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4184A - 发送器电路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送器电路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84184A
CN103384184A CN2012104697523A CN201210469752A CN103384184A CN 103384184 A CN103384184 A CN 103384184A CN 2012104697523 A CN2012104697523 A CN 2012104697523A CN 201210469752 A CN201210469752 A CN 201210469752A CN 103384184 A CN103384184 A CN 1033841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reference potential
wire
transmitter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6975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84184B (zh
Inventor
芒努斯-玛丽亚·赫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Original Assignee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filed Critical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ublication of CN103384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41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841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41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20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 H03F3/24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of transmitter output st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04L12/462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ridge based backbone
    • H04L12/4625Single bridge functionality, e.g. connection of two networks over a single brid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72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multiple lines, e.g. for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8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5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of signals before transmitting or retransmitting for chang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2203/54Aspects of powerline communications not already covered by H04B3/54 and its subgroups
    • H04B2203/5404Methods of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ignals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H04B2203/5408Methods of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ignals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using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2203/54Aspects of powerline communications not already covered by H04B3/54 and its subgroups
    • H04B2203/5462Systems for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
    • H04B2203/547Systems for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 via DC power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54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H04B3/548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the power on the line being D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2012/40208Bus network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bus standard
    • H04L2012/40215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2012/40267Bus for use i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 H04L2012/40273Bus for use i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being a vehicle

Abstract

在各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发送器电路及其运行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将由发送器电路发送的数据消息内的表示由发送器电路进行传输所用的比特率的消息字段的状态,并根据消息表示字段的状态将发送器电路的运行模式从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其中,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可使用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一电路,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可使用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二电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对应的控制电路。

Description

发送器电路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在各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发送器电路和具有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和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发送器电路运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为各种分布式工业系统开发了CAN(控制器局域网)总线,自动化应用可能是其最显著的应用领域。CAN是一种多主架构,多主架构意为,与总线连接的每个实体(也称为节点)能发送和接收消息,但两者不能同时进行。这是通过为每条消息提供标识符实现的,标识符也限定了对应消息的优先级。为了避免不同节点同时发送的消息产生冲突,仲裁阶段先于发送“有效负荷”数据的每个阶段。仲裁阶段期间,指定消息具有最高优先级的节点发送消息,而所有其他节点进入监听模式。限制数据率的一个方面产生自仲裁阶段。该阶段期间,数据率的周期长度必须大于信号从各个节点到网络内距离最远的节点之间来回传输所需的时间。换句话说,网络内的线长是限制数据率的一个因素。
限制数据率的其他因素为信号的完整性和仲裁期间影响信号传播的电容负载,以及信号在导线上的传播延迟。为了避免这些限制因素,人们发明了CAN FD(具有灵活数据率的控制器局域网)。CAN FD可在仲裁期间以较低速率发送数据,随后可增加数据率。
但是,常见CAN收发器的使用引出了以下问题。根据网络质量、振荡(ringing),即,电压或电流的不期望的振荡,约数百纳秒的典型振荡次数发生在占有位与空闲位之间的每次切换之时,其中占有位与携带基本不同电压的差分线路的状态对应,解释为逻辑0,空闲位与携带基本相同电压的差分线路的状态对应,解释为逻辑1。振荡的原因在于,CAN收发器基本为二进制开关,要么打开(占有位传输期间),要么关闭(空闲位传输期间)。从占有位到空闲位转变造成的振荡扰乱总线上的实际信号,阻碍电位接收节点中总线状态的快速精确检测(即,确定数据总线上存在占有位还是空闲位)。该影响还可能限制最大可能数据率。为了使CAN网络中的通信顺利,设置使用常规CAN收发器的最大数据率时应对这些问题加以考虑。最大数据率可以说适应于信号的完整性,在实践中引起适当地限制。
发明内容
根据各个实施方式,一种发送器电路的运行模式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将由发送器电路发送的数据消息内的表示所述发送器电路的传输所用的比特率的消息字段的状态;以及,根据消息表示字段的状态将发送器电路的运行模式从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其中,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使用被配置为传输数据的第一电路,所述第一电路被配置为通过终端电阻器确定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的电位提供第一传输值,并通过在第一导线上施加第一参考电位,在第二导线上施加与第一参考电位不同的第二参考电位而提供第二传输值,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使用被配置为传输数据的第二电路,所述第二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在第一导线上施加第三参考电位,在第二导线上施加第四参考电位而提供第一传输值,并通过在第一导线上施加第四参考电位,在第二导线上施加第三参考电位而提供第二传输值。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不同视图中的相似参考符号一般表示相同部分。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重点在于对本发明的原则进行图解说明。在以下说明中,根据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示例CAN网络;
图2示出示例CAN收发器;
图3示出示例CAN发送器;
图4示出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
图5A和图5B示出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通信电路;
图6示出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中的示例信号序列;
图7示出CAN FD帧格式;
图8示出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运行方法的流程图;
图9示出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的运行模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0示出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的示意图;以及
图11示出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参照附图进行,附图以图解方式示出可实施本发明的特定细节和实施方式。
本文使用的词语“示例”表示“作为示例、实例或例示”。本文描述为“示例”的任何实施方式或设计并非一定理解为比其他实施方式或设计更佳或有利。
本文可使用关于在侧面或表面“之上”形成沉积材料的词语“之上”,表示沉积材料可“直接”形成于所述侧面或表面“之上”,例如,与其直接接触。本文可使用关于在侧面或表面“之上”形成沉积材料的词语“之上”,表示沉积材料可“间接”形成于所述侧面或表面“之上”,所述侧面或表面与沉积材料之间设有一个或多个附加层。
在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中,所述运行模式可从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中,使用全桥运行模式代替漏极开路运行模式(用于第一数据传输模式)改变两条信号线之间的电位差。在漏极开路模式下,井限定的电位与信号线之间仅使用一个晶体管,使一个状态与通过导通开关(例如,晶体管)施加给信号线的电位对应,另一个状态与通过非导通开关(例如,晶体管)而与电位断开的信号线对应。下文将对在全桥模式下使用四个开关(例如,晶体管)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占有位与空闲位可由施加给两条信号线的电位限定,这可大大减少振荡,即,减少对信号线的干扰效应。因此,可以精确快速的方式将空闲位与占有位区别开来(反之亦然),从而使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的数据率更快。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逻辑0与还可称为数据0的状态对应,逻辑1与还可称为数据1的状态对应。
应注意的是,虽然是在CAN网络的情况下对以下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网络100的替代实施方式中可提供任何其他类型的有线通信网络,例如,采用差分电位信令技术的有线网络,例如,支持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通信协议的有线网络。
图1示出网络100的示例布局,网络100可为CAN(控制器局域网)网络。可配置为CAN总线的数据总线包括第一信号线118和第二信号线120,第一信号线118和第二信号线120可形成差分对(例如,双绞线),即,用于差分信令的一对导线。所述第一信号线118可为CAN_H线,第二信号线120可为CAN_L线,但该选择为随意选择。CAN_L和CAN_H可与用于两条信号线的官方CAN总线架构术语对应,其中,当占有位的状态,即,逻辑0被发送信号时,CAN_L可为具有较低电位的线,CAN_H线可为具有较高电位的线。信号线的每端可设置终端电阻器116。所述终端电阻器116的电阻值可与数据总线,即,作为差分对的第一信号线118和第二信号线120的阻抗匹配,以避免反射。根据ISO-11898,所述CAN总线的额定特性线阻抗为120Ω。
多个节点,例如,CAN节点,可与数据总线连接,例如,第一节点102和第二节点122。节点可为与数据总线连接的任何(电子)装置,例如,传感器装置、致动器装置或接口装置。与总线118、120连接的所有节点102、122可互相通信。由于相对于其通信能力和配置而言第一节点102和第二节点122的结构具有相似结构,因此下文将仅对第一节点102进行详细说明。理所当然,大量节点可与数据总线连接。
第一节点102(和/或第二节点122)可包括收发器104(可为CAN收发器)和控制器106(可为CAN控制器)。控制器106可用于将来自第一节点102内的数据流转变或转换成可通过数据总线传输的数据流,并将通过数据总线接收的数据流转变或转换成可在第一节点102内使用的数据流。控制器106可为CAN控制器,可用于将CAN兼容数据流,例如,CAN消息转变成可在第一节点102内使用的数据流,反之亦然。
收发器104可用于给数据总线发送数据和从数据总线接收数据。换句话说,收发器104可作为数据总线(作为通信总线)与控制器106之间的发送和接收单元。收发器104可为CAN收发器,可用于发送和接收CAN兼容数据流,即,CAN消息。
收发器可包括第一端子114和第二端子112,其中第一端子114与第一信号线118耦接,第二端子112与第二信号线120耦接。收发器可用于改变施加给数据总线的电压,还用于感应第一信号线118与第二信号线120之间的电位差。
收发器104通过第一线110和第二线108与控制器106通信连接,第一线110可作为接收线(从控制器106的角度来看,相对于数据总线),第二线108可作为传输线(从控制器106的角度来看,相对于数据总线)。第一线110可用于向控制器106提供由收发器104的接收器电路(图1中未示出)从数据总线接收的接收数据RxD或转发数据RxD。第二线108可用于向收发器104提供要从控制器106传输的数据TxD,即,将向外传输TxD,并通过数据总线发送或广播给其他节点的数据。接收到要从控制器106传输的数据TxD时,收发器104的发送器电路(图1中未示出)据此对数据总线施加电压电位。例如,根据CAN标准,在第一种情况下,要传输逻辑0时,第一参考电位,例如,电源电位可通过第一端子114施加给第一信号线118,第二参考电位,例如,接地电位可通过第二端子112施加给第二信号线120。在第二种情况下,要传输逻辑1时,可不对第一和第二信号线施加电压电位,即,在后一种情况下,第一信号线118和第二信号线120可具有浮动(floating,浮置)电位,浮动电位基本相等,但可能会由于EMI(电磁干扰)而受到干扰,因此会有所不同。根据干扰的大小,第一信号线118与第二信号线120之间的电压可能不能快速可靠地确定。应指出的是,第一节点102和第二节点122可包括节点本身的功能专有的各种其他组件,例如,传感电路、显示电路、显示装置、电动机等,其详细说明将省略。
一般来说,CAN(控制器局域网)可为一种多主架构,多主架构意为,与总线连接的每个实体(也称为节点)能发送和接收消息,但两者不能同时进行。这是通过为每条消息提供标识符实现的,标识符也限定了对应消息的优先级。为了避免不同节点同时发送的消息产生冲突,仲裁阶段先于发送“有效负荷”数据的每个阶段。仲裁阶段期间,指定消息具有最高优先级的节点发送消息,而所有其他节点进入监听模式。在CAN FD(具有灵活数据率的CAN)下,完成仲裁阶段之后用于传输数据的数据率可增加。
图2示出收发器200的更详细说明。收发器200可包括接收器电路204和发送器电路202。接收器电路204与第一节点102的第一端子114和第二端子112耦接,可作为差分放大器或比较器,以将第一信号线118与第二信号线120(数据总线)之间的感应差分电压转换为数据流。该数据流可通过第一线110以接收数据RxD的形式提供给控制器106。发送器电路202可包括通过第二线108与控制器106的数据输出端连接的数据输入端,使要从控制器106传输的数据TxD可通过第二线108与发送器电路202通信或传输给发送器电路202。发送器电路202可被视为进行接收器电路204的反向操作,即,其可用于将接收自控制器106的数据转换为施加在第一信号线118与第二信号线120之间的对应电压差。
发送器电路202和接收器电路204可配置为CAN兼容装置。这种情况下,根据ISO 11898,第二线120,例如CAN_L线与第一线118,例如,CAN_H线之间的电压差范围应为约1.5V至约3V的这种状态可由两个电路解释为占有状态或占有位,即,逻辑0。第二线120,例如CAN_L线与第一线118,例如,CAN_H线之间的电压差小于1.5V,例如,约为-500mV至约+50mV的状态可由两个电路解释为空闲状态或空闲位,即,逻辑1。
图3示出图2所示的收发器200中包括的发送器电路202的详细说明。发送器电路300可包括输入端316,将从控制器106传输的数据TxD(下文将称为数据TxD)可通过第二线108在输入端316提供。数据TxD传输给第一开关304的控制端,以及与第二开关312的控制端耦接的倒相器(inverter,逆变器)314。图3所示的倒相器314并非必须实施为PMOS倒相器、NMOS倒相器或CMOS倒相器形式的简单非门。倒相器314可为更复杂的驱动电路,用于为第二开关312的驱动信号提供倒相功能,使在考虑第一开关304与第二开关312的可能不同特性的情况下将第一开关304和第二开关312同步打开和关闭(例如,具有相同电压曲线),图3所示的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示例发送器电路300中所示的第一开关304可为PMOS晶体管,图3所示的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示例发送器电路300中所示的第二开关312可为NMOS晶体管。开关可为任何类型的适当配置的晶体管,例如,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或BJT(双极面结型晶体管)。例如,第一开关304可配置为PMOSFET(具有p型沟道的MOSFET),第二开关312可配置为NMOSFET(具有n型沟道的MOSFET)。第一晶体管304耦接在第一参考电位302(例如,具有第一参考电位302的电源轨)与可与图1中的第一端子114对应的第一端子306之间,因此可与第一信号线118耦接。第一参考电位可为(例如)5V。第二晶体管312耦接在第二参考电位303(例如,具有第二参考电位303的电源轨)与可与图1中的第二端子112对应的第二端子310之间,因此可与第二信号线120耦接。第二参考电位可为(例如)接地电位。电阻器308代表数据总线端部的终端电阻器116,其电阻值可为终端电阻器116的电阻值的一半,例如,在CAN兼容网络中,其电阻值约为60Ω。
根据在其输入端316提供给发送器电路300的比特的值,第一晶体管304和第二晶体管312可导通(即,接通)或不导通(即,关断)。在使用CAN兼容发送器电路300的情况下,代表数据TxD的信号的高值表示的逻辑1使两个晶体管不导通,使第一参考电位302与第一端子306隔离或不施加给第一端子306,第二参考电位303与第二端子310隔离或不施加给第二端子310,使除暂时干扰或EMI干扰之外,CAN_H线118与CAN_L线120之间的电位差约为零。相反地,代表数据TxD的信号的低值表示的逻辑0使两个晶体管导通,使第一参考电位302施加给第一端子306,第二参考电位303施加给第二端子310。在这种情况下,CAN_H线118与CAN_L线120之间的电位差呈现为非零值,可与因晶体管的导通电阻和寄生电阻,或换句话说,跨晶体管306的电压降而减小的第一参考电位302和第二参考电位303之间的差对应。
图4示出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由于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基于图3所示的普通发送器电路300,两个发送器电路共有的部件用相同参考数字表示,并不再说明。
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基于图3所示的发送器电路300,并可包括进一步的部件。第三开关402耦接在第二参考电位303与第一端子306之间,第四开关406耦接在第一参考电位302与第二端子310之间。与第一和第二开关类似,第三开关402和第四开关406可为任何类型的适当配置的晶体管,例如,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或BJT(双极面结型晶体管)。例如,第三开关402可配置为NMOSFET,第四开关406可配置为PMOSFET。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进一步包括逻辑与门404和数据率控制器410。表示数据TxD的信号和来自数据率控制器410的输出信号H/L提供给逻辑与门404。逻辑与门404的输出端与第三开关402的控制端耦接,并通过进一步的倒相器408与第四开关406的控制端耦接。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可进一步包括二极管(图4中未示出),以防止信号线118、120的其中之一上可能增加的瞬时电位对参考电位产生干扰。这些“防护”二极管可分别设置或耦接在第一参考电位与第一晶体管304和第四晶体管406之间,或第三晶体管402与第一端子306和/或第二晶体管312与第二端子310之间。
数据率控制器410用于确定数据TxD当前以标准比特率发送还是以快于标准比特率的预设比特率发送。数据率控制器410可用于监控或分析数据TxD,以检测要传输的数据TxD内的消息字段(还称为比特率指示字段)的状态。检测到数据TxD的消息(数据)帧内的比特率指示字段的状态时,数据率控制器410可通过向逻辑与门404输出对应输出信号H/L而将发送器电路400从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逻辑与门404将来自数据率控制器410的输出信号H/L与当前发送的数据TxD相结合,并输出控制第三开关402和第四开关406的对应信号。在某种意义上,数据率控制器410和逻辑与门404可被视为形成用于检测比特率指示字段的状态、并在比特率指示字段示出数据TxD将以预设比特率发送时,将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的数据传输模式对应地从(例如)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的切换电路。包含数据TxD的消息(例如,CAN FD消息)的帧格式内的比特率指示字段可将消息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下文将对这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在某种意义上,消息中包含要发送的数据TxD的部分(即,消息数据帧的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可表示,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将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还是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运行。但是,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的运行模式原则上可与正在由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发送或处理的数据TxD(例如,消息数据帧的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的类型无关。
在图4所示的发送器电路400的各个实施方式中,占有位要被通信时导通的一对开关,即,第一晶体管304和第二晶体管312(提供第一电流通路)可与空闲位要被通信时导通的一对开关,即,第三晶体管402和第四晶体管406(提供第二电流通路)不同。例如,第一晶体管304和第二晶体管312可配置为,其导通电阻大于第三晶体管402和第四晶体管406的导通电阻。由于分别提供第一电流通路和第二电流通路的两个晶体管串联耦接,其在各个电流通路的总电阻中所占部分为其单独导通电阻的总和。提供对应电流通路,即,第一电流通路和第二电流通路的两个晶体管的导通电阻可相同或不同。因此,根据发送器电路400的各个实施方式,第一晶体管304和第二晶体管312的导通电阻的总和可小于第三晶体管402和第四晶体管406的导通电阻的总和。晶体管的导通电阻可通过改变各个参数,例如,衬底掺杂浓度、沟道宽度和长度和/或氧化物厚度而进行调整。在发送器电路400的各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晶体管304和第二晶体管312的导通电阻的总和可基本等于第三晶体管402和第四晶体管406的导通电阻的总和。给定电流通路,即,第一电流通路和/或第二电流通路内的两个晶体管的导通电阻可互相不同。
图5A和5B示出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两个不同通信电路,作为节点102内的示例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5A示出图1所示的节点102内的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通信电路500,包括控制器106和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收发器504。对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收发器504的内部进行了详细示出。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收发器504包括接收器电路204、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502和数据率控制器410。对数据率控制器410和发送器电路502作为单独实体进行图解,但其也可形成图4所示的一个部件,在该部件中,数据率控制器410属于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的一部分。单独示出的目的仅在于易于图解。在任何情况下,数据率控制器410都包括在图5A所示的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收发器504内。因此,控制器106不需要改变,例如,不需要提供额外端子,因为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收发器504包括数据率控制器410,并可以自主方式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与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之间切换。换句话说,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收发器504可不要求使用外部输入端来确定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收发器504在第一还是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运行。如图5A所示,可通过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收发器504内的数据率控制器410基于数据TxD来生成信号H/L,信号H/L可被视为与输出信号506对应的数据率表示信号。数据率表示信号H/L可施加给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502或在其中使用,以切换其运行模式。换句话说,数据率表示信号H/L可指定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502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或者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运行。根据数据率表示信号H/L,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502可从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数据率表示信号H/L可基于数据TxD的分析而生成,分析包括:确定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502将传输或处理消息数据帧的第一部分还是消息数据帧的第二部分。
图5B所示的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通信电路500与图5A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数据率控制器410来自外部,设于控制器106内,而不是设于收发器504内。在该实施方式中,需要提供额外通信线路,以将数据率表示信号H/L从数据率控制器410传输给收发器504。除此之外,图5B所示的通信电路500的功能与图5A所示的通信电路500的功能相同。
在图5A和图5B所示的通信电路500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06可配置为CAN控制器,例如,CAN微控制器。数据率控制器410可配置为CAN FD控制器,除其他特征之外,可用于检测是数据TxD的消息帧的第一部分还是第二部分,并进一步用于向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502指示,消息数据帧的第二部分将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发送。
图6的(A)和(B)示出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例如,图4所示的发送器电路400)的示例信号序列。
图6的(A)所示的图600示出表示数据TxD的信号608。x轴604表示时间,y轴606表示信号幅度。标记了两个不同的信号值,其中,较大值的信号幅度表示逻辑1,较小值的表示逻辑0。鉴于此,可以看出,图6的(A)的图600所示的数据TxD在比特值1与比特值0之间变换。
图6的(B)所示的图602示出信号610,信号610表示图1所示的数据总线的第一线118和第二线120上的电位。X轴604表示时间,y轴606表示电压,作为信号610的幅度。图600和图602中的时间轴604同步,即,标记时间t1、t2、t3、……在两个图中同时产生。
在使用CAN网络的情况下,图602中的信号610可表示施加给CAN_H线118和CAN_L线120的电压。与CAN_H线118对应的电压电平用CH表示,而与CAN_L线120对应的电压电平用CL表示。
在图3所示的常规发送器电路300运行期间,与逻辑1对应的空闲位可通过无效第一开关304和第二开关312而进行通信。这种情况下,没有电流经过可处于浮动电位下的终端电阻器308。换句话说,第一端子306与第二端子310之间没有产生较大电位差,因此第一信号线118和第二信号线120在阶段A之前,阶段B期间,具有相同第二电压V2,如图6的(B)的图602所示。换句话说,CL和CH在阶段A之前,阶段B期间可基本相等,例如,等于第二电压V2。但是,瞬态效应(未示出)可在这些阶段期间在第一信号线118和第二信号线120上产生不同电位,使终端电阻器308上可产生电位差,从而产生CL不等于CH的状态。根据这些瞬态效应(例如,EMI干扰)的程度,可能会阻碍空闲位与占有位之间的正确快速区分。占有位将由发送器电路300进行通信时,第一开关304和第二开关312激活,使第一参考电位302施加给第一端子306,因此施加给第一信号线118,并且第二参考电位303施加给第二端子310,因此施加给第二信号线120。CL可等于第一电压V1,CH可等于第三电压V3,如阶段A和C所示。特别是在占有位向空闲位过渡时,例如,在时间t2,信号线上可产生振荡(未示出),振荡可持续几百纳秒,可阻碍网络上的节点在数据总线状态的快速准确检测中接收和解释信号。
在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运行期间,除包括第一晶体管304和第二晶体管312的第一电流通路之外,还使用包括第三晶体管402和第四晶体管406的第二电流通路形式的进一步电流通路。第二电流通路可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使用,由于对应的数据率表示信号H/L缺失,其可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保持待用状态。
图4所示的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在数据总线上生成空闲位和占有位与图3所示的使用常规发送器电路300的情况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说明。
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可由数据率控制器410启动,数据率控制器410监控要传输的数据TxD的流,并且,根据比特率指示字段的状态,可生成对应的数据率表示信号H/L(或将其值从表示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的运行的值改变为表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的运行的值)。数据率表示信号H/L可由逻辑与门404进行处理,使第二电流通路接通(呈现导通状态),因此,第二电流通路可加入信号生成过程。
下文假定数据率控制器410在阶段C期间检测包含数据TxD的消息的帧格式内的比特率指示字段的状态,比特率指示字段表示数据TxD(例如,消息的帧格式中比特率指示字段之后的消息部分)将由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以预设数据率发送。比特率指示字段表示比特率指示字段之后的消息部分将以标准比特率还是预设比特率传输。在图6的(A)和(B)所示的示例方案中,在阶段C的末尾,即,时间t4,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切换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
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在第二传输模式下进行的占有位的通信可与图4所示的常规发送器电路300的情况相同:第一晶体管304和第二晶体管312接通,或变为导通状态,使第一参考电位302施加给第一端子306,第二参考电位303施加给第二端子310。该方案与图6的(B)所示的图602中的阶段E对应。承载有可等于第三电压V3的电压CH的第一信号线118与承载有可等于第一电压V1的电压CL的第二信号线120之间的电位差可基本等于第一端子306与第二端子310之间的电位差。此时,第三晶体管402与第四晶体管406保持待用或非导通状态。
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对数据总线施加空闲位的过程与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不同。如图6的(B)的图602的阶段D所示,要传输的数据TxD与逻辑1对应,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通过给第二端子310施加第一参考电位302和给第一端子306施加第二参考电位303而传输空闲位。换句话说,在空闲位传输期间,施加给第一信号线118和第二信号线120的电位可相对于占有位的传输进行切换,即,电压CL现在可与第三电压V3对应,电压CH现在可与第一电压V1对应。这可通过关断第一晶体管304和第二晶体管312,接通第三晶体管402和第四晶体管406来实现。提供第二电流通路的第三晶体管402和第四晶体管406仅在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提供空闲位时接通。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接通第三晶体管402和第四晶体管406可通过数据率控制器410在检测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要传输的数据TxD内的比特率指示字段的对应状态时生成的对应信号而实现。比特率指示字段可与专用比特对应,例如,第一二进制值,例如,0,表示运行模式保持不变,而另一个二进制值,例如,1,表示运行模式将从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运行模式的切换可影响数据TxD的数据消息帧的第二部分的传输,而数据TxD的数据消息帧的第一部分可不受影响,因为运行模式的切换可在数据TxD的数据消息帧的第一部分已由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处理或传输之后才进行。
在各个进一步实施方式中,发送器电路400可用于在不同于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对第一端子306和第二端子310施加参考电位,如图6的(B)的图602的阶段D和E所示。进入第二数据传输模式时,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可用于将第一参考电位和第二参考电位的值切换为不同值。例如,第一参考电位302可切换为较低值,使其施加给第一信号线118时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第一信号线118上的电压CH’的值小于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第一信号线118上的电压CH的值。相似地,第二参考电位303可切换为较高值,使其施加给第二信号线120时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第二信号线120上的电压CL’的值大于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第二信号线120上的电压CL的值。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第一参考电位302可为5V,第二参考电位303可为0V。
如上所述,数据率控制器410负责检测包含将由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10传输的数据TxD的消息的帧格式内的比特率指示字段的状态(例如,比特值)。在CAN架构中,将传输的数据TxD通过具有特定数据帧格式的CAN消息传输。图7示出CAN FD消息700,即,可以灵活数据率传输的CAN消息的标准格式。
一般来说,CAN FD消息基于CAN消息。CAN FD消息700起始于SOF(帧起始)字段702,该字段为将与数据总线连接的所有装置同步的单个占有位。SOF字段702之后为仲裁字段728,仲裁字段728包括消息标识符字段704和RTR(远程传输)字段706。仲裁字段728用于建立消息优先级和标识。仲裁字段728之后为控制字段730,控制字段730包含IDE(标识符扩展)字段708、EDL(扩展数据长度)字段710、r0(保留位)字段712、BRS(比特率变换)字段714、ESI(错误状态指示符)字段718和DLC(数据长度代码)字段720。控制字段730之后为包含实际数据的数据字段722。
BRS字段714专用于CAN FD消息。BRS字段714判定比特率是否在要传输的数据帧内变换。根据CAN FD协议,如果BRS位为空闲位,比特率从标准比特率变换为预设比特率,如果BRS位为占有位,则不变换比特率,以确保传输。标准比特率可用于传输数据字段直至BRS字段714。标准比特率可在仲裁阶段使用,因此受到CAN网络参数,例如,网络范围和/或寄生线路电容的限制。预设比特率可用于传输BRS字段714之后的数据字段,由于此时仲裁阶段结束,可快于标准比特率。预设比特率,如果使用,可在到达数据字段722之后的CRC(循环冗余校验)字段(图7中未示出)时自动切换回标准比特率。数据率控制器410可用于检测消息完整性字段,例如,CRC字段,并适当改变数据率信号H/L(例如,将其比特值改变为与表示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的运行的值相反的值),使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从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CAN FD消息结构700被第一箭头724覆盖的部分与可以标准比特率传输的数据字段对应,而CAN FD消息结构700被第二箭头726覆盖的部分与可以标准比特率或预设数据率(取决于比特率标识字段的值,例如,CAN FD消息700内的BRS字段714的比特值)传输的数据字段对应。
图8示出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的运行方法的流程图800。在步骤802中,方法800可包括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或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运行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在步骤804中,方法可包括将数据传输运行模式从一个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到另一个数据传输模式。如上文所述,数据传输模式可在要传输的数据TxD内的比特率指示字段,例如,CAN FD帧格式内的BRS字段具有适当值时从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对应地,数据传输模式可在检测到正在处理或传输的CAN FD消息内的CRC字段时从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在步骤806中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运行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可包括:控制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一电路以通过终端电阻器确定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的电位提供第一传输值,并通过给第一导线施加第一参考电位,给第二导线施加不同于第一参考电位的第二参考电位而提供第二传输值。在步骤808中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运行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可包括:控制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二电路以通过给第一导线施加第三参考电位,给第二导线施加第四参考电位而提供第一传输值,并通过给第一导线施加第四参考电位,给第二导线施加第三参考电位而提供第二传输值。
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可发送CAN FD消息的第一部分的标准数据率可约为(例如)1兆比特每秒。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可发送CAN FD消息的第二部分的预设数据率可为数兆比特每秒,例如,约4兆比特每秒。
图9示出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的运行模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900。在第一步骤902中,方法可包括检测将由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发送的数据消息内的消息字段的状态。如上文所述,消息字段(比特率指示字段)可为CAN FD消息的帧格式内的BRS字段,根据其为占有位还是空闲位,可表示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将以标准比特率还是预设比特率发送数据。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可用于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消息数据帧的第一部分,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消息数据帧的第二部分。换句话说,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的数据传输模式可由当前传输的消息数据帧的一部分限定或指定。如果传输图7中的第一箭头724表示的CAN FD消息在比特率指示字段(例如,BRS字段714)之前的数据字段,发送器电路400可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运行。另一方面,如果传输图7中的第二箭头726表示的CAN FD消息在比特率指示字段(例如,BRS字段714)之后的数据字段,发送器电路400可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运行。因此,消息字段,例如,BRS字段714可具有双重功能:其可将消息数据帧分成两个部分,消息字段之前的第一部分和消息字段之后的第二部分,并可同时表示,在发送或传输包含数据TxD的CAN FD消息的第二部分(图7中由第二箭头726表示)时,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将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还是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运行。应注意的是,数据传输率可与数据传输模式无关,因此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的数据TxD,例如,图7中第二箭头726表示的消息数据帧的第二部分,并非必须以预设数据率传输,而是也可以标准数据率传输。根据发送器电路的各个进一步实施方式,消息字段可与包含数据TxD的消息中包括的其他字段或位对应。例如,CAN FD消息700的帧格式内的RTR字段706或EDL字段710可作为用于切换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的运行模式的触发器,例如,从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此外,可对CAN FD消息700的帧格式内的BRS字段714之外的消息字段进行解释,以获取有关数据传输模式和/或将使用的数据率的信息。例如,可由数据率控制器检测RTR字段706的值,如果RTR字段706的位为占有位,因此要发送的消息为包含“有效负荷数据”、与远程数据帧相反的数据帧,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可从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远程数据帧由节点用于从另一个节点请求数据,可由空闲RTR字段706的比特值表示。
在步骤904中,方法可包括:根据比特率指示字段的状态将发送器电路的运行模式从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数据率控制器410可用于读取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的输入端316接收的CAN FD消息700内的比特率标识字段,例如,BRS字段714。根据比特率指示字段的状态,例如,根据BRS字段714与空闲位还是占有位对应,数据率控制器410可生成对应输出信号H/L(或将输出信号H/L的电平改变为对应值),这是接通第三晶体管402和第四晶体管406的前提,第三晶体管402和第四晶体管406被激活时提供第二电流通路,第二电流通路可仅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使用。根据各个实施方式,可仅在比特率指示字段表示数据TxD(例如,CAN FD消息的CAN FD消息帧格式内的BRS字段之后的部分)将以预设数据率发送时切换发送器电路的运行模式。但是,根据各个进一步实施方式,即使比特率指示字段表示数据TxD将以标准比特率发送,发送器电路的运行模式也可从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这种情况下,根据各个进一步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可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运行,但不可以标准比特率传输数据。换句话说,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的运行模式可与比特率无关,即,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400可以标准比特率或预设比特率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或发送数据TxD。
图10示出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1000的示意图。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1000可包括用于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数据的第一电路1002,其中,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通过终端电阻器1010确定的第一导线1006和第二导线1008之间的电位提供第一传输值,并通过在第一导线1006上施加第一参考电位,在第二导线1008上施加与第一参考电位不同的第二参考电位而提供第二传输值。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1000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数据的第二电路1004,其中,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通过给第一导线1006施加第三参考电位,给第二导线1008施加第四参考电位而提供第一传输值,并通过给第一导线1006施加第四参考电位,给第二导线1008施加第三参考电位而提供第二传输值。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1000可进一步包括用于控制第一电路1004和第二电路1006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或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数据的切换电路1012。
图11示出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的控制电路1100的示意图。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控制电路1100可包括用于检测将由发送器电路发送的数据消息内的比特率指示字段的状态的检测电路1102和用于根据比特率指示字段的状态为发送器电路生成切换信号的切换电路1104。
根据各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发送器电路的运行模式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检测将由发送器电路发送的数据消息内的比特率指示字段的状态;以及,根据比特率指示字段的状态将发送器电路的运行模式从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其中,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可使用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一电路,第一电路用于通过终端电阻器确定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的电位提供第一传输值,并通过在第一导线上施加第一参考电位,在第二导线上施加与第一参考电位不同的第二参考电位而提供第二传输值,并且其中,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可使用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二电路,第二电路用于通过在第一导线上施加第三参考电位,在第二导线上施加第四参考电位而提供第一传输值,并通过在第一导线上施加第四参考电位,在第二导线上施加第三参考电位而提供第二传输值。
根据所述方法的各个实施方式,消息字段可设于要传输的数据消息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
根据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可包括:无论消息字段的状态如何,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要传输的数据消息的第一部分。
根据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可包括:根据消息字段的状态,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或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要传输的数据消息的第二部分。
根据所述方法的各个实施方式,消息字段可与表示由发送器电路进行传输所用的比特率的比特率切换位对应,例如,与CAN FD消息的帧格式内的比特率切换位对应。
根据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可包括:在检测到消息字段的比特值与第一传输值相等时,从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
根据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可包括:在检测到要传输的数据消息内的消息完整性字段时,从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
根据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可包括:在要传输第一传输值时,控制耦接在第一参考电位与第一导线之间的第一晶体管和耦接在第二参考电位与第二导线之间的第二晶体管进入非导通状态。
根据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可包括:在要传输第二传输值时,控制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
根据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可包括: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时,将第一参考电位切换到第四参考电位,将第二参考电位切换到第三参考电位。
根据所述方法的各个实施方式,第一参考电位可等于第四参考电位,第二参考电位可等于第三参考电位。
根据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可包括:在要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第一传输值时,控制耦接在第三参考电位与第一导线之间的第三晶体管和耦接在第四参考电位与第二导线之间的第四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
根据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可包括:在要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第二传输值时,控制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进入非导通状态。
根据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可包括:对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施加基本电位。
根据所述方法的各个实施方式,基本电位可小于第一参考电位和第二参考电位中较大的那个。
根据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在比特率高于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数据。
根据所述方法的各个实施方式,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数据可以直至每秒1兆比特的比特率发送。
根据所述方法的各个实施方式,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数据可以大于每秒1兆比特的比特率发送。
根据各个实施方式,提供了用于发送器电路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用于检测将由发送器电路发送的数据消息内的消息字段的状态的检测电路和用于根据消息字段的状态为发送器电路生成切换信号的切换电路,其中,发送器电路可包括:用于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数据的第一电路,其中,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通过终端电阻器确定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的电位提供第一传输值,并通过在第一导线上施加第一参考电位,在第二导线上施加与第一参考电位不同的第二参考电位而提供第二传输值;用于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数据的第二电路,其中,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通过给第一导线施加第三参考电位,给第二导线施加第四参考电位而提供第一传输值,并通过给第一导线施加第四参考电位,给第二导线施加第三参考电位而提供第二传输值。
根据控制电路的各个实施方式,消息字段可与表示由发送器电路进行传输所用的比特率的比特率切换位对应,例如,与CAN FD消息的帧格式内的比特率切换位对应。
根据控制电路的各个实施方式,检测电路可进一步用于在检测到将由发送器电路发送的数据消息内的循环冗余校验字段时为发送器电路生成反向切换信号。
根据控制电路的各个实施方式,切换电路可用于通过将其提供给发送器电路的输出信号的输出电平设为第一值而为发送器电路生成切换信号,该第一值表示发送器电路将从第一运行模式切换到第二运行模式。
根据控制电路的各个实施方式,切换电路可进一步用于通过将其提供给发送器电路的输出信号的输出电平设为与第一值不同的第二值而为发送器电路生成反向切换信号,该第二值可表示发送器电路将从第二运行模式切换到第一运行模式。
根据各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发送器电路,包括:用于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数据的第一电路,其中,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可通过由终端电阻器确定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的电位提供第一传输值,并可通过在第一导线上施加第一参考电位,在第二导线上施加与第一参考电位不同的第二参考电位而提供第二传输值;用于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数据的第二电路,其中,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可通过给第一导线施加第三参考电位,给第二导线施加第四参考电位而提供第一传输值,并通过给第一导线施加第四参考电位,给第二导线施加第三参考电位而提供第二传输值;以及,用于控制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或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数据的切换电路。
根据发送器电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第一电路可包括耦接在第一参考电位和第一导线之间的第一晶体管。
根据发送器电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第一电路可包括耦接在第二参考电位和第二导线之间的第二晶体管。
根据发送器电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要传输第一传输值时,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可为非导通状态。
根据发送器电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要传输第二传输值时,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可为导通状态。
根据发送器电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可用于通过相同驱动信号而呈现相同的导通性状态。
根据发送器电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可被配置为或被控制为通过相同驱动信号而呈现相反的导通性状态。
根据发送器电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用于提供第一传输值的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的电位差可小于用于提供第二传输值的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的电位差。
根据发送器电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第二电路可包括耦接在第三参考电位和第一导线之间的第三晶体管。
根据发送器电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第二电路可包括耦接在第四参考电位和第二导线之间的第四晶体管。
根据发送器电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要传输第一传输值时,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可配置为导通状态。
根据发送器电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要传输第二传输值时,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可配置为导通状态。
根据发送器电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第二电路可包括第一电路。
根据发送器电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可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配置为非导通状态。
根据发送器电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第一晶体管可与第四参考电位而不是与第一参考电位耦接。
根据发送器电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第二晶体管可与第三参考电位而不是与第二参考电位耦接。
根据发送器电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第一参考电位的值可基本等于第四参考电位的值。
根据发送器电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第二参考电位的值可基本等于第三参考电位的值。
根据发送器电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可被配置为通过相同驱动信号而呈现相同的导通性状态。
根据发送器电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可被配置为通过相同驱动信号而呈现相反的导通性状态。
根据发送器电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用于提供第一传输值的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的电位差与用于提供第二传输值的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的电位差可具有相同幅度,但极性相反。
根据发送器电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用于提供第一传输值的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的电位差可比用于提供第二传输值的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的电位差具有较小的幅度,且极性相反。
根据各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发送器电路,包括:用于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数据的第一电路,其中,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可通过给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施加基本电位而提供第一传输值,并通过在第一导线上施加第一参考电位,在第二导线上施加与第一参考电位不同的第二参考电位而提供第二传输值;用于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数据的第二电路,其中,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通过给第一导线施加第三参考电位,给第二导线施加第四参考电位而提供第一传输值,并通过给第一导线施加第四参考电位,给第二导线施加第三参考电位而提供第二传输值;以及,用于控制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或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数据的切换电路。
根据发送器电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基本电位可小于第一参考电位和第二参考电位中较大的那个。
根据各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根据各个实施方式的发送器电路的运行方法,方法包括: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或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运行发送器电路;并且,将发送器电路的运行模式从一个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到另一个数据传输模式;其中,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对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一电路的控制可包括:通过由终端电阻器确定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的电位提供第一传输值,并通过给第一导线施加第一参考电位,给第二导线施加不同于第一参考电位的第二参考电位而提供第二传输值;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对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二电路的控制可包括:通过给第一导线施加第三参考电位,给第二导线施加第四参考电位而提供第一传输值,并通过给第一导线施加第四参考电位,给第二导线施加第三参考电位而提供第二传输值。
根据进一步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可另外包括: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将第一参考电位与第一导线之间设置的第一晶体管和第二参考电位与第二导线之间设置的第二晶体管呈现为非导通状态而提供第一传输值。
根据进一步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可另外包括: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将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呈现为导通状态而提供第二传输值。
根据所述方法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可通过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的电位差(小于用于提供第二传输值的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的电位差)提供第一传输值。
根据所述方法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可通过将耦接在第三参考电位和第一导线之间的第三晶体管和耦接在第四参考电位和第二导线之间的第四晶体管呈现为导通状态,将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呈现为非导通状态而提供第一传输值。
根据所述方法的进一步实施方式,在第二传输模式下,可通过将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呈现为非导通状态,将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呈现为导通状态而提供第二传输值。
根据进一步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可包括: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晶体管给第一导线提供第三参考电位而不是第一参考电位。
根据进一步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可包括: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二晶体管给第二导线提供第四参考电位而不是第一参考电位。
根据所述方法的进一步实施方式,第一参考电位的值可基本等于第三参考电位的值。
根据所述方法的进一步实施方式,第二参考电位的值可基本等于第四参考电位的值。
根据进一步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可包括: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在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施加电位差,用于提供第一传输值,该电位差与用于提供第二传输值的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施加的电位差具有相同幅度,但极性相反。
根据进一步实施方式,所述方法可包括: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在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施加电位差,用于提供第一传输值,该电位差与用于提供第二传输值的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之间施加的电位差相比,具有较小幅度,且极性相反。
上文根据特定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特别示出和说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只要不脱离附加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可对其形式和细节进行各种改变。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如附加权利要求所述,因此,只要符合权利要求等同物的意义和范围,可进行各种改变。

Claims (23)

1.一种发送器电路的运行模式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将由所述发送器电路发送的数据消息内的表示由所述发送器电路进行传输所用的比特率的消息字段的状态;
根据所述消息字段的状态,将所述发送器电路的运行模式从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其中,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使用被配置为传输数据的第一电路,所述第一电路被配置为通过由终端电阻器确定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的电位来提供第一传输值,并通过向所述第一导线施加第一参考电位并向所述第二导线施加与所述第一参考电位不同的第二参考电位来提供第二传输值,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使用被配置为传输数据的第二电路,所述第二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向所述第一导线施加第三参考电位并向所述第二导线施加第四参考电位来提供第一传输值,并通过向所述第一导线上施加所述第四参考电位并向所述第二导线施加所述第三参考电位来提供第二传输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消息字段被布置在要传输的数据消息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无论所述消息字段的状态如何,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要传输的数据消息的第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消息字段的状态,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或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要传输的数据消息的第二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消息字段包括表示由所述发送器电路进行传输所用的比特率的比特率变换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消息字段的比特值与所述第一传输值相等时,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要传输的数据消息内的数据完整性字段时,从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要传输所述第一传输值时,控制耦接在所述第一参考电位与所述第一导线之间的第一晶体管和耦接在所述第二参考电位与所述第二导线之间的第二晶体管进入非导通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要传输所述第二传输值时,控制耦接在所述第一参考电位与所述第一导线之间的第一晶体管和耦接在所述第二参考电位与所述第二导线之间的第二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时,将所述第一参考电位切换到所述第四参考电位,并且将所述第二参考电位切换到所述第三参考电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参考电位等于所述第四参考电位,并且所述第二参考电位等于所述第三参考电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要在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所述第一传输值时,控制耦接在所述第三参考电位与所述第一导线之间的第三晶体管和耦接在所述第四参考电位与所述第二导线之间的第四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要在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所述第二传输值时,控制耦接在所述第三参考电位与所述第一导线之间的第三晶体管和耦接在所述第四参考电位与所述第二导线之间的第四晶体管进入非导通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向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施加基本电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基本电位小于所述第一参考电位和所述第二参考电位中较大的那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以高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的比特率传输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数据以达每秒1兆比特的比特率发送。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数据以高于每秒1兆比特的比特率发送。
19.一种用于发送器电路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被配置为检测将由所述发送器电路发送的数据消息内的消息字段的状态的检测电路;
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消息字段的状态为所述发送器电路生成切换信号的切换电路,
其中,所述发送器电路包括:
被配置为在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数据的第一电路,其中,在所述第一数据传输模式下,通过由终端电阻器确定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之间的电位来提供第一传输值,并且其中,通过向所述第一导线施加第一参考电位并向所述第二导线施加与所述第一参考电位不同的第二参考电位来提供第二传输值;
被配置为在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传输数据的第二电路,其中,在所述第二数据传输模式下,通过向所述第一导线施加第三参考电位并向所述第二导线施加第四参考电位来提供第一传输值,并通过向所述第一导线施加所述第四参考电位并向所述第二导线施加所述第三参考电位来提供第二传输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控制电路,
其中,所述消息字段与表示由所述发送器电路进行传输所用的比特率的比特率变换位相对应。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控制电路,
其中,所述检测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在检测到将由所述发送器电路发送的数据消息内的数据完整性字段时为所述发送器电路生成反向切换信号。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控制电路,
其中,所述切换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将其提供给所述发送器电路的输出信号的输出电平设定为第一值而为所述发送器电路生成所述切换信号,所述第一值表示所述发送器电路将从第一运行模式切换到第二运行模式。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控制电路,
其中,所述切换电路进一步被配置为通过将其提供给所述发送器电路的输出信号的输出电平设定为第二值而为所述发送器电路生成反向切换信号,所述第二值不同于所述第一值,并且所述第二值表示所述发送器电路将从所述第二运行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运行模式。
CN201210469752.3A 2012-05-04 2012-11-19 发送器电路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Active CN1033841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463,853 2012-05-04
US13/463,853 US10340864B2 (en) 2012-05-04 2012-05-04 Transmitter circui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4184A true CN103384184A (zh) 2013-11-06
CN103384184B CN103384184B (zh) 2017-04-12

Family

ID=46261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69752.3A Active CN103384184B (zh) 2012-05-04 2012-11-19 发送器电路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40864B2 (zh)
EP (1) EP2660974B1 (zh)
CN (1) CN103384184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5604A (zh) * 2015-09-07 2018-04-17 法国大陆汽车公司 与can‑fd通信协议兼容的运载工具的电子计算机
CN105024898B (zh) * 2014-04-30 2018-07-13 恩智浦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控制器局域网络(can)通信量的can设备和方法
CN109564413A (zh) * 2016-06-09 2019-04-02 倍福自动化有限公司 操作现场总线系统的现场总线模块和方法
CN111713075A (zh) * 2017-12-22 2020-09-2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总线系统的用户站和用于在总线系统中以不同比特率发送消息的方法
CN111713073A (zh) * 2017-12-22 2020-09-2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串行总线系统的用户站和用于在串行总线系统中发送消息的方法
CN111788797A (zh) * 2017-12-22 2020-10-1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串行总线系统的用户站和用于在串行总线系统中发送消息的方法
CN112134772A (zh) * 2020-09-09 2020-12-25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单线的传输数据方法及设备
CN112913192A (zh) * 2018-09-04 2021-06-0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串行总线系统的用户站和用于在串行总线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
CN113169923A (zh) * 2020-08-26 2021-07-23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can通信的板内通信电路及装置
CN114073042A (zh) * 2019-05-16 2022-02-1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串行总线系统的用户站的发送/接收装置和通信控制装置以及用于在串行总线系统中通信的方法
CN114884530A (zh) * 2022-04-20 2022-08-09 星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线收发器
CN114884530B (zh) * 2022-04-20 2024-04-19 星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线收发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41223A1 (de) * 2010-09-22 2012-03-22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seriellen Datenübertragung mit umschaltbarer Datenrate
US9471528B2 (en) * 2012-11-02 2016-10-18 Nxp B.V.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transceive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AN transceiver
US9652423B2 (en) * 2013-06-05 2017-05-1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AN and flexible data rate CAN node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ixed bus CAN FD communications
US9330045B2 (en) * 2013-10-02 2016-05-03 Nxp B.V.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AN traffic
US10452504B2 (en) * 2013-10-02 2019-10-22 Nxp B.V.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device and method for emulating classic CAN error management
US10049072B2 (en) * 2013-11-18 2018-08-14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a data processing system
CN104092515B (zh) * 2014-07-11 2017-03-22 电子科技大学 兼容can2.0b协议的can总线通信方法
KR101573637B1 (ko) * 2014-11-03 2015-12-0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데이터량 증대로 통신속도 개선을 위한 can 통신 방법 및 데이터 프레임 구조
US9935774B2 (en) * 2015-05-22 2018-04-03 Nxp B.V. Configurable cryptographic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device
US10095634B2 (en) 2015-05-22 2018-10-09 Nxp B.V. In-vehicle network (IVN)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IVN device
US9825918B2 (en) 2015-05-22 2017-11-21 Nxp B.V.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AN device
DE102015213522A1 (de) * 2015-07-17 2017-01-19 Robert Bosch Gmbh Bussystem, Teilnehmerstation dafür und Verfahren zur Konfiguration eines statischen Bussystems für eine dynamische Kommunikation
US10361934B2 (en) 2015-09-28 2019-07-23 Nxp B.V.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AN traffic
US9954892B2 (en) * 2015-09-28 2018-04-24 Nxp B.V.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AN traffic
JP6601341B2 (ja) 2016-08-02 2019-11-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送信回路
JP6724640B2 (ja) 2016-08-02 2020-07-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差動通信回路
JP6623971B2 (ja) 2016-08-05 2019-12-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送信回路
EP3373526B1 (en) * 2017-03-07 2020-01-08 Nxp B.V. Transmitter with independently adjustable voltage and impedance
DE102017212543A1 (de) * 2017-07-21 2019-01-24 Robert Bosch Gmbh Sende-/Empfangseinrichtung für ein Bus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Reduktion von leitungsgebundenen Emissionen
DE102017213833A1 (de) * 2017-08-08 2019-02-14 Robert Bosch Gmbh Sende-/Empfangseinrichtung für ein Bus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Reduzierung einer Schwingneigung beim Übergang zwischen unterschiedlichen Bitzuständen
DE102018202167A1 (de) * 2017-12-22 2019-06-27 Robert Bosch Gmbh Teilnehmerstation für ein serielles Bus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Senden einer Nachricht in einem seriellen Bussystem
US10567192B2 (en) 2018-03-21 2020-02-18 Nxp B.V.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AN device
DE102018114759A1 (de) * 2018-06-20 2019-12-24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Treibervorrichtung für einen differenziellen Bus und entsprechendes Verfahren
CN113466745B (zh) * 2020-03-31 2022-1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设备及数据传输方法
US11539548B2 (en) * 2020-09-23 2022-12-27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uppressing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bus ring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35824A (en) * 1982-05-20 1984-03-06 Motorola,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improved 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 modulation
WO1991003901A1 (fr) * 1989-09-04 1991-03-21 Fujitsu Limited Systeme d'echange a relais de donnees a multiplexage temporel
JP3133490B2 (ja) * 1991-08-27 2001-02-05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多重伝送装置
US5267269A (en) * 1991-09-04 1993-11-30 Level One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employing predetermined waveforms for transmit equalization
DE69334110T2 (de) * 1992-06-15 2007-05-10 Fujitsu Ltd., Kawasaki Integrierte Halbleiterschaltung mit Eingangs-Ausgangsschnittstelle für kleine Signalamplituden
US5680405A (en) * 1992-09-11 1997-10-21 Teltrend Incorporated Remote reporting system for digital transmission line elements
US5581707A (en) * 1994-07-27 1996-12-03 Psc, Inc. System for wireless collection of data from a plurality of remote data collection units such as portable bar code readers
TW293108B (zh) * 1994-11-25 1996-12-11 Hitachi Ltd
US5999389A (en) * 1996-10-24 1999-12-07 Eaton Corporation Repeater for bus with bus fault isolation
US20060262832A1 (en) * 1997-03-12 2006-11-2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nvolutionally encoding and decoding multiple data streams
US6907048B1 (en) * 1997-10-14 2005-06-14 Alvarion Israel (2003)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ethernet data packets via radio frames in a 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US6301269B1 (en) * 1998-05-20 2001-10-09 Motorola, Inc. ATM switching system and method with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on
US6611519B1 (en) * 1998-08-19 2003-08-26 Swxtch The Rules, Llc Layer one switching in a packet, cell, or frame-based network
US6798736B1 (en) * 1998-09-22 2004-09-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variable rate data
KR100296385B1 (ko) * 1999-01-18 2001-07-12 윤종용 전송 속도 인식방법 및 그 장치
US6631159B1 (en) * 1999-11-10 2003-10-07 Agere Systems, Inc. Transceiver with disconnect detector
US7782731B2 (en) 2001-07-23 2010-08-24 Joseph Reid Henrichs Optical hard disk drive having a phase-change microhead array chip
US6977850B2 (en) * 2001-12-27 2005-12-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switch circuit to supply voltage
US20030167345A1 (en) * 2002-02-25 2003-09-04 Knight Alexander N. Communications bridge between a vehicle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a remote system
WO2004021952A2 (en) 2002-09-06 2004-03-18 Hill-Rom Services, Inc. Hospital bed
US7051578B2 (en) 2003-03-06 2006-05-30 Cincinnati Test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 gas
JP3949636B2 (ja) * 2003-09-30 2007-07-25 Nec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Lvdsドライバー回路
US7286767B2 (en) * 2003-09-30 2007-10-23 Intel Corporation Optical transceiver over single communication link
US20050225971A1 (en) 2004-04-13 2005-10-13 Melnik Michael A Safety warning module
US20080246511A1 (en) * 2005-04-28 2008-10-09 Satoshi Miura Differential Drive Circuit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5231222B2 (ja) 2005-07-08 2013-07-10 ヒル−ロム サービシ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患者支持体用制御ユニット
US7312628B2 (en) * 2005-11-29 2007-12-2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N bus auto-termination
JP4466618B2 (ja) 2006-06-28 2010-05-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電力変換方法
JP4952212B2 (ja) * 2006-11-22 2012-06-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通信妨害防止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のノード、通信システム、車両用故障診断装置、及び車載装置
KR100805525B1 (ko) * 2007-01-11 2008-02-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차동 신호 전송 시스템 및 이를 구비한 평판표시장치
US20080169970A1 (en) 2007-01-11 2008-07-17 Decatur Electronics, Inc. Multi-Platform Configurable Radar Device for Velocity Monitoring of Traffic and Other Moving Targets
KR20080081520A (ko) 2007-03-05 2008-09-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이에 구비되는 화상형성유닛
US8854986B1 (en) * 2007-03-12 2014-10-07 Aquantia Corporation Energy efficiency ethernet (EEE) with 10GBASE-T structures
US20090073158A1 (en) 2007-09-18 2009-03-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emiconductor element and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064373B2 (en) * 2007-12-17 2011-11-22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mplex or duplex transmission mode of an ethernet link in an energy efficient network
JP4544326B2 (ja) * 2008-03-26 2010-09-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集積回路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0971216B1 (ko) * 2008-08-25 2010-07-20 주식회사 동부하이텍 디스플레이
JP2010062949A (ja) * 2008-09-04 2010-03-18 Fujitsu Component Ltd 受信機及び信号伝送システム
JP2010268350A (ja) * 2009-05-18 2010-11-25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終端抵抗調整回路
US7859299B1 (en) * 2009-07-10 2010-12-28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data communication with synchronous storage circuitry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WO2011033708A1 (ja) * 2009-09-18 2011-03-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ドライバ回路および映像システム
US8548069B2 (en) * 2009-10-29 2013-10-01 Panasonic Corporation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capable of transmitting interrupt signal without interrupt gate period
JP5065424B2 (ja) * 2010-01-14 2012-10-31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リンギング抑制回路
US9128489B2 (en) * 2010-02-09 2015-09-08 Nelson Irrigation Corpor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JP5226736B2 (ja) * 2010-05-28 2013-07-03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通信信号生成装置及び通信装置
JP5290473B2 (ja) * 2010-11-19 2013-09-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データ転送回路、データ転送方法、表示装置、ホスト側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9257079B2 (en) * 2011-06-27 2016-02-09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ata driving system and chip for liquid crystal panel as well as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786338B2 (en) * 2011-11-14 2014-07-2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elay locked loop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HILIPS SEMICONDUCTORS,: ""P8xC592 8-bit microcontroller with on-chip CAN"", 《PRODUCT SPECIFICATION SUPERSEDES DATA OF JANUARY 1995 FILE UNDER INTEGRATED CIRCUITS, IC18》 *
PHILIPS SEMICONDUCTORS,: ""P8xC592 8-bit microcontroller with on-chip CAN"", 《PRODUCT SPECIFICATION SUPERSEDES DATA OF JANUARY 1995 FILE UNDER INTEGRATED CIRCUITS, IC18》, 27 June 1996 (1996-06-27) *
ROBERT BOSCH GMBH,: ""CAN with Flexible Data-Rate Specification Version 1.0"", 《ROBERT BOSCH PLATZ 1, 70839 GERLINGEN, GERMANY》 *
邬宽明,: "《CAN总线原理和应用系统设计》", 30 November 199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4898B (zh) * 2014-04-30 2018-07-13 恩智浦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控制器局域网络(can)通信量的can设备和方法
CN107925604B (zh) * 2015-09-07 2020-09-01 法国大陆汽车公司 与can-fd通信协议兼容的运载工具的电子计算机
CN107925604A (zh) * 2015-09-07 2018-04-17 法国大陆汽车公司 与can‑fd通信协议兼容的运载工具的电子计算机
CN109564413B (zh) * 2016-06-09 2021-09-24 倍福自动化有限公司 操作现场总线系统的现场总线模块和方法
CN109564413A (zh) * 2016-06-09 2019-04-02 倍福自动化有限公司 操作现场总线系统的现场总线模块和方法
CN111713073B (zh) * 2017-12-22 2022-04-1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串行总线系统的用户站和用于在串行总线系统中发送消息的方法
CN111788797A (zh) * 2017-12-22 2020-10-1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串行总线系统的用户站和用于在串行总线系统中发送消息的方法
CN111713073A (zh) * 2017-12-22 2020-09-2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串行总线系统的用户站和用于在串行总线系统中发送消息的方法
CN111713075A (zh) * 2017-12-22 2020-09-2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总线系统的用户站和用于在总线系统中以不同比特率发送消息的方法
CN112913192A (zh) * 2018-09-04 2021-06-0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串行总线系统的用户站和用于在串行总线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
CN114073042A (zh) * 2019-05-16 2022-02-1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串行总线系统的用户站的发送/接收装置和通信控制装置以及用于在串行总线系统中通信的方法
US11632265B2 (en) 2019-05-16 2023-04-18 Robert Bosch Gmbh Transceiver unit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unit for a user station of a serial b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in a serial bus system
CN114073042B (zh) * 2019-05-16 2023-05-09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串行总线系统的用户站的发送/接收装置和通信控制装置以及用于在串行总线系统中通信的方法
CN113169923A (zh) * 2020-08-26 2021-07-23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can通信的板内通信电路及装置
CN112134772A (zh) * 2020-09-09 2020-12-25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一种基于单线的传输数据方法及设备
US11467993B2 (en) 2020-09-09 2022-10-11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equipment based on single line
CN114884530A (zh) * 2022-04-20 2022-08-09 星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线收发器
CN114884530B (zh) * 2022-04-20 2024-04-19 星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线收发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4184B (zh) 2017-04-12
EP2660974B1 (en) 2016-12-14
EP2660974A3 (en) 2015-04-29
US10340864B2 (en) 2019-07-02
US20130294460A1 (en) 2013-11-07
EP2660974A2 (en) 2013-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84184A (zh) 发送器电路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103384216B (zh) 发送器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US8971206B2 (en) Self synchronizing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9606954B2 (en) Communicating with MIPI-compliant devices using non-MIPI interfaces
CN111149326B (zh) 用于总线系统的发送/接收装置和用于减小在不同的位状态之间过渡时的振荡趋势的方法
US20140241414A1 (en) Self synchronizing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0572428B2 (en) Bus system
CN103282895A (zh) 以高数据率串行传输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JP5363566B2 (ja) 高速データ伝送方法および対応する装置
CN110892682B (zh) 用于总线系统的减振单元和用于减小在不同的位状态之间过渡时的振荡趋势的方法
CN111788797B (zh) 用于串行总线系统的用户站和用于在串行总线系统中发送消息的方法
CN104145256A (zh) Eia-485总线系统中的冲突检测
JP5803895B2 (ja) 伝送装置
US20210167989A1 (en) Bus transceiver with ring suppression
CN111713077B (zh) 用于串行总线系统的用户站和用于在串行总线系统中发送消息的方法
CN111149327B (zh) 用于总线系统的发送/接收装置和用于减小在不同的位状态之间过渡时的振荡趋势的方法
CN111713073B (zh) 用于串行总线系统的用户站和用于在串行总线系统中发送消息的方法
CN111149328B (zh) 用于总线系统的发送/接收装置和用于减小在不同的位状态之间过渡时的振荡趋势的方法
CN111164937B (zh) 用于总线系统的发送/接收装置和用于减小在不同的位状态之间过渡时的振荡趋势的方法
CN111713078B (zh) 用于串行总线系统的用户站和用于在串行总线系统中发送消息的方法
CN216819835U (zh) 单线隔离通讯装置及系统
CN116455211A (zh) 电压转换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CN114629527A (zh) 单线隔离通讯装置、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762298A (zh) 用于总线系统的发送/接收装置和用于在耦合输入了干扰时减少总线差分电压的振荡的方法
Sun A Half-duplex Synchronous Serial Fieldbus S^ sup 2^ CAN with Multi-host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