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5059A - 投影系统、支撑件以及图像显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投影系统、支撑件以及图像显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65059A
CN103365059A CN2013101060679A CN201310106067A CN103365059A CN 103365059 A CN103365059 A CN 103365059A CN 2013101060679 A CN2013101060679 A CN 2013101060679A CN 201310106067 A CN201310106067 A CN 201310106067A CN 103365059 A CN103365059 A CN 1033650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jector
support component
support member
face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060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65059B (zh
Inventor
山野大吾
高须贺英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897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1508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897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0755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897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0755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65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5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65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50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02Heads
    • F16M11/04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 F16M11/06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allowing pivoting
    • F16M11/10Means for attachment of apparatus; Means allowing adjustment of the apparatus relatively to the stand allowing pivoting around a horizontal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1/00Stands or trestles as supports for apparatus or articles placed thereon ; Stands for scientific apparatus such as gravitational force meters
    • F16M11/20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 F16M11/22Undercarriages with or without wheels with approximately constant height, e.g. with constant length of column or of le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5Housing details, e.g. position adjustment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5/00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 G03B35/18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by simultaneous viewing
    • G03B35/20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by simultaneous viewing using two or more projec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47Multi-projec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79Video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9/3185Geometric adjustment, e.g. keystone or convergen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7Optical correction of image distortions, e.g. keyst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63Image reproducers using image projection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13/00Details of stereoscopic systems
    • H04N2213/001Constructional or mechanical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系统、支撑件以及图像显示方法。投影系统具有第1投影仪以及第2投影仪,使从所述第1投影仪以及所述第2投影仪投影的各图像在被投影面上重合来显示投影图像,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系统具有用于支撑所述第1投影仪以及所述第2投影仪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将所述第1投影仪以及所述第2投影仪支撑在从所述第1投影仪以及所述第2投影仪到所述被投影面之间的各投影距离不同的位置处。

Description

投影系统、支撑件以及图像显示方法
在此以引证的方式并入了2012年4月1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089757、2012-089758、2012-089759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影系统、支撑件以及图像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使用多个投影仪的视频显示系统(投影系统)(例如,参考文献1:特开2011-33805号公报)。
在文献1所记载的投影系统中,采用了一种使从多个投影仪投影的各图像在屏幕等被投影面上重合,从而在被投影面上显示投影图像的层叠投影方式。
并且,通过采用此种层叠投影方式,与仅使用1个投影仪的情况相比,能够在被投影面上显示提高了亮度的投影图像,并能够显示可观察到立体图像和两种图像的投影图像。
但是,在层叠投影方式中,如上所述,需要使从多个摄影仪投影的各图像在被投影面上重合。
因此,在构筑投影系统时,多个投影仪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变得重要。
例如,在使用了第1、第2投影仪这两台投影仪的情况下,为了使从第1、第2投影仪投影的各图像在被投影面上重合,需要适当改变第1、第2投影仪的姿势。
即,存在如下的问题,由于需要进行适当改变第1、第2投影仪的姿势的操作,因此,很难构筑投影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投影系统、支撑件以及图像显示方法,能够较容易地构筑投影系统。
本发明的投影系统具有第1投影仪以及第2投影仪,使从所述第1投影仪以及所述第2投影仪投影的各图像在被投影面上重合来显示投影图像,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系统具有支撑所述第1投影仪以及所述第2投影仪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在从所述第1投影仪以及所述第2投影仪到所述被投影面之间的各投影距离不同的位置处支撑所述第1投影仪以及所述第2投影仪。
在本发明中,投影系统具有上述支撑件。
从而,使用者通过将第1、第2投影仪支撑在支撑件上,从而,能够较容易地规定第1、第2投影仪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因此,在构筑具有第1、第2投影仪的投影系统时,如果使用上述支撑件,则能够较容易地构筑投影系统。
但是,在使用第1、第2投影仪进行层叠投影时,需要使从第1、第2投影仪投影的各图像在被投影面上重合(一致)。因此,需要校正从第1、第2投影仪的至少一方投影仪投影到被投影面的图像的形状(进行梯形变形校正)。
此处,例如,设第1、第2投影仪为相同尺寸的投影仪。此外,在通过支撑件在该第1、第2投影仪的各投影距离相同的位置(投影方向的各位置相同的状态)配置了第1、第2投影仪的情况下,会产生下述的问题。
另外,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对于从第2投影仪投影到被投影面上的图像(以下为第2图像)为矩形,并使从第1投影仪投影到被投影面的图像(以下为第1图像)与该矩形的第2图像重合的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在第1投影仪中,设对与第2图像重合之前的矩形的第1图像(与第2图像相同尺寸的图像)进行投影时的姿势为第1姿势,设从第1姿势改变倾斜度并对可与第2图像重合的第1图像进行投影的姿势为第2姿势。
在第1姿势下矩形的第1图像在第2姿势下会产生梯形变形,但是,通过进行梯形变形校正,可校正为矩形。
另外,一般而言,投影仪设定成在设置于地板和桌子上等的正放设置中进行从正对的位置向上方进行投影的即所谓的倾斜(tilting)投影。
并且,为了配置成使如上所述地设定的第1、第2投影仪层叠,并使图像重叠,当使位于上方的第1投影仪向下方倾斜时,通过如上所述地进行梯形变形校正从而校正成的矩形的第1图像相对于在第1姿势下投影到被投影面上的第1图像,尺寸变小。
即,在第2投影仪中,需要配合在第1投影仪中通过梯形变形校正而缩小尺寸的第1图像的尺寸,使第2图像的尺寸变小。因此,会产生第1、第2图像重合后的投影图像的尺寸变小的问题。
在本发明中,支撑件在第1、第2投影仪的各投影距离不同的位置(投影方向的各位置错开的状态)下支撑第1、第2投影仪。
另外,以下为了方便说明,说明将第1投影仪的投影距离设定为长于第2投影仪的投影距离的情况。
即,在第1姿势下配置有第1投影仪时,投影到被投影面上的矩形的第1图像的尺寸大于第2图像。同样,通过在第2姿势下配置第1投影仪,从而使投影到被投影面上的梯形的第1图像的尺寸也大于第2图像。
因此,如上所述地在矩形的第2图像上重叠第1图像时,预先较大地设定投影到被投影面上的第1图像的尺寸,因此,只要在第1投影仪中通过梯形变形校正将第1图像校正为矩形,就能够使第1、第2图像重合而不会缩小第2图像的尺寸。即,第1、第2图像重合后的矩形的投影图像的尺寸不会变小。
在本发明的投影系统中,优选所述支撑件将所述第1投影仪以及所述第2投影仪支撑在沿厚度方向配置所述第1投影仪以及所述第2投影仪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支撑件如上所述地支撑第1、第2投影仪。
从而,在第1、第2投影仪中,能够将对图像进行投影的投影镜头定位于彼此接近的位置。
另外,以下为了方便说明,与上述相同,对于从第2投影仪投影到被投影面的第2图像为矩形并使该第1图像与该第2图像重合的结构进行说明。
例如,在投影镜头定位于彼此离开的位置的情况下,从第2投影仪投影到被投影面的图像的投影角和从第1投影仪投影到被投影面的图像的投影角大为不同。
即,与投影镜头定位于彼此接近的位置的情况相比,投影镜头定位于彼此离开的位置的情况的从第1投影仪投影到被投影面的第1图像中的梯形的变形程度更大。
因此,通过将投影镜头定位于彼此接近的位置,从而能够减轻进行梯形变形校正时的处理负荷,同时,使第1图像与第2图像重合。
此外,通过采用支撑件如上所述地支撑第1、第2投影仪,能够使将第1、第2投影仪以及支撑件一体化后的单元紧凑。
在本发明的投影系统中,优选所述第1投影仪由所述支撑件支撑在覆盖所述第2投影仪中的顶面的一部分的位置,所述第2投影仪在所述顶面具有对所述第2投影仪进行操作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顶面中的由所述第1投影仪覆盖的区域以外的区域。
此处,能够例举以下的结构作为操作部。
例如,能够例举具有电源按钮等的操作面板作为操作部。
此外,例如,能够列举用于放大或者缩小被投影面上的图像的操作按钮或用于调整投影镜头中的变焦位置的变焦环作为操作部。
并且,例如,能够列举用于对被投影面上的图像进行对焦的操作按钮或用于调整投影镜头中的聚焦位置的聚焦环作为操作部。
在本发明中,操作部在第2投影仪的顶面中,设置于通过第1投影仪覆盖的区域以外的区域。
从而,即便在使支撑件支撑第1、第2投影仪的状态下,也能够使使用者实施操作部的操作,并能够确保第2投影仪的操作性。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方法在投影系统中使用,该投影系统使从第1投影仪以及第2投影仪投影的各图像在被投影面上重合来显示投影图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投影仪以及所述第2投影仪由支撑件支撑在从所述第1投影仪以及所述第2投影仪到所述被投影面之间的各投影距离不同的位置,该图像显示方法以从所述第1投影仪以及所述第2投影仪中所述投影距离短的投影仪投影到所述被投影面上的图像为基准,校正从所述投影距离长的投影仪投影到所述被投影面上的图像。
在本发明中,由于图像显示方法是在上述投影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因此,能够获得与上述投影系统相同的作用以及效果。
本发明的支撑件的特征在于,具有:第1支撑部件:其具有固定第1投影仪的第1固定部以及与所述第1固定部连接的第1连接部;第2支撑部件:其具有固定第2投影仪的第2固定部以及与所述第2固定部连接的第2连接部;以及安装螺丝:其具有在外周形成有螺纹的轴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轴部的一端侧的头部,并通过所述第1连接部和所述头部夹持所述第2连接部,其中,所述第1连接部具有供所述安装螺丝螺合的安装用孔,所述第2连接部具有:从外缘向内侧延伸的缝;以及与所述缝连通设置,并供所述安装螺丝插入的插通用孔,所述安装螺丝具有锥部,该锥部设置在所述轴部以及所述头部之间,且截面积从所述轴部向所述头部增大。
在本发明中,支撑件具有上述第1、第2支撑部件以及安装螺丝。
从而,只要将第1、第2投影仪固定于第1、第2固定部,通过安装螺丝安装第1、第2连接部彼此,就能够通过安装螺丝的头部和第1连接部夹持第2连接部,较容易地规定第1、第2投影仪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因此,在构筑具有第1、第2投影仪的投影系统时,只要使用上述支撑件,就能够较容易地构筑投影系统。
此外,在第2连接部上形成有上述的插通用孔以及缝,并在安装螺丝上设置有锥部。
从而,在将第1、第2投影仪固定于第1、第2支撑部件的状态下,也能够如下所示地将第1支撑部件安装到第2支撑部件。
首先,使用者预先将安装螺丝以松动的状态螺合到安装用孔(第1步骤)。
接着,使用者手持第1支撑部件(第1投影仪),使第1支撑部件接近第2支撑部件,将安装螺丝的轴部对准第2连接部的外缘中的缝的形成位置(第2步骤)。
此外,使用者沿着缝移动第1支撑部件(轴部),直到安装用孔与插通用孔对置为止,将轴部定位于插通用孔内(第3步骤)。
然后,使用者通过将安装螺丝拧紧到安装用孔,从而,使锥部在插通用孔的内缘上滑动,将安装螺丝定位于插通用孔内的期望的位置(插通用孔的中心位置和安装螺丝的中心线一致的位置)。然后,在轴部螺合后的第1连接部与安装螺丝的头部之间夹着第2连接部(第4步骤)。即,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安装第1支撑部件。
通过如上所述的第1~第4步骤,在预先将安装螺丝安装到安装用孔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安装第1支撑部件,因此,能够较容易地组装支撑件。
并且,能够将第1支撑部件定位于第2支撑部件的期望的位置,并能够良好地规定第1、第2投影仪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本发明的支撑件中,优选所述安装螺丝具有嵌合部,该嵌合部设置在所述锥部以及所述头部之间,并嵌合到所述插通用孔。
在本发明中,安装螺丝具有上述嵌合部。
即,通过上述第4步骤,将安装螺丝进一步拧紧到安装用孔,从而,能够使嵌合部嵌合到插通用孔。
并且,由于在嵌合部嵌合到插通用孔的状态下对第2支撑部件安装第1支撑部件,因此,第1支撑部件不会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晃动,而是能够使第1支撑部件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的安装状态稳定。
在本发明的支撑件中,所述插通用孔优选具有如下形状:在俯视观察所述插通用孔以及所述缝时,一部分向假想区域的外侧突出,所述假想区域是所述缝的缘部沿着所述缝的延伸方向假想地延长而成的区域。
在本发明中,插通用孔具有在俯视观察该插通用孔以及缝的情况下一部分向上述假想区域的外侧突出的形状。
因此,在通过上述第3步骤将轴部定位于插通用孔内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插通用孔中的向上述假想区域的外侧突出的部分,限制轴部(第1支撑部件)从插通用孔内向缝内的移动。
因此,即便是以各种姿势设置了第2支撑部件的状态,只要通过上述第3步骤暂且将安装螺丝定位于插通用孔内,就能够限制第1支撑部件的移动,因此,使用者无需为了维持安装螺丝位于插通用孔内的状态而施力。即,能够进一步较容易地组装支撑件。
在本发明的支撑件中,优选所述插通用孔具有如下形状:所述插通用孔的切线与所述缝的任意一个缘部或者使所述缘部假想地延长的假想线一致。
在由圆孔构成的插通用孔中,例如,考虑以下的形状作为在俯视观察该插通用孔以及缝的情况下一部分向上述假想区域突出的形状。
即,作为第1形状,考虑在俯视观察该插通用孔以及缝的情况下具有分别向夹着上述假想区域的两侧突出的部分的形状。
此外,作为第2形状,考虑在俯视观察该插通用孔以及缝的情况下具有向夹着上述假想区域的两侧中的一侧突出的部分的形状。
此处,对具有第1形状的插通用孔中的上述两个突出部分中的该部分的区域较大的一方与具有第2形状的插通用孔中的上述一个突出部分进行比较。
此时,在具有第1形状的插通用孔与具有第2形状的插通用孔中,如果内径尺寸相同,则具有第2形状的插通用孔的上述突出部分的区域较大。
并且,在本发明中,由圆孔构成的插通用孔形成为在俯视观察该插通用孔的情况下插通用孔的切线与缝的任意一个缘部或者使所述缘部假想延长的假想线一致。换言之,插通用孔具有第2形状。
从而,以具有第2形状的方式形成的插通用孔与以具有第1形状的方式形成插通用孔的情况相比,能够较大地设定出上述突出部分的区域。
因此,在通过上述第3步骤将轴部定位于插通用孔内时,能够通过插通用孔中的上述突出部分,更准确地限制轴部(第1支撑部件)从插通用孔内向缝内的移动。
在本发明的支撑件中,优选所述第1连接部以及所述第2连接部以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所述缝在固定于所述第1固定部以及所述第2固定部的所述第1投影仪以及所述第2投影仪的各顶面相对于各底面位于上侧的姿势下,具有从所述第2连接部的外缘向下侧倾斜的形状,所述插通用孔在所述姿势下,具有向所述假想区域的上侧突出的形状。
在构筑投影系统时,考虑将固定有第1、第2投影仪的支撑件设置于地板等的情况(以下为正放设置)和将该支撑件吊装于天花板等进行设置的情况(以下为天花板吊装设置)。
其中,在正放设置的情况下,固定于支撑件的第1、第2投影仪为顶面相对于底面位于上侧的姿势。
另一方面,在天花板吊装设置的情况下,固定于支撑件的第1、第2投影仪与正放设置的情况相反,为顶面相对于底面位于下侧的姿势。
在本发明中,在正放设置的情况下,缝具有随着从第2连接部的外缘向与安装用孔对置的位置而向下侧倾斜的形状。
因此,在正放设置的情况下,能够如下所示地实施上述第2、第3步骤。
即,使用者在第2步骤中,手持第1支撑部件(第1投影仪),使第1支撑部件从设置于地板等的第2支撑部件(第2投影仪)的上侧接近第2支撑部件。并且,使用者使安装螺丝的轴部对准第2连接部的外缘中的缝的形成位置。
此外,使用者在第3步骤中,使第1支撑部件(轴部)沿着缝的倾斜方向从上侧向下侧移动,直到安装用孔与插通用孔对置为止,将轴部定位于插通用孔内。
并且,在通过上述第3步骤将轴部定位于插通用孔内的情况下,由于缝随着从第2连接部的外缘向与安装用孔对置的位置而向下侧倾斜,因此,能够通过第1支撑部件以及投影仪的自重,限制轴部(第1支撑部件)从插通用孔内向缝内的移动。
因此,在天花板吊装设置的情况下,能够如下所示地实施上述第2、第3步骤。
即,使用者在第2步骤中,手持第1支撑部件(第1投影仪),使第1支撑部件从吊装于天花板等的第2支撑部件(第2投影仪)的下侧靠近第2支撑部件。并且,使用者使安装螺丝的轴部对准第2连接部的外缘中的缝的形成位置。
此外,使用者在第3步骤中,使第1支撑部件(轴部)沿着缝的倾斜方向从下侧向上侧移动,直到安装用孔与插通用孔对置为止,将轴部定位于插通用孔内。
并且,插通用孔在正放设置中具有向假想区域的上侧突出的形状。即,插通用孔在天花板吊装设置中具有向假想区域的下侧突出的形状,因此,在将轴部定位于插通用孔内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第1支撑部件以及投影仪的自重,限制轴部(第1支撑部件)从插通用孔内向缝内的移动。
如上所述,通过如上所述地设定缝的倾斜方向以及插通用孔,在正放设置以及天花板吊装设置两者中,能够较容易地将第1支撑部件组装到第2支撑部件(第3步骤),并且,也能够良好地限制轴部(第1支撑部件)从插通用孔内向缝内的移动。
本发明的支撑件的特征在于,具有:固定第1投影仪的第1支撑部件;固定第2投影仪的第2支撑部件;以及移动机构,其连接所述第1支撑部件以及所述第2支撑部件,并且使所述第1支撑部件以及所述第2支撑部件相对移动,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将所述第1投影仪定位于覆盖所述第2投影仪的顶面至少一部分的第1位置或者使所述第2投影仪的顶面开放的第2位置。
在本发明中,支撑件具有上述第1、第2支撑部件以及移动机构。
由此,使用者将第1、第2投影仪固定于第1、第2支撑部件,通过移动机构使第1、第2支撑部件相对移动。通过如此地使其移动,能够将第1投影仪定位于覆盖第2投影仪的顶面(设置于地板等时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第1位置)。
此处,在将第1、第2投影仪固定于第1、第2支撑部件时,且第1投影仪定位于第1位置时,预先设定成使来自第1、第2投影仪的图像的投影侧位于同一侧。
如果预先进行如此设定,则在将第1投影仪定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使第1、第2投影仪动作,能够进行层叠投影。
即,仅通过将第1、第2投影仪固定于第1、第2支撑部件,并通过移动机构将第1投影仪定位于第1位置,就能够较容易地规定第1、第2投影仪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因此,在构筑具有第1、第2投影仪的投影系统时,只要使用上述支撑件,就能够较容易地构筑投影系统。
在投影仪中,多采用以下的结构。
即,在投影仪(封装壳体)的顶面设置有操作面板,该操作面板具有用于接通或者断开该投影仪的电源的电源按钮等。
此外,在投影仪的顶面安装有灯盖,该灯盖为了更换内部的光源灯可自由装卸于封装壳体。
并且,在考虑了上述结构的情况下,在构筑投影系统时,需要如下所述地设置第1、第2投影仪。
即,在考虑了操作性的情况下,为了使使用者能够操作设置于第1、第2投影仪的各顶面的各操作面板,需要相互离开地设置第1、第2投影仪。
此外,在考虑了维护性的情况下也同样,为了使使用者能够装卸设置于第1、第2投影仪的各顶面的各灯盖,需要相互离开地设置第1、第2投影仪。
在本发明中,通过移动机构使第1、第2支撑部件相对移动,从而,能够将第1投影仪定位于第1位置,并且也能够定位于从第2投影仪的顶面离开且使该顶面开放的位置(第2位置)。
即,在进行层叠投影时,将第1投影仪定位于第1位置。即,在不进行层叠投影时,将第1投影仪定位于第2位置。
由此,通过在不进行层叠投影时,将第1投影仪定位于第2位置,从而,开放第2投影仪的顶面,因此,能够使使用者操作设置于第2投影仪的顶面的操作面板。此外,能够使使用者装卸设置于第2投影仪的顶面的灯盖。
另外,第1投影仪的顶面维持开放的状态。因此,无论是将第1投影仪定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还是定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都能够使使用者实施第1投影仪中的操作面板的操作和灯盖的装卸。
如上所述,通过将第1投影仪定位于第2位置,从而确保第2投影仪的操作性和维护性。因此,在进行层叠投影时(将第1投影仪定位于了第1位置时),可将第1、第2投影仪设定为接近的状态。
即,在进行层叠投影时,能够使将第1、第2投影仪以及支撑件一体化后的单元紧凑。
在本发明的支撑件中,优选所述移动机构以预定的旋转轴为中心,使所述第1支撑部件以及所述第2支撑部件相对旋转,从而将所述第1投影仪定位于所述第1位置或者所述第2位置,所述旋转轴与沿着投影方向的方向和沿着所述第1投影仪或者所述第2投影仪的厚度方向的方向垂直,所述投影方向是固定于所述第1支撑部件的所述第1投影仪或者固定于所述第2支撑部件的所述第2投影仪的图像的投影方向。
在本发明中,移动机构以与沿着来自第1投影仪或者第2投影仪的图像的投影方向的方向以及沿着第1投影仪或者第2投影仪的厚度方向(从顶面朝向底面的方向)的方向垂直的旋转轴为中心,使第1、第2支撑部件相对旋转。
从而,通过移动机构使第1、第2支撑部件相对旋转,从而,例如能够调整从第1投影仪投影到屏幕的图像的位置(投影位置),使其与从第2投影仪投影到屏幕的图像重合。
因此,通过上述移动机构,在确保第1、第2投影仪的操作性和维护性的同时,也能够进行投影位置的调整,能够实现便利性的提高。
在本发明的支撑件中,优选所述旋转轴相对于所述第1投影仪或者所述第2投影仪设置在与所述投影方向相反方向的一侧。
在将旋转轴设置在第1投影仪或者第2投影仪的比背面(与对图像进行投影的一侧的前表面对置的面)的位置的靠前表面侧的情况下,会产生如下的问题。
即,在使第1、第2支撑部件相对旋转时,为了避免第1、第2投影仪的机械干扰,在将第1投影仪定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需要将第1、第2投影仪设定成相互离开的状态。
在本发明中,旋转轴相对于第1投影仪或者第2投影仪设置在与投影方向相反方向的一侧。
因此,在进行层叠投影时(将第1投影仪定位于第1位置时),能够将第1、第2投影仪设定为接近的状态。
即,即便如上所述地设定成使第1、第2投影仪接近的状态,也能够避免第1、第2投影仪的机械干扰,同时使第1、第2支撑部件相对旋转,将第1投影仪定位于第2位置。
即,在进行层叠投影时,能够使将第1、第2投影仪以及支撑件一体化后的单元紧凑。
在本发明的支撑件中,优选具有用于抑制所述第1支撑部件以及所述第2支撑部件的相对旋转的旋转抑制机构,所述旋转抑制机构具有施力部件,通过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维持将所述第1投影仪定位于所述第2位置的状态。
在构筑投影系统时,考虑将固定有第1、第2投影仪的支撑件设置于地板等的情况(以下为正放设置)和将该支撑件吊装于天花板等进行设置的情况(以下为天花板吊装设置)。
其中,在正放设置的情况下,固定于支撑件的第1、第2投影仪在第1投影仪定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成为顶面相对于底面位于上侧的姿势。
其中,在天花板吊装设置的情况下,固定于支撑件的第1、第2投影仪在第1投影仪定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与正放设置的情况相反,成为顶面相对于底面位于下侧的姿势。
即,在天花板吊装设置的情况下,第1投影仪(第1支撑部件)相对于第2投影仪(吊装于天花板等的第2支撑部件)位于下侧。因此,在将第1投影仪定位于第2位置的情况下,第1投影仪通过第1投影仪和第1支撑部件的自重,维持定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正放设置的情况下,第1投影仪(第1支撑部件)相对于第2投影仪(设置于地板等的第2支撑部件)位于上侧。因此,在将第1投影仪定位于第2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第1投影仪和第1支撑部件的自重,第1支撑部件可能会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在第1投影仪返回第1位置的方向上旋转。
在本发明中,支撑件具有旋转抑制机构,该旋转抑制机构具有通过作用力维持第1投影仪的位置(第2位置)的施力部件。
由此,在正放设置的情况下,能够避免通过第1投影仪和第1支撑部件的自重,第1支撑部件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在第1投影仪返回第1位置的方向上旋转。此外,即便在天花板吊装设置中,也能够将第1投影仪维持在稳定的状态。
因此,在正放设置以及天花板吊装设置的情况下,在将第1投影仪定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下,能够使使用者良好地实施第2投影仪中的操作面板的操作和灯盖的装卸。
在本发明的支撑件中,优选所述旋转抑制机构具有:抵接部,其根据所述第1支撑部件以及所述第2支撑部件的相对旋转与所述施力部件抵接,所述施力部件设置于所述第1支撑部件以及所述第2支撑部件中的一方,所述抵接部设置于所述第1支撑部件以及所述第2支撑部件中的另一方,并具有以下形状:随着所述第1支撑部件以及所述第2支撑部件以所述第1投影仪从所述第1位置到所述第2位置的方式相对旋转,所述旋转轴到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施力部件抵接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变大。
在天花板吊装设置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第1投影仪(第1支撑部件)相对于第2投影仪(吊装于天花板等的第2支撑部件)位于下侧。因此,在将第1投影仪从第1位置定位于第2位置时,通过第1投影仪和第1支撑部件的自重,第1支撑部件可能会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急剧地旋转。
在本发明中,支撑件具有旋转抑制机构,该旋转抑制机构具有上述的施力部件以及抵接部。
并且,抵接部形成为,旋转轴到与施力部件抵接的抵接位置之间的距离如上所述。
由此,随着第1支撑部件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从第1投影仪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旋转到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从抵接部向施力部件的按压力变大。换言之,随着如上所述地进行旋转,抵接部与施力部件间的摩擦力变大。
即,旋转抑制机构作为如上所述地进行旋转时的制动机构发挥作用。
因此,在天花板吊装设置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将第1投影仪从第1位置定位于第2位置时第1支撑部件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急剧地旋转。
本发明的投影系统的特征在于,其具有:第1投影仪、第2投影仪以及上述支撑件。
在本发明中,投影系统由于具有上述支撑件,因此,能够实现与上述支撑件相同的作用以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投影系统的使用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第1投影仪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支撑件的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支撑件的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支撑件的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支撑件的结构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图像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8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图像显示方法的图。
图8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图像显示方法的图。
图8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图像显示方法的图。
图9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效果的图。
图9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效果的图。
图9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效果的图。
图10为对图4的一部分进行了放大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安装螺丝的结构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支撑件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正放设置的情况下的组装方法的图。
图14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正放设置的情况下的支撑件的组装方法的图。
图14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正放设置的情况下的支撑件的组装方法的图。
图14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正放设置的情况下的支撑件的组装方法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天花板吊装设置的情况下的支撑件的组装方法的图。
图16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天花板吊装设置的情况下的支撑件的组装方法的图。
图16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天花板吊装设置的情况下的支撑件的组装方法的图。
图16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天花板吊装设置的情况下的支撑件的组装方法的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支撑件的结构的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支撑件的结构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移动机构的功能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安装螺丝的配设位置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旋转抑制机构的功能的图。
图22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旋转抑制机构的功能的图。
图22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旋转抑制机构的功能的图。
图22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旋转抑制机构的功能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投影系统的结构)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投影系统1的使用方式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投影系统1由3D投影系统构成,该3D投影系统通过层叠投影将投影图像PF(图1)显示于反射型的屏幕(被投影面)Sc(图1)上,同时,使观察者对投影图像PF进行立体观察。
并且,如图1所示,投影系统1具有:第1投影仪2U、第2投影仪2D、偏振光眼镜3以及支撑件4(参考图3~图6)。
(第1、第2投影仪的结构)
图2是示出第1投影仪2U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第1投影仪2U形成左眼用图像,并将该左眼用图像以预定的直线偏振光(以下为第1直线偏振光)投影到屏幕Sc上。
第2投影仪2D形成右眼用图像,并将该右眼用图像以偏振光方向与第1直线偏振光垂直的第2直线偏振光投影到屏幕Sc上。
并且,在屏幕Sc上显示左眼用图像与右眼用图像相互重合的投影图像PF。
以上所说明的第1、第2投影仪2U、2D具有相同的结构。
因此,以下,主要说明第1投影仪2U的结构,对于第2投影仪2D,与第1投影仪2U标注相同的标记,省略说明。
如图1或者图2所示,第1投影仪2U具有用于构成封装的封装壳体21(图1)的内部收纳的光学单元22(图2)、摄像装置23(图2)以及控制装置24(图2)。
如图1所示,封装壳体21在设置于地板和桌子上等的正放设置(图1)的情况下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该大致长方体形状具有:位于上侧的顶面21A以及位于下侧的底面21B、位于投影侧的前表面21C、位于与投影侧的相反一侧的背面21D以及位于侧方的各侧面21E、21F。
并且,在顶面21A设置有以下的结构(参考图3)。
即,在顶面21A中,在背面21D侧设置有操作面板211,该操作面板211具有电源按钮211A和用于进行层叠投影的操作按钮211B等。
此外,在顶面21A中,在前表面21C侧设置有用于对屏幕Sc上的图像进行放大或者缩小的操作按钮212A和用于对屏幕Sc上的图像进行对焦的操作按钮212B。
并且,在顶面21A中,在前表面21C侧形成有开口部213。
并且,与用于构成光学单元22的投影镜头223连接的变焦环212C和聚焦环212D暴露在外部。
另外,变焦环212C是一种可旋转地构成,并对投影镜头223中的变焦位置进行调整的部件。
另外,聚焦环212D是一种可旋转地构成,并对投影镜头223中的聚焦位置进行调整的部件。
此外,在顶面21A中,在前表面21C侧设置有用于对镜头快门(省略图示)进行操作的操作把手212E,该镜头快门用于进行投影口214的开闭,该投影口214用于使从投影镜头223投影的图像通过。
以上所说明的各部件212A~212E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212。
如图2所示,光学单元22具有:光源装置221、液晶面板等光调制装置222以及投影镜头223。并且,从光源装置221射出的光束通过光调制装置222调制,从投影镜头223投影到屏幕Sc。
另外,第1、第2投影仪2U、2D在正放设置时,设定成进行从正对的位置向上方进行投影的所谓的倾斜投影。
摄像装置23在控制装置24的控制下,对屏幕Sc进行拍摄,并将与拍摄出的摄像图像对应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2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装置23虽然省略了具体的图示,但是,由具有用于检测红色光的红色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用于检测绿色光的绿色用CCD以及用于检测蓝色光的蓝色用CCD的3CCD照相机构成。
并且,摄像装置23将通过红、绿、蓝色用CCD检测出的R、G、B信号(与摄像装置对应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24。
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24具有主控制部241,并按照存储于存储器242的控制程序,对整个第1投影仪2U进行控制,该主控制部241包含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等而构成。
如图2所示,该控制装置24除主控制部241以及存储器242之外,还具有:信号判别部243、左眼用存储部244L、右眼用存储部244R、定时控制器245以及显示控制部246等。
信号判别部243根据从外部输入的输入信号中包含的左右图像信号,对左眼用图像信号和右眼用图像信号进行判别。
并且,信号判别部243将左眼用图像信号作为左眼用图像数据存储于左眼用存储部244L,将右眼用图像信号作为右眼用图像数据存储于右眼用存储部244R。
另外,存储于左、右眼用存储部244L、244R的左、右眼用图像数据分别通过每1帧的数据的集合构成。
显示控制部246读出存储于左、右眼用存储部244L、244R的左、右眼用图像数据其中之一,并使光调制装置222形成基于所读出的图像数据的图像。
例如,显示控制部246通过对暴露在封装壳体21的外部而设置的DIP开关(省略图示)的接通或者断开进行识别,从而,对自身的投影仪是用于投影左眼用图像的第1投影仪还是用于投影右眼用图像的第2投影仪进行识别。
并且,显示控制部246在识别出是第1投影仪的情况下,读出存储于左眼用存储部244L的左眼用图像数据,使光调制装置222形成左眼用图像。另一方面,显示控制部246在识别出是第2投影仪时,读出存储于右眼用存储部244R的右眼用图像数据,使光调制装置222形成右眼用图像。
该显示控制部246具有图像处理部246A和驱动部246B。
图像处理部246A对于从左、右眼用存储部244L、244R的任意一方读出的图像数据实施各种各样的图像处理。
例如,图像处理部246A使用通过主控制部241设定出的系数,对图像数据的像素位置的信息(坐标)进行三维向量运算,从而,对图像数据实施梯形变形校正。
驱动部246B将基于图像处理部246A实施了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的驱动信号输出到光调制装置222,使光调制装置222形成图像。
定时控制器245读取从外部输入的输入信号中包含的同步信号(垂直同步信号、水平同步信号),使显示控制部246执行处理。
即,构成第1、第2投影仪2U、2D的各定时控制器245取得从第1、第2投影仪2U、2D投影并投影到屏幕Sc上的左、右眼用图像的显示定时的同步。
主控制部241按照存储于存储器242的控制程序,将控制指令输出到显示控制部246等。
如图2所示,该主控制部241具有摄像图像取得部241A和系数计算部241B等。
摄像图像取得部241A对摄像装置23的动作进行控制,使摄像装置23拍摄屏幕Sc。并且,摄像图像取得部241A根据从摄像装置23输出的信号(R、G、B)取得摄像图像。
系数计算部241B根据通过摄像图像取得部241A取得的摄像图像,计算显示控制部246中的用于梯形变形校正的上述系数。
存储器242除控制程序之外,还存储有通过2台投影仪进行层叠投影用的、与后述的第1、第2校正用图像相关的第1、第2校正用图像数据。
(偏振光眼镜的结构)
偏振光眼镜3是观察者佩戴的,如图1所示,具有左眼用透射部31和右眼用透射部32。
左眼用透射部31由如下偏振光透镜构成,该偏振光透镜的透射轴与第1直线偏振光的偏振光方向为相同方向。
右眼用透射部32由如下偏振光透镜构成,该偏振光透镜的透射轴与第2直线偏振光的偏振光方向为相同方向。
通过以上的结构,在投影系统1中,屏幕Sc上的投影图像PF中包含的左眼用图像通过左眼用透射部31,仅通过观察者的左眼进行视觉辨认。此外,投影图像PF中包含的右眼用图像通过右眼用透射部32,仅通过观察者的右眼进行视觉辨认。
因此,观察者通过视差对屏幕Sc上的投影图像PF进行立体观察。
(支撑件的结构)
图3至图6是示出支撑件4的结构的图。具体而言,图3是从前方侧(投影侧)观察第1、第2投影仪2U、2D由支撑件4支撑,同时第1投影仪2U定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从侧方观察被分解的支撑件4的图。具体而言,图5是从前方侧观察第1、第2投影仪2U、2D由支撑件4支撑,同时第1投影仪2U定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从侧方观察图3所示的状态的图。
另外,图3至图6示出正放设置(第1、第2投影仪2U、2D的顶面21A相对于底面21B位于上侧的姿势(第1支撑部件5相对于设置于地板等的第2支撑部件6位于上侧的姿势))的情况。
此外,以下,为了方便说明,设来自第2投影仪2D的图像的投影方向为Z轴(设投影方向为+,投影方向的反方向为-),与该Z轴垂直的水平轴为X轴,与该Z轴垂直的铅垂轴为Y轴(设正放设置中的上侧为+,下侧为-)(图3~图6)。
支撑件4支撑第1、第2投影仪2U、2D。
如图3至图6所示,该支撑件4具有:第1支撑部件5、第2支撑部件6、安装螺丝71以及定位用螺丝72。
(第1支撑部件的结构)
第1支撑部件5是用于支撑第1投影仪2U的部件。
如图3至图6所示,该第1支撑部件5具有第1固定部51和一对第1连接部52A、52B。
第1固定部51由与第1投影仪2U的底面21B具有大致相同尺寸的矩形的板体构成。
并且,如图3至图6所示,第1投影仪2U(底面21B)通过螺丝(省略图示)固定于第1固定部51的板面(图3至图6中的上表面)。
一对第1连接部52A、52B分别与沿着第1固定部51中的X轴方向相互对置的各端缘连接,并由在图3至6中从该各端缘朝向下侧垂直设置的板体构成。
更具体而言,如图3至图6所示,一对第1连接部52A、52B由在YZ平面平行的板体构成。
另外,一对第1连接部52A、52B由于具有相同的功能(后述的安装用孔521以及定位用螺孔522A~522D),因此,以下,主要说明在图3中位于右侧的第1连接部52A。
如图4所示,第1连接部52A上形成有沿着X轴方向贯通,用于螺合后述的安装螺丝71的安装用孔521。
另外,形成于一对第1连接部52A、52B的各安装用孔521虽然省略了具体的图示,但是,形成于沿着X轴方向相互对置的位置。
此外,如图4所示,第1连接部52A上形成有沿着X轴方向贯通,用于螺合后述的定位用螺丝72的4个定位用螺孔522A~522D。
另外,4个定位用螺孔522A~522D的功能将后述。
(第2支撑部件的结构)
第2支撑部件6是用于支撑第2投影仪2D的部件。
如图3至图6所示,该第2支撑部件6与第1支撑部件5大致相同,具有第2固定部61和一对第2连接部62A、62B(图3,图5)。
第2固定部61由X轴方向的尺寸比第2投影仪2D的底面21B稍大地形成的矩形的板体构成。
并且,如图3至图6所示,第2投影仪2D(底面21B)通过螺丝(省略图示)固定于第2固定部61的板面(图3至图6中的上表面)。另外,虽然省略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在正放设置时,第2固定部61上设置有与设置面抵接的多个脚部612(图4、图6)。
一对第2连接部62A、62B分别与沿着第2固定部61中的X轴方向相互对置的各端缘连接,并由在图3至6中从该各端缘的一部分朝向上侧垂直设置的板体构成。
更具体而言,如图3至图6所示,一对第2连接部62A、62B与一对第1连接部52A、52B相同,由在YZ平面平行的板体构成。
并且,在组装了支撑件4的状态下,一对第2连接部62A,62B定位于从X轴方向的两侧夹着一对第1连接部52A、52B的位置。
另外,一对第2连接部62A、62B由于具有相同的功能(后述的缝621、插通用孔622以及4个定位用插通孔623A~623D),因此,以下,主要说明在图3中位于右侧的第2连接部62A。
如图4所示,第2连接部62A在俯视图中具有大致矩形形状。
该第2连接部62A上形成有缝621、插通用孔622、4个定位用插通孔623A~623D。
如图4所示,缝621形成为在组装了支撑件4的状态下,从第2连接部62A中的-Z轴侧的端缘624朝向与安装用孔521对置的位置延伸。
如图4所示,插通用孔622由沿X轴方向贯通第2连接部62A并与缝621连通的圆孔构成,形成于在组装了支撑件4的状态下与安装用孔521对置的位置。
另外,如图4所示,插通用孔622形成为内径尺寸大于缝621的宽度尺寸。
如图3至图6所示,4个定位用插通孔623A~623D是沿X轴方向贯通第2连接部62A,并用于插通后述的定位用螺丝72的孔。
另外,4个定位用插通孔623A~623D的功能将后述。
(安装螺丝的结构)
安装螺丝71连接第1、第2支撑部件5、6,并作为旋转轴发挥作用。并且,安装螺丝71以该旋转轴(X轴)为中心,使第1、第2支撑部件5、6相对旋转。
具体而言,通过由安装螺丝71连接第1、第2支撑部件5、6,从而固定于第1、第2支撑部件5、6的第1、第2投影仪2U、2D如下所述地配置。
如图3至图6所示,第1投影仪2U配置于第2投影仪2D的顶面21A侧。
此外,如图3至图6所示,第1投影仪2U配置成投影镜头223与第2投影仪2D中的投影镜头223朝向相同一侧(+Z轴侧)。
并且,第1投影仪2U以安装螺丝71为旋转轴(X轴),通过使第1、第2支撑部件5、6相对的旋转,从而定位于第1位置(图3)或者第2位置(图5)。
另外,如图3所示,第1位置是第1投影仪2U的底面21B与第2投影仪2D的顶面21A接近,第1投影仪2U覆盖第2投影仪2D的顶面21A的一部分(顶面21A中的-Z轴侧的区域)的位置。
换言之,第1位置是第1、第2投影仪2U、2D沿厚度方向(从顶面21A向底面21B的方向)并列设置的位置。
并且,如图6所示,第1投影仪2U在定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定位于相对于第2投影仪2D在-Z轴侧错开的位置,即,配置成投影距离较长。
此外,在第1投影仪2U定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第2投影仪2D中的操作部212如图3所示,由于设置于顶面21A中的+Z轴侧(前表面21C侧),因此,不被第1投影仪2U覆盖。
另外,如图5所示,第2位置是第1投影仪2U的底面21B与第2投影仪2D的顶面21A离开(前表面21C从第2投影仪2D离开),并使第2投影仪2D的顶面21A开放的位置。
(定位用螺丝的结构)
定位用螺丝72具有与形成于第1支撑部件5的4个定位用螺孔522A~522D(图5)、以及形成于第2支撑部件6的4个定位用插通孔623A~623D(图3~图6)一起,调整第1支撑部件5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6的旋转位置(第1投影仪2U的投影位置)的功能。
例如,如图6所示,将定位用螺丝72插通定位用插通孔623A,将定位用螺丝72螺合到定位用螺孔522A,从而,限制第1支撑部件5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6的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支撑部件5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6的旋转位置构成为可按照4个阶段进行调整。
即,在使用定位用螺孔522A、定位用插通孔623A螺合了定位用螺丝72的情况下,第1支撑部件5被限制于第1旋转位置。
同样,在使用了定位用螺孔522B、定位用插通孔623B的情况、使用了定位用螺孔522C、定位用插通孔623C的情况、以及使用了定位用螺孔522D、定位用插通孔623D的情况下、第1支撑部件5分别被限制于第2~第4旋转位置。
并且,第1支撑部件5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6的旋转位置设定成通过选择与从第2投影仪2D到屏幕Sc(图1)的投影距离对应的旋转位置,使投影到屏幕Sc上的左眼用画像和右眼用图像较容易重合。
以上所说明的支撑件4除了正放设置之外,构成为还可进行天花板吊装设置,该天花板吊装设置相对于正放设置上下颠倒,并设置于天花板等处。
(图像显示方法)
接着,对使用了上述投影系统的画像显示方法进行说明。
图7是用于说明画像显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8A至图8C是用于说明画像显示方法的图。
另外,以下,第1、第2投影仪2U、2D例如通过识别上述DIP开关的接通或者断开,识别出自身的投影仪是第1投影仪还是第2投影仪。
首先,使用者执行以下所述的步骤S1,S2作为准备步骤。
在步骤S1中,使用者按下第1投影仪2U的操作按钮211B。
在第1投影仪2U中,主控制部241当识别出操作按钮211B的按下时,将控制指令输出到显示控制部246。
显示控制部246根据来自主控制部241的控制指令,从存储器242读出与自身的第1投影仪2U对应的第1校正用画像数据,使光调制装置222形成第1校正用画像。
此处,第1校正用画像是由蓝色的矩形框构成的图像。
并且,如图8A所示,在屏幕Sc上显示从第1投影仪2U投影的第1校正用投影画像C1(与通过光调制装置222形成的第1校正用画像对应的投影画像)。
此外,虽然省略了具体的图示,但是,第1、第2投影仪2U、2D通过可收发预定信号的信号线进行电连接。
并且,当按下第1投影仪2U的操作按钮211B时,从第1投影仪2U经由信号线向第2投影仪2D输出预定信号。
在第2投影仪2D中,主控制部241当识别出来自第1投影仪2U的上述信号的输入时,将控制指令输出到显示控制部246。
显示控制部246根据来自主控制部241的控制指令,从存储器242读出与自身的第2投影仪2D对应的第2校正用画像数据,使光调制装置222形成第2校正用画像。
此处,第2校正用画像是由红色的矩形框构成的图像。
并且,如图8A所示,在屏幕Sc上显示从第2投影仪2D投影的第2校正用投影画像C2(与通过光调制装置222形成的第2校正用画像对应的投影画像)。
另外,在图8A中示出如下状态,在第1、第2校正用投影画像C1、C2在显示到屏幕Sc上之后,使用者调整了固定有第1、第2投影仪2U、2D以及支撑件4的单元的位置和屏幕Sc的位置,使得从第2投影仪2D投影的第2校正用投影画像C2变成矩形。
此处,使第1、第2投影仪2U、2D的各光调制装置222形成的第1、第2校正用画像是由相同尺寸的矩形框构成的图像。
但是,如上所述,第1投影仪2U的投影距离设定成长于第2投影仪2D的投影距离。因此,如图8A所示,屏幕Sc上的第1校正用投影画像C1的尺寸大于第2校正用投影画像C2的尺寸。
在步骤S2中,使用者使用定位用螺丝72调整第1投影仪2U的投影位置(第1校正用投影画像C1的显示位置)。
具体而言,如图8B所示,使用者将第1支撑部件5的旋转位置设定于第1~第4的旋转位置其中之一的旋转位置,以使第2校正用投影画像C2进入第1校正用投影画像C1内。
并且,在步骤S2中,当调整第1投影仪2U的投影位置时,屏幕Sc上的第1校正用投影画像C1由于投影角改变,因此,从图8A所示的矩形形状变形成图8B所示的梯形形状。
在以上的准备步骤S1、S2之后,使用者再次按下第1投影仪2U的操作按钮211B。
在第1投影仪2U中,主控制部241当识别出操作按钮211B的再次按下时,控制摄像装置23的动作,使摄像装置23对屏幕Sc进行拍摄,并取得摄像画像(步骤S3)。
如上所述,摄像装置23由3CCD照相机构成。因此,蓝色的第1校正用投影画像C1通过摄像装置23中的蓝色用CCD检测,作为B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24。此外,红色的第2校正用投影画像C2通过摄像装置23中的红色用CCD检测,作为R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24。
并且,主控制部241根据从摄像装置23输出的B、R信号,识别第1、第2校正用投影画像C1、C2。此外,主控制部241以第2校正用投影画像C2为基准,计算用于将第1校正用投影画像C1对准第2校正用投影画像C2的系数,并将该系数设定到显示控制部246。
当如上所述地在显示控制部246中设定出系数时,显示控制部246通过使用该系数对存储于存储器242的第1校正用画像数据的像素位置的信息进行三维向量运算,对第1校正用画像数据实施梯形变形校正(步骤S4)。
并且,通过实施该梯形变形校正,图8B示出的梯形的第1校正用投影画像C1(图8C的双点划线示出的第1校正用投影画像C1)与第2校正用投影画像C2重合,校正成如图8C的实线示出的矩形的第1校正用投影画像C1。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所示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投影系统1具有支撑件4。
从而,使用者通过使支撑件4支撑第1、第2投影仪2U、2D,能够较容易地规定第1、第2投影仪2U、2D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因此,在构筑具有第1、第2投影仪2U、2D的投影系统1时,如果使用支撑件4的话,则能够较容易地构筑投影系统1。
图9A至图9C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效果的图。具体而言,图9A至图9C示出用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第1投影仪2U不相对于第2投影仪2D在-Z轴侧错开,第1、第2投影仪2U、2D的各投影距离设定成相同的结构),分别实施步骤S1、S2、S4后的状态。即,图9A至图9C是分别与图8A至图8C对应的图。
例如,在将第1、第2投影仪2U、2D的各投影距离设为相同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问题。
首先,在第1投影仪2U中,设投影出与第2校正用投影图像C2重合之前的矩形的第1校正用投影图像C1(与第2校正用投影图像C2相同尺寸的投影图像)时的姿势为第1姿势(图9A),设从第1姿势改变倾斜度,可投影出与第2校正用投影图像C2重合的第1校正用图像C1的姿势为第2姿势(图9B)。
在第1姿势下矩形的第1校正用投影图像C1虽然在第2姿势下会产生梯形变形,但是,通过进行梯形变形校正,可校正为矩形(图9C)。并且,校正后的矩形的第1校正用投影画像C1相对于在第1姿势下投影到屏幕Sc上的第1校正用投影画像C1(图9A),尺寸变小。
即,如图9B、图9C所示,在第2投影仪2D中,需要配合在第1投影仪2U中通过梯形变形校正而缩小尺寸的第1校正用投影画像C1的尺寸,使第2校正用投影画像C2的尺寸变小。因此,如图9C所示,会产生第1、第2校正用投影画像C2重合后的投影图像PF的尺寸变小的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件4在第1、第2投影仪2U、2D的各投影距离不同的状态下支撑第1、第2投影仪2U、2D。
即,第1投影仪2U的投影距离设定成长于第2投影仪2D的投影距离。因此,在第1姿势下配置了第1投影仪2U时,投影到屏幕Sc上的矩形的第1校正用投影画像C1的尺寸大于第2校正用投影画像C2(图8A)。同样,由于在第2姿势下配置了第1投影仪2U,所以投影到屏幕Sc上的梯形的第1校正用投影画像C1的尺寸也大于第2校正用投影画像C2(图8B)。
因此,如上所述地在矩形的第2校正用投影画像C2上重叠第1校正用投影画像C1时,预先较大地设定投影到屏幕Sc上的第1校正用投影画像C1的尺寸,因此,如果在第1投影仪2U中通过梯形变形校正将第1校正用投影画像C1校正为矩形,则不会缩小第2校正用投影画像C2的尺寸,而是能够使第1、第2校正用投影画像C1、C2重合。即,第1、第2校正用投影画像C1、C2重合后的矩形的投影图像PF的尺寸不会变小。
此外,通过使第1、第2投影仪2U、2D在Z方向上错开,从而即便不是高精度地支撑第1、第2投影仪2U、2D的结构,也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使重合的投影图像PF不会变小。
具体而言,在支撑件4上,无需通过螺丝等对第1、第2投影仪2U、2D的位置进行微调。此外,即便存在部件的尺寸偏差、组装偏差,也能够准确地使第1校正用投影画像C1与作为基准的第2校正用投影画像C2重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件4以第1、第2投影仪2U、2D沿厚度方向并列设置的方式支撑第1、第2投影仪2U、2D。
从而,在第1、第2投影仪2U、2D中,能够使投影镜头223定位于彼此接近的位置处。
例如,在投影镜头223定位于彼此离开的位置的情况下,从第2投影仪2D投影到屏幕Sc的图像的投影角和从第1投影仪2U投影到屏幕Sc的图像的投影角大为不同。
即,在步骤S2中,为了使第2校正用投影画像C2进入第1校正用投影画像C1内,而调整了第1投影仪2U的投影位置时,投影镜头223定位于彼此离开的位置的情况的第1校正用投影画像C1的梯形的变形程度比投影镜头223定位于彼此接近的位置的情况大。
因此,通过将投影镜头223定位于彼此接近的位置,能够减轻进行梯形变形校正时的处理负载,同时,将第1校正用投影图像C1与第2校正用投影图像C2重合。
此外,通过采用支撑件4如上所述地支撑第1、第2投影仪2U、2D,从而,能够使将第1、第2投影仪2U、2D与支撑件4一体化后的单元紧凑。
并且,操作部212在将第1投影仪2U定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在第2投影仪2D的顶面21A中,设置于通过第1投影仪2U覆盖的区域以外的区域。
从而,即便在使第1投影仪2U定位在第1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使用者实施操作部212的操作,并能够确保第2投影仪2D的操作性。
(第2实施方式)
在第2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内容或者相同的结构要素,省略其说明,仅对特征部分进行以下说明。
(支撑件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支撑件4以层叠配置的方式支撑第1、第2投影仪2U、2D。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支撑件4将第1投影仪2U配置于第2投影仪2D的顶面21A侧,以使第1、第2投影仪2U、2D的投影镜头223朝向相同侧的方式支撑第1、第2投影仪2U、2D。
支撑件4构成为可进行设置于地板和桌子上等的正放设置(第1、第2投影仪2U、2D的顶面21A相对于底面21B位于上侧,第1投影仪2U位于第2投影仪2D的上侧的姿势)以及相对于正放设置上下颠倒,且设置于天花板等的天花板吊装设置。另外,图3以及图4示出正放姿势的情况。
如图3或图4所示,支撑件4具有:第1支撑部件5、第2支撑部件6、一对安装螺丝71(图3)以及一对定位用螺丝72(图3)。
另外,在图4中,为了方便说明,省略了一对安装螺丝71以及一对定位用螺丝72的图示。
(第2支撑部件的结构)
图10是对本实施方式的第2支撑部件6的一部分进行了放大的图,并且是对图4的一部分进行了放大的图。具体而言,图10是对形成有第2连接部62A中的缝621以及插通用孔622的区域进行了放大的图。
如图4或者图10所示,缝621形成为在组装了支撑件4的状态下,从第2连接部62A中的-Z轴侧的端缘624(第2连接部62A的外缘)朝向与安装用孔521对置的位置延伸。
更具体而言,在正放设置的情况下,缝621形成为随着从第2连接部62A中的-Z轴侧的端缘624朝向与安装用孔521对置的位置向下侧倾斜并呈直线状延伸。
另外,以下,在正放设置的情况下,在缝621的各缘621A,621B之中,设位于下侧的缘为下缘621A,设位于上侧的缘为上缘621B(图4、图10)。
此外,端缘624具有正放设置时的缝621的下侧比上侧向-Z轴侧突出的阶梯形状。
如图4或者图10所示,插通用孔622由沿X轴方向贯通第2连接部62A并与缝621连通的圆孔构成,形成于在组装了支撑件4的状态下与安装用孔521对置的位置。
更具体而言,插通用孔622具有以下所示的形状。
此处,设在俯视观察插通用孔622以及缝621的情况下,使下缘621A以及上缘621B沿着缝621的延伸方向假想延长的假想线为假想线VL1,VL2(图10)。此外,设通过各假想线VL1,VL2夹着的区域为假想区域VAr(图10)。
并且,在俯视观察插通用孔622以及缝621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插通用孔622具有一部分向假想区域VAr的外部突出的形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插通用孔622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插通用孔622以及缝621的情况下,由圆孔构成的插通用孔622的切线与下缘621A一致。
另外,形成于一对第2连接部62A、62B的各缝621虽然省略了具体的图示,但是,形成于沿着X轴方向相互对置的位置。形成于一对第2连接部62A,62B的各插通用孔622也同样。
如图3或者图4所示,4个定位用插通孔623A~623D是沿着X轴方向贯通第2连接部62A,并用于插通定位用螺丝72的孔。
另外,4个定位用插通孔623A~623D的功能将后述。
(安装螺丝的结构)
图11是示出安装螺丝71的结构的图。
一对安装螺丝71构成为通过螺合并紧固到第1连接部52A、52B各自的安装用孔521,从而可通过第1连接部52A、52B分别夹持第2连接部62A,62B。
另外,一对安装螺丝71由于具有相同的形状,以下,仅说明1个安装螺丝71。
如图11所示,安装螺丝71具有:轴部711、头部712、锥部713以及嵌合部714。
轴部711具有呈直线状延伸的圆柱形状,并在外周形成有螺纹711A。
并且,轴部711螺合到安装用孔521。
另外,轴部711的外径尺寸设定成小于缝621的宽度尺寸(下缘621A以及上缘621B的离开尺寸)。此外,在轴部711的末端形成有供挡圈(省略图示)组装的槽711B,安装螺丝71在螺合到安装用孔521后,将挡圈组装到槽711B,防止从第1连接部52A、52B脱落。
头部712形成在轴部711的一端侧,具有大致圆柱形状。
另外,头部712的外径尺寸设定成大于轴部711的外径尺寸,并大于插通用孔622的内径尺寸。
嵌合部714一体形成在头部712中的轴部711侧的端面,并具有圆柱形状。
另外,嵌合部714的外径尺寸设定成大于轴部711的外径尺寸,并小于头部712的外径尺寸。此外,嵌合部714的外径尺寸设定成与插通用孔622的内径尺寸大致相同。
锥部713是用于连接轴部711的外周和嵌合部714的外周的部分,并具有截面积随着从轴部711侧朝向嵌合部714侧逐渐增大的圆台形状。
另外,上述的轴部711、头部712、嵌合部714、以及锥部713以各中心线CL(图11)一致的方式一体地形成。
(支撑件的组装方法)
接着,对于在第1投影仪2U固定于第1支撑部件5,第2投影仪2D固定于第2支撑部件6的状态下,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6安装第1支撑部件5的支撑件4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图12是用于说明支撑件4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另外,以下,作为支撑件4的组装方法,依次对正放设置的情况以及天花板吊装设置的情况进行说明。
(正放设置)
图5、图13、图14A、图14B、图14C是用于说明正放设置的情况下的支撑件4的组装方法的图。具体而言,图13是用于说明步骤S1、S2的图,并是从侧方观察对固定有第1投影仪2U的第1支撑部件5和固定有第2投影仪2D的第2支撑部件6进行了分解的状态的图。图14A至图14C是用于说明步骤S2~S4的图,并是对第2连接部62A以及安装螺丝71进行了放大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实施了步骤S4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用于说明步骤S5的图,并是从侧方观察组装了支撑件4之后的状态的图。
另外,由于第1、第2连接部52A,62A与安装螺丝71之间的关系和第1、第2连接部52B、62B与安装螺丝71之间的关系是相同的关系,因此,以下参考图5、图13、图14A、图14B、图14C,主要说明第1、第2连接部52A、62A与安装螺丝71之间的关系。
首先,如图13所示,使用者预先将安装螺丝71以松动的状态螺合到安装用孔521(步骤S1)。
在步骤S1之后,如以下所示,使用者使安装螺丝71的轴部711对准第2连接部62A、62B中的缝621的形成位置(步骤S2)。
即,如图13所示,使用者手持第1支撑部件5,以使第1投影仪2U的顶面21A相对于底面21B位于上侧。并且,使用者使第1支撑部件5从设置于地板等的第2支撑部件6(第2投影仪2D)的上侧接近第2支撑部件6。
具体而言,使用者使第1支撑部件5接近第2支撑部件6,以使一对第1连接部52A、52B位于一对第2连接部62A、62B之间。
并且,使用者使安装螺丝71的轴部711与第2连接部62A、62B中的-Z轴侧的端缘624的阶梯部分抵接。即,通过使轴部711与-Z轴侧的端缘624的阶梯部分抵接,从而,如图14A所示,轴部711定位于-Z轴侧的端缘624中的缝621的形成位置。
在步骤S2之后,使用者使第1支撑部件5(轴部711)沿着缝621的倾斜方向从上侧向下侧移动,直到安装用孔521与插通用孔622对置为止。并且,如图14B所示,使用者将轴部711定位于插通用孔622内(步骤S3)。
在步骤S3之后,如图14C所示,使用者将安装螺丝71进一步拧紧到安装用孔521(步骤S4)。
在步骤S4中,当将安装螺丝71进一步拧紧到安装用孔521时,锥部713在插通用孔622的内缘上滑动,并且安装螺丝71朝向安装用孔521移动,其结果是,嵌合部714嵌合到插通用孔622,第2连接部62A、62B分别通过头部712与第1连接部52A、52B夹持。
并且,由于在嵌合部714嵌合到插通用孔622的状态下,插通用孔622由圆孔构成,嵌合部714具有圆柱形状,因此,如图5所示,变成以一对安装螺丝71为在X轴上平行的旋转轴,第1支撑部件5可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6旋转的状态。
在步骤S4之后,使用者使用定位用螺孔522A~522D、定位用插通孔623A~623D、以及定位用螺丝72,调整第1支撑部件5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6的旋转位置(第1投影仪2U的投影位置)(步骤S5)。
例如,如图6所示,使用者使定位用螺丝72插通定位用插通孔623A(图5),将定位用螺丝72螺合到定位用螺孔522A(图13)。
由此,通过螺合定位用螺丝72,限制第1支撑部件5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6的旋转。
(天花板吊装设置)
图15以及图16C是用于说明天花板吊装设置的情况下的支撑件4的组装方法的图。具体而言,图15是用于说明步骤S1、S2的图,并是从侧方观察对固定有第1投影仪2U的第1支撑部件5和固定有第2投影仪2D的第2支撑部件6进行了分解的状态的图。图16A至图16C是用于说明步骤S2~S4的图,并是对第2连接部62A以及安装螺丝71进行了放大的立体图。
另外,天花板吊装设置的情况下的支撑件4的组装方法与正放设置的情况下的支撑件4的组装方法大致相同,因此,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天花板吊装设置中,使用者如下所示地实施步骤S2。
即,如图15所示,使用者手持第1支撑部件5,以使第1投影仪2U的顶面21A相对于底面21B位于下侧。
此外,使用者使第1支撑部件5从吊装于天花板等的第2支撑部件6(第2投影仪2D)的下侧接近第2支撑部件6,将一对第1连接部52A、52B定位于一对第2连接部62A,62B之间。
并且,如图16A所示,使用者与正放设置的情况相同,使安装螺丝71的轴部711与第2连接部62A,62B中的-Z轴侧的端缘624的阶梯部分抵接。
此外,在天花板吊装设置中,使用者如下所示地实施步骤S3。
即,使用者使第1支撑部件5(轴部711)沿着缝621的倾斜方向从下侧向上侧移动,直到安装用孔521与插通用孔622对置为止。并且,如图16B所示,使用者将轴部711定位于插通用孔622内。
并且,使用者在步骤S4中如图16C所示,将安装螺丝71进一步拧紧到安装用孔521,从而,与正放设置的情况相同,嵌合部714嵌合到插通用孔622,第2连接部62A、62B分别通过头部712与第1连接部52A、52B夹持。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所示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件4具有上述的第1、第2支撑部件5、6以及安装螺丝71。
从而,如果将第1、第2投影仪2U、2D固定于第1、第2固定部51、61,通过安装螺丝71固定第1、第2连接部52A、62A彼此(第1、第2连接部52B、62B彼此),则能够通过安装螺丝71的头部712和第1连接部52A、52B夹着第2连接部62A、62B,较容易地规定第1、第2投影仪2U、2D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因此,在构筑具有第1、第2投影仪2U、2D的投影系统1时,通过使用支撑件4,能够较容易地构筑投影系统1。
此外,第2连接部62A、62B上形成有插通用孔622以及缝621,并在安装螺丝71上设置有锥部713。
由此,通过步骤S1~S5,在预先将安装螺丝71安装到安装用孔521的状态下,能够对第2支撑部件6安装第1支撑部件5,因此,能够较容易地组装支撑件4。
并且,通过锥部713能够将第1支撑部件5定位于相对第2支撑部件6的期望的位置,并能够较好地规定第1、第2投影仪2U、2D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并且,安装螺丝71具有嵌合部714。
即,通过步骤S4,将安装螺丝71进一步拧紧到安装用孔521,从而,能够使嵌合部714嵌合到插通用孔622。
并且,由于在嵌合部714嵌合到插通用孔622的状态下,对第2支撑部件6安装有第1支撑部件5,因此,第1支撑部件5不会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6晃动,而是能够使第1支撑部件5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6的安装状态稳定。
此外,第1、第2连接部52A、52B、62A、62B分别设置成一对,因此,能够在第1、第2固定部51、61的两侧对第2支撑部件6安装第1支撑部件5。因此,能够进一步使第1支撑部件5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6的安装状态稳定。
并且,在正放设置的情况下,俯视观察插通用孔622以及缝621的情况下,插通用孔622具有一部分向假想区域VAr的上侧突出的形状。此外,在正放设置的情况下,缝621具有随着从-Z轴侧的端缘624朝向与安装用孔521对置的位置而向下侧倾斜的形状。
由此,在正放设置的情况下,当通过步骤S3将轴部711定位于插通用孔622内时,由于缝621随着从第2连接部62A、62B的端缘64朝向与安装用孔521对置的位置而向下侧倾斜,因此,由于第1支撑部件5以及第1投影仪2U的自重,能够限制轴部711(第1支撑部件5)从插通用孔622内向缝621内的移动。
另一方面,在天花板吊装设置的情况下,与正放设置的情况相反,插通用孔622具有一部分向假想区域VAr的下侧突出的形状,因此,当通过步骤S3将轴部711定位于插通用孔622内时,由于第1支撑部件5以及第1投影仪2U的自重,能够限制轴部711(第1支撑部件5)从插通用孔622内向缝621内的移动。
因此,由于在正放设置以及天花板吊装设置的两者的情况下,如果通过步骤S3暂且将轴部711(安装螺丝71)定位于插通用孔622内,则能够限制第1支撑部件5的移动,因此,使用者无需为了维持轴部711位于插通用孔622内的状态而施力。即,能够进一步较容易地组装支撑件4。
此外,由于如上所述地设定了缝621的倾斜方向,因此,使用者在通过步骤S3使轴部711(第1支撑部件5)沿着缝621移动时,能够使第1支撑部件5沿第2支撑部件6所处的方向移动。
即,在正放设置的情况下,第2支撑部件6设置于地板等的下侧。
并且,由于如上所述地设定了缝621的倾斜方向,因此,使用者在步骤S3中,能够使第1支撑部件5朝向位于下侧的第2支撑部件6,沿着缝621从上侧向下侧移动。
此外,在天花板吊装设置的情况下,第2支撑部件6设置于天花板等的上侧。
并且,由于如上所述地设定了缝621的倾斜方向,因此,使用者在步骤S3中,能够使第1支撑部件5朝向位于上侧的第2支撑部件6,沿着缝621从下侧向上侧移动。
因此,在正放设置以及天花板吊装设置的两者中,能够较容易地实施第1支撑部件5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6的组装(步骤S3)。
并且,插通用孔622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插通用孔622以及缝621的情况下,由圆孔构成的插通用孔622的切线与下缘621A一致。
由此,如上所述地形成的插通用孔622与以具有分别向夹着假想区域VAr的两侧突出的部分的方式形成了插通用孔622的情况相比,能够较大地设定出向假想区域VAr的外侧突出的部分区域。
因此,在天花板吊装设置的情况下,在通过步骤S3将轴部711定位于插通用孔622内时,能够通过向插通用孔622中的假想区域VAr的外侧突出的部分,限制轴部711从插通用孔622内向缝621内的移动。
(第3实施方式)
在第3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第1或者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内容或者相同的结构要素,省略其说明,仅对特征部分进行以下说明。
(支撑件的结构)
图17以及图1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支撑件4的结构的图。具体而言,图17是从前侧(投影侧)观察第1、第2投影仪2U、2D由支撑件4支撑,并且第1投影仪2U定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8是从侧方观察被分解的支撑件4的图。
如图17所示,支撑件4以第1投影仪2U配置于第2投影仪2D的顶面21A侧并使第1、第2投影仪2U、2D的投影镜头223朝向同一侧的方式,支撑第1、第2投影仪2U、2D。
支撑件4可构成为设置于地板和桌子上等的正放设置(第1、第2投影仪2U、2D的顶面21A相对于底面21B位于上侧,第1投影仪2U位于第2投影仪2D的上侧的姿势)以及相对于正放设置上下颠倒且设置于天花板等的天花板吊装设置。另外,图17以及图18示出正放设置的情况。以下的图19至图21也同样。
此外,以下,为了方便说明,设来自第2投影仪2D的图像的投影方向为Z轴(设投影方向为+,投影方向的反方向为-),与该Z轴垂直的水平轴为X轴,与该Z轴垂直的铅垂轴为Y轴(设正放设置中的上侧为+,下侧为-)(图17、图18)。
支撑件4支撑第1、第2投影仪2U、2D。
如图17或者图18所示,该支撑件4具有:第1支撑部件5、第2支撑部件6、移动机构7以及旋转抑制机构8(参考图21、图22)。
(移动机构的结构)
图19是用于说明移动机构7的功能的图。具体而言,图19是从前方侧观察第1、第2投影仪2U、2D由支撑件4支撑,并且第1投影仪2U定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移动机构7连接第1、第2支撑部件5、6,并且使第1、第2支撑部件5、6相对移动,并将第1投影仪2U定位于第1位置(图17)或者第2位置(图19)。
即,如图17所示,第1位置是第1投影仪2U的底面21B与第2投影仪2D的顶面21A接近,第1投影仪2U覆盖第2投影仪2D的顶面21A的一部分(顶面21A中的-Z轴侧的部分)的位置。即,第1投影仪2U在定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相对于第2投影仪2D定位于向-Z轴侧错开的位置。
如图19所示,第2位置是第1投影仪2U的底面21B与第2投影仪2D的顶面21A离开,并使第2投影仪2D的顶面21A开放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或者图19所示,移动机构7构成为通过使第1、第2支撑部件5、6相对旋转,将第1投影仪2U定位于第1位置或者第2位置。
如图17至图19所示,该移动机构7具有:设置于第1支撑部件5的一对第1连接部52A、52B、设置于第2支撑部件6的一对第2连接部62A、62B、一对安装螺丝71、以及一对定位用螺丝7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第2投影仪2U、2D分别固定于第1、第2支撑部件5、6的状态下,第1支撑部件5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6,如下所示地组装。
另外,考虑正放设置的情况下的组装方法和天花板吊装设置(第1、第2投影仪2U、2D的顶面21A相对于底面21B位于下侧的姿势(第1支撑部件5相对于吊装于天花板等的第2支撑部件6位于下侧的姿势))的情况下的组装方法,作为将第1支撑部件5组装到第2支撑部件6的组装方法。
即,在正放设置的情况下,对设置于地板等的第2支撑部件6组装第1支撑部件5。
此外,在天花板吊装设置的情况下,对从天花板等吊装的第2支撑部件6组装第1支撑部件5。
以下,在正放设置以及天花板吊装设置的两者的情况下,由于第1支撑部件5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6的组装方法大致相同,因此,仅说明正放设置的情况下的组装方法。
首先,使用者预先将一对安装螺丝71以松动的状态分别螺合到一对安装用孔521。
接着,使用者手持第1支撑部件5(第1投影仪2U),使第1支撑部件5接近设置于地板等的第2支撑部件6,以使一对第1连接部52A、52B位于一对第2连接部62A、62B之间。此外,使用者将一对安装螺丝71的各轴部711靠在一对第2连接部62A、62B中的-Z轴侧的端缘624的各缝621的形成位置。
接着,使用者使第1支撑部件5(轴部711)沿着缝621移动,将轴部711定位于插通用孔622内。
最后,使用者将安装螺丝71进一步拧紧到安装用孔521。
当将安装螺丝71进一步拧紧到安装用孔521时,锥部713在插通用孔622的内缘上滑动,安装螺丝71朝向安装用孔521移动,其结果是,嵌合部714嵌合到插通用孔622。
此处,如上所述,一对安装用孔521形成于沿着X轴方向相互对置的位置。因此,在将一对安装螺丝71螺合到一对安装用孔521的状态下,一对安装螺丝71的各中心线CL一致。此外,插通用孔622通过圆孔构成。并且,嵌合部714具有圆柱形状。因此,在嵌合部714嵌合到插通用孔622的状态下,如图17或者图19所示,一对安装螺丝71作为旋转轴发挥作用,第1支撑部件5相对于设置于地板等的第2支撑部件6,以中心线CL为中心旋转。
图20是用于说明安装螺丝71的配设位置的图。具体而言,图20是以通过第1连接部52A以及第1、第2投影仪2U、2D之间的YZ平面对图17所示的单元(通过支撑件4使第1、第2投影仪2U、2D一体化的单元)进行了剖切的剖视图。
如图20所示,一对安装螺丝71(安装用孔521)配设成中心线CL与沿着第2投影仪2D的投影方向(Z轴方向)的方向(第1假想线VL3方向)和沿着第2投影仪2D的厚度方向(从顶面21A朝向底面21B的方向(Y轴方向))的方向(第2假想线VL4方向)垂直。
此外,一对安装螺丝71配设成相对于第2投影仪2D位于-Z轴侧,即位于第2投影仪2D的背面21D的-Z轴侧。
(旋转抑制机构的结构)
图21至图22C是用于说明旋转抑制机构8的功能的图。具体而言,图21是以通过第1、第2连接部52A、62A之间的YZ平面对图17所示的单元进行了剖切的剖视图。图22A至图22C是对图21所示的一部分进行了放大的图,并示出施力部件81与抵接部82之间的位置关系。更具体而言,图22A示出第1投影仪2U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图22C示出第1投影仪2U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图22B示出第1投影仪2U位于第1、第2位置之间的状态。
旋转抑制机构8用于抑制第1支撑部件5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6的旋转。
如图21至图22C所示,该旋转抑制机构8具有一对施力部件81和一对抵接部82。
一对施力部件81以及一对抵接部82虽然省略了具体的图示,但是,相对于第2投影仪2D,在图17中分别配设于左侧以及右侧。
另外,在图21至图22C中仅示出相对于第2投影仪2D,在图17中配设于右侧的施力部件81以及抵接部82。
一对施力部件81具有相同的形状。另外,一对抵接部82也同样。因此,以下,参考图21至图22C,主要说明相对于第2投影仪2D在图17中配设于右侧的施力部件81以及抵接部82。
如图21至图22C所示,施力部件81由沿着Z轴方向延伸的板簧构成。
并且,施力部件81通过螺丝(省略图示)安装于第2固定部61的板面。
此外,在第2固定部61中,如图21至图22C所示,在施力部件81的安装位置形成有沿着Z周方向延伸的长孔611。
另外,虽然省略了具体的图示,但是,在第2固定部61中,长孔611与一对施力部件81对应,相对于第2投影仪2D在图17中分别形成于左右两侧。
如图21至图22C所示,长孔611形成为Z轴方向的长度尺寸小于施力部件81的Z轴方向的长度尺寸。此外,虽然省略了具体的图示,但是,长孔611形成为X轴方向的宽度尺寸大于施力部件81的X轴方向的宽度尺寸。
即,通过将上述的长孔611预先形成在第2固定部61,从而,在图21至图22C中施力部件81在被从上侧按压的情况下,设定成朝向长孔611内部弯曲。
一对抵接部82分别设置于第1连接部52A、52B中的图21至图22C中的下侧的端缘(第2固定部61侧的端缘),根据第1、第2支撑部件5、6的相对旋转,分别与一对施力部件81抵接。
具体而言,一对抵接部82与第1连接部52A、52B相同,分别由在YZ平面平行的板体构成,并设置在相对于第1连接部52A、52B向第2投影仪2D侧偏移的位置处。
在抵接部82中,在图21至图22C中的下侧的端缘设置有根据第1、第2支撑部件5、6的相对旋转与施力部件81抵接的大致圆弧状的抵接面821。
抵接面821具有从+Z轴侧朝向-Z轴侧依次设置的端部821A、第1~第3抵接位置821B~821D。
端部821A是在第1位置中位于最靠-Y轴侧的部位,并如图22A所示,设定成距中心线CL的长度尺寸L1小于从中心线CL到施力部件81的上表面的长度尺寸L0。
并且,位于端部821A的-Z轴侧的第1抵接位置821B设定成距中心线CL的长度尺寸L2(图22B)与长度尺寸L0相同。
即,抵接面821形成为从端部821A到第1抵接位置821B,距中心线CL的长度尺寸从长度尺寸L1到长度尺寸L2逐渐增大。
并且,如图22B所示,位于第1抵接位置821B的-Z轴侧的第2抵接位置821C设定成距中心线CL的长度尺寸L3大于长度尺寸L0。
即,抵接面821形成为从第1抵接位置821B到第2抵接位置821C,距中心线CL的长度尺寸从长度尺寸L2逐渐增大到长度尺寸L3。
并且,位于第2抵接位置821C的-Z轴侧的第3抵接位置821D形成为距中心线CL的长度尺寸L4(图22C)与长度尺寸L3相同。
即,抵接面821形成为从第2抵接位置821C到第3抵接位置821D,以中心线CL为中心的圆弧状。
接着,对上述旋转抑制机构8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第1投影仪2U定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如上所述,根据长度尺寸L0、L1的关系(L0<L1),抵接面821为不与施力部件81抵接的状态(图22A)。
并且,当从图22A所示的状态起使第1支撑部件5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6旋转时,根据该旋转,抵接部82也旋转。
即,根据抵接部82的旋转,抵接面821中的位于最靠-Y轴侧的部位按照从端部821A到第1~第3抵接位置821B~821D的顺序变化。
首先,当抵接面821中的位于最靠-Y轴侧的部位从端部821A变化到第1抵接位置821B时,由于设定成长度尺寸L2与长度尺寸L0相同,因此,抵接面821与施力部件81抵接。
并且,抵接面821由于设定成长度尺寸L3大于长度尺寸L0,因此,在抵接面821中的位于最靠-Y轴侧的部位从第1抵接位置821B变化到第2抵接位置821C期间,如图22B所示,从上侧开始按压施力部件81。施力部件81当通过抵接部821被按压时,如图22B所示,朝向长孔611内部弯曲。
此外,抵接面821由于长度尺寸L4设定成与长度尺寸L3相同,因此,在抵接面821中的位于最靠-Y轴侧的部位从第2抵接位置821C变化到第3抵接位置821D期间,如图22C所示,通过固定的按压力从上侧持续按压施力部件81。
此处,在第2连接部62A、62B中,如图21至图22C所示,在-Z轴侧的端缘624分别设置向第2投影仪2D侧突出的旋转限制部625。
并且,当抵接面821中的位于最靠-Y轴侧的部位从第2抵接位置821C变化到第3抵接位置821D时,如图22C所示,第1连接部52A、52B与旋转限制部625抵接。即,限制第1支撑部件5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6的旋转,并将第1投影仪2U定位于第2位置。
并且,在图22C所示的状态下,第1支撑部件5以及第1投影仪2U的重心位置相对于中心线CL定位于-Z轴侧,并且通过施力部件81向抵接部82施加作用力。因此,第1投影仪2U维持定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所示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件具有第1、第2支撑部件5、6以及移动机构7。
由此,使用者将第1、第2投影仪2U、2D固定于第1、第2支撑部件5、6,通过移动机构7使第1、第2支撑部件5、6相对移动(旋转)。通过如此地使其移动(旋转),能够将第1投影仪2U定位于覆盖第2投影仪2D的顶面21A的一部分的第1位置。
并且,能够在将第1投影仪2U定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使第1、第2投影仪2U、2D动作,能够进行层叠投影。
即,仅通过将第1、第2投影仪2U、2D固定于第1、第2支撑部件5、6,并通过移动机构7将第1投影仪2U定位于第1位置,就能够较容易地规定第1、第2投影仪2U、2D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因此,在构筑具有第1、第2投影仪2U、2D的投影系统1时,通过使用支撑件4,能够较容易地构筑投影系统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移动机构7使第1、第2支撑部件5、6相对移动,从而,也能够将第1投影仪2U定位于从第2投影仪2D的顶面21A离开且使该顶面21A开放的第2位置。
即,在进行层叠投影时,将第1投影仪2U定位于第1位置。然后,在不进行层叠投影时,将第1投影仪2U定位于第2位置。
由此,在不进行层叠投影时,通过将第1投影仪2U定位于第2位置,从而,使第2投影仪2D的顶面21A开放。因此,能够使使用者操作操作面板211(图19),该操作面板211设置于第2投影仪2D的顶面21A,并具有电源按钮211A(图19)等。此外,能够使使用者装卸灯盖215(图19),该灯盖215设置于第2投影仪2D的顶面21A,用于更换内部的光源灯(省略图示)。
另外,关于第1投影仪2U的顶面21A,维持开放的状态。因此,无论是将第1投影仪2U定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还是定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都能够使使用者实施第1投影仪2U中的操作面板211(图17)的操作和灯盖215(图17)的装卸。
如上所述,通过将第1投影仪2U定位于第2位置,确保第2投影仪2D的操作性和维护性。因此,在进行层叠投影时(将第1投影仪2U定位于第1位置时),可将第1、第2投影仪2U、2D设定为接近的状态。
即,在进行层叠投影时,能够使将第1、第2投影仪2U、2D以及支撑件4一体化后的单元紧凑。
并且,移动机构7以与第1、第2假想线VL3、VL4垂直的中心线CL为中心,使第1、第2支撑部件5、6相对旋转。
从而,通过移动机构7使第1、第2支撑部件5、6相对旋转,从而,能够调整从第1投影仪2U投影到屏幕Sc的图像的位置(投影位置),使其与从第2投影仪2D投影到屏幕Sc的图像重合。
因此,通过移动机构7,在确保第1、第2投影仪2U、2D的操作性和维护性的同时,也能够进行投影位置的调整,能够实现便利性的提高。
此外,一对安装螺丝71相对于第2投影仪2D配设于-Z轴侧,因此,能够在将第1投影仪2U定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设定成使第1、第2投影仪2U、2D接近的状态。
即,如上所述,即便设定成使第1、第2投影仪2U、2D接近的状态,也能够避免第1、第2投影仪2U、2D的机械干扰,同时使第1、第2支撑部件5、6相对旋转,将第1投影仪2U定位于第2位置。
即,在进行层叠投影时,能够使将第1、第2投影仪2U、2D以及支撑件4一体化后的单元紧凑。
并且,通过将一对安装螺丝71配设于上述位置,从而在使第1支撑部件5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6从第1投影仪2U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向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旋转时,能够使第1、第2投影仪2U、2D的各背面21D(图20)接近。
因此,例如,为了在第1、第2投影仪2U、2D之间收发信号,在通过信号线(省略图示)彼此连接设置于第1、第2投影仪2U、2D的各背面21D的连接端子(省略图示)的情况下,具有以下的效果。
即,即便在使第1支撑部件5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6旋转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维持连接端子与信号线之间的连接状态,并且无需使用较长的信号线。
此外,支撑件4具有旋转抑制机构8,该旋转抑制机构8具有用于通过作用力维持第1投影仪2U的位置(第2位置)的施力部件81。
由此,在正放设置的情况下,能够避免通过第1投影仪2U和第1支撑部件的自重5,第1支撑部件5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6在第1投影仪2U返回第1位置的方向上旋转。
因此,在正放设置的情况下,在将第1投影仪2U定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下,能够使使用者较好地实施第2投影仪2D中的操作面板211的操作和灯盖215的装卸。
并且,旋转抑制机构8除施力部件81之外还具有抵接部82。
然后,抵接部82的从中心线CL到端部821A、第1~第3抵接位置821B~821D的长度尺寸L1~L4如上所述地形成。
由此,随着第1、第2支撑部件5、6从第1投影仪2U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相对向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旋转,从抵接部82向施力部件81的按压力变大。换言之,随着如上所述地旋转,抵接部82以及施力部件81间的摩擦力变大。
即,旋转抑制机构8作为如上所述地进行旋转时的制动机构发挥作用。
因此,在天花板吊装设置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将第1投影仪2U从第1位置定位于第2位置时,第1支撑部件5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6急剧地旋转。
此外,构成移动机构7的第1、第2连接部52A、52B、62A、62B以及安装螺丝71分别设置成一对。因此,能够在第1、第2固定部51、61的两侧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6安装第1支撑部件5。
因此,能够使第1支撑部件5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6的安装状态稳定,同时,使第1支撑部件5较好地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6旋转。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包含在本发明之中。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从第1投影仪2U通过第1直线偏振光投影左眼用画像,从第2投影仪2D通过第2直线偏振光投影右眼用画像,即,使用第1、第2直线偏振光,对投影画像PF进行了立体观察,但是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采用使用左旋的圆偏振光以及右旋的圆偏振光对投影画像进行立体观察的结构。
在如此地构成的情况下,偏振光眼鏡3也与上述结构相对应,设成使左眼用透射部31仅透射左旋的圆偏振光以及右旋的圆偏振光中的一方,使右眼用透射部32仅透射另一方的结构。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投影系统1由3D投影系统构成,但是,也不限于此,也可省略偏振光眼鏡3,做成从第1、第2投影仪2U、2D投影相同图像的结构。
在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虽然支撑件4以沿厚度方向并列设置的方式支撑第1、第2投影仪2U、2D,但是,也不限于此,如果是第1、第2投影仪2U、2D的各投影距离不同的状态,例如,也可构成为沿X轴方向并列设置。
在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虽然支撑件4构成为支撑第1、第2投影仪2U、2D的2台投影仪,但是,也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支撑3台以上投影仪。
另外,即便在以支撑3台以上投影仪的方式构成支撑件4的情况下,也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优选构成为在至少2台投影仪的各投影距离不同的状态下支撑3台以上投影仪。
在所述第2实施方式中,插通用孔622形成为,俯视观察该插通用孔622以及缝621而具有仅向夹着假想区域VAr的两侧之中的单侧突出的部分,但是,也不限于此,也可以形成为具有分别向两侧突出的部分。
在所述第2实施方式中,虽然第1、第2固定部51、61构成为固定第1、第2投影仪2U、2D的各底面21B,但是,也不限于此。
例如,作为本发明的第1、第2固定部,也可以构成为固定第1、第2投影仪2U、2D的各顶面21A、背面21D、或者侧面21E,21F。
在所述第2实施方式中,虽然第1、第2连接部52A、52B、62A,62B构成为位于第2投影仪2D的左右侧面侧,但是,也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位于其他位置,例如,位于第2投影仪2D的背面侧。
在所述第2实施方式中,虽然在正放设置的情况下构成为通过支撑件4使第1投影仪2U位于第2投影仪2D的上侧,但也可以以第1、第2投影仪2U、2D的位置关系为其他位置关系的方式构成支撑件4。
在所述第2实施方式中,虽然支撑件4构成为将螺合有安装螺丝71的第1支撑部件5组装到形成有缝621的第2支撑部件6,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将第2支撑部件6组装到螺合有螺丝71的第1支撑部件5。即,在正放设置中,也可以构成为第2投影仪2D支撑于第1投影仪2U的上侧。并且,也可以构成为将第1支撑部件5设置于天花板等。
在所述第3实施方式中,虽然移动机构7通过使第1、第2支撑部件5、6相对旋转而将第1投影仪2U定位于第1位置或者第2位置,但是,也不限于此。作为本发明的移动机构,如果是将第1投影仪2U定位于覆盖第2投影仪2D的顶面的至少一部分的第1位置,或者使第2投影仪2D的顶面21A开放的第2位置的结构,则也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使第1支撑部件5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6滑动移动的结构。
在所述第3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旋转抑制机构8的施力部件81由板簧构成,但是,也不限于此,如果是在与抵接部82之间使摩擦力变化的部件,则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采用橡胶和海绵等弹性部件。
在所述第3实施方式中,虽然施力部件81设置于第2支撑部件6,抵接部82设置于第1支撑部件5,但是,也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将施力部件81设置于第1支撑部件5,将抵接部82设置于第2支撑部件6的结构。

Claims (16)

1.一种投影系统,其具有第1投影仪以及第2投影仪,使从所述第1投影仪以及所述第2投影仪投影的各图像在被投影面上重合来显示投影图像,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影系统具有支撑所述第1投影仪以及所述第2投影仪的支撑件,
所述支撑件在从所述第1投影仪以及所述第2投影仪到所述被投影面的各投影距离不同的位置处,支撑所述第1投影仪以及所述第2投影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在沿厚度方向配置所述第1投影仪以及所述第2投影仪的位置处,支撑所述第1投影仪以及所述第2投影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投影仪由所述支撑件支撑在覆盖所述第2投影仪的顶面的一部分的位置处,
所述第2投影仪在所述顶面具有对所述第2投影仪进行操作的操作部,
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顶面中的由所述第1投影仪覆盖的区域以外的区域。
4.一种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支撑部件,其具有固定第1投影仪的第1固定部以及与所述第1固定部连接的第1连接部;
第2支撑部件,其具有固定第2投影仪的第2固定部以及与所述第2固定部连接的第2连接部;以及
安装螺丝,其具有在外周形成有螺纹的轴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轴部的一端侧的头部,并通过所述第1连接部和所述头部夹持所述第2连接部,
所述第1连接部具有供所述安装螺丝螺合的安装用孔,
所述第2连接部具有:
从外缘向内侧延伸的缝;以及
与所述缝连通设置,并供所述安装螺丝插入的插通用孔,
所述安装螺丝具有锥部,该锥部设置在所述轴部以及所述头部之间,且截面积从所述轴部向所述头部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螺丝具有嵌合部,该嵌合部设置在所述锥部以及所述头部之间,并嵌合到所述插通用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通用孔具有如下的形状:在俯视观察所述插通用孔以及所述缝时,所述插通用孔的一部分突出到沿着所述缝的延伸方向假想地延长所述缝的缘部而成的假想区域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通用孔具有如下形状:所述插通用孔的切线与所述缝的任意一个缘部或者使所述缘部假想地延长后的假想线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连接部以及所述第2连接部形成为沿着铅垂方向延伸,
所述缝具有如下形状:在固定于所述第1固定部以及所述第2固定部的所述第1投影仪以及所述第2投影仪的各顶面相对于各底面位于上侧的姿势下,从所述第2连接部的外缘向下侧倾斜,
所述插通用孔具有在所述姿势下向所述假想区域的上侧突出的形状。
9.一种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投影仪;
第2投影仪;以及
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件。
10.一种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固定第1投影仪的第1支撑部件;
固定第2投影仪的第2支撑部件;以及
移动机构,其连接所述第1支撑部件以及所述第2支撑部件,并且使所述第1支撑部件以及所述第2支撑部件相对移动,
其中,所述移动机构将所述第1投影仪定位于覆盖所述第2投影仪的顶面的至少一部分的第1位置或者使所述第2投影仪的顶面开放的第2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机构以预定的旋转轴为中心,使所述第1支撑部件以及所述第2支撑部件相对移动,从而将所述第1投影仪定位于所述第1位置或者所述第2位置,
所述旋转轴与沿着投影方向的方向和沿着所述第1投影仪或者所述第2投影仪的厚度方向的方向垂直,其中所述投影方向是固定于所述第1支撑部件的所述第1投影仪或者固定于所述第2支撑部件的所述第2投影仪的图像投影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相对于所述第1投影仪或者所述第2投影仪设置在与所述投影方向相反方向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具有旋转抑制机构,该旋转抑制机构抑制所述第1支撑部件以及所述第2支撑部件的相对旋转,
所述旋转抑制机构具有施力部件,
通过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维持所述第1投影仪定位于所述第2位置的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抑制机构具有抵接部,该抵接部随着所述第1支撑部件以及所述第2支撑部件的相对旋转与所述施力部件抵接,
所述施力部件设置于所述第1支撑部件以及所述第2支撑部件中的一方,
所述抵接部设置于所述第1支撑部件以及所述第2支撑部件中的另一方,并具有如下形状:随着所述第1支撑部件以及所述第2支撑部件以所述第1投影仪从所述第1位置到所述第2位置的方式相对旋转,所述旋转轴到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施力部件抵接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变大。
15.一种投影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投影仪;
第2投影仪;以及
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撑件。
16.一种显示方法,该图像显示方法在投影系统中使用,该投影系统使从第1投影仪以及第2投影仪投影的各图像在被投影面上重合来显示投影图像,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投影仪以及所述第2投影仪由支撑件支撑在从所述第1投影仪以及所述第2投影仪到所述被投影面的各投影距离不同的位置处,
该图像显示方法以从所述第1投影仪以及所述第2投影仪中所述投影距离短的投影仪投影到所述被投影面上的图像为基准,校正从所述投影距离长的投影仪投影到所述被投影面上的图像。
CN201310106067.9A 2012-04-10 2013-03-29 投影系统、支撑件以及图像显示方法 Active CN1033650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9757 2012-04-10
JPJP2012-089759 2012-04-10
JP2012-089758 2012-04-10
JPJP2012-089757 2012-04-10
JP2012089757A JP6015082B2 (ja) 2012-04-10 2012-04-10 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JP2012089759A JP6007557B2 (ja) 2012-04-10 2012-04-10 支持具、及び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JP2012-089759 2012-04-10
JPJP2012-089758 2012-04-10
JP2012089758A JP6007556B2 (ja) 2012-04-10 2012-04-10 支持具、及び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5059A true CN103365059A (zh) 2013-10-23
CN103365059B CN103365059B (zh) 2015-08-26

Family

ID=49292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06067.9A Active CN103365059B (zh) 2012-04-10 2013-03-29 投影系统、支撑件以及图像显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372386B2 (zh)
CN (1) CN10336505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3975A (zh) * 2014-09-19 2014-12-24 西安中科晶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投影仪的自动校准系统及其方法
CN107438176A (zh) * 2016-05-26 2017-12-05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显示单元、图像投影单元以及图像投影装置
US11525976B2 (en) 2020-04-10 2022-12-13 Coretronic Corporation Focusing mechanism and projection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87280B2 (ja) * 2011-08-23 2016-09-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098045B2 (ja) * 2012-06-06 2017-03-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US9797150B1 (en) * 2014-05-28 2017-10-24 Warren Theatres, L.L.C. Large format cinema screen and projection system
JP6756149B2 (ja) * 2016-05-18 2020-09-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07979748A (zh) * 2016-10-21 2018-05-01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机、投影系统以及影像投影方法
WO2018135090A1 (ja) * 2017-01-17 2018-07-26 Thk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CN111365572B (zh) * 2018-12-26 2023-04-07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支架和投影系统
CN110345354B (zh) * 2019-06-18 2021-09-28 四川心里程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投影仪
JP2022179913A (ja) * 2021-05-24 2022-12-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14087499B (zh) * 2021-11-22 2023-04-25 南京林业大学 基于视觉传达设计用能够进行交互成像的投射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48453A (en) * 1977-12-08 1979-04-10 Brantly Robert T Projector stacking stand
US20050128437A1 (en) * 2003-12-12 2005-06-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sitioning projectors in space to steer projections and afford interaction
JP2006215426A (ja) * 2005-02-07 2006-08-17 Seiko Epson Corp 画像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画像プロジェクション方法、画像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プログラム、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の制御装置
CN101466049A (zh) * 2007-12-19 2009-06-24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信号处理装置和方法、图像投影系统和方法
CN201876619U (zh) * 2010-11-26 2011-06-22 西安盛世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3d立体影像投影播放系统总装辅助设备
JP2011227171A (ja) * 2010-04-16 2011-11-10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74091B2 (ja) 1998-10-30 2003-02-0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マルチスタッキング投写装置
JP4502339B2 (ja) 1999-09-20 2010-07-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位置決め保持機構を有する画像投影装置
JP2005128072A (ja) 2003-10-21 2005-05-19 Olympus Corp 大画面型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4583863B2 (ja) 2004-10-06 2010-11-17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JP2011033805A (ja) 2009-07-31 2011-02-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映像制御装置、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JP5495951B2 (ja) 2010-05-28 2014-05-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投影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48453A (en) * 1977-12-08 1979-04-10 Brantly Robert T Projector stacking stand
US20050128437A1 (en) * 2003-12-12 2005-06-1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sitioning projectors in space to steer projections and afford interaction
JP2006215426A (ja) * 2005-02-07 2006-08-17 Seiko Epson Corp 画像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画像プロジェクション方法、画像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プログラム、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の制御装置
CN101466049A (zh) * 2007-12-19 2009-06-24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信号处理装置和方法、图像投影系统和方法
JP2011227171A (ja) * 2010-04-16 2011-11-10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CN201876619U (zh) * 2010-11-26 2011-06-22 西安盛世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3d立体影像投影播放系统总装辅助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3975A (zh) * 2014-09-19 2014-12-24 西安中科晶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投影仪的自动校准系统及其方法
CN107438176A (zh) * 2016-05-26 2017-12-05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显示单元、图像投影单元以及图像投影装置
US11525976B2 (en) 2020-04-10 2022-12-13 Coretronic Corporation Focusing mechanism and project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72386B2 (en) 2016-06-21
CN103365059B (zh) 2015-08-26
US20130265551A1 (en) 201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65059A (zh) 投影系统、支撑件以及图像显示方法
CN101363957B (zh) 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CN100505852C (zh) 电子设备
CN101677363B (zh) 摄像机设备
EP1791329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0557473A (zh)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06038577A1 (ja)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WO2015194084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115485A (ja) 電子機器
US8337101B2 (en) Imaging device
KR20170004532A (ko) 광각 촬영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바일 기기
WO2014141612A1 (ja) 撮像装置
JP2005229282A (ja) プロジェクタおよびマルチ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ディスプレイ
CN101006708A (zh) 电子设备
US20120268569A1 (en) Composite camera system
JP2006115486A (ja) 電子機器
CN112782926A (zh) 一种不损失像素的投影屏幕横竖的调整结构及投影仪
KR20130102721A (ko) 줌렌즈가 구비된 휴대폰 케이스
KR20190142758A (ko) 휴대형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자기 영상 촬영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6015082B2 (ja) 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CN217335721U (zh) 一种助视眼镜中长焦、短焦和距离摄像头的整合结构
CN214846205U (zh) 一种不损失像素的投影屏幕横竖的调整结构及投影仪
US20130155202A1 (en) Imaging apparatus
KR101474116B1 (ko) 화상 통화용 카메라 시스템
US2024012943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