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00614B - 气流产生装置、除臭装置、及垃圾收容体的收纳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流产生装置、除臭装置、及垃圾收容体的收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00614B
CN103300614B CN201210326064.1A CN201210326064A CN103300614B CN 103300614 B CN103300614 B CN 103300614B CN 201210326064 A CN201210326064 A CN 201210326064A CN 103300614 B CN103300614 B CN 1033006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eodorization
space
odor removal
hos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260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00614A (zh
Inventor
村上元春
棚田慎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558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7363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094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323665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00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06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006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06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垃圾收容体的收纳装置具备:柜,在内部具有前方开口的收纳空间;保持体,出入于所述收纳空间并保持垃圾收容体;以及气流产生装置,使所述垃圾收容体的臭气在所述收纳空间内部循环。

Description

气流产生装置、除臭装置、及垃圾收容体的收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流产生装置、具备气流产生装置的垃圾收容体的收纳装置、以及除臭装置、具备除臭装置的垃圾收容体的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04-203500号(以下称为文献1)中,提出了在除臭空间中配置除臭装置来进行臭气的处理的技术。
在该文献1所公开的除臭装置中,通过由蜂窝状构造体构成的除臭部件的气体直接流入下游侧的由风扇构成的送风装置,产生了气流。该除臭装置中,除臭部件的通风方向和通过了除臭部件的气体流向送风装置的方向相同且直线状地连续,因此气体不会滞留。
但是,在除臭部件的通风方向和通过了除臭部件的气体流向送风装置的方向不同的情况下,气体容易滞留,流动难以变得平顺。
此外,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06-34878号(以下称为文献2)所公开的除臭收纳库,在整体厨房的柜台的下面安装有除臭装置。而且,在除臭装置的下部,经由隔板设置有收纳空间,载放了垃圾箱的运送车出入该收纳空间。当将拉出运送车的方向设为前方向时,在除臭装置的前面设置有排气口,在除臭装置的下面后部设置有臭气吸气口。
在上述隔板上设置有贯通了的孔,将臭气吸气口和收纳空间连通,由垃圾等产生的臭气通过该孔而流入臭气吸气口。而且,经由除臭装置内的除臭介质将臭气净化,并将净化了的空气通过排气口而排出到室内。但是,由于经由除臭介质净化了臭气,因此可以列举如下问题点,即,除臭介质的安装和维持要花费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而发明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使从除臭部件到送风装置的气体的流动平顺且能够降低维持等的成本的除臭装置和具备该除臭装置的垃圾收容体的收纳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除臭装置如下述那样构成。
第一发明的垃圾收容体的收纳装置具备:柜,在内部具有前方开口的收纳空间;保持体,出入于所述收纳空间并保持垃圾收容体;以及气流产生装置,使所述垃圾收容体的臭气在所述收纳空间内部循环。
在第一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流产生装置设置在所述收纳空间的左右方向的内侧面的任意一方的上部。
在第一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在吸引口和送风口之间具备除臭过滤器。
在第一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流产生装置所具备的静电雾化装置具备雾化电极、用于对所述雾化电极施加高电压的高电压施加部以及向所述雾化电极上供给水的供水机构,对由所述供水机构供给的水施加高电压而产生带电微粒子水。
在第一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保持体的前面设置装饰板。
第二发明的除臭装置配置在除臭空间中,具备内部具有送风流路的外壳,在所述送风流路的上游侧的底面部设置将所述除臭空间的气体吸入的吸入口,在所述送风流路的下游侧的侧面部设置向所述除臭空间吐出气体的吐出口,在所述送风流路内,设置被配置在所述吸入口的上侧并向上下通风来除臭的除臭部件和被配置在其下游侧且被配置在侧方的送风装置,在所述送风流路的所述除臭部件的上侧的上面部设置整流部,该整流部进行从所述除臭部件的上侧的部分流向配置所述送风装置的下游侧的气体的整流。
在第二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送风流路的上游侧的所述底面部设置吸入开口,形成有所述吸入口的盖装卸自如地安装在所述吸入开口上。
在第二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送风流路的中途设置静电雾化装置,该静电雾化装置具备雾化电极、用于对所述雾化电极施加高电压的高电压施加部以及向所述雾化电极上供给水的供水机构,经由所述雾化电极对由所述供水机构供给的水施加高电压而产生带电微粒子水。
第三发明的、具备上述任一项发明所述的除臭装置的垃圾收容体的收纳装置具备:柜,在内部具有前方开口的所述除臭空间;保持体,出入于所述收纳空间并保持垃圾收容体;以及所述除臭装置,设置在所述除臭空间的上端的侧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发明的垃圾收容体的收纳装置,可以使臭气难以泄漏到室内。根据第二发明的除臭装置,通过设置整流部而使从除臭部件到送风装置的气体的流动平顺,可以提高除臭效率。并且,根据第三发明的垃圾收容体的收纳装置,通过具备第二发明的除臭装置,可以使臭气难以泄漏到上述收纳装置的外部,并且可以降低维持等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垃圾收容体的收纳装置的立体图。
图2(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垃圾收容体的收纳装置的、将装饰板拆下的状态下的主视图,图2(b)是图2(a)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滑动部的主要部分放大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气流产生装置的立体图。
图5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除臭装置的外壳的上壁的图,图5(a)是上壁的下面(收纳空间的上面部)的图,(b)是上壁的俯视图。
图6表示同上的除臭装置,图6(a)是从上侧观察的立体图,图6(b)是从下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7表示同上的透视了内部的除臭装置,图7(a)是仰视图,图7(b)是设置有吐出口的侧视图,图7(c)是与设置有吐出口的面正交的一方的侧视图,图7(d)是与设置有吐出口的面正交的另一方的侧视图,图7(e)是外壳的安装有盖的部分的未透视的仰视图。
图8是保留同上的除臭装置的上壁及一侧壁而拆掉外壳的状态下的、从下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9(a)是盖的仰视图,图9(b)是盖的侧视图,图9(c)是说明盖向外壳的装卸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10(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垃圾收容体的收纳装置的将装饰板拆下的状态下的主视图,图10(b)是图10(a)的A-A剖视图。
图11是静电雾化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垃圾箱或垃圾袋、即垃圾收容体103的收纳装置D,具备在内部具有收纳空间104的柜101。而且具备保持体1,该保持体1出入收纳空间104,保持垃圾收容体103,并在前方设置装饰板11t。另外,此处,前后方向是将使用者朝向柜101的方向时的近前侧设为前方向F,将内侧设为后方向B。此外,左右方向是将使用者朝向柜101的方向时的左方向设为左方L,而且将右方向设为右方R。
柜101的形状成为前方开口且没有底板的矩形箱状。另外,也可以没有背板。即,在没有背板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为使柜101与房间的墙面抵接或接近,以代替柜101的背板。
在收纳空间104中设置有图2所示的导轨部105和图4所示的气流产生装置2。
导轨部105装备于收纳空间104的左右侧面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并设置为遍及收纳空间104的前端部到后端部。安装于收纳空间104的右侧面的导轨部105成为向左方向开口的凹状的轨部。此外,同样地,安装在收纳空间104的左侧面上的导轨部105成为向右方向开口的凹状的轨部。
导轨部105被设置为容易将保持体1不会摇晃地搬入收纳空间104中,此外,通过具有导轨部105,难以损伤柜101的内侧壁。
也可以在导轨部105的前端部设置用于使保持体1停留在收纳空间104内的止动件(未图示),以便在将保持体1搬入了收纳空间104中时,保持体1不会意外地从收纳空间104出来。
此外,在导轨部105的前端部设置有承接部(未图示),该承接部用于在将保持体1搬入收纳空间104时,不会损伤柜4地使其顺利地插入导轨部105。当以右侧的承接部为例时,承接部从柜101的前侧面突出,内面成为越向前侧则越向右侧倾斜的形状。左侧的形状也同样。另外,承接部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垃圾收容体103由作为矩形框体的保持体1保持。保持体1的下部由下部左杆11a、下部前杆11b、下部右杆11c、下部后杆11d形成。而且,下部左杆11a的前端与下部前杆11b的左端、下部前杆11b的右端与下部右杆11c的前端、下部右杆11c的后端与下部后杆11d的右端、下部后杆11d的左端与下部左杆11a的后端,分别通过焊接或螺钉等接合。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垃圾收容体103使用上方开口的呈大致矩形箱状的结构,但并没有特别限定。
保持体1的上部由上部左杆11e、上部前杆11f、上部右杆11g、上部后杆11h形成。而且,上部左杆11e的前端与上部前杆11f的左端、上部前杆11f的右端与上部右杆11g的前端、上部右杆11g的后端与上部后杆11h的右端、上部后杆11h的左端与上部左杆11e的后端,分别通过焊接或螺钉等接合。
此外,下部左杆11a和下部前杆11b的接合部与上部左杆11e和上部前杆11f的接合部,通过焊接或螺钉等与第1接合杆11j接合。下部前杆11b和下部右杆11c的接合部与上部前杆11f和上部右杆11g的接合部,通过焊接或螺钉等与第2接合杆11k接合。下部右杆11c和下部后杆11d的接合部与上部右杆11g和上部后杆11h的接合部,通过焊接或螺钉等与第三接合杆11m接合。下部后杆11d和下部左杆11a的接合部与上部后杆11h和上部左杆11e的接合部,通过焊接或螺钉等与第四接合杆11n接合。另外,形状和构成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在保持体1的四角的下部安装有滚动轮11p,可以移动自如地活动。在下部左杆11a和下部右杆11c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的左右方向上设置有下部支持部11q,支承着垃圾收容体10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下部支持部11q为两根圆筒状的部件,但并非限定于此。而且,在第四接合杆11n和第三接合杆11m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的左右方向上设置有后部支持部11r。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部支持部11r为三根圆筒状的部件,但并非限定于此。在保持体1的前面设置有装饰板11t,该装饰板11t是用于使柜101和保持体1看起来为一体,并且使由气流产生装置2产生的收纳空间104内部的臭气更加难以泄漏到外部的任意的构成部件。
在上部左杆11e和上部右杆11g上设置由导轨部105导引的导引部11s。导引部11s成为向保持体1的外侧突出的大致矩形体,材质为树脂制,但并非限定于此。
在上部前杆11f和上部后杆11h上,设置有架设在前后方向上并能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滑动部102。滑动部102在滑动部102的前后具备将上部前杆11f和上部后杆11h滑动自如地卡合的杆卡合部102a、以及将垃圾袋卡止的垃圾袋卡止部102b。此外,设置有保持垃圾袋的分隔框102c,分隔框102c与杆卡合部102a嵌合。
杆卡合部102a和垃圾袋卡止部102b呈图4所示的形状。杆卡合部102a为了与上部前杆11f或上部后杆11h卡合而形成为C字状。此外,垃圾袋卡止部102b成为大致矩形箱状,在垃圾袋卡止部102b的上部右杆11g的中心侧方向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容易地进行转动的把手部102d。杆卡合部102a和垃圾袋卡止部102b通过将销插通而被连接,垃圾袋卡止部102b以销为中心转动。通过该转动,可以由分隔框102c和垃圾袋卡止部102b夹住垃圾袋。
通过设置滑动部102,可以将垃圾袋保持在保持体1上,此外,由于可以沿左右方向自由移动,因此可以与垃圾袋的开口的大小相配合。
气流产生装置2是使收纳空间104内的空气不会向外部泄漏地循环的装置,装备于收纳空间104的左右方向的内侧面的任意一方的上部,并设置在导轨部105的上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空气循环,具备:具备风扇和马达的送风装置21;与送风装置21电连接并控制送风装置21的动作的由微机构成的控制部22;以及,蜂窝形状的除臭过滤器(未图示)。除此以外,气流产生装置2具备后述的静电雾化装置4。
这样,由于气流产生装置2具备静电雾化装置4,由静电雾化装置4产生的带电微粒子水所包含的超氧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可以增加除臭效果、杀菌效果、变应原非活化等效果。
由气流产生装置2产生的气流如下所述。作为例子,考虑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收纳空间104的内侧面的右上部安装有气流产生装置2的情况。首先,由气流产生装置2产生送风,由于该送风的影响,产生流向收纳空间104的内侧面的左上部的气流71。由设置在气流产生装置2的侧面的送风口23产生并到达了左上部的气流71,与柜101的左侧内侧面碰撞,成为沿着收纳空间104的左侧面向收纳空间104的左下底面(地板面)流下的气流72。与收纳空间104的左下底面碰撞的气流72,成为朝向收纳空间104的右下侧面的气流73。与收纳空间104的右下侧面碰撞的气流73,成为朝向收纳空间104的气流产生装置2的下部的气流74。当气流74到达气流产生装置2的下部时,从设置于气流产生装置2的下面的吸引口流入,此后,从气流产生装置2的送风口23流出,并且成为同样的气流而进行循环。
当没有设置气流产生装置2时,收纳空间104内的空气扩散,会从柜101的间隙漏出。但是,通过设置气流产生装置2,如上所述那样,气流在收纳空间104内循环,因此空气难以在收纳部内扩散,空气难以从柜101的间隙泄漏。从而,由垃圾收容体103产生的臭气难以扩散到室内。此外,通过气流产生装置2在吸引口和送风口23之间具备除臭过滤器,循环的气流通过除臭过滤器。由于除臭过滤器吸收臭气,臭气更加难以扩散到室内。
另外,送风口23不限于侧面,也可以设置在气流产生装置2的背面(后方的面)。在气流产生装置2的背面设置有送风口的情况下,由该送风口产生的风与柜101的背板101a以及侧板101b碰撞,产生流向收纳空间104的内侧面的左上部的气流71。而且以气流72、气流73、气流74这一顺序在收纳空间104中循环。
此外,如图6~图8所示,本发明的除臭装置3具备在内部具有送风流路310的外壳301。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301呈由上壁321、下壁322以及侧壁323构成的大致矩形,但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定。在外壳301内设置隔壁324,如图8所示,分隔成了送风流路310和非送风流路313。
在相当于送风流路310的上游侧的底面部的外壳301的下壁322上,设置将外壳301外的空间(即除臭空间104)的气体吸入的吸入口31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9所示,在外壳301的下壁322上设置吸入开口325,通过将形成有吸入口311的盖326(参见图9)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该吸入开口325上,而将吸入口311设置于外壳301。
如图6~图8所示,在相当于送风流路310的下游侧的侧面部的外壳301的侧壁323上,设置向外壳301外的空间吐出气体的吐出口312。
如图7、图8所示,在送风流路310内,从上游侧开始设置除臭部件302和送风装置303。如图7(b)所示,除臭部件302是气体如箭头所示那样地以从下侧向上侧通过的方式流动来进行除臭的部件,例如优选使用由呈蜂窝状构造的臭的物质的吸附体构成的部件,但并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在除臭部件302中,除了主要上下地进行通风以外,也可以在横向上进行通风。该除臭部件302配置在吸入口311的上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图9所示,载放在形成有吸入口311的盖326之上。
如图7、图8所示,送风装置303由风扇等构成,配置在吐出口312的附近。此外,为了缩短送风装置303的外壳301的上下长度,而配置在除臭部件302的侧方。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装置303是离心式风扇,如图7(b)所示,气体如箭头所示那样地从离心式风扇的中心的上侧流入内部,并流出到侧方。
此外,为了使图7(b)所示的气体的流动成为平顺的流动而设置整流部340。整流部340设置在送风流路310的除臭部件302的上侧的上面部上,进行从除臭部件302的上侧的部分流向配置送风装置303的下游侧的气体的整流。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a)所示,整流部340由送风流路310的与除臭部件302的上侧对应的、形成在外壳301的上壁321的下面的肋341、342构成。图5(a)中的符号314表示除臭部件设置部,符号315表示送风装置设置部。肋341、342中,在与从除臭部件设置部314朝向送风装置设置部315的方向正交的两侧形成有长的肋342,在其间的与送风装置设置部315邻接的部分形成有多个短的肋341。这些肋341、342以从除臭部件设置部314朝向送风装置设置部315的方向为长度方向。
除臭部件302向外壳301内的安装为,首先将盖326从外壳301拆下(参见图9(c)),接着,在盖326的上面载放除臭部件302。此后,将载放了除臭部件302的盖326安装于吸入开口325,并进行向外壳301的安装。在除臭部件302安装在外壳301上的状态下,除臭部件302的上面与肋341、342的下端抵接,并由肋341、342和盖326夹持。以从下侧向上侧通过除臭部件302的方式流动的气体,在除臭部件302的上侧由整流部340整流,同时流向送风装置303,流动变得平顺。另外,除臭部件302也可以不被肋341、342和盖326夹持。
虽然没有图示,但在送风流路310中,也可以仅以在设置有短的肋341的部分将除臭部件设置部314和送风装置设置部315连通的方式,在除臭部件设置部314和送风装置设置部315之间设置分隔件。气体从下侧向上侧通过除臭部件302,因此,即使在除臭部件302的侧方设置分隔件,对流动也没有障碍。而且,除臭部件302的更换时,通过短的肋341及分隔件,能够阻止误使手指等经由吸入开口325进入送风装置303。
此外,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除臭装置3在送风流路310内具备静电雾化装置4。如图11所示,静电雾化装置4具备雾化电极41、用于对所述雾化电极41施加高电压的高电压施加部42以及向所述雾化电极41上供给水的供水机构43。而且,经由所述雾化电极41对由供水机构43供给的水施加高电压而产生带电微粒子水。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呈大致筒状体的筐体44,在筐体44的一方的开口部设置与雾化电极41对置的对置电极45,在筐体44的另一方的开口部设置供水机构43。
雾化电极41由热导率及电导率高的例如铜之类的材料构成,呈前端部成为圆锥状的圆柱状,但只要前端尖,对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定。对置电极45呈圆环状,设置在呈筒状的筐体44的一方的开口部上,经由中央的孔部46将筐体44的内外连通。另外,对置电极45是任选的构成要素,能够省略。
在本实施方式中,供水机构43使用通过冷却使空气中的水蒸气结露的珀耳贴组件。珀耳贴组件中,吸热部分与由热导率高且电导率低的绝缘材料等构成的冷却部47连接,散热部分与具有由热导率高的材料构成的散热片的散热部48连接。冷却部47设置于呈筒状的筐体44的另一方的开口部,位于筐体44内的部分向内部隆起为圆锥台状,并直立设置雾化电极41。另外,作为供水机构43,并不限定于使用珀耳贴元件。
在由静电雾化装置4产生的带电微粒子水中,含有超氧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由此,除了进一步的除臭效果外,还能够得到杀菌效果、变应原非活化等效果。
本发明的除臭装置3配置在除臭空间104(也称为收纳空间104)中。即,如图10所示,与上述气流产生装置2同样地,配置在沿着除臭空间104的左右任一侧面(图10中为右侧的侧面)的上端部。此处,在配置于柜101的除臭空间104时,省略与配置了上述气流产生装置2的情况重复的说明。
上述除臭装置3中,通过设置整流部340,从除臭部件302向送风装置303的气体的流动变得平顺。由此,即使送风装置303的动力不增加,气体的流量也会增加,除臭效率提高。此外,能够实现节能化、送风装置303的小型化,进而实现除臭装置3的小型化、节能化、由送风装置303的小型化带来的运行成本和初始成本的降低。
设置有上述除臭装置3的收纳装置D,使除臭空间104内的空气难以向外部漏出。即,除臭装置3配置在沿着除臭空间104的侧面的上端部,从而能够抑制朝着朝向前方F的开口的流动的产生,使气体在除臭空间104内循环。
这样,从除臭装置3的吐出口312吐出的气体,成为图10中流向除臭空间104的上端部的左方L的气流71。与除臭空间104的左侧的侧面碰撞的气体,大部分成为沿着除臭空间104的左侧的侧面流向下方的气流72。与除臭空间104的左侧的下面碰撞的气体,大部分成为沿着除臭空间104的下面流向右方R的气流73。与除臭空间104的下端部的右侧的侧面碰撞的气体,大部分成为沿着除臭空间104的右侧的侧面流向上方的气流74。而且,到达了除臭空间104的下面的气体,从吸入口311流入除臭装置3内。而且,气体再次从除臭装置3的吐出口312吐出,反复进行上述循环。
据此,通过气体在除臭空间104内循环,能够抑制每单位时间气体从开口漏出的量,臭气难以向收纳装置D外泄漏。

Claims (12)

1.一种垃圾收容体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柜,在内部具有前方开口的收纳空间;
保持体,出入于所述收纳空间并保持垃圾收容体;以及
气流产生装置,使所述垃圾收容体的臭气以不泄漏到所述收纳空间的外部的方式在所述收纳空间内部循环,
所述气流产生装置设置在所述收纳空间中,在所述收纳空间的内部,在所述保持体的上方、下方、左方及右方形成使来自所述气流产生装置的气流流动的空间,
通过由所述气流产生装置产生气流,由此,所述臭气在收纳于所述收纳空间中的所述垃圾收容体和所述收纳空间的内表面之间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收容体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产生装置设置在所述收纳空间的左右方向的内侧面的任意一方的上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收容体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在吸引口和送风口之间具备除臭过滤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收容体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在吸引口和送风口之间具备除臭过滤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垃圾收容体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流产生装置所具备的静电雾化装置具备雾化电极、用于对所述雾化电极施加高电压的高电压施加部以及向所述雾化电极上供给水的供水机构,
该静电雾化装置对由所述供水机构供给的水施加高电压而产生带电微粒子水。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垃圾收容体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体的前面设置装饰板。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垃圾收容体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体的前面设置装饰板。
8.一种除臭装置,配置在柜的除臭空间中,所述柜在内部设置有前方开口的所述除臭空间并具有出入于所述除臭空间的保持体,其特征在于,
具备内部具有送风流路的外壳,
在所述送风流路的上游侧的底面部设置将所述除臭空间的气体吸入的吸入口,
在所述送风流路的下游侧的侧面部设置向所述除臭空间吐出气体的吐出口,
在所述送风流路内设置被配置在所述吸入口的上侧并向上下通风来除臭的除臭部件和被配置在其下游侧并且配置在侧方的送风装置,
在所述送风流路的所述除臭部件的上侧的上面部设置整流部,该整流部进行从所述除臭部件的上侧的部分流向配置所述送风装置的下游侧的气体的整流,
所述除臭装置设置在所述除臭空间的内部,在所述除臭空间的内部,在所述保持体的上方、下方、左方及右方形成使来自所述除臭装置的气流流动的空间,并且构成为使从收纳于所述除臭空间中的垃圾收容体放出的臭气在所述垃圾收容体和所述除臭空间的内表面之间流动,以使所述除臭空间内的气体不泄漏到所述除臭空间的外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送风流路的上游侧的所述底面部设置吸入开口,形成有所述吸入口的盖装卸自如地安装在所述吸入开口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送风流路的中途设置静电雾化装置,该静电雾化装置具备雾化电极、用于对所述雾化电极施加高电压的高电压施加部以及向所述雾化电极上供给水的供水机构,经由所述雾化电极对由所述供水机构供给的水施加高电压而产生带电微粒子水。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送风流路的中途设置静电雾化装置,该静电雾化装置具备雾化电极、用于对所述雾化电极施加高电压的高电压施加部以及向所述雾化电极上供给水的供水机构,经由所述雾化电极对由所述供水机构供给的水施加高电压而产生带电微粒子水。
12.一种具备除臭装置的垃圾收容体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除臭装置,并具备:
柜,在内部具有前方开口的所述除臭空间;
保持体,出入于所述除臭空间并保持垃圾收容体;以及
所述除臭装置,设置在所述除臭空间的上端的侧部。
CN201210326064.1A 2012-03-13 2012-09-05 气流产生装置、除臭装置、及垃圾收容体的收纳装置 Active CN1033006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5812A JP6273638B2 (ja) 2012-03-13 2012-03-13 ごみ収容体の収納装置
JP055812/2012 2012-03-13
JP109435/2012 2012-05-11
JP2012109435A JP2013236654A (ja) 2012-05-11 2012-05-11 脱臭装置、脱臭装置を備えたごみ収容体の収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00614A CN103300614A (zh) 2013-09-18
CN103300614B true CN103300614B (zh) 2016-10-05

Family

ID=49126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26064.1A Active CN103300614B (zh) 2012-03-13 2012-09-05 气流产生装置、除臭装置、及垃圾收容体的收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006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17208B2 (ja) * 2014-08-01 2018-04-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脱臭保存庫
CN106144340A (zh) * 2016-09-13 2016-11-23 浙江利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生态垃圾棚
KR102260773B1 (ko) * 2019-12-31 2021-06-07 강원 수납형 재활용 쓰레기 분리수거기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0116A (zh) * 2007-11-09 2009-05-13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1658688A (zh) * 2008-08-26 2010-03-03 夏普株式会社 微粒扩散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84529U (zh) * 1988-12-20 1990-06-29
JP2004203500A (ja) * 2002-12-20 2004-07-22 Toyo Radiator Co Ltd 脱臭装置付きごみ箱
CN2690349Y (zh) * 2003-02-26 2005-04-06 林聪祐 具空气清净之垃圾桶
JP4372569B2 (ja) * 2004-02-05 2009-11-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脱臭装置
JP2005312590A (ja) * 2004-04-28 2005-11-10 Eidai Co Ltd 下部オープンタイプのキッチン
JP4297007B2 (ja) * 2004-07-30 2009-07-15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脱臭装置を組込んだ脱臭収納庫
JP4182943B2 (ja) * 2004-11-01 2008-11-19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換気付き収納容器装置
JP5594721B2 (ja) * 2010-01-19 2014-09-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収納キャビネット
JP5045781B2 (ja) * 2010-05-06 2012-10-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空気清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0116A (zh) * 2007-11-09 2009-05-13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01658688A (zh) * 2008-08-26 2010-03-03 夏普株式会社 微粒扩散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00614A (zh) 2013-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66490U (zh) 一种散热防尘电力箱
CN103300614B (zh) 气流产生装置、除臭装置、及垃圾收容体的收纳装置
CN103660923B (zh) 混合动力车辆
CN206063055U (zh) 手持式吸尘器
US20180235419A1 (en) Dust collector
CN108498816A (zh) 一种化学实验室用瓶类烘干消毒收纳箱
CN207132450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6225064A (zh) 双贯流空调室内机以及双贯流空调
CN212390494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09044557A (zh) 一种中医风热湿证候造模装置
CN205860239U (zh) 双贯流空调室内机以及双贯流空调
CN107883459A (zh) 艺术化柜机
CN218090203U (zh) 衣物护理设备
CN201919972U (zh) 美甲吸尘器
CN207122984U (zh) 一种易清洁的风管机
CN203632040U (zh) 一种具有新型散热结构的电器柜
CN202192968U (zh) 一种结合汽车中控台的空气净化器
CN212390493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3666879U (zh) 一种具有热风装置的抽屉
CN213955454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JP6273638B2 (ja) ごみ収容体の収納装置
CN103935225B (zh) 动力电池仓
JP2013236654A (ja) 脱臭装置、脱臭装置を備えたごみ収容体の収納装置
CN207435977U (zh) 垃圾箱及扫地机
CN206709328U (zh) 隔板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02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