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36659A - 一种调整气血功能障碍的中药及其配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整气血功能障碍的中药及其配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36659A CN103536659A CN201310505506.3A CN201310505506A CN103536659A CN 103536659 A CN103536659 A CN 103536659A CN 201310505506 A CN201310505506 A CN 201310505506A CN 103536659 A CN103536659 A CN 1035366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inese medicine
- blood
- medicine
- add
- raw mater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调整气血功能障碍的中药及其配制方法,其特征是:中药原料重量份配比为:川楝子或本地楝子25~45;延胡素15~30;云南玛咖20~30g;丁香10~20g;茯苓15~25g。所述的原料中按重量份可另加有野生四角菱角壳80~120。本发明可另加有白参5~10g。本发明具有调整气血功能障碍即抗癌作用,同时具有杀菌消炎、抗病毒、镇疼、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患者初期完全缓解率达到85%以上,复发患者完全缓解率为80%,治愈率75%以上。本发明服用见效快(30天内见效),治病广(治疗多种疾病)、费用低(每月100~500元)、治愈率高(75%以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领域,涉及一种调整气血功能障碍的中药及其配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0810233796.X、申请日为2008年12月31日,公告日为2009年06月17日、发明名称为“一种玛咖保健品”的专利提供了一种玛咖保健品,其特征是由玛咖、红景天、当归组成,经过炮制的原料按玛咖15~30,红景天6~10,当归3~6的重量配比混合均匀后制成。
专利号为93118727.3、申请日为1993年10月21日,公告日为1994年04月20日、发明名称为“ 温胞镇痛药袋”的专利阐明了一种治疗妇女月经痛的温胞镇痛药袋,由以下几味中药组成:肉桂、白芍、小茴香、白檀香、川芎、川楝子、枸蒺藜、吴茱萸、香附、郁金、杜仲、半夏、佛手、当归、青皮、茺蔚子、延胡索、续断、厚朴花、公丁香、草果、艾绒。其制法为:除艾绒外,将上述21味药共研细末,取纱布或棉布将艾绒铺于布上,又将药末撒于艾绒上层,艾绒一层,药末一层,约2~6层,再以布覆之,层间固定,裁剪成适合于应用的药袋,药袋可直接束于下腹部,或以其他形式,固定于衣物内,束于下腹部,用于月经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整气血功能障碍的中药及其配制方法。
一种调整气血功能障碍的中药,其特征是:中药原料重量份配比为:川楝子或本地楝子25~45;延胡素15~30;云南玛咖20~30g;丁香10~20g;茯苓15~25g。
根据所述的调整气血功能障碍的中药,其特征是:所述的原料中按重量份另加有野生四角菱角壳80~120。
根据所述的调整气血功能障碍的中药,其特征是:所述的本发明另加有白参5~10g。
根据所述的调整气血功能障碍的中药,其特征是:所述的原料按重量份配比为:川楝子或本地楝子35;延胡素25;云南玛咖15;丁香15;茯苓20。
根据所述的调整气血功能障碍的中药,其特征是:所述的原料中按重量份另加有野生四角菱角壳100。
根据所述的调整气血功能障碍的中药,其特征是:所述的原料中按重量份另加白参8g。
一种制备调整气血功能障碍的中药的方法,将上述中药原料按配比放入搪瓷茶缸内,加水500g,慢火煮沸后,把药汤倒入碗内250g、加白糖10~20g,搅拌沉淀后热服;下次煎服时再加水250g煮沸,如上连服4天;服用四天后,加楝子药18g,加水250g煎服与前相同,再服3天;服用三天后,加楝子药18g,加水250g煎服与前相同。
本发明是由川楝子(炒川楝子)、延胡素、云南玛咖、丁香、茯苓经过科学配伍而成,具体服用时再加上辅助剂如野生四角菱角壳等,具有调整气血功能障碍即抗癌作用,同时具有杀菌消炎、抗病毒、镇疼、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本发明使用单剂如川楝子或本地楝子炮制后,还可以治疗乳腺疾病、妇科经脉不调、皮下脂肪瘤、淋巴结、红肿热结、乳疣刺猴、胃病、疝气、痔疮、高血压、高血脂、关节疼痛等疾病。
患者初期完全缓解率达到85%以上,复发患者完全缓解率为80%,治愈率75%以上。
本发明服用见效快(30天内见效),治病广(治疗多种疾病)、费用低(每月100~500元)、治愈率高(75%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是由川楝子(炒川楝子)、延胡素、云南玛咖、丁香、茯苓经过科学配伍而成,具有调整气血功能障碍作用,同时具有杀菌消炎、抗病毒、镇疼之功效。
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川楝子又名金铃子、苦楝子、楝子等,中药材,为楝科落叶乔木川楝树的成熟果实。主要产于中国的南方各地,以四川的产者最为上乘,故又名川楝子。川楝子性寒,味苦,是行气药的一种。主要入肝经,疏泄肝热,行气止痛,有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的功能。而且还是制作高效无残毒无污染的新型植物类农药的重要原料。
川楝子含驱蛔有效成分川楝素(toosendanin),以及多种苦味的三萜成分,苦楝子酮(melianone)、脂苦楝子醇(lipomelianol),21-O-乙酰川楝子三醇(21-O-acetyltoosendantriol),21-O-甲基川楝子五醇(21-O-methyltoosendan-pentaol)。即果实含有:苦楝新醇(Ⅰ)、苦楝酮(Ⅱ)、苦楝醇(Ⅲ)、苦楝二醇(Ⅳ)、苦楝三醇(Ⅴ)、香草酸(Ⅵ)、香草醛(Ⅶ)和川楝素(Ⅷ)(其中Ⅱ、Ⅲ、Ⅳ和Ⅴ的21—H存在差向异构现象,Ⅱ~Ⅴ和Ⅷ对菜青虫(Pieris rapae)有明显的拒食活性,Ⅷ还表现出明显的胃毒活性;Ⅰ、Ⅳ和Ⅶ仅表现出一定的拒食活性)。
川楝子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1、体外实验表明,川楝子对猪蛔虫、蚯蚓、水蛭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阴道毛滴虫有较轻度的杀灭作用。农业试验表明,川楝子对菜青虫、亚洲玉米螟、蚜虫等多种害虫有明显的杀灭、拒食、忌避作用。
2、川楝子对真菌、白色念珠菌、新玉隐球菌、铁锈色小芽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3、川楝子有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
4、川楝子油所含印楝啶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5、超声波检查显示川楝子有促进胆汁分泌、利胆作用。
6、川楝子有兴奋肠平滑肌作用。
7、川楝子对胃溃疡有较好的疗效。
延胡素是罂粟科(Popaveraceae)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 的干燥块茎。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
延胡素主要化学成分:含多种生物碱,总量在0.59~0.74%(北京栽培药材)。其中有d-紫堇碱(d-Corydaline,即延胡素甲素)、d1-四氢巴马亭(d1-Tetrahydropalmatine,即延胡索乙素)、原鸦片碱(Protopine,即延胡索丙素)、I-四氢黄连碱(I-Tetrahydrocoptisine,即延胡索丁素)、d1-四黄连碱(即延胡索戊素)、I-四氢非洲防己碱(I-Tetrahydrocolumbamine,即延胡索已素)、d-紫堇鳞茎碱(d-Corybulbine,即延胡索庚素)、d-海罂粟碱(d-Glaucine,即延胡索壬素及延胡索癸素)、a-别隐品碱(a-Allo-Oryptopine,即去氢延胡索甲素)等。延胡索乙素为主要镇痛、镇静成分。去氢延胡索甲素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疗效。
功效主治: 活血,利气,止痛。用于胸胁、腕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等。
云南玛咖:
玛咖(Lepidium meyenii Walp.)为“Maca”音译,是十字花科(Cruciferae)独行菜属(Lepidium)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有形似萝卜状肥大的根茎,原产于秘鲁中部基宁(Jinin)及帕斯科(Pasco)附近海拔3500米以上的安第斯山区。据史书记载,2000多年前就在原产地被驯化种植,有悠久的种植和食用历史。玛咖不仅是营养丰富的食品,也是具有多种神奇功效的药草。据现代科学研究,玛咖有多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5种脂肪酸、17种氨基酸、12种矿物元素、7种维生素,如蛋白质、氨基酸、多糖、多种维生素等,此外玛咖还含有具有特殊功效的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多种生物碱及芥子油苷、甾醇、牛磺酸、植物多酚、皂角苷和矿物质微量元素,具有提高免疫力、改善性功能、调节内分泌、抗疲劳、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药效,在临床上可用于提高和治疗性功能、改善更年期综合症、治疗贫血、抗癌、抗白血病、增强体力、降血脂、舒张血管调节血压、消除疲劳甚至还有助于改善记忆力等功效。玛咖没有毒副作用。
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桃金娘科 (Myrtaceae)蒲桃属( Syzygium)丁香( S. aramaticum)。分为:别名:公丁香(花蕾)、母丁香(果实)。以花蕾和其果实入药。花蕾称公丁香或雄丁香,果实称母丁香或雌丁香。在花蕾开始呈白色,渐次变绿色,最后呈鲜红色时可采集。将采得的花蕾除去花梗晒干即成。
中药化学成分:花蕾含挥发油即丁香油。油中主要含有丁香油酚(Eugenol)、乙酰丁香油酚、B-石竹烯(B一Caryophyllene),以及甲基正戊基酮、水杨酸甲酯、葎草烯(Humuleno)、苯甲醛、苄醇、间甲氧基苯甲醛、乙酸苄酯、胡椒酚(Chavicol)、a一衣兰烯(a一Ylangene)等。也有野生品种中不含丁香油酚(平常丁香油中含64~85%),而含丁香酮(Eugenone)和番樱桃素(Eugenin)。花中还含三萜化合物如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黄酮和对氧萘酮类鼠李素(Rham-netin)、山奈酚(Kaempferol)、番樱桃素、番樱桃素亭(Eugenitin)、异番樱桃素亭(Isoeugenitin)及其去甲基化合物异番樱桃酚(IsoeugenitoI)。
药理作用:
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在试管内,丁香对葡萄球菌和结核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丁香水煎剂及粉末对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其抗菌作用且不受加热的影响。实验证明: 丁香的醇浸出物对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丁香油的抗菌能力强于丁香。体外试验证明, 丁香的醇浸出物对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在试管内, 丁香油与丁香酚在1:16 000~1:64 000时, 可完全阻止布氏杆菌的发育;在1:8 000时则可完全抑制鸟型结核杆菌的发育;在1:2 000~1:8 000浓度时,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体外试验证明, 丁香对流感病毒 PR8 株病毒有抑制作用。
丁香的水、醇及乙醚浸出液和其挥发油, 对致病性真菌均有明显的抗真菌作用。低浓度浸出液对许兰黄癣菌、白色念珠菌等有抑制作用。在试管内, 丁香油及丁香酚在1:8 000~1:16 000浓度时, 对多种毛癣菌、黄癣菌及腹股沟表皮癣菌有抗菌作用。
2、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丁香为芳香健胃剂, 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研究表明: 丁香浸出液有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作用, 其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与乙酰胆碱不同, 前者刺激分泌的胃液酸度高, 消化力较强, 而后者刺激分泌的胃液酸度低, 消化力较弱。丁香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似与胆碱能神经参与有关, 因该作用可被静脉注射阿托品所阻抑。丁香酚乳剂亦可使胃黏液分泌显著增加, 而酸度不增强。丁香油的作用稍差。连续应用可使黏液耗竭, 而只分泌非黏液性的渗出物。
3、驱虫作用:在试管内, 丁香乙醇浸剂、水煎剂及丁香油可将猪蛔虫麻痹或杀死。丁香油 0.5~1.0g/kg给感染蛔虫的狗口服, 能使其排出蛔虫, 且无副作用。但剂量加大至5g/kg时, 则引起呕吐, 驱虫效力降低。丁香油较水煎剂为优。
4、其他作用:丁香油酚给家兔静脉注射, 能产生麻醉、血压下降, 呼吸抑制和明显的抗惊厥作用。丁香油酚能强烈抑制体外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少量丁香油滴入龋齿腔, 既有消毒作用, 亦能破坏其神经, 从而减轻牙痛。丁香还能引起子宫收缩。
实验表明丁香水提取物灌胃, 对小鼠水浸应激性溃疡和大鼠盐酸胃溃疡有明显抑制作用;醚提取物灌胃, 可明显抑制消炎痛加乙醇诱发的小鼠胃溃疡及盐酸引起的大鼠胃溃疡。 丁香水煎剂灌胃能显著抑制小鼠的胃排空及未尝墨汁推进率;醚提取物灌胃能抑制蓖麻油引起的小鼠腹泻;水提取物灌胃能明显抑制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但亦有报告认为, 水煎剂对两种腹泻模型仅有对抗倾向而无明显影响。
丁香醚提取物有明显促进麻醉大鼠胆汁分泌的作用, 并可维持2小时。
丁香油能有效抑制由花生四烯酸(AA)、胶原和肾上腺素诱发的血小板聚集, 尤其对AA诱发的聚集抑制最强。丁香油的抑制聚集过程似乎是通过减少血小板凝集素(TXB2)形成的。
丁香醚提取物或水提取物给小鼠灌胃, 均可显著延长小鼠痛觉反应潜伏期(热板法)或显著减少醋酸刺激引起的扭体反应次数。丁香不良反应:个别病例引起过敏反应。
茯苓(Wolfiporia cocos(Schw.) Ryv.&Gibn),生物学分类:隶属于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 ,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茯苓属Wolfiporia。
性味:甘、淡,平。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茯苓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有镇静及保护肝脏、抑制溃疡的发生、降血糖、抗放射等作用。
有的国家将茯苓作为海军常用药物及滋补品的原料。在温度较大的地区和场所,茯苓可作为重要的食疗品种,经常食用可健脾去湿,助消化,壮体质。据《经验后方》记载就说,如果吃茯苓至百日的话,可以肌肤润泽、延年耐老。
茯苓菌核含多种成份:
1. 多聚糖类主要为茯苓聚糖(pachyman), 含量最高可达75%, 为一种具有β(1→6)吡喃葡萄糖聚糖支链的β(1→3)吡喃葡萄糖聚糖, 切断支链成β(1→3)葡萄糖聚糖, 称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 常称为茯苓多糖(PPS), 具抗肿瘤活性。羧甲基茯苓糖具免疫促进及抗肿瘤作用。
2. 三萜羧酸茯苓酸(pachymic acid)、土莫酸(tumulos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松苓酸(pinicolic acid)、松苓新酸(3β-hydroxylanosta-7,9(11),24-trien-21-oic acid)等。又报道尚含7, 9(11)-去氢茯苓酸、7, 9(11)-去氢土莫酸、多孔菌酸C(polyporenic acid C)及3, 4-裂环-羊毛甾烷型(3, 4-secolanostane)三萜类化合物等。多孔菌酸外用于肝脏具细胞毒作用。此外, 含组氨酸、腺嘌呤、胆碱、β-茯苓聚糖酶、蛋白酶、辛酸、月桂酸、棕榈酸、脂肪、卵磷脂、麦角甾醇、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等。
药理作用
1. 利尿作用:25%茯苓醇浸剂给正常兔腹腔注射0.5g/Kg, 出现利尿作用。用切除肾上腺的大鼠实验证明, 利尿作用与影响肾小管Na+的吸收有关。
2. 抗癌作用:茯苓次聚糖对小鼠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 抑制率达96.88%。自人工深层培养获得的茯苓菌丝体中, 可提取到茯苓多糖F1和H11, 具明显抗肿瘤活性。
3. 免疫增强作用:茯苓聚糖对正常及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能增强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4. 茯苓水、乙醇、乙醚提取物对离体蛙心均有增强收缩、加快心率作用。
5. 煎剂特别是茯神注射液, 对动物有镇静作用。
临床应用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
5、抗癌。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菱角(Trapa natans),古时叫“菱”,又称水栗子、沙角,是一种水生植物,属于菱科或者千屈菜科,是我国著名的土特菱角产之一,距今已有3000多年栽培历史了。常见的品种有元宝菱、和尚菱、懒角菱、白菱、红菱、乌菱等。菱角的肉厚而味甘香,鲜老皆宜,生熟皆佳,不亚于板栗,生食可当水果,熟食能代粮。菱角的营养价值可与栗相媲美,每百克鲜菱肉含蛋白质3.6克,脂肪0.5克,糖类24克,并含有尼克酸、核黄素、维生素和钙、磷、铁等多种营养物质,含有多种氨基酸,被视为养生之果和秋季进补的药膳佳品。
菱角属凉性食物,可以帮助胃肠消毒解热。祖国医学认为,食菱角可以“安中补五脏,不饥轻身”。古代人认为服菱角可以轻身,即菱角具有减肥健美作用,这可能与菱角不含有使人世间发胖的脂肪有关。菱角还有许多药用功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食用菱角能“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并说“菱实粉粥益胃肠,解内热。”老年人常食有益。夏季食用还有“行水、祛暑、解毒”之效。
菱角还是一种抗癌的药用食物。据近代药理实验报导,菱角具有防癌抗癌的奇效。台湾专家、学者研究结果表明,菱角之所以有防癌抗癌功能,主要是它含有一种叫AH-13的抗癌物质,这种物质对腹水型癌细胞的变性和组织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菱角可粮可果,李时珍描述道:有青有红有紫。嫩时剥食,皮脆肉美,盖佳果也。老则壳黑而硬,坠入江中,谓之乌菱,冬月取之,风干为果,生熟皆佳。古时多以菱实代粮,如梁代陶弘景说:“菱实皆取火燔以为粒粮,今多蒸暴食之”。宋代苏颂谓:“江淮及山东人暴其实以为米,代粮”。明代李时珍亦说:“嫩时剥食甘美,老则蒸煮食之,野人曝干,剁米为饭为粥,为糕为果,皆可度荒歉。盖泽农有利之物也”。
菱角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葡萄糖、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钙、磷、铁等元素,其营养价值可与其它坚果媲美。菱角的肉厚而味甘香,鲜老皆宜,生熟皆佳,不亚于板栗,生食可当水果,熟食可代粮。
祖国医学认为,食菱角可以“安中补五脏,不饥轻身”。古代人认为久服菱角可以轻身,即是菱角具有减肥健美作用,这可能与菱角不含有使人体发胖的脂肪有关。
菱角还有许多药用功能。古藉《齐民要术》中写道:“菱能养神强志,除百病,益精气”,是一种很好的滋补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食用菱角能“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并说“菱实粉粥益胃肠,解内热”。老年人常食有益。夏季食用还有“行水、去暑、解毒”之效。捣烂澄粉食能补中延年。
本发明是由川楝子(炒川楝子)、延胡素、云南玛咖、丁香、茯苓经过科学配伍而成,具体服用时再加上辅助剂如野生四角菱角壳等,具有调整气血功能障碍即抗癌作用,同时具有杀菌消炎、抗病毒、镇疼、提高免疫力之功效。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川楝子、延胡素、丁香杀菌消炎抗病毒镇疼,茯苓、野生四角菱角壳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野生四角菱角壳能把人体细胞调节成碱性,它含有一种叫AH-13的抗癌物质,这种物质对腹水型癌细胞的变性和组织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炮制方法
本发明是由川楝子(炒川楝子)、延胡素、云南玛咖、丁香、茯苓经过科学配伍而成,具体服用时再加上辅助剂如野生四角菱角壳等,具有调整气血功能障碍即抗癌作用,同时具有杀菌消炎、抗病毒、镇疼、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技术方案如下:
1、个别药剂采集与炮制
1.1 川楝子
1.1.1 采集 秋冬季节,采集川楝子或本地楝子(俗称楝豆子),拣去杂质、水漂(将药物浸于清水中,反复清洗,利用水来溶解、清除某些药材的毒性,盐分及腥臭味等,便于服用和增强疗较)、晒干。
1.1.2 炮制 使不易煎出有效成分的药物容易发挥药效,防止药物的霉蛀,火制后可降低或消除毒性和副作用。放锅中,清炒(置于锅内用火加热,不断翻动至一定程度称为炒)成炭即炒炭:将药材置于锅中以武火加热,炒至表面枯黑,内部焦黄或褐为度(放烟),炒炭存性。为防止炒后全部炭化而失去药性,出锅后及时放进瓷盆中翻动、冷凉,促使热量散发,避免燃烧。
1.2延胡素
1.2.1采集 罂粟科(Popaveraceae)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 的干燥块茎。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
1.2.2炮制 延胡索干燥块茎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切片。
2、中药原料配比
经过炮制的原料按重量份配比,按照川楝子或本地楝子25~45g、延胡素15~30g、云南玛咖20~30g、丁香10~20g、茯苓15~25g的配方配制。
本发明可另再加上辅助剂野生四角菱角壳80~120g一起配制。
本发明还可另再加上白参5~10g。
具体中药原料重量配比:
川楝子或本地楝子35g(50粒左右)、延胡素25g、云南玛咖15g、丁香15g、茯苓20g。本发明可另加辅助剂野生四角菱角壳100g。本发明还可另再加上白参8g。
3、用量及煎服方法
3.1用量
根据病情掌握疗程和用量,病轻者痊愈可停服。急症可以一天服2~3次。慢性病可慢治,每天服1~2次。根据服用效果决定延长或缩短服用疗程。
3.2 煎服方法
上述中药配方把药剂放入搪瓷茶缸内,加水500g,慢火煮沸后,把药汤倒入碗内250g、加少许白糖10~20g,搅拌沉淀后热服。下次煎服时再加水250g煮沸,如上连服4天。服用四天后,加楝子药18g(25粒左右),加水250g煎服与前相同,再服3天。服用三天后,加楝子药18g(25粒左右),加水250g煎服与前相同,再服3天。共服用10天,为一疗程,共用楝子药70g(注意事项:女性经期停服。不可用蜂蜜代替白糖,青少年服用2 配方减量10~30%)。
4、禁忌
忌食含硝食品、药品。如市场上熟食肉类、烧烤肉类等含硝。含硝药品如甲硝锉、硝苯地平片等。
5、特殊要求
5.1 体细胞调节成碱性
5.1.1原理 人体正常状态下,机体的PH值应维持在7.35~7.45之间,即略呈碱性。机体PH值若较长时间低于7.3,就会形成酸性体质,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其表现为机体不适、易疲倦、精神不振、体力不足、抵抗力下降等。癌症绝大部分是在酸性体质条件下形成、扩展的,体细胞调节成碱性有利于抑制癌细胞形成、扩散、提高机体免疫力。野生四角菱角壳能把人体细胞调节成碱性,它含有一种叫AH~13的抗癌物质,这种物质对腹水型癌细胞的变性和组织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5.1.2 方法 菱角(Trapa natans),古时叫“菱”,又称水栗子、沙角,是一种水生植物,属于菱科或者千屈菜科,四角菱角是其一种,山东微山湖野生四角菱角去仁留壳,即成野生四角菱角壳,拣去杂草、晾干。
野生四角菱角壳500g、白参5~10g、水2000g煮沸1~3min,当茶喝,饮用1天(1500ml左右),然后每日再加水2000g煮沸1~3min,饮用1天,如此饮用3天。第4~7天用上述配方重新煎服、饮用。可把人体体细胞调节成微碱性(pH值:7.4 ~ 7.45),同时抗癌、提高人体免疫力。
5.2 煎服方法
在然后按照3.2 煎服方法煎服,效果更显著,患者初期完全缓解率达到85%以上,复发患者完全缓解率为80%,治愈率75%以上。
单剂技术方案:
1.1 川楝子
1.1.1 采集 秋冬季节,采集川楝子或本地楝子(俗称楝豆子),拣去杂质、水漂(将药物浸于清水中,反复清洗,利用水来溶解、清除某些药材的毒性,盐分及腥臭味等,便于服用和增强疗较)、晒干。
1.1.2 炮制 使不易煎出有效成分的药物容易发挥药效,防止药物的霉蛀,火制后可降低或消除毒性和副作用。放锅中,清炒(置于锅内用火加热,不断翻动至一定程度称为炒)成炭即炒炭:将药材置于锅中以武火加热,炒至表面枯黑,内部焦黄或褐为度(放烟),炒炭存性。为防止炒后全部炭化而失去药性,出锅后及时放进瓷盆中翻动、冷凉,促使热量散发,避免燃烧。
Claims (7)
1.一种调整气血功能障碍的中药,其特征是:中药原料重量份配比为:川楝子或本地楝子25~45;延胡素15~30;云南玛咖20~30g;丁香10~20g;茯苓15~25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气血功能障碍的中药,其特征是:所述的原料中按重量份另加有野生四角菱角壳80~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气血功能障碍的中药,其特征是:所述的本发明另加有白参5~10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气血功能障碍的中药,其特征是:所述的原料按重量份配比为:川楝子或本地楝子35;延胡素25;云南玛咖15;丁香15;茯苓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整气血功能障碍的中药,其特征是:所述的原料中按重量份另加有野生四角菱角壳1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整气血功能障碍的中药,其特征是:所述的原料中按重量份另加白参8g。
7.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调整气血功能障碍的中药的方法,将上述中药原料按配比放入搪瓷茶缸内,加水500g,慢火煮沸后,把药汤倒入碗内250g、加白糖10~20g,搅拌沉淀后热服;下次煎服时再加水250g煮沸,如上连服4天;服用四天后,加楝子药18g,加水250g煎服与前相同,再服3天;服用三天后,加楝子药18g,加水250g煎服与前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05506.3A CN103536659A (zh) | 2013-10-24 | 2013-10-24 | 一种调整气血功能障碍的中药及其配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505506.3A CN103536659A (zh) | 2013-10-24 | 2013-10-24 | 一种调整气血功能障碍的中药及其配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36659A true CN103536659A (zh) | 2014-01-29 |
Family
ID=49960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05506.3A Pending CN103536659A (zh) | 2013-10-24 | 2013-10-24 | 一种调整气血功能障碍的中药及其配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536659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00197A (zh) * | 2014-06-13 | 2014-08-27 | 成都百草和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缓解疲劳的保健品或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16251156A (zh) * | 2022-12-29 | 2023-06-13 |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一种中药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及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57960A (zh) * | 2007-05-31 | 2007-10-24 | 徐清玉 | 胃痛丸 |
CN102988708A (zh) * | 2012-12-17 | 2013-03-27 | 凤台县中医院 | 一种治疗发热的中药 |
CN103169079A (zh) * | 2013-03-04 | 2013-06-26 | 无锡市天赐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抗疲劳、增强免疫力作用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
-
2013
- 2013-10-24 CN CN201310505506.3A patent/CN10353665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57960A (zh) * | 2007-05-31 | 2007-10-24 | 徐清玉 | 胃痛丸 |
CN102988708A (zh) * | 2012-12-17 | 2013-03-27 | 凤台县中医院 | 一种治疗发热的中药 |
CN103169079A (zh) * | 2013-03-04 | 2013-06-26 | 无锡市天赐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抗疲劳、增强免疫力作用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00197A (zh) * | 2014-06-13 | 2014-08-27 | 成都百草和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缓解疲劳的保健品或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04000197B (zh) * | 2014-06-13 | 2016-04-20 | 成都百草和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缓解疲劳的保健品或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16251156A (zh) * | 2022-12-29 | 2023-06-13 |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一种中药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及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090284B1 (ko) | 홍삼과 녹용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드링크제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
KR20160087114A (ko) | 꽃을 이용한 식품첨가제 | |
CN105166544A (zh) | 一种猪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1632794B1 (ko) | 흰점박이 꽃무지를 주재료로 하는 환의 제조방법 | |
CN103355444B (zh) | 一种健脾补气保健茶膏及制备方法 | |
CN104873826A (zh) | 一种可清肺祛湿的茶饮及其制备方法 | |
KR20160000695A (ko) | Dha 함유 기억력 강화 및 피로회복 증진용 한약재 조성물 수능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03536659A (zh) | 一种调整气血功能障碍的中药及其配制方法 | |
CN109527577A (zh) | 一种具有解酒护肝功能的组合物 | |
CN103960415A (zh) | 一种减肥保健凉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798435A (zh) | 佛手桑叶枸杞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239667A (zh) | 一种治疗家畜口蹄疫的中药 | |
KR101479096B1 (ko) | 생약혼합물의 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산전산후부종 예방 또는 개선용 건강기능식품 | |
CN106822660A (zh) |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 | |
CN103566312B (zh) | 一种治疗猪食欲不振的中药组合物 | |
CN114748583A (zh) | 一种滋补养生的中药药酒 | |
CN105617268A (zh) | 一种治疗鳞屑角化型脚气的药物 | |
KR20110025454A (ko) | 감기에 좋은 기능성 식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CN104382007B (zh) | 一种功能性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2195980B1 (ko) | 발효 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CN107692208A (zh) | 一种蜂王玛咖片及制备方法 | |
CN105832868A (zh) | 花椒斑蝥富硒药酒泡制方法 | |
CN105687530A (zh) | 一种抗癌药及其制备方法、用途 | |
CN105802816A (zh) | 花椒鹿茸草富硒药酒泡制方法 | |
CN105311613A (zh) |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