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77265B - 变焦镜头、成像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变焦镜头、成像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77265B
CN103477265B CN201280018261.5A CN201280018261A CN103477265B CN 103477265 B CN103477265 B CN 103477265B CN 201280018261 A CN201280018261 A CN 201280018261A CN 103477265 B CN103477265 B CN 1034772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group
zoom lens
rear group
focal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826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77265A (zh
Inventor
佐藤治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k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k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on Corp filed Critical Nik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477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72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772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72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4Reversed telephoto objectiv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 G02B15/1435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negative
    • G02B15/14350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negative arrange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6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 G02B15/177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with interdependent non-linearly related movements between one lens or lens group, and another lens or lens group having a negative front lens or group of len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变焦镜头等等,其小型化、具有小后焦距离并且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所述变焦镜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前组(G1)、具有正屈光力的后组(G2),其中通过改变在前组(G1)和后组(G2)之间的距离实现可变倍率,前组(G1)至少包括一个负透镜和一个正透镜,并且后组(G2)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部分组(LA)、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部分组(LB)、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部分组(LC)和负透镜(LD),并且满足预定条件。

Description

变焦镜头、成像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于在数码相机、胶片相机、摄像机等等中使用的照相光学系统的变焦镜头、成像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了一种小型化且由少量构成透镜构成的变焦镜头(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1-330773)。
发明内容
要由本发明解决的问题
然而,未使得如上所述的传统变焦镜头令人满意的小型化。为此,已经寻求实现意图不仅小型化而且有利于校正像散、场曲、彗差和球面像差的这种变焦镜头。
解决该问题的手段
鉴于上述问题做出了本发明,本发明具有提供小型化并且具有小的后焦距离(backfocus)和优良光学性能的变焦镜头、成像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变焦镜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前组;以及具有正屈光力的后组;
通过改变在所述前组和所述后组之间的距离执行变焦,
所述前组至少具有一个负透镜和一个正透镜,
所述后组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具有: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部分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部分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部分组以及负透镜,并且
满足下述条件表达式:
0.00<(r2-r1)/(r2+r1)<1.00
0.10<BFw/fw<2.00
0.90<f2/fw<5.00
其中,r1表示所述后组中的所述负透镜的物体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r2表示所述后组中的所述负透镜的像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f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的整个变焦镜头的焦距,
BF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的整个变焦镜头的后焦距离,并且
f2表示所述后组的焦距。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配备有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相关的变焦镜头的成像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该变焦镜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前组;以及具有正屈光力的后组,该方法包括步骤:
将所述前组构造成至少包括一个负透镜和一个正透镜;
将所述后组构造成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部分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部分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部分组以及负透镜;
将所述前组和所述后组布置成使得可以满足下述条件表达式:
0.00<(r2-r1)/(r2+r1)<1.00
0.10<BFw/fw<2.00
0.90<f2/fw<5.00
其中,r1表示所述后组中的所述负透镜的物体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r2表示所述后组中的所述负透镜的像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f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的整个变焦镜头的焦距,
BF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的整个变焦镜头的后焦距离,以及
f2表示所述后组的焦距;以及
将所述前组和所述后组构造成使得可以为了变焦而改变其间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提供小型化和具有小后焦距离和优良光学性能的变焦镜头、成像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例1的变焦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图2A、2B和2C是分别示出在根据本申请的实例1的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例2的变焦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图4A、4B和4C是分别示出在根据本申请的实例2的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例3的变焦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图6A、6B和6C是分别示出在根据本申请的实例3的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例4的变焦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图8A、8B和8C是分别示出在根据本申请的实例4的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例5的变焦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图10A、10B和10C是分别示出在根据本申请的实例5的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例6的变焦镜头的透镜配置的截面图。
图12A、12B和12C是分别示出在根据本申请的实例6的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图。
图13是示出配备有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的相机的构造的图。
图14是示出制造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说明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成像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前组,以及具有正屈光力的后组;
通过改变在所述前组和所述后组之间的距离执行变焦;
所述前组至少具有一个负透镜和一个正透镜;
所述后组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具有: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部分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部分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部分组,以及负透镜;并且
满足下述条件表达式(1)至(3):
0.00<(r2-r1)/(r2+r1)<1.00(1)
0.10<BFw/fw<2.00(2)
0.90<f2/fw<5.00(3)
其中,r1表示所述后组中的所述负透镜的物体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r2表示所述后组中的所述负透镜的像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f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的整个变焦镜头的焦距,并且
BF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的整个变焦镜头的后焦距离(同时,在所述变焦镜头中的最像侧透镜和像平面之间设置光学低通滤波器或者替代光学滤波器情况下,移除光学低通滤波器或者替代光学滤波器来测量后焦距离,即,计算后焦距离的空气换算值),并且
f2表示所述后组的焦距。
通常,在由前组和后组构成的变焦镜头中,由于主点和后焦距离之间的关系,作为焦距范围从广角范围覆盖到标准范围,并进一步到摄远范围的主透镜组的后组的配置主要属于其基本结构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正-正-负-正四个部分组构成的改进三重型或Ernostar型。然而,近年来,已经开发了无镜型数码相机,并且需要具有小的后焦距离以及在出射瞳和像平面之间的足够距离,并且进一步小型化并由较少透镜构成的变焦镜头。
因此,在本申请的变焦镜头中,将后组配置成从按物体侧的顺序,具有正-负-正-负四个部分组。通过这种配置,可以使后焦距离小,可以令人满意地保持在出射瞳和像平面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少透镜的数量并且可以使系统小型化。此外,可以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彗差、曲率半径和像散,并且可以实现优良的光学性能。
条件表达式(1)定义本申请的变焦镜头的后组中的负透镜的形状因子(q因子)的倒数。如果1/q的值变为接近0.00,则负透镜具有物体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极接近像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的弯月形状。
另一方面,1/q的值改变成1.00,意指负透镜从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凹表面的平凹透镜改变成双凹负透镜。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1),本申请的变焦镜头能将在出射瞳和像平面之间的距离以及后焦距离设定成最优值,还能良好地校正各种像差。
当(r2-r1)/(r2+r1)的值等于或超出条件表达式(1)的上限值时,如上所述,包括在后组中的负透镜变为双凹负透镜。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将在出射瞳和像平面之间的距离以及后焦距离设定成各自的最优值,以致变得不可能获得本申请的目的。此外,关于像差的校正,特别地,广角端状态中的场曲、像散和彗差将劣化,因此,是不期望的。
为更可靠地确保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0.80代替条件表达式(1)的上限值,由此更可靠地校正各种像差。此外,为更可靠地确保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0.70代替条件表达式(1)的上限值。此外,为更可靠地获得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0.60代替条件表达式(1)的上限值。此外,为更可靠地获得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0.30代替条件表达式(1)的上限值。此外,为获得本申请的最大效果,更优选用0.28代替条件表达式(1)的上限值。
另一方面,当(r2-r1)/(r2+r1)的值等于或降至低于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值时,后组中的负透镜的屈光力变得显著小,并且变得难以校正像差。特别地,远摄端状态中的彗差、曲率半径、像散和球面像差将劣化,因此,是不期望的。
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0.01代替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值,由此能更优良地校正各种像差。此外,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0.03代替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值。此外,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0.05代替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值。此外,为最大地获得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0.08代替条件表达式(1)的下限值。
条件表达式(2)定义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的后焦距离。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2),可以将在出射瞳和像平面之间的距离以及本申请的变焦镜头的后焦距离设定成最适当值,进一步令人满意地校正各种像差。
当BFw/fw的值等于或超出条件表达式(2)的上限值时,后焦距离变大。这与小型化本申请的变焦镜头相违背,以致是不优选的。此外,这导致远摄端状态中的球面像差和广角端状态中的彗差劣化,以致是不优选的。
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1.80代替条件表达式(2)的上限值。此外,为进一步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1.50代替条件表达式(2)的上限值。此外,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1.40代替条件表达式(2)的上限值。此外,为最大地获得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用1.20代替条件表达式(2)的上限值。
另一方面,当BFw/fw的值等于或降至低于条件表达式(2)的下限值时,后焦距离变得显著小,并且在出射瞳和像平面之间的距离变小。在本申请的变焦镜头用于数码相机的情形中,这是不优选的。这会导致广角端状态中的场曲、像散和彗差劣化,以致是不优选的。
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用0.40代替条件表达式(2)的下限值,因此,可以更令人满意地校正各种像差。此外,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0.50代替条件表达式(2)的下限值。此外,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0.80代替条件表达式(2)的下限值。此外,为最大地获得本申请的效果,最优选用0.84代替条件表达式(2)的下限值。
条件表达式(3)定义后组的焦距,换句话说,用于设定后组的屈光力。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3),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能适当地设定后组的屈光力,以便可以在不使本申请的变焦镜头尺寸变大的情况下,良好地校正各种像差。
当f2/fw的值等于或超出条件表达式(3)的上限值时,后组的焦距变大,意指后组的屈光力变小。在这种情况下,本申请的变焦镜头尺寸变大,因此,这是不期望的。此外,关于像差的校正,这会导致彗差的劣化,因此,是不优选的。
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用4.00代替条件表达式(3)的上限值,这有利于校正各种像差。此外,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3.50代替条件表达式(3)的上限值。此外,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3.00代替条件表达式(3)的上限值。此外,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2.50代替条件表达式(3)的上限值。此外,为最大地获得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用2.00代替条件表达式(3)的上限值。
另一方面,当f2/fw的值等于或降至低于条件表达式(3)的下限值时,后组的焦距变小。这意指后组的屈光力变大。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地,远摄端状态中的彗差、场曲、像散和球面像差劣化,因此是不优选的。
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用1.00代替条件表达式(3)的下限值,因此,有利于更令人满意地校正各种像差,诸如球面像差。此外,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1.20代替条件表达式(3)的下限值。此外,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1.25代替条件表达式(3)的下限值。此外,为最大地获得本申请的效果,最优选用1.30代替条件表达式(3)的下限值。
优选的是,在本申请的变焦镜头中,所述后组中的所述第三部分组由单一正透镜或两个透镜组成。通过这种配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能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
优选的是,在本申请的变焦镜头中,所述后组中的所述第三部分组由胶合在一起的两个透镜组成。通过这种配置,即,通过仅利用胶合正透镜构成所述第三部分组,变得可以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优选的是,在本申请的变焦镜头中,所述后组中的所述第一部分组由单个正透镜或两个正透镜组成。通过这种配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能良好地校正远摄端状态中的球面像差。
优选的是,在本申请的变焦镜头中,所述后组中的所述第二部分组由单个负透镜或两个透镜组成。通过该配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可以良好地校正轴向色像差和球面像差。
优选的是,本申请的变焦镜头满足下述条件表达式(4):
0.10<(-fd)/f2<6.00(4)
其中,fd表示所述后组中的所述负透镜的焦距,并且
f2表示所述后组的焦距。
条件表达式(4)定义后组中的负透镜的焦距,换句话说,定义该负透镜的屈光力。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4),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能适当地设定后组中的负透镜的屈光力,并且能将在出射瞳和像平面之间的距离以及后焦距离设定成各自的最优值,还能令人满意地校正各种像差。
当(-fd)/f2的值等于或超出条件表达式(4)的上限值时,后组中的负透镜的焦距的绝对值变大,意指负透镜的屈光力变小。为此,变得不可能将在出射瞳和像平面之间的距离以及后焦距离设定成最优值。此外,关于像差的校正,后组中的负透镜的校正像差的能力劣化,变得不可能充分地校正彗差。
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用5.70代替条件表达式(4)的上限值,由此有利于校正各种像差。此外,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5.50代替条件表达式(4)的上限值。此外,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5.00代替条件表达式(4)的上限值。此外,为最大地获得本申请的效果,最优选用4.60代替条件表达式(4)的上限值。
另一方面,当(-fd)/f2的值等于或降至低于条件表达式(4)的下限值时,后组中的负透镜的焦距的绝对值变小。这意指后组中的负透镜的屈光力变大。为此,后焦距离变得太小,此外,出射瞳变得太接近像平面。另外,像差、彗差、场曲和像散的有关校正劣化,因此是不优选的。
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0.30代替条件表达式(4)的下限值,因此,可以令人满意地校正各种像差。此外,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0.80代替条件表达式(4)的下限值。此外,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1.00代替条件表达式(4)的下限值。此外,为最大地获得本申请的效果,最优选用1.15代替条件表达式(4)的下限值。
另外,优选的是,本申请的变焦镜头满足下述条件表达式(5):
0.10<fc/f2<3.00(5)
其中,fc表示所述后组中的所述第三部分组的焦距,并且
f2表示所述后组中的焦距。
条件表达式(5)定义后组中的第三部分组的焦距,换句话说,定义第三部分组的屈光力。通过满足该条件表达式(5),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能适当地设定第三部分组的屈光力,以致能令人满意地校正各种像差。
当fc/f2的值等于或超出条件表达式(5)的上限值时,第三部分组的焦距变大,意指第三部分组的屈光力变小。为此,变得不可以将Petzval和设定成最优值。因此,像散和场曲劣化。这是不优选的。
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用2.50代替条件表达式(5)的上限值,因此有利于校正各种像差。此外,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2.00代替条件表达式(5)的上限值。此外,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1.20代替条件表达式(5)的上限值。此外,为最大地获得本申请的效果,最优选用1.10代替条件表达式(5)的上限值。
另一方面,当fc/f2的值等于或降至低于条件表达式(5)的下限值时,第三部分组的焦距变小,意指第三部分组的正屈光力变大。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地,远摄端状态中的纵向色像差、彗差、球面像差劣化,因此,是不优选的。
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用0.20代替条件表达式(5)的下限值,因此,可以令人满意地校正各种像差。此外,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0.30代替条件表达式(5)的下限值。此外,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0.40代替条件表达式(5)的下限值。此外,为最大地获得本申请的效果,最优选用0.60代替条件表达式(5)的下限值。
此外,优选的是,本申请的变焦镜头满足下述条件表达式(6):
0.01<fa/f2<3.00(6)
其中,fa表示所述后组中的所述第一部分组的焦距,并且
f2表示所述后组的焦距。
条件表达式(6)定义后组中的第一部分组的焦距,换句话说,定义第一部分组的屈光力。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6),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能适当地设定第一部分组的屈光力,以致能令人满意地校正各种像差。
当fa/f2的值等于或超出条件表达式(6)的上限值时,第一部分组的焦距变大,也就是说,第一部分组的正屈光力变小。为此,不可能将Petzval和设定成最优值。因此,像散和场曲劣化。这是不希望的。
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优选用2.50代替条件表达式(6)的上限值,因此有利于校正各种像差。此外,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2.00代替条件表达式(6)的上限值。此外,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1.50代替条件表达式(6)的上限值。此外,为最大地获得本申请的效果,最优选用1.00代替条件表达式(6)的上限值。
另一方面,当fa/f2的值等于或降至低于条件表达式(6)的下限值时,第一部分组的焦距变小,也就是说,第一部分组的正屈光力变大。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地,远摄端状态中的彗差和球面像差劣化,因此是不优选的。
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0.05代替条件表达式(6)的下限值,因此,可以令人满意地校正各种像差。此外,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0.10代替条件表达式(6)的下限值。此外,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0.11代替条件表达式(6)的下限值。此外,为最大地获得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0.12代替条件表达式(6)的下限值。
优选的是,本申请的变焦镜头满足下述条件表达式(7):
0.10<(-fb)/f2<4.00(7)
其中,fb表示所述后组中的所述第二部分组的焦距,并且
f2表示所述后组的焦距。
条件表达式(7)定义所述后组中的所述第二部分组的焦距,换句话说,定义第二部分组的屈光力。通过满足条件表达式(7),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能适当地设定第二部分组的屈光力,以便能令人满意地校正各种像差。
当(-fb)/f2的值等于或超出条件表达式(7)的上限值时,第二部分组的焦距的绝对值变大,意指第二部分组的负屈光力变小。为此,变得不可能将Petzval和设定成最优值。因此,像散和场曲劣化,以致是不优选的。
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3.50代替条件表达式(7)的上限值,因此有利于校正各种像差。此外,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3.00代替条件表达式(7)的上限值。此外,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2.50代替条件表达式(7)的上限值。此外,为最大地获得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2.40代替条件表达式(7)的上限值。
另一方面,当(-fb)/f2的值等于或降至低于条件表达式(7)的下限值时,第二部分组的焦距的绝对值变小。这意指第二部分组的负屈光力变大。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地,远摄端状态中的纵向色像差、彗差和球面像差劣化,因此是不优选的。
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0.20代替条件表达式(7)的下限值,因此,可以令人满意地校正各种像差。此外,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0.40代替条件表达式(7)的下限值。此外,为更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0.50代替条件表达式(7)的下限值。此外,为最大地获得本申请的效果,更优选用0.60代替条件表达式(7)的下限值。
此外,优选的是,本申请的变焦镜头包括在所述第一部分组和所述第二部分组之间的孔径光阑。通过这种配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可以令人满意地校正像散和畸变。
本申请的成像设备的特征在于提供具有上述配置的变焦镜头。通过这种配置,可以实现小型且具有小后焦距离和优良光学性能的成像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是制造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前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后组的变焦镜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
至少由一个负透镜和一个正透镜构造所述前组;
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部分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部分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部分组和负透镜构造所述后组,
布置所述前组和所述后组以便所述前组和所述后组可以满足下述条件表达式(1)至(3):
0.00<(r2-r1)/(r2+r1)<1.00(1)
0.10<BFw/fw<2.00(2)
0.90<f2/fw<5.00(3)
其中,r1表示所述后组中的所述负透镜的物体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r2表示所述后组中的所述负透镜的像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f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的整个变焦镜头的焦距,以及
BF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的整个变焦镜头的后焦距离,并且
f2表示所述后组的焦距;以及
将所述前组和所述后组构造成使得可以为了变焦而改变其间的距离。
根据用于制造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的方法,可以制造小型化且具有小后焦距离以及优良光学性能的变焦镜头。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说明与根据本申请的数值实例有关的变焦镜头。
(实例1)
图1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例1的变焦镜头的透镜配置及其变焦轨迹的截面图。
根据实例1的变焦镜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具有负屈光力的前组G1和具有正屈光力的后组G2构成。
前组G1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负弯月透镜L11和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正弯月透镜L12构成。负弯月透镜L11是所谓的复合型非球面透镜,其由树脂层和玻璃基板构成并且其非球面应用于像平面侧透镜表面上。
后组G2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部分组LA、孔径光阑S、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部分组LB、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部分组LC和具有面向像侧的凸表面的负弯月透镜LD构成。
第一部分组LA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双凸正透镜L21和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正弯月透镜L22构成。
第二部分组LB仅由胶合透镜构成,该胶合透镜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双凸正透镜L23与双凹负透镜L24胶合构造。
第三部分组LC仅由双凸正透镜L25构成。
在本实例1的变焦镜头中,通过改变在前组G1和后组G2之间的距离,来执行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的变焦。
在下表1中列出了与根据实例1的变焦镜头关联的各种值。
在(规格)中,f表示变焦镜头的焦距,FNO表示F数,ω表示半视角(单位“°”),Y表示像高,TL表示光学系统的总长,并且Σd表示在最物体侧透镜表面(第一透镜表面)和最像侧透镜表面之间的距离。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上时,M表示在中间焦距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上时,T表示在远摄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上时。
在(表面数据),m示出从物体侧计数的透镜面的顺序,r示出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d示出从透镜表面到下一透镜表面的距离,nd示出在d线(波长λ=587.6nm)的材料的折射率,并且νd示出在d线(波长λ=587.6nm)的材料的阿贝数。OP表示物平面,并且I表示像平面I。同时,r=∞表示平面。位于表面编号的左侧的“*”示出非球面
在(非球面表面数据)中,关于(表面数据)中所示的非球面,示出了在由下述表达式示出非球面的情况下的圆锥系数和非球面系数:
X(y)=(y2/r)/[1+{1-κ×(y2/r2)}1/2]
+A4×y4+A6×y6+A8×y8+A10×y10+A12×y12
其中,y表示离光轴的垂直高度,X(y)表示在垂直高度y处沿光轴的位移量,r表示参考球面的曲率半径(近轴曲率半径),κ表示圆锥系数,并且An表示第n阶的非球面系数。同时,“E-n”表示“×10–n”,例如,“1.234E-05”表示“1.234×10-5
在(可变距离数据),d0表示从物平面OP到第一表面的距离,dm(m:整数)表示第m表面的可变面到面距离,BF表示后焦距离,并且ACBF表示后焦距离的空气换算值。在(透镜组数据),示出了起始表面编号ST和每一组的焦距。在(用于条件表达式的值)中,示出了用于各个条件表达式的值。
在表1中,“mm”通常用于长度单位,诸如焦距f,以及曲率半径r。然而,由于通过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其尺寸的光学系统,能获得类似的光学性能,因此,该单位不需要被限定到“mm”。
上述表1中的参考符号的说明与其他实例相同。
(表1)实例1
(规格)
变焦比:2.89
(表面数据)
(非球面数据)
表面编号:3
(可变距离)
(透镜组数据)
(用于条件表达式的值)
(1)(r2-r1)/(r2+r1)=0.1484
(2)BFw/fw=0.975
(3)f2/fw=1.622
(4)(-fd)/f2=3.197
(5)fc/f2=0.943
(6)fa/f2=0.132
(7)(-fb)/f2=0.794
图2A、2B和2C是分别示出在根据本申请的实例1的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图。
在各个图中,FNO表示F数,Y表示像高,ω表示半视角,d表示在d线(波长λ=587.6nm)的像差曲线,并且g表示在g线(波长λ=435.8nm)的像差曲线。在示出球面像差的图中,示出了对应于最大孔径的F数。在示出像散和畸变的各个图中,示出了像高的最大值。在示出像散的图中,实线指示弧矢像平面,并且虚线指示子午像平面。在示出彗差的图中,实线指示子午彗差。与各种像差图有关的上述说明在其他实例中相同。
如从示出像差的各个图显然地,根据实例1的变焦镜头由于对包括球面像差、场曲、像散和彗差的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而示出了极好光学性能。
(实例2)
图3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例2的变焦镜头的透镜配置及其变焦轨迹的截面图。
根据实例2的变焦镜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具有负屈光力的前组G1和具有正屈光力的后组G2构成。
前组G1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负弯月透镜L11和双凹负透镜L12以及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正弯月透镜L13构成。负弯月透镜L11是所谓的复合型非球面透镜,其由树脂层和玻璃基板构成,并且其非球面应用于像平面侧透镜表面上。
后组G2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部分组LA、孔径光阑S、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部分组LB、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部分组LC和具有面向像侧的凸表面的负弯月透镜LD构成。
第一部分组LA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正弯月透镜L21和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正弯月透镜L22构成。
第二部分组LB仅由胶合透镜构成,该胶合透镜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双凸正透镜L23与双凹负透镜L24胶合构造。
第三部分组LC仅由双凸正透镜L25构成。
在本实例中,等效于光学低通滤波器的空白玻璃(dummyglass)DG设置在后组G2和像平面I之间。
在实例2的变焦镜头中,通过改变前组G1和后组G2之间的距离,来进行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的变焦。
在下表2中列出了与根据实例2的变焦镜头关联的各种值。(表2)实例2
(规格)
变焦比:2.89
(表面数据)
(非球面数据)
表面编号:3
κ=0.1730
A4=1.67132E-05
A6=-1.57854E-08
A8=6.41734E-10
A10=-3.69637E-12
A12=0.72191E-14
(可变距离)
(透镜组数据)
(用于条件表达式的值)
(1)(r2-r1)/(r2+r1)=0.1221
(2)BFw/fw=0.987
(3)f2/fw=1.622
(4)(-fd)/f2=3.046
(5)fc/f2=1.029
(6)fa/f2=0.818
(7)(-fb)/f2=0.957
图4A、4B和4C是分别示出在根据本申请的实例2的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图。
如从示出像差的各个图显然地,根据实例2的变焦镜头由于对包括球面像差、场曲、像散和彗差的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而示出了极好光学性能。
(实例3)
图5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例3的变焦镜头的透镜配置及其变焦轨迹的截面图。
根据实例3的变焦镜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具有负屈光力的前组G1,以及具有正屈光力的后组G2构成。
前组G1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负弯月透镜L11和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正弯月透镜L12构成。负弯月透镜L11是所谓的复合型非球面透镜,其由树脂层和玻璃基板构成,并且其非球面应用于像平面侧透镜表面上。
后组G2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部分组LA、孔径光阑S、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部分组LB、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部分组LC以及具有面向像侧的凸表面的负弯月透镜LD构成。
第一部分组LA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双凸正透镜L21和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正弯月透镜L22构成。
第二部分组LB仅由胶合透镜构成,该胶合透镜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双凸正透镜L23与双凹负透镜L24胶合构造。
第三部分组LC仅由胶合透镜构造,该胶合透镜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双凸正透镜L25与具有面向像侧的凸表面的负弯月透镜L26胶合构成。
在本实例3的变焦镜头中,通过改变在前组G1和后组G2之间的距离,来进行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的变焦。
在下表3中列出了与根据实例3的变焦镜头关联的各种值。
(表3)实例3
(规格)
变焦比:2.89
(表面数据)
(非球面数据)
表面编号:3
κ=0.4626
A4=-2.54727E-05
A6=2.53790E-08
A8=-3.22292E-10
A10=1.25143E-13
A12=0.00000
(可变距离)
(透镜组数据)
(条件表达式的值)
(1)(r2-r1)/(r2+r1)=0.1248
(2)BFw/fw=0.971
(3)f2/fw=1.622
(4)(-fd)/f2=4.062
(5)fc/f2=1.024
(6)fa/f2=0.763
(7)(-fb)/f2=0.816
图6A、6B和6C是分别示出在根据本申请的实例3的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图。
如从示出像差的各个图显然地,根据实例3的变焦镜头由于对包括球面像差、场曲、像散和彗差的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而示出了极好光学性能。
(实例4)
图7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例4的变焦镜头的透镜配置及其变焦轨迹的截面图。
根据实例4的变焦镜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具有负屈光力的前组G1、具有正屈光力的后组G2和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G3构成。
前组G1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负弯月透镜L11和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正弯月透镜L12构成。负弯月透镜L11是所谓的复合型非球面透镜,其由树脂层和玻璃基板构成,其非球面应用于像平面侧透镜表面上。
后组G2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部分组LA、孔径光阑S、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部分组LB、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部分组LC和具有面向像侧的凸表面的负弯月透镜LD构成。
第一部分组LA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双凸正透镜L21和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正弯月透镜L22构成。
第二部分组LB仅由胶合透镜构成,该胶合透镜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双凸正透镜L23和双凸负透镜L24胶合构造。
第三部分组LC仅由双凸正透镜L25构成。
透镜组G3仅由具有面向像侧的凸表面的负弯月透镜L31构成。
在本实例4的变焦镜头中,通过改变在前组G1和后组G2之间的距离以及在后组G2和透镜组G3之间的距离,来进行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的变焦。
在下表4中列出了与根据实例4的变焦镜头关联的各种值。
(表4)实例4
(规格)
变焦比:2.89
(表面数据)
(非球面数据)
表面编号:3
κ=0.3805
A4=-2.43458E-05
A6=-1.67367E-08
A8=-1.81369E-10
A10=-5.31979E-13
A12=0.00000
(可变距离)
(透镜组数据)
(用于条件表达式的值)
(1)(r2-r1)/(r2+r1)=0.2151
(2)BFw/fw=0.947
(3)f2/fw=1.609
(4)(-fd)/f2=2.373
(5)fc/f2=0.982
(6)fa/f2=0.798
(7)(-fb)/f2=0.988
图8A、8B和8C是分别示出在根据本申请的实例4的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图。
如从示出像差的各个图显然地,根据实例4的变焦镜头由于对包括球面像差、场曲、像散和彗差的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而示出了极好光学性能。
(实例5)
图9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例5的变焦镜头的透镜配置及其变焦轨迹的截面图。
根据实例5的变焦镜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具有负屈光力的前组G1和具有正屈光力的后组G2构成。
前组G1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负弯月透镜L11和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正弯月透镜L12构成。负弯月透镜L11是所谓的复合型非球面透镜,其由树脂层和玻璃基板构成,并且其非球面应用于像平面侧透镜表面上。
后组G2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部分组LA、孔径光阑S、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部分组LB、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部分组LC和具有面向像侧的凸表面的负弯月透镜LD构成。
第一部分组LA仅由双凸正透镜L21构成。
第二部分组LB仅由胶合透镜构成,该胶合透镜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双凸正透镜L22和双凹负透镜L23胶合构造。
第三部分组LC仅由双凸正透镜L24构成。
顺便提一下,在实例5中,等效于光学低通滤波器的空白玻璃DG设置在后组G2和像平面I之间。
在本实例5的变焦镜头中,通过改变在前组G1和后组G2之间的距离,来进行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的变焦。
在下表5中列出了与根据实例5的变焦镜头关联的各种值。
(表5)实例5
(规格)
变焦比:2.89
(表面数据)
(非球面数据)
表面编号:3
κ=0.2806
A4=-9.32529E-06
A6=-1.72692E-07
A8=1.20597E-09
A10=-5.18297E-12
A12=0.72191E-14
(可变距离)
(透镜组数据)
(用于条件表达式的值)
(1)(r2-r1)/(r2+r1)=0.2550
(2)BFw/fw=1.004
(3)f2/fw=1.622
(4)(-fd)/f2=1.393
(5)fc/f2=1.052
(6)fa/f2=0.964
(7)(-fb)/f2=2.344
图10A、10B和10C是分别示出在根据本申请的实例5的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图。
如从示出像差的各个图显然地,根据实例5的变焦镜头由于对包括球面像差、场曲、像散和彗差的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而示出了极好光学性能。
(实例6)
图11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例6的变焦镜头的透镜配置及其变焦轨迹的截面图。
根据实例6的变焦镜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具有负屈光力的前组G1和具有正屈光力的后组G2构成。
前组G1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负弯月透镜L11和具有面向物体侧的凸表面的正弯月透镜L12构成。负弯月透镜L11是所谓的复合型非球面透镜,其由玻璃基板和树脂层构成,并且其非球面应用于像平面侧透镜表面上。
后组G2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部分组LA、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部分组LB、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部分组LC和具有面向像侧的凸表面的负弯月透镜LD构成。
第一部分组LA按从物体侧的顺序,由双凸正透镜L21、孔径光阑S和双凸正透镜L22构成。
第二部分组LB仅由双凹负透镜L23构成。
第三部分组LC仅由双凸正透镜L24构成。
在本实例中,等效于光学低通滤波器的空白玻璃DG设置在后组G2和像平面I之间。
在实例6的变焦镜头中,通过改变在前组G1和后组G2之间的距离,实现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的变焦。
在下表6中列出了与根据实例6的变焦镜头关联的各种值。(表6)实例6
(规格)
变焦比:2.89
(表面数据)
(非球面数据)
表面编号:3
κ=0.6529
A4=-2.48779E-05
A6=-2.67059E-07
A8=1.63755E-09
A10=-8.33713E-12
A12=0.72191E-14
(可变距离)
(透镜组数据)
(用于条件表达式的值)
(1)(r2-r1)/(r2+r1)=0.1484
(2)BFw/fw=1.011
(3)f2/fw=1.622
(4)(-fd)/f2=1.258
(5)fc/f2=0.908
(6)fa/f2=0.577
(7)(-fb)/f2=0.649
图12A、12B和12C是分别示出在根据本申请的实例6的变焦镜头的广角端状态、中间焦距状态和远摄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上时的各种像差的图。
如从示出像差的各个图显然地,根据实例6的变焦镜头由于对包括球面像差、场曲、像散和彗差的各种像差的良好校正而示出了极好光学性能。
根据上述的各个实例,能实现小尺寸变焦镜头,其中,广角端状态中的视角(覆盖角)2ω高于78°,孔径处于F3.5-F5.6的范围中,透镜的数量少,并且能良好地校正各种像差,包括球面像差、场曲、像散和彗差,并且具有极好的光学性能。
在此注意到如上所述的各个实例是实施本申请的发明的实例,但本申请的发明不应当限于那些实例。在本申请的变焦镜头的光学性能不劣化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采用下述内容。
尽管将具有两透镜组配置或三透镜组配置的变焦镜头示为本申请的实例,但根据本申请的透镜组配置不限于这些,并且其他透镜组配置,诸如四或五透镜组配置是可能的。更具体地说,可以将透镜组或透镜组添加到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的最物体侧或最像侧。顺便提一下,“透镜组”是指由空气间隔分开的至少一个透镜。
在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中,为执行从无限远物体聚焦到近物体,可以沿光轴移动透镜组的一部分、透镜组或多个透镜组,作为聚焦透镜组。这种聚焦透镜组适用于自动聚焦(autofocusing),并且适用于由诸如超声马达的、用于自动聚焦的马达驱动。特别地,优选的是在本申请的变焦镜头中,将前组或后组的至少一部分用作聚焦透镜组。
此外,在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中,透镜组或透镜组的一部分可以在包括垂直于光轴的分量的方向上位移,作为减震透镜组,或在包括该光轴的平面内的方向上旋转(摇动),用于校正由相机抖动引起的图像模糊。在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中,特别优选将后组的至少一部分用作减震透镜组。
此外,由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构成的透镜的透镜表面可以是球面、平面或非球面。
当透镜表面是球面或平面时,透镜加工、组装和调整变得容易,并且能防止由透镜加工、组装和调整误差引起的光学性能的劣化,因此是优选的。此外,即使像平面偏离,光学性能的劣化也极小,因此是优选的。
当透镜表面是非球面时,可以通过研磨工艺、通过模具将玻璃材料形成为非球面形状的玻璃模制工艺,或在玻璃透镜表面上将树脂材料形成为非球面形状的复合型工艺来制作非球面。透镜表面可以是衍射光学表面,并且透镜可以是渐变折射率型透镜(GRIN透镜)或塑料透镜。
在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中,尽管优选在后组内部或其附近提供孔径光阑,但在不设置作为孔径光阑的构件的情况下,可以由透镜框代替该功能。
可以将在宽波长范围上具有高透射率的防反射涂层应用于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的每一透镜表面来减少炫光和幻像,以便能获得具有高对比度的高光学性能。
在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中,变焦比为约2至5。
接着,参考图13,描述配备有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的相机。
图13是示出配备有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的相机的配置的视图。
相机1是配备有根据实例1的变焦镜头来作为成像透镜2的单反数码相机。
在相机1中,从未示出的物体(被拍摄的物体)发出的光由成像透镜2会聚、由快速复位镜3反射,并聚焦在聚焦屏4上。在聚焦屏4上聚焦的光在五角屋脊棱镜5中多次反射,并被引导到目镜6。因此,拍摄者能通过目镜6观察作为正像的物像。
当拍摄者按压未示出的快门时,快速复位镜3从光路缩回,来自未示出物体的光到达成像装置7。因此,由成像装置7捕捉从物体发出的光,并存储在未示出的存储器中,作为物体的拍摄图像。用这种方式,拍摄者能通过相机1获取物体的图像。
作为成像透镜2安装到相机1中的根据本实例1的变焦镜头由于其特有的透镜配置而是小型化的且具有小后焦距离以及高光学性能。因此,本相机1可以实现优良的光学性能同时减小相机尺寸。
顺便提一下,即使将根据实例2至6的变焦镜头安装在相机中,也能获得与相机1相同的效果。即使将根据实例1至6的任何一个的变焦镜头安装在具有不使用快速复位镜的结构的相机中,也能获得与相机1相同的效果。
最后,在下文中,参考图14,描述用于制造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的方法的概述。
图14是示出用于制造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的方法的流程图。
用于制造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的方法是用于制造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前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后组的变焦镜头的方法,以及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至S4。
步骤S1:将前组构造成至少具有一个负透镜和一个正透镜。
步骤S2:将后组构造成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具有: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部分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部分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部分组,以及负透镜。
步骤S3:制备满足下述条件表达式(1)至(3)的前组和后组并且将它们设置在镜筒中:
0.00<(r2-r1)/(r2+r1)<1.00(1)
0.10<BFw/fw<2.00(2)
0.90<f2/fw<5.00(3)
其中,r1表示后组中的负透镜的物体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r2表示后组中的负透镜的像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f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的整个变焦镜头的焦距,并且
BF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的整个变焦镜头的后焦距离,并且
f2表示后组的焦距。
步骤S4:将前组和后组构造成使得可以通过提供已知的移动机构而为了变焦改变其间的距离。
用于制造根据本申请的变焦镜头的方法使得可以制造小型化且具有小后焦距离和良好光学性能的变焦镜头。

Claims (17)

1.一种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
具有负屈光力的前组;
具有正屈光力的后组;
通过改变在所述前组和所述后组之间的距离执行变焦,
所述前组至少包括负透镜和正透镜,
所述后组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部分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部分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部分组和负透镜,并且
满足下述条件表达式:
0.00<(r2-r1)/(r2+r1)<0.28
0.10<BFw/fw<2.00
1.609≤f2/fw<5.00
其中,r1表示所述后组中的所述负透镜的物体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r2表示所述后组中的所述负透镜的像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f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的整个变焦镜头的焦距,
BF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的整个变焦镜头的后焦距离,并且
f2表示所述后组的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所述后组中的所述第三部分组由一个正透镜或两个透镜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所述后组中的所述第三部分组由胶合在一起的两个透镜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所述后组中的所述第一部分组由一个正透镜或两个正透镜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所述后组中的所述第二部分组由一个负透镜或两个透镜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所述后组中的所述负透镜包括具有面向像侧的凸表面的弯月透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满足下述条件表达式:
0.10<(-fd)/f2<6.00
其中,fd表示所述后组中的所述负透镜的焦距,并且
f2表示所述后组的焦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满足下述条件表达式:
0.10<fc/f2<3.00
其中,fc表示所述后组中的所述第三部分组的焦距,并且
f2表示所述后组的焦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满足下述条件表达式:
0.01<fa/f2<3.00
其中,fa表示所述后组中的所述第一部分组的焦距,并且
f2表示所述后组的焦距。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满足下述条件表达式:
0.10<(-fb)/f2<4.00
其中,fb表示所述后组中的第二部分组的焦距,并且
f2表示所述后组的焦距。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中,孔径光阑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组和所述第二部分组之间。
12.一种配备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的成像设备。
13.一种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所述变焦镜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前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后组,并且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将所述前组构造成至少具有一个负透镜和一个正透镜;
将所述后组构造成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具有: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部分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部分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部分组和负透镜;
将所述前组和所述后组配置成使得能够满足下述条件表达式:
0.00<(r2-r1)/(r2+r1)<0.28
0.10<BFw/fw<2.00
1.609≤f2/fw<5.00
其中,r1表示所述后组中的所述负透镜的物体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r2表示所述后组中的所述负透镜的像侧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f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的整个所述变焦镜头的焦距,
BFw表示在广角端状态中,聚焦在无限远物体时的整个所述变焦镜头的后焦距离,并且
f2表示所述后组的焦距;并且
将所述前组和所述后组构造成使得能够为了变焦而改变其间的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其中,所述后组中的所述第三部分组由一个正透镜或两个透镜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其中,所述后组中的所述第一部分组由一个正透镜或两个正透镜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其中,所述后组中的所述第二部分组由一个负透镜或两个透镜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其中,所述后组中的所述负透镜包括具有面向像侧的凸表面的弯月透镜。
CN201280018261.5A 2011-04-12 2012-04-02 变焦镜头、成像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Active CN1034772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88230 2011-04-12
JP2011088230A JP5887708B2 (ja) 2011-04-12 2011-04-12 ズームレンズ、撮像装置
PCT/JP2012/058891 WO2012141023A1 (ja) 2011-04-12 2012-04-02 ズームレンズ、撮像装置、ズーム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7265A CN103477265A (zh) 2013-12-25
CN103477265B true CN103477265B (zh) 2015-11-25

Family

ID=47009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8261.5A Active CN103477265B (zh) 2011-04-12 2012-04-02 变焦镜头、成像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29199B2 (zh)
JP (1) JP5887708B2 (zh)
CN (1) CN103477265B (zh)
WO (1) WO20121410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38196A (ja) * 2013-01-15 2014-07-28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6191246B2 (ja) * 2013-05-31 2017-09-06 株式会社ニコン ズームレンズ、光学装置
CN103472569B (zh) * 2013-09-16 2016-03-23 浙江大学 双分辨率光学成像镜头
JP6391315B2 (ja) * 2014-06-25 2018-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CN105467560B (zh) * 2016-01-20 2017-12-12 北京疯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和成像装置
CN107957623B (zh) * 2018-01-15 2019-08-23 嘉兴中润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
JP7341800B2 (ja) * 2019-09-04 2023-09-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7451232B2 (ja) 2020-03-02 2024-03-18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42514A (ja) * 1983-02-02 1984-08-1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明るいズ−ムレンズ
JPS6187117A (ja) * 1984-10-05 1986-05-02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2群ズ−ムレンズ
JPS6332512A (ja) * 1986-07-25 1988-02-12 Canon Inc ズ−ムレン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26666A (en) 1984-10-05 1988-02-23 Konishiroku Photo Industry Co., Ltd. Two-group zoom lens
US5262897A (en) * 1991-12-13 1993-11-1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Zoom lens system
JP2001330773A (ja) 2000-05-23 2001-11-30 Kyocera Corp ズームレンズ
JP2002082283A (ja) * 2000-09-07 2002-03-22 Mamiya Op Co Ltd 広角ズームレン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42514A (ja) * 1983-02-02 1984-08-1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明るいズ−ムレンズ
JPS6187117A (ja) * 1984-10-05 1986-05-02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2群ズ−ムレンズ
JPS6332512A (ja) * 1986-07-25 1988-02-12 Canon Inc ズ−ムレン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41023A1 (ja) 2012-10-18
CN103477265A (zh) 2013-12-25
US20140036376A1 (en) 2014-02-06
US9229199B2 (en) 2016-01-05
JP5887708B2 (ja) 2016-03-16
JP2012220827A (ja) 2012-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36956B (zh) 变焦光学系统和光学装置
CN103477265B (zh) 变焦镜头、成像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CN102159981B (zh) 摄像镜头、具有其的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摄像镜头的方法
US11668899B2 (en) Zoom lens, opt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zoom lens
CN113741017B (zh) 变焦镜头以及光学设备
CN110058391B (zh) 变倍光学系统以及光学设备
CN102089699B (zh) 变焦镜头、具有其的光学设备、和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CN105393156B (zh) 变倍光学系统、成像装置和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CN104797969A (zh) 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装置和制造变倍光学系统的方法
CN113820841B (zh) 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设备以及摄像设备
CN108139572B (zh) 变焦镜头以及光学设备
CN108369329B (zh) 变焦镜头以及光学设备
CN109952524B (zh) 变倍光学系统以及使用了该变倍光学系统的光学设备和摄像设备
CN108604003B (zh) 变焦镜头以及光学设备
CN108139571B (zh) 变焦镜头以及光学设备
CN109983385B (zh) 变倍光学系统以及使用了该变倍光学系统的光学设备和摄像设备
CN107430262B (zh) 变倍光学系统以及光学设备
CN114424105A (zh) 光学系统、光学设备及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CN113056693B (zh) 变倍光学系统以及光学设备
CN109952523B (zh) 变倍光学系统以及使用了该变倍光学系统的光学设备和摄像设备
CN103250085B (zh) 变焦镜头和成像设备
JP5115870B2 (ja) ズームレンズ、光学機器及びズーム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5115871B2 (ja) ズームレンズ、光学機器及びズーム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CN102150067B (zh) 变焦镜头、光学设备和用于制造变焦镜头的方法
CN117063108A (zh) 变倍光学系统、光学设备及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