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7627A - 元件安装装置、元件供料器及其拉拔限制解除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元件安装装置、元件供料器及其拉拔限制解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7627A
CN103517627A CN201310069969.XA CN201310069969A CN103517627A CN 103517627 A CN103517627 A CN 103517627A CN 201310069969 A CN201310069969 A CN 201310069969A CN 103517627 A CN103517627 A CN 1035176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er
functional unit
insertion section
engaging part
pl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996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7627B (zh
Inventor
河口悟史
米山茂和
山村达雄
金井一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17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76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76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76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元件安装装置、元件供料器及其拉拔限制解除方法,该元件安装装置在进行元件供料器的拉拔时避免元件供料器和吸嘴干涉。操作部件位置检测器检测被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操作后的操作部件到达了规定的中间位置的状态,所述规定的中间位置是到达第二位置之前的位置,控制装置的嘴动作限制部根据该检测信息(从操作部件位置检测器获得的操作部件到达了中间位置的状态的检测信息)进行安装头中的吸嘴的动作限制。而且,此后,操作部件进一步被操作到第二位置时,可动卡合部件与被卡合部件的卡合解除,从而能够进行元件供料器从供料器插入部的拉拔。

Description

元件安装装置、元件供料器及其拉拔限制解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元件安装装置、元件供料器及元件安装装置中的元件供料器拉拔限制解除方法,该元件安装装置通过安装头吸附由在供料器插入部安装的元件供料器供给的元件而将元件安装于基板。
背景技术
元件安装装置形成为如下结构:通过装卸自如地插入元件供料器插入部的元件供料器进行元件的供给,并且通过安装头具备的吸嘴吸附由元件供料器供给的元件而将元件安装于定位于规定的位置的基板。在这种元件安装装置中,具备用于将元件供料器可靠地锁定于供料器插入部的供料器锁定机构,供料器锁定机构的结构由如下部分构成:棒状的被卡合部件,沿与元件供料器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而配置于供料器插入部;及钩状的可动卡合部件,在元件供料器插入供料器插入部的状态下与被卡合部件卡合而限制元件供料器从供料器插入部的拉拔。在这种供料器锁定机构中,在解除可动卡合部件相对于被卡合部件的卡合时操作杆状的操作部件,根据该操作部件的操作使可动卡合部件动作(摆动)而解除相对于被卡合部件的卡合。
并且,在这种元件安装装置中,由于存在下述情况,即在通过安装头进行从元件供料器的元件的吸附(取出)期间,若从供料器插入部拉拔元件供料器,则元件供料器和吸嘴干涉而导致这些部件破损,所以,在操作员进行从供料器插入部拉拔元件供料器的操作时根据连接器的分离状态检测该动作,并在该时刻使吸嘴紧急退避(上升)而防止干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772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过去的发明中,存在下述问题:由于输出使吸嘴紧急退避的指令信号是在从供料器插入部拉拔元件供料器之时,所以在如吸嘴的下降动作期间形成紧急退避指令的情况下会在吸嘴进行紧急退避之前拉拔元件供料器,从而可能导致元件供料器和吸嘴干涉。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元件安装装置、元件供料器及元件安装装置中的元件供料器拉拔限制解除方法,该元件安装装置在进行元件供料器的拉拔时避免元件供料器和吸嘴干涉。
技术方案1所述的元件安装装置具备:元件供料器,装卸自如地插入供料器插入部而进行元件的供给;及安装头,通过吸嘴吸附所述元件供料器供给的元件而将元件安装于基板,所述元件安装装置具备:可动卡合部件,设置于所述元件供料器及所述供料器插入部的一方,并在所述元件供料器插入所述供料器插入部的状态下与设置于所述元件供料器及所述供料器插入部的另一方的被卡合部件卡合,而限制所述元件供料器从所述供料器插入部的拉拔;操作部件,在解除所述可动卡合部件与所述被卡合部件的卡合时被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操作;连接部件,连接所述操作部件和所述可动卡合部件,根据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使所述可动卡合部件动作,从而在所述操作部件到达了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可动卡合部件位于相对于所述被卡合部件的解除位置;操作部件位置检测单元,检测被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操作后的所述操作部件到达了规定的中间位置的状态,所述规定的中间位置是到达所述第二位置之前的位置;及嘴动作限制单元,根据从所述操作部件位置检测单元获得的所述操作部件到达了所述中间位置的状态的检测信息,进行所述安装头中的所述吸嘴的动作限制。
技术方案2所述的元件供料器装卸自如地插入元件安装装置的供料器插入部而进行向所述安装头的元件的供给,该元件安装装置具备通过吸嘴吸附元件而将元件安装于基板的安装头,所述元件供料器具备:可动卡合部件,在插入所述供料器插入部后的状态下与设置于所述供料器插入部的被卡合部件卡合,而限制所述元件供料器从所述供料器插入部的拉拔;操作部件,在解除所述可动卡合部件与所述被卡合部件的卡合时被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操作;连接部件,连接所述操作部件和所述可动卡合部件,根据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使所述可动卡合部件动作,从而在所述操作部件到达了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可动卡合部件位于相对于所述被卡合部件的解除位置;及操作部件位置检测单元,检测被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操作后的所述操作部件到达了规定的中间位置的状态,所述规定的中间位置是到达所述第二位置之前的位置。
技术方案3所述的元件安装装置中的元件供料器拉拔限制解除方法,所述元件安装装置具备:元件供料器,装卸自如地插入供料器插入部而进行元件的供给;安装头,通过吸嘴吸附所述元件供料器供给的元件而将元件安装于基板;可动卡合部件,设置于所述元件供料器及所述供料器插入部的一方,并在所述元件供料器插入所述供料器插入部后的状态下与设置于所述元件供料器及所述供料器插入部的另一方的被卡合部件卡合,而限制所述元件供料器从所述供料器插入部的拉拔;及操作部件,在解除所述可动卡合部件与所述被卡合部件的卡合时被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操作,所述元件安装装置中的元件供料器拉拔限制解除方法包括:嘴动作限制工序,检测被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操作后的所述操作部件到达了规定的中间位置的状态而进行所述安装头中的所述吸嘴的动作限制,所述规定的中间位置是到达所述第二位置之前的位置;及卡合解除工序,在进行了所述安装头中的所述吸嘴的动作限制之后,在所述操作部件到达了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可动卡合部件位于相对于所述被卡合部件的解除位置。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检测被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操作后的操作部件到达了规定的中间位置的状态而进行安装头中的吸嘴的动作限制,所述规定的中间位置是到达第二位置之前的位置,之后,在操作部件进一步被操作到第二位置时,可动卡合部件与被卡合部件的卡合解除,而能够进行元件供料器从供料器插入部的拉拔。即,在达到能够进行元件供料器从供料器插入部的拉拔的状态时,安装头中的吸嘴的动作限制已经结束,所以在进行元件供料器的拉拔时元件供料器和吸嘴不会干涉,而能够将因这些部件的干涉而导致的破损防患于未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供料器与供料器插入部一起表示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供料器的侧视图。
图4(a)(b)(c)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供料器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5(a)(b)(c)是表示从元件安装装置具备的供料器插入部拉拔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供料器的步骤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7是表示由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装置进行的元件安装作业的执行步骤的流程图。
图8(a)(b)(c)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元件供料器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标号说明
1    元件安装装置
2    基板
4    元件
12   供料器插入部
12c  被卡合部件
13   元件供料器
15   安装头
16   吸嘴
40b  嘴动作限制部(嘴动作限制单元)
41   操作部件
43   连接部件
46   可动卡合部件
48   操作部件位置检测器(操作部件位置检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元件安装装置1反复执行一系列的动作,包括从未图示的上游工序侧的装置(例如焊锡印刷机、其它元件安装装置)送来的基板2的搬入及定位、元件4向定位后的基板2的电极部3上的安装及安装了元件4的基板2向下游工序侧的装置(例如其它元件安装装置或检查机、回流炉等)的搬出。
在图1中,元件安装装置1在基台10的中央具有作为基板定位部的基板搬运输送机11,该基板搬运输送机11将基板2沿水平面内的一个方向(设为X轴方向)搬送并定位,在基台10上的基板搬运输送机11的侧方设置的供料器插入部12分别沿与X轴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设为Y轴方向)装卸自如地安装有进行元件4的供给的作为元件供给部的多个元件供料器13。
在基台10上设有由正交坐标机器人构成的头移动机构14,安装头15利用该头移动机构14在水平面内移动。头移动机构14由固定于基台10而沿Y轴方向延伸的Y轴工作台14a、沿Y轴工作台14a移动的沿X轴方向延伸的X轴工作台14b及沿X轴工作台14b移动的移动台14c构成。
安装头15安装于移动台14c,在安装头15上,多个对元件4进行真空吸附的吸嘴16以自如地进行沿上下方向(设为Z轴方向)的移动和绕上下轴的旋转的状态安装。
在安装头15上安装有使拍摄视场朝向下方的基板相机17,在基台10上的供料器插入部12和基板搬运输送机11之间的区域安装有使拍摄视场朝向上方的元件相机18。
在图2及图3中,各元件供料器13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由带式供料器构成,为如下结构:从带卷轴22引出并传送将元件4收纳于元件收纳部21a的带部件21,向元件供给口13a连续地供给元件4。在下面的元件供料器13的说明中,将以插入供料器插入部12的状态朝向基台10的中央侧(基板搬运输送机11侧)的方向称为元件供料器13的前方,将与其相反的方向称为元件供料器13的后方。
元件供料器13具备供料器主体31和设置于供料器主体31的后部的卷轴保持部32。在卷轴保持部32上旋转自如地保持有带卷轴22,从带卷轴22引出的带部件21由设置于供料器主体31的后部的带导向件33引导而进入供料器主体31内,并通过供料器主体31内的带通道34,被引导至在供料器主体31的前方设置的链轮35的上方。
在带部件21的长度方向以一定间隔设置了馈送孔21b(图2的放大图),这些馈送孔21b中位于链轮35的正上方的馈送孔与设置于链轮35的外周的馈送销35p嵌合。链轮35由设置于供料器主体31内的链轮驱动马达35m(图3)驱动而间歇性地旋转,由此带部件21按一定时间间隔行进而向元件供给口13a连续地供给元件4。此外,在带部件21的表面粘贴有用于防止元件4从元件收纳部21a脱落的顶带(未图示),但在元件收纳部21a到达元件供给口13a之前被撕下。
在供料器主体31的下表面,沿供料器主体31的长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设置有截面具有倒“T”字形状的连结部31a,通过将该连结部31a沿Y轴方向插入供料器插入部12的插槽12a,将元件供料器13插入供料器插入部12(图2及图3)。
在供料器主体31的下表面的前端部设有向前方突出的突起31b,通过该突起31b从后方抵接于在供料器插入部12的前端部设置的突起抵接部12b,进行元件供料器13相对于供料器插入部12的定位。
在图2、图3及图4(a)、(b)、(c)中,在供料器主体31的后方上部,具有向后方延伸的把持部41a的杆状的操作部件41的前端部通过安装于供料器主体31的上部摆动轴42沿上下方向摆动自如地设置。在操作部件41的后端部,在供料器主体31的一侧面的外侧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棒状的连接部件43的上端部由固定于操作部件41的第一连接销44连接。在供料器主体31的下部且操作部件41的下方的位置,设有钩状的可动卡合部件46,该可动卡合部件46由安装于供料器主体31的下部摆动轴45支承后端部,在该可动卡合部件46的前端部,由第二连接销47连接有上述连接部件43的下端部。
操作部件41在第一位置(图3及图4(a)所示的位置)和第二位置(图4(c))之间摆动自如,所述第一位置是使操作部件41的后端部从上方抵接于供料器主体31的上表面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在绕上部摆动轴42摆动时连接部件43的前表面侧的侧面的一部分从后方抵接于抵接面31c而限制进一步摆动的位置,该抵接面31c在供料器主体31中的连接部件43的前方部分形成,若沿上下方向操作操作部件41的把持部41a而使操作部件41绕上部摆动轴42从第一位置摆动至第二位置,则可动卡合部件46经由连接部件43绕下部摆动轴45摆动,使位置从前方俯下的锁定位置(图4(a)及图4(b))变化至前方扬起的锁定解除位置(图4(c))。
在此,如图4(a)、(b)、(c)所示,在连接部件43的上端部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状的槽部43a,固定于操作部件41的上述第一连接销44位于槽部43a内。因此,从操作部件41处于第一位置而可动卡合部件46处于锁定位置的状态开始(图4(a)),使把持部41a向上移动时(图(b)中所示的箭头A),虽然操作部件41绕上部摆动轴42摆动,但第一连接销44仅在连接部件43的槽部43a内向上方移动,所以可动卡合部件46不绕下部摆动轴45摆动,因此在操作部件41从第一位置向第一连接销44抵接于槽部43a的上端部的位置(将该位置称为操作部件41的“中间位置”。图4(b))移动期间,可动卡合部件46维持锁定位置。
然后,操作部件41从中间位置进一步朝向第二位置侧摆动时,第一连接销44在抵接于连接部件43的槽部43a的上端的状态下向上移动,所以可动卡合部件46经由连接部件43绕下部摆动轴45摆动,在操作部件41到达第二位置时位于锁定解除位置(图4(c))。
并且,如图4(a)、(b)、(c)所示,在配置供料器主体31的连接部件43的一侧的侧面且操作部件41的下方的位置设有操作部件位置检测器48。该操作部件位置检测器48具有由未图示的弹簧部件始终沿向上方突出的方向施力的操作片48a,操作部件位置检测器48的操作片48a在操作部件41位于第一位置时由操作部件41按压而处于完全没入状态(被完全向下方推压的状态)(图4(a)),但在操作部件41位于中间位置时及位于从该中间位置进一步向第二位置侧摆动后的位置(操作片48a从操作部件41分离的位置)时处于完全突出状态(完全没有被推压的状态)(图4(b))。而且,操作部件位置检测器48在除完全突出状态以外的状态下闭合内部触点而输出信号,但在完全突出状态下打开内部触点而不输出信号。
即,操作部件位置检测器48是检测被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操作后的操作部件41到达了规定的中间位置的状态的操作部件位置检测单元,所述规定的中间位置是到达第二位置之前的位置。
在将这种结构的元件供料器13插入供料器插入部12时,元件安装装置1的操作员OP(图1)使在操作部件41位于第二位置、且可动卡合部件46处于锁定解除位置的状态下的元件供料器13的下方的连结部31a从供料器插入部12的后方插入供料器插入部12的插槽12a(图5(a))。然后,使元件供料器13相对于供料器插入部12向前方滑动(图5(b)中所示的箭头B),并推压元件供料器13直至设置于供料器主体31的前述的突起31b从后方抵接于在供料器插入部12上设置的前述的突起抵接部12b(图5(b))。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供料器插入部12的后方沿X轴方向延伸设置有棒状的被卡合部件12c,在突起31b抵接于突起抵接部12b之后,若使元件供料器13的操作部件41从第二位置摆动至第一位置(图5(c)中所示的箭头C),而使可动卡合部件46摆动至锁定位置,则可动卡合部件46从上方卡合于被卡合部件12c,元件供料器13处于锁定于供料器插入部12的状态(图5(c))。此外,在可动卡合部件46从锁定解除位置开始摆动之后且到达锁定位置之前,元件供料器13也处于被禁止从供料器插入部12拉拔的状态。
在图6中,基板2的搬运及定位动作通过元件安装装置1所具备的控制装置40进行基板搬运输送机11的动作控制来完成,各元件供料器13中的带部件21的搬运动作(向元件供给口13a的元件4的供给动作)通过控制装置40利用各元件供料器13所具备的前述的链轮驱动马达35m使链轮35旋转动作来完成。各元件供料器13通过插入供料器插入部12而与控制装置40电连接,能够进行由控制装置40进行的链轮驱动马达35m等的动作控制及从操作部件位置检测器48的信号的输出。
安装头15在水平面内的移动动作通过控制装置40进行头移动机构14的动作控制(X轴工作台14b相对于Y轴工作台14a的移动控制及移动台14c相对于X轴工作台14b的移动的控制)来完成(图6)。各吸嘴16相对于安装头15的向上下方向的移动和绕上下轴的旋转通过控制装置40进行设置于安装头15内的嘴驱动机构16A(图6)的动作控制来完成,由各吸嘴16进行的元件4的吸附及其解除动作通过控制装置40进行吸附动作机构16B(图6)的动作控制来完成。
在图6中,由基板相机17进行的拍摄动作的控制和由元件相机18进行的拍摄动作的控制由控制装置40来完成。由基板相机17的拍摄动作而获得的图像数据和由元件相机18的拍摄动作而获得的图像数据被输入至控制装置40,在控制装置40具备的图像识别部40a完成图像识别处理。
控制装置40的嘴动作限制部40b(图6)根据从操作部件位置检测器48获得的信息(操作部件41到达了中间位置的状态的检测信息),进行安装头15中的吸嘴16的动作限制。具体而言,存在操作部件位置检测器48停止了信号的输出的元件供料器13时,该停止了信号输出的元件供料器13作为将会从供料器插入部12拉拔的元件供料器,限制从该元件供料器13取出元件4的吸嘴16的动作。
根据这种结构的元件安装装置1,在进行向基板2上的电极部3安装元件4的元件安装作业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0首先使基板搬运输送机11动作,接受从元件安装装置1的上游工序侧的装置送来的基板2并将其搬入元件安装装置1的内部,定位在规定的作业位置(图7所示的步骤ST1)。
控制装置40在进行了基板2的搬入及定位之后,使安装头15移动并使基板相机17向基板2的上方移动,使基板相机17进行基板2上的一对基板标记2m(图1)的拍摄,在图像识别部40a进行图像识别。然后,通过对所获得的一对基板标记2m的位置与预先设定的基准的位置进行比较,计算出基板2距基准的位置的位置偏差(步骤ST2)。
控制装置40计算出基板2距基准的位置的位置偏差之后,进行元件供料器13的动作控制,向该元件供料器13的元件供给口13a供给元件4,并且使安装头15位于元件供料器13的上方,之后,吸附被供给到元件供料器13的元件供给口13a的元件4(步骤ST3)。
由吸嘴16吸附元件4之后,控制装置40以使该元件4通过元件相机18的上方的方式使安装头15移动,使元件相机18拍摄元件4,在图像识别部40a进行图像识别(步骤ST4)。在进行该图像识别时,控制装置40计算出元件4相对于吸嘴16的位置偏差(吸附偏差)。
在进行了元件4的图像识别之后,控制装置40使安装头15位于基板2的上方,使由吸嘴16吸附的元件4与基板2上的电极部3接触,之后,解除吸嘴16对元件4的吸附,将元件4安装于基板2上(步骤ST5)。在该元件安装工序中,控制装置40进行吸嘴16相对于基板2的位置校正(包括旋转校正),以使在步骤ST2中求出的基板2的位置偏差和在步骤ST4中求出的元件4的吸附偏差得以修正。如此,安装头15成为通过吸嘴16吸附元件供料器13供给的元件4而将元件4安装于基板2的结构。
控制装置40进行了元件4相对于基板2的安装之后,进行应安装于基板2的所有元件4的安装是否已结束的判断(步骤ST6)。然后,在应安装于基板2的所有元件4的安装未结束时,返回步骤ST3,进行吸嘴16对下一个元件4的拾取,在应安装于基板2的所有元件4的安装结束时,使基板搬运输送机11动作,将基板2从元件安装装置1搬出(步骤ST7),结束每一张基板2的元件安装作业。
在执行基于上述步骤的元件安装作业时,在为了更换向安装头15供给的元件4的种类等而需要从供料器插入部12拉拔元件供料器13的情况下,操作员OP为了解除要拉拔的元件供料器13的可动卡合部件46与被卡合部件12c的卡合,使处于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的操作部件41的把持部41a向上移动,而使操作部件41朝向第二位置摆动。此时,到操作部件41到达中间位置为止仅第一连接销44在连接部件43的槽部43a内向上移动,所以可动卡合部件46不摆动,维持位于锁定位置的状态(图4(a)→图4(b)),但在操作部件41到达中间位置时从操作部件位置检测器48的信号输出停止,所以通过接受了该信号输出停止的控制装置40的嘴动作限制部40b,限制要从该元件供料器13取出元件4的吸嘴16的动作(嘴动作限制工序)。然后,操作部件41超过中间位置摆动至第二位置时,根据该摆动操作,连接部件43向上方提起可动卡合部件46的前端部,所以可动卡合部件46以位于锁定解除位置的方式摆动(图4(b)→图4(c)),可动卡合部件46与被卡合部件12c的锁定被解除(卡合解除工序)。此外,在可动卡合部件46从锁定位置开始摆动之后且到达锁定解除位置之前,元件供料器13也维持被禁止从供料器插入部12拉拔的状态。
可动卡合部件46与被卡合部件12c的锁定解除之后,操作员OP能够从供料器插入部12拉拔元件供料器13。
即,在本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装置1中的元件供料器拉拔限制解除方法中,执行如下工序:嘴动作限制工序,检测被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操作后的操作部件41到达了规定的中间位置的状态而进行安装头15中的吸嘴16的动作限制,所述规定的中间位置是到达第二位置之前的位置;及卡合解除工序,在进行了安装头15中的吸嘴16的动作限制之后,在操作部件41到达了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使可动卡合部件46位于相对于被卡合部件12c的解除位置。
在此,可动卡合部件46在元件供料器13插入供料器插入部12后的状态下与设置于供料器插入部12的被卡合部件12c卡合,而限制元件供料器13从供料器插入部12的拉拔,操作部件41在解除可动卡合部件46与被卡合部件12c的卡合时被从第一位置经过中间位置向第二位置操作。并且,连接部件43连接操作部件41和可动卡合部件46,根据操作部件41的操作使可动卡合部件46动作(在此为摆动),从而在操作部件41到达了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使可动卡合部件46位于相对于被卡合部件12c的解除位置。
如此,在本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装置1、元件供料器13及元件安装装置1中的元件供料器拉拔限制解除方法中,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操作操作部件41而解除可动卡合部件46对被卡合部件12c的卡合(锁定),另一方面,在存在对被卡合部件12c的卡合被解除的元件供料器13时,禁止从该元件供料器13的元件4的吸附,但检测被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操作后的操作部件41到达了规定的中间位置的状态而进行安装头15中的吸嘴16的动作限制,所述规定的中间位置是到达第二位置之前的位置,之后,在操作部件41进一步被操作到第二位置时,可动卡合部件46与被卡合部件12c的卡合解除,而能够进行元件供料器13从供料器插入部12的拉拔。即,在变为能够进行元件供料器13从供料器插入部12的拉拔时,安装头15中的吸嘴16的动作限制已经结束,所以在进行元件供料器13的拉拔时元件供料器13和吸嘴16不会干涉,而能够将因这些部件的干涉而导致的破损防患于未然。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8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装置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装置1大体相同,但第二实施方式的元件供料器13的连接部件43不具有如第一实施方式的槽部43a,安装于操作部件41的第一连接销44与连接部件43的上端部直接结合(枢轴连接)。而且,在操作部件41的后端部的下方的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地设置了操作部件位置检测器48。
如图8(a)、(b)、(c)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操作部件位置检测器48在操作部件41位于第一位置时由操作部件41按压而成为完全没入状态(图8(a)),但在操作部件41位于作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来确定的规定的中间位置时及位于从该中间位置进一步向第二位置侧摆动后的位置(操作片48a从操作部件41分离的位置)时成为完全突出状态(图8(b))。而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操作部件位置检测器48在除完全突出状态以外的状态下闭合内部触点而输出信号,但在完全突出状态下打开内部触点而不输出信号。
此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可动卡合部件46根据操作部件41的位移也发生位移,但是在操作部件41处于中间位置的情况下,根据从操作部件41的摆动支点即上部摆动轴42的杠杆比,可动卡合部件46不会发生到能够解除锁定的程度的位移,所以在检测出操作部件41位于中间位置的时间点锁定不会解除。
如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操作部件位置检测器48检测被从第一位置(图8(a))朝向第二位置(图8(c))操作的操作部件41到达了规定的中间位置的状态(图8(b)),所述规定的中间位置是到达第二位置之前的位置,可动卡合部件46在被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操作后的操作部件41到达第二位置开始解除与被卡合部件12c的卡合(图8(c))。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检测被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操作后的操作部件41到达了规定的中间位置的状态而进行安装头15中的吸嘴16的动作限制,所述规定的中间位置是到达第二位置之前的位置,之后,在操作部件41进一步被操作到第二位置时,可动卡合部件46与被卡合部件12c的卡合解除,而能够进行元件供料器13从供料器插入部12的拉拔,从而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内容。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元件供料器13的例子,例示了带式供料器,但元件供料器13只要是装卸自如地插入供料器插入部12而进行元件4的供给的结构即可,也可以不是带式供料器(例如也可以是散装供料器等)。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形成如下结构:可动卡合部件设置于元件供料器13侧,被卡合部件设置于供料器插入部12侧;但也可以形成为下述结构:可动卡合部件设置于供料器插入部12侧,被卡合部件设置于元件供料器13侧。即,只要将可动卡合部件设置于元件供料器13及供料器插入部12的一方而将被卡合部件设置于元件供料器13及供料器插入部12的另一方即可。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提供一种元件安装装置、元件供料器及元件安装装置中的元件供料器拉拔限制解除方法,该元件安装装置在进行元件供料器的拉拔时避免元件供料器和吸嘴干涉。

Claims (3)

1.一种元件安装装置,具备:元件供料器,装卸自如地插入供料器插入部而进行元件的供给;及安装头,通过吸嘴吸附所述元件供料器供给的元件而将元件安装于基板,
所述元件安装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可动卡合部件,设置于所述元件供料器及所述供料器插入部的一方,并在所述元件供料器插入所述供料器插入部后的状态下与设置于所述元件供料器及所述供料器插入部的另一方的被卡合部件卡合,而限制所述元件供料器从所述供料器插入部的拉拔;
操作部件,在解除所述可动卡合部件与所述被卡合部件的卡合时被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操作;
连接部件,连接所述操作部件和所述可动卡合部件,根据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使所述可动卡合部件动作,从而在所述操作部件到达了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可动卡合部件位于相对于所述被卡合部件的解除位置;
操作部件位置检测单元,检测被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操作后的所述操作部件到达了规定的中间位置的状态,所述规定的中间位置是到达所述第二位置之前的位置;及
嘴动作限制单元,根据从所述操作部件位置检测单元获得的所述操作部件到达了所述中间位置的状态的检测信息,进行所述安装头中的所述吸嘴的动作限制。
2.一种元件供料器,装卸自如地插入元件安装装置的供料器插入部而进行向所述安装头的元件的供给,该元件安装装置具备通过吸嘴吸附元件而将元件安装于基板的安装头,
所述元件供料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可动卡合部件,在插入所述供料器插入部后的状态下与设置于所述供料器插入部的被卡合部件卡合,而限制所述元件供料器从所述供料器插入部的拉拔;
操作部件,在解除所述可动卡合部件与所述被卡合部件的卡合时被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操作;
连接部件,连接所述操作部件和所述可动卡合部件,根据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使所述可动卡合部件动作,从而在所述操作部件到达了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可动卡合部件位于相对于所述被卡合部件的解除位置;及
操作部件位置检测单元,检测被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操作后的所述操作部件到达了规定的中间位置的状态,所述规定的中间位置是到达所述第二位置之前的位置。
3.一种元件安装装置中的元件供料器拉拔限制解除方法,该元件安装装置具备:元件供料器,装卸自如地插入供料器插入部而进行元件的供给;安装头,通过吸嘴吸附所述元件供料器供给的元件而将元件安装于基板;可动卡合部件,设置于所述元件供料器及所述供料器插入部的一方,并在所述元件供料器插入所述供料器插入部后的状态下与设置于所述元件供料器及所述供料器插入部的另一方的被卡合部件卡合,而限制所述元件供料器从所述供料器插入部的拉拔;及操作部件,在解除所述可动卡合部件与所述被卡合部件的卡合时被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操作,
所述元件供料器拉拔限制解除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嘴动作限制工序,检测被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操作后的所述操作部件到达了规定的中间位置的状态而进行所述安装头中的所述吸嘴的动作限制,所述规定的中间位置是到达所述第二位置之前的位置;及
卡合解除工序,在进行了所述安装头中的所述吸嘴的动作限制之后,在所述操作部件到达了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可动卡合部件位于相对于所述被卡合部件的解除位置。
CN201310069969.XA 2012-06-19 2013-03-05 元件安装装置、元件供料器及其拉拔限制解除方法 Active CN1035176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7511 2012-06-19
JP2012137511A JP5877315B2 (ja) 2012-06-19 2012-06-19 部品実装装置、パーツフィーダ及び部品実装装置におけるパーツフィーダ引き抜き規制解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7627A true CN103517627A (zh) 2014-01-15
CN103517627B CN103517627B (zh) 2017-07-28

Family

ID=49899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9969.XA Active CN103517627B (zh) 2012-06-19 2013-03-05 元件安装装置、元件供料器及其拉拔限制解除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77315B2 (zh)
CN (1) CN10351762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7711A (zh) * 2014-10-22 2017-05-31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元件安装系统及供料器
CN112292920A (zh) * 2018-06-12 2021-01-29 株式会社富士 更换装置
CN112292921A (zh) * 2018-06-12 2021-01-29 株式会社富士 更换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7746B2 (ja) * 2018-03-05 2019-08-07 株式会社Fuji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JP7260343B2 (ja) * 2019-03-06 2023-04-18 株式会社Fuji パーツフィーダ
WO2021038713A1 (ja) * 2019-08-27 2021-03-0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機、テープフィーダ、テープセットユニット
WO2022071004A1 (ja) 2020-09-30 2022-04-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パーツフィーダおよび部品装着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14191A (ja) * 1996-01-30 1997-08-15 Yamaha Motor Co Ltd 表面実装機
US20020003995A1 (en) * 2000-04-12 2002-01-10 Yuji Nakamura Part-supplying tray feeder and method of picking-up parts in the tray
CN1942093A (zh) * 2005-09-30 2007-04-04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仪器 电子元件组装装置
CN101547590A (zh) * 2008-03-28 2009-09-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贴装设备及贴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14191A (ja) * 1996-01-30 1997-08-15 Yamaha Motor Co Ltd 表面実装機
US20020003995A1 (en) * 2000-04-12 2002-01-10 Yuji Nakamura Part-supplying tray feeder and method of picking-up parts in the tray
CN1942093A (zh) * 2005-09-30 2007-04-04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仪器 电子元件组装装置
CN101547590A (zh) * 2008-03-28 2009-09-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贴装设备及贴装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7711A (zh) * 2014-10-22 2017-05-31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元件安装系统及供料器
CN112292920A (zh) * 2018-06-12 2021-01-29 株式会社富士 更换装置
CN112292921A (zh) * 2018-06-12 2021-01-29 株式会社富士 更换装置
CN112292920B (zh) * 2018-06-12 2022-03-04 株式会社富士 更换装置
CN112292921B (zh) * 2018-06-12 2022-05-17 株式会社富士 更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7627B (zh) 2017-07-28
JP2014003160A (ja) 2014-01-09
JP5877315B2 (ja) 2016-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7627A (zh) 元件安装装置、元件供料器及其拉拔限制解除方法
US11470751B2 (en) Component-mounting system and management device
WO2017033268A1 (ja) 部品実装ライン
CN110892345B (zh) 作业系统
US11457551B2 (en) Mounting-related device and mounting system
WO2014083852A1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EP3618599B1 (en) Work system
JP2023126381A (ja) システム
US10015920B2 (en) Component mounting method in 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JP2020014020A (ja) 部品実装ライン
CN106797710B (zh) 带式供料器保持装置
JP6986148B2 (ja)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JP2013135093A (ja) スプライシングテープおよびスプライシング処理方法ならびに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EP4093171B1 (en) Component mounting line
JP6472805B2 (ja) 対基板作業装置
EP3726949B1 (en) Mount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mount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JP7349014B2 (ja) 制御装置、実装システム、制御方法
JP2020014021A (ja) ユニット保管庫および部品実装ライン
JP2020014019A (ja) 部品実装ライン
WO2022044081A1 (ja)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JP7252844B2 (ja) 対基板作業機
WO2014030269A1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WO2022101992A1 (ja) 管理装置および管理方法並びに作業装置
WO2022259467A1 (ja) 運搬台車
CN116491237A (zh) 管理装置、管理方法及作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24

Address after: Osaka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