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3882A - 用于一种摩擦连接方式工作的装置的摩擦部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一种摩擦连接方式工作的装置的摩擦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73882A CN103573882A CN201310286833.4A CN201310286833A CN103573882A CN 103573882 A CN103573882 A CN 103573882A CN 201310286833 A CN201310286833 A CN 201310286833A CN 103573882 A CN103573882 A CN 10357388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friction
- rubbing surface
- radially
- inner ed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2—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60—Clutching elements
- F16D13/64—Clutch-plates; Clutch-lamellae
- F16D13/648—Clutch-plates; Clutch-lamellae for 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9/00—Friction linings; Attachment thereof; Selection of coacting friction substances or surfaces
- F16D2069/004—Profiled friction surfaces, e.g. grooves, dimpl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02—Overheat protection, i.e. mean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overheating
- F16D2300/021—Cooling featur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F16D13/72 or F16D25/123, e.g. heat transfer details
- F16D2300/0212—Air 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以摩擦配合方式进行工作的装置的摩擦部件,其包括一个环形的摩擦面,该摩擦面具有一个内缘和一个外缘,其中该摩擦面中设有一个在径向内置的第一转向点和径向外置的第一转向点之间呈之字形或波浪形延伸的环绕的第一沟槽,以及一个沿径向布置于该环绕的第一沟槽外侧且在径向内置的第二转向点和径向外置的第二转向点之间呈之字形或波浪形延伸的环绕的第二沟槽,其中在该内缘与该环绕的第一沟槽之间、该环绕的第一沟槽与该环绕的第二沟槽之间、该环绕的第二沟槽与该外缘之间设有流通连接。该第一沟槽与该第二沟槽相隔一定距离,其中该第一沟槽和该第二沟槽之间设有多个用于使该第一沟槽与该第二沟槽实现流通连接的连接沟槽。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以摩擦配合方式进行工作的装置的摩擦部件,所述摩擦部件包括一个环形摩擦面,所述摩擦面具有一个内缘和一个外缘,其中,在所述摩擦面内设有在一个径向内置的第一转向点与一个径向外置的第一转向点之间呈之字形或波浪形延伸的环绕的第一沟槽以及沿径向布置于所述环绕的第一沟槽外侧并且在径向内置的第二转向点和径向外置的第二转向点之间呈之字形或波浪形延伸的环绕的第二沟槽,其中,设有所述内缘与所述环绕的第一沟槽之间的、所述环绕的第一沟槽与所述环绕的第二沟槽之间的、所述环绕的第二沟槽与所述外缘之间的流通连接
DE 103 42 271 A1已知一种用于以摩擦配合方式进行工作的装置的摩擦部件,其中,该摩擦部件是一个摩擦覆盖片。该摩擦覆盖片具有包括一个内缘和一个外缘的环形摩擦面。摩擦面中设有环绕的第一沟槽和环绕的第二沟槽。内置的环绕的第一沟槽在径向内置的第一转向点和径向外置的第一转向点之间呈之字形延伸。其中,径向内置的第一转向点布置在摩擦面的内缘上,因此环绕的第一沟槽与内缘直接邻接,以便使内缘与环绕的第一沟槽之间实现流通连接。环绕的第二沟槽沿径向布置于环绕的第一沟槽外侧并且在径向内置的第二转向点和径向外置的第二转向点之间呈之字形延伸。径向外置的第二转向点布置在摩擦面的外缘上,因此环绕的第二沟槽与外缘直接邻接,以便使环绕的第二沟槽与外缘之间实现流通连接。环绕的第二沟槽的径向内置的转向点对应于环绕的第一沟槽的径向外置的第一转向点,因此环绕的第一沟槽与环绕的第二沟槽直接邻接,以便使环绕的第一沟槽与环绕的第二沟槽之间实现流通连接。
这种摩擦覆盖片形式的已知摩擦部件经实践证明是有用的,但仍有改进余地。首先是油流过时间较短,这导致冷却油吸热较少。因此摩擦部件散热较少,而摩擦部件的过热会增加磨损,损害摩擦性能。另外,在以摩擦配合方式进行工作的装置(例如片式离合器)内部使用这种已知的摩擦部件,会在彼此分离的相邻摩擦部件之间引发较大的拖拽扭矩(Schleppmoment)。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以摩擦配合方式进行工作的装置的摩擦部件,该摩擦部件一方面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另一方面能减小所述以摩擦配合方式进行工作的装置中的拖拽扭矩。
这个目的是通过在权利要求1中给出的多个特征而实现的。本发明的多个有利的实施方式是各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摩擦部件是为一种摩擦连接方式工作的装置设计的。该摩擦连接方式工作的装置可涉及例如一个片式离合器或片式制动器,而该摩擦部件由摩擦片构成。该摩擦部件具有一个环形的摩擦面。例如该环形的摩擦面可由摩擦部件本身、或由一个置于该摩擦部件之上的摩擦覆盖层构成。该环形设计的摩擦面具有一个内缘,即一个径向向内的边缘,以及一个外缘,该外缘径向向外。摩擦面中设有一个环绕的第一沟槽,其作用例如是输入和排出冷却剂和/或润滑剂,优选用于输入和排出冷却油。环形的沟槽在此以及在下文中均可理解成在圆周方向贯穿的沟槽,优选为在圆周方向闭合的槽,特别优选呈环形的槽。同样优选地,该环形的沟槽实施为完整环形的槽,即至少延伸360°。环绕的第一沟槽在环形摩擦面中的径向内置的第一转向点和径向外置的第一转向点之间呈之字形或波浪形延伸。此外,环形摩擦面中还设有沿径向布置于环绕的第一沟槽外侧的一个环绕的第二沟槽。因此,环绕的第一沟槽又可称为内置的环形的沟槽,环绕的第二沟槽又可称为外置的环形的沟槽。关于环绕的第二沟槽的优选实施方式,请参阅上述的环绕的第一沟槽的优选实施方式。第二沟槽在径向内置的第二转向点和径向外置的第二转向点之间也是呈之字形或波浪形延伸。内缘与环绕的第一沟槽之间、环绕的第一沟槽与环绕的第二沟槽之间以及环绕的第二沟槽与外缘之间分别处于流通连接,以便冷却油能沿径向穿过环形摩擦面中的沟槽。但与DE 103 42 271 A1中所揭示的沟槽图案不同的是,本发明并不通过让第一沟槽的外置的第一转向点与第二沟槽的内置的第二转向点重合来使得环绕的第一沟槽与环绕的第二沟槽实现流通连接。而是使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相隔一定距离,其中,在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之间设置多个连接沟槽来使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实现流通连接。
通过使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彼此相隔一定距离并且在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之间设置多个独立的连接沟槽,可以延长冷却油的流过时间,从而增加冷却油的吸热量,改善摩擦部件的冷却效果,最终达到减轻摩擦部件磨损的目的。另一项出人意料的发现是,通过使环绕的第一沟槽与环绕的第二沟槽相隔一定距离并且用连接沟槽将其连接起来,可以实现良好程度与现有技术相似的拖拽扭矩,或者甚至能减小拖拽扭矩。
综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擦部件,其冷却效果好,与温度有关的磨损小,在以摩擦配合方式进行工作的装置内部产生的拖拽扭矩较小。
前述连接沟槽原则上可具有任何一种形状或定向。但事实证明,这些连接沟槽有利地从环绕的第一沟槽出发沿一个径向(Radiale)延伸至环绕的第二沟槽,以便进一步强化前述优点,这也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一种有利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所述连接沟槽采用直线设计,即不具有任何的弯曲或弯折。
所述连接沟槽原则上可在任何一个位置上分别通入环绕的第一沟槽和环绕的第二沟槽。举例而言,连接沟槽可以在相应的第一或第二转向点之间通入相应的环绕的第一沟槽或环绕的第二沟槽。也可以设想,连接沟槽从环绕的第一沟槽的内置的第一转向点延伸至环绕的第二沟槽的外置的第二转向点。后一种布置方式能大幅延长油流过时间。但由于连接沟槽的设置已经延长了油流过时间,因此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中,连接沟槽从环绕的第一沟槽的外置的第一转向点延伸至环绕的第二沟槽的内置的第二转向点,这一方面能实现合理的冷却油流过时间,另一方面能防止摩擦部件上出现热积聚现象。作为该实施方式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环绕的第一沟槽的每个外置的第一转向点和环绕的第二沟槽的每个内置的第二转向点均各配属有一个连接沟槽,以确保良好冷却。
所述连接沟槽原则上可突出于外置的第一转向点和/或内置的第二转向点之外,即与环绕的第一沟槽和/或环绕的第二沟槽相交。通过这种方式例如可以产生与外置的第一转向点和/或内置的第二转向点邻接的花键槽或直通槽。但考虑到摩擦部件的冷却效果,连接沟槽有利地终止于外置的第一转向点和/或内置的第二转向点,也就是只是通入环绕的第一沟槽和/或环绕的第二沟槽,而非与之相交,这也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内缘与所述第一沟槽相隔一定距离,这一点不同于由DE 103 42 271 A1所已知的槽型。但是,为了使内缘和第一沟槽在该实施方式中仍能如前文所述那样实现流通连接,设有多个从摩擦面的内缘延伸至第一沟槽的内缘沟槽。这些内缘沟槽原则上也可以具有任何一种形状和延伸方向,但事实证明,内缘沟槽有利地沿一个径向延伸和/或采用直线设计。作为该实施方式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内缘沟槽从内缘出发延伸至第一沟槽的内置的第一转向点。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内缘沟槽也仅需在内置的第一转向点上通入环绕的第一沟槽,而不必与该沟槽相交。因此该实施方式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是,内缘沟槽终止于内置的第一转向点。这种实施方式能改善摩擦部件的冷却,进而改善其与温度相关的磨损性能。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替代方案或补充方案,优选作为补充方案,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缘和所述第二沟槽相隔一定距离,其中设有多个外缘沟槽,这些外缘沟槽在使外缘与环绕的第二沟槽实现流通连接的情况下从环绕的第二沟槽延伸至外缘。在该实施方式中,外缘沟槽优选也沿一个径向延伸和/或采用直线设计。与前述实施方式一样,本实施方式进一步特别优选的方案是,外缘沟槽从环绕的第二沟槽的外置的第二转向点延伸至外缘,其中,外缘沟槽在此情况下终止于外置的第二转向点,即不与环绕的第二沟槽相交。这种实施方式能改善摩擦部件的冷却,进而改善其与温度相关的磨损性能。
所述摩擦部件的冷却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得到进一步改善,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内缘沟槽分别沿径向与一个外缘沟槽平齐。还证明有利的是,内缘沟槽和与之平齐的外缘沟槽优选沿一个共用的径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有利实施方式,每个所述内置的第一转向点均各配属有一个内缘沟槽和/或每个所述外置的第二转向点均各配属有一个外缘沟槽,这能进一步改善摩擦部件与温度相关的磨损性能。在此情况下,第一沟槽有利地具有与第二沟槽相同的内置和外置转向点数目。在该实施方式中另外优选的是,内置的第一转向点或外置的第一转向点优选分别与一个外置的第二转向点或内置的第二转向点布置在一个共用的径向上。亦即在该实施方式中,内置的第一转向点优选分别与一个外置的第二转向点布置在一个共用径向上,外置的第一转向点则优选分别与一个内置的第二转向点布置在一个共用径向上,以便改善摩擦部件的冷却。
所述连接沟槽原则上可实施成任意长度。但为了取得特别好的冷却效果,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沟槽的长度至少为2mm,优选至少为3mm。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缘沟槽和/或所述外缘沟槽的长度至少为3mm,优选至少为4mm,特别优选至少为5mm,借此能明显改善冷却效果。
事实证明,从DE 103 42 271 A1已知的沟槽图案会使得沿径向位于第一沟槽内侧的内侧摩擦面部分、位于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之间的中间摩擦面部分以及位于第二沟槽外侧的外侧摩擦面部分受到不同强度的磨损。换句话说,该摩擦部件的使用寿命由磨损最快的摩擦面部分决定。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为了在这个方面延长本发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使用寿命,所述摩擦面被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划分成沿径向位于第一沟槽内侧的内侧摩擦面部分、位于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之间的中间摩擦面部分以及沿径向位于第二沟槽外侧的外侧摩擦面部分,其中,这些摩擦面部分分别具有一个有效的摩擦面部分尺寸,该有效摩擦面部分尺寸与一个共同的预设的摩擦面部分理论尺寸最多相差3%,优选最多相差2.5%,特别优选最多相差1%。该有效摩擦面部分尺寸在此是指各摩擦面部分上实际能进行摩擦接合的面积的大小,即扣除摩擦面部分上可能存在的、无法实现摩擦接合的内缘沟槽、外缘沟槽、连接沟槽或其它凹陷结构。在该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认为内侧摩擦面部分、中间摩擦面部分和外侧摩擦面部分至少大体上具有相同的有效摩擦面部分尺寸,其中作为该实施方式的特别优选的方案,内侧摩擦面部分、中间摩擦面部分和外侧摩擦面部分具有相同的有效摩擦面部分尺寸。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另一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摩擦面部分被内缘沟槽、连接沟槽和外缘沟槽划分成多个相同形状和/或相同大小的内侧摩擦面子部分、多个相同形状和/或相同大小的中间摩擦面子部分和多个相同形状和/或相同大小的外侧摩擦面子部分,以便在方便制造的同时实现均匀的磨损性能,最终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内侧摩擦面部分的内侧摩擦面子部分优选呈房屋形中间摩擦面部分的中间摩擦面子部分优选呈六角形,外侧摩擦面部分的外侧摩擦面子部分仍然优选呈房屋形。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摩擦面子部分优选分别具有一个有效的摩擦面子部分尺寸,该有效摩擦面子部分尺寸与一个共同的预设的摩擦面子部分理论尺寸最多相差3%,最多相差2.5%或者最多相差1%。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认为,所有摩擦面子部分至少大体上具有相同的大小,以便实现均匀的磨损性能。该有效摩擦面子部分尺寸在此描述的是摩擦面子部分上实际能进行摩擦接合的面积的大小,即扣除摩擦面子部分内部可能存在的其它的槽、凹陷结构或类似结构,前提是摩擦面子部分上设有这样的其它的槽、凹陷结构或类似结构。
为了借助所述摩擦部件在以摩擦配合方式进行工作的装置内部达到特别小的拖拽扭矩,所述第一沟槽和所述第二沟槽分别具有多个沿一个圆周方向从内置的转向点延伸至外置的转向点的直线第一沟槽部分以及多个沿同一个圆周方向从外置的转向点延伸至内置的转向点的直线第二沟槽部分,其中,第一沟槽部分与第二沟槽部分优选夹一个内角,该内角小于110°或者小于等于100°。作为该实施方式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第一沟槽的第一沟槽部分和第二沟槽部分之间的内角小于第二沟槽的第一沟槽部分和第二沟槽部分之间的内角,这样就能例如为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实现相同的外置的转向点数目和内置的转向点数目。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另一有利实施方式,所述内置的第一转向点布置在一个具有第一半径的内圆上,所述外置的第一转向点布置在一个具有第二半径的外圆上,这两个圆同心布置,其中,第一半径小于第二半径。作为该实施方式的替代方案或补充方案,所述内置的第二转向点布置在一个具有第三半径的内圆上,所述外置的第二转向点布置在一个具有第四半径的外圆上,这两个圆同心布置,其中,第三半径小于第四半径且特别优选大于第二半径。作为该实施方式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配属于第一沟槽的内圆和外圆与配属于第二沟槽的内圆和外圆同心布置。
事实证明,如果沟槽图案主要由前述的沟槽即第一沟槽、第二沟槽、连接沟槽和在适当时设置的内缘沟槽和/或外缘沟槽构成,并且摩擦面上可能存在的其它凹陷结构不影响摩擦部件的有利性能,则该摩擦部件就能发挥其前述优势。因此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有的沟槽和摩擦面上可能存在的其它凹陷结构从俯视角度看具有一个总沟槽面积,该总沟槽面积至少90%,优选至少95%,特别优选至少99%或至100%由第一沟槽、第二沟槽、连接沟槽以及在适当时设置的内缘沟槽和/或外缘沟槽构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摩擦部件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摩擦部件具有一个摩擦覆盖层载体,该摩擦覆盖层载体例如可由一个金属片或钢制的环形片制成,其中该摩擦面由一个置于该摩擦覆盖层载体上的摩擦覆盖层构成。该摩擦覆盖层优选是纸质摩擦覆盖层。在此情况下,该摩擦覆盖层例如可以是粘贴在摩擦覆盖层载体上的纸质摩擦覆盖层。但该摩擦覆盖层并非单件式成型,而是由多个相隔一定距离的摩擦覆盖层片段组成,第一沟槽、第二沟槽、连接沟槽以及在适当时设置的内缘沟槽和/或外缘沟槽形成于这些摩擦覆盖层片段之间。与上述沟槽被压印于其中的单件式摩擦覆盖层相反的是,本发明所使用的分段式摩擦覆盖层具有制造时更节省材料的优点,若采用昂贵的纸质摩擦覆盖层,这就能节约大量成本。因此仅仅在的确由摩擦面构成的地方才采用摩擦覆盖层材料,而在基底现在由摩擦覆盖层载体构成的沟槽区域,则放弃摩擦覆盖层材料。分段式摩擦覆盖层的厚度也可以小于具有压印槽或铣成槽的单件式摩擦覆盖层。印制沟槽能够进一步导致该摩擦覆盖层在沟槽的边缘区域上的厚度的增加,而这种情况在一个片段化的摩擦覆盖层中很大程度上被排除了,因此具有所述的摩擦覆盖层片段的摩擦部件导致具有一个这种摩擦部件的、以摩擦连接方式工作的装置的更好的可调节性。
在根据本发明的摩擦部件的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摩擦覆盖层载体可在轴向上弹性压缩。如此一来,摩擦覆盖层载体就可以在以摩擦配合方式进行工作的装置关闭时在该装置内部沿轴向压缩,而当以摩擦配合方式进行工作的装置再度打开时,已被弹性压缩的摩擦覆盖层载体的复位力能促进该以摩擦配合方式进行工作的装置内部的相邻摩擦片之间的分离和通风。出于这种目的,该摩擦覆盖层载体在圆周方向上优选地具有波浪形的曲线。因此该波浪形曲线例如可优选地具有两个至六个波峰以及两个至六个波谷。在该背景下,被证实为有利的是,该摩擦覆盖层载体的波浪形曲线沿圆周方向具有两个或三个波峰以及两个或三个波谷。在此进一步优选的是,该摩擦覆盖层载体的波浪形曲线在圆周方向上最多具有两个或三个波峰以及最多两个或三个波谷。
在下面将借助多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并且参考附图来详细解说本发明。图中示出: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的实施方式前视图,
图2为图1中片段A的放大示图,并且
图3为图1所示摩擦部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以摩擦配合方式进行工作的装置的摩擦部件2的实施方式。所示摩擦部件2在当前例子中由一个片,更确切的说是用于一个片式离合器或片式制动器的一个摩擦片,构成。在图1至图3中,环盘形摩擦部件2的相反轴向4、6,相反径向8、10和相反圆周方向12、14用相应的箭头标示,其中,摩擦部件2的旋转轴线16沿轴向4、6延伸。
该由摩擦片构成的摩擦部件2具有一个实质上为环形片状的摩擦覆盖层载体18,该摩擦覆盖层载体由钢的或金属的环形片构成,其中该摩擦覆盖层载体18沿着由径向8、10扩展的绘图平面延伸。摩擦覆盖层载体18具有沿径向10指向内部的边缘20和沿径向8指向外部的边缘22。外部的边缘22上设有同步轮廓24,优选为一个外齿部。同步轮廓24用于使摩擦部件2与片架防旋转地连接,但能使摩擦部件2沿着该未图示的片架在轴向4、6上进行轴向移动。本摩擦部件2是所谓的外片。但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摩擦部件2也可以是内片,在此情况下,同步轮廓24优选为内齿部且设置在内部的边缘20上。
在摩擦覆盖层载体18面向观察者的正面(该正面沿轴向4指向前方)以及摩擦覆盖层载体18背朝观察者的背面(该背面沿轴向6指向后方)各设有一个摩擦覆盖层26,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该摩擦覆盖层是纸质摩擦覆盖层。下文仅对位于摩擦覆盖层载体18正面的摩擦覆盖层26的结构进行说明,但这部分说明相应也适用于位于摩擦覆盖层载体18背朝观察者的、背面的摩擦覆盖层。摩擦覆盖层26实施为所谓的分段式摩擦覆盖层26,由多个相隔一定距离的摩擦覆盖层片段28、30、32组成。以径向8、10为参照,摩擦覆盖层片段28、30、32下文也称内侧摩擦覆盖层片段28、中间摩擦覆盖层片段30和外侧摩擦覆盖层片段32,下文还将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摩擦覆盖层26的摩擦覆盖层片段28、30、32共同构成大体呈环形的摩擦面34,该摩擦面远离摩擦覆盖层载体18,指向径向4并面向图1的观察者。同样如此片段化地构成的摩擦面34具有一个圆形内缘36,该内缘38沿径向10向内设置;以及一个圆形外缘38,该外缘沿径向8向外设置。内缘36与摩擦覆盖层载体18的内部的边缘20大体吻合,而摩擦面34的外缘38在径向8、10上则与摩擦覆盖层载体18的外部的边缘22相隔一定距离,换言之,外缘38与外部的边缘22之间的距离大于内缘36与内部的边缘20之间的距离。其中,内缘36沿图2所示的内圆周40延伸,该内圆周具有第一圆周半径r1。摩擦面34的外缘38则相应沿图2所示的外圆周42延伸,该外圆周具有第二圆周半径r2。两个圆周40、42同心布置,其中,第一圆周半径r1小于第二圆周半径r2。
如上所述,摩擦覆盖层26由多个相隔一定距离的摩擦覆盖层片段28、30、32组成,因此在摩擦覆盖层片段28、30、32之间产生一个沟槽图案,该沟槽图案形成于摩擦面34中,下文将参照图2对此作进一步说明。由此,摩擦面34中设有环绕的第一沟槽44。环绕的第一沟槽44沿圆周方向12、14贯穿摩擦面34并且被构造成沿圆周方向12、14闭合,即呈环形。其中,环绕的第一沟槽44既不与摩擦面34的内缘36邻接,也不与外缘38邻接,环绕的第一沟槽44在径向8、10上与摩擦面34的内缘36和外缘38间隔一定距离。其中,环绕的第一沟槽44在径向内置的第一转向点46和径向外置的第一转向点48之间呈之字形或波浪形延伸。第一沟槽44具有多个沿圆周方向12从径向内置的第一转向点46延伸至径向外置的第一转向点48的直线第一沟槽部分50。此外,环绕的第一沟槽44还具有多个沿同一个圆周方向12从径向外置的第一转向点48直线延伸至径向内置的第一转向点46的直线第二沟槽部分52,由此形成之字形第一沟槽44。径向内置的第一转向点46布置在具有半径r3的一个共用的内圆54上,径向外置的第一转向点48则布置在具有半径r4的一个共用的外圆56上。两个圆54、56同心布置且与上述圆周40、42同心布置,其中,半径r3小于半径r4。从图2中还可以看出,内圆54的半径r3大于第一圆周半径r1,因此摩擦面34沿内圆周40延伸的内缘36与环绕的第一沟槽44相隔一定距离。
沿径向8在环绕的第一沟槽44的外侧还设有环绕的第二沟槽58,其在径向8、10上与环绕的第一沟槽44相隔一定距离。环绕的第二沟槽58也是沿圆周方向12、14贯穿摩擦面34并且被构造成沿圆周方向12、14闭合,即呈环形。其中,环绕的第二沟槽58既不与摩擦面34的内缘36邻接,也不与外缘38邻接。特别如图2所示,环绕的第二沟槽58在径向内置的第二转向点60和径向外置的第二转向点62之间呈之字形或波浪形延伸。因此,环绕的第二沟槽58同样包括多个沿圆周方向12从径向内置的第二转向点60延伸至径向外置的第二转向点62的直线第一沟槽部分64。此外,环绕的第二沟槽58还具有多个沿同一圆周方向12从径向外置的第二转向点62延伸至径向内置的第二转向点60的直线第二沟槽部分66,由此形成之字形第二沟槽58。径向内置的第二转向点60布置在具有半径r5的一个共用的内圆68上,径向外置的第二转向点62则布置在具有半径r6的一个共用的外圆70上。两个圆68、70同心布置且与圆周40、42同心布置,其中,半径r5小于半径r6。如图2所示,外圆70的半径r6小于外圆周42的第二圆周半径r2,摩擦面34的外缘38沿该外圆周延伸,因此环绕的第二沟槽58与摩擦面34的外缘38相隔一定距离。此外,环绕的第二沟槽58的径向内置的第二转向点60所在的内圆68的半径r5大于环绕的第一沟槽44的径向外置的第一转向点48所在的外圆56的半径r4,因此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44、58以及径向外置的第一转向点48和径向内置的第二转向点60在径向8、10上相隔一定距离。在此还需指出的是,内圆和外圆68、70同样与内圆和外圆54、56同心布置。
如图1所示,环绕的第一沟槽44的第一和第二沟槽部分50、52夹一个内角α,环绕的第二沟槽58的第一沟槽部分64和第二沟槽部分66则夹一个内角β。其中,内角α、β小于110°,优选小于或等于100°。此外,环绕的第一沟槽44的第一和第二沟槽部分50、52之间的内角α小于环绕的第二沟槽58的第一和第二沟槽部分64、66之间的内角β。两个内角α和β均被一个未图示的径向平分。
如上所述,环绕的第一沟槽44和环绕的第二沟槽58相隔一定距离,使得二者不邻接,因此环绕的第一沟槽44与环绕的第二沟槽58之间没有直接的流通连接。尽管如此,环绕的第一沟槽44与环绕的第二沟槽58之间仍设有流通连接,为此在环绕的第一沟槽44和环绕的第二沟槽58之间设有多个连接沟槽72。特别如图1所示,连接沟槽72采用直线设计,其中这些连接沟槽72分别沿一个径向74延伸。特别如图2所示,连接沟槽72从环绕的第一沟槽44的径向外置的第一转向点48出发沿径向8向外延伸至环绕的第二沟槽58的径向内置的第二转向点60,每个径向外置的第一转向点48和每个径向内置的第二转向点60均各配属有一个独立的连接沟槽72。这些独立的连接沟槽72原则上可以沿径向10向内突出于环绕的第一沟槽44之外和/或沿径向8向外突出于环绕的第二沟槽58之外,以便与这些槽44、58相交,必要时形成花键槽或直通槽。但事实证明有利的是,连接沟槽72仅通入环绕的第一沟槽44和环绕的第二沟槽58,而不与之相交。换言之,连接沟槽72分别终止于径向外置的第一转向点48和径向内置的第二转向点60。连接沟槽72在此具有如图2所示的长度l1,该长度至少为2mm,优选至少为3mm,以便实现本发明的优点,即良好的冷却效果和大幅减小拖拽扭矩。连接沟槽72的长度l1在此是指各连接沟槽72上仅由连接沟槽72构成、而非额外地由环绕的第一沟槽44和/或环绕的第二沟槽58构成的区段的长度。换言之,长度l1不一定是指径向外置的第一转向点48与径向内置的第二转向点60之间的距离。
如前所述,环绕的第一沟槽44在径向8、10上与摩擦面34的内缘36相隔一定距离,因此内缘36与环绕的第一沟槽44之间没有直接的流通连接。但摩擦面34的内缘36与环绕的第一沟槽44之间设有间接的流通连接,因为在内侧摩擦覆盖层片段28之间设有多个内缘沟槽76,这些内缘沟槽在使得摩擦面34的内缘36与环绕的第一沟槽44之间实现流通连接的情况下从内缘36延伸至环绕的第一沟槽44。内缘沟槽76同样采用直线设计且,特别如图1所示,分别沿一个径向78延伸。进一步如图1和图2所示,内缘沟槽76从摩擦面34的内缘36出发沿径向8向外延伸至环绕的第一沟槽44的内置的第一转向点46,以便通入该沟槽,但并不与环绕的第一沟槽44相交,也不沿径向8突出于该沟槽之外。换言之,内缘沟槽76终止于环绕的第一沟槽44的内置的第一转向点46。其中,环绕的第一沟槽44的每个内置的第一转向点46均配属有一个内缘沟槽76。内缘沟槽76沿径向8、10具有一个长度l2,该长度至少为3mm,优选至少为4mm,特别优选至少为5mm。长度l2在此也是指内缘沟槽76上仅由内缘沟槽76构成的区段的长度。
由于环绕的第二沟槽58与摩擦面34的外缘38相隔一定距离,因此环绕的第二沟槽58与摩擦面34的外缘38之间也没有直接的流通连接,环绕的第二沟槽58与摩擦面34的外缘38之间仍然是间接的流通连接。为此设有多个外缘沟槽80,这些外缘沟槽在使外缘38与环绕的第二沟槽58实现流通连接的情况下在外缘38和环绕的第二沟槽58之间延伸。特别如图1所示,外缘沟槽80仍然沿一个径向延伸,该径向与内缘沟槽76的径向吻合,因此内缘沟槽76分别沿径向10与一个外缘沟槽80平齐。外缘沟槽80同样采用直线设计,其中,外缘沟槽80从环绕的第二沟槽58的径向外置的第二转向点62出发沿径向8向外延伸至摩擦面34的外缘38。外缘沟槽80在此也终止于环绕的第二沟槽58的径向外置的第二转向点62,因此这些外缘沟槽并不沿径向10突出于环绕的第二沟槽58之外,也不与该沟槽58相交。与前述的内缘沟槽76一样,外缘沟槽80沿径向8、10也分别具有一个长度l3,该长度至少为3mm,优选至少为4mm,特别优选至少为5mm,其中,长度l3描述的是各外缘沟槽80上仅由该外缘沟槽80构成的区段的长度。其中,每个径向外置的第二转向点62均配属有一个外缘沟槽80。
环绕的第一沟槽44的径向内置的第一转向点46的数目与环绕的第二沟槽58的径向外置的第二转向点62的数目相一致,环绕的第一沟槽44的径向外置的第一转向点48的数目则与环绕的第二沟槽58的径向内置的第二转向点60的数目相一致。其中,环绕的第一沟槽44的径向内置的第一转向点46分别与环绕的第二沟槽58的径向外置的第二转向点62之一布置在一个共用的径向上,环绕的第一沟槽44的径向外置的第一转向点48则分别与环绕的第二沟槽58的一个径向内置的第二转向点60布置在一个共用的径向上。
摩擦面34被环绕的第一沟槽44和环绕的第二沟槽58划分成三个摩擦面部分,即沿径向10位于环绕的第一沟槽44内侧的内侧摩擦面部分82,沿径向8、10位于环绕的第一沟槽44和环绕的第二沟槽58之间的中间摩擦面部分84以及沿径向8位于环绕的第二沟槽58外侧的外侧摩擦面部分86。换言之,内侧摩擦面部分82由内侧摩擦覆盖层片段28构成,中间摩擦面部分84由中间摩擦覆盖层片段30构成,外侧摩擦面部分86由外侧摩擦覆盖层片段32构成。
摩擦面部分82、84、86分别具有一个有效摩擦面部分尺寸。该有效摩擦面部分尺寸在此是指各摩擦面部分82、84或86上实际可与以摩擦配合方式进行工作的装置内部的邻接或相邻摩擦片实现摩擦接合的面积的大小。因此已在前文中描述的沟槽的面积不算做该有效的摩擦面部分尺寸。摩擦面部分82、84和86在此分别配属有一个共同的预设的摩擦面部分理论尺寸,其中,每个独立的摩擦面部分82、84、86的有效摩擦面部分尺寸与该共同的预设的摩擦面部分理论尺寸最多相差3%,优选最多相差2.5%,特别优选最多相差1%。因此也可以这么认为,三个摩擦面部分82、84、86的有效摩擦面部分尺寸大体一致或者相差不多。得到证实的是,如此能够改善该摩擦部件2的、尤其是该摩擦覆盖层26的、与温度相关的磨损性能。
内侧摩擦面部分82被前述的内缘沟槽76划分成多个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内侧摩擦面子部分88,其中,内侧摩擦面子部分88由内侧摩擦覆盖层片段28远离摩擦覆盖层载体18的侧面构成。中间摩擦面部分84则被前述的连接沟槽72划分成多个中间摩擦面子部分90,这些中间摩擦面子部分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且分别由中间摩擦覆盖层片段30远离摩擦覆盖层载体18的侧面构成。外侧摩擦面部分86则被前述的外缘沟槽80划分成多个外侧摩擦面子部分92,其分别由外侧摩擦覆盖层片段32远离摩擦覆盖层载体18的侧面构成,其中,外侧摩擦面子部分92也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其中,内侧摩擦面子部分88或内侧摩擦覆盖层片段28呈房屋形,中间摩擦面子部分90或中间摩擦覆盖层片段30则呈某种六角形。外侧摩擦面子部分92或外侧摩擦覆盖层片段32仍然呈房屋形。为了使摩擦面部分82、84和86如上所述具有大体一样的大小,每个摩擦面子部分88、90、92均具有一个有效摩擦面子部分尺寸,该有效摩擦面子部分尺寸与共同的预设摩擦面子部分理论尺寸最多相差3%,最多相差2.5%或者最多相差1%。换言之,所有摩擦面子部分88、90、92具有大体一样的面积。
尽管垂直于环绕的第一沟槽44和环绕的第二沟槽58的延伸方向的横截面面积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但事实证明有利的是,使垂直于环绕的第一沟槽44和环绕的第二沟槽58的延伸方向的横截面面积的大小保持恒定。另外,垂直于内缘沟槽76的横截面面积有利地与垂直于环绕的第一沟槽44的横截面面积大小一样。对应的内容以有利的方式适用于外缘沟槽80,其垂直于外缘沟槽80的横截面面积在大小方面应当与垂直于环绕的第二沟槽58的延伸方向的横截面面积大体一致。
尽管图1和图2中未予图示,但除了环绕的第一沟槽44、环绕的第二沟槽58、连接沟槽72、内缘沟槽76和外缘沟槽80外,还可以在摩擦面34上设置其它凹陷结构,即其它的沟槽、挖空部或类似结构。在此情况下,从图1所示的俯视图看,所有的沟槽44、58、72、76、80以及可能存在的其它凹陷结构在摩擦面34上具有或者形成一个总沟槽面积,该总沟槽面积至少90%,优选至少95%,特别优选至少99%由环绕的第一沟槽44、环绕的第二沟槽58、连接沟槽72、内缘沟槽76和外缘沟槽80构成。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该总沟槽面积100%由环绕的第一沟槽44、环绕的第二沟槽58、连接沟槽72、内缘沟槽76和外缘沟槽80构成,也就是说,除所述的这些槽44、58、72、76、80外,摩擦面34中不包含能增大总沟槽面积的其它凹陷结构。
参考图3,此处需进一步指出的是,摩擦覆盖层载体18和整个摩擦部件2均可沿轴向4、6弹性压缩。为此,摩擦覆盖层载体18具有如图3所示沿圆周方向12、14呈波浪形的轮廓。该波浪形轮廓优选可具有二至六个波峰94和二至六个波谷96。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该波浪形轮廓具有至多两个波峰94和至多两个波谷96,图3中仅示出其中一个波峰。作为替代方案,可以设置至多三个波峰94和至多三个波谷96,以便使摩擦部件2沿轴向4、6防倾斜地抵靠在相邻摩擦片上。鉴于摩擦覆盖层载体18或摩擦部件2沿轴向4、6具有弹性可压缩性并能沿轴向4、6产生复位力,因此无论选用哪种实施方案,都能在打开离合器时分离摩擦片组。从而促使了片组中的多片的分离和通气。
参考号清单
Claims (14)
1.一种用于以摩擦配合方式进行工作的装置的摩擦部件(2),该摩擦部件具有一个环形的摩擦面(34),所述摩擦面具有一个内缘(36)和一个外缘(38),其中,在该摩擦面(34)中设有在径向内置的第一转向点与径向外置的第一转向点(46,48)之间呈之字形或波浪形延伸的一个环绕的第一沟槽(44)以及沿径向(8)布置于该环绕的第一沟槽(44)外侧并且在径向内置的第二转向点和径向外置的第二转向点(60,62)之间呈之字形或波浪形延伸的一个环绕的第二沟槽(58),其中,该内缘(36)与该环绕的第一沟槽(44)之间、该环绕的第一沟槽(44)与该环绕的第二沟槽(58)之间、该环绕的第二沟槽(58)与该外缘(38)之间设有流通连接,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沟槽与该第二沟槽(44,58)相隔一定距离,其中,该第一沟槽与该第二沟槽(44,58)之间设有多个连接沟槽(72)用于实现该第一沟槽与该第二沟槽(44,58)之间的流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部件(2),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沟槽(72)沿一个径向(74)延伸和/或该连接沟槽(72)采用直线设计。
3.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部件(2),其特征在于,这些连接沟槽(72)从该外置的第一转向点(48)延伸至该内置的第二转向点(60),其中,优选这些外置的第一转向点(48)中的每一个和这些内置的第二转向点(60)中的每一个各自配属有一个连接沟槽(72),并且该连接沟槽(72)特别优选终止于这些外置的第一转向点(48)和/或这些内置的第二转向点(60)。
4.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部件(2),其特征在于,该内缘(36)与该第一沟槽(44)相隔一定距离,并且设有多个内缘沟槽(76),这些内缘沟槽在使得该内缘(36)与该第一沟槽(44)实现流通连接的情况下从该内缘(36)延伸至该第一沟槽(44),其中,这些内缘沟槽(76)优选沿一个径向(78)延伸和/或采用直线设计且特别优选从该内缘(36)延伸至这些内置的第一转向点(46),其中,这些内缘沟槽(76)在适当时终止于这些内置的第一转向点(46),和/或该外缘(38)与该第二沟槽(58)相隔一定距离,并且设有多个外缘沟槽(80),这些外缘沟槽在使得该外缘(38)与该第二沟槽(58)实现流通连接的情况下从该第二沟槽(58)延伸至该外缘(38),其中,这些外缘沟槽(80)优选沿一个径向(78)延伸和/或采用直线设计且特别优选从这些外置的第二转向点(62)延伸至该外缘(38),其中,这些外缘沟槽(80)在适当时终止于该外置的第二转向点(6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擦部件(2),其特征在于,这些内缘沟槽(76)分别沿径向(8)与一个外缘沟槽(80)平齐,其中,这些内缘沟槽(76)和与之平齐的外缘沟槽(80)优选沿一个共用的径向(78)延伸。
6.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部件(2),其特征在于,这些内置的第一转向点(46)中的每一个各自配属有一个内缘沟槽(76)和/或这些外置的第二转向点(62)中的每一个各自配属有一个外缘沟槽(80),其中,该第一沟槽(44)优选具有与该第二沟槽(58)相同的内置和外置的转向点(46,60;48,62)数目,并且这些内置的第一转向点或外置的第一转向点(46;48)特别优选与这些外置的第二转向点或内置的第二转向点(62;60)中的一个布置在一个共用的径向(78)上。
7.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部件(2),其特征在于,这些连接沟槽(72)的长度(l1)至少为2mm,优选至少为3mm,和/或这些内缘沟槽和/或这些外缘沟槽(76;80)的长度(l2;l3)至少为3mm,优选至少为4mm,特别优选至少为5mm。
8.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部件(2),其特征在于,该摩擦面(34)被该第一沟槽和该第二沟槽(44,58)划分成沿径向位于该第一沟槽(44)内侧的一个内侧的摩擦面部分(82)、位于该第一沟槽和该第二沟槽(44,58)之间的一个中间的摩擦面部分(84)以及沿径向位于该第二沟槽(58)外侧的一个外侧的摩擦面部分(86),其中,这些摩擦面部分(82,84,86)分别具有一个有效的摩擦面部分尺寸,该有效的摩擦面部分尺寸与一个共同的预设的摩擦面部分理论尺寸最多相差3%,优选最多相差2.5%,特别优选最多相差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擦部件(2),其特征在于,这些摩擦面部分(82,84,86)被这些内缘沟槽(76)、这些连接沟槽(72)和这些外缘沟槽(80)划分成多个相同形状和/或相同大小的内侧的摩擦面子部分(88)、多个相同形状和/或相同大小的中间的摩擦面子部分(90)和多个相同形状和/或相同大小的外侧的摩擦面子部分(92),其中,这些摩擦面子部分(88,90,92)特别优选分别具有一个有效的摩擦面子部分尺寸,该有效的摩擦面子部分尺寸与一个共同的预设的摩擦面子部分理论尺寸最多相差3%,最多相差2.5%或者最多相差1%。
10.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部件(2),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沟槽(44)和该第二沟槽(58)分别具有多个沿一个圆周方向(12)从这些内置的转向点(46;60)延伸至这些外置的转向点(48;62)的直线第一沟槽部分(50;64)以及多个沿同一个圆周方向(12)从这些外置的转向点(48;62)延伸至这些内置的转向点(46;60)的直线第二沟槽部分(52;66),其中,这些第一沟槽部分与这些第二沟槽部分(50,52;64,66)优选夹一个内角(α;β),该内角小于110°、或者小于或等于100°,并且该第一沟槽(44)的第一沟槽部分和第二沟槽部分(50,52)之间的内角(α)特别优选小于该第二沟槽(58)的第一沟槽部分和第二沟槽部分(64,66)之间的内角(β)。
11.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部件(2),其特征在于,这些内置的第一转向点(46)布置在一个具有第一半径(r3)的内圆(54)上,这些外置的第一转向点(48)布置在一个具有第二半径(r4)的外圆(56)上,这两个圆同心布置,其中,该第一半径(r3)小于该第二半径(r4),和/或这些内置的第二转向点(60)布置在一个具有第三半径(r5)的内圆(68)上,这些外置的第二转向点(62)布置在一个具有第四半径(r6)的外圆(70)上,这两个圆同心布置,其中,该第三半径(r5)小于该第四半径(r6)且特别优选大于该第二半径(r4)。
12.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部件(2),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沟槽(44,58,72,76,80)和在适当时存在于该摩擦面(34)中的其它凹陷结构从俯视角度看具有一个总沟槽面积,该总沟槽面积至少90%,优选至少95%,特别优选至少99%或至100%由该第一沟槽(44)、该第二沟槽(58)、这些连接沟槽(72)以及在适当时设置的这些内缘沟槽(76)和/或这些外缘沟槽(80)构成。
13.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部件(2),其特征在于,该摩擦部件(2)具有一个摩擦覆盖层载体(18),其中,该摩擦面(34)由设置在该摩擦覆盖层载体(18)上的摩擦覆盖层(26)构成,该摩擦覆盖层优选是纸质摩擦覆盖层、由多个相隔一定距离的摩擦覆盖层片段(28,30,32)组成,该第一沟槽(44)、该第二沟槽(58)、该连接沟槽(72)以及在适当时设置的该内缘沟槽(76)和/或该外缘沟槽(80)形成于这些摩擦覆盖层片段之间,和/或该摩擦部件(2)实施为环盘形摩擦片,该摩擦片优选具有内齿部或外齿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摩擦部件(2),其特征在于,该摩擦覆盖层载体(18)可沿轴向(4,6)弹性压缩,其中,该摩擦覆盖层载体(18)优选具有沿圆周方向(12,14)呈波浪形曲线,该曲线特别优选包括在适当时设置的至多二个或三个波峰(94)以及二个或三个波谷(96)。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201210014804 DE102012014804A1 (de) | 2012-07-26 | 2012-07-26 | Reibteil für eine reibschlüssig arbeitende Einrichtung |
DE102012014804.6 | 2012-07-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73882A true CN103573882A (zh) | 2014-02-12 |
CN103573882B CN103573882B (zh) | 2017-08-22 |
Family
ID=49912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286833.4A Active CN103573882B (zh) | 2012-07-26 | 2013-07-09 | 用于一种摩擦连接方式工作的装置的摩擦部件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573882B (zh) |
DE (1) | DE102012014804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55125A (zh) * | 2017-08-16 | 2017-10-17 | 康超集团广州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离合器 |
CN111836975A (zh) * | 2018-04-05 | 2020-10-27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摩擦零件 |
CN113153942A (zh) * | 2020-01-22 | 2021-07-23 | 加特可株式会社 | 湿式摩擦联接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3226393B4 (de) | 2013-01-17 | 2020-06-25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Reibscheibe für eine Kupplungseinrichtung, Kupplungseinrichtung sowie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
US20150354649A1 (en) * | 2014-06-10 | 2015-12-10 | Deere & Company | Friction disk cooling grooves |
DE102014218797A1 (de) * | 2014-09-18 | 2016-03-24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Kupplung sowie Kraftfahrzeug |
DE102015200857B4 (de) | 2015-01-20 | 2018-07-12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Reibteil für eine reibschlüssig arbeitende Vorrichtung und reibschlüssig arbeitende Vorrichtung |
DE102015214469A1 (de) | 2015-07-30 | 2017-02-02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Reibteil |
DE102015221932A1 (de) * | 2015-11-09 | 2017-05-11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Lamelle für ein kraftschlüssiges Schaltelement |
DE102016205802B3 (de) * | 2016-04-07 | 2017-09-07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Reibteil für eine nasslaufende Reibschlusseinrichtung und Kupplung mit einem derartigen Reibteil |
CN108700131A (zh) | 2016-02-26 | 2018-10-23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摩擦部件 |
DE102016203051A1 (de) | 2016-02-26 | 2017-08-31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Reibteil |
DE102016222234A1 (de) * | 2016-11-11 | 2018-05-17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Reibbelaglamelle für eine Lamellenkupplung oder eine Lamellenbremse eines Kraftfahrzeugs |
DE112018001497A5 (de) | 2017-03-21 | 2019-12-19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Reibteil |
JP6961813B2 (ja) | 2017-12-18 | 2021-11-05 | シェフラ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アー・ゲー ウント コー. カー・ゲー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摩擦部材 |
FR3130912B1 (fr) * | 2021-12-17 | 2023-11-17 | Valeo Embrayages | Disque de friction à rigidité améliorée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927673A (en) * | 1956-04-19 | 1960-03-08 | Gen Motors Corp | Energy transmitting device |
DE10342271A1 (de) * | 2003-09-12 | 2005-04-07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Reibbelag-Lamelle |
DE102006009565A1 (de) * | 2005-03-03 | 2006-09-28 |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 Bremsscheibe , insbesondere für ein Fahrzeug |
DE102006045456A1 (de) * | 2006-09-26 | 2008-04-03 | Borgwarner Inc., Auburn Hills | Reibteil für eine reibschlüssig arbeitende Einrichtung und reibschlüssig arbeitende Einrichtung mit einem solchen Reibteil |
WO2009021569A1 (de) * | 2007-08-15 | 2009-02-19 | Borgwarner Inc. | Reibteil mit einer zickzack- oder wellenförmig umlaufenden nut in der reibfläche |
CN102359523A (zh) * | 2011-08-22 | 2012-02-22 | 北京天宜上佳新材料有限公司 | 可更换摩擦块的浮动式列车闸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43061A (ja) * | 2000-03-27 | 2001-12-14 | Nsk Warner Kk | 多板ロックアップクラッチ及び該多板ロックアップクラッチを内蔵したトルクコンバータ装置 |
DE102006032408A1 (de) * | 2005-08-15 | 2007-02-22 |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 Verschleißbeständige Drehmomentwandlerkupplung mit hoher Kühlwirkung für Anwendungen mit konstantem Schlupf |
-
2012
- 2012-07-26 DE DE201210014804 patent/DE102012014804A1/de active Pending
-
2013
- 2013-07-09 CN CN201310286833.4A patent/CN10357388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927673A (en) * | 1956-04-19 | 1960-03-08 | Gen Motors Corp | Energy transmitting device |
DE10342271A1 (de) * | 2003-09-12 | 2005-04-07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Reibbelag-Lamelle |
DE102006009565A1 (de) * | 2005-03-03 | 2006-09-28 |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 Bremsscheibe , insbesondere für ein Fahrzeug |
DE102006045456A1 (de) * | 2006-09-26 | 2008-04-03 | Borgwarner Inc., Auburn Hills | Reibteil für eine reibschlüssig arbeitende Einrichtung und reibschlüssig arbeitende Einrichtung mit einem solchen Reibteil |
WO2009021569A1 (de) * | 2007-08-15 | 2009-02-19 | Borgwarner Inc. | Reibteil mit einer zickzack- oder wellenförmig umlaufenden nut in der reibfläche |
CN102359523A (zh) * | 2011-08-22 | 2012-02-22 | 北京天宜上佳新材料有限公司 | 可更换摩擦块的浮动式列车闸片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55125A (zh) * | 2017-08-16 | 2017-10-17 | 康超集团广州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离合器 |
CN111836975A (zh) * | 2018-04-05 | 2020-10-27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摩擦零件 |
CN111836975B (zh) * | 2018-04-05 | 2022-10-04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摩擦零件 |
CN113153942A (zh) * | 2020-01-22 | 2021-07-23 | 加特可株式会社 | 湿式摩擦联接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2014804A1 (de) | 2014-01-30 |
CN103573882B (zh) | 2017-08-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73882A (zh) | 用于一种摩擦连接方式工作的装置的摩擦部件 | |
CN103573883A (zh) | 用于一种摩擦连接方式工作的装置的摩擦部件 | |
CN101743408B (zh) | 在摩擦表面中带有一种之字形或者波浪形圆周槽的摩擦部件 | |
AU638526B2 (en) | A friction facing for a wet clutch plate | |
CN107771254B (zh) | 摩擦部件 | |
US9103385B2 (en) | Wet friction material | |
RU2665987C2 (ru) | Сочленение тормозного диска со ступицей | |
EP3252331B1 (en) | Friction plate | |
US20200025263A1 (en) | Friction plate | |
US9714683B2 (en) | Friction plate and wet-type multiple-disc clutch with friction plate | |
US20160146266A1 (en) | Flutter reducing wet clutch friction plate | |
US9841065B2 (en) | Wet friction disk | |
JP6250524B2 (ja) | 湿式摩擦材 | |
CN106415041B (zh) | 离合器的冷却构造 | |
JP6709742B2 (ja) | 摩擦板 | |
WO2018047414A1 (ja) | 湿式摩擦材 | |
US20200232517A1 (en) | Disk clutch, disk for such a disk clutch, method for producing such a disk clutch or disk | |
CN104895946A (zh) | 用于离合器的摩擦元件支架 | |
KR101497970B1 (ko) | 멀티 댐퍼형 양방향 에어 포일 베어링 | |
EP2994661A1 (de) | Kupplung mit reduziertem schleppmoment | |
JP6151420B2 (ja) | 湿式摩擦材 | |
CN204253728U (zh) | 一种u形连接结构的发动机飞轮 | |
BRPI1100142A2 (pt) | guarnição de fricção a seco para embreagem e disco de embreagem | |
KR100929048B1 (ko) | 조립 호브 | |
JP4840458B2 (ja) | 湿式フリクションプレー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