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5836A - 卷绕装置和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卷绕装置和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5836A
CN104425836A CN201410035214.2A CN201410035214A CN104425836A CN 104425836 A CN104425836 A CN 104425836A CN 201410035214 A CN201410035214 A CN 201410035214A CN 104425836 A CN104425836 A CN 1044258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inding
sheet
core
vari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352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5836B (zh
Inventor
田边元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K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K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KD Corp filed Critical CKD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4258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58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58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583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适当地将卷绕固定胶带粘贴于卷绕元件上的卷绕装置以及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通过卷芯(13A)卷绕呈卷状的原料卷所供给的处于重合状态的各种片(2~5),以规定长度卷绕各种片(2~5)后,停止卷芯(13A)。通过按压辊(78)而按压已卷取的各种片(2~5)。将最外周的正电极片(4)切断,在其终端部上粘贴卷绕固定胶带(TP)。同时,切断其它片(2)等。在通过按压辊(78)而按压各种片(2~5)的状态,再次使卷芯(13A)旋转,卷取各种片(2~5)的卷绕剩余部分。由此,通过卷绕固定胶带(TP)将最外周的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固定,完成卷绕元件。

Description

卷绕装置和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绕装置和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用于获得比如内置于二次电池等中的卷绕元件。
背景技术
比如,作为锂离子电池等的二次电池而使用的电池元件通过下述方式制造,该方式为:涂敷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电极片与涂敷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电极片,在隔着由绝缘材料构成的两个分隔片而以重合的状态被卷绕。
在制造该电池元件的卷绕装置中,从呈卷状被卷绕的原料卷供给的上述各片分别沿各自的运送通路运送至卷绕部,通过该卷绕部,各片以重合的状态被卷绕。
另外,在以规定长度卷绕各片后,暂时停止卷绕动作,将各片切断。然后,通过完全地卷取各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完成电池元件的卷绕作业。
此外,在卷绕完成后,为了防止各片的参差不齐的情况,将卷绕固定胶带粘贴于电池元件上(比如参照专利文献1等)。
一般来说,对于通过图17(a)所示的截面呈圆形的卷芯100而卷绕的截面呈圆形的卷绕元件101,按照下述顺序进行卷绕固定胶带102的粘贴作业。
首先,如果卷绕元件101的卷绕作业完成,则使卷芯100(卷绕元件101)旋转,将最外周的片103的终端部的位置定位于与胶带粘贴装置105面对的规定的胶带粘贴位置(卷芯旋转方向规定位置)(参照图17(a))。接着,胶带粘贴装置105朝向卷绕元件101而移动,将卷绕固定胶带102粘贴于卷绕元件101的周面上。由此,将片103的终端部通过卷绕固定胶带102而卷绕固定,卷绕元件101的卷绕作业完成。
另外,在采用截面呈圆形的卷芯100的场合,即使在下述情况下,即比如由于所制造的卷绕元件101的品质等的差异,所卷绕的片的长度有所不同等的情况下,通过使卷芯100(卷绕元件101)旋转,不受到品质的差异的影响,每次均将片103的终端部适当地定位于上述胶带粘贴位置处。
即,片103的终端部和胶带粘贴装置105的相对的位置关系、朝向、片103的姿态等每次均一定,胶带粘贴装置105的动作方式也可每次均一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10-2558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近年,如图17(b)所示,还具有为了制造扁平状的卷绕元件111而采用截面呈非圆形状的卷芯110的情况。
在该场合,因所制造的卷绕元件111的种类差异(所卷绕的片的长度差异),最外周的片113的终端部的位置与卷芯110的旋转轴位置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
由此,在卷绕元件111的卷绕完成后,即使在使卷芯110(卷绕元件111)旋转的情况下,还具有下述的情况,即,仅仅卷绕元件111的姿态发生变化(参照图17(b)的两点点划线),仍无法使片113的终端部以与胶带粘贴装置115相面对这样的适合的朝向,定位于规定的胶带粘贴位置。
在上述场合,如果胶带粘贴装置115的姿态、高度位置、动态方式等没有对应于卷绕元件111的姿态变化,则具有无法将卷绕固定胶带112适当地粘贴于卷绕元件111上的危险。但是,以可变更的方式构成胶带粘贴装置115的姿态、高度位置、动作方式等,会具有导致机械的结构、动作控制的复杂化的危险。
另外,还考虑下述的情况,即,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按照超过制品尺寸的程度较长地设定最外周的片113的长度,从而不受到种类的差异的影响,每次片113的终端部定位于规定的胶带粘贴位置。但是在该结构的场合,还具有白白地消耗材料、且电池的尺寸大型化的危险。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可适当地将卷绕固定胶带粘贴于卷绕元件上的卷绕装置和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下面分项地对适合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另外,根据需要,在相应的技术方案的后面,附记特有的作用效果。
技术方案1.涉及一种卷绕装置,其可制造截面呈非圆形的卷绕元件,该卷绕元件通过将涂敷有活性物质的带状的正负两电极片与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带状的分隔片重合地卷绕而成,其特征在于,该卷绕装置包括:
卷芯,该卷芯可将呈卷状的原料卷所连续供给的上述各种片以重合的状态卷绕;
片切断机构,该片切断机构在上述各种片以规定长度卷取于上述卷芯上之后,可在该已卷取的上述各种片的终端侧的切分处的位置切断上述各种片;
胶带粘贴机构,该胶带粘贴机构至少在上述各种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上述卷芯上之前的阶段,可将卷绕固定胶带粘贴于该各种片中位于上述卷芯的最外周侧的片(比如正电极片)的终端部上;
按压辊,该按压辊一边对卷取于上述卷芯上的上述各种片进行按压,一边可对应于该片的运动而旋转,
在将上述各种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上述卷芯上时,可通过上述按压辊将上述卷绕固定胶带按压粘贴于上述卷绕元件的周面上。
在这里,给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的卷绕装置的各种片的卷绕作业和卷绕固定作业的作业程序的一个例子。首先,在重合的状态,通过卷芯而卷绕呈卷状的原料卷所连续供给的各种片,各种片分别以规定长度卷绕后,暂时停止卷芯。接着,通过按压辊而按压卷取于卷芯上的各种片。接着,将位于卷芯的最外周侧的片切断,将卷绕固定胶带粘贴于该终端部上。同时,还将其它片切断。然后,在通过按压辊而按压各种片的状态,再次使卷芯旋转,卷取各种片的卷绕剩余部分。由此,在各种片的卷绕剩余部分没有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完全地卷取,并且通过卷绕固定胶带而将最外周的片的终端部固定,卷绕元件完成。
像这样,按照上述技术方案1,在将各种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卷芯上之前的阶段,事先将卷绕固定胶带粘贴于最外周侧的片的终端部上,由此,在将各种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卷芯上时,可一并地通过按压辊,将卷绕固定胶带按压而粘贴于卷绕元件的周面上。
其结果是,无论在最外周侧的片的终端部的位置位于卷取于卷芯上的截面呈非圆形的卷绕元件的任何位置,均可适当地将卷绕固定胶带粘贴。即,不拘泥于卷绕元件(卷芯)的形状,即使在卷绕元件的截面呈非圆形的情况下,仍不受到所制造的卷绕元件的种类的差异(所卷绕的片的长度的差异)的影响,可通过卷绕固定胶带,将最外周侧的片的终端部适当地卷绕固定于卷绕元件的周面上。
另外,由于无须对应于所制造的卷绕元件的形状、种类的差异,每次地改变胶带粘贴机构的动作方式等,故可减少机械的结构、抑制动作控制的复杂化。进而,可谋求卷绕元件的制造种类的切换时的作业简化,并且可提高通用性。
此外,在将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卷芯上之前的阶段,在该片的终端部事先粘贴卷绕固定胶带上的结构,预先配备比如切成矩形的片,于其终端部上粘贴卷绕固定胶带的结构,还可考虑通过卷芯而卷绕它的结构。
但是,为了在没有蜿蜒的情况下卷绕切断成矩形的片,需要比如通过卡盘等的持握机构持握呈矩形的片的终端部,沿与卷取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张力,同时,沿导轨等的导轨机构,笔直地卷取卷芯。即,必须要求卡盘、导轨等的机构,具有卷绕装置的尺寸增大的危险。特别是在近年,由于锂离子电池元件等的卷绕元件大型化(片长条化)的倾向,故具有上述不良状况更加显著的危险。
另外,在将卷绕固定胶片粘贴于片的终端部上的状态,由于难以适当地持握该片的终端部,故有难以施加张力、难以进行适合的蜿蜒限制的风险。另外,由于作业者需要每次将呈矩形切断的片相对卷芯、卡盘等而设定,故具有花费时间、工夫、生产性显著地降低的危险。
在此方面,按照本技术方案,由于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不预先呈矩形地切断,将片从卷状的原料卷连续地供给到卷芯上,进行卷绕作业,故对于卷绕作业来说容易地施加必要的张力,也容易进行蜿蜒限制等。另外,上述那样的卡盘、导轨等的机构也不是必要的,且不需花费每次设定矩形的片的工夫。其结果是,可抑制卷绕装置的增大以及生产性的降低。
此外,作为不受到卷绕元件(卷芯)的形状的影响,通过胶带而将片的终端部固定的方案,比如,还可考虑下述的方案,其中,在上述按压辊可吸接保持卷绕固定胶带的结构的条件下,一边将各种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卷芯上,一边通过按压辊,粘贴卷绕固定胶带。
但是,在该方案中,作为吸接保持卷绕固定胶带的按压辊,必须要求采用较大尺寸的辊。由此,按压辊施加于卷绕元件上的负荷变大。其结果是,对所卷取的片施加必要程度以上的张力,有卷绕元件卷紧的危险。如果产生这样的卷紧,则具有对电池的性能产生影响的危险。
对于该情况,本技术方案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在将各种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卷芯上之前的阶段,事先将卷绕固定胶带粘贴于最外周侧的片的终端部上,并且由于按压辊仅仅按压各种片、卷绕固定胶带,故不需要大型化,在卷取时也不会对片施加必要程度以上的张力。其结果是,可抑制上述那样的卷紧等的不良状况的发生。
此外,按照本技术方案,由于也不需要以超过制品样式的程度较长地设定最外周的片的长度,故也没有白白消耗该片的情况,还可抑制电池的大型化。
技术方案2.涉及技术方案1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对夹持辊,该对夹持辊按照下述方式设置:在上述最外周侧的片被切断后,并且该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上述卷芯上之前的阶段,该对夹持辊一边夹持该片的卷绕剩余部分,一边对应于该片的运动而旋转。
在最外周侧的片切断后,在将该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卷芯上时,如果该片的卷绕剩余部分没有任何的保持而处于自由状态,则具有因该片本身的弯曲、静电的影响,该片产生卷绕偏移(片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的危险。特别是在卷绕元件(卷芯)的截面呈非圆形的场合,还具有片的卷绕剩余部分的位置不是一定的,产生参差不齐的危险。
在片相对卷芯产生位置偏差的状态下进行卷取作业的场合,具有该片的端部露出,片产生褶皱、松弛或片蜿蜒而卷取等的所获得的卷绕元件的品质降低的危险。
特别是在最外周的片本身具有弯曲(宽度方向的弯曲等)的场合,在切断该片时,在被切断而没有任何的保持的片的卷绕剩余部分,释放现有的张力,由此,产生向宽度方向的弯曲(卷曲)。像这样,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向宽度方向弯曲的场合,在将该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卷芯上时,具有上述不良状况更加显著的危险。
在此方面,按照上述技术方案2,通过设置上述夹持辊,可一边对片的卷绕剩余部分施加张力,一边矫正该片的弯曲等,一边进行该片的卷取作业。其结果是,可抑制所卷取的片产生褶皱、松弛、蜿蜒等情况的发生。
技术方案3.涉及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最外周侧的片为涂敷有活性物质的电极片。
另外,在规定的金属片上涂敷活性物质而制造的电极片上,容易残留残余应力,在制造后(干燥后)容易产生弯曲等情况。特别是在锂离子电池元件等的制造中,在近年多采用的连续涂敷方式的电极片原料卷上,一般,片宽度方向的规定部分为活性物质涂敷部分,剩余的部分为未涂敷部分,由此,较容易发生片宽度方向的弯曲(卷曲)等情况。于是,在最外周的片为电极片的场合,具有容易发生卷曲、容易产生蜿蜒等的危险。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3的结构的条件下,上述技术方案2的结构更加有效。
技术方案4.涉及技术方案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吸接机构,至少在通过上述胶带粘贴机构将卷绕固定胶带粘贴于上述最外周侧的片上时,该吸接机构可吸接保持该片的卷绕剩余部分。
按照技术方案4,在将卷绕固定胶带粘贴于片的终端部上时,可一边矫正片的弯曲等,一边定位。由此,可在片不产生褶皱、松弛、弯曲等情况的良好的状态,适当地粘贴卷绕固定胶带。
另外,按照一边吸接片的卷绕剩余部分,一边将该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卷芯上的方案,可实现与上述技术方案2相同的作用效果。
技术方案5.涉及技术方案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分离机构,在上述各种片被切断之后的阶段,并且在上述各种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上述卷芯上之前的阶段,该分离机构使该各种片中的上述最外周侧的片(比如正电极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和除该片以外的其它片(比如分隔片和负电极片)的卷绕剩余部分以分离的状态进行维持。
还具有下述的情况,根据制品样式,其它片的长度大于最外周侧的片的长度。在该场合,如果最外周侧的片的卷绕剩余部分与长于它的其它片的卷绕剩余部分没有分离,则具有下述风险,即,粘贴于最外周侧的片的终端部上的卷绕固定胶带紧贴于其它片的卷绕剩余部分上,无法适当地进行各种片的卷取作业。
对于该情况,由于像本技术方案那样设置有分离机构,故可抑制上述那样的不良状况的发生,适当地进行各种片的卷取。
技术方案6.涉及技术方案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转台,该转台按照能以本身的中心轴为旋转轴而旋转的方式设置;
多个卷芯,该多个卷芯在上述转台的旋转方向以规定间隔设置;
转台控制机构,该转台控制机构以规定长度卷绕上述各种片,其中,上述各种片供给至上述多个卷芯中的位于第1位置的第1卷芯上,此后,使上述转台旋转,将上述第1卷芯移到第2位置,并且将不同于上述第1卷芯的第2卷芯移到上述第1位置,
在上述第1卷芯移到上述第2位置之后的阶段,通过上述按压辊而对卷取于该第1卷芯上的上述各种片进行按压,通过上述胶带粘贴机构,将卷绕固定胶带粘贴于上述最外周侧的片的终端部,然后,将上述各种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上述第1卷芯上。
按照技术方案6,在第1位置的卷绕作业结束后,第1卷芯移向第2位置,并且第2卷芯新移向第1位置。然后,在第2位置,将各种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第1卷芯上,并且在第1位置,对第2卷芯进行新的卷绕。
即,通过转台的旋转,多个卷芯依次移到第1位置、第2位置,可在各位置在相同时期进行各种片的卷绕作业、片的卷绕剩余部分的卷取作业、卷绕固定胶带的卷绕固定作业等的各种作业。其结果是,与仅仅具有1个卷芯的卷绕装置相比较,可谋取生产性的提高。
技术方案7.涉及一种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该卷绕元件通过将涂敷有活性物质的带状的正负两电极片与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带状的分隔片重合地卷绕而成,截面呈非圆形,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卷绕工序,在该工序中,以重合的状态将呈卷状的原料卷所连续供给的上述各种片卷绕于规定的卷芯上;
片切断工序,在该工序中,在上述各种片以规定长度卷取于上述卷芯上后,在该已卷取的上述各种片的终端侧的切分处的位置,将该各种片切断;
胶带粘贴工序,在该工序中,至少在上述各种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上述卷芯上之前的阶段,将卷绕固定胶带粘贴于上述各种片中位于上述卷芯的最外周侧的片的终端部上;
卷取工序,在该工序中,以通过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的规定按压辊按压上述各种片的状态,将上述各种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上述卷芯上;
卷绕固定工序,在该工序中,通过上述按压辊,将上述卷绕固定胶带按压粘贴于上述卷绕元件的周面上。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7,实现与上述技术方案1相同的作用效果。
技术方案8.涉及技术方案7所述的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片切断工序中,将位于上述卷芯的最外周侧的片切断的第1切断工序在至少将从上述卷芯的最外周侧起的第二个片(比如分隔片)切断的第2切断工序之前的阶段进行。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8,可在不受到其它片的妨碍的情况下,顺利地进行上述胶带粘贴工序、在之前阶段进行的最外周侧的片的定位工序等。进而,实现与上述技术方案5相同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电池元件的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表示电极片切断后的状态的卷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表示转台在旋转中的状态的卷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表示开始新的电极片的供给的状态的卷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表示转台的旋转停止的状态的卷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表示开始分隔片切断时的状态的卷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表示新开始各种片的卷绕的状态的卷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表示按压辊、夹持机构和胶带粘贴机构等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按压辊、夹持机构和胶带粘贴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10为按压辊、夹持机构和胶带粘贴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11为按压辊、夹持机构和胶带粘贴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12为按压辊、夹持机构和胶带粘贴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13为按压辊、夹持机构和胶带粘贴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14为按压辊、夹持机构和胶带粘贴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15为按压辊、夹持机构和胶带粘贴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16为按压辊,夹持机构和胶带粘贴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17(a)为用于说明相对截面呈圆形的卷绕元件的现有的胶带粘贴作业的示意图,图17(b)为用于说明相对截面呈非圆形的卷绕元件的胶带粘贴作业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对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卷绕装置而获得的作为卷绕元件的锂离子电池元件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锂离子电池元件1(在下面简称为“电池元件1”)通过下述方式制造,该方式为:通过介设两个分隔片2、3,以重合的状态将正电极片4和负电极片5卷绕。
另外,在图1中,为了便于说明,以截面呈圆形卷绕的状态表示电池元件1,并且按照分隔件2、3和电极片4、5(在下面将它们总称为各种片2~5)相互间隔开的方式表示。
分隔件2、3分别呈具有同一宽度的带状,通过聚丙烯(PP)等的绝缘体构成,以便防止不同的电极片4、5之间相互接触,产生短路的情况。
电极片4、5由薄板状的金属片构成,具有与分隔件2、3基本相同的宽度。另外,在电极片4、5的内外两个表面上涂敷有活性物质。正电极片4采用比如铝箔片,在其内外两个表面上涂敷正极活性物质。负电极片5采用比如铜箔片,在其内外两个表面上涂敷有负极活性物质。另外,可经由所述活性物质进行正电极片4和负电极片5之间的离子交换。具体来说,在充电时,离子从正电极片4向负电极片5移动,在放电时,离子从负电极片5向正电极片4移动。
另外,图中未示出的多个正极引线从正电极片4的宽度方向一端缘而伸出,并且图中未示出的多个负极引线从负电极片5的宽度方向一端缘而伸出。
在得到锂离子电池时,将卷绕的电池元件1设置于金属制的呈筒状的电池容器(图中未示出)的内部,并且分别汇集上述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另外,汇集的正极引线与正极端子部件(图中未示出)连接,汇集的负极引线与负极端子部件(图中未示出)连接,两个端子部件按照将上述电池容器的两端开口封塞的方式设置,由此,可获得锂离子电池。
下面对用于制造电池元件1的卷绕装置10进行说明。如图2等所示,卷绕装置10包括:卷绕部11,该卷绕部11用于卷绕各种片2~5;正电极片供给机构31,该正电极片供给机构31用于将正电极片4供给到卷绕部11;负电极片供给机构41,该负电极片供给机构41用于将负电极片5供给到卷绕部11;分隔片供给机构51、61,该分隔片供给机构51、61用于分别将分隔片2、3供给到卷绕部11。另外,上述卷绕部11、各供给机构31、41、51、61等的卷绕装置10内的各种机构,为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控制装置而进行动作控制的结构。
正电极片供给机构31包括:正电极片原料卷32,在该正电极片原料卷32上,呈卷状卷绕有正电极片4;片插入机构33,该片插入机构33用于将正电极片4供给到卷绕部11;片切断器34,该片切断器34用作片切断机构,其用于切断正电极片4;张力施加机构35,该张力施加机构35用于防止正电极片4的松弛。
正电极片原料卷32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由此处适当地将正电极片4抽出。
片插入机构33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即沿正电极片4的运送通路,可移动到接近卷绕部11的接近位置与和卷绕部11离开的离开位置。片插入机构33包括可持握正电极片4的一对卡盘33a、33b,该对卡盘33a、33b按照可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而进行开闭动作的方式构成。
另外,在将正电极片4供给到卷绕部11时,可在通过卡盘33a、33b持握正电极片4后,使片插入机构33接近卷绕部11,由此,将正电极片4的起始端部定位于与后述的卷绕开始位置P1相对应的规定位置。
片切断器34由分别位于正电极片4的内外两侧的一对刃部34a、34b构成。片切断器34按照下述方式设置,其一对刃部34a、34b可在以夹持正电极片4为目的而定位的片切断位置与向正电极片4的运送通路外侧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
此外,在片插入机构33向卷绕部11侧接近而移动,以便将正电极片4供向卷绕部11时,通过与正电极片4的运送通路离开的方式,不阻碍片插入机构33的移动。另外,正电极片4的切断在通过夹具33a、33b而持握正电极片4的状态进行。
张力施加机构35包括一对辊35a、35b与松紧调节辊35c,该松紧调节辊35c以可摆动的方式设置于两个辊35a、35b之间。松紧调节辊35c按照可对正电极片4施加张力的方式构成,起防止正电极片4松弛的作用。
负电极片供给机构41与正电极片供给机构31相同,包括:负电极片原料卷42;片插入机构43(一对夹具43a、43b);作为片切断机构的片切断器44(一对刃部44a、44b);张力施加机构45(一对辊45a、45b与松紧调节辊45c)等。另外,由于负电极片原料卷42、片插入机构43、片切断器44、张力施加机构45等负电极片供给机构41的各种机构与正电极片供给机构31相同,故其具体的说明省略。
另一方面,分隔片供给机构51包括:分隔片原料卷52,在该分隔片原料卷52中,分隔片2呈卷状卷绕;张力施加机构55,该张力施加机构55用于防止分隔片2的松弛。
分隔片原料卷52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从此处适当地抽出分隔片2。
张力施加机构55包括:一对辊55a、55b与松紧调节辊55c,该松紧调节辊55c以可摆动的方式设置于两个辊55a、55b之间。松紧调节辊55c按照对分隔片2施加张力的方式构成,起防止分隔片2松弛的作用。
分隔片供给机构61与分隔片供给机构51相同,包括分隔片原料卷62;张力施加机构65(一对辊65a、70a与松紧调节辊65c)等。但是,一对辊65a、70a中的一个辊70a兼用后述的导向辊。
在各种片2~5的运送通路的中途,设置有将各种片2~5汇集的一对导向辊70a、70b等的对各种片2~5进行导向用的各种导向辊(标号省略)。
在一对导向辊70a、70b中,挂有分隔片3的一个导向辊70a由其轴向位置没有变化的固定辊构成。另一个导向辊70b由位移辊构成,该位移辊可位移到接近导向辊70a的接近位置以及与导向辊70a离开的离开位置。由此,按照一对导向辊70a、70b之间的间隙适当变化的方式构成。
另外,导向辊70a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通过轴承支承,并且在平时处于与分隔片3接触的状态。由此,对应于分隔片3的移动,导向辊70a旋转。
下面对卷绕部11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如图2等所示,卷绕部11包括:圆盘状的转台12,该转台12按照可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而旋转的方式设置;三个卷芯13A、13B、13C,它们在该转台12以120°间隔的旋转方向设置;三个支承辊15A、15B、15C,该三个支承辊15A、15B、15C设置于分别沿转台12的旋转方向以规定量与该卷芯13A、13B、13C间隔开的位置;作为片切断机构的分隔片切断器16,该分隔片切断器16用于切断分隔片2、3。
卷芯13A、13B、13C分别用于在本身的外周侧卷绕各种片2~5,按照可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以本身的中心轴为旋转轴而旋转的方式构成。另外,卷芯13A、13B、13C按照可沿转台12的轴线方向(图1等的纸面进深方向),相对该转台12而突出的方式设置。
如图2等所示,卷芯13A、13B、13C分别由沿本身的轴线方向(图2等的纸面进深方向)而延伸的一对片状芯构成,可通过卡盘机构17将该各种片2~5持握于该对片状芯之间(狭缝)的方式构成。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各卷芯13A、13B、13C分别按照旋转轴的正交方向的截面形状呈长方形的扁平状的方式构成。
卷芯13A、13B、13C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可通过转台12的旋转,依次旋转运动到作为第1位置的卷绕开始位置P1、作为第2位置的卷绕结束位置P2、作为第3位置的取下位置P3。于是,通过控制该转台12的上述控制装置的功能,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转台控制机构。
卷绕开始位置P1为开始各种片2~5相对卷芯13A、13B、13C的卷绕的位置,朝向该卷绕开始位置P1,从上述各供给机构31、41、51、61分别供给各种片2~5。
卷绕结束位置P2为结束各种片2~5相对卷芯13A、13B、13C的卷绕的位置,为用于进行卷绕固定胶带TP(参照图8等)等的卷绕固定等的位置。
在卷绕结束位置P2的周边部设置有:按压辊78,该按压辊78用于将通过卷芯13A、13B、13C而卷取的各种片2~5的参差不齐进行按压;夹持机构79,该夹持机构79用于对终端侧被切断,并处于自由状态的正电极片4的卷绕剩余部分进行夹持;作为胶带粘贴机构的胶带粘贴机构80等,该胶带粘贴机构80用于将卷绕固定胶带TP粘贴于该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参照图8等)。另外,在图2~图7中,为了方便起见,关于按压辊78等的设置于卷绕结束位置P2的周边部的上述各机构,省略它们的图示。关于该各种机构的具体内容,将在后面描述。
取下位置P3为用于进行卷绕完成后的各种片2~5,即已制成的电池元件1的取下的位置。在取下位置P3的周边部,设置有取下装置(图示省略)等,该取下装置用于从卷芯13A、13B、13C上取下电池元件1。
支承辊15A、15B、15C用于在移向卷绕结束位置P2的卷芯13A、13B、13C和上述分隔片供给机构51、61(一对导向辊70a、70b)之间,挂绕而支承分隔片2、3。
分隔片切割器16设置于卷绕开始位置P1的附近,可移向切断位置与退避位置,在该切断位置,分隔片切割器16接近转台12,将分隔片2、3切断,在该退避位置,分隔片切割器16离开转台12,不妨碍卷芯13A、13B、13C的移动。
另外,将分隔片2、3切断的切断位置按照下述方式设定,相对于分隔片2、3的纵向方向,设定于卷绕开始位置P1的下游侧,且于卷绕结束位置P2的上游侧。
下面参照图8~16对设置于卷绕结束位置P2的周边部的上述各种机构进行具体说明。
按压辊78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可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移向按压位置与退避位置,在该按压位置,按压辊78接近位于卷绕结束位置P2的卷芯13A、13B、13C,并按压卷取于该卷芯13A、13B、13C上的各种片2~5,在该退避位置,按压辊78与该卷芯13A、13B、13C离开,不妨碍卷芯13A、13B、13C的移动。
按压辊78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并且通过螺旋弹簧C1而偏置于卷芯13A、13B、13C侧。由此,伴随通过卷芯13A、13B、13C而卷取的各种片2~5的运动,按压辊78可旋转或发生位移。
夹持机构79包括一对夹持辊79A、79B,该一对夹持辊79A、79B在水平方向按照可相对位移的方式设置。
更具体地说,一对夹持辊79A、79B中的位于正电极片4的外周侧的一个夹持辊79A通过其旋转轴位置不发生变化的固定辊而构成。另外,位于正电极片4的内周侧的另一夹持辊79B由位移辊构成,该位移辊可通过由气缸等构成的驱动机构D1,在接近夹持辊79A的接近位置和离开夹持辊79A的离开位置之间移动。另外,夹持辊79B接近夹持辊79A,由此,可通过两个夹持辊79A、79B夹持正电极片4,该正电极片4的终端侧被切断、且处于在垂直方向呈垂下的状态。即,一对夹持辊79A、79B可在能夹持正电极片4的关闭状态以及不能夹持正电极片4的打开状态之间进行开闭动作。
各夹持辊79A、79B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另外,夹持辊79B通过螺旋弹簧C2而向夹持辊79A侧偏置。由此,各夹持辊79A、79B可在夹持正电极片4的状态,伴随通过卷芯13A、13B、13C而卷取的正电极片4的运动而旋转。
另外,由于夹持辊79B像后述那样,与卷绕固定胶带TP的粘接面接触,故至少其表面通过特氟龙(注册商标)等的氟树脂等非粘接性优良的原材料形成。
此外,夹持机构79包括放置台79C,该放置台79C按照可与作为位移辊的夹持辊79B一起地移动的方式设置。放置台79C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分离机构,像后述的那样,用于放置终端侧被切断的分隔片2、3和负电极片5的卷绕剩余部分。由此,对于终端侧被切断的处于自由状态的分隔片2、3和负电极片5的卷绕剩余部分,可限制其像正电极片4那样,沿垂直方向垂落的情况。
胶带粘贴装置80包括:作为吸接机构的吸接块82,该吸接块82用于吸接而保持正电极片4的卷绕剩余部分,该正电极片4的终端侧被切断,且处于在垂直方向垂下的状态;运送杆83,该运送杆83用于将卷绕固定胶带TP运送到通过该吸接块82而吸接保持的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夹持机构84,该夹持机构84用于将通过该运送杆83运送的卷绕固定胶带TP的一部分粘贴于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
吸接块82设置于正电极片4的外周侧位置,并且设置于夹持辊79A的下方位置。吸接块82由多孔质体构成,呈基本平板状,经由图中未示出的吸引通路而连接图中未示出的真空软管。另外,通过对真空泵进行开闭控制,可切换吸接块82的吸接和吸接解除。如果真空泵处于动作状态,则将正电极片4的外周侧面吸接而保持于吸接块82上。
运送杆83在纵向一个端部,以可旋转的方式通过轴承而支承,在另一端部,具有可保持卷绕固定胶带TP的胶带保持部83a。更具体地说,运送杆83为下述的结构,其中,通过将胶带保持部83a粘接于卷绕固定胶带TP的粘接面上,该卷绕固定胶带TP从图中未示出的胶带供给机构,在以规定长度而切断的状态供给,可保持卷绕固定胶带TP。显然,并不限于此,也可形成通过规定的吸接机构吸接保持卷绕固定胶带TP的结构。
夹持机构84包括:设置于正电极片4的外周侧的外周侧夹板84A、与设置于正电极片4的内周侧的内周侧夹板84B。
各夹板84A、84B通过气缸等构成的驱动机构D2、D3,分别按照可沿水平方向的接近位置和离开位置进行相对位移的方式设置,在该接近位置,各夹板84A、84B接近正电极片4,在该离开位置,各夹板84A、84B离开正电极片4。
外周侧夹板84A以可位移的方式设置于吸接块82的正下方位置。另一方面,内周侧夹板84B按照其上下宽度大于外周侧夹板84A的上下宽度的方式形成。另外,内周侧夹板84B的顶侧设定为与吸接块82的底部重合的高度位置,内周侧夹板84B的底侧设定为与外周侧夹板84A重合的高度位置。由此,在外周侧夹板84A和内周侧夹板84B之间,或在吸接块82和内周侧夹板84B之间,可分别持握正电极片4。
下面对采用上述卷绕装置10的电池元件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位于卷绕开始位置P1相对第1卷芯13A,1个元件量的各种片2~5的卷绕基本完成的阶段,到位于卷绕开始位置P1,相对第2卷芯13B,开始卷绕各种片2~5的过程进行具体说明。
另外,在卷绕开始位置P1,通过第1卷芯13A、第2卷芯13B或第3卷芯13C进行各种片2~5的卷绕动作时,转台12呈停止状态,各卷芯13A、13B、13C的轴心位置呈固定于卷绕开始位置P1、卷绕结束位置P2或取下位置P3的状态。
如果相对位于卷绕开始位置P1的第1卷芯13A,各种片2~5以规定长度卷绕,则第1卷芯13A的卷绕动作暂时停止。在这里,相对位于卷绕开始位置P1的第1卷芯13A以规定长度卷绕各种片2~5的工序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卷绕工序。
如果第1卷芯13A的卷绕动作暂时停止,则在正电极片供给机构31中,作为卷绕于第1卷芯13A上的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与在下次卷绕于第2卷芯13B上的正电极片4的起始端部的切分部的切断位置,呈相对片切断器34(刃部34a、34b)而已经定位的状态。
同时,在负电极片供给机构41中,作为卷绕于第1卷芯13A上的负电极片5的终端部与在下次卷绕于第2卷芯13B上的负电极片5的起始部的切分部的切断位置,呈相对片切断器44(刃部44a、44b)而已经定位的状态。
接着,在正电极片供给机构31中,在通过片插入机构33(卡盘33a、33b)而持握正电极片4后,通过片切断器34(刃部34a、34b)将正电极片4切断(参照图2)。
同时,在负电极片供给机构41中,在通过片插入机构43(卡盘43a、43b)而持握负电极片5后,通过片切断器44(刃部44a、44b)将负电极片5切断(参照图2)。在这里,将电极片4、5切断的工序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片切断工序(第1切断工序)。
如果电极片4、5的切断结束,则不将分隔片2、3切断,转台12开始旋转。
由此,位于卷绕开始位置P1处的第1卷芯13A一边从分隔片供给机构51、61抽出分隔片2、3,一边移向卷绕结束位置P2,并且位于取下位置P3的第2卷芯13B在相对转台12而没入的状态,移向卷绕开始位置P1侧(参照图3)。另外,像后述的那样,于卷绕结束位置P2完成各种片2~5的卷绕和卷绕固定的第3卷芯13C,即,在周围保持已完成的电池元件1的第3卷芯13C,移向取下位置P3。
然后,在到达预定的规定时刻的场合,控制装置使正电极片供给机构31的片插入机构33(卡盘33a、33b)动作。由此,使持握正电极片4的片插入机构33接近导向辊70a、70b,将正电极片4的起始端部供向卷绕部11(卷绕开始位置P1)。
同时,在到达预定的规定时刻的场合,控制装置使负电极片供给机构41的片插入机构43(卡盘43a、43b)动作。由此,使持握负电极片5的片插入机构43接近导向辊70a、70b,将负电极片5的起始端部插入两个分隔片2、3之间(参照图4)。
接着,如果第1卷芯13A、第2卷芯13B和第3卷芯13C分别到达卷绕结束位置P2、卷绕开始位置P1、取下位置P3,则转台12的旋转动作和第1卷芯13A的旋转动作停止(参照图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同于负电极片5,正电极片4按照不夹持于两个分隔片2、3之间的方式构成。由此,从到达了卷绕结束位置P2的第1卷芯13A伸出的处于终端侧被切断而呈自由状态的正电极片4的卷绕剩余部分,完全没有被支承,处于向垂直方向垂落的状态(参照图8等)。
在转台12和第1卷芯13A停止的同时,停止负电极片供给机构41的片插入机构43的动作。由此,两个分隔片2、3和负电极片5的移动停止。另外,在规定的时刻(比如,在两个分隔片2、3和负电极片5的移动停止的时刻的同时,或该时刻之前或之后的阶段),停止正电极片供给机构31的片插入机构33的动作,停止正电极片4的移动。由此,处于两个电极片4、5的起始端部定位于规定位置的状态。
如果处于该状态,从第1卷芯13A到分隔片供给机构51、61而设置的分隔片2、3挂绕于支承辊15A上,在该支承辊15A和导向辊70a、70b之间,将分隔片2、3笔直地拉伸。
另一方面,在没入转台12中的第2卷芯13B到达卷绕开始位置P1的初期状态,设置于上述支承辊15A和导向辊70a、70b之间的分隔片2、3(各种片2~5)的纵向,与第2卷芯13B的一对片状芯之间(狭缝)的贯通方向基本平行。
在该状态,第2卷芯13B从转台12突出。由此,处于各种片2~5穿过第2卷芯13B的片状芯之间的状态。另外,在图5中,为了便于说明,按照在导向辊70a、70b之间有间隔和各种片2~5之间有间隔的方式图示,但是在该阶段,导向辊70b接近于导向辊70a,各种片2~5夹持于导向辊70a、70b之间,容易一体地从第2卷芯13B的片状芯之间穿过。
如果处于各种片2~5从第2卷芯13B的片状芯之间穿过的状态,则两个电极片4、5的起始端部处于定位于第2卷芯13B的片状芯之间的状态。另外,使第2卷芯13B的夹持机构17动作而持握各种片2~5。
如果通过第2卷芯13B持握各种片2~5,则在正电极片供给机构31中,片插入机构33(夹具33a、33b)处于打开状态,通过该片插入机构33的持握,释放正电极片4。在负电极片供给机构41中,片插入机构43(夹具43a、43b)处于打开状态,通过该片插入机构43的持握,将负电极片5释放。
另一方面,在卷绕结束位置P2通过按压辊78而按压卷绕于第1卷芯13A上的各种片2~5(参照图8)。并且,在卷绕结束位置P2,在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事先进行粘贴卷绕固定胶带TP的胶带粘贴作业。在后面,对该胶带粘贴作业的具体内容进行描述。
如果像这样,在卷绕结束位置P2的第1卷芯13A以及卷绕开始位置P1的第2卷芯13B上,一旦分别固定分隔片2、3,则分隔片切割器16动作,在两个卷芯13A、13B之间(第2卷芯13B的附近)将分隔片2、3切断(参照图6)。在这里,切断分隔片2、3的工序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片切断工序(第2切断工序)。
在切断分隔片2、3后,在卷绕开始位置P1,使第2卷芯13B旋转,开始该第2卷芯13B所持握的各种片2~5的卷绕作业。即,在卷绕开始位置P1,开始新的各种片2~5的卷绕(参照图7)。
同时,在正电极片供给机构31中,片插入机构33(卡盘33a、33b)与卷绕部11离开,返回到原始的位置。在负电极片供给机构41中,片插入机构43(卡盘43a、43b)与卷绕部11离开,返回到原始的位置。
另外,在卷绕结束位置P2进行第1卷芯13A的各种片2~5的卷绕剩余部分的卷取,并且进行基于卷绕固定胶带TP的卷绕固定。由此,各种片2~5的卷绕作业完成,电池元件1完成。另外,关于上述卷绕固定作业的具体内容将在后面描述。
此外,在取下位置P3,首先于卷绕结束位置P2完成了各种片2~5的卷绕和卷绕固定的第3卷芯13C,即在周围保持已完成的电池元件1的第3卷芯13C,通过上述取下装置取下该已完成的电池元件1。在取下电池元件1后,第3卷芯13C相对转台12而没入。
之后,反复进行上述的工序,将各种片2~5依次卷绕于卷芯13A、13B、13C上,由此,依次制造电池元件1。
在这里,参照图8~图16,对上述胶带粘贴作业和卷绕固定作业进行具体说明。
如果像上述那样,从卷绕开始位置P1移动过来的卷芯13A(13B、13C)到达卷绕结束位置P2而停止,则处于终端侧被切断的自由状态的正电极片4的卷绕剩余部分从卷芯13A(13B、13C)向垂直方向垂落(参照图8)。
在该阶段,由于还没有将分隔片2、3切断,故该分隔片2、3和由它们夹持的负电极片5不处于像正电极片4那样的垂下的状态。
接着,驱动夹持辊79B,通过一对夹持辊79A、79B夹持从卷芯13A(13B、13C)向垂直方向垂下的正电极片4(参照图9)。同时,使吸接块82动作,吸接正电极片4。
然后,如果像上述那样,一旦通过分隔片切割器16将分隔片2、3切断,处于自由状态的分隔片2、3和负电极5的卷绕残留部分放置于放置台79C(参照图10)。
之后,稍稍使卷芯13A(13B、13C)旋转,将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的位置卷绕于规定的胶带粘贴位置,进行对位(参照图11)。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设置于卷芯13A(13B、13C)上的图中未示出的编码器的值,判定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的位置到达规定的胶带粘贴位置时,通过停止卷芯13A(13B、13C)的卷绕动作,将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定位。显然,并不限于此,比如也可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通过规定的传感器检测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根据它,将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的位置对位。
如果将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位置对位,则使内周侧夹板84B动作,通过该内周侧夹板84B的顶部与吸接块82的底部夹持正电极片4(参照图12)。
然后,使保持了从胶带供给机构事先供给的卷绕固定胶带TP的运送杆83转动,将卷绕固定胶带TP运送到通过内周侧夹板84B和吸接块82定位而固定的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参照图13)。
一旦将卷绕固定胶带TP定位,则驱动外周侧夹板84A,通过该外周侧夹板84A和内周侧夹板84B的底部夹持正电极片4(参照图14)。由此,卷绕固定胶带TP的顶部的粘接面被按压于正电极片4上。其结果是,将卷绕固定胶带TP粘贴于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上。在这里,从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而突出的卷绕固定胶带TP的底部的粘贴面,朝向正电极片4的内周侧。另外,将卷绕固定胶带TP粘贴于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上的工序,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胶带粘贴工序。
在卷绕固定胶带TP的粘贴完成后,进一步使运送杆83转动,将胶带保持部83a从卷绕固定胶带TP的粘接面剥离。在将胶带保持部83a剥离后,分别将两个夹板84A、84B从正电极片4离开(参照图15)。
然后,在通过按压辊78而按压各种片2~5的状态,再次使卷芯13A(13B、13C)旋转,卷取各种片2~5的卷绕剩余部分。由此,在各种片2~5的卷绕剩余部分没有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完全被卷取(卷取工序),并且通过卷绕固定胶带TP而卷绕最外周的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卷绕固定工序),完成电池元件1(参照图16)。
此时,正电极片4的卷绕剩余部分一边通过一对夹持辊79A、79B被夹持,被施加规定的张力,一边在吸接块82的表面上滑动,卷取于卷芯13A(13B、13C)上。
如果电池元件1完成,则按压辊78远离卷芯13A(13B、13C)。同时,吸接块82停止吸引动作,运送杆83从胶带供给机构返回到收取卷绕固定胶带TP的位置。另外,夹持辊79B和内周侧夹板84B分别处于下述状态,即,退开到不构成下次垂下的正电极片4的卷绕剩余部分的妨碍的位置。
然后,在卷绕结束位置P2,依次进行上述各种工序,胶带粘贴作业和卷绕固定作业反复地进行。
像以上具体描述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各种片2~5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到卷芯13A(13B、13C)的之前阶段,事先将卷绕固定胶带TP粘贴于最外周侧的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上,由此,将各种片2~5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卷芯13A(13B、13C)时,可通过按压辊78,将卷绕固定胶带TP按压粘贴于电池元件1的周面上。
其结果是,最外周侧的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的位置,无论位于卷取于卷芯13A(13B、13C)上的截面呈非圆形的电池元件1的任何位置,均可适当地粘贴卷绕固定胶带TP。即,不拘泥于电池元件1的形状,即使在电池元件1的截面呈非圆形的情况下,也不会受到所制造的电池元件1的种类差异(卷绕的各种片2~5的长度的差异)的影响,可通过卷绕固定胶带TP,将最外周侧的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适当地卷绕固定于电池元件1的周面上。
另外,由于不需要对应于所制造的电池元件1的形状、种类等的不同而改变胶带粘贴机构的动作方式等,故可抑制机械的结构、动作控制的复杂化。进而,可谋求电池元件1在制造品种切换时的作业的简化,并且可提高通用性。
此外,按照本实施方式,形成了不预先切成呈长方形的各种片2~5,而是从卷状的原料卷连续地将各种片2~5供给到卷芯13A(13B、13C),进行卷绕作业,故对于卷绕作业来说容易施加必要的张力,容易进行蜿蜒限制等。另外,也不需要持握各种片2~5的终端部的卡盘、对其进行导向的导轨等机构,也不需要每次设定长方形的各种片2~5。其结果是,可抑制卷绕装置10的尺寸增加、生产性的降低。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仅仅通过按压辊78按压事先粘贴于正电极片4上的卷绕固定胶带TP,即可进行电池元件1的胶带固定。于是,在将各种片2~5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卷芯13A(13B、13C)上时,可抑制对于各种片2~5施加必要程度以上的张力,可减少卷紧等的不良状况的发生。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夹持正电极片4的卷绕剩余部分的一对夹持辊79A、79B。由此,可一边对正电极片4的卷绕剩余部分施加张力,一边对该正电极片4的卷绕剩余部分的翘曲等进行矫正,一边进行正电极片4的卷绕剩余部分的卷取作业。其结果是,可抑制被卷绕的正电极片4产生褶皱、松弛、蜿蜒等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吸接块82,该吸接块82可吸接保持正电极片4的卷绕残留部分。由此,在将卷绕固定胶带TP粘贴于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上时,可矫正该正电极片4的翘曲等,进行定位。其结果是,可在正电极片4不产生褶皱、松弛、翘曲等的良好的状态下,将卷绕固定胶带TP适当地粘贴。
此外,正电极片4的卷绕剩余部分在沿垂直方向垂下的笔直的状态,以通过两个夹板84A、84B而夹持的方式粘贴卷绕固定胶带TP,故正电极片4、卷绕固定胶带TP难以产生褶皱等现象。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放置台79C,该放置台79C用于放置终端侧被切断而呈自由状态的分隔片2、3和负电极片5的卷绕剩余部分,限制它们沿垂直方向垂下的情况。由此,可在不受到其它片2、3、5妨碍的情况下,顺利地进行在最外周侧的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处粘贴卷绕固定胶带TP的工序、于其之前阶段而进行的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的定位工序等。另外,在其它片2、3、5的长度大于正电极片4的长度的场合,可抑制下述情况的发生,即,粘贴于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上的卷绕固定胶带TP紧贴于其它片2、3、5的卷绕剩余部分上,无法适当地进行此后的各种片2~5的卷取等不良状况。
还有,本实施方式的夹持辊79B的至少表面部分由氟树脂等的非粘接性优良的原材料形成。由此,在卷绕固定胶带TP通过夹持辊79B时,可抑制粘贴于该夹持辊79B上、从正电极片4剥离的不良状况的发生。此外,没有必要进行对应于卷取到卷芯13A(13B、13C)上的正电极片4的运动,而进行夹持辊79A、79B的开闭动作等复杂的控制,可在卷绕固定胶带TP通过之前,以一定的关闭状态维持一对夹持辊79A、79B。进而,由于可夹持相对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而突出的卷绕固定胶带TP,故可进一步减小正电极片4处于自由状态的区间。
再有,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记载内容,比如,也可像下述那样而实施。显然,在下面没有列举的其它的应用例子、变形例子当然也是可能的。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卷绕装置10制造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元件1,但是,通过卷绕装置10而制造的卷绕元件并不限于此,也可制造比如电容器、电解电容器的卷绕元件等。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卷芯13A、13B、13C采用卷绕有各种片2~5的外周形状(旋转轴的垂直方向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的扁平卷芯,但是,卷芯13A、13B、13C的形状并不限于此,也可采用比如外周形状(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长圆形、多边形等的卷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卷绕装置10中,卷芯13A、13B、13C的形状并不限于截面呈非圆形的场合,由于即使在截面呈圆形的情况下仍可进行电池元件1的卷绕固定作业,故通用性高。
(c)分隔片2、3与电极片4、5的材质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比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PP形成分隔片2、3,但是,也可通过其它的绝缘材料形成分隔片2、3。
(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不具有卷芯芯体的类型的电池元件1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电池元件1也可具有卷芯芯体。即,卷芯13A、13B、13C安装有卷芯芯体,在该卷芯芯体的周围卷绕有各种片2~5。
(e)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在各卷芯13A、13B、13C的一对片状芯之间具有夹持机构17,通过该夹持机构17将各种片2~5固定,但是,将各种片2~5固定于各卷芯13A、13B、13C上的固定机构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
比如,也可形成各卷芯13A、13B、13C的一对片状芯可相对位移(开闭)的结构,还可形成通过借助该对片状芯而持握各种片2~5的方式,将各种片2~5固定于各卷芯13A、13B、13C上的结构。
另外,还可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在杆状的卷芯上形成狭缝,将各种片2~5插入该狭缝中,稍稍使卷芯旋转,由此将各种片2~5固定。
还有,在像上述那样而采用卷芯芯体的场合,还可形成将分隔片2、3通过胶带而粘接于该卷芯芯体上的结构,还可形成将树脂制的分隔片2、3热熔接于卷芯芯体上的结构。
(f)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转台12具有三个卷芯13A、13B、13C,但是,卷芯的数量并不限于此,也可形成具有二或四个以上的卷芯的结构。另外,还可形成省略转台12,具有仅由一个卷芯构成的卷绕部11的结构。
(g)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卷取于卷芯13A、13B、13C上的各种片2~5中的位于最外周侧的片为正电极片4,但是并不限于此,粘贴有卷绕固定胶带TP的最外周侧的片也可为负电极片5或分隔片2、3。
(h)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比如在同时地切断电极片4、5后,不将分隔片2、3切断,将卷芯13A、13B、13C移到卷绕结束位置P2,在这里同时切断分隔片2、3,然后,将电极片4、5的卷绕剩余部分与该分隔片2、3的卷绕剩余部分一起地卷取。切断各种片2~5的时刻、各种片2~5的卷取顺序并不限于此。
比如,也可形成切断正电极片4和负电极片5的时刻不同的结构,还可形成切断分隔片2、3的时刻不同的结构。
但是,在进行向位于卷芯13A、13B、13C的最外周侧的片(比如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粘贴卷绕固定胶带TP的工序、在其之前阶段进行的该片的终端部的定位工序等之后,优选将位于卷芯13A、13B、13C的最外周侧的片(比如正电极片4)切断的第1切断工序,在第2切断工序之前的工序进行,该第2切断工序将位于至少从卷芯13A、13B、13C的最外周侧起第二个的片(比如分隔片2)切断。
另外,关于各种片2~5的卷取程序,还可形成下述的方案,其中,如果比如电极片4、5的切断结束,则于卷绕开始位置P1,卷芯13A、13B、13C按照规定量而旋转,将电极片4、5的卷绕剩余部分与分隔片2、3一起卷取,由此,该电极片4、5的卷取完成,并且分隔片2(或3)为位于卷芯13A、13B、13C的最外周侧的片,将卷绕固定胶带TP粘贴于该片的终端部,进行卷绕固定作业。
(i)按压辊78、夹持辊79A、79B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比如,在从按压辊78而伸出的正电极片4的卷绕剩余部分极短的场合等时,还可形成省略夹持辊79A、79B的结构。
(j)胶带粘贴装置80(胶带粘贴机构)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比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吸接块82的结构,该吸接块82吸接保持正电极片4的卷绕剩余部分,但是,比如在正电极片4的卷绕剩余部分短的场合等时,如果即使在仅通过夹持辊79A、79B仍能充分地起到同等的作用,则还可形成省略吸接块82(吸接机构)的结构。
显然,吸接块82、运送杆83、夹持机构84的结构也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比如,还可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具有下述的机构,该机构一体地兼有可保持卷绕固定胶带TP的运送杆83、与将卷绕固定胶带TP按压于正电极片4上的外周侧夹板84A的功能。
(k)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下述的结构,其具有放置台79C(分离机构),该放置台79C用于放置终端侧被切断呈自由状态的分隔片2、3和负电极片5的卷绕剩余部分,限制它们在垂直方向垂下的情况。
并不限于此,比如,在下述场合也可省略放置台79C(分离机构)的结构,其中,在其它片2、3、5的长度小于正电极片4的长度的场合等的难以产生粘贴于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上的卷绕固定胶带TP紧贴于其它片2、3、5的卷绕剩余部分上的不良状况的场合;将卷绕固定胶带TP粘贴于最外周侧的正电极片4的终端部上的工序,于其之前阶段进行的正电极片4的终端的定位工序等可在不受到其它片2、3、5妨碍的情况下顺利地进行等场合。
另外,作为分离机构,也可采用具有可持握其它片2、3、5的夹具等的不同于放置台79C的结构。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在正电极片4的卷绕剩余部分沿垂直方向垂下的状态,进行基于胶带粘贴装置80的卷绕固定胶带TP的粘贴作业,但是,粘贴有卷绕固定胶带TP的正电极片4的方式也可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比如,还可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在正电极片4的卷绕剩余部分沿水平方向放置的状态,进行卷绕固定胶带TP的粘贴作业。
符号的说明
标号1表示电池元件;
标号2、3表示分隔片;
标号4表示正电极片;
标号5表示负电极片;
标号10表示卷绕装置;
标号11表示卷绕部;
标号12表示转台;
标号13A、13B、13C表示卷芯;
标号16表示分隔片切断器;
标号32表示正电极片原料卷;
标号42表示负电极片原料卷;
标号34、44表示片切断器;
标号52表示分隔片原料卷;
标号78表示按压辊;
标号79表示夹持机构;
标号79A、79B表示夹持辊;
标号79C表示放置台;
标号80表示胶带粘贴机构;
标号82表示吸接块;
标号83表示运送杆;
标号84表示夹持机构;
标号84A表示外周侧夹板;
标号84B表示内周侧夹板;
标号TP表示卷绕固定胶带;
标号P1表示卷绕开始位置;
标号P2表示卷绕结束位置;
标号P3表示取下位置。

Claims (19)

1.一种卷绕装置,其用于制造截面呈非圆形的卷绕元件,该卷绕元件通过将涂敷有活性物质的带状的正负两电极片与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带状的分隔片重合地卷绕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装置包括:
卷芯,该卷芯能将呈卷状的原料卷所连续地供给的上述各种片以重合的状态卷绕;
片切断机构,该片切断机构在上述各种片以规定长度卷取于上述卷芯上之后,能在该已卷取的上述各种片的终端侧的切分处的位置切断上述各种片;
胶带粘贴机构,该胶带粘贴机构至少在上述各种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上述卷芯上之前的阶段,能将卷绕固定胶带粘贴于该各种片中位于上述卷芯的最外周侧的片的终端部上;
按压辊,该按压辊一边对卷取于上述卷芯上的上述各种片进行按压,一边能对应于该片的运动而旋转,
在将上述各种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上述卷芯上时,可通过上述按压辊将上述卷绕固定胶带按压粘贴于上述卷绕元件的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对夹持辊,该对夹持辊按照下述方式设置:在上述最外周侧的片被切断后,并且该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上述卷芯上之前的阶段,该对夹持辊一边夹持该片的卷绕剩余部分,一边对应于该片的运动而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最外周侧的片为涂敷有活性物质的电极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最外周侧的片为涂敷有活性物质的电极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吸接机构,至少在通过上述胶带粘贴机构将卷绕固定胶带粘贴于上述最外周侧的片上时,该吸接机构能吸接保持该片的卷绕剩余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吸接机构,至少在通过上述胶带粘贴机构将卷绕固定胶带粘贴于上述最外周侧的片上时,该吸接机构能吸接保持该片的卷绕剩余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吸接机构,至少在通过上述胶带粘贴机构将卷绕固定胶带粘贴于上述最外周侧的片上时,该吸接机构能吸接保持该片的卷绕剩余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吸接机构,至少在通过上述胶带粘贴机构将卷绕固定胶带粘贴于上述最外周侧的片上时,该吸接机构能吸接保持该片的卷绕剩余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分离机构,在将上述各种片切断之后,并且在上述各种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上述卷芯上之前的阶段,该分离机构使该各种片中的上述最外周侧的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和除该片以外的其它片的卷绕剩余部分以分离的状态进行维持。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分离机构,在将上述各种片切断之后,并且在上述各种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上述卷芯上之前的阶段,该分离机构使该各种片中的上述最外周侧的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和除该片以外的其它片的卷绕剩余部分以分离的状态进行维持。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分离机构,在将上述各种片切断之后,并且在上述各种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上述卷芯上之前的阶段,该分离机构使该各种片中的上述最外周侧的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和除该片以外的其它片的卷绕剩余部分以分离的状态进行维持。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分离机构,在将上述各种片切断之后,并且在上述各种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上述卷芯上之前的阶段,该分离机构使该各种片中的上述最外周侧的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和除该片以外的其它片的卷绕剩余部分以分离的状态进行维持。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分离机构,在将上述各种片切断之后,并且在上述各种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上述卷芯上之前的阶段,该分离机构使该各种片中的上述最外周侧的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和除该片以外的其它片的卷绕剩余部分以分离的状态进行维持。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分离机构,在将上述各种片切断之后,并且在上述各种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上述卷芯上之前的阶段,该分离机构使该各种片中的上述最外周侧的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和除该片以外的其它片的卷绕剩余部分以分离的状态进行维持。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分离机构,在将上述各种片切断之后,并且在上述各种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上述卷芯上之前的阶段,该分离机构使该各种片中的上述最外周侧的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和除该片以外的其它片的卷绕剩余部分以分离的状态进行维持。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分离机构,在将上述各种片切断之后,并且在上述各种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上述卷芯上之前的阶段,该分离机构使该各种片中的上述最外周侧的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和除该片以外的其它片的卷绕剩余部分以分离的状态进行维持。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转台,该转台按照能以自身的中心轴作为旋转轴而旋转的方式设置;
多个卷芯,该多个卷芯在上述转台的旋转方向以规定间隔设置;
转台控制机构,该转台控制机构以规定长度卷绕上述各种片,其中,上述各种片供给至上述多个卷芯中的位于第1位置的第1卷芯上,此后,使上述转台旋转,将上述第1卷芯移至第2位置,并且将不同于上述第1卷芯的第2卷芯移至上述第1位置,
在上述第1卷芯移至上述第2位置之后的阶段,通过按压辊而对卷取于该第1卷芯上的上述各种片进行按压,通过上述胶带粘贴机构,将卷绕固定胶带粘贴于上述最外周侧的片的终端部,然后,将上述各种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上述第1卷芯上。
18.一种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该卷绕元件通过将涂敷有活性物质的带状的正负两电极片与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带状的分隔片重合地卷绕而成,截面呈非圆形,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卷绕工序,在该工序中,以重合的状态将呈卷状的原料卷所连续供给的上述各种片卷绕于规定的卷芯上;
片切断工序,在该工序中,在上述各种片以规定长度卷取于上述卷芯上之后,在该已卷取的上述各种片的终端侧的切分处的位置,将该各种片切断;
胶带粘贴工序,在该工序中,至少在上述各种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上述卷芯上之前的阶段,将卷绕固定胶带粘贴于上述各种片中位于上述卷芯的最外周侧的片的终端部上;
卷取工序,在该工序中,以通过以能旋转的方式设置的规定按压辊按压上述各种片的状态,将上述各种片的卷绕剩余部分卷取于上述卷芯上;
卷绕固定工序,在该工序中,通过上述按压辊,将上述卷绕固定胶带按压粘贴于上述卷绕元件的周面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片切断工序中,将位于上述卷芯的最外周侧的片切断的第1切断工序,在至少将从上述卷芯的最外周侧起的第二个片切断的第2切断工序之前的阶段进行。
CN201410035214.2A 2013-08-23 2014-01-24 卷绕装置和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258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73159A JP6006697B2 (ja) 2013-08-23 2013-08-23 捲回装置及び捲回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3-173159 2013-08-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5836A true CN104425836A (zh) 2015-03-18
CN104425836B CN104425836B (zh) 2017-06-06

Family

ID=52695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3521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25836B (zh) 2013-08-23 2014-01-24 卷绕装置和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06697B2 (zh)
CN (1) CN104425836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7712A (zh) * 2015-06-19 2016-12-28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卷取电极板的系统
CN106532135A (zh) * 2015-09-10 2017-03-22 Ckd株式会社 卷绕装置和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07615548A (zh) * 2015-08-05 2018-01-19 株式会社皆藤制作所 卷绕装置
CN107978782A (zh) * 2016-10-21 2018-05-01 Ckd株式会社 卷绕装置
CN111316473A (zh) * 2017-09-13 2020-06-19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电极的方法
CN112803056A (zh) * 2021-01-12 2021-05-14 深圳新益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贴胶机构
CN114122484A (zh) * 2021-10-19 2022-03-01 三一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极片贴片系统、叠片机及极片贴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21295B1 (ko) * 2016-10-20 2018-11-22 (주)피토 이차전지 제조장치
KR102065338B1 (ko) 2016-12-07 2020-02-1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조립체 제조를 위한 폴딩 장치 및 스택/폴딩형 전극조립체의 제조방법
JP7217495B2 (ja) * 2018-08-31 2023-02-03 株式会社皆藤製作所 セパレータを用いない電極材の巻回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98084A (ja) * 2000-12-26 2002-07-12 Kaido Seisakusho:Kk 電池素子用巻取り装置
JP2009289661A (ja) * 2008-05-30 2009-12-10 Katoh Kiko Co Ltd テープ巻回体製造装置
CN103633377A (zh) * 2012-08-20 2014-03-12 Ckd株式会社 卷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21853B2 (ja) * 1992-10-30 2002-09-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98084A (ja) * 2000-12-26 2002-07-12 Kaido Seisakusho:Kk 電池素子用巻取り装置
JP2009289661A (ja) * 2008-05-30 2009-12-10 Katoh Kiko Co Ltd テープ巻回体製造装置
CN103633377A (zh) * 2012-08-20 2014-03-12 Ckd株式会社 卷绕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7712A (zh) * 2015-06-19 2016-12-28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卷取电极板的系统
CN107615548A (zh) * 2015-08-05 2018-01-19 株式会社皆藤制作所 卷绕装置
CN106532135A (zh) * 2015-09-10 2017-03-22 Ckd株式会社 卷绕装置和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06532135B (zh) * 2015-09-10 2019-03-26 Ckd株式会社 卷绕装置和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
CN107978782A (zh) * 2016-10-21 2018-05-01 Ckd株式会社 卷绕装置
CN107978782B (zh) * 2016-10-21 2021-03-02 Ckd株式会社 卷绕装置
CN111316473A (zh) * 2017-09-13 2020-06-19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电极的方法
CN111316473B (zh) * 2017-09-13 2022-08-1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电极的方法
CN112803056A (zh) * 2021-01-12 2021-05-14 深圳新益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贴胶机构
CN112803056B (zh) * 2021-01-12 2021-11-26 深圳新益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贴胶机构
CN114122484A (zh) * 2021-10-19 2022-03-01 三一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极片贴片系统、叠片机及极片贴片方法
CN114122484B (zh) * 2021-10-19 2024-03-12 三一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极片贴片系统、叠片机及极片贴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41574A (ja) 2015-03-02
JP6006697B2 (ja) 2016-10-12
CN104425836B (zh) 2017-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5836A (zh) 卷绕装置和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
JP5809177B2 (ja) 捲回装置
CN103633377B (zh) 卷绕装置
CN103579660B (zh) 卷绕装置
JP5580357B2 (ja) 捲回装置
JP6170104B2 (ja) 捲回装置及び捲回素子の製造方法
JP5908142B1 (ja) 捲回装置及び捲回素子の製造方法
KR20130025957A (ko) 전극 와인딩 방법
JP6525936B2 (ja) 巻回装置
CN112864476A (zh) 卷绕装置和卷绕元件的制造方法
JP5670930B2 (ja) 捲回装置
CN102403538A (zh) 卷取装置
JP6062880B2 (ja) 捲回装置
JP2017091667A (ja) 捲回装置
CA3169499A1 (en) Apparatus and relative method for winding strips of material for the product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s
WO202103535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utting a metallic film
CN103682464B (zh) 卷取装置
JP2003118896A (ja) 巻取装置及び巻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