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43445B - 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43445B
CN103443445B CN201280015016.9A CN201280015016A CN103443445B CN 103443445 B CN103443445 B CN 103443445B CN 201280015016 A CN201280015016 A CN 201280015016A CN 103443445 B CN103443445 B CN 1034434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point
take
starting arrangement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50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43445A (zh
Inventor
F·雷施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G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3443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34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434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344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5/00Other power-operated starting apparatus; 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2N5/00 - F02N13/00
    • F02N15/02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 F02N15/04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the gearing including disengaging toothed gears
    • F02N15/06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the gearing including disengaging toothed gears the toothed gears being moved by axial displacement
    • F02N15/067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the gearing including disengaging toothed gears the toothed gears being moved by axial displacement the starter comprising an electro-magnetically actuated lev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10)。所述起动装置(10)包括操纵拉动元件(187、210)的预啮合致动器(16)。所述拉动元件(187、210)使杠杆(190)运动,以使起动小齿轮(22)啮合到所述内燃机的齿圈(25)中。在所述拉动元件(187、210)和所述杠杆(190)之间形成第一携动点(212)和第二携动点(214),所述第一携动点(212)和第二携动点(214)位于彼此不同的平面(216、218)中。

Description

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所述起动装置具有操纵拉动元件的预啮合致动器,所述拉动元件使杠杆运动,以使起动小齿轮啮合到内燃机的齿圈中。
背景技术
从文献DE3120285A1中已知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起动机传动机构的操纵杆。该操纵杆安装在用于内燃机的起动机传动机构中并且包括异型体,该异型体构造成,其可与控制装置的接触器的可动芯部和传动机构的设有槽的套筒相连接。该操纵杆包括根部以及叉形部,该根部和叉形部是扁平的,使得它们与由两个螺旋形地反向缠绕的部分组成的弹簧共同作用。这两个部分通过中间的回线相连接并且分成两个直的区段。根部的中间平面垂直于叉形部的中间平面定向并且包含接触器芯部的几何轴线。
在起动装置应用于特别是在乘用车中的内燃机上时,动态的小齿轮行程是起动装置的起动小齿轮可靠且尽可能无噪声和无磨损地接合到内燃机齿圈中的重要特征参数。用户需求是,在-28℃的起动机温度下,当在起动小齿轮在轴向接合运动之后被起动装置的起动电动机置于旋转中并且驱动内燃机的齿圈之前、也就是说使该齿圈一起旋转之前起动小齿轮已经完成7.5mm的预啮合行程时,才接通起动装置的主电流。
用户要求的7.5mm的预啮合行程由在起动小齿轮和齿圈之间的最大距离减去2mm的重叠(也就是说在第一次接通时起动小齿轮和齿圈的齿的轴向接合长度)组成。然而,在所提及的低温时无法始终确保7.5mm的预啮合行程。如果在最小旋转齿面间隙和-28℃的起动机温度下在起动装置中进行到待起动的内燃机的固定齿盘、也就是说齿圈中的预啮合或啮合过程,则在规定的1.2mm的动态小齿轮行程下虽然在非常低的-28℃的温度时也可实现无噪声的啮合,但起动小齿轮的转速在与齿圈接触时、也就是说在沿着轴向方向进行预啮合时已经在例如575min-1的临界水平上。已表明,在出现功能故障方面、也就是说在起动小齿轮和齿圈之间噪声很大的齿对齿接触方面的风险相对高,因为从起动小齿轮转速≥700min-1起不再能实现起动小齿轮以该转速可靠地啮合到内燃机的静止的齿圈中。
已表明,由于用于在起动装置的自由轮传动机构上的减小摩擦的措施,可实现动态小齿轮行程从1.2mm增大到5mm的数量级。然而在较大的起动机中减小摩擦是不可能的,因为该起动装置由于出现较高的机械负载需要带有油脂填充的凹槽。
重要的是,鉴于用户方面的要求并且为了进一步改进特别是在-28℃的数量级上的外部低温下的啮合可靠性,其它用于改进起动小齿轮到静止的内燃机的齿圈中的啮合可靠性的措施是需要的并且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特别是构造成叉形杆、即在这里的情况下为接合杠杆的杠杆,其构造成使得该杠杆相对于预啮合致动器的对杠杆进行操纵的拉动元件具有第一携动点以及第二携动点。有利地,第一携动点(也就是说在特别是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和拉动元件之间的第一接触部位)和第二接触部位(也就是说在拉动元件和特别是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之间的第二携动点)位于不同的、彼此水平间隔开的平面中。
在一种有利的实施变型方案中,由预啮合致动器操纵的拉动元件可构造成带有携动侧壁,例如折弯部形状的携动侧壁,该折弯部与杠杆、确切地说叉形杆的延长部或折弯的端部一起形成另一个、也就是说第二携动点。通过作用在第一携动点和第二携动点上的、特别是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增大了动态的小齿轮行程、也就是说在起动小齿轮的外齿的齿面和内燃机齿圈的外齿的齿面之间的重叠,并且由此确保了尤其在低温下的啮合可靠性。两级地作用到起动装置自由轮传动机构上的叉形杆、特别是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此外以有利的方式实现了自由轮传动机构的均匀加速并且减小了起动装置的多个啮合弹簧之一的机械负载。此外,按照根据本发明提出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改善啮合噪声而且可以改善磨损情况。
构造在叉形杆上的第二携动点位于特别是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的延长区段中、构造在预啮合致动器拉动元件上的携动侧壁上。通过在拉动元件上构造该携动侧壁,与特别是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的重心的、在叉形杆头部的延长端部上的第二携动点更加远离地实现了减小空行程。由可达到的空行程减小所引起的特别是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确切地说与该杠杆连接的自由轮传动机构的提前携动实现了在动态小齿轮行程方面的明显改进。通过改变力与负载臂的比例关系、也就是说通过改变特别是在叉形杆的第二携动点上的传动比,尽管空行程减小但保持了温度功能,即,确保了尤其在低温下的啮合可靠性。
在考虑可供使用的拉力储备、即预啮合致动器的关闭力的情况下,可达到的动态小齿轮行程、即可达到的起动小齿轮齿部和齿圈齿部彼此的继续啮合处于2mm的数量级上。
预啮合致动器的可线性运动的衔铁沿着拉入方向的运动通过携动侧壁提前贴靠在第二携动点上而传递到叉形杆的折弯的区段上,从而在拉动元件上的孔中存在的空行程不必首先就被驶过,而是自由轮传动机构的预啮合运动以很小的时间延迟跟随在预啮合致动器的拉动元件的运动。在拉动元件的孔中存在的空行程在衔铁被拉入预啮合致动器中时通过衔铁与叉形杆的角度位置的变化减小,使得在衔铁被拉入或部分被拉入时,在叉形杆和拉动元件之间的第一携动点再次被接触。由此,保留在预啮合致动器的被拉入的状态中的空行程的功能不变,也就是说作为在切断时的可靠性储备。
在预啮合致动器的可线性运动的衔铁被拉入的状态中,特别是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贴靠在该杠杆和通过预啮合致动器操纵的拉动元件之间的第一携动点上,相反地,第二携动点保持脱离接合。由此,完全保留在拉动元件中的纵向孔中存在的、用于可能的继电器触点紧急切断功能的空行程,相反地由于第二携动点的有效性,明显减小了在继电器衔铁拉入时存在的空行程。
除了特别是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的延长部,也可使用例如具有双重弯曲的弹性元件,由此同样可达到空行程的减小。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
附图中:
图1以纵剖视图示出了起动装置,
图2示出了叉形杆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在其静止位置的第一实施变型方案的叉形杆的形态,
图4示出了在部分被拉入状态中的叉形杆的第一可行实施方案,
图5示出了在接合状态中的特别是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的第一实施变型方案,
图6示出了在静止位置的带有弹性元件的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的不同的第二实施变型方案,
图7示出了在部分被拉入状态中的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的第二可行实施方案,以及
图8示出了在接合状态中的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的第二可行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由根据图1的图示可以得到以纵剖视图示出的起动装置10。
根据图1的起动装置10例如具有起动电动机13和预啮合致动器16,该预啮合致动器在这里被构造为继电器或起动继电器。所述起动电动机13和预啮合致动器16固定在一个共同的驱动端轴承盖19上。所述起动电动机13在功能上用于当起动小齿轮22啮合到在图1中未示出的内燃机的齿圈25中时,驱动起动小齿轮22。
起动电动机13具有作为壳体的极管28,所述极管在其内周上支承多个极靴31,这些极靴分别被一个励磁绕组34缠绕。极靴31又包围着衔铁37,该衔铁具有由薄片40构成的衔铁铁心43和设置在多个槽46中的衔铁绕组49。衔铁铁心43压紧在驱动轴44上。此外,在驱动轴44的远离起动小齿轮22的端部上还安装了换向器52,所述换向器52尤其由多个单个的换向器薄片55构成。各单个换向器薄片55通过已知的方式与衔铁绕组49电连接,使得在通过碳刷58给换向器薄片55通电时产生衔铁37在极管28中的旋转运动。设置在电驱动装置16和起动电动机13之间的电流引线61在接通状态时不仅为碳刷58而且还为励磁绕组34供电。驱动轴44在换向器一侧通过轴颈64支撑在滑动轴承67中,该滑动轴承67又位置固定地保持在换向器轴承盖70中。所述换向器盖70又借助于拉杆73固定在驱动端轴承盖19中,所述拉杆73(如螺钉,例如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分布在极管28的周边上。在此,极管28支撑在驱动端轴承盖19上,而且换向器轴承盖70支撑在极管28上。
沿驱动方向,在衔铁37上连接了一个太阳轮80,该太阳轮是旋转传动装置、特别是行星齿轮传动装置83的一部分。太阳轮80被借助于滚动轴承89支撑在轴颈92上的多个行星齿轮86、通常是三个行星齿轮86包围。行星齿轮86在内齿圈95中滚动,所述内齿圈95以外侧支承在极管28中。朝向输出侧的方向,与行星齿轮86相接的是行星架98,轴颈92容纳在所述行星架上。行星架98又支承在中间支承件101和设置在该中间支承件101上的滑动轴承104中。中间支承件101被设计为盆形,以便于在其中容纳行星架98以及行星齿轮86。此外,在盆形的中间支承件101中还设置了内齿圈95,该内齿圈最后通过盖107相对于衔铁37封闭。中间支承件101也以其外周边支撑在极管28的内侧。衔铁37在驱动轴44的远离换向器52的端部上具有另一个同样容纳在滑动轴承113中的轴颈110,所述滑动轴承113也容纳在行星架98的中央孔里。行星架98与输出轴116一体地连接。这个输出轴116通过它远离中间支承件101的端部119支承在另一个轴承122中,该另一轴承固定在驱动端轴承盖19中。
输出轴116分为不同的区段:接在设置在中间支承件101的滑动轴承104中的区段后面的是带有直齿125(内齿)的区段,该直齿是轴毂连接结构128的一部分。这个轴毂连接结构128在这种情况下使携动件131沿轴向的直线滑动成为可能。该携动件131是套筒状的突出部,该突出部和自由轮机构137的盆形外圈132一体式连接。这个自由轮机构137(定向止动器)此外还包括沿径向设置在外圈132内部的内圈140。在内圈140和外圈132之间设有夹紧体138。这个夹紧体138与内圈140和外圈132共同作用,防止在外圈132和内圈140之间朝第二个方向的相对转动。换句话说,自由轮机构137能实现内圈140和外圈132之间只朝一个方向的相对运动。在依据图1的实施例中,所述内圈140被实施为与起动小齿轮22和该起动小齿轮的斜齿143(外斜齿)是一体的。该起动小齿轮22还可以替代地被实施为直齿小齿轮。除了通过励磁绕组34电磁激励的极靴31外,还可以安装永磁激励的磁极。
此外,电的预啮合致动器16或者更具体的说可线性运动的衔铁168还具有下列任务,即借助于拉动元件187使可转动地设置在驱动轴承盖19中的杠杆190运动。该杠杆190通常是叉形杆并且以两个在此未示出的“尖齿”在其外周上包围盘件193和194,用于使夹紧在这两个盘件之间的携动环197克服弹簧200的阻力朝自由轮机构137运动,并由此使起动小齿轮22啮合在图1中此未示出的内燃机的齿圈25中。
下面将详细讨论啮合机构。电的预啮合致动器16具有接线柱150,该接线柱是电触头并且在组装在车辆中的情况下连接在电的起动机电池(这里未示出)的正极上。这个接线柱150穿过盖153。第二接线柱152是用于起动电动机13的连接部,该起动电动机通过电流引线61(粗绞合线)供电。所述盖153封闭由钢制成的壳体156,该壳体借助于多个固定元件159(例如螺钉)固定在驱动端轴承盖19上。在电的预啮合致动器16中还设有用于对被实施为叉形杠杆的杠杆190上施加拉力的推进装置160和开关装置161。推进装置160包括绕组162,开关装置161包括绕组165。推进装置160的绕组162和开关装置161的绕组165分别在接通状态下产生一个电磁场,该电磁场穿过各个部件。轴毂连接结构128除了被设计为具有直齿125外还可以具有多头螺纹齿。在此,还可以进行结合,由此根据下列方案也是可行的:a)起动小齿轮22是斜齿的并且轴毂连接结构128具有直齿125;b)起动小齿轮22是斜齿的并且轴毂连接结构128具有多头螺纹齿或者c)起动小齿轮22是直齿的并且轴毂连接结构128具有多头螺纹齿。
利用附图标记171表示衔铁轭铁,其与可在壳体156中线性运动的衔铁168的端侧相对。在可线性运动的衔铁168中容纳有推杆174,而开关销177位于衔铁轭铁171。附图标记180和181表示被容纳在接触桥184上的触头。
从图2中可以示意性的方式得到根据本发明的杠杆、特别是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的布置方案。
图2示出,杠杆190可绕枢转点222摆动。杠杆190的枢转点222位于支承座223的区域中,该支承座223是杠杆支承结构的一部分。特别是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190的下端部伸入两个盘片193和194之间并且在杠杆190绕枢转点222偏转时自由轮机构137和设有外斜齿143的小齿轮22沿着啮合方向226运动。
此外可从根据图2的图示中得到,在杠杆190的上端部处构造有在图2中示出的实施变型方案中的杠杆延长部202,其具有折弯部208。该折弯部208是短的伸出部,其布置在杠杆190的上端部上。杠杆190的该上端部位于在拉动元件187和杠杆190之间的联结部位处。该折弯部208例如实施成,其作为杠杆190的棒形部分或区段指向远离可运动的衔铁168的方向。通过预啮合致动器16的可线性运动的衔铁168,在对预啮合致动器通电时,使拉动元件187沿着拉动方向220运动。拉动元件187包括携动侧壁210,其相对于可线性运动的衔铁168的运动平面沿垂直方向伸出并且形成止挡面。
在图2中示出的实施变型方案中,位于杠杆190的延长部202上的折弯部208与基本上沿垂直方向从拉动元件187伸出的携动侧壁210之间形成第二携动点214。该第二携动点214位于第二平面218中。此外,通过构造在拉动元件187中的孔207和处于图2所示的杠杆190的位置处的杠杆190形成第一携动点212,该第一携动点212位于第一平面216中。所述第一平面216和第二平面218在垂直方向上看基本上上下相叠。
第一平面216和第二平面218的距离通过杠杆延长部202的构造方案的长度确定。
在图2中示出的实施变型方案中,在杠杆190的延长部202的折弯部208的端点和携动侧壁210之间存在有减小的空行程206。在位于第一平面216中的孔207中,在孔207中在所述孔207的边缘和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190的外轮廓之间存在有空行程204。
从根据图3、图4和图5的图示中可得到根据本发明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第一实施变型方案,其中,特别是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位于静止位置、中间位置以及最终位于接合位置。
从根据图3的图示中可得到,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190在其枢转点222之上包括延长部202,该延长部穿过拉动元件187的孔207,通过预啮合致动器16使拉动元件187运动。在枢转点222之上,叉形杆190包括具有折弯部208的延长部202。该折弯部208指向携动侧壁210,该携动侧壁沿垂直方向从可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拉动元件187延伸出来。如可从图3中得到的那样,杠杆190贴靠在拉动元件187中的孔207的边界上并且在该处形成第一携动点212。在杠杆元件190的折弯部208和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携动侧壁210之间形成减小的空行程206。该减小的空行程206明显小于在拉动元件的孔207之内的空行程204。从根据图3的图示中得到,在拉动元件187中的第一携动点212位于第一平面216中,而在驶过减小的空行程206时出现的第二携动点位于第二平面218中(见图4)。出现携动点212和214(见图4)的两个平面216、218在垂直的方向上看上下相叠,这借助于杠杆190的、延伸穿过拉动元件187中的孔207的杠杆延长部实现。从根据图3的图示中得到,在预啮合致动器16的静止位置,固定有拉动元件187的可线性运动的衔铁168从预啮合致动器16的壳体中伸出,也就是说在图3所示的、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190的静止位置228刚好还未通电。
此外,从根据图3的图示中得到,在静止位置228中,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190以其从枢转点222向下延伸的端部伸入盘193、194之间。此外图3示出,输出轴116包括自由轮机构187以及具有齿部、特别是外齿143的起动小齿轮22。通过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190沿着接合方向的运动,在轴向上沿着起动装置10的轴线224移动从动轴116。从图3中得到,在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190的静止位置228,起动小齿轮22的外齿143刚好还未接合到内燃机的齿圈25的外齿中。
图4示出了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的中间位置,在对预啮合致动器通电时出现该中间位置。
在对预啮合致动器通电(这通过接触桥184触发)时,可线性运动的衔铁168在拉动方向220的方向上看行进到预啮合致动器16中并且沿着拉动方向220拉动与该可线性运动的衔铁168相连接的元件187。由此,触发特别是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190绕枢转点222的摆动运动。在图3中、也就是说在静止位置228形成的第一携动点212被脱开,驶过在折弯部208和携动侧壁210之间减小的空行程206,从而在图4中示出的中间位置230出现第二携动点214,该第二携动点位于第二平面218中,该第二平面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于第一平面216之上,拉动元件187中的孔207在所述第一平面216中延伸。通过叉形杆190由于折弯部208贴靠在携动侧壁210处且对预啮合致动器16通电而进行的摆动运动,起动小齿轮22行驶到图4所示的部分被拉入的位置中。与示出了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190的静止位置228的、根据图3的图示相反地,预啮合致动器16的可线性运动的衔铁168部分地沿着拉动方向220驶回壳体中,从而出现在图4中示出的、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190的部分摆动。图4示出,在图中示出的中间位置230,杠杆190已经完全经过拉动元件187中的孔207的基本上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长度,然而通过折弯部208在形成第二携动点214的情况下贴靠在沿垂直方向从拉动元件187延伸出来的携动侧壁210上。
图5示出了在继续对预啮合致动器通电时特别是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的接合位置。
与示出了中间位置230的根据图4的图示相比,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190在对预啮合致动器16继续通电时达到其接合位置232。所述可线性运动的衔铁168在继续通电时通过接触桥187还继续被拉入预啮合致动器16中,从而杠杆190摆动到在图5中示出的接合位置232。为此,特别是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190围绕枢转点222运动,这通过在继续对可线性运动的衔铁168通电时随后衔铁168沿着拉动方向220的运动实现。构造在沿拉动方向220运动的拉动元件187上的携动件210在形成第二携动点214的情况下使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190继续绕枢转点222运动,从而起动小齿轮22以其外齿143接合到内燃机的齿圈25的外齿中。在图5中示出的接合位置232,出现在内燃机的齿圈25的外齿和起动小齿轮22的外齿143之间的在5至8mm之间的数量级上的齿重叠。图5示出,在接合位置232,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190的下端部在与盘片193、194和自由轮机构137连同与该自由轮机构构造成一体的起动小齿轮22接合和有效连接的情况下在沿着起动装置10的轴线224的轴向方向上沿着接合方向移动。图5示出,由于在拉动元件187中的孔207的尺寸在接合位置232中仍然存在空行程,其仍然获得预啮合致动器16的接触的紧急切断功能。
通过在图3、4和5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第一实施变型方案,减小了在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190和拉动元件187之间的第一携动点212上的磨损,显著提高了动态的小齿轮行程并且由此即使在-30℃数量级的更低温度时也实现了在起动小齿轮22和内燃机的齿圈25之间充分的齿面重叠。
从图6、7和8可得到根据本发明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另一实施变型方案,在其中,在优选地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的上端部上设置弹簧元件。
图6示出了在静止位置228的设有弹簧元件234的杠杆190、特别是叉形杆190。
同样在图6所示的杠杆190的静止位置,出现在拉动元件187中的第一携动点212。该第一携动点212通过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190的外轮廓和位于拉动元件187中的孔207的边缘形成。在当对接触桥184相应地通电时对预啮合致动器16的可线性运动的衔铁168通电时,拉动元件187在第一平面216中沿着拉动方向220运动。
从根据图6的图示中得到,在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190的上端部上设有弹簧元件234。该弹簧元件234在一个端部236上被嵌入杠杆190中,而弹簧元件234的自由的折弯的端部238贴靠在沿垂直方向从拉动元件187中延伸出来的携动侧壁210上。在根据图6的图示中,弹簧元件234放松。在杠杆190和拉动元件187之间在孔207中的携动点212位于第一平面216中,而弹簧元件234的折弯的端部238位于第二平面218中,与根据图3的第一实施变型方案相似。
在图6中示出的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190的静止位置,起动小齿轮22、特别是其齿部、优选地外齿143还未与在图6中未示出的内燃机的齿圈25的外齿接触。盘片193、194(优选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190的下端部接合到所述盘片中)、未示出的啮合弹簧200、自由轮机构137和与自由轮机构137构造成一体的带有外部143的起动小齿轮位于从动轴116上。
从根据图6的图示得到,在根据本发明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第二实施变型方案的在图6中示出的静止位置228上,起动小齿轮22和齿圈25未啮合。
图7示出了特别是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190在开始对预啮合致动器通电之后的中间位置。
通过接触桥184对预啮合致动器16的通电引起预啮合致动器16的可线性运动的衔铁168沿着拉动方向220的拉入运动。因此,与可线性运动的衔铁168相连接的拉动元件187在脱开第二携动点212的情况下沿着拉动方向220运动。驶过在孔207中的空行程,由此弹簧元件234被压缩,使得拉动元件187的携动侧壁210压缩弹簧元件234。基本上沿垂直方向从拉动元件187中延伸出来的携动侧壁210使弹簧元件234的自由的折弯的端部238压紧,从而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190通过形成位于第二平面218中的第二携动点214实施围绕枢转点222的摆动运动并且使输出轴116连同设置在输出轴上的带有外齿143的起动小齿轮22沿着接合方向在轴向方向上向内燃机的齿圈25移动。通过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190围绕枢转点222的摆动运动,整个输出轴116沿着轴线224在轴向方向上移动,也就是说,向着在图7中未示出的内燃机的齿圈25运动。图7示出,起动小齿轮22的外齿143以及齿圈25的外齿尚未相互啮合。图7示出,从根据图6中图示的静止位置228出发,可线性运动的衔铁168部分地驶入壳体156中,这最终引起弹簧元件234通过携动侧壁210的压缩。
从根据图8的图示中可得到在其第二实施变型方案中特别是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190的接合位置。
从根据图7的图示出发,在继续通过接触桥184对预啮合致动器16通电时,该可线性运动的衔铁168连同固定在其上的拉动元件187继续被拉入壳体156中。在形成在拉动元件187的孔207中的空行程204以及形成位于第二平面218中的第二携动点214的情况下,由于弹簧元件234的刚度通过拉动元件187沿着拉动方向220的移动使特别是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190围绕枢转点222旋转。在图8中示出的位置上,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190达到其接合位置232,从而由于输出轴116的移动,一方面在图8中未示出的内燃机齿圈25的齿部并且另一方面起动小齿轮22的构造成外齿的齿部143彼此啮合,也就是说在5至8mm之间的范围内重叠。在图8所示出的构造成叉形杆的杠杆190的接合位置232中,输出轴116在轴向方向上沿着起动装置10的轴线224移动。
不仅在根据图3至5的根据本发明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第一实施变型方案中,而且在实现根据图6至8的带有弹簧元件的第二实施变型方案时,实现了在起动小齿轮22到齿圈25中的接合运动开始时,即使在最低的温度下也驶过减小的空行程206,并且明显更快地到达根据图5至8的接合位置232,因为需要驶过的空行程较小。另一方面,通过根据本发明提出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在接合位置232同样还保留在拉动元件187的孔207中足够的能够实现紧急切断功能的空行程,从而在紧急情况中可再次中断在起动小齿轮和内燃机的齿圈25之间的齿啮合。
通过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在两种实施变型方案中的解决方案,保证动态的小齿轮行程可增加到高于7mm的值并且可通过形成第二携动点214减小在第一携动点212处的磨损情况。特别是在使用弹簧元件234的第二实施变型方案中可实现螺旋运动限制,并且由此实现了通过待起动的内燃机的压缩或膨胀引起的自由轮传动机构137的振动的减小。

Claims (9)

1.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10),所述起动装置具有操纵拉动元件(187、210)的预啮合致动器(16),所述拉动元件(187、210)使杠杆(190)运动以使起动小齿轮(22)啮合到所述内燃机的齿圈(25)中,在所述拉动元件(187、210)和所述杠杆(190)之间形成第一携动点(212)和第二携动点(214),所述第一携动点(212)和第二携动点(214)位于彼此不同的平面(216、218)中,其中,所述拉动元件(187)中的孔(207)在第一平面(216)中延伸,并且所述拉动元件(187)具有携动侧壁(210),该携动侧壁具有用于第二携动点(214)的止挡面,其特征在于,第二平面(218)位于第一平面(216)上方,并且所述携动侧壁(210)相对于所述预啮合致动器(16)的可线性运动的衔铁(168)的运动平面沿垂直方向从所述拉动元件(187)伸出,其中,在所述杠杆(190)的静止位置,所述杠杆贴靠在所述孔(207)的边界上并且在该处形成所述第一携动点(212),在所述预啮合致动器(16)的可线性运动的衔铁(168)被拉入的状态中所述第二携动点(214)脱离接合。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动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元件(187)具有孔(207),该孔在所述预啮合致动器(16)的接通状态下实现了用以实现紧急切断功能的杠杆(190)的空行程(204)。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动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190)在其枢转点(222)之上具有带有棒形地背离可运动衔铁(168)的折弯部(208)的延长部(202)或者具有带有自由端部(238)的弹簧元件(234)。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动装置(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杠杆(190)的静止位置(228),在达到所述第二携动点(214)之前在携动侧壁(210)和所述杠杆(190)的折弯的端部(208)之间存在减小的空行程(206),或者弹簧元件(234)的端部(238)以形成所述第二携动点(214)的方式贴靠在所述携动侧壁(210)上。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动装置(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杠杆(190)的中间位置(230),在所述携动侧壁(210)和所述杠杆(190)的折弯的端部(208)之间存在第二携动点(214),或者所述弹簧元件(234)以与所述携动侧壁(210)一起形成所述第二携动点(214)的方式被预紧。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动装置(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杠杆(190)和所述起动小齿轮(22)的接合位置(232),在所述拉动元件(187)的孔(207)中保留有空行程(204)。
7.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动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携动点(214)比所述第一携动点(212)更加远离所述杠杆(190)的枢转点(222)。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动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携动点(212)位于所述拉动元件(187)的第一平面(216)中并且通过所述孔(207)的边缘和所述杠杆(190)的轮廓形成。
9.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动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元件(234)的一个端部(236)被嵌入所述杠杆(190)中或者浇铸在所述杠杆(190)中。
CN201280015016.9A 2011-01-26 2012-01-26 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434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003179.0A DE102011003179B4 (de) 2011-01-26 2011-01-26 Startvorrichtung für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n
DE102011003179.0 2011-01-26
PCT/EP2012/051266 WO2012101231A2 (de) 2011-01-26 2012-01-26 Startvorrichtung für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3445A CN103443445A (zh) 2013-12-11
CN103443445B true CN103443445B (zh) 2016-04-20

Family

ID=45558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501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43445B (zh) 2011-01-26 2012-01-26 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668396A2 (zh)
CN (1) CN103443445B (zh)
BR (1) BR112013018972B1 (zh)
DE (1) DE102011003179B4 (zh)
WO (1) WO201210123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513420B8 (de) 2016-09-20 2020-12-16 SEG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Einrückrelais für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vorzugsweise als startvorrichtung ausgebildeten elektrischen maschine mit einem einrückrelai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20957A1 (en) * 1991-06-25 1992-12-30 INDUSTRIE MAGNETI MARELLI S.p.A. A starte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or motor vehicles
EP1116880A2 (en) * 2000-01-17 2001-07-18 Denso Corporation Starter having resilient shift lever for driving pinion gear
CN1464943A (zh) * 2001-07-10 2003-12-31 瓦莱奥电机设备公司 汽车起动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23883C (de) * 1952-10-10 1955-02-21 Bosch Gmbh Robert Elektrische Andrehvorrichtung fuer Brennkraftmaschinen
FR1254422A (fr) * 1959-12-24 1961-02-24 Dba Sa Dispositif de commande électromagnétique du pignon d'un démarreur
FR2044996A5 (zh) * 1969-05-29 1971-02-26 Ducellier & Cie
FR2483527A1 (fr) * 1980-06-03 1981-12-04 Paris & Du Rhone Levier d'actionnement du lanceur d'un demarreur electrique et sa liaison a son organe de commande
US4579010A (en) * 1984-09-26 1986-04-0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Shift mechanism for engine starting apparatus
JP2585897B2 (ja) * 1991-08-21 1997-02-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スタータのピニオン移送装置
JP3702793B2 (ja) * 2001-01-23 2005-10-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タータ
JP4544238B2 (ja) * 2006-11-01 2010-09-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ター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20957A1 (en) * 1991-06-25 1992-12-30 INDUSTRIE MAGNETI MARELLI S.p.A. A starte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or motor vehicles
EP1116880A2 (en) * 2000-01-17 2001-07-18 Denso Corporation Starter having resilient shift lever for driving pinion gear
CN1464943A (zh) * 2001-07-10 2003-12-31 瓦莱奥电机设备公司 汽车起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68396A2 (de) 2013-12-04
DE102011003179A1 (de) 2012-07-26
DE102011003179B4 (de) 2021-03-18
BR112013018972B1 (pt) 2021-07-20
WO2012101231A3 (de) 2012-12-20
CN103443445A (zh) 2013-12-11
WO2012101231A2 (de) 2012-08-02
BR112013018972A2 (pt) 202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18670B1 (ko) 링기어와 피니언의 결합 안정성이 향상되도록 설계된 엔진스타터
EP1806499A1 (en) Starter motor with idle gear
JPWO2006043580A1 (ja) アイドルギヤ付始動電動機
US4637267A (en) Engagement control of the starter pinion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starter
JP4123164B2 (ja) スタータ用電磁スイッチ
JP2015229944A (ja) エンジン始動装置
CN103443445B (zh) 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
JP2010048130A (ja) エンジン始動装置
JP2007132296A (ja) 中間歯車付スタータ
JP2008196373A (ja) スタータ
JPWO2006137493A1 (ja) スタータ
CN105275706B (zh) 发动机起动装置
CN104696131B (zh) 起动机的传动机构以及包括这种传动机构的起动机
CN102549256B (zh) 噪声优化的起动装置
CN101886600A (zh) 一种两级电路柔性啮入式起动机
CN103032241A (zh) 起动机
CN103485955A (zh) 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
JPH02169870A (ja) ピニオンシフト装置
CN103107635A (zh) 电机以及用于制造电机的方法
CN103485956B (zh) 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
CN104728016B (zh) 带有滑动离合器的自由轮机构
JP5710071B2 (ja) エンジン始動装置
RU122711U1 (ru) Автомобильный стартер
JP5340531B2 (ja) 回転電機
CN106545450A (zh) 一种起动机的小齿轮的拨动控制机构及应用其的起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31

Address after: Stuttgart, Germany

Patentee after: SEG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Address before: Stuttgart,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ROBERT BOSCH GmbH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