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2922B -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和数据转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和数据转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2922B
CN103312922B CN201310038907.2A CN201310038907A CN103312922B CN 103312922 B CN103312922 B CN 103312922B CN 201310038907 A CN201310038907 A CN 201310038907A CN 103312922 B CN103312922 B CN 1033129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print
processing system
company
attribut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389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2922A (zh
Inventor
高津和典
近藤成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12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29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29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29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96Printer job scheduling or printer resource hand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1Improving printing perform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22Increasing security of the print job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38Secure printing, e.g. user identification, user rights for device usage, unallowed content, blanking portions or fields of a page, releasing held job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44Job translation or job parsing, e.g. page banding
    • G06F3/1247Job translation or job parsing, e.g. page banding by conversion to printer ready forma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67Job repository, e.g. non-scheduled jobs, delay prin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5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 G06F3/1288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in client-server-printer device 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和数据转换方法。所述信息处理系统由一个或多个信息处理装置实现,所述信息处理系统包括:电子数据接收单元,用于经由网络从外部装置接收电子数据;以及数据转换单元,用于:通过参考存储单元识别与操作所述外部装置的用户的属性信息相对应的输出设置和数据格式中的至少之一,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与所述用户的属性信息相关联的所述输出设置和数据格式中的至少之一,以及根据所述输出设置和数据格式中的至少之一,将所接收到的电子数据转换为输出数据。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和数据转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和数据转换方法。
背景技术
在所谓的“拉打印”系统中,从诸如个人计算机(PC)之类的终端接收的打印任务并不立即被打印,而是存储在诸如打印服务器之类的信息处理装置中,登录的用户从所存储的打印任务的列表中选择打印任务,并且在诸如多功能外设之类的图像形成装置上打印所选择的打印任务。
例如,日本专利No.4178823公开了一种拉打印系统,其中服务器基于客户端侧的打印装置的规格信息对由客户端指明的内容数据执行渲染和格式转换,以生成客户端侧打印装置能够打印的打印数据,并且将所生成的打印数据发送到客户端侧打印装置。
在这样的拉打印系统中,当终端在信息处理装置中输入打印任务时,终端在一般并不指明打印任务要在其上打印的图像形成装置。同时,拉打印系统中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支持不同的打印机语言(或页面描述语言)。
因此,由于当在拉打印系统中输入打印任务时并不指明用于打印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且不同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支持不同的页面描述语言,因此在选择用于打印的图像形成装置之前难于制备打印数据。同时,如果在从图像形成装置接收请求(或者选择图像形成装置)之后生成打印数据,则图像形成装置需要在开始打印过程之前等待打印数据生成(或渲染)过程的完成。作为结果,增加了总的打印时间。
为了防止在支持多个页面描述语言的拉打印系统中的这个问题,可以事先以不同的页面描述语言制备多组打印数据。然而,这种方法增加了生成打印数据的时间,增加了存储打印数据所需的存储区域,从而增加了拉打印系统的开销。
作为防止在支持多个页面描述语言的拉打印系统中的上述问题的另一个方法,可以事先以缺省的页面描述语言制备打印数据,并且如果为打印选择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不支持缺省的页面描述语言,则可以所选择的图像形成装置支持的另一个页面描述语言再次生成(渲染)打印数据。然而,利用该方法,由于在所选择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不支持缺省的页面描述语言的情况下需要再次生成(或渲染)打印数据,因此总打印时间仍然增加。
发明内容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由一个或多个信息处理装置实现的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包括:电子数据接收单元,用于经由网络从外部装置接收电子数据;以及数据转换单元,用于通过参考存储与所述用户的属性信息相关联的输出设置和数据格式中的至少之一的存储单元,识别与操作外部装置的用户的属性信息相对应的输出设置和数据格式中的至少之一,并且根据所述输出设置和数据格式中的至少之一将所接收到的电子数据转换为输出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了根据实施例的打印系统的示例性配置的图示;
图2是说明了根据实施例的打印系统的示例性配置的另一图示;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示例性硬件配置;
图4是说明了认证DB的示例性配置的表格;
图5是说明了打印条件设置DB的示例性配置的图示;
图6是说明了转换DB的示例性配置的表格;
图7是说明了示例性打印任务注册过程的流程图;
图8是说明了示例性打印过程的流程图;
图9A和图9B是更详细地说明了示例性打印任务注册过程和示例性打印过程的时序图的部分;
图10是用于描述用于输入打印任务的不同类型的终端的打印条件设置方法的图示;
图11是用于描述打印条件设置方法的图示,在所述打印条件设置方法中,根据终端的位置和部门来设置打印条件;
图12是说明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系统的示例配置的图示;
图13A和图13B是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认证DB中注册的示例性表格;
图14是说明了示例性的用户认证过程的流程图;
图15是说明了具有不同公司ID的部门的示例性打印条件设置的图示;以及
图16是说明了另一个示例性用户认证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将支持拉打印的打印系统用作输出系统的示例。
<打印系统的配置>
图1是说明了根据实施例的打印系统1的示例性配置的图示。如图1中所示,打印系统1可以包括提供云服务的网络10和表示例如公司的内部网络的网络20。网络10和网络20经由网络10的反向代理(RP)11、诸如互联网之类的外部网络和网络20的防火墙23彼此连接。
反向代理11被设置在网络10和外部网络(例如互联网)之间的节点处,并且中继从外部网络到网络10的内部的访问。防火墙23被设置在网络20和外部网络之间的节点处,并且中继从网络20的内部到外部网络的访问。
网络10提供云服务,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一个或多个信息处理装置经由例如Web应用和服务器应用提供各种功能。网络10可以包括作为由信息处理装置实现的功能单元的认证服务单元12、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用户信息管理服务单元14、异步转换服务单元15、认证数据库(DB)、任务管理数据库(DB)、打印条件设置数据库(DB)、转换数据库(DB)和打印文件存储设备。
网络20例如是公司的内部网络,并且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终端21和至少一个图像形成装置22。终端21可以由能够输入(或输出)打印任务的任何装置实现,所述任何装置例如是智能电话、蜂窝电话、个人计算机(PC)、平板PC或投影仪。图像形成装置22可以由能够执行打印任务的任何装置实现,所述任何装置例如是多功能外设或打印机。
在打印系统1中,在被网络10的认证服务单元12认证之后,终端21将打印任务发送到网络10的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并且从而“输入”打印任务。同时,在被网络10的认证服务单元12认证之后,图像形成装置22从网络10的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接收打印数据,并且执行对应的打印任务。
提供防火墙23来保持网络20的安全性。终端21根据用户操作生成要被打印的数据(例如应用数据),并且将包括所生成的数据的打印任务发送(或输入)到网络10。
图像形成装置22显示打印任务列表(所述打印任务列表是可以从网络10接收的打印任务的列表),并且允许用户从打印任务列表中选择打印任务。当由用户从打印任务列表中选择打印任务时,图像形成装置22从网络10接收所选择的打印任务的打印数据,并且打印所述打印数据。通过将要被打印的数据(在下文中被称为“打印目标数据”)转换(或渲染)为图像形成装置22能够打印的格式,来获得打印数据。
反向代理11用作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的代理,并且将请求中继到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利用该配置,终端21和图像形成装置22可以仅经由反向代理11访问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相应地,可以通过在反向代理11中集成安全功能来改善打印系统1的安全性。
认证服务单元12执行图像形成装置和操作终端21以及图像形成装置22的用户的认证。认证服务单元12使用认证DB执行认证。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使用任务管理DB管理从终端21发送(或由终端21输入)的打印任务。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还确定打印文件的格式,基于所述用户的位置(地区信息)将打印目标文件(要被打印的文件)转换为所述打印文件的格式。用户信息管理服务单元14管理打印条件设置DB和转换DB。
异步转换服务单元15将打印目标数据转换(渲染或解释)为图像形成装置22能够打印的打印数据。更具体而言,异步转换服务单元15将打印目标数据转换为具有打印格式装置能够打印的(例如,页面描述语言的)格式的打印文件。
假定位于日本的图像形成装置22支持精细打印命令流(RPCS,注册商标),并且位于美国的图像形成装置22支持PostScript语言(PS,注册商标),则所述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在用户的位置为日本时选择RPCS作为打印文件的格式,并且在用户的位置为美国时选择PS作为打印文件的格式。
异步转换服务单元15与从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接收转换请求异步地将数据转换为打印文件。用户的位置可以被注册在打印条件设置DB中,或当终端21输入打印任务时可以从终端21的IP地址或GPS芯片获得。
在本实施例中,假定用户的位置被注册在打印条件设置DB中。转换DB由用户信息管理服务单元14管理,并且存储由与位置(地区信息)相关联的图像形成装置22支持的格式。
在本实施例的打印系统1中,当从终端21输入打印任务时,基于操作终端21的用户的位置估计在其上要执行打印任务的图像形成装置22(或图像形成装置22支持的格式)。而且在打印系统1中,打印目标文件与转换请求的接收异步地被转换为打印文件,所述打印文件具有由所估计的图像形成装置22支持的格式。该配置使得可以提供打印系统,该打印系统支持多个输出设置和多个数据格式中的至少之一,而无需增加输出(打印)打印文件所需的时间。
<系统配置>
图2是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系统1的示例配置的另一图示。在图2中,提供云服务和诸如公司的内部网络之类的网络20的网络10经由诸如互联网之类的公共网络30彼此连接。
网络10(私有环境A)可以包括反向代理11、认证装置31、打印任务管理装置32、用户信息管理装置33和异步转换装置34。网络20(私有环境B)可以包括终端21、图像形成装置22和防火墙23。
图2中所示的打印系统1的配置仅仅是示例。作为替代配置,例如终端21和图像形成装置22之一或这两者可以位于网络20之外,即位于防火墙23之外。
认证装置31实现了图1中的认证服务单元12和认证DB。打印任务管理装置32实现了图1中的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和任务管理DB。用户信息管理装置33实现了图1中的用户信息管理服务单元14、打印条件设置DB和转换DB。异步转换装置34实现了图1中的异步转换服务单元15和打印文件存储设备。
可以通过一个计算机或两个或更多个计算机来实现认证装置31、打印任务管理装置32、用户信息管理装置33和异步转换装置33。而且,可以替代地通过与认证装置31、打印任务管理装置32、用户信息管理装置33和异步转换装置34分离地设置的数据库装置和文件存储装置来实现认证DB、任务管理DB、打印条件设置DB、转换DB和打印文件存储设备。
终端21使用软件(或应用)生成要打印的打印目标数据(例如文档数据、图像数据等)。终端21还可以存储从另一个装置(未示出)接收的打印目标数据。在由认证装置31认证之后,终端21将包括打印目标数据的打印任务发送到打印任务管理装置32。打印任务管理装置32向用户信息管理装置33查询由与用户的位置对应的图像形成装置22支持的格式(在下文中该格式被称作为“支持的格式”)。
当从用户信息管理装置33接收到支持的格式时,打印任务管理装置32将转换请求发送到异步转换装置34来请求将打印目标数据转换为支持的格式。用户信息管理装置33使用打印条件设置DB和转换DB识别支持的格式,并且将指示支持的格式的信息发送到打印任务管理装置32。
异步转换装置34与从打印任务管理装置32接收转换请求异步地将打印目标数据转换为具有支持的格式的打印文件。例如,异步转换装置34从打印文件存储设备读取打印目标数据,并且将打印目标数据转换(或渲染)为具有图像形成装置22支持的格式的打印文件。
在由认证装置31认证之后,图像形成装置22从打印任务管理装置32接收打印任务列表,所述打印任务列表是可接收的打印任务的列表。随后,图像形成装置22在例如操作面板上显示打印任务列表,并请求用户从打印任务列表中选择打印任务。当选择了打印任务时,图像形成装置22从打印任务管理装置32请求与所选择的打印任务对应的打印文件。
打印任务管理装置32从异步转换装置34获得请求的打印文件,并且将所获得的打印文件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22。图像形成装置22接收并打印所述打印文件。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打印系统1中,基于操作终端21的用户的位置估计在其上要执行打印文件的图像形成装置22(或图像形成装置22的类型)。而且在打印系统1中,与从图像形成装置22向打印任务管理装置32传输对打印文件的请求异步地(或者在之前)将打印目标文件(或打印目标数据)转换为打印文件。这个配置使得可以提供支持多个输出设置和多个数据格式中的至少一个的拉打印系统,而不增加开始打印所需的时间。
与制备不同格式的多个打印文件的系统相比,本实施例的打印系统1的配置使得可以减少生成打印文件所需的时间,减少存储打印文件所需的存储区域,从而减少打印系统1的开销。而且,通过基于估计结果估计要用于打印和生成打印文件的图像形成装置22,可以减小在实际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22上无法打印所生成的打印文件的可能性。
<硬件配置>
可以通过具有如图3中所示的硬件配置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来实现认证装置31、打印任务管理装置32、用户信息管理装置33和异步转换装置34中的每一个。图3是说明了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的示例性硬件配置的框图。
如图3中所示,信息处理装置100包括经由总线B彼此连接的输入单元101、显示单元102、外部I/F103、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4、只读存储器(ROM)105、中央处理单元(CPU)106、通信I/F107以及硬盘驱动器(HDD)108。
输入单元101包括例如键盘和鼠标,并且用于输入指令(或操作信号)到信息处理装置100。显示单元102显示例如信息处理装置100的处理结果。
通信I/F107是用于将信息处理装置100连接到网络的接口。信息处理装置100可以执行经由通信I/F107与其他装置的数据通信。
HDD108是用于存储各种程序和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设备。例如HDD108存储用于控制整体的信息处理装置100的基础软件或操作系统(OS)以及用于提供OS上的各个功能的应用软件。HDD108可以使用文件系统和/或数据库(DB)管理所存储的程序和数据。
外部I/F103是信息处理装置100和诸如存储介质103a之类的外部设备之间的接口。信息处理装置100可以经由外部I/F103从存储介质103a读取数据和和向存储介质103a写入数据。可以通过例如软盘、密制盘(CD)、数字多用途盘(DVD)、安全数字(SD)存储器卡或通用串行总线(USB)存储器来实现存储介质103a。
ROM105是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存储单元),其即使在电源关断时也能够保持程序和数据。例如,ROM105存储诸如当信息处理装置100开启时执行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之类的程序和数据以及信息处理装置100的系统和网络设置。RAM104是用于临时存储程序和数据的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存储单元)。
CPU(处理器)106从存储单元(例如HDD108和ROM105)将程序和数据加载到RAM104中,并且执行加载的程序来控制信息处理装置100和实现信息处理装置100的各个功能单元。
利用上述的硬件配置,认证装置31、打印任务管理装置32、用户信息管理装置33和异步转换装置34可以执行如下所述的过程。尽管在这里省略了反向代理11、终端21、图像形成装置22和防火墙23的硬件配置,但这些装置也可以具有与图3中所示的硬件配置类似的硬件配置。
<由打印系统执行的过程>
下面描述由打印系统1执行的示例性过程。
<信息注册过程>
例如,具有网络20的管理权限的管理员使用包括浏览器的终端21访问认证装置31的统一资源定位符(URL),并将用户名称和口令注册在认证DB中。图4是说明了认证DB的示例性配置的表格。如图4中所示,认证DB可以包括公司ID、公司名称、用户ID、用户名称和口令。
公司ID是用于唯一识别公司的标识信息。公司名称是公司的名称。用户ID是用于唯一识别用户的标识信息。用户名称是用户的名称。口令是秘密标识信息。
管理员还访问用户信息管理装置33的URL,并且将信息注册在如图5中所示的打印条件设置DB中和如图6中所示的转换DB中。图5是说明打印条件设置DB的示例性配置的图示。如图5中所示,打印条件设置DB可以包括公司表格、部门表格和用户表格。图5(a)是公司表格的示例。公司表格可以包括公司ID、公司名称、位置和打印条件。
图5(b)是部门表格的示例。部门表格可以包括公司ID、部门ID和部门名称、位置和打印条件。图5(c)是用户表格的示例。用户表格可以包括公司ID、部门ID、用户ID、用户名称、位置和打印条件。
位置是指示例如公司、部门或用户所属的国家的地区信息。打印条件指明了例如打印模式(例如“双面打印”或“单面打印”)和色彩模式(例如“全彩色”或“单色”)。部门ID是用于唯一识别部门(例如部、组、分部等)。部门名称是部门的名称。
如图5中所示,公司表格、部门表格和用户表格通过公司ID字段和部门ID字段彼此链接。利用图5的打印条件设置DB,可以基于公司ID、部门ID或用户ID来识别位置。例如,在图5(a)的公司表格中,与公司ID“1234”对应的位置是“日本”。在图5(b)的部门表格中,与部门ID“2222”对应的位置是“日本”。在图5(c)的用户表格中,与用户ID“123”对应的位置是“日本”。
缺省(或初始)打印条件被注册在公司表格、部门表格和用户表格中。例如,在图5(a)的公司表格中,针对公司ID“1234”注册打印条件“双面打印,单色”。在图5(b)的部门表格中,针对属于公司ID“1234”的部门ID“2222”注册相同的打印条件“双面打印,单色”(即部门ID“2222”继承了打印条件)。类似地,在图5(c)的用户表格中,针对属于公司ID“1234”和部门ID“2222”的用户ID“123”注册了相同的打印条件“双面打印,单色”(即用户ID“123”继承了打印条件)。
图6是说明了转换DB的示例配置的表格。如图6中所示,转换DB包括彼此相关联的位置和页面描述语言。页面描述语言是打印文件的格式的示例。利用图6的转换DB,可以基于位置识别页面描述语言。在图6的示例中,RPCS(注册商标)被注册作为位置“日本”的页面描述语言,并且PS(注册商标)被注册作为位置“美国”的页面描述语言。
(打印任务注册过程)
图7是说明了示例性的打印任务注册过程的流程图。这里,假定如图1中所示来配置打印系统1。在步骤S1中,用户使用例如终端21的浏览器来通过输入公司ID、用户ID和口令以执行登录操作。网络10的认证服务单元12通过参考图4中所示的认证DB来执行用户的认证。当经由终端21输入的公司ID、用户ID和口令的组合被注册在认证DB中时,认证服务单元12确定用户是授权的用户并且登录成功。
当登录成功时,终端21被重定向到网络10的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的屏幕。换句话说,终端21被定向到不同的URL。
在步骤S2中,用户从终端21向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上载要被打印的打印目标文件(或打印目标数据)。在这个步骤中,用户(或终端21)还可与打印目标文件一起上载打印条件到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打印条件可以包括例如打印模式(例如双面打印和单面打印)、色彩模式(例如全彩色和单色)以及拷贝的数量。用户可以从终端21向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上载多个打印目标文件。
在步骤S3中,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将包括上载的打印目标文件的文件名称、页面描述语言和打印条件的转换请求发送到异步转换服务单元15。这里,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可以通过查询用户信息管理服务单元14来选择页面描述语言和打印条件。
而且,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使用任务管理DB将上载的打印目标文件、公司ID、部门ID和用户ID彼此关联来管理打印任务。
在步骤S4中,异步转换服务单元15基于转换请求中的页面描述语言和打印条件将打印目标文件转换为打印文件。与接收转换请求异步地执行步骤S4。异步转换服务单元15存储通过转换例如打印文件存储设备中的打印目标文件获得的打印文件。因此,根据图7中的打印任务注册过程,与从终端21接收转换请求异步地将打印目标文件转换为打印文件。
<打印过程>
图8是说明了示例性的打印过程的流程图。用户通过操作例如图像形成装置22的操作面板来输入用户ID和口令。图像形成装置22使用事先与图像形成装置22相关联的客户端证书来与反向代理11建立SSL连接。图像形成装置22将在图像形成装置22中设置的对于图像形成装置22(设备)唯一的序列号、用户ID、口令、公司ID发送到认证服务单元12。
在步骤S11中,认证服务单元12执行图像形成装置22的认证(设备认证)。在此阶段,由于与公司ID相关联地管理图像形成装置22,因此除了确定图像形成装置22是具有客户端证书的有效设备之外,认证服务单元12还可以确定图像形成装置22属于特定的公司。
在步骤S12中,认证服务单元12执行图像形成装置22的用户的认证(用户认证)。认证服务单元12通过基于从图像形成装置22发送的用户ID、口令和公司ID参考图4的认证DB,执行用户的认证。当从图像形成装置22发送的用户ID、口令和公司ID的组合被注册在认证DB中时,认证服务单元12确定用户是授权的用户并且认证成功。当认证成功时,图像形成装置22从认证服务单元12接收认证凭证。
在步骤S13中,图像形成装置22通过使用认证凭证来从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请求打印任务列表。例如通过在反向代理11中提供的策略代理(Web代理)来确定认证凭证的有效性。可以与对打印任务列表的请求一起将与认证凭证相关联的公司ID和用户ID发送到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这里,策略代理是这样的部件,其获取策略信息,并且将所获取的策略信息发送到需要该策略信息来提供安全服务的另一个部件。
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基于与公司ID和用户ID相关联的打印任务的打印任务列表,请求异步转换服务单元15发送转换完成列表,该转换完成列表指示格式转换状态,即打印目标文件是否已经被转换成打印文件。当接收到转换完成列表时,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将包括格式转换状态的打印任务列表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22。图像形成装置22在操作面板上显示打印任务列表。
在步骤S14中,用户从所显示的打印任务列表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打印文件(或打印任务),并请求打印所选择的打印文件。图像形成装置22可以用于显示打印任务列表,从而可打印(或可接收)的打印任务的打印文件被显示作为可选择的项目,并且不可打印(或不可接收)的打印文件被显示作为不可选择的项目。而且,图像形成装置22可以用于显示打印任务列表,从而缺省地选择可打印的打印任务的所有打印文件来减少用户的操作。
在步骤S15中,图像形成装置22从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请求所选择的打印文件。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从异步转换服务单元15获取所请求的打印文件,并且将所获取的打印文件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22。图像形成装置22接收并打印所述打印文件。
因此,在图8的打印过程中,图像形成装置22可以打印打印文件,所述打印文件基于操作终端21的用户的位置被转换为支持的格式。
<打印任务注册过程和打印过程>
图9A和图9B是说明了打印任务注册过程和打印过程的细节的时序图的部分。这里,假定如图1中所示来配置打印系统1。在步骤S301中,终端21建立与反向代理11的SSL连接。
在步骤S302中,终端21试图经由反向代理11访问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然而,由于终端21不具有认证令牌(token),在步骤S303和S304中,反向代理11将终端21重定向到认证服务单元12的登录屏幕。
在步骤S305中,终端21接收登录屏幕。用户在登录屏幕上执行登录操作。在步骤S306中,终端21将公司ID、用户ID和口令发送到认证服务单元12。认证服务单元12通过参考认证DB来执行用户的认证。
当经由终端21输入的公司ID、用户ID和口令的组合被注册在认证DB中时,认证服务单元12确定用户是授权的用户并且登录成功。当登录成功时,在步骤S307中,认证服务单元12将认证令牌发送到终端21。
在步骤S308中,由于终端21具有认证令牌,因此终端21被重定向到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的打印任务注册屏幕。在步骤S309中,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将打印任务注册屏幕发送到终端21。终端21接收和显示打印任务注册屏幕。用户在打印任务注册屏幕上指明打印目标文件(例如文档)。用户还可以在打印任务注册屏幕上指明打印条件。
在步骤S310中,终端21将打印目标文件和打印条件发送到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如上所述,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向用户信息管理服务单元14查询与操作终端21的用户的位置相对应的打印文件格式。随后,基于来自用户信息管理服务单元14的响应,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确定打印文件格式。
在步骤S311中,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2将转换请求发送到异步转换服务单元15,以请求将打印目标文件转换为所确定的打印文件格式。在步骤S312中,异步转换服务单元15将请求接收报告返回到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在步骤S313中,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将指示已经成功地注册了打印任务的打印任务注册报告发送到终端21。同时,异步转换服务单元15根据转换请求中的打印文件格式和打印条件,将由转换请求所请求的打印目标文件转换为打印文件。异步转换服务单元15在S311处与接收转换请求异步地执行转换。例如,异步转换服务单元15将通过转换打印目标文件获得的打印文件存储到打印文件存储设备中。
在注册打印任务之后,操作终端21的用户移动到安装了图像形成装置22的位置。用户开始图像形成装置22的应用,并且输入用户ID和口令。在步骤S314中,图像形成装置22使用客户端证书建立与反向代理11的SSL连接。
在步骤S315中,图像形成装置22将对于图像形成装置22(设备)唯一的序列号(设备ID)、公司ID、用户ID和口令发送到认证服务单元12。认证服务单元12确定公司的有效性,以及图像形成装置22的有效性(位置或存在)(设备认证)。
在这个阶段,除了确定图像形成装置22是具有客户端证书的有效设备之外,认证服务单元12还可以确定图像形成装置22属于通过公司ID识别出的特定公司。
当成功地确认了公司和图像形成装置22的有效性之外,认证服务单元12执行用户认证。认证服务单元12通过基于从图像形成装置22发送的用户ID、口令和公司ID参考图4的认证DB,来执行用户认证。
当用户认证成功时,在步骤S316中,认证服务单元12将认证令牌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22。在步骤S317中,图像形成装置22使用认证令牌从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请求打印任务列表,并且还将设备ID发送到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
例如通过在反向代理11中设置的策略代理来确定认证令牌的有效性。当确认了认证令牌的有效性时,反向代理11将与认证令牌相关联的公司ID和用户ID与对打印任务列表的请求一起发送到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
在步骤S318中,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请求异步转换服务单元15发送指示格式转换状态(即是否已经将打印目标文件转换为打印文件)的转换完成列表。在步骤S319中,异步转换服务单元15将转换完成列表发送到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
在步骤S320中,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将包括格式转换状态的打印任务列表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22。图形形成装置22在操作面板上显示打印任务列表。随后,用户从所选择的打印任务列表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打印文件(即用户需要打印的文档),并(例如通过按下打印按钮)请求打印所选择的打印文件。
在步骤S321中,图像形成装置22从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中请求所选择的打印文件(或要被打印的文档),并且还将设备ID发送到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
在步骤S322中,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请求异步转换服务单元15发送由图像形成装置22请求的打印文件。在步骤S323中,异步转换服务单元15将所请求的打印文件(或要被打印的文档)发送到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在步骤S324中,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将所请求的打印文件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22。随后,图像形成装置22接收和打印打印文件。
<打印条件设置>
图10是用于描述用于输入打印任务的不同类型的终端的打印条件设置方法的图示。图10说明了如何针对用于输入打印任务的不同类型的终端21设置打印条件和渲染(或转换)打印目标文件。
图10(1)说明了经由通用驱动(打印机驱动)的端口监视器输入打印任务的情形。在这样的情形中,用户可以经由打印机驱动设置用于渲染的各个打印条件。
图10(2)说明了经由电子邮件消息输入打印任务的情形。在这样的情形中,无法在终端21处设置用于渲染的打印条件。这里例如,即使在经由电子邮件输入打印任务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用于在电子邮件消息的标题中嵌入打印条件的规则确定为使得实现将打印条件传输到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然而,对于用户而言可能难于或困扰于记住这样的用于嵌入打印条件的规则。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经由电子邮件消息输入打印任务时,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参考事先设置的缺省的打印条件,并根据缺省的打印条件执行渲染。而且在图10(2)的情形中,可以将设置了缺省的打印条件的打印任务注册屏幕发送到终端21。
图10(3)说明了经由诸如智能电话之类的移动终端的专用的应用输入打印任务的情形。这里,智能电话的Web浏览器通常并不具有上载文件的功能。由于这个原因,在图10(3)的情形中,专用的应用用于设置关于渲染的打印条件,并且将具有作为参数附着的打印条件的应用文档发送到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
图10(4)说明了经由例如由个人计算机(PC)的Web浏览器显示的Web表格输入打印任务的情形。在这样的情形中,Web浏览器的用户接口用于设置关于渲染的打印条件,并且将具有作为参数附着的打印条件的应用文档发送到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
可以由管理员针对例如每个公司、公司的每个部门或每个用户使用Web浏览器设置经由电子邮件输入打印任务时使用的缺省(或初始)打印条件。用户的缺省打印条件可以继承公司或部门的缺省打印条件。并且,用户可以使用例如Web浏览器按需改变缺省的打印条件。
而且在经由电子邮件消息输入打印任务的图10(2)的情形中,用户可以在发送电子邮件消息之前从Web浏览器设置缺省的打印条件。因此,在实践中,用户可以按需自由地改变缺省的打印条件。
接下来,参考图11描述根据终端21的位置和部门的设置打印条件的示例性方法。在图11中,假定设置位置“日本”和打印条件“双面打印,单色”作为公司中的终端21的缺省设置。
图11是用于描述打印条件设置方法的图示,在所述打印条件设置方法中,根据终端的位置和部门来设置打印条件。在图11中,设置位置“日本”和打印条件“双面打印,单色”作为公司的缺省设置。这里,还假定在位于日本的图像形成装置22支持RPCS(注册商标)作为页面描述语言。相应地,根据RPCS(注册商标)转换由在日本的用户输入的打印任务。
公司的部门“开发”继承了在公司的缺省设置中的打印条件而没有进行改变。同时,对于需要将许多文档递交给客户的部门“销售”,打印条件被改变为“双面打印,全彩色”。因此,属于部门“销售”的用户B可以使用打印条件“双面打印,全彩色”作为缺省的设置,而不由他/她自己改变打印条件。
同时,对于部门“美国分部”,缺省设置中的位置“日本”被改变为“美国”。相应地,根据针对位置“美国”缺省设置的PS(注册商标)转换由部门“美国分部”的用户C输入的打印任务。当用户B访问部门“美国分部”时,用户B可以与在日本相同的方式输入打印任务,并通过在图5(c)的用户表格中将用户B的位置从“日本”改变到“美国”,在支持PS(注册商标)的图像形成装置22上输出打印文件。
可以针对图5(c)的用户表格中的位置改变设置时间限制。例如,当超过时限时,可以由用户信息管理服务单元14将用户表格中的改变的位置自动恢复到其原始设置。这样的配置例如便于进行海外商务旅行的用户。
在图6的转换DB中,位置和页面描述语言(或格式)彼此关联。或者,转换DB可以用于存储基于与格式相关联的终端21的IP地址或GPS位置获取的位置信息。
这里,基于原始位置“日本”,根据RPCS(注册商标)转换在图5(c)的用户表格中的用户的位置被从“日本”改变到“美国”之前由用户上载的打印目标文件,并且将该打印目标文件存储在打印文件存储设备中。
然而,甚至基于改变的位置“美国”,优选根据PS(注册商标)转换在位置被从“日本”改变到“美国”之前上载的打印目标文件,并且将该打印目标文件存储在打印文件存储设备中。
因此,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可以用于基于改变的位置“美国”,将在位置被从“日本”改变到“美国”之前和之后上载的打印目标文件转换为PS(注册商标)打印文件,并且将该打印文件存储在打印文件存储设备中。
例如,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可以用于当检测到来自美国的图像形成装置22的用户的登录和/或位置改变时,基于改变的位置“美国”根据PS(注册商标)开始对在位置改变之前上载的打印目标文件进行转换。
当针对位置改变设置了时间限制并且超过了该时间限制时,可以基于原始位置“日本”根据RPCS(注册商标)对在超过时间限制之前上载的打印目标文件进行转换。
<总结>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打印系统1中,估计要用于打印的图像形成装置22,并且将打印目标文件转换为具有由所估计的图像形成装置22支持的格式的打印文件。这个配置使得可以提供这样的拉打印系统,该拉打印系统支持多个格式,而无需重新进行打印目标文件的渲染。
本实施例的打印系统1还可以根据用于输入打印任务的各种类型的终端21的限制设置打印条件,从而使得可以灵活地执行拉打印,而不受商务和居住位置的限制。
<<第二实施例>>
利用第一实施例的配置,当用户使用具有与关联于用户的公司ID不同的公司ID的图像形成装置22时,用户认证失败,并且即使图像形成装置22位于用户所属的公司或者相同的集团群组中的公司,用户也无法打印打印文件。
例如,当在公司A的日本总部处和公司A的美国分部处使用不同的公司ID时,属于日本总部的用户无法通过使用位于公司A的美国分部的图像形成装置22来打印上载的打印目标文件。第二实施例使得可以在具有与关联于用户的公司ID不同的公司ID的图像形成装置22上打印打印文件。
<系统配置>
图12是说明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系统2的示例性配置的图示。在图12中,提供云服务和网络20-1和20-2(例如公司的内部网络)的网络10经由诸如互联网之类的公共网络30彼此连接。网络20-1(私有环境B-1)可以包括终端21和防火墙23。网络20-2(私有环境B-2)可以包括图像形成装置22和防火墙23。
图12的打印系统2类似于图2的打印系统1,不同之处在于在具有不同公司ID的网络20-1和20-2中分别设置终端21和图像形成装置22。因此,在这里省略重复的描述。
在打印系统2中,由网络10的认证装置31来认证网络20-1(私有环境B-1)的终端21和网络20-2(私有环境B-2)的图像形成装置22。如下所详细描述的,认证装置31通过将相同公司或相同集团群组的公司ID与集团群组ID相关联,来管理所述公司ID。
例如,当操作具有公司ID“1235”的图像形成装置22的用户的认证失败时,认证装置31确定其他公司ID是否关联于与公司ID“1235”相关联的集团群组ID。
这里,假定公司ID“1234”还关联于与公司ID“1235”相关联的集团群组ID。在这样的情况下,认证装置31使用公司ID“1234”而不是公司ID“1235”来执行用户认证。当用户关联于集团ID“1234”时,成功地认证了用户。
因此,根据第二实施例,用户能够被成功地认证,并且即使当用户的公司ID(例如“1234”)不同于由用户操作的图像形成装置22的公司ID(例如“1235”),只要公司ID关联于相同集团群组ID,就能够打印打印文件。
与第二实施例的打印系统2中执行的用户认证过程不同的过程在实质上相同于在第一实施例的打印系统1中执行的那些过程,并且在这里省略它们的描述。在打印系统2中,即使图像形成装置22的公司ID不同于用户的公司ID,用户也能够使用位于用户所属的公司或相同集团群组中的公司中的图像形成装置22(或任何其他设备)来打印打印文件。
这里,如果用户的公司ID(例如“1234”)不同于由用户操作的图像形成装置22的公司ID(例如“1235”)并且用户的公司ID(例如“1234”)并不关联于与图像形成装置22的公司ID(例如“1235”)相关联的相同的集团群组ID,即使在打印系统2中,用户也不能被成功地认证。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第二实施例也使得可以防止信息泄露到假冒授权用户的第三方,从而保持打印系统2的安全性。
<由打印系统执行的过程>
下面描述由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系统2执行的示例性的过程。在下文中,省略了对打印系统2中的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的打印系统1中的过程相同的过程的描述。
<信息注册过程>
例如,具有网络20的管理权限的管理者通过使用例如图13A和图13B中所示的注册表格和终端21的浏览器,访问认证装置31的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图13A和图13B是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认证DB中注册的示例性表格。图13A的表格在实质上相同于图4的表格,并且因此在这里省略其描述。图13B的表格存储了相同公司或属于与集团群组ID相关联的相同集团群组的公司的公司ID。
在图13B的示例中,公司ID“1234”、“1235”和“1236”关联于集团群组ID“G01”。例如利用在认证DB中注册的图13B的表格,能够成功地认证具有公司ID“1234”并且操作具有公司ID“1235”的图像形成装置22的用户。
<打印任务注册过程和打印过程>
第二实施例的打印任务注册过程在实质上相同于第一实施例的打印任务注册过程,并且因此在这里省略其描述。第二实施例的打印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图8的步骤S12(用户认证过程)。其他步骤在实质上相同,并且在这里省略它们的描述。
图14是说明了示例性的用户认证过程的流程图。在图14的步骤S501中,认证装置31通过基于从图像形成装置22发送的用户ID、口令和公司ID参考图13A的表格来执行用户的认证。
在步骤S502中,当从图像形成装置22发送的用户ID、口令和公司ID的组合被注册在图13A的表格(或认证DB)中时,认证装置31确定用户是授权的用户。当用户是授权的用户时,在步骤S505中,认证装置31确定认证成功。
例如,当具有公司ID“1235”的用户从具有公司ID“1235”的图像形成装置22请求认证时,认证装置31确定用户是授权的用户,并且认证成功。
同时,当从图像形成装置22发送的用户ID、口令和公司ID的组合(在以下的描述中,该公司ID可以被称为“报告的公司ID”)并未在步骤S502中被注册在图13A的表格中时,认证装置31进行到步骤S503。
例如,当具有公司ID“1234”的用户从具有公司ID“1235”的图像形成装置22请求认证时,认证装置31进行到步骤S503。在步骤S503中,认证装置31参考图13B的表格,以确定是否与关联于报告的公司ID的集团群组ID相关联地注册与报告的公司ID不同的公司ID(即另一个公司ID是否被注册在相同的记录中作为报告的公司ID)。
例如,当报告的公司ID是与集团群组ID“G01”相关联的“1235”时,认证装置31确定公司ID“1234”也关联于集团群组ID“G01”。当存在与关联于报告的公司ID的集团群组ID相关联的另一个公司ID时,认证装置31在步骤S504中用该另一个公司ID替换报告的公司ID,并返回到步骤S502以再次执行用户认证。
例如,认证装置31在步骤S504中利用与相同的集团群组ID“G01”相关联的另一个公司ID“1234”替换报告的公司ID“1235”,并且在步骤S502中再次执行用户认证。当用户的公司ID是“1234”时,用户被成功地认证。
还可以不同的方式执行步骤S504。例如,当存在与相同的集团群组ID相关联的另一个公司ID作为报告的公司ID时,可以允许将认证装置31切换到包括该另一个公司ID的另一个认证DB,并且使用该另一个认证DB执行用户认证。
如果在步骤S503中没有找到与相同的集团群组ID相关联的其他公司ID作为报告的公司ID,则认证装置31确定用户不是授权的用户并且认证不成功。在用户认证之后的步骤在实质上相同于在第一实施例中参考图8描述的那些步骤,并且因此在这里省略它们的描述。
<打印条件设置>
根据第一实施例,即使在部门属于相同公司或归属相同集团群组的公司时,也需要针对具有不同公司ID的各个部门(例如销售部门)设置打印条件。例如,当在公司A的日本总部和公司A的美国分部处使用不同的公司ID时,需要为公司A的日本总部的销售部门和公司A的美国分部的销售部门设置打印条件。第二实施例使得可以由具有不同公司ID的部门共享相同的打印条件设置。
图15是说明了具有不同的公司ID的部门的示例性打印条件设置的图示。在图15中,省略了部门和用户的位置。
在图15的示例中,假定具有公司ID“1234”和“1235”的公司关联于相同的集团群组ID。而且在图15中,假定具有公司ID“1236”的公司关联于与具有公司ID“1234”和“1235”的公司相关联的集团群组ID不同的集团群组ID。
如图15中所示,具有公司ID“1234”和“1235”的公司的部门“销售”共享相同的打印条件设置。为了共享相同的打印条件设置,例如可以与集团群组ID相关联地设置部门“销售”的打印条件。
作为替代的方法,可以通过设置与集团群组相关联的第一公司的部门“销售”的打印条件并允许与具有相同的集团群组ID相关联的第二公司的部门“销售”使用为第一公司设置的打印条件,来共享相同的打印条件设置。
在图15的示例中,为具有公司ID“1234”和“1235”的公司设置打印条件“双面打印,全彩色”,并且为具有公司ID“1236”的公司设置不同的打印条件“单面打印,全彩色”。因此,在图15中,具有不同公司ID的公司的部门“销售”彼此关联(或成组)以允许部门“销售”共享相同的打印条件设置。
尽管在图15中部门“销售”成组,但也可以形成各种类型的组来共享相同的打印条件设置。例如,用户可以通过他们的位置、任务、地点和作业成组。
<总结>
在第二实施例的打印系统2中,用户可以在具有与该用户的公司ID不同的公司ID的图像形成装置22上打印打印文件(如果这些公司ID关联于相同的集团群组ID)。因此,第二实施例的打印系统2允许用户通过将公司ID彼此关联来在具有不同公司ID的设备上打印或处理文件。
例如,即使当在公司A的日本总部和公司A的美国分部处使用不同的公司ID,属于日本总部的用户也可以通过使用位于公司A的美国分部处的图像形成设备22来打印上载的打印文件。
第二实施例的打印系统2还可以使得例如对多个公司或单个公司的多个部门成组,以允许它们共享相同的打印条件设置。在这种情况下,终端21可以用于将在终端21中设置的公司ID(第三组织标识符)以及由用户输入的公司ID(第一组织标识符)一起发送到打印任务管理装置32,并且打印任务管理装置32(或用户信息管理装置33)可以用于也基于在终端21中设置的识别用户的属性信息(例如,诸如国家或地区之类的位置,部门、和/或位置信息),并且基于所识别出的属性信息识别打印条件设置。
<<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采用了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方法或机制来实现在实质上相同的效果。在第三实施例中,也使用在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的打印系统2,并且因此省略系统配置的描述。
<打印系统执行的过程>
下面描述由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打印系统2执行的示例性过程。在下文中,省略了第三实施例中的与第二实施例的打印系统中的过程在实质上相同的打印系统2中的过程的描述。
<信息注册过程>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信息注册过程在实质上相同于第一实施例中的信息注册过程。也就是说,在第三实施例中,无需注册图13B的表格,该表格存储属于与对应的集团群组ID相关联的集团群组的公司的公司ID。
<打印任务注册过程和打印过程>
第三实施例的打印任务注册过程在实质上相同于第一实施例的打印任务注册过程,并且因此在这里省略其描述。第三实施例的打印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的打印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图9B的步骤S315。其他步骤在实质上相同,并且在这里省略它们的描述。
在第三实施例的打印过程中的步骤S315中,图像形成装置22将用于设备认证的公司ID、用于用户认证的公司ID、用户ID、口令和设备ID发送到认证服务单元12。因此,在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从图像形成装置22发送用于设备认证和用户认证的两个公司ID。
认证服务单元12基于用于设备认证的公司ID,确认图像形成装置22的有效性(位置或存在)(设备认证)和公司的有效性。认证服务单元12还基于用于用户认证的公司ID,执行用户认证。更具体而言,认证服务单元12通过基于从图像形成装置22发送的用户ID、口令和用于用户认证的公司ID参考图4的认证DB,执行用户认证。
可以由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22的用于输入用户ID和口令的同一屏幕上输入用于用户认证的公司ID。但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具有与图像形成装置22的公司ID相同的公司ID的用户也需要在用于输入用户ID和口令的图像形成装置22的屏幕上输入用于用户认证的公司ID。
在第三实施例的打印系统2中,为了改善用户的便捷性,将具有与图像形成装置22的公司ID相同的公司ID的用户屏幕与具有与图像形成装置22的公司ID不同的公司ID的用户屏幕分开设置。
或者,可以由具有与图像形成装置22的公司ID相同的公司ID的用户和具有与图像形成装置22的公司ID不同的公司ID的用户共享一个屏幕。在这种情况下,基于是否由用户输入用于用户认证的公司ID,来确定用户是否具有与图像形成装置22的公司ID相同的公司ID。
步骤S316和后续步骤在实质上相同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步骤,并且因此在这里省略它们的描述。
<总结>
第三实施例的打印系统2允许用户通过从图像形成设备22发送用于设备认证和用户认证的公司ID两者来在具有与用户的公司ID不同的公司ID的图像形成装置22上打印或处理文件。
第三实施例的打印系统2还使得例如多个公司或单个公司的多个部门的群组共享相同的打印条件设置,并且从而使得属于公司或部门之一的用户能够使用打印条件设置。
<<第四实施例>>
在第四实施例中,将用于确定用于设备认证的公司ID和用于用户认证的公司ID是否关联于相同的集团群组ID的机制增加到第三实施例的机制。在第四实施例中,还使用在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的打印系统2,并且因此省略系统配置的描述。
<打印系统执行的过程>
下面描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由打印系统2执行的示例性过程。在下文中,省略了第四实施例中与第三实施例的打印系统2中的过程在实质上相同的那些过程的描述。
<信息注册过程>
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信息注册过程在实质上相同于第二实施例中的信息注册过程。也就是说,在第四实施例中,在认证DB中注册了图13B的表格,该表格存储了属于与对应的集团群组ID相关联的集团群组的公司的公司ID。
<打印任务注册过程和打印过程>
第四实施例的打印任务注册过程在实质上相同于第三实施例的打印任务注册过程,并且因此在这里省略其描述。第四实施例的打印过程与第三实施例的打印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图9B的步骤S315中执行的用户认证过程。其他步骤在实质上效果相同,并且在这里省略它们的描述。
在第四实施例的打印过程中,如图16中所示来执行用户认证过程。图16是说明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示例性用户认证过程的流程图。
在图16的步骤S601中,认证装置31通过基于从图像形成装置22发送的用户ID、口令和用于用户认证的公司ID参考图13A的表格来执行用户认证
在步骤S602中,当从图像形成装置22发送的用户ID、口令和用于用户认证的公司ID的组合被注册在图13A的表格(或认证DB)中时,认证装置31确定用户是授权的用户。当用户是授权的用户时,认证装置31进行到步骤S603。
在步骤S603中,认证装置31通过参考图13B的表格,确定从图像形成装置22发送的用于用户认证的公司ID和用于设备认证的公司ID是否关联于相同的集团群组ID。
当用于用户认证的公司ID和用于设备认证的公司ID关联于相同的集团群组ID时,在步骤S604中,认证装置31确定认证成功。
同时,当在步骤S602中确定从图像形成装置22发送的用户ID、口令和用于用户认证的公司ID的组合未被注册在图13A的表格中时,认证装置31在步骤S605中确定用户并非授权的用户并且认证并不成功。
而且,当在步骤S603中用于用户认证的公司ID和用于设备认证的公司ID并不关联于相同的集团群组ID时,认证装置31在步骤S605中确定用户并非授权的用户并且认证不成功。
<总结>
在第四实施例的打印系统2中,从图像形成装置22向认证装置31发送用于设备认证的公司ID和用于用户认证的公司ID,并且认证装置31确定用于设备认证的公司ID和用于用户认证的公司ID是否关联于相同的集团群组ID。这个配置改善了在用户试图在具有与用户的公司ID不同的公司ID的图像形成装置22上打印或处理文件的情形下的安全性。
而且在第四实施例的打印系统2中,当例如多个公司或单个公司的多个部门被成组为共享如在第三实施例中设置的相同的打印条件时,属于群组的图像形成装置22或用户可以优选地使用为群组设置的打印条件设置。
本发明并不限于具体公开的实施例,并且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变更而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
在上述实施例的打印系统1和2中,认证服务单元12、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用户信息管理服务单元14和异步转换服务单元15被分别地(即由分离的信息处理装置100)实现为认证装置31、打印任务管理装置32、用户信息管理装置33和异步转换装置34。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配置。
例如,可以由一个信息处理装置100来实现认证服务单元12、打印任务管理服务单元13、用户信息管理服务单元14和异步转换服务单元15中的两个或更多个。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22被用作设备的示例。然而,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输入和输出图像数据的任何其他的设备,例如投影仪或扫描仪。图像形成装置22可以用于在与纸不同或除了纸之外的各种介质上输出(或打印)图像。
公司ID可以被称为“组织ID”、“组织标识符”或“组织标识信息”。也就是说,公司ID(或组织ID、组织标识符或组织标识信息)并不限于用于识别公司的标识信息,而是还可以标识用于识别任何其他类型的组织或群组的标识信息。这里,“组织”并不限于公司或大学,而是可以指示任何类型的设备或用户的群组。而且,“部门”并不限于公司的部门,而是还可以指示任何类型的设备或用户的群组。此外,用于识别用户或设备的群组的合约的标识信息可以被用作公司ID(或组织ID、组织标识符或组织标识信息)。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打印系统1和2中的每个基本上包括彼此连接以进行通信的用于请求任务的注册的终端21、用于输出任务的图像形成装置22、以及信息处理装置100。信息处理装置100基本上包括用于将从终端21发送的电子数据(即要在任务中处理的数据)转换为图像形成装置22(或任何其他设备)能够处理的格式(例如用于打印机的打印数据或用于显示的显示数据)的功能。本发明可以被应用于但不限于具有这样的基本的配置的系统。
公司代码/ID(组织识别信息或第一/第二组织标识符)、用户ID(用户识别信息或第一/第二用户标识符)和口令由诸如管理员之类的用户事先注册。例如,管理员将公司代码、用户ID和口令从管理员终端发送到认证服务单元12(或认证装置31)来请求它们的注册。认证服务单元12的注册单元(未示出)将公司代码、用户ID和口令注册在认证DB中。注册单元用于不注册与一个公司代码相关联的用户ID和口令的相同组合的多个集合。
例如,当接收到新的注册请求时,注册单元确定新的注册请求(其可以被称作为“请求的组合”)中公司代码、用户ID和口令的组合的匹配组合是否存在于认证DB中的已经注册的组合(或记录)中。当在认证DB中找到匹配组合时,注册单元将其报告给管理员终端而不在认证DB中注册所请求的组合。或者,注册单元可以用于显示确认屏幕以向管理员询问是否利用所请求的组合复写匹配组合。当管理员选择复写匹配组合时,注册单元利用所请求的组合复写匹配组合。
同时,当接收到复写注册请求时,注册单元确定匹配所请求的组合的匹配组合是否存在于认证DB中的已经注册的组合(或记录)中。当找到匹配组合时,注册单元利用所请求的组合复写匹配组合。同时,当没有找到匹配组合时,注册单元显示确认屏幕来向管理员询问是否作为新记录注册了所请求的组合或注册了所请求的组合而没有显示确认屏幕。
同时,可以与不同的公司代码相关联地注册用户ID和口令的相同组合。因此,注册单元优选用于首先识别匹配所接收的公司代码的已经注册的公司代码,并且随后确定用户ID和口令的接收的组合是否存在于与所识别出的公司代码相关联的用户ID和口令的已经注册的组合中。该配置使得可以更有效地确定与注册单元首先识别匹配用户ID和口令的所接收的组合的用户ID和口令的已经注册的组合,并且随后确定与所识别出的组合相关联的公司代码是否匹配所接收的公司代码的配置相比较的匹配组合的存在。
在本申请中,外部装置可以对应于终端21;信息处理系统可以对应于打印系统1和2中的任何一个;电子数据接收单元可以对应于打印任务管理装置32;第一和第二接收单元可以对应于打印任务管理装置32;第一和第二认证单元可以对应于认证装置31;第一到第三存储单元可以对应于认证装置31和用户信息管理装置33;并且数据转换单元可以对应于异步转换装置34。而且在本申请中,输出设置可以对应于打印条件设置;数据格式可以对应于打印文件格式;属性信息可以对应于位置(例如国家和地区)、公司、部门、群组、作业和地点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并且第一组织标识符可以对应于由用户输入的公司ID,第二组织标识符可以对应于在表格(数据库)中注册的公司ID,并且第三组织标识符可以对应于终端21中设置的公司ID。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支持多个输出设置和/或数据格式的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和数据转换方法。

Claims (10)

1.一种信息处理系统,由一个或多个信息处理装置实现所述信息处理系统,所述信息处理系统包括:
电子数据接收单元,用于经由网络从外部装置接收电子数据;以及
数据转换单元,用于:
通过参考第一存储单元识别与操作所述外部装置的用户的属性信息相对应的页面描述语言,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单元存储与多种属性信息相关联的所述页面描述语言,以及
根据与所述用户的属性信息相对应的所述识别的页面描述语言,将所接收到的电子数据转换为输出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国家、地区、部门和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之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第一用户标识符和第一组织标识符;以及
第一认证单元,用于通过参考第二存储单元,基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符和第一组织标识符来执行认证,其中所述第二存储单元存储与第二组织标识符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标识符,
其中,所述第一认证单元用于通过识别所述第二组织标识符中的与所述第一组织标识符相匹配的组织标识符和识别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符中的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符相匹配的用户标识符来执行所述认证,其中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符与所匹配的组织标识符相关联;
其中,所述电子数据接收单元用于当由所述第一认证单元执行的认证成功时,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所述电子数据;并且
其中,所述数据转换单元用于通过参考第三存储单元来识别与所述第一组织标识符相对应的所述属性信息,并且基于所识别出的属性信息,通过参考所述第一存储单元来识别所述输出设置和数据格式中的至少之一,其中所述第三存储单元存储与所述第二组织标识符相关联的属性信息的多个集合。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第一用户标识符和第一组织标识符;以及
第一认证单元,用于通过参考第二存储单元,基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符和第一组织标识符执行认证,其中所述第二存储单元存储与第二组织标识符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标识符,
其中,所述第一认证单元用于通过识别所述第二组织标识符中与所述第一组织标识符相匹配的组织标识符和识别与所匹配的组织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符中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符相匹配的用户标识符,来执行所述认证;
其中,所述电子数据接收单元用于当由所述第一认证单元执行的认证成功时,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所述电子数据;并且
其中,所述数据转换单元用于通过参考第三存储单元来识别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符相对应的属性信息,并且基于所识别出的属性信息,通过参考所述第一存储单元来识别所述输出设置和数据格式中的至少之一,其中所述第三存储单元存储与所述第二用户标识符相关联的属性信息的多个集合。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第一用户标识符、第一组织标识符和第三组织标识符;以及
第一认证单元,用于通过参考第二存储单元,基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符和第一组织标识符来执行认证,其中所述第二存储单元存储与第二组织标识符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标识符,
其中,所述数据转换单元用于:
通过参考第三存储单元来识别与所述第三组织标识符相关联并且匹配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符相对应的属性信息的属性信息,其中所述第三存储单元存储与所述第二组织标识符和第二用户标识符相关联的属性信息的多个集合,
基于所识别出的属性信息,通过参考所述第一存储单元,识别所述输出设置,以及
根据所识别出的输出设置,将所接收到的电子数据转换为所述输出数据。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第一用户标识符、第一组织标识符和第三组织标识符;以及
第一认证单元,用于通过参考第二存储单元,基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符和第一组织标识符来执行认证,其中所述第二存储单元存储与第二组织标识符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标识符;
其中,所述数据转换单元用于:
参考用于存储与群组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二组织标识符的第三存储单元,确定所述第一组织标识符和第三组织标识符是否关联于相同的群组标识符,
当所述第一组织标识符和第三组织标识符关联于相同的群组标识符时,基于与所述第三组织标识符相关联的属性信息,识别所述输出设置,以及
根据所识别出的输出设置,将所接收到的电子数据转换为所述输出数据。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第一用户标识符、第一组织标识符和第三组织标识符;以及
第一认证单元,用于通过参考第二存储单元,基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符和第一组织标识符来执行认证,其中所述第二存储单元存储与第二组织标识符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用户标识符,
其中,所述数据转换单元用于:
参考用于存储与群组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二组织标识符的第三存储单元,确定所述第一组织标识符和第三组织标识符是否关联于相同的群组标识符,
当所述第一组织标识符和第三组织标识符关联于相同的群组标识符时,基于与所述第三组织标识符相关联并且匹配与所述第一用户标识符相对应的属性信息的属性信息,识别所述输出设置,以及
根据所识别出的输出设置,将所接收到的电子数据转换为所述输出数据。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
第一存储单元;以及
第二存储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单元用于在与所述用户的用户标识符相关联的数据存储单元中存储所述输出数据或电子数据;并且
其中,当改变所述用户的属性信息时,所述第二存储单元以与所述数据存储单元中的改变的属性信息相对应的输出设置或数据格式存储所述输出数据。
9.一种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经由网络连接到外部装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电子数据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电子数据;以及
数据转换单元,用于:
通过参考存储单元识别与操作所述外部装置的用户的属性信息相对应的页面描述语言,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与多种属性信息相关联的所述页面描述语言,以及
根据与所述用户的属性信息相对应的所述识别的页面描述语言,将所接收到的电子数据转换为输出数据。
10.一种通过信息处理系统执行的方法,所述信息处理系统是由一个或多个信息处理装置实现的,所述方法包括:
经由网络从外部装置接收电子数据;
通过参考存储单元识别与操作所述外部装置的用户的属性信息相对应的页面描述语言,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与多种属性信息相关联的所述页面描述语言;以及
根据与所述用户的属性信息相对应的所述识别的页面描述语言,将所接收到的电子数据转换为输出数据。
CN201310038907.2A 2012-02-01 2013-01-31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和数据转换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129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20250 2012-02-01
JP2012-020250 2012-02-01
JP2012101991 2012-04-27
JP2012-101991 2012-04-27
JP2013002199A JP6098172B2 (ja) 2012-02-01 2013-01-10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変換方法
JP2013-002199 2013-01-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2922A CN103312922A (zh) 2013-09-18
CN103312922B true CN103312922B (zh) 2015-12-02

Family

ID=47740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3890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12922B (zh) 2012-02-01 2013-01-31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和数据转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07897B2 (zh)
EP (1) EP2624122B1 (zh)
JP (1) JP6098172B2 (zh)
CN (1) CN1033129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30637B2 (en) 2013-07-26 2016-08-30 Ricoh Company, Ltd. Service provid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gathering method
US9164710B2 (en) 2013-07-26 2015-10-20 Ricoh Company, Ltd. Service providing system and service providing method
US9189187B2 (en) 2013-07-30 2015-11-17 Ricoh Company, Ltd. Service providing system and service providing method for providing a service to a service usage device connected via a network
US9537849B2 (en) 2013-07-31 2017-01-03 Ricoh Company, Limited Service provision system, service provis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JP6303538B2 (ja) * 2014-01-27 2018-04-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126604A (ja) * 2015-01-06 2016-07-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端末装置、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出力方法
US10122870B2 (en) 2015-02-16 2018-11-06 Ricoh Company,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JP6454213B2 (ja) * 2015-04-09 2019-0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出力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出力装置、これらにおける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207019A (ja) * 2015-04-24 2016-12-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6330844B (zh) 2015-07-02 2020-08-04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跨终端的免登方法和设备
JP6690186B2 (ja) * 2015-08-18 2020-04-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サービス提供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01110B2 (ja) 2015-09-30 2019-11-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サーバ
US9794447B2 (en) 2015-09-30 2017-10-17 Ricoh Company, Ltd. Service providing system, cooper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EP3182272A1 (en) 2015-12-15 2017-06-21 Ricoh Company, Ltd. Service provid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nontransitory recording medium, and program
JP6447564B2 (ja) * 2016-04-07 2019-01-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US10078479B2 (en) * 2016-05-25 2018-09-18 Ricoh Company, Ltd. Printing process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JP7094809B2 (ja) * 2018-07-10 2022-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314491B2 (ja) 2018-09-26 2023-07-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フロー設定方法
JP7302181B2 (ja) 2019-01-28 2023-07-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US11243722B2 (en) 2019-02-11 2022-02-08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universal mobile internet proxy printing
US10901664B2 (en) * 2019-03-04 2021-01-26 Ricoh Company, Ltd. Print job submission mechanism
US11190514B2 (en) * 2019-06-17 2021-11-3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lient-server security enhancement using information accessed from access tokens
US11137954B2 (en) 2019-06-25 2021-10-05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policy-based printing operations using identification numbers
JP7400324B2 (ja) 2019-10-11 2023-12-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サービス提供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484494B2 (ja) * 2020-06-30 2024-05-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印刷物発注支援システム、印刷物発注支援方法、および印刷物発注支援プログラム
JP2022115602A (ja) * 2021-01-28 2022-08-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96230A (ja) * 2002-03-29 2003-10-17 Brother Ind Ltd 印刷システム、及び、電子機器、記憶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61460A1 (fr) * 2000-02-21 2001-08-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ysteme de mediation pour impression en reseau
JP2002236577A (ja) * 2000-11-17 2002-08-23 Canon Inc 印刷処理における自動認証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JP2004050585A (ja) * 2002-07-19 2004-02-19 Canon Inc Gps内蔵プリンタおよびデータサーバ
JP2005078252A (ja) 2003-08-29 2005-03-24 Canon Inc 印刷システム
JP4467385B2 (ja) * 2004-08-23 2010-05-26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JP3888556B2 (ja) * 2004-11-08 2007-03-0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複合機
JP4640702B2 (ja) 2005-10-07 2011-03-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プリント・システム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プリント制御方法
US8014025B2 (en) * 2005-12-05 2011-09-06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utputting a job
KR101126170B1 (ko) * 2007-07-03 2012-03-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컬러 프린팅 시스템
JP5365360B2 (ja) * 2009-06-19 2013-12-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96230A (ja) * 2002-03-29 2003-10-17 Brother Ind Ltd 印刷システム、及び、電子機器、記憶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42848A (ja) 2013-12-05
EP2624122B1 (en) 2019-03-13
CN103312922A (zh) 2013-09-18
EP2624122A3 (en) 2014-05-07
EP2624122A2 (en) 2013-08-07
US9207897B2 (en) 2015-12-08
US20130194633A1 (en) 2013-08-01
JP6098172B2 (ja) 2017-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2922B (zh)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和数据转换方法
EP2624123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authentication method
CN109618071B (zh) 打印系统、管理装置及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及方法
US9807272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US886705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transferring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of authentication print data
US9418217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JP5516688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クライアント装置、中継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079420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9507953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7328784A (ja) 文書情報処理装置にアクセスするための方法、マシン読取可能な媒体及び装置
JP6202048B2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クラウドサーバー、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9425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200900A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处理系统及图像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JP2019028805A (ja) システム、デバイス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JP2018156250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機器、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494707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1645027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data output requests and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US11995173B2 (en) Service providing system, application usage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JP6390158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65681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electronic data associated with a user identified based on sourc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JP2006113710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21099669A (ja) 情報端末、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022338A (ja) 印刷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049853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Termination date: 202201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