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0172B - 喷丸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丸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0172B
CN103370172B CN201280004440.3A CN201280004440A CN103370172B CN 103370172 B CN103370172 B CN 103370172B CN 201280004440 A CN201280004440 A CN 201280004440A CN 103370172 B CN103370172 B CN 1033701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put
output
workpiece
cabi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44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0172A (zh
Inventor
山本万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tokogi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tokogi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tokogio Ltd filed Critical Sintokogi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70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01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01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01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9/00Appurtenances of 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e.g. working chamber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used abrasiv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3/00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Abstract

获得一种能够缩短总处理时间的喷丸处理装置。工件(W)由输入用辊输送机(12)来进行输送。输入用辊输送机(12)上的工件(W)在到达输入用辊输送机(12)的输送线下游侧后被输入装置(32)输入到机箱(16)的喷丸室(18)内。被输入到喷丸室(18)内的工件(W)由夹持装置(34)夹持。然后,由夹持装置(34)夹持的工件(W)在被喷射器喷射了喷射材料之后,被输出装置(56)输出到输出用辊输送机(52)上。此处,通过使输入侧的机构与输出侧的机构分开,能够与自喷丸室(18)输出工件(W)并行地将工件(W)向喷丸室(18)输入。

Description

喷丸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丸处理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通过在形成于机箱的喷丸室内利用喷射器向工件喷射喷射材料来对工件进行喷丸处理的喷丸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喷丸装置中,有时利用输入输出装置将由输送机输送过来的工件输入到喷丸室并在利用夹持装置夹持该工件的状态下来对该工件进行喷丸处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装置中,在利用输入输出装置输入工件之前,利用输入输出装置将在喷丸室内已被喷丸处理的其他工件自喷丸室向输送机输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29822公报
然而,在该装置中,在缩短总处理时间这一点上存在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并以获得一种能够缩短总处理时间的喷丸处理装置为目的。
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通过在形成于机箱的喷丸室内利用喷射器向工件喷射喷射材料来对工件进行喷丸处理,其中,该喷丸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输送机,其用于向机箱输送工件;第二输送机,其用于自机箱输送工件;输入装置,其用于将第一输送机上的工件输入到喷丸室内;以及输出装置,其用于将喷丸室内的工件输出到第二输送机上。
采用本发明的该结构的喷丸处理装置,工件由第一输送机来进行输送。第一输送机上的工件被输入装置输入到机箱的喷丸室内。被输入到喷丸室的工件由夹持装置夹持。然后,夹持装置所夹持的工件在被喷射器喷射了喷射材料之后,工件被输出装置输出到第二输送机上。这样,通过使输入侧的机构与输出侧的机构分开,能够与自喷丸室输出工件并行地将工件向喷丸室输入。因此,能够抑制输入输出所需要的时间。
另外,在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中,优选第二输送机设于隔着机箱而与第一输送机的一侧相反的那一侧。
另外,优选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还包括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设于机箱,并用于夹持被输入到喷丸室的工件。
另外,优选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还包括输入输出控制部,该输入输出控制部用于控制输入装置的工作和输出装置的工作,输入输出控制部将输入装置的工作和输出装置的工作控制成输入装置将工件输入到喷丸室的定时与输出装置将由夹持装置夹持的工件输出到第二输送机上的定时一致。
采用上述结构的喷丸处理装置,能够自动地进行工件的输入输出的并行处理。
另外,在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中,优选输入装置包括:输入用移动体,其安装有输入用托架,该输入用托架具有用于载置工件的输入用接受部,该输入用移动体能够沿着将第一输送机那一侧与喷丸室那一侧连接起来的输出路径的方向移动;输入用导轨,其以沿着与输出路径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与输入用移动体设为一体;输入用旋转臂,其在顶端部具有能够沿着输入用导轨移动的输入用移动部,该输入用旋转臂能够以基端部为中心旋转;以及输入用驱动装置,其用于使输入用旋转臂旋转,输入用驱动装置使输入用旋转臂旋转,由此,通过使输入用旋转臂的输入用移动部一边推压输入用导轨一边在靠近喷丸室的位置与远离喷丸室的位置之间沿着输出路径的方向进行简谐运动,从而使输入用移动体沿着输出路径移动。
采用上述结构的喷丸处理装置,通过利用输入用驱动装置来使输入用旋转臂以基端部为中心旋转,从而使设于顶端部的输送用移动部一边沿着输出路径的方向推压输入用导轨一边在靠近喷丸室的位置与远离喷丸室的位置之间进行简谐运动。由此,由于输入用旋转臂和输入用托架在移动动作的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以低速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在交接区域对工件的冲击,并且,由于输入用旋转臂和输入用托架在移动动作的中间阶段以高速移动,因此能够抑制输入工件所需要的时间。
另外,在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中,优选输出装置包括:输出用移动体,其安装有输出用托架,该输出用接托架具有用于载置工件输出用接受部,该输出用移动体能够沿着将喷丸室那一侧与第二输送机那一侧连接起来的输出路径的方向移动;输出用导轨,其以沿着与输出路径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与输出用移动体设为一体;输出用旋转臂,其在顶端部具有能够沿着输出用导轨移动的输出用移动部件,该输出用旋转臂能够以基端部为中心旋转;以及输出用驱动装置,其用于使输出用旋转臂旋转,输出用驱动装置使输出用旋转臂旋转,由此,通过使输出用旋转臂的输出用移动部一边推压输出用导轨一边在靠近喷丸室的位置与远离喷丸室的位置之间沿着输出路径的方向进行简谐运动,从而使输出用移动体沿着输出路径移动。
采用上述结构的喷丸处理装置,通过利用输出用驱动装置来使输出用旋转臂以基端部为中心旋转,从而使设于顶端部的输出用移动部一边沿着输出路径的方向推压输出用导轨一边在靠近喷丸室的位置与远离喷丸室的位置之间进行简谐运动。由此,由于输出用旋转臂和输出用托架在移动动作的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以低速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在交接区域对工件的冲击,并且,由于输出用旋转臂和输出用托架在移动动作的中间阶段以高速移动,因此能够抑制输出工件所需要的时间。
另外,优选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包括:遮挡件,其设于喷射器的喷射口且能够在打开喷射口的开放位置与封堵喷射口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遮挡件驱动部,其用于使遮挡件移动;以及遮挡件控制部,该遮挡件控制部在利用喷射器即将开始喷射时使遮挡件驱动部工作,以使遮挡件移动到开放位置,并且,该遮挡件控制部在刚利用喷射器完成了喷射之后控制遮挡件驱动部,以使遮挡件移动到闭合位置。
采用上述结构的喷丸处理装置,由于能够在刚利用喷射器完成了喷射之后就进行工件的输入输出,因此能够抑制处理时间。
另外,优选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包括:输入侧开闭门,其设于机箱的输入口且能够在打开输入口的开放位置与封堵输入口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输入侧驱动部,其用于使输入侧开闭门移动;输出侧开闭门,其设于机箱的输出口且能够在打开输出口的开放位置与封堵输出口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输出侧驱动部,其用于使输出侧开闭门移动;以及开闭控制部,其用于控制输入侧驱动部的工作和输出侧驱动部的工作,开闭控制部在喷射器即将开始喷射时使输入侧驱动部工作,以使输入侧开闭门移动到闭合位置,并使输出侧驱动部工作,以使输出侧开闭门移动到闭合位置,并且,开闭控制部在利用喷射器刚完成了喷射之后使输入侧驱动部工作,以使输入侧开闭门移动到开放位置,并使输出侧驱动部工作,以使输出侧开闭门向开放位置移动。
采用上述结构的喷丸处理装置,由于能够防止喷射材料在由喷射器进行喷射时自机箱漏出并能够在喷射器刚完成喷射之后进行工件的输入输出,因此能够在防止或有效地抑制喷射材料的漏出的同时抑制处理时间。
另外,在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中,优选输入装置具有用于使输入用移动体的升降的输入用升降机构。
采用上述结构的喷丸处理装置,通过使安装有输入用托架的输入用升降机构升降,能够改变载置于输入用接受部的工件的上下方向位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中,优选输出装置具有用于使输出用移动体升降的输出用升降机构。
采用上述结构的喷丸处理装置,通过使安装有输出用托架的输出用升降机构升降,能够改变载置于输出用接受部的工件的上下方向位置。
如以上说明那样,采用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具有能够缩短总处理时间这样优异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喷丸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喷丸装置的主视图。用双点划线表示机箱的装置近前侧和装置进深侧。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喷丸装置的右视图。
图4是以侧视观察装置的方式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喷丸装置中的喷射器和遮挡件的概略结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喷丸装置的输入侧开闭门的图。图5的(A)是表示主视观察时的输入侧开闭门和第一驱动部的概略结构图,图5的(B)是表示沿图5的(A)的5B-5B剖视的概略结构图。
图6是以侧视观察装置方式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喷丸装置中的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的基本结构的概略结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喷丸装置中的输入装置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喷丸装置中的输入装置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仰视观察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喷丸装置中的输入装置的进退机构的主要部分并将其简化进行表示的概略结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喷丸装置中的输入装置进行输入时的移动状态的作用图。图10的(A)表示输入时的初始状态,图10的(B)表示输入时的移动途中的状态,图10的(C)表示输入时的完成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构成
使用图1~图10来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的喷丸装置10。此外,在上述图中适当地示出的箭头FR表示正面观察装置时的近前侧(以下,简称作近前侧),箭头UP表示装置上方侧(以下,简称作上方侧),箭头LH表示正面观察装置时的左侧(以下,简称作左侧)。
图1是表示喷丸装置10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喷丸装置10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喷丸装置10的右视图。此外,在图2中,用双点划线表示机箱16的装置近前侧和装置进深侧。另外,作为喷丸处理的工件W,例如,能够应用汽车发动机的缸体那样使用了芯子的铸件等。
如图1所示,喷丸装置10包括:机箱(日文:キャビネット)16,其在内部具有喷丸室18;夹持装置34,其设于机箱16,用于夹持工件W;喷射器20,其用于在机箱16内向工件W喷射喷射材料;输入用辊输送机12,其用于向机箱16输送工件W;输出用辊输送机52,其用于自机箱16输送工件W;输入装置32,其用于向机箱16输入输入用辊输送机12上的工件W;以及输出装置56,其用于自机箱16向输出用辊输送机52输出工件W。喷丸装置10通过以下方式对工件W进行喷丸处理:利用输入装置32将由输入用辊输送机12输送过来的工件W向机箱16的喷丸室18内输入,在利用夹持装置34夹持工件W的状态下利用喷射器20向工件W喷射喷射材料,并利用输出装置56自机箱16向输出用辊输送机52输出工件W。
输入用辊输送机12包括:输送机基台12A,其设于输送宽度方向两侧;以及多个输送机辊12B,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输送机基台12A。多个输送机辊12B沿着输送方向(箭头X1方向)排列并与驱动电动机14相连接,多个输送机辊12B利用驱动电动机14的驱动力进行旋转。并且,输入用辊输送机12将载置在输送机辊12B上的工件W朝向机箱16输送。在驱动电动机14上连接有未图示的装置控制部,该装置控制部用于控制输入用辊输送机12将工件W输入到机箱16的定时。此外,在输入用辊输送机12的下方侧配置有喷射材料回收用的螺旋输送机15(参照图3)。
机箱16设于输入用辊输送机12的输送线下游侧的侧面(装置进深侧)。在机箱16的内部形成有用于通过向工件W喷射喷射材料来对工件W进行表面加工(喷丸处理)的喷丸室18。利用后述的喷射器20(参照图2)来向工件W喷射喷射材料。
在机箱16中的靠装置近前侧的位置形成有用于输入工件W的输入口16A。在该输入口16A上设有输入侧开闭门22,该输入侧开闭门22能够在打开输入口16A的开放位置与封堵输入口16A的闭合位置之间沿装置左右方向移动。如图2所示,在输入侧开闭门22上连接有用于使输入侧开闭门22移动的第一驱动部24。
图5的(A)是表示正面观察时的输入侧开闭门22和第一驱动部24的概略结构图,图5的(B)是表示沿图5的(A)的5B-5B剖视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5的(B)所示,输入侧开闭门22包括行进架22A和在行进架22A上借助连杆构件22B安装于靠喷丸室18侧的门主体22C。在门主体22C与行进架22A之间配置有拉伸弹簧22H,门主体22C被拉伸弹簧22H朝向行进架22A施力。在门主体22C的靠喷丸室18侧的表面配置有衬垫22D。另外,如图5的(A)所示,在门主体22C的上方和下方设有引导车轮22E、22F。
第一驱动部24包括驱动缸24A,该驱动缸24A通过使杆向装置左右方向进退而沿着开闭移动方向(装置左右方向)驱动输入侧开闭门22的行进架22A。驱动缸24A安装于固定架23A并借助空气方向控制设备(电磁阀等)24B与空气供给源24C相连接。另外,空气方向控制设备24B与开闭控制部26(在图中,如框图所示)相连接,开闭控制部26能够通过控制空气方向控制设备24B来控制驱动缸24A中的杆向装置左右方向进退的方向。具体而言,开闭控制部26在喷射器20(参照图2)即将开始喷射时使第一驱动部24工作,以使输入侧开闭门22移动到闭合位置,开闭控制部26在喷射器20(参照图2)刚完成了喷射之后使第一驱动部24工作,以使输入侧开闭门22移动到开放位置。
另外,如图5的(B)所示,为了在门主体22C闭合输入口16A时将门主体22C朝向输入口16A按压(即,为了锁上门主体),而与机箱16的输入口16A相邻地配置有推压用的驱动缸25A(广义而言,可理解为“门压接装置”的部件。)。驱动缸25A借助固定托架23B配置在相对于位于闭合位置的输入侧开闭门22而言与机箱16的输入口16A相反的那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共计四个(参照图5的(A))驱动缸25A配置在与输入口16A的框部相接触的位置。驱动缸25A的杆以能够朝向门主体22C进退的方式设置。
上述驱动缸25A经由图5的(A)所示的空气方向控制设备(电磁阀等)24D与空气供给源24E相连接。此外,在图中,为了简化附图,仅示出四个驱动缸25A中的一个驱动缸25A与空气方向控制设备24D间的连接关系。空气方向控制设备24D与开闭控制部26相连接。开闭控制部26能够通过控制空气方向控制设备24D来控制驱动缸25A中的杆的进退方向。在门主体22C闭合时,开闭控制部26通过控制空气方向控制设备24D来使驱动缸25A的杆前进,从而将衬垫22D(门主体22C的内侧面侧)朝向输入口16A的框部按压。该门主体22C的按压功能是为了防止或有效地抑制在喷射时粉尘等自喷丸室18泄漏(为了提高密封性)而设置的。此外,使用拉伸弹簧22H的施力来解除按压。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在机箱16的靠装置进深侧的部位形成有用于输出工件W的输出口16B。在该输出口16B上设有输出侧开闭门28。输出侧开闭门28是与输入侧开闭门22相同的结构且能够在打开输出口16B的开放位置与封堵输出口16B的闭合位置之间沿着装置左右方向移动。在输出侧开闭门28上连接有用于使输出侧开闭门28移动的第二驱动部30。虽然省略了详细图示和详细说明,但第二驱动部30是与第一驱动部24相同的结构。另外,上述开闭控制部26(参照图5的(A))在喷射器20(参照图2)即将开始喷射时,使第二驱动部30工作,以使输出侧开闭门28移动到闭合位置,上述开闭控制部26在喷射器20(参照图2)刚完成喷射之后使第二驱动部30工作,以使输出侧开闭门28移动到开放位置。此外,虽然省略了详细图示和详细说明,但是输出侧开闭门28也能设有与输入侧开闭门22相同的门按压功能。
返回到图1,输入装置32设置在输入用辊输送机12的输送线下游侧的侧方的、隔着输入用辊输送机12与机箱16的一侧相反的那一侧(装置近前侧)。输入装置32是用于将输入用辊输送机12上的工件W输入到喷丸室18的装置,后面叙述其详细结构。
另一方面,在机箱16的装置右侧设有夹持装置34。夹持装置34能够应用公知的装置结构(作为一个例子,能够应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装置结构),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但夹持装置34包括:夹持机构,其用于利用一对夹持部夹持被输入到喷丸室18的工件W;以及旋转机构,其使夹持部绕装置左右方向的轴线旋转。在夹持装置34的相邻位置设有用于使夹持装置34工作的液压单元50。
另外,如图2所示,在机箱16的顶部设有多台上述喷射器20。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射器20采用离心式的喷射器,其利用叶轮(インペラ)的旋转来对喷射材料(喷丸,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钢球作为一个例子)施加离心力。并且,喷射器20利用离心力使喷射材料加速,并在喷丸室18内对由夹持装置34(参照图1)夹持的工件W喷射喷射材料。上述喷射器20与未图示的装置控制部相连接,并利用装置控制部来控制喷射定时和喷射时间,以便在夹持装置34夹持工件W之后以规定时间连续地喷射喷射材料。
图4是表示侧视观察装置时的喷射器20及其周围部的概略结构图。如图4所示,喷射器20在定向套(コントロールケージ)的喷射用开口20A的一侧安装有大致呈筒状的喷射口套36。与该喷射口套36的喷射口36A相邻地配置有遮挡件38。遮挡件38能够接近和远离喷射口套36的喷射口36A且能够在打开喷射口36A的开放位置(在图中为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与封堵喷射口36A的闭合位置(在图中为实线所示的位置)之间以绕遮挡件轴38X旋转的方式移动。遮挡件38在顶端部安装有遮挡件套38A,遮挡件38的基端部与用于使遮挡件38移动的遮挡件驱动部40(在图中,用框图表示其构成要件)相连接。
遮挡件驱动部40包括驱动缸40A,该驱动缸40A固定于遮挡件轴38X,并通过推压沿着遮挡件轴38X的半径方向延伸的驱动臂38B而使遮挡件38以旋转的方式移动。驱动缸40A经由空气方向控制设备(电磁阀等)40B与空气供给源40C相连接。另外,空气方向控制设备40B与遮挡件控制部42(在图中,以框图进行图示)相连接。遮挡件控制部42能够通过控制空气方向控制设备40B来控制驱动缸40A的杆的进退方向。具体而言,遮挡件控制部42在喷射器20即将开始喷射时使遮挡件驱动部40工作,以使遮挡件38移动到开放位置,遮挡件控制部42在喷射器20刚完成了喷射之后使遮挡件驱动部40工作,以使遮挡件38移动到闭合位置。
另外,在遮挡件驱动部40上,与驱动臂38B相邻地设有未图示的两个限位开关,两个限位开关能够接触固定于驱动臂38B的顶端的被检测部和与该被检测部分开。具体而言,在遮挡件驱动部40上配置有:开检测用的限位开关,其在遮挡件38位于全开的开放位置的状态下与被检测部相接触;以及闭检测用的限位开关,其在遮挡件38位于闭合位置的状态下与被检测部相接触。上述限位开关与遮挡件控制部42相连接,遮挡件控制部42根据限位开关的检测信息来控制空气方向控制设备40B。
返回到图2,喷射材料供给用的导入管44的下端设于喷射器20的上方侧,在导入管44的上端设有用于调整喷射材料的流量的流量调整装置46。此外,流量调整装置46将向导入管44供给的喷射材料的量限制为最适合于喷射的量,并通过将最适合的量的喷射材料供给到喷射器20,从而自喷射器20以最适合的速度喷射喷射材料。喷射器20借助导入管44和流量调整装置46与循环装置48相连结。
循环装置48包括振动式输送机48A、斗式提升机(バケットエレベータ)48C、歪斜输送机(スクューコンベヤ)48D以及风选式磁性分离器48E,循环装置48用于输送被喷射器20喷射后的喷射材料并使其向喷射器20循环。
振动式输送机48A设于机箱16的下部,且设于供被喷射器20喷射后的喷射材料等流入的料斗。振动式输送机48A将较大的毛刺分离而将其收集到设于振动式输送机48A的出口侧的渣接收箱48B,并且将喷射材料等向斗式输送机48C的下部输送。
斗式提升机48C沿着装置上下方向延伸,包括未图示的滑轮、环状带以及铲斗等。此外,为了使维护时的作业性良好,在斗式输送机48C的上部设有滑轮拆卸架49。斗式提升机48C向装置上侧输送已进入到铲斗内的喷射材料等,并自上部将喷射材料等向歪斜输送机48D送出。
歪斜输送机48D沿着装置左右方向延伸,该歪斜输送机48D将喷射材料等向装置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侧输送并将其向风选式磁性分离器48E送出。
风选式磁性分离器48E将可再利用的喷射材料与混合在喷射材料中的砂和渣等分离,使可再利用的喷射材料流向喷射材料箱48F,并利用图3所示的砂排出管48G将砂和渣等排出。
砂排出管48G借助细粉排出用螺旋输送机48H与磁选机48I相连接。在磁选机48I中,将流入的砂和渣等分离为非磁性体和磁性体,将非磁性体向砂接收箱48J排出的同时将磁性体向细粉接收箱48K排出。
风选式磁性分离器48E借助管道48L等与未图示的集尘机相连接,在管道48L的中途设有沉降室48M。沉降室48M也与渣排出管48N相连接,沉降室48M将利用风选式磁性分离器48E的风选而吸引过来的灰尘等中的渣体分离并使该渣体流入到该渣排出管48N。在渣排出管48N的下方配置有渣接收箱48P,穿过渣排出管48N的渣体流入到渣接收箱48P。另外,未图示的集尘机将利用风选式磁性分离器48E的风选而吸引过来的灰尘等中的、通过沉降室48M的较细的灰尘与空气分离,并使空气向空气中排出并使灰尘流向集尘机下的灰尘接收箱。
在风选式磁性分离器48E的下侧配置有上述喷射材料箱48F。来自风选式磁性分离器48E的可再利用的喷射材料堆积在喷射材料箱48F中。喷射材料箱48F是用于向流量调整装置46供给喷射材料的暂时储藏用的箱,其配置于流量调整装置46的上侧。并且,当流量调整装置46的阀打开时,喷射材料在穿过导入管44后被喷射器20喷射。
返回到图1,输出用辊输送机52以其输送线上游侧位于隔着机箱16而与输入用辊输送机12的一侧相反的那一侧(装置进深侧)、且输送线沿着与输入用辊输送机12的输送线相同的方向(装置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输出用辊输送机52包括:输送机基台52A,其设于宽度方向两侧;以及多个输送机辊52B,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输送机基台52A。多个输送机辊52B沿着输送方向(箭头X2方向)排列且与驱动电动机54相连接,多个输送机辊52B借助驱动电动机54的驱动力进行旋转。并且,输出用辊输送机52将载置在输送机辊52B上的工件W自机箱16沿从装置左侧朝向装置右侧去的方向输送。在驱动电动机54上连接有未图示的装置控制部、输送用辊输送机。此外,在输出用辊输送机52的下侧配置有喷射材料回收用的螺旋输送机55(参照图3)。
另外,输出装置56设于输出用辊输送机52的输送线上游侧的侧方的、隔着输出用辊输送机52与机箱16的一侧相反的那一侧(装置进深侧)。输出装置56是用于将在喷丸室18内由夹持装置34夹持的工件W输出到输出用辊输送机52上的装置。
接下来,参照图6~图10来详细说明上述输入装置32和输出装置56。图6是表示左侧观察装置时的输入装置32和输出装置56的基本结构的概略结构图。另外,图7是表示输入装置32的主视图,图8是表示输入装置32的俯视图。另外,图9是表示仰视观察输入用行进滑架64并将其简化而示出的图。此外,在图9中,除了用实线表示的输入用旋转体72之外,还用双点划线分别示出了用实线所示的输入用旋转臂72旋转移动了90°的状态和旋转移动了180°的状态。另外,图10以侧视观察装置的方式示出了输入用旋转臂72的旋转和移动状态,图10的(A)示出了在图9中由实线表示的输入用旋转臂72的状态,图10的(B)示出了输入用旋转臂72自图10的(A)的状态旋转移动了90°的状态,图10的(C)示出了输入用旋转臂72自图10的(A)的状态旋转移动了180°的状态。此外,输出装置56是与输入装置32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了输出装置56的主视图和俯视图的图示。
如图6所示,输入装置32包括用于载置工件W的输入用接受部60A。该输入用接受部60A设于输入用托架60的顶端部。输入用托架60与用于使输入用托架60沿着进退方向(输入方向和与该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输入用进退机构62相连结。以下,说明输入用进退机构62。
输入用托架60的基端部安装于作为输入用移动体的输入用行进滑架64。输入用行进滑架64能够沿着将输入用辊输送机12那一侧与喷丸室18那一侧连接起来的输出路径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装置的前后方向)移动。
如图7和图8所示,在输入用行进滑架64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车轮66,在输入装置32上设有用于沿着输出路径的方向引导车轮66的导轨68。另外,如图6和图7所示,在输入用行进滑架64的底面部侧固定(一体地配置)有输入用导轨70。另外,如图9所示,输入用导轨70沿着与输出路径正交的方向延伸。
在该输入用导轨70内,在输入用旋转臂72的顶端部配置有作为输入用移动部的滑动件72A,滑动件72A能够一边被输入用导轨70引导一边沿着输入用导轨70的长度方向(即,装置的左右方向)移动。输入用旋转臂72包括滑动件72A和在顶端部固定有滑动件72A的臂72B。臂72B的基端部能够以装置上下方向的电动机轴74A为中心旋转。
输入用旋转臂72能够绕基端部侧的电动机轴74A旋转180°,由此,滑动件72A一边沿着输出路径的方向(在图中为左右方向)推压输入用导轨70一边在靠近喷丸室18(参照图6)的位置72A1与远离喷丸室18的位置72A2之间进行简谐运动。
输入用旋转臂72借助输入用驱动电动机74进行旋转。如图6所示,输入用驱动电动机74与定时控制部90(在图中,以框图进行图示)相连接,定时控制部90控制输入用驱动电动机74的驱动定时和正转、反转。
如上述那样,输入用进退机构62通过使输入用驱动电动机74工作来使输入用旋转臂72和输入用行进滑架64连动,而能够使输入用托架60的输入用接受部60A沿着输出路径进退并移动(参照图10)。
另外,输入装置32包括用于使输入用行进滑架64乃至输入用托架60升降的输入用升降机构76。以下,说明输入用升降机构76。
输入用升降机构76是通过使输入用行进滑架64升降而使输入用托架60升降的机构。如图8所示,在输入用升降机构76中,在架设于左右一对装置架78A之间的连结板78B上安装有升降用的驱动缸80A。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缸80A是液压式的缸,且驱动缸80A以能够绕装置左右方向的轴78C(参照图6)摆动的方式安装。另外,驱动缸80A包括在俯视时能够沿着装置前后方向(图8的左右方向)进退移动的杆80B。
如图6所示,驱动缸80A借助液压控制设备(电磁阀等)80C而与油供给源80D相连接。另外,液压控制设备80C与定时控制部90相连接。定时控制部90能够通过控制液压控制设备80C来控制驱动缸80A中的杆80B的进退方向,并在使输入用接受部60A升降时,使杆80B进退移动。
杆80B的顶端部以能够绕装置左右方向的轴线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一臂82A的一端部。第一臂82A的另一端部固定在沿装置左右方向延伸的轴构件82B。如图8所示,轴构件82B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枢轴支承于装置架78A侧,轴构件82B能够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在轴构件82B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与长度方向中央部(第一臂82A的配置部)之间固定有第二臂82C的一端部、第二臂82D的一端部。第二臂82C、82D的另一端部借助托架82E、82F安装于升降架84,第二臂82C、82D的另一端部能够相对于托架82E、82F绕装置左右方向的轴线旋转。在升降架84上安装有上述导轨68。
另外,沿装置前后方向延伸的连结轴86的一端部以能够绕沿装置左右方向延伸的轴旋转的方式与装置右侧(在图中为上侧)的第二臂82C的一端部相连结。连结轴86的另一端部以能够绕装置左右方向的轴线旋转移动的方式与第三臂88A的一端部相连结。
如图6所示,第三臂88A在侧视观察装置时呈大致L字形,在第三臂88A的弯曲部分固定有沿着装置左右方向延伸的轴构件88B。如图8所示,轴构件88B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枢轴支承于装置架78A侧,轴构件88B能够绕自身的轴线旋转。第三臂88A的另一端部借助托架88C安装于升降架84,并能够相对于托架88C以装置左右方向的轴线为中心旋转。在轴构件88B的靠装置左侧(在图中为下侧)的端部固定有第四臂88D的一端部。第四臂88D的另一端部借助托架88E安装于升降架84,第四臂88D的另一端部能够相对于托架88E绕装置左右方向的轴线旋转。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结构,输入用升降机构76通过使驱动缸80A中的杆80B进退移动而使第一臂82A、轴构件82B、第二臂82C、82D、连结轴86、第三臂88A、轴构件88B、第四臂88D、升降架84以及输入用行进滑架64连动,从而能够使图6所示的输入用托架60的输入用接受部60A升降。
接下来,说明输出装置56。此外,如上所述,由于输出装置56与输入装置32在输出用与输入用方面有区别之外,装置结构均与输入装置32相同,因此,对于与输入装置32相对应的结构部,适当地标注与输入装置32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输出装置56包括输出用托架92,输出用托架92在顶端部侧具有用于载置工件W的输出用接受部92A。该输出用托架92与用于使输出用托架92沿进退方向(输出方向和与该输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输出用进退机构63相连结。以下,说明输出用进退机构63。
输出用托架92的基端部安装于作为输出用移动体的输出用行进滑架94。输出用行进滑架94能够沿着将喷丸室18那一侧与输出用辊输送机52那一侧连接起来的输出路径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装置前后方向)移动。在输出用行进滑架94的底面部侧固定(一体地配置)有输出用导轨96,输出用导轨96沿着与输出路径正交的方向延伸。
在输出用导轨96内,在输出用旋转臂98的顶端部配置有作为输出用移动部的滑动件98A,滑动件98A能够一边被输出用导轨96引导一边沿着输出用导轨96的长度方向移动。输出用旋转臂98包括滑动件98A和顶端部固定有滑动件98A的臂98B。臂98B的基端部能够以装置上下方向的电动机轴100A为中心旋转。并且,输出用旋转臂98能够绕基端部侧的电动机轴100A旋转180°,由此,滑动件98A一边沿着输出路径的方向推压输出用导轨96一边在靠近喷丸室18的位置与远离喷丸室18的位置(图6所示的位置)之间进行简谐运动。
即,输出用旋转臂98能够借助输出用驱动电动机100(在图中,示意地进行图示)进行旋转。输出用驱动电动机100与定时控制部90相连接,定时控制部90控制输出用驱动电动机100的驱动定时和正转、反转。
并且,定时控制部90将输入装置32和输出装置56控制成输入装置32将工件W输入到喷丸室18的定时与输出装置56将由夹持装置34夹持的工件W输出到输出用辊输送机52上的定时一致。
该定时控制部90连同上述开闭控制部26(参照图5的(A))和遮挡件控制部42(参照图4)一起构成了装置控制部的一部分。
另外,输出装置56包括输出用升降机构77,该输出用升降机构77通过使输出用行进滑架94升降来使输出用托架92升降。将输出用升降机构77与输入用升降机构76相比,输出用升降机构77在除了替代输入用行进滑架64而使输出用行进滑架94升降这一点和配置位置之外,其它结构与输入用升降机构76相同。因此,在输出用升降机构77中,对于与输入用升降机构76相同的结构部,标注与输入用升降机构76的结构部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此外,在图1所示的喷丸装置10的俯视图中,附图标记102A表示喷射材料供应口,附图标记102B表示吸出口,附图标记102C表示操作盘,附图标记102D表示管,附图标记102E表示螺旋输送机,附图标记102F表示鼓式分离器。
作用、效果
接下来,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喷丸装置10中,工件W首先由输入用辊输送机12来进行输送。输入用辊输送机12上的工件W在到达输入用辊输送机12的输送线下游侧后被输入装置32输入到机箱16的喷丸室18。被输入到喷丸室18的工件W由夹持装置34夹持。然后,夹持装置34所夹持的工件W一边旋转一边被喷射器20(参照图2)喷射喷射材料,之后,工件W被输出装置56输出到输出用辊输送机52上。此处,通过使输入侧的机构与输出侧的机构分开,能够与自喷丸室18输出处理完的工件W并行地进行向喷丸室18输入处理前的工件W。因此,能够抑制输入输出所需要的时间(换言之为喷射以外的时间)。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定时控制部90(参照图6)将输入装置32和输出装置56控制成输入装置32将工件W输入到喷丸室18的定时与输出装置56将由夹持装置34夹持的工件W输出到输出用辊输送机52上的定时一致。因此,能够自动地进行工件W的输入输出的并行处理。
另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遮挡件驱动部40使设于喷射器20的喷射口36A的遮挡件38在打开喷射口36A的开放位置与封堵喷射口36A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喷射器20即将开始喷射时,遮挡件控制部42使遮挡件驱动部40工作,以使遮挡件38移动到开放位置,另外,在喷射器20刚完成喷射之后,遮挡件控制部42使遮挡件驱动部40工作,以使遮挡件38移动到闭合位置。因此,由于没有等待喷射停止的时间、在刚完成喷射器20的喷射之后能够进行工件W的输入输出,因此能够抑制处理时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第一驱动部24使设于图1所示的机箱16的输入口16A的输入侧开闭门22在打开输入口16A的开放位置与封堵输入口16A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另外,能够利用第二驱动部30使设于机箱16的输出口16B的输出侧开闭门28在打开输出口16B的开放位置与封堵输出口16B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在喷射器20(参照图2)即将开始喷射时,开闭控制部26(参照图5的(A))使第一驱动部24和第二驱动部30工作,以使输入侧开闭门22和输出侧开闭门28移动到闭合位置。另外,在喷射器20(参照图2)刚完成了喷射之后,开闭控制部26(参照图5的(A))使第一驱动部24和第二驱动部30工作,以使输入侧开闭门22和输出侧开闭门28移动到开放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喷射材料在喷射器20(参照图2)喷射时自机箱16漏出,并且,能够在刚完成喷射器20(参照图2)的喷射之后进行工件W的输入输出,从而能够在防止或有效地抑制喷射材料的漏出的同时抑制处理时间。
在完成图4所示的由喷射器20对工件W的喷丸处理而遮挡件38闭合、图1所示的输入侧开闭门22和输出侧开闭门28打开时,夹持装置34放开对工件W的夹持,并且,并行地进行图6所示的由输出装置56进行的输出工序与由输入装置32进行的输入工序。另外,在完成了由输出装置56对工件W进行的输出和由输入装置32对工件W进行的输入、夹持装置34的夹持部夹持工件W时,输入侧开闭门22和输出侧开闭门28移动到闭合位置。然后,使夹持装置34的夹持部绕装置左右方向的轴线旋转,在图4所示的遮挡件38移动到打开喷射口36A的开放位置时,开始由喷射器20对工件W进行的喷射(喷丸处理)。
接下来,详细说明图6所示的输出装置56的输出工序。首先,利用输出用进退机构63使输出用托架92自输出用辊输送机52上的较低的待机位置向夹持装置34的夹持区域靠下方侧的方向前进,并利用输出用升降机构77使该输出用托架92上升,从而将工件W载置在输出用托架92的输出用接受部92A上。然后,输出用托架92通过利用输出用进退机构63来后退而将工件W自喷丸室18输出,并且,输出用托架92通过利用输出用升降机构77来下降而返回到原来的位置,从而将工件W载置在输出用辊输送机52上。
此处,说明输出装置56的输出用进退机构63的动作。安装有输出用托架92的基端部的输出用行进滑架94能够沿着将喷丸室18那一侧与输出用辊输送机52那一侧连接起来的输出路径的方向移动。另外,在输出用托架92上固定(一体地配置)有沿着与输出路径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输出用导轨96。并且,利用输出用驱动电动机100使顶端部设有能够沿着输出用导轨96移动的滑动件98A的输出用旋转臂98以基端部的电动机轴100A为中心旋转180°,从而滑动件98A一边沿着输出路径的方向推压输出用导轨96一边在靠近喷丸室18的位置与远离喷丸室18的位置(图6所示的位置)之间进行简谐运动。
因此,由于输出用旋转臂98和输出用托架92在移动动作的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以低速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在交接区域对工件W的冲击,并且,由于输出用旋转臂98和输出用托架92在移动动作的中间阶段以高速移动,因此能够抑制输出工件W所需要的时间。
与该输出装置56中的输出用托架92的后退(工件W的输出)相应地进行输入装置32中的输入用托架60的前进(工件W的输入)。详细说明输入装置32的输入工序,输入用辊输送机12上的工件W被载置在输入用托架60的顶端侧的输入用接受部60A上,经过利用输入用升降机构76使输入用托架60上升、利用输入用进退机构62使输入用托架60前进以及利用输入用升降机构76使输入用托架60下降之后而将工件W向夹持装置34的夹持位置输入。在工件W被夹持装置34夹持之后,输入用托架60利用输入用进退机构62后退而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此处,说明输入装置32的输入用进退机构62的动作。安装有输入用托架60的基端部的输入用行进滑架64能够沿着将输入用辊输送机12那一侧与喷丸室18那一侧连接起来的输出路径的方向移动。另外,在输入用托架60上固定(一体地配置)有沿着与输出路径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输入用导轨70。并且,如图9所示,利用输入用驱动电动机74(参照图6)使顶端部设有能够沿着输入用导轨70移动的滑动件72A的输入用旋转臂72以基端部侧的电动机轴74A为中心旋转180°,从而滑动件72A一边沿着输出路径的方向推压输入用导轨70一边在靠近喷丸室18(参照图6)的位置72A1与远离喷丸室18的位置72A2之间进行简谐运动。
因此,由于输入用旋转臂72和输入用托架60(参照图10)在图10的(A)和图10的(C)所示的移动动作的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以低速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在交接区域对工件W的冲击,并且,由于输入用旋转臂72和输入用托架60在图10的(B)所示的移动动作的中间阶段以高速移动,因此能够抑制输入工件W所需要的时间。此外,在输入完工件W之后,输入装置32的输入用托架60和输入用旋转臂72自图10的(C)的状态以图10的(B)、图10的(A)的顺序返回到原来位置。
如以上说明那样,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喷丸装置10,能够缩短总处理时间。
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将输入用辊输送机12用作第一输送机,将输出用辊输送机52用作第二输送机,但既可以将输入用带输送机用作第一输送机,也可以将输出用带输送机用作第二输送机。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喷射器,应用了离心式的喷射器20(参照图2),但喷射器也可以是例如将压缩空气和喷射材料一起压送并自喷嘴喷射的空气喷嘴式的喷射器等那样的其他的喷射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喷丸处理装置为喷丸装置10,但喷丸处理装置也可以是喷丸硬化(日文:ショットピーニング)装置等那样的其他的喷丸处理装置。另外,也可以将与喷丸装置10结构相同的装置用作喷丸装置兼喷丸硬化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输入装置32和输出装置56由定时控制部90来控制,虽然这样的结构更为优选,但是,也可以是以下结构:例如,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上分别设置工作开始开关,通过手动操作上述工作开始开关来开始各自的工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输入装置32构成为包括:输入用托架60、作为输入用移动体的输入用行进滑架64、输入用导轨70、输入用旋转臂72以及输入用驱动电动机74,虽然这样的结构更为优选,但输入装置例如也可以是构成为包括输入用托架60和用于使输入用托架60沿着输出路径的方向进退移动的驱动缸的装置等那样的其他的输入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作为输入用移动体的输入用行进滑架64的底面部侧固定有输入用导轨70,但是,例如也可以在输入用移动体的底面部一体地形成(一体地配置)有输入用导轨7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于输入用旋转臂72的顶端部的移动部成为滑动件72A,但设于输入用旋转臂的顶端部的移动部例如也可以是能够在输入用旋转臂的顶端部旋转(能够滚动)的球体等那样的其他的移动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输入用旋转臂72能够绕基端部侧的电动机轴74A旋转移动180°,虽然这样的结构更为优选,但是,也可以是例如使输入用旋转臂72绕基端部侧的电动机轴74A在略微小于180°的角度范围内旋转移动。
另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可以是替代输入装置32的输入用升降机构76而设置有驱动缸和引导部的结构,该驱动缸具有被安装于输入用托架60且沿上下方向进退移动(升降)的杆,该引导部沿装置上下方向引导输入用托架60。同样地,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可以是替代输出装置56的输出用升降机构77而设置有驱动缸和引导部的结构,该驱动缸具有被安装于输出用托架92且沿上下方向进退移动(升降)的杆,该引导部沿装置上下方向引导输出用托架9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输出装置56构成为包括输出用托架92、作为输出用移动体的输出用行进滑架94、输出用导轨96、输出用旋转臂98以及输出用驱动电动机100,虽然这样的结构更为优选,但输出装置例如也可以是构成为包括输出用托架92和用于使输出用托架92沿着输出路径的方向进退移动的驱动缸的装置等那样的其他的输出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作为输出用移动体的输出用行进滑架94的底面部侧固定有输出用导轨96,但是,例如也可以在输出用移动体的底面部一体地形成(一体地配置)有输出用导轨96。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于输出用旋转臂98的顶端部的移动部件为滑动件98A,但设于输出用旋转臂的顶端部的移动部件例如也可以是能够在输出用旋转臂的顶端部旋转(能够滚动)的球体等那样的其他的移动部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输出用旋转臂98能够绕基端部侧的电动机轴100A旋转移动180°,虽然这样的结构更为优选,但是,也可以是例如使输出用旋转臂98绕基端部侧的电动机轴100A在略微小于180°的角度范围内旋转移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遮挡件38能够在打开喷射口36A的开放位置与封堵喷射口36A的闭合位置之间绕遮挡件轴38X旋转移动,但遮挡件也可以是例如能够在打开喷射口的开放位置与封堵喷射口的闭合位置之间滑动移动的部件等那样的一边描绘其他的移动轨迹一边移动的部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完成了喷射器20的喷射的情况下,利用遮挡件控制部42的控制使遮挡件38移动到封堵喷射器20的喷射口36A的闭合位置,虽然优选这样的结构,但也可以为是不设置这样的遮挡件38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刚完成了喷射器20(参照图2等)的喷射之后,利用图5所示的开闭控制部26的控制使输入侧开闭门22和输出侧开闭门28(参照图1)向开放位置的方向移动,虽然这样的结构更为优选,但是,例如也可以替代上述结构而另外设置用于使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工作的开关,在刚完成了喷射器的喷射之后,通过操作开关使输入侧开闭门和输出侧开闭门向开放位置的方向移动。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和上述多个变形例能够以适当组合的方式来实施。
附图标记说明
10、喷丸装置(喷丸处理装置);12、输入用辊输送机(第一输送机);16、机箱;16A、输入口;16B、输出口;18、喷丸室;20、喷射器;22、输入侧开闭门;24、第一驱动部;26、开闭控制部;28、输出侧开闭门;30、第二驱动部;32、输入装置;34、夹持装置;36A、喷射口;38、遮挡件;40、遮挡件驱动部;42、遮挡件控制部;52、输出用辊输送机(第二输送机);56、输出装置;60、输入用托架;60A、输入用接受部;64、输入用行进滑架(输入用移动体);70、输入用导轨;72、输入用旋转臂;72A、滑动件(移动部);74、输入用驱动电动机;76、输入用升降机构;77、输出用升降机构;90、定时控制部;92、输出用托架;92A、输出用接受部;94、输出用行进滑架(输出用移动体);96、输出用导轨;98、输出用旋转臂;98A、滑动件(移动部件);100、输出用驱动电动机;W、工件。

Claims (8)

1.一种喷丸处理装置,在形成于机箱的喷丸室内,利用喷射器向工件喷射喷射材料,从而对上述工件进行喷丸处理,其中,
该喷丸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输送机,其用于向上述机箱输送上述工件;
第二输送机,其用于自上述机箱输送上述工件;
输入装置,其用于将上述第一输送机上的工件输入到上述喷丸室;
输出装置,其用于将上述喷丸室内的工件输出到上述第二输送机上,
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设于上述机箱内,用于夹持被输入到上述喷丸室内的上述工件,以及
输入输出控制部,该输入输出控制部用于控制上述输入装置的工作和上述输出装置的工作,
上述输入输出控制部将上述输入装置的工作和上述输出装置的工作控制成上述输入装置将上述工件输入到上述喷丸室的定时与上述输出装置将由上述夹持装置所夹持的工件输出到上述第二输送机上的定时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第二输送机设于隔着上述机箱而与上述第一输送机的一侧相反的那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输入装置包括:
输入用移动体,其安装有输入用托架,该输入用托架具有用于载置工件的输入用接受部,该输入用移动体能够沿着将上述第一输送机那一侧与上述喷丸室那一侧连接起来的输出路径的方向移动;
输入用导轨,其以沿着与上述输出路径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与上述输入用移动体设为一体;
输入用旋转臂,其在顶端部具有能够沿着上述输入用导轨移动的输入用移动部,该输入用旋转臂能够以基端部为中心旋转;以及
输入用驱动装置,其用于使上述输入用旋转臂旋转,
上述输入用驱动装置使上述输入用旋转臂旋转,由此,通过使上述输入用旋转臂的上述输入用移动部一边推压上述输入用导轨一边在靠近上述喷丸室的位置与远离上述喷丸室的位置之间沿着上述输出路径的方向进行简谐运动,从而使上述输入用移动体沿着上述输出路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输出装置包括:
输出用移动体,其安装有输出用托架,该输出用托架具有用于载置工件的输出用接受部,该输出用移动体能够沿着将上述喷丸室那一侧与上述第二输送机那一侧连接起来的输出路径的方向移动;
输出用导轨,其以沿着与上述输出路径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与上述输出用移动体设为一体;
输出用旋转臂,其在顶端部具有能够沿着上述输出用导轨移动的输出用移动部件,该输出用旋转臂能够以基端部为中心旋转;以及
输出用驱动装置,其用于使上述输出用旋转臂旋转,
上述输出用驱动装置使上述输出用旋转臂旋转,由此,通过使上述输出用旋转臂的上述输出用移动部一边推压上述输出用导轨一边在靠近上述喷丸室的位置与远离上述喷丸室的位置之间沿着上述输出路径的方向进行简谐运动,从而使上述输出用移动体沿着上述输出路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中,
该喷丸处理装置包括:
遮挡件,其设于上述喷射器的喷射口且能够在打开上述喷射口的开放位置与封堵上述喷射口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
遮挡件驱动部,其用于使上述遮挡件移动;以及
遮挡件控制部,该遮挡件控制部在利用上述喷射器即将开始喷射时使上述遮挡件驱动部工作,以使上述遮挡件移动到开放位置,并且,该遮挡件控制部在利用上述喷射器刚完成了喷射之后控制上述遮挡件驱动部,以使上述遮挡件移动到闭合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中,
该喷丸处理装置包括:
输入侧开闭门,其设于上述机箱的输入口且能够在打开上述输入口的开放位置与封堵上述输入口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
输入侧驱动部,其用于使上述输入侧开闭门移动;
输出侧开闭门,其设于上述机箱的输出口且能够在打开上述输出口的开放位置与封堵上述输出口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
输出侧驱动部,其用于使上述输出侧开闭门移动;以及
开闭控制部,其用于控制上述输入侧驱动部的工作和上述输出侧驱动部的工作,
上述开闭控制部在上述喷射器即将开始喷射时使上述输入侧驱动部工作,以使上述输入侧开闭门移动至闭合位置并使上述输出侧驱动部工作,以使上述输出侧开闭门移动至闭合位置,
并且,上述开闭控制部在上述喷射器刚完成喷射之后使上述输入侧驱动部工作,以使上述输入侧开闭门移动至开放位置并使上述输出侧驱动部工作,以使上述输出侧开闭门移动至开放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输入装置具有用于使上述输入用移动体升降的输入用升降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输出装置具有用于使上述输出用移动体升降的输出用升降机构。
CN201280004440.3A 2012-02-15 2012-12-05 喷丸处理装置 Active CN1033701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31002 2012-02-15
JP2012-031002 2012-02-15
PCT/JP2012/081537 WO2013121657A1 (ja) 2012-02-15 2012-12-05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0172A CN103370172A (zh) 2013-10-23
CN103370172B true CN103370172B (zh) 2016-05-25

Family

ID=48983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4440.3A Active CN103370172B (zh) 2012-02-15 2012-12-05 喷丸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048689B2 (zh)
KR (1) KR101632811B1 (zh)
CN (1) CN103370172B (zh)
IN (1) IN2014CN04278A (zh)
WO (1) WO2013121657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88673A (ja) * 1986-02-14 1987-08-18 Sintokogio Ltd ケ−ジ式ショットブラスト装置
JPH04176565A (ja) * 1990-11-08 1992-06-24 Nippon Sangyo Kikai Hanbai Kk ショットブラスト装置
JPH0639719A (ja) * 1992-07-24 1994-02-15 Sintokogio Ltd ショットブラスト装置
CN101633157A (zh) * 2009-08-20 2010-01-27 刘传玲 钢材表面处理装置中的传送机构
CN101909820A (zh) * 2008-04-30 2010-12-08 大圆钢业株式会社 用于螺旋弹簧的应力喷丸强化的设备
CN102036784A (zh) * 2008-09-30 2011-04-27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弹丸处理机和用于弹丸处理的夹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60637B1 (en) * 1981-03-17 1985-05-02 Tilghman Wheelabrator Limite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hot blasting machinery
JPH08229822A (ja) 1995-02-24 1996-09-10 Sintokogio Ltd ショットブラスト方法およびその設備
JPH10225868A (ja) * 1997-02-14 1998-08-25 Sintokogio Ltd ブラスト処理方法
JP3928715B2 (ja) * 2001-10-05 2007-06-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流体噴射弁の製造方法
JP2004034236A (ja) * 2002-07-04 2004-02-05 Nakashima Propeller Co Ltd サンドブラスト加工装置及びこの加工装置によるサンドブラスト加工方法並びにこの加工方法で加工された加工物
JP5427090B2 (ja) * 2010-04-01 2014-02-26 石塚硝子株式会社 研磨材吹付加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88673A (ja) * 1986-02-14 1987-08-18 Sintokogio Ltd ケ−ジ式ショットブラスト装置
JPH04176565A (ja) * 1990-11-08 1992-06-24 Nippon Sangyo Kikai Hanbai Kk ショットブラスト装置
JPH0639719A (ja) * 1992-07-24 1994-02-15 Sintokogio Ltd ショットブラスト装置
CN101909820A (zh) * 2008-04-30 2010-12-08 大圆钢业株式会社 用于螺旋弹簧的应力喷丸强化的设备
CN102036784A (zh) * 2008-09-30 2011-04-27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弹丸处理机和用于弹丸处理的夹具
CN101633157A (zh) * 2009-08-20 2010-01-27 刘传玲 钢材表面处理装置中的传送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3121657A1 (ja) 2015-05-11
JP6048689B2 (ja) 2016-12-21
KR101632811B1 (ko) 2016-06-22
WO2013121657A1 (ja) 2013-08-22
IN2014CN04278A (zh) 2015-07-31
CN103370172A (zh) 2013-10-23
KR20140089582A (ko) 2014-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55636B1 (ko) 가공물의 버제거 및 연마장치
CN103370172B (zh) 喷丸处理装置
KR910002276Y1 (ko) 예비 타이어 탑재장치
US20150151407A1 (en) Shot processing machine
KR101497874B1 (ko) 입봉기
CN102862126A (zh) 喷丸处理装置
JP7020542B2 (ja)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
KR200451727Y1 (ko) 복합식 블라스트 기계
CN210592628U (zh) 给袋式包装机的装袋机构
KR20090110396A (ko) 대차운반용 셔틀레일의 이물질 제거장치
CN204976368U (zh) 六抛头垂直转盘机械手全自动抛丸机
KR101368937B1 (ko) 연속식 하역장치
KR20050106796A (ko) 절단 연삭숫돌 성형기의 보강재 자동투입장치
CN104632276B (zh) 连续型气力矸石充填采煤系统
JPS6042397B2 (ja) キユ−ポラ用材料供給装置
CN103370170B (zh) 喷丸处理装置和喷丸处理方法
CN111655429B (zh) 喷丸处理装置
KR101581563B1 (ko) 연속식 하역기용 주행 장치
KR200356643Y1 (ko) 절단 연삭숫돌 성형기의 보강재 자동투입장치
KR20150125040A (ko) 연속식 하역장치
JP2914815B2 (ja) 連鋳鋳込作業の自動化装置
CN105173591A (zh) 皮带分料小车
JP3020014B2 (ja) 大型ブロック用自動研掃装置
JP2005001724A (ja) 液体自動注入装置
KR20160076058A (ko) 벨트 컨베이어 시스템의 철편 검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