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9045B - 安全带装置的防尘套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装置的防尘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9045B
CN103359045B CN201310097232.9A CN201310097232A CN103359045B CN 103359045 B CN103359045 B CN 103359045B CN 201310097232 A CN201310097232 A CN 201310097232A CN 103359045 B CN103359045 B CN 1033590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taining part
seat belt
dirt
proof boot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972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59045A (zh
Inventor
铃木彻
安藤有贵
月濑贵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59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90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590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904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观设计优秀并且提高了使用性能的安全带装置的防尘套。防尘套(4)大致构成为,主要具备:保持部(40),其具有筒形形状,安全带装置(1)的锁扣(20)嵌入其中由此保持锁扣(20),且该保持部被收纳于收纳部(621),该收纳部设置于车辆(6)的座椅(中央座椅62)的座面(620);套部(45),其与保持部(40)成为一体,与嵌入锁扣(20)的方向(箭头A方向)交叉(箭头B方向),并沿车辆(6)的上下方向延伸;作为限制部的止动部(454),其设置于套部(45)的设置有保持部(40)的一侧的前端部(45a)的上部,规定压缩区域(406),该压缩区域作为当保持部(40)从收纳部(621)向车辆(6)的上方向(箭头其方向)弯曲时被施加压缩载荷的区域,并限制预先确定的弯曲角度以上的弯曲。

Description

安全带装置的防尘套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安全带装置的防尘套(boot cover)。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技术,公知有具备用于支承锁扣的支承部的安全带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支承部构成为具有:套筒,其具有筒形形状,在内部插入有安装于锁扣的带;腿,其以与套筒的角度呈90°的方式设置,安装于锁扣的下壳体。另外对于支承部而言,从套筒的上部到腿的上部形成有开口,带从该开口露出。
专利文献1:德国实用新型20200271U1号说明书
但是,对于现有的安全带装置而言,在拿起锁扣安装安全带时,因为不限制套筒与腿的弯曲的角度,所以存在形成不希望的弯曲角度的可能性,因此使用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观设计优秀并且提高了使用性能的安全带装置的防尘套。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提供一种安全带装置的防尘套,具备:保持部,其具有筒形形状,安全带装置的锁扣嵌入其中由此保持锁扣,且该保持部被收纳于设置于车辆的座椅的座面的收纳部;套部,其与保持部成为一体,与嵌入锁扣的方向交叉,并沿车辆的上下方向延伸;以及限制部,其设置于套部的设置有保持部一侧的前端部的上部,对当保持部从收纳部向车辆的上方向弯曲时被施加压缩载荷的区域进行规定,并限制预先确定的弯曲角度以上的弯曲。
本发明外观设计优秀并且能够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搭载有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防尘套的安全带装置的车辆的后部座椅的俯视图,图1(b)是侧视图,图1(c)是立体图,图1(d)是主视图。
图2(a)是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防尘套的锁扣侧安全带的主视图,图2(b)是侧视图,图2(c)是后视图。
图3(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防尘套的保持部的俯视图,图3(b)是取下防尘套的状态下的锁扣侧安全带的概略图。
图4(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的防尘套的主视图,图4(b)是侧视图,图4(c)是后视图。
图5(a)是从箭头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的防尘套在图4(b)的V(a)-V(a)线被剖切而成的剖面的剖视图,图5(b)是从箭头方向观察在图5(a)的V(b)-V(b)线被剖切而成的剖面的剖视图,图5(c)是从箭头方向观察在图4(c)的V(c)-V(c)线被剖切而成的剖面的剖视图。
图6(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的锁扣侧安全带收纳于收纳部的情况的概略图,图6(b)是表示拉起锁扣与锁舌连接的情况的概略图,图6(c)是将防尘套4的槽附近放大的概略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的防尘套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安全带装置;2…锁扣侧安全带3…锁舌侧安全带;4…防尘套;5…槽;6…车辆;20…锁扣;21…插入开口;22…线束;22a…传感器;23…安装部;24…织带;25…固定板;26…锁扣侧板;30…锁舌;31…锁舌片;32…织带;40…保持部;45…套部;45a…前端部;60…后部座椅;61…右座椅;62…中央座椅;63…左座椅;64…安装零件;250…插入孔;251…螺栓孔;260…插入孔;400…上表面;401…下表面;402…右侧面;403…左侧面;404…开口;405…端部;406…压缩区域;407…拉伸区域;451…第一侧面;452…第二侧面;453…开口;454…止动部;454a…顶部;620…座面;621…收纳部;622…底面;623…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概要)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装置的防尘套具备:保持部,其具有筒形形状,安全带装置的锁扣嵌入其中由此保持锁扣,且该保持部被收纳于设置于车辆的座椅的座面的收纳部;套部,其与保持部成为一体,与嵌入锁扣的方向交叉,并沿车辆的上下方向延伸;以及限制部,其设置于套部的设置有保持部一侧的前端部的上部,对当保持部从收纳部向车辆的上方向弯曲时被施加压缩载荷的区域进行规定,并限制预先确定的弯曲角度以上的弯曲。
第一实施方式
(安全带装置1的结构)
图1(a)是搭载有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防尘套的安全带装置的车辆的后部座椅的俯视图,图1(b)是侧视图,图1(c)是立体图,图1(d)是主视图。此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各图中,存在部件与部件的比率与实际的比率不同的情况。
如图1(a)~图1(d)所示,安全带装置1配置于车辆6的后部座椅60。另外,安全带装置1例如供落座于右座椅61与左座椅63之间的中央座椅62的乘客使用。
安全带装置1大致构成为具备锁扣侧安全带2和锁舌侧安全带3。该安全带装置1以锁舌侧安全带3的锁舌30与锁扣侧安全带2的锁扣20连接的方式构成。通过该连接,锁舌侧安全带3的织带32将乘客的腰部限制于中央座椅62,因此乘客被限制于中央座椅62。
锁扣侧安全带2例如从落座于中央座椅62的乘客观察配置于右侧。锁舌侧安全带3例如从落座于中央座椅62的乘客观察配置于左侧。
(锁扣侧安全带2的结构)
图2(a)是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防尘套的锁扣侧安全带的主视图,图2(b)是侧视图,图2(c)是后视图。图3(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防尘套的保持部的俯视图,图3(b)是取下防尘套的状态下的锁扣侧安全带的概略图。图2(a)~图2(c)是以套部45与纸面垂直的方式调整锁扣侧安全带2的角度进行图示的。
如图2(a)~图2(c)所示,锁扣侧安全带2大致构成为具备:防尘套4、锁扣20、线束22、以及安装部23。该安装部23大致构成为具备:织带24和固定板25。
如图2(a)所示,锁扣20具备供锁舌侧安全带3的锁舌片31插入的插入开口21。锁扣20与锁舌片31例如构成为:配置于锁扣20内部的突起插入到形成于锁舌片31的开口由此该锁扣20与锁舌片31成为一体。另外,如图3(b)所示,锁扣20具有用于检测锁舌片31的连接的传感器22a。线束22与该传感器22a电连接。
线束22与织带24一起通过防尘套4的内部。另外,如图2(b)以及图2(c)所示,线束22通过织带24形成为双层的位置,即通过织带24与织带24之间,并向防尘套4的外部伸出。
固定板25例如形成为板形状。另外,作为一个例子,使用碳钢等的合金材料形成固定板25。
固定板25具备插入孔250和螺栓孔251。对插入孔250插入织带24,将织带24折回并缝制重叠的部分。
另外,如图1(b)以及图1(d)所示,在螺栓孔251与配置于车辆6的地板的安装零件64的螺栓孔重叠的状态下对该螺栓孔251插入螺栓。通过该螺栓将固定板25安装于安装零件64。
作为一个例子,使用聚酯等合成树脂将织带24形成为带状。如图2(b)、图2(c)以及图3(b)所示,织带24一端插入固定板25的插入孔250并折回,另一端插入锁扣侧板26的插入孔260并折回。如图2(b)以及图3(b)所示,将该折回成三层的部分缝制成一体。
(防尘套4的结构)
图4(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的防尘套的主视图,图4(b)是侧视图,图4(c)是后视图。图5(a)是从箭头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的防尘套在图4(b)的V(a)-V(a)线被剖切的剖面的剖视图,图5(b)是从箭头方向观察在图5(a)V(b)-V(b)线被剖切的剖面的剖视图,图5(c)是从箭头方向观察在图4(c)的V(c)-V(c)线被剖切的剖面的剖视图。
这里,图4(a)~图4(c)表示保持部40被收纳于中央座椅62的收纳部621的状态。另外,图4(a)所示的单点划线是相对于车辆6大致水平的线,双点划线是用于表示套部45相对于保持部40的倾斜的、套部45的中心线。图4(a)所示的θ1表示套部45相对于保持部40的倾斜。
防尘套4大致构成为主要具备:保持部40,其具有筒形形状,通过安全带装置1的锁扣20的嵌入来保持锁扣20,并被收纳于收纳部621,该收纳部621设置于车辆6的座椅(中央座椅62)的座面620;套部45,其与保持部40成为一体,与嵌入锁扣20的方向(箭头A方向)交叉(箭头B方向),并沿车辆6的上下方向延伸;止动部454,其作为限制部,设置于套部45的设置有保持部40的一侧的前端部45a的上部,规定压缩区域406,该压缩区域406作为在保持部40从收纳部621向车辆6的上方向(箭头C方向)弯曲时被施加压缩载荷的区域,并限制预先确定的弯曲角度以上的弯曲。
这里,预先确定的弯曲角度的一个例子是从被收纳于收纳部621的状态开始的角度θ2(参照图6(b)),优选在90°以下。该角度θ2的一个例子是收纳部621的底面622与将锁扣20嵌入保持部40的方向(图6(b)所示的虚线)所成的角度。
另外,所谓规定压缩区域406,例如对当向箭头C方向弯曲保持部40时成为弯曲的起点的区域进行规定。
防尘套4具备至少一个槽5,其形成于与止动部454邻接的压缩区域406。
例如将该防尘套4到锁扣20、织带24以及固定板25的形状保持为直线。作为一个例子,使用作为软性树脂(弹性体)的苯乙烯的合成橡胶并通过注塑成型来形成该防尘套4。
如图4(b)所示,保持部40形成为从侧面观察呈L字形状并从套部45的第一侧面451突出。
保持部40具有供锁扣20的锁扣侧板26侧的端部从图4(a)以及(b)所示的箭头A方向插入的开口404。如图4(a)所示,开口404具有左右方向长的矩形形状。
如图4(b)以及图5(b)所示,保持部40的上表面400趋向套部45而倾斜。另外,如图4(b)以及图5(b)所示,保持部40的下表面401以容易收纳于中央座椅62的收纳部621的方式趋向套部45而平坦。并且,如图4(a)以及图5(a)所示,保持部40在趋向套部45时从右侧面402向左侧面403倾斜。
如图4(b)所示,为了使锁扣侧安全带2容易收纳于中央座椅62的收纳部621,下表面401与第一侧面451的角度呈大致90°。换句话说,保持部40的下表面401与套部45的第一侧面451具有与由收纳部621的底面622与中央座椅62的侧面623形成的形状相应的形状(参照图6(a))。
如图4(b)、图4(c)以及图5(c)所示,套部45为了供织带24插入,其剖面呈细长的矩形形状。套部45的终端部的开口453与保持部40的开口404连接。
另外,如图4(a)所示,套部45沿箭头B方向延伸,相对于保持部40以角度θ1倾斜地形成。
在套部45的前端部45a、即在套部45的保持部40的上表面400侧,形成有止动部454。该止动部454具有与设置有保持部40的第一侧面451的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面452侧相比第一侧面451侧突出的形状。换句话说,对于止动部454而言,止动部454的顶部454a比保持部40与套部45的边界的上表面400形成于高的位置。进而换言之,止动部454从第二侧面452侧向保持部40的上表面400接近。如图2(b)以及图3(a)所示,止动部454沿保持部40的左右方向形成。
如图4(b)以及图5(b)所示,槽5位于保持部40的上表面400的套部45侧的端部405上,并且沿止动部454邻接形成。
另外,如图4(b)所示,保持部40向箭头C方向即上方向弯曲。因此,槽5形成于因保持部40的弯曲而形成的被施加压缩载荷的压缩区域406。另外,如图4(b)所示,在压缩区域406的相反的一侧,产生被施加拉伸载荷的拉伸区域407。
如图5(b)所示,该槽5是剖面呈矩形形状的槽。另外,槽5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V字槽、U字槽等,还可以形成多条槽。
对于图5(b)所示的槽5的深度d而言,作为一个例子是1.5~2.5mm。另外,在槽5的底面与侧面的拐角形成为曲面。另外,对于图5(b)所示的槽5的宽度W而言,作为一个例子是6.0~8.0mm。
图6(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的锁扣侧安全带收纳于收纳部的情况的概略图,图6(b)是表示拉起锁扣连接锁舌的情况的概略图,图6(c)是将防尘套4的槽附近放大的概略图。
如图6(a)所示,锁扣侧安全带2收纳于中央座椅62的收纳部621。该收纳部621与锁扣侧安全带2之间设置有空间,以使乘客能够抓住并拉起保持部40。
如图6(B)所示,乘客为了连接锁舌30,左手抓住锁舌30拉出织带32,右手将保持部40从收纳部621拉出并将锁舌30的锁舌片31插入锁扣20的插入开口21,将两者连接起来。
由于从该收纳部621拉出保持部40,防尘套4如图6(b)以及(c)所示地以槽5为起点折弯。
这时,因为槽5形成于压缩区域406,所以被施加压缩载荷,拉伸区域407被施加拉伸载荷。因此主要是被施加压缩载荷的槽5的附近变形。
换言之,相对于由于拉出保持部40而产生的弯曲,止动部454附近的套部45与保持部40的槽5附近相比刚性高,而难以变形。另外,因为止动部454向保持部40侧接近,所以槽5的附近更容易变形。换句话说,止动部454将弯曲的起点规定为槽5。
另外,如图6(c)所示,在将保持部40折弯至被限制的弯曲角度以上的情况下,因为保持部40的端部405与止动部454的顶部454a接触,所以难以将保持部40折弯至接触时的角度以上。因此保持部40被止动部454限制弯曲角度。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1外观设计优秀并且能够提高使用性能。具体而言,因为安全带装置1的防尘套4从锁扣20的端部覆盖安装部23的一部分,所以织带24不在乘客能够看到的范围内露出。另外,防尘套4收纳于座面620的收纳部621,座面620与保持部40的上表面400大致平坦。因此,安全带装置1外观设计优秀。另外,安全带装置1中,织带24不向车辆6的上方露出,因此能够防止尘土侵入。
防尘套4具有槽5,因此与没有形成槽的情况相比,容易从收纳部621向拉出方向弯曲。另外,能够利用止动部454限制防尘套4弯曲为预先确定的弯曲角度以上,因此使用性能提高。
另外,因为通过止动部454以及槽5限制防尘套4弯曲的起点,所以与没有形成止动部以及槽因而不能限定起点的情况相比,容易设计以及制造,由此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在未在防尘套4形成有槽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的防尘套的侧视图。在以下记载的实施方式中,对在结构以及功能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若折弯该防尘套4,则以保持部40的端部405与止动部454的边界为起点弯曲。由于在防尘套4形成有止动部454,所以弯曲的起点成为止动部454与端部405的边界附近的压缩区域406。
(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装置1外观设计优秀并且能够提高使用性能。
以上,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作为一个例子,并不限定权利要求的范围所涉及的发明。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形态实施,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等。另外,在这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全部组成未必是用于解决发明的课题的方法。并且,这些实施方式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内以及主旨内,并且包含于记载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发明和与之同等的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安全带装置的防尘套,其特征在于,具备:
保持部,其具有筒形形状,安全带装置的锁扣嵌入该保持部,由此保持所述锁扣,且该保持部被收纳于收纳部,该收纳部设置于车辆的座椅的座面;
套部,其与所述保持部成为一体,在所述保持部被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状态下,所述保持部以从侧面观察呈L字形状的方式突出,并且,该套部与嵌入所述锁扣的方向交叉,且沿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延伸;以及
限制部,对于当所述保持部从所述收纳部向所述车辆的上方向弯曲时被施加压缩载荷的区域,所述限制部在所述保持部的端部的所述套部侧对该区域进行规定,所述限制部形成于设置有所述保持部的一侧的所述套部的前端部的上部,并且,所述限制部形成为:在所述保持部被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状态下,所述限制部的设置于所述保持部侧的顶部比所述保持部的所述端部的上表面高,所述限制部的所述顶部与所述保持部的所述端部的所述上表面接触,由此限制预先确定的弯曲角度以上的所述保持部的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装置的防尘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向所述保持部侧接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带装置的防尘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尘套具备至少一个槽,该槽形成于与所述限制部邻接的被施加所述压缩载荷的区域。
CN201310097232.9A 2012-03-27 2013-03-25 安全带装置的防尘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590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1547 2012-03-27
JP2012071547A JP5702750B2 (ja) 2012-03-27 2012-03-27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のブーツカバ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9045A CN103359045A (zh) 2013-10-23
CN103359045B true CN103359045B (zh) 2016-08-10

Family

ID=49361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9723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59045B (zh) 2012-03-27 2013-03-25 安全带装置的防尘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02750B2 (zh)
CN (1) CN1033590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48220B2 (ja) * 2014-10-17 2017-06-14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TWI828278B (zh) * 2022-08-18 2024-01-01 台瑞賽車精品有限公司 安全帶扣件之防沙塵套結構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271U1 (de) * 2002-01-09 2002-05-16 Trw Repa Gmbh Gurtschloß-Befestigungsvorrichtung
CN201040516Y (zh) * 2007-05-25 2008-03-26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安全带
CN201092301Y (zh) * 2007-08-21 2008-07-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安全带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4843Y2 (zh) * 1976-09-28 1981-04-08
JPS6346267U (zh) * 1986-09-16 1988-03-29
JPS63184167U (zh) * 1987-05-20 1988-11-28
JPH0719926Y2 (ja) * 1987-11-30 1995-05-10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装置のバックル収納構造
JPH0735800Y2 (ja) * 1989-08-03 1995-08-1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用バックルストーク
JP2011225151A (ja) * 2010-04-21 2011-11-10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シートベルトバック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271U1 (de) * 2002-01-09 2002-05-16 Trw Repa Gmbh Gurtschloß-Befestigungsvorrichtung
CN201040516Y (zh) * 2007-05-25 2008-03-26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安全带
CN201092301Y (zh) * 2007-08-21 2008-07-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安全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9045A (zh) 2013-10-23
JP5702750B2 (ja) 2015-04-15
JP2013203122A (ja) 2013-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55572B2 (ja) 表皮材端末処理部材,シート部品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US8752902B2 (en) Seating trim attachment retainer for EPP/EPS and polyurethane foam
JP5684402B2 (ja) 表皮材止着用コード
US10093212B2 (en) Vehicle seat
US20160068129A1 (en) Side airbag device
CN103843213A (zh) 电线束保护件以及线束布线结构部
US9517735B2 (en) Interior material
CN103359045B (zh) 安全带装置的防尘套
JP2013132328A (ja) 表皮係止用クリップ
JP2007260340A (ja) クリップ部材及びクッション部材の表皮材吊込構造
US11013342B2 (en) Conveyance seat and seat cover for the same
US20150306993A1 (en) Vehicle seat
JP2019006257A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20090145041A1 (en) Door for the vehicle
CN107006978A (zh) 多件式硬面行李箱壳体
US8609222B2 (en) Vehicle interior component
JP2023105182A (ja) 乗り物用シート
US20070034279A1 (en) Core material for piping
JP2011068284A (ja) 表皮付き部材
JP2010068901A (ja) シートカバーの締結構造
JP5516201B2 (ja) 面状体の組付構造
US10286819B2 (en) Vehicle interior structure
CN104141662B (zh) 锁定构造
JP6016545B2 (ja) ルーフモールの取付構造体
CN208198073U (zh) 外水切固定结构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