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55512B - 用于牵伸粗纱的牵伸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牵伸粗纱的牵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55512B
CN103255512B CN201310079423.2A CN201310079423A CN103255512B CN 103255512 B CN103255512 B CN 103255512B CN 201310079423 A CN201310079423 A CN 201310079423A CN 103255512 B CN103255512 B CN 1032555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p roller
drafting system
axle
retainer element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794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55512A (zh
Inventor
约阿希姆·迪德里希
约瑟夫·温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aurer Component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urer Components GmbH filed Critical Saurer Component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3255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5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55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55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46Loading arrangements
    • D01H5/50Loading arrangements using spring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26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in which fibres are controlled by one or more endless apr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牵伸粗纱的牵伸装置,其具有由输入罗拉对、中罗拉对和输出罗拉对构成的牵伸区域以及与之连接的压实区,其中,交付上罗拉通过保持架元件连接在所述输出上罗拉上,所述保持架元件通过设计成片簧的加载弹簧朝向所述交付下罗拉的方向被加载。本发明规定,所述保持架元件(25)具有第一导向接纳装置(29),其内径略微大于所述输出上罗拉对(4o)的轴(13)的直径,所述保持架元件(25)支承在所述轴上,并且所述加载弹簧(15)以一端部固定地连接在摇架(5)上,所述加载弹簧在其对置的自由端部(14)区域中通过中间环节(16、17、18)可运动地与接纳所述交付上罗拉(11o)的所述保持架元件(25)相连。

Description

用于牵伸粗纱的牵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牵伸粗纱的牵伸装置。
背景技术
牵伸粗纱的牵伸装置广泛用于纺织工业中并且在不同纺织机上使用。环锭纺纱机的工位例如装有这种牵伸装置,其将从锭翼筒子退绕的粗纱牵伸成纤度更高的纤维条,该纤维条随后被加捻并作为完成的纱线卷绕到纡子上。
这种牵伸装置通常具有沿机器纵向间隔设置的三个下罗拉(它们由设置在机器端侧的驱动装置以不同转速驱动)以及相应三个配套的、设置在可枢转支承的摇架上的上罗拉。纺纱工作期间,这些上罗拉以可预定的接触压力紧贴被驱动的下罗拉并被这些下罗拉摩擦驱动。也就是说,这些上罗拉与配套的下罗拉构成了罗拉对,这些罗拉对基于它们彼此不同的转速在经过牵伸装置时牵伸所喂入的粗纱。
如前所述,这种牵伸装置通常具有输入罗拉对、中罗拉对和输出罗拉对,其中,输入罗拉对和中罗拉对之间的区域构成所谓的预牵伸区域,而中罗拉对和输出罗拉对之间的区域充当主牵伸区域。
已输入的粗纱在牵伸装置中被牵伸成期望的纤度,并且在输出罗拉对的“夹紧线”上作为相对较宽的、例如已被牵伸成高达50倍的纤维条而离开该牵伸装置。如前已述,这种相对较宽的纤维条随后在相关工位上通过转动的纡子并结合配套的钢丝圈而被加捻,在此捻转成完成的纱线。在实践中这意味着,结合输出罗拉对的“夹紧线”构成了所谓的纺纱三角,其中,从牵伸装置出来的纤维条被汇合并捻转成纱线结构。因为牵伸后的纤维条的宽度明显超过成品纱线的直径,所以在纺纱三角中经常未将所有纤维结合到纱线结构中,或者不能按照规定方式结合到其中,然后作为边缘纤维从成品纱线伸出。
为了尽量避免出现这种边缘纤维,过去结合环锭纺纱机已经规定,给这种纺织机的牵伸装置补充所谓压实区。也就是说,交付罗拉对保持间隔地连接在输出罗拉对上,其中,交付罗拉对例如通过配套的交付下罗拉被摩擦配合地驱动旋转。在另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共同的下罗拉,其不仅由输出上罗拉加载,而且也由交付上罗拉加载,或者为了驱动交付上罗拉而使用由输出上罗拉驱动的传动装置或牵引机构。此外,在输出罗拉对和交付罗拉对之间还设置特殊的压实装置,其例如被设计成机械压实器或者可以气动工作。
通常,设置在压实区之前的输出上罗拉和设置在压实区下游的交付上罗拉如此支承在共同的保持架元件中,即,这些罗拉对的轴彼此平行。也就是说,该保持架元件以其第一轴导向装置在其鞍形件侧旁在上方保持输出上罗拉的轴,该鞍形件自身设在摇架的所谓输出杆中并在那里通过鞍形件弹簧保持。输出杆通常通过弹簧元件被如此加载,即,输出上罗拉以规定的接触压力紧贴在配套的输出下罗拉上。纺纱工作期间,交付上罗拉也应当以确定的加载力紧贴在交付下罗拉上,这是因为只有如此才可确保在压实区域内也按照规定方式输送已压实的纤维。为了生成压实区按照规定工作而强制需要的加载力,已公开了各种不同方法或装置。
由实践例如已知,保持架元件具有成形表面,其如此设置和构成,即,在装入状态以及摇架关闭时,保持架元件支承在输出杆的下表面上。也就是说,从输出杆导入的加载力通过该成形表面传递至保持架元件并且根据相应的间隔分配给输出上罗拉和交付上罗拉。
交付上罗拉的这种已知连接方式的缺点尤其在于,输出上罗拉在此总是略微突出于保持架元件中的其导向接纳装置,结果使得输出上罗拉无法被精确引导,这原则上导致纱线质量的降低。
例如通过明显提高输出杆的最大加载力来改进已知牵伸装置也不能带来持久效果,这是因为加载力的明显提高不仅导致上罗拉的下降效果(这也对可获得的纱线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也给以限定方式调节上罗拉对的最优加载力带来非常大的困难。
因而,为了解决输出上罗拉在保持架元件中的减弱的引导的问题,在过去已经建议,保持架装置通过附加片簧额外加载。附加的片簧在此或者可以例如在DE 100 05 387A1中所述地、例如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牵伸装置摇架上,或者由DE 10 2009 050 581 A1已知地固定地设置在保持架元件上。
然而在实践中已经证明,当交付下罗拉(纺纱工作期间输出上罗拉紧贴在其上)不能平稳运行时,这些已知装置也是很有缺点的。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架元件(交付上罗拉支承在其中)围绕输出上罗拉实施枢转运动,结果,在加载弹簧固定在摇架上的情况下,在片簧和保持架元件之间出现了相对运动。在此,在片簧和保持架元件之间出现的摩擦导致反作用力矩,其在保持架元件向下运动时导致削弱相应存在的加载力,而在保持架元件向上运动时导致加剧该加载力。也就是说,在这些已知装置中,当交付下罗拉不能平稳运行时,在纺纱过程期间有待交付上罗拉传递的加载力不是恒定的,而是波动的,这对纱线质量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发明内容
从前述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如此进一步改进用于牵伸粗纱的牵伸装置,以便在纺纱工作期间,在交付上罗拉属于压实区的情况下也可以始终保证恒定的加载力。
该任务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牵伸装置来解决。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保持架元件具有第一导向接纳装置,其内径略微大于输出上罗拉对轴的直径,所述保持架元件支承在所述输出上罗拉对轴上,并且加载弹簧以一端部固定连接在牵伸装置摇架上,并在其对置的自由端部区域中通过可运动的中间环节与交付上罗拉或者接纳所述交付上罗拉的保持架元件相连;本发明该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以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阻止加载弹簧受到摩擦影响地贴靠保持架元件,并可以确保加载弹簧通过可运动中间环节几乎无摩擦地将其力传递至交付上罗拉或者保持架元件,进而也传递至交付上罗拉。第一导向接纳装置设置在保持架元件中,其内径略微大于保持架元件支承在其上的轴的直径,因而其以少许间隙位于其所属的轴承轴上;通过这种第一导向接纳装置还保证了保持架元件可以几乎“没有力”地围绕其轴承轴枢转。也就是说,利用本发明该实施方式可靠避免了保持架元件(如迄今的现有技术一样)通过具有不利夹持装置的接纳装置固定在输出上罗拉对的轴上。这些利用夹持配合工作的接纳装置已知的缺点在于,尤其是在交付下罗拉不平稳运行时,总有力矩与保持架元件的被迫的向上向下运动相反,该力矩阻挠该向上向下运动,结果,所述力矩导致交付上罗拉的加载力的不期望的波动。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规定,中间环节被设计成滚动体,其可运动地支承在保持架元件的导向装置中。这种通过加载弹簧加载的、可运动支承的滚动体不仅在纺纱工作期间非常可靠地工作,而且也是使用寿命较长的廉价构件。
加载弹簧被设计成L形弯曲的片簧,其第一支腿静止不动地固定在摇架上,而其自由的第二支腿贴靠可运动的中间环节。如此构造的加载弹簧一方面能够可靠地固定在可预定的安装位置处,另一方面可以如此简单地定位,以便几乎无摩擦地传递加载力。
在另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规定,通过加载弹簧加载的可运动中间环节由交付上罗拉的轴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交付上罗拉的轴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保持架元件的第二导向接纳装置中。这种实施方式的优点例如在于,加载弹簧直接压在交付上罗拉对的轴的鞍形件上;加载力不一定非要通过保持架元件来传递。由于交付上罗拉对的轴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保持架元件中,在此也可靠保证了片簧的加载力几乎无滞后地传递至交付上罗拉。
此外在有利实施方式中规定,用于保持架元件的交付上罗拉对的轴的、设置在保持架元件中的导向接纳装置被设计成叉形导向装置,其纵向大约与交付上罗拉在围绕输出上罗拉上下运动时所遵循的环形轨迹相切。通过这种实施方式实现了保持架元件可以精确取向地在输出上罗拉对的轴上枢转。此外,交付上罗拉相对于其配套的交付下罗拉的一定的、通常的下垂有利于这种情况。
在下述情况下尤其还得到另一有利实施方式,即,交付上罗拉的轴通过L形弯曲的片簧加载,其中,贴靠交付上罗拉轴的片簧的自由支腿本身是两次折弯的。这种结构是紧凑且功能可靠的、在需要情况下也是易于接近的结构,其还保证了良好地传递所需的加载力。
另一实施方式规定,可运动的中间环节被设计成挺臂。在此,所述挺臂在其两个端面区域中被倒圆,并且以可有限运动且通过加载弹簧加载的方式位于保持架元件的缺口中。这种在两个端部倒圆的挺臂可以实现几乎无滞后地传递恒定的加载力,该加载力优选通过片簧提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示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中:
图1是用于牵伸粗纱的牵伸装置,其具有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压实区;
图2是具有第二实施方式的压实区的牵伸装置;
图3是具有第三实施方式的压实区的牵伸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已知,图1所示的牵伸装置1具有输入罗拉对2、中罗拉对3以及输出罗拉4,其中,这些罗拉对2、3、4分别由下罗拉和对应的上罗拉构成。通常沿机器纵向的、例如通过机器末端侧设置的驱动装置以及相应的传动系统以不同转速驱动的下罗拉通过牵伸罗拉托脚(未示出)支承在环锭纺纱机的机架上,与此同时,上罗拉(其在纺纱工作中由下罗拉以摩擦配合方式驱动)相应通过所谓的连杆连接在摇架5上,摇架5其自身通过支柱28固定在固定于机架上的保持杆12上。摇架5可以利用操作杆6定位在“牵伸装置向上翻开”或者“牵伸装置加载”位置处,在这里当上罗拉紧贴下罗拉且操作杆6未处于其锁定位置时,出现了第三位置“牵伸装置卸载”。
这种牵伸装置1在输入罗拉对2和输出罗拉对4之间具有牵伸区30,所喂入的粗纱26在该牵伸区30内优选被牵伸至高达其原始长度的50倍。在此,牵伸区30分为位于输入罗拉对2和中罗拉对3之间的预牵伸区域7以及位于中罗拉对3和输出罗拉对4之间的主牵伸区域8。压实区10紧接着牵伸区30,压实区10位于输出罗拉对4和交付罗拉对11之间。如图1进一步示出,输出上罗拉对4o通过弹簧加载的输出杆9连接在摇架5上,也就是说,输出上罗拉对4o的轴13以其鞍形件固定在输出杆9的容座内,优选通过弹簧元件锁定。
在轴13的鞍形件旁边,借助第一导向接纳装置29带有间隙地布置了保持架元件25。保持架元件25除了具有用于输出上罗拉对4o轴13的第一导向接纳装置29之外,还具有用于交付上罗拉对11o轴17的第二导向接纳装置31以及用于可运动的中间环节16的导向装置19。在保持架元件25中以可在导向装置19中移动的方式安装的中间环节16被设计成滚动体,并且在安装状态下该中间环节被L形加载弹簧15的自由支腿21加载,加载弹簧15以其第二支腿20静止不动地固定在牵伸装置1的摇架5上。这意味着,在加载弹簧15的自由支腿21和支承交付上罗拉对11o的保持架元件25之间丝毫没有静摩擦,从而确保在交付下罗拉对11u不平稳运行时,也几乎无滞后地将由加载弹簧15预定的加载力传递至保持架元件25,进而传递至交付上罗拉对11o。
图2示出设置在牵伸装置1的摇架5上的牵伸区10的第二实施方式。如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保持架元件25也利用第一导向接纳装置29支撑在输出上罗拉对4o的轴13上,该保持架元件25除了具有第一导向接纳装置29之外还具有用于交付上罗拉对11o轴17的第二导向接纳装置31。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此处第一导向接纳装置29的内直径超过轴13的直径。
在本实施例中,轴17充当可运动的中间环节并且基于此原因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保持架元件25的第二导向接纳装置31中。也就是说,可自由转动支承的轴17通过L形加载弹簧15的自由支腿21被加载,其中,该自由支腿21优选被折弯两次。加载弹簧15在此也以其第二支腿20静止不动地固定在牵伸装置1的摇架5上。
在此,充当中间环节的交付上罗拉对11o轴17的可转动支承也可以实现几乎无滞后地将由加载弹簧15预定的加载力传递至交付上罗拉对11o,其中,相应有效的加载力几乎与交付下罗拉对11u的回转运动特性无关。
在图3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通过加载弹簧15加载的中间环节被设计成挺臂18。挺臂18在端侧相应具有半径23或24并以可有限运动的方式支承在保持架元件25的缺口27中。挺臂18也通过L形加载弹簧15的自由支腿21被加载,加载弹簧15以其第二支腿20(类似于前述实施例)静止不动地固定在摇架5上。
在此,充当中间环节的挺臂18的可运动设置方式可靠阻止了与加载弹簧15的工作有关地(尤其在交付下罗拉11u不平稳运行时)可能会出现的静摩擦。

Claims (7)

1.一种用于牵伸粗纱(26)的牵伸装置(1),其具有由输入罗拉对(2)、中罗拉对(3)和输出罗拉对(4)构成的牵伸区域以及与之连接的压实区(10),其中,交付上罗拉(11o)通过保持架元件连接在输出上罗拉(4o)上,所述输出上罗拉(4o)通过弹簧加载的输出杆(9)连接在所述牵伸装置(1)的摇架(5)上,所述保持架元件(25)通过设计成片簧的加载弹簧朝向交付下罗拉(11u)的方向被加载,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架元件(25)具有第一导向接纳装置(29),所述第一导向接纳装置的内径略微大于所述输出上罗拉(4o)的轴(13)的直径,所述保持架元件(25)支承在所述轴上,并且
所述加载弹簧(15)以一端部固定地连接在所述摇架(5)上,所述加载弹簧在其对置的自由端部(14)区域中通过中间环节(16、17、18)以可运动的方式与接纳所述交付上罗拉(11o)的所述保持架元件(2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环节被设计成滚动体(16),其以可运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保持架元件(25)的导向装置(19)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弹簧(15)被设计成L形弯曲的片簧,其第一支腿(20)静止不动地固定在所述摇架(5)上,其自由的第二支腿(21)贴靠在所述中间环节(16、17、18)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加载弹簧(15)加载的所述中间环节是由所述交付上罗拉(11o)的轴(17)构成的,所述交付上罗拉(11o)的轴(17)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保持架元件(25)的导向接纳装置(31)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接纳装置(31)被设计成叉形导向装置,所述叉形导向装置的纵向与所述交付上罗拉(11o)在围绕所述输出上罗拉(4o)向上向下运动时所遵循的环形轨迹相切,所述环形轨迹能够实现所述交付上罗拉(11o)的轴(17)在所述叉形导向装置中的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付上罗拉(11o)的轴(17)通过L形弯曲的所述加载弹簧(15)被加载,其中,所述加载弹簧(15)的贴靠在所述交付上罗拉(11o)的轴(17)上的自由支腿(21)本身是两次折弯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环节被设计成挺臂(18),所述挺臂在其两个端面(23、24)上被倒圆并通过所述加载弹簧(15)被加载,并且所述挺臂以能有限运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保持架元件(25)的缺口(27)中。
CN201310079423.2A 2012-02-17 2013-02-08 用于牵伸粗纱的牵伸装置 Active CN1032555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2003180A DE102012003180A1 (de) 2012-02-17 2012-02-17 Streckwerk zum Verziehen eines Vorgarns
DE102012003180.7 2012-02-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5512A CN103255512A (zh) 2013-08-21
CN103255512B true CN103255512B (zh) 2017-04-26

Family

ID=47563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79423.2A Active CN103255512B (zh) 2012-02-17 2013-02-08 用于牵伸粗纱的牵伸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2628829B1 (zh)
JP (1) JP6120602B2 (zh)
CN (1) CN103255512B (zh)
DE (1) DE102012003180A1 (zh)
ES (1) ES2585249T3 (zh)
IN (1) IN2013MU00164A (zh)
RU (1) RU2620490C2 (zh)
TW (1) TWI6312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110691A1 (de) * 2015-07-02 2017-01-05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Aggregat für eine Ringspinnmaschin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4888A (zh) * 2010-08-13 2012-07-04 里特机械公司 牵伸装置和用于该牵伸装置的承载臂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59395A1 (de) * 1981-04-06 1985-10-30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fahren für Spinnmaschinen zur Bearbeitung eines Faserbandes
DE19860201B4 (de) * 1998-12-24 2008-12-18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orrichtung zum Spinnen eines Fadens aus mehreren Fadenkomponenten
DE10005387A1 (de) 2000-02-07 2001-08-09 Stahlecker Fritz Vorrichtung an einer Spinnmaschine zum Verdichten eines Faserverbandes
DE10008130A1 (de) * 2000-02-22 2001-08-23 Stahlecker Fritz Vorrichtung an einer Spinnmaschine zum Verdichten eines Faserverbandes
DE10016655A1 (de) * 2000-04-04 2001-10-11 Stahlecker Fritz Druckwalzeneinheit für ein Streckwerk einer Spinnmaschine
DE50311450D1 (de) * 2002-05-08 2009-06-04 Holding Fuer Industriebeteilig Streckwerk einer ringspinnmaschine mit einem verdichter für ein faserband
DE102008057667A1 (de) * 2008-04-24 2009-10-29 Wilhelm Stahlecker Gmbh Verdichtereinheit für ein Streckwerk einer Textilmaschine
DE102009050581A1 (de) 2009-10-24 2011-04-28 Oerlikon Textile Components Gmbh Compaktierungsaggregat für ein Streckwerk zum Verziehen von Stapelfasern
CN201924114U (zh) * 2011-01-14 2011-08-10 常德市恒天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板簧摇架上罗拉握持机构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4888A (zh) * 2010-08-13 2012-07-04 里特机械公司 牵伸装置和用于该牵伸装置的承载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2894A (zh) 2014-01-16
EP2628829A2 (de) 2013-08-21
CN103255512A (zh) 2013-08-21
JP2013170345A (ja) 2013-09-02
EP2628829B1 (de) 2016-07-27
DE102012003180A1 (de) 2013-08-22
IN2013MU00164A (zh) 2015-07-10
JP6120602B2 (ja) 2017-04-26
ES2585249T3 (es) 2016-10-04
TWI631247B (zh) 2018-08-01
EP2628829A3 (de) 2015-04-15
RU2013106668A (ru) 2014-08-20
RU2620490C2 (ru) 2017-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5865B (zh) 用于将粗纱卷绕到纱管上的装置和方法
CN203795057U (zh) 一种嵌入式段彩纺纱装置
CN106757568A (zh) 一种同步异向加捻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CN105523433B (zh) 一种纱线络筒卷绕成型装置
KR19990087402A (ko) 얀의 정방 또는 트위스트 공정에서의 실끊김의 감소
CN106757570B (zh) 一种同步加捻纺纱装置和纺纱方法
CN103981601A (zh) 一种积极握持旋转式改善纱线表层结构的方法
CN103628208B (zh) 三托辊积极式双芯包芯纱生产装置
CN100434578C (zh) 羊毛、长丝和氨纶三合一弹力纱的纺纱方法
CN103255512B (zh) 用于牵伸粗纱的牵伸装置
CN106012166A (zh) 一种赛洛菲尔包芯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N106894124B (zh) 一种两次增强捻纺纱装置
CN108754701B (zh) 一种退捻加捻器、超细纱线纺纱机及超细纱线纺纱方法
CN101910482B (zh) 牵伸部件
CN103255513B (zh) 用于牵伸粗纱的牵伸装置
CN201598067U (zh) 一种络纱机
US2016387A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spinning a single-ply yarn comprising a blend of animal and vegetable fibers
CN211496408U (zh) 一种用于纤维输送的压纱杆张力调节装置
US3503197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drawing and twisting fibrous slivers
CN205474169U (zh) 一种精纺机双区弹性牵伸装置
CN109989146B (zh) 一种特种纺纱机
CN115434053B (zh) 一种提高纱线蓬松度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4532414B (zh) 一种用于消除精梳机台面断条的输送装置
CN103603099B (zh) 一种长丝/超短纤维复合纺纱方法及其装置
CN201778162U (zh) 输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German Feuerbach

Applicant after: SAURER COMPONENTS GMBH

Address before: German Feuerbach

Applicant before: Oerlikon Textile Components Gm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OERLIKON TEXTILE COMPONENTS GM TO: SUORUO PARTS CO., 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