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0265A - 保护用的编织产品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保护用的编织产品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0265A
CN103510265A CN201310224807.9A CN201310224807A CN103510265A CN 103510265 A CN103510265 A CN 103510265A CN 201310224807 A CN201310224807 A CN 201310224807A CN 103510265 A CN103510265 A CN 1035102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ided fabric
internal layer
fabric
layer braided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248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0265B (zh
Inventor
芦边伸介
高水达哉
后藤雅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10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02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02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026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4Heat-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4Heat-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10B2401/041Heat-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thermoplastic; thermosetting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2Cross-sectional features
    • D10B2403/022Lofty fabric with variably spaced front and back plies, e.g. spacer fabrics
    • D10B2403/0221Lofty fabric with variably spaced front and back plies, e.g. spacer fabrics with at least one corrugated ply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1/00Wearing apparel
    • D10B2501/04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9/00Medical; Hygiene
    • D10B2509/02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D10B2509/024Stiffening bandages, e.g. with plaster of Par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Braiding, Manufacturing Of Bobbin-Net Or Lace, And Manufacturing Of Nets By Knot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保护用的编织产品及其制造方法,该保护用的编织产品具备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连结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且包含热可塑性树脂在内的连结线熔融,凸状部分和凹状部分交替地重复,凸状部分由连结线隔开了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凹状部分的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无间隙地紧贴。能做成与保护对象一致的形状,能得到安装容易而且厚且硬的编织产品。

Description

保护用的编织产品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护用的编织产品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利用了立体编织物的保护用的编织产品。
背景技术
使用由热熔融的线编织编织物,进行加热而将编织物的形状固定已被众所周知。例如作为专利文献1的日本特开2004-337421提出了由热可塑性树脂的线编织筒状的编织物,在通过人体的手臂等后进行加热,做成石膏固定器。作为专利文献2的日本特开2003-286633,提出了由连结线连结面料和衬料,作为衬料使用卷缩性的线,作为面料使用含有热熔融性的粘合剂的线,做成乳罩。如果进行加热,则面料的粘合剂熔融,花纹不容易走样,衬料卷缩而出现伸缩性。
专利文献1的石膏固定器,做成与保护对象吻合的形状是困难的。例如,如果使手臂通过专利文献1的石膏固定器而弯曲肘,则出现折皱。另外专利文献2的乳罩不是假想乳罩的形状以外的形状。进而无论在哪个专利文献中都没有研究由厚且硬的编织物带来充分的保护效果的情况。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3742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86633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做成与保护对象一致的形状,安装容易,而且厚且硬的保护用的编织产品。
本发明的课题,还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的编织产品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辅助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变形容易而适合于运动护身带等的编织产品。
本发明的辅助的课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变形困难而适合于石膏固定器或管的罩等的编织产品。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保护用的编织产品,至少具备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其特征在于,连结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且包含热可塑性树脂的连结线进行热变形,编织凸状部分和凹状部分交替地重复,该凸状部分由连结线隔开了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该凹状部分的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无间隙地紧贴。
本发明的编织产品,能以凹凸的凹状部分为中心弯曲成波纹状而成型成所希望的形状,通过在该状态下进行加热,能使连结线熔融或软化而进行热变形。所谓热变形是指,连结线收缩而变粗,连结线相互热粘接而形成网状的组织等。另外连结线不限于以热可塑性树脂为主成分的线,也可以是使热可塑性树脂的线和其它线集合了的线、由芯和鞘构成的结构的线,例如鞘的部分是由热可塑性树脂构成的线,或是使热熔接线和其它线集合了的线等。连结线包含热可塑性树脂,是在加热时在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软化前软化或熔融的线。而且通过热变形,编织产品变硬,保护效果提高。另外在本发明中,不使内层编织物自身或外层编织物自身熔融,而是使内层编织物和外层编织物之间的连结线熔融或软化。而且因为能大量地填充连结线,所以能得到厚且硬的编织产品。
最好是,连结线的热可塑性树脂不从编织产品的表面浸出,编织产品以凹状部分为中心自由变形。如果以连结线的热可塑性树脂不浸出的方式加热,则能得到以波纹状变形容易的编织产品,而且凸的部分因进行了热变形的连结线而变硬,适合于运动护身带及护板等。
特别最好是,除了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以外,还具备后编织物,通过将后编织物的端部最好是两端与外层编织物或内层编织物连接,做成了筒状。如果这样做,则在后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的间隙内通过人体的手臂、脚等,能容易地安装。
另外最好是,连结线的热可塑性树脂从外层编织物的表面浸出,而且浸透到凹状部分,限制了以凹状部分为中心的变形。如果以连结线的热可塑性树脂向外层编织物侧浸出的方式加热,则能得到硬的编织产品,适合于石膏固定器、护腿、安全帽、管的罩等。而且能使筒状的编织产品在周方向扩张而设定在保护对象上。另外在做成石膏固定器等的情况下,由于内层编织物与人体接触,所以安装感良好。
在本发明的保护用的编织产品的制造方法中,其特征在于,
通过由至少具备一对针床并在针床之间使编织物自由移圈的编织机执行如下的步骤:
由一方的针床编织外层编织物的步骤;
由另一方的针床编织内层编织物的步骤;
由上述一方的针床和另一方的针床,以将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隔开间隔地由包含热可塑性树脂在内的连结线连结的方式编织的步骤;
由上述一方的针床和另一方的针床,以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无间隙地紧贴的方式编织的步骤,
编织凸状部分和凹状部分交替地重复的立体编织物,该凸状部分由连结线隔开了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该凹状部分的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无间隙地紧贴,并且,
通过将上述立体编织物做成所希望的形状而进行加热,执行将连结线加热而使其变形的步骤。
在本发明中,能由编织机,特别是横编机编织保护效果高的编织产品。然后将编织了的编织产品设定在模型等上来决定形状,通过加热能使连结线进行热变形而使编织产品硬化。另外,如果设定在模型上加热,则与设定在人体上的情况不同,能在所希望的温度硬化成任意的形状。
最好是,如实施例所示,以无缝制方式编织编织产品。于是,因为没有由缝制产生的接缝,所以编织产品的伸缩性增加,适合于运动护身带,护板等,另外,编织具有口袋的编织产品,为了保护而将树脂等硬的部件向口袋内插入,通过缝制封闭口袋已被众所周知。在本发明中,由于能以无缝制方式编织,通过加热使连结线进行热变形,所以能省略树脂部件的插入和缝制的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加热前的立体编织物(运动护身带)的主视图。
图2是加热前的立体编织物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穿上了加热前的立体编织物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加热前的立体编织物和比较例的立体编织物的图。
图5是横编机的俯视图。
图6是沿着长度方向模式地表示加热前的立体编织物的图。
图7是表示将立体编织物卡定在横编机的针床上进行编织的图。
图8是表示立体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图。
图9是加热前的立体编织物的主视图。
图10是加热了图9的立体编织物的编织物的主视图。
图11是以剩下挠性的方式加热的立体编织物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1的立体编织物的侧视图。
图13是以变形困难的方式加热的立体编织物的主视图。
图14是表示加热前的立体编织物的结构的图。
图15是表示加热后的立体编织物的结构的图。
图16是表示立体编织物的编织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立体编织物的编织以后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施发明的方式
下面,表示用于实施发明的最佳实施例。此发明的范围,应该是在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中加进由众所周知技术产生的变更的可能性来解释。
[实施例]
立体编织物的编织
图1~图17表示实施例,首先说明立体编织物的编织。图1~图3表示加热前的立体编织物,此立体编织物是运动护身带,其主要部分是图1~图3中的白色的编织物的部分,以下将立体编织物的主要部分简单地作为“立体编织物”进行说明。立体编织物按图2的从右向左的顺序,由后编织物、内层编织物、外层编织物的三层编织物构成。内层编织物和外层编织物由连结线连结,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在沿着编织物的长度方向的多个部位,在此是以一定的间距,相互无间隙地结合。将无间隙地结合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称为“收口”。另外,内层编织物,因为处于后编织物和外层编织物之间,所以在图1~图3中看不见。连结线,也因为处于内层编织物和外层编织物之间,所以在图1~图3中看不见。外层编织物与内层编织物相比仅编织了多的线圈横列数(沿着长度方向的线圈列的数),其结果,外层编织物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即编织长度与内层编织物相比变长,向立体编织物的外侧鼓起。而且内层编织物的表面是扁平的。另外,后编织物,其线圈横列数与内层编织物及外层编织物的哪一个相比都少,沿着线圈横列方向(编织宽度的方向)的线圈数也比内层编织物及外层编织物少。因此,像图1、图2的那样,立体编织物以内层编织物成为内侧的方式弯曲成L字状,另外外层编织物以覆盖比手臂的半周宽的范围的方式弯曲。另外在图1~图3的立体编织物中,上下两端的部分是编织开始和编织结束的部分,没有连结线,编织组织例如是罗纹组织,但也可以是平针组织等。内层编织物和外层编织物的编织组织例如是平针组织,但也可以是罗纹组织等。
内层编织物、外层编织物、后编织物具有适当的强度和伸缩性,而且与连结线相比由高熔点的线编织。连结线最好是热可塑性合成树脂的多纤维丝或单纤维丝的长丝,但也可以是热可塑性合成树脂的纺织线,进而只要是包含热可塑性树脂在内的线即可。如果是单纤维丝,则编织物硬,保护效果特别高。另外,在加热编织产品整体的情况下,连结线与构成内层编织物、外层编织物及后编织物的线相比使用熔点低的线,但在不加热后编织物地加热内层编织物和外层编织物及它们之间的连结线的情况下,不需要由与连结线相比高熔点的线编织后编织物。成型立体编织物而通过加热硬化的编织产品,除了手臂、脚、肘、膝等的运动护身带以外,还能用于袜子的比脚脖子低的部分、石膏固定器、安全帽等。进而上述的编织产品也能用于管的罩、柱的罩等。立体编织物,由具有在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之间填充了连结线的空间的凸状部分和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无间隙地紧贴的凹状部分构成,它们交替地重复。
图4表示在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之间具备连结线的立体编织物(图的左侧)和不具备连结线的立体编织物(图的右侧)。左右的立体编织物,都以一定的间距将外层的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无间隙地结合,立体编织物因连结线而体积变大。
图5表示用于编织的横编机2,4、6是前后一对的针床,也可以是具备前后上下合计4张针床的横编机。8是滑架,在针床4、6上往复,操作针床4、6的针来编织立体编织物。9是位移马达,使针床4、6相对地在图5的左右方向横向移动。另外通过移圈,能使编织物在前后的针床4、6之间移动。另外,也可以在针床4、6上设置一组线性马达代替滑架8,由线性马达使针进退。在内层编织物和外层编织物及后编织物中,为了使编织物的长度方向尺寸不同,除了使形成线圈的线圈横列数在编织物之间不同以外,也可以使线圈的尺寸在内层编织物和外层编织物等之间不同,例如可以由滑架8的成圈三角改变针床4、6的针的拉入量。进而由热收缩线以与外层编织物相同的线圈横列数由相同的线圈尺寸编织内层编织物,也可以在编织后仅使内层编织物热收缩。
另外,在此说明书中,编织长度(长度方向的立体编织物的长度)是指,在由图5的横编机2进行编织时,在与针床4、6的长度方向呈直角的方向的编织产品的长度。编织宽度或线圈横列方向的编织物尺寸是指,在由图5的横编机2进行编织时,沿着针床4、6的编织产品的宽度。线圈横列数是沿着编织长度方向的线圈列的数,在线圈尺寸一定的情况下,与编织长度成比例。
图6模式地表示立体编织物10的截面。12是后编织物,14是内层编织物,16是外层编织物,立体编织物10由后编织物12、内层编织物14、外层编织物16的三层构成,内层编织物14和外层编织物16,例如以由以一定的间距设置的凹状部分17相互紧贴的方式结合。连结线18被填充在凹状部分17、17之间的区域内,连结编织物14、16,由连结线18连结了内层编织物14和外层编织物16的部分成为立体编织物10的凸状部分。另外后编织物12也可以没有。
立体编织物10,在具备了前后上下四张针床的横编机的情况下,能通过分配给编织物12、14、16各一张针床,由分配的针床编织编织物12、14、16来编织。在前后两张针床的横编机2的情况下,例如像图7的那样进行编织。将后编织物12分配给一方的针床,将内层编织物14和外层编织物16分配给另一方的针床,内层编织物14与外层编织物16相比,配置在向针床之间的区域即针槽间隙侧偏移的位置。通过图7的上部的配置,能编织后编织物12。通过移圈,能在图7的上部的配置和下部的配置之间移动内层编织物14。通过图7的下部的配置,能进行内层编织物14和外层编织物16的编织,另外通过集圈、编织等,能将连结线18填充在编织物14、16之间。图7表示集圈的情况,在编织的情况下,由连结线18例如进行“……数圈不编织,在内层编织物14中编织1圈(线圈的形成),数圈不编织,在外层编织物16中编织1圈,……”的编织。
为了与内层编织物14的线圈横列数相比增加外层编织物16的线圈横列数,例如可以进行将外层编织物16和内层编织物14编织成筒状的线圈横列和将外层编织物16和后编织物12编织成筒状的线圈横列的编织。如果这样做,则能编织图1~图3的立体编织物。
图8表示图1~图3的立体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图中的FB表示横编机的前针床,BB表示后针床,▼表示供给外层编织物16和内层编织物14及后编织物12用的线的供线口,▽表示连结线18的供线口。●表示由此次的线圈横列形成的线圈,○表示由以前的线圈横列形成完的线圈,V表示集圈孔。针的数和线圈的数与实际相比表示得少,在前针床FB的针上卡定了外层编织物16,在后针床BB的针上卡定了内层编织物14和后编织物12,内层编织物14以线圈间的过渡纱线与后编织物12的过渡纱线相比位于前针床FB侧的方式被卡定。在后针床BB的针b、d、f、h、…上卡定了内层编织物14,在针a、c、e、g、…上卡定了后编织物12。
在步骤1~步骤8中,外层编织物16在步骤1、4、7中例如编织了3线圈横列,内层编织物14在步骤2、8中例如编织了2线圈横列,后编织物12在步骤5中例如编织了1线圈横列。因此,编织长度成为外层编织物16>内层编织物14>后编织物12的顺序,在凸状部分中外层编织物16向外侧鼓起。由于在步骤3中内层编织物14向前针床FB移圈,在步骤4中外层编织物16由前针床FB编织,所以外层编织物16的过渡纱线将内层编织物14的过渡纱线向前针床FB侧固定,形成了凹状部分17。在步骤5中由后针床BB编织后编织物12,此时,由于内层编织物14向前针床FB移动,所以即使编织后编织物12,过渡纱线也会不固定内层编织物14。与此相对,如果在步骤2中,不是编织内层编织物14,而是编织后编织物12,则后编织物12的过渡纱线固定内层编织物14的过渡纱线,后编织物12和内层编织物14相互结合了。在步骤6中使内层编织物14向后针床BB移动返回,在步骤7、步骤8中,将外层编织物16和内层编织物14各编织1线圈横列。
为了在步骤3中将内层编织物14向前针床FB移圈,在步骤4中由前针床FB编织外层编织物16,具有如下的含义:不仅形成凹状部分17,还要通过使外层编织物16的线圈横列数比内层编织物14的线圈横列数多,将内层编织物14做成扁平,在外层编织物16上设置凸状部分。如果将内层编织物14做成扁平,则内层编织物14容易与保护对象的人体或管等吻合。但是也可以在步骤4中编织内层编织物14和外层编织物16的双方。于是,因为线圈横列数相等,所以有时在内层编织物14和外层编织物16的双方产生凹凸,但这样的情况也包含在本发明中。另外如果追加编织外层编织物16的线圈横列和编织后编织物12的线圈横列,则即使在步骤4中编织内层编织物14和外层编织物16的双方,也能将内层编织物14做成扁平,在外层编织物16上设置凸状部分。另外也可以由后针床BB编织外层编织物16,由前针床FB编织后编织物12和内层编织物14。
在步骤9~步骤13中,由连结线18连结外层编织物16和内层编织物14,每次多根针(作为线圈数是其1/2)地向外层编织物16和内层编织物14交替地进行集圈,每个线圈横列(步骤)都逐渐错开进行集圈的针。在步骤1~步骤8中编织的线圈横列数,在步骤9~步骤13中集圈的线圈横列数是任意的,重复步骤1~步骤13来编织图1~图3的立体编织物。如果执行以上的各步骤,则能以无缝制方式编织产品。
立体编织物的加热
将图1~图3的立体编织物加热,通过连结线的热变形使其硬化,做成保护用的编织产品。立体编织物的结构、编织方法等,如图1~图8所示的那样。另外连结线18,与构成内层编织物14及外层编织物16的线相比,使用低熔点的热可塑性树脂的线,在有后编织物12的情况下,连结线18与构成后编织物12的线相比使用低熔点的热可塑性树脂的线。热可塑性树脂的线,例如是单纤维丝或多纤维丝的长丝,但也可以是纺织线。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11,聚酰胺12等熔点为200℃以下,适合于连结线18,聚酯,聚酰胺66等熔点为200℃以上,适合于内层编织物14、外层编织物16、后编织物12。另外作为编织物12~16,只要是能耐使连结线18熔融或软化的温度的编织物即可,也能由棉、麻、羊毛等天然纤维编织。
图9表示由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及它们之间的连结线与后编织物构成的加热前的立体编织物,在外层编织物上有凹凸,内层编织物和外层编织物不是筒状,但卷曲成弧状。图10表示加热图9的立体编织物制造的运动护身带,图中以全部的部分的连结线被加热的方式表示,但可以是仅需要部位被加热。而且通过加热,连结线熔融或软化,停留在内层编织物和外层编织物之间,没有浸出到表面上。另外运动护身带以凹凸的凹状部分为中心弯曲,熔融或软化的连结线没有向封闭了内层编织物和外层编织物的部分浸出。另外以下将连结线熔融或软化简单地称为热变形。
由于图10的运动护身带作为以凹凸的凹状部分为中心弯曲的波纹起作用,所以如果与膝、肘等接触,则与关节的动作一致地变形。另外沿着周方向(是沿着凹凸的凹状部分或凸状部分的方向,编织时的滑架的移动方向)也能弯曲,能安装在使手臂、脚等插入在后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之间的空间中。进而凹凸的凸状部分,保持因进行了热变形的连结线而隆起的原样不变地变硬。因此适合于运动护身带、护板、保护用的手袋、保护用的袜子等。
图11与图10同样,表示以剩下挠性的方式加热的立体编织物,图12表示其侧面。立体编织物以凹凸的凹状部分为中心弯曲,另外,因为向周方向弯折,凹凸的凸状部分硬,所以保护效果高。如从图11、图12可知的那样,进行了热变形的连结线没有向表面浸出。用途是与图10的立体编织物同样的。
图13表示以变形困难的方式加热的立体编织物,被成型成筒状,适合于石膏固定器或管的罩等。连结线完全地熔融,热可塑性树脂浸出到外层编织物的表面和凹部的表面,以凹部为中心的弯折困难。但是,由于在周方向进行弯折,所以能扩张地安装筒。另外,连结线不从内层编织物的一侧浸出,如果做成石膏固定器等,则由于内层编织物与人体接触,所以安装感良好。作为连结线的热可塑性树脂不从内层编织物侧浸出的理由,可以考虑在具有凹凸的外层编织物中,由于在线圈中间隙多,所以连结线的热可塑性树脂容易浸出,连结线偏向外层编织物侧地分布,热可塑性树脂容易从外层编织物浸出等。
图14表示加热前的立体编织物10的结构,沿着图14的进深方向具有凹凸,在图14中表示凹凸的凸状部分。立体编织物10进行卷曲,以便内层编织物14成为内侧,外层编织物16成为外侧,后编织物12既可以设置,也可以不设置。由于连结线18被填充在内层编织物14和外层编织物16之间,所以立体编织物10具有厚度,而且具有强度。
如图15所示,将立体编织物设定在模型24上,做成筒状等所希望的形状。然后加热立体编织物的整体或仅加热需要部位,如果使连结线进行热变形而做成熔融部22,则成为保护用的编织产品20。另外如果选择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则也能制造像图10~12的那样以凹凸的凹状部分为中心可变形的立体编织物,也能制造像图13的那样难以变形的立体编织物。加热通过如下的方式进行:在图15的状态下将立体编织物放入烤箱,从干燥机施加热风,使模型24内的未图示的加热器发热,在立体编织物的外侧配置具备加热器的别的模型等。另外,在将编织产品20做成石膏固定器、安全帽、管的罩等的情况下,后编织物12也可以没有,在安装编织产品20后,只要由针、粘胶带等将成型为筒状的编织物的两端封闭即可。
图16表示立体编织物的编织方法,表示图8的编织方法。在使用两张底座的横编机的情况下,在步骤21中由第一针床编织外层编织物,在步骤22中由第二针床编织内层编织物,在步骤23中向卡定了外层编织物的第一针床移动内层编织物,在步骤24中编织外层编织物。由步骤23、24将内层编织物和外层编织物固定,形成凹凸的凹状部分。另外,内层编织物和外层编织物也可以是罗纹编织等,另外在步骤21、22中形成了凹凸的凸状部分,步骤21、22也可以使顺序相反。在设置后编织物的情况下,例如由第二针床编织(步骤24),在有三张以上的针床的情况下,也可以由第三针床编织后编织物。使内层编织物向第二针床返回(步骤25),编织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步骤26、27)。在步骤28中,例如通过向外层编织物的线圈和内层编织物的线圈进行集圈,以连结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的方式填充连结线。重复以上的处理直到得到所需要的编织长度为止。另外也可以不是横编机,而是由具备多个针床并在针床之间自由移圈的圆形编织机编织。
图17表示立体编织物的编织以后的处理,在步骤31中将立体编织物设定在模型上,在步骤32中仅加热需要部分或立体编织物的整体,使连结线进行热变形。另外也可以将立体编织物设定在管上进行加热,另外也可以在立体编织物和人体之间夹设绝热薄膜等,设定在人体上进行加热。在这些情况下,不需要模型。在由立体编织物构成的编织产品为运动护身带等的情况下,也编织后编织物,在内层编织物和后编织物之间的筒状的间隙内通过手臂、脚等进行安装(步骤33)。在运动护身带等中,编织物的凹凸作为由凹状部分进行变形的波纹起作用,立体编织物能弯折,与关节的动作一致地变形。在石膏固定器、安全帽、管的罩等的情况下,后编织物作为原则是不需要的,成型成筒状而通过加热硬化,以内层编织物与保护对象接触的方式向周方向扩张地安装,在扩张了的编织物的端部将孔封闭进行固定。
另外,连结线也可以不是填充内层编织物和外层编织物之间的整个面中,而是仅填充在需要保护的部分中。另外,也可以由多纤维丝构成连结线,该多纤维丝由高熔点长丝和低熔点长丝构成。
在实施例中能得到以下的效果。
(1)能以凹凸的凹状部分为中心弯曲成波纹状而成型成所希望的形状,使其硬化。
(2)不是使内层编织物自身或外层编织物自身熔融,而是使内层编织物和外层编织物之间的连结线进行热变形。而且因为能大量地填充连结线,所以能得到厚且硬的编织产品。
(3)如果设定在模型上加热,与设定在人体上的情况不同,能在所希望的温度硬化成任意的形状。
(4)如果以连结线的热可塑性树脂不浸出的方式加热,则能得到以波纹状变形容易的编织产品,而且凸的部分因进行了热变形的连结线而变硬,适合于运动护身带、护板等。
(5)如果以连结线的热可塑性树脂浸出到外层编织物侧的方式加热,则能得到硬的编织产品,适合于石膏固定器、护腿、安全帽、管的罩等。而且能使筒状的编织产品向周方向扩张,设定在保护对象上。另外,在做成石膏固定器等的情况下,由于内层编织物与人体接触,所以安装感良好。
符号的说明:
2:    横编机
4、6:  针床
8:    滑架
9:    位移马达
10:   立体编织物
12:   后编织物
14:   内层编织物
16:   外层编织物
17:   凹状部分
18:   连结线
20:   编织产品
22:   熔融部
24:   模型

Claims (5)

1.一种保护用的编织产品,至少具备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其特征在于,
连结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且包含热可塑性树脂的连结线进行热变形,
编织凸状部分和凹状部分交替地重复,该凸状部分由连结线隔开了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该凹状部分的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无间隙地紧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用的编织产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结线的热可塑性树脂不从编织产品的表面浸出,以上述凹状部分为中心自由变形。
3.如权利要求2的保护用的编织产品,其特征在于,
除了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以外,还具备后编织物,通过将后编织物的端部与外层编织物或内层编织物连接,做成了筒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用的编织产品,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结线的热可塑性树脂从外层编织物的表面浸出,而且浸透到上述凹状部分,限制了以上述凹状部分为中心的变形。
5.一种保护用的编织产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由至少具备一对针床并在针床之间使编织物自由移圈的编织机执行如下的步骤:
由一方的针床编织外层编织物的步骤;
由另一方的针床编织内层编织物的步骤;
由上述一方的针床和另一方的针床,以将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隔开间隔地由包含热可塑性树脂在内的连结线连结的方式编织的步骤;
由上述一方的针床和另一方的针床,以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无间隙地紧贴的方式编织的步骤,
编织凸状部分和凹状部分交替地重复的立体编织物,该凸状部分由连结线隔开了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该凹状部分的外层编织物和内层编织物无间隙地紧贴,并且,
通过将上述立体编织物做成所希望的形状而进行加热,执行将连结线加热而使其变形的步骤。
CN201310224807.9A 2012-06-14 2013-06-07 保护用的编织产品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102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4322 2012-06-14
JP2012134322A JP6045209B2 (ja) 2012-06-14 2012-06-14 保護用のニット製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0265A true CN103510265A (zh) 2014-01-15
CN103510265B CN103510265B (zh) 2016-02-03

Family

ID=49487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2480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10265B (zh) 2012-06-14 2013-06-07 保护用的编织产品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045209B2 (zh)
CN (1) CN103510265B (zh)
DE (1) DE102013009821A1 (zh)
IT (1) ITTO20130472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0334A (zh) * 2015-11-13 2016-01-06 浙江港龙织造科技有限公司 自粘合型针织物及其加工方法
CN106012263A (zh) * 2015-03-31 2016-10-1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运动护身带及运动护身带的编织方法
CN106521794A (zh) * 2016-10-19 2017-03-22 江南大学 经编结构的医用夹板材料
CN106521788A (zh) * 2016-10-19 2017-03-22 江南大学 横编结构的医用夹板材料
CN109312506A (zh) * 2016-06-01 2019-02-05 普洛艾特公司 工程织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00987B2 (en) * 2011-03-31 2021-05-11 Mohammad Reza Ehsani Reinforcement of structures using 3D-fabric wrap
KR101886769B1 (ko) * 2014-03-31 2018-08-08 미즈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스트레치 직물 및 이것을 포함하는 스포츠용 의류와 수영복
DE102015000501A1 (de) * 2015-01-21 2016-08-04 Vaude Gmbh & Co. Kg Flachstrickformteil mit zwei beabstandeten Gestrickflächen
EP3482646B1 (en) 2017-11-10 2020-07-08 LD 72 S.r.l. Knee protection device
IT201900016538A1 (it) 2019-09-17 2021-03-17 Dainese Spa Dispositivo di protezione e uso di detto dispositivo di protezione
CN110699830A (zh) * 2019-11-04 2020-01-17 苏州金吉尔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物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48466Y (zh) * 1995-11-22 1997-03-05 黄澄烟 护膝护肘
CN1148799A (zh) * 1994-03-30 1997-04-30 史密夫及内修公开有限公司 医疗用品
WO2003042441A1 (fr) * 2001-11-15 2003-05-22 Textiles Et Plastiques Chomarat Tricot double face tridimensionnel
JP2004261398A (ja) * 2003-02-28 2004-09-24 Sachiko Suzuki 患部固定材
JP2004337421A (ja) * 2003-05-16 2004-12-02 Mac:Kk 治療用プロテクター
JP2005082928A (ja) * 2003-09-09 2005-03-31 Takenaka Seni Kk 硬化領域を備えた繊維製装着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4152A (ja) * 1991-08-07 1993-02-23 Shima Seiki Mfg Ltd 接合された状態の二重編地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JP2003286633A (ja) 2002-03-25 2003-10-10 Unitica Fibers Ltd 成型ブラジャーカップ用布帛と成型ブラジャーカップの製造方法
JP5709511B2 (ja) * 2010-12-20 2015-04-3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立体編地とその編成方法及びサポーター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799A (zh) * 1994-03-30 1997-04-30 史密夫及内修公开有限公司 医疗用品
CN2248466Y (zh) * 1995-11-22 1997-03-05 黄澄烟 护膝护肘
WO2003042441A1 (fr) * 2001-11-15 2003-05-22 Textiles Et Plastiques Chomarat Tricot double face tridimensionnel
JP2004261398A (ja) * 2003-02-28 2004-09-24 Sachiko Suzuki 患部固定材
JP2004337421A (ja) * 2003-05-16 2004-12-02 Mac:Kk 治療用プロテクター
JP2005082928A (ja) * 2003-09-09 2005-03-31 Takenaka Seni Kk 硬化領域を備えた繊維製装着具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2263A (zh) * 2015-03-31 2016-10-1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运动护身带及运动护身带的编织方法
CN106012263B (zh) * 2015-03-31 2018-01-30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运动护身带及运动护身带的编织方法
CN105220334A (zh) * 2015-11-13 2016-01-06 浙江港龙织造科技有限公司 自粘合型针织物及其加工方法
CN109312506A (zh) * 2016-06-01 2019-02-05 普洛艾特公司 工程织物
CN109312506B (zh) * 2016-06-01 2022-06-03 特里雷创新公司 工程织物
CN106521794A (zh) * 2016-10-19 2017-03-22 江南大学 经编结构的医用夹板材料
CN106521788A (zh) * 2016-10-19 2017-03-22 江南大学 横编结构的医用夹板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TTO20130472A1 (it) 2013-12-15
JP6045209B2 (ja) 2016-12-14
JP2013256738A (ja) 2013-12-26
DE102013009821A1 (de) 2014-02-13
CN103510265B (zh) 2016-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0265B (zh) 保护用的编织产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60840B (zh) 立体编织物和其编织方法及运动护身带
EP1233091A1 (en) Knitted fabric
JP5596014B2 (ja) 筒状編地およびその編成方法
KR101735352B1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및 편성포
CN108350629B (zh) 编织物及编织物的接合方法
CN102733059B (zh) 筒状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5307530A (zh) 鞋帮的制造方法及鞋帮
CN104164737B (zh) 罗纹风格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罗纹风格针织物
TWI772321B (zh) 經編織物之製造方法、經編織物、及鞋子的鞋幫
EP2508088A1 (en) Three-dimensional Shaped Textile Element and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said Element
US9293898B2 (en) Protective tube
JP6847340B2 (ja) 織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110599A (zh) 运动类球的球胎件
CN101586313A (zh) 一种制造一复合体的方法
TWI669425B (zh) 花邊編織物
JP5577445B1 (ja) 編レー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編レース
CN102821640B (zh) 拉链
CN109068785B (zh) 鞋的制造方法和鞋
ES2902681T3 (es) Método de fabricación de material textil tricotado de encaje Raschel
CN1875138B (zh) 立体结构经编织物
US11821117B2 (en) Article comprising a knit element
CN213172817U (zh) 一种具有多单元嵌入式组织的面料
KR20220019191A (ko) 텍스타일 구동기
JP2012132107A (ja) 立体編地の編成方法と立体編地及びパイプのカバ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

Termination date: 201706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