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8654B - 滚筒式贴合机 - Google Patents

滚筒式贴合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8654B
CN103358654B CN201310329557.5A CN201310329557A CN103358654B CN 103358654 B CN103358654 B CN 103358654B CN 201310329557 A CN201310329557 A CN 201310329557A CN 103358654 B CN103358654 B CN 1033586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diaphragm
roller
wheel
tack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2955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58654A (zh
Inventor
刘宏宇
朱晓伟
唐志稳
张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Kti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e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Kti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e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Kti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e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Kti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e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2955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586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58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86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586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86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滚筒式贴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架;一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该机构设于机架上,它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两滚轮;一胶粘膜上料机构;一A膜上料机构;一半切机构,以切断A膜下表面保护膜、A膜以及胶粘膜,但避免切断胶粘膜的上表面保护膜;一保护膜剥离收集机构,相距设于所述半切机构的后侧;一负压校位贴合台,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一B膜吸附板,设于处在第二工作位置的负压校位贴合台的上方,用于吸附定位B膜;一照相机构,对应设于B膜吸附板的上方;一B膜上料机构,设于B膜吸附板的前侧;一成品下料机构,设于B膜吸附板后侧。本发明的设计很巧妙,实现了从整卷膜开始的膜对膜的全自动高精度贴合。

Description

滚筒式贴合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触膜屏、LCD及PDP制作过程中用的高精度膜对膜的贴合机,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整卷膜的滚筒式贴合机。
背景技术
触膜屏,大体结构是由X线膜、Y线膜等功能膜贴合而成的多层复合膜结构,贴合时通常将一者称为A膜,而另一者称为B膜,在A膜和B膜间还必须有一层胶粘膜。触膜屏的制作工艺中,A膜与B膜的贴合要求很高,一方面A膜与B膜的重合位置需精准,第二贴合后不能有气泡、起皱等问题。
早先,触膜屏的贴合多采用人工贴合方式,通过人工来确定A膜与B膜位置的对准,并靠操作者经验控制贴合压力大小。这种方式效率低下,并且贴合质量不易保证,对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后来出现了贴合机这一设备。
但是,现市面上的贴合机都是片对片的贴合,使用时要先将成卷的A膜、B膜和胶粘膜都裁成片,再在贴合机上将片状的A膜、片状的胶粘膜与片状的B膜进行对位和贴合,并且在贴合前还要手工去除A膜、B膜和胶粘膜上各自的保护膜,故而,存在以下缺陷:
1、效率较低,自动化程度不高;
2、贴合前的膜为片状,贴合后的成品也是片状,特别是当需制作的成品面积较大的,不便于存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滚筒式贴合机,以解决现有片对片贴合机存在的效率较低、自动化程度不高以及贴合后的成品不便存放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滚筒式贴合机,包括:
一机架;
一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该机构设于机架上,它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两滚轮,这两滚轮中一者为压着滚轮,另一者为支撑滚轮;所述压着滚轮由一驱动件驱动使之相对机架沿上下方向活动设置,所述支撑滚轮在上下方向上定位于机架上;所述压着滚轮和支撑滚轮中一者为主动轮,由一驱动电机驱动转动;
一胶粘膜上料机构,设于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的前侧,该机构向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的两滚轮间供应下表面不带保护膜的连续带状的胶粘膜;
一A膜上料机构,设于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的前侧,该机构向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的两滚轮间供应上表面不带保护膜的连续带状的A膜,并使A膜层叠于胶粘膜之下;
一半切机构,设于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的后侧,该机构包括切刀、砧板以及切断驱动件,所述切刀设于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所输出的已贴合的A膜和胶粘膜的下方,且切刀的刀刃沿已贴合的A膜和胶粘膜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砧板对应于切刀设于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输出的已贴合的A膜和胶粘膜的上方;所述切断驱动件作用于切刀上,驱动切刀向上作切断运动,以切断A膜下表面保护膜、A膜以及胶粘膜,但避免切断胶粘膜的上表面保护膜;
一保护膜剥离收集机构,相距设于所述半切机构的后侧,它包括一保护膜收集滚轮,该滚轮由一电机驱动转动,其外周上卷绕收集所述半切机构所输出的胶粘膜的上表面保护膜;
一负压校位贴合台,设于所述半切机构与保护膜剥离收集机构之间,且位于半切机构所输出的已裁切的A膜和胶粘膜的下方;所述负压校位贴合台相对机架在水平方向上滑动连接,使负压校位贴合台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所述负压校位贴合台处在第一工作位置时是与所述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半切机构及保护膜剥离收集滚轮机构成一直线排布,而负压校位贴合台处在第二工作位置时是位于所述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半切机构及保护膜剥离收集滚轮机构的连线的侧旁;所述负压校位贴合台包括一XYθ校位台、一设置于XYθ校位台上的负压箱体,以及横跨设置于该负压箱体内的贴合滚轮;所述负压箱体的顶面采用柔性层,作为用于吸附A膜以及胶粘膜的吸着面;所述贴合滚轮由一升降驱动件驱动使之向上运动顶压吸着面,并且贴合滚轮还由一平移驱动件驱动使之相对负压箱体沿垂直于贴合滚轮轴向的方向作水平平移运动;
一B膜吸附板,设于处在第二工作位置的负压校位贴合台的上方,B膜吸附板的下表面上设有吸着孔,用于吸附定位B膜,B膜吸附板上开设有视窗;
一照相机构,对应设于B膜吸附板的上方;
一B膜上料机构,设于B膜吸附板的前侧,该机构向B膜吸附板的下方供应下表面不带保护膜的连续带状的B膜;
一成品下料机构,设于B膜吸附板后侧,它包括一用于卷绕成品的收集滚轮,该收集滚轮由一电机驱动转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XYθ校位台”是指可以驱动负压箱体在水平机械坐标中作沿水平X向移动、沿水平Y向移动和绕竖直Z轴的θ角转动的机械装置。
2、上述方案中,所述“切断驱动件作用于切刀上,驱动切刀向上作切断运动,以切断A膜下表面保护膜、A膜以及胶粘膜,但避免切断胶粘膜的上表面保护膜”,具体实现时可以将切刀的刀刃向上切断运动的最高位置至砧板的间距设计为等于、略小于或略大于胶粘膜的上表面保护膜的厚度,以保证胶粘膜的上表面保护膜连续不断,而A膜下表面保护膜、A膜以及胶粘膜要断开。
3、上述方案中,所述“保护膜剥离收集机构”是指能够将胶粘膜的上表面保护膜从吸附在负压校位贴合台上的A膜下表面保护膜、A膜以及胶粘膜上剥离下来并收集成卷的机构。保护膜剥离收集机构的实际实现方式有多种,概括起来,保护膜剥离收集机构必然包括一保护膜收集滚轮来收集胶粘膜的上表面保护膜。保护膜剥离收集机构的具体较佳实现方式如下:
a、所述保护膜收集滚轮上作用一直线驱动机构,以该直线驱动机构驱动保护膜收集滚轮在负压校位贴合台上方沿前后方向移动,以剥离保护膜;
b、所述保护膜剥离收集机构除保护膜收集滚轮外,还包括一对剥离滚轮,该对剥离滚轮对应设于处在第一工作位置的负压校位贴合台的上方;所述一对剥离滚轮中的两剥离滚轮以轴心线相平行一上一下相距设置,所述半切机构所输出的胶粘膜的上表面保护膜从下向上呈S形绕在两剥离滚轮上,胶粘膜的上表面保护膜的尾端卷绕于保护膜收集滚轮上;所述两剥离滚轮上还作用有一直线驱动机构,以该直线驱动机构驱动两剥离滚轮在负压校位贴合台上方沿前后方向移动,以剥离保护膜;所述“一上一下相距设置”是指两剥离滚轮的轴心位置上下有差,但并不要求上侧的剥离滚轮完全排布于下侧的剥离滚轮之上,即如图2、图9所示,两剥离滚轮可以一前上一后下的排布。当然实际中,两剥离滚轮一上一下竖直相对着布置也可行;
c、所述保护膜剥离收集机构除保护膜收集滚轮外,还包括一个剥离滚轮,这个剥离滚轮对应设于处在第一工作位置的负压校位贴合台的上方;所述半切机构所输出的胶粘膜的上表面保护膜从上侧绕过这个剥离滚轮,胶粘膜的上表面保护膜的尾端再卷绕于保护膜收集滚轮上;所述剥离滚轮上作用有一直线驱动机构,以该直线驱动机构驱动剥离滚轮在负压校位贴合台上方沿前后方向移动,以剥离保护膜。
4、上述方案中,所述胶粘膜上料机构包括第一卷料滚轮、第一张紧机构、第一保护膜剥离轮以及第一保护膜收集轮,所述第一卷料滚轮、第一张紧机构及第一保护膜剥离轮从前至后依次设置于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的两滚轮的前方;所述第一卷料滚轮上卷绕初始的胶粘膜,该胶粘膜绕过第一张紧机构后传入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的两滚轮间,所述第一保护膜剥离轮位于第一张紧机构与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之间的传送膜平面的下侧,以使胶粘膜的下表面保护膜向下绕过第一保护膜剥离轮转向后,绕至第一保护膜收集轮上;所述第一保护膜收集轮由一电机驱动旋转。
5、上述方案中,所述A膜上料机构包括第二卷料滚轮、第二张紧机构、第二保护膜剥离轮以及第二保护膜收集轮,所述第二卷料滚轮、第二张紧机构及第二保护膜剥离轮从前至后依次设置于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的两滚轮的前方;所述第二卷料滚轮上卷绕初始的A膜,该A膜绕过第二张紧机构后传入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的两滚轮间,所述第二保护膜剥离轮位于第二张紧机构与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之间的传送膜平面的上侧,以使A膜的上表面保护膜向上绕过第二保护膜剥离轮转向后,绕至第二保护膜收集轮上;所述第二保护膜收集轮由一电机驱动旋转。
6、上述方案中,所述B膜上料机构包括第三卷料滚轮、第三张紧机构、第三保护膜剥离轮、导向滚轮以及第三保护膜收集轮,所述第三卷料滚轮、第三张紧机构、第三保护膜剥离轮及导向滚轮从前至后依次设置于B膜吸附板的前侧;所述第三卷料滚轮上卷绕初始的B膜,该B膜绕过第三张紧机构,经导向滚轮导向后,传入B膜吸附板下侧;所述第三保护膜剥离轮位于第三张紧机构与导向滚轮间的传送膜平面的下侧,以使B膜的下表面保护膜向下绕过第三保护膜剥离轮转向后,绕至第三保护膜收集轮上;所述第三保护膜收集轮由一电机驱动旋转。
7、上述方案中,本贴合机还包括一辅助热压贴合机构,该辅助热压贴合机构设于B膜吸附板与成品下料机构之间;所述辅助热压贴合机构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两滚轮,这两滚轮中一者为压着滚轮,另一者为支撑滚轮;所述压着滚轮由一驱动件驱动使之相对机架沿上下方向活动设置,所述支撑滚轮在上下方向上定位于机架上;所述压着滚轮和支撑滚轮中一者为主动轮,由一驱动电机驱动转动;并且,所述辅助热压贴合机构的压着滚轮或/和支撑滚轮内设有加热元件。
8、上述方案中,所述辅助热压贴合机构中的主动轮的驱动电机是伺服电机。
9、上述方案中,所述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中的主动轮的驱动电机是伺服电机。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以及带来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本发明工作时,首先由胶粘膜上料机构、A膜上料机构向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中供入已去除一侧表面保护膜的带状的胶粘膜和A膜,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的两滚轮滚压胶粘膜和A膜,将胶粘膜和A膜贴覆好;紧接着,该贴好的胶粘膜和A膜被半切机构裁切,将带状的胶粘膜和A膜的下面三层裁切为片状,仅留胶粘膜上表面的保护膜(即最上层)还为连续的带状;然后,由负压校位贴合台从下面吸附住已裁切的A膜下表面,同时配合着保护膜剥离收集机构将胶粘膜上表面的保护膜(即最上层)剥离,即在负压校位贴合台的吸着面上定位住片状的贴合成一体的胶粘膜和A膜,且胶粘膜上表面的保护膜已去除;再接着,负压校位贴合台带着片状的贴合成一体的胶粘膜和A膜平移至第二工作位置,与B膜吸附板相对,而B膜吸附板上已吸附有B膜上料机构供来的下表面已去除了保护膜的B膜;然后,由照相机构开始对B膜和A膜上的MARK(即对位标记)进行拍照,并经贴合机的控制系统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后,负压校位贴合台的XYθ校位台工作,负压校位贴合台进行微量的调整,使片状的贴合成一体的胶粘膜和A膜去精确对准B膜;对位成功后,负压校位贴合台的负压箱体中的贴合滚轮机构开始工作,向上顶压并平移,使贴合成一体的胶粘膜和A膜贴附于B膜下表面上,即完成一片胶粘膜和A膜与B膜的贴合工作,;紧着,成品下料机构的收集滚轮转动,将贴好的这段B膜以及贴于其上的片状胶粘膜A膜收卷,B膜吸附板下即对着下一段未贴的B膜;然后,负压校位贴合台重新移至第一工作位置去接下一个片状的贴合成一体的胶粘膜和A膜,重复上述过程将下一个片状的贴合成一体的胶粘膜A膜也贴于B膜上;以此往复,最终成品下料机构的收集滚轮上即收卷了所有的总体上仍成带状的成品。
从上述技术方案以及工作过程的描述,可看出本发明的设计很巧妙,实现了从整卷膜开始的膜对膜的全自动高精度贴合,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并且卷状的成品也便于存放,在最终使用时再裁切成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正面朝前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主视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背面朝前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后半部分立体示意图,该图中示出了B膜上料机构、负压校位贴合台、B膜吸附板、成品下料机构以及辅助热压贴合机构,并且该图中的负压校位贴合台处在第一工作位置至第二工作位置的平移过渡状态;
附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处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附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辅助热压贴合机构处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附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半切机构处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附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膜剥离收集机构及负压校位贴合台处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附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机架;2、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1、压着滚轮;22、支撑滚轮;23、驱动件;24、驱动电机;3、胶粘膜上料机构;31、第一卷料滚轮;32、第一张紧机构;33、第一保护膜剥离轮;34、第一保护膜收集轮;35、电机;4、A膜上料机构;41、第二卷料滚轮;42、第二张紧机构;43、第二保护膜剥离轮;44、第二保护膜收集轮;45、电机;5、半切机构;51、切刀;52、砧板;53、切断驱动件;54、导杆;6、保护膜剥离收集机构;61、保护膜收集滚轮;62、电机、;63、剥离滚轮;64、剥离滚轮;65、直线驱动机构;7、负压校位贴合台;71、XYθ校位台;72、负压箱体;73、贴合滚轮机构;8、B膜吸附板;81、视窗;9、照相机构;10、B膜上料机构;101、第三卷料滚轮;102、第三张紧机构;103、第三保护膜剥离轮;104、导向滚轮;105、第三保护膜收集轮;106、电机;11、成品下料机构;111、收集滚轮;112、电机;12、辅助热压贴合机构;121、压着滚轮;122、支撑滚轮;123、驱动件;124、驱动电机;13、A膜;14、胶粘膜;15、B膜;16、保护膜;17、阻尼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参见附图1-10所示:
一种滚筒式贴合机,见附图1-4,包括机架1、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胶粘膜上料机构3、A膜上料机构4、半切机构5、保护膜剥离收集机构6、负压校位贴合台7、B膜吸附板8、照相机构9、B膜上料机构10、成品下料机构11以及辅助热压贴合机构12。
所述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详见附图1-4、附图6,该机构设于机架1上,它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两滚轮,这两滚轮中一者为压着滚轮21,另一者为支撑滚轮22;所述压着滚轮21由一驱动件23驱动使之相对机架1沿上下方向活动设置,所述支撑滚轮22在上下方向上定位于机架1上;所述压着滚轮21和支撑滚轮22中一者为主动轮,由一驱动电机24驱动转动。具体如附图6所示,上侧的滚轮为压着滚轮21,下侧的滚轮为支撑滚轮22,并且是在压着滚轮21连接驱动电机24,较佳是驱动电机24采用伺服电机。这里的驱动件23采用气缸较合适。
所述胶粘膜上料机构3,详见附图1-4,设于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的前侧,该机构向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的两滚轮间供应下表面不带保护膜的连续带状的胶粘膜。所述胶粘膜上料机构3详见附图2,包括第一卷料滚轮31、第一张紧机构32、第一保护膜剥离轮33以及第一保护膜收集轮34,所述第一卷料滚轮31、第一张紧机构32及第一保护膜剥离轮33从前至后依次设置于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的两滚轮的前方;所述第一卷料滚轮31上卷绕初始的胶粘膜,该胶粘膜绕过第一张紧机构32后传入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的两滚轮间,所述第一保护膜剥离轮33位于第一张紧机构32与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之间的传送膜平面的下侧,以使胶粘膜的下表面保护膜向下绕过第一保护膜剥离轮33转向后,绕至第一保护膜收集轮34上;所述第一保护膜收集轮34由一电机35驱动旋转,较佳是电机35采用加装了扭力限制器的感应电机。在滚筒式贴合机运转前,操作者需以手工将胶粘膜的下表面保护膜撕开一段并将其绕到第一保护膜剥离轮33上,经第一保护膜剥离轮33转向后,将胶粘膜的下表面保护膜的起始端固定在第一保护膜收集轮34上。所述第一卷料滚轮31的轴上较佳是设有阻尼器17。
所述A膜上料机构4,详见附图1-4,设于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的前侧,该机构向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的两滚轮间供应上表面不带保护膜的连续带状的A膜,并使A膜层叠于胶粘膜之下。具体,A膜上料机构4被设置在胶粘膜上料机构3的下方,并使A膜上料机构4输出的A膜是层叠于胶粘膜之下的方式输入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的两滚轮间的。所述A膜上料机构4详见附图2,包括第二卷料滚轮41、第二张紧机构42、第二保护膜剥离轮43以及第二保护膜收集轮44,所述第二卷料滚轮41、第二张紧机构42及第二保护膜剥离轮43从前至后依次设置于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的两滚轮的前方;所述第二卷料滚轮41上卷绕初始的A膜,该A膜绕过第二张紧机构42后传入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的两滚轮间,所述第二保护膜剥离轮43位于第二张紧机构42与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之间的传送膜平面的上侧,以使A膜的上表面保护膜向上绕过第二保护膜剥离轮43转向后,绕至第二保护膜收集轮44上;所述第二保护膜收集轮44由一电机45驱动旋转,较佳是电机45采用加装了扭力限制器的感应电机。在滚筒式贴合机运转前,操作者需以手工将A膜的上表面保护膜撕开一段并将其绕到第二保护膜剥离轮43上,经第二保护膜剥离轮43转向后,将A膜的上表面保护膜的起始端固定在第二保护膜收集轮44上。所述第二卷料滚轮41的轴上较佳是设有阻尼器17。
所述半切机构5,见附图1-4及附图8,设于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的后侧,该机构包括切刀51、砧板52以及切断驱动件53,所述切刀51设于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所输出的已贴合的A膜和胶粘膜的下方,且切刀51的刀刃沿已贴合的A膜和胶粘膜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砧板52对应于切刀51设于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输出的已贴合的A膜和胶粘膜的上方;所述切断驱动件53作用于切刀51上,驱动切刀51向上作切断运动,以切断A膜下表面保护膜、A膜以及胶粘膜,但避免切断胶粘膜的上表面保护膜。这里的切断驱动件53采用气缸较合适。
所述保护膜剥离收集机构6,见附图1-4及附图9,相距设于所述半切机构5的后侧,它包括一保护膜收集滚轮61,该滚轮由一电机62驱动转动,其外周上卷绕收集所述半切机构5所输出的胶粘膜的上表面保护膜。并且,所述保护膜剥离收集机构6还包括一对剥离滚轮63、64,该对剥离滚轮63、64对应设于处在第一工作位置的负压校位贴合台7的上方;所述一对剥离滚轮63、64中的两剥离滚轮以轴心线相平行一上一下相距设置,所述半切机构5所输出的胶粘膜的上表面保护膜从下向上呈S形绕在两剥离滚轮63、64上,胶粘膜的上表面保护膜的尾端卷绕于保护膜收集滚轮61上;所述两剥离滚轮63、64上还作用有一直线驱动机构65,以该直线驱动机构65驱动两剥离滚轮63、64在负压校位贴合台7上方沿前后方向移动,以剥离胶粘膜的上表面保护膜。
所述负压校位贴合台7,见附图1-5,设于所述半切机构5与保护膜剥离收集机构6之间,且位于半切机构5所输出的已裁切的A膜和胶粘膜的下方;所述负压校位贴合台7相对机架1在水平方向上滑动连接,使负压校位贴合台7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见附图5;所述负压校位贴合台处7在第一工作位置时是与所述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半切机构5及保护膜剥离收集滚轮机构6成一直线排布,而负压校位贴合台处7在第二工作位置时是位于所述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半切机构5及保护膜剥离收集滚轮机构6的连线的侧旁。
所述负压校位贴合台7,见附图1-5,它包括一XYθ校位台71、一设置于XYθ校位台71上的负压箱体72,以及横跨设置于该负压箱体72内的贴合滚轮73;所述负压箱体72的顶面采用柔性层,作为用于吸附A膜以及胶粘膜的吸着面;所述贴合滚轮73由一升降驱动件驱动使之向上运动顶压吸着面,并且贴合滚轮73还由一平移驱动件驱动使之相对负压箱体72沿垂直于贴合滚轮73轴向的方向作水平平移运动。
实际中, XYθ校位台71可以采用三轴运动机构叠加式的传统的三轴运动机械台,也可以采用新型的一体式校位台,如中国专利CN102029771A所述的对位平台的结构。所述负压箱体72及其中的贴合滚轮73的再进一步具体方案,可以采用中国专利CN201824613U中公开的方案。
所述B膜吸附板8,见附图1-5,设于处在第二工作位置的负压校位贴合台7的上方,B膜吸附板8的下表面上设有吸着孔,用于吸附定位B膜,B膜吸附板8上开设有视窗81。
所述照相机构9,见附图1-5,对应设于B膜吸附板8的上方,该照相机构9由照相头及照相头平移驱动机构组成。
所述B膜上料机构10,见附图1、附图3-5,设于B膜吸附板8的前侧,该机构向B膜吸附板8的下方供应下表面不带保护膜的连续带状的B膜。所述B膜上料机构10包括第三卷料滚轮101、第三张紧机构102、第三保护膜剥离轮103、导向滚轮104以及第三保护膜收集轮105,所述第三卷料滚轮101、第三张紧机构102、第三保护膜剥离轮103及导向滚104轮从前至后依次设置于B膜吸附板8的前侧;所述第三卷料滚轮101上卷绕初始的B膜,该B膜绕过第三张紧机构102,经导向滚轮104导向后,传入B膜吸附板8下侧;所述第三保护膜剥离轮103位于第三张紧机构102与导向滚轮104间的传送膜平面的下侧,以使B膜的下表面保护膜向下绕过第三保护膜剥离轮103转向后,绕至第三保护膜收集轮105上;所述第三保护膜收集轮105由一电机106驱动旋转,较佳是电机106采用加装了扭力限制器的感应电机。在滚筒式贴合机运转前,操作者需以手工将B膜的下表面保护膜撕开一段并将其绕到第三保护膜剥离轮103上,经第三保护膜剥离轮103转向后,将B膜的下表面保护膜的起始端固定在第三保护膜收集轮104上。所述第三卷料滚轮101的轴上较佳是设有阻尼器17。
所述成品下料机构11,见附图1-5及附图7,设于B膜吸附板8后侧,它包括一用于卷绕成品的收集滚轮111,该收集滚轮由一电机112驱动转动,该电机112采用加装了扭力限制器的感应电机。
所述辅助热压贴合机构12,见附图1-5及附图7,设于B膜吸附板8与成品下料机构11之间;所述辅助热压贴合机构12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两滚轮,这两滚轮中一者为压着滚轮121,另一者为支撑滚轮122;所述压着滚轮121由一驱动件123驱动使之相对机架1沿上下方向活动设置,驱动件123采用气缸较合适。所述支撑滚轮122在上下方向上定位于机架1上;所述压着滚轮121和支撑滚轮122中一者为主动轮,由一驱动电机124驱动转动;并且,所述辅助热压贴合机构12的压着滚轮121或/和支撑滚轮122内设有加热元件。具体见附图7,所述上侧的滚轮为支撑滚轮122,下侧的滚轮为压着滚轮121,在支撑滚轮122为主动轮连接驱动电机124。并且,驱动电机124较佳采用伺服电机。
实际中,所述胶粘膜上料机构3、A膜上料机构4及B膜上料机构10均可采用更为简易的单一个卷料滚轮放料的形式,表面需要去除的保护膜可以以手工的方式撕除。
本实施例工作过程如下,参见附图1-4及附图10:
胶粘膜上料机构3的第一卷料滚轮31上卷绕着上下均带有保护膜16的胶粘膜14,如图10中的(a);A膜上料机构4的第二卷料滚轮41上卷绕着上下均带有保护膜16的A膜13如图10中的(b);B 膜上料机构10的第三卷料滚轮101上卷绕着上下均带有保护膜16的B膜15如图10中的(h)。
首先,由胶粘膜上料机构3、A膜上料机构4向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中供入已去除一侧表面保护膜16的带状的胶粘膜14和A膜13如图10中的(c) 和(d),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的两滚轮21、22滚压胶粘膜14和A膜13,将胶粘膜14和A膜13贴覆好,此时状态如图10中的(e);紧接着,该贴好的胶粘膜14和A膜13被半切机构5裁切,将带状的胶粘膜14和A膜13的下面三层裁切为片状,仅留胶粘膜14上表面的保护膜16(即最上层)还为连续的带状,此时状态如图10中的(f);然后,由负压校位贴合台7从下面吸附住已裁切的A膜13下表面,同时配合着保护膜剥离收集机构6的两剥离滚轮63、64将胶粘膜14上表面的保护膜16(即最上层)剥离,即在负压校位贴合台7的吸着面上定位住片状的贴合成一体的胶粘膜14和A膜13,且胶粘膜14上表面的保护膜16已去除,此时状态如图10中的(g);再接着,负压校位贴合台7带着片状的贴合成一体的胶粘膜14和A膜13平移至第二工作位置,与B膜吸附板8相对,而B膜吸附板8上已吸附有B膜上料机构10供来的下表面已去除了保护膜的B膜如图10中的(i);然后,由照相机构9开始对B膜15和A膜13上的MARK(即对位标记)进行拍照,并经贴合机的控制系统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后,负压校位贴合台7的XYθ校位台72工作,负压校位贴合台7进行微量的调整,使片状的贴合成一体的胶粘膜14和A膜13去精确对准B膜15;对位成功后,负压校位贴合台7的负压箱体71中的贴合滚轮机构73开始工作,向上顶压并平移,使贴合成一体的胶粘膜14和A膜13贴附于B膜15下表面上,即完成一片胶粘膜14和A膜13与B膜15的贴合工作,;紧着,成品下料机构11的收集滚轮转动111,将贴好的这段B膜15以及贴于其上的片状胶粘膜14A膜13收卷,B膜吸附板8下即对着下一段未贴的B膜15;然后,负压校位贴合台7重新移至第一工作位置去接下一个片状的贴合成一体的胶粘膜14和A膜13,重复上述过程将下一个片状的贴合成一体的胶粘膜14A膜13也贴于B膜15上;以此往复,最终成品下料机构11的收集滚轮111上即收卷了所有的总体上仍成带状的成品,成品状态如图10中的(j)。
本实施例的设计很巧妙,实现了从整卷膜开始的膜对膜的全自动高精度贴合,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并且卷状的成品也便于存放,在最终使用时再裁切成片。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滚筒式贴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机架(1);
一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该机构设于机架(1)上,它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两滚轮,这两滚轮中一者为压着滚轮(21),另一者为支撑滚轮(22);所述压着滚轮(21)由一驱动件(23)驱动使之相对机架(1)沿上下方向活动设置,所述支撑滚轮(22)在上下方向上定位于机架(1)上;所述压着滚轮(21)和支撑滚轮(22)中一者为主动轮,由一驱动电机(24)驱动转动;
一胶粘膜上料机构(3),设于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的前侧,该机构向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的两滚轮间供应下表面不带保护膜的连续带状的胶粘膜;
一A膜上料机构(4),设于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的前侧,该机构向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的两滚轮间供应上表面不带保护膜的连续带状的A膜,并使A膜层叠于胶粘膜之下;
一半切机构(5),设于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的后侧,该机构包括切刀(51)、砧板(52)以及切断驱动件(53),所述切刀(51)设于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所输出的已贴合的A膜和胶粘膜的下方,且切刀(51)的刀刃沿已贴合的A膜和胶粘膜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砧板(52)对应于切刀(51)设于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输出的已贴合的A膜和胶粘膜的上方;所述切断驱动件(53)作用于切刀(51)上,驱动切刀(51)向上作切断运动,以切断A膜下表面保护膜、A膜以及胶粘膜,但避免切断胶粘膜的上表面保护膜;
一保护膜剥离收集机构(6),相距设于所述半切机构(5)的后侧,它包括一保护膜收集滚轮(61),该滚轮由一电机(62)驱动转动,其外周上卷绕收集所述半切机构(5)所输出的胶粘膜的上表面保护膜;
一负压校位贴合台(7),设于所述半切机构(5)与保护膜剥离收集机构(6)之间,且位于半切机构(5)所输出的已裁切的A膜和胶粘膜的下方;所述负压校位贴合台(7)相对机架(1)在水平方向上滑动连接,使负压校位贴合台(7)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所述负压校位贴合台处(7)在第一工作位置时是与所述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半切机构(5)及保护膜剥离收集滚轮机构(6)成一直线排布,而负压校位贴合台处(7)在第二工作位置时是位于所述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半切机构(5)及保护膜剥离收集滚轮机构(6)的连线的侧旁;所述负压校位贴合台(7)包括一XYθ校位台(71)、一设置于XYθ校位台(71)上的负压箱体(72),以及横跨设置于该负压箱体(72)内的贴合滚轮(73);所述负压箱体(72)的顶面采用柔性层,作为用于吸附A膜以及胶粘膜的吸着面;所述贴合滚轮(73)由一升降驱动件驱动使之向上运动顶压吸着面,并且贴合滚轮(73)还由一平移驱动件驱动使之相对负压箱体(72)沿垂直于贴合滚轮(73)轴向的方向作水平平移运动; 
一B膜吸附板(8),设于处在第二工作位置的负压校位贴合台(7)的上方,B膜吸附板(8)的下表面上设有吸着孔,用于吸附定位B膜,B膜吸附板(8)上开设有视窗(81);
一照相机构(9),对应设于B膜吸附板(8)的上方;
一B膜上料机构(10),设于B膜吸附板(8)的前侧,该机构向B膜吸附板(8)的下方供应下表面不带保护膜的连续带状的B膜;
一成品下料机构(11),设于B膜吸附板(8)后侧,它包括一用于卷绕成品的收集滚轮(111),该收集滚轮由一电机(112)驱动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滚筒式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膜上料机构(3)包括第一卷料滚轮(31)、第一张紧机构(32)、第一保护膜剥离轮(33)以及第一保护膜收集轮(34),所述第一卷料滚轮(31)、第一张紧机构(32)及第一保护膜剥离轮(33)从前至后依次设置于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的两滚轮的前方;所述第一卷料滚轮(31)上卷绕初始的胶粘膜,该胶粘膜绕过第一张紧机构(32)后传入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的两滚轮间,所述第一保护膜剥离轮(33)位于第一张紧机构(32)与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之间的传送膜平面的下侧,以使胶粘膜的下表面保护膜向下绕过第一保护膜剥离轮(33)转向后,绕至第一保护膜收集轮(34)上;所述第一保护膜收集轮(34)由一电机(35)驱动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滚筒式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A膜上料机构(4)包括第二卷料滚轮(41)、第二张紧机构(42)、第二保护膜剥离轮(43)以及第二保护膜收集轮(44),所述第二卷料滚轮(41)、第二张紧机构(42)及第二保护膜剥离轮(43)从前至后依次设置于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的两滚轮的前方;所述第二卷料滚轮(41)上卷绕初始的A膜,该A膜绕过第二张紧机构(42)后传入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的两滚轮间,所述第二保护膜剥离轮(43)位于第二张紧机构(42)与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之间的传送膜平面的上侧,以使A膜的上表面保护膜向上绕过第二保护膜剥离轮(43)转向后,绕至第二保护膜收集轮(44)上;所述第二保护膜收集轮(44)由一电机(45)驱动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滚筒式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B膜上料机构(10)包括第三卷料滚轮(101)、第三张紧机构(102)、第三保护膜剥离轮(103)、导向滚轮(104)以及第三保护膜收集轮(105),所述第三卷料滚轮(101)、第三张紧机构(102)、第三保护膜剥离轮(103)及导向滚(104)轮从前至后依次设置于B膜吸附板(8)的前侧;所述第三卷料滚轮(101)上卷绕初始的B膜,该B膜绕过第三张紧机构(102),经导向滚轮(104)导向后,传入B膜吸附板(8)下侧;所述第三保护膜剥离轮(103)位于第三张紧机构(102)与导向滚轮(104)间的传送膜平面的下侧,以使B膜的下表面保护膜向下绕过第三保护膜剥离轮(103)转向后,绕至第三保护膜收集轮(105)上;所述第三保护膜收集轮(105)由一电机(106)驱动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滚筒式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剥离收集机构(6)还包括一对剥离滚轮(63、64),该对剥离滚轮(63、64)对应设于处在第一工作位置的负压校位贴合台(7)的上方;所述一对剥离滚轮(63、64)中的两剥离滚轮以轴心线相平行一上一下相距设置,所述半切机构(5)所输出的胶粘膜的上表面保护膜从下向上呈S形绕在两剥离滚轮(63、64)上,胶粘膜的上表面保护膜的尾端卷绕于保护膜收集滚轮(61)上;所述两剥离滚轮(63、64)上还作用有一直线驱动机构(65),以该直线驱动机构(65)驱动两剥离滚轮(63、64)在负压校位贴合台(7)上方沿前后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滚筒式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本贴合机还包括一辅助热压贴合机构(12),该辅助热压贴合机构(12)设于B膜吸附板(8)与成品下料机构(11)之间;所述辅助热压贴合机构(12)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两滚轮,这两滚轮中一者为压着滚轮(121),另一者为支撑滚轮(122);所述压着滚轮(121)由一驱动件(123)驱动使之相对机架(1)沿上下方向活动设置,所述支撑滚轮(122)在上下方向上定位于机架(1)上;所述压着滚轮(121)和支撑滚轮(122)中一者为主动轮,由一驱动电机(124)驱动转动;并且,所述辅助热压贴合机构(12)的压着滚轮(121)或/和支撑滚轮(122)内设有加热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滚筒式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热压贴合机构(12)中的主动轮的驱动电机(124)是伺服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滚筒式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A膜胶粘膜贴合机构(2)中的主动轮的驱动电机(24)是伺服电机。
CN201310329557.5A 2013-07-31 2013-07-31 滚筒式贴合机 Active CN1033586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29557.5A CN103358654B (zh) 2013-07-31 2013-07-31 滚筒式贴合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29557.5A CN103358654B (zh) 2013-07-31 2013-07-31 滚筒式贴合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8654A CN103358654A (zh) 2013-10-23
CN103358654B true CN103358654B (zh) 2015-03-18

Family

ID=49361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29557.5A Active CN103358654B (zh) 2013-07-31 2013-07-31 滚筒式贴合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586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76382A (zh) * 2015-05-13 2017-01-04 旭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胶膜送料机构
CN106275578B (zh) * 2015-05-15 2019-04-05 非翌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送膜机及其贴膜方法
CN109095057A (zh) * 2018-07-06 2018-12-28 湖南和锐镭射科技有限公司 卷膜存取架
CN110692769A (zh) * 2019-11-21 2020-01-17 郑猛 一种茶叶加工用揉捻设备
CN112192930A (zh) * 2020-09-30 2021-01-08 宜昌南玻显示器件有限公司 以膜材为基底制备触摸屏的预处理工艺及装置
CN112588988B (zh) * 2020-11-30 2022-11-18 嘉兴星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金属带剥料收料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48794A (ja) * 2000-11-15 2002-05-2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感光層転写装置及び方法
CN201227881Y (zh) * 2008-05-22 2009-04-29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异方性导电膜贴附机及滚轮平行度校正装置
CN203460525U (zh) * 2013-07-31 2014-03-05 苏州凯蒂亚半导体制造设备有限公司 滚筒式贴合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8654A (zh) 2013-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8654B (zh) 滚筒式贴合机
CN203482499U (zh) 电路板补强贴合机
CN103731987B (zh) 电路板补强贴合机
CN103395274B (zh) 滚筒式贴合机的胶粘膜贴合装置
CN202574679U (zh) 一种吸贴式贴膜机
CN206665023U (zh) 一种覆盖膜贴合机
CN205028890U (zh) 胶材贴合装置
CN203410133U (zh) 滚筒式贴合机的胶粘膜贴合装置
CN105375058A (zh) 电芯贴胶机
CN104477437A (zh) 角形壳体双面自动贴膜机
CN115972605A (zh) 一种膜边际可控的制程板层压机
CN107902457A (zh) 一种自动化smt料带接驳贴膜设备及其实现方法
CN203460525U (zh) 滚筒式贴合机
CN206181568U (zh) 贴膜机
CN106304649B (zh) 贴膜模块及贴膜机
CN203753455U (zh) 一种电子产品贴膜机
CN204211680U (zh) 电极片生产线设备的双面胶加工机构
CN111683465A (zh) 一种全自动双面贴合设备
CN207581009U (zh) 切膜装置及切膜系统
CN206357763U (zh) 压膜装置及贴膜机
CN113334755B (zh) 一种用于拉杆箱的abs复合板压薄和压膜装置
CN105501533A (zh) 用于拼接盘卷式原辅材料的装置及拼接方法
CN203411150U (zh) 滚筒式贴合机的上料机构
CN211591303U (zh) 贴膜机
CN206231024U (zh) 一种贴附胶带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