上壁部26的一部分被纳入阳部件15的第一片部51和第二片部52之间而被紧固于阳部件15,所以与将阳部件15的插入部的整体收纳到阴部件的以往构成的带扣相比,能够使阴部件11薄型化。另外,阴部件11能够在第一插口部20插入横带12和阳部件15的第一片部51,所以没有必要从阴部件11突出地设置用于将横带12安装到阴部件11的安装部。因此,能够使阴部件11在与横带12的长边方向平行的宽度方向上小型化。
(2)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阴部件11在使横带12以及纵带13交叉的状态下固定,因此在背包的肩带S上阴部件11的位置不易偏离,容易将阳部件15对阴部件11紧固或者松开。另外,以往构成的交叉型的阴部件是在其侧面或者底面设置多处安装一根带状体的安装部,所以容易大型化,然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横带12插通于阴部件11的第一插口部20,所以特别是在薄型化的点上发挥效果。
(3)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口部20平行地具备插通横带12的各开口21、22,所以不用将横带12在第一插口部20内弯曲就能够插入。因此,能够使第一插口部20内的横带12的占有空间为所需的最低限度。另外,横带12不是从阴部件11的表面引出,而是从右端面11b以及左端面11c引出,所以能够减少包含带的带扣的高度。
(4)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插口部20的开口侧的角部设置有倒圆角部23,能够容易地接纳横带12。另外,即使在第一插口部20插通有横带12,也能够容易地接纳阳部件15的第一片部51。
(5)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插口部20的侧面设置有能够夹持阳部件15的第一片部51的突条32,所以能够将第一片部51在第一插口部20内一边定位一边插入。因此,能够使用于插入第一片部51的空间为所需的最低限度。另外,在将第一片部51插入到第一插口部20时,不会有被插通于第一插口部20的横带12偏离或者扭歪。
(6)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阴部件11在第一插口部20的上壁部26的背面具有朝向阳部件15的插入方向倾斜的倾斜面29。另外,在阳部件15的第一片部51的前端设置有朝向阳部件15的插入方向倾斜的倾斜面51a。因此,在将阳部件15插入阴部件11时,能够一边使第一插口部20的开口侧与第一片部51慢慢抵接,一边插入阳部件15。即,即使阳部件15被插入的角度相对于第一插口部20的中心轴倾斜,也能够顺利地插入阳部件15。
(7)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阴部件11设置有以接纳阳部件15的切口部27为中心凹陷的端面11r。因此,在阴部件11插入阳部件15时,能够将阳部件15向切口部27的方向引导,所以能够提高将阳部件15插入到阴部件11时的操作性。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图9(a)(b)以及图10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第二实施方式。此外,第二实施方式是只将第一实施方式的阴部件的一部分变更的构成,所以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9(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阴部件11在被卡合部30的两侧具备第一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切口部27和从左端面11c切开地形成的切口部60。切口部60形成为与图中右侧的切口部27相同的形状。另外,从被卡合部30至右端面11b为止的距离L3和从被卡合部30至左端面11c为止的距离L4相同。
如图9(b)所示,在阴部件11的左端面11c形成有与右端面上所形成的开口21相同形状的开口62。即,在该开口62能够插入横带12和第一实施方式所记载的阳部件15的第一片部51。
该阴部件11如第一实施方式所记载不仅能够从切口部27插入阳部件15,如图10所示,也能够从形成于左端面的切口部60插入阳部件15。即,阴部件11成为从两侧能够插入阳部件15的构成。
因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1)~(6)记载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7)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阴部件11具备能够在第一插口部20插入阳部件15的第一片部51以及横带12的开口21、62,所以能够从多个方向插入阳部件15。因此,能够提高带扣的自由度。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顺利地将阳部件15插入到阴部件11,设置了阴部件11的倾斜面29以及阳部件15的倾斜面51a的双方,但只设置任意一方,也能够将阳部件15顺利地插入到阴部件1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带扣具体化为交叉型的带扣,但也可以具体化为直线型的带扣。该情况下,如图11所示,阴部件11成为省略了纵带安装部24的构成。此时,也能够在横带12的宽度方向上使阴部件11小型化。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一对切口部27、60,只形成一个被卡合部30,然而也可以在阴部件11设置与一方的切口部27邻接的被卡合部30和与另一方的切口部27邻接的被卡合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阴部件11的第一插口部20只插通横带12,但也可以在阴部件11设置与第一插口部20连通的开口,在该开口插通纵带13。该情况下,能够省略纵带安装部24。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带扣具体化为构成胸带的带扣,然而也可以具体化为使用于其他的装饰品等的带扣。
在此引用2011年3月3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1-077740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摘要的全部内容,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援用。

Claims (7)

1.一种带扣,包括:阴部件,其供带状体安装;以及阳部件,其构成为具有第一片部和第二片部且通过上述第二片部弯曲而使上述阴部件的一部分收纳在上述第一片部及上述第二片部之间,其特征在于,
上述阴部件具有:
插口部,其在插通至少一个作为带状体的第一带状体状态下能够插入上述阳部件的上述第一片部;以及
被卡合部,其在上述阳部件的上述第一片部插入到上述插口部时使设置于上述第二片部的卡合部卡合,
上述第一片部以及上述第二片部隔着空间平行地设置,
上述阴部件具备:在上述插口部插入上述第一片部及上述第一带状体的第一开口;以及与该第一开口平行地设置且插通上述第一带状体的第二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上述阴部件具备以相对于插入在上述插口部的上述第一带状体交叉的状态插通作为带状体的第二带状体的安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上述阴部件具备多个能够在上述插口部插入上述第一片部以及上述第一带状体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插口部的侧面设置有引导上述阳部件的上述第一片部的突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在插入上述第一片部以及上述第一带状体的上述插口部的侧面且与上述第一片部以及上述第一带状体的端面对置的角部设置有圆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上述插口部的侧面且插入上述阳部件时与上述第一片部抵接的面中设置于该插口部的开口侧且朝向上述阳部件的插入方向倾斜的倾斜面、以及设置于上述阳部件的上述第一片部的前端且朝向上述阳部件的插入方向倾斜的倾斜面中的至少一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上述阴部件具备从能够插入上述第一片部以及上述第一带状体的开口向内侧切开而用于收纳上述阳部件的切口部,并且形成有上述切口部的端面以上述切口部为中心凹陷。
CN201280026214.5A 2011-03-31 2012-03-30 带扣 Active CN1035824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7740A JP5851109B2 (ja) 2011-03-31 2011-03-31 バックル
JP2011-077740 2011-03-31
PCT/JP2012/058642 WO2012133806A1 (ja) 2011-03-31 2012-03-30 バック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82435A CN103582435A (zh) 2014-02-12
CN103582435B true CN103582435B (zh) 2017-03-15

Family

ID=46931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6214.5A Active CN103582435B (zh) 2011-03-31 2012-03-30 带扣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51109B2 (zh)
CN (1) CN103582435B (zh)
WO (1) WO20121338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62510B2 (ja) * 2015-06-26 2019-01-30 Ykk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1532Y2 (zh) * 1986-12-18 1992-03-23
US5084946A (en) * 1990-12-11 1992-02-04 Indiana Mills & Manufacturing, Inc. Quick disconnect connector
JPH073320U (ja) * 1993-05-07 1995-01-20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バックル
JPH08103304A (ja) * 1994-10-05 1996-04-23 Nifco Inc バックルの固定構造
JP4488540B2 (ja) * 1998-06-16 2010-06-23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バックル
JP2005160687A (ja) * 2003-12-02 2005-06-23 Nifco Inc サイドリリースタイプのバックル、および、リュックサック
JP5134437B2 (ja) * 2008-05-28 2013-01-30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バック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82435A (zh) 2014-02-12
WO2012133806A1 (ja) 2012-10-04
JP5851109B2 (ja) 2016-02-03
JP2012210343A (ja) 201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92846B2 (en) Slide adjuster
CN1947611B (zh) 带扣
CN103251178B (zh) 旁开扣
CN103209609B (zh) 拉链
US9801432B2 (en) Buckle
US9591895B2 (en) Buckle
KR101426023B1 (ko) 장신구의 탄성식 연결기구
US20170079383A1 (en) Buckle
US20180220763A1 (en) Luggage piece with stopper device
KR20140091451A (ko) 이중 잠금 버클 조립체
CN204245330U (zh) 旁开式滑动扣
CN207855097U (zh) 用于与人的头发整合的接发
CN103582435B (zh) 带扣
CN106132232B (zh) 分离操作容易的带扣
CN107969768A (zh)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CN104519766A (zh) 带扣
CN210471196U (zh) 一种磁吸旁开式扣具
CN107432531A (zh)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组件
JP2012030011A (ja) バックル
KR101350647B1 (ko) 후크 겸용 컨실드 지퍼
CN203692690U (zh) 具有新型下止组件的隐形拉链
CN104382295B (zh) 带扣
CN109788826A (zh) 拉头及拉链
US9764433B2 (en) Earring for pierced ears
WO2007119979A1 (en) Binding to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