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54999A - 改性聚磷酸铵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改性聚磷酸铵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54999A
CN103554999A CN201310547613.2A CN201310547613A CN103554999A CN 103554999 A CN103554999 A CN 103554999A CN 201310547613 A CN201310547613 A CN 201310547613A CN 103554999 A CN103554999 A CN 1035549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monium polyphosphate
temperature
weight
modifying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476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54999B (zh
Inventor
杨林
肖洁
张志业
王辛龙
陈晓东
孔行健
杨秀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54761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549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54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549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549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549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聚磷酸铵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性聚磷酸铵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改性聚磷酸铵,按以下步骤制备而成:先采用三聚氰胺与甲醛溶液制成预聚体,再将预聚体包覆在聚磷酸铵上形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改性的聚磷酸铵,然后再加入丙烯酸与至少一种丙烯酸酯类组成的混合物与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改性的聚磷酸铵反应形成双层包覆的改性聚磷酸铵。本发明利用微胶囊技术,通过对聚磷酸铵进行原位聚合双层包覆,改善了聚磷酸铵的阻燃性和抗水性以及聚磷酸铵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提高了阻燃剂与聚合物的相容性。包覆后的聚磷酸铵在聚合物中流动性好,保持了树脂原有的热学性质和力学性能。

Description

改性聚磷酸铵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聚磷酸铵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聚磷酸铵又称多聚磷酸铵或缩聚磷酸铵(简称APP),1965年美国孟山都公司首先开发成功。聚磷酸铵无毒无味,不产生腐蚀气体,吸湿性小,热稳定性高,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非卤阻燃剂,结晶态聚磷酸铵有五种变形体:Ⅰ、Ⅱ、Ⅲ、Ⅳ、Ⅴ型,Ⅰ型为等分子一铵和尿素混合物于一个氨压280℃下加热16小时制得的产品,与由聚磷酸氨化所得的产品相同,Ⅰ型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可得到其他几种变形体。
随着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机高分子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火灾安全问题。为了减少火灾的发生,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研究和应用阻燃剂及阻燃材料。阻燃剂种类繁多,应用较广的有溴系、氯系、磷系、无机阻燃剂等。溴系、氯系等卤系阻燃剂于1986年发现了二噁英(Dioxins)问题,加上以其阻燃的高分子材料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腐蚀性气体和有毒气体,卤系阻燃剂的使用受到限制,非卤阻燃剂的开发变得很重要。磷系阻燃剂不仅克服了含卤阻燃剂燃烧时烟雾大、放出有毒及腐蚀性气体的缺陷,同时又改善了无机阻燃剂高添加量严重影响材料物理机械性能的缺点,做到了高阻燃性、低烟、低毒、无腐蚀性气体产生。
磷系阻燃剂在燃烧时会在聚合物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泡沫炭层,减少聚合物表面热量,抑制聚合热分解,起到隔热、隔氧、防止熔滴产生的作用,降低了聚合物火灾的危险性。现有的磷系阻燃剂主要为聚磷酸铵。无机磷系阻燃剂作为一种环保型阻燃剂,同时具备磷系阻燃剂的全部优点,阻燃效果较好,在高分子材料中应用广泛。
但是绝大多数无机磷系阻燃剂产品还未实现工业化生产,主要原因在于:无机磷系阻燃剂吸湿性强,各成分之间易发生醇解,导致聚合物抗水性下降;无机磷系阻燃剂的相对分子量较低,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差,抗迁移性差,阻燃剂的物理机械性能降低;无机磷系阻燃剂与聚合物的相容性差,使聚合物的力学性能、电性能和绝缘性能下降,这些都影响了聚磷酸铵的阻燃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性聚磷酸铵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改性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a、取三聚氰胺、甲醛溶液、水混合得到混合液,控制pH为7~9,反应温度为30~120℃,反应20~120min,生成预聚体,其中,混合液中三聚氰胺的浓度为18~35wt%,混合液中甲醛的浓度为10~30wt%;
b、取聚磷酸铵、水,混匀,控制pH为5~6,温度为30~100℃,向其中加入步骤a制得的预聚体,反应2~5h,烘干,粉碎得到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改性的聚磷酸铵;其中,按重量比聚磷酸铵:水=40~90:100;按重量比预聚体:聚磷酸铵=1:1~5;
c、取步骤b得到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改性的聚磷酸铵和引发剂,加入有机溶剂中,搅匀,在40~80min内向其中加入混合物,控制温度为50~100℃,反应4~5h,烘干,粉碎后得到原位聚合双层包覆改性聚磷酸铵粉末;
其中,所述的混合物由丙烯酸与至少一种丙烯酸酯类物质混合而成;所述的引发剂为有机过氧化物、过硫酸盐中至少一种;按重量比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改性的聚磷酸铵:有机溶剂:丙烯酸酯类:丙烯酸:引发剂=100:100~400:10~150:0.03~0.4:0.5~1。
步骤a中当加入低浓度的甲醛溶液时可以不加水,只要满足混合液中三聚氰胺的浓度为18~35wt%,甲醛的浓度为10~30wt%即可实现本发明。
步骤b中加入预聚体的方式优选快速加入。
步骤c中加入混合物的方式优选为滴加。
进一步地,为了达到能够控制pH的效果,步骤a或b中所述调控pH的方式为加入可溶性碳酸盐、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氨水中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优选调节pH的方式为加入可溶性碳酸盐。
进一步地,从成本、来源考虑,所述的可溶性碳酸盐为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和碳酸氢钾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可溶性碳酸盐为碳酸氢钠与碳酸氢钾中至少一种;最优选可溶性碳酸盐为碳酸氢钠。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a中所述的甲醛溶液的浓度为30~45wt%,更优选甲醛溶液的浓度为37wt%。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a中所述的pH为8。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a中所述的温度为70~90℃;更优选温度为80℃。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a中所述的反应时间为50~70min;更优选反应时间为60min。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a中所述的混合液中三聚氰胺的浓度为18~25wt%;更优选混合液中三聚氰胺的浓度为23wt%;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a中所述的混合液中甲醛的浓度为10~15wt%;更优选混合液中甲醛的浓度为12wt%。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b中所述的pH为6。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b中所述的温度为80~90℃;更优选温度为85℃。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b中所述的反应时间为2~3h;优选反应时间为2h。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b中按重量比所述的预聚体:聚磷酸铵=1:1~3;更优选按重量比所述的预聚体:聚磷酸铵=1:2。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b中按重量比聚磷酸铵:水=50~70:100,更优选按重量比聚磷酸铵:水=60:100。
进一步地,为了充分干燥预聚体,又不能因干燥温度过高破坏预聚体,所以优选步骤b中所述的干燥为于50~120℃下干燥至恒重即可,更优选于105℃下干燥至恒重。所述的干燥也可以在50~120℃干燥1~2h,优选于105℃下干燥1h。上述均可达到本发明干燥的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c中所述的引发剂为二碳酸酯过氧化物、酰类过氧化物、酯类过氧化物、二烷基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酮类过氧化物和酯类过氧化物中的任意一种;更优选引发剂为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苯甲酰、过硫酸铵钾、过硫酸铵;最优选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
进一步地,从成本、来源考虑,优选步骤c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丙酮、丁酮、苯和甲苯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有机溶剂为乙醇、丁醇、丙酮;最优选有机溶剂为乙醇。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c中所述的丙烯酸酯类为CH2=CR1COOR2、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R1为H或CH3,R2为CKH2K+1,K为1~20的整数;更优选丙烯酸酯类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酯中至少一种;最优选丙烯酸酯类为丙烯酸乙酯。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c中加混合物的时间在混匀后50~70min;更优选60min。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c中所述的温度为80~90℃,更优选温度为85℃。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c中所述的反应时间为4~4.5h;更优选反应时间为4h。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c中按重量比所述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改性的聚磷酸铵:有机溶剂:丙烯酸酯类:丙烯酸:引发剂=100:300~400:10~30:0.03~0.1:0.5~0.7,更优选按重量比所述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改性的聚磷酸铵:有机溶剂:丙烯酸酯类:丙烯酸:引发剂=100:400:25:0.06:0.6。
进一步地,为了充分干燥本发明的改性聚磷酸铵,又不能因干燥温度太高破坏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c中所述的干燥为于50~120℃下干燥至恒重;更优选于85℃下干燥至恒重。所述的干燥也可以在50~120℃干燥1~2h,优选于85℃下干燥1h。上述均可达到本发明干燥的效果。
进一步地,优选上述的水为蒸馏水。
本发明改性聚磷酸铵,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而成。
本发明改性聚磷酸铵作为阻燃剂的用途。
本发明改性聚磷酸铵作为阻燃剂,阻燃效果突出。
本发明改性聚磷酸铵首先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进行第一层包覆,然后再加入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物质进行第二层包覆。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对聚磷酸铵进行双层包覆改性,以聚磷酸铵为原料,在聚磷酸铵表面进行双层包覆,本发明得到的改性聚磷酸铵不仅阻燃效果得到了提高,而且其抗水性以及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较聚磷酸铵均得到了提高,同时提高了聚磷酸铵与聚合物的相容性,保持了树脂原有的热学性质和力学性能。该改性聚磷酸铵的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性聚磷酸铵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改性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a、取三聚氰胺、甲醛溶液、水混合得到混合液,控制pH为7~9,反应温度为30~120℃,反应20~120min,生成预聚体,其中,混合液中三聚氰胺的浓度为18~35wt%,混合液中甲醛的浓度为10~30wt%;
b、取聚磷酸铵、水,混匀,控制pH为5~6,温度为30~100℃,向其中加入步骤a制得的预聚体,反应2~5h,烘干,粉碎得到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改性的聚磷酸铵;其中,按重量比聚磷酸铵:水=40~90:100;按重量比预聚体:聚磷酸铵=1:1~5;
c、取步骤b得到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改性的聚磷酸铵和引发剂,加入有机溶剂中,搅匀,在40~80min内向其中加入混合物,控制温度为50~100℃,反应4~5h,烘干,粉碎后得到原位聚合双层包覆改性聚磷酸铵粉末;
其中,所述的混合物由丙烯酸与至少一种丙烯酸酯类物质混合而成;所述的引发剂为有机过氧化物、过硫酸盐中至少一种;按重量比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改性的聚磷酸铵:有机溶剂:丙烯酸酯类:丙烯酸:引发剂=100:100~400:10~150:0.03~0.4:0.5~1。
步骤a中当加入低浓度的甲醛溶液时可以不加水,只要满足混合液中三聚氰胺的浓度为18~35wt%,甲醛的浓度为10~30wt%即可实现本发明。
步骤b中加入预聚体的方式优选快速加入。
步骤c中加入混合物的方式优选为滴加。
进一步地,为了达到能够控制pH的效果,步骤a或b中所述调控pH的方式为加入可溶性碳酸盐、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氨水中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优选调节pH的方式为加入可溶性碳酸盐。
进一步地,从成本、来源考虑,所述的可溶性碳酸盐为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和碳酸氢钾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可溶性碳酸盐为碳酸氢钠与碳酸氢钾中至少一种;最优选可溶性碳酸盐为碳酸氢钠。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a中所述的甲醛溶液的浓度为30~45wt%,更优选甲醛溶液的浓度为37wt%。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a中所述的pH为8。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a中所述的温度为70~90℃;更优选温度为80℃。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a中所述的反应时间为50~70min;更优选反应时间为60min。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a中所述的混合液中三聚氰胺的浓度为18~25wt%;更优选混合液中三聚氰胺的浓度为23wt%;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a中所述的混合液中甲醛的浓度为10~15wt%;更优选混合液中甲醛的浓度为12wt%。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b中所述的pH为6。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b中所述的温度为80~90℃;更优选温度为85℃。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b中所述的反应时间为2~3h;优选反应时间为2h。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b中按重量比所述的预聚体:聚磷酸铵=1:1~3;更优选按重量比所述的预聚体:聚磷酸铵=1:2。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b中按重量比聚磷酸铵:水=50~70:100,更优选按重量比聚磷酸铵:水=60:100。
进一步地,为了充分干燥预聚体,又不能因干燥温度过高破坏预聚体,所以优选步骤b中所述的干燥为于50~120℃下干燥至恒重即可,更优选于105℃下干燥至恒重。所述的干燥也可以在50~120℃干燥1~2h,优选于105℃下干燥1h。上述均可达到本发明干燥的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c中所述的引发剂为二碳酸酯过氧化物、酰类过氧化物、酯类过氧化物、二烷基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酮类过氧化物和酯类过氧化物中的任意一种;更优选引发剂为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苯甲酰、过硫酸铵钾、过硫酸铵;最优选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
进一步地,从成本、来源考虑,优选步骤c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丙酮、丁酮、苯和甲苯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有机溶剂为乙醇、丁醇、丙酮;最优选有机溶剂为乙醇。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c中所述的丙烯酸酯类为CH2=CR1COOR2、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R1为H或CH3,R2为CKH2K+1,K为1~20的整数;更优选丙烯酸酯类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酯中至少一种;最优选丙烯酸酯类为丙烯酸乙酯。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c中加混合物的时间在混匀后50~70min;更优选60min。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c中所述的温度为80~90℃,更优选温度为85℃。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c中所述的反应时间为4~4.5h;更优选反应时间为4h。
进一步地,为了得到阻燃效果更好的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c中按重量比所述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改性的聚磷酸铵:有机溶剂:丙烯酸酯类:丙烯酸:引发剂=100:300~400:10~30:0.03~0.1:0.5~0.7,更优选按重量比所述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改性的聚磷酸铵:有机溶剂:丙烯酸酯类:丙烯酸:引发剂=100:400:25:0.06:0.6。
进一步地,为了充分干燥本发明的改性聚磷酸铵,又不能因干燥温度太高破坏改性聚磷酸铵,优选步骤c中所述的干燥为于50~120℃下干燥至恒重;更优选于85℃下干燥至恒重。所述的干燥也可以在50~120℃干燥1~2h,优选于85℃下干燥1h。上述均可达到本发明干燥的效果。
进一步地,优选上述的水为蒸馏水。
本发明改性聚磷酸铵,按照上述方法制备而成。
本发明改性聚磷酸铵作为阻燃剂的用途。
本发明改性聚磷酸铵作为阻燃剂,阻燃效果突出。
本发明改性聚磷酸铵首先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进行第一层包覆,然后再加入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物质进行第二层包覆。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改性聚磷酸铵的制备
a、取三聚氰胺25.2g、37wt%的甲醛溶液35.9g溶于50g水中,加碳酸钠调控PH为7~9,温度为30℃,反应40min,生成预聚体MF;
b、取I型聚磷酸铵43g均匀分散在100g水中,加碳酸钠控制PH为5~6,温度为50℃,向其中快速加入步骤a制得的预聚体MF43g,反应2h,在80℃下烘干,粉碎后得到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聚磷酸铵(MFAPP);
c、取步骤b制得的MFAPP72g和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0.4g,加入105g乙醇中,搅拌均匀,在40min内向其中滴加丙烯酸0.03g与丙烯酸乙酯8g形成的混合物,控制温度为60℃,反应4h,在80℃下烘干,粉碎后得到原位聚合改性的聚磷酸铵粉末。
实施例2 改性聚磷酸铵的制备
a、取三聚氰胺25.2g、37wt%的甲醛溶液35.9g溶于50g水中,加碳酸钾控制PH为7~9,温度为70℃,反应60min,生成预聚体MF;
b、取II型聚磷酸铵64.6g均匀分散在100g水中,加碳酸钾控制PH为5~6,温度为80℃,向其中快速加入步骤a制得的预聚体MF43g,反应2.5h,在100℃下烘干,粉碎后得到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聚磷酸铵(MFAPP);
c、取步骤b制得的MFAPP64g与过氧化甲乙酮0.4g加入105g甲醇中,搅拌均匀,在45min内向其中滴加丙烯酸0.04g与甲基丙烯酸乙酯16g形成的混合物,控制温度为80℃,反应4h,在90℃下烘干,粉碎后得到原位聚合改性的聚磷酸铵粉末。
实施例3 改性聚磷酸铵的制备
a、取三聚氰胺18g、35wt%的甲醛溶液82g混合得到混合液,加氢氧化钾控制PH为7~9,温度为90℃,反应80min,生成预聚体MF;
b、取I型与II型聚磷酸铵86g均匀分散在100g水中,I型与II型聚磷酸铵的重量比为1:1;加氢氧化钾控制PH为5~6,温度为85℃,向其中快速加入步骤a制得的预聚体MF43g,反应3h,在105℃下烘干,粉碎后得到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聚磷酸铵(MFAPP);
c、取步骤b制得的MFAPP56g与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0.4g加入105g丙酮中,搅拌均匀,在60min内向其中滴加丙烯酸0.05g与丙烯酸羟乙酯24g形成的混合物,控制温度为90℃,反应4h,在85℃下烘干,粉碎后得到通过原位聚合改性的聚磷酸铵粉末。
实施例4 改性聚磷酸铵的制备
a、取三聚氰胺35g、28.5wt%的甲醛溶液35g溶于30g水中,加碳酸氢钾控制PH为7~9,温度为95℃,反应100min,生成预聚体MF;
b、取III型聚磷酸铵43g均匀分散在100g水中,加碳酸氢钾控制PH为5~6,温度为95℃,向其中快速加入步骤a制得的预聚体MF43g,反应4h,在105℃下烘干,粉碎后得到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聚磷酸铵(MFAPP);
c、取步骤b制得的MFAPP48g与过硫酸铵0.4g加入105g丁酮中,搅拌均匀,在70min内向其中滴加丙烯酸0.07g与丙烯酸缩水甘油酯32g形成的混合物,控制温度为80℃,反应4h,在100℃下烘干,粉碎后得到原位聚合改性的聚磷酸铵粉末。
实施例5 改性聚磷酸铵的制备
a、取三聚氰胺25.2g、40wt%的甲醛溶液35.9g溶于50g水中,加氢氧化钠控制PH为7~9,温度为120℃,反应120min,生成预聚体MF;
b、取Ⅳ型聚磷酸铵64.6g均匀分散在100g水中,加氢氧化钠控制PH为5~6,温度为100℃,向其中快速加入步骤a制得的预聚体MF43g,反应4h,在120℃下烘干,粉碎后得到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聚磷酸铵(MFAPP);
c、取步骤b制得的MFAPP40g与过硫酸钾0.4g加入105g苯中,搅拌均匀,在80min内向其中滴加丙烯酸0.09g与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40g形成的混合物,控制温度为100℃,反应5h,在120℃下烘干,粉碎后得到原位聚合改性的聚磷酸铵粉末。
实施例6 改性聚磷酸铵的制备
a、取三聚氰胺35g、50wt%的甲醛溶液25g溶于50g水中,加氨水控制PH为7~9,温度为110℃,反应100min,生成预聚体MF;
b、取I、II、III型聚磷酸铵按1:1:1的重量比均匀分散在100g水中,其中,I型聚磷酸铵28.7g,加氨水控制PH为5~6,温度为120℃,向其中快速加入步骤a制得的预聚体MF17g,反应4h,在115℃下烘干,粉碎后得到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聚磷酸铵(MFAPP);
c、取步骤b制得的MFAPP32g与过氧化苯甲酰0.32g加入128g甲苯中,搅拌均匀,在80min内向其中滴加丙烯酸0.11g与甲基丙烯酸羟乙酯48g形成的混合物,控制温度为90℃,反应5h,在100℃下烘干,粉碎后得到原位聚合改性的聚磷酸铵粉末。
实施例7 改性聚磷酸铵的制备
a、取三聚氰胺18g、50wt%的甲醛溶液30g溶于52g水中,加碳酸钾控制PH为7~9,温度为90℃,反应50min,生成预聚体MF;
b、取I、II、III型聚磷酸铵按1:1:1的重量比均匀分散在100g水中,其中,I型聚磷酸铵23.4g,加碳酸钾控制PH为5~6,温度为80℃,向其中快速加入步骤a制得的预聚体MF70g,反应2h,在105℃下烘干干燥1h,粉碎后得到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聚磷酸铵(MFAPP);
c、取步骤b制得的MFAPP44g与过氧化苯甲酰0.22g加入132g甲苯中,搅拌均匀,在50min内向其中滴加丙烯酸0.014g与甲基丙烯酸羟乙酯4.4g形成的混合物,控制温度为90℃,反应4h,在85℃下烘干干燥1h,粉碎后得到原位聚合改性的聚磷酸铵粉末。
实施例8 改性聚磷酸铵的制备
a、取三聚氰胺25g、50wt%的甲醛溶液20g溶于55g水中,加碳酸氢钾控制PH为7~9,温度为70℃,反应70min,生成预聚体MF;
b、取I、II、III型聚磷酸铵按1:1:1的重量比均匀分散在100g水中,其中,I型聚磷酸铵16.5g,加碳酸氢钾控制PH为5~6,温度为90℃,向其中快速加入步骤a制得的预聚体MF16.5g,反应3h,在105℃下烘干干燥1h,粉碎后得到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聚磷酸铵(MFAPP);
c、取步骤b制得的MFAPP32g与过氧化苯甲酰0.224g加入128g甲苯中,搅拌均匀,在70min内向其中滴加丙烯酸0.032g与甲基丙烯酸羟乙酯9.6g形成的混合物,控制温度为80℃,反应4.5h,在85℃下烘干干燥1h,粉碎后得到原位聚合改性的聚磷酸铵粉末。
实施例9 改性聚磷酸铵的制备
a、取三聚氰胺23g、50wt%的甲醛溶液24g溶于53g水中,加碳酸氢钠控制PH为7~9,温度为80℃,反应60min,生成预聚体MF;
b、取I、II、III型聚磷酸铵按1:1:1的重量比均匀分散在100g水中,其中,I型聚磷酸铵20g,加碳酸氢钠控制PH为5~6,温度为85℃,向其中快速加入步骤a制得的预聚体MF30g,反应2h,在105℃下烘干干燥1h,粉碎后得到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聚磷酸铵(MFAPP);
c、取步骤b制得的MFAPP32g与过氧化苯甲酰0.192g加入128g乙醇中,搅拌均匀,在70min内向其中滴加丙烯酸0.0192g与丙烯酸乙酯8g形成的混合物,控制温度为80℃,反应4h,在85℃下烘干干燥1h,粉碎后得到原位聚合改性的聚磷酸铵粉末。
实施例1~9制得的改性聚磷酸铵的性能参数见表1:
表1材料组成及性能测试
Figure BDA0000409465780000101
表2为对比试验--聚磷酸铵的性能参数:
表2聚磷酸铵的性能参数
Figure BDA0000409465780000102
Figure BDA0000409465780000111
极限氧指数是指聚合物在氧和氮混合气体中当刚能支撑其燃烧时氧的体积分数浓度,是表征材料燃烧行为的指数。氧指数<22属于易燃材料,氧指数在22~27之间属可燃材料,氧指数>27属难燃材料;极限氧指数的测定方法按照GB/T2406-93测定。
UL94垂直燃烧测试是用于设备和电器的塑料零件的可燃性试验,UL94V-0评定方法:从点燃后把火焰移开后样品能快速自熄到在一定时间间隙内无燃烧的熔体滴落。UL94V-1评定方法与V-0类似,只不过它要求的自熄时间要长些。这种测试允许熔体滴落在棉花垫上,但不能点燃棉花。UL94V-2和V-1相同,只是它允许燃烧着的熔滴将一英尺下面的棉花点燃。UL945V是最严格的检测方法,它涉及到塑料制品实际在火焰里的寿命。实验要求火焰长度为5in,对测试样品施加五次燃烧,其间不允许有熔滴滴落,不允许测试样品有明显的扭曲,也不能产生任何被烧出来的洞。
同时,经实验验证本发明制得的改性聚磷酸铵的抗水性以及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较聚磷酸铵均得到了提高,同时提高了聚磷酸铵与聚合物的相容性,保持了树脂原有的热学性质和力学性能。

Claims (10)

1.改性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a、取三聚氰胺、甲醛溶液、水混合得到混合液,控制pH为7~9,反应温度为30~120℃,反应20~120min,生成预聚体,其中,混合液中三聚氰胺的浓度为18~35wt%,甲醛的浓度为10~30wt%;
b、取聚磷酸铵、水,混匀,控制pH为5~6,温度为30~100℃,向其中加入步骤a制得的预聚体,反应2~5h,烘干,粉碎得到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改性的聚磷酸铵;其中,按重量比聚磷酸铵:水=40~90:100;按重量比预聚体:聚磷酸铵=1:1~5;
c、取步骤b得到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改性的聚磷酸铵和引发剂,加入有机溶剂中,搅匀,在40~80min内向其中加混合物,控制温度为50~100℃,反应4~5h,烘干,粉碎后得到原位聚合双层包覆改性聚磷酸铵粉末;
其中,所述的混合物由丙烯酸与丙烯酸酯类物质混合而成;所述的引发剂为有机过氧化物、过硫酸盐中至少一种;按重量比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改性的聚磷酸铵:有机溶剂:丙烯酸酯类:丙烯酸:引发剂=100:100~400:10~150:0.03~0.4:0.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pH为8;所述的温度为70~90℃;优选温度为80℃;所述的反应时间为50~70min;优选反应时间为60min;所述的混合液中三聚氰胺的浓度为18~25wt%;优选混合液中三聚氰胺的浓度为23wt%;所述的混合液中甲醛的浓度为10~15wt%;优选混合液中甲醛的浓度为12wt%。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性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的pH为6;所述的温度为80~90℃;优选温度为85℃;所述的反应时间为2~3h;优选反应时间为2h;按重量比所述的聚磷酸铵:水=50~70:100;优选重量比所述的聚磷酸铵:水=60:100;按重量比所述的预聚体:聚磷酸铵=1:1~3;优选按重量比所述的预聚体:聚磷酸铵=1:2;所述的干燥为于50~120℃下干燥至恒重;优选于105℃下干燥至恒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改性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或b中控制pH的方式为加入可溶性碳酸盐、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氨水中至少一种;优选调节pH的方式为加入可溶性碳酸盐,更优选所述的可溶性碳酸盐为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和碳酸氢钾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可溶性碳酸盐为碳酸氢钠与碳酸氢钾中至少一种;最优选可溶性碳酸盐为碳酸氢钠。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改性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的引发剂为二碳酸酯过氧化物、酰类过氧化物、酯类过氧化物、二烷基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酮类过氧化物、酯类过氧化物,过硫酸盐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引发剂为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苯甲酰、过硫酸铵钾、过硫酸铵;最优选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改性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丙酮、丁酮、苯和甲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有机溶剂为乙醇、丁醇、丙酮;最优选有机溶剂为乙醇。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改性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的丙烯酸酯类为CH2=CR1COOR2、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R1为H或CH3,R2为CKH2K+1,K为1~20的整数;优选丙烯酸酯类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酯中至少一种;最优选丙烯酸酯类为丙烯酸乙酯。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改性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加丙烯酸和丙烯酸酯类的混合物的时间在混匀后50~70min;优选60min;所述的温度为80~90℃,优选温度为85℃;所述的反应时间为4~4.5h;优选反应时间为4h;所述的干燥为于50~120℃下干燥至恒重;优选干燥为于85℃下干燥至恒重;按重量比所述的预聚体:有机溶剂:丙烯酸酯类:丙烯酸:引发剂=100:300~400:10~30:0.03~0.1:0.5~0.7,优选按重量比所述的预聚体:有机溶剂:丙烯酸酯类:丙烯酸:引发剂=100:400:25:0.06:0.6。
9.改性聚磷酸铵:其特征在于:按照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制备而成。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改性聚磷酸铵作为阻燃剂的用途。
CN201310547613.2A 2013-11-06 2013-11-06 改性聚磷酸铵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ctive CN1035549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47613.2A CN103554999B (zh) 2013-11-06 2013-11-06 改性聚磷酸铵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47613.2A CN103554999B (zh) 2013-11-06 2013-11-06 改性聚磷酸铵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54999A true CN103554999A (zh) 2014-02-05
CN103554999B CN103554999B (zh) 2015-04-08

Family

ID=50009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47613.2A Active CN103554999B (zh) 2013-11-06 2013-11-06 改性聚磷酸铵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54999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7129A (zh) * 2014-04-21 2014-07-02 苏州科技学院相城研究院 阻燃剂聚合型mpp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7808A (zh) * 2015-07-13 2015-11-11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南雄材料生产基地 一种微胶囊化次磷酸铝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633189A (zh) * 2016-12-29 2017-05-10 广东宇星阻燃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耐水性膨胀阻燃剂及其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CN114369334A (zh) * 2022-01-11 2022-04-19 广东和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磷-氮阻燃剂的制备方法
CN115124767A (zh) * 2022-07-12 2022-09-30 湖北大学 一种生物质膨胀性三源一体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6829633A (zh) * 2021-02-15 2023-09-29 科莱恩国际有限公司 包含聚磷酸铵的组合物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9968A (zh) * 2005-07-05 2005-12-21 四川大学 无卤膨胀型阻燃聚烯烃复合物
CN1994873A (zh) * 2006-12-28 2007-07-11 四川大学 一种聚磷酸铵的连续生产方法
CN101353458A (zh) * 2008-09-01 2009-01-28 上海化工研究院 一种无卤膨胀型阻燃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08897A (zh) * 2011-08-17 2012-04-11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核壳结构膨胀型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9968A (zh) * 2005-07-05 2005-12-21 四川大学 无卤膨胀型阻燃聚烯烃复合物
CN1994873A (zh) * 2006-12-28 2007-07-11 四川大学 一种聚磷酸铵的连续生产方法
CN101353458A (zh) * 2008-09-01 2009-01-28 上海化工研究院 一种无卤膨胀型阻燃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08897A (zh) * 2011-08-17 2012-04-11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核壳结构膨胀型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7129A (zh) * 2014-04-21 2014-07-02 苏州科技学院相城研究院 阻燃剂聚合型mpp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7808A (zh) * 2015-07-13 2015-11-11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南雄材料生产基地 一种微胶囊化次磷酸铝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037808B (zh) * 2015-07-13 2018-02-06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南雄材料生产基地 一种微胶囊化次磷酸铝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633189A (zh) * 2016-12-29 2017-05-10 广东宇星阻燃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耐水性膨胀阻燃剂及其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CN116829633A (zh) * 2021-02-15 2023-09-29 科莱恩国际有限公司 包含聚磷酸铵的组合物
CN114369334A (zh) * 2022-01-11 2022-04-19 广东和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磷-氮阻燃剂的制备方法
CN114369334B (zh) * 2022-01-11 2024-01-23 广东和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磷-氮阻燃剂的制备方法
CN115124767A (zh) * 2022-07-12 2022-09-30 湖北大学 一种生物质膨胀性三源一体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54999B (zh) 2015-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88992B (zh) 原位聚合双层包覆改性聚磷酸铵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554999B (zh) 改性聚磷酸铵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ang et al. Impregnation of phytic acid into the delignified wood to realize excellent flame retardant
CN101812305B (zh) 一种三源一体微胶囊化膨胀型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57114B (zh) 一种木质素膨胀型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Xie et al. Flame retardancy of a novel high transparent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modified with 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
CN105566682B (zh) 一种基于核苷酸的阻燃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592707A (zh) 基于abs塑料的a级防火材料
CN109266070B (zh) 一种阻燃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16624A (zh) 一种改性聚丙烯酸酯阻燃乳液和包含该乳液的改性聚丙烯酸酯阻燃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04255A (zh) 复合阻燃剂、阻燃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7051A (zh) 一种涂料用反应型无卤阻燃剂的制备方法
CN106751778B (zh) 稀土氧化物与微胶囊红磷协同阻燃pa6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3052B (zh) 磷杂菲-三嗪双官能团低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阻燃应用
CN116396656A (zh) 一种复合防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05560B (zh) 一种二苯甲酮衍生物无卤阻燃剂、复配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97923A (zh) 一种防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53228A (zh) 一种新型有机磷氮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262875A (zh) 以植物基活性炭为协效剂的膨胀阻燃电缆料及制备方法
KR100893948B1 (ko) 수용성 난연제 조성물, 그 제조방법 및 그 제조방법에 의해제조된 난연제 조성물을 이용한 난연처리방법
CN110092944A (zh) 含dopo的二苯砜氮磷硫三元协效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128474A (zh) 氮磷硫三元协效阻燃剂双dopo噻唑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KR102230501B1 (ko) 마이크로캡슐화된 무기계 난연 첨가제를 포함하는 난연 섬유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1613580A (zh) 一种无卤阻燃热熔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56879B (zh) 环保水性无机阻燃涂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