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24585A - 一种应用离子液体制备玉米素类化合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离子液体制备玉米素类化合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24585A
CN103524585A CN201310482072.XA CN201310482072A CN103524585A CN 103524585 A CN103524585 A CN 103524585A CN 201310482072 A CN201310482072 A CN 201310482072A CN 103524585 A CN103524585 A CN 1035245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eatin
ionic liquid
compound
compounds
ad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8207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见生
李旭
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armonious Great Achievement Chemi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rmonious Great Achievement Chemi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rmonious Great Achievement Chemi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rmonious Great Achievement Chemi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8207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24585A/zh
Publication of CN1035245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45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离子液体制备玉米素类化合物的方法,在该方法中,以异戊二烯为起始原料,其在离子液体中进行一锅反应,即通过溴化、选择性氮取代及乙酸基取代反应得到(E)-4-(邻苯二甲酰亚胺)-2-甲基-2-丁烯基乙酸酯,然后通过肼解得到(E)-4-羟基-3-甲基-2-丁烯基胺,再继续反应便得到玉米素类的化合物。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具有合成路线简单、绿色环保、易于工业化、同时产品成本低以及产品纯度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离子液体制备玉米素类化合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离子液体制备玉米素类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20世纪初,德国植物学家G.Haberlandt将植物韧皮部细胞打碎,放在马铃薯块茎的伤口上,发现伤口附近的薄壁细胞竟然分裂了。40年代,在美国的植物生理J.van.Overbeek发现椰乳(即椰子的胚乳液)能刺激离体培养的曼陀罗(Daturastramonium)幼胚的生长。他们推测椰乳中存在着不同于已知的任何激素的促生长物质。50年代初,Miller等人在实验室内培养烟草植物的薄壁组织。他们发现薄壁组织在离体条件下可以长大成瘤状的细胞团,即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细胞一般都较大,但不分裂。有时细胞核分裂,但细胞壁却不能长成。他们将椰乳或酵母提取液加到培养基中,细胞果然正常分裂了。他们推测,起作用的物质可能是与核酸代谢有关的物质(因为细胞分裂需要DNA复制)。1955年,他们终于分离出一种核酸的降解产物,有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他们把这一化合物称为激动素(Kinetin)。后来又有几种类似的化合物被分离出来,于是所有这些能促进细胞分裂的化合物被统称为细胞分裂素(cytokinins)。
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等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除促进细胞分裂外,细胞分裂素能促使种子萌发、果实发育、开花等。它还有防止或延缓器官衰老的作用。
反式玉米素(ZT)以及N6-异戊基腺嘌呤(2-IP)是自然界激素家族中最常见的细胞分裂素,同时在植物中还存在玉米素核苷(ZR)、DL-二氢玉米素(DHZT)、二氢玉米素核苷(DHZR)等细胞分裂类化合物,这些都是玉米素类衍生化合物。除了N,N’-二取代的尿类化合物之外,N6取代的腺嘌呤化合物就是目前活性最高的细胞分裂素。
反式玉米素、玉米素核苷等细胞分裂素类化合物,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根据其作用于细胞的机理,利用其特殊的生物活性,在有些化妆品中人们以反玉米素作为高效活性添加成分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这类化合物也是化工医药中重要的医药中间体。
但是,由于从植物中分离出反式玉米素及其系列衍生物比较困难,收率低,成本高,所以通过生物体提取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们只好通过人工合成来寻求解决生产问题的方法。目前市场上玉米素类化合物如反式玉米素、玉米素核苷等价格太高,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有关玉米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迄今已知道的有十种以上。但是,无论哪种方法,要高效率地获得高纯度产品都是困难的,寻找一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且绿色环保的制备方法势在必行。
文献报道的玉米素、玉米素核苷、二氢玉米素、二氢玉米素核苷等系列玉米素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只要有:
R.Momet等人从异戊二烯出发,用四氯化碳为溶剂,通过溴化,N取代,KOH水解等步骤拿到烯醇胺,再与6-氯嘌呤反应制备得到反式玉米素。过程中多次需要低温反应,最后产品需要多次柱层析,才能拿到纯品,收率低,很难实现工业化生产。
山四妹等参考上面方法,得到较杂烯醇胺后,用强酸性树脂分离提纯,得到纯的烯醇胺,再与6-氯嘌呤反应,制备反式玉米素,不需要再柱层析得到较高纯度玉米素。该方法收率低,纯化烯醇胺工作量比较大,难以实现工业化。
中山大学王植材等又改进了该工艺,用固一液相转移催化法合成细胞分裂素类化合物,提高了收率。
李欲等也考虑过用丙酮醛缩二甲醇等为起始原料合成玉米素及二氢玉米素,但过程中需要用四氢铝锂、硼氢化钠等多次还原,操作复杂,成本高,也是很难实现工业化。
以异戊二烯为起始原料制备玉米素及其衍生物的方法,该路线比较简单,原料便宜易得,但过程中需要用典型的肝脏毒物四氯化碳为溶剂,溴素的滴加过程很长,污染严重;同时N取代反应选择性较差,副反应多,所以在制备过程最后或者过程中需要用柱层析分离才能得到纯品。
我们考虑减少有毒溶剂的使用,简化操作难度,降低污染,用绿色环保的离子液体取代溶剂,找到一种连续可逆,一锅法制备玉米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离子液体是近年来绿色化学的新兴研究领域之一,作为一类新型软功能材料与介质的离子液体,它具有不挥发、不易燃,液程宽、溶解性强、性质可调、可循环利用等特性,其可操作温度范围宽(-40~30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易与其它物质分离,可以循环利用,使其作为有机合成的反应介质和催化剂、分离科学的溶剂和萃取剂、电化学的电解液等被广泛研究。离子液体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从化学制备扩展到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分析测试等诸多领域。与传统有机溶剂反应相比,用离子液体反应得到的产物收率高,选择型好,后处理简单,可多次重复循环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离子液体制备玉米素类化合物的方法,在该方法中,以异戊二烯为原料,其在离子液体中进行溴化、氮取代、乙酸基取代反应后得到(E)-4-(邻苯二甲酰亚胺)-2-甲基-2-丁烯基乙酸酯,然后再肼解得到(E)-4-羟基-3-甲基-2-丁烯基胺,其再与嘌呤类化合物反应便得到玉米素及其衍生物。该方法合成路线简单,绿色环保,易于工业化,同时产品成本低,纯度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应用离子液体制备玉米素类化合物的方法,所述离子液体为[Bmim]Br3或[Emim]Br3,所述玉米素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离子液体的制备、(E)-4-(邻苯二甲酰亚胺)-2-甲基-2-丁烯基乙酸酯的合成、玉米素类化合物前体的合成以及玉米素类化合物的合成,在所述的离子液体中采用一锅法合成所述的(E)-4-(邻苯二甲酰亚胺)-2-甲基-2-丁烯基乙酸酯,其合成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反应釜中加入起始原料异戊二烯,滴加离子液体,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反应;反应完毕后除去过量异戊二烯,得化合物I,不需要进行后处理,直接用于后续反应;
Figure BSA0000096221890000041
(2)向(1)中所述的反应釜中加入DMF、K2CO3,边搅拌边滴加邻苯二甲酰亚胺的DMF溶液;搅拌进行反应,邻苯二甲酰亚胺反应完毕后,结束反应,得化合物II,不需要进行后处理,直接用于后续反应;
Figure BSA0000096221890000042
(3)向(2)中所述的反应釜中加入NaOAc,搅拌反应,反应温度为80℃~110℃,原料反应完毕后,结束反应;过滤掉不溶物;除去DMF,采用甲苯从离子液体中萃取(E)-4-(邻苯二甲酰亚胺)-2-甲基-2-丁烯基乙酸酯,食盐水洗涤,干燥有机层;
Figure BSA0000096221890000051
减压蒸馏回收甲苯,剩余物加入甲醇,加热搅拌,冷却到室温,过滤除去不溶物;再除去甲醇,得固体(E)-4-(邻苯二甲酰亚胺)-2-甲基-2-丁烯基乙酸酯,即为化合物III,不需要进行后处理,直接用于后续反应。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反应温度为-5℃~25℃,所述步骤(2)中反应温度为0℃~25℃。
进一步地,所述玉米素类化合物前体的合成包括以下步骤:
1)将化合物III加入到甲醇中,再加入85%的水合肼,搅拌回流反应2小时;冷却到室温,边搅拌边加入6N的浓盐酸,继续加热回流1小时;冷却到0℃,过滤,浓缩,得粘稠状物质;
Figure BSA0000096221890000052
2)向所述粘稠状物质中加入NaOH溶液,调PH到9.5~11,浓缩,加入乙醇,搅拌,静置过滤,除掉固体;滤液蒸干,得到(E)-4-羟基-3-甲基-2-丁烯基胺液体,即为合成玉米素类化合物的前体,为化合物IV。
进一步地,所述玉米素类化合物的前体制备玉米素类化合物的步骤如下:
反应釜中依次加入正丁醇、化合物IV、三乙胺及嘌呤衍生物,加热回流,嘌呤衍生物原料消失后,关闭加热;继续搅拌,有大量固体生成,过滤,固体分别用水、乙醇重结晶并用活性炭脱色,干燥,得到玉米素类化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玉米素类化合物包括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若嘌呤衍生物为6-氯嘌呤则生成玉米素,即为化合物V;若嘌呤衍生物为6-氯嘌呤核苷则生成玉米素核苷,即为化合物VI;
Figure BSA0000096221890000061
生成所述玉米素的产率为70%~85%;生成所述玉米素核苷的产率为65%~85%。
进一步地,对所述的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分别进行催化氢化可制备二氢玉米素和二氢玉米素核苷,其制备方法如下:
在玉米素的乙醇溶液中加入10%钯碳催化剂,搅拌,并持续通入氢气;反应完毕后除去钯碳,并进行后处理,分离得到二氢玉米素,为化合物VII;
Figure BSA0000096221890000062
在玉米素核苷的乙醇溶液中加入10%钯碳催化剂,搅拌,并持续通入氢气;反应完毕后除去钯碳,并进行后处理,分离得到二氢玉米素核苷,为化合物VIII;
进一步地,所述二氢玉米素和二氢玉米素核苷还可通过化合物IV制备,具体过程如下:
A.在化合物IV的正丁醇溶液中加入10%钯碳催化剂,搅拌,并持续通入氢气;除去钯碳,得到4-氨基-2-甲基丁烷-1-醇(6),为化合物IX,进行后续反应;
Figure BSA0000096221890000071
B.在反应釜中依次加入正丁醇、化合物IX、三乙胺及6-氯嘌呤,加热回流3~8小时,6-氯嘌呤原料消失后,关闭加热;继续搅拌,有大量固体生成,过滤,固体分别用水、乙醇进行重结晶并用活性炭脱色,干燥,得到二氢玉米素,即为化合物VII;
C.在反应釜中依次加入正丁醇、化合物IX、三乙胺及6-氯嘌呤核苷,其它操作同步骤B,得二氢玉米素核苷,即为化合物VIII。
进一步地,所述离子液体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1-甲基咪唑溶于甲苯中,边搅拌边滴加烷基溴,滴加完毕后加热回流,反应完毕后,除去甲苯;
②加乙酸乙酯进行超声,体系中析出白色固体,过滤;
③固体再用乙酸乙酯洗2~3次,真空干燥;
④搅拌过程中滴加溴素,混合物由白色慢慢变成橙黄色液体;滴加完毕,继续搅拌2小时,加入乙酸乙酯洗涤后,真空干燥,得到橙黄色离子液体。
进一步地,步骤①中所述的烷基溴为1-溴丁烷或溴乙烷,若为1-溴丁烷则制得离子液体[Bmim]Br3,若为溴乙烷则制得离子液体[Emim]Br3;所述1-甲基咪唑和烷基溴摩尔量的比例为:1:1.03~1.1。
进一步地,所述化合物III合成后,回收离子液体进行循环利用;反应完成后的离子液体为[Emim]Br或[Bmim]Br,所述回收方法是向[Emim]Br或[Bmim]Br中加入乙酸乙酯洗涤2~3次,真空干燥,再在所述[Emim]Br或[Bmim]Br中加入溴素得到[Bmim]Br3或[Emim]Br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用离子液体一锅法,以异戊二烯为原料制备得到(E)-4-(邻苯二甲酰亚胺)-2-甲基-2-丁烯基乙酸酯,减少有毒四氯化碳等溶剂的使用;
2、采用离子液体[Bmim]Br3(即三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或离子液体[Emim]Br3(即三溴化1-乙基-3-甲基咪唑)上溴,可以减少滴加溴的时间,反应温和;
3、离子液体中加入K2CO3,滴加邻苯二甲酰亚胺反应,容易操作。先前文献用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只能分批次加入,操作复杂;
4、氮取代反应在0~25℃下都可以操作,条件温和,选择性高,用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则需要-20℃低温反应,否则氮的二取代的杂质大大增加;
5、1,4-二溴异戊烯具有极强的刺激性,在空气中扩散后,对眼睛、鼻喉、皮肤刺激很大。我们从异戊二烯出发,一直在离子液体中合成,各步骤无需纯化处理,操作简单,无刺激性气体的挥发。
6、最后得到的玉米素及其衍生化合物,收率高,成本低,尤其易于工业化。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离子液体的制备
离子液体[Bmim]Br3(即三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的制备:将1-甲基咪唑821g(10.0mol),溶于5L甲苯中,边搅拌边滴加1437g(10.5mol)的1-溴丁烷,滴加完毕,加热回流24小时,冷却静置,分出甲苯,加入3L乙酸乙酯,边搅拌边超声,大量白色固体析出,过滤,固体再用乙酸乙酯洗2~3次,真空干燥,得到离子液体[Bmim]Br(即溴化1-丁基-3-甲基咪唑)。边搅拌边向[Bmim]Br中滴加1440g(9.0mol)的溴素,混合物由白色慢慢变成橙黄色液体,滴加完毕,继续搅拌2小时,加入1L乙酸乙酯洗涤后,真空干燥。得到橙黄色离子液体[Bmim]Br3
离子液体[Emim]Br3(即三溴化1-乙基-3-甲基咪唑)的制备:将1-甲基咪唑821g(10.0mol),溶于5L甲苯中,加冷凝管,边搅拌边滴加2180g(20.0mol)的溴乙烷,滴加完毕,控制回流温度80℃,加热反应48小时,蒸出甲苯及过量溴乙烷,加入5L乙酸乙酯,置于冰箱中冷却结晶,过滤,固体再用乙酸乙酯洗2~3次,真空干燥,得到离子液体[Emim]Br(即溴化1-乙基-3-甲基咪唑);边搅拌边向[Bmim]Br中滴加1440g(9.0mol)的溴素,混合物由白色慢慢变成橙黄色液体,滴加完毕,继续搅拌2小时,加入1L乙酸乙酯洗涤后,真空干燥。得到橙黄色离子液体[Emim]Br3
实施例2:用离子液体一锅法制备(E)-4-(邻苯二甲酰亚胺)-2-甲基-2-丁烯基乙酸酯(即化合物III):
Figure BSA0000096221890000091
(A)在反应釜中加入异戊二烯,控温-5℃~25℃,滴加[Emim]Br3或[Bmim]Br3,滴加完毕,继续搅拌1小时,蒸掉过量异戊二烯,得到的主要产物为化合物I,不处理,继续下步反应。
(B)向反应釜中加入二甲基甲酰胺(DMF),K2CO3,控温0℃~25℃,边搅拌边滴加邻苯二甲酰亚胺的DMF溶液;搅拌6小时左右,即以邻苯二甲酰亚胺反应完毕时结束该反应,得到的主要产物为化合物II,不处理,继续下步反应。
(C)向上步反应液中加入醋酸钠(NaOAc),加热到80℃~1l0℃,搅拌2小时,以原料反应完毕后结束反应,冷却,过滤掉不溶物;减压蒸馏除去DMF,用甲苯萃取分散在离子液体中的目标化合物III,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蒸馏回收甲苯,剩余物加入5倍甲醇,加热搅拌,冷却到室温,过滤,除去不溶物;蒸馏除去甲醇,得到粘稠状淡黄色固体,主要为(E)-4-(邻苯二甲酰亚胺)-2-甲基-2-丁烯基乙酸酯,即为化合物III,不用处理,直接用于下步反应。
实施例3:离子液体的回收
离子液体的回收:在实施例2中的步骤(C)中,甲苯将有机化合物萃取以后,得到的主要物质为离子液体[Emim]Br或[Bmim]Br,在该离子液体[Emim]Br或[Bmim]Br中加入乙酸乙酯洗涤2~3次,真空干燥;再在[Emim]Br或[Bmim]Br中滴加溴素,便得到[Emim]Br3或[Bmim]Br3,进行循环重复使用。
实施例4:玉米素类化合物前体的合成
Figure BSA0000096221890000101
将330g的(E)-4-(邻苯二甲酰亚胺)-2-甲基-2-丁烯基乙酸酯加入到1.5L甲醇中,再加入85%的水合肼85mL,搅拌回流反应2小时,TLC薄层层析,反应完毕后冷却到室温;向以上体系中边搅拌边加入1750mL6N的浓盐酸,继续加热回流1小时,冷却到0℃,过滤,滤渣用水洗2-3次,过滤,合并滤液,浓缩溶剂到1L,冷却静置,有不容固体产生,过滤除去不溶物,滤液浓缩成粘稠状;然后加入4N氢氧化钠溶液,调PH到10左右,浓缩,加入乙醇,搅拌,静置过滤,除掉固体,滤液蒸干得到橙黄色粘稠状(E)-4-羟基-3-甲基-2-丁烯基胺液体,即为合成玉米素类化合物的前体(即化合物IV)。
实施例5:玉米素(ZT)及玉米素核苷(ZR)的制备
Figure BSA0000096221890000111
玉米素(ZT)的制备:反应釜中依次加入500mL正丁醇、35.0g(0.347mol)的(E)-4-羟基-3-甲基-2-丁烯基胺、47mL三乙胺以及50.2g(0.327mol)的6-氯嘌呤,加热回流3~8小时,TLC检测,6-氯嘌呤消失时关闭加热,继续搅拌,有大量固体生成,过滤,固体分别用水、乙醇重结晶并用活性炭脱色,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结晶粉末,为玉米素(ZT),即为化合物V,收率70%~85%。
玉米素核苷(ZR)的制备:反应釜中依次加入500mL正丁醇、35.0g(0.347mol)(E)-4-羟基-3-甲基-2-丁烯基胺、三乙胺47mL以及93.0g(0.328mol)的6-氯嘌呤核苷,加热回流3~8小时,TLC检测,6-氯嘌呤核苷消失时关闭加热,继续搅拌,有大量固体生成,过滤,固体分别用水、乙醇重结晶并用活性炭脱色,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结晶粉末,为玉米素(ZT),即为化合物VI,收率65%~85%。
实施例6:二氢玉米素(DHZT)与二氢玉米素核苷(DHZR)的制备
方法一:
Figure BSA0000096221890000121
催化氢化制备二氢玉米素(DHZT):取10g玉米素,100mL乙醇,0.5g10%钯碳催化剂(Pd/C),电磁搅拌,40℃下持续通氢气12小时,反应完毕,过滤除去钯碳催化剂,减压蒸馏除去溶剂,用硅胶色谱柱分离,洗脱剂为二氯甲烷/甲醇=10:1,得到6.1g二氢玉米素(DHZT),收率60%。
催化氢化制备二氢玉米素核苷(DHZR):取10g玉米素核苷,100mL乙醇,0.5g10%钯碳催化剂(Pd/C),电磁搅拌,40℃下持续通氢气12小时,反应完毕,过滤除去钯碳催化剂,减压蒸馏除去溶剂,用硅胶色谱柱分离,洗脱剂为二氯甲烷/甲醇=10:1,得到5.2g二氢玉米素核苷(DHZR),收率51%。
方法二:
Figure BSA0000096221890000122
(1)4-氨基-2-甲基丁烷-1-醇的制备:取20g(E)-4-羟基-3-甲基-2-丁烯基胺、200mL正丁醇和1g10%Pd/C,电磁搅拌,加热到40℃,持续通氢气12小时。冷却过滤除掉Pd/C,有机层蒸干,得到淡黄色油状物,为4-氨基-2-甲基丁烷-1-醇(即为化合物IX)。
(2)二氢玉米素(DHZT)的制备:反应釜中依次加入500mL正丁醇、4-氨基-2-甲基丁烷-1-醇35.7g(0.347mol)、三乙胺47mL以及6-氯嘌呤50.2g(0.327mol),加热回流3~8小时,TLC检测,6-氯嘌呤消失时关闭加热,继续搅拌,有大量固体生成,过滤,固体分别用水、乙醇重结晶并用活性炭脱色,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结晶粉末,为二氢玉米素(DHZT),即为化合物VII,收率60%~70%。
二氢玉米素核苷(DHZR)的制备:反应釜中依次加入500mL正丁醇,4-氨基-2-甲基丁烷-1-醇35.7g(0.347mol),三乙胺47mL,6-氯嘌呤核苷93.0g(0.328mol),加热回流3~8小时,TLC检测,6-氯嘌呤消失时关闭加热,继续搅拌,有大量固体生成,过滤,固体分别用水、乙醇重结晶并用活性炭脱色,真空干燥,得到白色结晶粉末,为二氢玉米素核苷(DHZR),即为化合物VIII,收率40%~50%。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所作的有关本发明的任何修饰或变更,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应用离子液体制备玉米素类化合物的方法,所述离子液体为[Bmim]Br3或[Emim]Br3,所述玉米素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离子液体的制备、(E)-4-(邻苯二甲酰亚胺)-2-甲基-2-丁烯基乙酸酯的合成、玉米素类化合物前体的合成以及玉米素类化合物的合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离子液体中采用一锅法合成所述的(E)-4-(邻苯二甲酰亚胺)-2-甲基-2-丁烯基乙酸酯,其合成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反应釜中加入起始原料异戊二烯,滴加离子液体,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反应;反应完毕后除去过量异戊二烯,得化合物I,不需要进行后处理,直接用于后续反应; 
Figure FSA0000096221880000011
(2)向(1)中所述的反应釜中加入DMF、K2CO3,边搅拌边滴加邻苯二甲酰亚胺的DMF溶液;搅拌进行反应,邻苯二甲酰亚胺反应完毕后,结束反应,得化合物II,不需要进行后处理,直接用于后续反应; 
Figure FSA0000096221880000012
(3)向(2)中所述的反应釜中加入NaOAc,搅拌反应,反应温度为80℃~110℃,原料反应完毕后,结束反应;过滤掉不溶物;除去DMF,采用甲苯从离子液体中萃取(E)-4-(邻苯二甲酰亚胺)-2-甲基-2-丁烯基乙酸酯,食盐水洗涤,干燥有机层; 
Figure FSA0000096221880000021
减压蒸馏回收甲苯,剩余物加入甲醇,加热搅拌,冷却到室温,过滤除去不溶物;再除去甲醇,得固体(E)-4-(邻苯二甲酰亚胺)-2-甲基-2-丁烯基乙酸酯,即为化合物III,不需要进行后处理,直接用于后续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离子液体制备玉米素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反应温度为-5℃~25℃,所述步骤(2)中反应温度为0℃~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离子液体制备玉米素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素类化合物前体的合成包括以下步骤: 
1)将化合物III加入到甲醇中,再加入85%的水合肼,搅拌回流反应2小时;冷却到室温,边搅拌边加入6N的浓盐酸,继续加热回流1小时;冷却到0℃,过滤,浓缩,得粘稠状物质; 
Figure FSA0000096221880000022
2)向所述粘稠状物质中加入NaOH溶液,调PH到9.5~11,浓缩,加入乙醇,搅拌,静置过滤,除掉固体;滤液蒸干,得到(E)-4-羟基-3-甲基-2-丁烯基胺液体,即为合成玉米素类化合物的前体,为化合物IV。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应用离子液体制备玉米素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素类化合物的前体制备玉米素类化合物的步骤如下: 
反应釜中依次加入正丁醇、化合物IV、三乙胺及嘌呤衍生物,加热回流, 嘌呤衍生物原料消失后,关闭加热;继续搅拌,有大量固体生成,过滤,固体分别用水、乙醇重结晶并用活性炭脱色,干燥,得到玉米素类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离子液体制备玉米素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素类化合物包括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若嘌呤衍生物为6-氯嘌呤则生成玉米素,即为化合物V;若嘌呤衍生物为6-氯嘌呤核苷则生成玉米素核苷,即为化合物VI; 
生成所述玉米素的产率为70%~85%;生成所述玉米素核苷的产率为65%~8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离子液体制备玉米素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的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分别进行催化氢化可制备二氢玉米素和二氢玉米素核苷,其制备方法如下: 
在玉米素的乙醇溶液中加入10%钯碳催化剂,搅拌,并持续通入氢气;反应完毕后除去钯碳,并进行后处理,分离得到二氢玉米素,为化合物VII; 
Figure FSA0000096221880000032
在玉米素核苷的乙醇溶液中加入10%钯碳催化剂,搅拌,并持续通入氢气;反应完毕后除去钯碳,并进行后处理,分离得到二氢玉米素核苷,为化合物VIII。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离子液体制备玉米素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氢玉米素和二氢玉米素核苷还可通过化合物IV制备,具体过程 如下: 
A.在化合物IV的正丁醇溶液中加入10%钯碳催化剂,搅拌,并持续通入氢气;除去钯碳,得到4-氨基-2-甲基丁烷-1-醇(6),为化合物IX,进行后续反应; 
Figure FSA0000096221880000041
B.在反应釜中依次加入正丁醇、化合物IX、三乙胺及6-氯嘌呤,加热回流3~8小时,6-氯嘌呤原料消失后,关闭加热;继续搅拌,有大量固体生成,过滤,固体分别用水、乙醇进行重结晶并用活性炭脱色,干燥,得到二氢玉米素,即为化合物VII; 
C.在反应釜中依次加入正丁醇、化合物IX、三乙胺及6-氯嘌呤核苷,其它操作同步骤B,得二氢玉米素核苷,即为化合物VIII。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离子液体制备玉米素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液体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1-甲基咪唑溶于甲苯中,边搅拌边滴加烷基溴,滴加完毕后加热回流,反应完毕后,除去甲苯; 
②加乙酸乙酯进行超声,体系中析出白色固体,过滤; 
③固体再用乙酸乙酯洗2~3次,真空干燥; 
④搅拌过程中滴加溴素,混合物由白色慢慢变成橙黄色液体;滴加完毕,继续搅拌2小时,加入乙酸乙酯洗涤后,真空干燥,得到橙黄色离子液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离子液体制备玉米素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中所述的烷基溴为1-溴丁烷或溴乙烷,若为1-溴丁烷则制得离子液体[Bmim]Br3,若为溴乙烷则制得离子液体[Emim]Br3;所述1-甲基咪唑和 烷基溴摩尔量的比例为:1:1.03~1.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离子液体制备玉米素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III合成后,回收离子液体进行循环利用;反应完成后的离子液体为[Emim]Br或[Bmim]Br,所述回收方法是向[Emim]Br或[Bmim]Br中加入乙酸乙酯洗涤2~3次,真空干燥,再在所述[Emim]Br或[Bmim]Br中加入溴素得到[Bmim]Br3或[Emim]Br3。 
CN201310482072.XA 2013-10-16 2013-10-16 一种应用离子液体制备玉米素类化合物的方法 Pending CN1035245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82072.XA CN103524585A (zh) 2013-10-16 2013-10-16 一种应用离子液体制备玉米素类化合物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82072.XA CN103524585A (zh) 2013-10-16 2013-10-16 一种应用离子液体制备玉米素类化合物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24585A true CN103524585A (zh) 2014-01-22

Family

ID=49926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82072.XA Pending CN103524585A (zh) 2013-10-16 2013-10-16 一种应用离子液体制备玉米素类化合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2458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2293A (zh) * 2020-06-23 2020-09-15 成都工业学院 一种玉米素的制备方法
CN111848419A (zh) * 2020-07-28 2020-10-30 郑州猫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e)-4-羟基-3-甲基-2-丁烯基胺及玉米素的合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OTOYOSHI OHSUGI ET AL.: "Synthesis of trans-4-amino-1-hydroxy-2-methyl-2-butene from isoprene", 《AGR. BIOL. CHEM.》 *
R. MORNET ET AL.: "SYNTHESE DE L"ACETATE DU CHLORO-4 METHYL-2 BUTENE-2 OL-1 (E).NOUVELLE VOIE D"ACCES A LA TRANS-ZEATINE.", 《TETRAHEDRON LETTERS》 *
戎积圻 等: "反-玉米素的制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李歆: "玉米素以及几个精细化工中间体的合成与工艺研究", 《中国优秀硕博士学文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工程科技Ⅰ辑》 *
王道林 等: "离子液体[BMIM]Br3对1-乙酰基奥-3-甲酸甲酯的选择性单溴代反应",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顾彦龙 等: "室温离子液体及其在催化和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化学进展》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2293A (zh) * 2020-06-23 2020-09-15 成都工业学院 一种玉米素的制备方法
CN111662293B (zh) * 2020-06-23 2021-10-22 成都工业学院 一种玉米素的制备方法
CN111848419A (zh) * 2020-07-28 2020-10-30 郑州猫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e)-4-羟基-3-甲基-2-丁烯基胺及玉米素的合成方法
CN111848419B (zh) * 2020-07-28 2021-11-23 郑州猫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e)-4-羟基-3-甲基-2-丁烯基胺及玉米素的合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67396B (zh) 一种更昔洛韦的制备方法
CN109761867B (zh) 一种以羊毛脂为原料生产维生素d3的工业化新方法
CN105294534B (zh) 制备阿普司特及其中间体的产业化方法
CN108276414B (zh) 一种枸橼酸托法替尼的制备方法
CN103524585A (zh) 一种应用离子液体制备玉米素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02453011A (zh) 一种高纯度柚皮素的制备方法
CN105713063A (zh) 一种阿比特龙乙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12300071B (zh) 一种高纯度磷酸氯喹的合成方法
US8629302B2 (en) Methods for preparing hypericin
CN107141329B (zh) 一种植物甾醛类化合物的分离精制方法
CN103044468A (zh) N-(2-吡嗪羰基)-l-苯丙氨酸-l-亮氨酸硼酸的制备方法
CN104803908A (zh) 2-异丙氧基-5-甲基-4-(4-哌啶基)苯胺二盐酸盐的水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5037277B (zh) 一种3,4‑二氢嘧啶酮/硫酮类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6622070A (zh) 一种利用微反应器连续制备褪黑素的方法
CN114539251B (zh) 一种吡啶并[2,3-d]嘧啶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772189B (zh) 一种菧类化合物甲基树豆酮酸a的合成方法
CN111943899B (zh) 一种5-甲酸乙酯四氮唑的合成方法
CN113045583B (zh) 唑啉草酯代谢物的制备方法
CN103087090A (zh) 一种二棕榈酰基磷脂酰乙醇胺的合成方法
CN109232399B (zh) 一种5-溴-2-甲基-3-(三氟甲基)吡啶的合成方法
CN107118246A (zh) 一种新橙皮苷的合成工艺
CN104761599A (zh) 一种5,4’-二羟基黄酮-7-o-d-葡萄糖醛酸的制备方法
CN104447724A (zh) 一种雷替曲塞的精制方法
CN111087380B (zh) 一种替卡格雷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3360394A (zh) 8-氯茶碱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1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