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0724A - 表面溶液调整型湿润基盘 - Google Patents

表面溶液调整型湿润基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80724A
CN103380724A CN2013101529200A CN201310152920A CN103380724A CN 103380724 A CN103380724 A CN 103380724A CN 2013101529200 A CN2013101529200 A CN 2013101529200A CN 201310152920 A CN201310152920 A CN 201310152920A CN 103380724 A CN103380724 A CN 1033807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asal disc
solution
moss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529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田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NSMATE MEDI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ANSMATE MEDI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ANSMATE MEDI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ANSMATE MEDI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80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07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4Structural elements or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rmal insulation
    • Y02A30/254Roof garden systems; Roof coverings with high solar reflectan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80/00Architectural or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improving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 Y02B80/32Roof garden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60Fishing; Aquaculture; Aquafarming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表面溶液调整型湿润基盘。所述湿润基盘使溶液从能够以静置或流动的状态确保预定液体量的蓄水体,在没有介入形成为具有与液滴相同或其以上的直径、宽度或容积的、使液体流动性移动的结构体的情况下,依靠吸水、汲水或基于毛细管现象而产生湿润性移动,从而使溶液在包含垂直、水平、斜面的所有角度的基盘表面上移动或者保持在包含垂直、水平、斜面的所有角度的基盘表面,且能够均匀地调整并维持基盘表面的溶液含量,其中,所述溶液包括水、油体、溶媒或者溶解有挥发性物质、可溶性物质的液体或者能够使生物生存并增殖的养生液。

Description

表面溶液调整型湿润基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包括建筑或建筑物的壁面、斜面、内壁、外壁、房顶的表面上保持溶液,以维持壁面的湿润、调整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改善周围环境,而且作为植物和动物的生物培养基盘而具体以培养整个苔藓植物、整个草本性植物、整个灌木性木本植物、木本性植物的苗、整个附生植物、淡水性及海水性的栖息在水中或岩石区的整个动物、着床于岩石区的整个动物为主要目的的环境调节基盘及生物培养基盘以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根据泥炭藓(Sphagnum)所具有的特性以及利用泥炭藓的植物栽培增殖相关的研究,通过泥炭藓或干燥的泥炭藓能够栽培和增殖出苔藓植物以及其他植物,尤其能够稳定且容易地大量栽培出包含属于频于灭绝的植物的泥炭藓属的种的其他稀少种。并且,通过从能够积蓄溶液的结构体浸润到作为培养面的石质基盘,从而在没有使用泥炭藓或对该泥炭藓进行了干燥的物体的情况下,也能成功地培养出了上述植物甚至动物。该发明所作出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不仅可以使用泥炭藓等的生物资源材料,还可以使用石质、塑料等非生物类材料的环境调节基盘,同时还提供了用于水库或湖水中的花卉栽培、以及栖息在自然环境中的以环境修复等屋外条件作为前提的田赛场以及房顶的绿化,进一步用于培养壁面绿化中的泥炭藓、除泥炭藓之外的苔藓植物、或者包含蕨类植物的维管束植物以及需要海水或淡水的生物的生育基盘。
发明内容
在迄今为止的基盘开发中,从其结构来看可大致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基盘结构的特征为,将配置于迄今为止用作绿化材料的基盘上的干燥泥炭藓插入到基盘内部,使其在基盘内部能够从下部的蓄水区域将水吸上来,而且朝大面积地固定于基盘一侧外部表面的干燥泥炭藓的上方和下方这两个方向供给水,这对于薄层壁面绿化基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相对于此,还有一种基盘结构近年来被开发为如下的生物的培养基盘,即,这种生物的培养基盘不仅能通过泥炭藓等生物资源材料,还可以通过石质、塑料等非生物类材料来进行吸水。前者存在媒介材料局限于泥炭藓的问题,后者虽然对于材料没有限制,但是对于通过非生物类材料进行吸水的基盘而言,存在局限于一边将水抽吸上来并使该水循环,一边培养生物的结构的问题。因此,关于无需抽吸,且材料不受限制,仅在底部蓄水,基盘自身就能够与泥炭藓材料同等地将水吸到上部,能够向调整环境或培养生物的表面区域持续且恒定地供给水的基盘而言,期待提供一种能够克服这些问题的技术。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该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结果,通过提供如下的基盘,无需通过除泥炭藓之外的材料进行抽吸也能够成功地使水吸向基盘表面,即,所述基盘的特征在于,设置当储存液体的区域超过预定以上的水位时使被储存的溶液流出的结构,并固定绿化材料或能够保持液体的材料,以能够从该蓄水区域吸取溶液,而且将从固定的材料的上方朝向下方供给溶液的最下位置设定在高于蓄水部上设置的最高水位的位置,或者在该最下位置设置用于阻断溶液的断水体。通过提供该基盘,完成了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基盘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没有使用形成为具有与液滴相同或其以上的直径、宽度或容积的管状、水路状、袋状等结构的、使液体移动(以下,简单地称为“流动性移动”)的输送体的结构物的情况下,从能够将水、油体、溶媒或者溶解有挥发性物质、可溶性物质的液体或者能够使生物生存并增殖的养生液(以下,将这些统称为“溶液”)以静置或流动的状态确保预定液体量的结构体(以下,称为蓄水体),通过具有活着的泥炭藓、干燥泥炭藓、木材等生物类材料以及生物石质、塑料等非生物类材料的石质体或汲水体,依靠吸水、汲水或毛细管现象,产生水的移动(以下,将这些统称为“湿润性移动”),从而一边使溶液在包含垂直、水平、斜面的所有角度的基盘表面上移动或者保持,一边均匀地调整维持其表面的溶液含量,由此调整基盘所设置的空间环境以及能够在湿润面上培养生物。
在此,在没有特别限定的情况下,所谓“泥炭藓”是指能够在与野生的生存状态实质上相同的状态下生长的泥炭藓。而且,所谓“干燥泥炭藓”是指对前述的能够生长的泥炭藓实施加热杀菌处理的泥炭藓(可以是市售品)、尤其是指对前述的生长泥炭藓进行自然干燥而得到的泥炭藓。总之,所谓“干燥泥炭藓”主要指经过杀菌处理的泥炭藓(可以是市售品),但是还包含对生长泥炭藓(维持生命活动的泥炭藓)单纯地进行了干燥的产品,“干燥泥炭藓”是用于特定其制造工艺的术语,对于该“干燥泥炭藓”是否含水,或是否湿润,这不会成为问题。
在此,在没有特别限定的情况下,所谓养生液是指能够使任意的生物生存、生长或增殖的所有的溶液。而且,包含蒸馏水或培养液,对前述的能够生长的养生液实施杀菌、消毒处理的产品(可以是市售品)也包含在此范畴,并且,前述的养生液中可以加入有微生物等的生物,也可以使微生物等的生物自然增殖。总之,所谓“养生液”主要指水或者用于使生物生存或成长、增殖的培养液,因此与生物的种类无关,只要是如同水那样循环的物质即可。
作为“石质”的材料包括:具有砂岩、泥岩等的碎屑性、凝灰岩等的火成碎屑性、冰川堆积岩等的破碎性的堆积岩;由熔岩、火山喷出物、岩浆等形成的火成岩;或者由生物的堆积物形成的石灰岩;人工制造的混凝土材或玻璃,对于石质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
对于生物类及非生物类的材料而言,通常将进行粒子化而大小变成100nm至20mm左右的物质固定于汲水体,而且即使破坏作为材料中的一种的泥炭藓所具有的多孔质结构而变成粒子状,也能够进行湿润性移动。而且,这些粒子可以将各种大小、种类进行混合而固定,例如,可以一次性粘贴到纸状或布状的结构体之后固定于基盘。
本基盘主要将(1)蓄水体和(2)能够进行湿润性移动的石质体或汲水体(将这些简单地称为“湿润体”)这两个结构作为一个单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构成层状单元而使用。但是,使用两个以上的单元时,优选为在连接单元和单元的基盘表面之间设置用于阻断溶液的移动的断水体。
“汲水体”包括依靠毛细管现象而使水移动的结构体在内,可以是纸、布、棉、浆等的天然的植物性纤维材料、以及海绵等化学合成系的塑料材料、发泡性的陶瓷、绿化材(greenbiz)、灰浆、混凝土二次制品、砖、瓦等能够将养生液提升至高于水位的结构体,其材质及其组合没有特别限制。在此、浆的形状可以是将“锯屑”那样的物质用搅拌机进行粒子化或微小化而得到的形状。而且,汲水体的范畴包括泥炭藓、泥炭苔(peat moss)、茶叶(包括用完的茶叶)以及整个植物的叶子以将此微细化的物质、整个土壤(黑土、旱地土、含肥料的土、珍珠岩或蛭石等人工发泡石、粘土、淤泥以及其干燥粉末)、砂岩、泥岩等的碎屑性、凝灰岩等的火成碎屑性、冰川堆积岩等的破碎性的堆积岩、由熔岩、火山喷出物、岩浆等形成的火成岩,或者由生物的堆积物形成的石灰岩、人工制造的混凝土材、将这些粉碎物单独使用或复合使用而形成形状的物质。例如,作为薄层汲水体表面加工方法有将相同粒子形状的砂或熔岩的粉末粒子用粘接剂等来粘着的方式。粘接剂使用盐橡胶系、氨基甲酸乙酯(urethane)系、丙烯酸系等。
汲水体所具有的重要的优点为如下:目前为止在吸水性材料局限于泥炭藓或石质,然而本发明中利用这种单独的材料或材料本身不受限制,例如,使吸水性材料粘附或充填于非吸水性或疏水性的主体材料表面或内部,或者,利用将这些构成为粒状的物质混合而形成一种形状的物体,使养生液从输送体浸润至养生部,由此能够培养植物。
“湿润体”的材料可以是纸、布、棉、浆等的天然的植物性纤维材料以及这些碳化物(木炭、灰等)、煤炭等的化石燃料、海绵等的化学合成系的塑料材料、发泡性的陶瓷、玻璃、绿化材、灰浆、混凝土二次制品、砖、瓦等能够将养生液提升至高于水位的结构体,其材质及其组合没有特别限制。在此、浆的形状可以是将“锯屑”那样的物质用搅拌机进行粒子化或微小化而得到的形状。也可以将含有如柳杉、桧木等的芳香性物质、有用物质的木片材料作为湿润体使用。而且,湿润体的范畴还包括泥炭藓、泥炭苔(peatmoss)、茶叶(包括用完的茶叶)以及整个植物的叶子以将此微细化的物质、整个土壤(黑土、旱地土、含肥料的土、珍珠岩或蛭石等人工发泡石、粘土、淤泥以及其干燥粉末)、砂岩、泥岩等的碎屑性、凝灰岩等的火成碎屑性、冰川堆积岩等的破碎性的堆积岩、由熔岩、火山喷出物、岩浆等形成的火成岩、金、银、铜、钛,铝,不锈钢、铁等的矿物或者将这些用树脂涂料加工而进行粒子化的物质、或者由生物的堆积物形成的石灰岩、人工制造的混凝土材、将这些粉碎物单独使用或复合使用而形成形状的物质。例如,作为薄层汲水体表面加工方法有将相同粒子形状的砂或熔岩的粉末粒子用粘接剂等来粘着的方式。
对于“主体”的材料而言,非透水性和透水性的类型均可。非透水性材料可以是塑料、橡胶、金属等,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容易弯曲且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的耐久性的材料。从这一点来考虑,乙烯树脂、塑料(防水橡胶)等的耐锈性出色的物质作为构成主体的优选材料被列出。作为透水性的材料可以是纸、布、棉、浆、干燥木材、防腐处理木材等天然的植物性纤维材料或者对这些涂布了树脂的物质。而且,可以是海绵等的化学合成系的吸水性塑料材料、多孔质或发泡性的陶瓷、玻璃、绿化材、灰浆、混凝土二次制品、砖、瓦等能够将溶液提升至高于水位的结构体,其材质及其组合没有特别限制。在此、浆的形状可以是将“锯屑”那样的物质用搅拌机进行粒子化或微小化而得到的形状。而且,该材料的范畴包括泥炭藓、泥炭苔(peatmoss)、茶叶(包括用完的茶叶)以及整个植物的叶子以将此微细化的物质、整个土壤(黑土、旱地土、含肥料的土、珍珠岩或蛭石等人工发泡石、粘土、淤泥以及其干燥粉末)、砂岩、泥岩等的碎屑性、凝灰岩等的火成碎屑性、冰川堆积岩等的破碎性的堆积岩、由熔岩、火山喷出物、岩浆等形成的火成岩,或者由生物的堆积物形成的石灰岩、人工制造的混凝土材、将这些粉碎物单独使用或复合使用而形成形状的物质。
培养植物的基盘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培养面为水平式时,其厚度为1mm~100mm左右,优选范围为7mm~30mm,培养面为水平式以外时,其厚度为1mm~10m左右,优选范围为30mm~900mm。
在本基盘中,输送体或水路的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其厚度为0.1mm~100mm左右、通常优选为2mm~50mm。而且,其材料可以是塑料、橡胶、金属等,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容易弯曲且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的耐久性的材料。从这一点来考虑,乙烯树脂、塑料(防水橡胶)等的耐锈性出色的物质作为构成水路体的优选材料被列出。
在本基盘中所培养的苔藓植物没有特别限制,可以直接使用野生于自然界的苔藓植物,也可以使用利用栽培法得到的苔藓植物。而且,可以使用利用了所谓的培养法(例如,参照“植物生物工艺学Ⅱ”,东京化学同人:现代化学·增刊20的第39也“藓苔类的培养”(小野著)等)的“培养苔藓”,但是,通常优选为使用通过栽培法得到的植物。
该所栽培的苔藓植物可以使用通过通常的栽培法得到的苔藓植物,但是,特殊地,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通过以下方法得到的苔藓植物断片群。
即,切断成长了的苔藓植物的群落的顶部附近,并将切断的苔藓植物断片作为收获物使用,且继续培养被切断的苔藓植物的群落,而且,重复执行该培养和收获的循环,由此可以将在苔藓植物的栽培方法中所得到的前述苔藓植物的断片群使用于本发明。
在此,成长了的苔藓植物的群落可以是天然的苔藓植物的群落,也可以是通过通常的托盘(pallet)栽培所得到的苔藓植物的群落,也可以是对固定了苔藓植物的人工基盘进行培养而得到的苔藓植物的群落。苔藓植物的群落可以是在平放的状态下培养的群落,也可以是在壁面或斜面等上培养的群落。进行顶部附近的切断的时机优选为前述的成长了的苔藓植物中的苔藓植物大概达到2~3cm左右的时间点。在对苔藓植物的群落的顶部附近进行切断时,可使用各种切断工具(例如,剪刀、推子、磨沙机等)来切断苔藓植物的群落的上部(绿色较多的部分)。而且,通过利用扫帚或刷毛等扫刷苔藓植物的群落的上部,苔藓植物的顶部附近也容易被切断,从而可以得到所期望的苔藓植物的断片。
在前述的切断工艺之后,经切断而得到的植物的断片作为“收获物”可使用为载置于本栽培基中的苔藓植物。而且,切断之后的苔藓植物的群落继续被培养而可以使苔藓植物再生长。对于该再生长的苔藓植物的群落,通过再次进行切断工艺,可以再次得到苔藓植物的断片群。通过重复执行该培养和收获的循环,可有效地将苔藓植物作为“收获物”而得到。
而且,可适用于本发明的生物中,泥炭藓是指属于苔藓植物藓类、泥炭藓科、泥炭藓属(Sphagnum L.)的所有生物,例如如果是原产地为日本的生物则可列举大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 L.)、疣泥炭藓(Sphagnumpapillosum Lindb.)、中位泥炭藓(Sphagnum magellanicum Brid.)、截叶泥炭藓(Sphagnum aongstroemii C.Hartm)、密叶泥炭藓(Sphagnum compactumDC.)、稀孔泥炭藓(Sphagnum microporum Warnst.ex Card)、(Sphagnumcalymmatophyllum Warnest.&Card.)、偏叶泥炭藓(Sphagnum subsecundumNees ex Sturm)、白齿泥炭藓(Sphagnum girgensohnii Russow)、锈色泥炭藓(Sphagnum fuscum(Schimp.)H.Klinggr.)、石斛(Sphagnum fimbriatumWilson ex Wilson&Hook.f.)、尖叶泥炭藓(Sphagnum capillifolium(Ehrh.)Hedw.)、暖地泥炭藓(Sphagnum junghuhnianum Dozy&Molk.Subsp.Pseudomolle(Warnest.)H.Suzuki)、柔叶泥炭藓(Sphagnum tenellumHoffm.)、狭叶泥炭藓(Sphagnum cuspidatum Hoffm.)喙叶泥炭藓(Sphagnumrecurvum P.Beauv.)、粗叶泥炭藓(Sphagnum squarrosum Crome)等。而且,本发明当然也可适用原产地为除日本以外的地域的泥炭藓。
除泥炭藓以外的苔藓植物是指属于藓苔类的所有的植物,例如可以特别地例举细叶真藓(Bryum capillare Hedw.)、燕尾藓(Bryhnia novae-angliae(Sull.&Lesq.)Grout)、圆枝青藓(Brachythecium garovaglioides Müll.Hal.)花叶溪苔(Pellia endiviaefolia Mitt.)、偏叶泽藓(Philonotisfalcate(Hook.)Mitt.)、东亚曲尾藓(Dicranum nipponense Besch.)、亚灰羽藓(Thuidium subglaucinum(Müll.Hal.)A.Jaeger)、东亚砂藓(Racomitrium japonicum(Dozy&Molk.)Dozy&Molk.)、拟三列真藓(Bryum pseudotriquetrum(Hedw.)Gaertn.)、密叶绢藓(Entodonchallengeri(Paris)Card.)、南方小锦藓(Brotherella henonii(Duby)M.Fleisch.)、草藓(Callicladium haldanianum(Grev.)H.A.Crum)、尖叶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db.)T.J.Kop.)、疣灯藓(Trachycystis microphylla(Dozy&Molk.)Lindb.)、短肋羽藓(Thuidiumkanedae Sakurai)、长褶叶苔(Jungermannia virgata(Mitt.)Steph.)、大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 L.)、蛇苔(Conocephalum conicum(L.))、东亚万年藓(Climacium japonicum Lindb.)、暖地大叶藓(Rhodobryumgianteum(
Figure BDA00003116075900071
)Paris)、角齿藓(Ceratodon purpureus(Hedw.)Brid.)、真藓(Bryum argenteum Hedw.)、垂蒴棉藓(Plagiothecium nemorale(Mitt.)A.Jaeger)、毛地钱(Dumortiera hirsuta(Sw.)Nees)、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on)、金发藓(Polytrichum commune Hedw.)、拟大金发藓(Polytrichum formosum Hedw.)、万年藓(Climacium dendroides(Hedw.)F.Weber&Mohr)、疣叶白发藓(Leucobryum scabrum Sande Lac.)、桧叶白发藓(Leucobryum juniperoideum(Brid.)Müll.Hal.)、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 L.)、鼠尾藓(Myuroclada maximowiczii(Borcz.)Steere&W.B.Schofield)、节茎曲柄藓(Campylopus unbellatus(Arn.)Paris)、广叶绢藓(Entodon flavescens(Hook.)A.Jaeger)、双齿异萼苔(Heteroscyphus coalitus(Hook.)Schiffn.)、大桧藓(Pyrrhobryumdozyanum(Sande Lac.)Manuel)以及这些相似种。
尤其,可以列举仙鹤藓(Atrichum undulatum(Hedw.)、P.Beauv(Namigata-Tachigoke))等的仙鹤藓属(Atrichum P.Beauv.(Tachigoke-zoku));东亚小金发藓(Pogonatum inflexum(Lindb.)Lac.(Ko-sugigoke))等的小金发藓属(Pogonatum P.Beauv(Niwa-sugigoke-zoku));台湾拟金发藓(Polytrichastrum formosum(Hedw.)G.L.Smith)等的拟金发藓属(Polytrichastrum G.L.Smith(Miyama-sugigoke-zoku));金发藓(Polytrichum commune Hedw.(Uma-sugigoke))等的金发藓属(Polytrichum Hedw.(Sugigoke-zoku));角齿藓(Ceratodon purpureus(Hedw.)Bird.(Yanoueno-akagoke))等的角齿藓属Ceratodon Bird.(Yanouenoaka-goke-zoku);日本曲尾藓(Dicranum japonicum Mitt.(Shippogoke))、东亚曲尾藓(Dicranumnipponense Besch(O-shippogoke))、曲尾藓(Dicranum scoparium Hedw.(Kamojigoke))、波叶曲尾藓(Dicranum polysetum Sw.(Nami-shippogke))等的曲尾藓属(Dicranum Hedw.(Shippogoke-zoku));疣叶白发藓(Leucobryum scabrum Lac.(O-shiragagoke))、桧叶白发藓(Leucobryumjuniperoideum(Brid.)C.Mull.(Hosoba-okinagoke))等的白发藓属(Leucobryum Hampe(Shiragagoke-zoku));真藓(Bryum argenteum Hedw.(Gingoke))等的真藓属(Bryum Hedw.(Hariganegoke-zoku));暖地大叶藓(Rhodobryum giganteum(schwaegr.)Par.(O-kasagoke))等的大叶藓属(Rhodobryum(Schimp.)Hampe(Kasagoke-zoku));湿地匍灯藓(Plagiomniumacutum(Lindb.)T.Kop.(Kotsubog oke))等的匍灯藓属(Plagiomnium T.Kop.(Tsuru-chochingoke-zoku));疣灯藓(Trachycystismicrophylla(Dozy et Molk.)Lindb.(Kobano-chochingoke))等的疣灯藓属(Trachycystis Lindb.(Kobano-chochingoke-zoku));大桧藓(Pyrrhobryum dozyanum(Lac.)Manuel(Hinokigoke))等的刺叶桧藓属(Pyrrhobryum Mitt.(Hinokigoke-zoku));梨蒴珠藓(Bartramia pomiformisHedw.(O-tamagoke))等的珠藓属(Bartramia Hedw.(tamagoke-zoku));万年藓(Climacium dendroides(Hedw.)Web.et Mohr(Furoso))、东亚万年藓(Climacium japonicium Lindb.(Koyano-mannengusa))等的万年藓属(Climacium Web.et Mohr(Koyano-mannengusa-zoku));长枝砂藓(Racomitrium ericoides(Web.et Brid)Brid(Hai-sunagoke))、东亚砂藓(Racomitrium japonicium Dozy et Molk.(Ezo-sunagoke))、砂藓(Racomitrium canescens(Hedw.)Brid.ssp.latifolium(Sunagoke))、硬叶砂藓(Racomitrium barbuloides Card.(Kobanosunagoke))等的砂藓属(Racomitrium Brid.(Shimofurigoke-zoku));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Wils.(Haigoke))等的灰藓属(Hedw.,nom.cons.(Haigoke-zoku));短肋羽藓(Thuidium Kanedae Sak.(Toyama-shinobugoke))等的羽藓属(ThuidiumBruch et Schimp.in B.S.G.(Shinobugoke-zoku))、泥炭藓属(Sphagnum L.)等,但并不局限于此。
这些苔藓植物可以使用单种类的苔藓植物,这自不必说,其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尤其,通过组合使用喜欢较强日照的苔藓植物(例如,砂藓、角苔等)和喜欢阴凉的苔藓植物(例如,大灰藓、曲尾藓、大桧藓、大叶藓、短肋羽藓、提灯藓类等),从而在不依赖本栽培体所用到的日照环境的情况下,能够维持苔藓植物的繁殖。
还可以栽培除苔藓以外的“其他的植物”,且可以培养包含蕨类的整个维管束植物。尤其,可以列举作为利用发芽的幼苗的植物的豆芽、苗芽类的大豆、绿豆、莴苣、芝麻的种子以及幼苗等。而且、作为药草类的植物可以例示菜蓟、鬼罂粟、藿香、龙牙草、酸模、茴芹、紫朱草、山金车、苜蓿、当归、黄色绒毛花、意大利芹菜、英格洛尼·米兰(インジェローニ·ミラノ)、韦尔德·戴耶斯(ウェルド·ダイヤース)、水田芥、菘蓝(Woad)、香科科、车叶草、松果菊、猫草(エルバガット)、艾尔芭斯特拉(エルバステラ)、土木香、菊苣、观赏性草(Ornamental Grasses)、铁线莲、诚实花、牛至、滨藜(ORACH)、水芹(cresson)、加亚尔(カイヤール)、罂粟(食用、观赏用)、芫荽、香菜(コウサイ)、萨顿(サットン)、萨福克草(Suffolk Herbs)、紫苏、鼠尾草、夏季薄荷、芹菜、蓝薄荷、猫薄荷、甜茴香、弗伦奇(フレンチ)、雪维菜、提尔(ティル)、罗勒、欧芹、牛膝草、弗兰卡(フランキ)、锦葵属、蓝锦葵、胡椒、胡椒薄荷、唇萼薄荷、风轮菜等的薄荷类、罂粟、唇萼薄荷、芝麻菜、蜜蜂花、柠檬草、芙蓉、紫花南芥、迷迭香、蓍草、苦艾等。而且、作为蔬菜类或野菜类的食用的植物可以列举草莓、西红柿、茄子、黄瓜、甜瓜、秋葵、灯笼椒、红辣椒、哈瓦那辣椒、南瓜、夏南瓜、苦瓜、西瓜、生菜、油菜、卷心菜、莴苣、纳帕、菠菜、葱、韭菜、西兰花、菜花、豆芽、萝卜、唐辛子等。作为花、花卉类、观赏植物、绿化植物可以列举三色堇、堇菜等的堇類、波斯菊、向日葵、翠菊等的菊类、百合类、蝴蝶兰或石斛兰等的兰类、矮草类(日本矮草、大穗结缕草、猫草、西洋矮草、草地早熟、J草皮II(ジェイターフツー)、百慕达草、本特草)、洋桔梗等的桔梗类、金莲花、金盏花、百日草、麦仙翁、瞿麦、藿香、牵牛花、绣球花、马利筋、回环草、银莲花、苋属植物、油菜、阿比拉斯(アビラス)、香雪球、西洋甘菊、点地梅属、伊比利斯鸡冠花(イベリスケイトウ)、因斯坦茨(インスタンツ)、凤仙花、缬草、雪绒花、紫锥花、蓝刺头、南庭荠、月见草、蓝星花、含羞草、白粉花、蓝眼菊、耧斗菜、牛舌樱草、女郎花、酢浆草、桔梗、苏尔坦(サルタン)、雏菊、缕红草、木槿、蔷薇、雏菊、万寿菊、矢车菊、地榆等,但并不局限于此。而且,可以举例通常的沼泽植物、水生植物(以水中以及水周边为中心生存的植物的总称)。具体来讲,可以例示旱伞草、地性兰(敦盛草、敦盛草、十字兰、春兰、朱兰、疏花火烧兰、鹭草、兜兰属、美洲兜兰属、蝴蝶兰等)、属于虎耳草科的植物、属于菖蒲科科的植物、属于茅膏菜科的植物(茅膏菜、匙叶茅膏菜、大肉饼毛毡苔、北领地毛毡苔、阿迪露毛毡苔(ドロセラアデラエ)、非洲长叶毛毡苔、迷你毛毡苔、丝叶茅膏菜、长叶毛毡苔、长叶石持草、捕蝇草、露叶毛毡苔(ドロソフィラムルシタニカム)、貉藻等)、属于捕虫堇属的植物、属于腺毛草属的植物、属于猪笼草属的植物、属于土瓶草属的植物、属于瓶子草属的植物、属于眼镜蛇草属的植物、小滨菊等。
除植物以外的“动物”可以例示包括珊瑚、海葵等的刺胞动物、海胆、海星、海参等的棘皮动物、海绵等的海绵动物、海鞘等的原索动物、鲍鱼、海螺、石鳖等的软体动物、沼虾、手长虾、樱花虾、车虾等的节肢动物、弹涂鱼等的鱼类在内的生存于岩礁的生物。
根据本发明,活着的泥炭藓或干燥泥炭藓、木材等生物系材料以及生物石质、塑料等的非生物系材料等,无需介入输送体也能够将溶液直接浸润或渗入到基盘表面,使水分以及物质蒸发以及培养生物,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泥炭藓。在此,本发明由于使液体从汲水体浸润或渗入,因此并不仅仅局限于植物或生物的培养,且并不限定其使用目的。因此,即使目的不在于培养生物,也可以将包含精油、香水等的物质混合到溶液中,作为芳香效果、香味的植物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垂直壁面式的基盘单元以及连接了该基盘单元的剖面图。
图2为垂直壁面式的基盘单元设有上盖的剖面图。
图3为斜面式的基盘单元以及连接了该基盘单元的剖面图。
图4为槽型壁面式的基盘单元以及连接了该基盘单元的剖面图。
图5为垂直壁面的表面的苔藓植物固定要领图。
图6为上盖的内部顶板、外部表面以及内外壁面的湿润体固定要领图。
图7为主体由湿润体的材料构成的上盖上部的顶板构成图。
图8为顶板构成用湿润体的粒子粘着板构成图。
图9为主体由湿润体的材料构成的基盘单元的剖面图。
图10为连接了主体由湿润体的材料构成的基盘单元的构成图。
图11为连接了主体由湿润体的材料构成的基盘单元的立体图。
图12为瓦盆或盆状结构单元基盘以及连接了该基盘单元的剖面图。
图13为具备两个蓄水体的基盘单元的剖面图。
图14为连接了具备两个蓄水体的基盘单元时的上面图。
图15为连接了具备两个蓄水体的基盘单元时的构成图。
图16为突起状或平板壁面式基盘单元以及连接了该基盘单元的剖面图。
图17为上下一体型基盘的剖面图。
图18为蓄水体-储水槽一体型基盘单元以及连接了该基盘单元的剖面图。
图19为连接壁面单元而培养了植物时的立体图。
图20为连接不定形表面单元而培养了植物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
图1为垂直壁面式的基盘单元以及连接了该基盘单元的剖面图。湿润体粒子2通过粒子粘着用树脂固定于主体1,主体1与湿润体粒子2之间具有粒子粘着用树脂层3。溶液通过湿润体粒子2的汲水力或基于毛细管现象被吸上来,并经由湿润性移动路径4使固定于基盘表面的整个湿润体均匀地湿润。单元的湿润区域的最下部具有表面张力维持部4’。其在作为水位5的调节区域的蓄水层5’进行调整。通过将表面张力维持部4’设置在高于断水体6或最高水位的位置,从而可以使溶液的移动保留在单元内。为了确保排水路径8被设置成使水位不超过包括表面张力层7的断水体的高度,设置溢流管9,使溢流的溶液从此处流向下方。关于被连接的单元的湿润粒子,通过针对每个单元进行变更,从而可以对每个单元调整或改变湿润的溶液的PH、溶液中的溶解物质。主体的厚度为0.1mm~500mm左右,优选范围为7mm~30mm。对于构成湿润体的一个粒子的大小而言,平均粒径的长度为100nm~20mm左右,优选范围为10μm~3mm。各单元的蓄水体的深度为0.1mm~5m左右、优选范围为1mm~50cm。自最高水位的主体的高度为1mm~10m左右,优选范围为1cm~1m。各单元的纵向以及横向大小均为1cm~1km左右,优选范围为3cm~10m。其中,各单元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以上的多边形、圆形以及除此之外的形状或不定形形状。立体形状可以是圆锥形、圆柱形、椭圆形、穹形、凸面状(鱼糕状)以及除此之外的形状或不定形形状,对于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粘接剂使用盐橡胶系、氨基甲酸乙酯(urethane)系、丙烯酸系等。断水体为用于阻断单元之间的溶液的移动的部件,当能够阻断单元之间的溶液的移动时,无需专门设置断水体。而且,断水体的材料可以是柔软性的材料或固形物质,而且内部具有空洞或多孔也可以使用,其可以是硅胶、塑料、橡胶、金属等,对此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容易弯曲且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的良好的耐久性的材料。从这一点来考虑,硅胶、乙烯树脂、塑料(防水橡胶)等的耐锈性出色的物质作为构成断水体的优选材料被列出。
图2为垂直壁面式的基盘单元设有上盖的剖面图。上盖的材料可以与单元基盘的主体1的材料相同或不同,通过将湿润体固定于上盖主体1-1的整个外表面,从而经由上盖湿润移动路径4-1溶液湿润外表面。上盖的蓄水体的深度为0.1mm~5m左右、优选范围为1mm~50cm。自最高水位的主体的高度为1mm~10m左右,优选范围为1cm~1m。上盖的纵向以及横向的大小均为1cm~1km左右,优选范围为3cm~10m。其中,上盖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以上的多边形、圆形以及除此之外的形状或不定形形状。立体形状可以是圆锥形、圆柱形、椭圆形、穹形、凸面状(鱼糕状)以及除此之外的形状或不定形形状,对于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
图3为斜面式的基盘单元以及连接了该基盘单元的剖面图。溶液经由斜面为90度以下的斜系湿润性移动路径4-2和斜面为90度以上的悬垂(overhang)系湿润性移动路径4-3中的任意一个路径,使固定于基盘表面的整个湿润体均匀地湿润。单元的连接部位设有断水体6,水位通过溢流管9来调整。在连接之后的斜面式基盘单元的最下部可以设置排水用的支架10和储水容器11。各单元的蓄水体的深度为0.1mm~5m左右、优选范围为1mm~50cm。自最高水位的主体的高度为1mm~10m左右,优选范围为1cm~1m。各单元的纵向以及横向的大小均为1cm~1km左右,优选范围为3cm~10m。
图4为槽型壁面式的基盘单元以及连接了该基盘单元的剖面图。根据先形成槽后附加的主体1-2或直接形成有槽的主体1-3而在壁面上制造槽,据此,可形成槽空间12。溶液经由湿润性移动路径4,使固定于基盘表面的整个湿润体均匀地湿润。由于湿润体粒子2通过粒子粘着用树脂而固定于这些主体,因此在其之间具有粒子粘着用树脂层3。各单元的蓄水体的深度为0.1mm~5m左右、优选范围为1mm~50cm。自最高水位的主体的高度为1mm~10m左右,优选范围为1cm~1m。各单元的纵向以及横向的大小均为1cm~1km左右,优选范围为3cm~10m。槽与槽之间(槽空间12)为1mm~1m左右,优选范围为3mm~50cm。先形成槽后附加的主体1-2或直接形成有槽的主体1-3的槽部的槽宽度为1mm~1m左右,优选范围为3mm~50cm,槽的高度(槽的深度)为1mm~1m左右,优选范围为3mm~10cm。槽部的材料与主体的材料相同。
图5为垂直壁面的表面的苔藓植物固定要领图。由于通过粒子粘着用树脂固定湿润体粒子2,因此在其之间具有粒子粘着用树脂层3。单元的湿润区域的最下部具有苔藓植物固定表面张力维持部4’-1。通过将苔藓植物固定表面张力维持部4’-1设置在高于断水体6或最高水位的位置,从而可以使溶液的移动保留在单元内。由于在固定的湿润体粒子2之上固定苔藓植物湿润材13,因此在苔藓植物湿润材13与湿润体粒子2之间形成苔藓植物湿润材粘着树脂层。在此,苔藓等的亲水性物质以及湿润体粒子2可以固定至蓄水体的底部位置。对于苔藓植物湿润材13的种类并不进行限定,可以直接使用经栽培、培养以及生存于自然界的苔藓植物及其干燥物,但是泥炭藓作为构成苔藓植物湿润材13的优选材料而被列出。
图6为使用非疏水性的主体的上盖的内部顶板、外部表面(也称为“房顶面”)以及内外壁面的湿润体固定要领图。将顶板面湿润体粒子2-2或房顶面湿润体粒子2-3固定到顶板构成主体1-2,溶液经内部的顶板湿润体主体侧水路4-4、顶板湿润体空间侧水路4-5或者外部的房顶湿润体水路4-6中的任意一个,使固定于基盘表面的整个湿润体表面均匀地湿润。由于溶液通过湿润体进行吸水、汲水或基于毛细管现象进行湿润性移动,因此水滴不会从顶板部位掉下来。从上盖内部的顶板至上盖的下部设置顶板用蓄水体11-1或顶板顶端蓄水体11-2。上盖的蓄水体的深度为0.1mm~5m左右、优选范围为1mm~50cm。自最高水位的主体的高度为1mm~10m左右,优选范围为1cm~1m。上盖的纵向以及横向的大小均为1cm~1km左右,优选范围为3cm~10m。其中,上盖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以上的多边形、圆形以及除此之外的形状或不定形形状。立体形状可以是圆锥形、圆柱形、椭圆形、穹形、凸面状(鱼糕状)以及除此之外的形状或不定形形状,对于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
图7为顶板部位主体由湿润体材料构成的上盖上部的顶板构成图。侧面湿润体粒子2-1通过粒子粘着用树脂而固定于主体1。而且,顶板部具有湿润体多重粘着粒子2-5。图8为顶板构成用湿润体的多重粘着板1单元的构成图。各个单元通过多重粘着板连接棒15而连接,且粒子固定于作为各个单元的骨架的粒子粘着用板。其中,盖的部位并不局限于多重结构,可以是单纯的湿润体或者是组合了不同材料的湿润体的混合体。而且,可以组合网状体13和骨料粒子14,对于其材料也不过问是疏水性还是亲水性。侧面湿润体粒子2-1通过粒子粘着用树脂而被固定,因此主体1之间具有粒子粘着用树脂层3。从蓄水体吸取而湿润到内外部侧面的移动溶液,进一步经由顶板湿润体空间侧水路4-5或外部的房顶湿润体水路4-6而使上盖的整个湿润体均匀地湿润。而且,在由湿润体多重粘着粒子2-5构成的上盖中,溶液经由多重粘着间内湿润体水路4-7以及多重粘着板内湿润体水路4-8中的任意一个水路而使上盖的整个湿润体均匀地湿润。多重粘着板的底部具有表面张力维持部4’-2,由于溶液通过湿润体进行吸水、汲水或基于毛细管现象进行湿润性移动,因此水滴不会从顶板部位掉下来。上盖的下部设置顶板用蓄水体11-1或顶板顶端蓄水体11-2。进一步地,蓄水体之下可设置高位部17。自最高水位至顶板的高度为1mm~10m左右,优选范围为1cm~1m。顶板与房顶之间的湿润体的厚度为1mm~10m左右,优选范围为1cm~1m。其中,上盖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以上多边形、圆形以及除此之外的形状或不定形形状。立体形状可以是圆锥形、圆柱形、椭圆形、穹形、凸面状(鱼糕状)以及除此之外的形状或不定形形状,对于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
图9为主体由湿润体的材料构成的基盘单元的剖面图。在透水性主体18中,溶液经由透水性湿润性移动路径4-9使基盘的整个湿润体均匀地湿润。透水性表面张力维持部4’-3设置在高于水位5的位置。为了防止透水性主体18的单元之间的溶液移动,可以设置透水性主体用断水体6-1。通过使透水性表面张力维持部4’-3设置在高于最高水位的位置,能够使溶液的移动保留在单元内。湿润透水性主体18的溶液,从储水槽19吸取。储水槽19的深度为0.1mm~5m左右、优选范围为1mm~50cm。自最高水位的湿润性主体18的高度为1mm~10m左右,优选范围为1cm~1m。湿润性主体18的厚度为0.1mm~10m左右,优选范围为1mm~1m。各单元的纵向以及横向的大小均为1cm~1km左右,优选范围为3cm~10m。其中,湿润性主体18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以上的多边形、圆形以及除此之外的形状或不定形形状。立体形状可以是圆锥形、圆柱形、椭圆形、穹形、凸面状(鱼糕状)以及除此之外的形状或不定形形状,对于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图10为连接了主体由湿润体的材料构成的基盘单元的构成图。通过在单元和单元的透水性主体18之间夹设透水性主体用断水体6-1,由此能够防止从储水槽19湿润的溶液从一个单元移动到另一单元。图11为由透水性主体18构成的基盘单元连接立体图。各个单元可保持预定的水位5。在单元之间设置各个透水性主体用断水体6-1,并在最下层设置储水容器11。
图12为瓦盆或透过性材料的盆状结构单元基盘以及连接了该基盘单元的剖面图。盆状结构单元的表面张力维持部设置在高于水位5的位置,为了防止单元之间的溶液移动,可以设置断水体6。而且,由于仅仅通过将设置有防水层6-2的盆等透水性容器18-1沿相同方向20叠加就能够阻断单元之间的溶液移动,因此可以维持与含水调整基盘相同的效果和功能。防水层的材料可以是柔软性的材料或固形物质,而且即使内部具有空洞或多孔也可以使用,其可以是硅胶、塑料、橡胶、金属等,对此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柔软性出色且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的耐久性的材料。从这一点来考虑,防水层的材料优选为硅胶、乙烯树脂、塑料(防水橡胶)、防水性涂料等。
图13为具备两个蓄水体的基盘单元的剖面图。而且,图14为连接了具备两个蓄水体的基盘单元时的上面图。溶液经由模块单元湿润性移动路径4-11,使基盘的整个湿润体均匀地湿润。模块单元表面张力维持部4’-5设置在高于水位5的位置。并且设置溢流管9,以避免水位超过预定的高度,溢流的溶液从此处流向下方。模块型单元具有模块空间部21’和模块储水槽22’,单元之间的水平方向的连接通过将模块凸部23设置于一侧并连接到模块凹部24,由此可以进行砖式的连续的施工。各单元的纵向以及横向的大小均为1cm~1m左右,优选范围为3cm~50cm。对于湿润体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如果是透水性的材料,则优选为石材、混凝土块、透水性砖、瓦盆、多孔质混凝土。如果是疏水性材料,则通过进行粒子加工可以固定金属、塑料、橡胶、玻璃材料等。而且,对于表面处理而言,可以进行粗面处理或喷砂处理,使得状态能够变为湿润性移动。图15为连接了具备两个蓄水体的基盘单元时的构成图。一个单元设有两个相同形状的蓄水体,与上段或下段的单元进行连接时,通过仅插入一个蓄水体,就能够使垂直方向的施工以砖格状连续地交叉搭配。根据立体图中的模块单元内蓄水体之间可移动的湿润性移动路径4-11’来制造模块单元内蓄水体之间的表面张力维持部4’-5。模块单元具有立方块空间部21’-1,并将立方块凸部23’-1连接到设置于一侧的模块凹部24。
图16为突起状或平板壁面式的基盘单元以及连接了该基盘单元的剖面图。湿润体粒子2通过粒子粘着用树脂而被固定,主体与湿润体粒子2之间具有粒子粘着用树脂层。溶液通过湿润体粒子2而发生湿润性移动,并经由突起状湿润性移动路径4-12而使固定于基盘表面的整个湿润体均匀地湿润。突起状壁面表面张力维持部4’-7设置在高于水位5的位置。突起体25和平板体25’的材料与主体的材料相同。突起体25与突起体25之间的间隔、或者平板体25’与平板体25’之间的间隙(突起体或平板体空间26)为1mm~1m左右,优选范围为3mm~50cm。突起体25的直径为0.1mm~30cm左右,优选范围为3mm~10cm,突起体25的长度为1mm~1m左右,优选范围为3mm~10cm。平板体25’的厚度为0.1mm~50cm左右,优选范围为1mm~10cm,平板体25’的长度为1mm~1m左右,优选范围为3mm~10cm。其中,突起体25的形状可以为形成三角形以上的多边形的棱锥或棱柱、或圆锥或圆柱、椭圆形、穹形、凸面状(鱼糕状)以及除此之外的形状或不定形形状,对于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而且,平板体25’的形状可以为直线形状、曲线形状、波形板状以及除此之外的形状或不定形形状,对于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
图17为上下一体型基盘的剖面图。溶液经由上部单元湿润性移动路径4-15或下部单元湿润性移动路径4-16,使基盘的整个湿润体均匀地湿润。上部单元具有上部单元表面张力维持部4’-8,下部单元具有下部单元表面张力维持部4’-9。上部单元表面张力维持部4’-8和下部单元表面张力维持部4’-9之间的边界区域可以设置上下一体型用阻断体6-2,以用于保持各个单元的表面张力维持部。并且,设置溢流管9,以避免水位超过预定的高度,从而溢流的溶液从此处流向下方。下部单元的最下部可以设置储水容器11。
图18为蓄水体-储水槽一体型基盘单元以及连接了该基盘单元的剖面图。湿润体粒子2通过粒子粘着用树脂而被固定,主体1与湿润体粒子2之间具有粒子粘着用树脂层3。溶液根据湿润体粒子2基于汲水力或毛细管现象被吸上来,并经由蓄水体湿润性移动路径4-13以及储水槽湿润性移动路径4-14,使固定于基盘表面的整个湿润体均匀地湿润。在本基盘中,一个单元具有两个水位5,下部的水位通过蓄水体-储水槽一体型基盘单元储水容器19-1来调整。
图19为连接壁面单元而培养根茎植物28时的立体图。外表的整个壁面具有均匀的含水量。侧面可以设置壁29。对于植物而言,可以培养苔藓植物是不言而喻的,还可以培养蕨类植物或藻类以及蘑菇等菌类。连接基盘上还可以以连续的状态设置抽水机并循环而使用。
图20为连接不定形表面单元而培养根茎植物28以及地被植物30时的立体图。外表面的单元与单元之间设置断水体6。本单元可以设置储水容器11以及储水部支撑台31。

Claims (5)

1.一种湿润基盘,其特征在于,在没有使用形成为具有与液滴相同或其以上的直径、宽度或容积的、使液体流动性移动的结构体的情况下,从能够将溶液以静置或流动的状态确保预定液体量的蓄水体,依靠吸水、汲水或毛细管现象而产生湿润性移动,从而使溶液在包含垂直、水平、斜面的所有角度的基盘表面上移动或者保持,且能够均匀地调整并维持基盘表面的溶液含量,其中,所述溶液包括水、油体、溶媒或者溶解有挥发性物质、可溶性物质的液体或者能够使生物生存并增殖的养生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润基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湿润基盘中,用于湿润性移动的材料包括生物资源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湿润基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湿润基盘中设置有当位于蓄水体的溶液超过预定以上的水位时使溶液流出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湿润基盘,其特征在于,具备当从所述湿润基盘的蓄水体被吸取过的溶液的移动朝向下方而不返回原来的蓄水体时,使该移动的溶液的高度始终保持为高于设置在蓄水体的最高水位的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湿润基盘,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阻断溶液的移动的结构,以防止在所述湿润基盘中移动的溶液的高度移动到蓄水体的最高水位的下部。
CN2013101529200A 2012-05-01 2013-04-27 表面溶液调整型湿润基盘 Pending CN1033807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6001A JP2013230136A (ja) 2012-05-01 2012-05-01 表面溶液調整型湿潤基盤
JP2012-116001 2012-05-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0724A true CN103380724A (zh) 2013-11-06

Family

ID=49488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529200A Pending CN103380724A (zh) 2012-05-01 2013-04-27 表面溶液调整型湿润基盘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230136A (zh)
CN (1) CN10338072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66156A (zh) * 2014-01-14 2014-05-07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苔藓墙的制作方法
CN107821163A (zh) * 2017-11-07 2018-03-23 安徽同济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斛多倍体专用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48276B1 (ja) * 2019-06-26 2020-08-26 パナソニック建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栽培棚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7044A (zh) * 1999-01-22 1999-09-01 汪晓云 垂直和斜面无土种植的方法和装置
CN1758847A (zh) * 2003-02-14 2006-04-12 范德·斯勒伊斯雪茄机械有限公司 制造生长底物的方法
CN2891645Y (zh) * 2006-01-23 2007-04-25 崔顺姬 花柱式花盆
CN201008295Y (zh) * 2007-02-01 2008-01-23 陈谋涛 一种植物壁画栽培盆
CN101213930A (zh) * 2008-01-14 2008-07-09 祝润逸 一种垂直面无土栽培装置及植物墙制作方法
CN201195891Y (zh) * 2007-12-29 2009-02-18 李仙 一种建筑外墙绿化装置
CN101491193A (zh) * 2009-03-05 2009-07-29 赵平 一种裸露岩石工程创面植被生态恢复的方法
CN102165890A (zh) * 2011-01-25 2011-08-31 河南希芳阁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无土草坪立体绿化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CN201957540U (zh) * 2011-01-30 2011-09-07 德州学院 墙面无土立体栽培器
CN202112081U (zh) * 2011-03-20 2012-01-18 肖运成 渗润节水栽培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7044A (zh) * 1999-01-22 1999-09-01 汪晓云 垂直和斜面无土种植的方法和装置
CN1758847A (zh) * 2003-02-14 2006-04-12 范德·斯勒伊斯雪茄机械有限公司 制造生长底物的方法
CN2891645Y (zh) * 2006-01-23 2007-04-25 崔顺姬 花柱式花盆
CN201008295Y (zh) * 2007-02-01 2008-01-23 陈谋涛 一种植物壁画栽培盆
CN201195891Y (zh) * 2007-12-29 2009-02-18 李仙 一种建筑外墙绿化装置
CN101213930A (zh) * 2008-01-14 2008-07-09 祝润逸 一种垂直面无土栽培装置及植物墙制作方法
CN101491193A (zh) * 2009-03-05 2009-07-29 赵平 一种裸露岩石工程创面植被生态恢复的方法
CN102165890A (zh) * 2011-01-25 2011-08-31 河南希芳阁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无土草坪立体绿化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CN201957540U (zh) * 2011-01-30 2011-09-07 德州学院 墙面无土立体栽培器
CN202112081U (zh) * 2011-03-20 2012-01-18 肖运成 渗润节水栽培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66156A (zh) * 2014-01-14 2014-05-07 上海师范大学 一种苔藓墙的制作方法
CN107821163A (zh) * 2017-11-07 2018-03-23 安徽同济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斛多倍体专用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30136A (ja) 2013-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80560B2 (ja) ミズゴケの栽培方法
CN103798010B (zh) 一种促进檀香早成材及高产的栽培方法
CN104770282A (zh) 绿植类室内微盆景及其制作方法
JP2005000176A (ja) 吸水ポリマー製人工培土による植物栽培方法、植物用保水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使用方法、根腐れ防止剤及び根腐れ防止方法、並びに保水剤及び保水方法
Mamba et al. Propagation of geranium (Pelargonium hortorum) using different rooting medium components
CN102349430B (zh) 一种葡萄容器育苗的方法
JP3327880B2 (ja) 人工培土
CN103380724A (zh) 表面溶液调整型湿润基盘
CN103153039A (zh) 人参的栽培方法
JP2003199425A (ja) 吸水ポリマー製人工培土による植物栽培方法、植物用保水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使用方法、根腐れ防止剤及び根腐れ防止方法、並びに保水剤及び保水方法
JPS61274630A (ja) 着生植物の育成方法及びその育成器
CN109479667A (zh) 一种可再生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和附生类植物的栽培方法
JP5921824B2 (ja) 土壌表面乾燥防止材
CN114847147A (zh) 一种高甜度小型西瓜标准化嫁接育苗方法
CN108156984A (zh) 一种吊丝竹的容器育苗方法
US6467217B1 (en) System for domestic cultivation of exotic plants
CN107047107A (zh) 一种水肥缓释系统
CN107535279A (zh) 纳米硒葡萄种植技术
CN207022659U (zh) 一种园林绿化用植物种植盆
JP4636455B2 (ja) ミズゴケ栽培基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植物の養生方法
CN1287051C (zh) 具有多重功能的纸材、其制法与应用
Woldu Clay Pot Pitcher Irrigation: A Sustainable and socially inclusive option for homestead fruit production under dryland environments in Ethiopia (A partial review)
Lokare et al. Plant Nursery Development & Management: An Innovative Way of Self Employment
CN100334940C (zh) 一种节水节肥抗旱营养复合材料
WO2015186830A1 (ja) 植物栽培装置および植物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9117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106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9117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