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03275B - 连接件、具备该连接件的承重墙以及使用该承重墙的建筑物 - Google Patents

连接件、具备该连接件的承重墙以及使用该承重墙的建筑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03275B
CN103403275B CN201280010912.6A CN201280010912A CN103403275B CN 103403275 B CN103403275 B CN 103403275B CN 201280010912 A CN201280010912 A CN 201280010912A CN 103403275 B CN103403275 B CN 1034032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ical
pair
frame
wing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09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03275A (zh
Inventor
杉原正美
砂川仁美
波多江知哉
小川正之
川上宽明
藤桥一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KISUI CO Ltd
Nippon Ste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KISUI CO Ltd
Nippon Ste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374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5243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374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5244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KISUI CO Ltd, Nippon Steel Corp filed Critical SEKISU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03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32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032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32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5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of bar-shaped building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02Structures consisting primarily of load-supporting, block-shaped, or slab-shaped elements
    • E04B1/08Structures consisting primarily of load-supporting, block-shaped, or slab-shaped elements the elements consisting of met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56Load-bearing walls of framework or pillarwork; Walls incorporating load-bearing elongated memb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24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the supporting parts consisting of metal
    • E04B2001/2496Shear bracing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从支撑件输入的拉伸力导致的框架变形的连接件、具备该连接件的承重墙以及具备该承重墙的建筑物。所述连接件包括:纵框架安装部(15a),能够在沿纵框架(7A、7B)的纵腹板(7a)设置的状态下,通过螺栓(B2)安装于纵腹板(7a)的内侧面;支撑件安装板(14),连接于纵框架安装部(15a),能够在比纵框架(7A、7B)更靠内侧的位置安装支撑件(10A、10B)的末端;以及固定板(11),焊接于纵框架安装部(15a),且能够在沿以被设置成框状的状态朝向外侧的横框架(8A、8B)的外侧面而设置的状态下固定于梁构件(4)或者基础(2)。

Description

连接件、具备该连接件的承重墙以及使用该承重墙的建筑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用于建筑物的承重墙。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建筑物,其具备基础、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梁构件及固定于所述基础或者梁构件的承重墙。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的承重墙。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承重墙具备:设置成框状的一对纵架材及一对横架材;连接纵架材的端部与横架材的端部的四个连接件;张设在设置于所述框的对角线上的一对连接件间的两根斜撑(支撑件(brace))。
所述纵架材及横架材是分别具有腹板及一对翼缘的槽钢。所述连接件是具有相向的一对侧片及连接这些侧片基部的中间部的门型构件。而且,在连接件的各侧片,以配置于各侧片之间的状态固接有用于固定斜撑的固定板。
并且,所述纵架材的各翼缘在设置于连接件的各侧片之间的状态下分别固接于该各侧片。同样地,横架材的各翼缘在设置于连接件的各侧片之间的状态下分别固接于该各侧片。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承重墙中,连接件的各侧片分别固接于纵架材及横架材的各翼缘。因此,存在因支撑件中产生的拉伸力导致纵架材及横架材发生变形的可能性。具体而言,支撑件中产生的拉伸力中的横向成分作为剪切力而直接传递至纵架材的翼缘。另一方面,支撑件中产生的拉伸力中的纵向成分作为剪切力而直接传递至横架材的翼缘。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承重墙中,存在因支撑件中产生的拉伸力导致纵架材及横架材的翼缘发生变形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公报实开昭60-133012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从支撑件输入的拉伸力导致的框架变形的连接件、具备该连接件的承重墙以及具备该承重墙的建筑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件,用于形成承重墙而能够连接纵框架的端部与横框架的端部,所述承重墙具有被设置成框状的一对所述纵框架及一对所述横框架、和支撑所述纵框架及所述横框架中产生的力的支撑件,并且所述承重墙固定于建筑物的基础和梁构件中的至少一者上,所述连接件包括:纵框架安装部,能够在沿所述纵框架的内侧面而设置的状态下,通过螺丝构件安装于所述纵框架的内侧面,其中,所述纵框架的内侧面在被设置成框状的状态下朝向内侧;支撑件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纵框架安装部,能够在比所述纵框架安装部更靠内侧的位置安装所述支撑件的末端;以及固定板,焊接于所述纵框架安装部,且能够在沿所述横框架的外侧面而设置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梁构件或者所述基础,其中,所述横框架的外侧面在被设置成框状的状态下朝向外侧。
而且,本发明提供一种承重墙,被固定于建筑物的基础和梁构件中的至少一者,所述承重墙包括:一对纵框架及一对横框架,设置成框状;四个连接件,能够连接所述纵框架的端部与所述横框架的端部;以及两个支撑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四个连接件中的设置于所述框状的对角的两个连接件之间,支撑所述纵框架及横框架中产生的力,其中,所述四个连接件是上述连接件。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物,包括:基础;梁构件;以及上述承重墙,被固定于所述基础和梁构件中的至少一者。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因从支撑件输入的拉伸力导致的框架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房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房屋中所用的承重墙的正视图。
图3是将图2的承重墙的连接件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将图1的房屋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正面剖视图。
图5是图4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表示支撑件上产生的拉伸力传递的情况的正面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承重墙的正视图。
图8是将图7的承重墙的连接件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9是将图1的房屋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正面剖视图。
图10是图9的X-X线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支撑件上产生的拉伸力传递的情况的正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例,并不用来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建筑物的一例、即房屋的立体图。房屋1具备基础2以及设置在该基础2上的房屋主体3。
房屋主体3具备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梁构件4、设置在所述梁构件4与所述基础2之间的多个承重墙5以及设置在所述梁构件4及承重墙5外侧的外壁6。
另外,图1中省略了图示,但房屋主体3具有多根梁构件4。具体而言,梁构件4对应于两层以上的层数而在垂直方向上设置有多根,并且在一层内也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多根。
而且,在图1中示出了设置在基础2与梁构件4之间的承重墙5,但承重墙5的设置部位并不限定于此。具体而言,房屋主体3还具有设置在沿垂直方向排列的两根梁构件4之间的承重墙5以及设置在沿水平方向排列的两根梁构件4之间的承重墙5。
图2是图1的房屋中所用的承重墙的正视图。
如上所述,承重墙5被固定于基础2和梁构件4中的至少一者。具体而言,承重墙5具备设置成框状的一对纵框架7A、7B及一对横框架8A、8B;能够连接纵框架7A、7B的端部与横框架8A、8B的端部的四个连接件9A~9D;以及支撑各框架7A、7B、8A、8B中产生的力的两根支撑件 10A、10B。另外,以下将朝向由所述框架7A、7B、8A、8B形成的框的内侧的方向作为内侧方向、朝向框的外侧的方向作为外侧方向来进行说明。
图3是将图2的承重墙的连接件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纵框架7A、7B是由厚度2.3mm的钢材形成的C型钢。具体而言,纵框架7A、7B具有:纵腹板7a;从该纵腹板7a的两端折弯至内侧的一对纵翼缘7b、7b;从这些纵翼缘7b、7b的顶端朝相互接近的方向折弯的一对纵卷边7c、7c;贯穿所述各纵翼缘7b、7b的多个贯穿孔(图3中示出了一个)7d;以及贯穿所述纵腹板7a的两个贯穿孔(参照图4)7e、7e。
横框架8A、8B是由厚度2.3mm的钢材形成的C型钢。而且,横框架8A、8B具有与所述纵框架7A、7B同等的剖面形状。具体而言,横框架8A、8B具有:横腹板8a;从该横腹板8a的两端折弯至内侧的一对横翼缘8b、8b;从这些横翼缘8b、8b的顶端朝相互接近的方向折弯的一对横卷边8c、8c;以及贯穿所述横翼缘8b、8b的两个贯穿孔8d、8d。
参照图2,连接件9A连接纵框架7A的端部与横框架8A的端部。连接件9B连接纵框架7A的端部与横框架8B的端部。连接件9C连接纵框架7B的端部与横框架8A的端部。连接件9D连接纵框架7B的端部与横框架8B的端部。而且,各连接件9A、9C能够固定于沿各横框架8A的外侧面而设置的基础2或者梁构件4。另一方面,各连接件9B、9D能够固定于沿各横框架8B的外侧面而设置的基础2或者梁构件4。而且,在连接件9A与连接件9D之间设置有所述支撑件10A。在连接件9B与连接件9C之间设置有所述支撑件10B。并且,各连接件9A~9D分别具有同样的结构。
参照图3,连接件9A~9D具有:用于安装纵框架7A、7B及横框架8A、8B的安装构件12;用于安装所述支撑件10A、10B的支撑件安装板14;以及用于将所述安装构件12固定于基础2或者梁构件4的固定板11。
安装构件12具备:用于安装所述纵框架7A、7B的纵框架安装构件15;以及用于安装所述横框架8A、8B的横框架安装构件(横嵌合部)16。
参照图3~图5,纵框架安装构件15能够安装套在该纵框架安装构件15上的纵框架7A、7B。具体而言,纵框架安装构件15具备:沿所述纵腹板7a的内侧面设置的纵框架安装部15a;沿所述纵翼缘7b、7b设置的一对 纵翼缘设置部15b、15b;沿所述纵卷边7c、7c设置的一对纵卷边设置部15c、15c;以及从这些纵卷边设置部15c、15c的端部分别朝内侧延伸的一对延伸设置部15d、15d。在本实施方式中,纵框架安装部15a、一对纵翼缘设置部15b、15b及一对纵卷边设置部15c、15c构成能够沿纵框架7A、B的长度方向嵌合在纵框架7A、7B内的纵嵌合部。而且,纵框架安装构件15一体地具有纵框架安装部15a、纵翼缘设置部15b、15b、纵卷边设置部15c、15c及一对延伸设置部15d、15d。因此,纵框架安装构件15耐受沿纵框架7A、7B的长度方向的压缩力。而且,纵框架安装部15a、纵翼缘设置部15b、15b及纵卷边设置部15c、15c的端面对接焊接于后述的固定板11。
所述纵框架安装部15a能够使用螺栓(螺丝部件)B2来安装纵框架7A、7B。具体而言,纵框架安装部15a具有形成在与纵框架7A、7B的贯穿孔7e、7e对应的位置的两个贯穿孔15e、15e。如图4所示,通过将螺栓B2插通于贯穿孔7e、15e,并且将螺母紧固于该螺栓B2,从而能够将纵框架7A、7B安装于纵框架安装部15a。另外,图4表示对相邻的两个连接件9B、9D使用共用的螺栓B2的状态,但也可对每一个连接件9A~9D使用一根螺栓B2。而且,图4表示使用螺栓B2将连接件9B、9D相互连接的状态,但也可使用螺栓B2来连接连接件9A~9D与图外的柱材。另外,形成在纵翼缘设置部15b、15b上的贯穿孔15f设置在与纵框架7A、7B的贯穿孔7d对应的位置。通过将螺丝螺合于这些贯穿孔7d、15f,能够将所述外壁6安装于承重墙5。
参照图3~图5,延伸设置部15d、15d从所述纵卷边设置部15c、15c以能够通过所述一对纵卷边7c、7c间的间隔相互平行地延伸。而且,延伸设置部15d、15d从所述各纵卷边设置部15c、15c延伸到比所述纵卷边7c、7c更靠内侧的位置。详细情况后述,但各延伸设置部15d、15d短于所述纵框架安装部15a、各纵翼缘设置部15b、15b及纵卷边设置部15c、15c,以在固定板11之间形成间隙D1(参照图3)。
横框架安装构件16从所述一对延伸设置部15d、15d向侧面突出,并且能够沿横框架8A、8B的长度方向而嵌合在横框架8A、8B内。具体而 言,横框架安装构件16具有:沿所述横腹板8a设置的横腹板设置部16a;沿所述横翼缘8b、8b设置的一对横翼缘设置部16b、16b;以及沿所述横卷边8c、8c设置的横卷边设置部16c、16c。并且,横框架安装构件16以在横腹板设置部16a与固定板11之间形成间隙D1的方式固定于各延伸设置部15d、15d。具体而言,在各延伸设置部15d、15d的端面抵接于横腹板设置部16a的状态下,各横卷边设置部16c、16c对接焊接于各延伸设置部15d、15d。另外,间隙D1是比横框架8A、8B的横腹板8a的厚度尺寸稍大的间隙。而且,横框架安装构件16以能够在所述纵卷边设置部15c、15c之间夹持纵卷边7c、7c的方式,在与纵卷边设置部15c、15c之间隔开间隙D2(参照图5)而设置。间隙D2是比纵卷边7c、7c的厚度尺寸稍大的间隙。此外,所述横翼缘设置部16b、16b具有形成在与所述横翼缘8b、8b的贯穿孔8d、8d对应的位置上的两个贯穿孔16d、16d。通过将螺丝螺合于这些贯穿孔8d、16d,从而能够将横框架8A、8B安装于横框架安装构件16。
支撑件安装板14沿承重墙5的对角线而被设置。具体而言,支撑件安装板14的一部分在设置于所述各延伸设置部15d、15d之间的状态下,对接焊接于该各延伸设置部15d、15d。而且,在支撑件安装板14中的从各延伸设置板15d、15d之间导出的部分设置有贯穿孔14a。通过插通于该贯穿孔14a的螺栓B3,能够安装支撑件10A、10B。
固定板11是用于焊接所述安装构件12,并且在与所述横框架安装构件16之间夹持横腹板8a的板材。具体而言,在固定板11的表面对接焊接有所述纵框架安装部15a、纵翼缘设置部15b、15b及纵卷边设置部15c、15c。而且,固定板11的一部分隔开所述间隙D1而设置在横框架安装构件16的外侧位置。此外,在固定板11上形成有贯穿孔11a。通过插入于该贯穿孔11a的螺栓B1,能够将固定板11固定于基础2或者梁构件4。另外,贯穿孔11a形成在由纵框架安装部15a、各纵翼缘设置部15b、15b及各纵卷边设置部15c、15c所围成的范围内。
以下,参照图6来说明所述实施方式的作用。
如图6所示,设想对支撑件10A产生拉伸力F1的情况。该拉伸力F1能够分解成纵向成分F2与横向成分F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纵腹板7a与 支撑件安装板14之间设置有纵框架安装部15a。因此,能够由纵框架安装部15a来承受横向成分F3。因此,能够抑制横向成分F3直接传递至纵框架7A、7B。
而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安装构件12被焊接于固定板11。因此,能够将拉伸力F1有效地传递至固定板11。因此,能够抑制拉伸力F1传递至各框架7A、7B、8A、8B。因此,能够抑制因拉伸力F1导致各框架7A、7B、8A、8B发生变形的现象。
如以上说明所示,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纵框架安装部15a在纵框架7A、7B与支撑件安装板14之间沿纵腹板7a的内侧面而被设置,并且该纵框架安装部15a被焊接在能够固定于基础2或者梁构件4的固定板11上。因此,能够由纵框架安装部15a自身来承受支撑件10A、10B中产生的拉伸力中的横向成分F3,并且能够使该横向成分经由固定板11而有效地传递至基础2或者梁构件4。因此,能够抑制从支撑件10A、10B传递的拉伸力的横向成分F3直接传递至纵框架7A、7B。由此,能够抑制纵框架7A、7B的变形。
而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纵框架安装部15a能够通过螺栓B2安装于纵框架7A、7B。因此,与将连接件9A~9D焊接于纵框架7A、7B的情况相比较,能够简化承重墙的制造工序。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纵框架7A、7B具有纵腹板7a与一对纵翼缘7b、7b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一对纵翼缘7b、7b与一对纵卷边7c、7c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剖面形状。因此,纵框架7A、7B耐受压缩力。并且,连接件9A~9D具有能够沿长度方向嵌合于纵框架7A、7B的纵嵌合部(纵框架安装部15a、纵翼缘设置部15b、15b、纵卷边设置部15c、15c)以及从该纵嵌合部通过各纵卷边7c、7c间而平行地延伸的一对延伸设置部15d、15d,在所述一对延伸设置部15d、15d设置有支撑件安装板14。因此,无须变更如上所述般发挥对压缩力的强度的纵框架7A、7B的设计,便能够将纵嵌合部嵌合于纵框架7A、7B。并且,能够在从该纵嵌合部延伸的一对延伸设置部15d、15d上设置支撑件安装板14。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纵框架安装部15a、一对纵翼缘设置部15b、15b、 一对纵卷边设置部15c、15c及一对延伸设置部15d、15d被构成为一体。即,纵框架安装构件15具有纵框架安装部15a与一对纵翼缘设置部15b、15b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延伸、一对纵翼缘设置部15b、15b与一对纵卷边设置部15c、15c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延伸、一对纵卷边设置部15c、15c与一对延伸设置部15d、15d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剖面形状。因此,能够获得难以因纵框架7A、7B中产生的压缩力而变形(屈曲)的连接件9A~9D(纵框架安装构件15)。因此,能够使支撑件10A、10B中产生的力的纵向成分更有效地传递至固定板11(基础2或者梁构件4)。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横框架8A、8B具有横腹板8a与一对横翼缘8b、8b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一对横翼缘8b、8b与一对横卷边8c、8c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剖面形状。因此,横框架8A、8B能耐受压缩力。并且,横框架安装构件(横嵌合部)16能够沿其长度方向嵌合于横框架8A、8B。因此,无需变更如上所述般发挥耐受压缩力的作用的横框架8A、8B的设计,便能够将横框架安装构件16嵌合于横框架8A、8B。并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横框架8A、8B具有与纵框架7A、7B同等的剖面形状。因此,例如,能够对具有所述剖面形状的长条的框架基材进行切割,以形成纵框架7A、7B及横框架8A、8B。由此,与纵框架7A、7B与横框架8A、8B具有不同剖面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扩大纵框架7A、7B与横框架8A、8B的制造工序的重复范围。因此,能够降低各框架7A、7B、8A、8B的元件成本。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利用沿横框架8A、8B的一对横翼缘8b、8b而设置的横翼缘设置部16b、16b,能够使用螺丝安装横框架8A、8B。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横腹板设置部16a与固定板11之间形成有能够夹持横腹板8a的间隙D1。因此,在横腹板设置部16a与固定板11之间夹持横腹板8a的状态下,能够将横框架8A、8B可靠地安装于横翼缘设置部16b、16b。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纵卷边设置部15c、15c与横框架安装构件16之间形成有能够沿厚度方向夹持纵卷边7c、7c的间隙。因此,能够在维持发挥对压缩力的强度的纵框架7A、7B的结构(一对纵翼缘7b、7b及一对纵 卷边7c、7c)的情况下,以避免一对纵卷边7c、7c与横框架安装构件16的干扰的状态使纵框架7A、7B嵌合于纵嵌合部(纵框架安装部15a、纵翼缘设置部15b及纵卷边设置部15c)。
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承重墙的正视图。
如上所述,承重墙5被固定于基础2和梁构件4中的至少一者。具体而言,承重墙5具备设置成框状的一对纵框架27A、27B及一对横框架28A、28B;能够连接纵框架27A、27B的端部与横框架28A、28B的端部的四个连接件29A~29D;以及支撑各框架27A、27B、28A、28B中产生的力的两根支撑件30A、30B。另外,以下,将朝向由所述框架27A、27B、28A、28B形成的框的内侧的方向作为内侧方向、朝向框的外侧的方向作为外侧方向来进行说明。
图8是将图7的承重墙的连接件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纵框架27A、27B是由厚度2.3mm的钢材形成的C型钢。具体而言,纵框架27A、27B具有:纵腹板27a;从该纵腹板27a的两端折弯至内侧的一对纵翼缘27b、27b;从所述一对纵翼缘27b、27b的顶端朝相互接近的方向折弯的一对纵卷边27c、27c;以及从纵框架27A、27B的末端在指定的纵范围D11切下一对纵卷边27c、27c而形成的一对纵切口部27d、27d。在所述纵腹板27a形成有沿纵向排列的一对贯穿孔27e、27e,并且在一对纵翼缘27b、27b形成有沿纵向排列的三个贯穿孔27f、27f、27f。
横框架28A、28B是由厚度2.3mm的钢材形成的C型钢。而且,横框架28A、28B具有与所述纵框架27A、27B同等的剖面形状。具体而言,横框架28A、28B具有:横腹板28a;从该横腹板28a的两端折弯至内侧的一对横翼缘28b、28b;从这些横翼缘28b、28b的顶端朝相互接近的方向折弯的一对横卷边28c、28c;从所述横框架28A、28B的末端在指定的横范围D14切下所述横腹板28a而形成的第一横切口部28e;以及在所述横范围D14切下所述一对横卷边28c、28c而形成的一对第二横切口部28d、28d。在所述一对横翼缘28b、28b分别形成有沿横向排列的一对贯穿孔28f、28f。
参照图7,连接件29A连接纵框架27A的端部与横框架28A的端部。连接件29B连接纵框架27A的端部与横框架28B的端部。连接件29C连接 纵框架27B的端部与横框架28A的端部。连接件29D连接纵框架27B的端部与横框架28B的端部。而且,各连接件29A、29C能够固定于沿各横框架28A的外侧面而设置的基础2或者梁构件4。另一方面,各连接件29B、29D能够固定于沿各横框架28B的外侧面而设置的基础2或者梁构件4。而且,在连接件29A与连接件29D之间设置有所述支撑件30A。在连接件29B与连接件29C之间设置有所述支撑件30B。并且,各连接件29A~29D分别具有同样的结构。
参照图8,连接件29A~29D具有:用于安装纵框架27A、27B及横框架28A、28B的安装构件31;用于安装所述支撑件30A、30B的支撑件安装板32;以及用于将所述安装构件31固定于基础2或者梁构件4的固定板34。
安装构件31能够安装套在该安装构件31上的纵框架27A、27B及横框架28A、28B。具体而言,安装构件31具备:沿纵腹板27a的内侧面而设置的纵框架安装部31a;以及从该纵框架安装部31a的两端呈直角折弯并沿所述一对纵翼缘27b、27b而平行地延伸的一对延伸设置部31b、31b。如此,安装构件31具有纵框架安装部31a与一对延伸设置部31b、31b相互交叉的剖面形状。因此,安装构件31能耐受沿纵框架27A、27B的长度方向的压缩力。此外,纵框架安装部31a及一对延伸设置部31b、31b的端面分别对接焊接于后述的固定板34。
所述纵框架安装部31a及一对延伸设置部31b、31b分别具有比所述一对纵框架27A、27B的指定的纵范围D11小的高度尺寸D12。而且,所述一对延伸设置部31b、31b具有比所述一对纵翼缘27b、27b的突出尺寸大的突出尺寸D13。因此,在将所述纵框架安装部31a沿所述纵腹板27a的内侧面而设置的状态下,所述一对延伸设置部31b、31b通过所述一对纵切口部27d、27d而从纵框架27A、27B导出至内侧。而且,一对延伸设置部31b、31b的突出尺寸D13中从纵框架27A、27B导出的部分的尺寸被设定成大于所述横框架28A、28B的指定的横范围D14。因此,能够将所述指定的横范围D14内的横翼缘28b、28b设置成从外侧夹住延伸设置部31b、31b。
参照图8~图10,所述纵框架安装部31a能够使用螺栓(螺丝构件)B12来安装纵框架27A、27B。具体而言,纵框架安装部31a具有形成在与所述纵框架27A、27B的贯穿孔27e、27e对应的位置上的两个贯穿孔31c、31c。如图9所示,通过将螺栓B12插通于贯穿孔27e、31c,并且将螺母紧固于该螺栓B12,从而能够将纵框架27A、27B安装于纵框架安装部31a。另外,图9表示对相邻的两个连接件29B、29D使用共用的螺栓B12的状态,但也可以对每一个连接件29A~29D使用一根螺栓B12。而且,图9表示使用螺栓B12将连接件29B、29D相互连接的状态,但也可以将连接件29A~29D与图外的柱材连接。另外,形成在一对延伸设置部31b、31b上的贯穿孔31d设置在与纵框架27A、27B的贯穿孔27f对应的位置。通过将螺丝螺合于这些贯穿孔27f、31d,能够将所述外壁6安装于承重墙5。
参照图8~图10,一对延伸设置部31b、31b沿所述一对纵翼缘27b、27b而相互平行地延伸。而且,一对延伸设置部31b、31b能够使用螺栓(螺丝构件)B13来安装横框架28A、28B。具体而言,一对延伸设置部31b、31b具有形成在与所述横框架28A、28B的贯穿孔28f对应的位置上的两个贯穿孔(横框架安装部)31e、31e。通过将螺栓B13插通于贯穿孔28f、31e,并且将螺母紧固于该螺栓B13,从而能够将横框架28A、28B安装于一对延伸设置部31b、31b。
支撑件安装板32沿承重墙5的对角线而设置。具体而言,支撑件安装板32是具有与所述一对延伸设置部31b、31b的相向的面间的距离对应的宽度尺寸D15(参照图8)的大致长方形的板材。该支撑件安装板32的一部分在设置于所述一对延伸设置部31b、31b之间的状态下对接焊接于该一对延伸设置部31b、31b。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件安装板32设置在通过一对纵切口部27d、27d而从纵框架27A、27B导出至内侧的一对延伸设置部31b、31b间。因此,与未形成一对纵切口部27d、27d而设置通过一对纵卷边27c、27c间而导出至纵框架27A、27B内侧的一对延伸设置部,并且在这些延伸设置部间设置支撑件安装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加大支撑件安装板32的宽度尺寸D15。因此,能够提高支撑件安装板32对支撑件30A、30B中产生的拉伸力的强度。而且,在支撑件安装板32中从各延伸设置部 31b、31b之间导出的部分设置有贯穿孔32a。通过插通于该贯穿孔32a的螺栓B14,能够安装支撑件30A、30B。
在固定板34焊接所述安装构件31,并且固定板34能够固定于基础2或者梁构件4。具体而言,在固定板34的表面对接焊接有所述安装构件31。此外,在固定板34上形成有贯穿孔34b。通过插入于该贯穿孔34b的螺栓B11,能够将固定板34固定至基础2或者梁构件4。另外,贯穿孔34b形成在由纵框架安装部31a及一对延伸设置部31b、31b围成的范围内。而且,如图10所示,固定板34的表面中的所述纵框架安装部31a外侧的范围为能够与安装于纵框架安装部31a的纵腹板27a的端面的整个范围抵接的抵接面34a。该抵接面34a较纵框架安装部31a向外侧突出宽度尺寸D16,该宽度尺寸D16大于从纵框架安装部31a的外侧面到纵腹板27a外侧面的尺寸D1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具有比尺寸D17大的宽度尺寸D16的抵接面34a,但抵接面34a的宽度尺寸D16也可至少与尺寸D17相同。
以下,参照图11来说明所述实施方式的作用。
如图11所示,设想对支撑件30A产生拉伸力F1的情况。该拉伸力F1能够分解成纵向成分F2与横向成分F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纵腹板27a与支撑件安装板32之间设置有纵框架安装部31a。因此,能够通过纵框架安装部31a来承受横向成分F3。因此,能够抑制横向成分F3直接传递至纵框架27A、27B。
而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安装构件31被焊接于固定板34。因此,能够将拉伸力F1有效地传递至固定板34。由此,能够抑制拉伸力F1传递至各框架27A、27B、28A、28B。因此,能够抑制因拉伸力F1导致各框架27A、27B、28A、28B发生变形的现象。
如以上说明所示,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纵框架安装部31a在纵腹板27a与支撑件安装板32之间沿纵腹板27a的内侧面而设置,并且该纵框架安装部31a被焊接在能够固定于基础2或者梁构件4的固定板34上。因此,能够通过纵框架安装部31a自身来承受支撑件30A、30B中产生的拉伸力F1中的横向成分F3,并且能够使该横向成分F3经由固定部而有效地传递至基础2或者梁构件4。因此,能够抑制从支撑件30A、30B传递的拉伸力 F1的横向成分F3直接传递至纵框架27A、27B。由此,能够抑制纵框架27A、27B的变形。
而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一对延伸设置部31b、31b从纵框架安装部31a沿一对纵翼缘27b、27b而平行地延伸,并且通过一对纵切口部27d、27d而导出至纵框架27A、27B的内侧。因此,与留下纵框架27A、27B的一对纵卷边27c、27c而形成能够通过所述一对纵卷边间的间隔的一对延伸设置部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扩大一对延伸设置部31b、31b的间隔。并且,在这些延伸设置部31b、31b之间焊接有支撑件安装板32,因此能够对应于各延伸设置部31b、31b的间隔的宽度来加大支撑件安装板32的宽度D15。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支撑件安装板32对来自支撑件30A、30B的拉伸力F1的强度。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纵框架安装部31a能够使用螺栓B12安装于纵框架27A、27B。因此,与将连接件29A~29D焊接至纵框架27A、27B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承重墙5的制造工序。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横框架28A、28B中的指定的横范围D14以外的部分具有与纵框架27A、27B中的指定的纵范围D11以外的部分同等的剖面形状。因此,能够降低纵框架27A、27B及横框架28A、28B的元件成本。具体而言,例如,能够对具有所述剖面形状的长条的框架基材进行切割,以形成纵框架27A、27B及横框架28A、28B。由此,与纵框架27A、27B与横框架28A、28B具有不同剖面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扩大纵框架27A、27B与横框架28A、28B的制造工序的重复范围。并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具有与纵框架27A、27B同等的剖面形状的横框架28A、28B具有第一横切口部28e及一对第二横切口部28d、28d。因此,能够以夹住沿纵框架27A、27B的纵翼缘27b、27b的内侧面平行地延伸的一对延伸设置部31b、31b的方式,设置位于指定的横范围D14的一对横翼缘28b、28b。并且,能够利用一对延伸设置部31b、31b,并使用螺丝来安装一对横翼缘28b、28b。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固定板34具有能够与纵腹板27a的端面的整个范围抵接的抵接面34a。因此,能够通过固定板34来承受纵框架27A、27B中产生的压缩力。因此,能够使纵框架27A、27B中产生的压缩力经由固定板34而可靠地传递至基础2或者梁构件4。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纵框架安装部31a与一对延伸设置部31b、31b构成为一体。即,安装构件31具有纵框架安装部31a与一对延伸设置部31b、31b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剖面形状。因此,能够获得难以因纵框架27A、27B中产生的压缩力而变形(屈曲)的连接件29A~29D。因此,能够使支撑件30A、30B中产生的力的纵向成分更有效地经由固定板34而传递至基础2或者梁构件4。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不仅纵框架安装部31a,一对延伸设置部31b、31b也被焊接于固定板。因此,能够使来自支撑件安装板32的拉伸力F1更可靠地传递至固定板34。
另外,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主要包括具有以下结构的发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件,:用于形成承重墙而能够连接纵框架的端部与横框架的端部,所述承重墙具有被设置成框状的一对所述纵框架及一对所述横框架、和支撑所述纵框架及所述横框架中产生的力的支撑件,并且所述承重墙固定于建筑物的基础和梁构件中的至少一者上,所述连接件包括:纵框架安装部,能够在沿所述纵框架的内侧面而设置的状态下,通过螺丝构件安装于所述纵框架的内侧面,其中,所述纵框架的内侧面在被设置成框状的状态下朝向内侧;支撑件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纵框架安装部,能够在比所述纵框架安装部更靠内侧的位置安装所述支撑件的末端;以及固定板,焊接于所述纵框架安装部,且能够在沿所述横框架的外侧面而设置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梁构件或者所述基础,其中,所述横框架的外侧面在被设置成框状的状态下朝向外侧。
根据本发明,纵框架安装部在纵框架与支撑件安装部之间沿纵框架的内侧面而设置,并且该纵框架安装部被焊接在能够固定于基础或者梁构件的固定部上。因此,能够由纵框架安装部自身来承受支撑件中产生的拉伸力中的横向成分,并且能够使该横向成分经由固定板而有效地传递至基础或者梁构件。因此,能够抑制从支撑件传递的拉伸力的横向成分直接传递至纵框架。由此,能够抑制纵框架的变形。
而且,本发明中,纵框架安装部能够通过螺栓安装于纵框架。因此,与将连接件焊接于纵框架的情况相比较,能够简化承重墙的制造工序。
在所述连接件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纵框架具有:纵腹板;从所述纵腹板的两端朝内侧竖立的一对纵翼缘;以及分别从所述一对纵翼缘朝彼此接近的方向延伸的一对纵卷边,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能够沿所述纵框架的长度方向嵌合在所述纵框架内的纵嵌合部;以及从所述纵嵌合部以能够通过所述一对纵卷边间的间隔而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一对延伸设置部,其中,所述支撑件安装部在配置于所述一对延伸设置部之间的状态下焊接于所述一对延伸设置部。
在该结构中,纵框架具有纵腹板与一对纵翼缘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一对纵翼缘与一对纵卷边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剖面形状。因此,纵框架耐受压缩力。并且,连接件具有能够沿长度方向嵌合于所述纵框架的纵嵌合部以及从该纵嵌合部通过各纵卷边间而平行地延伸的一对延伸设置部,在所述一对延伸设置部上设置了支撑件安装部。因此,无需变更如上所述般发挥对压缩力的强度的纵框架的设计,便能够将纵嵌合部嵌合于纵框架。并且,能够在从该纵嵌合部延伸的一对延伸设置部上设置支撑件安装部。
在所述连接件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纵嵌合部包括:沿所述纵腹板设置的所述纵框架安装部;沿所述一对纵翼缘设置的一对纵翼缘设置部;以及沿所述一对纵卷边设置的一对纵卷边设置部,其中,所述纵框架安装部、所述一对纵翼缘设置部、所述一对纵卷边设置部及所述一对延伸设置部被构成为一体。
在该结构中,纵框架安装部、一对纵翼缘设置部、一对纵卷边设置部及一对延伸设置部被构成为一体。即,形成具有纵框架安装部与一对纵翼缘设置部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延伸、一对纵翼缘设置部与一对纵卷边设置部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延伸、一对纵卷边设置部与一对延伸设置部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剖面形状的构件。因此,能够获得难以因纵框架中产生的压缩力而变形(屈曲)的连接件。因此,能够使支撑件中产生的力的纵向成分更有效地传递至固定部(基础或者梁构件)。
在所述连接件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横框架包括:横腹板;从所述横腹板的两端朝内侧竖立的一对横翼缘;以及分别从所述一对横翼缘朝彼此接近的方向延伸的一对横卷边,其中,所述横框架具有与所述纵框架相同的剖面形状,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一对延伸设置部且能够沿所述横框架的长度方向嵌合在所述横框架内的横嵌合部。
在该结构中,横框架具有横腹板与一对横翼缘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一对横翼缘与一对横卷边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剖面形状。因此,横框架耐受压缩力。并且,连接件具有能够沿长度方向嵌合于横框架的横嵌合部。因此,无需变更如上所述般发挥对压缩力的强度的横框架的设计,便能够将横嵌合部嵌合于横框架。并且,在所述结构中,横框架具有与纵框架同等的剖面形状。因此,能够降低纵框架及横框架的元件成本。具体而言,例如,能够对具有所述剖面形状的长条的基材进行切割,以形成纵框架及横框架。由此,与纵框架与横框架具有不同剖面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扩大纵框架与横框架的制造工序的重复范围。因此,能够降低各框架的元件成本。
在所述连接件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横嵌合部包括:沿所述横腹板设置的横腹板设置部;沿所述一对横翼缘设置的一对横翼缘设置部;以及沿所述一对横卷边设置的一对横卷边设置部,其中,所述一对横翼缘设置部能够使用螺丝构件来安装所述横翼缘。
在该结构中,利用沿横框架的一对横翼缘而设置的横翼缘设置部,能够使用螺丝构件将横框架安装于连接件。
在所述连接件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横腹板设置部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形成有能够沿厚度尺寸夹持所述横腹板的间隙。
在该结构中,在横腹板设置部与固定板之间形成有能够夹持横腹板的间隙。因此,在横腹板设置部与固定板之间夹持横腹板的状态下,能够将横框架可靠地安装于横翼缘设置部。
在所述连接件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纵嵌合部竖立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在所述纵嵌合部与所述横嵌合部之间形成有能够沿厚度方向夹持所述一对纵卷边的间隙。
在该结构中,在纵嵌合部与横嵌合部之间形成有能够沿厚度方向夹持一对纵卷边的间隙。因此,能够在维持发挥对压缩力的强度的纵框架的结构(一对纵翼缘及一对纵卷边)的情况下,以避免一对纵卷边与横嵌合部的干扰的状态使纵框架嵌合于纵嵌合部。
在所述连接件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纵框架包括:纵腹板;从所述纵腹板的两端竖立的一对纵翼缘;分别从所述一对纵翼缘朝彼此接近的方向延伸的一对纵卷边;以及从所述纵框架的末端在指定的纵范围切下所述一对纵卷边而形成的一对纵切口部,其中,所述纵框架安装部能够在沿所述纵腹板的内侧面而设置的状态下,通过螺丝构件安装于所述纵腹板的内侧面,其中,所述纵腹板的内侧面在被设置成框状的状态下朝向内侧,所述连接件还包括:一对延伸设置部,从所述纵框架安装部的两端沿所述一对纵翼缘平行地延伸,并且通过所述一对纵切口部而从所述纵框架导出至内侧,所述支撑件安装部在配置于所述一对延伸设置部之间的状态下焊接于所述一对延伸设置部,并且能够在比所述纵框架安装部更靠内侧的位置安装所述支撑件的末端。
在该结构中,一对延伸设置部从纵框架安装部沿一对纵翼缘而平行地延伸,并且通过一对切口部而导出至纵框架的内侧。因此,与留下纵框架的一对纵卷边而形成能够通过所述一对纵卷边间的间隔的一对延伸设置部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扩大一对延伸设置部的间隔。并且,在这些延伸设置部之间焊接有支撑件安装部,因此能够对应于各延伸设置部的间隔的宽度来加大支撑件安装部的宽度。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支撑件安装部对来自支撑件的拉伸力的强度。
此外,在所述结构中,纵框架安装部能够通过螺丝构件安装于纵框架。因此,与将连接件焊接于纵框架的情况相比较,能够简化承重墙的制造工序。
在所述连接件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横框架包括;横腹板;从所述横腹板的两端朝内侧竖立的一对横翼缘;分别从所述一对横翼缘朝彼此接近的方向延伸的一对横卷边;从所述横框架的末端在指定的横范围切下所述横腹板而形成的第一横切口部;以及在所述指定的横范围切下所述一对 横卷边而形成的一对第二横切口部,其中,所述横框架在所述指定的横范围以外的范围内具有与所述指定的纵范围以外的范围内的纵框架相同的剖面形状,所述一对延伸设置部能够使用螺丝构件来安装以夹住所述一对延伸设置部的方式被设置且位于所述指定的横范围内的所述一对横翼缘。
在该结构中,横框架中的指定的横范围以外的部分具有与纵框架中的指定的纵范围以外的部分同等的剖面形状。因此,能够降低纵框架及横框架的元件成本。具体而言,例如,能够对具有所述剖面形状的长条的框架基材进行切割,以形成纵框架及横框架。由此,与纵框架和横框架具有不同剖面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扩大纵框架与横框架的制造工序的重复范围。因此,能够降低各框架的元件成本。并且,在所述结构中,具有与纵框架同等的剖面形状的横框架具有第一横切口部及一对第二横切口部。因此,能够以夹住沿纵框架的纵翼缘的内侧面平行地延伸的一对延伸设置部的方式,来设置位于指定的横范围的一对横翼缘。并且,能够利用一对延伸设置部,并使用螺丝构件安装一对横翼缘。
在所述连接件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固定板具有能够与安装于所述纵框架安装部的所述纵腹板的端面的整个范围抵接的抵接面。
在该结构中,固定板具有能够与纵腹板的端面的整个范围抵接的抵接面。因此,能够通过固定板来承受纵框架中产生的压缩力。因此,能够使纵框架中产生的压缩力经由固定板而可靠地传递至基础或者梁构件。
在所述连接件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纵框架安装部与所述一对延伸设置部被构成为一体。
在该结构中,纵框架安装部与一对延伸设置部被构成为一体。即,形成具有纵框架安装部与一对延伸设置部沿相互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剖面形状的构件。因此,能够获得难以因纵框架中产生的压缩力而变形(屈曲)的连接件。因此,能够使支撑件中产生的力的纵向成分更有效地传递至固定部(基础或者梁构件)。
在所述连接件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一对延伸设置部被焊接于所述固定板。
在该结构中,不仅纵框架安装部,一对延伸设置部也被焊接于固定板。 因此,能够使来自支撑件安装部的拉伸力更可靠地传递至固定板。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承重墙,被固定于建筑物的基础和梁构件中的至少一者,所述承重墙包括:一对纵框架及一对横框架,设置成框状;四个连接件,能够连接所述纵框架的端部与所述横框架的端部;以及两个支撑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四个连接件中的设置于所述框状的对角的两个连接件之间,支撑所述纵框架及横框架中产生的力,其中,所述四个连接件是上述连接件。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物,包括:基础;梁构件;以及上述承重墙,被固定于所述基础和梁构件中的至少一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因从支撑件输入的拉伸力导致的框架变形。
符号说明
B2、B12、B13  螺栓(螺丝构件)
D11  纵范围
D14  横范围
F1  拉伸力
F2  拉伸力的纵向成分
F3  拉伸力的横向成分
1  房屋(建筑物的一例)
2  基础
4  梁构件
5  承重墙
7A、7B、27A、27B  纵框架
7a、27a  纵腹板
7b、27b  纵翼缘
7c、27c  纵卷边
8A、8B、28A、28B  横框架
8a、28a  横腹板
8b、28b  横翼缘
8c、28c  横卷边
9A~9D、29A~29D  连接件
10A、10B、30A、30B  支撑件
11、34  固定板
14、32  支撑件安装板(固定部的一例)
15a  纵框架安装部(纵嵌合部的一例)
15b  纵翼缘设置部(纵嵌合部的一例)
15c  纵卷边设置部(纵嵌合部的一例)
15d  延伸设置部
16  横框架安装构件(横嵌合部的一例)
27d  纵切口部
28d  第二横切口部
28e  第一横切口部
31  安装构件
31a  纵框架安装部
31b  延伸设置部
34a  抵接面

Claims (14)

1.一种连接件,其特征在于:用于形成承重墙而能够连接纵框架的端部与横框架的端部,所述承重墙具有被设置成框状的一对所述纵框架及一对所述横框架、和支撑所述纵框架及所述横框架中产生的力的支撑件,并且所述承重墙固定于建筑物的基础和梁构件中的至少一者上,
所述连接件包括:
纵框架安装部,能够在沿所述纵框架的内侧面而设置的状态下,通过螺丝构件安装于所述纵框架的内侧面,其中,所述纵框架的内侧面在被设置成框状的状态下朝向内侧;
支撑件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纵框架安装部,能够在比所述纵框架安装部更靠内侧的位置安装所述支撑件的末端;以及
固定板,焊接于所述纵框架安装部,且能够在沿所述横框架的外侧面而设置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梁构件或者所述基础,其中,所述横框架的外侧面在被设置成框状的状态下朝向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框架具有:纵腹板;从所述纵腹板的两端朝内侧竖立的一对纵翼缘;以及分别从所述一对纵翼缘朝彼此接近的方向延伸的一对纵卷边,
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能够沿所述纵框架的长度方向嵌合在所述纵框架内的纵嵌合部;以及从所述纵嵌合部以能够通过所述一对纵卷边间的间隔而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一对延伸设置部,其中,
所述支撑件安装部在配置于所述一对延伸设置部之间的状态下焊接于所述一对延伸设置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嵌合部包括:沿所述纵腹板设置的所述纵框架安装部;沿所述一对纵翼缘设置的一对纵翼缘设置部;以及沿所述一对纵卷边设置的一对纵卷边设置部,其中,
所述纵框架安装部、所述一对纵翼缘设置部、所述一对纵卷边设置部及所述一对延伸设置部被构成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框架包括:横腹板;从所述横腹板的两端朝内侧竖立的一对横翼缘;以及分别从所述一对横翼缘朝彼此接近的方向延伸的一对横卷边,其中,所述横框架具有与所述纵框架相同的剖面形状,
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一对延伸设置部且能够沿所述横框架的长度方向嵌合在所述横框架内的横嵌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嵌合部包括:沿所述横腹板设置的横腹板设置部;沿所述一对横翼缘设置的一对横翼缘设置部;以及沿所述一对横卷边设置的一对横卷边设置部,其中,
所述一对横翼缘设置部能够使用螺丝构件来安装所述横翼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横腹板设置部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形成有能够沿厚度尺寸夹持所述横腹板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嵌合部竖立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
在所述纵嵌合部与所述横嵌合部之间形成有能够沿厚度方向夹持所述一对纵卷边的间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框架包括:纵腹板;从所述纵腹板的两端竖立的一对纵翼缘;分别从所述一对纵翼缘朝彼此接近的方向延伸的一对纵卷边;以及从所述纵框架的末端在指定的纵范围切下所述一对纵卷边而形成的一对纵切口部,其中,
所述纵框架安装部能够在沿所述纵腹板的内侧面而设置的状态下,通过螺丝构件安装于所述纵腹板的内侧面,其中,所述纵腹板的内侧面在被设置成框状的状态下朝向内侧,
所述连接件还包括:一对延伸设置部,从所述纵框架安装部的两端沿所述一对纵翼缘平行地延伸,并且通过所述一对纵切口部而从所述纵框架导出至内侧,
所述支撑件安装部在配置于所述一对延伸设置部之间的状态下焊接于所述一对延伸设置部,并且能够在比所述纵框架安装部更靠内侧的位置安装所述支撑件的末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框架包括;横腹板;从所述横腹板的两端朝内侧竖立的一对横翼缘;分别从所述一对横翼缘朝彼此接近的方向延伸的一对横卷边;从所述横框架的末端在指定的横范围切下所述横腹板而形成的第一横切口部;以及在所述指定的横范围切下所述一对横卷边而形成的一对第二横切口部,其中,所述横框架在所述指定的横范围以外的范围内具有与所述指定的纵范围以外的范围内的纵框架相同的剖面形状,
所述一对延伸设置部能够使用螺丝构件来安装以夹住所述一对延伸设置部的方式被设置且位于所述指定的横范围内的所述一对横翼缘。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板具有能够与安装于所述纵框架安装部的所述纵腹板的端面的整个范围抵接的抵接面。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框架安装部与所述一对延伸设置部被构成为一体。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延伸设置部被焊接于所述固定板。
13.一种承重墙,其特征在于:被固定于建筑物的基础和梁构件中的至少一者,所述承重墙包括:
一对纵框架及一对横框架,设置成框状;
四个连接件,能够连接所述纵框架的端部与所述横框架的端部;以及
两个支撑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四个连接件中的设置于所述框状的对角的两个连接件之间,支撑所述纵框架及横框架中产生的力,其中,
所述四个连接件是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件。
14.一种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础;
梁构件;以及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承重墙,被固定于所述基础和梁构件中的至少一者。
CN201280010912.6A 2011-02-23 2012-02-08 连接件、具备该连接件的承重墙以及使用该承重墙的建筑物 Active CN1034032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37442A JP5752439B2 (ja) 2011-02-23 2011-02-23 連結金具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耐力壁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建築物
JP2011-037443 2011-02-23
JP2011-037442 2011-02-23
JP2011037443A JP5752440B2 (ja) 2011-02-23 2011-02-23 連結金具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耐力壁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建築物
PCT/JP2012/000817 WO2012114665A1 (ja) 2011-02-23 2012-02-08 連結金具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耐力壁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建築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03275A CN103403275A (zh) 2013-11-20
CN103403275B true CN103403275B (zh) 2015-07-15

Family

ID=46720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0912.6A Active CN103403275B (zh) 2011-02-23 2012-02-08 连接件、具备该连接件的承重墙以及使用该承重墙的建筑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25278B2 (zh)
CN (1) CN103403275B (zh)
AU (1) AU2012221627B2 (zh)
WO (1) WO20121146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359739B (es) 2012-11-30 2018-10-09 Mitek Holdings Inc Conexión con cartela de viga a columna.
US20160356033A1 (en) * 2015-06-03 2016-12-08 Mitek Holdings, Inc Gusset plate connection of braced beam to column
CN105421595A (zh) * 2015-12-28 2016-03-23 常熟市龙盛钢结构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用c型钢组件
US9970193B1 (en) * 2016-04-28 2018-05-15 Boxer Anaya,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wellings
CN105839968B (zh) * 2016-05-19 2019-03-1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防屈曲支撑的带滑移端板的连接节点板
US10703419B2 (en) * 2017-05-19 2020-07-07 Divergent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joining panels
US10443261B2 (en) * 2017-07-06 2019-10-15 David A. Jaeger Mausoleum with sealed cylinder assemblies
CA3040657A1 (en) * 2019-04-18 2020-10-18 Bailey Metal Products Limited Shear wall panel
US11746521B2 (en) * 2020-09-29 2023-09-05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Reinforced structure for column and beam fram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62659A (ja) * 2006-03-27 2007-10-11 Jfe Steel Kk 筋交い部材、耐力壁パネル
CN201206288Y (zh) * 2008-05-16 2009-03-11 陈毛宁 一种组合式框架的接驳组件
CN201526104U (zh) * 2009-10-29 2010-07-14 陈毛宁 一种组合式框架的接驳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33012U (ja) 1984-02-17 1985-09-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耐力壁
JP3431755B2 (ja) * 1996-04-08 2003-07-28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スチールハウスにおける筋違いの接合構造
JPH09302814A (ja) * 1996-05-13 1997-11-25 Yoshiharu Miyagawa 木造住宅の耐震壁
TW298975U (en) * 1996-09-07 1997-02-21 Shr Yau Engineering Co Ltd Improved high-tensilte clamping-type wall
US6389778B1 (en) * 2000-05-02 2002-05-21 Itec Steel Corporation Modular wall panel structure
DE10052577A1 (de) * 2000-10-23 2002-04-25 Hilti Ag Montagewinkel für Schienen
US6920724B1 (en) * 2001-01-04 2005-07-26 Epic Metals Corporation Bracket for a structural panel and a structural panel made with such a bracket
US6941718B1 (en) * 2002-01-28 2005-09-13 The Steel Network, Inc. Wall structure
JP4044483B2 (ja) * 2003-04-25 2008-02-06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ガセットプレートを用いた構造物の接合構造および建築物
US20050005561A1 (en) * 2003-07-11 2005-01-13 Nucon Steel Corporation Lateral and uplift resistance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use in structural framing
US7231742B2 (en) * 2004-04-19 2007-06-19 Kamran Reza Majlessi Structural braced frame wall panel system
US7299596B2 (en) * 2004-04-21 2007-11-27 John Hildreth Framing system
JP4649250B2 (ja) * 2004-11-26 2011-03-09 新日鉄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耐震補強用接合構造
JP4650316B2 (ja) * 2006-03-27 2011-03-16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帯板状の筋交いの接合構造、耐力壁パネル
JP4649360B2 (ja) * 2006-04-07 2011-03-09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耐震用接合構造及びその構築方法
US20070289230A1 (en) * 2006-06-15 2007-12-20 Schroeder Robert Sr Bracing For Shear Wall Construction
JP4585595B2 (ja) * 2008-05-26 2010-11-24 矢作建設工業株式会社 木造家屋の耐震補強構造および木造家屋の耐震補強工法
US20110131896A1 (en) * 2009-12-09 2011-06-09 John Hansen Reinforcing brace frame
US20130074440A1 (en) * 2011-03-29 2013-03-28 Cameron John Black Geometric connecting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braced frame connections
TWI499707B (zh) * 2012-05-15 2015-09-11 Univ Nat Taiwan Science Tech 一種面外變形束制之接合結構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62659A (ja) * 2006-03-27 2007-10-11 Jfe Steel Kk 筋交い部材、耐力壁パネル
CN201206288Y (zh) * 2008-05-16 2009-03-11 陈毛宁 一种组合式框架的接驳组件
CN201526104U (zh) * 2009-10-29 2010-07-14 陈毛宁 一种组合式框架的接驳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2221627A1 (en) 2013-09-19
CN103403275A (zh) 2013-11-20
WO2012114665A1 (ja) 2012-08-30
US20130326978A1 (en) 2013-12-12
US8925278B2 (en) 2015-01-06
AU2012221627B2 (en) 2015-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03275B (zh) 连接件、具备该连接件的承重墙以及使用该承重墙的建筑物
US9751539B2 (en) Side bodyshell of railcar
CN102340967A (zh) 机柜框架立柱
JP6095925B2 (ja) 耐力壁フレーム
ITRM20130722A1 (it) Connettore antiscorrimento secondo le sollecitazioni prevalenti a trazione e compressione
JP5241425B2 (ja) 木造軸組の接合構造および接合金物
KR20110076653A (ko) 구조물 접합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듈러 건축물
JP5612455B2 (ja) 乗客コンベア
JP2016017323A (ja) 制震構造
CN211499454U (zh) 一种环保h型钢
KR101666992B1 (ko) 연결 조립형 케이블 트레이
JP6105884B2 (ja) 接合金物
JP7100433B2 (ja) 鋼製柱および柱梁接合構造
JP4167609B2 (ja) ホールダウン金物およびその金物と支持ボルトとの固定構造
CN103321303A (zh) 角钢柱梁连接器及建筑柱梁连接结构
JP5378254B2 (ja) 鋼殻構造物の内装パネル取付構造及び内装パネル施工方法
CN203412108U (zh) 角钢柱梁连接器及建筑柱梁连接结构
JP5984664B2 (ja) 柱接続構造
JPWO2014041632A1 (ja) 鉄骨の開口補強構造
CN217000352U (zh) 一种玻璃幕墙系统用底座型材组件及玻璃幕墙系统
JP5274734B1 (ja) 鉄骨のウエブ開口補強構造
JP5752439B2 (ja) 連結金具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耐力壁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建築物
JP2019011647A (ja) 外壁パネル、外壁構造および外壁施工方法
JP2009114759A (ja) 建物ユニットの連結装置
JP2017014764A (ja) 床パネルの梁への接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Osaka

Co-patentee after: Nippon Iron & Steel Corporation

Patentee after: Sekisui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Co-patentee before: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Patentee before: Sekisui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