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2071A - 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2071A
CN103312071A CN2013100341355A CN201310034135A CN103312071A CN 103312071 A CN103312071 A CN 103312071A CN 2013100341355 A CN2013100341355 A CN 2013100341355A CN 201310034135 A CN201310034135 A CN 201310034135A CN 103312071 A CN103312071 A CN 1033120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ubstrate
protuberance
motor
lead division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341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2071B (zh
Inventor
大熊仁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12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2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2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20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8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around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56Manufacturing winding connections
    • H02K15/0068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windings, prior to mounting into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12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bobbins for supporting the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measur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or electric components
    • H02K2211/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 boards, e.g. pcb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09Dynamoelectric mach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马达的绝缘件具有本体部和电线引导部。本体部覆盖齿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周向的侧面。电线引导部从本体部朝向下方突出。从线圈延伸出来的电线的引出部经由电线引导部而到达设置在电路基板的下表面的焊盘部。并且,引出部与电线引导部之间的接触部位于比电路基板的下表面靠下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马达的驱动电流经装配有电路的电路基板而被供给至线圈。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第H09-285075号公报和日本公开公报第2011-16702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将从线圈引出的电线与电路基板进行电连接的结构。
根据日本公开公报第H09-285075号公报的记载,在PC板的孔中插入定子的线圈的端子,且通过锡焊分别与各电路连接(段落0029-段落0032,图5-图10)。并且,根据日本公开公报第2011-167024号公报的记载,将线圈的绕线的末端缠绕于端子作为捆扎部,且将端子的前端部分嵌入切口部,并且用焊锡等将捆扎部与基板的焊盘部进行电连接(段落0032,图6)。
但是,在将电线缠绕于针状的端子的结构中,由于操作者的不同,容易使所缠绕的电线的张力产生偏差。若电线的张力强度过大,会引起端子变形,从而有可能损伤电线等。因此,操作者需要谨慎操作。并且,基板的上表面与定子大多是在轴向上接近。因此在将电线锡焊在基板的上表面的结构中,锡焊操作较难。
然而,若在电路基板的下表面锡焊电线,则定子不易成为锡焊作业的障碍。但是,若将从线圈延伸出来的电线引到电路基板的下表面侧,则电线容易与电路基板的边缘接触。因此由于电线与电路基板的边缘接触,容易产生电线的损伤和断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该马达将从线圈引出的电线与电路基板的下表面侧连接,且能够抑制电线的损伤。
本申请所例示的第一发明的马达具有:静止部和旋转部,所述旋转部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所述静止部旋转,所述静止部具有:多个齿,所述多个齿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呈放射状延伸;树脂制的绝缘件,其安装于所述齿;线圈,其由缠绕于所述绝缘件的电线构成;以及电路基板,其配置在所述线圈的下侧,所述旋转部具有在径向上与所述齿对置的磁铁,所述绝缘件具有:本体部,其覆盖所述齿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周向的侧面;以及电线引导部,其从所述本体部朝向下方突出,从所述线圈延伸出来的所述电线的引出部经由所述电线引导部而到达设置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下表面的焊盘部,所述引出部与所述电线引导部之间的接触部位于比所述电路基板的下表面靠下侧的位置。
本申请所例示的第二发明的马达的制造方法,其中,该马达具有:多个齿、树脂制的绝缘件、线圈以及电路基板,多个所述齿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呈放射状延伸,所述绝缘件具有安装于所述齿的本体部和从所述本体部朝向下方延伸的电线引导部,所述线圈由缠绕于所述本体部的电线构成,所述电路基板配置于所述线圈的下侧,所述马达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a)将所述电线缠绕于所述本体部从而形成所述线圈的工序;b)在比所述电线引导部的下端部靠上侧的位置且比所述线圈更靠下侧的位置配置所述电路基板的工序;c)将从所述线圈延伸出来的所述电线的引出部经由所述电线引导部而向设置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下表面的焊盘部引导的工序;d)将所述引出部锡焊于所述焊盘部的工序;e)使所述电路基板相对于所述绝缘件朝向下侧移动的工序,在所述工序e)之后,所述引出部与所述电线引导部之间的接触部位于比所述电路基板的下表面靠下侧的位置。
根据本申请所例示的第一发明,引出部与电线引导部之间的接触部位于比电路基板的下表面靠下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电路基板的边缘与引出部接触。所以能够抑制引出部的损伤。
根据本申请所例示的第二发明,引出部与电线引导部之间的接触部位于比电路基板的下表面靠下侧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电路基板的边缘与引出部接触。并且在将引出部锡焊于焊盘部后,焊盘部与接触部的距离缩短。因此在焊盘部与接触部之间能够抑制对引出部所施加的张力。结果是能够抑制引出部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2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马达的纵剖视图。
图3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静止部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4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枢以及电路基板的仰视图。
图5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线引导部的仰视图。
图6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线引导部的纵剖视图。
图7为从径向外侧观察到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线引导部的图。
图8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静止部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9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静止部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10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枢、电路基板、以及基底部件的组装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1为表示在焊盘部锡焊引出部时的状态的图。
图12为表示在基底部件固定电路基板时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申请中,分别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以马达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并且,在本申请中,以轴向为上下方向,相对于电路基板而言以线圈侧为上,来对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但是,这只是为了方便说明而定义的上下方向,并不限定本发明所涉及的马达在制造时以及使用时的方向。
<1.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A的局部纵剖视图。如图1所示,马达1A具有静止部2A和旋转部3A。旋转部3A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静止部2A旋转。
静止部2A具有:多个齿512A、绝缘件52A、线圈53A和电路基板24A。齿512A以中心轴线为中心呈放射状延伸。绝缘件52A为安装于齿512A的树脂制部件。绝缘件52A具有本体部61A和电线引导部62A。本体部61A安装于齿512A。本体部61A覆盖齿512A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周向的侧面。电线引导部62A从本体部61A朝向下方突出。
线圈53A由缠绕于绝缘件52A的电线构成。具体地说,由缠绕于绝缘件52A的本体部61A的电线构成。电路基板24A配置在线圈53A的下侧。在电路基板24A的下表面设置焊盘部241A。并且,旋转部3A具有磁铁33A。磁铁33A在径向上与齿512A对置。
从线圈53A延伸出来的电线的引出部54A经由电线引导部62A而到达电路基板24A的焊盘部241A。如图1所示,引出部54A与电线引导部62A之间的接触部541A位于比电路基板24A的下表面靠下侧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电路基板24A的边缘244A与引出部54A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引出部54A的损伤。
在制造该马达1A时,首先将电线缠绕于绝缘件52A的本体部61A从而形成线圈53A。然后,在比电线引导部62A的下端部靠上侧的位置且比线圈53A靠下侧的位置配置电路基板24A。接下来,将从线圈53A延伸出来的电线的引出部54A经由电线引导部62A而向设置于电路基板24A的下表面的焊盘部241A引导。并且将引出部54A锡焊在焊盘部241A。
之后,使电路基板24A相对于绝缘件52A向下侧移动。即,在将引出部54A锡焊在焊盘部241A之后,接触部541A与焊盘部241A的距离缩小。这样一来,在接触部541A与焊盘部241A之间能够抑制对引出部54A所施加的张力。因此能够抑制引出部54A的损伤。
但是,在制造后的状态中,使接触部541A位于比电路基板24A的下表面靠下侧的位置。这样一来,能够抑制电路基板24A的边缘244A与引出部54A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引出部54A的损伤。
<2.第二实施方式>
<2-1.马达的整体结构>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马达1的纵剖视图。该风扇马达1搭载于服务器、路由器、通信基站以及开关装置等设备中,用于产生冷却用的气流。但是本发明的马达也可以是用于风扇以外的用途的马达。并且,本发明的马达也可搭载于汽车等输送设备、家电产品、OA设备以及医疗设备等中。
如图2所示,风扇马达1具有静止部2和旋转部3。静止部2被固定在搭载有风扇马达1的设备的框体。旋转部3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静止部旋转。
本实施方式的静止部2具有基底部件21、轴承部22、电枢23以及电路基板24。图3为静止部2的局部纵剖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参照图2的同时也适当地参照图3。
基底部件21为支撑轴承部22、电枢23和电路基板24的部件。基底部件21的材料例如使用铝等金属或树脂。如图3所示,基底部件21具有底板部41、轴承保持部42和外壁部43。底板部41在电路基板24的下侧沿与中心轴线9正交的方向扩展。底板部41为大致平板状的部位。轴承保持部42从底板部41的内周部朝向上方延伸。轴承保持部42为大致圆筒状的部位。外壁部43从底板部41的外周部朝向上方延伸。
轴承部22为将旋转部3侧的轴31支撑为能够旋转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的轴承部22中,使用借助球体而使外圈与内圈相对旋转的球轴承。轴承部22的外圈被固定在轴承保持部42的内周面。而轴承部22的内圈被固定在轴31。但是也可使用滑动轴承或流体轴承等其他方式的轴承来代替球轴承。
电枢23具有定子铁芯51、绝缘件52和线圈53。定子铁芯51为由硅素钢板等电磁钢板在轴向上层叠而成的钢板的层叠体。定子铁芯51具有铁芯背部511和多个齿512。铁芯背部511为与中心轴线9同轴配置的圆环状的部位。各齿512从铁芯背部511朝向径向外侧突出。铁芯背部511被固定于轴承保持部42的外周面。多个齿512沿周向以等间隔排列。各齿512相对于中心轴线9呈放射状延伸。
绝缘件52被安装于定子铁芯51的各齿512。绝缘件52由绝缘性的树脂形成。如图3所示,绝缘件52具有本体部61和电线引导部62。本体部61覆盖各齿512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周向的两侧面。电线引导部62从本体部61朝向下方突出。另外,关于绝缘件52的更为详细的形状稍后叙述。
线圈53由缠绕于绝缘件52的本体部61的电线而构成。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由绝缘件52的本体部61而在齿512的周围缠绕电线。本体部61介于齿512与线圈53之间而使齿512与线圈53之间电绝缘。
电路基板24装配有向线圈53供给驱动电流用的电路。电路基板24配置在线圈53以及后述的磁铁33的下侧。如图3所示,基底部件21具有在比外壁部43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从底板部41朝向上方突出的多个台座部44。电路基板24配置于多个台座部44的上表面。并且,电路基板24通过从上侧安装的螺丝441而被固定于台座部44。
并且,如图2所示,在电路基板24中连接有用于与外部装置之间输出输入电信号的导线25。导线25被固定在设置于电路基板24的下表面侧的固定部240。并且导线25从固定部240沿电路基板24的下表面延伸到比外壁部43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部3具有轴31、转子保持架32、多个磁铁33和叶轮34。
轴31为沿轴向延伸的柱状的部件。轴31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形成。轴31被轴承部22支撑,并且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轴31的上端部比轴承保持部42的上端部更向上方突出。并且,在轴31的上端部安装有环状的衬套311。
转子保持架32保持磁铁33,并且随轴31一同旋转。转子保持架32经由衬套311而固定于轴31。但是,转子保持架32也可直接固定于轴31。转子保持架32具有盖部321和圆筒部322。盖部321为从衬套311朝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大致平板状的部位。圆筒部322从盖部321的外周部朝向下方延伸。圆筒部322为大致圆筒状的部位。
各磁铁33在俯视时呈大致圆弧状弯曲。多个磁铁33固定于圆筒部322的内周面。多个磁铁33位于电枢23的径向外侧。各磁铁33的径向内侧的面成为在径向上与齿512对置的磁极面。多个磁铁33以N极的磁极面与S极的磁极面交替排列的方式沿周向以等间隔排列。另外,也可使用N极与S极沿周向交替被磁化的一个圆环状磁铁来代替多个磁铁33。
叶轮34具有中央帽部341、上幕部342、下幕部343和多个叶片344。中央帽部341为固定于转子保持架32以及衬套311的有盖圆筒状的部位。在中央帽部341的上方设有叶轮34的进气口345。
上幕部342从进气口345的周缘部朝向径向外侧且向下侧扩展。下幕部343在比上幕部342靠下侧的位置从中央帽部341朝向径向外侧且向下侧扩展。多个叶片344在上幕部342与下幕部343之间沿轴向扩展。并且在上幕部342的外周部与下幕部343的外周部之间设置有叶轮34的排气口346。
在这种马达1中,若向电枢23的线圈53供给驱动电流,则会在定子铁芯51的多个齿512处产生径向的磁通。并且通过齿512与磁铁33之间的磁通的作用而产生周向的转矩。其结果是,旋转部3相对于静止部2而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
若旋转部3旋转,则会通过叶轮34的多个叶片344而产生气流。即,叶轮34的上方的气体经由进气口345被吸引到上幕部342与下幕部343之间的空间,并从排气口346朝向径向外侧排出。
<2-2.电线的连接结构>
接下来,对电枢23与电路基板24之间的电线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
图4为电枢23以及电路基板24的仰视图。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路基板24的下表面设有三个焊盘部241。各焊盘部241成为装配在电路基板24中的电路的电端部。并且绝缘件52具有三根电线引导部62。各电线引导部62分别配置于各焊盘部241的径向内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线圈53引出三根引出部54。三根引出部54分别对应作为驱动电流而输入的三相交流的U相、V相以及W相。如图3以及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各引出部54通过将两根电线绞合而构成。
在电路基板24的内周部设有三个切口242。引出部54从线圈53通过切口242被引出到电路基板24的下侧。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切口242分别配置于相邻的齿512之间的周向位置。因此由于朝向切口242延伸的引出部54,不易限制用于配置线圈53的空间。因此不易限制线圈53的匝数。并且电路基板24也可具有供引出部54通过的贯通孔来代替切口242。另外切口242或贯通孔的个数也可配合驱动相数而适当地变更。
从电路基板24引出到下侧的引出部54,经由电线引导部62而到达焊盘部241。并且引出部54的端部被锡焊到焊盘部241。由此装配于电路基板24的电路与线圈53电连接。这样一来,如果在电路基板24的下表面侧锡焊引出部54,则锡焊用的夹具或引出部54不易与电枢23接触。因此锡焊作业变得容易。
并且,如图4所示,在电路基板24的下表面遍布径向全长设置未配置电子部件245的带状区域243。并且在该带状区域243配置焊盘部241。这样一来,将引出部54锡焊在焊盘部241时,锡焊用的夹具或引出部54不易与电子部件245接触。因此锡焊作业变得更加容易。并且电线引导部62位于带状区域243的径向内侧。这样一来,能够使从电线引导部62引出的引出部54通过最短的距离被引出到焊盘部241侧。
图5为电线引导部62的仰视图。图6为电线引导部62的纵剖视图。图7为从径向外侧观察到的电线引导部62的图。如图5-图7所示,电线引导部62具有第一突出部71、凸缘部72和第二突出部73。引出部54配置在第一突出部71的径向内侧、凸缘部72的下侧且在第二突出部73的径向外侧。
第一突出部71在比焊盘部241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从绝缘件52的本体部61朝向下方突出。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71通过电路基板24的切口242而沿轴向延伸。第一突出部71的下端部位于比电路基板24的下表面靠下侧的位置。
引出部54与第一突出部71中的比凸缘部72靠下侧的部分的径向内侧的面接触。由此能够限制引出部54朝向径向外侧的位置偏移。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71与引出部54之间的接触部541位于比电路基板24的下表面靠下侧的位置。这样一来,能够抑制电路基板24的下表面与电路基板24的内周面之间的边缘244与引出部54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引出部54的损伤。
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71中的比凸缘部72靠下侧的部分的径向内侧的面包括倾斜面711。倾斜面711以随着朝向下方而远离中线轴9的方式倾斜。并且引出部54与该倾斜面711接触。由此能够抑制引出部54向上方的位置偏移。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抑制电路基板24的边缘244与引出部54接触。并且在焊盘部241与接触部541之间能够抑制对引出部54施加的张力。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引出部54的损伤。另外,第一突出部71也可具有倾斜度可变的弯曲面来代替倾斜度不变的倾斜面711。
并且,第一突出部71中的比凸缘部72靠下侧的部分的径向内侧的面以及周向侧面,优选包括沿周向扩展的弯曲面。即,第一突出部71优选在周向不具有边缘。这样一来,在第一突出部71与引出部54间的接触部应力不易集中。因此能够抑制引出部54的损伤。
凸缘部72从第一突出部71朝向径向内侧以及周向两侧扩展。凸缘部72的下表面成为引导引出部54的引导面721。引导面721在第一突出部71与第二突出部73之间朝向下方。引导面721通过覆盖引出部54的上部,来抑制引出部54向上方的位置偏移。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抑制电路基板24的边缘244与引出部54接触。
尤其,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面721位于比电路基板24的下表面靠下侧的位置且比引出部54靠上侧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电线引导部62与引出部54之间的接触部541向比电路基板24的下表面靠上方发生位置偏移。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抑制电路基板24的边缘244与引出部54接触。
并且,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面721包括水平引导面722和倾斜引导面723。水平引导面722从倾斜引导面723朝向焊盘部241侧而大致水平地扩展。倾斜引导面723以随着远离水平引导面722而高度上升的方式倾斜。引出部54的端部依次沿倾斜引导面723、水平引导面722而被拉伸。被拉伸的引出部54的端部锡焊在配置于电路基板24的下侧的焊盘部241。其结果是,引导面721的线圈53侧的端部位于比引导面721的焊盘部241侧的端部更靠上方。
这样一来,容易将从线圈53延伸出来的引出部54沿引导面721配置。并且能够抑制引出部54的急折弯。另外引导面721的形状也可不必一定具有水平引导面722和倾斜引导面723。倾斜引导面723既可为倾斜度不变的倾斜面也可为倾斜度可变的弯曲面。并且引导面721也可从引导开始位置到引导结束位置整体倾斜。
第二突出部73在比第一突出部71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从凸缘部72朝向轴向下方延伸。更为具体地说,第二突出部73从凸缘部72的径向内侧的端缘部朝向轴向下方延伸。引出部54配置在第一突出部71与第二突出部73之间。由此能够防止引出部54向径向内侧以及径向外侧产生位置偏移。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在第二突出部73的径向内侧配置的轴承保持部42与引出部54接触。
并且,如图3、图6以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突出部73的下端部位于比第一突出部71的下端部靠上侧的位置。因此将引出部54容易地缠绕在第一突出部71。由此配置引出部54的作业变得更加容易。
并且,如图5以及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突出部73具有第一壁部731和一对第二壁部732。第一壁部731在第一突出部71的径向内侧大致沿周向扩展。第二壁部732在第一壁部731的周向的两侧朝向径向外侧延伸。从线圈53延伸出来的引出部54沿第一壁部731以及第二壁部732配置,从而能够朝向焊盘部241侧弯曲。
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壁部732在俯视时呈大致圆弧状弯曲。因此能够抑制从线圈53延伸出来的引出部54急折弯,且能够使其朝向焊盘部241侧弯曲。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绝缘件52还具有上限定位部63。图8为包括上限定位部63的静止部2的局部纵剖视图。如图8所示,上限定位部63从绝缘件52的本体部61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朝向下方延伸。上限定位部63的下端部隔着间隙而与电路基板24的上表面在轴向上对置。
在后述的制造工序中,在使电路基板24的上表面与上限定位部63接触的状态下,在焊盘部241锡焊引出部54。并且锡焊之后,使电路基板24下降,从而使电路基板24与上限定位部63分离。由此抑制引出部54的在电线引导部62与焊盘部241之间的张力。若能够抑制引出部54的张力,则能够进一步抑制在引出部54产生断线等损伤。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绝缘件52还具有下限定位部64。图9为包括下限定位部64的静止部2的局部纵剖视图。下限定位部64在周向上配置在与电线引导部62错开的位置。如图9所示,下限定位部64具有第三突出部641和钩部642。第三突出部641从绝缘件52的本体部61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朝向下方延伸。钩部642在比电路基板24的下表面靠下侧位置从第三突出部641朝向径向外侧突出。钩部642的上表面与电路基板24的下表面在轴向上隔着间隙对置。
在后述的制造工序中,在将电路基板24固定在基底部件21前,将从线圈53延伸的引出部54锡焊到电路基板24的焊盘部241。这时,钩部642防止电路基板24从绝缘件52脱落。即,钩部642在马达1的制造工序中发挥防止绝缘件52与电路基板24分离的作用。
另外,如图4所示,下限定位部64沿周向配置两个,但也可配置一个或者三个以上。并且下限定位部64优选沿周向以等间隔配置。由此能够更为有效地防止绝缘件52与电路基板24分离。
<2-3.风扇马达的制造顺序>
接下来,对风扇马达1的制造顺序的一部分进行说明。图10为表示上述风扇马达1的制造工序中电枢23、电路基板24以及基底部件21的组装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在图10的例子中,首先在定子铁芯51安装绝缘件52(步骤S1)。其次,在绝缘件52的本体部61缠绕电线从而形成线圈53(步骤S2)。由此得到电枢23。
接下来,在线圈53的下侧配置电路基板24(步骤S3)。电路基板24以焊盘部241朝下的状态配置。并且这时使下限定位部64的第三突出部641弯曲,在比钩部642靠上侧的位置配置电路基板24。其结果是,电路基板24的下表面配置在比电线引导部62的第一突出部71的下端部更靠上侧。并且借助钩部642能够防止电路基板24朝向下方脱落。
之后,将从线圈53延伸出来的引出部54经由电线引导部62而向焊盘部241引导(步骤S4)。引出部54在第一突出部71的径向内侧且在第二突出部73的径向外侧沿引导面721配置。并且引出部54与电线引导部62之间的接触部541位于比电路基板24的下表面靠下侧的位置。
接下来,在焊盘部241锡焊引出部54(步骤S5)。在此,如图11所示,将电路基板24的上表面与上限定位部63接触。在使电路基板24与上限定位部63接触的状态下,在焊盘部241锡焊引出部54,因此能够抑制电路基板24的位置偏移。由此容易锡焊。
之后,将电路基板24固定在基底部件21(步骤S6)。在此,如图12所示,电路基板24借助从上插入的螺丝441而螺丝固定于基底部件21的台座部44。若在基底部件21固定电路基板24,则台座部44的上表面与电路基板24的下表面相接触。并且与此同时,电路基板24相对于绝缘件52朝向下侧移动,且电路基板24的上表面与上限定位部63的下端部分离。
在步骤6中,引出部54与电线引导部62之间的接触部541同焊盘部241之间的距离缩小。因此在接触部541与焊盘部241之间,能够抑制对引出部54施加的张力。由此能够抑制引出部54的损伤。
但是,在步骤S6中,使接触部541位于比电路基板24的下表面更靠下侧。这样一来,能够抑制电路基板24的边缘244与引出部54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引出部54的损伤。
<3.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所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例如,如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所述,引出部既可为将多根电线绞合而成,也可为一根电线。并且从电路基板引出到下侧的引出部的个数既可以如上述第二实施方式那样为三根,也可以为1-2根或者4根以上。并且本发明的马达也可为磁铁在电枢的内侧旋转的内转子型的马达。
并且,关于电线引导部的形状与马达的细节部分的形状,也可与本申请的各图不同。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所出现的各个要素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组合。
本发明能够用于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Claims (14)

1.一种马达,具有:
静止部;以及
旋转部,其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所述静止部旋转,
所述静止部具有:
多个齿,多个所述齿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呈放射状延伸;
树脂制的绝缘件,其安装于所述齿;
线圈,其由缠绕于所述绝缘件的电线构成;以及
电路基板,其配置于所述线圈的下侧,
所述旋转部具有在径向上与所述齿对置的磁铁,
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件具有:
本体部,其覆盖所述齿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周向的侧面;以及
电线引导部,其从所述本体部朝向下方突出,
从所述线圈延伸出来的所述电线的引出部经由所述电线引导部而到达设置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下表面的焊盘部,
所述引出部与所述电线引导部之间的接触部位于比所述电路基板的下表面靠下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具有供所述引出部通过的切口或者贯通孔,
所述切口或者所述贯通孔配置于相邻的所述齿之间的周向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线引导部具有:
第一突出部,其在比所述焊盘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从所述本体部朝向下方突出;以及
凸缘部,其从所述第一突出部朝向径向内侧以及周向两侧扩展,
所述凸缘部的下表面为引导所述引出部的引导面,
所述引导面位于比所述电路基板的下表面靠下侧的位置且位于比所述引出部靠上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面的所述线圈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引导面的所述焊盘部侧的端部靠上方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突出部中的比所述凸缘部靠下侧的部分的径向内侧的面包括以随着朝向下方而远离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或者弯曲面,
所述引出部与所述倾斜面或者所述弯曲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线引导部还具有第二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在比所述第一突出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从所述凸缘部沿轴向延伸,
在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配置有所述引出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突出部的下端部位于比所述第一突出部的下端部靠上侧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突出部具有:
第一壁部,其在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径向内侧沿周向扩展,以及
第二壁部,其在所述第一壁部的周向的两侧朝向径向外侧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件还具有上限定位部,该上限定位部与所述电路基板的上表面隔着间隙而在轴向上对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件还具有下限定位部,
所述下限定位部具有:
第三突出部,其从所述本体部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朝向下方延伸;以及
钩部,其在比所述电路基板的下表面靠下侧的位置从所述第三突出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
所述钩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电路基板的下表面隔着间隙而在轴向上对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基板的下表面遍布径向全长具有未配置电子部件的带状区域,
在所述带状区域配置所述焊盘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线引导部位于所述带状区域的径向内侧。
13.一种马达的制造方法,
所述马达具有:
多个齿,多个所述齿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呈放射状延伸;
树脂制的绝缘件,其具有安装于所述齿的本体部和从所述本体部朝向下方延伸的电线引导部;
线圈,其由缠绕于所述本体部的电线构成;以及
电路基板,其配置于所述线圈的下侧,
所述马达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a)将所述电线缠绕于所述本体部从而形成所述线圈的工序;
b)在比所述电线引导部的下端部靠上侧的位置且比所述线圈靠下侧的位置配置所述电路基板的工序;
c)将从所述线圈延伸出来的所述电线的引出部经由所述电线引导部而向设置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下表面的焊盘部引导的工序;
d)将所述引出部锡焊于所述焊盘部的工序;以及
e)使所述电路基板相对于所述绝缘件朝向下侧移动的工序,
在所述工序e)之后,所述引出部与所述电线引导部之间的接触部位于比所述电路基板的下表面靠下侧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达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序d)中,在使所述绝缘件与所述电路基板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将所述引出部锡焊在所述焊盘部,
在所述工程e)中,使所述绝缘件与所述电路基板的上表面分离。
CN201310034135.5A 2012-03-06 2013-01-29 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33120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48727 2012-03-06
JP2012048727A JP5843157B2 (ja) 2012-03-06 2012-03-06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2071A true CN103312071A (zh) 2013-09-18
CN103312071B CN103312071B (zh) 2016-04-13

Family

ID=49113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34135.5A Active CN103312071B (zh) 2012-03-06 2013-01-29 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50207B2 (zh)
JP (1) JP5843157B2 (zh)
CN (1) CN10331207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6911A (zh) * 2017-07-14 2019-01-2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制造方法和马达
CN110323888A (zh) * 2018-03-29 2019-10-11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
CN110870173A (zh) * 2017-07-10 2020-03-06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电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29614B2 (en) * 2013-07-02 2018-03-27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with integrated slot liner and bobbin with guides for conductor coils
JP6281250B2 (ja) * 2013-11-11 2018-02-2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US10601285B2 (en) * 2014-10-23 2020-03-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Wiring board, electric motor, electric apparatus, and air conditioner
JP2018107903A (ja) * 2016-12-26 2018-07-05 東芝ホームテクノ株式会社 ファンモータおよびファンモータ組立治具
JP2019180200A (ja) 2018-03-30 2019-10-17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及び送風装置
JP7275430B2 (ja) * 2018-08-29 2023-05-18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モータ
KR102656510B1 (ko) * 2018-12-11 2024-04-1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모터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63403A1 (en) * 2004-09-21 2006-03-23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CN101009446A (zh) * 2006-01-26 2007-08-01 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马达的定子装置
CN101213723A (zh) * 2006-06-09 2008-07-0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无刷电机以及风扇组件
JP2009110611A (ja) * 2007-10-31 2009-05-21 Panasonic Corp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US7812489B2 (en) * 2007-03-06 2010-10-12 Panasonic Corporation Mo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58886U (zh) * 1986-09-30 1988-04-19
JP2502304Y2 (ja) * 1990-10-19 1996-06-19 松下精工株式会社 樹脂モ―ルドモ―タの固定子
JPH05252682A (ja) * 1992-02-28 1993-09-28 Nagano Nippon Densan Kk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JPH08126238A (ja) * 1994-10-27 1996-05-17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2相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H09285075A (ja) 1996-04-16 1997-10-31 Minebea Co Ltd 軸流ファンモータ
WO2006122604A1 (de) * 2005-05-20 2006-11-23 Ebm-Papst St. Georgen Gmbh & Co. Kg Elektronisch kommutierter elektromotor, und verfahren zur seiner herstellung
JP4946276B2 (ja) * 2006-08-31 2012-06-06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2008193889A (ja) * 2007-01-09 2008-08-21 Asmo Co Ltd モータ
TWI337437B (en) * 2006-12-22 2011-02-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Fan, motor and fixture thereof
JP5200521B2 (ja) 2007-12-17 2013-06-0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及び冷却ファン
JP2011167024A (ja) 2010-02-15 2011-08-25 Minebea Co Ltd Dc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63403A1 (en) * 2004-09-21 2006-03-23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CN101009446A (zh) * 2006-01-26 2007-08-01 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马达的定子装置
CN101213723A (zh) * 2006-06-09 2008-07-0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无刷电机以及风扇组件
US7812489B2 (en) * 2007-03-06 2010-10-12 Panasonic Corporation Motor
JP2009110611A (ja) * 2007-10-31 2009-05-21 Panasonic Corp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0173A (zh) * 2017-07-10 2020-03-06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电机
CN109256911A (zh) * 2017-07-14 2019-01-2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制造方法和马达
CN110323888A (zh) * 2018-03-29 2019-10-11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2071B (zh) 2016-04-13
US9350207B2 (en) 2016-05-24
JP5843157B2 (ja) 2016-01-13
JP2013187923A (ja) 2013-09-19
US20130234547A1 (en) 2013-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2071A (zh) 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CN101682225B (zh) 定子及使用该定子的旋转电机
US9316229B2 (en) Motor and fan
EP2937975A2 (en) Motor and blower
CN104638840B (zh) 马达
CN117526607A (zh) 转子、电动机、送风机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04597750U (zh) 内转子型无刷马达及电气设备
JP2009189078A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及び回転電機
CN104638834A (zh) 马达
JP2015167464A (ja) ステータ、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モータ
CN102751835A (zh) 无刷直流电动机
TWI413341B (zh) Motor stator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JP6474268B2 (ja) 誘導同期電動機
US9416785B2 (en) Fan motor
CN105474516A (zh) 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CN103825378A (zh) 电枢
JP7090740B2 (ja) 回転子、電動機、送風機、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CN205081606U (zh) 马达以及离心送风机
CN108988547A (zh) 定子及马达
US7579726B2 (en) Fan, motor and stator structure thereof
CN102545480A (zh) 马达、风扇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JP7210886B2 (ja) モータおよびファンモータ
JP2013247763A (ja) 電動機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天井扇
JP5884463B2 (ja) 回転電機
JP6812982B2 (ja) ステータ、モータ、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