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46655A - 图像形成设备和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和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46655A
CN103546655A CN201310231162.1A CN201310231162A CN103546655A CN 103546655 A CN103546655 A CN 103546655A CN 201310231162 A CN201310231162 A CN 201310231162A CN 103546655 A CN103546655 A CN 103546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unit
data
indication
sub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311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46655B (zh
Inventor
关广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546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6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46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466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1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4Electronic sequencing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和通信方法。该图像形成设备以分布式方式执行图像形成所需的处理。图像形成模块(304)执行经由一对串行通信总线(380tx,380rx)彼此连接的子主控制单元(330)和从控制单元(331)所分配的处理。子主控制单元(330)经由串行通信总线(380tx)来发送用于执行分配至从控制单元(331)的处理的第一数据。在从控制单元(331)没有接收到第一数据的时间段内,从控制单元(331)经由串行通信总线(380rx)向子主控制单元(330)发送第二数据。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和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第一控制单元和连接至负载的第二控制单元来控制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使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诸如用以输送薄片等的记录材料的输送功能、用以生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功能和用以将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的定影功能等的用于图像形成的功能。在这些功能由单个中央处理单元(CPU)来控制的情况下,CPU的处理负荷增大,由此使整个处理缓慢。另外,从CPU到连接有诸如马达等的致动器的基板的布线的配置变得复杂。因此,期望通过使用实现这些功能的多个控制模块来对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执行分布式控制。各控制模块包括执行关联功能用的处理的CPU(以下称为“子CPU”)。
使用串行通信来进行多个控制模块的子CPU之间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各控制模块通过使用内置于该控制模块的子CPU来控制诸如马达驱动器等的负载驱动器。子CPU所控制的负载驱动器的数量的增加使串行通信中的数据通信量增加。
US5898666描述了在串行通信中的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之间改变通信速度的设备。
日本专利4748788描述了除串行传输线路以外、还向可选装置设置专用线路的设备。
已知的用以实现图像形成设备的串行通信的结构包括使用发送线路和接收线路这两个线路的结构、使用时钟线路和发送/接收线路这两个线路的结构、或者使用时钟线路、发送线路和接收线路这三个线路的结构。由于图像形成设备需要在不会卡纸的情况下输送薄片,因此用于控制薄片输送的控制序列极其重要。在输送诸如纸张薄片等的记录材料的情况下,需要首先确定用于输送记录材料的马达的速度、然后开始转动该马达。然而,在用于确定马达速度的串行通信由于噪声等而无法成立并且无法确定马达速度的情况下,用于开始马达的转动的串行通信可能在确定马达速度之前成立。在这种情况下,马达无法以适当速度转动,并且发生卡纸等。为了应对该问题,传统上,每次在确认可靠地建立了串行通信之后,开始下次通信。这样执行串行通信能够允许正常执行控制序列,由此确保适当的图像形成操作。如上所述,为了适当地执行图像形成操作的控制序列,检查通信是否成立很重要。
另外,为了适当地执行图像形成操作的控制序列,需要周期性地获取信息。为了以高精度控制记录材料的输送,例如,需要周期性地获取用于检测记录材料的输送状态的传感器的输出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在用于检查通信是否成立以周期性地获取信息的通信被延迟的情况下,可能无法适当地执行针对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其连接至负载,并且用于基于来自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指示来控制所述负载;第一通信线路,用于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向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发送数据;以及第二通信线路,用于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向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发送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保持单元,用于保持数据;以及处理器,用于在经由所述第一通信线路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指示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所述第二通信线路来向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发送返回数据,并且通过使用所述第二通信线路基于设置的周期来将所述保持单元中所保持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以及所述处理器基于在基于所述设置的周期发送所述保持单元中所保持的数据的时刻、经由所述第一通信线路来自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指示的接收状态和使用所述第二通信线路的所述返回数据的状态,来延迟发送所述保持单元中所保持的数据的时刻,由此防止所述保持单元中所保持的数据的发送与所述返回数据的发送重叠。
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其由第二控制单元来执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通过使用用于接收来自第一控制单元的数据的第一通信线路和用于向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发送数据的第二通信线路来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进行通信,由此基于来自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指示来控制负载,所述通信方法包括:在经由所述第一通信线路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指示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所述第二通信线路来向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发送返回数据;经由所述第二通信线路基于设置的周期来将保持在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保持单元中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以及基于在基于所述设置的周期发送所述保持单元中所保持的数据的时刻、经由所述第一通信线路来自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指示的接收状态和使用所述第二通信线路的所述返回数据的状态,来延迟发送所述保持单元中所保持的数据的时刻,由此防止所述保持单元中所保持的数据的发送与所述返回数据的发送重叠。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立体图。
图2是图像形成单元的详细结构图。
图3是控制模块的示例结构图。
图4是示出图像形成模块的一部分的结构图。
图5是示出数据通信协议的示例图。
图6是示出从控制单元接收到数据到返回数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连续读取数据的传送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图像形成模块的准备序列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实施例。
图1是应用了根据本实施例的串行通信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1000的示意立体图。
图像形成设备1000包括自动原稿进给器(ADF)100、图像扫描器200、图像形成单元300和操作单元10。图像扫描器200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300上。ADF100安装在图像扫描器200上。图像形成设备1000的这些组件由多个控制单元以分布式方式进行控制。针对各控制单元,可以使用CPU或专用半导体装置等。
ADF100将原稿自动输送到平板玻璃上。图像扫描器200扫描从ADF100输送来的原稿,并且输出图像数据。图像形成单元300基于从图像扫描器200输出的图像数据、或经由网络从外部装置输入的图像数据,在诸如纸张等的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操作单元10具有用于使得用户能够进行各种操作的图形用户界面(GUI)。操作单元10具有例如配备有触摸面板的显示器,从而能够向用户显示信息。
图像形成单元
图2是图像形成单元300的详细结构图。图像形成单元300采用电子照相方式。在图2中,附图标记末尾的字母Y、M、C和K分别表示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各颜色。在以下说明中,在表示所有颜色的情况下,说明时省略了附图标记末尾的字母Y、M、C和K。
利用来自马达的驱动力使感光鼓(以下称为“感光构件”)225在图2中的箭头A的方向上转动。在各感光构件225的周围设置有一次充电单元221、曝光单元218、显影单元223、转印单元220、清洁器单元222和除电单元271。
显影单元223K是单色显影所用的显影模块,并且利用黑色调色剂对感光构件225K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显影单元223Y、223M和223C是彩色显影所用的显影模块。显影单元223Y、223M和223C分别利用黄色、品红色和青色的调色剂对感光构件225Y、225M和225C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在感光构件225上显影后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由转印单元220多次转印到用作中间转印构件的转印带226上,由此四色的调色剂图像彼此重叠。
转印带226绕辊227、228和229拉伸。辊227是利用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来驱动转印带226的驱动辊。辊228是调节转印带226的张力的张力辊。辊229是作为二次转印单元231的转印辊的支承辊。转印辊安装/拆卸单元250是用于使二次转印单元231相对于转印带226接触和移开的驱动单元。在通过二次转印单元231之后的转印带226的下方设置有清洁器刮板232以刮掉转印带226上的残余调色剂。
在盒240和241以及手动进给单元253中储存有记录材料。所储存的记录材料的其中一个由薄片进给辊对235和定位辊255进给至二次转印辊231与转印带226之间的接触部(辊隙部)。此时,利用转印辊安装/拆卸单元250使二次转印单元231接触转印带226。转印带226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在辊隙部处被转印到记录材料上。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由定影单元234热定影到该记录材料上。调色剂图像在其上定影的记录材料被排出到外部。
盒240和241以及手动进给单元253分别包括用于检测是否存在记录材料的检测传感器243、244和245。盒240和241以及手动进给单元253分别包括用以检测记录材料的不适当拾取的薄片进给传感器247、248和249。盒240和241中所储存的记录材料由拾取辊238和239逐一拾取,并且经由一对垂直路径辊236和237输送至薄片进给辊对235。手动进给单元253中所储存的记录材料由拾取辊254逐一拾取并且输送至薄片进给辊对235。
以下说明图像形成单元300的图像形成操作。响应于用以开始图像形成的指示,盒240、241或手动进给单元253中所储存的记录材料分别由拾取辊238、239和254逐一输送至薄片进给辊对235。该记录材料由薄片进给辊对235输送至定位辊255。定位传感器256配置在定位辊255的上游以检测记录材料的通过。
在定位传感器256检测到记录材料的通过的情况下,薄片进给辊对235停止。结果,记录材料抵接停止的定位辊235并且停止。此时,调整记录材料的姿势以使得该记录材料的前端变得垂直于输送路径。以下将该处理称为“歪斜校正”。执行该歪斜校正以减少后续处理中要形成在记录材料上的图像的歪斜。在该歪斜校正之后,启动定位辊255以重新开始输送操作,从而将记录材料输送至二次转印单元231。定位辊255经由接合器连接至驱动源。
另一方面,利用施加有电压的一次充电单元221以预定电位将感光构件225的表面均匀充电为负。然后,曝光单元218使感光构件225的带电表面曝光以在该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曝光单元218基于经由打印机控制接口(I/F)215从控制器460发送来的图像数据来接通或断开激光。
向显影单元223的显影辊施加针对各颜色预先设置的显影偏压。显影辊利用调色剂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该调色剂图像由转印单元220转印至转印带226,并且由二次转印单元231进一步转印至所输送的记录材料。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通过输送路径268,并且由定影输送带230输送至定影单元234。
定影单元234中的定影前充电器251和252对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充电以补充调色剂吸附力,由此防止图像扰乱。然后,定影辊233将该调色剂图像热定影到记录材料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由薄片排出辊270进行输送,并且经由利用薄片排出挡板257切换至薄片排出路径258的输送路径而被排出至薄片排出托盘242上。
利用清洁器单元222除去并回收残留在感光构件225上的调色剂。利用除电单元271将感光构件225均匀除电为近似0伏。
在进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在记录材料的正面上形成了图像之后,不将该记录材料排出到薄片排出托盘242上,而是随后在该记录材料的背面上形成图像。详细说明在记录材料的背面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的操作。在记录材料的背面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当传感器269检测到记录材料时,薄片排出挡板257将输送路径切换至背面路径259。反转辊260将通过了背面路径259的记录材料输送至双面反转路径261。在记录材料被输送至双面反转路径261的量达到进给方向宽度之后,通过反转辊260的反向驱动来切换移动方向。然后,双面路径输送辊262将正面朝下的记录材料输送至双面路径263。
将记录材料向着薄片再进给辊264在双面路径263上进行输送。在薄片再进给传感器265检测到记录材料的通过时(在本实施例中,经过预定时间之后),输送操作中断。该记录材料抵接停止的薄片再进给辊264并且停止。此时,调整记录材料的姿势以使得该记录材料的前端变得垂直于输送路径。以下将该处理称为“歪斜再校正”。
执行歪斜再校正以减少要形成在记录材料的背面上的图像的歪斜。在该歪斜再校正之后,启动薄片再进给辊264。薄片再进给辊264将正面朝下的记录材料再次输送到输送路径266上。后续的图像形成操作与上述图像形成操作相同,因而省略了其说明。将两面上均形成有图像的记录材料排出至薄片排出托盘242。
注意,即使在双面打印时,图像形成单元300也可以连续进给记录材料。然而,图像形成单元300具有例如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并且定影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单个机构,因而无法同时执行针对正面的打印和针对背面的打印。因此,在双面打印时,图像形成单元300在从盒240或241或者手动进给单元253进给的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以及在为了背面打印而反转并再进给的记录材料上交替地形成图像。
图像形成单元300将参考图2所述的各组件分成输送模块A、输送模块B、图像形成模块和定影模块这四个模块。四个控制模块自主地控制所连接的负载。主模块306进行这四个控制模块的整体控制以使得这些控制模块彼此协作地起作用。图3是示出这些控制模块的结构的示例的图。
主控制单元301基于经由打印机控制I/F215从控制器460发送来的指示和图像数据来进行图像形成单元300的整体操作控制。用于形成图像的输送模块A302、输送模块B303、图像形成模块304和定影模块305分别包括对各模块的操作进行控制的子主控制单元310、320、330和340。子主控制单元310、320、330和340由主控制单元301来控制。这些控制模块分别包括用于对实现功能的相关组件进行控制的从控制单元311~314、从控制单元321和322、从控制单元331~335以及从控制单元341和342。从控制单元311~314由子主控制单元310来控制。从控制单元321和322由子主控制单元320来控制。从控制单元331~335由子主控制单元330来控制。从控制单元341和342由子主控制单元340来控制。
主控制单元301经由一对一连接(对等连接)的串行通信总线350~353连接至多个子主控制单元310、320、330和340。子主控制单元310分别经由串行通信总线360~363一对一地连接至多个从控制单元311~314。同样,子主控制单元320分别经由串行通信总线370和371连接至从控制单元321和322。子主控制单元330分别经由串行通信总线380~384一对一地连接至从控制单元331~335。子主控制单元340分别经由串行通信总线390和391连接至从控制单元341和342。
图4是示出图像形成模块304的一部分的结构图。
子主控制单元330包括CPU401、子主通信控制单元404、随机存取存储器(RAM)402和只读存储器(ROM)403。CPU401控制与作为图像形成设备1000的其中一个功能的图像形成相关联的操作和序列。RAM402用作CPU401的临时存储区域。ROM403存储用于控制与图像形成相关联的操作和序列的程序。子主通信控制单元404经由串行通信总线380tx和380rx与从控制单元331执行一对一的串行通信。子主控制单元330经由串行通信总线380tx发送包括用于指示从控制单元331要执行的处理的命令和该处理所用的数据的发送数据。从控制单元331基于从子主控制单元330接收到的命令和数据来控制连接至从控制单元331的负载。子主控制单元330对从控制单元331的操作进行控制,以控制与由连接至从控制单元331的负载所执行的图像形成相关联的处理。
从控制单元331由子主控制单元330的CPU401经由串行通信总线380来控制。从通信控制单元405将从子主控制单元330接收到的数据写入所指定的寄存器单元407。传送周期控制单元406测量用于将寄存器单元407中所存储的寄存器信息传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的基准周期。寄存器单元407存储从子主控制单元330发送来的发送数据。从控制单元331包括CPU412、ROM413和RAM414。基于存储在ROM413中的程序,CPU412判断是否适当地接收到数据,并且执行与接收到的指示相对应的处理以及与后面要说明的连续读取处理相关联的处理。寄存器单元407存储表示由从控制单元331来控制操作的多面镜驱动马达415、鼓马达425、辊驱动马达435和升压线圈445等的状态的数据以及表示从控制单元331的状态的数据。表示多面镜驱动马达415、鼓马达425、辊驱动马达435和升压线圈445等的状态的数据以及表示从控制单元331本身的状态的数据是寄存器信息的示例。
ACC/DEC控制单元408是使多面镜驱动马达415转动的驱动单元。ACC/DEC控制单元408对使多面镜按预定周期转动的多面镜驱动马达415进行加速控制和减速控制。
鼓马达控制单元409是针对使感光构件225Y转动的鼓马达425的驱动单元。尽管没有示出,但与感光构件225M、225C和225K的控制相关联的从控制单元具有相同结构。这些从控制单元单独控制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
辊驱动控制单元410控制辊驱动马达435以使辊227转动,从而对使转印带226以预定速度转动的辊227的驱动进行控制。
高电压生成控制单元411生成用于驱动升压线圈445的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升压线圈445生成一次充电所用的电压。一次充电单元221M、221C和221K由其它的从控制单元(未示出)来同样控制。
这些控制序列由子主控制单元330的CPU401经由串行通信总线380来执行。注意,多面镜驱动马达415、鼓马达425、辊驱动马达435和升压线圈445是驱动单元的示例。
各从控制单元332~335具有与从控制单元331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各子主控制单元310、320和340相对于所连接的相应从控制单元具有相同的连接结构。
图5是示出经由串行通信总线380执行的数据通信的示例图。
图5例示从子主控制单元330发送至从控制单元331的指示写入的发送数据和指示读取的发送数据的帧结构。来自子主控制单元330的写入指示用于指示将数据写入从控制单元331的寄存器单元407。来自子主控制单元330的读取指示用于指示读取从控制单元331的寄存器单元407中所存储的数据。图5还例示与连续读取有关的并且自从控制单元331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的发送数据的帧结构。
从子主控制单元330发送至从控制单元331的指示写入的发送数据的帧包括写入命令(wcmd)、上位地址(adrH)、下位地址(adrL)、上位写数据(wdatH)、下位写数据(wdatL)和循环冗余校验数据(crc)。写入命令(wcmd)表示该发送数据指示写入。上位地址和下位地址是指定寄存器的数据。上位写数据和下位写数据是要写入寄存器中的数据。
从子主控制单元330发送至从控制单元331的指示读取的发送数据的帧包括读取命令(rcmd)、上位地址(adrH)、下位地址(adrL)、用于使帧长度与写模式时的帧长度一致的虚数据(dummy)、以及循环冗余校验数据(crc)。根据本实施例,将虚数据添加至指示读取的发送数据,以使得指示读取的发送数据的长度不会变得短于与连续读取有关的发送数据的长度。该添加是为了防止与连续读取相关联的发送数据同肯定应答(ack)信号或否定应答(nack)信号重叠而进行的。
在从子主控制单元330接收到指示写入的发送数据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返回ack信号或nack信号。在从子主控制单元330接收到指示读取的发送数据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返回nack信号或ack信号、以及包括从寄存器所读取的数据的数据。
图6是示出从控制单元331所进行的从接收到发送数据到向子主控制单元330返回数据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在从子主控制单元330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计算CRC(S801中为“是”、S802、S803)。在计算出CRC之后,从控制单元331将计算出的CRC与接收到的循环冗余校验数据进行比较(S804)。在计算出的CRC与接收到的循环冗余校验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判断为接收到的数据由于噪声等而不正确,并且将nack信号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S804中为“否”、S805)。
在计算出的CRC与接收到的循环冗余校验数据一致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检查接收到的数据是否包括读取命令(S804中为“是”、S806)。在接收到的数据不包括读取命令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将ack信号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S806中为“否”、S807)。在接收到的数据包括读取命令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将ack命令连同读取数据一起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S806中为“是”、S808)。
也就是说,在适当地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返回ack信号,而在没有适当地接收到数据的情况下,返回nack信号。在自从控制单元331返回了nack信号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再次发送指示。这些处理允许顺次且适当地执行与图像形成相关联的指示。也就是说,可以适当地执行与图像形成相关联的控制序列。在读取时要自从控制单元331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的发送数据的发送在接收到直至循环冗余校验数据为止的数据之后开始。从控制单元331根据接收到的读取命令、上位地址和下位地址来计算CRC,并且将计算出的CRC与接收到的循环冗余校验数据进行比较。在计算出的CRC与接收到的循环冗余校验数据一致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输出ack信号,然后输出上位读取数据(rdatH)、下位读取数据(rdatL)和循环冗余校验数据(crc)。将上位读取数据(rdatH)、下位读取数据(rdatL)和循环冗余校验数据(crc)统称为读取数据。在计算出的CRC与接收到的循环冗余校验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判断为接收到的数据由于噪声等而不正确,仅输出nack信号,并且终止该通信。由于nack信号是否定应答,因此在该nack信号之后不输出上位读取数据、下位读取数据和循环冗余校验数据。
以下将说明要自从控制单元331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的用于高效使用串行通信总线380rx的数据所用的通信协议(以下称为“连续读取”)。
连续读取模式是基于来自子主控制单元330的指示来执行的。连续读取在诸如总是监视连接至输送模块以检测薄片输送的状态的传感器的输出值的情况等的、子主控制单元330需要实时地获取最新信息的情况下使用。
子主控制单元330可以使用连续读取数据来获取从控制单元331的寄存器信息。在获取到寄存器信息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例如可以基于该寄存器信息来生成写模式时的发送数据。例如,在该寄存器信息表示多面镜驱动马达415的状态(例如,转数)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生成写模式时的发送数据以使得该状态(转数)变为预定状态(转数)。可以以这种方式适当地调整驱动单元的状态。
在连续读取模式下要自从控制单元331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的发送数据(以下称为“连续读取数据”)的帧包括表示发送数据是连续读取数据的连续读取命令(pcmd)。该帧包括位于连续读取命令之后的发送读取数据编号(id)、上位连续读取数据(pdatH)、下位连续读取数据(pdatL)和循环冗余校验数据(crc)。该循环冗余校验数据是由从控制单元331基于连续读取命令、发送读取数据编号、上位连续读取数据和下位连续读取数据来计算的。
子主控制单元330基于接收到的连续读取命令、发送读取数据编号、上位连续读取数据和下位连续读取数据来计算CRC,并且将该计算结果与接收到的循环冗余校验数据进行比较。在计算出的CRC与接收到的循环冗余校验数据一致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判断为正确地执行了发送和接收,并且获取连续读取数据。在计算出的CRC与接收到的循环冗余校验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判断为接收到的数据由于噪声等而不正确,并且不获取连续读取数据。
参考图5和7来说明针对自从控制单元331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的连续读取数据的流程。图7是示出针对连续读取数据的流程的流程图。
从通信控制单元405设置连续读取模式,并且基于来自子主控制单元330的指示来在从控制单元331内的寄存器单元407中选择用以读取数据的寄存器位置(地址)(S701)。此外,从通信控制单元405基于来自子主控制单元330的指示来在传送周期控制单元406中设置传送周期并且使得能够进行连续读取(S702)。
从控制单元331的从通信控制单元405基于从传送周期控制单元406根据传送周期输出的传送周期信号,判断连续读取数据的传送时刻(S703)。从通信控制单元405在针对连续读取数据的传送时间段的时刻之前一直等待(S703中为“否”)。
在到达连续读取数据的传送周期的时刻的情况下,从通信控制单元405判断从控制单元331是否正经由串行通信总线380tx接收数据(S703中为“是”、S704)。在从控制单元331正接收数据的情况下,从通信控制单元405待机,直到该接收结束为止(S704中为“是”)。
在从控制单元331所进行的数据接收结束的情况下,从通信控制单元405判断从控制单元331是否正经由串行通信总线380rx发送数据(S704中为“否”、S705)。在从控制单元331正发送数据的情况下,从通信控制单元405待机,直到该发送结束为止(S705中为“是”)。在从控制单元331没有发送数据的情况下,从通信控制单元405进入传送连续读取数据的序列(S705中为“否”)。
这些处理可以防止连续读取模式中的读取数据的发送与响应于来自子主控制单元330的指示的返回数据重叠,由此防止与返回数据干扰。也就是说,由于不存在响应于来自子主控制单元330的指示的返回数据,因此可以利用不使用串行通信总线380rx的可用时间来发送连续读取数据。
在传送连续读取数据的序列中,首先,从通信控制单元405在处理S701中所选择的寄存器单元407的寄存器位置处获取寄存器信息。在该时刻获取寄存器信息是为了获取最新的寄存器信息。获取到寄存器信息的从通信控制单元405根据已参考图5说明的连续读取数据所用的通信协议来生成包括获取到的寄存器信息的连续读取数据(S706)。从通信控制单元405将所生成的连续读取数据经由串行通信总线380rx传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S707)。
在使得能够进行连续读取的情况下重复执行处理S703~S707(S708中为“是”、S703)。在无法进行连续读取的情况下,终止连续读取(S708中为“否”)。在子主控制单元330的CPU401发送用于终止连续读取的数据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使连续读取失效。
如以上可知,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连续读取模式中,利用传送周期来触发读取数据的发送。然而,在该时刻从控制单元331接收到来自子主控制单元330的数据的情况下、以及在该时刻从控制单元331对来自子主控制单元330的指示作出应答的情况下,读取数据的发送时刻被延迟。
换句话说,在未经由串行通信总线380tx从子主控制单元330的子主通信控制单元404发送数据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的从通信控制单元405传送连续读取数据。因此,可以在不会干扰与子主控制单元330的通信的情况下实现连续读取。另外,可以通过高效地使用串行通信总线380来增大传送量。
图8是示出图像形成模块304的准备序列的流程图。
在图像形成模块304的准备序列开始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利用ACC/DEC控制单元408开始多面镜的转动控制。首先,为了设置多面镜的转动周期,子主控制单元330基于图5所示的通信协议来向从控制单元331发送数据。该发送数据针对写入指示包括写入命令(0x55)、上位地址(0x00)、下位地址(0x01)、上位写入数据(0x11)、下位写入数据(0x11)和循环冗余校验数据(0xFE)。在从控制单元331正确接收到该数据的情况下,ACC/DEC控制单元408设置多面镜的转动周期(S601)。然后,从控制单元331将ack信号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另一方面,在从控制单元331没有正确地接收到该数据的情况下,ACC/DEC控制单元408不设置多面镜的转动周期,并且将nack信号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
在子主控制单元300自从控制单元331接收到nack信号或者没有正确地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重新发送该数据(S602中为“否”、S601)。
在子主控制单元330正确地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使从控制单元331开始转动多面镜。为了实现该处理,子主控制单元330将用于指示从控制单元331开始转动多面镜的数据发送至从控制单元331。该发送数据指示写入。该发送数据包括写入命令(0x55)、上位地址(0x00)、下位地址(0x02)、上位写入数据(0x00)、下位写入数据(0x01)和循环冗余校验数据(0xFD)。
在正确接收到该数据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利用ACC/DEC开始转动多面镜(S602中为“是”、S603)。然后,从控制单元331将ack信号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另一方面,在从控制单元331没有正确接收到该数据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将nack信号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在子主控制单元330自从控制单元331接收到nack信号或者没有正确地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重新发送该数据(S604中为“否”、S603)。
在处理S604中子主控制单元330正确地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使从控制单元331设置感光构件225Y的转动周期。为了实现该处理,子主控制单元330将用于设置感光构件225Y的转动周期的数据发送至从控制单元331。该发送数据指示写入。该发送数据包括写入命令(0x55)、上位地址(0x00)、下位地址(0x03)、上位写入数据(0x33)、下位写入数据(0x33)和循环冗余校验数据(0xFB)。
在正确地接收到该数据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利用鼓马达控制单元409设置感光构件225Y的转动周期(S604中为“是”、S605)。然后,从控制单元331将ack信号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另一方面,在从控制单元331没有正确地接收到该数据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1将nack信号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在子主控制单元330自从控制单元330接收到nack信号或者没有正确地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重新发送该数据(S606中为“否”、S605)。
在处理S606中子主控制单元330正确地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使从控制单元331开始转动感光构件225Y。为了实现该处理,子主控制单元330将用于指示从控制单元331开始转动感光构件225Y的数据发送至从控制单元331。该发送数据指示写入。该发送数据包括写入命令(0x55)、上位地址(0x00)、下位地址(0x04)、上位写入数据(0x00)、下位写入数据(0x01)和循环冗余校验数据(0xFB)。
在正确地接收到该数据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利用鼓马达控制单元409开始转动感光构件225Y(S606中为“是”、S607)。然后,从控制单元331将ack信号发送至向子主控制单元330。另一方面,在从控制单元331没有正确地接收到该数据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将nack信号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在子主控制单元330自从控制单元331接收到nack信号或者没有正确地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重新发送该数据(S608中为“否”、S607)。
在处理S608中子主控制单元330正确地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使从控制单元331设置辊227的转动周期。为了实现该处理,子主控制单元330将用于设置辊227的转动周期的指示发送至从控制单元331。该发送数据指示写入。该发送数据包括写入命令(0x55)、上位地址(0x00)、下位地址(0x05)、上位写入数据(0x55)、下位写入数据(0x55)和循环冗余校验数据(0xFB)。
在正确地接收到该数据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利用辊驱动控制单元410设置辊227的转动周期(S608中为“是”、S609)。然后,从控制单元331将ack信号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另一方面,在从控制单元331没有正确地接收到该数据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将nack信号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在子主控制单元330自从控制单元331接收到nack信号或者没有正确地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重新发送该数据(S610中为“否”、S609)。
在处理S610中子主控制单元330正确地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使从控制单元331开始转动辊227。为了实现该处理,子主控制单元330将用于指示从控制单元331开始转动辊227的数据发送至从控制单元331。该发送数据指示写入。该发送数据包括写入命令(0x55)、上位地址(0x00)、下位地址(0x06)、上位写入数据(0x00)、下位写入数据(0x01)和循环冗余校验数据(0xFB)。
在正确地接收到该数据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利用辊驱动控制单元410开始转动辊227(S610中为“是”、S611)。然后,从控制单元331将ack信号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另一方面,在从控制单元331没有正确地接收到该数据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将nack信号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在子主控制单元330自从控制单元331接收到nack信号或者没有正确地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重新发送该数据(S612中为“否”、S611)。
在处理S612中子主控制单元330正确地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使从控制单元331设置PWM周期从而控制高电压。为了实现该处理,子主控制单元330将用于设置PWM周期的数据发送至从控制单元331。该发送数据指示写入。该发送数据包括写入命令(0x55)、上位地址(0x00)、下位地址(0x07)、上位写入数据(0x77)、下位写数据(0x77)和循环冗余校验数据(0xFB)。
在正确地接收到该数据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利用高电压生成控制单元441设置PWM周期(S612中为“是”、S613)。然后,从控制单元331将ack信号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另一方面,在从控制单元331没有正确地接收到该数据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将nack信号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在子主控制单元330自从控制单元331接收到nack信号或者没有正确地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重新发送该数据(S614中为“否”、S613)。
在处理S614中子主控制单元330正确地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使从控制单元331开始输出PWM信号。为了实现该处理,子主控制单元330将用于指示从控制单元331开始输出PWM信号的数据发送至从控制单元331。该发送数据指示写入。该发送数据包括写入命令(0x55)、上位地址(0x00)、下位地址(0x08)、上位写入数据(0x00)、下位写入数据(0x01)和循环冗余校验数据(0xFB)。
在正确地接收到该数据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利用高电压生成控制单元411开始输出PWM信号(S614中为“是”、S615)。然后,从控制单元331将ack信号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另一方面,在从控制单元331没有正确地接收到该数据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将nack信号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在子主控制单元330自从控制单元331接收到nack信号或者没有正确地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重新发送该数据(S616中为“否”、S615)。
在处理S616中子主控制单元330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使从控制单元331检查多面镜的状态。为了实现该处理,子主控制单元330将用于指示从控制单元331检查多面镜的状态的数据发送至从控制单元331。该发送数据指示读取。该发送数据包括读取命令(0xAA)、上位地址(0x10)、下位地址(0x01)、虚数据(0x00)、虚数据(0x00)和循环冗余检查数据(0xED)。
在正确地接收到该数据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利用ACC/DEC控制单元408检查多面镜的状态(S616中为“是”、S617)。然后,从控制单元331将ack信号和表示多面镜的状态的读取数据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另一方面,在从控制单元331没有正确地接收到该数据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将nack信号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在子主控制单元330自从控制单元331接收到nack信号或者没有正确地接收到ack信号和读取数据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重新发送该数据(S618中为“否”、S617)。
在自从控制单元331正确地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基于读取数据来检查多面镜的转动状态(S618中为“是”、S619)。在多面镜的转动状态异常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再次检查多面镜的转动状态(S619中为“否”、S617)。
在多面镜的转动状态正常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使从控制单元331检查感光构件225Y的状态(S619中为“是”)。为了实现该处理,子主控制单元330将用于指示从控制单元331检查感光构件225Y的状态的数据发送至从控制单元331。该发送数据指示读取。该发送数据包括读取命令(0xAA)、上位地址(0x20)、下位地址(0x01)、虚数据(0x00)、虚数据(0x00)和循环冗余检查数据(0xEC)。
在正确地接收到该数据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利用鼓马达控制单元409检查感光构件225Y的状态(S620)。然后,从控制单元331将ack信号和表示感光构件225Y的状态的读取数据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另一方面,在从控制单元331没有正确地接收到该数据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将nack信号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在子主控制单元330自从控制单元331接收到nack信号或者没有正确地接收到ack信号和读取数据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重新发送该数据(S621中为“否”、S620)。
在自从控制单元331正确地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基于读取数据来检查感光构件225Y的状态(S621中为“是”、S622)。在感光构件225Y的状态异常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再次检查感光构件225Y的状态(S622中为“否”、S620)。
在感光构件225Y的状态正常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使从控制单元331检查辊227的状态(S622中为“是”)。为了实现该处理,子主控制单元330将用于指示从控制单元331检查辊227的状态的数据发送至从控制单元331。该发送数据指示读取。该发送数据包括读取命令(0xAA)、上位地址(0x30)、下位地址(0x01)、虚数据(0x00)、虚数据(0x00)和循环冗余校验数据(0xEB)。
在正确地接收到该数据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利用辊驱动控制单元410检查辊227的状态(S623)。然后,从控制单元331将ack信号和表示辊227的状态的读取数据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另一方面,在从控制单元331没有正确地接收到该数据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将nack信号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在子主控制单元330自从控制单元331接收到nack信号或者没有正确地接收到ack信号和读取数据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重新发送该数据(S624中为“否”、S623)。
在自从控制单元331正确地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基于读取数据来检查辊227的状态(S624中为“是”、S625)。在辊227的状态异常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再次检查辊227的状态(S625中为“否”、S623)。
在辊227的状态正常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使从控制单元331检查高电压状态(S625中为“是”)。为了实现该处理。子主控制单元330将用于指示从控制单元331检查高电压状态的数据发送至从控制单元331。该发送数据指示读取。该发送数据包括读取命令(0xAA)、上位地址(0x40)、下位地址(0x01)、虚数据(0x00)、虚数据(0x00)和循环冗余校验数据(0xEA)。
在正确地接收到该数据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利用高电压生成控制单元411检查高电压状态(S626)。然后,从控制单元331将ack信号和表示高电压状态的读取数据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另一方面,在从控制单元331没有正确地接收到该数据的情况下,从控制单元331将nack信号发送至子主控制单元330。在子主控制单元330自从控制单元331接收到nack信号或者没有正确地接收到ack信号和读取数据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重新发送该数据(S627中为“否”、S626)。
在自从控制单元331正确地接收到ack信号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基于读取数据来检查高电压状态(S627中为“是”、S628)。在高电压状态异常的情况下,子主控制单元330再次检查高电压状态(S628中为“否”、S626)。在高电压状态正常的情况下,图像形成模块304的准备结束(S628中为“是”)。
与上述方式相同,通过使用图5所示的通信协议的控制序列,图像形成模块304的准备序列结束。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2年7月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153692的优先权,在此通过引用包含其全部内容。

Claims (12)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
第二控制单元,其连接至负载,并且用于基于来自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指示来控制所述负载;
第一通信线路,用于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向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发送数据;以及
第二通信线路,用于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向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
保持单元,用于保持数据;以及
处理器,用于在经由所述第一通信线路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指示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所述第二通信线路来向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发送返回数据,并且通过使用所述第二通信线路基于设置的周期来将所述保持单元中所保持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以及
所述处理器基于在基于所述设置的周期发送所述保持单元中所保持的数据的时刻、经由所述第一通信线路来自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指示的接收状态和使用所述第二通信线路的所述返回数据的状态,来延迟发送所述保持单元中所保持的数据的时刻,由此防止所述保持单元中所保持的数据的发送与所述返回数据的发送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还包括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经由所述第一通信线路是否适当地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指示,以及
所述返回数据是来自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来自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指示包括命令数据、表示所述保持单元中的地址的数据和循环冗余校验数据,以及
所述判断单元基于根据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接收到的指示计算出的循环冗余校验数据和来自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指示中所包括的循环冗余校验数据,来判断是否适当地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指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按延迟后的时刻读取所述保持单元中所保持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来自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指示包括写入指示和读取指示,
所述写入指示包括表示所述写入指示的命令、表示所述保持单元中的地址的数据、要写入所述保持单元中的地址的数据和循环冗余校验数据,
所述读取指示包括表示所述读取指示的命令、表示所述保持单元中的地址的数据、虚数据和循环冗余校验数据,以及
所述写入指示的位长度等于所述读取指示的位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
所述保持单元保持表示所述负载的状态的数据,以及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经由所述第一通信线路向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发送根据从所述处理器要发送的数据所生成的数据,以使得所述负载的状态变为预定状态。
7.一种通信方法,其由第二控制单元来执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通过使用用于接收来自第一控制单元的数据的第一通信线路和用于向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发送数据的第二通信线路来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进行通信,由此基于来自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指示来控制负载,
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在经由所述第一通信线路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指示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所述第二通信线路来向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发送返回数据;
经由所述第二通信线路基于设置的周期来将保持在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保持单元中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以及
基于在基于所述设置的周期发送所述保持单元中所保持的数据的时刻、经由所述第一通信线路来自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指示的接收状态和使用所述第二通信线路的所述返回数据的状态,来延迟发送所述保持单元中所保持的数据的时刻,由此防止所述保持单元中所保持的数据的发送与所述返回数据的发送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还包括以下:判断经由所述第一通信线路是否适当地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指示,以及返回判断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指示包括接收包含命令数据、表示所述保持单元中的地址的数据和循环冗余校验数据的指示,以及
所述判断包括基于根据接收到的指示所计算出的循环冗余校验数据和所述指示中所包括的循环冗余校验数据来判断是否适当地接收到所述指示。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还包括以下:在延迟后的时刻读取所述保持单元中的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来自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指示包括写入指示和读取指示,
所述写入指示包括表示所述写入指示的命令、表示所述保持单元中的地址的数据、要写入所述保持单元中的地址的数据和循环冗余校验数据,
所述读取指示包括表示所述读取指示的命令、表示所述保持单元中的地址的数据、虚数据和循环冗余校验数据,以及
所述写入指示的位长度等于所述读取指示的位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保持单元保持表示所述负载的状态的数据。
CN201310231162.1A 2012-07-09 2013-06-09 图像形成设备和通信方法 Active CN1035466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3692 2012-07-09
JP2012153692A JP6039276B2 (ja) 2012-07-09 2012-07-09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46655A true CN103546655A (zh) 2014-01-29
CN103546655B CN103546655B (zh) 2016-02-24

Family

ID=48485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31162.1A Active CN103546655B (zh) 2012-07-09 2013-06-09 图像形成设备和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76687B2 (zh)
EP (1) EP2690503B1 (zh)
JP (1) JP6039276B2 (zh)
CN (1) CN10354665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5689A (zh) * 2019-05-23 2019-08-23 远景能源(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控制系统以及相应储能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97126B2 (ja) * 2017-02-02 2021-06-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755482B (zh) * 2017-02-20 2022-02-21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驅動器、光電裝置及電子機器
JP7003461B2 (ja) * 2017-07-06 2022-02-10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スレーブ装置、通信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018693B2 (en) * 2018-07-12 2021-05-25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inuously verifying device state integrity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70791A (en) * 1977-08-30 1979-10-09 Xerox Corporation Serial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a reproduction machine
US5278958A (en) * 1988-01-27 1994-01-1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keyboard on a computer system
CN101833261A (zh) * 2009-03-12 2010-09-1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86427B2 (ja) * 1993-01-18 2004-0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H0993231A (ja) 1995-09-21 1997-04-04 Fujitsu Ltd 双方向データ伝送方法及び双方向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
JP4209743B2 (ja) * 2003-08-08 2009-01-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制御装置
JP4748788B2 (ja) 2005-11-25 2011-08-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0073626B2 (en) * 2013-03-15 2018-09-11 Virident Systems, Llc Managing the write performance of an asymmetric memory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70791A (en) * 1977-08-30 1979-10-09 Xerox Corporation Serial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a reproduction machine
US5278958A (en) * 1988-01-27 1994-01-1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keyboard on a computer system
CN101833261A (zh) * 2009-03-12 2010-09-15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5689A (zh) * 2019-05-23 2019-08-23 远景能源(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储能系统的控制系统以及相应储能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39276B2 (ja) 2016-12-07
CN103546655B (zh) 2016-02-24
EP2690503A1 (en) 2014-01-29
US9176687B2 (en) 2015-11-03
JP2014016791A (ja) 2014-01-30
US20140009785A1 (en) 2014-01-09
EP2690503B1 (en) 2020-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217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12660B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781080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heet-conveyance control method, and sheet-conveyance control program
CN103546655B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通信方法
US889293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apparatus
CN10363110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63914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139036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タンデムドラム式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に用い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60042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825851B (zh) 图像形成装置、给纸控制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CN102193382B (zh) 使用电子照相处理的图像形成设备
JP40328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262163A1 (en) Image transfer position adjustment
JP475693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79279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forms and senses mark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226352A (zh) 成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H072345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50963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3244566A (ja) ラインヘッド
US6181907B1 (en) Paper supply control apparatus in printer and paper supplying method
KR0159676B1 (ko) 용지 장착 및 잼 검출장치와 그 방법
US20120155942A1 (en) Storage mediu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31621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0169455B1 (ko) 화상농도 보상방법
JP20092821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