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86884A - 用于车辆的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86884A
CN103486884A CN201210568586.2A CN201210568586A CN103486884A CN 103486884 A CN103486884 A CN 103486884A CN 201210568586 A CN201210568586 A CN 201210568586A CN 103486884 A CN103486884 A CN 1034868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inner casing
hole
working fluid
inj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685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86884B (zh
Inventor
金载然
赵完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03486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868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868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868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8Arrangements of lubricant coo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heat-exchange media travelling at an angle to one an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 F28D9/004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 F28D9/00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circulation of at least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from one conduit to another the plates having openings therein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7/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 F28F27/0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heat-exchange media between different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04Lubricant cooler
    • F01P2060/045Lubricant cooler for transmiss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08Cabin he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vehicles
    • F28D2021/0089Oil coo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50/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the flow of the heat exchange media, e.g. flow guiding means; Particular flow patterns
    • F28F2250/06Derivation channels, e.g. byp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换热器,包括:热释放单元,其通过多个板进行堆叠,且形成连接流动通道而在其内部交错来注入其它工作流体,且热释放单元与穿过各自的连接流动通道的工作流体进行换热;旁路单元,形成在热释放单元内而形成多个流入孔和排出孔,多个流入孔和排出孔将工作流体注入和排放到各自的连接流动通道,且旁路单元连接了连接到各自连接流动通道的其中之一的流入孔和排出孔;及阀单元,阀单元安装在热释放单元内以对应形成旁路单元的那个流入孔,且阀单元用双金属材料的变形力被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双金属根据注入到其内的工作流体的温度而变形,而将工作流体注入到热释放单元和旁路单元。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换热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2年6月1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2-0062266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以用于通过该引用的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换热器。更加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用于车辆的换热器,其通过将每个工作流体注入到内部而通过换热来调节温度。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换热器通过导热壁将热从高温流体传递到低温流体,并且换热器用于加热器、制冷器、蒸发器和冷凝器。
换热器重新利用了热能或者调节了对应于用途而被注入的工作流体的温度,该换热器应用到车辆的空调系统或者车辆的变速器油冷却器,并且安装在发动机室当中。
在此,当换热器安装到具有有限空间的发动机室当中的时候,换热器具有在紧固空间和安装上的困难,因此已经持续进行了对小型轻质高效和高功能的换热器的研究。
然而,传统的换热器应当根据车辆的状态来调节每种工作流体的温度,并且将工作流体供应到车辆的发动机或者变速器、以及空调装置当中,但是为了这个目的,传统的换热器应当在注入的工作流体的流动通道上安装单独的分支线路和阀,因此存在的问题是:组成元件和组装操作的次数增多,并且布局变得复杂化。
进一步地,当并未安装单独的分支线路和阀的时候,存在的问题是,换热量无法根据工作流体的流量进行控制,因此无法对工作流体进行有效的温度调节。
公开于本发明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换热器,其具有的优点是:当每个工作流体在内部通过换热来调节温度时,根据车辆的运行状态或初始启动情况,根据注入的工作流体的温度来同时执行加热功能和冷却功能。
本发明已经致力于进一步地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换热器,其具有的优点是:通过根据车辆的状态来调节工作流体的温度而改进了车辆的燃料消耗性能和加热性能,并通过简化了配置而减少了组装操作的次数。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当中,一种用于车辆的换热器装置,可以包括:热释放单元,该热释放单元通过多个板来进行堆叠,并且该热释放单元在其内部可以具有第一和第二连接流动通道以注入工作流体,且该热释放单元对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流动通道的工作流体进行换热;旁路单元,该旁路单元连接了所述热释放单元中形成的流入孔和排出孔,其中所述流入孔和排出孔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流动通道,并且其中所述旁路单元选择性地使得被注入的工作流体穿过该旁路单元而进行旁路通过;以及阀单元,该阀单元利用变形构件而被选择性地开启或者关闭,所述变形构件根据注入到其中的工作流体的温度而变形,从而将所述工作流体注入到所述热释放单元和所述旁路单元。
所述流入孔可以包括在所述热释放单元的长度方向上各自形成在其两侧的第一流入孔和第二流入孔,其中所述排出孔在所述热释放单元的长度方向上在两侧上与所述第一流入孔和第二流入孔分隔开,并且该排出孔可以包括第一排出孔和第二排出孔,该第一排出孔和第二排出孔在所述热释放单元的内部连接到各自的连接流动通道。
所述阀单元可以包括:变形构件,该变形构件能够根据工作流体的温度而变形;内壳,所述内壳具有第一旁路孔和第一开启孔;以及外壳,该外壳围住所述内壳并且能够旋转地支撑所述内壳,其中所述外壳可以包括第二旁路孔和第二开启孔,该第二旁路孔和第二开启孔根据所述变形构件所旋转的内壳而选择性地流体连接到所述第一旁路孔和第一开启孔。
在所述热释放单元中固定地安装有固定构件来对应所述第一流入孔,该固定构件可以在上表面中心具有安装凹槽;杆具有插入到所述固定构件的安装凹槽内的下端部并且该下端部能够旋转地安装到所述安装凹槽;在所述固定构件中安装有安装帽,该安装帽在中心具有插入孔以容纳穿过其中的所述杆;所述变形构件在所述安装帽的上部内安装到所述杆上,并且该变形构件根据工作流体的温度而在向前方向或向后方向上旋转所述杆;所述内壳在所述固定构件的上部内固定到所述杆的前端,从而与所述杆一起旋转,该内壳在上部可以具有所述第一旁路孔,并且可以具有与所述第一旁路孔分隔开的所述第一开启孔;并且所述外壳在围住所述内壳的外部的状态下能够旋转地支撑所述内壳,并且该外壳可以具有第二旁路孔和第二开启孔,该第二旁路孔和第二开启孔根据所述内壳的旋转而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旁路孔和第一开启孔,且所述外壳固定到所述固定构件,并且其中所述变形构件由双金属材料制成,该双金属材料根据工作流体的温度而收缩及膨胀。
所述变形构形成为螺旋漩涡形状,定位在该变形构件的中心的一端进行弯曲从而在穿过所述杆的下部的状态下被固定到所述杆,并且该变形构件的另一端被弯曲到所述变形构件的外部,从而被所述外壳的内部支撑。
在所述外壳中,闭锁突出部朝着该外壳的内部突出来,从而所述变形构件的另一端在内周边的一侧上被支撑的状态下而被固定,从而对应于所述变形构件的另一端。
所述内壳通过固定销而固定到所述杆,该固定销在上端部内插入到所述杆的侧面当中。
所述内壳在其上表面可以具有穿透孔,从而将注入被注入到所述第一流入孔内的工作流体注入到所述阀单元内。
多个穿透孔在所述内壳的上表面沿周向方向以设定角度分隔开,并且形成有三个穿透孔。
所述内壳形成为具有开口的下端部的圆筒形。
所述第一旁路孔和第一开启孔在所述内壳的上部和下部沿着该内壳的周边而以设定角度分隔开。
所述第一开启孔沿所述内壳的长度方向在下部中形成,并且该第一开启孔与所述第一旁路孔分隔开。
所述第二旁路孔和第二开启孔在所述外壳的上部和下部内沿着该外壳的周边在以设定角度分隔开的位置上交替地形成,从而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旁路孔和第一开启孔。
所述第二开启孔在与所述第二旁路孔交替的位置上,在所述外壳的下部内沿长度方向形成。
所述固定构件整体地形成有安装部,该安装部从形成有所述安装凹槽并且安装了所述安装帽的上表面的上部突出了预定部分,
在所述固定构件和所述外壳之间安装有密封环,该密封环防止工作流体在热释放单元和固定构件之间泄漏,同时防止注入到阀单元的工作流体泄漏到阀单元的外部。
所述外壳形成为具有开口的两端的圆筒形。
所述旁路单元连接了所述第一流入孔和所述第一排出孔,并且该旁路单元从所述热释放单元的一侧突出来。
每个工作流体形成有从散热器注入的冷却剂和从自动变速器注入的变速器油,所述冷却剂循环穿过所述第一流入孔和第一排出孔,所述变速器油循环穿过所述第二流入孔和第二排出孔,并且每个连接流动通道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流动通道和第二连接流动通道,所述冷却剂被注入到该第一连接流动通道内并且在其内部移动,所述变速器油被注入到该第二连接流动通道内并且在其内部移动。
所述旁路单元可以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流动通道分隔开的单独的旁路流动通道,从而在邻近所述第一流入孔和第一排出孔的位置处通过所述阀单元而将注入到所述第一流入孔的冷却剂直接排放到所述第一排出孔。
所述热释放单元可以使得每个工作流体的流动发生反向流动,并且能够使得每个工作流体进行换热。
所述热释放单元可以形成为板形,其通过多个板而进行堆叠。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当中,当工作流体在内部通过换热来调节温度的时候,根据车辆的运行状态或初始启动情况,通过利用注入的工作流体的温度来同时执行工作流体的加热功能和冷却功能,可以有效地执行工作流体的温度调节。
进一步地,由于可以根据车辆的状态来调节工作流体的温度,因此可以改进车辆的燃料消耗和加热性能,并且通过简化了配置可以减少组装操作次数。
进一步地,由于可以去除传统的单独安装的分支线路,因此可以减少制造成本并且可以提高可用性,并且当工作流体是自动变速器油的时候,可以同时执行在冷启动时的用于减少摩擦的加热功能和在行驶时用于防止打滑和维持耐用性的冷却功能,从而可以改进变速器的燃料消耗和耐用性。
进一步地,根据通过阀单元(双金属材料的变形构件应用于该阀单元)而被注入的工作流体的温度,通过选择性地使得工作流体流动到热释放单元和旁路单元,可以精确地控制工作流体的流动,并且通过简化了组成元件,与传统的石蜡膨胀型阀相比,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减轻重量。
可以提高阀开关操作根据工作流体温度的响应性。
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他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了自动变速器冷却系统的配置的方块图,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应用到该自动变速器冷却系统。
图2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的立体图。
图3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4是显示了沿着图2中A-A线截取的车辆换热器的横截面图。
图5是显示了沿着图2的B-B线截取的车辆换热器的横截面图。
图6是显示了应用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的阀单元的立体图。
图7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阀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阀单元的工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9和图10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的每个步骤下的工作状态的视图。
应当了解,附图并不必须是按比例绘制的,其示出了某种程度上经过简化了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各个特征。在此所公开的本发明的特定的设计特征,包括例如特定的尺寸、定向、定位和外形,将部分地由特定目的的应用和使用环境所确定。
在这些附图中,在贯穿附图的多幅图形中,附图标记指代本发明的相同或等效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具体参考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和以下的描述中示出了这些实施方式的实例。虽然本发明与示例性实施方式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替换、修改、等效形式以及其它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在描述之前,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以及在图中显示的配置仅仅是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并不代表本发明的整个精神和范围,因此,应当理解为可以替代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各种修改和示例性变型,在本发明的申请时刻点可能存在。
图1是显示了自动变速器冷却系统的配置的方块图,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应用到该自动变速器冷却系统,图2和图3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的立体图和局部剖视立体图,图4是显示了沿着图2中A-A线截取的车辆换热器的横截面图,图5是显示了沿着图2的B-B线截取的车辆换热器的横截面图,并且图6和图7是显示了应用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的阀单元的立体图和立体分解图。
参考这些图,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换热器100应用到车辆的自动变速器冷却系统。
如图1所示,自动变速器冷却系统大体包括冷却管线(以下称作“C.L”),冷却剂在穿过散热器20(冷却风扇41安装在该散热器内)的同时在所述冷却管线中被冷却,该冷却剂通过C.L上的水泵10和加热器芯体30来对发动机进行冷却,其中该加热器芯体连接到车辆加热系统(图中未示)。
在此,当每个工作流体在车辆换热器100内部通过换热来调节温度时,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换热器100所具有的结构根据车辆的运行状态或者初始启动状况而能够根据被注入的工作流体的温度来同时执行工作流体的加热功能和冷却功能。
进一步地,由于可以根据车辆的状态来调节工作流体的温度,因此可以通过简化其配置而改进车辆的燃料消耗和加热性能,并且可以减少组装操作的次数。
为此目的,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换热器100设置在水泵10和加热器芯体30之间,并且通过油管线(以下称作“O.L”)而连接到自动变速器40。
亦即,在当前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每个工作流体形成有从散热器41注入的冷却剂和从自动变速器40注入的变速器油,并且凭借通过换热器100在冷却剂和变速器油之间所进行的热交换而调节了变速器油的温度。
如图2和图3所示,换热器100包括热释放单元110、旁路单元120和阀单元130,每个组成元件将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在热释放单元110当中,多个板112进行堆叠,从而形成了另外的多个连接流动通道114在该热释放单元内部交错,在冷却剂和变速器油穿过每个连接流动通道114的同时进行了换热。
在此,热释放单元110使得冷却剂和变速器油的流进行反向流动,因此冷却剂和变速器油进行了换热。
具有上述配置的热释放单元110可以形成为板形,其堆叠有多个板112。
为了连接到每个连接流动通道114,旁路单元120在热释放单元110内形成的多个流入孔116和排出孔118当中连接了一个流入孔116和排出孔118,并且该旁路单元120通过阀单元130(该阀单元根据被注入的工作流体的温度而进行工作)而使得工作流体进行旁路通过,从而直接将该工作流体排放到排出孔118。
在当前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流入孔116形成有第一和第二流入孔116a和116b,它们中的每一者沿着热释放单元110的长度方向形成在一侧的两侧上。
每个排出孔118包括第一和第二排出孔118a和118b,它们与第一和第二流入孔116a和116b分隔开并沿热释放单元110的长度方向形成在两侧,从而对应于第一和第二流入孔116a和116b,并且第一和第二排出孔118a和118b在热释放单元110的内部连接到每个连接流动通道114。
在此,第一流入孔116a和第一排出孔118a在热释放单元110的一个表面的对角线方向上形成在每个角落部。
在当前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流入孔116b和第二排出孔118b在热释放单元110的一个表面的对角线方向上形成在每个角落部,并且第一流入孔116a和第一排出孔118a相对地形成。
旁路单元120连接了第一流入孔116a和第一排出孔118a,并且该旁路单元120从热释放单元110的一个表面中突出来。
在当前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当中,冷却剂循环穿过第一流入孔116a和第一排出孔118a,并且变速器油循环穿过第二流入孔116b和第二排出孔118b。
各自的连接端口安装在第一和第二流入孔116a和116b和第一和第二排出孔118a和118b当中,并且所述各自的连接端口通过该连接端口内安装的连接软管或连接管而连接到散热器41和自动变速器40。
在当前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当中,如图4和图5所示,每个连接流动通道114包括第一连接流动通道114a注入和第二连接流动通道114b,其中冷却剂注入到该第一连接流动通道内并在其中移动,变速器油注入到该第二连接流动通道内并在其中移动。
在此,为了在邻近第一流入孔116a和第一排出孔118a的位置上将注入到第一流入孔116a的冷却剂直接排放到与第一连接流动通道114a分隔开的第一排出孔118a,旁路单元120形成了单独的旁路流动通道122。
阀单元130安装在热释放单元110的内部,从而对应于形成旁路单元120的第一流入孔116a。
阀单元130利用双金属的变形力而被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该双金属根据注入到其内部的工作流体的温度而变形,并且阀单元130将冷却剂注入到热释放单元110内,或者使得冷却剂旁路通过到旁路流动通道122,其中旁路单元120形成在该旁路流动通道122内。
在此,如图6和图7所示,阀单元130包括固定构件132、杆138、安装帽142、变形构件144、内壳146和外壳154。
首先,固定构件132在上表面的中心处具有安装凹槽134,并且该固定构件132固定地安装到热释放单元110的另一表面从而对应第一流入孔116a。
固定构件132通过形成在其外周边的螺纹而与热释放单元110进行螺纹接合并且该固定构件132具有工具凹槽,该工具凹槽能够在其下表面处利用单独的工具而与热释放单元110接合或者与其分离。
在当前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当中,杆138在其下端插入到固定构件132的安装凹槽134内的状态下可旋转地安装。杆138被安装成从固定构件132朝着上部的竖直站立状态。
安装帽142在其中心具有插入孔143,所述杆穿入该插入孔143内,且该安装帽142安装在固定构件132的上部。
在此,固定构件132整体地形成有安装部136,该安装部136从上表面(安装凹槽134在该上表面中形成并且安装帽142安装在该上表面内)的上部突出了预定部分。
安装部136在其外周边具有螺纹,从而与安装帽142进行螺纹接合。
亦即,在杆138插入到插入孔143的状态下,安装帽142在固定构件132的上部安装到安装部136中,因此该安装帽142所实现的功能是防止了插入到安装凹槽134中的杆138从安装凹槽134中脱离。
在当前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当中,变形构件144在安装帽142的上部安装到杆138,且该变形构件144根据工作流体的温度而在收缩和膨胀的同时使得杆138沿向前或向后方向旋转。
变形构件144由根据工作流体的温度而收缩和膨胀的双金属材料制成。
在此,通过将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两块金属板进行焊接或锡焊而形成了双金属,该双金属是这样一种材料,其中内部变形根据温度的上升和下降而整体进行,并且具有温度升高时发生膨胀而温度降低时通过再次约束而回复到初始形状的特性。
由这种双金属材料制成的变形构件144形成为螺旋漩涡形,并且其定位在中心处的一端被弯曲从而在穿过杆138的下部的状态下固定到所述杆138。
变形构件144的另一端弯曲到变形构件144的外部,从而被外壳154的内部支撑。
在此,在外壳154当中,闭锁突出部155朝着内部突出来从而在被内周边的一侧支撑状态下将变形构件144的另一端固定,以对应于变形构件144的另一端。
因此,当温度升高的冷却剂被注入穿过第一流入孔116a的时候,在变形构件144的温度升高的同时,变形构件144的另一端在被外壳154的闭锁突出部155进行支撑的状态下进行膨胀,从而使得杆138在向前方向上旋转。
可选地,当温度降低的冷却剂注入的时候,在变形构件144受到约束并且变形到初始形状的同时,变形构件144使得已旋转的杆138在向后方向上旋转,从而恢复到初始位置。
在当前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当中,内壳146形成为具有开口的下端部的圆筒形,从而朝着固定构件132而插入杆138的上部,并且内壳146的上部固定到在固定构件132的上部的杆138的前端,且该内壳146与杆138一同旋转。
至少一个第一旁路孔148形成在内壳146的上部,并且至少一个与第一旁路孔148分隔开并且连接到其下部的第一开启孔152形成在内壳146的下部。
在此,内壳146通过固定销149而固定至杆138,该固定销149在上端部插入到杆138的侧面当中。
进一步地,为了通过将注入到第一流入孔116a的工作流体注入到阀单元130而使得变形构件144发生变形,内壳146在其上表面具有至少一个穿透孔151。
在此,穿透孔151在内壳146的上表面沿周向方向以设定角度分隔开,并且形成了三个穿透孔151。
在当前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当中,第一旁路孔148和第一开启孔152在内壳146的外侧表面的上部和下部沿着其周边以设定角度分隔开。
第一旁路孔148和第一开启孔152沿着内壳146的外周边的周长以120°分隔开,形成了三个第一旁路孔148和三个第一开启孔152,并且第一开启孔152沿内壳146的长度方向在下部形成,并与第一旁路孔148分隔开。
第一旁路孔148和第一开启孔152将通过穿透孔151而注入到其内部的冷却剂排放到第一连接流动通道114a或旁路流动通道122。
外壳154形成为两端都开口的圆筒形,并且外壳154在围住了内壳146的状态下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内壳146。
当变形构件144通过收缩或者膨胀而进行变形的时候,根据内壳146的旋转(该内壳146与杆138一同旋转)而形成了选择性地连接到第一旁路孔148和第一开启孔152的至少一个第二旁路孔156和第二开启孔158,因此,外壳154的下端固定到固定构件132的上部。
在此,第二旁路孔156和第二开启孔158在外壳154的上部和下部沿着其周边以设定角度分隔开的位置处交替形成,从而对应了第一旁路孔148和第一开启孔152。
第二开启孔158在与第二旁路孔156交替的位置处在外壳154的下部沿长度方向形成。
在当前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当中,第二旁路孔156在外壳154的上部沿着外周边的周长以120°角度分隔开,并且形成了三个第二旁路孔156。第二开启孔158在与第二旁路孔156的交替位置处在外壳154的下部沿着外周边的周长以120°分隔开,并且形成了三个第二开启孔158。
密封环161安装在固定构件132和外壳154之间并且防止了工作流体在热释放单元110和固定构件132之间泄漏,同时防止了作为工作流体的注入到阀单元130的冷却剂泄漏到外部,除了阀单元130的旁路孔148和156以及开启孔152和158。
亦即,密封环161在固定构件132和外壳154之间进行密封,同时密封了固定构件132和热释放单元110的外周边,从而防止了工作流体沿着与热释放单元110相接合的固定构件132的外周边而泄漏到外部。
当外壳154安装在固定构件132中的时候,第二旁路孔156定位在对应于第一旁路孔148的位置上,从而被连接到内壳146的内部。
因此,第二开启孔158定位在第一开启孔152之间,从而保持了被内壳146封闭的状态。
在具有上述构型的阀单元130当中,当具有设定温度的工作流体通过第一流入孔116a进行注入的时候,如图8所示,工作流体通过每个穿透孔151而注入到阀单元130内,因此变形构件144进行膨胀并进行变形。
因此,当变形构件144在其另一端被闭锁突出部155支撑的状态下通过具有设定温度的工作流体而进行膨胀和变形的时候,变形构件144的一端旋转并且使得杆138旋转,在这种情况下,连接到杆138的内壳146一同旋转。
之后,由于每个第一旁路孔148旋转到每个第二旁路孔156之间的闭合位置,因此第一和第二旁路孔148和156分别定位在内壳146和外壳154的各自的闭合部分处,第一和第二旁路孔148和156处在闭合状态,并且第一开启孔152定位在第二开启孔158上并保持了开启状态。
因此,当具有设定温度的冷却剂注入到阀单元130的时候,阀单元130闭合了第一和第二旁路孔148和156,并且在防止冷却剂被注入到旁路流动通道122的状态下,该阀单元130通过开启的第一和第二开启孔152和158而将冷却剂注入到第一连接流动通道114a。
可选择地,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的工作流体注入到第一流入孔116a的时候,同时变形构件144收缩并且变形为初始状态,如图6所示,变形构件144使得内壳146沿向后方向旋转并因此闭合了第一和第二开启孔152和158,从而使得第一旁路孔148定位在第二旁路孔156上并保持了开启状态。
以下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具有上述配置的车辆换热器100的操作。
图9和图10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的每个步骤下的工作状态的立体图。
首先,当冷却剂通过第一流入孔116a而被注入的时候,如果冷却剂的水温低于设定水温,如图9所示,由于从阀单元130注入到穿透孔151的冷却剂的水温低于变形起始温度,因此变形构件144并不变形并且保持了初始状态。
因此,由于杆138并不旋转,因此内壳146保持了初始安装状态(参见图6),在该初始安装状态下,第一旁路孔148定位在与外壳154的第二旁路孔156相同的位置处。
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由于第一开启孔152和第二开启孔158定位在内壳146和外壳154的各自的闭合部分处,因此第一开启孔152和第二开启孔158保持为闭合状态而并未开启。
因此,注入的冷却剂通过处于开启状态的第一和第二旁路孔148和156而从阀单元130中被排放,并且并未注入到热释放单元110的第一连接流动通道116a当中,而是流过了旁路流动通道122(旁路单元120在该旁路流动通道122中形成),并直接旁路通过到第一排出孔118a并且被排放。
因此,防止了冷却剂被注入到热释放单元110的第一连接流动通道114a,并且冷却剂通过第二流入孔116b而被注入,因此防止了所述冷却剂与穿过热释放单元110的第二连接流动通道114b的变速器油进行换热。
亦即,当根据车辆的状态或模式(例如车辆的运行状态、怠速模式或车辆的初始启动)而需要对变速器油加热的时候,旁路流动通道122使得低温状态的冷却剂旁路通过以防止该冷却剂注入到第一连接流动通道114a当中,因此防止了变速器油的温度通过变速器油和冷却剂之间进行换热而被降低。
可选择地,如果冷却剂的水温高于设定水温,如图10所示,则阀单元130的变形构件144在其另一端被外壳154的闭锁突出部155支撑的状态下通过注入到穿透孔151的冷却剂而进行膨胀,并且使得杆138沿向前方向旋转。
因此,由于内壳146与杆138一同旋转,因此第一旁路孔148进行旋转运动而旋转到外壳154的第二旁路孔156的闭合部分,因此第一旁路孔148和第二旁路孔156保持了闭合状态(参加图8)。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开启孔152通过内壳146而进行旋转从而定位在与第二开启孔158的相同位置处,因此第一和第二开启孔152和158被开启。
因此,在通过闭合的第一和第二旁路孔148和156而防止注入被注入到阀单元130中的冷却剂被注入到旁路流动通道122的状态下,冷却剂通过开启的第一和第二开启孔152和158而被排放,并且注入到第一连接流动通道114a当中,并通过第一排出孔118a而被排放。
注入到第一流入孔116a当中的一部分冷却剂在并未穿过阀单元130的状态下流过旁路流动通道122,并且通过第一排出孔118a而与已经穿过第一连接流动通道114a的冷却剂一起进行排放。
因此,冷却剂穿过热释放单元110的第一连接流动通道114a,通过第二流入孔116b而被注入并且穿过第二连接流动通道114b的变速器油与穿过第一连接流动通道114a的冷却剂在热释放单元110内进行换热,因此变速油的温度得以调节。
在此,由于第一和第二流入孔116a和116b在热释放单元110的对角线方向上形成在角落部,因此冷却剂和变速器油使得流动进行反向流动并且来换热,从而执行了更有效的换热。
因此,由于变速器油因为扭矩变换器的操作而产生的流体摩擦而被加热,因而使得需要冷却的变速器油在热释放单元110内通过与冷却剂进行换热而在被冷却的状态下被供应到自动变速器40。
亦即,由于换热器110将被冷却的变速器油供应到高速旋转的自动变速器40,因此防止了自动变速器40发生打滑。
通过这种方式,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换热器100当中,当阀单元130的变形构件144根据注入被注入的冷却剂的水温而进行收缩或膨胀的时候,变形构件144使得杆138沿向前或向后方向旋转,并使得连接到杆138的内壳146一起旋转,因此使得被注入到内部的冷却剂通过第一和第二旁路孔148和156而被排放,或者通过第一和第二开启孔152和158而被排放,因此穿过换热器100的冷却剂的流动得到了调节。
因此,当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具有上述构型的车辆换热器100的时候,如果工作流体在内部通过换热来调节温度,则根据车辆的运行状态或初始启动情况,通过利用注入的工作流体的温度来同时执行工作流体的加热功能和冷却功能,因此可以有效地执行工作流体的温度调节。
进一步地,由于可以去除传统的单独安装的分支线路,可以减少制造成本并且可以提高可用性,并且当工作流体是自动变速器40的变速器油的时候,可以同时执行在冷启动时的用于减少摩擦的加热功能和在起动时用于防止打滑和维持耐用性的冷却功能,从而可以改进变速器的燃料消耗和耐用性。
进一步地,由于可以根据车辆的状态来调节工作流体的温度,因此可以改进车辆的燃料消耗和加热性能,并且通过简化了配置可以减少组装操作次数。
进一步地,根据通过阀单元130(双金属材料的变形构件144应用于该阀单元)而被注入的工作流体的温度,通过选择性地使得工作流体流动到热释放单元110和旁路单元120,可以精确地控制工作流体的流动,并且通过简化了组成元件,与传统的石蜡膨胀型阀相比,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减轻重量。
可以提高阀开关操作根据工作流体温度的响应性。
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下”、“内”和“外”是用于参考图中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穷尽本发明,或者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20)

1.一种用于车辆的换热器装置,包括:
热释放单元,所述热释放单元通过多个板来进行堆叠,并且所述热释放单元在其内部具有第一和第二连接流动通道以注入工作流体,且所述热释放单元对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流动通道的工作流体进行换热;
旁路单元,所述旁路单元连接所述热释放单元中形成的流入孔和排出孔,其中所述流入孔和排出孔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流动通道,并且所述旁路单元选择性地使得被注入的工作流体穿过所述旁路单元而进行旁路通过;以及
阀单元,所述阀单元利用变形构件而被选择性地开启或者关闭,所述变形构件根据注入到其中的工作流体的温度而变形,从而将所述工作流体注入到所述热释放单元和所述旁路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装置,
其中所述流入孔包括在所述热释放单元的长度方向上各自形成在其两侧的第一流入孔和第二流入孔,并且
其中所述排出孔在所述热释放单元的长度方向上在两侧处与所述第一流入孔和第二流入孔分隔开,并且所述排出孔包括第一排出孔和第二排出孔,所述第一排出孔和第二排出孔在所述热释放单元的内部连接到各自的连接流动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装置,其中所述阀单元包括:
变形构件,所述变形构件能够根据工作流体的温度而变形;
内壳,所述内壳具有第一旁路孔和第一开启孔;以及
外壳,所述外壳围住所述内壳并且能够旋转地支撑所述内壳,其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二旁路孔和第二开启孔,所述第二旁路孔和第二开启孔根据所述变形构件所旋转的内壳而选择性地流体连接到所述第一旁路孔和第一开启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装置,
其中在所述热释放单元中固定地安装有固定构件来对应所述第一流入孔,所述固定构件在上表面中心具有安装凹槽;
杆具有插入到所述固定构件的安装凹槽内的下端部,并且所述下端部能够旋转地安装到所述安装凹槽;
在所述固定构件中安装有安装帽,所述安装帽在中心具有插入孔以容纳穿过其中的所述杆;
所述变形构件在所述安装帽的上部安装在所述杆上,并且所述变形构件根据工作流体的温度而在向前方向或向后方向上旋转所述杆;
所述内壳在所述固定构件的上部固定到所述杆的前端,从而与所述杆一起旋转,所述内壳在上部具有所述第一旁路孔,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旁路孔分隔开的所述第一开启孔;并且
所述外壳在围住所述内壳的外部的状态下能够旋转地支撑所述内壳,并且所述外壳具有所述第二旁路孔和第二开启孔,所述第二旁路孔和第二开启孔根据所述内壳的旋转而选择性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旁路孔和第一开启孔,且所述外壳固定到所述固定构件,并且
其中所述变形构件由双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双金属材料根据工作流体的温度而收缩及膨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装置,其中所述变形构形成为螺旋漩涡形状,定位在所述变形构件的中心的一端进行弯曲从而在穿过所述杆的下部的状态下被固定到所述杆,并且所述变形构件的另一端被弯曲到所述变形构件的外部,从而被所述外壳的内部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装置,其中在所述外壳中,闭锁突出部朝着所述外壳的内部突出来,从而所述变形构件的另一端在内周边的一侧上被支撑的状态下而被固定,从而对应于所述变形构件的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装置,其中所述内壳通过固定销而固定到所述杆,所述固定销在上端部内插入到所述杆的侧面当中。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装置,其中所述内壳在其上表面具有穿透孔,从而将已经注入到所述第一流入孔内的工作流体注入到所述阀单元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装置,其中多个穿透孔在所述内壳的上表面沿周向方向以设定角度分隔开,并且形成有三个穿透孔。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装置,其中所述内壳形成为具有开口的下端部的圆筒形。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旁路孔和第一开启孔在所述内壳的上部和下部沿着所述内壳的周边而以设定角度分隔开。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开启孔沿所述内壳的长度方向在下部中形成,并且所述第一开启孔与所述第一旁路孔分隔开。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旁路孔和第二开启孔在所述外壳的上部和下部沿着所述外壳的周边在以设定角度分隔开的位置上交替地形成,从而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旁路孔和第一开启孔。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开启孔在与所述第二旁路孔交替的位置上,在所述外壳的下部内沿长度方向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装置,其中所述固定构件整体地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从形成有所述安装凹槽并且安装所述安装帽的上表面的上部突出预定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装置,其中在所述固定构件和所述外壳之间安装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防止工作流体在热释放单元和固定构件之间泄漏,同时防止注入到阀单元的工作流体泄漏到阀单元的外部。
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装置,其中所述外壳形成为具有开口的两端的圆筒形。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装置,其中所述旁路单元将所述第一流入孔和所述第一排出孔进行连接,并且所述旁路单元从所述热释放单元的一侧突出来。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装置,其中所述每个工作流体形成有从散热器注入的冷却剂和从自动变速器注入的变速器油,
所述冷却剂循环穿过所述第一流入孔和第一排出孔,所述变速器油循环穿过所述第二流入孔和第二排出孔,并且
所述每个连接流动通道包括第一连接流动通道和第二连接流动通道,所述冷却剂被注入到所述第一连接流动通道内并且在其内部移动,所述变速器油被注入到所述第二连接流动通道内并且在其内部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换热器装置,其中所述旁路单元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流动通道分隔开的单独的旁路流动通道,从而在邻近所述第一流入孔和第一排出孔的位置处通过所述阀单元而将注入到所述第一流入孔的冷却剂直接排放到所述第一排出孔。
CN201210568586.2A 2012-06-11 2012-12-24 用于车辆的换热器 Active CN1034868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62266 2012-06-11
KR1020120062266A KR101339250B1 (ko) 2012-06-11 2012-06-11 차량용 열교환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86884A true CN103486884A (zh) 2014-01-01
CN103486884B CN103486884B (zh) 2016-12-28

Family

ID=49625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68586.2A Active CN103486884B (zh) 2012-06-11 2012-12-24 用于车辆的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39748B2 (zh)
JP (1) JP6134129B2 (zh)
KR (1) KR101339250B1 (zh)
CN (1) CN103486884B (zh)
DE (1) DE102012113111B4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1071A (zh) * 2014-04-30 2015-11-0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罐式热交换器
CN106123408A (zh) * 2015-05-06 2016-11-1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换热器
CN106246885A (zh) * 2015-06-15 2016-12-2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
CN106246884A (zh) * 2015-06-15 2016-12-2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罐式热交换器
CN106356582A (zh) * 2015-07-16 2017-01-25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热交换装置
CN106711533A (zh) * 2015-07-17 2017-05-24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热交换装置
CN107192276A (zh) * 2017-05-12 2017-09-22 贺州思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冷却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9681617A (zh) * 2017-10-18 2019-04-26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109695703A (zh) * 2017-10-23 2019-04-30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装置
WO2020182021A1 (en) * 2019-03-08 2020-09-17 Byton Limited Electronics cooling using bimetal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116131A (ko) * 2011-12-22 2014-10-01 다나 캐나다 코포레이션 집적된 열 바이패스 밸브를 갖는 열교환기
WO2013159172A1 (en) 2012-04-26 2013-10-31 Dana Canada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with adapter module
KR101405186B1 (ko) * 2012-10-26 2014-06-10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열교환기
KR101499221B1 (ko) * 2013-11-14 2015-03-0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밸브 액추에이터 내장형 배기열 회수장치
EP3327397B1 (en) * 2015-07-17 2022-09-07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Heat exchange device
WO2017201252A1 (en) * 2016-05-20 2017-11-23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 system
US10690233B2 (en) * 2016-07-27 2020-06-2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ypass control for U-flow transmission oil coolers
DE102016010116B4 (de) * 2016-08-20 2022-02-24 Audi Ag Wärmeübertrager
WO2018090598A1 (zh) * 2016-11-21 2018-05-24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变速箱油温度调节系统、热交换组件及阀组件
FR3060108B1 (fr) * 2016-12-09 2019-05-17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Echangeur de chaleur, notamment echangeur d’air de suralimentation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US11035629B2 (en) 2017-06-06 2021-06-15 Denso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 apparatus
JP7119293B2 (ja) * 2017-06-07 2022-08-17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熱交換器
EP3683522B1 (en) * 2017-09-11 2022-10-26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Fluid control assembly
US10711427B2 (en) * 2018-09-10 2020-07-14 Hangzhou Ougan Technology Co., Ltd. Cavity-type load box
DE102020204271A1 (de) * 2019-04-05 2020-10-08 Dana Canada Corporation Wärmetauscheranordnung mit integriertem Ventil und Druckbypass
KR20210139096A (ko) * 2020-05-13 2021-11-2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라디에이터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한 냉각시스템
IT202000032120A1 (it) * 2020-12-23 2022-06-23 Ufi Filters Spa Assieme di regolazione temperatura olio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7610A (zh) * 1998-02-27 2001-03-1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板型换热器
US6843211B2 (en) * 2002-03-27 2005-01-18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Water-cooled type engine cooling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oil cooler module
CN1620589A (zh) * 2001-12-21 2005-05-25 贝洱两合公司 用于汽车的热交换器
CN102997713A (zh) * 2011-09-19 2013-03-2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换热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06192A (en) * 1969-02-19 1970-04-14 United Aircraft Prod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AU538000B2 (en) 1979-04-02 1984-07-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ir conditioner
US4669532A (en) 1984-04-23 1987-06-02 Kabushiki Kaisha Tsuchiya Seisakusho Heat exchanger with temperature responsive bypass
JPH072969Y2 (ja) * 1987-11-19 1995-01-30 東洋ラジエーター株式会社 オイルクーラ
JPH01117473U (zh) * 1988-01-30 1989-08-08
JP3183584B2 (ja) * 1993-03-19 2001-07-09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用オイルクーラ
SE9502189D0 (sv) * 1995-06-16 1995-06-16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Plattvärmeväxlare
JP3309742B2 (ja) 1996-11-29 2002-07-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DE19750814C5 (de) * 1997-11-17 2005-08-18 Modine Manufacturing Co., Racine Wärmetauscher, insbesondere Ölkühler
JP2001233036A (ja) 1999-12-16 2001-08-28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077610B2 (ja) * 2001-03-16 2008-04-16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ハウジングレス式オイルクーラ
FR2827359B1 (fr) * 2001-07-11 2004-11-05 Valeo Thermique Moteur Sa Vanne de commande pour un circuit de refroidissement d'un moteur thermiqu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US6539899B1 (en) 2002-02-11 2003-04-01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Rotary valve for single-point coolant diversion in engine cooling system
JP2003286846A (ja) * 2002-03-27 2003-10-10 Calsonic Kansei Corp 変速機用オイルクーラモジュール
DE10230042A1 (de) * 2002-07-04 2004-01-22 Hydac S.A. Vorrichtung zum Wärmeaustausch zwischen strömungfähigen Medien
FR2853725B1 (fr) 2003-04-09 2017-06-09 Valeo Thermique Moteur Sa Module de refroidissement a derivation,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ES2279264T3 (es) * 2004-08-14 2007-08-16 Modine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tercambiador de calor constituido por tubos planos.
US7735520B2 (en) * 2005-04-20 2010-06-15 Dana Canada Corporation Tubular flapper valves
US7306030B2 (en) * 2005-04-20 2007-12-11 Dana Canada Corporation Snap-in baffle insert for fluid devices
US7222641B2 (en) * 2005-04-20 2007-05-29 Dana Canada Corporation Snap-in flapper valve assembly
DE102005046635A1 (de) 2005-09-29 2007-04-05 Zf Friedrichshafen Ag Einrichtung zum Abkoppeln des Öldurchflusses durch einen Kühler
JP2008025632A (ja) * 2006-07-18 2008-02-07 Inax Corp 湯水混合弁
US7610949B2 (en) * 2006-11-13 2009-11-03 Dana Canada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with bypass
DE102007052706A1 (de) * 2007-11-06 2009-05-07 Modine Manufacturing Co., Racine Wärmetauscher
KR101038961B1 (ko) * 2008-11-28 2011-06-03 쌍용자동차 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오일쿨러
JP5506428B2 (ja) * 2010-01-27 2014-05-28 住友精密工業株式会社 積層型熱交換器
JP2012007826A (ja) * 2010-06-25 2012-01-12 Mahle Filter Systems Japan Corp 熱交換器
JP5694712B2 (ja) * 2010-09-10 2015-04-01 株式会社マーレ フィルターシステムズ オイルクーラ
KR20120062266A (ko) 2010-12-06 2012-06-1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동식 유압 파워 스티어링 시스템 및 그것의 제어방법
SE535592C2 (sv) * 2011-02-04 2012-10-09 Alfa Laval Corp Ab Plattvärmeväxlare
US9239195B2 (en) * 2011-04-26 2016-01-19 Hyundai Motor Company Heat exchanger for vehicle
KR101336090B1 (ko) * 2011-11-16 2013-12-03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급탕열교환기
KR101776718B1 (ko) * 2011-11-22 2017-09-11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열교환기
KR101284337B1 (ko) * 2011-11-25 2013-07-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열교환기
US20130133875A1 (en) * 2011-11-25 2013-05-30 Hyundai Motor Company Heat exchanger for vehicle
KR101765582B1 (ko) * 2011-12-06 2017-08-08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열교환기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7610A (zh) * 1998-02-27 2001-03-1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板型换热器
CN1620589A (zh) * 2001-12-21 2005-05-25 贝洱两合公司 用于汽车的热交换器
US6843211B2 (en) * 2002-03-27 2005-01-18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Water-cooled type engine cooling apparatus and transmission oil cooler module
CN102997713A (zh) * 2011-09-19 2013-03-2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换热器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1071B (zh) * 2014-04-30 2019-05-3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罐式热交换器
CN105021071A (zh) * 2014-04-30 2015-11-04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罐式热交换器
CN106123408A (zh) * 2015-05-06 2016-11-16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换热器
CN106123408B (zh) * 2015-05-06 2020-10-2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换热器
CN106246885A (zh) * 2015-06-15 2016-12-2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
CN106246884A (zh) * 2015-06-15 2016-12-2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罐式热交换器
CN106246885B (zh) * 2015-06-15 2020-06-0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
CN106246884B (zh) * 2015-06-15 2019-12-2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罐式热交换器
CN106356582A (zh) * 2015-07-16 2017-01-25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热交换装置
CN106356582B (zh) * 2015-07-16 2019-07-26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热交换装置
CN106711533A (zh) * 2015-07-17 2017-05-24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热交换装置
CN107192276A (zh) * 2017-05-12 2017-09-22 贺州思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冷却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9681617A (zh) * 2017-10-18 2019-04-26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109681617B (zh) * 2017-10-18 2020-09-29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装置
US11561053B2 (en) 2017-10-18 2023-01-24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Heat exchanger with internal thermal valve
CN109695703A (zh) * 2017-10-23 2019-04-30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109695703B (zh) * 2017-10-23 2021-02-02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装置
US11402012B2 (en) 2017-10-23 2022-08-02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Heat exchange device with shape memory alloy spring
WO2020182021A1 (en) * 2019-03-08 2020-09-17 Byton Limited Electronics cooling using bimeta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57127A (ja) 2013-12-26
DE102012113111A1 (de) 2013-12-12
US20130327287A1 (en) 2013-12-12
US8839748B2 (en) 2014-09-23
JP6134129B2 (ja) 2017-05-24
CN103486884B (zh) 2016-12-28
DE102012113111B4 (de) 2022-07-07
KR101339250B1 (ko) 2013-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86884A (zh) 用于车辆的换热器
KR101610099B1 (ko) 캔형 열교환기
KR101575315B1 (ko) 차량용 열교환기
KR101416388B1 (ko) 차량용 열교환기
US9255748B2 (en) Heat exchanger for vehicle
KR101703606B1 (ko) 차량용 열교환기
CN103148714B (zh) 用于车辆的换热器
US9360262B2 (en) Heat exchanger for vehicle
KR101703603B1 (ko) 캔형 열교환기
US20130126149A1 (en) Heat exchanger for vehicle
CN220220327U (zh) 热管理模块及车辆
CN117366282A (zh) 十一通阀、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JP2015194272A (ja) 熱交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