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8006B - 电子邮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子邮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48006B
CN103548006B CN201280020488.3A CN201280020488A CN103548006B CN 103548006 B CN103548006 B CN 103548006B CN 201280020488 A CN201280020488 A CN 201280020488A CN 103548006 B CN103548006 B CN 1035480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l
items
addresses
email
undelive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04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48006A (zh
Inventor
柳濑直裕
菅原秀高
加藤彰宏
岛田良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te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Rakute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kuten Inc filed Critical Rakute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548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80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480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80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3Reliability checks, e.g. acknowledgments or fault repor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60Business processes related to postal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48Message addressing, e.g. address format or anonymous messages, alia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发送给用户的电子邮件没有送达时,也能够保证用户能够获知电子邮件的内容的电子邮件系统。电子邮件发送部(220)在将发送给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未送达时的通知目的地设定为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之后,将该电子邮件发送给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在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中接收了表示发送给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未送达的通知时,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部(230)将表示未送达的该电子邮件的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在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部(410)中。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部(110)向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装置发送未送达邮件数据,该未送达邮件数据是表示发送给该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且是未送达的电子邮件。

Description

电子邮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邮件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的控制方法、中继装置、程序及信息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一般通过收发电子邮件来与他人联系。例如,在电子商务系统中,通过电子邮件来进行商品的销售商或服务的提供商与用户之间的联系。
电子邮件有时会因为各种理由而无法送达对方。例如,当用户进行了拒绝接收的情况下,或者用户变更了邮件地址的情况下等,来自商品的销售商或服务的提供商的电子邮件就可能无法送达用户。关于这一点,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无法将电子邮件送达对方时,使用预先登记的替代单元(例如传真机或传呼机等),将消息传送给对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378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技术中,必须要事先登记替代单元,在没有事先登记替代单元时,无法将电子邮件的内容传送给用户,用户无法获知电子邮件的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提供一种即使发送给用户的电子邮件没有送达,也能保证用户能够获知电子邮件的内容的电子邮件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的控制方法、中继装置、程序及信息存储介质。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子邮件系统,其包含进行发送给用户的电子邮件的中继的中继装置,其中,所述中继装置包含:电子邮件接收单元,其接收发送给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该替代邮件地址是所述中继装置为了接收发送给所述用户的电子邮件,代替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而使用的邮件地址;实际邮件地址取得单元,其在发送给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根据该替代邮件地址、和关于所述实际邮件地址与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取得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以及电子邮件发送单元,其在发送给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将该电子邮件未送达时的通知目的地设定为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之后,将该电子邮件发送给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所述电子邮件系统包含: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单元,其在所述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中接收到表示发送给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未送达的通知时,将未送达的该电子邮件作为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在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单元中;用户识别信息取得单元,其取得从所述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装置发送来的用户识别信息;以及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单元,其根据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将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其中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是发送给与由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单元取得的用户识别信息相关的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且是未送达的电子邮件。
另外,本发明的电子邮件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电子邮件系统包含进行发送给用户的电子邮件的中继的中继装置,其中,该电子邮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含:所述中继装置接收发送给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的电子邮件接收步骤,该替代邮件地址是所述中继装置为了接收发送给所述用户的电子邮件,代替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而使用的邮件地址;在发送给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所述中继装置根据该替代邮件地址、和关于所述实际邮件地址与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取得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实际邮件地址取得步骤;在发送给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所述中继装置将该电子邮件未送达时的通知目的地设定为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之后,向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发送该电子邮件的电子邮件发送步骤;在所述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中接收了表示发送给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未送达的通知时,将未送达的该电子邮件作为未送达邮件数据而存储在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单元中的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步骤;取得从所述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装置发送来的用户识别信息的用户识别信息取得步骤;以及根据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将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的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步骤,其中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是发送给与通过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步骤取得的用户识别信息相关的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且是未送达的电子邮件。
另外,本发明的中继装置,其进行发送给用户的电子邮件的中继,其中,该中继装置包含:电子邮件接收单元,其接收发送给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该替代邮件地址是所述中继装置为了接收发送给所述用户的电子邮件,代替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而使用的邮件地址;实际邮件地址取得单元,其在发送给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根据该替代邮件地址、和关于所述实际邮件地址与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取得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电子邮件发送单元,其在发送给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将该电子邮件未送达时的通知目的地设定为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之后,向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发送该电子邮件;以及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单元,其在所述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中接收了表示发送给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未送达的通知时,将未送达的该电子邮件作为未送达邮件数据而存储在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单元中。
另外,本发明的程序,是用于使计算机作为进行发送给用户的电子邮件的中继的中继装置发挥功能的程序,其中,该程序使所述计算机作为如下单元发挥功能:电子邮件接收单元,其接收发送给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该替代邮件地址是所述中继装置为了接收发送给所述用户的电子邮件,代替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而使用的邮件地址;实际邮件地址取得单元,其在发送给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根据该替代邮件地址、和关于所述实际邮件地址与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取得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电子邮件发送单元,其在发送给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将该电子邮件未送达时的通知目的地设定为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之后,向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发送该电子邮件;以及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单元,其在所述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中接收了表示发送给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未送达的通知时,将未送达的该电子邮件作为未送达邮件数据而存储在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单元中。
另外,本发明的信息存储介质,是记录了计算机能够读取的如下的程序的信息存储介质,该程序用于使计算机作为对发送给用户的电子邮件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发挥功能,且用于使所述计算机作为如下单元发挥功能:电子邮件接收单元,其接收发送给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该替代邮件地址是所述中继装置为了接收发送给所述用户的电子邮件,代替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而使用的邮件地址;实际邮件地址取得单元,其在发送给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根据该替代邮件地址、和关于所述实际邮件地址与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取得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电子邮件发送单元,其在发送给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将该电子邮件未送达时的通知目的地设定为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之后,向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发送该电子邮件;以及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单元,其在所述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中接收了表示发送给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未送达的通知时,将未送达的该电子邮件作为未送达邮件数据而存储在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单元中。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所述中继装置可对从商品的销售商或服务的提供商发送给所述用户的电子邮件进行中继。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可以是为了识别购入或利用所述商品或所述服务的用户而使用的识别信息。所述电子邮件系统可包含如下单元,所述电子邮件系统包含如下单元,该单元取得履历数据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该履历数据存储单元是与所述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关于与该用户识别信息相关的用户的所述商品的购入履历或所述服务的利用履历的履历数据而成的存储单元。所述履历数据可以包含表示所述用户在购入或利用所述商品或所述服务时所使用的该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数据。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可以包含表示作为所述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发送目的地的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数据。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单元可以包含:根据与由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单元取得的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的履历数据,取得与该用户识别信息相关的用户在购入或利用所述商品或所述服务时所使用的该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单元;以及向所述用户的终端装置发送未送达邮件数据的单元,该未送达邮件数据是发送给所取得的实际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且是未送达的电子邮件。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所述中继装置可以对从商品的销售商或服务的提供商发送给所述用户的电子邮件进行中继。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可以是为了识别购入或利用所述商品或所述服务的用户而使用的识别信息。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单元,可以在所述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中接收了表示发送给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未送达的所述通知时,将未送达的该电子邮件作为未送达邮件数据而与该用户的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起来存储在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单元中。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单元可以包含如下单元,该单元将与由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单元取得的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的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装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所述中继装置可对从商品的销售商或服务的提供商发送给所述用户的电子邮件进行中继。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可以是为了识别购入或利用所述商品或所述服务的用户而使用的识别信息。在所述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中接收了表示发送给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未送达的通知时,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单元将包含已变成未送达的该电子邮件的正文或头部的数据作为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而存储在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单元中。在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单元中所存储的未送达邮件数据中所包含的所述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正文或头部可以包含作为该电子邮件的发送目的地的所述用户的所述用户识别信息。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单元可以包含:根据由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单元取得的用户识别信息、和在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单元中所存储的未送达邮件数据中所包含的所述未送达电子邮件的正文或头部中所包含的用户识别信息,取得未送达邮件数据的单元,该未送达邮件数据是发送给与由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单元取得的用户识别信息相关的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且是未送达的电子邮件;以及将所取得的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的单元。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可以包含作为所述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发送目的地的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所述电子邮件系统可以包含如下单元,该单元取得与所述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了与该用户识别信息相关的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而成的单元的存储内容。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单元可以包含:取得与由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单元取得的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的实际邮件地址的单元;以及将包含所取得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装置的单元。所述电子邮件系统可以包含:在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从第1邮件地址变更为第2邮件地址时,将与该用户的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的实际邮件地址,从所述第1邮件地址变更为所述第2邮件地址的单元;以及在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从所述第1邮件地址变更为所述第2邮件地址时,将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单元中所存储的未送达邮件数据中所包含的该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从所述第1邮件地址变更为所述第2邮件地址的单元。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可以包含作为所述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发送目的地的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可以是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单元可以取得从所述终端装置作为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发送的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单元可以将包含由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单元取得的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装置。所述电子邮件系统可以包含如下单元,该单元在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从第1邮件地址变更为第2邮件地址时,将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单元中所存储的未送达邮件数据中所包含的该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从所述第1邮件地址变更为所述第2邮件地址。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可以包含作为所述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发送目的地的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可以是所述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单元可以取得从所述终端装置作为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发送的所述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单元可以包含:根据由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单元取得的所述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和关于所述实际邮件地址与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对应关系的所述信息,取得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单元;以及将包含所取得的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装置的单元。所述电子邮件系统可以包含如下单元,该单元在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从第1邮件地址变更为第2邮件地址时,将在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单元中所存储的未送达邮件数据中所包含的该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从所述第1邮件地址变更为所述第2邮件地址。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可以包含如下单元,该单元在所述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中接收了表示发送给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未送达的通知时,对该电子邮件的发送者进行通知。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所述中继装置可以进行从商品的销售商或服务的提供商发送给所述用户的电子邮件的中继、和从所述用户发送给所述销售商或所述提供商的电子邮件的中继。所述电子邮件接收单元可以包含:接收从所述销售商或所述提供商发送给所述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的单元;和接收从所述用户发送给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的单元,该替代邮件地址是所述中继装置为了接收发送给所述销售商或所述提供商的电子邮件,代替所述销售商或所述提供商的实际邮件地址而使用的邮件地址。所述实际邮件地址取得单元可以包含:在从所述销售商或所述提供商发送给所述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根据该替代邮件地址、和关于所述实际邮件地址与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对应关系的所述信息,取得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单元;以及在从所述用户发送给所述销售商或提供商的替代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根据该替代邮件地址、和关于所述实际邮件地址与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对应关系的所述信息,取得所述销售商或所述提供商的实际邮件地址的单元。所述电子邮件发送单元可以包含:第1发送单元,其在从所述销售商或所述提供商发送给所述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将该电子邮件未送达时的通知目的地设定为所述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且将该电子邮件的发送源或回复目的地设定为所述销售商或所述提供商的替代邮件地址之后,向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发送该电子邮件;以及第2发送单元,其在从所述用户发送给所述销售商或提供商的替代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将该电子邮件的发送源或回复目的地设定为所述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之后,向所述销售商或所述提供商的实际邮件地址发送该电子邮件。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可以是为了识别购入或利用所述商品或所述服务务的用户而使用的识别信息。所述电子邮件系统可以包含如下单元,该单元取得履历数据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该履历数据存储单元是与所述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关于与该用户识别信息相关的用户的所述商品的购入或利用所述商品或所述服务的利用履历的履历数据而成的存储单元。所述第2发送单元可以包含:信息附加单元,其在从所述用户发送给所述销售商或所述提供商的替代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对该电子邮件的正文或头部附加根据与该用户的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的履历数据取得的信息;以及在将该电子邮件的发送源或回复目的地设定为所述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之后,将附加了所述信息的所述电子邮件发送给所述销售商或所述提供商的实际邮件地址的单元。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所述预定的通知目的地是所述中继装置,所述中继装置可以包含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单元。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发送给用户的电子邮件没有送达时,也能够保证用户能够获知电子邮件的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商务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商品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3是示出购入履历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4是示出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5是示出未送达邮件详细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6是示出用户表的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店铺表的一例的图。
图8是示出交易履历表的一例的图。
图9是示出从店铺向用户发送电子邮件时的流程的图。
图10A是示出电子邮件的发送源及发送目的地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10B是示出电子邮件的发送源及发送目的地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11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商务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12是示出邮件地址表的一例的图。
图13是示出未送达邮件表的一例的图。
图14是示出在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商务系统中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15是示出在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商务系统中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16是示出在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商务系统中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17是示出未送达邮件表的一例的图。
图18是示出未送达邮件表的一例的图。
图19是示出店铺表的另一例的图。
图20是示出电子邮件的发送源及发送目的地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21是示出从用户向店铺回复电子邮件时的流程的图。
图22A是示出电子邮件的发送源及发送目的地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22B是电子邮件的发送源及发送目的地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23是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商务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24是示出在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商务系统中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例。此处,说明将本发明应用于电子商务系统的情形。即,说明在实现有多个店铺开店的虚拟商店街的电子商务系统中,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邮件系统的情形的例。
[第1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商务系统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商务系统1包含:电子商务服务器10、中继服务器20(中继装置)、数据库30、40、邮件服务器3、4、店铺终端5以及用户终端6。此外,虽然图1中省略,但实际上包含多个店铺终端5和多个用户终端6。电子商务服务器10、中继服务器20、邮件服务器3、4、店铺终端5和用户终端6,与例如包含因特网等构成的通信网路2连接,可彼此进行数据通信。
电子商务服务器10是例如作为虚拟商店街的入口发挥功能的服务器。例如,电子商务服务器10具有:按照程序执行处理的控制部(例如CPU等)、主存储部(例如RAM等)、辅助存储部(例如硬盘)、读取光盘(信息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或数据的光盘驱动机以及通信接口。电子商务服务器10基于从店铺终端5或用户终端6接收的处理请求执行处理。
电子商务服务器10可访问数据库30。数据库30中存储有例如与利用虚拟商店街的用户相关的数据、与在虚拟商店街中开店的店铺相关的数据、与在虚拟商店街中经营的商品相关的数据、与在虚拟商店街中所进行的交易的履历相关的数据等。此外,数据库30可架构在与电子商务服务器10不同的其它服务器内,也可架构在电子商务服务器10内。此外,也可以使中继服务器20访问数据库30。
店铺终端5是被设在开店于虚拟商店街的店铺侧的信息处理装置。店铺终端5是例如个人计算机等。例如,在店铺终端5上显示从电子商务服务器10提供的专用画面。店铺侧的担当者能够在该专用画面中登记虚拟商店街中所销售的商品的信息等,或确认商品的购入状况等。
用户终端6是由用户进行操作的信息处理装置。用户终端6是例如便携电话、便携式信息终端(PDA)、或个人计算机等。为了在虚拟商店街中购入商品而使用用户终端6。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例如在电子商务服务器10中启动HTTP守护程序。而且,在店铺终端5或用户终端6中启动浏览器,处理请求(HTTP请求)从店铺终端5或用户终端6经由浏览器发送至电子商务服务器10。而且,与上述处理请求相对应的处理结果(HTTP响应)从电子商务服务器10被发送至店铺终端5或用户终端6。例如,以网页描述语言撰写的网页数据被发送至店铺终端5或用户终端6。然后,根据该网页数据,基于处理结果的画面被显示在店铺终端5或用户终端6所具备的显示部中。
邮件服务器3、4是进行电子邮件的发送及接收的一般的邮件服务器。可以由经营虚拟商店街的企业提供邮件服务器3、4,也可以由与经营虚拟商店街的企业不同的企业提供邮件服务器3、4。此外,以下假定店铺利用邮件服务器3,用户利用邮件服务器4来进行说明。此外,在虚拟商店街中开店的店铺并不是必须利用相同的邮件服务器,各店铺可以各自利用任意的邮件服务器。同样地,并不是所有的用户必须利用相同的邮件服务器,各用户利用任意的邮件服务器。
中继服务器20是用于对店铺与用户之间收发的电子邮件进行中继的服务器。与电子商务服务器10同样地,中继服务器20具有例如控制部、主存储部、辅助存储部、光盘驱动机、通信接口。由经营虚拟商店街的企业对中继服务器20进行管理。
中继服务器20可对数据库40进行访问。数据库40中存储有用于对电子邮件进行中继的数据。数据库40可构筑在与中继服务器20不同的其它服务器内,也可构筑在中继服务器20内。此外,电子商务服务器10也能够对数据库40进行访问。
说明在虚拟商店街中购入商品的流程。想要在虚拟商店街中购入商品的用户从用户终端6访问电子商务服务器10。例如,用户通过输入用户ID及密码,完成对电子商务系统1的登录后,检索商品、或选择商品的类别,由此寻找所期望的商品。
图2示出在用户终端6的显示部中显示的商品画面的一例。在图2所示的商品画面50中显示有商品的名称、图像以及价格。图2所示的商品画面50成为用于购入“靴子A”的画面。购入商品的用户在尺寸选择栏51和数量选择栏52中选择所期望的尺寸和数量之后,点击购入按钮53。当点击了购入按钮53时,用于进行购入手续的购入画面(未图示)显示在用户终端6的显示部中。用户在购入画面中进行购入手续。
当商品被购入时,关于购入了商品的用户的信息(例如姓名、地址、及邮件地址等)被传送到店铺。店铺为了传送接受了订购的情况或商品的发送日程等而向用户发送电子邮件。
此外,从店铺所发送的电子邮件有时候会因各种理由而无法送达给用户。例如,在用户设定为拒绝接收的情况,或用户变更了邮件地址的情况下,来自店铺的电子邮件有时无法送达用户。当来自店铺的电子邮件没有送达时,用户无法确认订购是否已被店铺受理或商品的发送时程等,有时候会使用户感到不满。
关于这点,电子商务系统1具备如下功能:即使在来自店铺的电子邮件没有送达用户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用户能够获知电子邮件的内容。
在电子商务系统1的情况下,是从店铺发送给用户的电子邮件、且未送达用户的电子邮件(以下称作“未送达邮件”)会被保存起来,用户通过访问电子商务服务器10而能够参照未送达邮件。
具体而言,用户通过访问购入履历画面,能够确认未送达邮件。图3表示在用户终端6的显示部中显示的购入履历画面的一例。此外,购入履历画面是在对电子商务系统1完成登录之后,用户通过例如在顶层窗口(未图示)等中点击预定连接按钮来显示的画面。在图3所示的购入履历画面60中显示购入履历画面61。在购入履历信息61中显示用户过去购入过的商品的一览。在购入履历一览61中,与各个交易相关联地显示了连接按钮62。当连接按钮62被点击时,显示出表示交易的详细信息的画面(未图示)。
另外,在购入履历画面60中显示用于显示未送达邮件的一览的连接按钮63。当连接按钮63被点击时,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显示在用户终端6的显示部中。
图4示出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的一例。图4所示的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中显示未送达邮件一览71。在未送达邮件一览71中,作为关于未送达邮件的信息而显示主题、作为发送源的店铺的邮件地址、作为发送目的地的用户的邮件地址以及发送日期。而且,在未送达邮件一览71中,与各未送达邮件相关联地显示连接按钮72。连接按钮72是用于显示未送达邮件的内容的连接按钮。此外,在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中还显示用于返回购入履历画面60的连接按钮73。
在确认未送达邮件的内容时,用户点击与所期望的未送达邮件相关联地显示的连接按钮72。当连接按钮72被点击时,在用户终端6的显示部中显示未送达邮件详细画面。
图5示出未送达邮件详细画面的一例。在图5中所示的未送达邮件详细画面80中显示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中所选择的未送达邮件的基本信息81以及内容82。例如,未送达邮件的头部及正文被显示为未送达邮件的内容82。此外,在未送达邮件详细画面80中还显示用于返回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的连接按钮83。
如以上,在电子商务系统1中,即使从店铺发送给用户的电子邮件未送达时,用户也能够通过参照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以及未送达邮件详细画面80而获知该电子邮件的内容。以下,说明用于实现该功能的结构。
首先,说明在数据库30中存储的数据。图6、7、8是在数据库30中存储的数据的一例。
图6示出用户表的一例。利用虚拟商店街的用户的信息登记在用户表中。图6所示的用户表中包含“用户ID”、“姓名”、“地址”、“实际邮件地址”以及“替代邮件地址”栏。在“用户ID”栏中登记有用于唯一识别用户的用户ID。在“姓名”以及“地址”栏中登记有用户的姓名以及地址。此外,虽然在图6中省略,但用户表中还包含有用于登记用户密码的“密码”栏等其它栏。
在“实际邮件地址”栏中登记有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在“替代邮件地址”栏中登记有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所谓“实际邮件地址”是作为用于接收从经营虚拟商店街的企业或在虚拟商店街中开店的店铺发过来的邮件的邮件地址,由用户自己指定的邮件地址。另一方面,所谓“替代邮件地址”是不同于用户自己指定的邮件地址,在电子商务系统1侧对用户进行设定的邮件地址。
在电子商务系统1中,在将用户的信息传送给店铺时,将替代邮件地址当作用户的邮件地址而传送给店铺,不把实际邮件地址传送给店铺。因此,从店铺到用户的电子邮件被发送至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此外,替代邮件地址是由中继服务器20管理的邮件地址,发送给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被发送至中继服务器20。
图7示出店铺表的一例。在店铺表中登记了关于在虚拟商店街中开店的店铺的信息。图7所示的店铺表中包含“店铺ID”、“店铺名”以及“邮件地址”栏。在“店铺ID”栏中登记有用于唯一识别店铺的店铺ID。在“店铺名”以及“邮件地址”栏中登记有店铺的名称以及邮件地址。
图8示出交易履历表的一例。在交易履历表中登记有虚拟商店街中进行的交易的履历。图8所示的交易履历表中含有“订单号码”、“用户ID”、“用户邮件地址”、“店铺ID”、“店铺邮件地址”、“日期时间”、“商品ID”、“个数”以及“金额”栏。
在“订单号码”栏中登记有用于唯一识别来自用户的订单的订单号码。在“用户ID”栏中登记有订购商品的用户的用户ID,在“用户邮件地址”栏中登记有订购商品的时刻的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在“店铺ID”栏中登记有销售商品的店铺的店铺ID,在“店铺邮件地址”栏中登记有销售商品的店铺的邮件地址。在“日期时间”栏中登记有来自用户的订单被受理的日期时间。在“商品ID”栏中登记有由用户订购的商品的商品ID。此外,各商品的详细信息登记在商品表(未图示)中。在“个数”栏中登记有由用户订购的商品的个数,在“金额”栏中登记有用户的支付金额。
接着说明在电子商务系统1中,从店铺向用户发送电子邮件时的流程。图9是用于说明从店铺向用户发送电子邮件时的流程的图。而且,图10A及图10B是用于说明电子邮件从店铺终端5送达用户终端6的期间内的电子邮件的发送源以及发送目的地信息的变化的图。此外,在图10A及图10B中假定为从店铺ID为“S0001”的店铺向用户ID为“U0001”的用户发送电子邮件的情形。
在图10A以及图10B中,“Envelop From”是表示被附加在电子邮件正文(正文以及头部)的发送源信息,“Envelop To”是表示被附加在电子邮件正文的发送目的地信息。根据“Envelop From”以及“Envelop To”来执行电子邮件的发送。而且,“From”是表示保存在电子邮件的头部的发送源信息,“To”是表示保存在电子邮件的头部的发送目的地信息。
从店铺终端5经由邮件服务器3发送从店铺到用户的电子邮件。图10A示出从邮件服务器3发送的电子邮件的发送源以及发送目的地信息。如图10A所示,在“Envelop From”以及“From”中设定有作为电子邮件的发送源的店铺的邮件地址。而且,在“Envelop To”以及“To”中设定有作为电子邮件的发送目的地的用户的邮件地址。如前述,由于向店铺传送替代邮件地址来作为用户的邮件地址,因此在“Envelop To”以及“To”中设定了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
由于替代邮件地址是由中继服务器20管理的邮件地址,因此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被设定为发送目的地(Envelop To)的电子邮件发送到中继服务器20。
在中继服务器20中接收到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被设定为发送目的地的电子邮件时,该电子邮件就被发送至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图10B示出从中继服务器20发送的电子邮件的发送源以及发送目的地信息。
如图10B所示,在“From”中设定了作为原来的发送源的店铺的邮件地址。另一方面,在“Envelop From”中设定有由中继服务器20管理的预定的邮件地址。该邮件地址是用于接收表示电子邮件未送达的情况的通知的邮件地址。当电子邮件未送达时,电子邮件未送达的情况被通知给在“Envelop From”中设定的邮件地址。因此,通过把“Envelop From”设定为如上,在电子邮件未送达时就能够将该意旨通知给中继服务器20。
而且,在“EnvelopTo”以及“To”中设定有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由于实际邮件地址是由邮件服务器4管理的邮件地址,因此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被设定为发送目的地(Envelop To)的电子邮件发送至邮件服务器4。
在接收到发送给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时,在邮件服务器4中保存该电子邮件。在发送给用户的电子邮件的接收请求从用户终端6发送至邮件服务器4时,邮件服务器4将送达用户的电子邮件发送至用户终端6。如上说明,从店铺发送给用户的电子邮件会送达用户终端6。
此外,如前述,在从中继服务器20发送的电子邮件未送达时,对中继服务器20进行表示未送达的通知。具体而言,未送达的电子邮件(正文及头部)与表示未送达的消息一起被送回中继服务器20。此时,中继服务器20将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数据保存在数据库40中。通过将未送达的电子邮件保存在数据库40中,即使从店铺发送的电子邮件没有送达至用户时,也保证用户能够获知电子邮件的内容。
此处,进一步详细说明用于保存从店铺到用户的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结构、和用于向用户提示未送达邮件的结构。
图11是表示在电子商务系统1中实现的功能模块中的与本发明有关连的部分的功能框图。如图11所示,电子商务系统1包含:电子邮件接收部200、实际邮件地址取得部210、电子邮件发送部220、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部230、邮件地址存储部400、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部410、用户识别信息取得部100以及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部110。
例如,在中继服务器20中实现电子邮件接收部200、实际邮件地址取得部210、电子邮件发送部220以及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部230。而且,由数据库40实现邮件地址存储部400以及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部410,在电子商务服务器10中实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部100以及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部110。
此外,电子邮件接收部200、实际邮件地址取得部210、电子邮件发送部220以及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部230是用于保存未送达邮件的功能框图。另一方面,用户识别信息取得部100以及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部110是用于向用户提示未送达邮件的功能框图。
电子邮件接收部200接收发送给替代邮件地址的邮件。
在接收到发送给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的情况下,实际邮件地址取得部210根据该替代邮件地址、和关于实际邮件地址与替代邮件地址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取得与替代邮件地址对应的实际邮件地址。
例如,实际邮件地址取得部210根据邮件地址存储部400的存储内容,取得与替代邮件地址对应的实际邮件地址。图12示出邮件地址存储部400中存储的邮件地址表的一例。在图12中所示的邮件地址表中,将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与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相对应起来存储。实际邮件地址取得部210参照邮件地址表,取得与替代邮件地址相对应起来存储的实际邮件地址。
此外,在数据库30中所存储的用户表中,也是将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与替代邮件地址相对应起来存储,因此实际邮件地址取得部210可以参照用户表。
而且,在实际邮件地址与替代邮件地址的关系是通过按照预定规则对实际邮件地址进行变换而获得替代邮件地址、且按照预定规则对替代邮件地址进行变换而获得实际邮件地址的关系的情况下,实际邮件地址取得部210可以按照预定规则对替代邮件地址进行变换来取得实际邮件地址。此时,“预定规则”相当于上述的“关于实际邮件地址与替代邮件地址的对应关系的信息”。
电子邮件发送部220将由电子邮件接收部200接收的电子邮件未送达时的通知目的地设定为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之后将该电子邮件发送给由实际邮件地址取得部210取得的实际邮件地址。如前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以在电子邮件未送达时,电子邮件未送达的情况通知给中继服务器20(参照图10B)的方式设定电子邮件的发送源和发送目的地信息。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中继服务器20相当于“预定的通知目的地”。
在预定的通知目的地(本实施方式中为中继服务器20)中接收了表示发送给由实际邮件地址取得部210取得的实际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未送达的通知的情况下,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部230将表示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在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部410中。
图13示出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部410中存储的未送达邮件表的一例。未送达的电子邮件被登记在未送达邮件表中。图13所示的未送达邮件表中包含“邮件ID”、“主题”、“发送源”、“发送目的地”、“发送日期时间”以及“邮件正文”栏。
在“邮件ID”栏中登记有用于唯一识别电子邮件的邮件ID。在“主题”栏中登记有电子邮件的主题。在“发送源”栏中登记有在电子邮件的“From”中所设定的邮件地址,在“发送目的地”栏中登记有在电子邮件的“To”中所设定的邮件地址。在“发送日期时间”栏中登记有电子邮件的发送日期时间。在“邮件正文”栏中登记有电子邮件的正文(正文以及头部)。此外,在“主题”、“发送源”、“发送目的地”、“发送日期时间”栏中所登记的信息被包含在电子邮件的正文(正文以及头部)中,因此可以省略这些栏。
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部230将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登记在未送达邮件表中。此时,未送达邮件表的各个记录相当于上述的“未送达邮件数据”。
用户识别信息取得部100取得从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装置发送的用户识别信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例如,用户终端6相当于上述的“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装置”,用户ID相当于上述的“用户识别信息”。例如,用户识别信息取得部100取得通过购入履历画面60的连接按钮63被点击而从用户终端6发送的用户ID。
此外,所谓“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装置”并不限于用户所持有的终端装置。即、可以是用户使用他人所持有的终端装置,此时,该终端装置相当于“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装置”。另外,也可以使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或替代邮件地址相当于“用户识别信息”。关于该方式,在后面叙述。
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部110根据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部410的存储内容,将表示“是发送给与由用户识别信息取得部100取得的用户识别信息相关的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且是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至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装置。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部110将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或未送达邮件详细画面80的画面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6。
中继服务器20的控制部按照程序执行处理来实现上述说明的电子邮件接收部200、实际邮件地址取得部210、电子邮件发送部220以及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部230。图14是中继服务器20的控制部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模块而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中继服务器20的控制部按照辅助存储部或光盘(信息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而执行图14所示的处理,由此控制部作为上述的功能模块而发挥功能。
如图14所示,中继服务器20的控制部(电子邮件接收部200)判定发送给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是否已被接收(S101)。在发送给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没有被接收的情况下,中继服务器20的控制部执行后述的步骤S104的处理。另一方面,当发送给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中继服务器20的控制部(实际邮件地址取得部210)取得与替代邮件地址对应的实际邮件地址(S102)。例如,控制部参照邮件地址表(图12),取得与替代邮件地址相对应的实际邮件地址。
在取得实际邮件地址之后,中继服务器20的控制部(电子邮件发送部220)将在步骤S101中接收到的电子邮件发送给实际邮件地址(S103)。此时,控制部将“Envelop To”以及“To”变更为在步骤S102中取得的实际邮件地址(图10B)。而且,控制部将“Envelop From”变更为由中继服务器20管理的预定邮件地址(用于接收表示电子邮件未送达的通知的邮件地址)(图10B)。
此后,中继服务器20的控制部判定表示发送给实际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未送达的通知是否已被接收(S104)。在该通知已被接收时,中继服务器20的控制部(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部230)将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数据保存在数据库40中(S105)。
例如,控制部在未送达邮件表(图13)中追加新的记录。然后,控制部在新追加的记录的“邮件ID”栏中登记与现有的邮件ID不重复地设定的邮件ID。而且,控制部在新追加的记录的“主题”中登记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主题。同样地,控制部在新追加的记录的“发送源”及“发送目的地”栏中登记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From”以及“To”中所设定的邮件地址。而且,控制部在新追加的记录的“发送日期时间”以及“邮件正文”栏中登记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发送日期时间以及邮件正文。
当在步骤S104中没有判定为接收到上述通知时,或者已执行了步骤S105的处理时,中继服务器20的控制部会再次执行步骤S101的处理。
另外,通过电子商务服务器10的控制部按照程序执行处理来实现上述说明的用户识别信息取得部100以及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部110。图15以及图16是为了实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部100以及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部110而由电子商务服务器10的控制部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5所示的处理是在购入履历画面60的连接按钮63被点击时执行的处理。另外,图16是当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的连接按钮72被点击时执行的处理。电子商务服务器10的控制部按照辅助存储部或光盘(信息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而执行图15或图16所示的处理,由此控制部作为用户识别信息取得部100以及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部110而发挥功能。
首先,说明图15中所示的处理。当购入履历画面60的连接按钮63被点击时,用户终端6的控制部向电子商务服务器10请求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的画面数据(S201)。此外,购入履历画面60被设定为在连接按钮63被点击时,将用户的用户ID发送至电子商务服务器10。即、用户ID与连接按钮63相关联,在连接按钮63被点击时,将用户ID发送至电子商务服务器10。
例如,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的URL与连接按钮63相关联,而且用户ID作为自变量而与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的URL相关联。其结果,连接按钮63被点击时,用户ID被发送至电子商务服务器10。或者,在内嵌于购入履历画面60的隐藏栏中设定有用户ID,连接按钮63被点击时,隐藏栏中所设定的用户ID被发送至电子商务服务器10。
电子商务服务器10的控制部(用户识别信息取得部100),取得与上述请求一起发送的用户ID。另外,控制部取得将所取得的用户ID所示的用户设定为发送目的地的未送达邮件的一览数据(S202)。例如,控制部访问交易履历表(图8),检索出所接收的用户ID登记在“用户ID”栏中的记录。然后,控制部取得登记在所找到的记录的“用户邮件地址”栏中的邮件地址。而且,控制部访问未送达邮件表(图13),检索出所取得的邮件地址登记在“发送目的地”栏中的记录。然后,控制部作为未送达邮件的一览数据来取得所找到的记录。即、作为未送达邮件的一览数据来取得所找到的记录的“邮件ID”、“主题”、“发送源”、“发送目的地”、“发送日期时间”以及“邮件正文”栏中登记的数据。
在执行步骤S202的处理之后,电子商务服务器10的控制部根据在步骤S202中取得的数据,生成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的画面数据(S203)。此外,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的画面数据被设定成如下:在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的连接按钮72被点击时,与该连接按钮72对应的未送达邮件的邮件ID被发送至电子商务服务器10。例如,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的画面数据被设定成如下:邮件ID与连接按钮72相关联,且连接按钮72被点击时,邮件ID被发送至电子商务服务器10。
生成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的画面数据之后,控制部(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部110)将该画面数据回复给用户终端6(S204)。接收到画面数据的用户终端6根据该画面数据,在显示部中显示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S205)。
接着说明图16所示的处理。在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的连接按钮72被点击时,用户终端6的控制部向电子商务服务器10请求未送达邮件详细画面80的画面数据(S301)。如上所述,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被设定成如下:在连接按钮72被点击时,向电子商务服务器10发送与该连接按钮72对应的未送达邮件的邮件ID。例如,邮件ID与连接按钮72相关联,在连接按钮72被点击时,向电子商务服务器10发送邮件ID。
接收上述请求的电子商务服务器10的控制部取得与该请求一起接收的邮件ID表示的未送达邮件的数据(S302)。即、控制部访问未送达邮件表(图13),检索出所接收的邮件ID被登记在“邮件ID”栏中的记录。然后,控制部取得所找到的记录来作为上述数据。
在执行步骤S302的处理之后,电子商务服务器10的控制部根据在步骤S302中取得的数据,生成未送达邮件详细画面80的画面数据(S303)。然后,控制部将该画面数据回复给用户终端6(S304)。接收到画面数据的用户终端6根据该画面数据,在显示部中显示未送达邮件详细画面80(S305)。
根据以上说明的电子商务系统1,即使从店铺发送给用户的电子邮件没有送达时,也能够保证用户能够获知电子邮件的内容。
另外,在电子商务系统1中,在取得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中显示的未送达邮件时(图15的步骤S202),从交易履历表中取得用户过去购入商品时所使用的实际邮件地址,根据该实际邮件地址,从未送达邮件表(图13)中取得未送达邮件。由此,即使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被变更时,也可以在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或未送达邮件详细画面80中显示实际邮件地址被变更前的未送达邮件(发送给变更前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未送达邮件)。
此处,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商务系统1的变形例。
(1)例如,可以在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被变更时,同样地变更未送达邮件表(图13)中所存储的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
例如,假设用户ID为“U0001”的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从“taro@aaa.jp”(第1邮件地址)被变更为“yamada@ddd.jp”(第2邮件地址)的情形。此时,用户表(图6)的“实际邮件地址”栏中登记的“taro@aaa.jp”被变更为“yamada@ddd.jp”。而且,邮件地址表(图12)的“实际邮件地址”栏中登记的“taro@aaa.jp”也被变更为“yamada@ddd.jp”。
而且,此时,未送达邮件表的“发送目的地”栏中登记的“taro@aaa.jp”也被变更为“yamada@ddd.jp”即可。
另外,在该情况下,取得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中显示的未送达邮件时(图15的步骤S202),只要根据通过购入履历画面60的连接按钮63被点击而从用户终端6发送来的用户ID和用户表,取得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即可。然后,根据该实际邮件地址,从未送达邮件表(图13)中取得未送达邮件即可。即、只要从未送达邮件表中取得所取得的实际邮件地址登记在“发送目的地”栏中的记录即可。
通过如上所述,即使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被变更时,也能够在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或未送达邮件详细画面80中显示实际邮件地址被变更前的未送达邮件。
但是,以上虽然说明了将购入履历画面60设定成,在连接按钮63被点击时,将用户的用户ID(用户识别信息)发送至电子商务服务器10,但也可以将购入履历画面60设定成,在连接按钮63被点击时,将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用户识别信息)发送至电子商务服务器10。即、也可以使实际邮件地址与连接按钮63相关联起来,在连接按钮63被点击时,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被发送至电子商务服务器10。
在该情况下,取得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中显示的未送达邮件时(图15的步骤S202),根据通过购入履历画面60的连接按钮63被点击而从用户终端6发送的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从未送达邮件表(图13)中取得未送达邮件即可。
或者,也可以将购入履历画面60设定成,当连接按钮63被点击时,将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用户识别信息)发送至电子商务服务器10。即、可以将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与连接按钮63相关联起来,当连接按钮63被点击时,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被发送至电子商务服务器10。
在该情况下,取得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中显示的未送达邮件时(图15的步骤S202),根据购入履历画面60的连接按钮63被点击而从用户终端6发送来的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和表示实际邮件地址与替代邮件地址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取得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即可。例如,根据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和用户表(图6)或邮件地址表(图12),取得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即可。然后,根据所取得的实际邮件地址,从未送达邮件表(图13)中取得未送达邮件即可。
(2)而且例如,当将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登记在未送达邮件表(图13)时,也可以使在电子邮件的发送目的地中所设定的用户的用户ID被包含在电子邮件的正文或头部中。此外,使用户ID被包含在电子邮件的正文或头部的时刻可以是将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登记在未送达邮件表的时刻,也可以是中继服务器20将被发送给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发送给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时刻。
在该情况下,图14所示的处理被变更为如下述的说明。
首先说明在将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登记在未送达邮件表时,使用户ID被包含在电子邮件的正文或头部的情形。在该情况下,例如,在图14的步骤S105中,中继服务器20的控制部根据在该电子邮件的“Envelop To”或“To”中所设定的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取得被设定为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发送目的地的用户的用户ID。具体而言,控制部通过访问用户表,取得与实际邮件地址相对应的用户ID。然后,控制部在“邮件正文”栏中登记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邮件正文(正文以及头部)时,将所取得的用户ID追加在电子邮件的正文或头部。
也对中继服务器20将发送给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发送给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时,使用户ID被包含在电子邮件的正文或头部的情形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中继服务器20的控制部根据发送给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的“EnvelopTo”或“To”中所设定的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取得用户的用户ID。即、控制部通过访问用户表,取得与替代邮件地址相对应的用户ID。然后,控制部对要发送给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的正文或头部追加所取得的用户ID。
以上虽然说明了通过访问用户表,来取得与实际邮件地址或替代邮件地址相对应的用户ID,但也可以在邮件地址表(图12)中,将用户ID、实际邮件地址与替代邮件地址相对应起来进行存储。如此一来,中继服务器20的控制部通过参照邮件地址表,能够取得与实际邮件地址或替代邮件地址相对应的用户ID。
另外,例如可以将图15所示的处理变更为如下述说明。即、在图15的步骤S202中,电子商务服务器10的控制部访问未送达邮件表(图13),检索出在“邮件正文”栏中所登记的邮件的正文或头部中包含有步骤S201中接收到的用户ID的记录。然后,控制部取得所找到的记录而作为未送达邮件的一览数据。
如此一来,在取得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中显示的未送达邮件时(图15的步骤S202),就能够根据用户ID来取得未送达邮件。其结果为,即使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被变更时,也可以在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或未送达邮件详细画面80中显示实际邮件地址被变更前的未送达邮件。
(3)另外,例如未送达邮件表(图13)可以包含用于登记作为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发送目的地而设定的用户的用户ID的“用户ID”栏。图17示出此时的未送达邮件表的一例。图17所示的未送达邮件表中被追加“用户ID”栏。“用户ID”栏以外的栏与图13所示的未送达邮件表相同。
在使用图17所示的未送达邮件表时,图14及图15所示的处理被变更为如下述说明。
例如,在图14的步骤S105中,中继服务器20的控制部,根据该电子邮件的“Envelop To”或“To”中所设定的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取得作为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发送目的地而设定的用户的用户ID。具体而言,控制部通过访问用户表进行存取来取得与实际邮件地址相对应的用户ID。然后,控制部在未送达邮件表中新追加的记录的“用户ID”栏中,登记该用户ID。
此外,在邮件地址表(图12)中,可以将用户ID、实际邮件地址和替代邮件地址相对应起来进行存储。如此一来,中继服务器20的控制部通过参照邮件地址表,就能够取得与实际邮件地址相对应的用户ID。
而且,例如在图15的步骤S203中,电子商务服务器10的控制部访问未送达邮件表(图17),检索出在步骤S201接收到的用户ID被登记在“用户ID”栏中的记录。然后,控制部取得所找到的记录而作为未送达邮件的一览数据。
这样,在取得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中所显示的未送达邮件时(图15的步骤S202),能够根据用户ID取得未送达邮件。其结果为,即使是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被变更时,也能够在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或未送达邮件详细画面80中显示实际邮件地址被变更前的未送达邮件。
(4)而且,例如在上述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虽然只有未送达的电子邮件被存储在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部410中,但也可以把从中继服务器20发送给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所有电子邮件都存储在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部410中。
图18示出此时的在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部410中存储的未送达邮件表的一例。代替图13所示的未送达邮件表而存储图18所示的未送达邮件表。在图18所示的未送达邮件表中登记从中继服务器20发送给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所有电子邮件。
图18所示的未送达邮件表中追加了“未送达标志”栏。“未送达标志”栏以外的栏与图13所示的未送达邮件表相同。“未送达标志”栏中登记有表示电子邮件是否未送达的信息。图18所示的未送达邮件表的情况下,“0”或“1”是被登记在“未送达标志”栏中。值“0”表示电子邮件并非未送达(即电子邮件是正常送达),值“1”表示电子邮件未送达。此时,“未送达标志”栏的值为“1”的记录相当于“未送达邮件数据”。
在使用图18所示的未送达邮件表时,图14以及图15所示的处理被变更为如下述说明。
例如,在执行图14的步骤S103的处理之后,中继服务器20的控制部将发送给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登记在未送达邮件表中。即、控制部在未送达邮件表中追加新记录,在新追加的记录的各栏中,登记已发送的电子邮件的信息等。此外,新追加的记录的“未送达标志”栏中登记有例如“0”。然后,在执行上述处理后,控制部执行步骤S104的处理。
另外,例如控制部执行如下说明的处理来代替图14的步骤S105的处理。即、控制部访问未送达邮件表,检索出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记录。然后,控制部将所找到的记录的“未送达标志”栏从“0”更新为“1”。
另外,例如在图15的步骤S203中,电子商务服务器10的控制部访问交易履历表,检索出在步骤S201中接收到的用户ID被登记在“用户ID”栏中的记录。然后,控制部取得所找到的记录的“用户邮件地址”栏中登记的邮件地址。此后,控制部访问未送达邮件表,检索出所取得的邮件地址被登记在“发送目的地”栏中、且“未送达标志”栏为“1”的记录。然后,控制部取得所找到的记录而作为未送达邮件的一览数据。
此外,也可以组合上述说明的变形例3和本变形例4。即、在图18所示的未送达邮件表中,也可以追加“用户ID”栏。另外,也可以组合上述说明的变形例2和本变形例4。
(5)另外,例如在发送给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未送达时,可以将发送给用户的电子邮件未送达的情况通知给电子邮件的发送者(店铺)。
例如,中继服务器20的控制部,可以将表示发送给用户的电子邮件未送达的情况的电子邮件发送给店铺的邮件地址。
而且,例如在电子商务服务器10的控制部中,可以在从店铺终端5访问电子商务服务器10时显示在店铺终端5上的画面中,显示表示发送给用户的电子邮件未送达的情况的消息或图像等。此外,在从店铺终端5访问电子商务服务器10时,在店铺终端5中可以显示与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或未送达邮件详细画面80相同的画面。例如,在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中显示“是从店铺发送给用户的电子邮件、且是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一览即可。此外,此时,可以向店铺的邮件地址发送用于催促店铺的担当者观看上述画面的电子邮件。
这样,可以向店铺的担当者通知发送给用户的电子邮件未送达用户的情况。
[第2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商务系统。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商务系统1的整体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商务系统1也提供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虚拟商店街。
在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商务系统1中,也经由中继服务器20发送从用户回复给店铺的电子邮件。以下针对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商务系统1,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的主要的不同点。
在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商务系统1中,也对店铺设定替代邮件地址。图19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店铺表的一例。图19所示的店铺表在包含“实际邮件地址”以及“替代邮件地址”栏的这一点上与图7所示的店铺表不同。
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商务系统1中,从店铺向用户发送电子邮件时的流程。从店铺向用户发送电子邮件时的流程基本上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参照图9来说明。
从店铺终端5经由邮件服务器3发送从店铺到用户的电子邮件。从邮件服务器3发送的电子邮件的发送源及发送目的地信息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图10A)。此时,由于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被设定为发送目的地(Envelop To),因此电子邮件被发送至中继服务器20。
在中继服务器20中,当接收到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被设定为发送目的地的电子邮件时,向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发送该电子邮件。图20示出从中继服务器20发送的电子邮件的发送源及发送目的地信息。
如图20所示,在“From”中设定了店铺的替代邮件地址。将店铺的替代邮件地址设定成“From”是由于经由中继服务器20进行从用户终端6到店铺的电子邮件的回复。此外,图20中虽然省略,但也可以在“Reply-to”中设定店铺的替代邮件地址。
在“Envelop From”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设定了由中继服务器20管理的预定的邮件地址。这是由于当电子邮件未送达时,向中继服务器20通知其主旨。
另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在“Envelop To”以及“To”中设定了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由于实际邮件地址是由邮件服务器4管理的邮件地址,因此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被设定为发送目的地(Envelop To)的电子邮件被发送至邮件服务器4。
当接收到发送给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时,在邮件服务器4中保存该电子邮件。当从用户终端6向邮件服务器4发送了发往用户的电子邮件的接收请求时,邮件服务器4将送达到用户的电子邮件发送至用户终端6。如上述说明,从店铺发送给用户的电子邮件送达用户终端6。
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在从中继服务器20所发送的电子邮件未送达时,对中继服务器20进行表示未送达的通知。然后,中继服务器20将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数据保存在数据库40中。
接着说明从用户向店铺回复电子邮件时的流程。图21是用于说明从用户向店铺回复电子邮件时的流程的图。而且,图22A以及图22B是用于说明电子邮件从用户终端6送达店铺终端5的期间内的电子邮件的发送源及发送目的地信息的变化的图。此外,在图22A以及图22B中假定了从用户ID为“U0001”的用户向店铺ID为“S0001”的店铺发送电子邮件的情形。
从用户终端6经由邮件服务器4发送从用户到店铺的电子邮件。图22A示出从邮件服务器4发送的电子邮件的发送源以及发送目的地信息。如图22A所示,在“Envelop From”以及“From”中设定有作为电子邮件的回复源的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而且,在“Envelop To”以及“To”中设定有作为电子邮件的回复目的地的店铺的邮件地址。如前述,在用户终端6中接收到的来自店铺的电子邮件中,由于在“From”中设定有店铺的替代邮件地址(图20),因此从用户到店铺的回复邮件中,店铺的替代邮件地址被设定在“EnvelopTo”以及“To”。
由于替代邮件地址是由中继服务器20管理的邮件地址,因此店铺的替代邮件地址被设定为发送目的地(Envelop To)的电子邮件被发送至中继服务器20。
在中继服务器20中,当接收到店铺的替代邮件地址被设定为发送目的地的电子邮件时,向店铺的实际邮件地址发送该电子邮件。图22B示出从中继服务器20发送的电子邮件的发送源以及发送目的地信息。
如图22B所示,在“From”中设定有作为回复源的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将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设定在“From”是为了隐匿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
另一方面,在“Envelop From”中设定有由中继服务器20管理的预定的邮件地址。这是为了在电子邮件未送达时,向中继服务器20通知其主旨。
另外,在“Envelop To”以及“To”中设定有店铺的实际邮件地址。由于店铺的实际邮件地址是由邮件服务器3管理的邮件地址,因此店铺的实际邮件地址被设定为发送目的地(Envelop To)的电子邮件被发送至邮件服务器3。
当接收到发送给店铺的实际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时,在邮件服务器3中保存该电子邮件。当从店铺终端5向邮件服务器3发送了发往店铺的电子邮件的接收请求时,邮件服务器3将送达到店铺的电子邮件发送至店铺终端5。如上述说明,从用户发送给店铺的电子邮件送达店铺终端5。
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商务系统1中,当从中继服务器20向店铺的实际邮件地址发送电子邮件时,在电子邮件的正文或头部中附加根据数据库30的存储内容获得的信息。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在从中继服务器20发送的电子邮件未送达时,对中继服务器20进行表示未送达的通知。此时,中继服务器20可将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数据保存在数据库40中。由此,即使在从用户向店铺回复电子邮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已变成未送达的电子邮件保存在数据库40中。
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商务系统1中实现的功能模块。图23是表示在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商务系统1中实现的功能模块中的与本发明有关的部分的功能框图。如图23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商务系统1包含:电子邮件接收部200a、实际邮件地址取得部210a、电子邮件发送部220a、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部230a、信息附加部240、邮件地址存储部400a、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部410a、履历数据存储部300、用户识别信息取得部100a以及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部110a。
例如,在中继服务器20中实现电子邮件接收部200a、实际邮件地址取得部210a、电子邮件发送部220a、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部230a以及信息附加部240。另外,由数据库40来实现邮件地址存储部400a以及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部410a,在电子商务服务器10中实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部100a以及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部110a。另外,由数据库30来实现履历数据存储部300。
电子邮件接收部200a接收发送给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另外,电子邮件接收部200a接收发送给店铺的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
当接收到发送给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时,实际邮件地址取得部210a根据该替代邮件地址、和关于实际邮件地址与替代邮件地址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取得与替代邮件地址对应的实际邮件地址。例如,当接收到发送给店铺的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时,实际邮件地址取得部210a根据邮件地址存储部400a的存储内容,取得店铺的实际邮件地址。
在邮件地址存储部400a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邮件地址存储部400同样地存储有邮件地址表。但是,在邮件地址存储部400a中存储的邮件地址表中,不仅存储有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以及替代邮件地址,还存储有店铺的实际邮件地址以及替代邮件地址。
信息附加部240对由电子邮件接收部200a接收的电子邮件的正文或头部,附加根据履历数据存储部300的存储内容取得的信息。
在履历数据存储部300中,与用户ID相对应地存储表示用户的商品购入履历的履历数据。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交易履历表的各记录相当于“履历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电子邮件接收部200a接收的电子邮件是从用户回复给店铺的电子邮件的情况下,信息附加部240将根据履历数据存储部300的存储内容取得的信息附加至电子邮件的正文或头部中。例如,信息附加部240根据与作为该电子邮件的回复源的用户的用户ID和作为该电子邮件的回复目的地的店铺的店铺ID的组合相对应地存储的交易履历数据,取得附加在由电子邮件接收部200a接收的电子邮件的信息。
例如,信息附加部240取得作为电子邮件的回复源的用户购入作为电子邮件的回复目的地的店铺的商品时的订单号码。然后,信息附加部240将取得的订单号码附加至电子邮件的主题或正文的开头。如此一来,店铺的担当者就能够一眼掌握从用户回复的电子邮件与哪笔交易有关。
另外,例如信息附加部240可以取得作为电子邮件的回复源的用户购入了作为电子邮件的回复目的地的店铺的商品的次数。然后,信息附加部240可将该次数附加在电子邮件的主题或正文的开头。或者,信息附加部240将与该次数对应的消息追加至电子邮件的正文或头部。例如,也可以在上述次数比预定的基准次数多时,信息附加部240将“是来自顾客的回复邮件”的消息附加在电子邮件的主题或正文的开头。如此一来,店铺的担当者就能够一眼掌握用户利用店铺的程度。
电子邮件发送部220a在将由电子邮件接收部200a接收的电子邮件未送达时的通知目的地设定为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之后,将该电子邮件发送给由实际邮件地址取得部210a取得的实际邮件地址。此外,当通过信息附加部240对由电子邮件接收部200a接收的电子邮件的正文或头部附加了信息时,电子邮件发送部200a将由信息附加部240附加了信息的电子邮件未送达时的通知目的地设定为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之后,将该电子邮件发送给由实际邮件地址取得部210a取得的实际邮件地址。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例如中继服务器20被设定为“预定的通知目的地”。
例如,在由电子邮件接收部200a接收的电子邮件为从店铺发送给用户的电子邮件的情况下,电子邮件发送部220a在将由电子邮件接收部200a接收的电子邮件未送达时的通知目的地设定为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之后,将该电子邮件发送给由实际邮件地址取得部210a取得的实际邮件地址(即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
此外,在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中接收了表示发送给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上述电子邮件未送达的通知时,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部230a将表示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在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部410a中。在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部410a中存储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部410中所存储的未送达邮件表同样的邮件表,在未送达邮件表中登记了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数据。
另一方面,在由电子邮件接收部200a接收的电子邮件是从用户回复给店铺的电子邮件的情况下,如上所述,通过信息附加部240对电子邮件的正文或头部附加信息,因此电子邮件发送部220a在将由信息附加部240附加了信息的电子邮件未送达时的通知目的地设定为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之后,将该电子邮件发送给由实际邮件地址取得部210a取得的实际邮件地址(即店铺的实际邮件地址)。
此外,在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中接收了表示发送给店铺的实际邮件地址的上述电子邮件未送达的通知时,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部230a也可以将表示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在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部410a中。
用户识别信息取得部100a与第1实施方式的用户识别信息取得部100同样地,取得从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装置发送来的用户识别信息。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例如,用户终端6相当于上述的“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装置”,用户ID相当于上述的“用户识别信息”。例如,用户识别信息取得部100a取得通过购入履历画面60的连接按钮63被点击而从用户终端6发送来的用户ID。
此外,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所谓“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装置”并不限于用户所持有的终端装置。另外,也可以使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或替代邮件地址相当于“用户识别信息”。
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部110a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部110同样地,根据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部410a的存储内容,将表示“是发送给由用户识别信息取得部100a取得的用户识别信息所识别的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且是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给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装置。例如,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部110a同样地,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部110a将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或未送达邮件详细画面80的画面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6。
通过中继服务器20的控制部按照程序执行处理来实现以上说明的电子邮件接收部200a、实际邮件地址取得部210a、电子邮件发送部220a、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部230a以及信息附加部240。图24是示出控制部为了实现这些功能模块而执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中继服务器20的控制部按照在辅助存储部或光盘(信息存储介质)中所存储的程序而执行图24所示的处理,由此控制部作为上述的功能模块而发挥机能。
如图24所示,中继服务器20的控制部(电子邮件接收部200a)判定发送给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是否已被接收(S401)。在发送给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没有被接收时,控制部执行后述的步骤S406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发送给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中继服务器20的控制部(实际邮件地址取得部210a)取得与替代邮件地址对应的实际邮件地址(S402)。例如,控制部参照邮件地址表(图12),取得与替代邮件地址相对应的实际邮件地址。
此外,中继服务器20的控制部,判定已被接收的电子邮件是否为从用户回复给店铺的电子邮件(S403)。例如,控制部判定在步骤S402中所取得的实际邮件地址登记在用户表或店铺表的哪一个中,由此判定已被接收的电子邮件是否为发送给店铺的电子邮件。
在已被接收的电子邮件是发送给店铺的电子邮件时,中继服务器20的控制部(信息附加部240)取得附加至电子邮件的信息(S404)。
例如,在已被接收的电子邮件是发送给店铺的电子邮件时,步骤S402中取得的实际邮件地址是店铺的实际邮件地址,因此控制部访问店铺表,取得与该实际邮件地址相对应的店铺ID。而且,在已被接收的电子邮件是发送给店铺的电子邮件时,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被设定在“From”(图22A)中,因此控制部访问用户表,取得与该实际邮件地址相对应的用户ID。
然后,控制部访问交易履历表,检索出如上地取得的店铺ID以及用户ID分别被登记在“店铺ID”以及“用户ID”栏中的记录。控制部根据找到的记录,取得附加在电子邮件的信息。例如,控制部取得所找到的记录的“订单号码”栏中登录的订单号码,以作为附加在电子邮件的信息。另外,例如在所找到的记录的数目比基准次数多时,控制部取得“是来自顾客的回复邮件”的消息而作为附加在电子邮件的信息。
在已经执行了步骤S404的处理时,中继服务器20的控制部(信息附加部240以及电子邮件发送部220a)对在步骤S401中接收到的电子邮件的正文或头部附加步骤S404中所取得的信息之后,将该电子邮件发送给在步骤S402中所取得的实际邮件地址(S405)。
另一方面,步骤S403中判定为并不是发送给店铺的电子邮件时,控制部(电子邮件发送部220a)将在步骤S401中所接收的电子邮件发送给在步骤S402中所取得的实际邮件地址(S405)。
此外,在步骤S405中,控制部将在步骤S402中所取得的实际邮件地址设定在“Envelop To”以及“To”中。而且,控制部将用于在中继服务器20中接收表示电子邮件未送达的通知的预定的邮件地址设定为“Envelop From”。而且,控制部将与在步骤S401中所接收到的电子邮件的“From”中所设定的实际邮件地址对应的替代邮件地址设定在“From”中。
在执行步骤S405的处理之后,中继服务器20的控制部判定是否接收到表示发送给实际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未送达的通知(S406)。在接收到该通知时,控制部(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部230a)将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数据保存在数据库40中(S407)。该处理与图14的步骤S105相同。但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由于在“From”中设定有替代邮件地址,因此取得与该替代邮件地址对应的实际邮件地址,将该实际邮件地址登记在“发送源”栏中。
当步骤S406中没有判定为接收到上述通知时,或者执行了步骤S407的处理时,中继服务器20的控制部再次执行步骤S401的处理。
另一方面,通过电子商务服务器10的控制部按照辅助存储部或光盘(信息存储介质)中存储的程序而执行处理来实现上述说明的用户识别信息取得部100a以及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部110a。电子商务服务器10的控制部为了实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部100a以及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部110a而执行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图15及图16)相同,因此这里省略说明。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商务系统1,也经由中继服务器20发送从用户回复给店铺的电子邮件。其结果为,例如可以在隐匿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同时从用户向店铺进行回复。
另外,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商务系统1,能够在从用户回复给店铺的电子邮件上附加基于用户与店铺之间的交易履历的信息。即、可以对于对用户进行商品销售的店铺提供有益的信息,可支持对用户进行商品销售的店铺。
在此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商务系统1的变形例。
例如,信息附加部240也可以对从店铺发送给用户的电子邮件的正文或头部附加信息。如此一来,可对购入商品的用户提供有益的信息。
另外,例如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部110a可根据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部410a的存储内容,将表示“是发送给与从店铺终端5发送来的店铺识别信息相关的店铺的实际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且是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给店铺终端5。例如,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部110a可以将与未送达邮件一览画面70以及未送达邮件详细画面80同样的画面的画面数据发送给店铺终端5。
如此一来,即使发送给店铺的电子邮件没有送达时,也能够保证店铺的担当者能够获知电子邮件的内容。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
例如,以上虽然假定为在电子商务服务器10中实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部100、100a以及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部110、110a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电子商务服务器10以外的服务器中实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部100、100a以及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部110、110a。
另外,例如以上虽然设定成,对中继服务器20进行表示从中继服务器20发送的电子邮件未送达的通知,但也可以对中继服务器20以外的服务器进行上述通知。此时,在接收上述通知的服务器中实现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部230、230a即可。
在电子商务系统1中,不仅可以销售衣服或食品等物品,也可以例如将电子书籍数据、音乐数据、或是映像数据等数据作为商品而销售。而且,在电子商务系统1中,不限于店铺与消费者之间的商务交易,可进行消费者之间的商务交易。
另外,在电子商务系统1中,可由提供服务的提供商提供服务。即使用户利用由提供商所提供的服务的情况下,也是与用户购入由销售商销售的商品的情形同样地,只要在提供商与用户之间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就可应用本发明。
另外,本发明也可应用于电子商务系统以外。即、可以在电子商务系统以外的系统中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子邮件系统。

Claims (13)

1.一种电子邮件系统,其包含进行发送给用户的电子邮件的中继的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中继装置包含:
电子邮件接收单元,其接收发送给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该替代邮件地址是所述中继装置为了接收发送给所述用户的电子邮件,代替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而使用的邮件地址;
实际邮件地址取得单元,其在发送给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根据该替代邮件地址、和关于所述实际邮件地址与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取得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以及
电子邮件发送单元,其在发送给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将该电子邮件未送达时的通知目的地设定为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之后,向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发送该电子邮件,
所述电子邮件系统包含:
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单元,其在所述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中接收到表示发送给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未送达的通知时,将未送达的该电子邮件作为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在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单元中;
用户识别信息取得单元,其取得从所述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装置发送的用户识别信息;以及
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单元,其根据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将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其中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是发送给与由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单元取得的用户识别信息相关的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且是未送达的电子邮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邮件系统,其中,
所述中继装置对从商品的销售商或服务的提供商发送给所述用户的电子邮件进行中继,
所述用户识别信息是为了识别购入或利用所述商品或所述服务的用户而使用的识别信息,
所述电子邮件系统包含如下单元,该单元取得履历数据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该履历数据存储单元是与所述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关于与该用户识别信息相关的用户的所述商品的购入履历或所述服务的利用履历的履历数据而成的存储单元,
所述履历数据包含表示所述用户在购入或利用所述商品或所述服务时所使用的该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数据,
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包含表示作为所述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发送目的地的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数据,
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单元包含:
根据与由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单元取得的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的履历数据,取得与该用户识别信息相关的用户在购入或利用所述商品或所述服务时所使用的该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单元;以及
将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的终端装置的单元,该未送达邮件数据是发送给所取得的实际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且是未送达的电子邮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邮件系统,其中,
所述中继装置对从商品的销售商或服务的提供商发送给所述用户的电子邮件进行中继,
所述用户识别信息是为了识别购入或利用所述商品或所述服务的用户而使用的识别信息,
在所述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中接收了表示发送给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未送达的所述通知时,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单元将未送达的该电子邮件作为未送达邮件数据而与该用户的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起来存储在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单元中,
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单元将与由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单元取得的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的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邮件系统,其中,
所述中继装置对从商品的销售商或服务的提供商发送给所述用户的电子邮件进行中继,
所述用户识别信息是为了识别购入或利用所述商品或所述服务的用户而使用的识别信息,
在所述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中接收了表示发送给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未送达的通知时,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单元将包含未送达的该电子邮件的正文或头部的数据作为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而存储在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单元中,
在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单元中所存储的未送达邮件数据中所包含的所述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正文或头部包含所述用户的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用户作为该电子邮件的发送目的地,
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单元包含:
根据由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单元取得的用户识别信息、和在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单元中所存储的未送达邮件数据中所包含的所述未送达电子邮件的正文或头部中所包含的用户识别信息,取得未送达邮件数据的单元,该未送达邮件数据是发送给与由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单元取得的用户识别信息相关的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且是未送达的电子邮件;以及
将所取得的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的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邮件系统,其中,
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包含作为所述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发送目的地的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
所述电子邮件系统包含如下单元,该单元取得与所述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与该用户识别信息相关的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而成的单元的存储内容,
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单元包含:
取得与由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单元取得的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的实际邮件地址的单元;以及
将包含所取得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的单元,
所述电子邮件系统包含:
在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从第1邮件地址变更为第2邮件地址时,将与该用户的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的实际邮件地址,从所述第1邮件地址变更为所述第2邮件地址的单元;以及
在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从所述第1邮件地址变更为所述第2邮件地址时,将在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未送达邮件数据中所包含的该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从所述第1邮件地址变更为所述第2邮件地址的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邮件系统,其中,
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包含作为所述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发送目的地的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
所述用户识别信息是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
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单元取得从所述终端装置作为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发送的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
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单元将包含由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单元取得的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
所述电子邮件系统包含如下单元,该单元在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从第1邮件地址变更为第2邮件地址时,将在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单元中所存储的未送达邮件数据中所包含的该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从所述第1邮件地址变更为所述第2邮件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邮件系统,其中,
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包含作为所述未送达的电子邮件的发送目的地的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
所述用户识别信息是所述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
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单元取得从所述终端装置作为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发送的所述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
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单元包含:
根据由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单元取得的所述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和关于所述实际邮件地址与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对应关系的所述信息,取得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单元;以及
将包含所取得的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至所述终端装置的单元,
所述电子邮件系统包含如下单元,该单元在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从第1邮件地址变更为第2邮件地址时,将在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未送达邮件数据中所包含的该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从所述第1邮件地址变更为所述第2邮件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邮件系统,其中,
该电子邮件系统包含如下单元,该单元在所述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中接收了表示发送给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未送达的通知时,对该电子邮件的发送者进行通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邮件系统,其中,
所述中继装置进行从商品的销售商或服务的提供商发送给所述用户的电子邮件的中继、和从所述用户发送给所述销售商或所述提供商的电子邮件的中继,
所述电子邮件接收单元包含:
接收从所述销售商或所述提供商发送给所述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的单元;以及
接收从所述用户发送给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的单元,该替代邮件地址是所述中继装置为了接收发送给所述销售商或所述提供商的电子邮件,代替所述销售商或所述提供商的实际邮件地址而使用的邮件地址,
所述实际邮件地址取得单元包含:
在从所述销售商或所述提供商发送给所述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根据该替代邮件地址、和关于所述实际邮件地址与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对应关系的所述信息,取得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单元;以及
在从所述用户发送给所述销售商或提供商的替代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根据该替代邮件地址、和关于所述实际邮件地址与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对应关系的所述信息,取得所述销售商或所述提供商的实际邮件地址的单元,
所述电子邮件发送单元包含:
第1发送单元,其在从所述销售商或所述提供商发送给所述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将该电子邮件未送达时的通知目的地设定为所述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且将该电子邮件的发送源或回复目的地设定为所述销售商或所述提供商的替代邮件地址之后,向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发送该电子邮件;以及
第2发送单元,其在从所述用户发送给所述销售商或提供商的替代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将该电子邮件的发送源或回复目的地设定为所述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之后,向所述销售商或所述提供商的实际邮件地址发送该电子邮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邮件系统,其中,
所述用户识别信息是为了识别购入或利用所述商品或所述服务的用户而使用的识别信息,
所述电子邮件系统包含如下单元,该单元取得履历数据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该履历数据存储单元是与所述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关于与该用户识别信息相关的用户的所述商品的购入履历或所述服务的利用履历的履历数据而成的存储单元,
所述第2发送单元包含:
信息附加单元,其在从所述用户发送给所述销售商或所述提供商的替代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对该电子邮件的正文或头部附加根据与该用户的用户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的履历数据而取得的信息;以及
在将该电子邮件的发送源或回复目的地设定为所述用户的替代邮件地址之后,向所述销售商或所述提供商的实际邮件地址发送附加了所述信息的所述电子邮件的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邮件系统,其中,
所述预定的通知目的地是所述中继装置,
所述中继装置包含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单元。
12.一种电子邮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该电子邮件系统包含进行发送给用户的电子邮件的中继的中继装置,其中,
该电子邮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含:
所述中继装置接收发送给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的电子邮件接收步骤,该替代邮件地址是所述中继装置为了接收发送给所述用户的电子邮件,代替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而使用的邮件地址;
在发送给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所述中继装置根据该替代邮件地址、和关于所述实际邮件地址与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取得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实际邮件地址取得步骤;
在发送给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所述中继装置将该电子邮件未送达时的通知目的地设定为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之后,向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发送该电子邮件的电子邮件发送步骤;
在所述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中接收了表示发送给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未送达的通知时,将未送达的该电子邮件作为未送达邮件数据而存储在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单元中的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步骤;
取得从所述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装置发送的用户识别信息的用户识别信息取得步骤;以及
根据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单元的存储内容,将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装置的未送达邮件数据发送步骤,其中所述未送达邮件数据是发送给与通过所述用户识别信息取得步骤取得的用户识别信息相关的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且是未送达的电子邮件。
13.一种中继装置,其进行发送给用户的电子邮件的中继,其中,
该中继装置包含:
电子邮件接收单元,其接收发送给替代邮件地址的电子邮件,该替代邮件地址是所述中继装置为了接收发送给所述用户的电子邮件,代替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而使用的邮件地址;
实际邮件地址取得单元,其在发送给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根据该替代邮件地址、和关于所述实际邮件地址与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对应关系的信息,取得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
电子邮件发送单元,其在发送给所述替代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已被接收时,将该电子邮件未送达时的通知目的地设定为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之后,向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发送该电子邮件;以及
未送达邮件数据保存单元,其在所述预定的通知目的地中接收了表示发送给所述用户的实际邮件地址的所述电子邮件未送达的通知时,将未送达的该电子邮件作为未送达邮件数据而存储在未送达邮件数据存储单元中。
CN201280020488.3A 2011-04-28 2012-02-03 电子邮件系统 Active CN1035480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2479A JP4879361B1 (ja) 2011-04-28 2011-04-28 電子メールシステム、電子メール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中継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記憶媒体
JP2011-102479 2011-04-28
PCT/JP2012/052531 WO2012147384A1 (ja) 2011-04-28 2012-02-03 電子メール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8006A CN103548006A (zh) 2014-01-29
CN103548006B true CN103548006B (zh) 2015-03-11

Family

ID=45851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0488.3A Active CN103548006B (zh) 2011-04-28 2012-02-03 电子邮件系统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338120B2 (zh)
EP (1) EP2704013A4 (zh)
JP (1) JP4879361B1 (zh)
KR (2) KR20130136007A (zh)
CN (1) CN103548006B (zh)
BR (1) BR112013027649A2 (zh)
CA (1) CA2834471C (zh)
TW (1) TW201235864A (zh)
WO (1) WO20121473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22021B2 (ja) * 2012-05-30 2014-02-19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システム
JP2015075860A (ja) * 2013-10-08 2015-04-20 株式会社 ディー・エヌ・エー メール転送装置、メール転送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302081B (zh) * 2015-05-14 2020-04-1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即时通讯方法及客户端
US10142273B2 (en) * 2015-06-23 2018-11-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andling various scenarios where an email recipient is not available
CN105959200A (zh) * 2016-04-19 2016-09-2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邮件发送方法和装置
JP6655037B2 (ja) * 2017-03-22 2020-02-26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報告書提供装置
CN108737443B (zh) * 2018-06-14 2020-06-02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密码算法的隐匿邮件地址方法
JP7211899B2 (ja) * 2018-07-03 2023-01-24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制御方法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CN111865759B (zh) * 2020-06-23 2022-08-02 苏宁云计算有限公司 邮件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338589B (zh) * 2021-12-16 2024-02-20 广州新丝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待入职员工自动生成邮箱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15229A (ja) * 1998-10-08 2000-04-21 Ntt Data Corp メール配送方法、メール配送システム及び中継装置
CN1374615A (zh) * 2001-03-02 2002-10-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信息送达管理装置、确认系统和方法、移动通信终端
CN1496059A (zh) * 2002-09-18 2004-05-12 ��ʽ����Ntt����Ħ 中继装置、信息发送装置和信息发送方法
JP2009177432A (ja) * 2008-01-23 2009-08-06 Fujitsu Ltd 電子メール中継システム、電子メール中継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54007B1 (en) * 1998-09-17 2005-02-08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with electronic messages
US7505974B2 (en) * 1999-02-12 2009-03-17 Gropper Robert L Auto update utility for digital address books
US6654779B1 (en) * 1999-04-14 2003-11-25 First Data Resources System and method for electronic mail (e-mail) address management
US6865594B1 (en) * 1999-07-20 2005-03-08 Sun Microsystem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generating a routing table in a messaging server
US7240199B2 (en) * 2000-12-06 2007-07-03 Rpost International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rifying delivery and integrity of electronic messages
US20060288297A1 (en) * 1999-08-12 2006-12-21 Robert Haitani System, method and technique for enabling users to interact and edit address fields of messaging applications
JP2001237873A (ja) * 2000-02-22 2001-08-31 Canon Inc 電子メール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メール通信方法
WO2001084812A2 (en) 2000-05-03 2001-11-08 Daniel Schoeffler Method of enabling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communication when current destination for recipient is unknown to sender
US6957248B2 (en) * 2000-07-31 2005-10-18 Pitney Bow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warding electronic messages
US7546351B1 (en) * 2000-08-17 2009-06-09 Mxgo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filtering, sorting, and dispatching messages to wired and wireless devices
US20020042815A1 (en) * 2000-09-22 2002-04-11 Arthur Salzfass Autom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undeliverable e-mail messages and otherwise managing e-mail
US20020107730A1 (en) * 2001-02-05 2002-08-08 Robert Bernstei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customers for delivery of promotional materials
US7093025B1 (en) * 2000-10-04 2006-08-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MTP extension for email delivery failure
JP2002132689A (ja) * 2000-10-26 2002-05-10 Murata Mach Ltd 中継装置及び通信端末装置
JP3479887B2 (ja) * 2001-01-15 2003-12-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子メール不達通知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サーバ、プログラム
US20020093674A1 (en) * 2001-01-16 2002-07-18 Ferlitsch Andy Rodney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stant fax transmission
US7254606B2 (en) * 2001-01-30 2007-08-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ata management method using network
US20030018722A1 (en) 2001-07-19 2003-01-23 Almeda Lawrence G. Method of managing an update of a changed electronic mail address
KR20030010413A (ko) 2001-07-27 2003-02-05 주식회사 엘지이아이 인터넷 서버에서의 메일 연계 전송 서비스 제공방법
KR100369282B1 (ko) 2001-09-28 2003-01-24 주식회사 케이티 가상 전자우편주소를 이용한 스팸메일 방지 서비스 시스템및 그 방법
US7054907B1 (en) * 2001-12-26 2006-05-30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locking delivery of a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JP2004005500A (ja) * 2002-03-28 2004-01-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7436947B2 (en) * 2002-05-14 2008-10-14 Avay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notification and response based on communication flow expressions
JP4272881B2 (ja) * 2002-12-19 2009-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メール配信装置、電子メール配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US20040205026A1 (en) * 2003-04-08 2004-10-14 Rachana Shah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user IDs
US20070005970A1 (en) * 2003-05-21 2007-01-04 Trupp Steven E E-mail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or MAP
US7412489B2 (en) * 2003-08-21 2008-08-12 Ameriprise Financial,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electronic archival and retrieval of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JP4410030B2 (ja) * 2004-05-26 2010-02-03 テックファーム株式会社 メールの送信を完了するまでの平均待ち時間を短くすることができるメール配信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メール送信方法
US8738708B2 (en) * 2004-12-21 2014-05-27 Mcafee, Inc. Bounce management in a trust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060173824A1 (en) * 2005-02-01 2006-08-03 Metalincs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US7689654B2 (en) * 2005-03-21 2010-03-30 Sandisk Corporation Email address verification
KR20050071449A (ko) 2005-06-16 2005-07-07 이정일 반송 메일 전달 시스템 및 방법
US8117267B2 (en) * 2005-09-29 2012-02-14 Teamon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sioning an email account using mail exchange and address records
CN101389942B (zh) * 2005-12-31 2012-05-30 通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模板的交通工具电子邮件通知
JP4832922B2 (ja) * 2006-03-01 2011-12-07 楽天株式会社 メール転送システム
US8239458B2 (en) * 2006-03-31 2012-08-07 Microsoft Corporation Determining failed delivery of email messages using email notifications
US20070233789A1 (en) * 2006-03-31 2007-10-04 Microsoft Corporation Determining failed delivery of email messages using email notifications
US8458261B1 (en) * 2006-04-07 2013-06-04 Trend Micro Incorporated Determination of valid email addresses in a private computer network
US20070271517A1 (en) * 2006-05-19 2007-11-22 Navigant Consulting,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web portal for managing litigation activities
US8495146B2 (en) * 2006-08-09 2013-07-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ource initiated autonomic recipient e-mail address correction redistribution
US8224903B1 (en) * 2006-08-17 2012-07-1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End to end email monitor
JP5122877B2 (ja) * 2006-10-04 2013-0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通信装置
EP1921814A1 (en) * 2006-11-08 2008-05-14 Murata Machinery, Ltd.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sending emails
US8204898B2 (en) * 2007-02-02 2012-06-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ulti-site common directory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multi-site common directory
US20080207181A1 (en) * 2007-02-28 2008-08-28 Roamware Method and system for applying value added services on messages sent to a subscriber without affecting the subscriber's mobile communication
US20080306831A1 (en) * 2007-06-05 2008-12-11 Jack Phillip Abraham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purchase transactions in a network
US20090228360A1 (en) * 2008-03-07 2009-09-10 Mailmethods, Llc Email advertis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online retail
WO2009143093A1 (en) * 2008-05-20 2009-11-26 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and documenting lactation data
KR100960275B1 (ko) * 2008-05-30 2010-06-07 (주)지란지교소프트 수신자 인증 기능이 구비된 이메일 전송 서비스 방법 및 장치
JP5187955B2 (ja) * 2008-06-04 2013-04-24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電子メールの送信先の設定を支援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US8171088B2 (en) * 2008-06-06 2012-05-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Facilitating correction of incorrect identities in propagated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US8316100B2 (en) * 2008-06-06 2012-11-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utonomic correction of incorrect identities in repositori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15229A (ja) * 1998-10-08 2000-04-21 Ntt Data Corp メール配送方法、メール配送システム及び中継装置
CN1374615A (zh) * 2001-03-02 2002-10-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信息送达管理装置、确认系统和方法、移动通信终端
CN1496059A (zh) * 2002-09-18 2004-05-12 ��ʽ����Ntt����Ħ 中继装置、信息发送装置和信息发送方法
JP2009177432A (ja) * 2008-01-23 2009-08-06 Fujitsu Ltd 電子メール中継システム、電子メール中継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34360A (ja) 2012-11-29
CN103548006A (zh) 2014-01-29
WO2012147384A1 (ja) 2012-11-01
EP2704013A1 (en) 2014-03-05
TW201235864A (en) 2012-09-01
KR101485749B1 (ko) 2015-01-22
KR20140130553A (ko) 2014-11-10
CA2834471A1 (en) 2012-11-01
KR20130136007A (ko) 2013-12-11
EP2704013A4 (en) 2015-02-11
TWI377477B (zh) 2012-11-21
US9338120B2 (en) 2016-05-10
JP4879361B1 (ja) 2012-02-22
US20140052805A1 (en) 2014-02-20
CA2834471C (en) 2015-09-15
BR112013027649A2 (pt) 2017-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8006B (zh) 电子邮件系统
US7953800B2 (en) Integrating a web-based business application with existing client-side electronic mail systems
US2009024854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ssage-based purchasing
US2009018278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ustomized email and data management
KR20140139082A (ko) 배송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통합 서비스
US9258265B2 (en) Message tracking with thread-recurrent data
US10574600B1 (en) Electronic mailbox for online and offline activities
US2011002940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commission-based network (cobanet)
US8380793B2 (en) Automatic non-junk message list inclusion
US9240024B2 (en) Comment submission support system, comment submission support device, comment submission support device control method,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JP4946554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JP5105265B2 (ja) 意志収集方法、意志確認システム及び意志収集システム
WO2013176163A1 (ja) メール広告システム
US999066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gift using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system including the apparatus
JP7407527B2 (ja) 棚卸管理システム
KR20080092691A (ko) Ars를 이용한 선물 아이콘 제공 방법 및 ars서버 및그 시스템
JP6151621B2 (ja) メール転送装置、メール転送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00293053A1 (en) Price-based delay of an advertisement
JP2001209707A (ja) 電子商談システム
JP2015075860A (ja) メール転送装置、メール転送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010105114A (ko) 이메일 트랙킹 시스템 및 방법과 그 프로그램 소스를기록한 저장매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Lotte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Rakuten,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