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41051B - 一种治疗肩周炎用的口服制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肩周炎用的口服制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41051B
CN103341051B CN201310242913.XA CN201310242913A CN103341051B CN 103341051 B CN103341051 B CN 103341051B CN 201310242913 A CN201310242913 A CN 201310242913A CN 103341051 B CN103341051 B CN 1033410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
hour
ethanol
reflux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429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41051A (zh
Inventor
谢炜
金海兵
郭定聪
谢金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ORTHOPEDIC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ORTHOPEDIC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ORTHOPEDIC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TAIZHOU ORTHOPEDIC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31024291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410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41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410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41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410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肩周炎用的口服制剂,由天麻、钩藤、地黄、老鹳草、三七提取制备而成,采用乙醇回流提取、辅助水煎煮、醇提取及薄膜浓缩提取的高效提取新工艺,以及将三七采用超微粉碎成微粉的方法,最大限度保留、提高天麻素、钩藤碱及三七皂苷的有效成分。制成颗粒、胶囊、片剂、滴丸及口服液、糖浆等,产品性能稳定,包装计量准确,服用方便,提高用药依从性,治疗寒湿诸证引起的肩周炎及肘膝关节行动不便,经络、关节疼痛,手足麻木,急慢性颈椎酸痛及长时间操作电脑键盘、鼠标的现代办公人士引发的肩、肘各种病症。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肩周炎用的口服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由各种中药原料按重量比提取制成的新的中药口服制剂。
背景技术
肩、肘及颈部关节是人体日常生活活动范围最广泛的部位之一,日常生产劳动中担负繁重的工作,扭压损伤的机会多,常因风、寒、湿及外部扭伤而侵袭经络及由于过劳,肩、肘、颈部关节长年累月的积劳损伤或姿势不良等超过肩部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的耐受范围,产生肌肉、肌腱、韧带纤维微量多次断裂和出血,从而逐渐形成肩关节周围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粘连和挛缩。现代医学及中医学认为:肩周炎为风湿寒邪侵袭引起因肩部受凉使肩关节周围血流缓慢,肌肉紧张痉挛,长期的肌肉痉挛致代谢产物蓄积,营养不能到达,继而产生无菌性炎症,久之则出现炎性粘连、肩肘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是长时间操作电脑键盘、鼠标的现代办公人士的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一种多发病,以两肩部关节疼痛,手向肩上部平抬或上抬困难为其主要特征,祖国医学认为“血虚生风,阴虚阳亢,肝阳化风,肝风上扰,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根据平肝息风,活血驱寒,和营清热的原理,基于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和临床病例的经验总结,结合祖国医学对肩周炎舒筋活血治疗原则,我们在“天麻钩藤饮”的基础上,增加清热活血止痛诸味中药,组方制成成天钩肩周宁制剂,由天麻20份,钩藤20份,地黄5份,老鹳草10份,三七5份,制备的中成药制剂,产品具有熄风止痛的功效。本发明的处方基于天麻钩藤饮,出自《杂病证治新义》,方中天麻辛温,有平肝熄风,祛风镇痉之效,系主治风湿痹痛,为镇惊熄风之要药,钩藤甘寒,为清热平肝、熄风、镇痉要药,两药协同熄风镇痉,使其效用倍增,同为本方中的君药;地黄甘苦微寒,清热凉血,滋肾养阴,动静结合,对血虚而瘀之证有效,为臣药;佐以老鹳草,苦、辛平,有祛风疏筋活血,健筋骨,通络脉之功;三七味甘微苦,行瘀止血,消肿定痛,为使药,尤善治瘀血阻滞,风湿内侵所致诸症。引药入血分,以活泼生机,补中有通,通补结合,有疏通血脉之功。宜治于气虚血瘀之肩周炎、关节肿胀等症和兼有瘀滞者。本发明的各种药物配比合理、可靠,并且制成本发明的颗粒剂、片剂、胶囊、滴丸、微丸、口服液、糖浆等制剂后,剂量准确、包装简便,成品质量检测可控,方法可靠,克服了汤药体积大、服用量多、煎煮时间长而繁琐及不容易携带等缺点,提高了用药的依从性。
本发明基于传统中药煎煮原理,考虑钩藤后入的需要,为了提高天麻、钩藤有效利用率,通过革新除杂工艺,大幅度降低了提取过程中的固型物含量,保证药效不被降低,结合现代科技将渗漉及回流提取技术、超微粉碎微粉化技术应用于中药材提取分离也是本发明的特点,通过渗漉回流提取技术使乙醇渗透入被提取的中药材的细胞内部,增加药物的有效成分提取量和提取有效性,缩短钩藤提取时间,减少和避免因直接加热、提取时间长等因素引起钩藤碱的损失,使主要成分天麻苷,钩藤碱、苷、得以最大的保留和利用;应用超微粉碎技术加工三七成超细微粉,使三七的主要成分三七皂苷等得到完整提取和利用,由于采用上述现代科技制药技术和手段,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和保证本专利药物应用的有效性。
尽管类似的止痛祛风制剂已经上市多年,但是患者对其效果并不满意,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口服制剂,使用的是传统的水提工艺,其后虽然有改进加入了醇沉的步骤,但其仍然存在传统中成药的缺陷,即放置时间长后,颗粒吸潮,霉变,制剂颜色变暗等,同时,由于使用水提工艺,生物利用度不高,服用量大,味苦涩,携带不便,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用药方式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改革。
本发明通过对提取工艺的改革和制剂工艺的改进,研发出一种新的治疗肩周炎的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使其产品有效成分含量提高,包装量减少,稳定性提高,服用更方便,口感更好,药效和生物利用度大大提高,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床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控制可靠,祛风、活血、止痛的中药口服制剂。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治疗肩周炎用的口服制剂,它的活性成分由下列按重量配比中药原料药制备而成:天麻10—20份,钩藤10—20份,地黄3—8份,老鹳草5—10份,三七1—5份。
优选它的活性成分由下列按重量配比中药原料药制备而成:
天麻20份,钩藤20份,地黄5份,老鹳草10份,三七5份。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肩周炎的口服制剂,选自: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口服液、糖浆剂、口含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混悬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膏剂、喷雾剂、贴剂、滴丸剂。
以上重量配比的比例是经过科学筛选得到的,对于重症或轻症,肥胖或瘦小的病人,可以相应调整成批的使用剂量,增加或减少不超过80%,药效不变。
以上组成中,药物的重量是以生药计算的,以重量作为配比,在生产时可按照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公斤为单位,或以吨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减少,但各组成之间的生药材重量配比的比例不变。
以上组成可以制成本发明的颗粒剂350—800克,胶囊剂300—500克,片剂350—600克,滴丸剂200—400克,口服液、糖浆剂5000—10000毫升。
本发明还提供本发明治疗肩周炎用的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是通过将中药原料药经过提取或其他方式加工,制成药物活性物质;随后,以该物质为原料,需要时加入药物可接受的载体,按照制剂的常规技术制成。
优选的本发明治疗肩周炎用的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天麻、钩藤采用加10倍量65%乙醇浸润12-24小时,再加8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保留;
2)药渣加8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
3)将上步药渣和地黄、老鹳草一块提取,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2次煎煮提取液合并、经薄膜浓缩成流浸膏状,加5倍量95%乙醇,沉淀,滤过,将上清液和步骤2的滤液合并,经薄膜或减压浓缩至60℃时测密度为1.15—1.20的稠膏状流浸膏,加入三七超细粉得到药物活性物质,随后,以该物质为原料,需要时加入药物可接受的载体,按照制剂的常规技术制成。
另一优选的本发明治疗肩周炎用的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天麻、钩藤采用加10倍量65%乙醇浸润12-24小时,再加8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保留;
2)药渣加8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
3)将上步药渣和地黄、老鹳草一块提取,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2次煎煮提取液合并、经薄膜浓缩成流浸膏状,加5倍量95%乙醇,经沉淀,滤过,上清液并入回流提取液经薄膜浓缩,浓缩至60℃时测密度为1.15—1.20的稠膏状流浸膏,加入三七超细粉,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以及粘合剂、辅料和矫味剂,混合,制粒,干燥,即得颗粒剂或胶囊剂。
另一优选的本发明治疗肩周炎用的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将天麻、钩藤采用加10倍量65%乙醇浸润12-24小时,再加8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滤过,药渣第二次加8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回流提取残渣和地黄、老鹳草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2次煎煮提取液合并、浓缩煎煮提取液经薄膜浓缩成流浸膏状,加5倍量95%乙醇,经沉淀,滤过,上清液并入回流提取液经薄膜浓缩,浓缩至60℃时测密度为1.15—1.20的稠膏状流浸膏,加入三七超细粉、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以及粘合剂、辅料混合,制粒,干燥,加硬脂酸镁或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混匀,压制成片剂。
另一优选的本发明治疗肩周炎用的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将天麻、钩藤采用加10倍量65%乙醇浸润12-24小时,再加8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滤过,药渣第二次加8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回流提取残渣和地黄、老鹳草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2次煎煮提取液合并、浓缩煎煮提取液经薄膜浓缩成流浸膏状,加5倍量95%乙醇,经沉淀,滤过,上清液并入回流提取液经薄膜浓缩,浓缩至60℃时测密度为1.15—1.20的稠膏状流浸膏,加入三七超细粉、以及聚乙二醇4000或适量辅料,制备软胶囊、滴丸,浓缩丸。
另一优选的本发明治疗肩周炎用的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天麻、钩藤采用加10倍量65%乙醇浸润12-24小时,再加8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保留;药渣加8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取上步回流提取后的残渣和地黄、老鹳草一块提取,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2次煎煮提取液合并、浓缩煎煮提取液经薄膜浓缩成流浸膏状,加5倍量95%乙醇,沉淀,滤过,煎煮提取上清液并入回流提取液经薄膜浓缩,浓缩至60℃时至无醇味,加入三七超细粉、单糖浆、辅料和矫味剂,混合搅拌均匀即得口服液、糖浆剂。
本发明的特殊之处在于对现有提取工艺进行了改革,将水煮或水煮醇沉工艺改为65%-80%乙醇浸润、提取和水煮醇沉补充。本专利中天麻、钩藤饮片混合后,先经65%乙醇浸润、再加80%乙醇提取,其提取液中天麻苷、钩藤碱含量大大提高,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与一般的简单煎煮工艺方法有明显的不同,使其口服用药剂量大大减少。同时又因直接水提工艺提取出的非药用成分较多,提取的药物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性大且吸湿性大,并且干扰药品质量标准的检测,不能准确控制药品质量,并且工艺不稳定;水煮醇沉工艺虽然对水提工艺有所改正,但其有效成分损失大,对产品的疗效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无法克服水提工艺中的一些缺陷,如非药用成分多,吸湿性大等诸多问题。
本发明经过试验研究,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提取方法的筛选,选择65%乙醇浸润,再加80%乙醇提取,使提取物的有效成分含量大大提高,避免钩藤生物碱的损失,使天麻苷的含量增加30%以上,钩藤碱、苷和三七皂苷的含量和利用率大大提高,批之间提取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性小,工艺稳定性好,应用此提取方法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发明的口服制剂,由于使用醇提工艺,其浸膏粉碎后难以粘合,制备出的颗粒干燥后不稳定,易碎,包装成品放置时间长后,粉末增加,因此本发明经过筛选,选择了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填充剂,然后再加入适量的粘合剂和矫味剂,本发明通过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成分的加入,提高了药品的稳定性,避免了含糖颗粒剂的易碎,易潮解、软化变质,不宜久存的不足等问题,另外,由于减少了提取物的量,故药物的单剂量包装量大为减少,使药物服用、携带均比较方便。
除此之外,本发明肩周宁制剂还具有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少,见效快,口感好,药品保质期长,成本低,制备工艺更加简单,节省了制备药物的时间等诸多优点。
以下通过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一、肩周宁颗粒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其中所用实验药物肩周宁颗粒即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方法制备的颗粒剂。
1.抗炎作用: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试验,KM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按下表剂量,灌胃给药,连续5天,末次给药2h后,每组小鼠右耳涂以二甲苯50μl/只,左耳作对照。15min后处死小鼠,于双耳同部位打孔切下6mm直径的园耳片,用电子天平(标准偏差0.001g)分别称重,以其重量之差为肿胀程度,
表1结果表明肩周宁颗粒能显著抑制小鼠耳廓肿胀的作用。
2.大鼠蛋清性足拓肿试验:实验选用雄性Wistar大白鼠,体重120~150g,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组(300mg/kg)、样品1组、样品2组、样品3组。连续口服给药7天,给药体积均为5ml/kg体重。每组动物数10只。最后一次给药后30min,先用容积法测量右后跖体积并作标记,再于右后足跖皮下注射鸡蛋清0.1ml。并于注射后1、2、4、6小时在已标记处用同样方法测足跖体积,减去给药前体积即为足爪肿胀度,并计算肿胀率(%)。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用t检验。
表2:肩周宁颗粒对大鼠蛋清性足拓肿胀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表2数据表明肩周宁颗粒组均能显著抑制大鼠蛋清型足拓肿胀。
3.止痛作用: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0只,各组动物按照剂量灌胃给药,连续7天,于末次给药1小时后腹腔注射5%乙酸溶液(0.2ml/只),观察每一只小鼠15min内因疼痛引起扭体次数。
表2数据表明肩周宁颗粒组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表明肩周宁颗粒有明显的减轻由醋酸引起的疼痛反应。
表3:肩周宁颗粒对小鼠醋酸引起疼痛反应的影响
以上3项动物药效学试验中,肩周宁颗粒以0.4,0.8,1.6g/kg不同的剂量,低、中、高各种剂量均能显著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由蛋清引起的大鼠足拓肿,也能明显地抑制醋酸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反应,结果表明肩周宁颗粒(提取物)有抗炎、消肿、止痛功能,为治疗肩周炎及肘膝关节行动不便,经络、关节疼痛,急慢性颈椎酸痛提供了药理学实验依据。
二、肩周宁制剂的临床使用效果实例:
病例1
王某某,男,61y,长期劳作及肩关节损伤,平时举手及抬高时疼痛无比,夜不成眠,经医院诊断为肩周炎及陈旧损伤,在服用西药消炎、止痛等无效情况下,采用本方制剂3次,2天即见效,服用7天后症状消失,2周后痊愈,无复发,恢复正常。
病例2
李某某,女,63y,颈部至肩关节部位疼痛数日住院,连续内服、注射西药止痛、消炎均无效果,疼痛尤其夜半时分疼痛加剧,经服用本方制剂后,第二天疼痛已经止住,连续服用3天后眩晕和疼痛减轻,再服药7天,疼痛消失,基本痊愈。
病例3
林某某,男,37y,长期操作电脑键盘、鼠标,肩关节及颈椎附近肌肉酸痛已久,平时提升、活动出现障碍,经服用本方制剂后2次见效,服用一周后症状消失,医嘱平时注意办公及活动方式,保持适当锻炼,直至完全康复。
病例4
陈某某,男,51y,从事锅炉司炉操作,长期颈、肩部疼痛,提升时肩关节障碍,服用止痛及激素类药无效下,给予本方制剂服用,3-5天后即症状缓解,2周后痊愈,操作运作自如,得以解决肩周炎困扰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1处方:
天麻10份,钩藤20份,地黄15份,老鹳草20份,三七5份,糊精7份,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0.1份。
制法:将天麻、钩藤、地黄、老鹳草、三七分别按照炮制规范要求炮制成天麻、钩藤粗粉饮片,地黄、老鹳草饮片及三七饮超微细粉,天麻、钩藤粗粉加入65%乙醇浸泡12小时后渗漉,20倍量80%乙醇渗漉,得渗漉液;将渗漉后天麻、钩藤残渣和地黄、老鹳草饮片,进入多功能煎煮罐加10倍量水浸泡2小时,使水渗透入药中并湿润软化后进行提取煎煮2次,每次1.5小时,煎煮液滤过,合并,静置4小时以上;煎煮液滤过,将以上两滤液合并,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进入薄膜浓缩器浓缩至流浸膏状;将5倍量95%乙醇加入上述渗漉所得流浸膏中,搅拌均匀,静置12小时,去沉淀物,得上清液;将提取所得的渗漉液、煎煮提取上清液合并减压浓缩至流浸膏状(无醇味);取制得的三七超细微粉加入上述浓缩所得流浸膏中,搅拌、混合均匀,再将辅料糊精,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多种加入,混合均匀,加适量75%乙醇,制成20目颗粒。于50—60℃以下干燥,即成干燥颗粒,分装。
实施例2
2处方:
天麻10份,钩藤20份,地黄5份,老鹳草15份,三七5份,木糖醇7份,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0.1份。
制法:将天麻、钩藤、地黄、老鹳草、三七分别按照炮制规范要求炮制成天麻、钩藤粗粉及地黄,老鹳草饮片,三七饮超微细粉;天麻、钩藤粗粉加入65%乙醇浸泡12-24小时后渗漉,20倍量80%乙醇渗漉,得渗漉液;将渗漉后残渣和地黄、老鹳草饮片,进入多功能煎煮罐加10倍量水浸泡4小时,使水渗透入药中并湿润软化后进行提取煎煮2次,每次1.5小时,煎煮液滤过,合并,静置4小时以上;煎煮液滤过,将以上两滤液合并,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进入薄膜浓缩器浓缩至流浸膏状;将5倍量95%乙醇加入上述渗漉所得流浸膏中,搅拌均匀,静置12小时,去沉淀物,得上清液;将提取所得的渗漉液、煎煮提取上清液合并减压浓缩至流浸膏状;将制得的三七超细微粉加入上述浓缩所得流浸膏中,搅拌、混合均匀,再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木糖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加入,混合均匀,加适量75%乙醇,制成20目颗粒。(为无糖产品)于50—60℃以下干燥,即成干燥颗粒,分装。
实施例3
3处方:
天麻10份,钩藤20份,地黄10份,老鹳草15份,三七5份,糊精2份,蔗糖7份。制法:将天麻、钩藤、地黄、老鹳草、三七分别按照炮制规范要求炮制成天麻、钩藤粗粉、地黄,老鹳草饮片,三七饮超微细粉,天麻、钩藤粗粉加入65%乙醇浸泡12-24小时后渗漉,再加20倍量80%乙醇渗漉,得渗漉液;将渗漉后残渣和地黄、老鹳草饮片,进入多功能煎煮罐加10倍量水浸泡4小时,使水渗透入药中并湿润软化后进行提取煎煮2次,每次1.5小时,煎煮液滤过,合并,静置4小时以上;煎煮液滤过,将以上两滤液合并,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进入薄膜浓缩器浓缩至流浸膏状;将5倍量95%乙醇加入上述渗漉所得流浸膏中,搅拌均匀,静置12小时,去沉淀物,得上清液;将提取所得的渗漉液、煎煮提取上清液合并减压浓缩至流浸膏状;取制得的三七超细微粉加入上述浓缩所得流浸膏中,搅拌、混合均匀,再将辅料糊精,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联甲基纤维素钠,蔗糖中的一种或多种加入,混合均匀,加适量75%乙醇,制成20目颗粒。于50—60℃以下干燥,即成干燥颗粒,分装。(为有糖产品)
实施例4
4处方
天麻10份,钩藤20份,地黄15份,老鹳草20份,三七5份,糊精2份,乳糖7份。制法:将天麻、钩藤、地黄、老鹳草、三七分别按照炮制规范要求炮制成天麻、钩藤、地黄、老鹳草、三七饮片经超微粉碎成超微细粉,天麻、钩藤粗粉加入65%乙醇浸泡12-24小时后渗漉,再加20倍量80%乙醇渗漉,得渗漉液;将渗漉后残渣和地黄、老鹳草饮片,进入多功能煎煮罐加以10倍量水浸泡4小时后,升温加热,温度控制在98-102℃左右,时间1.5小时,收集提取液,另加水继续加热煎煮温度同上,时间1.5小时。2次煎煮液合并,最后将上述天麻、地黄、老鹳草及钩藤煎煮液合并进行80℃以下薄膜浓缩,待水煎液浓缩至稀流浸膏状,冷却,再将5倍量95%乙醇加入,搅拌、稀释至均匀,静置24小时,使沉淀完全,取提取上清液及渗漉液,60℃以下减压薄膜浓缩至流浸膏状,使冷却。另将三七微粉(300目),加入上述浓缩所得流浸膏中搅拌均匀,先后加入糊精,乳糖,适量70%乙醇,进行搅拌和制粒,60℃以下干燥,整粒,即得成品。(为速溶产品)
实施例5
5.处方
天麻10份,钩藤20份,地黄15份,老鹳草20份,三七5份,糊精2份,甘露醇7份,交联甲基纤维素钠0.1份。
制法:将天麻、钩藤、地黄、老鹳草、三七分别按照炮制规范要求炮制成天麻、钩藤粗粉、地黄,老鹳草饮片,三七饮片经超微粉碎成超微细粉,天麻、钩藤粗粉加入65%乙醇浸泡12小时后,再加80%乙醇渗漉,得渗漉液;将渗漉后残渣和地黄、老鹳草饮片,进入多功能煎煮罐加10倍量水浸泡4小时,使水渗透入药中并湿润软化后进行提取煎煮2次,每次1.5小时,煎煮液滤过,合并,静置4小时以上;煎煮液滤过,将以上两滤液合并,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进入薄膜浓缩器浓缩至流浸膏状;将5倍量95%乙醇加入上述渗漉所得流浸膏中,搅拌均匀,静置12小时,去沉淀物,得上清液;将渗漉提取所得的渗漉液、煎煮液乙醇提取上清液合并,减压浓缩至流浸膏状(无醇味);取制得的三七超细微粉加入上述浓缩所得流浸膏中,搅拌、混合均匀,再将辅料糊精,聚乙烯吡咯烷酮,甘露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加入,混合均匀,加适量75%乙醇,制成20目颗粒;于50—60℃以下干燥,即成干燥颗粒,加适量辅料进行填充胶囊,分装,成胶囊剂。
实施例6
6.处方
天麻10份,钩藤20份,地黄15份,老鹳草20份,三七5份,聚乙二醇400010份。制法:将天麻、钩藤、地黄、老鹳草、三七分别按照炮制规范要求炮制成天麻、钩藤粗粉、地黄,老鹳草饮片,三七饮片经超微粉碎成超微细粉,天麻、钩藤粗粉加入65%乙醇浸泡12小时后,再加80%乙醇渗漉,得渗漉液;将渗漉后残渣和地黄、老鹳草饮片,进入多功能煎煮罐加10倍量水浸泡4小时,使水渗透入药中并湿润软化后进行煎煮2次,每次1.5小时,煎煮液滤过,合并,静置4小时以上;煎煮液滤过,将以上两滤液合并,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进入薄膜浓缩器浓缩至流浸膏状;将5倍量95%乙醇加入上述渗漉所得流浸膏中,搅拌均匀,静置12小时,去沉淀物,得上清液;将渗漉提取所得的渗漉液、煎煮液乙醇提取上清液合并减压浓缩至浸膏状(无醇味);取制得的三七超细微粉加入上述浓缩所得浸膏中,得提取物浸膏。另将聚乙二醇4000熔融成液体,温度控制60~70℃,加入上述提取物浸膏,搅拌、混合均匀,保温50—60℃,以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4~8℃以下滴制成丸,擦丸,干燥,即成干燥滴丸,分装成滴丸剂。
实施例7
7.处方
天麻10份,钩藤20份,三七5份,糊精2份,聚乙烯吡咯烷酮0.1份,硬脂酸镁0.1份。
制法:将天麻、钩藤、三七分别按照炮制规范要求炮制成天麻、钩藤粗粉;三七粉碎成超微细粉,天麻、钩藤粗粉加入65%乙醇浸泡12小时后,80%乙醇渗漉,得渗漉液;将渗漉后残渣进入多功能煎煮罐加10倍量水浸泡4小时,使水渗透入药中并湿润软化后进行提取煎煮2次,每次1.5小时,煎煮液滤过,合并,静置4小时以上;煎煮液滤过,将以上两滤液合并,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进入薄膜浓缩器浓缩至流浸膏状;将5倍量95%乙醇加入上述煎煮浓缩所得流浸膏中,搅拌均匀,静置12小时,去沉淀物,得上清液;将渗漉提取所得的渗漉液、煎煮提取乙醇上清液合并减压浓缩至流浸膏状(无醇味);将超细粉碎制得的三七超细微粉加入上述(6)项所得流浸膏中,搅拌、混合均匀,再将辅料糊精,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加入,混合均匀,加适量75%乙醇,制成20目颗粒,于50—60℃以下干燥,即成干燥颗粒,加适量润滑剂,进行压片,分装成片剂。
实施例8
8.处方
天麻10份,钩藤20份,地黄15份,老鹳草10份,三七5份,糊精2份,蔗糖7份。制法:将天麻、钩藤、地黄、老鹳草、三七分别按照炮制规范要求炮制成天麻、钩藤粗粉、地黄,老鹳草饮片,三七饮片经超微粉碎成超微细粉,天麻、钩藤粗粉加入65%乙醇浸泡12小时后80%乙醇渗漉,得渗漉液;将渗漉后残渣和地黄、老鹳草饮片,进入多功能煎煮罐加10倍量水浸泡4小时,使水渗透入药中并湿润软化后进行提取煎煮2次,每次1.5小时,煎煮液滤过,合并,静置4小时以上;煎煮液滤过,将以上两滤液合并,静置12小时,取上清液进入薄膜浓缩器浓缩至流浸膏状;将5倍量95%乙醇加入上述渗漉所得流浸膏中,搅拌均匀,静置12小时,去沉淀物,得上清液;将渗漉提取所得的渗漉液、煎煮乙醇提取上清液合并减压浓缩至流浸膏状;取制得的三七超细微粉加入上述浓缩所得流浸膏中,搅拌、混合均匀;蔗糖加适量水经溶化成稀糖浆状,最后将提取物流浸膏加入糖浆液体内,搅拌均匀,成糖浆剂;或将提取物流浸膏加入适量的水和糖浆,配制成口服液,分装即得。
实施例9
天钩肩周宁制剂(无糖、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天麻鉴别】(1)取本品5g,研细,加水饱和的正丁醇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水2ml溶解,加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1cm,柱高16cm)上,先用水15ml以每分钟0.5ml的流速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天麻对照药材0.5g,加水饱和的正丁醇10ml,同(1)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天麻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按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
(2)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1~2μl,对照药材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8:1:3: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10℃下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钩藤鉴别】(1)取本品5g研细,加浓氨水4ml湿润后,加三氯甲烷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钩藤对照药材1.0g,同(1)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按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三氯甲烷:丙酮:甲醇:浓氨试液(4:5:4:3:0.8)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三七鉴别】(1)取本品5g,加甲醇15ml,超声振荡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3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皂甙Rg对照品、三七皂甙R1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ml含2.0mg的混合液作为对照品溶液,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薄层层析法(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正丁醇:甲醇:水=2:4:1:2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以105℃烘干约5min,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同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颜色的斑点。
【天麻素含量测定】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VI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用乙腈:水(1:10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nm。天麻素峰和其他杂质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理论板数按天麻素峰计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80℃干燥4小时天麻素对照品25mg,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取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外标法计算校正因子。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装量差异项下的颗粒适量,研细,混匀,精密称取0.5g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静置24小时,热回流3小时,放置24小时,振摇后再超声处理30分钟,再称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少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20ml,置锥型瓶中,蒸干,残渣精密加水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分钟再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少重量,摇匀,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25ml,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5次,(20ml、20ml、10ml、10ml、10ml)合并乙酸乙酯液,用水10ml振摇提取1次,合并水液,蒸干,残渣加水少量使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移至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0.45μm滤过,即得。
测定法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计算,即得。
本品每克含天麻素(C13H18O7)不得少于0.1mg。
参考文献:
(1)赵智强陆跃鸣俞晶华马聘周仲英天麻钩藤饮等三方抗小鼠惊厥的药效动力学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8年14卷6期
(2)赵智强俞晶华陆跃鸣周仲英天麻钩藤饮等三方对小鼠镇痛作用的药物动力学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9年15卷3期
(3)吴心芳田红霞天麻钩藤饮的临床运用[J]宁夏医学院学报1999年6月21卷3期
(4)张博爱刘艳茹李文涛贾廷劼高林马兴荣吴维平天麻钩藤饮对脑出血后大鼠神经新生的影响[J]中国老年药学杂志2008年1月28卷
(5)宋信莉林永日冯果天麻钩藤饮控释胶囊重量标准的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7月90卷4期
(6)吴卫莲赵阳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30例[J]光明中医2009年12月24卷12期
(7)邱泽安天麻钩藤饮治疗社区高血压病[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8月17卷13期
(8)任伯玮赵雪梅加味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30例[J]中国药业2012年8月21卷16期
(9)杜树山张文生吴晨徐艳春魏璐雪毛蕊老鹳草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3年7月28卷7期
(10)孟阳彭柏源毕志明李萍生地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05年4月28卷4期
(11)曾艳贾正平张汝学地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6年4月28卷4期
(12)刘朵章册卞卡地黄药理及配伍研究[J]时珍国药2012年23卷3期
(13)杨志刚陈阿琴俞颂东三七药理研究新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年4期
(14)景丽华三七及其制剂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J]山西中医2001年4期
(15)杜江容三七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年6期
(16)郭新红,张楠,汤静口腔速崩片的制剂工艺研究[J]中国药业,2005年14卷10期
(17)滴丸剂的生产与理论曾德惠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
(18)药剂学奚念朱主编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Claims (10)

1.一种治疗肩周炎用的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药制成:天麻10—20份,钩藤10—20份,地黄3—8份,老鹳草5—10份,三七1—5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肩周炎的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药制成:天麻20份,钩藤20份,地黄5份,老鹳草10份,三七5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肩周炎的口服制剂,选自: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口服液、糖浆剂、口含剂、丸剂、散剂、膏剂、混悬剂、溶液剂、滴丸剂。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肩周炎的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通过将中药原料药经过提取加工,制成药物活性物质;随后,以该物质为原料,需要时加入药物可接受的载体,按照制剂的常规技术制成。
5.如权利要求4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天麻、钩藤采用加10倍量65%乙醇浸润12-24小时,再加8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保留;
2)药渣加8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
3)将上步药渣和地黄、老鹳草一块提取,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2次煎煮提取液合并、经薄膜浓缩成流浸膏状,加5倍量95%乙醇,沉淀,滤过,将上清液和步骤2的滤液合并,经薄膜或减压浓缩至60℃时测密度为1.15—1.20的稠膏状流浸膏,加入三七超细粉得到药物活性物质,随后,以该物质为原料,需要时加入药物可接受的载体,按照制剂的常规技术制成。
6.如权利要求4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天麻、钩藤采用加10倍量65%乙醇浸润12-24小时,再加8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保留;
2)药渣加8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
3)将上步药渣和地黄、老鹳草一块提取,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2次煎煮提取液合并、经薄膜浓缩成流浸膏状,加5倍量95%乙醇,经沉淀,滤过,上清液并入回流提取液经薄膜浓缩,浓缩至60℃时测密度为1.15—1.20的稠膏状流浸膏,加入三七超细粉,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以及粘合剂、矫味剂,混合,制粒,干燥,即得颗粒剂或胶囊剂。
7.如权利要求4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将天麻、钩藤采用加10倍量65%乙醇浸润12-24小时,再加8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滤过,药渣第二次加8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回流提取残渣和地黄、老鹳草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2次煎煮提取液合并、浓缩煎煮提取液经薄膜浓缩成流浸膏状,加5倍量95%乙醇,经沉淀,滤过,上清液并入回流提取液经薄膜浓缩,浓缩至60℃时测密度为1.15—1.20的稠膏状流浸膏,加入三七超细粉、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制粒,干燥,加硬脂酸镁或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混匀,压制成片剂。
8.如权利要求4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将天麻、钩藤采用加10倍量65%乙醇浸润12-24小时,再加8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滤过,药渣第二次加8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回流提取残渣和地黄、老鹳草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2次煎煮提取液合并、浓缩煎煮提取液经薄膜浓缩成流浸膏状,加5倍量95%乙醇,经沉淀,滤过,上清液并入回流提取液经薄膜浓缩,浓缩至60℃时测密度为1.15—1.20的稠膏状流浸膏,加入三七超细粉、以及聚乙二醇4000,制备软胶囊、滴丸,浓缩丸。
9.如权利要求4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将天麻、钩藤采用加10倍量65%乙醇浸润12-24小时,再加8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保留;药渣加8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取上步回流提取后的残渣和地黄、老鹳草一块提取,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2次煎煮提取液合并、浓缩煎煮提取液经薄膜浓缩成流浸膏状,加5倍量95%乙醇,沉淀,滤过,煎煮提取上清液并入回流提取液经薄膜浓缩,浓缩至60℃时至无醇味,加入三七超细粉和单糖浆,混合搅拌均匀即得口服液、糖浆剂。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服制剂在制备治疗肩周炎及肘、膝关节僵硬,风湿炎症引起的疼痛及手足麻木,急慢性颈椎酸痛及长时间操作电脑键盘、鼠标的现代办公人士引发的肩、肘病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CN201310242913.XA 2013-06-19 2013-06-19 一种治疗肩周炎用的口服制剂 Active CN1033410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42913.XA CN103341051B (zh) 2013-06-19 2013-06-19 一种治疗肩周炎用的口服制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42913.XA CN103341051B (zh) 2013-06-19 2013-06-19 一种治疗肩周炎用的口服制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41051A CN103341051A (zh) 2013-10-09
CN103341051B true CN103341051B (zh) 2014-09-24

Family

ID=49275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42913.XA Active CN103341051B (zh) 2013-06-19 2013-06-19 一种治疗肩周炎用的口服制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410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0385B (zh) * 2013-10-16 2015-03-25 杨震 一种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83435B (zh) * 2014-12-03 2016-08-24 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天麻灵芝颗粒的检测方法
CN110302274A (zh) * 2019-07-30 2019-10-08 数源汇通(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缓解胃疾的中药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91358B (zh) * 2020-09-25 2023-04-18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七粉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6121A (zh) * 2005-06-09 2006-12-13 熊明忠 一种治疗多种疾病的药酒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6121A (zh) * 2005-06-09 2006-12-13 熊明忠 一种治疗多种疾病的药酒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梁明章,等.肩周炎的中医分型治疗.《海南医学》.2001,第12卷(第4期),第28-29页. *
江湧,等.陈渭良教授对肩周炎的辨证施治.《新中医》.1998,第30卷(第8期),第6-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41051A (zh) 2013-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41051B (zh) 一种治疗肩周炎用的口服制剂
CN102727508A (zh) 人参二醇皂苷组分制备及在防治帕金森氏病中的药物用途
CN102068510A (zh) 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75830B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组合物与其制备方法及制剂
CN102100825B (zh) 治疗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919272B (zh) 一种中药浓缩丸
CN101698026B (zh) 一种治疗弱视眼病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WO2010034134A1 (zh) 中药浓缩丸的制备方法
CN102100761B (zh) 一种防治脂代谢紊乱的植物提取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71624C (zh) 中药六味地黄制剂的生产方法
CN105250427A (zh) 一种治疗心脏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02309589A (zh) 一种左金胃漂浮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44859B (zh) 一种活血、祛瘀、止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55440C (zh) 治疗ⅱ型糖尿病、降低血糖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38827A (zh) 治疗高血压型糖尿病的中药制剂
CN101375954B (zh) 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1313989B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
CN101455813A (zh) 一种改善记忆、治疗健忘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5812A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169187B (zh) 一种组合物及其应用,其制备方法以及含有该组合物的药物、食品
CN103751239B (zh) 一种刺五加总苷和刺五加总苷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405616B (zh) 一种补肾壮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
CN102085255A (zh) 一种具有活血通络、散风止痛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34519C (zh) 一种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47229A (zh) 一种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肾阴阳两虚型的中药复方制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