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25746B - 一种溶藻/藻毒素降解双效工程菌y1及其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溶藻/藻毒素降解双效工程菌y1及其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25746B
CN103525746B CN201310419121.5A CN201310419121A CN103525746B CN 103525746 B CN103525746 B CN 103525746B CN 201310419121 A CN201310419121 A CN 201310419121A CN 103525746 B CN103525746 B CN 1035257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gae
molten
bacterium
engineering bacterium
b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191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25746A (zh
Inventor
张文艺
陈雪珍
李仁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uanghe Water-Resourc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41912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257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257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57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257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57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溶藻/藻毒素降解双效工程菌Y1及其构建方法,属于蓝藻处理的微生物学领域。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具有溶藻与藻毒素降解功能的亲本菌株进行融合构建兼具双亲优良性状的双效工程菌,Bacillus?sphaericus,保藏编号为CGMCC?NO.7519。同步解决溶藻及其衍生的藻毒素污染问题。其在最佳条件下原生质体融合率可达31.97%,为解决蓝藻暴发及其衍生的MC-LR污染问题为目的,对于完善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集MC-LR降解功能与溶藻特性于一体的工程菌及其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为从根本上解决大面积的蓝藻水华问题达到治标治本提供了参考。

Description

一种溶藻/藻毒素降解双效工程菌Y1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蓝藻处理的微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溶藻/藻毒素降解双效工程菌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过量的N、P等物质进入水环境,水体接受的营养物质超过自身的净化能力,导致蓝藻等浮游植物过量繁殖,有浮力的浮游蓝藻在水体表面的聚集,发生“水华”现象。此外,某些蓝藻如铜绿微囊藻,其在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藻毒素储存在细胞内,随着藻细胞的死亡释放出来,以溶解性的状态存在于水中,严重威胁动物以及人类的健康。目前已被发现的藻毒素种类大约为80多种,其中毒性最大、含量最多的是MC-LR。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生物法是解决蓝藻水华问题最为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很多研究人员发现在暴发蓝藻的天然水体、水库、池塘、除藻装置等不同环境中都存在着能够溶解或感染蓝藻细胞的微生物,它们主要归属于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等,并将统称为溶藻细菌,但是溶藻细菌的研究尚处于实验室阶段,并未规模性的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而系统的研究溶藻细菌的溶藻特性,寻找细菌的最佳溶藻条件,探索细菌溶藻方式,可为蓝藻水华生物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基础,此外,细菌溶藻导致的藻毒素问题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一系列具有藻毒素降解功能的藻毒素降解菌逐渐被人们分离出来用于处理藻毒素污染。
利用微生物溶藻,溶藻菌溶解蓝藻细胞后,胞内的藻毒素会被释放出来,这就需要藻毒素降解菌配合使用,但由于各种菌株的生活习性不同,对环境的要求不一致,构建一个既能溶藻又能解决其衍生的藻毒素污染问题的复合菌群,并使之适应环境,较为困难。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具有溶藻与藻毒素降解功能的亲本菌株进行融合构建兼具双亲优良性状的双效工程菌,将同步解决溶藻及其衍生的藻毒素污染问题变为可能,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以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兼具溶藻与藻毒素降解功能的双效工程菌的研究较少。
基于上述情况,本发明对溶藻细菌进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原生质体灭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试验,制备出既能溶藻又能降解MC-LR的双效工程菌。
其中,T1为本课题组从太湖河浜底泥中分离筛得的MC-LR降解菌,为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sphaericus),16SrDNA序列已提交至GenBank数据库,获得的16SrDNA基因登陆号为HQ877618,该菌已送至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号为CGMCCNO.4498。实验方法与结果已申请专利,专利名称为《微囊藻毒素降解菌株及利用其降解MC-LR的方法》,已获得授权(批准号:2012061900548110),其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适宜参数已申请专利,专利名称为《一种降解MC-LR的芽孢杆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方法》(201210342202.5.)
F8为本课题组从太湖流域野生白鲢鱼肠中筛选的溶藻细菌,为梭状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fusiformis),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GenBank中注册序列号JQ991003,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CGMCCNO.6106。实验方法与结果已申请专利,专利名称为《溶藻细菌及其去除铜绿微囊藻的方法》(201210275810.9)。其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适宜参数已申请专利,专利名称为《一种可溶藻的赖氨酸芽孢杆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方法》(201210342222.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蓝藻水华及其衍生的藻毒素污染问题,鉴于溶藻菌溶解蓝藻细胞后,胞内的藻毒素会被释放出来,溶藻细菌与藻毒素降解菌配合使用时各种菌株的生活习性不同,对环境的要求不一致,构建一个既能溶藻又能解决其衍生的藻毒素污染问题的复合菌群,并使之适应环境,较为困难。因此,本发明的内容为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具有溶藻与藻毒素降解功能的亲本菌株进行融合构建兼具双亲优良性状的双效工程菌,同步解决溶藻及其衍生的藻毒素污染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融合出的溶藻/藻毒素降解双效工程菌Y1,经鉴定其属于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sphaericus),并于2013年4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编号为CGMCCNO.7519。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的。
本发明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溶藻/藻毒素降解双效工程菌的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亲本菌体活化
将菌株T1、F8分别转接至平板划线分离2次,转接至新鲜的细菌液体培养基中,置于温度为30℃,转速120r/min的振荡培养箱中分别培养24h、16h至对数期。
(2)亲本原生质体制备
T1菌株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a、菌体重悬:取4ml活化的菌液,4500r/min离心10min,收集菌体,经SMM缓冲液洗涤3次;
b、酶解:用1.8ml的SMM缓冲液重悬,加入1mg/mL的溶菌酶0.2ml和2ml加热至酶解温度的EDTA溶液,使得体系酶浓度达到0.05mg/mL,在水浴温度30℃条件下酶解1h;
c、原生质体重悬:3000r/min离心收集原生质体,用0.55mol/L的NaCl溶液洗涤3次,洗去酶解液后用4ml0.55mol/LNaCl溶液悬浮即可制备得到原生质体;
F8菌株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a、菌体重悬:将4mL活化的菌液4500r/min离心10min,以SMM缓冲液洗涤2-3次后用SMM缓冲液重悬;
b、酶解:加入溶菌酶使得体系浓度达到5mg/L,水浴温度为33℃,保温酶解时间为30min;
c、原生质体重悬:3000r/min离心后以0.55mol/L的NaCl溶液洗涤原生质体2-3次,再用4mL0.55mol/LNaCl溶液重悬原生质体。
(3)亲本原生质体灭活
将F8菌株的原生质体悬浮液放入水浴锅中恒温45℃保温30min灭活,分别采用热灭活与紫外灭活方式对T1菌株原生质体进行灭活。其中,采用紫外灭活方式对T1菌株原生质体进行灭活,用紫外灯(12W)进行照射,与点光源距离15cm,照射60min;采用热灭活方式对T1菌株原生质体进行灭活,灭活温度分别为45、50、55、60℃,时间30min。
(4)亲本原生质体融合
将不同灭活方式处理后的两亲本原生质体各取1mL于5mL灭菌离心管中,混匀后3800rpm离心20min,弃去上清液,加入新生磷酸钙溶液0.2mL并摇匀,加入1.8mL30%的PEG4000,酸碱度为8.0,30℃融合30min,后3800rpm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用SMM溶液定容至2mL。
(5)双效工程菌融合子的传代与筛选
将步骤(4)中的双效工程菌菌悬液梯度稀释后选取合适浓度涂布于高渗培养基,30℃恒温培养48h,观察细菌形态、大小,挑取不同形态大小的菌落重新转接至平板,划线分离4次,30℃恒温培养48h,观察菌落形态,以游标卡尺测量菌落直径并求平均值。对挑选出的大于亲本直径的菌株进行溶藻实验和藻毒素降解实验,F8和T1菌株为对照组。溶藻实验以1:10的菌藻比,12h:12h光照条件进行。对所筛选出的融合子,采用PCR扩增的方法对融合子进行分子鉴定。
其中步骤(1)中所述的细菌培养基组成如下: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5g;蒸馏水1000mL;pH7.0-7.2;若为固体培养基则添加琼脂粉2.4%;上述培养基根据要求在高压灭菌锅中于121℃条件下灭菌20min。
其中步骤(5)中所述的高渗液体培养基组成如下:蛋白胨10g,酵母浸出汁5g,牛肉膏5g,蔗糖170g(0.5mol/L),蒸馏水定容至1000mL,pH7.2;若为高渗固体培养基则加入琼脂粉20-24g;上述培养基根据要求在高压灭菌锅中于121℃条件下灭菌20min。
其中所述的溶液配制如下:(1)高渗NaCl溶液:NaCl0.55mol/L。(2)SMM缓冲液:蔗糖0.55mol/L,顺丁希二酸20mmol/L,MgCl2·6H2O20mmol/L,pH6.8。(3)EDTA溶液:EDTA0.8g/L,SMM缓冲液配制。(4)溶菌酶:0.1mg/mL,SMM缓冲液配制。上述溶液根据要求在高压灭菌锅中于121℃条件下灭菌20min。(4)新生磷酸钙溶液:CaCl21mol/L,K2HPO40.02mol/L,使用时等体积混合。(5)PEG溶液:30%PEG溶液:3gPEG4000以SMM定容至10mL,pH7.0。上述溶液根据要求在高压灭菌锅中于121℃条件下灭菌20min。
本发明所述的铜绿微囊藻培养液的组成如下:NaNO31.5g,K2HPO40.04g,MgSO47H2O0.075g,CaCl22H2O0.036g,柠檬酸0.006g,柠檬酸铁铵0.006g,EDTA-Na20.001g,NaCO30.02g,微量元素溶液1mL,蒸馏水1000mL,pH7.1。
本发明所述的微量溶液:硼酸2.86g,MnCl2·4H2O1.86g,ZnSO4·7H2O0.22g,Na2MoO4·2H2O0.39g,CuSO4·5H2O0.08g,Co(NO3)2·6H2O0.05g,蒸馏水1000mL。
上述培养基和溶液均于高压灭菌锅中121℃条件下灭菌20min后使用。
作为本发明构建溶藻/藻毒素降解双效工程菌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对F8采用45℃热灭活原生质体、T1原生质体紫外灭活后,可达到最佳双效工程菌原生质体融合的效果,原生质体融合率可达31.9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以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为基础,其在最佳条件下原生质体融合率可达31.97%,制备出既能溶藻又能降解MC-LR的双效工程菌Y1,为解决蓝藻暴发及其衍生的MC-LR污染问题为目的,对于完善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集MC-LR降解功能与溶藻特性于一体的工程菌及其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为从根本上解决大面积的蓝藻水华问题达到治标治本提供了参考。
附图说明
图1各融合子对chla的去除效果(5d),
图2各融合子对chla的5d去除率,
图3菌株对藻毒素的去除效果,
图4菌株总DNA电泳图,
图5菌株的16SrDNA扩增产物电泳图,
图6菌株Y1的16SrDNA序列,
图7根据菌株Y1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构建的系统发育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融合出的溶藻/藻毒素降解双效工程菌Y1,经鉴定其属于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sphaericus),并于2013年4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编号为CGMCCNO.7519。
具体融合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亲本菌体活化
将菌株T1、F8分别转接至平板划线分离2次,转接至新鲜的细菌液体培养基中,置于温度为30℃,转速120r/min的振荡培养箱中分别培养24h、16h至对数期。
(2)亲本原生质体制备
T1菌株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a、菌体重悬:取4ml活化的菌液,4500r/min离心10min,收集菌体,经SMM缓冲液洗涤3次;
b、酶解:用1.8ml的SMM缓冲液重悬,加入1mg/mL的溶菌酶0.2ml和2ml加热至酶解温度的EDTA溶液,使得体系酶浓度达到0.05mg/mL,在水浴温度30℃条件下酶解1h;
c、原生质体重悬:3000r/min离心收集原生质体,用0.55mol/L的NaCl溶液洗涤3次,洗去酶解液后用4ml0.55mol/LNaCl溶液悬浮即可制备得到原生质体;
F8菌株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a、菌体重悬:将4mL活化的菌液4500r/min离心10min,以SMM缓冲液洗涤2-3次后用SMM缓冲液重悬;
b、酶解:加入溶菌酶使得体系浓度达到5mg/L,水浴温度为33℃,保温酶解时间为30min;
c、原生质体重悬:3000r/min离心后以0.55mol/L的NaCl溶液洗涤原生质体2-3次,再用4mL0.55mol/LNaCl溶液重悬原生质体。
(3)亲本原生质体灭活
将F8菌株的原生质体悬浮液放入水浴锅中恒温45℃保温30min灭活,分别采用热灭活与紫外灭活方式对T1菌株原生质体进行灭活。其中,采用紫外灭活方式对T1菌株原生质体进行灭活,用紫外灯(12W)进行照射,与点光源距离15cm,照射60min;采用热灭活方式对T1菌株原生质体进行灭活,灭活温度分别为45、50、55、60℃,时间30min。
(4)亲本原生质体融合
将不同灭活方式处理后的两亲本原生质体各取1mL于5mL灭菌离心管中,混匀后3800rpm离心20min,弃去上清液,加入新生磷酸钙溶液0.2mL并摇匀,加入1.8mL30%的PEG4000,酸碱度为8.0,30℃融合30min,后3800rpm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用SMM溶液定容至2mL。
(5)双效工程菌融合子的传代与筛选
将步骤(4)中的双效工程菌菌悬液梯度稀释后选取合适浓度涂布于高渗培养基,30℃恒温培养48h,观察细菌形态、大小,挑取不同形态大小的菌落重新转接至平板,划线分离4次,30℃恒温培养48h,观察菌落形态,以游标卡尺测量菌落直径并求平均值。对挑选出的大于亲本直径的菌株进行溶藻实验和藻毒素降解实验,F8和T1菌株为对照组。溶藻实验以1:10的菌藻比,12h:12h光照条件进行。对所筛选出的融合子,采用PCR扩增的方法对融合子进行分子鉴定。
以下提供本发明利用上述方法构建溶藻/藻毒素降解双效工程菌的5个实施例:
表1亲本灭活方式对融合子形成的影响
Table1Effectofinactivatedpatternonfusantformation
注:实施例1为F8菌株原生质体45℃热灭活,T1菌株原生质体紫外灭活;实施例2-5分别为F8菌株原生质体45℃热灭活,T1菌株原生质体45、50、55、60℃热灭活。
其中,对F8采用45℃热灭活原生质体、T1原生质体紫外灭活后进行融合可达到31.97%的融合率。
亲株原生质体在高渗条件下混合,以PEG促融,互相凝结融合后涂布于再生平板上,恒温培育48h后检出融合子,采用间接法,对再生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用影印法复制,观察融合子的生长状况,并与亲株进行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表2融合子生长状况
Table2Developmentoffusant
由表2可知,融合子直径大于亲本的有#1、#5、#6、#7、#9、#14、#15、#16、#18、#19。选择这10株菌株进行进一步筛选,以获得兼具溶藻与藻毒素降解功能的目标融合子,为便于记录,将这10株融合子依次分别命名为Y1~Y10。
对初筛得到的融合子Y1~Y10进行溶藻试验研究,与双亲株F8和T1进行比较,并以不加菌液的铜绿微囊藻液为空白对照,chla剩余含量及其去除率如图1、图2所示。
对比双亲株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效率可知,Y1、Y7、Y8、Y9、Y10对chla的5d去除率高于亲株F8和T1,其去除率分别为63.58%、48.53%、44.77%、48.12%、39.44%,鉴于Y10溶藻效率较低,以Y1、Y7、Y8、Y9做进一步藻毒素降解性能的研究。
对溶藻效果优于亲株的菌株Y1、Y7、Y8、Y9,研究其藻毒素降解性能,并与亲本比较,获得的优于亲株藻毒素降解性能的菌株即为以原生质融合法构建的兼具溶藻及藻毒素降解功能的目标双效工程菌,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亲株F8、T1与融合菌株Y1、Y7、Y8、Y9对藻毒素均具有一定的降解效果。其中,Y7对MC-LR的降解效果最好,可达40%,Y1为27.92%,均高于亲株F8、T1的MC-LR降解效果。综上所述,可以初步推断Y1与Y7是融合出的兼具溶藻与MC-LR降解功能的双效工程菌。
高质量的DNA是成功进行PCR扩增的保证,图4为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结果,由图可知,提取的基因组DNA质量较好,左数第2泳道为Y1菌株基因组DNA,条带清晰,无杂带,分子量大于15000bp。
以提取的Y1基因组DNA为模板,P1、P2为上下引物,PCR扩增后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如图5左数第2泳道所示,约为1400bp。
PCR扩增产物利用上海杰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DNA快速回收试剂盒纯化后委托上海美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测定,双向测通,所获得Y1的16SrDNA序列如图6所示,序列长度为1462bP。
通过http://www.ncbi.nlm.nih.gov/BLAST程序搜索可得到与待测序列具有较高相似度的不同物种的已知菌株序列,并在NCBI网上比对后选择与Y1菌株具有较高相似度的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如图7所示。
按照国际分类委员会的建议,DNA同源性以70%为界,大于或等于70%即为同一个种群,小于70%为不同的种群。由图7系统进化表明,Y1与T1亲缘关系最近位于一个分支,自展值为89,由此推断Y1类似于于亲株T1,归属于芽孢杆菌属。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NO.7519。

Claims (1)

1.一种溶藻/藻毒素降解双效工程菌Y1,Bacillussphaericus,保藏编号为CGMCCNO.7519。
CN201310419121.5A 2013-09-13 2013-09-13 一种溶藻/藻毒素降解双效工程菌y1及其构建方法 Active CN1035257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19121.5A CN103525746B (zh) 2013-09-13 2013-09-13 一种溶藻/藻毒素降解双效工程菌y1及其构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19121.5A CN103525746B (zh) 2013-09-13 2013-09-13 一种溶藻/藻毒素降解双效工程菌y1及其构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25746A CN103525746A (zh) 2014-01-22
CN103525746B true CN103525746B (zh) 2016-01-27

Family

ID=49928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19121.5A Active CN103525746B (zh) 2013-09-13 2013-09-13 一种溶藻/藻毒素降解双效工程菌y1及其构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257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2688B (zh) * 2016-01-21 2018-06-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微生物联合制剂同步溶藻/降解藻毒素的方法
CN113106034A (zh) * 2021-04-09 2021-07-13 常州大学 一株溶藻/脱氮/除磷三效工程菌及其在处理含铜绿微囊藻污染水中的应用
CN114314858A (zh) * 2021-12-21 2022-04-12 东珠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水体中丝状藻生长的复合微生态菌剂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3849A (zh) * 2012-09-17 2013-04-03 常州大学 一种可溶藻的赖氨酸芽孢杆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方法
CN103013848A (zh) * 2012-09-17 2013-04-03 常州大学 一种降解mc-lr的赖氨酸芽孢杆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3849A (zh) * 2012-09-17 2013-04-03 常州大学 一种可溶藻的赖氨酸芽孢杆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方法
CN103013848A (zh) * 2012-09-17 2013-04-03 常州大学 一种降解mc-lr的赖氨酸芽孢杆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UCBPP-PA14 a useful bacterium capable of lysing Microcystis aeruginosa cells and degrading microcystins;Yoon-Ho Kang et al;《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20121231;第24卷(第6期);1517-1525 *
藻毒素降解菌、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原生质体制备;李秋艳;《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3年工程科技Ⅰ辑》;20130615(第06期);B027-8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25746A (zh) 2014-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67132B (zh) 一株蜡样芽孢杆菌及其在提高植物抗旱能力中的应用
CN105670980B (zh) 一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菌株的应用
CN106493167B (zh) 地衣芽孢杆菌和菌剂及它们的应用和钝化重金属的方法
CN106834269B (zh) 一种PAEs降解菌的固定化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703342B (zh) 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菌株及其液体制剂
CN103756930B (zh) 一株花生根际生防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399178B (zh) 具有降解无机磷和抑菌作用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4877926B (zh) 一株拮抗黄栌枯萎病菌的菌株及其应用
CN104911169B (zh) 一种培制蛹虫草菌丝体和纤溶酶的方法
CN102742454A (zh) 一种人工培养长座虫草子实体的方法
CN106916765B (zh) 一种利用微紫青霉菌吸附废水中重金属锌的方法
CN103525746B (zh) 一种溶藻/藻毒素降解双效工程菌y1及其构建方法
CN103667070A (zh) 蛇足石杉植物内生真菌及其在制备石杉碱甲中的应用
CN110078220A (zh) 一种利用蓝藻原位修复砷污染高盐碱水的方法及菌株
CN105969670A (zh) 一种桑黄菌株及其选育方法
CN104738091B (zh) 一种抗花生连作复合菌剂的制备及应用
CN103614328B (zh) 一种产2,3-丁二醇的多粘类芽孢杆菌及用途
CN111004736B (zh) 一种巨大芽孢杆菌及其降解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应用
CN102604869B (zh) 防治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生防菌株1jn2及其应用
CN101063085A (zh) 稳定高产发菜多糖的发菜细胞高密度培养的方法
CN103667100B (zh) 一种溶藻/藻毒素降解双效工程菌y7及其构建方法
CN108410854A (zh) 一种制备蛹虫草菌与羊肚菌融合菌株的方法
CN105176838B (zh) 一株黑曲霉菌株及发酵菌剂及其应用
CN103013848B (zh) 一种降解mc-lr的赖氨酸芽孢杆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方法
CN103602594B (zh) 松褐天牛球孢白僵菌航天突变株b252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6

Address after: 243000 building 7, 1800 Yushan West Road, Yushan District, Ma'anshan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HUANGHE WATER-RESOURCE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Gehu Lake Road Wujin District 213164 Jiangsu city of Changzhou province No. 1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