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3902A - 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减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73902A
CN103573902A CN201310349330.7A CN201310349330A CN103573902A CN 103573902 A CN103573902 A CN 103573902A CN 201310349330 A CN201310349330 A CN 201310349330A CN 103573902 A CN103573902 A CN 1035739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stream
cylindrical shell
vibration damper
working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493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73902B (zh
Inventor
龙锡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880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354112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880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40024488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880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375160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A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B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73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3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73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39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器,其包括:筒体,内部形成有工作空间;活塞,其设置在所述工作空间内;活塞杆,部分插入至所述工作空间内,并且与所述活塞连接;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工作空间内,并向所述活塞提供弹力;工作流体,填充在所述工作空间内,并且可通过所述活塞和所述筒体之间进行流动。

Description

减震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震器。
背景技术
减震器作为缓冲施加于物体的冲击力的装置,应用于车辆及生产线等以减少冲击。
减震器在筒体内部收容如油等的粘性大的流体,来衰减施加在与活塞连接的活塞杆的冲击及振动,并利用弹簧的弹力,使活塞移向初始位置,从而能够减少持续性的冲击。
减震器包括:外筒体;内筒体,设置在外筒体内侧,内部收容有工作流体;活塞,可移动地设置在内筒体内部,并与活塞杆连接;盖,结合在外筒体的两侧;以及弹簧,位于内筒体内部,向活塞提供弹力。
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形成有空间,为连接该空间与内筒体内侧的空间,在内筒体形成有节流孔。
当对活塞杆施加负荷使活塞活动时,内筒体内侧的流体通过节流孔流向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的空间,或者,流体向其反方向流动。
随着施加的外部负荷增加,减震器的缓冲力也需要相应地增加。减震器的缓冲力取决于收容在内筒体内的流体的量、节流孔之间的间隔以及节流孔的大小等。
但是,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的减震器,由于在外筒体内部设置有内筒体,因此,流体的收容量受限于内筒体内侧空间的大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震器,在具有与现有的减震器相同尺寸的情况下,可拥有更大的缓冲力,并且通过简化结构来节约制作费用。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减震器,包括:筒体,其内部形成有工作空间;活塞,其设置在所述工作空间内;活塞杆,其部分插入至所述工作空间内,并与所述活塞连接;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工作空间内部,并向所述活塞提供弹力;工作流体,填充在所述工作空间内,可通过所述活塞与所述筒体之间进行流动。
所述减震器还可以包括:活塞流路,其形成在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供所述工作流体流通;筒体流路,其形成在所述筒体的内周面,所述工作流体可通过所述活塞流路和所述筒体流路进行流动。
所述活塞流路沿着所述活塞的长度方向形成,并且所述活塞流路的截面积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小。
所述减震器还可以包括流体储存槽,其形成在所述筒体的内周面,并与所述筒体流路连接。
所述减震器还可以包括:活塞流路,其形成在所述活塞的外周面;移动流路,形成在所述活塞的外周面,并与所述活塞流路隔开形成;流体储存槽,其形成在所述筒体的内周面,并可与所述筒体流路以及所述移动流路连接。
所述减震器还可以包括:缓冲头,其连接至所述活塞杆;结合销,其一部分贯穿所述缓冲头和所述活塞杆,其余部分则卷绕在所述缓冲头的外周面。
所述活塞内部形成有供工作流体流通的通道,所述通道内设置有控制所述工作流体流动的闭锁球,所述闭锁球因所述弹性构件止挡而无法脱离至所述工作空间。
在所述弹簧的与所述活塞接触的端部形成有阻止所述闭锁球从所述通道脱离的折弯部。
所述减震器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结合于所述筒体并与所述活塞对置,且形成有设置有塞子和注入球的注入流路,所述端盖上可形成有向所述注入流路的方向突出而防止所述注入球从所述注入流路脱离的卡止部。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减震器,在收容有工作流体的筒体内设置有形成有通道的活塞,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向所述活塞提供弹力的弹簧,与所述活塞接触的所述弹簧上形成有止挡所述通道以防止所述通道内的闭锁球从所述通道脱离的折弯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在活塞和与活塞接触的筒体的内侧面形成有流通工作流体的活塞流路以及筒体流路,因此无需形成外筒体,从而简化了结构,可节约制作费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在活塞的外侧面形成有截面积逐渐变化的活塞流路,因此能够精确、简便地加工随长度而变化的截面积,进而能够精确地调节经过活塞流路和筒体流路(或移动流路)的工作流体的流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即使由于活塞旋转使活塞流路脱离了筒体流路,工作流体也能通过活塞流路流到流体储存槽,因此工作流体的移动不会中断,从而能够提高活塞动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减震器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减震器的分解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活塞杆与缓冲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活塞杆与缓冲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1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沿V-V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的弹性构件与活塞的结合立体图。
图8是另一个图6的弹性构件与活塞的结合状态图。
图9是图1所示的弹性构件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表示减震器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B部分的放大图。
图12是图1所示的表示图3所示的筒体上结合端盖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图12所示的端盖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端盖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
1、2:减震器      10:筒体      11:工作空间  12:注入流路
13:塞子          14:活塞杆罩  141:蓄油器   142:防尘盖
20:活塞          21:通道      22:台阶      30:活塞杆
31:缓冲头        32:收容槽    33:结合销    40:弹性构件
41:折弯部        50:工作流路  51:活塞流路  52:筒体流路
53:流体储存槽    54:移动流路  60:闭锁球    70:端盖
71:内盖          73:注入流路  731:卡止部   78:注入球
712:防脱构件     713:固定构件
实施发明的具体形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便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实施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形态体现,而并非限定于实施例。在整篇说明书中,类似部分附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以下参照图1至图3来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减震器。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减震器的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减震器的分解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活塞杆与缓冲头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减震器1包括:筒体10、活塞20、活塞杆30、弹性构件40、由活塞流路51和筒体流路52构成的工作流路50以及工作流体。本发明的减震器1不包括现有的减震器结构中的外筒体和内筒体,而只具备一个筒体10。
在筒体10内部,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工作空间11,工作空间11内收容具有粘性的工作流体,例如油。
筒体10的一侧形成有注入流路12。通过注入流路12,工作流体能够注入到工作空间11。注入流路12由塞子13堵塞。
筒体10的内侧设置有活塞杆罩14。活塞杆罩14包括用于储存工作流体的蓄油器141。筒体10的另一侧结合有防尘盖142,以保证活塞杆罩14不脱离工作空间11。防尘盖14可以以螺合或嵌入的方式结合。
活塞杆30贯穿防尘盖142与活塞杆罩14,且其一部分连接至活塞20。当外力施加于活塞杆30时,活塞杆30向筒体10内部移动,此时,活塞20向远离活塞杆罩14的方向移动。
活塞20同活塞杆30一起移动,并且内部形成有通路21供工作流体流通。在通路21形成有台阶22,并设置有控制工作流体流动的闭锁球60。当活塞20向着远离活塞杆罩14的方向移动时,因工作流体的压力,闭锁球60紧贴于台阶22。当闭锁球60紧贴于台阶22时,工作流体无法通过通道21。当活塞20向活塞杆罩14的方向移动时,储存在蓄油器141的工作流体推压闭锁球60向反方向空间移动。
参照图4,活塞杆30的端部结合有缓冲头31。活塞杆30与缓冲头31通过结合销33固定。结合销33的一部分贯穿缓冲头31和活塞杆30,结合销33的另一部分缠绕缓冲头31的外周面。此时,结合销33的另一部分可缠绕缓冲头31的1/5以上的圆周面。在缓冲头31形成有收容结合销33的另一侧的收容槽32。由于缠绕缓冲头31的结合销33设置在收容槽32内,因此不会从缓冲头31的外周面突出。
工作流路50形成在活塞20与筒体10之间。当活塞20向远离活塞杆罩14的方向移动时,因活塞20施加的力,活塞20与注入流路12之间的工作流体通过工作流路50向活塞杆罩14的方向移动。
参照图5以及图6,工作流路50包括活塞流路51和筒体流路52。
活塞流路51沿着与注入流路12面对的活塞20的一侧向与活塞杆罩14面对的活塞20的另一侧的方向形成。活塞流路51的截面积从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变小。
活塞流路51的截面积可以形成为V形、U形、多边形等形状。虽然本实施中活塞流路51形成为1个,但可以沿着活塞20的圆周方向隔着间隔形成多个活塞流路51。
筒体流路52在与活塞杆罩14相邻的部分工作空间11内沿着筒体10的长度方向形成。虽然本实施例中筒体流路52形成为1个,但可以沿着工作空间11的圆周方向隔着间隔形成多个筒体流路52。
在工作空间11的外周面形成有与筒体流路52连接的流体储存槽53。流体储存槽53在工作空间11的外周面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流体储存槽53与活塞流路51连接,当活塞20活动时,工作流体可通过流体储存槽53与活塞流路51之间流动。
弹性构件40向活塞20提供弹力使活塞20向活塞杆罩14的方向移动。弹性构件40的一侧与注入流路12的周边接触。此时,弹性构件40可由设置在注入流路12部位的卡止构件卡止。弹性构件40的另一侧与活塞20接触。
如图7所示,弹性构件40的另一侧可位于活塞20的通道21内部。但是,如图8所示,弹性构件40的另一侧也可与活塞20的外周面结合。
弹性构件40的另一侧形成有挡住部分通道21的折弯部41,以防止闭锁球60从通道21脱离。如图9所示,折弯部41从弹性构件40的外侧向弹性构件40的中心42垂直弯曲,此时,折弯部41经过弹性构件40的中心42,并位于中心42的下侧。
另外,如图8所示,当弹性构件40的另一侧结合在活塞20的外周面时,折弯部41贯穿活塞20而位于通道21。
下面,再次参照图1来说明所述减震器的作用。
活塞20因弹性构件40的弹力而抵接于活塞杆罩14。在此状态下,当活塞杆30受到外力时,活塞20向远离活塞杆罩14的方向移动。
此时,位于工作空间11内的工作流体向活塞杆罩14方向对闭锁球60施压,闭锁球60紧贴在通道21的台阶从而堵塞通道21。这样,工作流体经过活塞流路51和筒体流路52向活塞杆罩14的方向移动并储存于蓄油器141内。
当活塞20与受到外力的活塞杆30一同向注入流路12的方向移动时,与筒体流路52接触的活塞流路51的截面积逐渐变小,因此,流向活塞杆罩14的工作流体减少,而弹性构件40被压缩。
随着流向活塞杆罩14的工作流体逐渐减少,活塞20慢慢移动而起到减震作用。当活塞流路51从筒体流路52完全脱离时,工作流体无法流动,活塞20无法再移动。
相反地,当解除施加于活塞杆30的外力时,活塞20因弹性构件40的弹力,向活塞杆罩14的方向移动。此时,位于活塞20与活塞杆罩14之间的工作流体的压力变大,工作流体对位于通道21的闭锁球60施压。受到压力的闭锁球60离开通道21的台阶,而工作流体经过通道21流到活塞20与注入流路12之间的工作空间11。这样,活塞20逐渐向活塞杆罩14的方向移动。
进而,当活塞20向活塞杆罩14方向移动时,活塞流路51与筒体流路52能够再次逐渐重叠,这样,活塞20与活塞杆罩14之间的工作流体经过活塞流路51与筒体流路52流到活塞20与注入流路12之间的工作空间11。
当活塞流路51渐渐接触筒体流路52时,活塞流路51的截面积变大,从而,通过活塞流路51和筒体流路52移动的工作流体的流量也增加。这样,活塞20能够迅速向活塞杆罩14的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活塞杆30进入筒体10内部时,经过活塞流路51和筒体流路52的工作流体的流量逐渐减少,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缓冲力,相反地,当活塞杆30从筒体10抽出时,经过活塞流路51和筒体流路52的工作流体的流量逐渐增加,使活塞杆30迅速恢复至初始状态。
另外,活塞20在移动时有可能旋转。此时,活塞流路51有可能脱离筒体流路52。但是,由于活塞流路51始终与流体储存槽53连接,流入到活塞流路51的工作流体能够流到流体储存槽53,并流向筒体流路52。
以下,参照图10及1图11来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参照图10、图11,本发明实施例的减震器1包括筒体10、活塞20、活塞杆30、弹性构件40、工作流路50以及工作流体。由于筒体10、活塞20、活塞杆30、弹性构件40、工作流路50以及工作流体与图1至图9所示的内容实质上相同,所以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但是,本实施例的工作流路50省略了筒体流路52(参照图5、图6),而具备了形成在活塞20上的移动流路54。
本实施例的活塞流路51沿着活塞20的外侧面的长度方向形成。活塞流路51并非形成在活塞20的整个长度方向,而只形成在一部分长度。因此,与活塞流路51在同一条线上的活塞20一侧的外侧面与筒体10的内侧面相互接触。活塞流路51的截面积形成为沿着长度方向相同,但也可以形成为从活塞流路51的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变小。
移动流路54在活塞20的外侧面沿长度方向形成,并分开于活塞流路51。移动流路54并不在整个活塞20上沿着长度方向形成,而只形成在部分。因此,与移动流路54在同一条线上的活塞20另一侧的外侧面与筒体10的内侧面相互接触。
活塞流路51与移动流路54可与流体储存槽53连接。
以下说明图10及图11所示的减震器的作用。
活塞20在因弹性构件40的弹力而与活塞杆罩14接触的状态下,当外力施加于活塞杆30时,活塞杆30向筒体10内部移动,与活塞杆30连接的活塞20向远离活塞杆罩14的方向移动。
此时,位于工作空间11内的工作流体向闭锁球60施压,闭锁球60紧贴通道21的台阶并堵塞通道21。这样,工作流体经过活塞流路51流入到流体储存槽53。流入流体储存槽53的工作流体通过移动流路54流向活塞杆罩14。因工作流体的移动,活塞20能够逐渐向远离活塞杆罩14的方向移动。当解除施加于活塞杆30的外力时,活塞20移向活塞杆罩14的方向,工作流体再次流向反方向。
这样,工作流体能够通过活塞流路51、移动流路54流动,从而能够将筒体10形成为单一构件。即,不需要现有的外筒体与内筒体,可简化减震器的结构,从而节约制作费用。
此外,其他的结构可适用图1至图9所示的结构。
以下,参照图12来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可适用参照图1至图9来说明的实施例的大部分的构成要素,只是,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端盖70。
本实施例的端盖70结合于筒体10。端盖70内部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注入流路73。可通过注入流路73向筒体10内部注入工作流体。
注入流路73上设置有限制工作流体的塞子74和注入球78。塞子74在筒体10外侧以螺合的方式结合于注入流路73。此时,盖子74与注入流路73之间设置有密封构件(未图示),注入球78卡止于形成在注入流路73内的台阶,在端盖70的端部形成有向注入流路73的方向突出的卡止部731,以防止注入球78脱离注入流路73。
还可以是,代替卡止部731,由弹性构件40的端部抵接端盖70的注入流路73,以防止注入球78的脱离。
其他的结构也可适用图1至图9所示的结构。
以下,参照图13及图14来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具备参照图1至图9来说明的实施例的大部分的构成要素,只是,本实施例包括图13及图14所示的端盖70。
如图13及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端盖70包括内盖71、防脱构件712以及固定构件713。
内盖71位于工作空间11。内盖71形成为多台阶结构。多台阶结构的内盖71中直径最大的部位抵接于筒体10的内面。此时,弹性构件40抵接于与活塞面向的内盖71。
防脱构件712形成为环状。防脱构件712形成为卡环。防脱构件712的外侧部分固定在筒体10内面并抵接于端盖70。防脱构件712用于防止内盖71从筒体10的内部向外部脱离。
固定构件713从筒体10外侧向内侧插入。固定构件713形成为多台阶结构。固定构件713中直径最小的部分插入至筒体10内部并贯穿防脱构件712,且抵接于内盖71。并且,固定构件713的外侧抵接于筒体10的侧面。
根据本实施例,筒体10与端盖70的组装步骤为,首先将内盖71插入至筒体10,之后将防脱构件712固定至筒体10的内面,最后将固定构件713套入并结合于筒体10而完成组装。这样,可以简化端盖70的组装过程来缩短工艺时间。
在固定构件713与内盖71内部形成有能够注入工作流体的注入流路73。在注入流路73设置有塞子74和注入球78。塞子74在约束注入球78的同时,连接固定构件713和内盖71。
注入球78与塞子74邻接并约束经过注入流路73的工作流体的流动。在内盖71形成有向注入流路73方向突出的卡止部731,以防止注入球78从注入流路73脱离至工作空间11。
由于具备了卡止部731,注入求78无法脱离注入流路73,因此无需使用小卡环(未图示)等用于固定注入球的固定手段,从而省去了组装小挡环的组装过程,简化了组装工艺,进而能够节约成本。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并非限定于此,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利用权利要求范围所定义的本发明的基本概念进行的多种变形以及改良也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其内部形成有工作空间;
活塞,设置在所述工作空间内;
活塞杆,部分插入至所述工作空间内,且与所述活塞连接;
弹性构件,配置在所述工作空间内,用于向所述活塞提供弹力;
工作流体,填充在所述工作空间内,并且可通过所述活塞和所述筒体之间进行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活塞流路,形成在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供所述工作流体流通;
筒体流路,形成在所述筒体的内周面,
所述工作流体可通过所述活塞流路和所述筒体流路进行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流路沿着所述活塞的长度方向形成,所述活塞流路的截面积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流体储存槽,其形成在所述筒体的内周面,并与所述筒体流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活塞流路,形成在所述活塞的外周面;
移动流路,形成在所述活塞的外周面,并与所述活塞流路隔开形成;
流体储存槽,形成在所述筒体的内周面,能够与所述筒体流路以及所述移动流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缓冲头,其连接至所述活塞杆;
结合销,其一部分贯穿所述缓冲头和所述活塞杆,其余部分缠绕在所述缓冲头的外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活塞的内部形成有供工作流体流通的通道,所述通道内配置有控制所述工作流体的流动的闭锁球,所述闭锁球被所述弹性构件止挡而无法脱离至所述工作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簧的与所述活塞接触的端部形成有阻止所述闭锁球从所述通道脱离的折弯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端盖,其结合于所述筒体并与所述活塞对置,且形成有注入流路,该注入流路中配置有塞子和注入球,
所述端盖上形成有向所述注入流路的方向突出的卡止部,所述卡止部防止所述注入球从所述注入流路脱离。
10.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
在可收容工作流体的筒体内设置有形成有通道的活塞,
所述筒体内部配置有向所述活塞提供弹力的弹簧,
在所述弹簧中与所述活塞接触的部分形成有止挡所述通道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防止位于所述通道内的闭锁球脱离所述通道。
CN201310349330.7A 2012-08-10 2013-08-12 减震器 Active CN1035739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88059A KR101354112B1 (ko) 2012-08-10 2012-08-10 완충기
KR1020120088058A KR20140024488A (ko) 2012-08-10 2012-08-10 완충기
KR1020120088061A KR101375160B1 (ko) 2012-08-10 2012-08-10 완충기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012-0088058 2012-08-10
KR10-2012-0088059 2012-08-10
KR10-2012-0088061 2012-08-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3902A true CN103573902A (zh) 2014-02-12
CN103573902B CN103573902B (zh) 2016-01-20

Family

ID=50046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49330.7A Active CN103573902B (zh) 2012-08-10 2013-08-12 减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7390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9778A (zh) * 2015-07-21 2015-10-21 无锡比德希减震阻尼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缓冲器
CN108980257A (zh) * 2017-06-02 2018-12-11 艾茨麦克株式会社 缓冲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69377C (de) * 1951-11-03 1958-05-22 Daimler Benz Ag Stossdaempfer fuer Fahrzeugfederungen
JPS4723588U (zh) * 1971-04-09 1972-11-16
JPS49112078A (zh) * 1973-03-02 1974-10-25
US4059175A (en) * 1975-05-06 1977-11-22 Dressell Jr Richard G Linear force shock absorber
CN1280555C (zh) * 2003-01-09 2006-10-18 龙锡弼 减震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69377C (de) * 1951-11-03 1958-05-22 Daimler Benz Ag Stossdaempfer fuer Fahrzeugfederungen
JPS4723588U (zh) * 1971-04-09 1972-11-16
JPS49112078A (zh) * 1973-03-02 1974-10-25
US4059175A (en) * 1975-05-06 1977-11-22 Dressell Jr Richard G Linear force shock absorber
CN1280555C (zh) * 2003-01-09 2006-10-18 龙锡弼 减震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9778A (zh) * 2015-07-21 2015-10-21 无锡比德希减震阻尼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缓冲器
CN108980257A (zh) * 2017-06-02 2018-12-11 艾茨麦克株式会社 缓冲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3902B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97466B2 (en) Damping force variable type shock absorber
KR102072874B1 (ko) 실린더 장치
CN102927190B (zh) 减震器的活塞组件
CN101943241B (zh) 减震器及其液压阻挡器
JP5206965B2 (ja) 流体圧緩衝器
CN104541083A (zh) 两杆型冲击吸收器
JP5699992B2 (ja) 双方向緩衝装置
KR102121637B1 (ko) 피스톤 스로틀을 포함하는 실린더 피스톤 장치
US9103402B2 (en) Shock absorber
CN105637252B (zh) 用于控制液压装置中的可变负载的系统
CN103851119A (zh) 压力阻尼装置
CN104061273A (zh) 防尘罩组合体
CN103711831A (zh) 缓冲器
US20100011681A1 (en) Shock Absorber
CN103573902A (zh) 减震器
CN109312806A (zh) 筒部件和缓冲器
US9404553B2 (en) Shock absorber
US8100349B2 (en) Fuel injection device
CN102410332A (zh) 阻尼器
CN102606666B (zh) 汽车减震器
KR20100023076A (ko) 쇽 업소버의 피스톤 밸브
JP6238962B2 (ja) 緩衝器における改良
JP6434838B2 (ja) 圧力緩衝装置
JP2013155840A (ja) 油圧緩衝器及び衝撃吸収材
JP2016080140A (ja) 圧力緩衝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