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37020A - 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37020A
CN103437020A CN2012105905523A CN201210590552A CN103437020A CN 103437020 A CN103437020 A CN 103437020A CN 2012105905523 A CN2012105905523 A CN 2012105905523A CN 201210590552 A CN201210590552 A CN 201210590552A CN 103437020 A CN103437020 A CN 103437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fibre
nylon fiber
fiber
fabric cloth
nyl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9055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37020B (zh
Inventor
徐东
徐永
姚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ataixing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lymer Science Anhu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lymer Science Anhui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lymer Science Anhu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9055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370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37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7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37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370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 Reinforced Plastic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构成的混纺丝织造而成,所述混纺丝浸润有偶联剂;其中,所述混纺丝单位长度中的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重量比为3:3~7,所述偶联剂占所述混纺丝总重量的0.3~2.5%。该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具有优异柔性,便于加工制造,扩大了其应用范围。该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在热熔模压处理过程中,尼龙树脂和偶联剂能够充分浸润玻璃纤维,很好的保留了玻璃纤维的长连续结构,使玻璃纤维机械强度得到很好的保存,使得该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制备产品的机械性能。

Description

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与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美国DuPont公司最先开发用于纤维的树脂,于1939年实现工业化,其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包括力学性能、耐热性、耐磨损性、耐化学药品性和自润滑性,且摩擦系数低,有一定的阻燃性,易于加工,适于用玻璃纤维和其它填料填充增强改性。
由于尼龙具有很多的特性,因此,在汽车、电气设备、机械部构、交通器材、纺织、造纸机械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汽车的小型化、电子电气设备的高性能化、机械设备轻量化的进程加快,对尼龙的需求将更高更大。尤其是作为结构性材料时,对其强度、耐热性、耐寒性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尼龙的固有缺点也是限制其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通过改性以使其适应具体使用环境的需求。
目前增强尼龙机械性能的改性方法是在尼龙树脂中混入玻璃纤维填充材料,该改性方法获得的增强尼龙树脂虽然在一定程度的提高了其机械性能,但是在该增强尼龙树脂中,玻璃纤维通常以短切纤维形态存在,其力学性能与其长连续形态时相差很大,使制件性能提高受到了一定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机械性能优异、便于加工制造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以及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短切玻璃纤维改性尼龙材料应用领域窄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的应用及应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由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构成的混纺丝织造而成,所述混纺丝浸润有偶联剂;其中,所述混纺丝单位长度中的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重量比为3:3~7,所述偶联剂占所述混纺丝单位长度总重量的0.3~2.5%。
以及,上述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的一种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至少一股尼龙纤维与至少一股玻璃纤维进行预分散混合,形成混合纤维;
将所述混合纤维引入偶联剂溶液中进行浸润后,通过纺丝设备加捻定型、干燥处理,得到所述混纺丝;
将所述混纺丝织造而成布料,得到所述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
以及,上述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在汽车配件、餐具、家用电器及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以及,上述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一种应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根据目标制件模具的形状进行裁剪;
根据目标制件的厚度将裁剪后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在所述目标制件模具中进行层叠后进行热熔模压处理,冷却,得到目标制件。
上述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通过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组成的复合纤维混纺丝纺织而成,从而使得尼龙树脂与玻璃纤维、偶联剂均匀分布且充分接触,同时使得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具有优异柔性,显著提高了其利于模压成型的特征,便于加工制造,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当将该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在应用的热熔模压处理过程中,尼龙树脂和偶联剂能够充分浸润玻璃纤维,很好的保留了玻璃纤维的长连续结构,使玻璃纤维机械强度得到很好的保存,增强纤维性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该偶联剂能显著增强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之间的结合力,极大的提高了由该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制备产品的机械强度,使该材料相对于传统玻纤填充树脂材料在性能得到很大提升的前提下原材料成本不变甚至有所降低,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及性价比。
上述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制备方法只需将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制备成粘附有偶联剂的混纺丝,再经纺织成布即可,上述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的应用方法也只需将其根据模具裁剪、层叠压合即可,因此,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简单,条件易控,对设备要求低,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廉,适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应用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械性能优异、便于加工制造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该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由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构成的混纺丝织造而成,且该混纺丝浸润有偶联剂。
具体地,上述混纺丝单位长度中的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重量比为3:3~7,也即是在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构成的混合纤维中,尼龙纤维占混合纤维总重量的30~50%。在具体实施例中,该尼龙纤维可以占混合纤维总重量的30%、32%、38%、40%、45%或47%等。在优选实施例中,该尼龙纤维占混合纤维总重量的30~40%。那么相应的,在该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构成的混合纤维中,玻璃纤维占混合纤维总重量的50~70%,在具体实施例中,该玻璃纤维可以占混合纤维总重量的53%、55%、60%、62%、68%或70%等。在优选实施例中,该玻璃纤维占混合纤维总重量的60~70%。
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尼龙纤维优选为相对密度为1.13~1.51,其规格优选为210D~420D的尼龙纤维,如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尼龙6或尼龙66纤维丝。在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构成的混纺丝中,该尼龙纤维的股数可以是为一股或两股以上,具体的股数根据由实际需求决定。
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玻璃纤维优选为高强连续玻璃纤维,其规格优选为1000D~2400D,如规格为1000~2400D的巨石连续玻纤高强纱。在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构成的混纺丝中,该玻璃纤维的股数可以是为一股或两股以上,具体的股数根据由实际需求决定。
上述尼龙纤维及玻璃纤维比例能够保证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在后续的应用中,该尼龙树脂能够充分的浸润至玻璃纤维中,使得由该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制得的制件内应力大大减小,有效防止了制件断裂、变形、翘曲的问题。通过该比例范围的尼龙纤维和玻璃纤维混纺的复合纤维形式,经过后续的热熔模压后,使尼龙树脂和玻璃纤维能够快速均匀分散,实现制件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通过调整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的比例范围以及种类,进一步降低由该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制得的制件内应力,更有效防止制件断裂、变形、翘曲的问题。在实现树脂对玻纤的充分浸润的前提下,减小树脂的用量,提高纤维的重量百分含量,降低了原材料成本。
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偶联剂浸润在由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构成的混纺丝中,使得该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在应用的热熔模压过程中,该偶联剂与尼龙树脂、玻璃纤维作用,以实现增强尼龙树脂与玻璃纤维之间的结合力。因此,为了使得尼龙树脂、玻璃纤维之间能具有优异的结合力,该偶联剂的含量占上述各实施例中混纺丝总重量的0.3~2.5%。为了使得尼龙树脂、玻璃纤维之间的结合力更强,在优选实施例中,该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钛酸酯、磷酸酯类偶联剂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优选硅烷偶联剂为KH550,如上海锦山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硅烷偶联剂KH550,钛酸酯、磷酸酯类偶联剂均可以选用市面上常见的产品。当然,采用本领域公知其他种类的偶联剂也能实现尼龙树脂、玻璃纤维之间结合力的更强。其中,在各实施例中,该偶联剂浸润的方法可以按照下文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制备方法中的浸润方法进行。
上述各实施例中由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构成的混纺丝经织造成布料后,该布料优选为平纹布或斜纹布。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纹路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料。
由上述可知,上述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通过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组成的复合纤维混纺丝纺织而成,从而使得尼龙树脂与玻璃纤维、偶联剂均匀分布且充分接触,同时使得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具有优异柔性,适于各种结构的制件模具,显著提高了其利于成型特征,便于加工制造,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同时,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纺织成布,增强了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的机械强度,如抗拉强度。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的一种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1所示,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制备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的混合纤维:将至少一股尼龙纤维与至少一股玻璃纤维进行预分散混合,形成混合纤维;
步骤S02.制备含有偶联剂的混纺丝:将步骤S01制备的混合纤维引入偶联剂溶液中进行浸润后,通过纺丝设备加捻定型、干燥处理,得到所述混纺丝;
步骤S03.将步骤S02制备的混纺丝织造而成布料,得到所述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
具体地,上述步骤S01中的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进行预分散混合的方式可以采用导丝机或者编绳机进行预分散,使得混合纤维的单位长度中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重量比为3:3~7。
该步骤S01中的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优选的种类以及优选比例如上文所述,为了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步骤S02中的混合纤维引入偶联剂溶液中进行浸润方法可以按照如下方法进行:将步骤S01制备的混合纤维通过导辊浸泡于偶联剂的水溶液中一定时间后,通过纺丝设备加捻定型、烘干除去水分,使得混合纤维表面附着有一定厚度的偶联剂层。
为了使得混合纤维表面附着的偶联剂的量满足本发明实施例的要求,如满足偶联剂占所述混纺丝总重量的0.3~2.5%的要求,在该步骤S02中的浸润过程中,浸润的时间由偶联剂水溶液的浓度与混纺丝在偶联剂水溶液中移动的速率也即是导辊转速以及导辊浸入程度决定的。在优选实施例中,该偶联剂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7%,混合纤维在该偶联剂水溶液中的浸润时间为3~5秒。在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该偶联剂水溶液的浓度为5%。
在该步骤S02中,加捻定型所采用的纺丝设备可以采用本领域长用的纺丝设备,经过加捻定型后的混纺丝干燥方法可以采用在线干燥方式等,还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其他干燥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没有特别要求。
上述步骤S03中,混纺丝的织造按照织布常规方法进行织造即可,织造后所成的布料可以是平纹布或斜纹布。其中,织造所用的织布设备可以是鼎升织布机等。
上述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制备方法只需将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制备成粘附有偶联剂的混纺丝,再经纺织成布即可,其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条件易控,对设备要求低,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廉,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该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的应用范围。具体的该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可以在汽车配件、餐具、家用电器、新型建材等领域中的应用。其中,汽车配件可以是汽车车门、发动机盖、后备箱盖等。
具体地,该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应用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04.根据目标制件模具裁剪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将所述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根据目标制件模具的形状进行裁剪;
步骤S05:热熔模压裁剪后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根据目标制件的厚度将裁剪后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在所述目标制件模具中进行层叠后进行热熔模压处理,冷却,得到目标制件。
具体地,上述步骤S04中的目标制件模具根据目标制件而灵活选择。
上述步骤S05中,裁剪后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在热熔模压处理过程中,尼龙纤维和偶联剂熔融并迅速浸润玻璃纤维中,因此,经热熔模压处理后,目标制件模具中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成为一体。又由于该尼龙纤维和偶联剂与玻璃纤维是均匀分布的,且玻璃纤维呈交织布料状分布,其长连续结构得到了完整保留,因此,经热熔模压处理后所得的目标制件机械强度高。该目标制件的相对密度由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比例决定,当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重量比为3:3~7时,测得目标制件的相对在1.31~1.91之间。
为了使得经热熔模压处理后所得的目标制件机械性能更优异,在优选实施例中,该步骤S05中的热熔模压处理的工艺包括依次进行的预压合、保温压合和定型压合;其中,预压合的预压温度230~265℃,预压时间30~60s,预压压力3~7MPa;所述保温压合的保压温度240~275℃,保压时间120~239s,保压压力7~19MPa,放气次数3~7次;所述定型压合的定型温度260~275℃,保压时间60~179s,保压压力7~19MPa。
由上述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的应用及其应用方法可知,上述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具有优异柔性,显著提高了其利于成型特征,便于加工制造,扩大了其应用范围,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结构模具的产品。在该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在应用的热熔模压处理过程中,尼龙树脂和偶联剂能够充分浸润玻璃纤维,很好的保留了玻璃纤维的长连续结构,使玻璃纤维机械强度得到很好的保存,增强纤维性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该偶联剂能显著增强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之间的结合力,极大的提高了由该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制备产品的机械性能,与金属相比其比强度更高。当将其用作汽车制件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可极大的减轻重量,使汽车燃料消耗更少。另外,由于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分布均匀,避免如现有尼龙树脂因为其分布不均引起的制件成型后内应力大而导致的制件在使用中发生断裂、变形、翘曲的问题发生。其次,与传统热固性材料相比,如与传统双螺杆挤出机,该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制备制件能耗低,生产效率高,回收、维护更方便,更有市场前景。
现以具体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以及制备方法与应用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该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制备方法:
将三股200D规格的尼龙6纤维有光复丝织与1000D的玻纤高强纱经由编绳机预分散混和后,得到二者单位长度纤维重量比为3:7的混和纱,玻纤混和纱在导辊机引导下浸入5%的KH550偶联剂的水溶液当中,停留时间为4秒,之后于纺丝机作用下,经过加捻缠绕、烘干定型后制成复合纱,其中,偶联剂占该复合纱单位长度总重量的2%,之后经由织布机纺成等经纬数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斜纹布,即得到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重量比为3:7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
该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应用方法如下:
将本实施例1制备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根据模具形状进行裁剪,根据产品的厚度将裁剪后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层叠于预定的产品汽车复合材料车门外板模压模具中,然后模具中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进行热熔模压处理,所述热熔模压处理的工艺条件为:
预压温度240℃,预压时间45s,预压压力3MPa;保压温度250℃,保压时间180s,保压压力7MPa放气次数5次;定型温度260℃,保压时间120s,保压压力14MPa。保压水冷降温至室温得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重量比为3:7的连续玻纤织物加强的热塑性玻纤加强复合材料汽车车门外板。
实施例2
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该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制备方法:
将三股200D规格的尼龙6纤维有光复丝织与1000D玻璃纤维在编绳机简单预缠绕下混成一股,使单位长度混合线中两者重量比为2:3,通过编绳机径向缠绕速度调整,之后在导辊机引导下浸入4%的KH550偶联剂的水溶液当中,停留时间为5秒,再通过纺丝设备加捻、定型、干燥后制成混纺复合丝,其中,偶联剂占该复合纱单位长度总重量的2%,最后以该复合丝为原料经由织布机纺成等经纬数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斜纹布,即得到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重量比为2:3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
该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应用方法如下:
将本实施例2制备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根据高级特种安全箱模压模具的形状进行裁剪后,层叠并置于该模具中,然后将所述产品模具中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进行热熔模压处理,所述热熔模压处理的工艺条件为:
预压温度240℃,预压时间45s,预压压力3MPa;保压温度250℃,保压时间180s,保压压力7MPa放气次数5次;定型温度260℃,保压时间120s,保压压力14MPa。保压水冷降温至室温得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重量比为2:3的连续玻纤织物加强的目标,高强复合材料安全箱制件。
实施例3
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该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制备方法:
将四股200D规格的尼龙6纤维有光复丝织与1000D玻璃纤维在编绳机简单预缠绕下混成一股,使单位长度混合线中两者重量比为1:1,通过编绳机径向缠绕速度调整,玻纤布在导辊机引导下浸入3%的H550偶联剂的水溶液当中,停留时间为3秒,再通过纺丝设备加捻、定型、干燥后制成混纺复合丝,其中,偶联剂占该复合纱单位长度总重量的2%,最后以该复合丝为原料经由织布机纺成等经纬数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斜纹布,即得到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重量比为1:1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
该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应用方法如下:
将本实施例3制备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根据复杂图案的复合材料地板模压模具形状进行裁剪后,层叠并置于复杂图案的装饰地板模具中,然后将所述产品模具中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进行热熔模压处理,所述热熔模压处理的工艺条件为:
预压温度240℃,预压时间45s,预压压力3MPa;保压温度250℃,保压时间180s,保压压力7MPa放气次数5次;定型温度260℃,保压时间120s,保压压力14MPa。保压水冷降温至室温,制得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重量比为1:1的连续玻纤织物加强的复合材料地板制件。
实施例4
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该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制备方法:
将四股200D规格的尼龙66纤维有光复丝织与1000D玻璃纤维在编绳机简单预缠绕下混成一股,使单位长度混合线中两者重量比为1:1,通过编绳机径向缠绕速度调整,玻纤布在导辊机引导下浸入3%的H550偶联剂的水溶液当中,停留时间为4秒,再通过纺丝设备加捻、定型、干燥后制成混纺复合丝,其中,偶联剂占该复合纱单位长度总重量的2%,最后以该复合丝为原料经由织布机纺成等经纬数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斜纹布,即得到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重量比为1:1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
该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应用方法如下:
将本实施例4制备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根据模具形状进行裁剪后,层叠并置于大型板材模压模具中,然后将所述产品模具中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进行热熔模压处理,所述热熔模压处理的工艺条件为:
预压温度240℃,预压时间45s,预压压力3MPa;保压温度250℃,保压时间180s,保压压力7MPa放气次数5次;定型温度260℃,保压时间120s,保压压力14MPa。保压水冷降温至室温,制得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重量比为1:1的连续玻纤织物加强的复合材料板材制件。
性能测试:
将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4制备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裁剪至24×24×0.3cm后置于平板模具中并经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热熔模压的工艺条件分别热熔模压处理后,按ASTM测试标准,以万能制样机切割加工制样,对材料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述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02694286900111
由上表1可以看出,纤维树脂复合的模压材料具有极好的强度,玻纤含量在70%时材料的机械性能最好,说明在树脂和玻纤完全充分浸润的条件下,材料性能由玻纤含量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由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构成的混纺丝织造而成,所述混纺丝浸润有偶联剂;其中,所述混纺丝单位长度中的尼龙纤维与玻璃纤维重量比为3:3~7,所述偶联剂占所述混纺丝单位长度总重量的0.3~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纤维的相对密度为1.13~1.15,其规格为210D~420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为高强连续玻璃纤维,其规格为1000D~2400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剂为硅氧烷类偶联剂、钛酸酯、磷酸酯类偶联剂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为平纹布或斜纹布。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至少一股尼龙纤维与至少一股玻璃纤维进行预分散混合,形成混合纤维;
将所述混合纤维引入偶联剂溶液中进行浸润后,通过纺丝设备加捻定型、干燥处理,得到所述混纺丝;
将所述混纺丝织造而成布料,得到所述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偶联剂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7%,所述混合纤维引入偶联剂溶液中进行浸润的时间为3~5秒。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在汽车配件、餐具、家用电器以及新型建材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的应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根据目标制件模具的形状进行裁剪;
根据目标制件的厚度将裁剪后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在所述目标制件模具中进行层叠后进行热熔模压处理,冷却,得到目标制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模压处理的工艺包括依次进行的预压合、保温压合和定型压合;其中,所述预压合的预压温度230~265℃,预压时间30~60s,预压压力3~7MPa;所述保温压合的保压温度240~275℃,保压时间120~239s,保压压力7~19MPa,放气次数3~7次;所述定型压合的定型温度260~275℃,保压时间60~179s,保压压力7~19MPa。
CN201210590552.3A 2012-12-31 2012-12-31 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034370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90552.3A CN103437020B (zh) 2012-12-31 2012-12-31 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90552.3A CN103437020B (zh) 2012-12-31 2012-12-31 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7020A true CN103437020A (zh) 2013-12-11
CN103437020B CN103437020B (zh) 2015-10-28

Family

ID=49690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90552.3A Active CN103437020B (zh) 2012-12-31 2012-12-31 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3702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3954A (zh) * 2014-06-06 2014-10-01 苏州晃石服装整理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弹力牛仔面料
CN104328517A (zh) * 2014-11-17 2015-02-04 厦门厦迪亚斯环保过滤技术有限公司 Pa6改性单丝的制造工艺
CN105369437A (zh) * 2014-09-10 2016-03-02 江苏理工学院 制备聚氨酯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的方法
CN115122736A (zh) * 2022-06-24 2022-09-30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浮空器囊体的承力层混纺面料、浮空器囊体和浮空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85535A (en) * 1979-05-04 1984-12-04 Toray Industries, Inc.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pile fabric
JPH06228839A (ja) * 1992-12-11 1994-08-16 Teijin Ltd 化合繊長短複合糸
CN1886539A (zh) * 2003-10-28 2006-12-27 高弹性材料公司 复合纱线及由其制造的产品
CN1962732A (zh) * 2006-11-24 2007-05-16 泰安赛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连续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树脂粒料的制备方法
CN101137780A (zh) * 2005-02-10 2008-03-05 高弹性材料公司 高性能纤维混纺及由其制造的产品
CN102212205A (zh) * 2011-04-01 2011-10-12 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玻璃纤维复合增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58993A (zh) * 2011-08-24 2012-02-22 肥城三英纤维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聚酯玻璃纤维土工布及其生产方法
CN102666673A (zh) * 2009-11-26 2012-09-12 帝人株式会社 复合材料
CN102765229A (zh) * 2012-07-27 2012-11-07 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 复合塑料布、其应用和应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85535A (en) * 1979-05-04 1984-12-04 Toray Industries, Inc.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pile fabric
JPH06228839A (ja) * 1992-12-11 1994-08-16 Teijin Ltd 化合繊長短複合糸
CN1886539A (zh) * 2003-10-28 2006-12-27 高弹性材料公司 复合纱线及由其制造的产品
CN101137780A (zh) * 2005-02-10 2008-03-05 高弹性材料公司 高性能纤维混纺及由其制造的产品
CN1962732A (zh) * 2006-11-24 2007-05-16 泰安赛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连续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树脂粒料的制备方法
CN102666673A (zh) * 2009-11-26 2012-09-12 帝人株式会社 复合材料
CN102212205A (zh) * 2011-04-01 2011-10-12 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玻璃纤维复合增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58993A (zh) * 2011-08-24 2012-02-22 肥城三英纤维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聚酯玻璃纤维土工布及其生产方法
CN102765229A (zh) * 2012-07-27 2012-11-07 深圳市科聚新材料有限公司 复合塑料布、其应用和应用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73954A (zh) * 2014-06-06 2014-10-01 苏州晃石服装整理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弹力牛仔面料
CN105369437A (zh) * 2014-09-10 2016-03-02 江苏理工学院 制备聚氨酯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的方法
CN105369437B (zh) * 2014-09-10 2017-04-12 江苏理工学院 制备聚氨酯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的方法
CN104328517A (zh) * 2014-11-17 2015-02-04 厦门厦迪亚斯环保过滤技术有限公司 Pa6改性单丝的制造工艺
CN104328517B (zh) * 2014-11-17 2017-04-26 厦门厦迪亚斯环保过滤技术有限公司 Pa6改性单丝的制造工艺
CN115122736A (zh) * 2022-06-24 2022-09-30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浮空器囊体的承力层混纺面料、浮空器囊体和浮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37020B (zh) 2015-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37021B (zh) Pp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765230B (zh) 复合纤维布、其应用和应用方法
CN106245421B (zh) 一种对位/间位芳纶复合纸的制备方法
CN103437020B (zh) 尼龙纤维-玻璃纤维复合纤维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216343B (zh) 一种2.5维碳纤维机织预制体增强树脂基摩擦材料
CN111169045A (zh) 风电叶片主梁片材拉挤成型浸胶装置、模具、设备及方法
CN109370216B (zh) 一种三维纤维织物增强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62784A (zh) 无卤阻燃复合纤维增强pp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48437A (zh) 一种连续纤维编织体增强纤维复合材料3d打印方法
CN103899694A (zh) 一种重型卡车刹车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9639B (zh) 连续玻纤布增强热塑性塑料片材的生产方法
CN112481817A (zh) 一种碳纤维隔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77827A (zh) 一种芳砜纶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95296A (zh) 一种热压型竹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120474A (zh) 一种聚酯/对位/间位芳纶复合电气绝缘纸的制备方法
US11701870B2 (en) Structural and decorative composite material,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article containing same
CN102765229B (zh) 复合塑料布、其应用和应用方法
CN115045005A (zh) 用于生产异性涤锦复合纤维的方法
CN109318501B (zh) 一种表面显现纤维原色纹路的玄武岩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成型工艺和应用
CN111002506B (zh) 一种复合材料及其ooa制备方法
CN110951217A (zh) 一种芳纶纤维增强碳纤维树脂预浸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21022664U (zh) 基于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汽车电池盒盖基材
CN115771320B (zh) 一种聚丙烯自增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49736A (zh) 单项、织物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7211009A (zh) 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24

Address after: 518000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Baoan District, the people of the first district of the square building, the first floor of the building on the ground floor, building 13,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ataixing Industry Ltd.

Address before: 241000 Wuh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East Road, No. nine, Anhui

Patentee before: Polymer Science (Anhui) New Material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