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82283B - 容器盖 - Google Patents

容器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82283B
CN103282283B CN201180063013.8A CN201180063013A CN103282283B CN 103282283 B CN103282283 B CN 103282283B CN 201180063013 A CN201180063013 A CN 201180063013A CN 103282283 B CN103282283 B CN 1032822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ap
enclosing cover
pivot axis
open position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630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82283A (zh
Inventor
赤荻高广
山田基胜
塚本龙一
渡部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Closur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Closur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Closur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Closur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82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22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822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22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06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 B65D47/08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having articulated or hinged clos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1/00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51/18Arrangements of closures with protective outer cap-like covers or of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clos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06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 B65D47/08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having articulated or hinged closures
    • B65D47/08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having articulated or hinged closures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base element provided with the spout or discharge passage
    • B65D47/0809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having articulated or hinged closures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base element provided with the spout or discharge passage and elastically biased towards both the open and the closed positions
    • B65D47/081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having articulated or hinged closures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base element provided with the spout or discharge passage and elastically biased towards both the open and the closed positions by at least three hinge sections, at least one having a length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06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 B65D47/08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having articulated or hinged closures
    • B65D47/0857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having articulated or hinged closures made separately from the base element provided with the spout or discharge passage
    • B65D47/0876Hinges without elastic bias
    • B65D47/088Hinges without elastic bias located at an edge of the base element
    • B65D47/0885Hinges without elastic bias located at an edge of the base element one part of the hinge being integral with the hinged closure and the other part with the base element, without any other additional hinge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251/00Details relating to container closures
    • B65D2251/0003Two or more closures
    • B65D2251/0006Upper closure
    • B65D2251/0025Upper closure of the 47-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251/00Details relating to container closures
    • B65D2251/0003Two or more closures
    • B65D2251/0068Lower closure
    • B65D2251/0087Lower closure of the 47-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器盖。内盖(38a、38b)连接到形成在隆起部(22)的第一枢转轴线的方向上的两侧的排出口(34a、34b)。内盖经由第二铰链部件连接到隆起部(22),使得内盖能够在排出口被盖住的闭合位置和排出口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枢转。布置在外盖(6)的裙壁(52)的内周面上的干涉部件(68a、68b)连接到内盖(38a、38b)并且在外盖(6)从打开位置向闭合位置枢转时干涉内盖(38a、38b),以使内盖(38a、38b)从打开位置向闭合位置枢转,且在外盖(6)从闭合位置向打开位置枢转时干涉内盖(38a、38b),以使内盖(38a、38b)从闭合位置向打开位置枢转。

Description

容器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合成树脂一体化形成的容器盖,容器盖包括具有上面壁的主体和外盖,外盖以可在主体的上面壁被盖住的闭合位置和主体的上面壁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枢转的方式连接到主体,其中在两侧形成有排出口的隆起部或单个排出筒布置在主体的上面壁上。
背景技术
下面说明的专利文献1公开了由合成树脂一体化形成的并且包括主体和外盖的容器盖,特别地,该容器盖适用于由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适当的合成树脂或玻璃形成的并且适于容纳诸如酱油等调味料的容器。主体具有上面壁和从上面壁的周缘向下延伸的筒状侧壁,而外盖具有顶面壁和从顶面壁的周缘向下延伸的筒状裙壁。外盖的筒状壁和主体的侧壁经由限定水平延伸的第一枢转轴线的第一铰链部件而连接,并且外盖可在主体的上面壁被盖住的闭合位置和主体的上面壁露出的打开位置之间绕着作为枢转中心的第一枢转轴线枢转。向上隆起并且在第一枢转轴线的方向上的两侧形成有排出口的隆起部布置于主体的上面壁的中央部。
在排出容器的内容物时,外盖枢转到打开位置以使主体的上面壁露出,相应地使隆起部露出,然后容器倾斜以使形成于隆起部的排出口中的一个排出口指向下方。通过这样做,内容物通过排出口中的一个排出口排出,通过使外部空气通过另一排出口流动到容器中来促进内容物的排出。
下面说明的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均公开了由合成树脂一体化形成的并且包括主体和外盖的容器盖,该主体具有上面壁和从上面壁的周缘向下延伸的筒状侧壁,该外盖具有顶面壁和从顶面壁的周缘向下延伸的筒状裙壁, 其中外盖的裙壁和主体的侧壁经由水平延伸的第一铰链部件连接,并且外盖可在主体的上面壁被盖住的闭合位置和主体的上面壁露出的打开位置之间枢转。远离第一铰链部件延伸出并且在前端具有排出口的排出筒布置在主体的顶面壁上。内盖经由第二铰链部件以可在排出口被盖住的闭合位置和排出口被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枢转的方式连接到排出筒的上表面。干涉部件布置在外盖的裙壁的内周面上。在外盖从闭合位置向打开位置枢转的时,干涉部件干涉内盖,以使内盖从闭合位置向打开位置枢转移动,然后干涉部件与内盖分开。此外,在外盖从打开位置向闭合位置枢转时,干涉部件干涉内盖,以使内盖从打开位置向闭合位置枢转,然后干涉部件与内盖分开。加压部件形成在裙壁的内周面上和/或外盖的顶面壁的内表面上,当外盖从打开位置枢转到闭合位置时,加压部件与内盖接触以将内盖强制到闭合位置。内盖是伸出超过排出筒的两侧面的板状片,与排出口接合的密封环形成于内盖的内表面的中央部。止动突起形成于内盖的内表面的两侧部,从排出筒的两侧面向上延伸的接收突起形成于排出筒。当内盖从闭合位置枢转地移动到打开位置时并且当内盖从打开位置枢转地移动到闭合位置时,止动突起弹性地依靠在接收突起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9-2864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8-74470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10-1261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上述容器盖具有如下待解决的问题:当外盖位于 闭合位置时,外盖的裙壁的内周面与形成在隆起部的两侧的排出口接触,由此试图密封两个排出口。然而,外盖的裙壁的内周面是圆筒状或圆锥台形状,并且在周向上弯曲。由于这些情况等,当容器倾倒时,排出口的密封不充分,使得内容物可能泄露。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和3中公开的上述容器盖在它们的使用性方面具有如下问题:当消费由适当的合成树脂或玻璃形成的容器的内容物时,在容器盖安装于容器的口颈部时,消费者例如利用右手把持容器,并且使用左手将容器盖的外盖从闭合位置枢转到打开位置。结果,在排出口打开的情况下,露出排出筒,但是排出筒的排出口朝向消费者打开。因此,在通过排出口排出内容物之前,需要一度释放对容器把持,然后利用右手或左手再次把持容器,而改变把持的方向。排出内容物的操作因而繁琐。
有鉴于上述事实实现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第一个技术课题是改进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上述容器盖,使得当外盖枢转到打开位置时,形成在隆起部的两侧的排出口打开,并且当外盖枢转到闭合位置时,形成在隆起部的两侧的排出口被可靠地充分密封,而无需外盖用于开闭的枢转运动以外的特定操作。
对于本发明的第二个技术课题是改进专利文献2和3中公开的上述容器盖,使得在排出容器的内容物时,无需一度释放对容器把持然后再次把持容器,并且在利用右手把持容器且使用左手使容器盖的外盖从闭合位置枢转到打开位置之后,例如,在没有改变的状态下,右手在适当的方向上转动,由此允许内容物通过排出口排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深入地研究和试验,并发现可通过如下方式解决第一个技术课题:经由第二铰链部件将内盖连接到隆起部,内盖与形成在隆起部的两侧排出口的每一个均相关联,使得内盖能够在排出口被盖住的闭合位置和排出口 被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枢转;并且通过将干涉部件布置在外盖的裙壁的内周面上,干涉部件与各内盖相关联,使得干涉部件在外盖从打开位置向闭合位置枢转式干涉内盖,以使内盖从打开位置朝向闭合位置枢转,然后干涉部件越过内盖并且与内盖分开,并且使得干涉部件在外盖从闭合位置向打开位置枢转时干涉内盖,以使内盖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枢转,然后干涉部件与内盖分开。
也就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作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课题的容器盖,该容器盖由合成树脂一体化形成并且包括主体和外盖,所述主体具有上面壁和从所述上面壁的周缘向下延伸的筒状侧壁,所述外盖具有顶面壁和从所述顶面壁的周缘向下延伸的筒状裙壁,其中,所述外盖的裙壁和所述主体的侧壁经由限定水平延伸的第一枢转轴线的第一铰链部件连接,所述外盖在所述主体的上面壁被盖住的闭合位置和所述主体的上面壁露出的打开位置之间绕着作为枢转中心的所述第一枢转轴线自由地枢转;隆起部布置于所述主体的上面壁的中央部,所述隆起部向上隆起并且在所述隆起部的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方向上的两侧形成有排出口,其特征在于,内盖经由第二铰链部件连接到所述隆起部,所述内盖分别与所述排出口相关联,使得所述内盖能够在所述排出口被盖住的闭合位置和所述排出口被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自由地枢转;并且干涉部件布置在所述外盖的裙壁的内周面,所述干涉部件分别与所述内盖相关联,使得所述干涉部件在所述外盖从所述打开位置向所述闭合位置枢转时干涉所述内盖,以使所述内盖从所述打开位置朝向所述闭合位置枢转,然后所述干涉部件越过所述内盖并且与所述内盖分开,并且所述干涉部件在所述外盖从所述闭合位置向所述打开位置枢转时干涉所述内盖,以使所述内盖从所述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枢转,然后所述干涉部件与所述内盖分开。
优选地,所述干涉部件由舌状片组成,所述舌状片从所述外盖的裙壁的 内周面径向向内突出并且以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方向向下倾斜的方式延伸。优选的是,加压部件布置在所述外盖的裙壁的内周面,所述加压部件分别与所述内盖相关联,使得所述加压部件在所述外盖从所述打开位置向所述闭合位置枢转时与所述内盖的外表面接触,以迫使所述内盖到所述闭合位置。优选地,遮断壁形成于所述隆起部,所述遮断壁从所述隆起部的上端壁的内表面的中央处垂下,以将形成在所述隆起部的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方向上的两侧的排出口彼此遮断。有利地,所述隆起部在其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方向上的两侧具有两侧壁,所述两侧壁竖直地延伸,并且所述排出口被限定在分别从所述两侧壁水平突出的排出筒的前端;或者所述隆起部在其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方向上的两侧具有两侧壁,所述两侧壁向下并且朝向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方向的两外侧倾斜地延伸,所述排出口被限定在排出筒的前端,所述排出筒分别从所述两侧壁向上并且向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方向的两外侧倾斜地延伸出。优选地,止动突起形成于所述内盖的内表面的两侧部,一对接收突起以与所述止动突起对应的方式形成于所述隆起部,当所述内盖从所述闭合位置枢转到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止动突起弹性地越过所述接收突起。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利用如下构造来解决前述第二个技术课题:使排出筒的延伸方向不在排出筒远离第一枢转轴线的方向上,而是在沿着第一枢转轴线的方向上。
也就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作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课题的容器盖,该容器盖由合成树脂一体化形成并且包括主体和外盖,所述主体具有上面壁和从所述上面壁的周缘向下延伸的筒状侧壁,所述外盖具有顶面壁和从所述顶面壁的周缘向下延伸的筒状裙壁,其中,所述外盖的裙壁和所述主体的侧壁经由限定水平延伸的第一枢转轴线的第一铰链部件连接,所述外盖在所述主体的上面壁被盖住的闭合位置和所述上面壁露出的打开位置之 间自由地枢转;排出筒布置在所述主体的上面壁上,所述排出筒在所述排出筒的前端形成有排出口;内盖经由限定第二枢转轴线的第二铰链部件连接到所述排出筒的上表面,使得所述内盖能够在所述排出口被盖住的闭合位置和所述排出口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枢转;干涉部件布置在所述外盖的裙壁的内周面上,使得所述干涉部件在所述外盖从所述闭合位置朝向所述打开位置枢转时干涉所述内盖,以使所述内盖从所述闭合位置朝向所述打开位置枢转移动,然后所述干涉部件越过所述内盖并且与所述内盖分开,并且所述干涉部件在所述外盖从所述打开位置朝向所述闭合位置枢转地移动时干涉所述内盖,以使所述内盖从所述打开位置朝向所述闭合位置枢转,然后所述干涉部件与所述内盖分开,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筒沿着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延伸出。
优选地,所述排出筒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平行地延伸出,或者所述排出筒在所述排出筒朝向所述前端且朝向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逐渐分开的方向以0度<α≤45度的α倾斜角度延伸。优选的是,所述干涉部件由舌状片组成,所述舌状片从所述外盖的裙壁的内周面径向向内突出,并且当所述外盖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舌状片以向下倾斜的方式且向远离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方向延伸,和/或所述第二枢转轴线向远离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方向且以向上倾斜的方式延伸。
发明的效果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构成的容器盖,当外盖从闭合位置枢转到打开位置时,内盖通过干涉部件的作用从闭合位置自动枢转到打开位置。因此,仅通过使容器在所需方向上倾斜,则内容物可以通过排出口中的一个排出口排出,外侧空气可通过另一个排出口流动到容器中。当外盖从打开位置枢转到闭合位置时,内盖通过干涉部件的作用从打开位置自动地枢转到闭合位置。结果,形成在隆起部的两侧的排出口被密封。排出口的密封不取决于外盖的裙壁,而是取决于独立布置的内盖。因而,排出口能够被完全可靠地密 封。
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构造的容器盖,在容器盖安装于容器的口颈部的状态下,例如,消费者利用右手把持容器,并且利用左手将容器盖的外盖从闭合位置枢转到打开位置。结果,露出排出筒,而排出口未朝向消费者打开,而是朝向与消费者的右手腕几乎正交的方向,即朝向横向方向。因而,仅通过在适当的方向上转动右手腕,内容物可以通过排出口排出,而无需一度释放把持容器然后再次把持容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构成的容器盖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成型状态(外盖从闭合状态枢转180度的状态)下的平面图。
[图2]是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3]是沿图1的线III-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图1的容器盖中的隆起部的局部主视图。
[图5]是示出图1的容器盖中的内盖的止动突起和隆起部的接收突起的协同作用的局部侧视图。
[图6]是示出图1的容器盖的外盖已从打开位置朝向闭合位置稍微枢转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图1的容器盖的外盖已从图6中示出的状态进一步朝向闭合位置稍微枢转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图1的容器盖的外盖已从图7中示出的状态进一步朝向闭合位置稍微枢转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图1的容器盖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稍微枢转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图1的容器盖的外盖已从图9中示出的状态进一步朝向打开 位置稍微枢转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1]是示出图1的容器盖的外盖已从图10中所示的状态进一步朝向打开位置稍微枢转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构成的容器盖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在成型状态下的平面图。
[图13]是示出图12的容器盖的局部截面的主视图。
[图14]是沿图12的线XIV-XIV截取的截面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构成的容器盖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在外盖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的局部截面的右侧视图。
[图16]是示出图15的容器盖的局面截面的左侧视图。
[图17]是图15中示出的容器盖中的主体的截面图。
[图18]是示出图15中示出的容器盖在外盖从闭合位置枢转地移动到打开位置时的行为的主视图。
[图19]是示出图15中示出的容器盖在外盖从打开位置枢转地移动到闭合位置时的行为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构成的容器盖的优选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示出在成型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构成的容器盖,整体用附图标记2表示出容器盖包括由诸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适当的合成树脂一体化成型的主体4和外盖6。主体4具有在平面图中为圆形的上面壁8和从上面壁8的周缘向下延伸的近似圆筒形状的筒状侧壁10。上面壁8的外周缘部以径向向外的方式向上突出。指向上方的环状肩面12形成于上面壁8的最外周缘部。径向向外突出的环状止动突条14形成于上面壁8的上端部。筒状侧壁10大致竖直地垂下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外周面。径向向内突出的上环 状突条16形成于筒状侧壁10的内周面的上部,而径向向内突出的下环状突条18形成于筒状侧壁10的内周面的下部。上环状突条16的径向向内突出量相对小,而下环状突条18的径向向内突出量相对大。在筒状侧壁10的稍微径向内侧的位置处向下延伸出的环状密封片20形成在上面壁8的下表面上。
进一步参照图4以及图1至图3,向上隆起的隆起部22布置在上面壁8的中央部。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隆起部22为长方体的形状,并且具有大致竖直延伸的四个壁,即两侧壁24a和24b、两端壁26a和26b以及大致水平延伸的顶面壁28。如图3明确地所示,圆形开口30a和30b分别形成于两侧壁24a和24b,并且从圆形开口30a和30b的外周部大致水平延伸的圆筒形状的排出筒32a和32b附设到两侧壁24a和24b。在排出筒32a和32b的前端存在的圆形开口限定排出口34a和34b。如将参照图3明确地理解,从顶面壁28的内表面中央部大致竖直垂下的遮断壁36布置在隆起部22中。遮断壁36的两端缘连接到隆起部22的两端壁26a和26b,隆起部22中的空间由遮断壁36等分。因而,形成于两侧壁24a和24b的开口30a和30b通过遮断壁36被彼此遮断,进而,排出筒32a和32b和存在在它们的前端的排出口34a和34b通过遮断壁36被彼此遮断。
内盖38a和38b被分别附设到配置于隆起部22的排出筒32a和32b。更详细地,如将参照图3和图4明确地理解,向上突出的连接片40a和40b形成在排出筒32a和32b的上表面上,并且内盖38a和38b经由连接片40a和40b被连接到排出筒32a和32b。在与图3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并且在图4的横向方向上大致水平延伸的薄壁铰链42a和42b形成于构成铰链部件(第二铰链部件)的连接片40a和40b。内盖38a和38b可在以图3和图4中的实线所表示的打开位置和以图3中的双点划线所表示的闭合位置之间绕着作为枢转中心的薄壁铰链42a和42b枢转。内盖38a和38b中的每一个均是近似矩形的板片,并且环状密封突片44a和44b形成在内盖38a和38b的内表面上。当内盖38a和38b来到闭合位置时,环状密封突片44a和44b被插入到排出筒32a和32b,由此排出口34a和34b 被密封。止动突起46a和46b形成于内盖38a和38b的内表面的两侧部,并且对应地,从连接片40a和40b的两侧突出的接收突起48a和48b形成于排出筒32a和32b。如图5明确地所示,接收突起48a和48b均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在接收突起48a和48b的大致水平延伸的上表面和接收突起48a和48b的大致竖直延伸的前表面之间的边界区域中向前向下倾斜。当内盖38a和38b从以双点划线表示的闭合位置枢转到以实线表示的打开位置时,止动突起46a和46b弹性地依靠在接收突起48a和48b上,并且止动突起46a和46b以及接收突起48a和48b协作地作用,更详细地,止动突起46a和46b的下端部的外表面与接收突起48a和48b的倾斜面接触,由此内盖38a和38b弹性地保持在打开位置。当内盖38a和38b从打开位置枢转到闭合位置时,止动突起46a和46b弹性地依靠在接收突起48a和48b上。
进一步参照图1至图3,外盖6具有顶面壁50和从顶面壁50的周缘向下延伸的筒状裙壁52。顶面壁50的主体部在平面图中为圆形,但是弧状突片54(图2)被附设到顶面壁50的预定角度区域,在外盖6的打开或闭合运动期间手指可挂钩于弧状突片54。裙壁52具有相对小直径的圆筒状上部56、圆锥台状中间部58和相对大直径的圆筒状下部60。径向向内突出的环状止动突条62形成于裙壁的内周面的下端部。如图1和图2明确地所示,在外盖6的裙壁52的外周面的下端部处的预定角度区域经由铰链部件64(第一铰链部件)连接到主体4的在筒状侧壁10的外周面的上端处的预定角度区域。实质可为已知形状的铰链部件64具有在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薄壁铰链66。外盖6在图1至3中所示的打开位置和以图1至3中的双点划线所表示的闭合位置之间绕着由薄壁铰链66限定且大致水平延伸的枢转轴线(第一枢转轴线)枢转地自由移动。当外盖6位于图1至3所示的打开位置时,露出主体4的上面壁8。当外盖6枢转到以图3中的双点划线所表示的闭合位置时,利用外盖6盖住主体4的上面壁8。如图6明确地所示,当外盖6位于闭合位置时,外盖6的裙壁 52的下端面与在主体4的上面壁8的最外周缘部存在的环状肩面12接触,并且形成在外盖6的裙壁52的内周面上的环状止动突条62弹性地锁定到形成于主体4的上面壁8的上端部的环状止动突条14,由此外盖6被弹性地保持在闭合位置。
进一步参照图1和图2,干涉部件68a和68b以及加压部件70a和70b以与布置于主体4的内盖38a和38b相对应的方式进一步布置于外盖6。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各干涉部件68a和68b由舌状片组成,该舌状片从在裙壁52的下部60的内周面上的预定角度位置径向向内地延伸出。当外盖6位于以图3中的双点划线所表示的闭合位置时,该舌状片以向下倾斜的方式且向远离由薄壁铰链66限定的上述第一枢转轴线的方向延伸。各加压部件70a和70b由从裙壁52的上部56和中间部58的内周面在径向上突出的三个板状片组成。三个板状片以彼此平行且大致竖直的方式延伸,三个板状片的上端缘被连接到顶面壁50的内表面。对于干涉部件68a和68b以及加压部件70a和70b重要的是,干涉部件68a和68b以及加压部件70a和70b的尺寸和位置被设定成:使得如随后所述地在主体4的内盖38a和38b上进行开闭动作和加压动作。
图2和图3还示出了容器的待施加容器盖2的口颈部72。可由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适当的合成树脂形成的容器的口颈部72整体为圆筒形状,并且口径部72的顶面开口。环状止动鄂部74形成于自身可以是已知形状的口颈部72的外周面的上部。位于止动鄂部74的下方的环状突条76进一步布置在口颈部72的外周面。环状突条76被用于搬送容器,并且通常被称为支撑环。通过在主体4的筒状侧壁10和环状密封片20之间收纳口颈部72,容器盖2被安装在容器的口颈部72。形成在筒状侧壁10的内周面上的上环状突条16弹性地依靠在口颈部72的止动鄂部74上,并且形成于口颈部72的止动鄂部74定位在形成于筒状侧壁10的内周面的上环状突条16和下环状突条18之间。主体4的环状密封片20行进到口颈部72中并且与口颈部72的内周面紧密接触。
上述容器盖2展示出以下作用和效果:如将参照图6至图8所理解的,当外盖6从打开位置朝向闭合位置枢转地移动时,布置于外盖6的干涉部件68a和68b根据外盖6的枢转而逐渐地接近布置于主体4的内盖38a和38b(图6)。在枢转到预定角度时,干涉部件68a和68b与内盖38a和38b的外表面接触。当外盖6进一步枢转时,内盖38a和38b通过干涉部件68a和68b的干涉作用从打开位置强制地向闭合位置枢转(图7)。然后,干涉部件68a和68b与内盖38a和38b分开(图8)。当干涉部件68a和68b与内盖38a和38b分开时,内盖38a和38b朝向打开位置稍微弹性地复位。然而,当外盖6进一步朝向闭合位置枢转时,布置于外盖6的加压部件70a和70b作用在内盖38a和38b的外表面上,以使内盖38a和38b强制地枢转到闭合位置。当外盖6枢转到闭合位置时,内盖38a和38b通过加压部件70a和70b的加压作用被强制枢转到闭合位置中。结果,布置在排出筒32a和32b的前端的排出口34a和34b可靠地闭合,并且内盖38a和38b通过加压部件70a和70b的加压作用被保持于闭合位置(图3)。
另一方面,如将参照图9至图11所理解的,当外盖6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枢转时,加压部件70a和70b根据外盖6的枢转而首先与内盖38a和38b的外表面分开。然后,干涉部件68a和68b与内盖38a和38b的前端缘或内表面接触,以开始干涉内盖38a和38b。根据外盖6的枢转,内盖38a和38b通过干涉部件68a和68b的作用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枢转(图9和图10)。当外盖6进一步枢转时,干涉部件68a和68b与进入到打开位置的内盖38a和38b分开(图11)。
在外盖6位于打开位置并且内盖38a和38b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以图3中的实线所示的状态)中,当容器在所需方向上倾斜,以使布置在排出筒32a和32b的前端的排出口34a和34b中的一个指向下方时,收纳在容器内的诸如酱油的内容物可通过排出口34a和34b的一个排出口排出。根据内容物通过排出口34a和34b的一个排出口的排出,空气通过排出口34a和34b的另一个排出口流动到容器中,由此促进内容物的排出。
图12至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构造的容器盖的另一实施方式。在图12至图14所示的容器盖102的主体104中,隆起部122的两侧壁124a和124b在图14的横向方向上向下且向外(即,在外盖106相对于主体104的枢转轴线的方向上两外侧)倾斜。隆起部122的两端壁126a和126b还在图13中的横向方向上稍微向下且向外倾斜。从两侧壁124a和124b延伸出的圆筒状排出筒132a和132b向上倾斜。排出筒132a、132b和内盖138a、138b之间的相对关系与图1至图5中示出的主体4的情况中的排出筒和内盖之间的相对关系大致相同。在隆起部122中未布置遮断壁,使得在隆起部122中的空间未被分成两部分。除了上述构造以外,主体104与图1至图5中所示的主体4大致相同。不必说,根据需要可布置遮断壁。
在图12至图14中示出的容器盖102的外盖106中,与主体104的内盖138a和138b布置在倾斜向上延伸出的排出筒132a和132b的构造对应,干涉部件168a、168b和加压部件170a、170b的布置位置与图1至图5中示出的外盖6的情况稍微有所不同。在外盖106中,此外,顶面壁150呈平坦圆形,弧状突片154附设到裙壁152的下端的所需角度区域,而不是附设到顶面壁150,在外盖106的枢转期间手指可挂钩于弧状突片154。裙壁152具有圆锥台状上部156和圆筒状下部160,环状肩部158形成在上部156和下部160之间的边界。除了以上构造以外,外盖106与图1至图5所示的外盖6大致相同。
图12至图14中示出的容器盖102的当用于打开操作或闭合操作而移动外盖106的行为与图1至图5所示的容器2的大致相同。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说明。
参照图15和图16,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构造的容器盖整体以附图标记202表示,容器盖可由诸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适当的合成树脂一体化注射成型,并且该容器盖由主体204和外盖206组成。
主体204具有在平面图中为圆形的上面壁208和从上面壁208的周缘向下延伸的圆筒状侧壁210。向上突出的环状突条212形成于上面壁208的上表面的外周缘部。环状止动槽214形成于环状突条212的外周面的下部。环状突条212的内周面在径向向内的方向上向下倾斜。向下突出的圆筒状密封突条216形成于上面壁208的下表面的外周缘。环状小突条218形成于侧壁210的内周面的上部,并且环状止动突条220形成于侧壁210的内周面的下部。
进一步参照图17以及图15至图16,向上隆起的排出筒222形成于主体204的上面壁208。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的排出筒222与稍后说明的第一枢转轴线大致平行地延伸出,即在与图15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且在图17的左侧。进一步详细地,示出的排出筒222具有基部224和前端部226。基部224由一对大致竖直向上突出的侧壁部228、以近似凹圆弧状延伸的后壁部230、大致竖直延伸的前壁部232和在图17中以向上倾斜的方式向左延伸的上壁部234所限定。可以是圆形的通孔236形成于前壁部232的上部。排出筒222的前端部226由从基部224的前壁部232大致水平并且在图17中向左突出的圆筒状突出筒部238所限定。突出筒部238的内径与通孔236的内径一致。圆形排出口240形成在突出筒部238的前端。承受台242形成在排出筒222的基部和环状突条212之间,并且承受台242的上表面大致水平地延伸。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排出筒222在图17中向左延伸出,但是如果期望地,排出筒222在图17中可向右延伸出。排出筒222与前述第一枢转轴线大致平行地延伸出,但是如果期望地,排出筒222可在排出筒222朝向前端逐渐远离第一枢转轴线的方向上以0度<α≤45度的α角度倾斜。
内盖246经由铰链部件244连接到排出筒222的突出筒部238的上表面。该内盖246在以图15至图17中的实线所表示的打开位置和以图17中的双点划线所表示的闭合位置之间自由移动(稍后将进一步说明内盖246的运动)。内盖246由伸出超过排出筒222的突出筒部238的横向长板状片组成并且具有圆弧状上缘。圆形密封环248形成于内盖246的内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密封环248的外径与排出筒222的突出筒部238的内径大致相同,并且当内盖246进入到闭合位置时,密封环248被装配到突出筒部238以密封突出筒部238的前端。止动突起250形成于内盖246的内表面的基端(即,图15至图17中的下端)的两侧部。当内盖246在打开位置时,该止动突起250具有位于最下方位置处的平坦止动面。
向上且向两侧延伸出的延出片254形成在排出筒222的上表面,并且一对接收突起256在延出片254中在宽度方向(图15和图16中的横向方向)上形成有间隔。接收突起256具有优选地向前向下倾斜的接收面(对于接收突起256和止动突起250的细节,请参照前述专利文献3)。铰链部件244布置在内盖246的基端和延出片254的前端(图15和图16中的上端)之间。铰链部件244包括布置在宽度方向中央部(因此,在成对的接收突起256之间)的中间铰链片244a和布置在成对接收突起256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两侧铰链片244b。中间铰链片244a和两侧铰链片244b水平地配置在直线上,以构成薄壁线,内盖246绕着作为枢转中心线的薄壁线枢转地移动。如果是期望地,可省略两侧铰链片244b。
进一步参照图15和图16,外盖206具有顶面壁260和从顶面壁260的周缘向下延伸的筒状裙壁262。顶面壁260的中央部稍微向上膨出。在预定角度区域中径向向外突出的凸缘264被附设到顶面壁260。如将参照图18(a)至图18(d)以及图15和16以明确地理解,凸缘264的外周缘是弧状的,并且凸缘264的下表面也是弧状的。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裙壁262具有筒状上部266、圆锥台状中间部268和圆筒状下部270(对于外盖206的术语“上”和“下”意味外盖206位于以图16中的双点划线所表示闭合位置的状态中的上侧位置和下侧位置)。整体以附图标记272表示的铰链部件布置在外盖206的裙壁262的外周面的下端和主体204的侧壁210之间(铰链部件272构成第一铰链部件,并且其枢转轴线构成前述第一枢转轴线)。外盖206经由上述铰链部件272连 接到主体204,并且外盖206在以图15和图16中的实线所表示的打开位置和以图16中的双点划线所表示的闭合位置之间枢转地移动(稍后将进一步说明外盖206的枢转运动)。铰接部件272可以是实质已知的形式,因而省略对铰接部件272的构造的说明。
圆弧状地延伸的止动突条274除了形成在铰链部件272存在的区域中,还形成于裙壁262的下部270的内周面的下端部。此外,干涉部件276还布置在裙壁262的内周面上。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干涉部件276由舌状片278组成,该舌状片278在与铰链部件272间隔开约100度的角度的部位处从裙壁262的下部270的内周面径向向内突出。当外盖206位于以图17中的双点划线所表示的闭合位置时,该舌状片278位于止动突条274稍微上方的位置,并且该舌状片278以向下倾斜的方式(以30度的可选预定角度)且向远离上述第一枢转轴线的方向延伸。如果是期望地。代替倾斜舌状片278,可允许构成第二铰链部件的铰链部件244的枢转轴线倾斜,即可允许第二枢转轴线远离第一枢转轴线以预定倾斜角度向上倾斜。加压部件280还布置在裙壁262的内周面上。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加压部件280由三个加压片282组成,该三个加压片282在与铰链部件272成约90度的角度的部位从裙壁262的上部266的内周面和顶面壁260的内表面的周缘部以在周向上间隔开的方式突出。各加压片282大致竖直地延伸面,并且各加压片的突出缘的下端部向下向外倾斜。如果是期望地,加压部件280可由在宽度方向上连续地延伸的单个宽加压片组成。
上述容器盖202优选地适用于收纳诸如食用油或液体调味料等液体的容器的口颈部284。当容器盖202被安装在容器的口颈部284上时,容器的口颈部的上端部被插入到主体204的侧壁210和密封突条216之间的环形空间,并且利用行进到口颈部中的密封突条216来密封口颈部。
当外盖206位于以图16中的双点划线所表示的闭合位置时,形成于外盖 206的裙壁262的内周面的下端部的止动突条274由形成于主体204的环状突条212的外周面的下部的止动槽214接合地止动,由此外盖206维持在闭合位置。当外盖206位于闭合位置时,此外,加压部件280与内盖246的外表面(即,与形成密封环248的表面相反的表面)接触,以将内盖246强制到闭合位置,因而可靠地完全密封排出筒222的排出口240。
当消费被收纳在安装容器盖202的容器中的内容物时,手指钩住在被附设到外盖206的顶面壁260的凸缘264,以使外盖206从以图16中的双点划线所表示的闭合位置朝向以图15和图16的实线所表示打开位置移动。进一步参照图18(a)至图18(d)以及图15和图16,当外盖206从图18(a)示出的位置移动到图18(b)示出的位置用于打开时,加压部件280与内盖246的外表面分开,并且形成于外盖206的裙壁262的内周面的干涉部件276与内盖246的下面接触,以开始干涉内盖246。然后,当外盖206从图18(b)示出的位置移动到图18(c)示出的位置用于打开时,伴随外盖206的打开运动而打开的内盖246上所布置的止动突条250弹性地依靠在布置在排出筒222上的接收突起256上。当外盖206进一步移动到图18(d)示出的位置用于打开时,内盖246还伴随着进一步移动用于打开。当外盖206进一步移动超过图18(d)所示的位置用于打开时,然而,外盖206的干涉部件276与内盖246分开。当外盖206的干涉部件276与内盖246分开时,内盖246趋于朝向闭合位置弹性地移动用于闭合。然而,内盖246的止动突起250的止动面与布置于排出筒222的接收突起256的接收表面接触。结果,抑制了内盖246的闭合运动,并且内盖246被维持在打开位置。
如上所述,当外盖206移动用于打开时,内盖246根据该运动而移动用于打开。因而,消费者可通过排出筒222来排出容器的内容物,而无需将他或她的手指钩在内盖246自身且使内盖246移动用于打开。在根据本发明构造的容器盖202中,特别地,排出筒222沿着第一枢转轴线延伸,即沿着铰链部件 272的枢转轴线。因而,当利用右手把持容器并且利用左手使外盖206从闭合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用于打开时,例如,布置在排出筒222的前端部的排出口240指向几乎与左手腕正交的方向。因此,右手腕可向右转动(如果排出筒222的延伸方向与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的相反,则向左转动),无需一度释放对容器把持然后再次把持容器。通过这样做,排出口240可指向下方,以通过排出口240排出内容物。
在完成消费内容物之后,外盖206从图15和图16中示出的打开位置枢转地移动到以图16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闭合位置。进一步参照图19(a)至图19(d)以及图15和图16,当外盖206移动到图19(a)示出的位置用于闭合时,形成在外盖206的裙壁262上的干涉部件276与位于打开位置的内盖246的外表面接触,以开始干涉内盖246。然后,当外盖206从图19(a)示出的位置移动到图19(b)示出的位置用于闭合时,内盖246还根据外盖206的闭合运动而移动用于闭合,并且布置在内盖246上的止动突起250弹性地依靠在布置于排出筒222的接收突起256上。当外盖206从图19(b)示出的位置移动到图19(c)示出的位置用于闭合时,内盖246也伴随着移动用于闭合。一旦内盖246进入到闭合位置,在闭合位置处,内盖246密封排出筒222的排出口240。在外盖206的干涉部件276与内盖246分开时,然而,如在图19(c)中所示内盖246归因于其弹性复位作用而在打开方向上稍微枢转。然而,当外盖206移动到图19(d)示出的闭合位置用于闭合时,布置在外盖206上的加压部件280与内盖246的外表面接触,以将内盖246强制到闭合位置。此外,形成于外盖206的止动突条274由形成于主体204的环状突条212的止动槽214接合地止动,由此外盖206被保持在闭合位置。
附图标记说明
2:容器盖
4:主体
6:外盖
8:主体的上面壁 
10:主体的筒状侧壁
22:隆起部
24a:隆起部的侧壁 
24b:隆起部的侧壁 
32a:排出筒
32b:排出筒
34a:排出口
34b:排出口
36:遮断壁
38a:内盖
38b:内盖
46a:止动突起
46b:止动突起
48a:接收突起
48b:接收突起
50:外盖的顶面壁 
52:外盖的裙壁 
68a:干涉部件
68b:干涉部件
70a:加压部件
70b:加压部件
72:容器的口颈部 
102:容器盖
104:主体
106:外盖
122:隆起部
124a:隆起部侧壁 
124b:隆起部侧壁 
132a:排出筒
132b:排出筒
138a:内盖
138b:内盖
150:外盖的顶面壁 
152:外盖的裙壁 
202:容器盖
204:主体
206:外盖
208:主体的上面壁 
210:主体的侧壁 
222:排出筒
244:铰链部件(第二铰链部件)
246:内盖
260:外盖的顶面壁 
262:外盖的裙壁 
272:铰链部件(第一铰链部件)
276:干涉部件
280:加压部件

Claims (7)

1.一种容器盖,其由合成树脂一体化形成并且包括主体和外盖,所述主体具有上面壁和从所述上面壁的周缘向下延伸的筒状侧壁,所述外盖具有顶面壁和从所述顶面壁的周缘向下延伸的筒状裙壁,其中,所述外盖的裙壁和所述主体的侧壁经由限定水平延伸的第一枢转轴线的第一铰链部件连接,所述外盖在所述主体的上面壁被盖住的闭合位置和所述主体的上面壁露出的打开位置之间绕着作为枢转中心的所述第一枢转轴线自由地枢转;隆起部布置于所述主体的上面壁的中央部,所述隆起部向上隆起并且在所述隆起部的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方向上的两侧形成有排出口,
其特征在于,内盖经由第二铰链部件连接到所述隆起部,所述内盖分别与所述排出口相关联,使得所述内盖能够在所述排出口被盖住的闭合位置和所述排出口被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自由地枢转;并且
干涉部件布置在所述外盖的裙壁的内周面,所述干涉部件分别与所述内盖相关联,使得所述干涉部件在所述外盖从所述打开位置向所述闭合位置枢转时干涉所述内盖,以使所述内盖从所述打开位置朝向所述闭合位置枢转,然后所述干涉部件越过所述内盖并且与所述内盖分开,并且所述干涉部件在所述外盖从所述闭合位置向所述打开位置枢转时干涉所述内盖,以使所述内盖从所述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枢转,然后所述干涉部件与所述内盖分开,
所述干涉部件中的每一个干涉部件均由舌状片组成,所述舌状片从所述外盖的裙壁的内周面径向向内突出并且以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方向向下倾斜的方式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加压部件布置在所述外盖的裙壁的内周面,所述加压部件分别与所述内盖相关联,使得所述加压部件在所述外盖从所述打开位置向所述闭合位置枢转时与所述内盖的外表面接触,以将迫使所述内盖到所述闭合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遮断壁形成于所述隆起部,所述遮断壁从所述隆起部的上端壁的内表面的中央处垂下,以将形成在所述隆起部的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方向上的两侧的排出口彼此遮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隆起部在其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方向上的两侧具有两侧壁,所述两侧壁竖直地延伸,并且所述排出口被限定在分别从所述两侧壁水平突出的排出筒的前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隆起部在其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方向上的两侧具有两侧壁,所述两侧壁向下并且朝向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方向的两外侧倾斜地延伸,所述排出口被限定在排出筒的前端,所述排出筒分别从所述两侧壁向上并且向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方向的两外侧倾斜地延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止动突起形成于所述内盖的内表面的两侧部,一对接收突起以与所述止动突起对应的方式形成于所述隆起部,当所述内盖从所述闭合位置枢转到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止动突起弹性地越过所述接收突起。
7.一种容器盖,其由合成树脂一体化形成并且包括主体和外盖,所述主体具有上面壁和从所述上面壁的周缘向下延伸的筒状侧壁,所述外盖具有顶面壁和从所述顶面壁的周缘向下延伸的筒状裙壁,其中,所述外盖的裙壁和所述主体的侧壁经由限定水平延伸的第一枢转轴线的第一铰链部件连接,所述外盖在所述主体的上面壁被盖住的闭合位置和所述上面壁露出的打开位置之间自由地枢转;排出筒布置在所述主体的上面壁上,所述排出筒在所述排出筒的前端形成有排出口;内盖经由限定第二枢转轴线的第二铰链部件连接到所述排出筒的上表面,使得所述内盖能够在所述排出口被盖住的闭合位置和所述排出口打开的打开位置之间枢转;干涉部件布置在所述外盖的裙壁的内周面上,使得所述干涉部件在所述外盖从所述闭合位置朝向所述打开位置枢转时干涉所述内盖,以使所述内盖从所述闭合位置朝向所述打开位置枢转移动,然后所述干涉部件越过所述内盖并且与所述内盖分开,并且所述干涉部件在所述外盖从所述打开位置朝向所述闭合位置枢转地移动时干涉所述内盖,以使所述内盖从所述打开位置朝向所述闭合位置枢转,然后所述干涉部件与所述内盖分开,
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筒沿着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延伸出,
所述排出筒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平行地延伸出,或者所述排出筒在所述排出筒朝向所述前端且朝向与所述第一枢转轴线逐渐分开的方向以0度<α≤45度的α倾斜角度延伸,
所述干涉部件由舌状片组成,所述舌状片从所述外盖的裙壁的内周面径向向内突出,并且当所述外盖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舌状片以向下倾斜的方式且向远离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方向延伸,和/或所述第二枢转轴线向远离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方向且以向上倾斜的方式延伸。
CN201180063013.8A 2010-11-25 2011-11-11 容器盖 Active CN1032822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62823 2010-11-25
JP2010262823A JP5650508B2 (ja) 2010-11-25 2010-11-25 容器蓋
PCT/JP2011/076044 WO2012070407A1 (ja) 2010-11-25 2011-11-11 容器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82283A CN103282283A (zh) 2013-09-04
CN103282283B true CN103282283B (zh) 2015-05-13

Family

ID=46145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63013.8A Active CN103282283B (zh) 2010-11-25 2011-11-11 容器盖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15307B2 (zh)
EP (1) EP2644528B1 (zh)
JP (1) JP5650508B2 (zh)
KR (1) KR101956395B1 (zh)
CN (1) CN103282283B (zh)
WO (1) WO20120704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29665A1 (en) * 2015-11-09 2017-05-11 Patrick J. Rolfes Pod shaker bottle with lid
US9848722B1 (en) * 2016-12-31 2017-12-26 John J. Lopynski Container assembly with a lid and the lid thereof that allow for drinking from the side
US10251499B2 (en) 2016-12-31 2019-04-09 John J. Lopynski Container assembly with a lid and the lid thereof that allow for drinking from the side
CN112537541A (zh) * 2020-12-11 2021-03-23 安徽鼎泓包装有限公司 组合式两边倒盖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42450A (en) 1986-01-16 1988-05-0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to share copy on write segment for mapped files
JPH0536843Y2 (zh) * 1986-04-11 1993-09-17
US4903870A (en) * 1988-10-19 1990-02-27 Polytop Corporation Dispensing closure
HUT76360A (en) * 1994-07-22 1997-08-28 Invest Des Creac Mej Prod Sl Container for beverages, preserved food products and the like
US5897013A (en) * 1997-04-14 1999-04-27 Playtex Products, Inc. Straw for drinking cup
US5884793A (en) * 1998-01-28 1999-03-23 Wang; Wen-Pin Cap assembly for a bottle
JP4267788B2 (ja) * 2000-01-21 2009-05-27 ヱスビー食品株式会社 キャップ
US6390341B1 (en) * 2000-03-02 2002-05-21 Japan Crown Cork Co., Ltd. Container closure with outflow tube
DE20115489U1 (de) * 2001-09-20 2001-12-06 Seaquist-Löffler Kunststoffwerk GmbH, 94078 Freyung Abgabeverschluß für fließfähiges Gut enthaltende Behälter
JP4850012B2 (ja) 2006-09-23 2012-01-11 日本クラウンコルク株式会社 開閉自在の小蓋を有するヒンジキャップ
US8376173B2 (en) * 2007-04-23 2013-02-19 Learning Curve Brands, Inc. Drinking container with straw
JP5186285B2 (ja) * 2008-05-30 2013-04-17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キャップ
JP5276911B2 (ja) * 2008-06-25 2013-08-28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キャップ
JP5188373B2 (ja) * 2008-11-27 2013-04-24 日本クラウンコルク株式会社 容器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17505A (ko) 2014-02-11
US20130228578A1 (en) 2013-09-05
JP2012111529A (ja) 2012-06-14
EP2644528A1 (en) 2013-10-02
WO2012070407A1 (ja) 2012-05-31
JP5650508B2 (ja) 2015-01-07
US9315307B2 (en) 2016-04-19
EP2644528B1 (en) 2016-10-12
KR101956395B1 (ko) 2019-03-08
EP2644528A4 (en) 2014-07-23
CN103282283A (zh) 2013-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82283B (zh) 容器盖
CN109803902A (zh) 合成树脂容器盖
JP5193785B2 (ja) 詰め替え容器
JP2017007729A (ja) 中栓と外蓋とを具備する容器蓋
US7014074B1 (en) Caps for self-deploying funnel and pour spout
JP5188373B2 (ja) 容器蓋
ES2977337T3 (es) Dispositivo de taponado para el cuello de un recipiente
ES2970832T3 (es) Un dispositivo de taponado destinado a ser fijado en el cuello de un recipiente y un conjunto que comprende un recipiente y dicho dispositivo de taponado
CN103906688B (zh) 容器盖
ES2973096T3 (es) Dispositivo de taponado para el cuello de un recipiente
ES2826223B2 (es) Conjunto que comprende un recipiente y un dispositivo de taponado fijado al recipiente
JP7068951B2 (ja) 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JP4663057B2 (ja) 流出筒を備えた容器蓋
ES2845229B2 (es) Conjunto que comprende un recipiente y un dispositivo de taponado fijado en el cuello de un recipiente
JP5469529B2 (ja) 容器蓋
JP2012030853A (ja) 容器蓋
JP7149889B2 (ja) 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ES2845227B2 (es) Dispositivo de taponado destinado a fijarse en el cuello de un recipiente
JP7072987B2 (ja) 吐出容器
RU223745U1 (ru) Закрывающий колпачок для наливных отверстий для емкостей, в которых хранятся жидкости
JP2011093540A (ja) 混合容器
WO2016159491A1 (ko) 원터치캡
CN116888052A (zh) 旨在固定至容器的颈部的封闭装置
JP2002029557A (ja) 流出筒を備えた容器蓋
JP2003341705A (ja) 合成樹脂製容器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