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03987B - 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和具有所述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的线束 - Google Patents
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和具有所述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的线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03987B CN103403987B CN201280009328.9A CN201280009328A CN103403987B CN 103403987 B CN103403987 B CN 103403987B CN 201280009328 A CN201280009328 A CN 201280009328A CN 103403987 B CN103403987 B CN 1034039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wire
- mounting seat
- wire harness
- fixed part
- external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02G3/3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using mounting cla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将要面对的难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被形成为能够从电线分离的外部构件的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和一种具有该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的线束。本发明的带有外部构件的电线(2)包括:外部构件(5),包括形成为能够与板件的安装孔接合的接合部(12)和将布线至板件的电线捆束(3)搁置在其上的载置座(10);固定部(11),一体地形成在将被系到电线捆束(3)中的电线(6)上并且被固定到电线(6);和连结部(13),沿着载置座(10)的边缘(10a)设置并且位于固定部(11)的一端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其中电线配设有要与布线线束的板件的安装孔相接合的外部构件,并且还涉及一种具有该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的线束。
背景技术
在汽车中安装了各种电子设备和电气构件。迄今已经将线束用作用于向电子设备和电气构件传输源自如电池的电源的电力和源自控制器的控制信号的装置。
线束以要求的布线形式布线至构成汽车车身的板件等。线束配设有配线夹、线束管、线束保护器等,作为将要与在板件中开口的安装孔相接合的外部构件。作为配线夹和具有配线夹的线束,已经提出了各种装置(见专利文献1到专利文献3)。
结合专利文献1到专利文献3描述的每一个配线夹设置有被形成为能够与板件的安装孔相接合的接合部。接合部被配置成当从板件移除具有该配线夹的线束时变得被破坏。相应地,在具有配线夹的线束中,通过拉拽布线至板件的线束,接合部被破坏,由此线束被从板件移除。因此,板件或者线束的修理、维护等变得是可行的。
相关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02-315164
专利文献2:JP-A-2005-26178
专利文献3:JP-A-2006-14569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结合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描述的、带有配线夹的每一个线束中,配线夹与构成线束的电线一体地形成。因此,带有被破坏的接合部的配线夹被留置在从板件移除的线束上。
工人利用如剪刀和刀子的切割工具破坏仍然残留于线束上的夹子,从而将破损片从线束取下。虽然线束配设有多个配线夹,但是工人逐个地取下各配线夹。这显著地降低了修理、维护等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以能与电线一体且能够从其分离的方式而形成的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以及提供一种具有该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的线束。
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包括:
外部构件,所述外部构件包括接合部和载置座;该接合部形成为能够与板件的安装孔接合,该载置座上载置布线到所述板件的电线捆束;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一体地形成在被系到所述电线捆束中的电线上并且被固定到所述电线;和
连结部,所述连结部沿着所述载置座的边缘设置并且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处,其中
所述载置座和所述固定部经由所述连结部而连续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载置座和所述固定部经由所述连结部以如下方式连续地设置:使得固定到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电线的纵向方向变得平行于将在上面载置所述电线捆束的所述载置座的顶表面;并且
所述连结部形成为与固定到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电线的纵向方向和将在上面载置所述电线捆束的所述载置座的顶表面以直角相交。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载置座和所述固定部经由所述连结部以如下方式连续地设置:使得固定到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电线的纵向方向和将在上面载置所述电线捆束的所述载置座的顶表面位于一个平面中;并且
所述连结部形成为变得平行于固定到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电线的纵向方向和将在上面载置所述电线捆束的所述载置座的顶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线束包括:在本发明的第一到第三方面之一中限定的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和将被布线至板件的电线捆束。
本发明的优点
根据第一发明,在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中,固定到电线的固定部和外部构件的载置座经由连结部而连续地设置,并且连结部沿着载置座的边缘设置并且设置在固定部的一端处。因此,电线和外部构件能够通过切割连结部而相互分离。
根据第二发明,在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中,利用工人的手指挤压固定到电线的固定部,由此,在切割连结部时将被传递到电线的载荷能够减小。因此,防止了固定到固定部的电线的断裂和对电线的绝缘护套造成损坏的发生。
在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中,能够通过围绕固定到电线的固定部和电线捆束缠绕线束带并且利用结合带等紧紧地系住固定部和电线捆束而减轻否则在切割连结部时将形成的传递到电线的载荷。相应地,防止外部构件已经从其移除的电线的断裂和在电线的绝缘护套上造成损坏的发生。
在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中,连结部被设置成与载置座和固定部以直角相交。相应地,展现出抵抗沿着垂直于电线的方向施加的伸缩力以及沿着垂直于电线的方向发展的振动的阻力。
根据第三发明,在该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中,利用工人的手指挤压固定到电线的固定部,由此,在切割连结部时将被传递到电线的载荷能够减轻。因此防止了固定到固定部的电线的断裂和对于电线的绝缘护套造成损坏的发生。
在该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中,通过围绕固定到电线的固定部和电线捆束缠绕线束带并且利用结合带等紧紧地系住固定部和电线捆束能够减轻切割连结部时将会发生的到电线的载荷传递。相应地,防止外部构件已经从其移除的电线的断裂和在电线的绝缘护套上造成损坏的发生。
而且,在该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中,连结部被设置成平行于载置座和固定部;因此,展现出抵抗沿着平行于电线的方向施加的伸缩力以及沿着平行于电线的方向发展的振动的阻力。
根据第四发明,通过切割连续地设置在固定到电线的固定部和外部构件的载置座上的连结部,线束被分离成电线和外部构件。因此,利用如钳子的工具切割在维护或者修理期间从板件取出的线束的连结部,从而外部构件被从线束移除。相应地,提高了线束的维护或者修理期间实现的易维护性或者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线束的带有配线夹的电线的透视图。
图3是带有图2所示配线夹的电线的透视图。
图4是当沿着箭头方向X-X观察时实现的、图3所示配线夹的视图。
图5是用于形成图2所示带有配线夹的电线的模具组件的要部的截面视图。
图6是图5所示模具组件的下模具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图2所示带有配线夹的电线从配线夹分离的透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线束的、带有配线夹的电线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图8所示带有配线夹的电线从配线夹分离的透视图。
图10是示出图8所示带有配线夹的电线被拉起的透视图。
图11是示出图10所示带有配线夹的电线的连结部被切割的透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线束
2配备有配线夹的电线(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
3电线捆束
5配线夹(外部构件)
10载置座
11固定部
12接合部
13、14连结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图2中所示,配备有配线夹的电线2具有电线6和用作外部构件的配线夹5。通过注射成型熔融树脂而形成配备有配线夹的电线2,并且电线6嵌入并模制在树脂中。配备有配线夹的电线2和电线6由此被结合到一起。外部构件还可以是其它构件,如线束保护器和线束管。
电线6具有导电芯线和绝缘护套。通过扭绞由金属制成的多根导线而形成芯线。护套覆盖芯线并且由如聚氯乙烯树脂的合成树脂形成。因此,电线6的外表面对应于护套的外表面。芯线还能够由单根导线形成。
如在图2和3中所示,配线夹5具有载置座10和接合部12;电线捆束3被载置在所述载置座10上,且所述接合部12形成为能够与在板件上开口的安装孔接合。配线夹5由如聚丙烯树脂的柔性合成树脂制成。
载置座10形成为椭圆形薄板的形状。如在图3和4中所示,载置座10形成为变得比稍后描述的挤压部20的外形更宽。这阻止载置座10的边缘接触板件的表面,并阻止电线捆束3接触挤压部20。
引导电线6并且保持电线捆束3的保持部件21设置在载置座10的顶表面上。连结部13从载置座10的边缘10a立起。用于固定电线6的固定部11连续地设置在连结部13的一端处。
保持部件21具有形成在载置座10上的台形基座部22和从该基座部22沿着向上方向(远离载置座10的顶表面的距离增加的方向)伸展的壁部23。L形增强部件24连续地设置在基座部22和壁部23两者上从而将该基座部22和壁部23互连。结果,壁部23的强度得以增强。
基座部22以沿着固定到固定部11的电线6的纵向方向伸长的形式形成在载置座10的顶表面上。用于引导电线6的引导凹槽25形成在基座部22中。引导凹槽25形成为呈现与电线6的外形相一致的半圆形横截面轮廓。
壁部23沿着载置座10的边缘10a,即在基座部22相对于其纵向方向的一侧上,设置。当电线捆束3被搁置在载置座10上时,壁部23被插置于构成电线捆束3的电线之间。
固定部11沿着电线6的纵向方向成柱形地形成。固定部11的内壁沿着电线6的外形形成。固定部11一体地形成在电线6的护套的外表面上。连结部13被连续地设置在固定部11的一个纵向端处。固定部11和载置座10经由连结部13平行地连续设置。具体地,载置座10和固定部11经由连结部13连续地设置,使得固定到固定部11的电线6的纵向方向变得与上面载置电线捆束3的载置座10的顶表面平行。
连结部13沿着载置座10的顶表面的边缘10a并且在固定部11的一端处连续地设置。连结部13沿着垂直于电线6的纵向方向的方向在载置座10的边缘10a上立起。结果,连结部13形成为与固定到固定部11的电线6的纵向方向和上面载置电线捆束3的载置座10的顶表面这两者以直角相交。连结部13形成为能够利用如钳子的工具破坏。附带说一句,在这里提及的表述“连结部13形成为能够被破坏”意味着连结部13以如下强度形成:在该强度下,该连结部13能够比固定部11和载置座10更加容易地被破坏,并且在该强度下,当从板件的安装孔移除线束1时该连结部并不被破坏。相应地,连结部13还能够以使工人能够用手将其拆开的强度而形成。
如图4中所示,接合部12和当接合部12接合板件的安装孔时挤压板件的挤压部20被设置在载置座10的下侧。如图4中所示,接合部12包括竖立在载置座10的下侧上的支柱15和16以及分别在支柱15和16的前端处形成的一对接合片17和18。
支柱15和16沿着垂直于载置座10的下侧的方向延伸。接合片17和18分别从支柱15和16的前侧朝向它们的基端延伸并且倾斜,从而进一步朝向基端彼此分开。此外,接合片17和18被设置成使得所述一对接合片17和18的摆动方向变得平行于电线6的纵向方向。由此,沿着电线的纵向方向作用于电线6上的振动被衰减。
如在图4中所示,挤压部20形成为锥形形状,该锥形形状的下侧开口沿向下方向变得更宽。挤压部的边缘36位于当从该一对接合片17和18的各自的自由端观察时处于下方的位置处。
因此,当接合部12进入板件的安装孔时,所述一对接合片17和18的自由端沿着使它们相互接近的方向弹性地变形。随后,在接合部12穿过安装孔之后,该对接合片17和18各自的自由端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沿着使它们相互分开的方向变形。该对接合片17和18的自由端接触安装孔的边沿,在此接合部12与安装孔接合。挤压部20的边缘此时挤压板件,由此增强接合部12的接合作用力,使得在接合部12和安装孔之间形成可靠的接合。
如图5中所示,用于模制配备有配线夹的电线2的模具组件60是水平分开式的并且由上模具61和下模具62构成。随后的型腔分别在上模具61和下模具62中钻出。具体地,该型腔包括沿着电线6的外形形成的线形型腔64、沿着装接到电线6的固定部11的外形形成的固定型腔65、沿着连续地设置在固定部11上的配线夹5的外形形成的夹子型腔63、和沿着用于将固定部11连结到配线夹5的连结部13的外形形成的未示出的连结部型腔。
如图6中所示,线形型腔64和夹子型腔63在下模具62的平表面中钻出。线形型腔64具有用于从上模具61和下模具62的两端将电线6导引到外侧的出口66和67。模具组件60还能够是竖直分开式。
在模具组件60中,还能够沿着线形型腔64设置多个夹子型腔63。在模具组件60中,该多个夹子型腔63设置在这样的位置,使得当通过将配备有配线夹的电线2并入到电线捆束3中而制成的线束1装接到板件时,该多个配线夹5能够与板件的相应安装孔接合。具体地,该多个配线夹5被放置成,使得配线夹5相对于电线6的位置对应于配线夹5能够与板件的相应安装孔接合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表述“该多个配线夹5被放置成,使得配线夹5相对于配备有配线夹的电线2的位置对应于配线夹5能够与板件的安装孔接合的位置”具有如下的含义。具体地,通过将熔融树脂注射成型到被保持于在设计线束1时所确定的相对于线形型腔64的位置处的夹子型腔63中,而制成配备有配线夹的电线2。在这样的配备有配线夹的电线2中,除了注射成型期间形成的误差外,该多个配线夹5相对于配备有配线夹的电线2的位置对应于设计时所确定的位置。
将由模具组件60模制的配备有配线夹的电线2沿着电线捆束3的纵向方向铺设,其中该电线捆束3被布线在设置于配线板上的电线定位工具上。如在图1中所示,将线束带9围绕配备有配线夹的电线2的电线6、固定到电线6的固定部11和电线捆束3缠绕,由此它们被固定到一起。从而制造了具有配备有配线夹的电线2的线束1。如此制造的线束1以要求的布线形式装接到板件。
在板件的维护或者修理期间或者在线束1的维护或者修理期间,线束1被从板件移除。带有被破坏的接合部的配线夹5被留置在如此移除的线束1中。如在图7中所示,利用如钳子的工具切去如此留置的配线夹5的连结部13,由此线束被分成配线夹5和利用线束带9缠绕未示出的电线捆束3的电线6。从而配线夹5被从线束1移除。
在预定的维护或者修理之后,将如可商购的配线夹的普通配线夹装接到已经从其移除配线夹5的线束1,并且通过缠绕线束带9将电线夹固定。与普通配线夹固定的线束以要求的布线形式装接到板件,由此完成维护或者修理。
在该实施例的线束1中,配备有配线夹的电线2具有:配线夹5,该配线夹5配设有形成为能够与板件的安装孔接合的接合部12和将要布线至板件的电线捆束3载置在其上的载置座10;固定部11,该固定部11与将被系到电线捆束3中的电线6一体地形成并且被固定到电线6;和连结部13,该连结部13沿着载置座10的边缘10a连续地设置并且位于固定部11的一端处。载置座10和固定部11经由连结部13而连续地设置。
此外,载置座10和固定部11经由连结部13以如下方式连续地设置:使得固定到固定部11的电线6的纵向方向变得平行于上面载置电线捆束3的载置座10的顶表面。而且,连结部13形成为与固定到固定部的电线的纵向方向和上面载置电线捆束的载置座的顶表面以直角相交。
因此,切割将固定到电线6的固定部11连结到配线夹5的载置座10的连结部13,由此线束1被分成电线6和配线夹5。因此,配备有配线夹的电线2的电线6和配线夹5可以很容易地相互分离。
相应地,利用如钳子的工具切割连结部13,配线夹5被从线束1移除。由此提高了线束1的维护或者修理期间所实现的易维护性或可操作性。
利用工人的手指挤压固定到电线6的固定部11,由此能够抑制否则在切割连结部13时将施加在电线6上的载荷。因此防止了已经从其移除了配线夹5的电线6的断裂或者破损的发生。线束带9围绕固定到电线6的固定部11和电线捆束3缠绕,由此能够抑制否则在切割连结部13时将作用在电线6上的载荷。因此,防止了配线夹5已从其移除的电线6的断裂或者破损的发生。
因为连结部13沿着垂直于电线6的方向竖立,所以连结部13对于抵抗沿着垂直于电线6的方向作用于连结部上的伸缩力以及沿着垂直于电线6的方向发展的振动的强度得以增强。
(第二实施例)
现在通过参考图8到图11描述本发明的线束的第二实施例。与结合前述实施例描述的部件相同的部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了它们的重复说明。
如图8中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线束的配备有配线夹的电线2A具有电线6和配线夹5A。
如在图8中所示,配线夹5具有将电线捆束3搁置在其上的载置座10和形成为能够与板件的安装孔接合的接合部12。配线夹5由如聚丙烯树脂的柔性合成树脂形成。
引导电线6并且保持电线捆束3的保持部件21和与电线6的外形相一致地形成的半圆形引导凹槽31被设置在载置座10的顶表面上。连结部14沿着载置座10的边缘10a设置,以从载置座10延伸出。连结部14被连续地设置在固定电线6的固定部11的一个纵向端处。
固定部11沿着电线6的纵向方向形成为柱形形状。固定部11的内壁沿着电线6的外形形成。固定部11在电线6的护套的外表面上一体地成型。连结部14被连续地设置在固定部11的一个纵向端处。固定部11和载置座10经由连结部14成直线地排列。具体地,载置座10和固定部11经由连结部14以如下方式连续地设置:使得固定到固定部11的电线6的纵向方向和上面载置电线捆束3的载置座10的顶表面相互齐平。
连结部14沿着载置座10的顶表面的边缘10a连续地设置并且位于固定部11的一端处。连结部14形成为与载置座10和固定部11平行。具体地,连结部14形成为变得平行于固定到固定部11的电线6的纵向方向和上面载置电线捆束3的载置座10的顶表面。连结部14形成为利用如钳子的工具或者工人的手指而断裂。
如图8中所示,接合部12和当接合部12与板件的安装孔接合时挤压板件的挤压部20被设置在载置座10的下侧上。
由模具组件60模制的配备有配线夹的电线2沿着电线捆束3的纵向方向铺设,其中电线捆束3被布线在设置于配线板上的电线定位工具上。将线束带9围绕配备有配线夹的电线2A的电线6、固定到电线6的固定部11和电线捆束3缠绕,由此它们被固定到一起。具有配备有配线夹的电线2A的线束1如此得以制造。如此制造的线束1以要求的布线形式装接到板件。
在板件的维护或者修理期间或者在线束1的维护或者修理期间,线束1被从板件移除。带有被破坏的接合部的配线夹5A被留置在如此移除的线束1中。利用如钳子的工具切割如此留置的配线夹5A的连结部14,从而如图9中所示,线束被分成配线夹5A和利用线束带9缠绕未示出的电线捆束3的电线6。配线夹5A如此被从线束1移除。
在预定的维护或者修理之后,将如商购配线夹的普通配线夹装接到已经从其移除配线夹5A的线束1,并且通过缠绕线束带9将电线夹固定。普通配线夹固定于此的线束以要求的布线形式装接到板件,从而完成维护或者修理。
如图10中所示,将电线6的一侧拉起,从而在电线6和连结部14之间提供了如钳子的工具的进入空间。接着,能够执行工作,从而利用工具切割连结部14以便被分成电线6和配线夹5A,如图11中所示。
在该实施例的线束1中,配备有配线夹的电线2A具有:配线夹5,该配线夹配设有形成为能够与板件的安装孔接合的接合部12和将要布线至板件的电线捆束3搁置在其上的载置座10;固定部11,该固定部与将被系到电线捆束3中的电线6一体地形成并且被固定到电线6;和连结部14,该连结部沿着载置座10的边缘10a连续地设置并且位于固定部11的一端处。载置座10和固定部11经由连结部1而连续地设置。
此外,载置座10和固定部11经由连结部14以如下方式连续地设置:使得固定到固定部11的电线6的纵向方向和上面载置电线捆束3的载置座10的顶表面位于一个平面中。而且,连结部14形成为平行于固定到固定部11的电线6的纵向方向和上面载置电线捆束3的载置座10的顶表面。
因此,切割将固定到电线6的固定部11连结到配线夹5A的载置座10的连结部14,从而线束1被分离成电线6和配线夹5A。因此,配备有配线夹的电线2A的电线6和配线夹5A可以容易地相互分离。
相应地,利用如钳子的工具切割连结部14,配线夹5A被从线束1移除。从而提高了线束1的维护或者修理期间实现的易维护性或可操作性。
利用工人的手指挤压固定到电线6的固定部11,由此能够抑制否则在切割连结部14时将施加在电线6上的载荷。因此防止了配线夹5A已经从其移除的电线6断裂或者破损的发生。线束带9围绕固定到电线6的固定部11和电线捆束3缠绕,由此能够受抑制否则在切割连结部13时将施加在电线6上的载荷。因此,防止了配线夹5A已从其移除的电线6的断裂或者破损的发生。
因为连结部14沿着平行于电线6的方向竖立,所以连结部14对于抵抗沿着平行于电线6的方向作用于连结部上的伸缩力以及沿着平行于电线6的方向发展的振动的强度得以提高。
顺便提及,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般形式的示意,本发明不应当被约束于所述实施例。特别地,实践本发明时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进。
虽然已经通过参考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时,本发明容许各种更改或者修改。
该专利申请基于2011年2月1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1-030753),该日本专利的主题通过引用而被整体并入本文中。
工业适用性
在本发明的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中,经由连结部使固定到电线的固定部与用于外部构件的载置座连续地设置。连结部沿着载置座的边缘并且在固定部的一端处设置。因此,电线和外部构件能够通过切割连结部而被相互分离。如上,本发明对于具有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的线束而言是有用的。
Claims (4)
1.一种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包括:
外部构件,所述外部构件包括接合部和载置座;该接合部形成为能够与板件的安装孔接合,该载置座上载置布线到所述板件的电线捆束;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一体地形成在被系到所述电线捆束中的电线上并且被固定到所述电线;和
连结部,所述连结部沿着所述载置座的边缘设置并且设置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处,其中
所述载置座和所述固定部经由所述连结部而连续地设置,并且
所述连结部以能够比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载置座更加容易地被破坏的强度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其中,所述载置座和所述固定部经由所述连结部以如下方式连续地设置:使得固定到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电线的纵向方向变得平行于将在上面载置所述电线捆束的所述载置座的顶表面;并且
所述连结部形成为与固定到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电线的纵向方向和将在上面载置所述电线捆束的所述载置座的顶表面以直角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其中,所述载置座和所述固定部经由所述连结部以如下方式连续地设置:使得固定到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电线的纵向方向和将在上面载置所述电线捆束的所述载置座的顶表面位于一个平面中;并且
所述连结部形成为变得平行于固定到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电线的纵向方向和将在上面载置所述电线捆束的所述载置座的顶表面。
4.一种线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和布线至一板件的电线捆束,所述电线装接于该板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030753A JP5798757B2 (ja) | 2011-02-16 | 2011-02-16 | 外装部品付電線および該外装部品付電線を有する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2011-030753 | 2011-02-16 | ||
PCT/JP2012/053680 WO2012111759A1 (ja) | 2011-02-16 | 2012-02-16 | 外装部品付電線および該外装部品付電線を有するワイヤハーネス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403987A CN103403987A (zh) | 2013-11-20 |
CN103403987B true CN103403987B (zh) | 2016-05-04 |
Family
ID=46672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09328.9A Active CN103403987B (zh) | 2011-02-16 | 2012-02-16 | 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和具有所述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的线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798757B2 (zh) |
CN (1) | CN103403987B (zh) |
BR (1) | BR112013019705A2 (zh) |
WO (1) | WO201211175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50327B2 (ja) * | 2011-11-25 | 2016-07-1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クリップ付ワイヤハーネス、該クリップ付ワイヤハーネスを備えた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6048472B2 (ja) * | 2014-10-27 | 2016-12-21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モジュール |
JP7251442B2 (ja) * | 2019-10-18 | 2023-04-04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配線部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41621U (ja) * | 1984-02-29 | 1985-09-19 | 大和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ネス等の留め具 |
JPH061964U (ja) * | 1992-06-18 | 1994-01-14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クリップ |
JPH09163560A (ja) * | 1995-12-07 | 1997-06-20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クランプ |
JP2010146790A (ja) * | 2008-12-17 | 2010-07-01 | Yazaki Corp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
2011
- 2011-02-16 JP JP2011030753A patent/JP5798757B2/ja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2-16 BR BR112013019705A patent/BR112013019705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2-02-16 CN CN201280009328.9A patent/CN103403987B/zh active Active
- 2012-02-16 WO PCT/JP2012/053680 patent/WO201211175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112013019705A2 (pt) | 2017-03-14 |
WO2012111759A1 (ja) | 2012-08-23 |
CN103403987A (zh) | 2013-11-20 |
JP2012170281A (ja) | 2012-09-06 |
JP5798757B2 (ja) | 2015-10-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03987B (zh) | 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和具有所述配备外部构件的电线的线束 | |
US8083537B2 (en) | Grounding wire connection device | |
KR101540983B1 (ko) | 와이어 연결 장치 | |
CN103262180A (zh) | 线束制造装置 | |
JP6386255B2 (ja) |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 |
JP4100275B2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の分岐部結束バンド、該バンドによる結束構造および結束方法 | |
JP2012235555A (ja) | 電線保護具の装着方法および保護具付電線 | |
KR200387582Y1 (ko) | 와이어 하네스 고정용 밴드케이블 | |
CN103415970B (zh) | 装配外部部件的电线和具有该装配外部部件的电线的线束 | |
JP2017131084A (ja) | プロテ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ワイヤハーネス | |
JP3133424U (ja) | 結束保持具 | |
CN215528472U (zh) | 线束固定器具及具备所述线束固定器具的工程机械 | |
CN203067947U (zh) | 一种电线固定夹 | |
JP5693283B2 (ja) | 外装部品付電線および該外装部品付電線を有するワイヤハーネス | |
CN210006953U (zh) | 一种连接线与线路板焊接结构 | |
CN215869835U (zh) | 一种集成式线束安装结构 | |
KR200388600Y1 (ko) | 와이어링 하네스의 분기고정용 밴드케이블 | |
JP7548037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KR200466124Y1 (ko) | 다용도 결합형 클립 | |
JP2012228086A (ja) | 電線保護具およびその構成部品 | |
KR102361398B1 (ko) | 케이블 결속용 클립 및 이를 포함한 케이블 트레이 | |
JP2015220760A (ja) | 扁平状ワイヤハーネス | |
KR200437285Y1 (ko) | 프라스틱 전선 덕트 | |
KR200365931Y1 (ko) | 케이블결속구 | |
JP5704346B2 (ja) | 分岐用布線治具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ワイヤハーネス並びにこれが立設されたワイヤハーネスの組立図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