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97924A - 一种机油控制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油控制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97924A CN103397924A CN201310339709XA CN201310339709A CN103397924A CN 103397924 A CN103397924 A CN 103397924A CN 201310339709X A CN201310339709X A CN 201310339709XA CN 201310339709 A CN201310339709 A CN 201310339709A CN 103397924 A CN103397924 A CN 1033979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control volume
- mounting hole
- cooler
- out 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油控制体,设有:滤清器进油接口、滤清器出油接口、冷却器进油接口、冷却器出油接口、主油道进油接口,以及机油泵出油接口;均设置于机油控制体内部,且连通机油泵出油接口和冷却器进油接口的第一润滑油道、连通冷却器出油接口和滤清器进油接口的第二润滑油道、连通滤清器出油接口和主油道进油接口的第三润滑油道。如此,机油泵、滤清器、冷却器以及发动机主油道可直接对接安装到该机油控制体上,无需设置管路,整个润滑系统的结构得以简化,美化了外观;而且,润滑油道均内设于机油控制体内部形成整体模块,各润滑油道不会相互干涉,状态稳定。另外,机油控制体充当了冷却器和滤清器的支撑机构,无需专门设置支撑二者的结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润滑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油控制体。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润滑系统,通常包括油底壳、机油泵、机油冷却器、机油滤清器,以及机体(设有主油道,副油道等)零部件,润滑系统为整个发动机提供润滑剂,以维持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机油滤清器,是对发动机润滑油进行过滤的装置,使进入发动机体内部的润滑油保持清洁。
机油冷却器,是对发动机润滑油进行冷却的装置,实现对发动机内机油的冷却,保证机油在工作中的压力并提高机油使用寿命。
机体主油道,是发动机机体的主干润滑油道,主要提供润滑油至曲轴、连杆、增压器等重要零部件。
请参考图1理解,图1为现有润滑系统的布置原理图。
机油泵泵出润滑油-润滑油经管路进入外置的机油冷却器-冷却后的润滑油经管路进入机油滤清器-过滤后的润滑油再经管路进入发动机的机体主油道,然后供油至曲轴、连杆、增压器等部件。
上述润滑系统布置存在下述技术问题:
一、润滑油路在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及机体主油道之间均需布置管路,管路过多杂乱,容易缠绕,不易于安装和维修,而且也影响发动机整体美观。
二、目前,发动机大多采用在机体主油道安装限压阀的方式控制发动机的润滑油路的压力,该布置往往由于空间局限性使限压阀的数量随之受到限制,导致发动机机体主油道的压力控制受到影响,增加了故障发生率,从而引发安全隐患。
有鉴于此,如何改进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减少管路布置,简化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机油控制体,该机油控制体减少了润滑系统的管路布置,简化了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机油控制体,设有:
滤清器进油接口、滤清器出油接口、冷却器进油接口、冷却器出油接口、主油道进油接口,以及机油泵出油接口;
均设置于所述机油控制体内部,且连通所述机油泵出油接口和所述冷却器进油接口的第一润滑油道、连通所述冷却器出油接口和所述滤清器进油接口的第二润滑油道、连通所述滤清器出油接口和所述主油道进油接口的第三润滑油道。
润滑系统中设置该机油控制体时,机油泵、滤清器、冷却器以及发动机的机体主油道可直接对接安装到该机油控制体上,润滑油即可完成冷却、过滤过程,无需设置管路,使得整个润滑系统的结构得以简化,同时也美化了发动机的外观;而且,润滑油道均内设于机油控制体内部,形成整体模块,可直接在整体材料上机加工形成,则各润滑油道不会相互干涉,状态稳定,便于检修。另外,冷却器和滤清器安装于机油控制体后,机油控制体充当了冷却器和滤清器的支撑机构,无需专门设置支撑二者的结构,进一步简化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优选地,所述机油控制体还设有限压阀安装孔,所述限压阀安装孔连通所述主油道进油接口。
优选地,所述主油道进油接口的数目为三个。
优选地,所述机油控制体还设有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的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以及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一润滑油道,所述第二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三润滑油道,所述第三安装孔直接连通至所述主油道进油接口处。
优选地,所述滤清器进油接口、所述滤清器出油接口设置于所述机油控制体的前面,且分设于两端;所述冷却器进油接口、所述冷却器出油接口设置于所述机油控制体的后面,且分设于两端;
所述滤清器进油接口和所述冷却器出油接口位于同一端,所述滤清器出油接口和所述冷却器进油接口位于同一端;
所述机油泵出油接口以及所述主油道进油接口均设置于所述机油控制体的底面。
优选地,所述限压阀安装孔设置于所述机油控制体的前面,且位于所述滤清器进油接口、所述滤清器出油接口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均设置于所述机油控制体的一侧面,且所述第一安装孔靠近所述冷却器进油接口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靠近机油控制体的前面设置,且所述第二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三安装孔的上方。
优选地,该侧面还设置有预供油泵出油接口,所述预供油泵出油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润滑油道。
优选地,所述机油控制体设有止回阀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机油控制体设有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传感器安装孔,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三润滑油道。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润滑系统的布置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机油控制体的布置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机油控制体一种具体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4为润滑油经图3中机油控制体时的路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后视图;
图7为图5的仰视图;
图8为图5的左视图;
图9为图5的俯视图。
图3-9中:
10机油泵出油接口、21冷却器进油接口、22冷却器出油接口、31滤清器进油接口、32滤清器出油接口、40主油道进油接口、50限压阀安装孔、61第一安装孔、62第二安装孔、63第三安装孔、70温度传感器安装孔、80密封塞安装孔、90手动机油泵进油接口、1-2第一润滑油道、2-3第二润滑油道、3-4第三润滑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7,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机油控制体的布置原理图;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机油控制体一种具体实施例的轴测图;图4为润滑油经图3中机油控制体时的路径示意图;图5为图3的主视图;图6为图5的后视图;图7为图5的仰视图。
该机油控制体,设有:
滤清器进油接口31、滤清器出油接口32、冷却器进油接口21、冷却器出油接口22、主油道进油接口40,以及机油泵出油接口10;
均设置于机油控制体内部,且连通机油泵出油接口10和冷却器进油接口21的第一润滑油道1-2、连通冷却器出油接口22和滤清器进油接口31的第二润滑油道2-3、连通滤清器出油接口32和主油道进油接口40的第三润滑油道3-4。
将滤清器、冷却器、机油泵与机油控制体安装到位。滤清器的进油口直接与机油控制体的滤清器进油接口31对接,其出油口直接与机油控制体的滤清器出油接口32对接;冷却器的进油口直接与机油控制体的冷却器进油接口21对接,其出油口直接与机油控制体的冷却器出油接口22对接;机油泵的出油口直接与机油泵出油接口10对接;主油道进油接口40直接与发动机的主油道对接。
可参考图4的流动路线(标注有箭头)理解,润滑油在机油控制体内的流动路径如下:
机油泵泵出润滑油,经机油泵出油接口10进入第一润滑油道1-2,流向冷却器进油接口21,进而进入与机油控制体安装到位的冷却器内;
冷却后的润滑油经冷却器的出油口流出,进入机油控制体的冷却器出油接口22,然后经机油控制体内设的第二润滑油道2-3,流向滤清器进油接口31,进而进入与机油控制体安装到位的滤清器内;
过滤后的润滑油经滤清器的出油口流出,进入机油控制体的滤清器出油接口32,然后经第三润滑油道3-4,流向主油道进油接口40,从而将冷却、过滤后的润滑油提供至发动机的各待润滑部件。
根据上述内容以及图3,可知,机油泵、滤清器、冷却器以及发动机的机体主油道可直接对接安装到该机油控制体上,润滑油即可完成冷却、过滤过程,无需设置外置管路,使得整个润滑系统的结构得以简化,同时也美化了发动机的外观;而且,润滑油道均内设于机油控制体内部,形成整体模块,可直接在整体材料上机加工形成,则各润滑油道不会相互干涉,状态稳定,便于检修。另外,冷却器和滤清器安装于机油控制体后,机油控制体充当了冷却器和滤清器的支撑机构,无需专门设置支撑二者的结构,进一步简化了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据此,还可以作出进一步改进,请继续参考图3。机油控制体还可设置限压阀安装孔50,限压阀安装孔50连通主油道进油接口40。相较于发动机机体的主油道而言,机油控制体具有足够的空间安装限压阀,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若干限压阀,相较于背景技术方案,限压阀数目不受空间限制。因此,润滑系统中设置该机油控制体后,润滑油进入主油道之前,即可趋于稳定的压力,提高了主油道压力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主油道的数目可为三个,三条主油道可较好地满足发动机的润滑需求。相应地,主油道进油接口40的数目、限压阀安装孔50的数目也均对应地设为三个,安装的限压阀分别对进入各主油道前的润滑油进行限压。可以理解,当工况改变,主油道设置数目增加或减少时,主油道进油接口40、限压阀安装孔50的数目也相应地增减。
请继续参考图3,并结合图8理解,图8为图5的左视图。
针对上述各实施例,机油控制体还可设置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的第一安装孔61、第二安装孔62以及第三安装孔63。第一安装孔61连通第一润滑油道1-2,则安装于第一安装孔61处的压力传感器可检测润滑油冷却、过滤前的压力;第二安装孔62连通第三润滑油道3-4,则安装于此安装孔处的压力传感器可检测润滑油冷却、过滤后的压力;第三安装孔63直接连通至主油道进油接口40处,安装于第三安装孔63处的压力传感器可检测进入主油道进油接口40处的压力。
比对第一安装孔61以及第二安装孔62处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可分析出滤清器是否正常工作。比如,当第二安装孔62处检测到的压力明显大于第一安装孔61处检测的压力时,滤清器可能发生堵塞,操作人员可根据该比对信息及时更换或修理滤清器。设置限压阀时,主油道进油接口40处的压力是限压后的压力,则第三安装孔63处的压力传感器可检测到限压后由主油道进油接口40实际进入主油道的机油压力。
各压力传感器可将检测的压力信号输出至发动机的控制单元,以便控制单元存储、分析、显示,并据此作出相应的控制。本实施例中,将各压力传感器集成安装于机油控制体上,相较于背景技术的润滑系统布置方案,显然,压力传感器的安装较为简单,且不易脱落或相互干涉,使得整个系统更加紧凑。
针对上述各实施例,可对机油控制体上的各接口作出最优布置,以使机油控制体的结构最为紧凑。下文所述的“前面”、“后面”、“侧面”、“左”、“右”、“上方”、“下方”等方位词均以图3、5为视角,以便于理解,但并不限制机油控制体的具体结构,或是安装方式。
滤清器进油接口31、滤清器出油接口32可设置于机油控制体的前面,且分设于两端;冷却器进油接口21、冷却器出油接口22设置于机油控制体的后面,且分设于两端;
其中,滤清器进油接口31和冷却器出油接口22位于同一端,图3中,二者均设置于机油控制体的左端;滤清器出油接口32和冷却器进油接口21位于同一端,即均设置于机油控制体的右端;
而,机油泵出油接口10以及主油道进油接口40则均设置于机油控制体的底面。机油泵出油接口10也可设置于机油控制体的右端,即与冷却器进油接口21位于同一端,靠近冷却器进油接口21设置。
如此设计,便于冷却器、滤清器、机油泵以及主油道与机油控制体的安装。安装后,冷却器和滤清器分设于机油控制体的前后,机油泵和主油道设于机油控制体的底部,各部件能够相互分离,互不干涉;而且,在此前提下,第一润滑油道1-2、第二润滑油道2-3以及第三润滑油道3-4的长度均相对较短,而且可设计为直道,便于加工。
此时,限压阀安装孔50也可设置于机油控制体的前面,且位于滤清器进油接口31、滤清器出油接口32的下方。如图3、7所示,主油道进油接口40设置于底面,滤清器出油接口32设置于前面,且位于上方,则主油道接口较多时,在尽量降低第三润滑油道3-4长度的前提下,也使得第三润滑油道3-4能够顺利地将润滑油分配至多个主油道接口。此时,限压阀安装孔50设置于前面且位于下方,既充分利用了机油控制体的空间,也靠近主油道进油接口40,以便直接限制即将流向主油道的润滑油压力。
基于上述各接口的布置,第一安装孔61、第二安装孔62、第三安装孔63可均设置于机油控制体的一侧面,避免与上述各接口、限压阀安装孔50的干涉,合理地利用机油控制体的空间。第一安装孔61处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冷却前的润滑油压力,故第一安装孔61可优选地靠近冷却器进油接口21设置,如图3所示,第一安装孔61与第一润滑油道1-2较为接近。而第二安装孔62、第三安装孔63处的压力传感器分别检测过滤后的润滑油压力以及主油道进油接口40处的润滑油压力,而第三润滑油道3-4以及主油道进油接口40均靠近前面,故第二安装孔62、第三安装孔63均可靠近前面设置。第三润滑油道3-4位于主油道进油接口40的上方,相应地,第二安装孔62可位于第三安装孔63的上方。
请继续参考图3、8,设有传感器安装孔的侧面还设置有预供油泵出油接口90,用于连接预供油泵,预供油泵可以采用手动机油泵或电动机油泵,预供油泵出油接口90连通第一润滑油道1-2。由上述描述可知,该侧面靠近第一润滑油道1-2,预供油泵出油接口90设于该侧面,有利于缩短该接口与冷却器进油接口21的路径。设置预供油泵出油接口90后,除发动机初次启动前预供油外,当机油泵出现故障或供油不足时,可经预供油泵泵油以维持正常的润滑油供给。同样,预供油泵可直接对接在该机油控制体的侧面,无需设置管路。
请参考图9,图9为图5的俯视图。
可以在机油控制体设置止回阀安装孔80,用于安装止回阀。止回阀安装孔80可设于机油控制体的顶面,止回阀安装孔80设于第一润滑油道1-2和预供油泵出油接口90之间。当预供油泵向机油控制体输入润滑油,止回阀安装孔80内安装的止回阀可起到止回的作用,即只允许润滑油进入控机油控制体,而不允许其倒流回预供油泵,以保护预供油泵,并保证润滑油能够顺利进入第一润滑油道1-2。
此外,机油控制体还可设置传感器安装孔70,传感器安装孔70可设置压力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此处设置的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连通第三润滑油道3-4。图9中,传感器安装孔70设于机油控制体的顶面,靠近滤清器出油接口32设置,即靠近机油控制体内部的第三润滑油道3-4。则设置于此处的温度、压力传感器与第三润滑油道3-4的距离较短,也便于精确地检测出即将进入主油道的润滑油的温度、压力。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61、第二安装孔62以及第三安装孔63处安装的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信号可输送至试验台或外部仪表,此处设置的温度、压力传感器检测的信号可直接输出至发动机的ECU(控制单元)。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机油控制体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机油控制体,其特征在于,设有:
滤清器进油接口(31)、滤清器出油接口(32)、冷却器进油接口(21)、冷却器出油接口(22)、主油道进油接口(40),以及机油泵出油接口(10);
均设置于所述机油控制体内部,且连通所述机油泵出油接口(10)和所述冷却器进油接口(21)的第一润滑油道(1-2)、连通所述冷却器出油接口(22)和所述滤清器进油接口(31)的第二润滑油道(2-3)、连通所述滤清器出油接口(32)和所述主油道进油接口(40)的第三润滑油道(3-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控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控制体还设有限压阀安装孔(50),所述限压阀安装孔(50)连通所述主油道进油接口(4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油控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道进油接口(40)的数目为三个。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控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控制体还设有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的第一安装孔(61)、第二安装孔(62)以及第三安装孔(63);所述第一安装孔(61)连通所述第一润滑油道(1-2),所述第二安装孔(62)连通所述第三润滑油道(3-4),所述第三安装孔(63)直接连通至所述主油道进油接口(40)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油控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清器进油接口(31)、所述滤清器出油接口(32)设置于所述机油控制体的前面,且分设于两端;所述冷却器进油接口(21)、所述冷却器出油接口(22)设置于所述机油控制体的后面,且分设于两端;
所述滤清器进油接口(31)和所述冷却器出油接口(22)位于同一端,所述滤清器出油接口(32)和所述冷却器进油接口(21)位于同一端;
所述机油泵出油接口(10)以及所述主油道进油接口(40)均设置于所述机油控制体的底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油控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阀安装孔(50)设置于所述机油控制体的前面,且位于所述滤清器进油接口(31)、所述滤清器出油接口(32)的下方。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油控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61)、所述第二安装孔(62)、所述第三安装孔(63)均设置于所述机油控制体的一侧面,且所述第一安装孔(61)靠近所述冷却器进油接口(21)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孔(62)、所述第三安装孔(63)靠近机油控制体的前面设置,且所述第二安装孔(62)位于所述第三安装孔(63)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油控制体,其特征在于,该侧面还设置有预供油泵出油接口(90),所述预供油泵出油接口(90)连通所述第一润滑油道(1-2)。
9.如权利要求1、2、4-8任一项所述的机油控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控制体设有止回阀安装孔(80)。
10.如权利要求1、2、4-8任一项所述的机油控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控制体设有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的传感器安装孔(70),所述传感器安装孔(70)连通所述第三润滑油道(3-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39709.XA CN103397924B (zh) | 2013-08-06 | 2013-08-06 | 一种机油控制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339709.XA CN103397924B (zh) | 2013-08-06 | 2013-08-06 | 一种机油控制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97924A true CN103397924A (zh) | 2013-11-20 |
CN103397924B CN103397924B (zh) | 2016-03-16 |
Family
ID=49561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339709.XA Active CN103397924B (zh) | 2013-08-06 | 2013-08-06 | 一种机油控制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397924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65397A (zh) * | 2014-09-04 | 2015-01-07 | 浙江环球滤清器有限公司 | 整体式机油润滑模块壳体 |
CN110056407A (zh) * | 2019-04-10 | 2019-07-26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分配体结构 |
CN111927754A (zh) * | 2020-08-27 | 2020-11-13 | 华域皮尔博格泵技术有限公司 | 机油泵的测试工装 |
CN113914969A (zh) * | 2021-11-17 | 2022-01-11 | 无锡动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旋装式机油滤清器的安装结构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019462A1 (en) * | 2000-03-15 | 2003-01-30 | Peter Baumann | Liquie filter, especially oil filter |
US20050023200A1 (en) * | 2003-07-31 | 2005-02-03 | Atsushi Ueshima | Combined oil filter and oil cooler unit |
CN1787867A (zh) * | 2003-05-22 | 2006-06-14 | 卡特彼勒公司 | 通用过滤器座及使用该过滤器座的发动机 |
CN101289950A (zh) * | 2008-06-04 | 2008-10-22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机油滤清冷却装置 |
CN102022173A (zh) * | 2010-12-31 | 2011-04-20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工程机械、发动机及其活塞冷却机构 |
-
2013
- 2013-08-06 CN CN201310339709.XA patent/CN10339792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019462A1 (en) * | 2000-03-15 | 2003-01-30 | Peter Baumann | Liquie filter, especially oil filter |
CN1787867A (zh) * | 2003-05-22 | 2006-06-14 | 卡特彼勒公司 | 通用过滤器座及使用该过滤器座的发动机 |
US20050023200A1 (en) * | 2003-07-31 | 2005-02-03 | Atsushi Ueshima | Combined oil filter and oil cooler unit |
CN101289950A (zh) * | 2008-06-04 | 2008-10-22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发动机机油滤清冷却装置 |
CN102022173A (zh) * | 2010-12-31 | 2011-04-20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工程机械、发动机及其活塞冷却机构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65397A (zh) * | 2014-09-04 | 2015-01-07 | 浙江环球滤清器有限公司 | 整体式机油润滑模块壳体 |
CN110056407A (zh) * | 2019-04-10 | 2019-07-26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分配体结构 |
CN110056407B (zh) * | 2019-04-10 | 2022-05-24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分配体结构 |
CN111927754A (zh) * | 2020-08-27 | 2020-11-13 | 华域皮尔博格泵技术有限公司 | 机油泵的测试工装 |
CN113914969A (zh) * | 2021-11-17 | 2022-01-11 | 无锡动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旋装式机油滤清器的安装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97924B (zh) | 2016-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05107A (zh) | 一种矿业工程机械、工程机械、轴承座及其油腔清洗系统 | |
CN103397924B (zh) | 一种机油控制体 | |
KR20170007305A (ko) |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4454080B (zh) | 一种发动机回油结构 | |
CN207796525U (zh) | 一种卷烟机供油自动监控系统 | |
CN210141181U (zh) | 一种共轨发动机用燃油分配系统 | |
CN209370802U (zh) | 一种新型智能润滑系统 | |
CN202832713U (zh) |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效率检测系统 | |
CN207944995U (zh) | 一种发动机润滑冷却系统 | |
CN212805209U (zh) | 润滑系统的多油路分配系统 | |
CN208620041U (zh) | 卧螺离心机润滑装置 | |
CN107218099A (zh) | 大功率柴油机机油压力控制方法 | |
CN103670590A (zh) |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效率检测系统及方法 | |
CN206972395U (zh) | 一种曲轴箱 | |
CN205978387U (zh) | 一种稀油站配套减速机进油可视监控装置 | |
CN107939572A (zh) | 高效排气的燃油滤清器 | |
CN102665853B (zh) | 一种用于对通向液压箱的回流管线中的液压油进行过滤的过滤器和方法,以及包含该过滤器的钻机 | |
CN203569323U (zh) | 油箱隔网滤油装置 | |
CN103465100B (zh) | 容积式分配器通油检测系统 | |
CN204026102U (zh) | 一种吸油装置及稀油站 | |
CN203570381U (zh) | 用于管路连接的四通及实验装置 | |
CN214306418U (zh) | 采用内循环过滤的磨辊润滑站 | |
CN203515715U (zh) | 游艇发动机专用机滤接块 | |
CN204239012U (zh) | 一种发动机回油结构 | |
KR20190019631A (ko) | 해양플랜트 헬리콥터 연료주입 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