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7735A - 一种镁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镁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67735A
CN103367735A CN2013102957291A CN201310295729A CN103367735A CN 103367735 A CN103367735 A CN 103367735A CN 2013102957291 A CN2013102957291 A CN 2013102957291A CN 201310295729 A CN201310295729 A CN 201310295729A CN 103367735 A CN103367735 A CN 1033677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sium
lithium
negative material
electrolyte
prefer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957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67735B (zh
Inventor
郭玉国
吴娜
吴兴隆
殷雅侠
万立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AS
Priority to CN20131029572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677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67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77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677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77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在镁二次电池中应用。该负极材料以特定尺度的颗粒形式存在,将该材料应用于镁二次电池表现出较高的充放电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将其替代金属镁,作为镁二次电池负极材料使用,开创性地为简单离子盐/有机电解液体系应用于镁二次电池提供了条件,进一步使得高电压的正极材料及镁二次全电池的开发成为可能。

Description

一种镁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电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镁二次电池负极材料与其在镁二次电池中的应用。包含由该负极材料搭配多种电解液体系组装的镁二次及其高体积能量密度型储能器件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当前世界各国能源资源的日益短缺,而对能源的需求量却在日益增加,寻求一种新能源的课题就摆在我们面前。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电池技术的发展,以电池为能源的电动车将逐步取代部分燃油车。在现有的一次和二次电池中,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大,因而被广泛研究和应用。虽然锂离子电池在近三十年来已经被广泛深入研究,且已投入市场,然而安全和价格仍然是其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尤其是大型动力锂二次电池仍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因此,在实际的动力电源中仍是采用传统的有毒且容量较低的铅酸或镍镉电池。与锂二次电池相比较,镁二次电池成本更低,并更符合一个新倡导的理念——安全性。而与传统铅酸或镍镉电池相比,镁二次电池不仅在比能量高以及工作温度范围宽方面占优势,更重要的是镁二次电池无污染,环境友好。由此可知,新型镁二次电池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金属镁比较活泼,跟锂极其相似,容易与同极性质子溶剂、常用盐的阴离子[如ClO4 -、AsF6 -、PF6 -、BF4 -、SO2CF3 -]及不可避免存在的大气杂质(如H2O、O2、N2)反应,形成钝化层覆盖在金属的表面。金属镁表面的覆盖层致密,不易于镁离子通过,从而阻碍了镁离子在有机电解液中的溶解与沉积。虽然镁的理论比容量较高(2205mAh/g),但是选择金属镁作为镁二次电池的负极,具有较宽电化学稳定窗口的简单离子盐/有机电解液体系不能同时使用。这就进一步阻碍了具有高电位高容量的储镁正极材料的开发。因此,如果预研制成功具有高比能量的镁二次电池,首先应将镁二次电池从限定在较窄电化学窗口的电解液体系中解放出来。这样以来,开发出能代替金属镁并具有高比容量循环稳定的负极材料势在必行并有重大意义。
而不同颗粒尺寸的钛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已经被研究得比较多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同时此种材料在钠电池体系中也已经得到相关报道和应用。但是由于颗粒尺度以及电解液等一系列问题,钛酸锂材料一直未被成功地应用于镁二次电池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状况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特定颗粒尺度的能适用于大部分电解液体系并具有较高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的镁二次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并成功地实现了钛酸锂在镁二次电池中的应用。并且本发明的发明人意料不到地发现,由该钛酸锂组装的镁二次电池在采用镁锂共混盐电解液体系,电池容量得到显著的提升。采用该材料作为镁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将镁二次电池从不能使用普通的简单离子盐/有机电解液体系的困境中解放出来,从而为开发高电压正极材料及高能量密度的镁二次电池提供可能。
本发明所提供的应用是所述负极材料钛酸锂作为镁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
本发明所提供的负极材料钛酸锂特征是以颗粒形式存在,其颗粒尺度为纳米级,所述钛酸锂颗粒的粒径可为1nm-50nm。优选地,颗粒粒径为1nm-40nm。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所述钛酸锂负极材料的方法,为采用锂源化合物,钛源化合物共混,结合高温烧结工艺,制备得到最终产物。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将锂源化合物,钛源化合物按照Li:Ti=4-4.5:5的比例制备成共混液。将均一的共混溶液倒入培养皿中,置于烘箱中,蒸干溶剂后,得到淡黄色固体。将固体在一定温度下煅烧10-40h,得最终产物钛酸锂。优选地,煅烧温度为400-800℃,更优选,煅烧温度为500-700℃。
本发明中所提供的镁二次电池由负极材料钛酸锂,参比电极金属镁,电解液体系三部分组成。
其中本发明中组装的镁二次电池所采用的电解液体系包括格氏试剂(Grignard)衍生物的醚电解液,镁锂共混盐电解液体系以及简单镁离子盐有机电解液体系。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如下几项发明:
1.一种镁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其为钛酸锂或者包含钛酸锂,所述钛酸锂的粒径为1-50nm。
2.如项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组装为镁二次电池电池采用的电解液体系为格氏试剂(Grignard)衍生物的醚类电解液,其中格氏试剂(Grignard)衍生物选自Mg(AlX3-nRn’R’n’’)m(AlX’3-n’’’R’’n’’’’R’’’n’’’’’)2-m型配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其中X为氯或溴,R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烯丙基、丁基、苯基、萘基、对烷基苯基或间烷基苯基,0≤n≤3,0≤m≤2,优选为Mg(AlCl2EtBu)2或(PhMgCl)2-AlCl3;所述醚类电解液中,醚类溶剂选自四氢呋喃、1,4-二氧杂环己烷、1,3-二氧戊杂环己烷环、乙二醇二甲醚和三乙二醇二甲醚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四氢呋喃;镁盐浓度为0.1-1M,优选0.25-0.5M,更优选的为0.25M。
3.如项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将特定的锂源、钛源按照比例制备成共混液,将溶液倒入培养皿中,置于烘箱中,蒸干溶剂后,得到淡黄色固体,将固体煅烧得最终产物钛酸锂;
所述反应溶液中锂源和钛源的摩尔比为4-4.5:5,优选为4:5;
所述固体的煅烧温度为400-800℃,优选500-700℃;
所述固体的煅烧时间为10-40h,优选10-20h;
所述锂源可选自Li2CO3、LiOH、Li、LiNO3、CH3COOLi、LiCl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Li2CO3
所述钛源为钛酸四正丁酯、TiSO4、TiCl4、异丙醇钛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钛酸四正丁酯。
4一种镁二次电池,其中包含作为负极的钛酸锂电极,以及电解液体系,其特征在于,采用的电解液体系包括镁锂共混盐电解液体系以及镁盐碳酸酯类有机电解液;
在镁锂共混盐电解液体系中,镁盐优选格氏试剂(Grignard)衍生物,其中格氏试剂衍生物选自Mg(AlX3-nRn’R’n’’)m(AlX’3-n’’’R’’n’’’’R’’’n’’’’’)2-m型配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其中X为氯或溴,R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烯丙基、丁基、苯基、萘基、对烷基苯基或间烷基苯基,0≤n≤3,0≤m≤2,优选为Mg(AlCl2EtBu)2或(PhMgCl)2-AlCl3。所述醚类电解液中,醚类溶剂选自四氢呋喃、1,4-二氧杂环己烷、1,3-二氧戊杂环己烷环、乙二醇二甲醚和三乙二醇二甲醚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四氢呋喃;镁盐浓度为0.1-1M,优选0.25-0.5M;锂盐优选六氟磷酸锂、高氯酸锂、硝酸锂、氯化锂和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硝酸锂;
在镁盐碳酸酯类有机电解液中,镁盐优选三氟甲基磺酸镁、氯化镁、硝酸镁、高氯酸镁,优选氯化镁;优选地,所述碳酸酯类电解液中,溶剂选自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溶质选自硝酸镁、高氯酸镁、氯化镁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钛酸锂电极由项1-3任一所述的负极材料制得。
5.一种镁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含有项1-3任一所述的镁二次电池负极材料以及含有导电添加剂、粘结剂和相应溶剂。
6、如项5所述的负极材料电极,其特征在于:优选地,所述导电添加剂为碳黑、Super-P、科琴黑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粘结剂及相应溶剂为聚偏氟乙烯(PVDF)(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或聚丙烯酸(PA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丁苯橡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SA)、明胶(均以水为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粘结剂为海藻酸钠,优选地所述海藻酸钠以水溶液的形式使用。
7、如项5或6所述镁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电极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所述负极材料,经制浆、涂片、干燥的工艺流程制得。
8.如项1-3任一所述的负极材料作为电池电极材料的应用。
9.一种能量存储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存储元件含有项1-3任一所述的负极材料。
10.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使用项9所述的能量存储元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使用上述能量存储元件,该便携式电子设备优选移动电话、照相机、摄像机、MP3、MP4、笔记本电脑。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钛酸锂的方法简单,原料易得,适宜大规模生产,实用化程度高。且得到的钛酸锂为纳米材料,可直接作为电池的电极材料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钛酸锂的X射线衍射(XRD)图。
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钛酸锂的透射电镜(TEM)图。
图3为实施例1制备的钛酸锂装配成镁二次电池在C/20条件下的充放电曲线。
图4为实施例1制备的钛酸锂装配成镁二次电池的放电容量与循环次数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实施例1
按Li2CO3:钛酸四正丁酯=4:5的摩尔比称取,将Li2CO3溶于乙醇/水配成均一的溶液。将均匀混合的溶液,置于烘箱中烘干溶剂。将所得固体,在600℃下煅烧10h。反应完毕,得到粉末状固体。所得钛酸锂的粒径为20nm,将其与镁组装成电池之后,电池放电容量达175mA h/g。电池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Rigaku DmaxrB,CuKα射线)分析确证结构。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谱图中杂质峰较弱,说明产物为较纯的钛酸锂。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Tecnai F30,工作电压为200kV)表征所得样品粒径尺度大小。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所制备材料粒径约为20nm。
钛酸锂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将制备得到的钛酸锂、碳黑和粘结剂以质量比70:20:10混合配成浆料,均匀地涂敷到铜箔集流体上得到工作电极,以镁金属薄片作为对电极,玻璃纤维膜(英国Whatman公司)作为隔膜,0.25mol/L Mg(AlCl2EtBu)2/THF作为电解液,在手套箱中装配得到CR2032扣式电池。
将上述装配的电池在LAND充放电测试仪上进行充放电测试,测试的充放电区间为0-1.9V。
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电池具有很好的充放电曲线以及很好的循环稳定性。可见,本发明中合成的该尺度的钛酸锂用作镁二次电池负极材料时,电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对比案例1-1
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钛酸锂制备过程中选用了不同的钛源(TiSO4)而导致所得钛酸锂的粒径为80nm,将其与镁组装成电池之后,电池没有活性。
对比案例1-2
电池制备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选用商品化的钛酸锂(Adrich公司),此钛酸锂粒径为1μm,将其与镁组装成电池之后,电池没有活性。
实施例2
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钛酸锂制备过程中选用了不同比例的锂源和钛源(4.5:5)而导致所得钛酸锂的粒径为40nm。将其与镁组装成电池之后,电池放电容量达130mA h/g。
实施例3
其它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钛酸锂制备过程中选用了不同的锂源(LiOH)而导致所得钛酸锂的粒径为45nm,将其与镁组装成电池之后,电池放电容量达100mA h/g。
实施例4
选取粒径为100nm钛酸锂,采用镁锂共混盐电解液体系[Mg(AlCl2EtBu)2-LiNO3/THF电解液],将其与镁组装成电池之后,电池放电容量达260mA h/g。电池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对比案例4-1
其它条件与实施例4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电解液采用单一的镁盐电解液体系[Mg(AlCl2EtBu)2THF电解液],将其与镁组装成电池之后,电池没有容量。
实施例5
其它条件与实施例4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采用的钛酸锂粒径为300nm将其与镁组装成电池之后,电池放电容量达210mA h/g。电池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实施例6
其它条件与实施例4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采用商品钛酸锂(Adrich,粒径为1-2微米),将其与镁组装成电池之后,电池放电容量达70mA h/g。电池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实施例7
其它条件与实施例4相同,不同之处仅选用了镁锂共混盐电解液体系成分不同,具体为MgCl2-LiNO3/THF电解液体系,电池放电容量为100mA h/g。
实施例8
其它条件与实施例4相同,不同之处仅选用了镁锂共混盐电解液体系成分不同,具体为MgCl2-LiNO3/碳酸乙烯酯电解液体系,电池放电容量为50mA h/g。
根据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本发明合成的一定纳米尺度钛酸锂用作镁二次电池负极材料时,电池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镁二次电池具有很好的充放电曲线以及很好的循环稳定性。材料的颗粒尺度以及特定的电解液体系对电池性能有很大影响。

Claims (10)

1.一种镁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其为钛酸锂或者包含钛酸锂,所述钛酸锂的粒径为1-5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组装为镁二次电池电池采用的电解液体系为格氏试剂(Grignard)衍生物的醚类电解液,其中格氏试剂(Grignard)衍生物选自Mg(AlX3-nRn’R’n’’)m(AlX’3-n’’’R’’n’’’’R’’’n’’’’’)2-m型配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其中X为氯或溴,R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烯丙基、丁基、苯基、萘基、对烷基苯基或间烷基苯基,0≤n≤3,0≤m≤2,优选为Mg(AlCl2EtBu)2或(PhMgCl)2-AlCl3;所述醚类电解液中,醚类溶剂选自四氢呋喃、1,4-二氧杂环己烷、1,3-二氧戊杂环己烷环、乙二醇二甲醚和三乙二醇二甲醚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四氢呋喃;镁盐浓度为0.1-1M,优选0.25-0.5M,更优选的为0.2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将特定的锂源、钛源按照比例制备成共混液,将溶液倒入培养皿中,置于烘箱中,蒸干溶剂后,得到淡黄色固体,将固体煅烧得最终产物钛酸锂;
所述反应溶液中锂源和钛源的摩尔比为4-4.5:5,优选为4:5;
所述固体的煅烧温度为400-800℃,优选500-700℃;
所述固体的煅烧时间为10-40h,优选10-20h;
所述锂源可选自Li2CO3、LiOH、Li、LiNO3、CH3COOLi、LiCl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Li2CO3
所述钛源为钛酸四正丁酯、TiSO4、TiCl4、异丙醇钛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钛酸四正丁酯。
4.一种镁二次电池,其中包含作为负极的钛酸锂电极,以及电解液体系,其特征在于,采用的电解液体系包括镁锂共混盐电解液体系以及镁盐碳酸酯类有机电解液;
在镁锂共混盐电解液体系中,镁盐优选格氏试剂(Grignard)衍生物,其中格氏试剂衍生物选自Mg(AlX3-nRn’R’n’’)m(AlX’3-n’’’R’’n’’’’R’’’n’’’’’)2-m型配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其中X为氯或溴,R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烯丙基、丁基、苯基、萘基、对烷基苯基或间烷基苯基,0≤n≤3,0≤m≤2,优选为Mg(AlCl2EtBu)2或(PhMgCl)2-AlCl3。所述醚类电解液中,醚类溶剂选自四氢呋喃、1,4-二氧杂环己烷、1,3-二氧戊杂环己烷环、乙二醇二甲醚和三乙二醇二甲醚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四氢呋喃;镁盐浓度为0.1-1M,优选0.25-0.5M;锂盐优选六氟磷酸锂、高氯酸锂、硝酸锂、氯化锂和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硝酸锂;
在镁盐碳酸酯类有机电解液中,镁盐优选三氟甲基磺酸镁、氯化镁、硝酸镁、高氯酸镁,优选氯化镁;优选地,所述碳酸酯类电解液中,溶剂选自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溶质选自硝酸镁、高氯酸镁、氯化镁中的至少一种。
5.一种镁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含有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镁二次电池负极材料以及含有导电添加剂、粘结剂和相应溶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极材料电极,其特征在于:优选地,所述导电添加剂为碳黑、Super-P、科琴黑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粘结剂及相应溶剂为聚偏氟乙烯(PVDF)(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或聚丙烯酸(PA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丁苯橡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SA)、明胶(均以水为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粘结剂为海藻酸钠,优选地所述海藻酸钠以水溶液的形式使用。
7.权利要求5或6所述镁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电极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所述负极材料,经制浆、涂片、干燥的工艺流程制得。
8.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负极材料作为电池电极材料的应用。
9.一种能量存储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存储元件含有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负极材料。
10.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使用权利要求9所述的能量存储元件。
CN201310295729.1A 2013-07-15 2013-07-15 一种镁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应用 Active CN1033677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95729.1A CN103367735B (zh) 2013-07-15 2013-07-15 一种镁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95729.1A CN103367735B (zh) 2013-07-15 2013-07-15 一种镁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7735A true CN103367735A (zh) 2013-10-23
CN103367735B CN103367735B (zh) 2015-10-21

Family

ID=49368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95729.1A Active CN103367735B (zh) 2013-07-15 2013-07-15 一种镁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67735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2304A (zh) * 2014-03-18 2014-06-18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新型镁二次电池电极材料及其应用
CN105870442A (zh) * 2015-02-10 2016-08-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化学能存储装置
CN105958013A (zh) * 2016-06-07 2016-09-21 上海大学 水性条件下锂离子电池钛酸锂电极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197924A (zh) * 2019-05-30 2019-09-03 石家庄铁道大学 一种可充电镁电池
TWI674692B (zh) * 2014-11-28 2019-10-11 日商富士軟片和光純藥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鎂之電解液
CN113078373A (zh) * 2021-05-24 2021-07-0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水系金属离子二次电池及水系电解液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4996A (zh) * 2010-11-26 2011-04-20 南开大学 一种高性能可充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68476A (zh) * 2010-11-08 2012-05-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全固态电池
WO2013020463A1 (zh) * 2011-08-05 2013-02-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镁电池电解液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8476A (zh) * 2010-11-08 2012-05-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全固态电池
CN102024996A (zh) * 2010-11-26 2011-04-20 南开大学 一种高性能可充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WO2013020463A1 (zh) * 2011-08-05 2013-02-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镁电池电解液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 VENKATESWARLU等: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nano-sized Li4Ti5O12 powders synthesized by a sol-gel process 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2304A (zh) * 2014-03-18 2014-06-18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新型镁二次电池电极材料及其应用
CN103872304B (zh) * 2014-03-18 2017-02-15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新型镁二次电池电极材料及其应用
TWI674692B (zh) * 2014-11-28 2019-10-11 日商富士軟片和光純藥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鎂之電解液
CN105870442A (zh) * 2015-02-10 2016-08-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化学能存储装置
CN105870442B (zh) * 2015-02-10 2021-01-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化学能存储装置
CN105958013A (zh) * 2016-06-07 2016-09-21 上海大学 水性条件下锂离子电池钛酸锂电极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197924A (zh) * 2019-05-30 2019-09-03 石家庄铁道大学 一种可充电镁电池
CN113078373A (zh) * 2021-05-24 2021-07-0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水系金属离子二次电池及水系电解液
CN113078373B (zh) * 2021-05-24 2022-09-0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水系金属离子二次电池及水系电解液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7735B (zh) 2015-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Xu et al. Overcoming the challenges of 5 V spinel LiNi0. 5Mn1. 5O4 cathodes with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
Kato et al. High-power all-solid-state batteries using sulfide superionic conductors
Kaveevivitchai et al. High capacity rechargeable magnesium-ion batteries based on a microporous molybdenum–vanadium oxide cathode
Nazar et al.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Barghamadi et al. A review on Li-S batteries as a high efficiency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Peng et al. Ultrathin δ-MnO 2 nanoflakes with Na+ intercalation as a high-capacity cathode for aqueous zinc-ion batteries
CN103367735B (zh) 一种镁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应用
CN103700820B (zh) 一种长寿命锂离子硒电池
CN106920989B (zh) 一种铜硒化合物为负极材料的钠离子电池
US11916186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sulfide-based solid electrolyte, sulfide-based solid electrolyte prepared by the method and all-solid-state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sulfide-based solid electrolyte
CN103078090A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11133523B2 (en) Aqueous electrolytes with protonic ionic liquid and batteries using the electrolyte
CN108615855A (zh) 一种碳包覆制备的磷酸钛钠材料及制备和应用
CN103855389A (zh) 三氟化铁/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244233B (zh) 一种类石墨烯掺杂与包覆钛酸锂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Zhu et al. Improv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bagasse and starch-modified LiNi 0.5 Mn 0.3 Co 0.2 O 2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Lin et al. Insights into the interfacial instability between carbon-coated SiO anode and electrolyte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Wang et 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surface chemistry of Li4Ti5O12 nanoparticle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Jin et al. Effect of Al2O3 ceramic fillers in LiNi1/3Co1/3Mn1/3O2 cathodes for improving high-voltage cycling and rate capability performance
Bucur Challenges of a rechargeable magnesium battery: a guide to the viability of this post lithium-ion battery
CN103413905A (zh) 一种高电压的镁充放电电池
CN106602129A (zh) 一种多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Li et al. Room temperature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based on a soluble organic cage ionic conductor
CN101935072B (zh) 氟硫酸亚铁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629686A (zh) 水系可充放锂离子的电极材料及水溶液可充放锂离子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