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15719B - 变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15719B
CN103415719B CN201280011168.1A CN201280011168A CN103415719B CN 103415719 B CN103415719 B CN 103415719B CN 201280011168 A CN201280011168 A CN 201280011168A CN 103415719 B CN103415719 B CN 1034157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clutch drum
sheet
drum
greas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11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15719A (zh
Inventor
加藤博
石井卓也
德永宪洋
糟谷悟
玉林健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AW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AW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AW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AW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15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15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15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157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60Clutching elements
    • F16D13/64Clutch-plates; Clutch-lamellae
    • F16D13/68Attachments of plates or lamellae to their suppo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60Clutching elements
    • F16D13/64Clutch-plates; Clutch-lamellae
    • F16D13/68Attachments of plates or lamellae to their supports
    • F16D13/683Attachments of plates or lamellae to their supports for 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6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 F16D25/062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 F16D25/063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 F16D25/0635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 F16D25/0638Fluid-actuated clutches in which the fluid actuates a piston incorporated in, i.e. rotating with the clutch the clutch having friction surfaces with clutch members exclusively moving axially with flat friction surfaces, e.g. discs with more than two discs, e.g. multiple 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0Clutch systems with a plurality of 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2Details not specific to one of the before-mentioned ty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8/00External control of clutches
    • F16D48/02Control by fluid pressure
    • F16D2048/0257Hydraulic circuit layouts, i.e. details of hydraulic circuit elements or the arrangement thereof
    • F16D2048/0287Hydraulic circuits combining clutch actuation and other hydraulic systems
    • F16D2048/029Hydraulic circuits combining clutch actuation with clutch lubrication or 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紧固部由离合器鼓(30)的第一侧壁部(302)的铆钉孔(306)、离合器鼓(40)的第二侧壁部(402)的铆钉孔(402a)以及铆钉(53)形成,所述铆钉插入到铆钉孔(306)和铆钉孔(402a)中以将第一侧壁部(302)和第二侧壁部(402)保持在一起。紧固部设置在由离合器鼓(30)和离合器活塞(35)包围的第一接合侧油室(34)与由离合器鼓(30)和离合器活塞(45)包围的第二接合侧油室(44)之间。

Description

变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速装置,其包括第一离合器以及沿周向设置在第一离合器的内部的第二离合器。
背景技术
过去,提出的这种类型的变速装置的示例包括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第一离合器包括:第一离合器鼓,其保持多个离合器片;第一离合器活塞,其与第一离合器鼓的内周表面花键接合,并且沿轴向移动以挤压离合器片;以及第一抵消片(cancelplate),其与第一离合器活塞一起限定用于抵消离心液压的抵消油室。第二离合器包括:第二离合器鼓,其保持多个离合器片;第二离合器活塞,其与第二离合器鼓的内周表面花键接合,并且沿轴向移动以挤压离合器片;以及第二抵消片,其与第二离合器活塞一起限定用于抵消离心液压的抵消油室,其中第二离合器沿周向设置在第一离合器的内部,以当从径向观察时与第一离合器重叠(例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为2010-48381(JP2010-48381A)的专利文件)。变速装置的第二离合器鼓由保持离合器片并且沿轴向支撑第一抵消片的缸体部以及沿径向支撑缸体部的鼓部形成,其中缸体部借助卡环固定到鼓部。
然而,如果第二离合器鼓的缸体部在变速装置中如以上描述那样借助卡环固定到鼓部,则鼓部的轴向长度必须增加,以在鼓部中形成卡环槽,并且保证鼓部在卡环槽的区域中的强度。这会增加第二离合器的总体的轴向长度,并且对实现更紧凑的装置的努力造成妨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变速装置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更紧凑的变速装置,其包括第一离合器以及沿周向设置在第一离合器的内部的第二离合器。
本发明的变速装置采用如下内容来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变速装置包括: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包括第一离合器鼓和第一活塞;以及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包括第二离合器鼓和第二活塞,并且所述第二离合器被沿周向设置在所述第一离合器的内部。所述变速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包括由所述第一离合器鼓和所述第一活塞包围的第一离合器油室,所述第二离合器包括由所述第一离合器鼓和所述第二活塞包围的第二离合器油室。另外,在所述第一离合器油室与所述第二离合器油室之间设有紧固部,所述紧固部由所述第一离合器鼓的第一侧壁部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离合器鼓的第二侧壁部的第二通孔以及铆钉形成,所述铆钉被插入到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并且所述铆钉将所述第一侧壁部和所述第二侧壁部保持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变速装置中,紧固部由第一离合器鼓的第一侧壁部的第一通孔、第二离合器鼓的第二侧壁部的第二通孔以及铆钉形成,所述铆钉插入到第一和第二通孔中并且将第一与第二侧壁部保持在一起。紧固部设置在由第一离合器鼓和第一活塞包围的第一离合器油室与由第一离合器鼓和第二活塞包围的第二离合器油室之间。因此,通过使用铆钉将第一离合器鼓的第一侧壁部与第二离合器鼓的第二侧壁部保持在一起以固定第一离合器鼓和第二离合器鼓,无需设置卡环以及保持该卡环所需的位于第二离合器鼓的支撑构件上的区段,并且紧固部可设置在第一离合器油室与第二离合器油室之间。因此,能够抑制轴向长度的增加以实现更紧凑的装置。另外,扭矩通过铆钉在第一与第二离合器鼓之间传递。因此,无需形成用于在第一与第二离合器鼓之间传递扭矩的花键,结果,加工成本能够减小。
所述第一离合器鼓的第一通孔可形成有内径,所述内径从外侧朝向所述第一离合器鼓的第二离合器鼓侧变得更小。如果铆钉因此从第一离合器鼓的外侧被捻缝(caulked),则该铆钉能够充分地填充铆钉孔并且该铆钉能够更坚固地固定到第一离合器鼓。
将第一离合器鼓与第二离合器鼓紧固的紧固部可沿周向设置在第一离合器油室的内部,并且沿周向设置在第二离合器油室的外部。
所述第一离合器还包括第一抵消片,所述第二离合器还包括第二抵消片。另外,当从径向观察时,所述第二离合器的至少一部分可与所述第一离合器重叠,并且所述紧固部的至少一部分可被包括在由所述第一离合器鼓和所述第一抵消片包围的空间以及由所述第一离合器鼓和所述第二抵消片包围的空间的沿所述变速装置的轴向宽度的范围内。因此,能够抑制轴向长度的增加以实现更紧凑的变速装置。
所述第二离合器鼓的第二侧壁部可接触所述第一抵消片,并且所述第一抵消片和所述第二离合器鼓的第二侧壁部可被紧固到所述第一离合器鼓。因此,当第一抵消片由于第一离合器的第一离合器油室中产生的离心液压而挤压第二离合器鼓时,作用在第二离合器鼓上的扭矩的支点(第一离合器鼓和第二离合器鼓被紧固的部分)和施力点(第二离合器鼓支撑第一抵消片的区段)对应于大体相同的位置。因此,作用在第二离合器鼓上的较大的扭矩能够被很好地抑制。
从所述第一离合器鼓的第一侧壁部沿轴向可延伸出环形的固定部。另外,从所述固定部沿轴向延伸可以形成校正部,并且所述第一抵消片和所述第二离合器鼓可被装配到所述固定部的校正部并且被紧固到所述固定部。因此,第一离合器鼓、第一抵消片以及第二离合器鼓能够容易地紧固到一起。另外,通过将第一抵消片和第二离合器鼓装配到从固定部沿轴向延伸的校正部,第一抵消片和第二离合器鼓能够被容易地校正。
所述第一离合器的第一活塞可借助供给到所述第一离合器鼓的内周侧上的第一离合器油室的液压而轴向移动,并且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一抵消片一起限定抵消离心液压的第一抵消油室。所述第二离合器的第二活塞可借助供给到所述第二离合器鼓的内周侧上的第二离合器油室的液压而轴向移动,并且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二抵消片一起限定抵消离心液压的第二抵消油室。所述第一离合器鼓可包括内缸体部,所述内缸体部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内周部沿轴向延伸。所述第一活塞可由所述第一离合器鼓的固定部轴向滑动地支撑,并且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一离合器鼓的固定部、所述第一侧壁部一起限定所述第一离合器油室。所述第二离合器鼓可沿轴向支撑所述第一抵消片。所述第二活塞可由所述第一离合器鼓的内缸体部轴向滑动地支撑,并且所述第二活塞形成为滑动接触所述第一离合器鼓的固定部的内周表面,且与所述第一离合器鼓的固定部、所述第一侧壁部及所述内缸体部一起限定所述第二离合器油室。因此,通过利用从第一离合器鼓的第一侧壁部延伸的固定部,第一和第二离合器能够容易地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20的必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2是从图1中的右侧观察时的离合器鼓30的正视图;
图3是示出离合器鼓30的固定部304和周围区域的放大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离合器鼓30的第一侧壁部302中形成的第二油路302c以及周围区域的放大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离合器鼓30的内缸体部303的阶梯部303d与套管52之间接触的一部分的放大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套管52的端部的必要部分的放大视图;以及
图7是示出离合器鼓30的固定部304和周围区域的放大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20的必要部分的放大的剖视图。根据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20构造成多级变速器并且安装在车辆中。如图1中所示,自动变速器20包括输入轴21、离合器C1和C2、多个其他离合器和制动器(未示出)以及行星齿轮机构50,该行星齿轮机构50用于将功率传输路径从输入轴21改变到输出轴(未示出)。离合器C1和C2、多个其他离合器和制动器以及行星齿轮机构50容纳在变速器壳体(未示出)的内部。应注意的是,自动变速器20的输入轴21通过转矩变换器或相似物连接到发动机的机轴,并且输出轴通过差速机构(差速齿轮)或相似物(附图中都未示出)连接到驱动轮。
离合器C1构造成多片摩擦液压离合器。离合器C1包括:离合器鼓30,其通过轴承51包围输入轴21得以可旋转地支撑;离合器毂31,其固定到例如行星齿轮机构50的环形齿轮;多个环形离合器片(配合片)32,其通过花键可滑动地支撑在离合器鼓30的内周表面上;多个环形离合器片(摩擦片)33,其通过花键可滑动地支撑在离合器毂31的外周表面上;离合器活塞35,其轴向可滑动地装配在离合器鼓30的内周表面上,朝向离合器片32、33可移动,并且与离合器鼓30一起限定第一接合侧油室(第一离合器油室)34;抵消片36,其与离合器活塞35一起限定第一抵消油室37,用于抵消第一接合侧油室34内部产生的离心液压;以及复位弹簧38,其设置在离合器活塞35与抵消片36之间。离合器鼓30由第一外缸体部301、第一侧壁部302以及内缸体部303构成,第一外缸体部301支撑离合器片32,第一侧壁部302从第一外缸体部301的端部沿径向向内延伸,内缸体部303从第一侧壁部302的内周部沿轴向延伸。离合器鼓30的内缸体部303与套管52压配合(装配),以使套管52能够与内缸体部303一起旋转。套管52由固定构件(固定轴)600可旋转地支撑,该固定构件例如与变速器壳体一体成型并且可旋转地支撑输入轴21。因此,离合器鼓30包围输入轴21的轴线可旋转。套管52的一个端表面(附图的左侧上)接触内缸体部303上形成的阶梯部303d的内表面,由此套管52沿轴向设置。
离合器C2构造成多片摩擦液压离合器,并且设置在离合器C1的内部,以从径向观察时与离合器C1重叠。离合器C2包括:离合器鼓40,其接触(沿轴向支撑)抵消片36(所述抵消片36被复位弹簧38偏置而朝向附图的左侧)的径向延伸的内周部,并且与抵消片36一起紧固到离合器鼓30;离合器毂41,其固定到例如行星齿轮机构50的支架;多个环形离合器片(配合片)42,其通过花键可滑动地支撑在离合器鼓40的内周表面上;多个环形离合器片(摩擦片)43,其通过花键可滑动地支撑在离合器毂41的外周表面上;离合器活塞45,其沿轴向可滑动地装配在离合器鼓40的内周表面上,朝向离合器片42、43可移动,并且与离合器鼓30一起限定第二接合侧油室(第二离合器油室)44;抵消片46,其与离合器活塞45一起限定第二抵消油室47,用于抵消第二接合侧油室44内部产生的离心液压;以及复位弹簧48,其设置在离合器活塞45与抵消片46之间。离合器鼓40由第二外缸体部401和第二侧壁部402构成,第二外缸体部401支撑离合器片42,第二侧壁部402从第二外缸体部401的端部沿径向向内延伸。应注意的是,离合器C1的抵消片36可由除了离合器C2的离合器鼓40之外的构件沿轴向支撑。
环形固定部304从离合器C1的离合器鼓30的第一侧壁部302的大体径向的中心部沿轴向向内延伸。环形校正部305也从固定部304的内周侧上的端部沿轴向向内延伸。离合器C1的抵消片36包括:外周部361,其通过密封构件滑动地接触离合器活塞35的内周部;联接部362,其从外周部361沿轴向延伸;以及内周部363,其从联接部362沿径向向内延伸。内周部363的一个端表面接触离合器鼓30的固定部304的轴向向内的端表面,并且内周部363的另一端表面接触离合器C2的离合器鼓40的第二侧壁部402。在这种状态中,抵消片36与离合器鼓40的第二侧壁部402一起装配到校正部305(其从固定部304延伸)的外周表面。
图2是从图1中的右侧观察时的离合器鼓30的正视图。图3是示出固定部304的必要部分的放大的剖视图。如附图中所示,离合器鼓30的固定部304形成有从离合器鼓30的第一侧壁部302的端表面沿轴向向内延伸的多个铆钉孔306。多个铆钉孔306的每一个由第一孔部306a、第二孔部306b以及第三孔部306c形成,第一孔部306a从第一侧壁部302的端表面沿轴向向内延伸,第二孔部306b从第一孔部306a沿轴向向内延伸,使得第二孔部306b的内径逐渐减小,第三孔部306c从第二孔部306b进一步沿轴向向内延伸,使得第三孔部306c的内径逐渐减小。离合器C1的抵消片36也形成有多个铆钉孔363a,当抵消片36的内周部363装配到校正部305时,每个上述铆钉孔363a与固定部304的铆钉孔306的第三孔部306c连通。另外,离合器C2的离合器鼓40的第二侧壁部402形成有多个铆钉孔402a,当第二侧壁部402的内周部装配到校正部305时,每个上述铆钉孔402a与抵消片36的铆钉孔363a连通。铆钉53插入铆钉孔306、363a以及402a中。铆钉53从离合器鼓30的轴向外部被捻缝,以将离合器鼓40的第二侧壁部402和抵消片36一起紧固到离合器鼓30的固定部304。
因此,离合器鼓30、抵消片36以及离合器鼓40能够在第一抵消油室37和第一接合侧油室34的内周侧上以及在第二抵消油室47和第二接合侧油室44的外周侧上容易地紧固到一起。另外,抵消片36由离合器鼓40的接触内周部363的第二侧壁部402沿轴向支撑。如图1中所示,离合器鼓30、抵消片36以及离合器鼓40三者被紧固的部分(在该实施例中,从铆钉53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范围)包含在第一抵消油室37和第一接合侧油室34(即,由离合器鼓30和抵消片36包围的空间(油室))两者以及第二抵消油室47和第二接合侧油室44两者(即,由离合器鼓30和抵消片46包围的空间(油室))的轴向宽度D0的范围内。具体地,在当前的实施例中,离合器鼓30、抵消片36以及离合器鼓40三者被紧固的部分被包括在第一抵消油室37和第一接合侧油室34的轴向宽度D1的范围内(即,离合器C1的油室),并且被包括在第二抵消油室47和第二接合侧油室44的轴向宽度D2的范围内(即,离合器C2的油室)。更具体地,离合器鼓30、抵消片36以及离合器鼓40三者被紧固的部分被包括在从径向观察时第一接合侧油室34与第一抵消油室37、以及第二接合侧油室44与第二抵消油室47重叠的区段的宽度D3的范围内。
离合器C1的离合器活塞35通过密封构件由离合器鼓30的固定部304轴向可滑动地支撑,并且通过密封构件滑动地接触离合器鼓30的第一外缸体部301的内周表面。因此,离合器活塞35与离合器鼓30的第一外缸体部301、第一侧壁部302以及固定部304一起限定第一接合侧油室34。离合器C2的离合器活塞45通过密封构件由离合器鼓30的内缸体部303轴向可滑动地支撑,并且通过密封构件滑动地接触离合器鼓30的固定部304的内周表面。离合器活塞45与离合器鼓30的内缸体部303、第一侧壁部302以及固定部304一起限定第二接合侧油室44。通过以这种方式利用离合器鼓30的第一侧壁部302上形成的固定部304,第一和第二离合器能够被容易地构造。
固定构件600形成有供给通道31a、31b,所述供给通道通过输入轴21中形成的油路(未示出)连接到液压控制装置(未示出)。固定构件600还形成有供给通道31c,排出的液压油从润滑系统(未示出)的液压回路供给到上述供给通道,上述润滑系统将润滑油供给到润滑目标(如安装在自动变速器20中的行星齿轮机构50)。另外,压配合到离合器C1的离合器鼓30的套管52形成有油孔52a和油孔52b,油孔52a与固定构件600中形成的供给通道31a连通,并且油孔52b与供给通道31b连通。离合器鼓30的内缸体部303形成有继动油路(relayoilpassage)303a和继动油路303b,继动油路303a与套管52的油孔52a连通,继动油路303b与油孔52b连通。继动油路303b与第二接合侧油室44连通。如图1和图2中所示,离合器鼓30的第一侧壁部302形成有以辐射方式径向地延伸的多个(该实施例中为四个)第一油路302a。多个第一油路302a中的每一个在其内周侧上均与内缸体部303中形成的继动油路303a连通,并且还通过比固定部304在周向上更靠外的油路302b与第一接合侧油室34连通,并且通过第一侧壁部302的内部沿轴向延伸。因此,液压控制装置和第一接合侧油室34通过固定构件600的供给通道31a、离合器鼓30的内缸体部303的继动油路303a以及第一侧壁部302的第一油路302a和油路302b连接。而且,液压控制装置和第二接合侧油室44通过固定构件600的供给通道31b以及离合器鼓30的内缸体部303的继动油路303b连接。
另外,压配合到离合器C1的离合器鼓30的套管52形成有油孔52c,该油孔与固定构件600中形成的供给通道31c连通。离合器鼓30的内缸体部303形成有与套管52的油孔52c连通的继动油路303c。继动油路303c形成为在离合器鼓30的内缸体部303的内周表面上沿轴向延伸,并且继动油路303c的端部(图1的左侧上的端部)径向地延伸并且与离合器C2的第二抵消油室47连通。如图1和图2中所示,离合器鼓30的第一侧壁部302形成有多个(该实施例中为四个)第二油路302c,该第二油路以与多个第一油路302a交替的辐射方式径向地延伸,以从轴向观察时不会与多个第一油路302a重叠。多个第二油路302c中的每一个在其内周侧上均与内缸体部303中形成的继动油路303c连通,并且还通过油路302d与第一抵消油室37连通,油路302d通过固定部304的内部沿轴向延伸。因此,第一抵消油室37与润滑系统的液压回路的排出油路通过固定构件600的供给通道31c、离合器鼓30的内缸体部303的继动油路303c、第一侧壁部302的第二油路302c以及油路302d连通。而且,第二抵消油室47与润滑系统的液压回路的排出油路通过固定构件600的供给通道31c以及离合器鼓30的内缸体部303的继动油路303c连通。通过以这种方式在第一侧壁部302内部的基本相同的平面上形成第一油路302a和第二油路302c,能够抑制离合器C1、C2的轴向长度的增加。另外,通过从轴向观察时交替地形成第一油路302a和第二油路302c,液压油同样能够供给到形成为环形的第一抵消油室37和第一接合侧油室34。这里,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以上描述的第一和第二油路302a、302c能够通过形成从离合器鼓30的第一侧壁部302的外周径向向内贯穿的孔部而容易地形成,之后将塞子(盖元件)54压配合到如图4中的白色箭头示出的第一侧壁部302的外周侧上设置的孔部的开口部,以关闭该开口部。
图5是示出离合器鼓30的内缸体部303的阶梯部303d与套管52之间接触的一部分的放大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套管52的端部的必要部分的放大视图。如附图中所示,在套管52的端部处,第一通道521形成在套管52的外周上的多个位置(在该实施例中为八个位置)处。每个第一通道521均与离合器鼓30的内缸体部303的内周表面中形成的继动油路303c连通,并且朝向接触内缸体部303的阶梯部303d的端表面520沿轴向延伸。另外,在套管52的端部处,第二通道522形成在多个位置(在该实施例中为八个位置)。每个第二通道522均形成为比接触内缸体部303的阶梯部303d的端表面520沿轴向更凹进,并且径向地延伸以在第一通道521与套管52的内部之间形成连通。第二通道522形成为在与第一通道521连通的位置处开口最宽,并且在套管52的径向中心部的附近、从第二通道522与第一通道521连通的位置沿轴向逐渐变窄,之后第二通道522具有与套管52的内周表面相同的截面形状。内缸体部303的阶梯部303d形成有如附图中所示的油路303e。
接下来,将描述因此构成的将液压油供给到自动变速器20的离合器C1、C2的油室的操作。当接合实施例的离合器C1时,来自液压控制装置的液压油通过固定构件600的供给通道31a、离合器鼓30的内缸体部303的继动油路303a以及第一侧壁部302的第一油路302a和油路302b供给到第一接合侧油室34。因此,作用在第一接合侧油室34上的液压导致离合器活塞35朝向离合器片32、33移动,使得离合器片32、33被夹在离合器活塞35与固定到离合器鼓30的接触构件之间,因此借助作用在离合器片32、33之间的摩擦力将离合器鼓30与离合器毂31联接。当使离合器C1脱离接合时,液压控制装置(未示出)停止向第一接合侧油室34供给液压,并且离合器活塞35被复位弹簧38偏置而朝向离合器片32、33的相反侧移动,因此使离合器鼓30与离合器毂31的联接脱离接合。当使离合器C2接合时,来自液压控制装置的液压油通过固定构件600的供给通道31b以及离合器鼓30的内缸体部303的继动油路303b供给到第二接合侧油室44。因此,作用在第二接合侧油室44上的液压导致离合器活塞45朝向离合器片43、44移动,使得离合器片43、44被夹在离合器活塞45与固定到离合器鼓40的接触构件之间,因此借助作用在离合器片43、44之间的摩擦力将离合器鼓40与离合器毂41联接。当使离合器C2脱离接合时,液压控制装置(未示出)停止向第二接合侧油室44供给液压,并且离合器活塞45被复位弹簧48偏置而朝向离合器片43、44的相反侧移动,因此使离合器鼓40与离合器毂41的联接脱离接合。
如果自动变速器20借助填充有如上所述的液压油的第一和第二接合侧油室34、44运行,则在第一和第二接合侧油室34、44中产生离心液压。因此,即使停止向第一和第二接合侧油室34、44供给液压以使离合器C1和C2脱离接合,离合器活塞35、45也可借助离心液压保持沿轴向向内(朝向图1中的左侧)挤压,因而延迟离合器C1、C2的脱离接合。因此,当自动变速器20借助填充有液压油的第一和第二接合侧油室34、44运行时,从润滑系统的液压回路排出的液压油通过固定构件600的供给通道31c、离合器鼓30的内缸体部303的继动油路303c以及第一侧壁部302的第二油路302c和油路302d供给到离合器C1的第一抵消油室37。而且,来自润滑系统的液压回路的排出的液压油通过固定构件600的供给通道31c以及离合器鼓30的内缸体部303的继动油路303c供给到离合器C2的第二抵消油室47。结果,在第一和第二抵消油室37、47中也产生离心液压,并且离心液压沿轴向向外(朝向图1中的右侧)挤压离合器活塞35、45,使得由第一和第二接合侧油室34、44中产生的离心液压导致的并作用在离合器活塞35、45上的力能够被抵消。
在这种情况下,紧接在车辆启动操作之后,第一和第二抵消油室37、47未完全地填充有液压油,并且第一和第二抵消油室37、47的内部仍然具有空气。当液压油供给到第一抵消油室37的内部时,仍然处于第一抵消油室37的内部的空气通过油路302d、第一侧壁部302的第二油路302c、离合器鼓30的内缸体部303的继动油路303c以及套管52中形成的第一和第二通道521、522排放到离合器C1的外部。仍然处于第二抵消油室47的内部的空气通过油路302d、第一侧壁部302的第二油路302c、离合器鼓30的内缸体部303的继动油路303c以及套管52中形成的第一和第二通道521、522排放到离合器C2的外部。此时,具有高比重的液压油在第一和第二抵消油室37、47的内部借助离心力沿周向向外移动,这导致第一和第二抵消油室37、47内部的空气沿周向向内移动。因此,通过将沿套管52的端表面520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二通道522用作排放空气的路径的一部分,第一和第二抵消油室37、47内部的空气能够快速地排放到外部,同时还抑制液压油通过第二通道522流出。另外,使套管52的内部与第一通道521之间连通的第二通道522从套管52的外周表面延伸到内周表面。因此,第一和第二抵消油室37、47中的离心液压的零原点(zero-origin)能够对应于套管52的内周表面。结果,当使第一和第二抵消油室37、47填充液压油时,可以抑制液压油的流出同时促进空气的排放,并且在第一和第二抵消油室37、47中更适当地确定离心液压。应注意的是,通过套管52的第一和第二通道521、522排放到离合器C1、C2的外部的空气通过变速器壳体的内部排放到车辆的外部。一旦第一和第二抵消油室37、47内部的液压油通过套管52的第一和第二通道521、522排放,则液压油在供给到润滑目标(即,行星齿轮机构50)之后,通过离合器鼓30的内缸体部303的阶梯部303d中形成的油路303e以及轴承51的间距流回油盘(未示出)。
因此,当自动变速器20借助填充有液压油的第一抵消油室37运行并且在第一抵消油室37中产生离心液压时,离心液压导致抵消片36的内周部363沿轴向挤压离合器C2的离合器鼓40的第二侧壁部402。此时,如以上描述的,抵消片36的内周部363和离合器鼓40的第二侧壁部402被离合器鼓30的固定部304紧固。因此,当抵消片36挤压离合器鼓40时,作用在离合器鼓40上的扭矩的支点(离合器鼓40和离合器鼓30两者被紧固的部分)和施力点(离合器鼓40支撑抵消片30的区段,即在抵消片36的内周部363与离合器鼓40的第二侧壁部402之间接触的部分)上对应于基本相同的位置。因此,作用在离合器鼓40上的较大的扭矩能够被抑制,并且能够很好地抑制离合器鼓40的变形。
在以上描述的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20中,紧固部由离合器鼓30的第一侧壁部302的铆钉孔(第一通孔)306、离合器鼓40的第二侧壁部402的铆钉孔(第二通孔)402a以及插入到铆钉孔306和铆钉孔402a中以将第一侧壁部302与第二侧壁部402a保持在一起的铆钉53形成。紧固部设置在由离合器鼓(第一离合器鼓)30和离合器活塞(第一活塞)35包围的第一接合侧油室(第一离合器油室)34与由离合器鼓30和离合器活塞(第二活塞)45包围的第二接合侧油室(第二离合器油室)44之间。因此,通过用铆钉53将离合器鼓30的第一侧壁部302与离合器鼓40的第二侧壁部402保持在一起以固定离合器鼓30和离合器鼓40,无需提供卡环以及在离合器鼓40(在该实施例中,离合器鼓30)的支撑构件上保持卡环所需的区段,并且紧固部能够设置在第一接合侧油室34与第二接合侧油室44之间。因此,能够抑制轴向长度的增加以实现更紧凑的装置。另外,通过铆钉53在离合器鼓30与离合器鼓40之间传递扭矩。因此,无需形成用于在离合器鼓30与离合器鼓40之间传递扭矩的花键,并且作为结果,加工成本能够减少。应注意的是,铆钉孔306、402a的截面形状不限于圆形,并且可以是矩形槽或相似物。
分别包括离合器鼓30的第一侧壁部302的第二和第三孔部306b、306c的铆钉孔306的每一个均形成有从外侧朝向离合器鼓30的离合器鼓40一侧变得更小的内径。因此,通过形成离合器鼓30的第一侧壁部302的每个铆钉孔306(其内径从外侧朝向离合器鼓30的离合器鼓40侧变得更小),如果铆钉53从离合器鼓30的外侧被捻缝,则铆钉53能够充分地填充铆钉孔306并且铆钉53能够更坚固地固定到离合器鼓30。
另外,离合器C1包括抵消片36,离合器C2包括抵消片46,并且当从径向观察时,离合器C2的至少一部分与离合器C1重叠。如图1中所示,离合器鼓30和离合器鼓40(以及抵消片36)被紧固的部分包含在作为由离合器鼓30和抵消片36包围的空间(油室)的第一抵消油室37与第一接合侧油室34以及作为由离合器鼓30和抵消片46包围的空间(油室)的第二抵消油室47与第二接合侧油室44的轴向宽度D0的范围内。具体地,离合器鼓30和离合器鼓40(以及抵消片36)被紧固的部分被包括在作为离合器C1的油室的第一抵消油室37与第一接合侧油室34的轴向宽度D1的范围内,以及作为离合器C2的油室的第二抵消油室47与第二接合侧油室44的轴向宽度D2的范围内。因此,能够抑制轴向长度的增大,从而实现更紧凑的自动变速器20。
离合器鼓40的第二侧壁部402接触抵消片36,并且离合器鼓40的第二侧壁部402和抵消片36紧固到离合器鼓30。因此,由于离合器C1的第一抵消油室37中产生的离心液压,能够抑制由来自抵消片36的力导致的离合器鼓40的变形。更具体地,当抵消片36由于第一抵消油室37中产生的离心液压而挤压离合器鼓40时,作用在离合器鼓40上的扭矩的支点(离合器鼓40和离合器鼓30被紧固的部分)和施力点(离合器鼓40支撑抵消片30的区段,即在抵消片36的内周部363与离合器鼓40的第二侧壁部402之间接触的部分)对应于大体相同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作用在离合器鼓40上的较大的扭矩,并且能够很好地抑制离合器鼓40的变形。在离合器鼓30与离合器鼓40之间固定抵消片36消除了提供用于抵消片36的密封结构以抑制液压油从第一抵消油室37泄漏的需要。然而,如图7中所示,假如附图的左侧的内周部363的端表面由离合器鼓30与离合器鼓40的联接部的附近的离合器鼓40支撑,则抵消片36可不紧固到固定部304。因此,通过在离合器鼓40支撑抵消片36的区段的附近将离合器鼓40紧固到离合器鼓30,当抵消片36由于离合器C1的第一抵消油室37中产生的离心液压而挤压离合器鼓40时,作用在离合器鼓40上的扭矩的支点和施力点彼此靠近。因此,能够抑制作用在离合器鼓40上的较大的扭矩,并且能够抑制离合器鼓40的变形。
环形固定部304从离合器鼓30的第一侧壁部302延伸。校正部305从固定部304的内周侧沿轴向延伸而形成。抵消片36和离合器鼓40装配到固定部304的校正部并且紧固到固定部304。因此,离合器鼓30、抵消片36以及离合器鼓40能够容易地紧固到一起。另外,通过将抵消片36和离合器鼓40装配到从固定部304沿轴向延伸的校正部305,抵消片36和离合器鼓40能够被容易地校正。
而且,离合器C1的离合器活塞35能够借助供给到离合器鼓30的内周侧上的第一接合侧油室34的液压而沿轴向移动,并且与第一抵消片36一起限定用于抵消离心液压的第一抵消油室37。离合器C2的离合器活塞45能够借助供给到离合器鼓40的内周侧上的第二接合侧油室44的液压而沿轴向移动,并且与抵消片46一起限定用于抵消离心液压的第二抵消油室47。离合器鼓30包括从第一侧壁部302的内周部沿轴向延伸的内缸体部303。离合器活塞35由离合器鼓30的固定部304轴向可滑动地支撑,并且与离合器鼓30的固定部304、第一侧壁部302以及第一外缸体部301一起限定第一接合侧油室34。离合器活塞45由离合器鼓30的内缸体部303轴向可滑动地支撑并形成为滑动地接触离合器鼓30的固定部304的内周表面,而且与离合器鼓30的固定部304、第一侧壁部302以及内缸体部303一起限定第二接合侧油室44。因此,通过利用从离合器鼓30的第一侧壁部302延伸的固定部,离合器C1和C2能够被容易地构造。
应注意到的是,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20,而显然也可应用到手动变速器。
在此,将解释如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中描述的本发明的主要元件与实施例的主要元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该实施例中,包括离合器鼓30和离合器活塞35的离合器C1对应于“第一离合器”;至少包括离合器鼓40和离合器活塞45,并且沿周向设置在离合器C1的内部的离合器C2对应于“第二离合器”;由离合器鼓30和离合器活塞35包围的第一接合侧油室34对应于“第一离合器油室”;由离合器鼓30和离合器活塞45包围的第二接合侧油室44对应于“第二离合器油室”;离合器鼓30的第一侧壁部302的铆钉孔306对应于“第一通孔”;离合器鼓40的第二侧壁部402的铆钉孔402a对应于“第二通孔”;而且插入到铆钉孔306和铆钉孔402a中,并且将第一与第二侧壁部302、402保持在一起的铆钉53对应于“铆钉”。
应注意的是,对于如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中列出的本发明的主要元件与实施例的主要元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实施例仅是用于执行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中解释的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示例。对应关系并不限制如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中描述的本发明的元件。换言之,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中描述的本发明的任何解释将基于其中的描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发明内容中描述的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示例。
上面的实施例用于描述用于执行本发明的示例。然而,本发明并不特别地限制于这样的示例,并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明显可利用各种实施例执行。
发明可用在变速装置的制造工业中。

Claims (8)

1.一种变速装置,包括: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包括第一离合器鼓和第一活塞;以及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包括第二离合器鼓和第二活塞,并且所述第二离合器被沿周向设置在所述第一离合器的内部,所述变速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离合器包括由所述第一离合器鼓和所述第一活塞包围的第一离合器油室,
所述第二离合器包括由所述第一离合器鼓和所述第二活塞包围的第二离合器油室,以及
在所述第一离合器油室的内部以及所述第二离合器油室的外部沿周向设置紧固部,所述紧固部由所述第一离合器鼓的第一侧壁部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离合器鼓的第二侧壁部的第二通孔以及铆钉形成,所述铆钉被插入到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并且将所述第一侧壁部和所述第二侧壁部保持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离合器鼓的第一通孔形成有内径,所述内径从外侧朝向所述第一离合器鼓的第二离合器鼓侧变得更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离合器还包括第一抵消片,
所述第二离合器还包括第二抵消片,并且
当从径向观察时,所述第二离合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离合器重叠,并且所述紧固部的至少一部分被包括在由所述第一离合器鼓和所述第一抵消片包围的空间以及由所述第一离合器鼓和所述第二抵消片包围的空间的沿所述变速装置的轴向宽度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离合器还包括第一抵消片,
所述第二离合器还包括第二抵消片,并且
当从径向观察时,所述第二离合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离合器重叠,并且所述紧固部的至少一部分被包括在由所述第一离合器鼓和所述第一抵消片包围的空间以及由所述第一离合器鼓和所述第二抵消片包围的空间的沿所述变速装置的轴向宽度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3的所述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离合器鼓的第二侧壁部接触所述第一抵消片,并且所述第一抵消片和所述第二离合器鼓的第二侧壁部被紧固到所述第一离合器鼓。
6.根据权利要求4的所述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离合器鼓的第二侧壁部接触所述第一抵消片,并且所述第一抵消片和所述第二离合器鼓的第二侧壁部被紧固到所述第一离合器鼓。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装置,其中
从所述第一离合器鼓的第一侧壁部沿轴向延伸出环形的固定部,并且
从所述固定部沿轴向延伸形成校正部,并且所述第一抵消片和所述第二离合器鼓被装配到所述固定部的校正部并且被紧固到所述固定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离合器的第一活塞借助供给到所述第一离合器鼓的内周侧上的第一离合器油室的液压而能够轴向移动,并且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一抵消片一起限定抵消离心液压的第一抵消油室,
所述第二离合器的第二活塞借助供给到所述第二离合器鼓的内周侧上的第二离合器油室的液压而能够轴向移动,并且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二抵消片一起限定抵消离心液压的第二抵消油室,
所述第一离合器鼓包括内缸体部,所述内缸体部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内周部沿轴向延伸,
所述第一活塞由所述第一离合器鼓的固定部轴向滑动地支撑,并且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一离合器鼓的固定部、所述第一侧壁部一起限定所述第一离合器油室,
所述第二离合器鼓沿轴向支撑所述第一抵消片,并且
所述第二活塞由所述第一离合器鼓的内缸体部能轴向滑动地支撑,并且所述第二活塞形成为滑动接触所述第一离合器鼓的固定部的内周表面,且与所述第一离合器鼓的固定部、所述第一侧壁部及所述内缸体部一起限定所述第二离合器油室。
CN201280011168.1A 2011-03-30 2012-03-15 变速装置 Active CN1034157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5570 2011-03-30
JP2011-075570 2011-03-30
JP2011-241425 2011-11-02
JP2011241425A JP5585566B2 (ja) 2011-03-30 2011-11-02 変速装置
PCT/JP2012/057652 WO2012133253A1 (en) 2011-03-30 2012-03-15 Transmission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15719A CN103415719A (zh) 2013-11-27
CN103415719B true CN103415719B (zh) 2016-02-10

Family

ID=46397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1168.1A Active CN103415719B (zh) 2011-03-30 2012-03-15 变速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080615B2 (zh)
EP (1) EP2649336B1 (zh)
JP (1) JP5585566B2 (zh)
KR (1) KR101482899B1 (zh)
CN (1) CN103415719B (zh)
WO (1) WO20121332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47344B1 (en) * 2013-04-30 2017-08-23 Aisin Aw Co., Ltd. Transmission device
DE102014218604A1 (de) * 2013-10-08 2015-04-0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Lamellenkorb für eine Mehrfachkupplung sowie e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Lamellenkorbs
US10955010B2 (en) * 2019-03-12 2021-03-2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Stamped cover for clutch system
JP2020180634A (ja) * 2019-04-24 2020-11-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の油圧供給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05521B1 (en) 2000-04-24 2001-10-2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Hydraulically actuated piston with an air bleed
JP4776209B2 (ja) 2003-12-25 2011-09-21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JP4714549B2 (ja) * 2005-10-11 2011-06-29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複式クラッチ装置
JP4754925B2 (ja) * 2005-10-11 2011-08-24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複式クラッチ装置
WO2007051627A1 (de) * 2005-11-04 2007-05-10 Borgwarner Inc.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mit einer ankopplung an eine kurbelwelle sowie kombination aus einem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und einer kupplung
US7955214B2 (en) * 2006-03-29 2011-06-07 Aisin Aw Co., Lt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WO2007112722A1 (de) 2006-04-04 2007-10-11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Radiale strömungskammer für kupplungen in einer kupplungsbaugruppe
JP4414996B2 (ja) * 2006-11-21 2010-02-17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複式クラッチ装置
WO2008102886A1 (ja) * 2007-02-23 2008-08-28 Aisin Aw Co., Ltd. 自動変速機
JP2008232416A (ja) 2007-02-23 2008-10-02 Aisin Aw Co Ltd 自動変速機
DE112008000090T5 (de) 2007-02-23 2009-10-29 Aisin AW Co., Ltd., Anjo-shi Automatikgetriebe
DE102007022419A1 (de) 2007-05-10 2008-11-13 Borgwarner Inc., Auburn Hills Doppelwellenkupplungsanordnung mit integrierter Dichtungsfläche
WO2009004831A1 (ja) * 2007-07-05 2009-01-08 Aisin Aw Co., Ltd. 自動変速機
JP5062099B2 (ja) * 2008-08-22 2012-10-31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CN101960160A (zh) 2008-08-22 2011-01-26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
JP5541255B2 (ja) * 2011-03-30 2014-07-09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変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80615B2 (en) 2015-07-14
WO2012133253A1 (en) 2012-10-04
CN103415719A (zh) 2013-11-27
JP5585566B2 (ja) 2014-09-10
KR20130118978A (ko) 2013-10-30
US20130333997A1 (en) 2013-12-19
KR101482899B1 (ko) 2015-01-14
EP2649336A1 (en) 2013-10-16
EP2649336B1 (en) 2015-10-07
JP2012215285A (ja) 2012-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91577B2 (en) Parallel dual clutch unit
US9784345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US8875859B2 (en) Hydraulic clutch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CN103415719B (zh) 变速装置
KR20170107926A (ko) 제어 시스템 상에 지지된 습식 이중 클러치
US10458484B2 (en) Dual clutch
US8739951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KR101897048B1 (ko) 마찰 부재, 클러치 플레이트, 클러치 장치, 및 토크 컨버터
US20140113761A1 (en) Clutch assembly and transmission
US8839929B2 (en) Hydraulic clutch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20170167545A1 (en) Clutch system for a vehicle powertrain
US8931611B2 (en) Connected assembly of two shafts and a clutch housing
JP7247763B2 (ja) 車両用変速機
US20220243774A1 (en) Power flow in a double concentric clutch
JP6884485B2 (ja) ケース
CN115560006A (zh) 离合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