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8262A - 通过总线系统来传送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过总线系统来传送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8262A
CN103428262A CN2013101974938A CN201310197493A CN103428262A CN 103428262 A CN103428262 A CN 103428262A CN 2013101974938 A CN2013101974938 A CN 2013101974938A CN 201310197493 A CN201310197493 A CN 201310197493A CN 103428262 A CN103428262 A CN 1034282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integrated circuit
bus
control
sub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974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哈特利布
M.豪斯曼
C.海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Original Assignee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filed Critical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ublication of CN103428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82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006Architecture of a communication node
    • H04L12/40039Details regarding the setting of the power status of a node according to activity on the b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2012/40208Bus network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bus standard
    • H04L2012/40215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2012/40267Bus for use i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 H04L2012/40273Bus for use i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being a vehicl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通过总线系统来传送数据的系统和方法。一种系统包括将多个部件连接成链状结构的总线系统。第一控制设备(例如微控制器或微处理器)被配置成在所述系统的第一模式中控制所述部件。第二控制设备(例如微控制器或微处理器)被配置成在所述系统的第二模式中控制所述部件的第一子集。

Description

通过总线系统来传送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电气或电子系统,并且在特定实施例中涉及包括总线的系统以及通过总线系统来传送数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气或电子系统中,各种单独系统模块(例如各种电子/电气组件、各种电子/电气部件(例如诸如集成电路等等之类的各种半导体部件、在同一个部件或集成电路等等中提供的各种子部件))经由诸如总线系统之类的传送介质进行通信。
总线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传送线。总线系统可以被相应系统的两个或多于两个部件联合地使用。
许多常规总线系统包括几个部分系统,例如由一个或多个数据线构成的数据总线、和/或由一个或多个地址线构成的地址总线、和/或由一个或多个控制线构成的控制总线等等。
与此相比,其他总线系统具有简单得多的构造。例如,所谓的IBCB总线(IBCB=块间通信总线)一般仅包括连接两个相应部件的两个传输线。
相对简单的总线系统的另外的实例是:CAN总线(CAN=控制器区域网络),其一般仅包括两个或三个线(例如CAN_HIGH、CAN_LOW和(可选地)CAN_GND(地));LIN总线(LIN=局域互连网络),其一般仅包括一个单个传输线;等等。
在许多常规系统中,例如在具有IBCB总线的系统中,各种部件可以被连接成链状结构。例如,可以经由两个IBCB传输线将第一部件连接至第二部件,可以经由两个IBCB传输线将第二部件连接至第三部件,可以经由两个IBCB传输线将第三部件连接至第四部件,等等。因此,例如,可以首先在部件的上述链中将逻辑“1”(或者对应地,逻辑“0”)从第一部件传送至第二部件,然后从第二部件传送至第三部件,然后从第三部件传送至第四部件,等等。
另外,可以提供中央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其例如可以例如经由SPI(SPI=串行外设接口)或任何其他合适连接与在部件的上述链中的第一部件相连接。
然而,如果上述IBCB传输线中的任一个不工作(例如第一和第二部件之间的传输线或者例如第二和第三部件之间的传输线等等),则整个系统不再工作。
出于这些或其他原因,需要改进的通过总线系统来传送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系统包括将多个部件连接成链状结构的总线系统。第一微控制器或微处理器被适配成在所述系统的第一模式中控制所述多个部件。第二微控制器或微处理器被适配成在所述系统的第二模式中控制所述多个部件的第一子集。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以及附图被结合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以及本发明的许多预期优点将容易被认识到,因为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它们变得更好理解。
包括图1A和1B的图1描绘了包括通过各种总线被连接成链状结构的多个部件的常规电子/电气系统的示意结构;以及
包括图2A和2B的图2描绘了包括通过各种总线被连接成链状结构的多个部件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电气系统的示意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对附图进行了参照,所述附图形成其一部分,并且其中通过说明示出其中可以实践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其他实施例并且可以进行结构的或其他的改变。因此,下面的详细描述不应在限制性意义上来理解,并且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图1示出包括通过各种总线2a、2b、2c、2d被连接成链状结构的多个部件1a、1b、1c、1d的常规电子/电气系统1的示意表示。所述部件可以包括任何类型的模块、元件或部件。
部件1a、1b、1c、1d可以例如是或者包括半导体部件,例如:集成电路1a、1b、1c、1d,例如相应ASIC(ASIC=专用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微控制器等等,或者任何其他种类的集成电路或包括集成电路的部件。在一个特定实施例中,所述部件可以是或者包括相应BALI ASICS(BALI=锂离子电池单元(cell)的电池管理)1a、1b、1c、1d等等。
系统1可以包括通过上述总线2a、2b、2c、2d被连接成上述链状结构的相对较高数目的部件1a、1b、1c、1d,例如多于两个,在特定实例中多于五个或十个或二十个部件1a、1b、1c、1d,例如多于五个或十个或二十个分离的集成电路。
如图1中所示,总线2a、2b、2c、2d中的每个例如可以包括两个相应传输线12a、12b,通过这两个相应传输线12a、12b,可以例如以差分形式传送数据。
例如,总线2a、2b、2c、2d可以是相应IBCB总线(IBCB=块间通信总线)。
可以使用上述总线2a、2b、2c、2d,例如以便将指代在与集成电路1a、1b、1c、1d中相应的一个相关联的相应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块中加载的检测到的电荷的数据(或者任何其他种类的数据)从相应集成电路1a、1b、1c、1d传送至中央控制设备100(例如相应的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和/或至上述集成电路1a、1b、1c、1d中的其他集成电路和/或反之亦然(例如从中央控制设备/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100传送至上述集成电路1a、1b、1c、1d)。控制设备100可以是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或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的任何其他部件。可以将上述中央控制设备100/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例如与集成电路1a、1b、1c、1d的上述链中的第一集成电路1a(例如相应“主节点”电路1a)相连接。例如,可以经由SPI(SPI=串行外设接口)或者任何其他合适连接来实现中央控制设备100与“主节点”电路1a之间的连接。
可以例如经由相应CAN总线(CAN=控制器区域网络)或者任何其他合适连接将上述中央控制设备100/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又连接至交通工具的主控制设备。
系统1的上述部件1a、1b、1c、1d中的每个(例如上述集成电路1a、1b、1c、1d中的每个)可以包括第一接口(例如LS接口11a)、第二接口(例如高侧接口(HS接口)11b)以及(可选地)在LS接口11a与HS接口11b之间连接的电平移位器13a、13b、13c、13d。每个电平移位器13a、13b、13c、13d可以与相应集成电路1a、1b、1c、1d的相应附加逻辑电路相连接。
因此,例如可以经由总线2a将相应数据信号从集成电路1a(即“主节点”电路1a(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HS接口11b))传送至集成电路1b(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LS接口)。通过集成电路1b的电平移位器13b,将接收数据信号从ASIC 1a的电压域移位至ASIC 1b的电压域。然后,例如可以经由总线2b将经电压移位的接收数据信号从集成电路1b(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HS接口)传送至集成电路1c(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LS接口)。
此后,通过集成电路1c的电平移位器13c,将接收数据信号从ASIC 1b的电压域移位至ASIC 1c的电压域。然后,例如可以经由总线2c将经电压移位的接收数据信号从集成电路1c(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HS接口)传送至集成电路1d(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LS接口)。通过集成电路1d的电平移位器13d,将接收数据信号从ASIC 1c的电压域移位至ASIC 1d的电压域,并且然后,经由总线2d从集成电路1d(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HS接口)传送至该链中的下一ASIC等等,直到该数据信号被该链中的最后ASIC 1e(“最终节点”电路1e)接收到。
每个集成电路1a、1b、1c、1d(例如上述电平移位器中的每个)可以例如将数据信号的电平移位相对较高的电压量,例如在1V与200V之间,在特定实例中在5V与100V之间,或者在10V与80V之间,例如高达60V。
总线2a、2b、2c、2d因此可以被视为共同形成总线系统,其中分离的总线2a、2b、2c、2d彼此去电耦合。
然而,如果上述总线2a、2b、2c、2d中的任一个或者总线2a、2b、2c、2d的上述传输线12a、12b中的任一个不工作(例如,如图1中所示,集成电路1b与集成电路1c之间的总线2b,例如由于相应总线2b的一个或两个传输线中的故障),则整个系统1不再工作。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电气系统101的示意表示。
如图2中所示,该系统包括通过各种总线102a、102b、102c、102d连接成链状结构的多个部件101a、101b、101c、101d。
部件101a、101b、101c、101d可以是或者包括例如半导体部件,例如:集成电路101a、101b、101c、101d,例如相应ASIC、微处理器、微控制器等等,或者任何其他种类的集成电路或包括集成电路的部件。在特定实施例中,所述部件可以是或者包括相应BALI ASICS(BALI=锂离子电池单元的电池管理)101a、101b、101c、101d等等。
可替换地,系统101可以是例如单个集成电路芯片,其包括在同一个单个集成电路芯片101中提供的各种子部件101a、101b、101c、101d,单个集成电路芯片101的各种子部件101a、101b、101c、101d通过各种芯片内部总线102a、102b、102c、102d被连接成链状结构。
优选地,系统101包括通过上述总线102a、102b、102c、102d连接成上述链状结构的相对较高数目的部件101a、101b、101c、101d,例如多于两个,在特定实施例中多于五个或十个或二十个部件101a、101b、101c、101d,例如多于五个或十个或二十个分离的集成电路(或者单个集成电路的子部件)。
如图2中所示,总线102a、102b、102c、102d中的每个可以例如包括两个相应传输线112a、112b,通过这两个相应传输线112a、112b,可以以差分形式传送数据。可替换地,每个总线可以例如仅包括一个单个传输线或者多于两个(例如三个或多于三个)传输线。
例如,总线102a、102b、102c、102d可以是相应IBCB总线(IBCB=块间通信总线)或者任何其他种类的总线(例如相应CAN总线(CAN=控制器区域网络)、LIN总线(LIN=局部互连网络)或类似总线等等)。
上述系统101可以例如被用在交通工具(例如汽车、飞机、直升机、摩托车等等)中。在有利实施例中,系统101与电气发动机(和/或内燃机,例如混合)一起被用在汽车中。
例如,系统101可以被用来控制诸如在电动车辆中提供的电池之类的电池或者例如在上述交通工具中的任一个中提供的任何其他电池。
在电池中,几个电池单元(例如相应锂离子电池单元)或者任何其他种类的电池单元可以被串联连接。电池单元的串联连接可能导致该电池提供多于十伏、优选地多于一百伏、二百伏或五百伏的总电压。
系统101的上述部件101a、101b、101c、101d中的每个(例如上述集成电路101a、101b、101c、101d中的每个)可以被用来监视和/或控制上述电池单元中的不同电池单元和/或不同电池单元块/电池模块,每个电池单元块/电池模块包括电池单元中的几个不同电池单元。
例如,上述集成电路101a、101b、101c、101d中的第一集成电路101a可以被用来监视和/或控制第一电池单元和/或第一电池模块,上述集成电路101a、101b、101c、101d中的第二集成电路101b可以被用来监视和/或控制第二电池单元和/或第二电池模块,上述集成电路101a、101b、101c、101d中的第三集成电路101c可以被用来监视和/或控制第三电池单元和/或第三电池模块,上述集成电路101a、101b、101c、101d中的第四集成电路101d可以被用来监视和/或控制第四电池单元和/或第四电池模块等等。
由此,例如在与相应集成电路101a、101b、101c、101d相关联的相应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块中加载的电荷可以被相应集成电路101a、101b、101c、101d检测到。对此可替换地或附加地,借助于相应集成电路101a、101b、101c、101d,可以控制对在相应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块中加载的检测到的电荷的适当反应。例如,通过对相应集成电路101a、101b、101c、101d的使用,可以对单个关联电池单元和/或关联电池单元块进行放电(被动平衡)。此外,通过对相应集成电路101a、101b、101c、101d的使用,可以在单个电池单元和/或相应电池单元块之间转移电荷(主动平衡)。
如图2中所示,与在常规系统的情况下不同,可以使用多于一个中央控制设备200、201(例如多于一个相应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200、201)来帮助控制通过上述总线102a、102b、102c、102d连接成上述链状结构的上述部件101a、101b、101c、101d,例如两个(或者甚至更多个,例如三个或四个)中央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200、201/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200、201。
如将在下面进一步详细地描述的那样,上述总线102a、102b、102c、102d例如可以被用来将指代在与集成电路101a、101b、101c、101d中相应的一个相关联的相应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块中加载的检测到的电荷的数据(或者任何其他种类的数据)从相应集成电路101a、101b、101c、101d传送至例如上述第一中央控制设备200/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200(和/或至上述第二中央控制设备201/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201,参见在下面的解释)和/或例如至上述集成电路101a、101b、101c、101d中的其他集成电路(或其子集,参见在下面的解释)和/或反之亦然(例如从第一中央控制设备/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200传送至上述集成电路101a、101b、101c、101d或其子集,和/或例如从第二中央控制设备/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201传送至上述集成电路101a、101b、101c、101d或其子集,参见在下面的解释)。
例如,可以将上述第一中央控制设备200/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与集成电路101a、101b、101c、101d的上述链中的第一集成电路101a(例如相应“主节点”电路101a)相连接。例如,可以经由SPI(SPI=串行外设接口)或者任何其他合适连接来实现第一中央控制设备200与“主节点”电路101a之间的连接。
可以例如经由相应CAN总线(CAN=控制器区域网络)或者经由SPI或任何其他合适连接将上述第一中央控制设备200/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又连接至交通工具的中央控制设备300。
对应地类似,例如,可以将上述第二中央控制设备201/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与集成电路101a、101b、101c、101d的上述链中的最后集成电路101e(例如相应“最终节点”电路101e)相连接。例如,可以经由SPI(SPI=串行外设接口)或任何其他合适连接来实现第二中央控制设备201与“最终节点”电路101e之间的连接。
可以例如经由相应CAN总线(CAN=控制器区域网络)或者经由SPI或任何其他合适连接将上述第二中央控制设备201/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又连接至交通工具的中央控制设备300。
如图2中所示,系统101的上述部件101a、101b、101c、101d中的每个(例如上述集成电路101a、101b、101c、101d中的每个)可以包括第一接口(例如LS接口111a)、第二接口(例如HS接口111b)以及(可选地)在LS接口111a与HS接口111b之间连接的电平移位器113a、113b、113c、113d。每个电平移位器113a、113b、113c、113d可以与相应集成电路101a、101b、101c、101d的相应附加逻辑电路相连接。
与在常规系统的情况下不同,经由相应附加传输线(例如两个附加传输线200a、200b)将上述第一中央控制设备200/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连接至集成电路101a(即“主节点”电路101a)的LS接口。
此外,经由相应另外附加传输线(例如两个另外附加传输线201a、201b)将上述第二中央控制设备201/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连接至集成电路101e(即“最终节点”电路101e)的HS接口。
在系统101的第一操作模式的开始(例如在复位/掉电之后并且例如由中央控制设备300触发),可以将相应唤醒请求从第一中央控制设备200/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发出至上述链中的第一部件101a(即“主节点”电路101a),并且然后至该链中的其他部件/集成电路101b、101c、101d、101e。唤醒请求例如可以是包括特定的预定比特序列(例如逻辑“1”和逻辑“0”的特定的预定组合,其被从上述第一中央控制设备200/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连续地传送至“主节点”电路101a,并且然后被从上述链中的一个电路传送至另一个再至上述链中的上述最后电路101e,即上述“最终节点”电路101e)的数据信号。
因此,例如可以经由上述附加传输线200a、200b将相应唤醒请求数据信号从第一中央控制设备200/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传送至集成电路101a,即“主节点”电路101a(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LS接口111a)。
通过集成电路101a的电平移位器113a,将接收唤醒请求数据信号从第一中央控制设备200的电压域移位至ASIC 101a的电压域。然后,可以经由总线102a将经电压移位的接收唤醒请求数据信号从集成电路101a(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HS接口111b)传送至集成电路101b(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LS接口)。
通过集成电路101b的电平移位器113b,将接收唤醒请求数据信号从ASIC 101a的电压域移位至ASIC 101b的电压域。然后,例如可以经由总线102b将经电压移位的接收唤醒请求数据信号从集成电路101b(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HS接口)传送至集成电路101c(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LS接口)。
此后,通过集成电路101c的电平移位器113c,将接收唤醒请求数据信号从ASIC 101b的电压域移位至ASIC 101c的电压域。然后,例如可以经由总线102c将经电压移位的接收唤醒请求数据信号从集成电路101c(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HS接口)传送至集成电路101d(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LS接口)。通过集成电路101d的电平移位器113d,将接收唤醒请求数据信号从ASIC 101c的电压域移位至ASIC 101d的电压域,并且然后,经由总线102d从集成电路101d(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HS接口)传送至该链中的下一ASIC等等,直到该唤醒请求数据信号被该链中的最后ASIC 101e(“最终节点”电路101e)接收到。
每个集成电路101a、101b、101c、101d(例如上述电平移位器中的每个)可以将数据信号的电平移位相对较高的电压量,例如在1V与200V之间,在特定实施例中在5V与100V之间,或者在10V与80V之间,例如高达60V。
总线102a、102b、102c、102d因此可以被视为共同形成总线系统,其中分离的总线102a、102b、102c、102d彼此去电耦合。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上述总线102a、102b、102c、102d中相应的一个提供的、上述集成电路中的两个不同集成电路的相应HS和LS接口之间的电连接(例如由总线102a提供的、集成电路101a的HS接口111b与集成电路101b的LS接口之间的电连接等等)可以被电容器的相应串联连接中断。
响应于检测到在该链中的相应集成电路101a、101b、101c、101d、101e的相应LS接口处接收到上述唤醒请求数据信号,相应集成电路101a、101b、101c、101d、101e检测到其需要从第一状态改变至第二状态(例如从被动状态改变至主动状态(“醒来”))以及系统101的上述第一操作模式已启动。
在系统101的第一操作模式中,第一中央控制设备200(例如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处于主动状态,并且第二中央控制设备201(例如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在系统101的第一操作模式中,使用第一中央控制设备200而不是第二中央控制设备201来帮助控制包括上述链中的部件101a、101b、101c、101d、101e的系统。
在系统101的第一操作模式中,例如在集成电路的上述“醒来”之后,与在常规系统中对应地类似,例如可以经由总线102a将相应数据信号从集成电路101a(即“主节点”电路101a(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HS接口111b))传送至集成电路101b(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LS接口)。通过集成电路101b的电平移位器113b,将接收数据信号从ASIC 101a的电压域移位至ASIC 101b的电压域。然后,例如可以经由总线102b将经电压移位的接收数据信号从集成电路101b(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HS接口)传送至集成电路101c(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LS接口)。
此后,通过集成电路101c的电平移位器113c,将接收数据信号从ASIC 101b的电压域移位至ASIC 101c的电压域。然后,例如可以经由总线102c将经电压移位的接收数据信号从集成电路101c(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HS接口)传送至集成电路101d(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LS接口)。通过集成电路101d的电平移位器113d,将接收数据信号从ASIC 101c的电压域移位至ASIC 101d的电压域,并且然后,经由总线102d从集成电路101d(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HS接口)传送至该链中的下一ASIC等等,直到该数据信号被该链中的最后ASIC 101e(“最终节点”电路101e)接收到。
相反,在系统101的第一操作模式中(例如在集成电路的上述“醒来”之后并且也与在常规系统中对应地类似),例如还可以经由总线102d在相反方向上将相应数据信号从集成电路101e(即“最终节点”电路101e(在特定实例中是相应低侧接口(LS接口)))传送至集成电路101d(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HS接口)。在对数据信号进行电平移位之后,然后可以经由总线102c将其从集成电路101d(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LS接口)传送至集成电路101c(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HS接口)等等,直到该数据信号被该链中的第一ASIC 101a(“主节点”电路101a)接收到。
如果上述总线102a、102b、102c、102d中的任一个或者总线102a、102b、102c、102d的上述传输线112a、112b中的任一个不工作(例如,如图2中所示,集成电路101b与集成电路101c之间的总线102b,例如由于相应总线102b的一个或两个传输线中的故障),则将系统101从上述第一操作模式带到第二操作模式。
在第二操作模式的开始,将第二中央控制设备201/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201从上述被动状态带到主动状态中,使得然后第一和第二中央控制设备200、201这二者/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200、201处于主动状态。
因此,在系统101的第二操作模式中,使用第一和第二中央控制设备200、201这二者来帮助控制系统101,即上述链中的上述部件101a、101b、101c、101d、101e。
在系统101的第二操作模式中,使用第一中央控制设备200来帮助控制故障“上游”(参见箭头B)的部件(例如模块101a、101b),并且使用第二中央控制设备201来帮助控制故障“下游”(参见箭头A)的部件(例如模块101c、101d、101e)。
为了检测例如在系统101的上述第一操作模式期间已经发生故障,可以经由总线102a定期地(例如由第一中央控制设备200触发)将超时控制信号从集成电路101a(即“主节点”电路101a)发送至集成电路101b,并且然后经由总线102b从集成电路101b发送至集成电路101c,并且此后经由总线102c将其从集成电路101c发送至集成电路101d等等,直到该超时控制信号被该链中的最后ASIC 101e(“最终节点”电路101e)接收到。
在上述链中的相应集成电路没有接收到相应超时控制信号(或者在前一超时控制信号之后预定时间没有接收到这种超时控制信号)的情况下,(例如由相应ASIC和/或例如相应中央控制设备(例如微处理器200))检测到:在相应集成电路的“上游”(参见箭头B),已经发生故障,并且,相应集成电路(以及进一步“下游”的附加集成电路)不再受第一中央控制设备200控制,而是代之以受第二中央控制设备201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例如由相应中央控制设备(例如微处理器200)将相应差错检测信号发送至上述中央控制设备300。此外,相应集成电路可以从上述主动状态改变至被动状态,例如超时状态。
响应于接收到该差错检测信号,中央控制设备300可以将系统101从上述第一操作模式带到上述第二操作模式,并且可以将相应操作模式改变信号发送至第一和第二中央控制设备200、201/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200、201。
然后,第二中央控制设备201/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201可以从上述被动状态改变至上述主动状态中。
在系统101的第二操作模式的开始,根据一个实施例并且例如由中央控制设备300触发,可以将相应唤醒请求从第二中央控制设备201/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发出至上述链中的最后部件/集成电路101e(即“最终节点”电路101e),并且然后发出至该链中的其他部件/集成电路101d、101c,直到到达具有故障的上述总线(即至故障“下游”(参见箭头A)的部件(例如模块101d、101c))。
唤醒请求例如可以是包括特定的预定比特序列(例如逻辑“1”和逻辑“0”的特定的预定组合,其被从上述第二中央控制设备201/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连续地传送至“最终节点”电路101e,并且然后被从上述链中的一个电路传送至另一个)的数据信号。
因此,例如可以经由上述附加传输线201a、201b将相应唤醒请求数据信号从第二中央控制设备201/电池管理监督控制器传送至集成电路101e,即“最终节点”电路101e(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HS接口)。
通过集成电路101e的电平移位器,将接收唤醒请求数据信号从第二中央控制设备201的电压域移位至ASIC 101e的电压域。然后,例如可以经由总线102d将经电压移位的接收唤醒请求数据信号从集成电路101e(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LS接口)传送至集成电路101d(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HS接口)。
通过集成电路101d的电平移位器,将接收唤醒请求数据信号从ASIC 101e的电压域移位至ASIC 101d的电压域。然后,例如可以经由总线102c将经电压移位的接收唤醒请求数据信号从集成电路101d(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LS接口)传送至集成电路101c(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HS接口)。
响应于检测到在该链中的相应集成电路101e、101d、101c的相应HS接口处接收到上述唤醒请求数据信号,相应集成电路101e、101d、101c检测到其需要从上述被动状态(例如上述超时状态)(再次)改变至主动状态(“醒来”)以及系统101的上述第二操作模式已启动。
在系统101的第二操作模式中,如上所述,使用第一中央控制设备200来帮助控制故障“上游”(参见箭头B)的部件(例如模块101a、101b),并且使用第二中央控制设备201来帮助控制故障“下游”(参见箭头A)的部件(例如模块101c、101d、101e)。
此外,在系统101的第二操作模式中,集成电路101a可以充当故障“上游”(参见箭头B)的部件(例如模块101b)的“主节点”,并且集成电路101e可以充当故障的“下游”(参见箭头A)的部件(例如模块101d、101c)的“主节点”。
在系统101的第二操作模式中,在第一中央控制设备200的控制之下,例如可以经由总线102a将相应数据信号从集成电路101b(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LS接口)传送至集成电路101a(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HS接口)。在对数据信号进行电平移位之后,然后可以将其从集成电路101a传送至例如第一中央控制设备200。反之亦然,例如可以将相应数据信号从第一中央控制设备200传送至集成电路101a,并且然后经由总线102a传送至集成电路101b。
对应地,在第二中央控制设备201的控制之下,例如可以经由总线102c将相应数据信号从集成电路101c(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HS接口)传送至集成电路101d(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LS接口)。在对数据信号进行电平移位之后,然后可以经由总线102d将其从集成电路101d(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HS接口)传送至集成电路101e(在特定实例中是其相应LS接口)。在对数据信号进行电平移位之后,然后可以将其从集成电路101e传送至例如第二中央控制设备201。反之亦然,例如可以将相应数据信号从第二中央控制设备201传送至集成电路101e,并且然后经由总线102d传送至集成电路101d,然后经由总线102c传送至集成电路101c。
因此,即使在总线102b中有上述故障的情况下,系统101也很好地工作。
尽管本文已经示出并描述了特定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多种替换和/或等同实施来替代所示出和描述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意图覆盖本文讨论的特定实施例的任何适配或变型。因此,意图是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25)

1.一种系统,包括将多个部件连接成链状结构的总线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控制设备,其被配置成在所述系统的第一模式中控制所述多个部件;以及
第二控制设备,其被配置成在所述系统的第二模式中控制所述多个部件的第一子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设备包括微控制器或微处理器,以及其中所述第二控制设备包括微控制器或微处理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所述第一控制设备还被配置成在所述系统的第二模式中控制所述多个部件的第二子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在所述系统的第二模式中,在所述多个部件的第一子集与所述多个部件的第二子集之间的传输线中存在故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多个部件中的第一部件充当所述多个部件的主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多个部件中的第二部件充当所述多个部件的第一子集的主部件,并且所述多个部件中的第一部件充当所述多个部件的第二子集的主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总线系统包括多个连接,在所述链中的两个连续部件之间的每个连接包括两个传输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总线系统包括块间通信总线(IBCB)。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总线系统包括多个连接,在所述链中的两个连续部件之间的每个连接包括一个单个传输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中央控制设备,所述中央控制设备被配置成控制所述第一控制设备和所述第二控制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中央控制设备还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一模式中将唤醒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控制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中央控制设备还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二模式中将唤醒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控制设备。
13.一种交通工具,包括:
连接成链状结构的多个系统部件;
第一控制设备,其被配置成在系统的第一模式中将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多个部件;以及
第二控制设备,其被配置成在系统的第二模式中将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多个部件的第一子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交通工具,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号中的每个包括唤醒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交通工具,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设备被配置成在系统的第二模式中将第三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多个部件的第二子集。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交通工具,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包括多个电池单元,所述多个部件被配置成监视所述多个电池单元。
17.一种通过总线系统来传送数据的方法,所述总线系统将电子系统的多个部件连接成链状结构,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电子系统的第一模式中,将第一控制信号从第一控制设备发送至所述多个部件;以及
在所述电子系统的第二模式中,将第二控制信号从第二控制设备发送至所述多个部件的第一子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信号中的每个包括唤醒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电子系统的第二模式中,将第三控制信号从所述第一控制设备发送至所述多个部件的第二子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电子系统的第二模式中,在所述多个部件的第一子集与所述多个部件的第二子集之间的传输线中存在故障,以及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中,在所述传输线中不存在故障。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检测在所述传输线中存在的故障。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检测超时状况来检测故障。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总线系统包括多个连接,在所述链中的两个连续部件之间的每个连接包括两个传输线。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总线系统包括多个连接,在所述链中的两个连续部件之间的每个连接包括一个单个传输线。
25.一种系统,包括:
总线;以及
第一控制设备;
第二控制设备;以及
用于在所述系统的第二模式中激活所述第二控制设备以控制所述系统的多个部件的第一子集的装置,其中在所述系统的第一模式中,所述多个部件由所述第一控制设备控制。
CN2013101974938A 2012-05-24 2013-05-24 通过总线系统来传送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034282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480,281 2012-05-24
US13/480,281 US10142124B2 (en) 2012-05-24 2012-05-24 System and method to transmit data over a bus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8262A true CN103428262A (zh) 2013-12-04

Family

ID=49547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974938A Pending CN103428262A (zh) 2012-05-24 2013-05-24 通过总线系统来传送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0142124B2 (zh)
CN (1) CN103428262A (zh)
DE (1) DE102013008455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72940B1 (ko) * 2014-12-08 2015-11-3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게이트웨이를 이용한 통신 장애 복구 방법 및 시스템
US11324087B1 (en) 2020-12-23 2022-05-0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Driver using safety information
US20230350840A1 (en) * 2022-04-28 2023-11-02 Stmicroelectronics S.R.I. High speed data transmission in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with isolated spi interfac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3964A (en) * 1989-07-17 1991-10-01 Utdc, Inc. On-board integrated vehicle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827444A (zh) * 2006-03-29 2006-09-06 西南交通大学 铁路自闭/贯通线路故障定位装置
CN101013314A (zh) * 2007-01-15 2007-08-08 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全数字环形总线式集成型数控系统
CN101722949A (zh) * 2009-12-23 2010-06-09 张永强 列车制动机监测系统
WO2011032926A1 (de) * 2009-09-17 2011-03-24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anzahl steuergerä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34110A (en) * 1983-07-28 1987-01-06 Harris Corporation Fault detection and redundancy management system
GB8612396D0 (en) 1986-05-21 1986-06-25 Hewlett Packard Ltd Chain-configured interface bus system
JPH031260A (ja) * 1989-05-30 1991-01-07 Hitachi Ltd 計算機方式
US5287010A (en) * 1989-12-27 1994-02-15 Masao Hagiwara Device for preventing erroneous operation when the clock is interrupted in a controller
US5491787A (en) * 1994-08-25 1996-02-13 Unisys Corporation Fault tolerant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having two processors which periodically alternate as master and slave
US5822512A (en) * 1995-05-19 1998-10-13 Compaq Computer Corporartion Switching control in a fault tolerant system
US5751220A (en) * 1995-07-14 1998-05-12 Sensormatic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ynchronized network of electronic devices including back-up master units
US5752047A (en) * 1995-08-11 1998-05-12 Mcdonnell Douglas Corporation Modular solid state power controller with microcontroller
US6055228A (en) 1996-12-23 2000-04-25 Lsi Logic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topology configuration in a daisy-chained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US5966304A (en) * 1997-04-29 1999-10-12 Allen-Bradley Company, Llc Redundant automation controller permitting replacement of components during operation
US5918023A (en) * 1997-06-09 1999-06-29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System design to support either Pentium Pro processors, Pentium II processors, and future processor without having to replace the system board
US6141350A (en) * 1998-04-17 2000-10-31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Auto-negotiation using negative link pulses
US6351829B1 (en) * 1998-10-28 2002-02-26 Honeywel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inguishing a device failure from an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 failure
US6670882B1 (en) * 1999-07-28 2003-12-30 Cisco Technology, Inc. Multi drop stack bus detector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01077919A (ja) * 1999-09-03 2001-03-23 Fujitsu Ltd 冗長構成監視制御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の監視制御装置及び被監視制御装置
US6574477B1 (en) * 1999-10-06 2003-06-0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Dynamic load balancing during message process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ervice network
US6363464B1 (en) * 1999-10-08 2002-03-2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Redundant processor controlled system
US6697897B1 (en) * 1999-10-28 2004-02-24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Data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between host and slave processors
EP1381957A2 (en) * 2001-03-02 2004-01-21 Atsana Semiconductor Corp.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emory access
JP3606229B2 (ja) * 2001-05-30 2005-01-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プロテクション方式、レイヤ2機能ブロック、ノードおよびリングネットワーク
US20030065730A1 (en) * 2001-09-28 2003-04-03 Jones Kevin M.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primary communication module
TW544617B (en) * 2001-11-08 2003-08-01 Aten Int Co Ltd Intelligent computer switch
US6868509B2 (en) * 2001-12-07 2005-03-15 Invensys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fault correction via adaptive fault router
US7391437B2 (en) * 2002-12-18 2008-06-24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Image sensor interface
JP4266655B2 (ja) * 2003-02-12 2009-05-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憶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US7188273B2 (en) * 2003-11-24 2007-03-06 Tsx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ilover
US8296366B2 (en) * 2004-05-27 2012-10-23 Microsoft Corporation Efficient routing of real-time multimedia information
US7254663B2 (en) * 2004-07-22 2007-08-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ulti-node architecture with daisy chain communication link configurable to operate in unidirectional and bidirectional modes
US7724642B2 (en) * 2004-08-06 2010-05-25 Logic Control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operation of a point-of-sale system during a single point-of-failure
US7281070B2 (en) * 2005-01-28 2007-10-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ultiple master inter integrated circuit bus system
JP4437984B2 (ja) * 2005-08-24 2010-03-24 アラクサラ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中継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518986B1 (en) * 2005-11-16 2009-04-14 Juniper Networks, Inc. Push-based hierarchical state propagation within a multi-chassis network device
US8069328B2 (en) * 2006-03-28 2011-11-29 Mosaid Technologies Incorporated Daisy chain cascade configuration recognition technique
DE102006055889B3 (de) * 2006-11-27 2008-05-29 Beckhoff Automation Gmbh Kommunikationssystem mit einer Master-Slave-Struktur
US7573812B2 (en) * 2006-12-21 2009-08-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assive 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tcol
WO2008146091A1 (en) * 2007-05-25 2008-12-04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Data processing system,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1336324B1 (ko) * 2007-05-28 2013-1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종 네트워크 간 빠른 핸드오버를 지원하는 통신 장치 및방법
US8074105B2 (en) * 2007-10-08 2011-12-06 Dot Hill Systems Corporation High data availability SAS-based RAID system
JP4957806B2 (ja) * 2007-11-13 2012-06-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装置、切替処理方法および切替処理プログラム
US8245105B2 (en) * 2008-07-01 2012-08-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ascade interconnect memory system with enhanced reliability
US8626932B2 (en) * 2009-09-01 2014-01-07 Apple Inc. Device-dependent selection between modes for asymmetric serial protocols
DE102009046062B3 (de) * 2009-10-27 2011-04-14 Airbus Operations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 über Netzwerk-Knoten eines Netzwerkes
US8579639B2 (en) * 2010-08-20 2013-11-12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upling input/output devices
JP5741045B2 (ja) * 2011-02-16 2015-07-01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交流回転機の制御装置
US9395780B2 (en) * 2011-04-21 2016-07-1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USB bridge circuit gating RID—A and RID—GND for IDGND
US8832341B2 (en) * 2011-09-27 2014-09-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ynamically determining a primary or slave assignment based on receiving a power signal from the cable at the port of a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3964A (en) * 1989-07-17 1991-10-01 Utdc, Inc. On-board integrated vehicle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827444A (zh) * 2006-03-29 2006-09-06 西南交通大学 铁路自闭/贯通线路故障定位装置
CN101013314A (zh) * 2007-01-15 2007-08-08 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基于全数字环形总线式集成型数控系统
WO2011032926A1 (de) * 2009-09-17 2011-03-24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anzahl steuergeräte
CN101722949A (zh) * 2009-12-23 2010-06-09 张永强 列车制动机监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3008455A1 (de) 2013-11-28
DE102013008455B4 (de) 2024-02-22
US20190097837A1 (en) 2019-03-28
US10841128B2 (en) 2020-11-17
US10142124B2 (en) 2018-11-27
US20130318263A1 (en) 201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97272B (zh) 车辆用蓄电池监视系统
US8261129B2 (en) Flexible bus architecture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battery pack
CN101878618B (zh)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06536260A (zh) 电池组系统及用于使所述电池组系统运行的方法
US9515906B2 (en) Transceive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US10795845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addressing nodes on a communication bus
US20140167778A1 (en)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tegrated battery management device
US1084112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transmit data over a bus system
CN102593887A (zh) 双充电器系统
CN103661159A (zh) 电子控制装置
JP6754222B2 (ja) 接続装置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CN103259702B (zh) 包括总线的系统和经由总线系统传输数据的方法
EP2738909B1 (en) Battery block, and power source system
CN111600343B (zh) 用于控制单体平衡的方法和电池管理系统
JP5910538B2 (ja) 電池監視装置
KR100598808B1 (ko) 캔 통신 고장시 엔진제어모듈과 변속제어모듈의 데이터통신방법
JP6107735B2 (ja) 電池管理装置
WO2017159218A1 (ja) 管理装置および電源装置
JP6361502B2 (ja) 電池監視装置
US899693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transmit data, in particular error data over a bus system
JP7347691B2 (ja) 蓄電システム、蓄電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動車両
CN217739765U (zh) 控制电路及冗余备份系统
EP2189322B1 (en) Storage battery system, monitoring device and hybrid railway vehicle
Blanco et al. A Distributed Design Architecture for Li-ion Battery: Integration of COTS ICs, μ Cs and CAN Bus
JP6575040B2 (ja) 電圧検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