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02976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02976B
CN103302976B CN201310050924.8A CN201310050924A CN103302976B CN 103302976 B CN103302976 B CN 103302976B CN 201310050924 A CN201310050924 A CN 201310050924A CN 103302976 B CN103302976 B CN 1033029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rint cartridge
balancing gate
gate pit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5092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02976A (zh
Inventor
赤羽秀行
西田英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02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29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02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29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6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by applying pressure only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抑制因凝固的墨水而导致的打印不良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喷墨头(11)、第一墨盒(17)、供给装置(25)、第二墨盒(31)、排出装置(41)及控制部(43)。喷墨头(11)具有压力室(67)、流道(82)及喷嘴(85),并从喷嘴(85)喷出压力室的墨水。供给装置(25)通过流道向喷墨头(11)的压力室(67)供给第一墨盒(17)的墨水。排出装置(41)通过流道向第二墨盒(31)输送喷墨头(11)的压力室的墨水。控制部(43)利用排出装置(41)向第二墨盒(31)排出压力室的墨水,并利用供给装置(25)向压力室填充第一墨盒(17)的墨水,并将压力室的墨水的液面(M)从喷嘴(85)向喷墨头(11)的外部排出。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如喷墨打印机(ink-jetprinter)是从位于喷墨头(ink-jethead)中的喷嘴(nozzle)喷出墨水(ink)。该墨水如果水分和挥发成分蒸发,就会出现粘度上升并凝固的现象。如果在上述喷嘴中的墨水凝固,就会出现打印不良的现象。
为了抑制凝固的墨水导致的打印不良,例如可使施加于上述喷墨墨水的压力改变。这种压力变化会使上述喷嘴附近的墨水流动。这种流动对墨水进行搅拌,因此,墨水就不容易凝固。
即使喷嘴附近的墨水流动了,但是,粘度上升或者凝固的墨水仍会留在喷墨头内部。为了排出凝固的墨水,上述喷嘴使墨水溢出,吸引装置吸引溢出的墨水。由于凝固的墨水与墨水一起流出,因此墨水的消耗量增大。因此,这种抑制凝固墨水导致的打印不良的方法,仍有待于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抑制凝固墨水导致的打印不良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喷墨头(head)、第一墨盒(tank)、供给装置、第二墨盒、排出装置及控制部。上述喷墨头具有容纳墨水的压力室、与上述压力室连同的流道以及向上述压力室开口的喷嘴,从上述喷嘴喷出上述压力室的墨水。上述第一墨盒连接于上述流道,用于容纳墨水。上述供给装置通过上述流道将上述第一墨盒的墨水供给上述喷墨头的上述压力室。上述第二墨盒连接于上述流道,用于容纳墨水。上述排出装置通过上述流道将上述喷墨头的上述压力室的墨水输送至上述第二墨盒。上述控制部利用上述排出装置将上述压力室的墨水排出至上述第二墨盒,利用上述供给装置将上述第一墨盒的墨水填充到上述压力室,使上述压力室的墨水的液面从上述喷嘴排出到上述喷墨头的外部。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可抑制由于凝固墨水导致的打印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简单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分解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沿图2的F3-F3线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维护(maintenance)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flowchart)。
图5是简单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弯液面(meniscus)后退动作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框图。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截面图
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从喷嘴后退的弯液面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由图7所示状态进一步后退的弯液面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由图8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后退的弯液面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由图9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后退的弯液面的截面图。
图1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空的压力室及喷嘴的截面图。
图1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被供给墨水的压力室的截面图。
图13是示出被进一步供给墨水的压力室的截面图。
图14是示出被填充了墨水的压力室的截面图。
图15是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清洗动作的打印截面图。
图1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维护方法的其它例子的流程图。
图17是简单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内容是参照图1到图16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的说明。图像形成装置10例如是喷墨式打印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喷墨头11、T字形分支13、上游侧开闭阀15、压力调节墨盒17、第一过滤器(filter)19、第一一次性过滤器(disposablefilter)21、上游侧墨盒(inktank)23、上游侧送气泵(pump)25、第二一次性过滤器27、下游侧开闭阀29、下游侧墨盒31、第三一次性过滤器33、下游侧吸引泵35、上游侧开闭阀37、下游侧开闭阀39、墨盒移动装置41、控制部43。
压力调节墨盒17是第一墨盒的一个例子。上游侧送气泵25是供给装置的一个例子。下游侧墨盒31是第二盒的一个例子。下游侧吸引泵35是泵的一个例子。墨盒移动装置41是排出装置的一个例子。
如图2所示,喷墨头11是所谓的剪切模式(shearmodetype)喷墨头。喷墨头11包括头本体50、框架部件51、盖部件52、喷嘴板(nozzleplate)53及电路基板54。
头本体50具有基材61、压电部件62。基材61是矩形的板状。在基材61上有切口部64、多个槽65。多个槽65平行排列。多个槽65在基材61的上表面61a和切口部64上开口。
例如,用锆钛酸铅(leadzirconatetitanate,PZT)制作的两块压电板构成压电部件62。上述两块压电板的极化方向彼此相反。被施加电压的压电部件62发生变形。压电部件62粘在基材61的切口部64上。
在压电部件62上有多个压力室67。多个压力室67为槽状,平行排列。多个压力室67与基材61的多个槽65相连。压力室67在压电部件62的上表面62a及前表面62b开口。
在多个压力室67之间有柱部68。多个柱部68将多个压力室67隔开,同时,形成各压力室67的侧面。
如图3所示,在压电部件62及基材61上有多个电极71。在图3中用粗线表示电极71。多个电极71覆盖多个压力室67的侧面及底面。多个电极71从压力室67到槽65连续。电极71例如是镍薄膜。电极71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金或铜。在柱部68的两侧面有电极71,因而,柱部68是驱动元件。
如图2所示,在基材61的上表面61a有多个布线图案73。多个布线图案73例如是在基材61的上表面61a上被激光图案化的镍薄膜。多个布线图案73从基材61的上表面61a的后端延伸。布线图案73的端部连接于电极71。
电路基板54粘在布线图案73另一方的端部。电路基板54例如是具有由树脂制成的薄膜(film)和IC的膜载体封装(filmcarrierpackage)。在上述膜上有多个导体图案。上述IC连接于上述多个导体图案。上述多个导体图案与布线图案73的另一端部电气连接。
框架部件51通过粘接剂粘在头本体50上。盖部件52粘在框架部件51上。在盖部件52上有墨水供给口81。组合而成的框架部件51及盖部件52从基材61的上表面61a的一侧封堵多个压力室67。
如图3所示,在框架部件51和盖部件52的内侧有供给墨水的墨水室82。墨水室82是流道的一个例子。盖部件52通过粘在框架部件51上而封堵墨水室82。墨水供给口81向墨水室82开口。墨水室82与多个压力室67连通。从墨水供给口81供给墨水室82的墨水流入多个压力室67。压力室67容纳墨水。
聚酰亚胺(polyimide)制成的矩形薄膜形成喷嘴板53。而且,喷嘴板53的材料不仅限于聚酰亚胺,也可以是金属如不锈钢或可通过激光进行微细加工的其它材料。喷嘴板53粘贴于头本体50及框架部件51。喷嘴板53从压电部件62的前表面62b的一侧封堵多个压力室67。
在喷嘴板53上有多个喷嘴85。例如激光加工制造喷嘴85。如图3所示,多个喷嘴85向多个压力室67开口。
在这种喷墨头11中,电路基板54根据控制部43输入的信号,通过布线图案73对电极71施加电压。被施加电压的柱部68通过剪切模式变形,对填充在压力室77中的墨水进行减压和加压。被加压的墨水从相应的喷嘴85吐出。
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内部有喷墨头支撑机构,用于支撑喷墨头11。如图1所示,管路部件101连接于喷墨头11的墨水供给口81。管路部件101的另一端部连接于T字形分支13。
压力调节墨盒17通过T字形分支13和管路部件102连接于喷墨头11的上游侧。换言之,压力调节墨盒17连接于喷墨头11的墨水室82。
上游侧关闭阀15位于T字形分支13与压力调节墨盒17之间的管路部件102上。上游侧开闭阀15位于打开位置或切断位置上。上述打开位置的上游侧开闭阀15允许从压力调节墨盒17向喷墨头11供给墨水。上述切断位置的上游侧开闭阀15切断压力调节墨盒17与喷墨头11之间的墨水流动。
压力调节墨盒17临时容纳由上游侧墨盒23供给的墨水。管路部件102的端部在压力调节墨盒17的内部浸入墨水中。管路部件102的端部只稍微离开压力调节墨盒17的底面。在压力调节墨盒17中有第一水位差传感器104。第一水位差传感器104根据压力调节墨盒17中的墨水与空气的气液界面(墨水面)的位置使输出产生变化。第一水位差传感器例如是浮动式(float)液位传感器(levelsensor)。第一水位差传感器也可以是如光电传感器(photosensor)的其它传感器。
管路部件106连接于压力调节墨盒17。管路部件106一端部在压力调节墨盒17内部浸入墨水中。管路部件106一端部只稍微离开压力调节墨盒17的底面。管路部件106的另一端部与第一过滤器19连接。
管路部件107连接于第一过滤器19。第一过滤器19除去从上游侧的管路部件107流入下游侧的管路部件106的墨水中含有的异物。由此,被除去异物的墨水流入压力调节墨盒17。
第一过滤器19通过管路部件107与上游侧墨盒23连接。管路部件107的端部在上游侧墨盒23内部浸入墨水中。管路部件107的端部只稍微离开上游侧墨盒23的底面。
管路部件109连接于压力调节墨盒17。在压力调节墨盒17中,管路部件109一端部只稍微离开墨水与空气之间的气液界面(墨水面)。第一一次性过滤器21连接于管路部件109另一端部。第一一次性过滤器21除去通过管路部件109流入压力调节墨盒17的空气中含有的异物。在管路部件109上有上游侧开闭阀37。
上游侧送气泵25通过管路部件111连接到上游侧墨盒23。上游侧墨盒23容纳供给喷墨头11的墨水。使用者(user)向上游侧墨盒23补充新的墨水。
在上游侧墨盒23中,管路部件111一端部只稍微离开墨水与空气之间的气液界面(墨水面)。第二一次性过滤器27连接到管路部件111的另一端部。第二一次性过滤器27除去通过管路部件111流入上游侧墨盒23的空气中含有的异物。被除去异物的空气流入上游侧墨盒23中。
容纳墨水的下游侧墨盒31通过T字形分支13和管路部件113连接到喷墨头11的下游侧。换言之,下游侧墨盒31连接到喷墨头11的墨水室82。管路部件113的端部在下游侧墨盒31内部浸入墨水中。管路部件113的端部只稍微离开下游侧墨盒31的底面。
在管路部件113上有下游侧开闭阀29。下游侧开闭阀29位于打开位置或切断位置。处于打开位置的下游侧开闭阀29允许墨水从喷墨头11向下游侧墨盒31流动。处于切断位置的下游侧开闭阀29切断喷墨头11与下游侧墨盒31之间的墨水流动。
管路部件115连接到下游侧墨盒31。在下游侧墨盒31中,管路部件115的一端部只稍微离开墨水与空气之间的气液界面(墨水面)。第三一次性过滤器33连接到管路部件115的另一端部。第三一次性过滤器33除去通过管路部件115流入下游侧墨盒31的空气中含有的异物。在管路部件115上有下游侧开闭阀39。
下游侧墨盒31通过管路部件117连接到下游侧吸引泵35。管路部件117的端部在下游侧墨盒31内部浸入墨水中。管路部件117的端部只稍微离开下游侧墨盒31的底面。
在下游侧墨盒31中有第二水位差传感器119。第二水位差传感器119根据下游侧墨盒31中容纳的墨水与空气的气液界面(墨水面)的位置,使输出产生变化。第二水位差传感器119例如是浮动式液面传感器。第二水位差传感器119也可以是其它传感器,如光电传感器。
墨盒移动装置41使下游侧墨盒31例如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墨盒移动装置41使用齿轮、活塞以及其他机构等各种装置移动下游侧墨盒31。
例如,如IC、存储器、电路基板的各种元件作为控制部43而进行动作。控制部43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元件。例如,控制部43根据使用者的操作向喷墨头11发出打印指令。控制部43使上游侧开闭阀15、下游侧开闭阀29、上游侧开闭阀37及下游侧开闭阀39打开或关闭。控制部43使上游侧送气泵25及下游侧吸引泵35运转或停止。控制部43使用墨盒移动装置41移动下游侧墨盒31。
下面,参照图1对向喷墨头11填充墨水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上游侧开闭阀37处于断开状态时,上游侧开闭阀15及下游侧开闭阀29处于打开状态。
接着,上游侧送气泵25动作,将空气送入上游侧墨盒23。送入的空气使上游侧墨盒23的内压上升。如图1箭头所示,上升的上游侧墨盒23的内压将上游侧墨盒23中的墨水压入管路部件107。
从上游侧墨盒23流出的墨水通过管路部件107移动至第一过滤器19。第一过滤器19除去通过第一过滤器19的墨水中含有的异物。该墨水移动至压力调节墨盒17。
压力调节墨盒17中储存的墨水压缩压力调节墨盒17内部的空气。如图1箭头所示,上升的压力调节墨盒17中的内压将压力调节墨盒17的墨水压入管路部件102。
从压力调节墨盒17流出的墨水通过管路部件102和T字形分支13移动至喷墨头11的墨水供给口81。该墨水从墨水供给口81通过墨水室82流入多个压力室67。流入压力室67的墨水将流到喷嘴85。
换言之,上游侧送气泵25通过墨水室82将压力调节墨盒17的墨水提供给喷墨头11的压力室67。换一种表述,即压力调节墨盒17、上游侧墨盒23及上游侧送气泵25将墨水提供给压力室67。压力调节墨盒17、上游侧墨盒23及上游侧送气泵25是作为第一装置而起作用的元件的一个示例。
当墨水充满压力室67后,从压力调节墨盒17流出的墨水就通过管路部件113和下游侧开闭阀29流至下游侧墨盒31。
喷墨头11不喷出墨水而处于待机状态时,喷嘴85的合理压力Pn例如为-1[kPa]。水位差决定合理压力Pn。在这种情况下,喷墨头11的喷嘴85与压力调节墨盒17的墨水的气液界面之间的高度差h1为h=-1[kPa]/ρg。ρ是墨水的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压力调节墨盒17的第一水位差传感器104检测高度差h1。
喷墨头11的喷嘴85与下游侧墨盒31的墨水的气液界面之间的高度差h2等于高度差h1。高度差h2也可以大于高度差h1。换句话说,下游侧墨盒31或者与压力调节墨盒17高度相同,或者在低于压力调节墨盒17的位置。
下述内容是参照图4至图15,对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维护方法进行说明的一个示例。例如,当图像形成装置10长时间没有使用时,或打字待机状态长时,控制部43进行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维护。
如图4所示,例如,有时图像形成装置10会长时间不使用,或打字停止时间长(Act1)。这时,控制部43使用负压发生装置控制喷嘴85的合理压力Pn。控制部43将喷嘴85的压力调整为大于通常的负压值(-1[kPa])的负压值。如果喷嘴85的压力为大的负压值,则在喷嘴85上形成的墨水弯液面就会后退。
如果进行详细的说明时,首先,上游侧开闭阀15位于在压力调节墨盒17与喷墨头11之间切断墨水的流动的切断位置(Act2)。
接着,墨盒移动装置41使下游侧墨盒31向下方(Act3)移动。如图5所示,当下游侧墨盒31移动至下方,喷墨头11的喷嘴85和下游侧墨盒31的墨水的气液界面之间的高度差h2将增大。
通过下游侧墨盒31的移动,高度差h2成为例如喷嘴85与压力调节墨盒17的墨水的气液界面之间的高度差h1的4倍(Act4)。这时,墨盒移动装置41停止移动(Act5)。当高度差h2为高度差h1的4倍时,喷嘴85的合理压力Pn将为-4[kPa]。如果下游侧墨盒31移动,喷嘴85的负压将由待机时的合理压力Pn(-1[kPa])增大。第二水位差传感器119用于检测高度差h2。
如图5箭头所示,由于负压增大,喷墨头11的墨水将通过管路部件101、T字形分支13、管路部件113,向下游侧墨盒31移动。换言之,下游侧墨盒31吸引喷墨头11的压力室67中的墨水。
墨盒移动装置41通过使下游侧墨盒31移动来扩大喷嘴85与下游侧墨盒31的墨水液面之间的高度差h2。高度差h2增大,喷嘴85的压力降低。墨盒移动装置41使该压力降低,并通过墨水室82将喷墨头11的压力室67的墨水输送至下游侧墨盒31。换言之,下游侧墨盒31和墨盒移动装置41将吸引压力室67中的墨水。下游侧墨盒31和墨盒移动装置41是作为第二装置而起作用的元件的一个示例。
墨盒移动装置41停止(Act5)时的高度差h2不限于h1的4倍。只要高度差h2的大小达到下游侧墨盒31能够吸引喷墨头11的墨水即可。
如图6所示,被填充到压力室67中的墨水包括气泡B及粘度增大而凝固的固化墨水SL。当喷嘴85中存在气泡B和固化墨水SL时,可能会引起喷墨头11喷墨不良。
如图6至图10所示,压力室67中的墨水移动至下游侧墨盒31。压力室67中的墨水的液面即弯液面M从喷嘴85移动至压力室67的内部。由于弯液面M的移动,喷嘴85中的气泡B和固化墨水SL也随墨水一起移动。移动的墨水将气泡B和固化墨水SL由喷嘴85送往下游侧墨盒31。
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力室67中的墨水流向下游侧墨盒31,压力室67清空。换言之,下游侧墨盒31和墨盒移动装置41从压力室67排出墨水。墨水也可以保留在压力室67中。
如图4所示,使下游侧墨盒31移动开始,经过一定时间(Act6)。之后,控制部43识别下游侧墨盒31的墨水的气液界面(墨水面)是否上升至规定的高度(Act7)。上述的一定时间,例如是多个压力室67中的所有墨水移动至下游侧墨盒31所用的时间。上述规定高度,例如是多个压力室67中的所有墨水移动至下游侧墨盒31时墨水面上升的高度。换言之,控制部43识别压力室67是否已清空。第二水位差传感器119用于检测下游侧墨盒31的墨水的气液界面的上升量。
如果下游侧墨盒31的墨水面未上升至上述规定的高度,控制部43则使墨盒移动装置41进一步向下方移动下游侧墨盒31(Act8)。例如,墨盒移动装置41使自身移动,从而使高度差h2为高度差h1的5倍。
如果高度差h2为高度差h1的5倍,喷嘴85的合理压力Pn则为-5[kPa]。通过进一步增大喷嘴85的负压,压力室67中残留的墨水就流出。
如果下游侧墨盒31的墨水面上升上述规定的高度(Act7),或者高度差h2达到高度差h1的5倍并经过一定时间(Act9),控制部43利用墨盒移动装置41使下游侧墨盒31返回待机时的位置(Act10)。换言之,墨盒移动装置41移动下游侧墨盒31,使高度差h2等于高度差h1。
接着,上游侧开闭阀15打到打开位置(Act11),墨水充满喷墨头11的压力室67。上游侧送气泵25(Act12)进行动作,由此,上游侧墨盒23的墨水移动至压力调节墨盒17。压力调节墨盒17的墨水移动至喷墨头11。
墨水移动至喷墨头11后,该墨水即流入压力室67。如图11至图15所示,流入的墨水在压力室67中流动并充满压力室67。上游侧送气泵25、上游侧墨盒23及压力调节墨盒17使容纳在上游侧墨盒23中的新鲜墨水充满压力室67。
如图11所示,比排出的固化墨水SL更小的固化墨水SS有时会残留在压力室67。如图12和图13所示,如果墨水移动至喷墨头11,即开始流入压力室67。其后,如图14所示,墨水充满压力室67。墨水充满压力室67时,墨水及该墨水的弯液面M使固化墨水SS向喷嘴85移动。
如图4所示,墨水充满压力室67,因此,当高度差h1达到-1[kPa]/ρg(Act13)时,控制部43使上游侧送气泵25停止(Act14)。上游侧送气泵25也可以继续运转。
墨水充满压力室67后,控制部43进行清除操作(Act15)。控制部43利用喷墨头11的电路基板54对电极71施加电压。如图15的双点划线所示,当电压施加于电极71时,柱部68发生剪切模式变形。发生剪切模式变形的柱部68对充满压力室67的墨水加压。
如图15双点划线所示,加压的墨水的弯液面M由喷嘴85移至喷墨头11的外部。移到喷墨头11外部的墨水和该墨水的弯液面M将固化墨水SS由喷嘴85向喷墨头11外部排出。
墨水和该墨水的弯液面M排出喷墨头11外部后,控制部43即解除柱部68的剪切模式变形。如图15中的实线所示,当柱部68的剪切模式变形解除时,墨水和该墨水的弯液面M返回喷嘴85。换言之,在清除操作中,墨水和该墨水的弯液面M暂时移到喷嘴85的外部。清除操作后,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维护结束。该维护是排出压力室67和喷嘴85中的气泡B和固化墨水SL、SS的过程。
也可以是,例如喷嘴85喷出墨水来代替清除操作。通过柱部68的剪切模式变形,含有固化墨水SS的墨滴从喷嘴85喷出。固化墨水SS与墨水一同从压力室67和喷嘴85排出。
清除操作不仅限于上述方法,也可使用其它方法。例如,为使高度差h1变小,使压力调节墨盒17移动。压力室67中的墨水的压力上升,该墨水和该墨水的弯液面M排到喷嘴85外部。
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维护方法不仅限于上述说明。如图16所示,下游侧吸引泵35进行驱动(Act23),以代替墨盒移动装置41移动下游侧墨盒31。下游侧吸引泵35使下游侧墨盒31的墨水排出。由于墨水的排出,下游侧墨盒31的气液界面向下方移动。
由于气液界面向下方移动,高度差h2形成高度差h1的4倍,喷嘴85的合理压力Pn增大至-4[kPa]。由于负压增大,喷墨头内的墨水将沿图5箭头所示移动。如图6至图10所示,由于墨水的移动,压力室67的墨水的弯液面M将后退。当高度差h2达到高度差h1的4倍时,下游侧吸引泵35停止运转(Act25)。而后,如果下游侧墨盒31的墨水气液界面未上升上述规定高度(Act7),则下游侧吸引泵35驱动。下游侧吸引泵35使下游侧墨盒31的气液界面进一步向下方移动(Act28)。
如上所述的其它维护方法也是将压力室67中的墨水向下游侧墨盒31排出。在其它维护方法中,下游侧吸引泵35是排出装置的一个示例。而且,下游侧吸引泵35和下游侧墨盒31是作为第一装置而起作用的元件的一个示例。将压力室67的墨水输送至下游侧墨盒31的装置,不仅限于下游侧吸引泵35和墨盒移动装置41,其它的各种装置也可以。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控制部43向下游侧墨盒31排出压力室67的墨水,将压力调节墨盒17的墨水填充到压力室67,使压力室67的墨水弯液面M由喷嘴85向喷墨头11外部排出。该控制部43使喷嘴85中的气泡B及由于粘度增大而凝固的固化墨水SL、SS移动并从喷嘴85除去。在执行打印时,喷嘴85被新鲜的墨水浸润。该图像形成装置10可抑制例如因增稠的墨水造成的喷嘴85的堵塞、不喷墨、喷墨方向失准以及抑制因凝固墨水造成的打印不良。
控制部43将压力室67的墨水向下游侧墨盒31排出后,将压力调节墨盒17的墨水填充到压力室67中,并进行清除操作。控制部43先向下游侧墨盒31排出墨水,抑制固化墨水SL堵塞喷嘴85。然后,控制部43先进行从喷嘴85吸入空气的墨水的排出,由此抑制压力室67和喷嘴85产生气泡。
下述内容是参照图17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的说明。并且,在以下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相同功能的结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而且,以下实施方式的记载中,省略一部分或全部的该结构部分的说明。
如图17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A还具有循环流道121、第二过滤器122及循环泵123。
循环流道121将压力调节墨盒17连接到下游侧墨盒31。循环流道121的一端部只稍微离开压力调节墨盒17的墨水面。循环流道121的另一端部浸入墨水中,且只稍微离开下游侧墨盒31的底面。
第二过滤器122位于循环流道121。第二过滤器122除去从下游侧墨盒31向压力调节墨盒17流入的墨水中含有的异物。被除去异物的墨水流入压力调节墨盒17。
循环泵123位于循环流道121。运转的循环泵123通过循环流道121将下游侧墨盒31中容纳的墨水输送至压力调节墨盒17。
控制部43利用第二水位差传感器119判断下游侧墨盒31中容纳的墨水是否比规定的量多。如果下游侧墨盒31中的墨水比上述规定的量增多,控制部43则使循环泵123运转。
运转的循环泵123使排至下游侧墨盒31的墨水返回压力调节墨盒17。换言之,墨水在压力调节墨盒17、喷墨头11及下游侧墨盒31中循环。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A,循环泵123将下游侧墨盒31中容纳的墨水输送至压力调节墨盒17。通过墨水循环而降低墨水的消耗量。
根据上述的至少一种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排出装置将压力室的墨水排出至第二墨盒,供给装置将第一墨盒的墨水填充到上述压力室中。被供给到上述压力室的墨水的液面由喷嘴排出喷墨头的外部。该图像形成装置可抑制凝固墨水导致的打印不良。
上述内容对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被示出,并不限制发明的范围。对于上述新的实施方式可以其它各种方式进行,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可以有各种省略、替代和改变。在本发明的范围和宗旨内,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及其等价物覆盖上述实施方式和改变。

Claims (8)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10),其特征在于包括:
喷墨头(11),所述喷墨头(11)包括用于容纳墨水的压力室(67)、与所述压力室(67)相通的流道(82)以及向所述压力室(67)开口的喷嘴(85),其中,所述喷墨头(11)从所述喷嘴(85)喷出所述压力室(67)的墨水;
第一墨盒(17),连接于所述流道(82),用于容纳墨水;
供给装置(25),通过所述流道(82)向所述喷墨头(11)的所述压力室(67)供给所述第一墨盒(17)的墨水;
第二墨盒(31),连接于所述流道(82),用于容纳墨水;
排出装置(41),通过所述流道(82)向所述第二墨盒(31)输送所述喷墨头(11)的所述压力室(67)的墨水;以及
控制部(43),利用所述排出装置(41)向所述第二墨盒(31)排出所述压力室(67)的墨水,并利用所述供给装置(25)向所述压力室(67)填充所述第一墨盒(17)的墨水,使所述压力室(67)的墨水的液面(M)由所述喷嘴(85)排出到所述喷墨头(11)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装置(41)通过降低所述喷嘴(85)的压力而将所述喷墨头(11)的所述压力室(67)的墨水输送至所述第二墨盒(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装置(41)使所述喷嘴(85)与所述第二墨盒(31)的墨水液面之间的高度差(h2)增大,由此,使所述喷嘴(85)的压力降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装置(41)使所述第二墨盒(31)移动,由此使所述喷嘴(85)与所述第二墨盒(31)的墨水液面之间的高度差(h2)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装置(41)具有通过排出所述第二墨盒(31)的墨水来使所述第二墨盒(31)的墨水的液面降低的泵(35),并利用所述泵(35),使所述喷嘴(85)与所述第二墨盒(31)的墨水的液面之间的高度差(h2)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头(11)具有对被供给所述压力室(67)的墨水加压的驱动元件(68),
所述控制部(43)利用所述驱动元件(68)来对所述压力室(67)的墨水加压,从而使所述压力室(67)的墨水的液面由所述喷嘴(85)排到所述喷墨头(11)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还包括:
循环流道(121),用于将所述第一墨盒(17)连接于所述第二墨盒(31);以及
循环泵(123),位于所述循环流道(121),将所述第二墨盒(31)的墨水输送至所述第一墨盒(17)。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10),其特征在于包括:
喷墨头(11),具有用于容纳墨水的压力室(67)以及向所述压力室(67)开口的喷嘴(85),其中,所述喷墨头(11)从所述喷嘴(85)喷出所述压力室(67)的墨水;
第一装置(17、23、25),用于向所述压力室(67)供给墨水;
第二装置(31、41),用于吸入所述压力室(67)的墨水,使在所述喷嘴(85)形成的墨水的液面(M)向所述压力室(67)的内部移动;以及
控制部(43),利用所述第二装置(31、41)从所述压力室(67)排出墨水,并利用所述第一装置(17、23、25)向所述压力室(67)填充新的墨水,并将该新墨水的液面(M)从所述喷嘴(85)向所述喷墨头(11)的外部排出。
CN201310050924.8A 2012-03-16 2013-02-08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029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60923 2012-03-16
JP2012060923A JP5659179B2 (ja) 2012-03-16 2012-03-16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02976A CN103302976A (zh) 2013-09-18
CN103302976B true CN103302976B (zh) 2015-12-09

Family

ID=49128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5092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02976B (zh) 2012-03-16 2013-02-0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85736B2 (zh)
JP (1) JP5659179B2 (zh)
CN (1) CN1033029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50969B2 (ja) * 2014-12-15 2019-01-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7031143B2 (ja) * 2017-06-06 2022-03-0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962093B2 (ja) * 2017-09-21 2021-11-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224906B2 (ja) * 2018-01-12 2023-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モジュール基板の洗浄方法
CN108654888A (zh) * 2018-04-09 2018-10-16 武汉德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风挡底漆自动化涂覆设备
JP7166968B2 (ja) * 2019-03-19 2022-11-08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CN112571958B (zh) * 2019-09-30 2023-04-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和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7098A (zh) * 2003-10-14 2005-04-2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具有维护装置的图像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66362B2 (en) 2003-03-25 2005-03-15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maintenance means for cleaning an ink jet recording head
US7083253B2 (en) 2003-03-25 2006-08-01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cleaning means for the cleaning of the nozzle surface of an ink jet head
US20040257396A1 (en) 2003-06-19 2004-12-23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head cleaning apparatus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4433774B2 (ja) 2003-11-26 2010-03-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性能維持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05225197A (ja) * 2004-02-16 2005-08-25 Sony Corp 液体吐出性能維持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06095410A (ja) * 2004-09-29 2006-04-13 Seiko Epson Corp 液滴吐出装置の駆動方法、液滴吐出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7203649A (ja) * 2006-02-03 2007-08-16 Canon Finetech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画像形成装置
JP4891012B2 (ja) * 2006-09-20 2012-03-07 株式会社アルバック ヘッドクリーニング方法、吐出装置
US7845784B2 (en) * 2006-12-28 2010-12-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k supplying mechanism and ink supplying method
JP4108725B1 (ja) * 2007-03-02 2008-06-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5269329B2 (ja) * 2007-03-09 2013-08-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面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US8186819B2 (en) * 2007-08-22 2012-05-2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k ejection
JP4336725B2 (ja) * 2007-11-29 2009-09-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446228B2 (ja) * 2008-12-02 2014-03-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US8641179B2 (en) * 2010-05-11 2014-02-0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7098A (zh) * 2003-10-14 2005-04-2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具有维护装置的图像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93008A (ja) 2013-09-30
JP5659179B2 (ja) 2015-01-28
CN103302976A (zh) 2013-09-18
US20130241980A1 (en) 2013-09-19
US8985736B2 (en) 2015-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297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9751317B2 (en) Liquid ejection device
CN108501529B (zh) 液体喷射装置
EP2508346A2 (en) Printer having recycling ink and pressure-equalized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ink lines
US8292385B2 (en) Ink supply system without pump, for ink jet printer with ink recirculation system
JP7095243B2 (ja)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1409366B (zh) 一种打印头真空负压的自动调节供墨系统及负压调节方法
JP6421072B2 (ja) 液体循環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US10479097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EP3228463B1 (en) Ink circulation device and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US20210078336A1 (en) Droplet ejection device and droplet ejection method
JP200608849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8154082A (ja) 液体循環装置、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200608857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11148433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9484025A (zh) 液体喷出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的控制方法
US9096064B2 (en)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 head recovery device and print head recovery method
KR20110011618A (ko) 액체 분사 헤드, 액체 분사 기록 장치 및 액체 분사 헤드의 액체 충전 방법
CN103302995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2512819B (zh) 用于打印模块的墨输送系统和输送墨的方法
US10737501B2 (e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of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JP2009051149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433774B2 (ja) 液体吐出性能維持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7196664B2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制御方法
JP7255220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

Termination date: 201802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