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7962B - 光学薄膜卷组以及光学薄膜卷组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薄膜卷组以及光学薄膜卷组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47962B
CN103547962B CN201280024442.9A CN201280024442A CN103547962B CN 103547962 B CN103547962 B CN 103547962B CN 201280024442 A CN201280024442 A CN 201280024442A CN 103547962 B CN103547962 B CN 1035479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film
optical thin
optical
film
band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44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47962A (zh
Inventor
秦和也
平田聪
近藤诚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47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79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479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79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3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used for beam splitting or combin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1/00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 B26D1/01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 B26D1/12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cutting member moving about an axis
    • B26D1/25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cutting member moving about an axis with a non-circular cutting member
    • B26D1/34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cutting member moving about an axis with a non-circular cutting member moving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line of cut
    • B26D1/38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cutting member moving about an axis with a non-circular cutting member moving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line of cut and coacting with a fixed blade or other fixed member
    • B26D1/385Cutting through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r movement of the cutting member or particula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aratus or machines therefor; Cutting members therefor involving a cutting member which does not travel with the work having a cutting member moving about an axis with a non-circular cutting member moving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line of cut and coacting with a fixed blade or other fixed member for thin material, e.g. for sheets, strip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7/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7/01Means for holding or positioning work
    • B26D7/018Holding the work by s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7/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utt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punching, perforating,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 B26D7/27Means for performing other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cutting
    • B26D7/32Means for performing other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cutting for conveying or stacking cut produc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LC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5Sheet, web, or layer weakened to permit separation through thickn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3/00Cutting
    • Y10T83/04Processes
    • Y10T83/0448With subsequent handling [i.e., of produc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学薄膜卷组,其是在如下情况使用的光学薄膜卷组:供给各个薄膜,将各个薄膜的供给方向作为各个薄膜向光学元件粘合的方向,使各个薄膜向上述光学元件粘合的方向相对地彼此正交,并且,将各个薄膜层叠在上述光学元件的一个面,该光学薄膜卷组具有:第1光学薄膜卷,该第1光学薄膜卷由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卷绕而成,该第1层叠光学薄膜具有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含有在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的带状的偏光薄膜;第2光学薄膜卷,该第2光学薄膜卷由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卷绕而成,该第2层叠光学薄膜具有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另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含有在宽度方向具有反射轴的带状的直线偏光分离薄膜。

Description

光学薄膜卷组以及光学薄膜卷组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薄膜卷组以及光学薄膜卷组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公开有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所谓的RolltoPanel(RTP)系统):自第1光学薄膜卷抽出在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的带状的第1偏光薄膜,使将上述带状的第1偏光薄膜沿宽度方向切断而得到的上述第1偏光薄膜粘合于上述液晶元件的背面侧的面,自第2光学薄膜卷抽出在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的带状的第2偏光薄膜,使将上述带状的第2偏光薄膜沿宽度方向切断而得到的上述第2偏光薄膜粘合于上述液晶元件的目视确认侧的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采用该RTP系统,能够高速地连续生产液晶显示面板。
但是,作为光利用效率高的液晶显示面板,公开有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在液晶元件的目视确认侧的面粘合含有偏光薄膜的第1光学薄膜,在液晶元件的背面侧的面粘合依次层叠偏光薄膜和直线偏光分离薄膜而成的第2光学薄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谋求高速地连续生产这种液晶显示面板。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06043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9614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2502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通常偏光薄膜与直线偏光分离薄膜的透光轴彼此正交。即,通常偏光薄膜在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直线偏光分离薄膜在宽度方向具有反射轴。因此,无法在带状薄膜的状態下以RolltoRoll的方式等对这样的偏光薄膜和直线偏光分离薄膜连续地进行层叠,无法制造RTP系统用的光学薄膜卷。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方法,在自偏光薄膜卷抽出的带状的偏光薄膜上层叠了切断成规定尺寸的直线偏光分离薄膜之后,保持这样的状态不进行单片切断地进行卷绕来制造光学薄膜卷,也不考虑用于RTP系统的情况。但是,在该情况下,如图9所示,在带状的偏光薄膜901上,必然会产生在一定的面积上具有未层叠直线偏光分离薄膜902的部分(分界线区域)F,因此,必然使成品率大幅下降。相反,如果以尽量不产生这样的分界线区域F的方式高精度地粘合直线偏光分离薄膜902,会大大地牺牲生产节拍。还有,在带状的偏光薄膜901层叠直线偏光分离薄膜902时,因为直线偏光分离薄膜902的供给方向与向带状的偏光薄膜901粘合的方向正交,就不能将所供给的直线偏光分离薄膜902直接顺畅地粘合于带状的偏光薄膜901,在高速生产性方面也存在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带状薄膜的状态下、高成品率且高速地连续生产将不能连续地层叠的光学薄膜层叠于光学元件的一个面而成的光学显示面板的光学薄膜卷组以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技术方案是一种光学薄膜卷组,其是在如下情况使用的光学薄膜卷组:供给各个薄膜,各个薄膜的供给方向作为向光学元件粘合的方向,使各个薄膜向上述光学元件粘合的方向相对地彼此正交,并且,将各个薄膜层叠在上述光学元件的一个面,其中,该光学薄膜卷组具有:第1光学薄膜卷,该第1光学薄膜卷由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卷绕而成,该第1层叠光学薄膜具有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含有在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的带状的偏光薄膜;第2光学薄膜卷,该第2光学薄膜卷由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卷绕而成,该第2层叠光学薄膜具有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另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含有在宽度方向具有反射轴的带状的直线偏光分离薄膜。
采用该结构,通过自各卷连续地供给在带状薄膜的状态下无法连续地层叠的第1偏光薄膜和直线偏光分离薄膜,将自各卷的供给方向直接作为向光学元件粘合的方向,并且使向光学元件粘合的方向相对地正交,从而能够在光学元件的背面侧的面上高成品率且高速地连续进行层叠。其结果,能够高成品率且高速地连续生产光利用效率较高的光学显示面板,该光学显示面板由第1偏光薄膜与直线偏光分离薄膜在光学元件的背面侧的面上以适当的配置关系层叠而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实施方式,在将在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的带状的偏光薄膜层叠于第1载膜上的状态下卷绕上述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以及/或者在将在宽度方向具有反射轴的带状的直线偏光分离薄膜层叠于第2载膜上的状态下卷绕上述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实施方式,在上述带状的偏光薄膜上沿宽度方向形成有多条切入线的状态下卷绕上述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以及/或者在上述带状的直线偏光分离薄膜上沿宽度方向形成有多条切入线的状态下卷绕上述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光学元件是VA模式或者是IPS模式的液晶元件。
本发明特别适用于高成品率且高速地连续生产高对比度的VA模式或者IPS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
还有,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制造上述的光学薄膜卷组的方法,包括如下工序:以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与长度方向平行地切断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并卷绕所得到的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的工序,上述第1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包含在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的带状的偏光薄膜原料,以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另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与长度方向平行地切断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并卷绕所得到的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的工序,上述第2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包含在宽度方向具有反射轴的带状的直线偏光分离薄膜原料。
本技术方案的制造方法适用于制造本发明的光学薄膜卷组。
还有,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光学薄膜卷组,该光学薄膜卷组含有至少3个卷,该至少3个卷包括第3光学薄膜卷以及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薄膜卷组或者利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成的光学薄膜卷组;该第3光学薄膜卷是在如下情况下使用的光学薄膜卷:供给薄膜,将该薄膜的供给方向作为该薄膜向光学元件粘合的方向,使用该光学薄膜卷组的光学薄膜卷,在供各个薄膜层叠的光学元件的另一面层叠该薄膜,该第3光学薄膜卷通过卷绕带状的第3层叠光学薄膜而成,该带状的第3层叠光学薄膜具有与上述光学元件相对的另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含有沿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的带状的偏光薄膜。
采用该结构,能够高成品率且高速地连续生产目视确认侧的偏光薄膜与背面侧的偏光薄膜的吸收轴彼此正交的高对比度的光学显示面板。
还有,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光学薄膜卷组,其是在如下情况下使用的光学薄膜卷组:供给各个薄膜,使各个薄膜向光学元件粘合的方向相对地彼此正交,并且,将各个薄膜层叠在上述光学元件的一个面,该光学薄膜卷组具有:第1光学薄膜卷,该第1光学薄膜卷由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卷绕而成,该第1层叠光学薄膜具有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含有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第2光学薄膜卷,该第2光学薄膜卷由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卷绕而成,该第2层叠光学薄膜具有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另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含有带状的第2光学薄膜。
采用该结构,通过自各卷连续地供给在带状薄膜的状态下无法连续地层叠的第1光学薄膜和第2光学薄膜,将自各卷的供给方向直接作为向光学元件粘合的方向,并且使向光学元件粘合的方向彼此相对地正交,从而能够在光学元件的一个面上高成品率且高速地连续进行层叠。其结果,能够高成品率并且高速地连续生产光学显示面板,该光学显示面板由第1光学薄膜与第2光学薄膜在光学元件的一个面上以适当的配置关系层叠而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与上述带状的第2光学薄膜不含有光学功能通用的薄膜。
采用该结构,自第1光学薄膜卷以及第2光学薄膜卷分别供给光学功能不通用的薄膜,使向光学元件粘合的方向相对地正交并在光学元件的一个面层叠,从而能够在光学元件的一个面成为一体而形成复合的光学功能。
作为光学功能能够列举出偏光功能、直线偏光分离功能、圆偏光分离功能、λ/4的相位差赋予功能、λ/2的相位差赋予功能等。因此,在本说明书中,“不含有光学功能通用的薄膜”是指:例如,一个带状的光学薄膜是具有偏光功能的薄膜的情况下,另一个带状的光学薄膜不含有具有偏光功能的薄膜,且含有具有与偏光功能不同的光学功能(直线偏光分离功能等)的薄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实施方式,在将上述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层叠于第1载膜上的状态下卷绕上述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以及/或者在将上述带状的第2光学薄膜层叠于第2载膜上的状态下卷绕上述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实施方式,在上述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上沿宽度方向形成有多条切入线的状态下卷绕上述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以及/或者在上述带状的第2光学薄膜上沿宽度方向形成有多条切入线的状态下卷绕上述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实施方式,一种光学薄膜卷,该光学薄膜卷还包含由第4层叠光学薄膜卷绕而成的第4光学薄膜卷,该第4光学薄膜卷是在如下情况下使用的光学薄膜卷:供给薄膜,该薄膜的供给方向作为向光学元件粘合的方向,将该薄膜层叠在上述光学元件的一个面,该第4光学薄膜具有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并包含带状的第4光学薄膜。
采用该结构,能够高成品率且高速地连续生产光学显示面板,该光学显示面板由第1光学薄膜、第2光学薄膜以及第4光学薄膜在光学元件的一个面上以适当的配置关系层叠而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上述带状的第2光学薄膜以及上述带状的第4光学薄膜不含有光学功能通用的薄膜。
采用该结构,自第1光学薄膜卷、第2光学薄膜卷以及第4光学薄膜卷分别供给光学功能不通用的薄膜,使向光学元件粘合的方向相对地正交并在光学元件的一个面进行层叠,从而能够在光学元件的一个面成为一体而形成复合的光学功能。
作为上述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将上述带状的第4光学薄膜层叠于第4载膜上的状态下卷绕上述带状的第4层叠光学薄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实施方式,在上述带状的第4光学薄膜上沿宽度方向形成有多条切入线的状态下卷绕上述带状的第4层叠光学薄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光学元件是VA模式或者是IPS模式的液晶元件,或是有机EL元件。
本技术方案特别适用于高成品率且高速地连续生产高对比度的VA模式或者IPS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或是有机EL显示面板。
还有,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制造上述的光学薄膜卷组的方法,包括如下工序:以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与长度方向平行地切断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并卷绕所得到的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的工序,上述第1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包含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原料,以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另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与长度方向平行地切断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并卷绕所得到的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的工序,上述第2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包含带状的第2光学薄膜原料。
本技术方案的制造方法适于制造本技术方案的光学薄膜卷组。
还有,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制造上述的光学薄膜卷组的方法,包括如下工序:以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与长度方向平行地切断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并卷绕所得到的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的工序,上述第1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包含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原料,以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另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与长度方向平行地切断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并卷绕所得到的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的工序,上述第2层叠光学薄膜包含带状的第2光学薄膜原料,以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另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与长度方向平行地切断带状的第4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并卷绕所得到的带状的第4层叠光学薄膜的工序,上述第4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包含带状的第4光学薄膜原料。
本技术方案的制造方法适于制造本技术方案的光学薄膜卷组。
作为上述光学薄膜卷组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是由在长度方向具有滞相轴的带状的λ/4相位差薄膜和在相对于长度方向成67.5度的角度的方向具有滞相轴的带状的λ/2相位差薄膜层叠而成的带状的相位差薄膜,上述带状的第2光学薄膜是在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的带状的偏光薄膜。
还有,作为上述光学薄膜卷组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是在宽度方向具有滞相轴的带状的λ/4相位差薄膜,上述带状的第2光学薄膜是在相对于长度方向成67.5度的角度的方向具有滞相轴的带状的λ/2相位差薄膜,上述带状的第4光学薄膜是在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的带状的偏光薄膜。
还有,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地制造光学显示面板的方法,该光学显示面板是使用上述的光学薄膜卷组而在光学元件的一个面依次层叠第1光学薄膜和第2光学薄膜而成的,该方法包括如下工序:第1粘合工序,自第1光学薄膜卷供给沿宽度方向切断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而得到的上述第1光学薄膜,一边输送上述光学元件,一边自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一组边侧沿上述第1光学薄膜的供给方向使上述第1光学薄膜粘合于上述光学元件的一个面,第2粘合工序,自第2光学薄膜卷供给沿宽度方向切断带状的第2光学薄膜而得到的上述第2光学薄膜,一边输送上述光学元件,一边自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另一组边侧沿上述第2光学薄膜的供给方向使上述第2光学薄膜粘合于在上述光学元件的一个面上粘合的上述第1光学薄膜上。
采用该结构,通过自各卷连续地供给在带状薄膜的状态下无法连续地层叠的第1光学薄膜和第2光学薄膜,将自各卷的供给方向直接作为向光学元件粘合的方向,并且使向光学元件粘合的方向彼此相对地正交,从而能够在光学元件的一个面上高成品率且高速地连续进行层叠。其结果,能够高成品率且高速地连续生产光学显示面板,该光学显示面板由第1光学薄膜与第2光学薄膜在光学元件的一个面上以适当的配置关系层叠而成。
还有,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地制造光学显示面板的系统,该光学显示面板是使用上述光学薄膜卷组而在光学元件的一个面依次层叠第1光学薄膜和第2光学薄膜而成的,该系统包括:一连串的输送部,其用于输送上述光学元件和上述光学显示面板;第1光学薄膜供给部,其用于自第1光学薄膜卷供给沿宽度方向将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切断而得到的上述第1光学薄膜;第1粘合部,其一边输送由上述输送部输送过来的上述光学元件,一边自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一组边侧沿上述第1光学薄膜的供给方向使由上述第1光学薄膜供给部供给过来的上述第1光学薄膜粘合于上述光学元件的一个面;第2光学薄膜供给部,其用于自第2光学薄膜卷供给沿宽度方向将带状的第2光学薄膜切断而得到的上述第2光学薄膜;第2粘合部,其一边输送由上述输送部输送过来的上述光学元件,一边自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另一组边侧沿上述第2光学薄膜的供给方向使由上述第2光学薄膜供给部供给过来的上述第2光学薄膜粘合于在上述光学元件的一个面上粘合的上述第1光学薄膜上。
采用该结构,通过自各卷连续地供给在带状薄膜的状态下无法连续地层叠的第1光学薄膜和第2光学薄膜,将自各卷的供给方向直接作为向光学元件粘合的方向,并且使向光学元件粘合的方向相对地正交,从而能够在光学元件的一个面上高成品率且高速地连续进行层叠。其结果,能够高成品率且高速地连续生产光学显示面板,该光学显示面板由第1光学薄膜与第2光学薄膜在光学元件的一个面上以适当的配置关系层叠而成。
光学元件的形状只要是在具有相对的一组边和相对的另一组边的形状范围内,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长方形,并没有特别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通常光学元件的相对的一组边与相对的另一组边彼此正交。
光学显示面板和光学元件的形状一般为横向长的长方形。在该情况下,通常带状的第1偏光薄膜具有于光学元件的长边相对应的宽度,带状的直线偏光分离薄膜具有与光学元件的短边相对应的宽度,带状的第2偏光薄膜具有与光学元件的短边相对应的宽度。
光学显示面板和光学元件的形状也可以为纵向长的长方形。在该情况下,通常带状的第1偏光薄膜具有与光学元件的短边相对应的宽度,带状的直线偏光分离薄膜具有与光学元件的长边相对应的宽度,带状的第2偏光薄膜具有与光学元件的长边相对应的宽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的概略图。
图2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第1粘合部的图。
图2B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第2粘合部的图。
图2C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第3粘合部的图。
图3A是例示在光学元件上依次层叠第1、第2、第3光学薄膜的流程图。
图3B是例示在光学元件上依次层叠第1、第2、第3光学薄膜的流程图。
图3C是例示在光学元件上依次层叠第1、第2、第3光学薄膜的流程图。
图3D是例示在光学元件上依次层叠第1、第2、第3光学薄膜的流程图。
图3E是例示在光学元件上依次层叠第1、第2、第3光学薄膜的流程图。
图3F是例示在光学元件上依次层叠第1、第2、第3光学薄膜的流程图。
图4是实施方式2的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的概略图。
图5A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第1粘合部的图。
图5B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第2粘合部的图。
图6是实施方式3的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的概略图。
图7A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第1粘合部的图。
图7B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第2粘合部的图。
图7C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第3粘合部的图。
图8是光学薄膜卷的制造方法的概略图。
图9是表示将直线偏光分离薄膜层叠于带状的偏光薄膜的工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光学薄膜卷组>
光学薄膜卷组至少包括第1光学薄膜卷和第2光学薄膜卷。
该第1光学薄膜卷由含有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的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卷绕而成,该第1层叠光学薄膜具有与光学元件的相对的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在将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层叠于第1载膜上的状态下卷绕上述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在上述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上沿宽度方向形成有多条切入线的状态下卷绕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
该第2光学薄膜卷由含有带状的第2光学薄膜的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卷绕而成,该第2层叠光学薄膜具有与光学元件的相对的另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在将带状的第2光学薄膜层叠于第2载膜上的状态下卷绕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在上述带状的第2光学薄膜上沿宽度方向形成有多条切入线的状态下卷绕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
<光学薄膜>
偏光薄膜的薄膜主体例如由偏振片(厚度一般为1μm~80μm的程度)和偏振片保护薄膜(厚度一般为1μm~500μm的程度)形成,该偏振片保护薄膜在偏振片的单面或者两面上使其具有粘合剂或不具有粘合剂。偏振片通常是延伸方向成为吸收轴。含有在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的长条状的偏振片的偏光薄膜被称为「MD偏光薄膜」,含有在宽度方向具有吸收轴的长条状的偏振片的偏光薄膜被称为「TD偏光薄膜」。作为构成薄膜主体的其他薄膜,例如能够列举出λ/4板、λ/2板等相位差薄膜(厚度一般为10μm~200μm)、视角补偿薄膜、增光膜、表面保护薄膜等。层叠光学薄膜的厚度,例如能列举出10μm~500μm的范围。
直线偏光分离薄膜的薄膜主体能够列举出例如具有反射轴和透光轴的多层构造的反射偏光薄膜。反射偏光薄膜是例如将2种不同的材料的聚合物薄膜A、B交替层叠数张并延伸而得到的。在延伸方向上只材料A的折射率增加变化,表现出双折射性,在材料AB交界面上存在折射率差的延伸方向成为反射轴,不产生折射率差的方向(非延伸方向)成为透光轴。该反射偏光薄膜在其长度方向具有透光轴,在其短边方向(宽度方向)具有反射轴。反射偏光薄膜可以直接使用市场上的商品,也可以对市场上的商品进行2次加工(例如延伸)来使用。作为市场上的商品,能列举出例如3M公司制造的商品名DBEF、3M公司制造的商品名APF。
粘合剂并未特别限制,能列举出例如丙烯酸系粘合剂、硅系粘合剂、聚氨酯系粘合剂等。粘合剂的层厚度例如优选10μm~50μm的范围。作为粘合剂与载膜之间的剥离力,虽然例示有例如0.15(N/50mm宽度样品),但并未特别限定于此。剥离力以JISZ0237为标准来测定。
(载膜)
载膜能够使用例如塑料薄膜(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薄膜、聚烯烃系薄膜等)等以往公知的薄膜。另外,载膜能够使用根据需要利用硅系、长链烷基系、氟系、硫化钼等适当的剥离剂对薄膜进行涂敷处理而得到的载膜等符合现有标准的适当的载膜。另外,载膜通常也被称为离型薄膜(分离薄膜)。
(液晶元件、液晶显示面板)
液晶元件是在相对配置的一对基板(第1基板(目视确认侧面)Pa、第2基板(背面)Pb)之间密封有液晶层的结构。虽然能够使用任意类型的液晶元件,但为了实现高对比度,优选使用垂直取向(VA)模式、面内切换(IPS)模式的液晶元件。液晶显示面板是在液晶元件的单面或者两面粘合偏光薄膜而成的,并按照需要安装驱动电路。
(有机EL元件、有机EL显示面板)
有机EL元件是在一对电极之间夹持有电场发光层的结构。有机EL元件例如能够使用顶部发光方式、底部发光方式、双发光方式等任意类型的有机EL元件。有机EL显示面板是在有机EL元件的单面或者两面粘合偏光薄膜而成的,并按照需要安装驱动电路。
<实施方式1>
实施方式1的光学薄膜卷组由第1光学薄膜卷、第2光学薄膜卷、第3光学薄膜卷构成。第1光学薄膜卷以及第2光学薄膜卷用于在光学元件的一个面上层叠薄膜,第3光学薄膜卷用于在光学元件的另一个面上层叠薄膜。
实施方式1的第1光学薄膜卷由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卷绕而成,该第1层叠光学薄膜具有与光学元件的相对的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含有在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的带状的偏光薄膜。在将在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的带状的偏光薄膜层叠于第1载膜上的状态下卷绕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偏光薄膜(11)具有薄膜主体(11a)和粘合剂层(11b),偏光薄膜(11)借助粘合剂层(11b)层叠于第1载膜(12)上(参照图2A)。
另外,第2光学薄膜卷由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卷绕而成,该第2层叠光学薄膜具有与光学元件的相对的另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含有在宽度方向具有反射轴的带状的直线偏光分离薄膜。在将在宽度方向具有反射轴的带状的直线偏光分离薄膜层叠于第2载膜上的状态下卷绕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直线偏光分离薄膜(21)具有薄膜主体(21a)和粘合剂层(21b),直线偏光分离薄膜(21)借助粘合剂层(21b)层叠于第2载膜(22)上(参照图2B)。
另外,第3光学薄膜卷由带状的第3层叠光学薄膜卷绕而成,该第3层叠光学薄膜具有与光学元件的相对的另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含有在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的带状的偏光薄膜。在将在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的带状的偏光薄膜层叠于第3载膜上的状态下卷绕带状的第3层叠光学薄膜。偏光薄膜(31)具有薄膜主体(31a)和粘合剂层(31b),偏光薄膜(31)借助粘合剂层(31b)层叠于第3载膜(32)上(参照图2C)。
<光学薄膜卷的制造>
制造光学薄膜卷组的方法包括如下工序:以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与长度方向平行地切断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并卷绕所得到的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的工序,该第1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包含在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的带状的偏光薄膜原料;以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另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与长度方向平行地切断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并卷绕所得到的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的工序,该第2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包含在宽度方向具有反射轴的带状的直线偏光分离薄膜原料;以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另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与长度方向平行地切断带状的第3层叠光学薄膜原料,而卷绕所得到的带状的第3层叠光学薄膜的工序,该第3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包含在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的带状的偏光薄膜原料。
图8是表示能在制造光学薄膜卷组的方法中使用的卷的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该制造装置具有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原料855的卷R0的开卷机构840、原料855的切断机构850、第1层叠光学薄膜的卷R1、R2的卷绕装置860。在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的生产线上进行切断工序时不需要开卷机构840。
切断加工有一边在切断前使薄膜原料开卷一边进行切断的方法、不使薄膜原料开卷而进行切断的方法,能够采用其中的任意一种。还有,本实施方式中,在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原料的生产线上,也可以在其卷绕前进行切断加工。
开卷机构840是利用由夹持辊857产生的张力等使第1层叠光学薄膜原料855自卷R0开卷的机构,开卷机构840具有用于夹持辊857和使卷R0旋转并支承卷R0的辊支承部。在该辊支承部上也可以设置制动机构、驱动机构、张力控制机构等。
切断机构850具有设置于第1层叠光学薄膜原料855的背面侧的切断台854、设置于第1层叠光学薄膜原料855的上方的激光装置851。激光的照射位置被固定,并利用第1层叠光学薄膜原料855的连续输送来进行切断。也可以用带有切断刀等的切断装置来代替激光装置851。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将自由旋转的圆形的切断刀朝向切断方向以规定间隔配置,一边使第1层叠光学薄膜原料855经过上述切断刀与支承辊之间一边进行连续地切断。
切断机构850设置于第1层叠光学薄膜原料855的宽度方向的多个部位(图中只记载有单数),为了能够改变切断宽度,切断机构850能沿第1层叠光学薄膜原料855的宽度方向移动并固定。例如可以在3个部位设置切断机构850,将各个照射位置的2个间隔设定为与光学元件的短边和长边相对应的宽度。
卷绕装置860是用于卷绕被切断后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原料而形成卷R1、R2的装置。优选卷绕装置860与切断后的卷的数量相对应地设置成单数个或者双数个,进一步设有用于同样地卷绕端材的卷绕装置。在图示的例子中,设有将端材卷绕于卷R3的卷绕装置。
卷绕装置860例如具有卷R1的卷绕部861和卷R2的卷绕部862,该卷绕部861、862具有能控制张力的旋转驱动机构。还有,卷绕部861、862具有固定卷R1、R2或固定其芯材的功能。卷绕装置860例如利用设置在比卷绕部861、862靠前段的夹持辊857来控制速度,并且,利用卷绕部861、862卷绕以恒定的速度切断之后的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856。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自1根卷R0同时制造了两根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856的卷R1、R2,但并不限制于此,也可以同时制造1根或者3根以上。
在上述说明中,虽然说明了制造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的卷的方式,但也能与上述同样地制造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的卷和带状的第3层叠光学薄膜的卷,并能使它们成为光学薄膜卷组。
<制造采用了光学薄膜卷组的光学显示面板>
图1及图2A~2C是表示采用上述制造的光学薄膜卷组的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的概略图。下面,参照图1及图2A~2C,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出将横向长的长方形的液晶元件作为光学元件、将横向长的长方形的液晶显示面板作为光学显示面板的例子进行说明。作为光学薄膜卷采用如图1、图2A~2C所示的光学薄膜卷。即,作为第1光学薄膜卷1使用将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10卷绕而成的光学薄膜卷,该第1层叠光学薄膜10是在第1载膜12层叠在长度方向上具有吸收轴的带状的第1偏光薄膜11(相当于第1光学薄膜)而成的,并具有与液晶元件P的长边相对应的宽度。作为第2光学薄膜卷2使用将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20卷绕而成的光学薄膜卷,该第2层叠光学薄膜20是在第2载膜22上层叠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反射轴的带状的直线偏光分离薄膜21(相当于第2光学薄膜)而成的,并具有与液晶元件P的短边相对应的宽度。还有,作为第3光学薄膜卷3使用将带状的第3层叠光学薄膜30卷绕而成的光学薄膜卷,该第3层叠光学薄膜30是在第3载膜32上层叠在长度方向上具有吸收轴的带状的第2偏光薄膜31(相当于第3光学薄膜)而成的,并具有与液晶元件P的短边相对应的宽度。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所示,带状的第1偏光薄膜11构成为具有带状的薄膜主体11a和粘合剂11b。如图2B所示,带状的直线偏光分离薄膜21构成为具有带状的薄膜主体21a和粘合剂21b。如图2C所示,带状的第2偏光薄膜31构成为具有带状的薄膜主体31a和粘合剂31b。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100包括:用于输送液晶元件P和液晶显示面板LD的一连串的输送部X、第1光学薄膜供给部101、第1粘合部81、第2光学薄膜供给部102、第2粘合部82、第3光学薄膜供给部103、第3粘合部83。
(输送部)
输送部X用于输送液晶元件P和液晶显示面板LD。输送部X构成为具有多个输送辊X1和吸附板等。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后面进行详细地叙述,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部X包括配置切换部75,该配置切换部75用于在第1粘合部81和第2粘合部82之间在液晶元件P的输送方向上切换液晶元件P的长边和短边的配置关系。
(第1光学薄膜供给部)
第1光学薄膜供给部101用于向第1粘合部81供给第1偏光薄膜111,该第1偏光薄膜111是自第1光学薄膜卷1抽出具有与液晶元件P的长边的宽度相对应的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10,并沿宽度方向以与液晶元件P的短边相对应的长度切断带状的第1偏光薄膜11而得到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光学薄膜供给部101具有第1抽出部101a、第1切断部41、第1张力调整部51、第1剥离部61、第1卷取部71、以及多个输送辊部。
第1抽出部101a具有用于设置第1光学薄膜卷1的抽出轴,并自第1光学薄膜卷1抽出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10。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第1输送部101a上设置2根抽出轴。由此,无需将卷1更换成新卷,就能迅速地接上在另一抽出轴上设置的卷的薄膜。
第1切断部41构成为具有切断部件41a和吸附部件41b,并用于以与液晶元件P的短边相对应的长度沿宽度方向半切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10(沿宽度方向不切断第1载膜12而沿宽度方向切断带状的第1偏光薄膜1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切断部41利用吸附部件41b自第1载膜12侧吸附并固定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10,并且,利用切断部件41a沿宽度方向切断带状的第1偏光薄膜11(薄膜主体11a和粘合剂11b),并在第1载膜12上形成与液晶元件P的大小相对应的大小的第1偏光薄膜111。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切断部件41a能列举出刀具、激光装置以及它们的组合等。
第1张力调整部51具有保持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10的张力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张力调整部51虽然构成为具有跳动辊,但并不限定于此。
第1剥离部61通过将第1载膜12置于内侧并折回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10,从而自第1载膜12将第1偏光薄膜111剥离。作为第1剥离部61能列举出楔型构件、辊等。
第1卷取部71卷取用于卷取被剥离了第1偏光薄膜111的第1载膜12。第1卷取部71构成为具有卷取轴,该卷取轴供用于卷取第1载膜12的辊设置。
(第1粘合部)
第1粘合部81以使液晶元件P的短边方向与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式输送由输送部X输送过来的液晶元件P,并且,第1粘合部81自液晶元件P的长边侧沿第1偏光薄膜111的供给方向(液晶元件P的短边方向)借助粘合剂11b将由第1光学薄膜供给部101供给过来的(被第1剥离部61剥离下来的)第1偏光薄膜111粘合于液晶元件P的背面侧的面Pb。需要说明的是,第1粘合部81构成为具有一对粘合辊81a、81b,粘合辊81a、81b的至少一个由驱动辊构成。
(第2光学薄膜供给部)
第2光学薄膜供给部102用于向第2粘合部82供给直线偏光分离薄膜211,该直线偏光分离薄膜211是自第2光学薄膜卷2抽出具有与液晶元件P的短边相对应的宽度的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20、并沿宽度方向以与液晶元件P的长边相对应的长度切断带状的直线偏光分离薄膜21而得到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光学薄膜供给部102具有第2抽出部102a、第2切断部42、第2张力调整部52、第2剥离部62、第2卷取部72以及多个输送辊部。需要说明的是,第2抽出部102a、第2切断部42、第2张力调整部52、第2剥离部62、第2卷取部72分别具有与第1抽出部101a、第1切断部41、第1张力调整部51、第1剥离部61、第1卷取部71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第2粘合部)
第2粘合部82以使液晶元件P的长边方向与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式输送由输送部X输送过来的的液晶元件P,并且,第2粘合部82自液晶元件P的短边侧沿直线偏光薄膜211的供给方向(液晶元件P的长边方向)借助粘合剂21b将由第2光学薄膜供给部102供给过来的(被第2剥离部62剥离下来的)直线偏光薄膜211粘合于液晶元件P的背面侧的面Pb上的第1偏光薄膜111。需要说明的是,第1粘合部81构成为具有一对粘合辊81a、81b,粘合辊81a、81b的至少一个由驱动辊构成。
(第3光学薄膜供给部)
第3光学薄膜供给部103用于向第3粘合部83供给第2偏光薄膜311,该第2偏光薄膜311是自第3光学薄膜卷3抽出具有与液晶元件P的短边相对应的宽度的带状的第3层叠光学薄膜30、并沿宽度方向以与液晶元件P的长边相对应的长度切断带状的第2偏光薄膜31而得到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光学薄膜供给部103具有第3抽出部103a、第3切断部43、第3张力调整部53、第3剥离部63、第3卷取部73以及多个输送辊部。需要说明的是,第3抽出部103a、第3切断部43、第3张力调整部53、第3剥离部63、第3卷取部73分别具有与第1抽出部101a、第1切断部41、第1张力调整部51、第1剥离部61、第1卷取部71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第3粘合部)
第3粘合部83以使液晶元件P的长边方向与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式由输送部X输送过来的液晶元件P,并且,第3粘合部83自液晶元件P的短边侧沿第2偏光薄膜311的供给方向(液晶元件P的长边方向)借助粘合剂31b将由第3光学薄膜供给部103供给过来的(被第3剥离部63剥离下来的)第2偏光薄膜311粘合于液晶元件P的目视确认侧的面Pa上。需要说明的是,第3粘合部83构成为具有一对粘合辊83a、83b,粘合辊83a、83b的至少一个由驱动辊构成。
(配置切换部)
本实施方式中,输送部X具有配置切换部75,该配置切换部75用于在第1粘合部81和第2粘合部82之间在液晶元件P的输送方向上切换粘合有第1偏光薄膜111的液晶元件P的长边和短边的配置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切换部75具有旋转部和翻转部,该旋转部吸附液晶元件P并使液晶元件P水平旋转90°,该翻转部吸附液晶元件P,并以相对于液晶元件P的输送方向平行或者正交的元件面内方向为旋转轴使液晶元件P的正反翻转。由于包含配置切换部75,能够不使带状的第1偏光薄膜10的输送路径与带状的直线偏光分离薄膜20的输送路径正交,而使向液晶元件P粘合的方向彼此相对正交,因此,能够减少装置空间。
采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能够自各卷连续地供给在带状薄膜的状态下无法连续地层叠的第1偏光薄膜和直线偏光分离薄膜,将自各卷的供给方向直接作为向液晶元件粘合的方向,并且使向液晶元件粘合的方向彼此相对正交,从而能够在液晶元件的背面侧的面上高成品率且高速地连续进行层叠。还有,也自卷连续地供给第2偏光薄膜,将自卷的供给方向直接作为向液晶元件粘合的方向,从而能够在液晶元件的目视确认侧的面上高速且连续地粘合第2偏光薄膜。其结果,第1偏光薄膜和直线偏光分离薄膜在液晶元件的背面侧的面上以适当的配置关系进行层叠,能够高成品率且高速地连续生产光利用率高的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以第2偏光薄膜与第1偏光薄膜正交偏振(日文:クロスニコル)的关系粘合在目视确认侧的面上。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第1偏光薄膜、直线偏光分离薄膜以及第2偏光薄膜的供给方向彼此平行的方式配置第1光学薄膜供给部、第2光学薄膜供给部以及第3光学薄膜供给部,因此能够减少装置的占有空间。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粘合部、第2粘合部以及第3粘合部是沿着由输送部X输送的液晶元件P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列的,只要第1粘合部、第2粘合部、第3粘合部的顺序是以第1粘合部、第2粘合部这样的顺序排列,就不限定于此。例如,沿着由输送部X输送的液晶元件P的输送方向,也可以是按照第1粘合部、第3粘合部、第2粘合部这样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是按照第3粘合部、第1粘合部、第2粘合部这样的顺序排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粘合部、第2粘合部以及第3粘合部使第1偏光薄膜、直线偏光分离薄膜自液晶元件的下侧粘合,使第2偏光薄膜自液晶元件的上侧粘合,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将任意两张薄膜自液晶元件的上侧粘合,将剩下的1张薄膜自液晶元件的下侧粘合,也可以是所有的薄膜自液晶元件的上侧或者下侧粘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供给第1偏光薄膜和直线偏光分离薄膜相同,第3光学薄膜供给部自第3光学薄膜卷供给第2偏光薄膜,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第3光学薄膜供给部也可以自收容有单片状态的第2偏光薄膜的容器内取出第2偏光薄膜来进行供给。例如,第3光学薄膜供给部也可以具有移动部和剥离部,该移动部用于自收容有单片状态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的容器取出第2层叠光学薄膜并进行输送,该剥离部用于自由上述移动部输送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剥离单片状态的载膜,上述移动部供给被上述剥离部剥离了单片状态的载膜的第2偏光薄膜。这样的第3光学薄膜供给部适于第2偏光薄膜为不适宜以RTP方式粘合于液晶元件的偏光薄膜的情况或者无法粘合于液晶元件的偏光薄膜的情况。
图3A~图3F示出有第1、第2、第3粘合工序的顺序、以及各粘合工序中的光学薄膜的粘贴方向的例子。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图3A~图3F的顺序、粘贴方向、光学薄膜的种类。
图3A中,将MD偏光薄膜沿液晶元件的短边方向(即自液晶元件的长边侧)粘贴于液晶元件的背面侧(步骤S1),接着,将MD偏光薄膜沿液晶元件的长边方向(即自液晶元件的短边侧)粘贴于液晶元件的目视确认侧(步骤S2),接着,将直线偏光分离薄膜(反射偏光薄膜)沿液晶元件的长边方向(即自液晶元件的短边侧)粘贴于液晶元件的背面侧的MD偏光薄膜之上(步骤S3)。
图3B中,将MD偏光薄膜沿液晶元件的短边方向粘贴于液晶元件的背面侧(步骤S11),接着,将直线偏光分离薄膜(反射偏光薄膜)沿液晶元件的长边方向粘贴于液晶元件的背面侧的MD偏光薄膜之上(步骤S12),接着,将MD偏光薄膜沿液晶元件的长边方向粘贴于液晶元件的目视确认侧(步骤S13)。
图3C中,将MD偏光薄膜沿液晶元件的长边方向粘贴于液晶元件的目视确认侧(步骤S21),接着,将MD偏光薄膜沿液晶元件的短边方向粘贴于液晶元件的背面侧(步骤S22),接着,将直线偏光分离薄膜(反射偏光薄膜)沿液晶元件的长边方向粘贴于液晶元件的背面侧的MD偏光薄膜之上(步骤S23)。
图3D中,将相位差薄膜沿液晶元件的短边方向粘贴于液晶元件的背面侧(步骤S31),接着,将MD偏光薄膜沿液晶元件的长边方向粘贴于液晶元件的目视确认侧(步骤S32),接着,将MD偏光薄膜沿液晶元件的短边方向粘贴于液晶元件的背面侧的相位差薄膜之上(步骤S33)。
图3E中,将MD偏光薄膜沿液晶元件的长边方向粘贴于液晶元件的目视确认侧(步骤S41),接着,将相位差薄膜沿液晶元件的短边方向粘贴于液晶元件的背面侧(步骤S42),接着,将MD偏光薄膜沿液晶元件的短边方向粘贴于液晶元件的背面侧的相位差薄膜之上(步骤S43)。
图3F中,将相位差薄膜沿液晶元件的短边方向粘贴于液晶元件的背面侧(步骤S51),接着,将MD偏光薄膜沿液晶元件的短边方向粘贴于液晶元件的背面侧的相位差薄膜之上(步骤S52),接着,将MD偏光薄膜沿液晶元件的长边方向粘贴于液晶元件的目视确认侧(步骤S53)。
需要说明的是,液晶元件的目视确认侧与背面侧各自的偏光薄膜的吸收轴正交(正交偏振)即可,目视确认侧的MD偏光薄膜不限于沿液晶元件的长边方向进行粘贴,也可以沿短边方向进行粘贴,与此相对应地,背面侧的MD偏光薄膜也可以沿液晶元件的长边方向进行粘贴。还有,并不限于使用MD偏光薄膜,也能够使用TD偏光薄膜。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的光学薄膜卷组由第1光学薄膜卷和第2光学薄膜卷构成。如图4、图5A~图5B所示,作为第1光学薄膜卷4是使用将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410卷绕而成的光学薄膜卷,该第1层叠光学薄膜410是层叠带状的相位差薄膜411(相当于第1光学薄膜)而成的,该相位差薄膜411是在第1载膜412上依次层叠在长度方向具有滞相轴的带状的λ/4相位差薄膜和在相对于长度方向成67.5度的角度的方向具有滞相轴的带状的λ/2相位差薄膜而成的,该第1层叠光学薄膜410具有与有机EL元件EL的长边相对应的宽度。作为第2光学薄膜卷5是使用将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520卷绕而成的光学薄膜卷,该第2层叠光学薄膜520是层叠带状偏光薄膜521(相当于第2光学薄膜)而成的,该偏光薄膜521在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该第2层叠光学薄膜520具有与有机EL元件EL的短边相对应的宽度。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A所示,带状的相位差薄膜411构成为具有带状的薄膜主体411a和粘合剂411b。如图5B所示,带状的偏光薄膜521构成为具有带状的薄膜主体521a和粘合剂521b。
图4及图5A~5B是实施方式2的有机EL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的概略图。下面,参照图4及图5A~5B,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40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出将横向长的长方形的有机EL元件作为光学元件、将横向长的长方形的有机EL显示面板作为光学显示面板的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400包括:用于输送有机EL元件EL和有机EL显示面板OEL的一连串的输送部X、第1光学薄膜供给部401、第1粘合部481、第2光学薄膜供给部402、第2粘合部482。
(输送部)
输送部X用于输送有机EL元件EL和有机EL显示面板OEL。输送部X构成为具有多个输送辊X1和吸附板等。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后面进行详细地叙述,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部X包括配置切换部475,该配置切换部475用于在第1粘合部481和第2粘合部482之间在有机EL元件EL的输送方向上切换粘合有相位差薄膜411的有机EL元件EL的长边和短边之间的配置关系。
(第1光学薄膜供给部)
第1光学薄膜供给部401用于向第1粘合部481供给相位差薄膜4111,该相位差薄膜4111是自第1光学薄膜卷4抽出具有与有机EL元件EL的长边相对应的宽度的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410、并沿宽度方向以与有机EL元件EL的短边相对应的长度切断带状的相位差薄膜411而得到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光学薄膜供给部401具有第1抽出部401a、第1切断部441、第1张力调整部451、第1剥离部461、第1卷取部471以及多个输送辊部。
第1抽出部401a具有供第1光学薄膜卷4设置的抽出轴,自第1光学薄膜卷4抽出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410。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第1抽出部401a上设置两根抽出轴。由此,无需将卷4更换成新卷,就能迅速地接上在另一抽出轴上设置的卷的薄膜。
第1切断部441构成为具有切断部件441a和吸附部件441b,用于以与有机EL元件EL的短边相对应的长度沿宽度方向半切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410(沿宽度方向不切断第1载膜412而切断带状的相位差薄膜41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切断部441使用吸附部件441b自第1载膜412侧吸附固定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410,并且,使用切断部件441a沿宽度方向切断带状的相位差薄膜411(薄膜主体411a和粘合剂411b),而在第1载膜412上形成与有机EL元件EL的大小相对应的大小的相位差薄膜4111。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切断部件441a能列举出刀具、激光装置以及这些的组合等。
第1张力调整部451具有保持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410的张力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张力调整部451虽然构成为具有跳动辊,但并不限定于此。
第1剥离部461将第1载膜412置于内侧并折回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410,而自第1载膜412剥离相位差薄膜4111。作为第1剥离部461能列举出楔型构件、辊等。
第1卷取部471用于卷取被剥离了相位差薄膜4111的第1载膜412。第1卷取部471构成为具有卷取轴,该卷取轴供用于卷取第1载膜412的辊设置。
(第1粘合部)
第1粘合部481以使有机EL元件EL的短边方向与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式输送由输送部X输送过来的有机EL元件EL,并且,第1粘合部481自有机EL元件EL的长边侧沿相位差薄膜4111的供给方向(有机EL元件EL的短边方向)借助粘合剂411b将由第1光学薄膜供给部401供给过来的(被第1剥离部461剥离下来的)相位差薄膜4111粘合于有机EL元件EL的目视确认侧的面ELb。需要说明的是,第1粘合部481构成为具有一对粘合辊481a、481b,粘合辊481a、481b的至少一个由驱动辊构成。
(第2光学薄膜供给部)
第2光学薄膜供给部402用于向第2粘合部482供给偏光薄膜5211,该偏光薄膜5211是自第2光学薄膜卷5抽出具有与有机EL元件EL的短边相对应的宽度的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520、并沿宽度方向以与有机EL元件EL的长边相对应的长度切断带状的偏光薄膜521而得到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光学薄膜供给部402具有第2抽出部402a、第2切断部442、第2张力调整部452、第2剥离部462、第2卷取部472以及多个输送辊部。需要说明的是,第2抽出部402a、第2切断部442、第2张力调整部452、第2剥离部462、第2卷取部472分别具有与第1抽出部401a、第1切断部441、第1张力调整部451、第1剥离部461、第1卷取部471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第2粘合部)
第2粘合部482以使有机EL元件EL的长边方向与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式输送由输送部X输送过来的有机EL元件EL,并且,第2粘合部482自有机EL元件EL的短边侧沿偏光薄膜5211的供给方向(有机EL元件EL的长边方向)借助粘合剂521b将由第2光学薄膜供给部402供给过来的(被第2剥离部462剥离下来的)偏光薄膜5211粘合于有机EL元件EL的目视确认侧的面ELb上的相位差薄膜4111。需要说明的是,第2粘合部482构成为具有一对粘合辊482a、482b,粘合辊482a、482b的至少一个由驱动辊构成。
(配置切换部)
本实施方式中,输送部X具有配置切换部475,该配置切换部475用于在第1粘合部481和第2粘合部482之间在有机EL元件EL的输送方向上切换粘合有相位差薄膜4111的有机EL元件EL的长边和短边的配置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切换部475具有旋转部,该旋转部吸附有机EL元件EL并能使有机EL元件EL水平旋转90°。由于包含配置切换部475,能够不使带状的相位差薄膜411的输送路径与带状的偏光薄膜521的输送路径正交,而能够使向有机EL元件EL粘合的方向彼此相对地正交,因此,能够减少装置空间。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通过自各卷连续地供给在带状薄膜的状态下无法连续地层叠的相位差薄膜和偏光薄膜,将自各卷的供给方向直接作为向有机EL元件粘合的方向,并且使向有机EL元件粘合的方向彼此相对地正交,从而能够在有机EL元件的目视确认侧的面上高成品率且高速地连续进行层叠。其结果,能够高成品率且高速地连续生产被由相位差薄膜和偏光薄膜以适当的位置关系重叠而成的圆偏光薄膜赋予了反射防止功能的有机EL显示面板。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以相位差薄膜的供给方向与偏光薄膜的供给方向彼此平行的方式配置第1光学薄膜供给部和第2光学薄膜供给部,因此,能够减少装置的占有空间。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粘合部和第2粘合部使相位差薄膜4111和偏光薄膜5211自有机EL元件的下侧进行粘合,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是第1粘合部和第2粘合部使任意1张薄膜自有机EL元件的上侧进行粘合,而剩下的1张自有机EL元件的下侧进行粘合,也可以是两张薄膜均自有机EL元件的上侧进行粘合。
<实施方式3>
实施方式3的光学薄膜卷组由第1光学薄膜卷、第2光学薄膜卷以及第4光学薄膜卷构成。如图6、图7A~7C所示,作为第1光学薄膜卷7是使用将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710卷绕而成的光学薄膜卷,该第1层叠光学薄膜710是将在第1载膜上沿宽度方向具有滞相轴的带状的λ/4相位差薄膜711(相当于第1光学薄膜)层叠而成的,并具有与有机EL元件EL的短边相对应的宽度。还有,作为第2光学薄膜卷8是使用将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820卷绕而成的光学薄膜卷,该第2层叠光学薄膜820层叠有在第2载膜822上在相对于长度方向成67.5度的角度的方向具有滞相轴的带状的λ/2相位差薄膜821(相当于第2光学薄膜),并具有与有机EL元件EL的长边相对应的宽度。而且,作为第4光学薄膜卷9是使用将带状的第4层叠光学薄膜930卷绕而成的光学薄膜卷,该第4层叠光学薄膜930是将在第4载膜932上沿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的带状的偏光薄膜931(相当于第4光学薄膜)层叠而成的,并具有与有机EL元件EL的短边相对应的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A所示,带状的λ/4相位差薄膜711构成为具有带状的薄膜主体711a和粘合剂711b。如图7B所示,带状的λ/2相位差薄膜821构成为具有带状的薄膜主体821a和粘合剂821b。如图7C所示,带状的偏光薄膜931构成为具有带状的薄膜主体931a和粘合剂931b。
图6及图7A~图7C是实施方式3的有机EL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的概略图。下面,参照图6及图7A~图7C,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60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出将横向长的长方形的有机EL元件作为光学元件、将横向长的长方形的有机EL显示面板作为光学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600包括:用于输送有机EL元件EL和有机EL显示面板OEL的一连串的输送部X、第1光学薄膜供给部601、第1粘合部681、第2光学薄膜供给部602、第2粘合部682、第4光学薄膜供给部603、第4粘合部683。
(输送部)
输送部X用于输送有机EL元件EL和有机EL显示面板OEL。输送部X构成为具有多个输送辊X1和吸附板等。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后面进行详细地叙述,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部X包括第1配置切换部675,该第1配置切换部675用于在第1粘合部681和第2粘合部682之间在有机EL元件EL的输送方向上切换粘合有λ/4相位差薄膜7111有机EL元件EL的短边和长边的配置关系。还有,输送部X包括第2配置切换部676,该第2配置切换部676用于在第2粘合部682和第4粘合部683之间在有机EL元件EL的输送方向上切换粘合有λ/4相位差薄膜7111和粘合在其上的λ/2相位差薄膜8211的有机EL元件EL的短边和长边的配置关系。
(第1光学薄膜供给部)
第1光学薄膜供给部601用于向第1粘合部681供给λ/4相位差薄膜7111,该λ/4相位差薄膜7111是自第1光学薄膜卷7抽出具有与有机EL元件EL的短边相对应的宽度的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710、并沿宽度方向以与有机EL元件EL的长边相对应的长度切断带状的λ/4相位差薄膜711而得到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光学薄膜供给部601具有第1抽出部601a、第1切断部641、第1张力调整部651、第1剥离部661、第1卷取部671以及多个输送辊部。
第1抽出部601a具有供第1光学薄膜卷7设置的抽出轴,自第1光学薄膜卷7抽出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710。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第1抽出部601a上设置两根抽出轴。由此,无需将卷7更换成新卷,就能迅速地接上在另一抽出轴上设置的卷的薄膜。
第1切断部641构成为具有切断部件641a和吸附部件641b,用于以与有机EL元件EL的长边相对应的长度沿宽度方向半切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710(沿宽度方向不切断第1载膜712而沿宽度方向切断带状的λ/4相位差薄膜71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切断部641使用吸附部件641b自第1载膜712侧吸附固定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710,并且,使用切断部件641a沿宽度方向切断带状的λ/4相位差薄膜711(薄膜主体711a和粘合剂711b),而在第1载膜712上形成与有机EL元件EL的大小相对应的大小的λ/4相位差薄膜7111。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切断部件641a能列举出刀具、激光装置以及它们的组合等。
第1张力调整部651具有保持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710的张力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张力调整部651虽然构成为具有跳动辊,但并不限定于此。
第1剥离部661将第1载膜712置于内侧并折回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710,而自第1载膜712剥离λ/4相位差薄膜7111。作为第1剥离部661能列举出楔型构件、辊等。
第1卷取部671用于卷取剥离了λ/4相位差薄膜7111的第1载膜712。第1卷取部671构成为具有卷取轴,该卷取轴供用于卷取第1载膜712的辊设置。
(第1粘合部)
第1粘合部681以使有机EL元件EL的长边方向与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式输送由输送部X输送过来的有机EL元件EL,并且第1粘合部681自有机EL元件EL的短边侧沿λ/4相位差薄膜7111的供给方向(有机EL元件EL的长边方向)借助粘合剂711b将由第1光学薄膜供给部601供给过来的(被第1剥离部661剥离下来的)λ/4相位差薄膜7111粘合于有机EL元件EL的目视确认侧的面ELb。需要说明的是,第1粘合部681构成为具有一对粘合辊681a、681b,粘合辊681a、681b的至少一个由驱动辊构成。
(第2光学薄膜供给部)
第2光学薄膜供给部602用于向第2粘合部682供给λ/2相位差薄膜8211,该λ/2相位差薄膜8211是自第2光学薄膜卷8抽出具有与有机EL元件EL的长边相对应的宽度的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820、并沿宽度方向以与有机EL元件EL的短边相对应的长度切断带状的λ/2相位差薄膜821a而得到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光学薄膜供给部602包括:第2抽出部602a、第2切断部642、第2张力调整部652、第2剥离部662、第2卷取部672以及多个输送辊部。需要说明的是,第2抽出部602a、第2切断部642、第2张力调整部652、第2剥离部662、第2卷取部672分别具有与第1抽出部601a、第1切断部641、第1张力调整部651、第1剥离部661、第1卷取部671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第2粘合部)
第2粘合部682以使有机EL元件EL的短边方向与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式输送由输送部X输送过来的有机EL元件EL,并且,第2粘合部682自有机EL元件EL的长边侧沿λ/2相位差薄膜8211的供给方向(有机EL元件EL的短边方向)借助粘合剂821b将由第2光学薄膜供给部602供给过来的(被第2剥离部662剥离下来的)λ/2相位差薄膜8211粘合于有机EL元件EL的目视确认侧的面ELb上的λ/4相位差薄膜7111。需要说明的是,第2粘合部682构成为具有一对粘合辊682a、682b,粘合辊682a、682b的至少一个由驱动辊构成。
(第1配置切换部)
本实施方式中,输送部X具有第1配置切换部675,该第1配置切换部675用于在第1粘合部681和第2粘合部682之间在有机EL元件EL的输送方向上切换粘合有λ/4相位差薄膜711a的有机EL元件EL的长边和短边的配置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配置切换部675具有旋转部,该旋转部吸附有机EL元件EL并能使有机EL元件EL水平旋转90°。由于包含第1配置切换部675,能够不使带状的λ/4相位差薄膜的输送路径与带状的λ/2相位差薄膜的输送路径正交,而使向有机EL元件EL粘合的方向彼此相对地正交,因此,能够减少装置空间。
(第4光学薄膜供给部)
第4光学薄膜供给部603用于向第4粘合部683连续地供给偏光薄膜9311,该偏光薄膜9311是自第4光学薄膜卷9抽出具有与有机EL元件EL的短边相对应的宽度的带状的第4层叠光学薄膜920、并沿宽度方向以与有机EL元件EL的长边相对应的长度切断带状的偏光薄膜931a而得到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4光学薄膜供给部603包括:第4抽出部603a、第4切断部643、第4张力调整部653、第4剥离部663、第4卷取部673以及多个输送辊部。需要说明的是,第4抽出部603a、第4切断部643、第4张力调整部653、第4剥离部663、第4卷取部673分别具有与第1抽出部601a、第1切断部641、第1张力调整部651、第1剥离部661、第1卷取部671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第4粘合部)
第4粘合部683以使有机EL元件EL的长边方向与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式输送由输送部X输送过来的有机EL元件EL,并且,第4粘合部683自有机EL元件EL的短边侧沿偏光薄膜9311的供给方向(有机EL元件EL的长边方向)借助粘合剂931b将由第4光学薄膜供给部603供给过来的(被第4剥离部663剥离下来的)偏光薄膜9311粘合于有机EL元件EL的目视确认侧的面ELb上的λ/2相位差薄膜8211。需要说明的是,第3粘合部683构成为具有一对粘合辊683a、683b,粘合辊683a、683b的至少一个由驱动辊构成。
(第2配置切换部)
本实施方式中,输送部X具有第2配置切换部676,该第2配置切换部676用于在第2粘合部682和第4粘合部683之间在有机EL元件EL的输送方向上切换粘合有λ/4相位差薄膜7111和λ/2相位差薄膜8211的有机EL元件EL的长边和短边的配置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配置切换部676具有旋转部,该旋转部吸附有机EL元件EL并能使有机EL元件EL水平旋转90°。由于包含第2配置切换部676,能够不使带状的λ/2相位差薄膜的输送路径与带状的偏光薄膜的输送路径正交,而使向有机EL元件EL粘合的方向彼此相对地正交,因此,能够减少装置空间。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自各卷连续地供给在带状薄膜的状态下无法连续地层叠的λ/4相位差薄膜、λ/2相位差薄膜以及偏光薄膜,将自各卷的供给方向直接作为向有机EL元件粘合的方向,并且使λ/4相位差薄膜和λ/2相位差薄膜、λ/2相位差薄膜和偏光薄膜向有机EL元件粘合的方向分别相对地彼此正交,从而能够在有机EL元件的目视确认侧的面上高成品率且高速地连续进行层叠。其结果,能够高成品率且高速地连续生产被λ/4相位差薄膜、λ/2相位差薄膜以及偏光薄膜以适当的位置关系重叠而成的圆偏光薄膜赋予了反射防止功能的有机EL显示面板。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以λ/4相位差薄膜、λ/2相位差薄膜以及偏光薄膜的供给方向彼此平行的方式配置第1光学薄膜供给部、第2光学薄膜供给部以及第4光学薄膜供给部,因此,能够减少装置的占有空间。
(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粘合部、第2粘合部以及第4粘合部使λ/4相位差薄膜、λ/2相位差薄膜以及偏光薄膜自有机EL元件的下侧进行粘合,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将任意两张薄膜自有机EL元件的上侧进行粘合,将剩下的1张薄膜自有机EL元件的下侧进行粘合,也可以是将任意两张薄膜自有机EL元件的下侧进行粘合,将剩下的1张薄膜自有机EL元件的上侧进行粘合,也可以是将所有薄膜自有机EL元件的上侧进行粘合。
(实施方式1~3共同的变形例)
在实施方式1~3中,作为光学薄膜卷,虽然使用将在载膜上层叠带状的光学薄膜而成的带状的层叠光学薄膜卷绕起来的光学薄膜卷,但是光学薄膜卷结构并不限于此。例如,也适宜使用将在载膜上层叠沿宽度方向形成有多条切入线的带状的光学薄膜而成的带状的层叠光学薄膜(带切口的光学薄膜卷)卷绕起来的光学薄膜卷。需要说明的是,在自带切口的光学薄膜卷供给光学薄膜的光学薄膜供给部中,不需要切断部。
在实施方式1~3中,各光学薄膜供给部通过沿宽度方向半切带状的层叠光学薄膜(沿宽度方向不切断载膜而沿宽度方向切断带状的光学薄膜),自载膜剥离光学薄膜,从而供给光学薄膜,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各光学薄膜供给部也可以通过沿宽度方向全切断带状的层叠光学薄膜(沿宽度方向切断载膜以及带状的光学薄膜),自单片状态的层叠光学薄膜剥离单片状态的载膜,从而供给光学薄膜。但是,从自光学薄膜卷高速连续地供给光学薄膜、提高光学显示面板的高速生产率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各光学薄膜供给部是实施方式1~3那样的结构。
在实施方式1~3中,虽然切断部沿宽度方向切断带状的光学薄膜,并在载膜上形成与光学元件的大小相对应的大小的光学薄膜,但从提高成品率的观点考虑,也可以以避开带状的光学薄膜的缺陷部分的方式沿宽度方向切断带状的光学薄膜(跳跃切断skipcut),在载膜上形成与光学元件的大小相对应的大小的光学薄膜(粘合于光学元件的合格的光学薄膜),除此以外,也可以将包含缺陷部分的光学薄膜以比光学元件小的尺寸(更优选,以仅可能小的尺寸)形成。如上所述,在使用在带状薄膜的状态下无法连续地层叠的光学薄膜的情况下,若在一个长条的光学薄膜(例如偏光薄膜)上层叠另一个光学薄膜(例如直线偏光分离薄膜),则在一个长条的光学薄膜上必然且规则地产生未层叠有另一个光学薄膜的部分(分界线区域)。因此,即使沿宽度方向跳跃切断(skipcut)如此形成的层叠光学薄膜,不得不将在层叠光学薄膜上规则地存在的分界线区域作为缺陷部分,难以提高成品率。另一方面,如本发明那样只要是自各卷连续地供给在带状薄膜的状态下无法连续地层叠的第1光学薄膜(例如偏光薄膜)和第2光学薄膜(例如直线偏光分离薄膜)并将其粘合于光学元件的结构,就能够通过使各光学薄膜的供给部构成为自光学薄膜卷供给沿宽度方向跳跃切断带状的光学薄膜而得到的光学薄膜,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成品率。需要说明的是,第1切断部构成为以避开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的缺陷部分的方式沿宽度方向切断(跳跃切断)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第2切断部构成为沿宽度方向以与光学元件相对应的长度恒定地切断带状的第2光学薄膜等,也能够适当地进行组合。在本发明中,作为各光学薄膜卷,即使使用将带状的层叠光学薄膜卷绕起来的光学薄膜卷(带切口的光学薄膜卷),同样能够有效地提高成品率,层叠光学薄膜是在载膜上层叠以避开多条切入线的缺陷部分的方式沿宽度方向形成的带状的光学薄膜,在载膜上形成与光学元件的大小相对应的大小的光学薄膜(粘合于光学元件的合格的光学薄膜),除此以外,也可以在载膜上以比光学元件小的尺寸(更优选尽可能小的尺寸)形成包含缺陷部分的光学薄膜。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包含缺陷部分的光学薄膜自载膜被剥离和排出,或者与载膜一起由卷取部卷取等,优选以不粘贴于光学元件的方式进行。在使用带切口的光学薄膜卷的情况下、在采用沿宽度方向全切割带状的光学薄膜的情况下也是一样的。
在实施方式1~3中,虽然列举了横向长的长方形的光学元件和光学显示面板为例来进行了说明,但光学元件和光学显示面板的形状只要是具有相对的一组边与相对的另一组边的形状,就不特别地限定。
附图标记说明
R1、R2、1、2、3、4、5、7、8、9光学薄膜卷
101、102、103、401、402、601、602、603光学薄膜供给部
81、82、83、481、482、681、682、683粘合部
P液晶元件
LD液晶显示面板
EL有机EL元件
OEL有机EL显示面板
X输送部

Claims (17)

1.一种光学薄膜卷组,其是在如下情况下使用的光学薄膜卷组:供给各个薄膜,将各个薄膜的供给方向作为各个薄膜向光学元件粘合的方向,使各个薄膜向上述光学元件粘合的方向相对地彼此正交,并且,将各个薄膜层叠在上述光学元件的一个面,其中,
该光学薄膜卷组具有:
第1光学薄膜卷,该第1光学薄膜卷由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卷绕而成,该第1层叠光学薄膜具有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含有在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的带状的偏光薄膜;
第2光学薄膜卷,该第2光学薄膜卷由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卷绕而成,该第2层叠光学薄膜具有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另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含有在宽度方向具有反射轴的带状的直线偏光分离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光学薄膜卷组,其中,
上述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是在将在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的带状的偏光薄膜层叠于第1载膜上的状态下卷绕着,以及/或者
上述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是在将在宽度方向具有反射轴的带状的直线偏光分离薄膜层叠于第2载膜上的状态下卷绕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薄膜卷组,其中,
上述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是在上述带状的偏光薄膜上沿宽度方向形成有多条切入线的状态下卷绕着,以及/或者
上述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是在上述带状的直线偏光分离薄膜上沿宽度方向形成有多条切入线的状态下卷绕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薄膜卷组,其中,
上述光学元件是VA模式或者是IPS模式的液晶元件。
5.一种光学薄膜卷组的制造方法,其是制造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薄膜卷组的方法,其中,
该光学薄膜卷组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以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与长度方向平行地切断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并卷绕所得到的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的工序,上述第1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包含在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的带状的偏光薄膜原料,
以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另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与长度方向平行地切断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并卷绕所得到的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的工序,上述第2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包含在宽度方向具有反射轴的带状的直线偏光分离薄膜原料。
6.一种光学薄膜卷组,该光学薄膜卷组含有至少3个卷,该至少3个卷包括第3光学薄膜卷以及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薄膜卷组或者利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成的光学薄膜卷组;该第3光学薄膜卷用在如下层叠操作中:其供给薄膜,并将该薄膜的供给方向用作该薄膜向光学元件粘合的方向,将该薄膜层叠在能使用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薄膜卷组或者利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成的光学薄膜卷组中的任一光学薄膜卷来层叠各个薄膜的光学元件上的另一面,
该第3光学薄膜卷通过卷绕带状的第3层叠光学薄膜而成,该带状的第3层叠光学薄膜具有与上述光学元件相对的另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含有沿长度方向具有吸收轴的带状的偏光薄膜。
7.一种光学薄膜卷组,其是在如下情况下使用的光学薄膜卷组:供给各个薄膜,使各个薄膜向光学元件粘合的方向相对地彼此正交,并且,将各个薄膜层叠在上述光学元件的一个面,其中,
该光学薄膜卷组具有:
第1光学薄膜卷,该第1光学薄膜卷由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卷绕而成,该第1层叠光学薄膜具有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含有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
第2光学薄膜卷,该第2光学薄膜卷由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卷绕而成,该第2层叠光学薄膜具有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另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含有带状的第2光学薄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薄膜卷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与上述带状的第2光学薄膜不含有光学功能通用的薄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薄膜卷组,其中
上述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是在将上述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层叠于第1载膜上的状态下卷绕着,以及/或者
上述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是在将上述带状的第2光学薄膜层叠于第2载膜上的状态下卷绕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薄膜卷组,其中
上述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是在上述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上沿宽度方向形成有多条切入线的状态下卷绕着,以及/或者
上述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是在上述带状的第2光学薄膜上沿宽度方向形成有多条切入线的状态下卷绕着。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薄膜卷组,其中
该光学薄膜卷组还包含卷绕带状的第4层叠光学薄膜而成的第4光学薄膜卷,该第4光学薄膜卷是在如下情况下使用的光学薄膜卷:供给薄膜,将该薄膜的供给方向作为该薄膜向光学元件粘合的方向,将该薄膜层叠在上述光学元件的一个面,其中,
该第4层叠光学薄膜具有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并包含带状的第4光学薄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薄膜卷组,其特征在于:
上述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上述带状的第2光学薄膜以及上述带状的第4光学薄膜不含有光学功能通用的薄膜。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薄膜卷组,其中
上述带状的第4层叠光学薄膜是在将上述带状的第4光学薄膜层叠于第4载膜上的状态下卷绕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薄膜卷组,其中
上述带状的第4层叠光学薄膜是在上述带状的第4光学薄膜上沿宽度方向形成有多条切入线的状态下卷绕着。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薄膜卷组,其中
上述光学元件是VA模式或者IPS模式的液晶元件,或有机EL元件。
16.一种光学薄膜卷组的制造方法,其是制造权利要求7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薄膜卷组的方法,其中,
该光学薄膜卷组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以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与长度方向平行地切断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并卷绕所得到的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的工序,上述第1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包含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原料,
以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另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与长度方向平行地切断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并卷绕所得到的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的工序,该第2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包含带状的第2光学薄膜原料。
17.一种光学薄膜卷组的制造方法,其是制造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学薄膜卷组的方法,其中,
该光学薄膜卷组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以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与长度方向平行地切断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并卷绕所得到的带状的第1层叠光学薄膜的工序,上述第1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包含带状的第1光学薄膜原料,
以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另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与长度方向平行地切断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并卷绕所得到的带状的第2层叠光学薄膜的工序,上述第2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包含带状的第2光学薄膜原料,
以与上述光学元件的相对的另一组边相对应的宽度、与长度方向平行地切断带状的第4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并卷绕所得到的带状的第4层叠光学薄膜的工序,上述第4层叠光学薄膜原料包含带状的第4光学薄膜原料。
CN201280024442.9A 2011-05-20 2012-05-09 光学薄膜卷组以及光学薄膜卷组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35479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13729 2011-05-20
JP2011-113729 2011-05-20
JP2012-075232 2012-03-28
JP2012075232A JP5945143B2 (ja) 2011-05-20 2012-03-28 光学フィルムロールセット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ロールセットの製造方法。
PCT/JP2012/061818 WO2012160966A1 (ja) 2011-05-20 2012-05-09 光学フィルムロールセット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ロールセット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7962A CN103547962A (zh) 2014-01-29
CN103547962B true CN103547962B (zh) 2016-04-27

Family

ID=47217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4442.9A Active CN103547962B (zh) 2011-05-20 2012-05-09 光学薄膜卷组以及光学薄膜卷组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261709B2 (zh)
JP (1) JP5945143B2 (zh)
KR (2) KR101552410B1 (zh)
CN (1) CN103547962B (zh)
TW (1) TWI600948B (zh)
WO (1) WO20121609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05761B2 (ja) 2011-05-20 2016-04-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システム
JP5931527B2 (ja) 2011-05-20 2016-06-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システム
JP6172980B2 (ja) 2012-03-14 2017-08-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US9211481B2 (en) * 2012-07-27 2015-12-15 Nb Tech Inc. Visual display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high-gain reflective beam-splitter
KR101932562B1 (ko) * 2012-09-18 2018-12-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필름 부착장치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필름 부착방법
KR20160009557A (ko) * 2013-05-17 2016-01-26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표시 디바이스의 생산 시스템
KR101674252B1 (ko) * 2014-04-21 2016-11-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필름 라미네이팅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유닛 제조방법
JP6146921B2 (ja) * 2014-12-02 2017-06-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6095711B2 (ja) * 2015-02-19 2017-03-1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101889144B1 (ko) * 2015-04-30 2018-09-2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디스플레이 유닛 제조방법 및 광학 필름 라미네이팅 시스템
KR101674354B1 (ko) * 2016-05-30 2016-11-2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표시 소자의 제조 시스템 및 제조 방법
KR101674357B1 (ko) 2016-07-08 2016-11-0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디스플레이 유닛의 제조 시스템 및 제조 방법
KR102042053B1 (ko) * 2016-08-25 2019-11-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디스플레이 유닛의 제조 시스템
JP6538014B2 (ja) * 2016-09-06 2019-07-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的表示ユニットの連続製造装置及び連続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12405A (en) * 2007-06-29 2009-03-16 Nitto Denko Corp Laminated polarizing plate,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1561576A (zh) * 2008-04-16 2009-10-2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其所使用的辊状卷料
CN102057415A (zh) * 2008-04-07 2011-05-1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2067021A (zh) * 2009-05-15 2011-05-1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系统及制造方法、辊状卷料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5220A (en) 1997-06-23 2000-08-01 Nisca Corporation Overcoat fixing device
JP2002139625A (ja) 2000-11-06 2002-05-17 Nitto Denko Corp 偏光部材、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189431A (ja) 2000-12-21 2002-07-05 Minolta Co Ltd 積層型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2196141A (ja) 2000-12-26 2002-07-10 Sumitomo Chem Co Ltd 薄型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の液晶表示素子への適用
JP3870080B2 (ja) * 2001-12-13 2007-01-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フィルム貼付け装置
KR20040002796A (ko) 2002-06-28 2004-01-07 후지 샤신 필름 가부시기가이샤 편광판 점착방법 및 그 장치
JP2005037417A (ja) 2002-06-28 2005-02-1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偏光板貼合方法及び装置
JP2004077768A (ja) 2002-08-16 2004-03-1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50213A (ja) 2003-02-21 2004-09-09 Sumitomo Chem Co Ltd ロールフィルムの貼合せ方法
JP4081389B2 (ja) 2003-02-28 2008-04-2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シート貼合せ方法
JP4371709B2 (ja) 2003-06-05 2009-11-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貼付装置及び方法
US7749348B2 (en) * 2003-09-30 2010-07-06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larizing plate, polarizing plate, optical film and image viewing display
JP2005300877A (ja) 2004-04-12 2005-10-2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配向膜付シート、光学的異方性シート及び偏光板
JP2005345958A (ja) 2004-06-07 2005-12-15 Nitto Denko Corp 液晶パネル、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3874200B2 (ja) * 2004-11-22 2007-01-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補償層付偏光板、液晶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光学補償層付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EP1876477A4 (en) * 2005-04-26 2010-11-10 Teijin Ltd POLARIZATION PLATE
WO2006118038A1 (ja) 2005-04-28 2006-11-09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横電界スイッチングモード型液晶表示装置
JP4976075B2 (ja) 2005-12-26 2012-07-18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偏光板用粘着剤、粘着剤付き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003188A (ja) * 2006-06-21 2008-01-10 Fujifilm Corp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109602A (ja) 2007-10-29 2009-05-21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5058953B2 (ja) 2007-12-06 2012-10-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表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ロール原反
JP2009157361A (ja) 2007-12-06 2009-07-16 Nitto Denko Corp 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8366858B2 (en) 2007-12-27 2013-02-05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optical display device
JP4307510B1 (ja) 2007-12-27 2009-08-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システム及び製造方法
JP4737569B2 (ja) 2008-01-29 2011-08-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表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表示ユニットの製造システム
EP2239625A4 (en) * 2008-02-07 2014-05-21 Sharp Kk PROCESS FOR PREPARING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0979859B1 (ko) 2008-04-07 2010-09-02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부재 접합 방법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장치
JP4855493B2 (ja) * 2008-04-14 2012-01-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表示装置製造システム及び光学表示装置製造方法
JP4406043B2 (ja) 2008-04-16 2010-01-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ロール原反セット、及びロール原反の製造方法
JP2009282385A (ja) 2008-05-23 2009-12-03 Nitto Denko Corp 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562795B2 (ja) 2009-02-16 2010-10-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ロール原反及びロール原反製造方法
JP5407527B2 (ja) 2009-04-28 2014-02-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4628488B1 (ja) 2009-05-15 2011-02-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システム及び製造方法
JP5792597B2 (ja) 2010-11-25 2015-10-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システム
JP5931527B2 (ja) 2011-05-20 2016-06-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システム
JP5905761B2 (ja) 2011-05-20 2016-04-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表示パネルの連続製造システム
JP5695981B2 (ja) 2011-06-08 2015-04-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12405A (en) * 2007-06-29 2009-03-16 Nitto Denko Corp Laminated polarizing plate,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2057415A (zh) * 2008-04-07 2011-05-1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1561576A (zh) * 2008-04-16 2009-10-2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其所使用的辊状卷料
CN102067021A (zh) * 2009-05-15 2011-05-1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系统及制造方法、辊状卷料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60966A1 (ja) 2012-11-29
KR101552410B1 (ko) 2015-09-10
US20140085723A1 (en) 2014-03-27
TWI600948B (zh) 2017-10-01
US9261709B2 (en) 2016-02-16
KR20130120528A (ko) 2013-11-04
KR101799170B1 (ko) 2017-11-17
CN103547962A (zh) 2014-01-29
TW201303441A (zh) 2013-01-16
JP2013008006A (ja) 2013-01-10
KR20150082648A (ko) 2015-07-15
JP5945143B2 (ja) 2016-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47962B (zh) 光学薄膜卷组以及光学薄膜卷组的制造方法
CN104737066B (zh) 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及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
CN103548072B (zh) 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及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
CN104737065B (zh) 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及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系统
CN103576363A (zh) 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和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系统
CN102520548B (zh) 光学显示装置的制造系统
CN104169755B (zh) 光学膜卷筒套组及光学膜卷筒套组的制造方法
JP6126257B2 (ja) 光学フィルムロールセット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ロールセ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05037417A (ja) 偏光板貼合方法及び装置
CN107650196B (zh) 光学膜的裁切及收卷方法及其使用的切割刀
KR20130036183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WO2011114936A1 (ja) 光学フィルム貼合装置及び貼合方法
KR20130004278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4126147A (zh) 光学显示面板的连续制造方法及其连续制造系统、切换方法及放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