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48471B - 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 - Google Patents

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48471B
CN103448471B CN201210175130.XA CN201210175130A CN103448471B CN 103448471 B CN103448471 B CN 103448471B CN 201210175130 A CN201210175130 A CN 201210175130A CN 103448471 B CN103448471 B CN 1034484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per
reinforcing apparatus
wheel hub
coupling
spo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751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48471A (zh
Inventor
陈智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igantex Composite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igantex Composit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gantex Composite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igantex Composit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7513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484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48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84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484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84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其包括一个轮毂;两个辐条组,其分别装设于该轮毂两端;一个轮圈,其与该辐条组异于该轮毂的一端连接;两强固装置,其分别套设于该轮毂两端,该强固装置具有一个第一端部与一个第二端部,该强固装置形成一环槽,该环槽抵靠该轮毂的外表面,该强固装置于该第一端部凸出形成多个第一挡部,该第一挡部一端延伸形成一个第二挡部,该辐条组的两侧面其中之一抵靠该第一挡部,该辐条组相反的一个顶面与一个底面分别抵靠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挡部。本发明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辐条组能够稳固地结合于该轮毂与该轮圈之间,辐条组不会由该轮毂松脱。

Description

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揭示一种自行车轮组,尤指一种于轮毂与辐条之间装设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
背景技术
伴随着地球暖化、气候变迁,人们对于节能减碳的环保意识日渐抬头,环保运动已成为了地球公民的共同责任。而自行车是目前与其它交通工具相比最轻便、低花费,并且保养维修便宜又符合环保需求的交通工具。因此,以自行车做为代步或通勤中途替换的交通工具,或是用以休闲、健身,已广被人们接受,并且蔚为风尚。所以,在使用者大幅增加的状况下,对于骑乘自行车时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视。
而自行车套件大致包括轮组、传动系统与煞车系统。其中轮组包含轮毂、辐条与轮圈。现在市面上最常见的辐条式轮组,是1860年英国发展出采用多根钢丝将轮鼓及轮圈结合而成,用以取代木制厚重车轮。而一般驱动自行车行进的轮组,其完全仰赖踩动踏板而施加于轮毂扭力,由连接在轮毂与轮圈间的辐条传递扭力而带动轮圈进行圆周转动使自行车前进。而现有轮组的轮毂、轮圈及辐条三者间的结合关系,是轮毂上通常设有一轮毂盘,该轮毂盘表面环设多个导孔,而辐条头部的倒钩端穿过轮毂盘的导孔,该辐条的螺纹部则通过一辐条螺帽螺合于轮圈内缘,以组成一可驱动自行车的轮组。如美国专利号第7,484,812号「Wheelhubforbicycle」专利案,其揭露一轮毂两端还设多个导孔(hole),以供辐条的倒钩端(headportion)穿伸并卡掣于该导孔。又如美国专利号第6,145,938号「Cycle,tensionedspokedwheelassemblyandhubtherefor」专利案,其亦揭露一轮毂两端具有凸缘(flange),辐条的头端(headedinnerend)分别穿伸并卡掣于该凸缘,辐条的另一端利用辐条螺帽螺合卡掣于轮圈。
然而,该上述现有轮组行驶于路面时,会受到地面反作用力影响,间接将反作用力传到辐条上,而使辐条向轮毂的中心推靠,导致辐条的倒钩端无法钩合于轮毂盘的导孔而发生脱落问题,尤其是自行车行驶至凹凸不平的路面,所产生震动及反作用力的影响使辐条脱落情况更甚严重。
有鉴于上述先前技术的问题无法有效的解决与克服,因此本申请人提出本专利申请,以解决前述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
为此,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其包括有:一个轮毂;两辐条组,其分别装设于该轮毂两端;一个轮圈,其与该辐条组异于该轮毂的一端连接;两个强固装置,其分别套设于该轮毂两端并抵靠于该辐条组,该强固装置相异的两端具有一个第一端部与一个第二端部,该强固装置于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之间形成一环槽,该环槽抵靠该轮毂的外表面,该强固装置于该第一端部轴向凸出形成多个第一挡部,该第一挡部一端沿套接件的圆周方向延伸形成一个第二挡部,该第一端部、该第一挡部与该第二挡部形成一个卡槽,该辐条组限制于该卡槽内,该辐条组的侧面抵靠该第一挡部,该辐条组相反的两面分别抵靠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挡部。
本发明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的主要特征在于:该两辐条组各具有一个中心部,该两辐条组的中心部分别组设于该轮毂的两端,该辐条组的中心部径向延伸多个延伸部,该辐条组的延伸部侧面其中之一抵靠该套接件的第一挡部,提供该辐条组相对于该轮毂沿套接件的圆周方向转动时的定位功能;该辐条组的延伸部相反的两面分别抵靠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挡部,提供该辐条组相对于该轮毂沿虚拟轴方向的定位功能;该辐条组的每一延伸部辐射状延伸形成多个辐条,该辐条组设于该轮圈,该辐条组于该中心部与每一延伸部之间轴向凸出形成一个凸部,该辐条组的凸部抵靠该第二挡部,提供该辐条组相对于该轮毂沿虚拟轴径向方向的定位功能。由此,该辐条组能够稳固地结合于该轮毂与该轮圈之间。
所述的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其中,该强固装置包括两个套接件,该两套接件彼此互相连接,该套接件相异的两端具有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该套接件于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之间形成该环槽,该套接件于该第一端部轴向凸出形成该多个第一挡部,该第一挡部远离该第一端部的一端延伸形成该第二挡部,该第一端部、该第一挡部与该第二挡部形成该卡槽。
所述的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其中,该强固装置于该第一端部轴向凸出形成该多个第一挡部,该第一挡部远离该第一端部的一端沿强固装置的圆周方向延伸形成该第二挡部,该第一挡部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二挡部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
所述的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其中,该套接件于该第一端部轴向凸出形成该多个第一挡部,该第一挡部远离该第一端部的一端沿套接件的圆周方向延伸形成该第二挡部,该第一挡部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二挡部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
所述的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其中,该套接件于该第一端部分别具有一个螺孔与一个通孔,该两套接件其中之一的螺孔与通孔分别与另一套接件的通孔与螺孔相对应,两个连接件分别通过该两套接件的通孔,并与该螺孔螺合,令该两套接件互相连接。
所述的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其中,该套接件的外轮廓呈C字型。
本发明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的次要特征在于:该轮毂具有一个中央端,该轮毂组设该辐条组的一端沿一虚拟轴朝该中央端渐缩,该轮毂的外表面沿该虚拟轴形成一个渐缩段与一个相邻该渐缩段的中央段,令该渐缩段具有一锥度,该强固装置沿该虚拟轴由该第一端部朝该第二端部渐缩,令该强固装置具有一锥度,该强固装置的锥度等于该轮毂的渐缩段锥度。
所述的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其中,该渐缩段的外壁面与该中央段的外壁面分别穿过该虚拟轴定义一个第一外径与一个第二外径,该渐缩段任一横截面的第一外径大于该中央段任一横截面的第二外径,该环槽内壁面定义一个内径,该内径等于该第一外径。
所述的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其中,该轮毂具有一个中央端,该轮毂组设该辐条组的一端沿一虚拟轴朝该中央端渐缩,该轮毂的外表面沿该虚拟轴形成一个渐缩段与一个相邻该渐缩段的中央段,令该渐缩段具有一锥度,该套接件沿该虚拟轴由该第一端部朝该第二端部渐缩,令该套接件具有一锥度,该套接件的锥度等于该轮毂的渐缩段锥度,令该两套接件迫紧套设于该轮毂的渐缩段,由此有效地避免该强固装置由该轮毂松脱。
所述的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其中,该渐缩段的外壁面与该中央段的外壁面分别穿过该虚拟轴定义一个第一外径与一个第二外径,该渐缩段任一横截面的第一外径大于该中央段任一横截面的第二外径,该环槽内壁面定义一个内径,该内径等于该第一外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该辐条组的延伸部侧面抵靠该套接件的第一挡部,提供该辐条组相对于该轮毂沿套接件的圆周方向转动时的定位功能;该辐条组的延伸部相反的两面分别抵靠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挡部,提供该辐条组相对于该轮毂沿虚拟轴方向的定位功能;该辐条组的凸部抵靠该第二挡部,提供该辐条组相对于该轮毂沿虚拟轴A径向方向的定位功能。由此,该辐条组能够稳固地结合于该轮毂与该轮圈之间。
2.本发明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该套接件的锥度等于该轮毂的渐缩段锥度,令该两套接件迫紧套设于该轮毂的渐缩段,由此有效地避免该强固装置由该轮毂松脱。
其它目的、优点和本发明的新颖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显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图1的部分放大图;
图3为图2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沿图2的4-4剖面线所取的剖面图;
图5为沿图2的5-5剖面线所取的剖面图;
图6为沿图2的6-6剖面线所取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轮毂;11-第一端;12-第二端;13-中央端;14-渐缩段;15-中央段;2-辐条组;201-顶面;202-底面;203-侧面;21-中心部;22-延伸部;23-辐条;24-凸部;3-轮圈;4-强固装置;40-套接件;41-第一端部;42-第二端部;43-环槽;44-第一挡部;45-第二挡部;46-卡槽;47-开口;48-螺孔;49-通孔;5-连接件;A-虚拟轴;D1-第一外径;D2-第二外径;D3-内径。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现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述如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
参照图1至图6,为本发明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及剖面图。本发明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包括有一个轮毂1、两个辐条组2、一个轮圈3与两个强固装置4;其中:
该轮毂1两端分别组设该两辐条组2,该两辐条组2异于该轮毂1的一端分别组设于该轮圈3,该两个强固装置4分别套设于该轮毂1两端并抵靠于该两辐条组2。
该轮毂1相异的两端具有一个第一端11与一个第二端12,该两辐条组2分别组设于该轮毂1的第一端11与第二端12,该轮毂1于该第一端11与该第二端12之间具有一个中央端13,该轮毂1的外表面分别由该第一端11与该第二端12沿一虚拟轴A朝该中央端13渐缩,令该轮毂1的外表面沿该虚拟轴A形成两个渐缩段14与一个位于该两渐缩段14之间的中央段15。该渐缩段14具有一锥度。该两渐缩段14的外壁面与该中央段15的外壁面分别穿过该虚拟轴A定义两个第一外径D1与一个第二外径D2,该渐缩段14任一横截面的第一外径D1均大于该中央段15任一横截面的第二外径D2。
该辐条组2相反的两面具有一个顶面201与一个底面202,该辐条组2于该顶面201与该底面202之间具有两个侧面203。该辐条组2具有一个中心部21,该两辐条组2的中心部21分别组设于该轮毂1的第一端11与第二端12,该辐条组2的中心部21以该虚拟轴A为轴心径向延伸多个延伸部22,于本实施例中具有四个延伸部22,该延伸部22抵靠该强固装置4,该辐条组2的每一延伸部22辐射状延伸形成多个辐条23,于本实施例中,每一延伸部22具有两个辐条23,该辐条23组设于该轮圈3,该辐条组2于该中心部21与每一延伸部22之间轴向凸出形成一个凸部24。
该强固装置4包括两个套接件40,该套接件40的外轮廓大略呈C字型,该套接件40相异的两端具有一个第一端部41与一个第二端部42,该套接件40沿该虚拟轴A由该第一端部41朝该第二端部42渐缩,令该套接件40具有一锥度,该套接件40的锥度等于该轮毂1的渐缩段14锥度。该套接件40呈中空结构,该套接件40于该第一端部41与该第二端部42之间形成一环槽43,该两套接件40的环槽43内壁面定义一个内径D3,该内径D3等于该第一外径D1,该套接件40于该第一端部41轴向凸出形成多个第一挡部44,该第一挡部44远离该第一端部41的一端沿套接件40的圆周方向延伸形成一个第二挡部45,该第一挡部44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二挡部45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该第一端部41、该第一挡部44与该第二挡部45形成一个卡槽46,该卡槽46具有一个开口47,该套接件40于该第一端部41分别具有一个螺孔48与一个通孔49。
该两个强固装置4分别套设于该轮毂1的两渐缩段14,每一强固装置4包括该两套接件40,该套接件40的环槽43抵靠该轮毂1的渐缩段14,该辐条组2的延伸部22由该套接件40的开口47进入该套接件40的卡槽46,令该辐条组2的延伸部22限制于该套接件40的卡槽46内,该辐条组2的延伸部22侧面203其中之一抵靠该套接件40的第一挡部44,提供该辐条组2相对于该轮毂1沿套接件40的圆周方向转动时的定位功能。该辐条组2的延伸部22顶面201与底面202分别抵靠该第二挡部45与该第一端部41,提供该辐条组2相对于该轮毂1沿虚拟轴A方向的定位功能。该辐条组2的凸部24抵靠该第二挡部45,提供该辐条组2相对于该轮毂1沿虚拟轴A径向方向的定位功能。由此,该辐条组2能够稳固地结合于该轮毂1与该轮圈3之间,避免该辐条组2由该轮毂1产生脱落情形。
该两套接件40其中之一的螺孔48与通孔49分别与另一套接件40的通孔49与螺孔48相对应,令两个连接件5能够分别通过该两套接件40的通孔49,并与该螺孔48螺合,令该两套接件40互相连接。由该套接件40的锥度等于该轮毂1的渐缩段14锥度,令该两套接件40迫紧套设于该轮毂1的渐缩段14。
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发明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该辐条组的延伸部侧面抵靠该套接件的第一挡部,提供该辐条组相对于该轮毂沿套接件的圆周方向转动时的定位功能;该辐条组的延伸部相反的两面分别抵靠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挡部,提供该辐条组相对于该轮毂沿虚拟轴方向的定位功能;该辐条组的凸部抵靠该第二挡部,提供该辐条组相对于该轮毂沿虚拟轴A径向方向的定位功能。由此,该辐条组能够稳固地结合于该轮毂与该轮圈之间。
2.本发明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该套接件的锥度等于该轮毂的渐缩段锥度,令该两套接件迫紧套设于该轮毂的渐缩段,由此有效地避免该强固装置由该轮毂松脱。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并未见于先前被公开技术,故具有专利的新颖性与进步性,及对产业的利用价值;申请人故依专利法的规定,向钧局提起发明专利申请。

Claims (11)

1.一种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包括有:
一个轮毂;
两个辐条组,其分别装设于该轮毂两端;
一个轮圈,其与该辐条组异于该轮毂的一端连接;
其特征在于:
该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还包括两个强固装置,所述强固装置分别套设于该轮毂两端并抵靠于该两辐条组,该强固装置相异的两端具有一个第一端部与一个第二端部,该强固装置于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之间形成一环槽,该环槽抵靠该轮毂的外表面,该强固装置于该第一端部凸出形成多个第一挡部,该第一挡部异于该第一端部的一端延伸形成一个第二挡部,该第一端部、该第一挡部与该第二挡部形成一个卡槽,该辐条组限制于该卡槽内,该辐条组的两侧面其中之一抵靠该第一挡部,该辐条组相反的一个顶面与一个底面分别抵靠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挡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其特征在于,该强固装置包括两个套接件,该两套接件彼此互相连接,该套接件相异的两端具有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该套接件于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之间形成该环槽,该套接件于该第一端部轴向凸出形成该多个第一挡部,该第一挡部远离该第一端部的一端延伸形成该第二挡部,该第一端部、该第一挡部与该第二挡部形成该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其特征在于,该两辐条组各具有一个中心部,该两辐条组的中心部分别组设于该轮毂的两端,该辐条组的中心部径向延伸多个延伸部,该延伸部侧面其中之一抵靠该套接件的第一挡部,该辐条组的延伸部顶面与底面分别抵靠该第二挡部与该第一端部,该辐条组的每一延伸部辐射状延伸形成多个辐条,该辐条组设于该轮圈,该辐条组于该中心部与每一延伸部之间轴向凸出形成一个凸部,该凸部抵靠该第二挡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其特征在于,该强固装置于该第一端部轴向凸出形成该多个第一挡部,该第一挡部远离该第一端部的一端沿强固装置的圆周方向延伸形成该第二挡部,该第一挡部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二挡部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其特征在于,该套接件于该第一端部轴向凸出形成该多个第一挡部,该第一挡部远离该第一端部的一端沿套接件的圆周方向延伸形成该第二挡部,该第一挡部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二挡部的延伸方向互相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其特征在于,该轮毂具有一个中央端,该轮毂组设该辐条组的一端沿一虚拟轴朝该中央端渐缩,该轮毂的外表面沿该虚拟轴形成一个渐缩段与一个相邻该渐缩段的中央段,令该渐缩段具有一锥度,该强固装置沿该虚拟轴由该第一端部朝该第二端部渐缩,令该强固装置具有一锥度,该强固装置的锥度等于该轮毂的渐缩段锥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其特征在于,该轮毂具有一个中央端,该轮毂组设该辐条组的一端沿一虚拟轴朝该中央端渐缩,该轮毂的外表面沿该虚拟轴形成一个渐缩段与一个相邻该渐缩段的中央段,令该渐缩段具有一锥度,该套接件沿该虚拟轴由该第一端部朝该第二端部渐缩,令该套接件具有一锥度,该套接件的锥度等于该轮毂的渐缩段锥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其特征在于,该渐缩段的外壁面与该中央段的外壁面分别穿过该虚拟轴定义一个第一外径与一个第二外径,该渐缩段任一横截面的第一外径大于该中央段任一横截面的第二外径,该环槽内壁面定义一个内径,该内径等于该第一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其特征在于,该渐缩段的外壁面与该中央段的外壁面分别穿过该虚拟轴定义一个第一外径与一个第二外径,该渐缩段任一横截面的第一外径大于该中央段任一横截面的第二外径,该环槽内壁面定义一个内径,该内径等于该第一外径。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其特征在于,该套接件于该第一端部分别具有一个螺孔与一个通孔,该两套接件其中之一的螺孔与通孔分别与另一套接件的通孔与螺孔相对应,两个连接件分别通过该两套接件的通孔,并与该螺孔螺合,令该两套接件互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其特征在于,该套接件的外轮廓呈C字型。
CN201210175130.XA 2012-05-30 2012-05-30 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 Active CN1034484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75130.XA CN103448471B (zh) 2012-05-30 2012-05-30 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75130.XA CN103448471B (zh) 2012-05-30 2012-05-30 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8471A CN103448471A (zh) 2013-12-18
CN103448471B true CN103448471B (zh) 2015-11-18

Family

ID=49731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75130.XA Active CN103448471B (zh) 2012-05-30 2012-05-30 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484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84294A (zh) * 2018-09-07 2020-03-17 大越杰乐国际有限公司 自行车的轮圈结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1208A (zh) * 2004-07-09 2006-01-18 坎培诺洛有限公司 用于自行车车轮的轮毂体和包含这种轮毂体的轮毂
CN201006677Y (zh) * 2007-01-05 2008-01-16 久裕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整培林紧度的花鼓
TW201022054A (en) * 2008-12-09 2010-06-16 Gigantex Composite Technologies Co Ltd Bicycle hub
CN201800439U (zh) * 2010-09-16 2011-04-20 航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辐丝与花毂的组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320644B1 (it) * 2000-09-15 2003-12-10 Campagnolo Srl Mozzo ruota per bicicletta.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1208A (zh) * 2004-07-09 2006-01-18 坎培诺洛有限公司 用于自行车车轮的轮毂体和包含这种轮毂体的轮毂
CN201006677Y (zh) * 2007-01-05 2008-01-16 久裕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整培林紧度的花鼓
TW201022054A (en) * 2008-12-09 2010-06-16 Gigantex Composite Technologies Co Ltd Bicycle hub
CN201800439U (zh) * 2010-09-16 2011-04-20 航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辐丝与花毂的组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8471A (zh) 2013-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5776B (zh) 骑乘式车辆的车轮骨架构造
CN205186403U (zh) 两轮车及其车架、集成底架、底架主体
CN103448465A (zh) 用于自行车碳纤维轮圈的辐条固定件
CN103448471B (zh) 具有强固装置的自行车轮组
CN105346668A (zh) 无链自行车及其后轴组件
CN203228588U (zh) 一种镶嵌装饰片的车轮
CN205186463U (zh) 圆锥齿轮-传动杆传动方式的两轮车及其后轴组件
CN201268190Y (zh) 一种汽车铝合金轮毂装置
CN204998694U (zh) 简易电动两轮独轮两用车
CN204820943U (zh) 一种复合材料轮毂
CN103204215A (zh) 连飞电动轮毂
CN205186464U (zh) 两轮车、三轮车及其车架、非驱动轮组件、车轮用的轮叉
CN205186465U (zh) 两轮车、三轮车及其轮毂、轮组
CN206265238U (zh) 一种前叉装置
CN205186462U (zh) 圆锥齿轮-传动杆传动方式的两轮车及其传动系统
CN202557695U (zh) 一种变形组合式自行车
CN205632891U (zh) 速度合成双人脚踏车
CN206217488U (zh) 汽车轮毂
CN206456479U (zh) 一种八轮电动平衡车车体
CN205220931U (zh) 组合式双轮独轮两用电动车
CN205915867U (zh) 一种轻量化耐磨汽车轮毂
CN204432239U (zh) 一种用于增大轮距的车轮连接件
CN101898615B (zh) 一种脚踏手拉自行车
CN103448460A (zh) 碳纤维自行车轮的改良结构
CN106428373A (zh) 一种前叉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