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33901A - 医用缝合器具 - Google Patents

医用缝合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33901A
CN103533901A CN201280022192.5A CN201280022192A CN103533901A CN 103533901 A CN103533901 A CN 103533901A CN 201280022192 A CN201280022192 A CN 201280022192A CN 103533901 A CN103533901 A CN 1035339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tching thread
ring
plunger
implanting needle
hollow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21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33901B (zh
Inventor
酒井阳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PR US LLC
Original Assignee
Nellcor Puritan Bennett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llcor Puritan Bennett LLC filed Critical Nellcor Puritan Bennett LLC
Publication of CN103533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39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339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39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69Suturing instrument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e.g. endoscopic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82Needle or suture gu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85Devices or means, e.g. loops, for capturing the suture thread and threading it through an opening of a suturing instrument or needle eyel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69Suturing instrument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e.g. endoscopic surgery
    • A61B2017/0472Multiple-needled, e.g. double-needled,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2017/06052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in which a suture is extending inside a hollow tubular needle, e.g. over the entire length of the need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066Needles, e.g. needle tip configurations
    • A61B2017/061Needles, e.g. needle tip configurations hollow or tubula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极大地提高可操纵性及可操作性的一种医用缝合器具(100),在缝合器具中,通过环进给/返回机构(30)及缝合线进给机构(40)以一时间差将操作部件(10)的运动传递至环形成部件(80)及缝合线(1),并且在所述环从环导入针(60)的顶端部被送出之后,所述缝合线从缝合线导入针(70)的顶端部被送出。

Description

医用缝合器具
相关技术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申请号为2011-077756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所述日本专利申请被全文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以用于各种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缝合线导入内脏器官内部和将其从内脏器官内部拉出时所使用的医用缝合器具,其中所述缝合线从身体外部将例如胃或膀胱等器官的内脏器官壁保持于腹壁的体表侧上,等等。
背景技术
在过去,在由于年老或疾病而通过自身口服地摄取食物的能力降低的人群中(此后称作“患者”),已经执行了肠外营养,其中通过使用瘘导管来供应流质食物、营养物、等等。例如,在使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的情况中,构造穿透患者的腹壁及内脏器官壁(胃壁)的通孔(例如,比如胃瘘等瘘),瘘导管安装于此通孔中,且经由瘘导管将流质食物等等供应至患者。
为了容易地形成通孔,通常,在构造通孔时,使用缝合线通过缝合将趋向于容易活动的内脏器官壁及腹壁经皮固定。因此,已经提出了用于通过缝合而固定内脏器官壁及腹壁的各种医用缝合器具。
作为此类器具的一个实例,已经公开了一种医用设备,所述医用设备“在外壳中容纳有进给机构,所述进给机构相继地将被插入内部的缝合线从缝合线插入穿刺针20的底端朝向顶端进给,以及凸起机构,所述凸起机构致使容纳于缝合线抓持穿刺针30内部的通管针的环状构件从缝合线抓持穿刺针30的顶端凸出(例如,参考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213763号及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213764号)。此医用设备使得身体内部的结扎能够仅由一个技师或由技师及助手有效地且安全地执行。
在根据现有技术所述的医用设备中,技师必须将缝合线插入医用设备内部,这会增加技师的劳动量。此外,与插入缝合线相关的操纵常常为复杂的,并且可操纵性差。另外地,在现有技术中,在从腹壁将缝合线插入穿刺针及缝合线抓持穿刺针刺入胃中之后,需要进行以下操作:推入通管针以使环状构件形成为环的操作,转动操作滚子以将缝合线插入胃中的操作,以及按下释放按钮以用环状构件抓持缝合线的操作,并且可操作性差。
本发明被用来解决以上所述的问题,且提供极大地提高可操纵性及可操作性的医用缝合器具。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医用缝合器具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端侧上的环导入针;其中容纳有缝合线的缝合线导入针,所述缝合线导入针大致平行于所述环导入针而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端侧上且与环导入针相隔指定的距离;在其顶端部上形成环的环形成部件,其可动地插入所述环导入针内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使所述环形成部件运动的环进给/返回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送出所述缝合线的缝合线进给机构;使所述环进给/返回机构及所述缝合线进给机构运动的操作部件,所述操作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或从所述壳体凸出;以及将所述操作部件的运动传递至所述环进给/返回机构及所述缝合线进给机构的联接部件;其中,通过所述环进给/返回机构及所述缝合线进给机构,所述操作部件的运动以一时间差被传递至所述环形成部件及所述缝合线,且在所述环至少开始从所述环导入针的顶端部被送出之后,所述缝合线从所述缝合线导入针的顶端部被送出。
在根据本发明的医用缝合器具中,通过所述环进给/返回机构及所述缝合线进给机构,使所述环容纳于所述环导入针内部同时保持其中所述缝合线已经从所述缝合线导入针的顶端部被送出的状态,因此所述缝合线被所述环导入针的顶端部抓持。
在根据本发明的医用缝合器具中,所述环进给/返回机构包括将所述环形成部件进给及返回的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以及被构造为使顶端侧能与所述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的底部侧联接的环导入柱塞,且所述环导入柱塞将所述操作部件的运动传递至所述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并且所述缝合线进给机构包括内部插入有所述缝合线的中空构件、缝合线导入柱塞以及缝合线紧固构件,所述内部插入有所述缝合线的中空部件被固定至所述壳体的至少底部侧,所述操作部件的运动所通过所述缝合线导入柱塞传递,所述缝合线导入柱塞具有中空构件能穿过的内腔,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根据其通过所述缝合线导入柱塞而在顶端侧上运动至的位置来紧固所述中空构件、所述缝合线或所述缝合线导入柱塞,并且通过紧固的所述缝合线导入柱塞而被移动至底部侧,且通过所述环进给/返回机构,在所述环已经从所述环导入针的顶端部被送出之后,所述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与所述环导入柱塞的联接状态被解除,并且所述环导入柱塞继续运动同时保持所述环的形状,且通过所述缝合线进给机构,在所述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与所述环导入柱塞的联接状态被解除之后,紧固所述中空构件的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从所述中空构件出来,且所述缝合线被紧固,并且所述缝合线从所述缝合线导入针的顶端部被送出,以使得其被插入已经被送出或正开始被送出的所述环内部。
在根据本发明的医用缝合器具中,在所述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触到所述壳体的顶端侧之后,所述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与所述环导入柱塞的联接状态被解除。
在根据本发明的医用缝合器具中,将所述中空构件的轴向方向长度调节至使得在所述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与所述环导入柱塞的联接状态被解除之后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从所述中空构件出来的长度。
在根据本发明的医用缝合器具中,在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或覆盖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的一构件触到所述壳体的顶端侧之后,所述缝合线导入柱塞被插入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中,且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紧固所述缝合线导入柱塞,并且对所述缝合线的紧固被解除。
在根据本发明的医用缝合器具中,伴随所述操作部件朝向底部侧的运动,所述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与所述环导入柱塞再一次联接,且所述环容纳于所述环导入针内部,因此所述缝合线被所述环导入针的顶端部抓持。
在根据本发明的医用缝合器具中,在所述壳体的侧表面的一部分上设置限制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朝向底部侧的运动的止动器,并且已经触到所述止动器的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从所述缝合线导入柱塞出来且所述中空构件被再一次紧固,因此所述缝合线恢复至初始状态同时保持未紧固状态,且能被持续地使用。
在根据本发明的医用缝合器具中,在所述壳体中设置弹性构件,且利用所述弹性构件的回弹力使所述操作部件运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医用缝合器具中,操作杆设置于所述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的侧表面的一部分上以使其从所述壳体凸出,且能经由所述操作杆使所述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医用缝合器具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端侧上的环导入针;其中容纳有缝合线的缝合线导入针,所述缝合线导入针大致平行于所述环导入针而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端侧上且与所述环导入针相隔指定的距离;在其顶端上形成环的环形成部件,其可动地插入所述环导入针内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使所述环形成部件运动的环进给/返回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送出所述缝合线的缝合线进给机构;使所述环进给/返回机构及所述缝合线进给机构运动的操作部件,所述操作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或从所述壳体凸出;以及将所述操作部件的运动传递至所述环进给/返回机构及所述缝合线进给机构的联接部件;其中,通过所述环进给/返回机构及所述缝合线进给机构,所述操作部件的运动被传递至所述环形成部件及所述缝合线,且通过预调的时间安排,将所述环从所述环导入针的顶端部送出且将所述缝合线从所述缝合线导入针的顶端送出。
在根据本发明的医用缝合器具中,通过所述环进给/返回机构及所述缝合线进给机构,使所述环容纳于所述环导入针内部同时保持其中所述缝合线已经从所述缝合线导入针的顶端部被送出的状态,因此所述缝合线被所述环导入针的顶端部抓持。
在根据本发明的医用缝合器具中,所述环进给/返回机构包括将所述环形成部件进给及返回的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以及被构造为使顶端侧能与所述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的底部侧联接的环导入柱塞,且所述环导入柱塞将所述操作部件的运动传递至所述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并且所述缝合线进给机构包括缝合线导入柱塞以及缝合线紧固构件,所述操作部件的运动所通过所述缝合线导入柱塞传递,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根据其通过所述缝合线导入柱塞而在顶端侧上运动至的位置来紧固所述缝合线或所述缝合线导入柱塞,并且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通过紧固的所述缝合线导入柱塞而被移动至底部侧,且通过所述环进给/返回机构,在所述环已经从所述环导入针的顶端部被送出之后,所述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与所述环导入柱塞的联接状态被解除,且所述环导入柱塞继续运动同时保持所述环的形状,且通过所述缝合线进给机构,已经被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紧固的所述缝合线从所述缝合线导入针的顶端部被送出。
在根据本发明的医用缝合器具中,在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触到所述壳体的顶端侧之后,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紧固所述缝合线导入柱塞,且对所述缝合线的紧固被解除。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医用缝合器具,简单地通过操作部件的推拉式操作,能将操作线导入内脏器官内部和将其从内脏器官内部拉出,因此,可以极大地减少技师的操作负担,且显著地提高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示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医用缝合器具的构造的一个实例的外部示意图;
图2为示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医用缝合器具的外部构造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示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医用缝合器具的内部构造的实例的内部构造示意图;
图4为以简化方式示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医用缝合器具的操作程序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以简化方式示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医用缝合器具的操作程序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以简化方式示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医用缝合器具的操作程序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用于解释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医用缝合器具的操作的说明图;
图8为示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医用缝合器具的内部构造的一个实例的内部构造示意图;以及
图9为示例说明缝合线进给机构的构造的另一实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根据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为示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医用缝合器具(此后简单地称作“缝合器具100”)的构造的一个实例的外部示意图。图2为示例说明缝合器具100的外部构造的立体图。图3为示例说明缝合器具100的内部构造的一个实例的内部构造示意图。现在将根据图1至图3解释说明缝合器具100。为了使得能容易地形成瘘导管所插入于其中的瘘,在将缝合线导入内脏器官内部时使用缝合器具100,其中缝合线从身体外部将例如胃或膀胱等器官的内脏器官壁提升及保持于腹壁的体表侧上。应当指出的是,存在组成构件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在包括图1的以下附图中不同的情况。
缝合器具100包括:壳体5、技师执行操作所使用的操作部件10、将操作部件10的运动传递至环进给/返回机构30及缝合线进给机构40的联接部件20、经由联接部件20而与操作部件10的运动相关联地操作的环进给/返回机构30、经由联接部件20而与操作部件10的运动相关联地操作的缝合线进给机构40、设置于壳体50的顶端侧上的环导入针60、容纳有缝合线的缝合线导入针70、以及可动地插入环导入针60内部的环形成部件80,其中所述缝合线导入针70大致平行于环导入针60而设置于壳体50的顶端侧上且与环导入针60相隔指定的距离。
应当指出的是,在图1至图3中,还示例说明了通过缝合线进给机构40而从缝合线导入针70的顶端部(刀刃)被送出的缝合线1。进一步地,“顶端侧”为插入患者内的侧的名称(患者侧),且“底部侧”为由技师所操作的侧的名称(操作侧)。在以下说明中,还存在其中顶端侧被称作“向前方向”及底部侧被称作“向后方向”的情况。另外地,缝合线1具有用于多次缝合的长度。
缝合线1
缝合线1并非为缝合器具100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其起器官固定器具的作用,因此在此处对其进行简单地描述。缝合线1可由一材料构造成,所述材料当在身体内部穿过时具有对身体组织屈服的足够的柔性,且具有用于提升器官的足够的抗拉强度(例如,尼龙线,等等)。此外,缝合线1在附接至患者或从患者去除时被剪切。为此,缝合线1优选地由一材料构成且具有一直径尺寸以使其可以被处于医疗处理部位处的例如剪刀等工具剪切。此外,缝合器具100以其中缝合线1已经插入直至缝合线导入针70的顶端部的状态被刺入患者内。
壳体50
壳体50为中空形式,以大致成矩形的形状构造,以使向前/向后方向为它的纵向。壳体50容纳环进给/返回机构30及缝合线进给机构40。环进给/返回机构30及缝合线进给机构40被容纳以便在壳体50中大致平行对准,且它们可以在壳体50内部沿向前/向后方向运动。壳体50使整个缝合器具100成为一体,且当其由技师操作时还作为实际被握住的部分。应当指出的是,壳体50不必一定具有大致为矩形的形状,并且其外部形状并不被特别地限制。简而言之,壳体50可以以任何方式构造,前提是它可以容许以下所述的其它构造起作用。
进一步地,在壳体50的顶端侧上,环导入针60及缝合线导入针70大致平行地附接且相隔指定的距离。例如,如图1中所示,可在壳体50的顶端侧上设置支撑部件(支撑部件52,支撑部件53),且环导入针60及缝合线导入针70的底部端可插入于所述支撑部件中,且环导入针60及缝合线导入针70可被可拆卸地支撑。例如,所述支撑部件可为被模制成矩形形状的例如合成树脂的材料。应当指出的是,环导入针60及缝合线导入针70的底部端可预先由支撑构件所支撑,且所述支撑构件可被可拆卸地附接于壳体50的顶端侧上。此外,环导入针60及缝合线导入针70还可预先固定至壳体50。另外地,环导入针60及缝合线导入针70不必一定安装于壳体50的最顶端部,而可以附接于壳体50的顶端侧上。简而言之,环导入针60及缝合线导入针70的底部侧可在壳体50内部延伸。
组成环进给/返回机构30的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的顶端表面及组成缝合线进给机构40的缝合线紧固构件43的顶端表面接触壳体50的顶端侧内壁表面(以下简单地称作“内壁表面54”)-简而言之,它们触到内壁表面。当组成环进给/返回机构30的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的顶端部及组成缝合线进给机构40的缝合线紧固构件43的顶端部触到壳体50的内壁表面54时,它们的超过内壁表面的向前方向的运动受到限制。此外,在壳体50的侧表面侧上的内壁表面的一部分上形成有止动器51,其限制缝合线紧固构件43在向后方向上的运动。作为止动器51,壳体50的内壁表面的一部分可朝向壳体50的内部凸出,或者可在壳体50的内壁表面的一部分上设置台阶。然而,在如图9中所示已经设置引导管的情况中,例如,在壳体50的顶端侧上-亦即在壳体50的内部上的顶端侧上-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及缝合线紧固构件43的顶端可在指定的位置中接触引导管。
此外,在壳体50的侧表面中,沿壳体50的纵向形成引导孔55,操作部件10可以在向前/向后方向上穿过引导孔55运动。引导孔55形成为穿透壳体50的侧表面。应当指出的是,壳体50的组成材料并不被特别地限制,且可为合成树脂,例如氯乙烯、聚碳酸酯,或聚烯烃,例如聚丙烯或聚乙烯。应当指出的是,在壳体50的顶端部外壁上,设置有凸缘部分56,其在轴向方向上像凸缘一样凸出至外部。凸缘部分56设置在那里是为了协助操作。
操作部件10
操作部件10设置于壳体50内部或壳体50的引导孔55中,以便从壳体50的侧表面凸出。它由技师在使用缝合器具100将器官固定器具导入内脏器官内部时操作。操作部件10可以沿形成于壳体50的侧表面的一部分中的引导孔55在向前/向后方向上运动。应当指出的是,操作部件10的组成材料并不被特别地限制,且可为与壳体50相同的合成树脂,或者其可以为与壳体50的组成材料不同的组成材料。
图1至图3示例说明操作部件10的一个实例,所述操作部件10具有使其在与前进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从壳体50的侧表面向外突出的形状。通过具有这样的形状的操作部件10,技师可以轻易地将他的手指应用至操作部件,且可操作性得到提高。然而,操作部件10的形状并不限于图1至图2中所示的形状。例如,它还可被构造为使得底端部被向后延伸,且设置从壳体50的底部侧凸出的杆,并且可以将充当操作部件10的此杆推入壳体50的内部和从壳体50的内部拉出。还可以通过在所述杆的底端部上设置按钮等等来提高可操作性。此外,在操作部件10设置于壳体50内部的情况中,操作部件10可以通过经由引导孔55插入手指来操作。
联接部件20
联接部件20与操作部件10的运动相关联地操作。它将操作部件10的运动传递至容纳于壳体50中的环进给/返回机构30及缝合线进给机构40。如图3中所示,在联接部件20中,一个侧(不在操作部件10侧上的侧)被分成两个分支,其中所述两个分支中的一个联接至环进给/返回机构30且所述两个分支中的另一个联接至缝合线进给机构40。另一侧(操作部件10侧)联接至操作部件10,因此,它可以将操作部件10的运动传递至环进给/返回机构30及缝合线进给机构40。
图3示出其中组成环进给/返回机构30的环导入柱塞31与组成缝合线进给机构40的缝合线导入柱塞41集成的状态的一个实例,并且联接部件20被构造为在向前/向后方向上运动的滑动件。简而言之,联接部件20根据操作部件10的运动通过滑动来使环导入柱塞31与缝合线导入柱塞41运动。
应当指出的是,联接部件20的形状并不被特别地限制,且可为任何形状,前提是它可以将操作部件10的运动传递至环进给/返回机构30及缝合线进给机构40。此外,联接部件20可与操作部件10一体成型而成,或者它可形成为与操作部件10分离的可以与操作部件10联接的独立体。另外地,联接部件20可与环导入柱塞31及缝合线导入柱塞41一体成型而成,或者它可形成为与环导入柱塞31及缝合线导入柱塞41分离的可以与环导入柱塞31及缝合线导入柱塞41联接的独立体。进一步地,可在壳体50内部形成用于使联接部件20笔直地向后及向前运动的引导器(例如,环导入柱塞31所安装于其中的槽)。
环进给/返回机构30
环进给/返回机构30将已经被可动地插入环导入针60内部的环形成部件80与操作部件10的运动相关联,并且将其进给至环导入针60的顶端侧且使其返回至壳体50内部。环进给/返回机构30由环导入柱塞31及与环形成部件80连接的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构成。
环导入柱塞31联接至联接部件20,且可以根据操作部件10的运动在向前/向后方向上在壳体50内部运动。在环导入柱塞31中,顶端部被插入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的底部侧内以使它们可以联接,并且通过联接状态被解除,它可以在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内在向前/向后方向上运动。在以下描述中,环导入柱塞31的顶端侧的联接部件称作顶端侧联接部件31a,且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的底部侧的联接部件称作底部侧联接部件32a。顶端侧联接部件31a及底部侧联接部件32a的联接状态通过操作部件10在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已经触到壳体50的内壁表面54的状态下进一步向前运动而被解除。
因此,当使环导入柱塞31在其与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联接的状态下在向前/向后方向上运动时,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也在向前/向后方向上运动。另一方面,当使环导入柱塞31在其未与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联接的状态下在向前/向后方向上运动时,环导入柱塞31独立于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而在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内部在向前/向后方向上运动。图3示出环导入柱塞31可以在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内部在向前/向后方向上运动的状态的一个实例,但是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的底部侧可插入环导入柱塞31的顶端侧中,且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可能能够在环导入柱塞31内部在向后/向前方向上运动。应当指出的是,可在壳体50内部形成用于使环导入柱塞31笔直地向后及向前运动的引导器(例如,环导入柱塞31所安装于其中的槽)。
可将顶端侧联接部件31a及底部侧联接部件32a构造为使得它们通过成锥形而安装在一起的形状(参考图3至6)。特别地,可将它们构造为使得顶端侧联接部件31a具有朝向顶部端逐渐变宽的锥形形状,且底部侧联接部件32a具有朝向顶端部逐渐变宽的锥形形状,且通过利用产生于顶端侧联接部件31a的锥形外壁表面及底部侧联接部件32a的锥形内壁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而使顶端侧联接部件31a及底部侧联接部件32a联接。因此,若将顶端侧联接部件31a及底部侧联接部件32a构造为使得它们能够通过成锥形而安装在一起的形状,则可以通过该两个的锥角调节插入摩擦,并且可以用简单的结构来牢固地保持该两个之间的联接状态。
然而,顶端侧联接部件31a及底部侧联接部件32a并不限于使得它们可以通过成锥形而安装在一起而联接的形状。例如,可在顶端侧联接部件31a或底部侧联接部件32a上设置在径向方向上向外凸出的突起,并且可在顶端侧联接部件31a或底部侧联接部件32a上设置安装所述突起的装配部件,以便使它们联接。在这种情况下,突起及装配部件可通过被旋转的环导入柱塞31或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而被组装在一起或被解除。此外,还可形成引导槽以便将突起引导至装配部件。另外,可将其构造为使得在应用至少指定的力时将突起从装配部件去除。
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以中空的形状形成,且将环导入柱塞31插入以使其可以在向前/向后方向上运动。此外,环形成部件80连接至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的顶端侧。另外地,将环导入柱塞31的顶端侧联接部件31a从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的底部侧插入,且底部侧的内圆周侧-简而言之,顶端侧联接部件31a的外圆周侧-可以通过底部侧联接部件32a联接。应当指出的是,只要内部为中空,则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为可接受的。例如,它可以由圆柱形构件(圆管构件)或方柱形构件(方管构件)等等构造成。进一步地,可在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的一部分中形成缝口(或槽口),以便将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的中空部分与外部连接。另外地,底部侧联接部件32a及顶端侧联接部件31a的构造如关于环导入柱塞31所描述的。
当与环导入柱塞31的联接状态被解除时,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进入其可以围绕其轴线旋转的状态。因此,操作杆等可设置于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的侧表面的一部分上,且可被制成为凸出至壳体50外部,以使得可以手动地旋转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若以此种方式构造,则可以旋转与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联接的环形成构件80,因此,可以适当地调节环82的取向。应当指出的是,可在壳体50内部形成用于使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笔直地向后及向前运动的引导器(例如,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所安装于其中的槽)。
缝合线进给机构40
缝合线进给机构40与操作部件10的运动相关联,且将已经被可动地插入缝合线导入针70内部的缝合线(图1至3中所示的缝合线1)从缝合线导入针70的顶端部(刀刃)送出。缝合线进给机构40由缝合线导入柱塞41、固定于壳体50的底部侧上的中空构件42、以及缝合线紧固构件43构成。
缝合线导入柱塞41联接至联接部件20,且可以根据操作部件10的运动在壳体50内部在向前/向后方向上运动。缝合线导入柱塞41使得其根据操作部件10的运动而与环导入柱塞31相关联地而运动。此外,缝合线导入柱塞41具有中空构件42可以穿过的内腔。简而言之,将缝合线导入柱塞41构造为使得它覆盖中空构件42的外部。应当指出的是,可在壳体50内部形成用于使缝合线导入柱塞41笔直地向后及向前运动的引导器(例如,缝合线导入柱塞41所安装于其中的槽)。
中空构件42以中空的形状形成且固定于壳体50内部。例如,如图1至3中所示,中空构件42的底端42a可从壳体50的底端凸出。使缝合线1从壳体50的外部穿过而进入中空构件42中。此处,若中空构件42的底部侧具有漏斗形状(其中壁表面朝向底端部逐渐地变宽的形状),则易于插入缝合线1。此外,中空构件42可具有到达壳体50的底端部的长度,并且具有内腔的漏斗状构件可附接于中空构件42的底端部上。应当指出的是,只要内部为中空的,则中空构件42为可接受的。例如,它可以由圆柱形构件(圆管构件)或方柱形构件(方管构件)等等构成。进一步地,可在中空构件42的一部分中形成缝口(或槽口),以便将中空构件42的中空部分与外部连接。
此外,在考虑缝合线1的要从缝合线导入针70的顶端部伸出的期望长度的同时,确定中空构件42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按照使得顶端部未到达壳体50的内壁表面54的长度来构造中空构件42。简而言之,按照使得顶端部在壳体50在内部敞开的长度来构造中空构件42。这样做时,缝合线1暴露在从中空构件42的顶端部到壳体50的内壁表面54的壳体50内部,且此暴露的长度用作从缝合线导入针70的顶端部送出的缝合线1的长度。
另外地,中空构件42还可具有引导缝合线导入柱塞41在向前/向后方向上的运动的功能。因此,在不仅考虑从缝合线导入针70的顶端部送出的缝合线1的期望长度的长度而且还考虑缝合线导入柱塞41的长度的同时,确定中空构件42的轴向方向的长度。简而言之,将中空构件42的轴向方向的长度构造为使得中空构件42位于缝合线导入柱塞41内部的长度,即使在缝合线导入柱塞41已经运动至最向前的位置的状态中。如图3中所示,中空构件42的轴向方向的长度比缝合线导入柱塞41的轴向方向的长度长。
应当指出的是,此处,为了便于描述从缝合线导入针70的顶端部送出的缝合线1的长度,先前描述了缝合线1在从中空构件42的顶端部至壳体50的内壁表面54的壳体50内部暴露,但是不用说,可将引导管设置为用于防止缝合线1的偏转的装置,使得缝合线1不被暴露(参考以下所描述的图9)。在这种情况下,缝合线紧固构件43并不直接地接触壳体50的内壁表面54,并且当覆盖缝合线紧固构件43的构件(图9中所示的第二引导器402)的顶端侧接触第一引导器的指定的位置时,使向前方向的运动停止。
由于使缝合线1在内部穿过中空构件42,因此中空构件42的内径使得缝合线1可以穿过。此外,将中空构件42制造成使得其可以穿过缝合线紧固构件43。因此,中空构件42的外径必须使得其可以穿过缝合线紧固构件43中的槽口。应当指出的是,中空构件42的底端42a还可凸出于壳体50外部,如图1中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极大地降低技师插入缝合线1的操作负担。然而,底端42a凸出于壳体50外部不是强制性的。
缝合线紧固构件43例如由天然橡胶、合成橡胶、金属等等形成,例如在向前/向后方向上穿透的槽口形成于中心。通过缝合线导入柱塞41可以使缝合线紧固构件43在向前/向后方向上运动。缝合线紧固构件43可以用它的槽口紧固中空构件42、缝合线1或缝合线导入柱塞41。简而言之,取决于根据操作部件10的运动而变化的位置,缝合线紧固构件43可以紧固中空构件42、缝合线1或缝合线导入柱塞41中的任一个。此外,缝合线紧固构件43可以在向前方向上运动直至其触到壳体50的内壁表面54,并且可以在向后方向上运动直至其触到形成于壳体50的侧表面侧上的内壁表面的一部分上的止动器51。
缝合线紧固构件43可由例如比如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的弹性体或者如铜等相对柔软的金属的金属环构成。若缝合线紧固构件43由弹性体构成,则它可以通过弹性体的弹力来紧固缝合线1。若缝合线紧固构件43由金属环构成,则它可以通过在它从中空构件42出来的同时塑性地变形来紧固缝合线1。例如,若使用类似金属环的物件,则当使壳体50内部的在与中空构件42相比更靠近顶端部的侧上的通道(缝合线紧固构件43所通过其运动的通道)变窄时,缝合线紧固构件43从底部侧运动,且当它从中空构件42出来时,它在空间上被卡于壳体50中,并且缝合线紧固构件43塑性地变形且可以紧固缝合线1。应当指出的是,可在壳体50内部形成用于使缝合线紧固构件43笔直地向后及向前运动的引导器(例如,缝合线紧固构件43所安装于其中的槽)。在这种情况下,使得所形成的槽不会对缝合线紧固构件43的运动产生任何摩擦阻力。此外,除了简单的槽口之外,形成于缝合线紧固构件43中的槽口还可为缝口,或者具有小于中空构件42的外径的内径的孔,等等。
环导入针60
环导入针60具有内腔,所述内腔容纳环形成部件80以使其可以在向前/向后方向上运动。在环导入针60附接至壳体50的状态中,它的底端部在壳体50内部敞开,以使它连通至壳体50的内部。将环导入针60附接至壳体50的顶端侧使得它的轴向中心与环进给/返回机构30的轴向中心对准。若环导入针60以此种方式附接至壳体50,则它可以以线性方式将环形成部件80进给及返回。环导入针60例如可由比如不锈钢等金属形成。
此外,环导入针60在顶端部处具有用于刺穿皮肤的刀刃。可将此刀刃形成为使得它的截面在以一角度与环导入针60的轴向中心相交的平面上。为了使随后描述的环形成部件80的环82在缝合线导入针70的方向上可靠地延伸,环导入针60的顶端开口可朝向缝合线导入针70。
应当指出的是,只要环导入针60可以刺穿皮肤并插入环形成部件80,环导入针就是可接受的。例如,作为环导入针60,可使用具有约21-17G(优选地20-18G)的外径及70-120mm(优选地80-100mm)的长度的物件。此外,在环导入针60的顶端部处可形成带斜边的部分,以便不会切割所抓持的缝合线1。另外地,可根据支撑部件52的位置使得环导入针60的顶端部的位置(面向所送出的缝合线1的位置)为可调节的。
缝合线导入针70
缝合线导入针70具有一内腔,所述内腔容纳缝合线1以使其可以在向前/向后方向上运动。当缝合线导入针70附接至壳体50时,底端在壳体50内部敞开,以便连通至壳体50的内部。将缝合线导入针70附接至壳体50的底端侧上以使得它的轴向中心与缝合线进给机构40的轴向中心对准。若缝合线导入针70以此种方式附接至壳体50,则它可以以线性方式送出缝合线1。缝合线导入针70例如可由比如不锈钢等金属形成。
此外,缝合线导入针70在顶端部处具有用于刺穿皮肤的刀刃。可将此刀刃形成为使得它的截面在以一角度与缝合线导入针70的轴向中心相交的平面上。并不特别地限制缝合线导入针70的顶端开口的取向,但是可将它沿环导入针60的方向定向。
应当指出的是,并不特别地限制缝合线导入针70的形状,只要它可以刺穿皮肤并插入缝合线1。例如,作为缝合线导入针70,可使用具有约21-17G(优选地20-18G)的外径及70-120mm(优选地80-100mm)的长度的物件。可将环导入针60与缝合线导入针70之间的距离设定为容许缝合线1固定患者的腹壁及内脏器官壁的长度(例如,约10-30mm)。若环导入针60与缝合线导入针70之间的距离处于此范围中,则可以充分地固定患者的腹壁及内脏器官壁。
环形成部件80
将环形成部件80插入环导入针60内部以使其可以在向前/向后方向上运动。环形成部件80由固定至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的顶端部的底部侧固定部件83、固定至顶端部的环82、以及具有小于环导入针60的内径的外径的杆状柄81构成,所述杆状柄81连接底部侧固定部件83及环82。环82由弹性材料形成,并且在它已经从环导入针60的顶端部被送出的状态中(未应用外力的状态),它恢复为环形形状,且在它尚未从环导入针60的顶端部被送出的状态中,它可以容纳于环导入针60内部同时大致线性地变化。
在环82已经从环导入针60的顶端部被送出的状态中,它在缝合线导入针70的方向上延伸,以使从缝合线导入针70的顶端部被送出的缝合线1穿过环82的内部。例如,环82可被成形为使得它以指定的角度被固定至杆状柄81的顶端部,并且在它已经从环导入针60的顶端部被送出的状态中采取弯曲形状。例如,当从侧表面观察环82时,弯曲形状可使得弯曲部分的尖端部在向前方向上凸出。若环82形成有这样的形状,则可以更可靠地将缝合线1安置于环82内部。此外,若环82的中心在缝合线导入针70的延长部分上出现,则当笔直地推动缝合线1时,可以更可靠地将缝合线1安置于环82内部。
此外,并不特别地限制环82的顶端部形状,而是它可为以顶端部为中心的大致为V型或大致为U型,以便减小抓持缝合线的部分(大致为V型或大致为U型的部分)的距离。通过这样做,可以更可靠地抓持从缝合线导入针70的顶端部送出的缝合线1。环82可由任何可变形材料构成。例如,它可由不锈钢丝(用于弹簧的高抗拉强度不锈钢)、钢琴丝(镀镍或镀铬钢琴丝)、或超弹性合金丝(钛镍合金、铜锌合金(或这些合金还包含铍、硅、锡、铝、镓,等等)、镍铝合金,等等)构成。
可使用金属(例如不锈钢)或合成树脂(例如,聚烯烃比如聚丙烯及聚乙烯,或含氟树脂比如PTFE及ETFE)等等构成杆状柄81。可使用通管针等等构成杆状柄81。此外,只要底部侧固定部件83固定至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的顶端部,并且可在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的顶端部上设置槽口等等,以使底部侧固定部件83通过安装至该槽口中而固定,底部侧固定部件83则为可接受的。应当指出的是,若环82由相对刚性的材料构成,则杆状柄81及环82可由相同的材料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杆状柄81及环82可按整体式方式或作为独立体构成。
其它组成部件
尽管在图中未示出,缝合器具100可具有平板部件,环导入针60及缝合线导入针70穿过所述平板部件。当环导入针60及缝合线导入针70刺穿皮肤时平板部件朝向顶端侧运动,由此抑制环导入针60及缝合线导入针70之间的距离方面的任何变化。通过以此方式设置的平板部件,可以防止环导入针60及缝合线导入针70之间的距离变化太大。此外,若平板部件能够相对于环导入针60及缝合线导入针70在向前/向后方向上运动,则它不会妨碍穿刺操作。
并不特别地限制平板部件的平面形状,而是它可为例如,矩形、环形或多边形。此外,平板部件的顶端侧表面(患者侧的表面)可为平坦的,以便不会使患者的皮肤难受。当设置这样的平板部件时,平行于环导入针60及缝合线导入针70延伸的一对支撑杆的顶端部可固定至平板部件。通过设置支撑杆,可以提高平板部件的运动稳定性,且可以减小从平板部件传递至环导入针60及缝合线导入针70的力。
可在引导孔55中设置例如弹簧或橡胶的弹性构件,使得可以利用弹性构件的回弹力使操作部件10在向后方向上运动。若设置这样的弹性构件,则当使操作部件10在向后方向上运动时的操作更简单,且进一步降低技师的操作负担。简而言之,基本上可以通过一次接触式操作使缝合线1穿过内脏器官壁及腹壁,而不用技师进行下述的返回操作。
缝合器具100的操作
作为缝合器具100的预备操作,技师首先将缝合线1插入缝合线进给机构40的中空构件42中。此时,技师将缝合线1送入缝合线导入针70中达使得缝合线1不会从缝合线导入针70的顶端部伸出的长度。在已经将缝合器具100刺入内脏器官中之后,当使操作部件10在此种状态下向前运动时,操作部件10的运动经由联接部件20被传递至环导入柱塞31及缝合线导入柱塞41。同样地,环导入柱塞31及缝合线导入柱塞41开始向前运动。应当指出的是,技师还可使用处于事先已经将缝合线1设置于缝合器具100中的状态中的缝合器具100。
环进给/返回机构30的操作
由于环导入柱塞31及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处于它们经由联接部件20与操作部件10联接的状态中,环导入柱塞31及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根据操作部件10的运动以关联方式运动。由于环形成部件80连接至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的顶端部,所以环形成部件80也伴随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的向前方向的运动而向前运动。当这一点发生时,位于环形成部件80的顶端部处的环82从环导入针60的顶端部被送出且打开成环形形状。
另外地,当使操作部件10在向前方向上运动时,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触到壳体50的内壁表面54。在此种状态下,当使操作部件10进一步向前运动时,环导入柱塞31与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的联接状态被解除,并且只有环导入柱塞31向前运动。即,可以照原来的样子将从环导入针60的顶端部送出的环82保持于开放状态中。通过此构造,可以使缝合线1的送出时间迟于环82的送出时间。即,通过缝合器具100,可以在环82的送出时间与缝合线1的送出时间之间设置时间差。
随后,当使操作部件10向后运动时,环导入柱塞31也开始向后运动。当顶端侧联接部件31a与底部侧联接部件32a联接时,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也开始向后运动。当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开始向后运动时,环82也开始向后运动。此时,从缝合线导入针70的顶端部送出的缝合线1穿过环82。因此,当环82开始向后运动时,环82的环形形状逐渐地变小,且缝合线1被环82抓持。进一步地,当环82向后运动时,缝合线1被环导入针60的顶端部抓持。
缝合线进给机构40的操作
根据操作部件10的运动,缝合线导入柱塞41在环导入柱塞31运动的同时也开始运动。当缝合线导入柱塞41向前运动时,缝合线紧固构件43被缝合线导入柱塞41的顶端部推动。当处于初始状态中时(或者说就在第二次操作或随后的操作之前的状态),缝合线紧固构件43处于其被卡于中空构件42中的状态中,并且通过被缝合线导入柱塞41的顶端部推动,其沿中空构件42的顶端向前运动。在已经将中空构件42通过缝合线紧固构件43的槽口插入的状态中-即在缝合线紧固构件43已经被卡于中空构件42中且已经紧固中空构件42的状态中-缝合线紧固构件43的紧固力并未到达缝合线1,并且缝合线1变自由(未将缝合线1紧固至缝合线紧固构件43的状态)。
当缝合线导入柱塞41在向前方向上运动时,缝合线紧固构件43也向前运动,并且缝合线紧固构件43从中空构件42出来。在已经使缝合线1通过缝合线紧固构件43的槽口插入的状态中-简而言之,在缝合线紧固构件43已经紧固缝合线1的状态中-缝合线紧固构件43的紧固力到达缝合线1,并且缝合线1被缝合线紧固构件43抓持。亦即,当缝合线导入柱塞41向前推动缝合线紧固构件43且缝合线紧固构件43从中空构件42出来时,中空构件42被缝合线紧固构件43紧固的状态被解除,并且这导致缝合线1被缝合线紧固构件43紧固的状态。在此种状态下,若使缝合线导入柱塞41进一步向前运动,则被缝合线紧固构件43所抓持的缝合线1与缝合线紧固构件43一同向前运动。
通过缝合线1向前运动,缝合线1从缝合线导入针70的顶端部被送出。由于早于缝合线1被送出而使环82从环导入针60的顶端部被送出,易于达到缝合线1已经被插入环82内部的状态。
另外,当缝合线导入柱塞41向前运动时,缝合线紧固构件43触到壳体50的内壁表面54,且运动停止。在此种状态下,若缝合线导入柱塞41进一步向前运动,则缝合线导入柱塞41卡于缝合线紧固构件43中。因此,缝合线紧固构件43对缝合线1的紧固被解除,且缝合线1变自由。简而言之,缝合线1进入其不会向前运动的状态中。在缝合线导入柱塞41已经被卡于缝合线紧固构件43的槽口中的状态中,缝合线紧固构件43根据缝合线导入柱塞41的向后方向的运动而运动。
接下来,当使操作部件10在向后方向上运动时,缝合线导入柱塞41也向后运动。此外,缝合线紧固构件43与缝合线导入柱塞41一同向后运动直至其接触-亦即,触到-止动器51。在缝合线紧固构件43已经接触止动器51的状态中,若使缝合线导入柱塞41进一步向后运动,则止动器51使缝合线紧固构件43的运动停止,结果,缝合线导入柱塞41从缝合线紧固构件43的槽口出来,且只有缝合线导入柱塞41向后运动。简而言之,将缝合线紧固构件43的紧固力从缝合线导入柱塞41应用至中空构件42,并且将它恢复至初始状态。
经由这一系列操作,每一个部件(操作部件10、联接部件20、环进给/返回机构30、缝合线进给机构40)恢复至与其初始状态相同的位置,但是环82进入其正抓持缝合线1的状态中。在此种状态中,当缝合器具100的环导入针60及缝合线导入针70在腹壁侧从内脏器官出来时,缝合线1变自由,且因此,平稳地引导缝合线1,且缝合线1进入其已经以大致为U型的形状穿过内脏器官壁及腹壁的状态中。最后,通过已经被拉到身体外部的缝合线导入针70的刀刃或任何切割装置(剪刀或刀具,等等)切割缝合线1。当做完这些后,缝合线1处于其已经被插入到缝合线导入针70的顶端部的与初始状态相同的状态中,且因此,通过多次执行以上程序可以固定内脏器官壁。应当指出的是,在切割缝合线1之后,若缝合线1超过缝合线导入针70的刀刃在顶端侧上出现,通过在底部侧手工拉动缝合线1可以将其放入与初始状态相同的状态中。
环82及缝合线1的送出时间安排
根据缝合器具100,操作部件10的运动首先被传递至环82,在这之后,操作部件10的运动被传递至缝合线1。结果,可以使缝合线1的送出时间晚于环82的送出时间。通过这样做,可以可靠地将缝合线1插入环82内部,且可以可靠地抓持缝合线1。
特别地,环进给/返回结构30及缝合线进给机构40均开始与操作部件10的运动相关联地操作,但是在环进给/返回结构30侧,使用环导入柱塞31及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的联接将操作部件10的运动传递至环82,而在缝合线进给机构40侧,通过利用缝合线紧固构件43已经被卡于中空构件42中的状态而使缝合线1保持自由,使得仅仅先将环82送出。接着,为了使缝合线1在环82已经被完全地送出的状态中被送出,在环进给/返回结构30侧,解除环导入柱塞31与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的联接状态,操作部件10的运动未被传递至环82,且可以保持环82的形状,而在缝合线进给机构40侧,缝合线紧固构件43从中空构件42出来并且紧固缝合线1,且操作部件10的运动被传递至缝合线1。
按照此种方式,在缝合器具100中,可以在环82的送出时间及缝合线1的送出时间之间设置时间差。特别地,在缝合器具100中,可以在环82事先已经被送出的情况中将缝合线1送出,并且易于将缝合线插入以环形形状形成的环82内部。因此,根据缝合器具100,可以通过调节止动器51的位置和环导入柱塞31、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缝合线导入柱塞41及中空构件42的长度而改变或校正缝合线1的送出时间及环82的送出时间。
缝合器具100的特别操作程序
图4至6为以简化方式示例说明缝合器具100的操作程序的剖视示意图。将以图4至6为基础描述缝合器具100的特别操作程序。图4示例说明缝合器具100的穿刺操作,图5示例说明每一个部件的向前方向的运动操作(以下称为“插入操作”(插入操作1(B1)至插入操作3(B3))),且图6示例说明每一个部件的向后方向的运动操作(以下称为“返回操作”(返回操作1(C1)至返回操作3(C3)))。图5及6还示出缝合线1及环82的送出状态的插图。
(A)穿刺(当处于缝合器具100的初始状态中时(包括就在第二次操作或随后的操作之前的状态))
首先,在缝合器具100处于其中环形成部件80的环82容纳于环导入针60内部且缝合线1容纳于缝合线导入针70内部的状态中,技师将缝合器具100刺入患者内。此时,缝合线1容纳于缝合线导入针70内部,以便不从缝合线导入针70伸出。此外,缝合线紧固构件43处于其已经被卡于中空构件43中的状态中,且缝合线1为自由的-简而言之,它不在向前方向上运动的状态。此外地,环导入柱塞31及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处于联接状态中。
(B1)插入操作1(从环82的送出的起点至缝合线1的送出的起点)
当技师将向前方向的力应用至操作部件10时,环进给/返回机构30的环导入柱塞31及缝合线进给机构40的缝合线导入柱塞41经由联接部件20开始向前运动。接着,在缝合线导入柱塞41接触缝合线紧固构件43之后,被缝合线导入柱塞41推动的缝合线紧固构件43通过沿中空构件42滑动而在向前方向上运动。缝合线1保持自由。伴随环导入柱塞31的运动,与环导入柱塞31联接的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也开始向前运动。
当环导入柱塞31在联接状态下在向前/向后方向上运动时,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也与环导入柱塞31一同在向前/向后方向上运动。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可以向前运动直至顶端表面触到壳体50的内壁表面54。当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向前运动直至顶端部表面触到壳体50的内壁表面54时,连接至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的顶端部的环形成部件80也在环导入针60的内腔中运动至顶端侧,且从环导入针60的顶端部被送出。当环82从环导入针60的顶端部被送出时,进入其中未应用外力的状态,且它被恢复至环形形状。
随后,当技师再一次使操作部件10在向前方向上运动时,环导入柱塞31及缝合线导入柱塞41均继续向前运动,且被缝合线导入柱塞41推动的缝合线紧固构件43从中空构件42出来,以便紧固缝合线1。
(B2)插入操作2(缝合线1的送出完成)
在此状态中,当缝合线紧固构件43进一步向前运动时,紧固至缝合线紧固构件43的缝合线1也开始向前运动,且缝合线1开始从缝合线导入针70的顶端部被送出。随后,缝合线1穿过已经被送出的环82的内部。同时,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触到壳体50的内壁表面54,且与环导入柱塞31的联接被解除。因此,只有环导入柱塞31在环82的形状已经被保持的状态中向前运动。
即,当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的顶端表面触到壳体50的内壁表面54时,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的向前方向的运动被限制,但是通过使操作部件10进一步向前运动,底部侧联接部件32a与顶端侧联接部件31a的联接状态被解除,只有环导入柱塞31向前运动。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不会比这进一步朝向顶端侧运动,且只有环导入柱塞31可以朝向顶端侧运动。结果,从环导入针60的顶端部送出的环82的形状得以被保持。
(B3)插入操作3(所送出的缝合线1的紧固的解除)
当技师使操作部件10进一步向前运动时,环导入柱塞31及缝合线导入柱塞41均继续向前运动。然而,被缝合线导入柱塞41所推动的缝合线紧固构件43触到壳体50的内壁表面54并且不能比这进一步向前运动。在此种状况下,当缝合线导入柱塞41进一步向前运动时,缝合线导入柱塞41被卡于缝合线紧固构件43中。当这一点发生时,缝合线1的紧固被解除,并且缝合线1再一次变自由。简而言之,缝合线1不再在向前方向上运动。同时,在环进给/返回机构30侧,只有环导入柱塞31在其中环82的形状被保持的状态中向前运动。因此,其中缝合线1已经穿过环82的内部的状态得以被保持。
(C1)返回操作1(每个部件的向后方向的运动的开始)
当技师将向后方向的力应用至操作部件10时,环进给/返回机构30的环导入柱塞31及缝合线进给机构40的缝合线导入柱塞41经由联接部件20开始向后运动。此时,缝合线紧固构件43,在缝合线导入柱塞41已经被卡于其中的状态中,与缝合线导入柱塞41一同向后运动。缝合线1保持自由。此外,环导入柱塞31在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的内部向后运动。接着,在环导入柱塞31的顶端部已经到达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的底端部的状态中,当进一步将向后方向的力应用至操作部件10时,环导入柱塞31及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被再一次联接。
(C2)返回操作2(环82的返回的开始)
当技师使操作部件10进一步向后运动时,环导入柱塞31及缝合线导入柱塞41均继续向后运动。然而,缝合线紧固构件43的向后方向的运动受到止动器51的限制,且缝合线导入柱塞41从缝合线紧固构件43出来。当这一点发生时,缝合线紧固构件43进入它已经被卡于中空构件42中的与初始状态相同的状态中。缝合线1保持自由。简而言之,缝合线1并不运动。
同时,当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由于与环导入柱塞31联接而向后运动时,与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相连的环形成部件80也开始向后运动。当这一点发生时,环82开始被容纳于环导入针60内部。此时,由于缝合线1已经穿过环82内部,环82将缝合线1拉向环导入针60侧。
(C3)返回操作3(缝合线1的抓持完成)
当技师使操作部件10进一步向后运动时,环导入柱塞31及缝合线导入柱塞41均继续向后运动。然而,在缝合线进给机构40侧,只有缝合线导入柱塞41向后运动。另一方面,伴随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32的向后方向的运动,环82将缝合线1拉向环导入针60的顶端部,且最后,缝合线1被环导入针60的顶端部抓持。此时,每个部件返回至与初始状态相同的位置,但是环82处于其中它正在抓持缝合线1的状态中。
在此状态中,当将缝合器具100移除时,缝合线1变自由,因此,缝合线1被平稳地引导,且进入它已经以大致为U型的形状穿过内脏器官壁及腹壁的状态中。简而言之,通过技师简单地执行插入操作及返回操作,可以将缝合线1放置于其已经以大致为U型的形状穿过内脏器官壁102及腹壁101的状态中。最后,当通过已经被拉到身体外部的缝合线导入针70的刀刃或其它任何切割装置切割缝合线1时,缝合线1处于其已经被插入到缝合线导入针70的顶端部的与初始状态相同的状态中。因此,通过多次执行以上程序可以固定内脏器官壁。应当指出的是,在切割缝合线1之后,若缝合线1超过缝合线导入针70的刀刃在顶端侧上出现,通过在底部侧手工拉动缝合线1可以将其放置于与初始状态相同的状态中。
使用缝合器具100的器官固定程序
图7为用于解释说明缝合器具100的操作的示意图。在使用缝合器具100的流程之后将以图7为基础解释说明缝合器具100的操作。此处,说明使用缝合器具100固定患者的腹壁101及内脏器官壁102(例如,胃壁)的情况。
首先,技师从患者的口或鼻将内窥镜插入内脏器官内部(例如,胃)。在这之后,技师将充足的气体(例如,二氧化碳)提供至内脏器官中,以使内脏器官膨胀。接着,他以气密方式将内脏器官壁102相对于腹壁101密封。在这之后,他为皮肤103消毒,包括要被环导入针60及缝合线导入针70刺穿的位置。在这之后,他凭借从内窥镜发射的光检查内脏器官的位置,并在部位处执行局部麻醉。
然后,技师预备缝合器具,使得环形成部件80的环82容纳于环导入针60内部,且缝合线1容纳于缝合线导入针70内部(图4中所示例说明的状态)。此时,缝合线1容纳于缝合线导入针70内部,以便不从缝合线导入针70的顶端部伸出。随后,技师将缝合器具100的环导入针60及缝合线导入针70刺入患者的腹壁101中,致使环导入针60及缝合线导入针70从内脏器官壁102伸至内脏器官中(图7A)。
在他用内窥镜确认此状态后,技师使操作部件10向前运动。接着,技师执行图5及图6中所示的一系列操作,将缝合线1放置于其被暴露于身体外部的状态中(图7B)。简而言之,缝合线1进入其已经以大致为U型的形状穿过内脏器官壁102及腹壁101的状态中。最后,技师切割被拉到身体外部的缝合线,并绑扎缝合线1的两端(图7C)。通过此绑扎,将内脏器官壁102及腹壁101固定。
此外地,缝合器具100被再一次刺入大致平行于所绑扎的部分的、并且与所绑扎的部分相隔指定的距离-例如,20至30mm-的位置处。简而言之,凭借起器官固定器具的作用的缝合线1,将内脏器官壁102及腹壁101固定,并且可以容易地形成在插入瘘导管时所使用的瘘。此时,若缝合线1的长度使得其可以被多次使用,则可以连续地使用缝合器具100。
缝合器具100所具有的效果
根据缝合器具100,不必每次都将缝合线1插入缝合器具100中,且任意次数的器官固定都为可能的直至没有更多的缝合线1。此外,根据缝合器具100,简单地通过操作部件10的推拉操作(以上的操作(A)-(C)),可以将缝合线1置于其已经以大致为U型的形状穿过内脏器官壁102及腹壁101的状态中。特别地,简单地通过技师执行使操作部件10向前运动的操作及使操作部件10向后运动的操作,可以将缝合线1置于其已经穿过内脏器官壁102及腹壁101的状态中,且因此使技师所需的程序更简单得多。另外,由于在环82进入其以环状形状打开的状态中之后送出缝合线1,所以可以更可靠地将缝合线1插入环82内部。
因此,可以极大地减少技师的操作负担,且显著地提高可操纵性。此外,由于程序本身可以被非常容易地执行,不仅可操纵性而且可操作性被显著地提高。另外,即使在程序简单的同时,也可以可靠地执行缝合线1的抓持,且因此可以大大地减少多次刺穿的必要,这不仅有助于减少技师的负担,而且同样有助于减少患者的负担。
缝合线进给机构的构造的另一实例
图9为示例说明缝合器具100的缝合线进给机构的构造的另一实例(以下称为“缝合线进给机构400”)的示意图。将以图9为基础描述缝合线进给机构400的构造。缝合线进给机构400被构造为使得缝合线1在壳体50内部未暴露。此外,缝合线紧固构件43如上所述可由弹性体或金属环构成,但是它还可由单独的构件(例如,图9中所示的第二引导器402)覆盖。应当指出的是,图9示出缝合器具100的缝合线进给机构400的放大图。此外,图9仅仅示例说明最靠近缝合线进给机构400的侧,但是还可在最靠近环进给/返回机构的侧上类似地设置引导管。
如图9中所示,在壳体50内部形成从顶端侧朝向底部侧伸出的第一引导器401。此第一引导器401具有内腔,第二引导器402穿过该内腔。简而言之,第一引导器401与第二引导器402一同引导缝合线紧固构件43在向前/向后方向上的运动。此外,第一引导器401的内腔连通至缝合线导入针70的内腔。另外,将第一引导器401的内腔的顶端侧形成为从顶端侧朝向底部侧逐渐地变宽的锥形形状,以使第二引导器402的顶端部接触所述顶端侧的一部分。
缝合线紧固构件43被第二引导器402所覆盖。第二引导器402的顶端侧具有小于第一引导器401的内径的外径,以使其朝向顶端侧伸出。此外,第二引导器402伴随缝合线紧固构件43的向前/向后方向的运动而运动,并且能够被插入第一引导器401的内腔中。由于顶端部在第一引导器401以锥形形状形成的部分上接触顶端侧,第二引导器402的向前方向的运动停止。应当指出的是,还可通过第一引导器401的底端部碰撞第二引导器402上的被缝合线紧固构件43所覆盖的指定的位置(例如,第一引导器402的外壁表面上的一部分[原文如此])而使第二引导器402的向前方向的运动停止。
当缝合线紧固构件43被缝合线导入柱塞41推动时,缝合线紧固构件43向前运动,但是伴随这一点,当在向前方向上运动时第二引导器402在第一引导器401中被引导。当第二引导器402的顶端部接触第一引导器401的指定的位置时(例如,其中其以锥形形状形成的部分处的内壁表面),向前方向的运动被限制,且超过这一点的向前方向的运动停止。可根据缝合线1的送出长度确定第二引导器402的停止位置。
应当指出的是,此处,描述了其中使覆盖缝合线紧固构件43的独立的构件起引导器的作用的实例,但是所述构造并不限于此,并且可通过或可不通过覆盖缝合线紧固构件43的构件设置引导机构。此外,不必说,不仅仅是第一实施例,还可类似地将缝合线紧固构件43由独立的构件覆盖的构造应用至第二实施例。
图8为示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医用缝合器具的内部构造的一个实例(以下简单地称作“缝合器具100A”)的内部构造示意图。与根据实施例1的缝合器具100类似,将器官固定器具导入内脏器官时使用缝合器具100A,为了使瘘导管的插入变容易而执行固定腹壁及内脏器官壁时使用所述器官固定器具。应当指出的是,集中于与实施例1的差异对实施例2进行了描述,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件分配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且省略了对它们的描述。
根据实施例1的缝合器具100可重复使用,但是根据实施例2的缝合器具100A不能重复使用。亦即,根据实施例1的缝合器具100使得具有对应于多次程序的长度的缝合线1被插入,而根据实施例2的缝合器具100A使得具有对应于一次程序的长度的缝合线1被插入。相应地,可以简化缝合器具100A的组成部件。以下对其进行特别地描述。
缝合器具100A不能重复使用。由于这个原因,首先,缝合线1的长度仅仅为用于一次程序的长度。此外,由于不必将从中空构件42出来的缝合线紧固构件43重新插回中空构件42中,止动器51为不必要的。另外地,由于还可能事先用缝合线紧固构件43紧固缝合线,因此中空构件42为不必要的。
根据缝合器具100A,不必每一次都将缝合线1调节至适当的位置,由此减少该操作部分的负担。此外,根据缝合器具100A,简单地通过操作部件10的插入操作(实施例1中所述的插入操作(插入操作1(B1)-插入操作3(B3)))以及返回操作(实施例1中所述的返回操作(返回操作1(C1)-返回操作3(C3))),可以将缝合线1置于其已经以大致为U型的形状穿过内脏器官壁102及腹壁101的状态中。特别地,简单地通过技师执行使操作部件10在向前方向上运动的操作,可以将缝合线1置于其已经穿过内脏器官壁102及腹壁101的状态中,且因此极大地简化技师所需的程序。另外地,由于在环82已经以环形形状打开后送出缝合线1,所以可以更可靠地将缝合线1插入环82内部。
因此,极大地减少了技师的负担,且显著地提高了可操纵性。此外,由于程序本身可以非常容易地执行,不仅可操纵性而且可操作性被显著地提高。另外,即使在程序简单的同时,也可以可靠地执行缝合线1的抓持,且因此可以大大地减少多次刺穿的必要,这不仅有助于减少技师的负担,而且同样有助于减少患者的负担。
应当指出的是,在未使用中空构件42的情况下,缝合线紧固构件43的运动与图8中所示的使用中空构件42的情况下的从中空构件42的最顶端位置的运动相同。因此,由于在壳体50内部存在协助缝合线紧固构件43的向前方向的运动的引导器,因此即使没有中空构件42,缝合线紧固构件43也可以独自在向前方向上运动。然而,事先必须调节环82的送出时间及缝合线1的送出时间。
附图标记说明
1     缝合线
10    操作部件
20    联接部件
30    环进给/返回机构
31    环导入柱塞
31a   顶端侧联接部件
32    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
32a   底部侧联接部件
40    缝合线进给机构
41    缝合线导入柱塞
42    中空构件
42a   底端部
43    缝合线紧固构件
50    壳体
51    止动器
52    支撑部件
53    支撑部件
54    内壁表面
55    引导孔
56    凸缘部分
60    环导入针
70    缝合线导入针
80    环形成部件
81    杆状柄
82    环
83    底部侧固定部件
100   缝合器具
100A  缝合器具
101   腹壁
102   内脏器官壁
103   皮肤
400   缝合线进给机构
401   第一引导器
402   第二引导器

Claims (14)

1.一种医用缝合器具,其包括:
壳体,
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端侧上的环导入针,
其中容纳有缝合线的缝合线导入针,所述缝合线导入针大致平行于所述环导入针而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端侧上且与所述环导入针相隔指定的距离,
在其顶端部上形成环的环形成部件,所述环形成部件可动地插入所述环导入针内部,
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使所述环形成部件运动的环进给/返回机构,
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送出所述缝合线的缝合线进给机构,
使所述环进给/返回机构及所述缝合线进给机构运动的操作部件,所述操作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或从所述壳体凸出,以及
将所述操作部件的运动传递至所述环进给/返回机构及所述缝合线进给机构的联接部件,其中,通过所述环进给/返回机构及所述缝合线进给机构,所述操作部件的运动以一时间差被传递至所述环形成部件及所述缝合线,且在所述环至少开始从所述环导入针的顶端部被送出之后,所述缝合线从所述缝合线导入针的顶端部被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缝合器具,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环进给/返回机构及所述缝合线进给机构,使所述环容纳于所述环导入针内部同时保持其中所述缝合线已经从所述缝合线导入针的顶端部被送出的状态,因此所述缝合线被所述环导入针的顶端部抓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缝合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进给/返回机构包括将所述环形成部件进给及返回的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以及被构造为使顶端侧能与所述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的底部侧联接的环导入柱塞,且所述环导入柱塞将所述操作部件的运动传递至所述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并且所述缝合线进给机构包括内部插入有所述缝合线的中空构件、缝合线导入柱塞以及缝合线紧固构件,所述内部插入有所述缝合线的中空部件被固定至所述壳体的至少底部侧,所述操作部件的运动所通过所述缝合线导入柱塞传递,所述缝合线导入柱塞具有中空构件能插入于其中的内腔,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根据其通过所述缝合线导入柱塞而在顶端侧上运动至的位置来紧固所述中空构件、所述缝合线或所述缝合线导入柱塞,并且通过紧固的所述缝合线导入柱塞而被移动至底部侧,且通过所述环进给/返回机构,在所述环已经从所述环导入针的顶端部被送出之后,所述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与所述环导入柱塞的联接状态被解除,并且所述环导入柱塞继续运动同时保持所述环的形状,且通过所述缝合线进给机构,在所述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与所述环导入柱塞的联接状态被解除之后,紧固所述中空构件的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从所述中空构件出来,且所述缝合线被紧固,并且所述缝合线从所述缝合线导入针的顶端部被送出,以使得其被插入已经被送出或正开始被送出的所述环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缝合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触到所述壳体的顶端侧之后,所述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与所述环导入柱塞的联接状态被解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缝合器具,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中空构件的轴向方向长度调节至使得在所述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与所述环导入柱塞的联接状态被解除之后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从所述中空构件出来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缝合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或覆盖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的一构件触到所述壳体的顶端侧之后,所述缝合线导入柱塞被插入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中,且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紧固所述缝合线导入柱塞,并且对所述缝合线的紧固被解除。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缝合器具,其特征在于,伴随所述操作部件朝向底部侧的运动,所述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与所述环导入柱塞再一次联接,且使所述环容纳于所述环导入针内部,因此所述缝合线被所述环导入针的顶端部抓持。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缝合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侧表面的一部分上设置限制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朝向底部侧的运动的止动器,并且已经触到所述止动器的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从所述缝合线导入柱塞出来且所述中空构件被再一次紧固,因此所述缝合线恢复至初始状态同时保持未紧固状态,且能被继续使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缝合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中设置弹性构件,且利用所述弹性构件的回弹力使所述操作部件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缝合器具,其特征在于,操作杆设置于所述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的侧表面的一部分上以使其从所述壳体凸出,且能经由所述操作杆使所述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旋转。
11.一种医用缝合器具,其包括:
壳体,
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端侧上的环导入针,
其中容纳有缝合线的缝合线导入针,所述缝合线导入针大致平行于所述环导入针而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端侧上且与所述环导入针相隔指定的距离,
在其顶端部上形成环的环形成部件,所述环形成部件可动地插入所述环导入针内部,
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使所述环形成部件运动的环进给/返回机构,
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送出所述缝合线的缝合线进给机构,
使所述环进给/返回机构及所述缝合线进给机构运动的操作部件,所述操作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或从所述壳体凸出,以及
将所述操作部件的运动传递至所述环进给/返回机构及所述缝合线进给机构的联接部件,
其中,通过所述环进给/返回机构及所述缝合线进给机构,所述操作部件的运动被传递至所述环形成部件及所述缝合线,且按照预调的时间安排,将所述环从所述环导入针的顶端部送出且将所述缝合线从所述缝合线导入针的顶端部送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医用缝合器具,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环进给/返回机构及所述缝合线进给机构,使所述环容纳于所述环导入针内部同时保持其中所述缝合线已经从所述缝合线导入针的顶端部被送出的状态,因此所述缝合线被所述环导入针的顶端部抓持。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医用缝合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进给/返回机构包括将所述环形成部件进给及返回的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以及被构造为使顶端侧能与所述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的底部侧联接的环导入柱塞,且所述环导入柱塞将所述操作部件的运动传递至所述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并且所述缝合线进给机构包括缝合线导入柱塞以及缝合线紧固构件,所述操作部件的运动所通过所述缝合线导入柱塞传递,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根据其通过所述缝合线导入柱塞而在顶端侧上运动至的位置来紧固所述缝合线或所述缝合线导入柱塞,并且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通过紧固的所述缝合线导入柱塞而被移动至底部侧,且通过所述环进给/返回机构,在所述环已经从所述环导入针的顶端部被送出之后,所述用于环导入的中空构件与所述环导入柱塞的联接状态被解除,且所述环导入柱塞继续运动同时保持所述环的形状,且通过所述缝合线进给机构,已经被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紧固的所述缝合线从所述缝合线导入针的顶端部被送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医用缝合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触到所述壳体的顶端侧之后,所述缝合线紧固构件紧固所述缝合线导入柱塞,且对所述缝合线的紧固被解除。
CN201280022192.5A 2011-03-31 2012-04-02 医用缝合器具 Active CN1035339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7756 2011-03-31
JP2011077756A JP5738039B2 (ja) 2011-03-31 2011-03-31 医療用縫合具
PCT/US2012/031790 WO2012135806A1 (en) 2011-03-31 2012-04-02 Medical suturing imple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3901A true CN103533901A (zh) 2014-01-22
CN103533901B CN103533901B (zh) 2016-08-17

Family

ID=45992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2192.5A Active CN103533901B (zh) 2011-03-31 2012-04-02 医用缝合器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30293A1 (zh)
EP (1) EP2691028B1 (zh)
JP (1) JP5738039B2 (zh)
CN (1) CN103533901B (zh)
WO (1) WO201213580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7538A (zh) * 2015-07-24 2015-10-28 爱微捷成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缝合器
WO2019128776A1 (zh) * 2017-12-29 2019-07-04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医用缝合装置及缝合系统
CN110477980A (zh) * 2019-09-19 2019-11-22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一种尿道缝合器及方法
CN111466971A (zh) * 2020-04-15 2020-07-3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用于胸腔镜微创手术的缝合器及控制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57001A1 (en) 2012-10-10 2014-04-17 Novamont S.P.A. Photodegradation-resistant biodegradable films
CN105286942B (zh) * 2015-11-13 2017-10-17 合肥达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套件
CN105559839A (zh) * 2016-01-21 2016-05-11 秦连进 腹腔镜下腹外疝经腹壁结扎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22981A (en) * 1993-10-08 1998-03-03 Tahoe Surgical Instruments Double needle ligature device
US20050043746A1 (en) * 2003-08-21 2005-02-24 Pollak Stanley B. Methods and instruments for closing laparoscopic trocar puncture wounds
CN1853577A (zh) * 2004-08-27 2006-11-01 罗伯托·佛戈尔 内窥镜组织缝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WO2009113221A1 (ja) * 2008-03-12 2009-09-17 Funada Masaki 医療用器具
US20090264905A1 (en) * 2006-05-30 2009-10-22 Masaki Funada Medical Instrument
CN101711697A (zh) * 2008-09-24 2010-05-26 Tyco医疗健康集团 制备锥形有环缝合线的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45693Y2 (zh) * 1981-03-20 1987-12-07
US6638286B1 (en) * 2000-11-16 2003-10-28 Vascular Control Systems, Inc. Doppler directed suture liga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8585714B2 (en) * 2003-03-18 2013-11-19 Depuy Mitek, Llc Expandable needle suture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handle assembly with rotational suture manipulation system
US8679135B2 (en) * 2010-05-25 2014-03-25 Biomet Sports Medicine,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ssing a sutur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22981A (en) * 1993-10-08 1998-03-03 Tahoe Surgical Instruments Double needle ligature device
US20050043746A1 (en) * 2003-08-21 2005-02-24 Pollak Stanley B. Methods and instruments for closing laparoscopic trocar puncture wounds
CN1853577A (zh) * 2004-08-27 2006-11-01 罗伯托·佛戈尔 内窥镜组织缝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US20090264905A1 (en) * 2006-05-30 2009-10-22 Masaki Funada Medical Instrument
WO2009113221A1 (ja) * 2008-03-12 2009-09-17 Funada Masaki 医療用器具
CN101711697A (zh) * 2008-09-24 2010-05-26 Tyco医疗健康集团 制备锥形有环缝合线的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7538A (zh) * 2015-07-24 2015-10-28 爱微捷成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缝合器
WO2019128776A1 (zh) * 2017-12-29 2019-07-04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医用缝合装置及缝合系统
CN110477980A (zh) * 2019-09-19 2019-11-22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一种尿道缝合器及方法
CN110477980B (zh) * 2019-09-19 2024-03-29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一种尿道缝合器及方法
CN111466971A (zh) * 2020-04-15 2020-07-3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用于胸腔镜微创手术的缝合器及控制系统
CN111466971B (zh) * 2020-04-15 2021-06-1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一种用于胸腔镜微创手术的缝合器及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91028B1 (en) 2016-06-01
WO2012135806A1 (en) 2012-10-04
EP2691028A1 (en) 2014-02-05
JP5738039B2 (ja) 2015-06-17
JP2012210344A (ja) 2012-11-01
US20140330293A1 (en) 2014-11-06
CN103533901B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33901A (zh) 医用缝合器具
JP5010178B2 (ja) 医療用器具
JP2002336262A (ja) 組織穿刺装置
JP2007296319A (ja) 医療用器具および内臓固定方法
JP2007289673A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WO2004075761A1 (ja) 医療用器具
JPWO2006098155A1 (ja) 縫合器
WO2012149534A1 (en) Puncture device
JP5963559B2 (ja) 医療用縫合具
JP5271811B2 (ja) 内視鏡用縫合具
JP5946335B2 (ja) 医療用縫合具
TWI551261B (zh) An in vitro kno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laparoscopic surgery
JP5943748B2 (ja) 医療用縫合具
JP3715999B2 (ja) 縫合器
JP5749563B2 (ja) 医療用縫合具
JP7188435B2 (ja) 縫合装置
JP5743828B2 (ja) 医療用縫合具
JP5832216B2 (ja) 医療用縫合具
CN111741707A (zh)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和内窥镜系统
US20230200806A1 (en) Traction tool, traction system, and traction method and suturing method for suture thread
JP7264149B2 (ja) 縫合装置
JP2017169941A (ja) 縫合装置
EP3578113B1 (en) Suture device
JP5863313B2 (ja) 医療用縫合具
WO2019189400A1 (ja) 内視鏡用外付けチューブ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17

Address after: Massachusetts, USA

Patentee after: KPR USA LLC

Address before: Massachusetts USA

Patentee before: Nellcor Puritan Bennett L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