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9660A - 卷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卷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79660A CN103579660A CN201310245905.0A CN201310245905A CN103579660A CN 103579660 A CN103579660 A CN 103579660A CN 201310245905 A CN201310245905 A CN 201310245905A CN 103579660 A CN103579660 A CN 10357966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mellar body
- mentioned
- volume core
- pressing mechanism
- laminate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0/00—Advancing webs
- B65H20/16—Advancing webs by web-gripping means, e.g. grippers, clips
- B65H20/18—Advancing webs by web-gripping means, e.g. grippers, clips to effect step-by-step advancement of we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6/00—Prim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6/005—Devices for making primary cel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8/00—Winding webs
- B65H18/08—Web-winding mechanisms
- B65H18/10—Mechanisms in which power is applied to web-roll spindle
- B65H18/12—Mechanisms in which power is applied to web-roll spindle to effect step-by-step advancement of web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0—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automatic fault detectors, stop-motions, for web-advancing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H01M10/0409—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for cells with wound electrod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04—Kinds or types
- B65H75/08—Kinds or types of circular or polygonal cross-section
- B65H75/10—Kinds or types of circular or polygonal cross-section without flanges, e.g. cop tub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Winding Of Web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Advancing Webs (AREA)
- Controlling Rewinding, Feeding, Winding, Or Abnormalities Of Webs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 Winding, Rewinding, Material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卷绕装置,可谋求所获得的卷绕体的质量提高。卷绕装置包括卷芯(13),该卷芯(13)以重合的方式卷绕第1片体(4)、第2片体(5)、分隔片体(2、3)。另外,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上的各非叠层部(4b)等的长度预先设定为具有富裕的尺寸,每当以规定长度将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卷绕于卷芯(13)上时,通过第1传感器(18)和第2传感器(19)检测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上的叠层部(4a)等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4c)等,一边通过第1运送夹具(14A、14B)和第2运送夹具(15A、15B)将叠层部(4a、5a)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4c、5c)分别对准于第1基准位置(K1)和第2基准位置(K2),一边卷绕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卷绕带状的片体而获得卷绕体的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卷绕有带状的片体的卷绕体中,具有呈扁平状而形成的类型。
在扁平状的卷绕体中,位于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弯曲部分的曲率半径非常小。由此,具有下述的危险,由于所卷绕的片体的厚度、硬度等不同,因作用于该弯曲部分上的弯曲应力等,片体受到损害。
对于该情况,关于在片体表面上形成规定的叠层部的片体,近年还见到有下述的技术,其中,按照预先沿片体长度方向而间歇地形成叠层部,并且没有形成叠层部的非叠层部位于卷绕体的弯曲部分的方式卷绕(比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里,在片体以多层卷绕的卷绕体的弯曲部分,越是外周侧片体的长度越长。由此,在像上述那样,将叠层部预先间歇地形成于片体上的场合,在片体长度方向邻接的两个叠层部之间的间距(片体长度方向的非叠层部的长度)按照从片体的卷绕起始端侧到卷绕终端端侧而慢慢地加长的方式设定,由此,多个叠层部的位置(片体长度方向端部位置)在扁平状的卷绕体的短尺寸方向(厚度方向)对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700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具有下述的危险,即,即使在像上述那样,预先以规定长度设定各叠层部的间距的情况下,因各叠层部的厚度的不同、各叠层部的间距的成形误差、卷绕时作用于片体上的张力的变化等原因,伴随片体的卷绕的进行,多个叠层部的位置关系产生偏差。其结果是,卷绕体的品质有降低的危险。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可谋求所获得的卷绕体的质量提高。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下面分项地对适合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另外,根据需要,在相应的技术方案的后面附加特有的作用效果。
技术方案1涉及一种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用于卷绕沿片体长度方向而间歇地形成多个叠层部的带状的片体,获得按照上述多个叠层部重叠的方式设置的卷绕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片体按照下述方式构成,从片体长度方向的卷绕起始端侧到卷绕终端侧,在片体长度方向邻接的两个重叠部之间的非叠层部的长度阶段性变长,并且
上述非叠层部的长度分别至少大于在卷绕上述片体时最低限的必要长度,按照具有富裕度的方式设定,在以上的结构的条件下,
该卷绕装置包括:
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的卷芯;
第1按压机构,该第1按压机构按照按压卷取于上述卷芯上的上述片体的同时,还可以与该卷芯成一体而旋转的方式设置;
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可检测卷取于上述卷芯上的上述片体上的叠层部的片体长度方向端部位置;
位置调整机构,该位置调整机构按照持握卷取于卷芯上的上述片体的同时,至少还可沿片体卷取方向而移动的方式构成,根据上述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可将上述片体上的叠层部的片体长度方向端部位置对准预先设定的基准位置;
第2按压机构,该第2按压机构按压处于上述已对位的状态的上述片体,
由此,每当以规定长度而卷取上述片体时,进行上述对位,将形成于该片体上的上述多个叠层部的片体长度方向端部位置对齐。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1,将片体上的各非叠层部的长度预先设定为具有富裕的尺寸,每当以规定长度而卷取片体时,一边通过检测机构检测片体上的叠层部的片体长度方向端部位置,通过位置调整机构,将叠层部的片体长度方向端部位置对位于基准位置,一边卷绕片体。由此,不受到片体上的各叠层部的制造误差等的影响,可以良好的精度将多个叠层部的位置对齐。其结果是,可谋求按照多个叠层部重叠的方式设置的卷绕体的质量提高。
技术方案2涉及一种卷绕装置,其用于获得卷绕体,该卷绕体按照分别重合带状的分隔片体的方式卷绕:沿片体长度方向而间歇地形成规定的叠层部的带状的第1片体和第2片体,按照上述第1片体和第2片体的叠层部互相重叠的方式设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片体和第2片体按照下述方式构成,从片体长度方向的卷绕起始端侧到卷绕终端侧,分别在片体长度方向邻接的两个重叠部之间的非叠层部的长度阶段性变长,并且,
上述非叠层部的长度分别至少大于在卷绕上述第1片体和第2片体时最低限的必要长度,按照具有富裕度的方式设定,在以上的结构的条件下,
该卷绕装置包括:
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的卷芯;
第1按压机构,该第1按压机构按照按压卷取于上述卷芯上的上述第1片体或第2片体(将第1片体和分隔片体重合的状态的第1片体集合体、或将第2片体和分隔片体重合的状态的第2片体集合体)的同时,还可以与该卷芯成一体而旋转的方式构成,分别设置于该卷芯的旋转方向的不同的两个部位;
第1检测机构,该第1检测机构可检测卷取于上述卷芯上的上述第1片体上的叠层部的片体长度方向端部位置;
第2检测机构,该第2检测机构可检测卷取于上述卷芯上的上述第2片体上的叠层部的片体长度方向端部位置;
第1位置调整机构,该第1位置调整机构按照持握卷取于卷芯上的上述第1片体(第1片体集合体)的同时,至少还可沿片体卷取方向而移动的方式构成,根据上述第1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可将上述第1片体上的叠层部的片体长度方向端部位置对准预先设定的第1基准位置;
第2位置调整机构,该第2位置调整机构按照持握卷取于卷芯上的上述第2片体(第2片体集合体)的同时,至少还可沿片体卷取方向而移动的方式构成,根据上述第2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可将上述第2片体上的叠层部的片体长度方向端部位置对准预先设定的第2基准位置;
第2按压机构,该第2按压机构按照按压处于上述已对位的状态的上述第1片体或第2片体(第1片体集合体或第2片体集合体)的方式分别设置于上述卷芯的旋转方向的不同的两个部位;
由此,每当分别以规定长度而卷取上述第1片体和第2片体(第1片体集合体和第2片体集合体)时进行上述对位,分别将形成于该第1片体和第2片体上的上述多个叠层部的片体长度方向端部位置对齐。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2,实现与上述技术方案1相同的作用效果。
技术方案3涉及技术方案2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两个部位的第1按压机构、上述第1检测机构和上述第2检测机构、上述第1位置调整机构和上述第2位置调整机构、上述两个部位的第2按压机构、以及上述第1基准位置和第2基准位置均是在上述卷芯的旋转方向以180度间隔而设置的。
在它们以90°(270°)的间隔而设置的场合等的没有按照180°间隔而设置的方案中,必须分别在不同的时刻进行第1片体的对位与第2片体的对位。其结果是,具有卷芯的停止次数增加、生产性降低的危险。
相对该情况,按照上述技术方案3,可同时(1次的停止中)进行第1片体的对位与第2片体的对位。其结果是,为了进行片体的对位,可减少停止卷芯的次数,可提高卷芯装置的速度,进而谋求生产性的提高。
技术方案4涉及技术方案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按压机构按照可与上述卷芯成一体而旋转的方式设置。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4,在通过第2按压机构而按压处于已对位的状态的片体之后,可马上再次开始卷芯的卷绕。由此,与比如下述情况等相比较,为了进行片体的对位,可缩短停止卷芯的时间。该情况为,在卷取于通过第1按压机构而按压的片体上的处于对位的状态的片体通过第2按压机构按压后,该片体通过第1按压机构而按压,并且使第2按压机构离开,然后驱动卷芯的结构。其结果是,可提高卷芯装置的速度,进而谋求生产性的提高。
在这里,也可形成下述的结构,在比如卷芯的旋转方向的不同的两个部位,分别具有一对爪部件(按压部件),在该对爪部件中,第1按压机构和第2按压机构的功能交替替换。按照上述结构,比如,首先,卷取于通过第1爪部件而按压的片体上,已对位的状态的片体通过第2爪部件而按压。接着,在该状态,使卷芯旋转,并且解除第1爪部件的按压。另外,在以规定长度卷取片体后,卷取于通过第2爪部件而按压的片体上,已对位的状态的片体通过第1爪部件而按压。然后,反复进行这样的动作。由此,可一边通过一对爪部件而交替地按压片体,一边卷绕片体。
技术方案5涉及技术方案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卷芯的周面部具有呈基本平坦状的平面部;
在上述平面部上,通过上述第1按压机构和第2按压机构,按压上述片体。
在于卷芯的弯曲的部分按压片体的结构中,具有片体(叠层部的片体的长度方向端部位置)产生错位的危险。相对该情况,按照上述技术方案5可稳定地按压片体。
在这里,比如,在上述技术方案2的结构的条件下,也可采用下述的结构,其中,卷芯的截面基本呈椭圆状,其由一对圆弧面和一对平面部构成,该对圆弧面夹持本身的旋转轴而面对,该对平面部夹持本身的旋转轴而面对。按照该方案,在制造该卷绕体时,与比如,采用平板状的卷芯而卷绕片体的场合相比较,由于可进一步减小卷芯的旋转半径,故可抑制卷绕中的片体的偏差,并且可谋求卷绕装置的紧凑化。
技术方案6涉及技术方案5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叠层部的片体长度方向端部位置所对位的上述基准位置是对应于上述平面部而设定的。
如果在卷芯的弯曲的部分,将片体上的叠层部的片体长度方向端部位置对准的结构中,具有比如在于卷绕结束后,将卷绕体压成扁平状的施压步骤等中,叠层部的片体的长度方向端部位置产生错位的危险。对于该情况,按照上述技术方案6,可抑制这样的不良状况的发生,可以更加良好的精度进行叠层部的片体长度方向端部位置的对准。
技术方案7涉及技术方案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卷芯的周面部,至少设置朝向上述卷芯的径向旋转轴侧而凹陷的凹部,并且,
具有按压机构,该按压机构将相对上述卷芯,按照朝向该卷芯的径向外侧而凸起的方式卷取的片体朝向上述凹部而按压;
每当以规定长度而卷取上述片体时,将卷取于上述卷芯上的片体朝向上述凹部而凹陷。
如果在卷芯中不设置上述凹部,在片体按照朝向卷芯外侧而凸起的方式卷取的结构中,在进行叠层部的对位时,具有进行该对位的外侧的片体妨碍已卷取的内侧的片体、无法适当而顺利地进行对位的危险。比如,具有因内侧的片体和外侧的片体的摩擦,对位置调整机构施加较大的负荷的危险。另外,在因制造误差等,与外侧的片体相比,内侧的片体的片体长度较长、鼓起地卷取的场合,如果无法更紧地卷取外侧的片体,则还具有叠层部的片体长度方向端部位置没有到达基准位置,无法对位的危险。
相对该情况,按照上述技术方案7,由于在设置凹部的部位,内侧的片体在凹陷的状态卷绕于卷芯上,故可减小与卷取于其外侧的片体的接触面积,可抑制对该外侧的片体的影响。其结果是,可谋取片体的对位作业的简化,并且可谋求定位精度的提高。进而可谋求卷绕体的质量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a)为表示呈扁平状的卷绕体的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1(b)为将位于卷绕体的长径方向的端部的弯曲部和其附近放大的图1(a)的部分放大图;
图2(a)为表示构成卷绕体的第1片体、第2片体、分隔片体的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图2(b)为第1片体和第2片体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卷绕装置的外观结构图;
图4为以示意方式表示卷绕部的基本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为用于说明卷芯中的第1片体、第2片体、分隔片体的卷绕动作的示意图;
图6为用于说明卷芯中的第1片体、第2片体、分隔片体的卷绕动作的示意图;
图7为用于说明卷芯中的第1片体、第2片体、分隔片体的卷绕动作的示意图;
图8(a)为用于说明从卷芯取下卷绕体的步骤的示意图,图8(b)为用于说明卷绕体的临时施压步骤的示意图,图8(c)为用于说明卷绕体的主施压步骤的示意图;
图9(a)~图9(c)为用于说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卷芯的第1片体、第2片体、分隔片体的卷绕动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具体实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为:按照多个带状的片体重合的方式卷绕的扁平状的卷绕体的制造装置。
首先,参照图1、2,对通过本实施方式制造的卷绕体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a)为表示呈扁平状的卷绕体1的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1(b)为将位于卷绕体1的长径方向的端部的弯曲部和放大其附近的图1(a)的部分放大图。图2(a)为表示构成卷绕体1的第1片体、第2片体、分隔片体的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图2(b)为第1片体、第2片体的平面示意图。
通过2个分隔片体2、3,按照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重合的方式卷绕后,卷绕体1按照压成扁平状的方式制造。各片体2~5按照基本相同的宽度形成。
在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的内外两个表面上,分别沿片体长度方向间歇地形成叠层部4a、5a。另外,为了方便起见,在各图中的涉及叠层部4a、5a的部分标注有阴影。
各叠层部4a、5a从平面看分别呈大致矩形状,片体长度方向的长度D1、以及片体宽度方向的宽度D2分别是相同的。本实施方式的叠层部4a、5a的宽度D2按照小于片体4、5的宽度的方式设定。
同时,在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的内外两个表面上,邻接的2个叠层部4a、4a之间和叠层部5a、5a之间、以及片体宽度方向的两个端缘部处形成未形成叠层部4a、5a的非叠层部4b、5b。
在上述结构的条件下,在卷绕体1呈扁平状的状态,呈平板状延伸的各叠层部4a、5a处于在卷绕体1的短径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叠置的状态,并且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的非叠层部4b、5b构成位于卷绕体1的长径方向(图1左右方向)的端部的弯曲部1b。由此,在卷绕体1的弯曲部1b中,可降低将叠层部4a、5a压坏、遭受破坏的危险。
另外,在邻接的2个叠层部4a、4a之间和叠层部5a、5a之间的非叠层部4b、5b中,片体长度方向的长度W按照考虑卷绕体1的内外周差,预先从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的卷绕起始端侧(图2的左侧)到卷绕最终端侧(图2的右侧)按照阶段性变长的方式设定(参照图2中的W1<W2<W3......<Wn)。
各叠层部4a、4a之间和叠层部5a、5a之间的非叠层部4b、5b的长度W(W1......Wn)是在分别考虑卷绕体1的短径方向中的该非叠层部4b、5b的设置范围叠置的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和分隔片体2、3的总厚度等而预先设定。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顺利地进行后述的卷绕作业,故在制造卷绕体1的方面按照大于最低限度的必要长度的方式有富裕地设定。
此外,于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的片体宽度方向的两个端缘部形成的非叠层部4b、5b形成于片体长度方向的整个区域。由此,按照后述的按压爪20A、20B;运送夹具14A、14B、15A、15B等无论按压什么位置均不发生不良状况的方式构成。
下面对用于制造上述卷绕体1的制造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卷绕体的制造装置主要通过卷绕装置和施压装置构成。
在这里,首先,对卷绕装置进行具体说明。像图3所示的那样,卷绕装置10包括卷绕部11,该卷绕部11用于卷绕各种片体2~5;供给第1片体4的第1片体供给机构31;供给第2片体5的第2片体供给机构41;分别供给分隔片体2、3的分隔片体供给机构51、61。另外,上述卷绕部11、各供给机构31、41、51、61等的卷绕装置10内的各种机构具有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控制装置而进行动作控制的结构。
第1片体供给机构31包括第1片体4呈卷状卷绕的第1片体原卷32;一对排送辊33A、33B,该对排送辊33A、33B用于将第1片体4送出到后述的一对压送辊71A、71B之间;第1片体切断器34,该第1片体切断器34用于切断第1片体4。
第1片体原卷32呈卷状卷绕于轴辊32a的周围。轴辊32a按照下述方式构成,通过恒定转矩电动机等的轴辊驱动机构而进行转矩控制,可对从此处而抽出的第1片体4施加规定的张力。
该对排送辊33A、33B分别按照可通过伺服电动机等的排送辊驱动机构进行旋转控制的方式构成,并且按照可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气缸等的驱动机构而上下运动的方式构成。由此,一对排送辊33A、33B可在夹持第1片体4的关闭状态、将第1片体4开放的放开状态之间进行开闭动作。
另外,在将第1片体4送到一对压送辊71A、71B之间时,一边通过该对排送辊33A、33B夹持第1片体4,一边由于各排送辊33A、33B的旋转,将第1片体4从第1片体原卷32上抽出,一边将第1片体4送出到一对压送辊71A、71B之间。
第1片体切断器34由位于第1片体4的上下的一对刃部构成。第1片体4的切断在由一对排送辊33A、33B夹持第1片体4的状态进行。
第2片体供给机构41与第1片体供给机构31相同,包括第2原卷42;轴辊42a;一对排送辊43A、43B;第2片体切断器44等。另外,由于一对排送辊43A、43B等的第2片体供给机构41的各种结构与第1片体供给机构31相同,故省略其具体的说明。
分隔片体供给机构51、61分别包括分隔片体2、3呈卷状卷绕的分隔片体原卷52、62。
分隔片体原卷52、62分别呈卷状卷绕于轴辊52a、62a的周围。轴辊52a、62a按照下述方式构成,通过恒定转矩电动机等的轴辊驱动机构而进行转矩控制,可对从此处抽出的分隔片体2、3施加规定的张力。
分隔片体2、3分别通过一对压送辊71A、71B之间、81A、81B之间而供给到卷绕部11。
一对压送辊71A、71B、81A、81B中的一侧压送辊71A、81A分别为下述的活动辊,通过图中未示出的电动机而进行旋转控制,并且可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气缸等的驱动机构而进行上下运动。
另一侧压送辊71B、81B为下述的固定辊,其在没有发生位移的情况下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通过轴承支承,从属于压送辊71A、81A的旋转动作或所运送的分隔片体2、3等而旋转。
由此,一对压送辊71A、71B可在夹持分隔片体2和第1片体4的关闭状态与放开它们的放开状态进行开闭动作。同样地,一对压送辊81A、81B可在夹持分隔片体3和第2片体5的关闭状态与放开它们的放开状态进行开闭动作。
另外,在各种片体2~5的供给通路的中途,还设置用于对各种片体2~5进行导向的各种导向辊(标号省略)等。
下面对卷绕部11的结构进行说明。像图3、图4所示的那样,卷绕部11包括卷芯13,该卷芯13用于卷取各种片体2~5;第1运送夹具14A、14B,该第1运送夹具14A、14B持握经由上述压送辊71A、71B从上述各片体供给机构31、51而供给的第1片体4和分隔片体2,将其送给卷芯13侧;第2运送夹具15A、15B,该第2运送夹具15A、15B持握经由上述压送辊81A、81B从上述各片体供给机构41、61供给的第2片体5和分隔片体3,将其送给卷芯13侧;分隔片体切割器16、17,该分隔片体切割器16、17用于切断分隔片体2、3;作为第1检测机构的第1传感器18,该第1传感器18可检测第1片体4上的叠层部4a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4c;作为第2检测机构的第2传感器19,该第2传感器19可检测第2片体5上的叠层部5a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5c(参照图2)。在下面,经由压送辊71A、71B,将第1片体4和分隔片体2重合的状态的片体集合体称为“第1片体集合体2、4”,经由压送辊81A、81B,第2片体5和分隔片体3重合的状态的片体集合体称为“第2片体集合体3、5”。
卷芯13按照可将本身的中心轴13a为旋转轴而旋转的方式构成。像图4~图7所示的那样,卷芯13由一对圆弧面13b、与一对平面部13c构成,截面基本呈椭圆状,该对圆弧面13b夹持中心轴13a而面对,该对平面部13c夹持中心轴13a而面对。
另外,在卷绕部11上设置一对第1按压爪20A和一对第2按压爪20B,该对第1按压爪20A和该对第2按压爪20B分别对应于卷芯13的两个平面部13c,一边按压卷取于卷芯13上的第1片体集合体2、4或第2片体集合体3、5,一边与卷芯13成一体地旋转。
各按压爪20A、20B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分别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在按压第1片体集合体2、4或第2集合体3、5的关闭状态与将它们放开的放开状态间切换位置。但是,在于卷绕后,从卷芯13上抽取卷绕体1的场合,各按压爪20A、20B按照与卷芯13离开的方式构成。
一对第1按压爪20A和一对第2按压爪20B分别为下述结构,按压第1片体集合体2、4或第2集合体3、5的片体宽度方向两端缘部(非叠层部4b、5b)(参照图4)。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像后述的那样,第1按压爪20A和第2按压爪20B交替地作为本申请发明的第1按压机构或第2按压机构而发挥作用。
第1运送夹具14A、14B分别按照可持握第1片体集合体2、4的片体宽度方向两端缘部(非叠层部4b)的方式构成。第1运送夹具14A、14B按照下述方式构成,沿第1片体集合体2、4的供给通路,可移动到接近卷芯13的接近位置与和卷芯13离开的离开位置。另外,在将第1片体集合体2、4送向卷芯13时,在与卷芯13的旋转动作同步,并持握第1片体集合体2、4的片体宽度方向两端缘部的状态,使第1运送夹具14A、14B接近卷芯13。第1运送夹具14A、14B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第1位置调整机构。
同样地,第2运送夹具15A、15B分别按照可持握第2片体集合体3、5的片体宽度方向两端缘部(非叠层部5b)的方式构成。第2运送夹具15A、15B按照下述方式构成,沿第2片体集合体3、5的供给通路,可移动到接近卷芯13的接近位置与和卷芯13离开的离开位置。另外,在将第2片体集合体3、5送向卷芯13时,在与卷芯13的旋转动作同步,持握第2片体集合体3、5的片体宽度方向两端缘部的状态,使第2运送夹具15A、15B接近卷芯13。第2运送夹具15A、15B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第2位置调整机构。
分隔片体切割器16由一对刃部构成。分隔片体切割器16以下述方式设置,可在该对刃部设置于第1片体集合体2、4的供给通路的两侧的切断位置、与和第1片体集合体2、4的供给通路离开的退回位置之间移动。另外,为了向卷芯13供给第1片体集合体2、4,在第1运送夹具14A、14B接近移动到卷芯13侧时,由于和第1片体集合体2、4的供给通路离开,不妨碍第1运送夹具14A、14B的移动。另外,分隔片体2的切断是在通过第1运送夹具14A、14B夹持分隔片体2的状态下进行。
同样地,分隔片体切割器17由一对刃部构成。分隔片体切割器17以下述方式设置,可在该对刃部设置于第2片体集合体3、5的供给通路的两侧的切断位置、与和第2片体集合体3、5的供给通路离开的退回位置之间移动。另外,为了向卷芯13供给第2片体集合体3、5,第2运送夹具15A、15B接近移动到卷芯13侧时,由于和第2片体集合体3、5的供给通路离开,不妨碍第2运送夹具15A、15B的移动。另外,分隔片体3的切断是在通过第2运送夹具15A、15B夹持分隔片体3的状态下进行。
第1传感器18和第2传感器19分别在卷芯13的中心轴13a的高度位置,按照朝向卷芯13的中心轴13a的方向的方式设置。另外,在卷芯13的一对平面部13c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状态,第1传感器18面对的平面部13c的高度位置为:将第1片体4上的叠层部4a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4c对齐的第1基准位置K1,第2传感器19面对的平面部13c的高度位置为:将第2片体5上的叠层部5a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5c对齐的第2基准位置K2。
另外,在卷芯13的附近设置用于抑制卷绕后的各种片体2~5不齐的情况的按压辊(图示省略),用于从卷芯13上取下卷绕体1的第1取下夹具23和第2取下夹具24(参照图8)等。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按压辊还兼有胶带粘贴机构的功能,该胶带粘贴机构粘贴将分隔片体2、3的终端部分停卷的固定胶带(图示省略)。比如,在按压辊的外周面上具有与规定的吸引装置连通的吸引孔,按照可通过该吸引孔吸接保持固定胶带的方式构成。显然,并不限于此,也可形成与按压辊不同的,设置胶带粘贴机构的结构。
还有,对应于第1取下夹具23和第2取下夹具24,在卷芯13的平面部13c上形成第1取下夹具23和第2取下夹具24进入的槽部25、26。
下面对用于使卷绕体1扁平化的施压装置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像图8(b)、图8(c)所示的那样,施压装置90包括用于使卷绕体1扁平化的一对施压板91、92。该对施压板91、92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可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而移动到相互接近的接近位置与相互离开的离开位置。
另外,施压装置90设置第1定位部件93和第2定位部件94,该第1定位部件93和第2定位部件94分别将第1取下夹具23和第2取下夹具24的位置定位。第1定位部件93和第2定位部件94按照分别嵌入第1取下夹具23和第2取下夹具24的方式呈凹型状。
此外,设置中板95,该中板95按照可插入一对施压板91、92之间的方式构成。中板95按照下述方式设置,可移动到插入至施压板91、92之间的插入位置与从施压板91、92之间退回的退回位置。
还有,对采用上述卷绕装置10的卷绕体1的卷绕流程进行具体说明。另外,图3表示1次的卷绕步骤结束的状态。在该状态,处于从上述压送辊71A、71B供给的第1片体集合体2、4的前端部附近的片体宽度方向两端缘部,处于通过初期位置的一对第1运送夹具14A、14B而持握的状态。同样地,从上述压送辊81A、81B供给的第2片体集合体3、5的前端部附近的片体宽度方向两端缘部,处于通过位于初始位置的一对第2运送夹具15A、15B而持握的状态。另外,卷芯13在一对平面部13c沿上下方向设置的初始状态停止。
如果从该状态,开始新的卷绕体1的卷绕步骤,则首先,第1运送夹具14A、14B和第2运送夹具15A、15B分别在持握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的状态,朝向卷芯13一侧移动。
另外,在该状态,压送辊71A、71B和压送辊81A、81B处于关闭状态。由此,从上述片体供给机构31、51而分别供给的第1片体4和分隔片体2通过压送辊71A、71B而重合,构成第1片体集合体2、4,抽出到卷芯13侧。同样地,分别从上述片体供给机构41、61而供给的第2片体5和分隔片体3通过压送辊81A、81B而重合,构成第2片体集合体3、5,抽出到卷芯13侧。
如果第1片体集合体2、4的前端部分到达卷芯13的平面部13c,则通过第1传感器18进行第1片体4上的叠层部4a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4c的检测。另外,根据第1传感器18的检测结果,在第1片体4上的叠层部4a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4c到达第1基准位置K1时,停止第1运送夹具14A、14B。同时,通过一对第1按压爪20A按压第1片体集合体2、4的片体宽度方向两端缘部,将第1片体集合体2、4固定于卷芯13上(参照图5)。
同样地,如果第2片体集合体3、5的前端部分到卷芯13的平面部13c,则通过第2传感器19进行第2片体5上的叠层部5a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5c的检测。另外,根据第2传感器19的检测结果,第2片体5上的叠层部5a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5c到达第2基准位置K2时,停止第2运送夹具15A、15B。同时,通过一对第1按压爪20A按压第2片体集合体3、5的片体宽度方向两端缘部,将第2片体集合体3、5固定于卷芯13上(参照图5)。
如果像上述那样,将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固定,则压送辊71A、71B和压送辊81A、81B处于放开状态,并且卷芯13沿图5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开始卷绕。与此同步,第1运送夹具14A、14B和第2运送夹具15A、15B在分别持握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的状态朝向卷芯13而移动。
另外,如果卷芯13从初始状态旋转180度,按照规定长度而将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卷绕,则该卷芯13和与其同步而动作的第1运送夹具14A、14B与第2运送夹具15A、15B暂时停止。在这里,卷芯13与卷绕开始前的初始状态相同,处于一对平面部13c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状态。
另外,在该状态,如上所述,由于各叠层部4a、4a之间和叠层部5a、5a之间的非叠层部4b、5b的长度预先以富余的程度而设定,故第1片体4上的叠层部4a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4c没有到达第1基准位置K1,第2片体5上的叠层部5a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5c没有到达第2基准位置K2(参照图6)。
从这里,进一步地持握第1片体集合体2、4的第1运送夹具14A、14B移向卷芯13一方,并且通过第1传感器18进行第1片体4上的叠层部4a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4c的检测。接着,根据第1传感器18的检测结果,在第1片体4上的叠层部4a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4c到达第1基准位置K1时,停止第1运送夹具14A、14B。同时,通过一对第2按压爪20B按压第1片体集合体2、4的片体宽度方向两端缘部(参照图7)。另外,在该阶段,处于通过一对第1按压爪20A和一对第2按压爪20B的两者按压第1片体集合体2、4的状态。
同样地,由于第2片体5上的叠层部5a的卷绕起始侧端部5c没有到达第2基准位置K2的状态,进一步地,将持握第2片体集合体3、5的第2运送夹具15A、15B移向卷芯13一方,并且通过第2传感器19进行第2片体5上的叠层部5a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5c的检测。接着,根据第2传感器19的检测结果,在第2片体5上的叠层部5a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5c到达第2基准位置K2时,停止第2运送夹具15A、15B。同时,通过一对第2按压爪20B,按压第2片体集合体3、5的片体宽度方向两端缘部(参照图7)。另外,在该阶段,处于通过一对第1按压爪20A和一对第2按压爪20B这两者按压第2片体集合体3、5的状态。
如果将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定位而固定,则第1运送夹具14A、14B和第2运送夹具15A、15B分别将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放开,返回到初始位置。另外,再次地,第1运送夹具14A、14B持握第1片体集合体2、4的片体宽度方向两端缘部,并且第2运送夹具15A、15B持握第2片体集合体3、5的片体宽度方向两端缘部。
然后,卷芯13旋转,再次开始卷绕。与此同步,第1运送夹具14A、14B和第2运送夹具15A、15B再次地分别在持握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的状态,将其朝向卷芯13的一侧而移动。在这里,在卷芯13的各平面部13c,按压第1片体集合体2、4或第2片体集合体3、5的第1按压爪20A离开,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处于仅仅受到第2按压爪20B按压的状态。
接着,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一边由第1按压爪20A和第2按压爪20B交替地按压,一边反复地进行上述步骤,将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卷绕于卷芯13上。
在这里,仅仅关注第1按压爪20A和第2按压爪20B的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的按压动作,进行动作说明。首先,像上述那样,卷取于通过第1按压爪20A按压的第1片体集合体2、4或第2片体集合体3、5上,通过第2按压爪20B而按压对位的状态的第2片体集合体3、5或第1片体集合体2、4。接着,在该状态,使卷芯13旋转,并且解除第1按压爪20A的按压。然后,在使卷芯13旋转180°,按照规定长度卷取第1片体集合体2、4或第2片体集合体3、5后,卷取于通过第2按压爪20B而按压的第2片体集合体3、5或第1片体集合体2、4上,通过第1按压爪20A而按压对位的状态的第1片体集合体2、4或第2片体集合体3、5。可通过反复地进行这样的动作,一边借助第1按压爪20A和第2按压爪20B交替地按压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一边卷绕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
然后,在通过卷芯13在1个量的卷绕体1的卷绕基本完成时,卷芯13暂时停止。接着,在一对排送辊33A、33B处于关闭状态,持握第1片体4,然后通过第1片体切断器34而切断。同样地,一对排送辊43A、43B处于关闭状态,持握第2片体5,然后,通过第2片体切断器44而切断。
如果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的切断结束,则卷芯13以规定量旋转,卷取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的终端部分(卷绕残留部分)。
如果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的终端部分的卷取完成,则将第1运送夹具14A、14B和第2运送夹具15A、15B开放,并且不将分隔片体2、3切断,在规定的时刻,驱动排送辊33A、33B和排送辊43A、43B,排送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
接着,在第1片体4的前端到达压送辊71A、71B之间时,压送辊71A、71B处于关闭状态,并且排送辊33A、33B处于放开状态。将第1片体4开放。同样地,在第2片体5的前端到达压送辊81A、81B之间时,将压送辊为关闭状态,并且排送辊43A、43B处于放开状态,将第2片体5放开。
如果在该状态,连续进行卷芯13的分隔片体2、3的卷绕,则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分别通过分隔片体2、3之间的摩擦力,受到分隔片体2、3的张拉,向卷芯13一侧张拉。
然后,在卷芯13的分隔片体2、3的终端部分的卷取完成的同时,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的前端部分别到达第1运送夹具14A、14B和第2运送夹具15A、15B的初始位置。
如果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的前端部分别到达第1运送夹具14A、14B和第2运送夹具15A、15B的初始位置,则卷芯13暂时停止。在这里,第1运送夹具14A、14B持握与下一卷绕体1的卷绕相关的第1片体集合体2、4,并且第2运送夹具15A、15B持握与下一卷绕体1的卷绕相关的第2片体集合体3、5。
另一方面,如果在卷芯13中,分隔片体2、3的终端部分的卷取完成,则上述按压辊接近该卷芯13,按压分隔片体2、3的终端部分。
在该状态,使分隔片体切割器16、17动作。由此,在卷芯13和第1运送夹具14A、14B之间切断分隔片体2,并且在卷芯13和第2运送夹具15A、15B之间切断分隔片体3。
在该切断后,通过上述按压辊与吸引保持的固定胶带一起,在按压分隔片体2、3的终端部分的状态,使卷芯13旋转。由此,按压辊从动,分隔片体2、3的终端部分在没有不齐的情况下完全地卷取,并且将固定胶带粘贴于该分隔片体2、3的终端部分,将其固定。由此,各种片体2~5的卷绕作业完成,卷绕体1完成。
接着,对采用上述施压装置90,使卷绕后的卷绕体1呈扁平状而施压的流程进行说明。
如果卷绕装置10的卷绕体1的卷绕结束,则像图8(a)所示的那样,第1取下夹具23和第2取下夹具24进入卷芯13的槽部25、26,持握卷绕体1。在该状态,使第1按压爪20A和第2按压爪20B与卷芯13离开。然后,使第1取下夹具23和第2取下夹具24运动,从卷芯13上取下卷绕体1。
然后,使第1取下夹具23和第2取下夹具24移动到施压装置90,在施压板91、92之间设置卷绕体1。接着,改变两个取下夹具23、24的相对位置关系,将两个取下夹具23、24分别嵌入第1定位部件73或第2定位部件74,进行卷绕体1的定位固定。然后,将中板95插入卷绕体1的中心。
在该状态,像图8(b)所示的那样,使施压板91、92相互接近,进行临时施压。由此,在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的片体长度方向邻接的2个叠层部4a、4a之间和叠层部5a、5a之间的非叠层部4b、5b的位置为折缝,将卷绕体1压弯。即,上述非叠层部4b、5b的位置作为卷绕体1的弯曲部1b而构成。
然后,一旦在将施压板91、92离开的状态解除两个取下夹具23、24的持握,并且将中板95从施压板91、92之间退回。接着,像图8(c)所示的那样,使施压板91、92相互接近,进行主施压。由此,将卷绕体1完全地呈扁平状压弯,完成卷绕体1的施压步骤。
像以上具体描述的那样,每当将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上的各非叠层部4b、5b的长度预先设定为具有富裕的尺寸,以规定长度而卷取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时,通过第1传感器18和第2传感器19检测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上的叠层部4a、5a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4c、5c,通过第1运送夹具14A、14B和第2运送夹具15A、15B,一边将叠层部4a、5a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4c、5c分别对准于第1基准位置K1和第2基准位置K2,一边卷绕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由此,不受到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上的各叠层部4a、5a的制造误差等的影响,可以良好的精度将多个叠层部4a、5a的位置对齐。其结果是,可谋求以多个叠层部4a、5a重叠的方式设置的卷绕体1的品质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按压爪20A、第2按压爪20B、传感器18、19、基准位置K1、K2、与运送夹具14A、14B、15A、15B分别在卷芯13的旋转方向以180度的间隔而设置。即,按照以卷芯13的中心轴13a为中心而相互处于点对称的方式设置。由此,可同时(1次的停止中)进行第1片体4的对位、与第2片体5的对位。其结果是,由于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的对位,故可减少停止卷芯13的次数,可谋求卷绕装置10的速度的提高,进而谋求生产性的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卷芯13由一对圆弧面13b和一对平面部13c构成,截面基本呈椭圆形状,该对圆弧面13b夹持中心轴13a而面对,该对平面部13c夹持中心轴13a而面对。由此,由于在制造该卷绕体1时,与例如采用平板状的卷芯卷绕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的场合相比较,可进一步减小卷芯的旋转半径,故可抑制卷绕中的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的偏差,并且可谋求卷绕装置10的紧凑化。
另外,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记载内容,还可比如,像下述那样实施。显然,在下面没有列举的其它的应用例、变形例子当然也是可能的。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卷绕装置10而卷绕的带状的片体采用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在这里也可将第1片体4设为比如正极片体,该正极片体于铝箔等的金属片体上涂敷作为叠层部4a的正极活性物质,将第2片体5设为比如负极片体,该负极片体于铜箔等的金属片体上涂敷作为叠层部5a的负极活性物质,分隔片体2、3为由绝缘材料形成的分隔件。由此,可制造二次电池、电容器等蓄电器用卷绕体。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制造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以重合的方式卷绕的卷绕体1,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形成卷绕叠层部间歇地形成的1个片体而制造卷绕体的结构。
(c)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采用其它的结构。
比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卷绕在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的内外两个表面上形成叠层部4a、5a的制品,但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可采用其它的结构,比如,卷绕仅仅在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的一个面上形成叠层部4a、5a的制品。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的各叠层部4a、5a按照从平面看呈正方形状的方式构成,但是并不限于此,比如,从平面看为长方形这一点是显然的,还可按照平面看呈圆形、从平面看呈三角形的方式构成。
此外,如果第1片体和第2片体的叠层部形状在同一片体内为相同形状,则不必相同。
(d)卷芯13的形状(卷绕体1的卷绕形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比如,截面呈椭圆形状、截面菱形状等的截面非圆形状是显然的,还可形成对呈圆形状而卷绕的卷绕体1施压,获得扁平状的卷绕体1的结构。
但是,在稳定地按压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或抑制叠层部4a、5a的错位的方面,最好形成下述的方案,其中,像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于卷芯的周面部具有基本平坦状的平面部,在该平面部按压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或进行叠层部4a、5a的对位。
另外,也可采用下述的结构,其中,在卷芯的周面部,至少设置朝向上述卷芯的径向旋转轴侧而凹陷的凹部,并且设置按压机构,该按压机构朝向上述凹部而按压:相对该卷芯按照朝向该卷芯的径向外侧而凸起的方式卷取的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每当以规定长度卷取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时,朝向上述凹部,使卷取于上述卷芯上的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凹陷。
更具体地说,比如,像图9所示的那样,还可采用下述的卷芯97,该卷芯97由圆弧状的一对凹部97b和一对平面部97c构成,该对凹部97b夹持中心轴97a而面对,该对平面部97c夹持中心轴97a而面对。
按照上述方案,像图9(a)所示的那样,在使卷芯97从初始状态旋转180度,将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按照朝向卷芯97的径向外侧而凸起的方式以规定长度卷取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进行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的对位。
接着,像图9(b)所示的那样,驱动作为按压机构的按压部件98,按照沿凹部97b的方式使已卷取的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凹陷。
然后,像图9(c)所示的那样,将按压部件98离开,再次地使卷芯97旋转180度,将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按照朝向卷芯97的径向外侧而凸起的方式以规定长度卷取。然后,通过反复地进行上述这样的动作,相对卷芯97卷绕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
在假定卷芯97上没有设置上述凹部97b、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按照朝向卷芯97的外侧而凸起的方式卷取的结构中,在进行叠层部4a、5a的对位时,具有下述的危险,即,进行该对位的外侧的第1片体集合体2、4或第2片体集合体3、5被已卷取的第1片体集合体2、4或第2片体集合体3、5妨碍,不能够适当并且顺利地进行对位。比如,具有因内侧的第1片体集合体2、4或第2片体集合体3、5与外侧的第1片体集合体2、4或第2片体集合体3、5的摩擦,对运送夹具14A、14B、15A、15B施加较大负荷的危险。另外,因制造误差等原因,与外侧的第1片体集合体2、4或第2片体集合体35相比较,内侧的第1片体集合体2、4或第2片体集合体3、5的片体长度较长,在有鼓起倾向下卷取的场合,如果没有更紧地卷取外侧的第1片体集合体2、4或第2片体集合体3、5,则还具有叠层部4a、5a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4c、5c没有到达基准位置K1、K2,无法对位的危险。
对于该情况,由于设置上述凹部97b等,在设置凹部97b的部位,内侧的第1片体集合体2、4或第2片体集合体3、5在凹陷的状态卷绕于卷芯97上,故可减少与卷绕于其外侧的第1片体集合体2、4或第2片体集合体3、5的接触面积,可抑制对其外侧的第1片体集合体2、4或第2片体集合体3、5的影响。其结果是,可谋求第1片体集合体2、4或第2片体集合体3、5的对位作业的简化,并且可谋求定位精度的提高。进而可谋求卷绕体的质量的提高。
(e)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于将第1片体4上的叠层部4a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4c对齐的第1基准位置K1(第1传感器18的配置位置),与用于将第2片体5上的叠层部5a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5c对齐的第2基准位置K2(第2传感器19的配置位置)的两者对应于卷芯13的中心轴13a的高度位置(卷芯13的平面部13c上)而设定。并不限于此,还可形成下述的结构,比如,第1基准位置K1(第1传感器18的配置位置)和第2基准位置K2(第2传感器19的配置位置)分别对应于卷芯13的平面部13c上的不同于卷芯13的中心轴13a的高度位置的位置而设定。另外,也可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第1基准位置K1(第1传感器18的配置位置)和第2基准位置K2(第2传感器19的配置位置)分别对应于卷芯13的圆弧面13b而设定。但是,在抑制叠层部4a、5a的错位的方面,最好在卷芯13的平面部13c上将叠层部4a、5a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4c、5c对齐。
(f)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在卷芯13的平面部13c上,第1按压爪20A和第2按压爪20B按压第1片体集合体2、4或第2片体集合体3、5。并不限于此,也可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在卷芯13的圆弧面13b上,第1按压爪20A和第2按压爪20B按压第1片体集合体2、4或第2片体集合体3、5。其中,在稳定地按压第1片体集合体2、4或第2片体集合体3、5的方面,最好形成于卷芯13的平面部13c上,按压第1片体集合体2、4或第2片体集合体3、5的结构。
(g)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分2级而对卷绕于椭圆形状的卷芯13上的卷绕体1进行施压,由此,形成扁平状的卷绕体1。并不限于此,也可形成下述的结构,相对比如平板状的卷芯,卷绕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非叠层部4b、5b的位置预先置于卷绕体的弯曲部,仅通过1次施压而获得扁平状的卷绕体。另外,在卷绕没有施压的(非扁平状)卷绕体的场合,采用本申请的发明。
(h)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第1传感器18和第2传感器19分别检测第1片体4上的叠层部4a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4c或第2片体5上的叠层部5a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5c,根据它进行定位。
并不限于此,还可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第1传感器18和第2传感器19检测第1片体4上的叠层部4a的卷绕终端侧端部4d或第2片体5上的叠层部5a的卷绕终端侧端部5d,根据它进行定位。
(i)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第1按压爪20A和第2按压爪20B与卷芯13一起地旋转,一边交替地按压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一边进行卷绕。
并不限于此,比如,还可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仅仅第1按压爪20A与卷芯13一起地旋转,第2按压爪20B不与卷芯13一起地旋转。按照该结构,比如,卷取于通过第1按压爪20A按压的第1片体集合体2、4或第2片体集合体3、5上,对位的状态的第2片体集合体3、5或第1片体集合体2、4通过第2按压爪20B而按压,然后,第2片体集合体3、5或第1片体集合体2、4通过第1按压爪20A而按压,而且使第2按压爪20B离开,由此,再次驱动卷芯13。
(j)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相对卷芯13,将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以规定长度卷绕,该卷芯13和与其同步而运动的第1运送夹具14A、14B和第2运送夹具15A、15B暂时停止,然后,在该第1运送夹具14A、14B和第2运送夹具15A、15B分别持握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的状态,从叠层部4a、5a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4c、5c没有到达基准位置K1、K2的位置,进一步朝向卷芯13一侧而移动,由此,进行叠层部4a、5a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4c、5c的对位。
并不限于此,比如,还可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相对卷芯13,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以规定长度卷绕,暂时停止该卷芯13,另一方面,关于第1运送夹具14A、14B和第2运送夹具15A、15B,进一步地通过继续移动,第1片体集合体2、4和第2片体集合体3、5分别移动到:叠层部4a、5a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4c、5c越过基准位置K1、K2的位置后,暂时停止,然后,第1运送夹具14A、14B和第2运送夹具15A、15B在与卷芯13相反的方向移动,由此,叠层部4a、5a的卷绕起始端侧端部4c、5c对准基准位置K1、K2。
(k)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按压爪20A、第2按压爪20B、传感器18、19、基准位置K1、K2、运送夹具14A、14B、运送夹具15A、15B分别在卷芯13的旋转方向按照180度间隔设置。并不限于此,也可形成下述的结构,比如,它们按照在卷芯13的旋转方向具有90度的间隔的方式设置。但是,为了减少因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的对位而停止卷芯13的次数,最好像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形成180度间隔。
(l)各种片体2~5的供给机构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比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各种片体原卷32、42、52、62呈卷状而卷绕于轴辊32a、42a、52a、62a的周围,该轴辊32a等通过恒定转矩电动机等的轴辊驱动机构而进行转矩控制,对由此而抽出的各种片体2~5施加规定的张力。并不限于此,比如,还可形成下述的结构,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各种片体原卷32等呈卷状而卷绕的轴辊32a等,并且在该轴辊32a等的下游侧,具有规定的张力施加机构。作为张力施加机构,列举有比如作为一个例子的结构,该结构由一对辊与高差辊构成,该高差辊按照可在上下方向发生位移的方式设置于该对辊之间。
(m)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果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的终端部分的卷取完成,则在规定时刻驱动排送辊33A、33B和排送辊43A、43B,排送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另外,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在卷心13的分隔片体2、3的终端部分的卷取完成的同时,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的前端部分分别到达第1运送夹具14A、14B和第2运送夹具15A、15B的初始状态。还可代替作为该运送机构的排送辊,而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作为运送夹具方式,与上述第1运送夹具14A、14B和第2运送夹具15A、15B的运送移动同步,运送第1片体4和第2片体5。
标号的说明:
标号1表示卷绕体;
标号2、3表示分隔片体;
标号4表示第1片体;
标号5表示第2片体;
标号4a、5a表示叠层部;
标号4b、5b表示非叠层部;
标号4c、5c表示卷绕起始端侧端部;
标号10表示卷绕装置;
标号11表示卷绕部;
标号13表示卷芯;
标号13b表示圆弧面;
标号13c表示平面部;
标号14A、14B表示第1运送夹具;
标号15A、15B表示第2运送夹具;
标号18表示第1传感器;
标号19表示第2传感器;
标号20A表示第1按压爪;
标号20B表示第2按压爪;
标号23表示第1取下夹具;
标号24表示第2取下夹具;
标号K1表示第1基准位置;
标号K2表示第2基准位置。
Claims (14)
1.一种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用于卷绕沿片体长度方向而间歇地形成多个叠层部的带状的片体,获得按照上述多个叠层部重叠的方式设置的卷绕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片体按照下述方式构成:从片体长度方向的卷绕起始端侧到卷绕终端侧,在片体长度方向邻接的两个重叠部之间的非叠层部的长度阶段性变长,并且,
上述非叠层部的长度分别至少大于在卷绕上述片体时最低限的必要长度,按照具有富裕度的方式设定,在以上的结构的条件下,
该卷绕装置包括:
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的卷芯;
第1按压机构,该第1按压机构按照按压卷取于上述卷芯上的上述片体的同时,还能与该卷芯成一体而旋转的方式设置;
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能检测卷取于上述卷芯上的上述片体上的叠层部的片体长度方向端部位置;
位置调整机构,该位置调整机构按照持握卷取于卷芯上的上述片体的同时,至少还能沿片体卷取方向而移动的方式构成,根据上述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能将上述片体上的叠层部的片体长度方向端部位置对准预先设定的基准位置;
第2按压机构,该第2按压机构按压处于上述已对位的状态的上述片体,
由此,每当以规定长度而卷取上述片体时,进行上述对位,将形成于该片体上的上述多个叠层部的片体长度方向端部位置对齐。
2.一种卷绕装置,其用于获得卷绕体,该卷绕体按照分别重合带状的分隔片体的方式卷绕:沿片体长度方向而间歇地形成规定的叠层部的带状的第1片体和第2片体,按照上述第1片体和第2片体的叠层部互相重叠的方式设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片体和第2片体按照下述方式构成:从片体长度方向的卷绕起始端侧到卷绕终端侧,分别在片体长度方向邻接的两个重叠部之间的非叠层部的长度阶段性变长,并且,
上述非叠层部的长度分别至少大于在卷绕上述第1片体和第2片体时最低限的必要长度,按照具有富裕度的方式设定,在以上的结构的条件下,
该卷绕装置包括:
以能旋转的方式设置的卷芯;
第1按压机构,该第1按压机构按照按压卷取于上述卷芯上的上述第1片体或第2片体的同时,还能与该卷芯成一体而旋转的方式构成,分别设置于该卷芯的旋转方向的不同的两个部位;
第1检测机构,该第1检测机构能检测卷取于上述卷芯上的上述第1片体上的叠层部的片体长度方向端部位置;
第2检测机构,该第2检测机构能检测卷取于上述卷芯上的上述第2片体上的叠层部的片体长度方向端部位置;
第1位置调整机构,该第1位置调整机构按照持握卷取于卷芯上的上述第1片体的同时,至少还能沿片体卷取方向而移动的方式构成,根据上述第1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能将上述第1片体上的叠层部的片体长度方向端部位置对准预先设定的第1基准位置;
第2位置调整机构,该第2位置调整机构按照持握卷取于卷芯上的上述第2片体的同时,至少还能沿片体卷取方向而移动的方式构成,根据上述第2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能将上述第2片体上的叠层部的片体长度方向端部位置对准预先设定的第2基准位置;
第2按压机构,该第2按压机构按照按压处于上述已对位的状态的上述第1片体或第2片体的方式分别设置于上述卷芯的旋转方向的不同的两个部位;
由此,每当分别以规定长度而卷取上述第1片体和第2片体时进行上述对位,分别将形成于该第1片体和第2片体上的上述多个叠层部的片体长度方向端部位置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两个部位的第1按压机构、上述第1检测机构和上述第2检测机构、上述第1位置调整机构和上述第2位置调整机构、上述两个部位的第2按压机构、以及上述第1基准位置和第2基准位置均是在上述卷芯的旋转方向以180度间隔而设置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按压机构按照能与上述卷芯成一体而旋转的方式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按压机构按照能与上述卷芯成一体而旋转的方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按压机构按照能与上述卷芯成一体而旋转的方式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卷芯的周面部具有呈基本平坦状的平面部,
在上述平面部上,通过上述第1按压机构和上述第2按压机构按压上述片体。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卷芯的周面部具有呈基本平坦状的平面部,
在上述平面部上,通过上述第1按压机构和上述第2按压机构按压上述片体。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卷芯的周面部具有呈基本平坦状的平面部,
在上述平面部上,通过上述第1按压机构和上述第2按压机构按压上述片体。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卷芯的周面部具有呈基本平坦状的平面部,
在上述平面部上,通过上述第1按压机构和上述第2按压机构按压上述片体。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卷芯的周面部具有呈基本平坦状的平面部,
在上述平面部上,通过上述第1按压机构和上述第2按压机构按压上述片体。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卷芯的周面部具有呈基本平坦状的平面部,
在上述平面部上,通过上述第1按压机构和上述第2按压机构按压上述片体。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叠层部的片体长度方向端部位置所对准的上述基准位置是对应于上述平面部而设定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卷芯的周面部,至少设置朝向上述卷芯的径向旋转轴侧而凹陷的凹部,并且,
具有按压机构,该按压机构相对上述卷芯,将按照朝向该卷芯的径向外侧而凸起的方式卷取的片体朝向上述凹部而按压;
每当以规定长度而卷取上述片体时,将卷取于上述卷芯上的片体朝向上述凹部而凹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67997 | 2012-07-30 | ||
JP2012167997A JP5572676B2 (ja) | 2012-07-30 | 2012-07-30 | 捲回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79660A true CN103579660A (zh) | 2014-02-12 |
CN103579660B CN103579660B (zh) | 2015-12-02 |
Family
ID=50050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245905.0A Active CN103579660B (zh) | 2012-07-30 | 2013-06-20 | 卷绕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572676B2 (zh) |
KR (1) | KR101410418B1 (zh) |
CN (1) | CN103579660B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31184A (zh) * | 2017-03-29 | 2018-12-04 | Ckd株式会社 | 检查装置和卷绕装置 |
CN110168791A (zh) * | 2016-12-21 | 2019-08-23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电极叠层体的制造装置 |
CN110294347A (zh) * | 2018-03-21 | 2019-10-01 | 黄志雄 | 可高速同步夹送多线印刷袋料至相同封切位置的控制方法 |
CN111261948A (zh) * | 2018-11-30 | 2020-06-09 |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圆柱形锂浆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928882A (zh) * | 2021-10-19 | 2022-01-1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厚豆荚杆伸展装置 |
CN113928667A (zh) * | 2020-07-13 | 2022-01-14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线缆盘绕系统 |
CN114156428A (zh) * | 2020-09-08 | 2022-03-08 | 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CN115797254A (zh) * | 2022-09-29 | 2023-03-14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极片缺陷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33476B (zh) * | 2016-01-21 | 2017-12-22 | 山东裴森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锂电池用电芯压片机构 |
WO2018155175A1 (ja) * | 2017-02-23 | 2018-08-30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
JP7462158B2 (ja) * | 2020-03-09 | 2024-04-0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学習済みモデルの生成方法、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11992631B (zh) * | 2020-08-25 | 2022-03-29 | 红禾朗(重庆)工业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冲压废料带收集装置 |
US20220209303A1 (en) * | 2020-12-30 | 2022-06-30 | Solaredge Technologies Ltd. | Winding Stacked Secondary Cells |
EP4152457A4 (en) * | 2021-02-26 | 2024-08-14 | Lg Energy Solution Ltd | MEANDER CORRECTION DEVICE FOR AN ELECTRODE AND MEANDER CORRECTION METHOD FOR AN ELECTRODE |
WO2022182106A1 (ko) * | 2021-02-26 | 2022-09-01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전극의 사행 보정장치 및 전극의 사행 보정방법 |
KR20220122097A (ko) * | 2021-02-26 | 2022-09-02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전극의 사행 보정장치 및 전극의 사행 보정방법 |
CN114824433A (zh) * | 2022-04-20 | 2022-07-29 | 广东省豪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锂电池卷芯体制作方法、锂电池卷芯体及锂电池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323205A (ja) * | 2003-04-25 | 2004-11-1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部品実装装置 |
WO2010087123A1 (ja) * | 2009-01-28 | 2010-08-05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電池とその製造方法 |
CN102237544A (zh) * | 2010-04-28 | 2011-11-09 | Ckd株式会社 | 卷绕元件的制造装置 |
CN102272998A (zh) * | 2008-11-27 | 2011-12-07 | 艾姆普罗斯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及二次电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015147A (ja) * | 1999-06-28 | 2001-01-19 | Toshiba Battery Co Ltd | 捲回型電極の製造装置 |
JP4967265B2 (ja) * | 2005-07-13 | 2012-07-04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非水電解液蓄電素子用電極構造体、該電極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非水電解液蓄電素子 |
JP4716138B2 (ja) * | 2008-01-11 | 2011-07-06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電極巻取装置、帯状電極と帯状セパレータとのずれ検知方法、当該ずれ量測定方法、当該ずれ量補正方法、および、電極巻取方法 |
-
2012
- 2012-07-30 JP JP2012167997A patent/JP5572676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5-20 KR KR1020130056277A patent/KR10141041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6-20 CN CN201310245905.0A patent/CN10357966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323205A (ja) * | 2003-04-25 | 2004-11-1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部品実装装置 |
CN102272998A (zh) * | 2008-11-27 | 2011-12-07 | 艾姆普罗斯株式会社 | 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及二次电池 |
WO2010087123A1 (ja) * | 2009-01-28 | 2010-08-05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電池とその製造方法 |
CN102237544A (zh) * | 2010-04-28 | 2011-11-09 | Ckd株式会社 | 卷绕元件的制造装置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68791A (zh) * | 2016-12-21 | 2019-08-23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电极叠层体的制造装置 |
CN108931184A (zh) * | 2017-03-29 | 2018-12-04 | Ckd株式会社 | 检查装置和卷绕装置 |
CN110294347A (zh) * | 2018-03-21 | 2019-10-01 | 黄志雄 | 可高速同步夹送多线印刷袋料至相同封切位置的控制方法 |
CN111261948A (zh) * | 2018-11-30 | 2020-06-09 |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圆柱形锂浆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261948B (zh) * | 2018-11-30 | 2021-06-15 |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圆柱形锂浆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928667A (zh) * | 2020-07-13 | 2022-01-14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线缆盘绕系统 |
CN114156428A (zh) * | 2020-09-08 | 2022-03-08 | 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 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US12040453B2 (en) | 2020-09-08 | 2024-07-16 | 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s, Inc. |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CN113928882A (zh) * | 2021-10-19 | 2022-01-1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厚豆荚杆伸展装置 |
CN113928882B (zh) * | 2021-10-19 | 2022-12-2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厚豆荚杆伸展装置 |
CN115797254A (zh) * | 2022-09-29 | 2023-03-14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极片缺陷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5797254B (zh) * | 2022-09-29 | 2023-11-10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极片缺陷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40016149A (ko) | 2014-02-07 |
JP5572676B2 (ja) | 2014-08-13 |
KR101410418B1 (ko) | 2014-06-20 |
JP2014024662A (ja) | 2014-02-06 |
CN103579660B (zh) | 2015-12-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79660A (zh) | 卷绕装置 | |
CN103633377B (zh) | 卷绕装置 | |
CN103985894B (zh) | 卷绕装置 | |
CN104425836A (zh) | 卷绕装置和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 | |
CN105810989B (zh) | 卷绕装置和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与卷绕元件 | |
US8959752B2 (en) | Transformer cor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N100499242C (zh) | 锂离子电池卷芯的卷绕方法 | |
CN103247826B (zh) | 卷绕装置 | |
CN102347506B (zh) | 卷绕元件的制造装置 | |
CN112864476B (zh) | 卷绕装置和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 | |
EP2277640A1 (en) | Carousel reel facility | |
CN101821029A (zh) | 金属带检测装置 | |
JP6525936B2 (ja) | 巻回装置 | |
CN110690494A (zh) | 电芯卷绕设备及制造卷绕电芯的方法 | |
CN102237544A (zh) | 卷绕元件的制造装置 | |
CN101687238B (zh) | 热轧带钢的卷取方法和装置 | |
CN102214845A (zh) | 卷取装置 | |
CN110040548B (zh) | 一种复卷机 | |
US6374480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 transformer core from amorphous metal ribbons | |
CN102013510A (zh) | 二次电池用卷绕器的切割装置 | |
KR20170074306A (ko) | 스트립 권취 장치 | |
CN213401287U (zh) | 极耳换卷装置及卷绕设备 | |
CN210668566U (zh) | 电芯卷绕设备 | |
CN103682464B (zh) | 卷取装置 | |
JPH10163052A (ja) | 鉄心材料の搬送方法及びその搬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