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51980A - 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51980A
CN103251980A CN201310185538XA CN201310185538A CN103251980A CN 103251980 A CN103251980 A CN 103251980A CN 201310185538X A CN201310185538X A CN 201310185538XA CN 201310185538 A CN201310185538 A CN 201310185538A CN 103251980 A CN103251980 A CN 1032519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fluorotributylamine
nerve trachea
collagen
preparation
chitos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8553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51980B (zh
Inventor
罗卓荆
黄景辉
马腾
王宇清
朱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FMMU
Original Assigne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FMM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FMMU filed Critical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FMMU
Priority to CN20131018553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519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519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19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519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19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制备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步骤2、采用京尼平和乙醇混合溶液对经步骤1制得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进行交联及消毒处理;步骤3、制备全氟三丁胺乳液;步骤4、对经步骤3制备得到的可溶于水的全氟三丁胺乳液进行充氧及消毒处理;步骤5、制备本发明的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本发明的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制备方法解决由于局部损伤组织早期缺氧,使得现有神经支架修复效果不佳,减缓神经生长速度,导致支配区功能恢复不良的问题。

Description

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长节段外周神经损伤修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周围神经缺损是临床最常见的创伤之一,该类型的神经损伤会使受累神经所支配的远端肢体出现完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双重缺失,从而导致严重残疾的发生,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带来巨大的影响。
目前,临床上对于较短距离的周围神经缺损,在无张力缝合的原则基础上,多采用神经断端直接缝合的方法进行修复;而对于长距离的周围神经缺损,则往往采用自体神经移植的方法进行修复。但是,研究表明:自体神经移植仅能实现部分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只有40%~50%的病人在接受移植后能实现运动功能的完全恢复,而感觉神经的功能恢复效果比运动神经或混合型神经要差;同时,这种治疗的方法应用仍然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例如二次手术、供体神经量有限、配体受体神经不匹配、易形成顽固性神经瘤和神经供区的致残问题。
组织工程神经支架是一种以天然生物材料或者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为原料制备而成的,具有特殊的三维结构,用于桥接神经缺损的近端和远端,铺设通道引导再生神经长入,并实现再生神经跨越缺损生长的一种组织工程支架。目前,结构相对简单的神经导管移植物是研究的重点,经多项动物或临床研究证实,其修复长距离神经缺损效果确切。经FDA批准商业化和应用于临床桥接患者神经缺损的组织工程神经支架及相关产品主要集中在方面。但是大多数神经导管的管壁为密封式设计,不利于营养物质、氧和代谢产物的运输,且需要二次手术取出残留植入结构,因而限制了多种神经导管的普及。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学者们对周围神经损伤局部微环境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渴望通过改善损伤组织局部微环境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
氧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人体正常组织和组织间隙中的氧分压为24~66mm Hg(1mmHg=0.133kPa),即3%~9%(体积分数)。而目前细胞体外培养环境的氧分压通常为159mmHg,即氧的体积分数约为21%。Papandreou认为外界氧供和细胞的氧需应该维持平衡,从而保证细胞的良好生长环境。近些年来,人们通过应用高压氧治疗神经损伤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高压氧舱高昂的费用、局部作用不充分以及局部氧分压会因缺血情况而改变,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发明一种新的可以通过局部增氧的系统,在神经支架内通过改善局部氧分来促进损伤神经早期恢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克服这一难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全氟化合物(Perfluorocarbons,PFCs)。全氟化合物是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后形成的不同分子结构而具有共同理化特性的一类化合物,其为惰性化合物,化学性能稳定,且无毒、无色、无味,不溶于水,仅有较低的脂溶性;其还具有高密度、高蒸气压、高沸点和低粘度、低表面张力的理化特性,更重要的是其具有良好的气体溶解度,对氧的溶解度约为水的20倍是全血的2~3倍,对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是水的3倍,这些特点使其成为良好的呼吸气体运载介质,最早被用于血液代用品(全氟化碳乳剂,perfluorocarbon emulsion,PFCE),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产品,进入三期临床验证。
基于全氟化合物以上的特性,学者们认为PFCs也许能够改善组织工程支架内部早期低氧环境,促进移植的种子细胞的存活,从而提高功能化组织工程支架的修复能力。Khattak等将PFCs复合入含有人HepG2肝癌细胞的藻酸盐水凝胶中,发现PFCs能明显的增强细胞的存活和活性。Fujita等发现在二维培养环境下,PFCs能够促进鼠肌源性细胞系C2C12向肌肉细胞的分化。由于骨骼肌是需氧量较高的人体组织,Fujita等也认为PFCs也许能够明显的促进骨骼肌组织工程支架中肌肉的形成。然而,目前很少有将PFCs用于动物体内的神经细胞支架的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制备方法,解决由于局部损伤组织早期缺氧,使得现有神经支架修复效果不佳,减缓神经生长速度,导致支配区功能恢复不良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制备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
步骤2、采用京尼平和乙醇混合溶液对经步骤1制得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进行交联及消毒处理;
步骤3、制备全氟三丁胺乳液;
步骤4、对经步骤3制备得到的可溶于水的全氟三丁胺乳液进行充氧及消毒处理;
步骤5、制备本发明的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步骤1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1、分别称取I型胶原蛋白和壳聚糖,I型胶原蛋白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8:1;
步骤1.2、将经步骤1.1称取的I型胶原蛋白放入冰醋酸中,将壳聚糖放入配制的醋酸溶液中,待I型胶原蛋白和壳聚糖都充分溶解后形成两种悬浊液,混合两种悬浊液配制出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
步骤1.3、将经步骤1.2.4配制的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倒入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中,进行注模和冷淋固形处理;
步骤1.4、制备出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
步骤1.2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2.1、配制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为140mg/ml醋酸溶液;
步骤1.2.2、按步骤1.1中称取的I型胶原蛋白的质量取冰醋酸,每克I型胶原蛋白加入10ml的冰醋酸溶液,将量取的冰醋酸与I型胶原蛋白混合,经22h~26h的溶解处理,制得I型胶原蛋白和冰醋酸的悬浊液;
按步骤1.1中称取的壳聚糖的质量取步骤1.2.1中配制的醋酸溶液,每克的壳聚糖加入37ml的醋酸溶液,将量取的醋酸溶液与壳聚糖混合,经22h~26h的溶解处理,制得壳聚糖和醋酸的悬浊液;
步骤1.2.3、将经步骤1.2.2得到的I型胶原蛋白和醋酸的悬浊液与壳聚糖和醋酸的悬浊液混合在一起,于2℃~6℃条件下,恒温搅拌处理70min~110min,即得到混合悬浊液;
步骤1.2.4、将经步骤1.2.3得到的混合悬浊液先进行抽真空处理,之后再静置10h~14h,得到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
步骤1.3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3.1、将经步骤1.2.4得到的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注入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中,以小铁夹固定神经导管成形模具的两端;
步骤1.3.2、在微型调速仪作用下,以垂钓的方式将神经导管成形模具顺轴向以1.2×10-3m/s的速度缓慢浸入液氮中,对注入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中的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进行冷淋固形处理,待神经导管成形模具完全浸入液氮后,继续在液氮中保留10h~14h;
步骤1.3.3、经步骤1.3.2,将神经导管成形模具连同内部注入的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一同转入-90℃~-70℃的冰箱中冷藏。
步骤1.4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4.1、将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从-90℃~-70℃的冰箱取出,迅速去除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两端的铁夹和铜管;
步骤1.4.2、经步骤1.4.1,将神经导管成形模具放置于预冷好的冷冻干燥机中冻干46h~50h,其中冷冻干燥机设置的预冷参数为:-60℃、100mtorr;
步骤1.4.3、将经步骤1.4.2冻干处理后的神经导管成形模先具放置于真空状态下并升温至0℃,保持5.5h~6.5h,之后再升温至20℃~24℃,保持30min~60min,解除真空状态,最后升至常温;
步骤1.4.4、经步骤1.4.2和步骤1.4.3冻干成形处理后,将神经导管从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中取出,按不同的要求,裁剪成不同长度的神经导管,即制备得到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
步骤2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2.1、分别称取京尼平和无水乙醇,将称取的京尼平与无水乙醇混合,配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1.5%的京尼平和乙醇混合溶液;
步骤2.2、将经步骤1制备出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放入步骤2.1中配制的京尼平和乙醇混合溶液中进行交联处理,交联时间为46h~50h,每克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要加入20ml的京尼平和乙醇混合溶液;
步骤2.3、经步骤2.2交联处理后,将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用去离子水和质量百分比浓度为95%的酒精交替清洗25min~35min;
步骤2.4、将经步骤2.3清洗后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置于常温下干燥一周,最后用Co60照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进行消毒处理,得到消毒后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
步骤3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3.1、将蛋黄卵磷脂加入到台式液内,配制成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为15.2%~16.4%的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于250W~350W功率下,超声乳化1~3次,每次超声乳化10~20秒,每两次超声乳化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分钟,制备出基础乳液;
步骤3.2、将经步骤3.1制备出的基础乳液与全氟三丁胺原液混合,基础乳液和全氟三丁胺原液的体积比是3:2,并于250W~350W功率下,超声乳化8次~12次,每次超声乳化10~20秒,每两次超声乳化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分钟,得到全氟三丁胺乳液。
步骤3.2中全氟三丁胺原液浓度大于98%。
步骤4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4.1、将经步骤3得到的全氟三丁胺乳液放入高压氧舱内8min~12min;
步骤4.2、采用滤膜孔径不大于0.65μm的滤器对经步骤4.1处理后的全氟三丁胺乳液进行过滤除菌处理,得到无菌的全氟三丁胺乳液。
步骤5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5.1、凝血酶溶液和纤维蛋白原溶液的制备:
将凝血酶冻干粉与凝血酶溶解液混合,制成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为0.02g/ml的凝血酶溶液;
将纤维蛋白原干粉与纤维蛋白原溶解液混合,制成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为0.16g/ml纤维蛋白原溶液;
步骤5.2、将经步骤4得到的无菌的全氟三丁胺乳液加入到步骤5.1配制出的凝血酶溶液中,其中无菌的全氟三丁胺乳液与凝血酶溶液的体积比是1~4:8~1,制备出全氟三丁胺-凝血酶的混合溶液;
步骤5.3、量取等体积的全氟三丁胺-凝血酶混合溶液与纤维蛋白原溶液,将全氟三丁胺-凝血酶混合溶液置于双筒等量注射器的一个注射筒内,将纤维蛋白原溶液置于双筒等量注射器的另一个注射筒内,推动注射器的两个注射筒,全氟三丁胺-凝血酶混合溶液与纤维蛋白原溶液在双筒等量注射器前端开始反应,形成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双筒等量注射器再将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注射入经步骤2得到的消毒后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内,即得到本发明的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在制备的过程中,采用一定浓度的全氟三丁胺乳液,结合纤维蛋白水凝胶,形成持续释放氧气的载体,不断向周围组织供应氧气,不仅可以抑制细胞有害物质的生成,恢复周围损伤微环境的氧供,还能促进神经成髓鞘和轴突生长锥前行,更有效的促进受损神经再生。
(2)本发明方法制备出的神经导管能够使再生神经利用微环境供氧系统加速修复和成髓鞘,在早期保护缺氧缺血组织,进一步提高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制备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采用的神经导管成形模具的结构图。
图中,1.铜管,2.中空硅胶管,3.实心不锈钢管,4.填充的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制备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
步骤1.1、分别称取I型胶原蛋白和壳聚糖,I型胶原蛋白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8:1;
步骤1.2、将经步骤1.1称取的I型胶原蛋白放入冰醋酸中,将壳聚糖放入配制的醋酸溶液中,待I型胶原蛋白和壳聚糖都充分溶解后形成两种悬浊液,混合两种悬浊液配制出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
步骤1.2.1、配制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为140mg/ml醋酸溶液;
步骤1.2.2、按步骤1.1中称取的I型胶原蛋白的质量取冰醋酸,每克I型胶原蛋白加入10ml的冰醋酸溶液,将量取的冰醋酸与I型胶原蛋白混合,经22h~26h的溶解处理,制得I型胶原蛋白和冰醋酸的悬浊液;
按步骤1.1中称取的壳聚糖的质量取步骤1.2.1中配制的醋酸溶液,每克的壳聚糖加入37ml的冰醋酸溶液,将量取的醋酸溶液与壳聚糖混合,经22h~26h的溶解处理,制得壳聚糖和醋酸的悬浊液;
步骤1.2.3、将经步骤1.2.2得到的I型胶原蛋白和醋酸的悬浊液与壳聚糖和醋酸的悬浊液混合在一起,于2℃~6℃条件下,恒温搅拌处理70min~110min,即得到混合悬浊液;
步骤1.2.4、将经步骤1.2.3得到的混合悬浊液先进行抽真空处理,之后再静置10h~14h,得到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
步骤1.3、将经步骤1.2.4配制的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倒入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中,进行注模和冷淋固形处理:
步骤1.3.1、将经步骤1.2.4得到的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注入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中,以小铁夹固定神经导管成形模具的两端,防止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流出;
其中铁夹上面有个洞,线可以传过去,所以可以固定神经导管成形模具,然后将神经导管成形模具放入液氮中;
步骤1.3.2、在微型调速仪作用下,以垂钓的方式将神经导管成形模具顺轴向以1.2×10-3m/s的速度缓慢浸入液氮中,对注入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中的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进行冷淋固形处理,待神经导管成形模具完全浸入液氮后,继续在液氮中保留10h~14h;
步骤1.3.3、经步骤1.3.2,将神经导管成形模具连同内部注入的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一同转入-90℃~-70℃的冰箱中冷藏;
步骤1.4、制备出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
步骤1.4.1、将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从-90℃~-70℃的冰箱取出,迅速去除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两端的铁夹和铜管;
步骤1.4.2、经步骤1.4.1,将神经导管成形模具放置于预冷好的冷冻干燥机中冻干46h~50h,其中冷冻干燥机设置的预冷参数为:-60℃、100mtorr;
步骤1.4.3、将经步骤1.4.2冻干处理后的神经导管成形模先具放置于真空状态下并升温至0℃,保持5.5h~6.5h,之后再升温至20℃~24℃,保持30min~60min,解除真空状态,最后升至常温;
步骤1.4.4、经步骤1.4.2和步骤1.4.3冻干成形处理后,将神经导管从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中取出,按不同的要求,裁剪成不同长度的神经导管,即制备得到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
步骤2、采用京尼平和乙醇混合溶液对经步骤1制得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进行交联及消毒处理:
步骤2.1、分别称取京尼平和无水乙醇,将称取的京尼平与无水乙醇混合,配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1.5%的京尼平和乙醇混合溶液;
步骤2.2、将经步骤1制备出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放入步骤2.1中配制的京尼平和乙醇混合溶液中进行交联处理,交联时间为46h~50h,每克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要加入20ml的京尼平和乙醇混合溶液;
步骤2.3、经步骤2.2交联处理后,将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用去离子水和质量百分比浓度为95%的酒精交替清洗25min~35min;
步骤2.4、将经步骤2.3清洗后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置于常温下干燥一周,最后用Co60照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进行消毒处理,获得消毒后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
步骤3、制备全氟三丁胺乳液(即PFTBA乳液):
步骤3.1、将蛋黄卵磷脂加入到台式液内,配制成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为15.2%~16.4%的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于250W~350W功率下,超声乳化1~3次,每次超声乳化10~20秒,每两次超声乳化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分钟,制备出基础乳液;
步骤3.2、将经步骤3.1制备出的基础乳液与全氟三丁胺PFTBA原液(浓度大于98%)混合,基础乳液和全氟三丁胺原液的体积比是3:2,并于250W~350W功率下,超声乳化8次~12次,每次超声乳化10~20秒,每两次超声乳化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分钟,得到全氟三丁胺乳液,获得的全氟三丁胺乳液可溶于水;
步骤4、对经步骤3制备得到的可溶于水的全氟三丁胺乳液进行充氧及消毒处理:
步骤4.1、将经步骤3得到的全氟三丁胺乳液放入高压氧舱内8min~12min,使全氟三丁胺乳液充分溶解氧气,达到饱和状态;
步骤4.2、采用滤膜孔径不大于0.65μm的滤器对经步骤4.1处理后的全氟三丁胺乳液进行过滤除菌处理,得到无菌的全氟三丁胺乳液。
步骤5、制备本发明的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
步骤5.1、凝血酶溶液和纤维蛋白原溶液的制备:
将凝血酶冻干粉与凝血酶溶解液混合,制成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为0.02g/ml的凝血酶溶液;
将纤维蛋白原干粉与纤维蛋白原溶解液混合,制成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为0.16g/ml纤维蛋白原溶液;
步骤5.2、将经步骤4得到的无菌的全氟三丁胺乳液加入到步骤5.1配制出的凝血酶溶液中,其中无菌的全氟三丁胺乳液与凝血酶溶液的体积比是1~4:8~1,制备出全氟三丁胺-凝血酶的混合溶液;
步骤5.3、如图1所示,量取等体积的全氟三丁胺-凝血酶混合溶液与纤维蛋白原溶液,将全氟三丁胺-凝血酶混合溶液置于双筒等量注射器的一个注射筒内,将纤维蛋白原溶液置于双筒等量注射器的另一个注射筒内,推动注射器的两个注射筒,全氟三丁胺-凝血酶混合溶液与纤维蛋白原溶液在双筒等量注射器前端开始反应,形成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双筒等量注射器再将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注射入经步骤2得到的消毒后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内,即得到本发明的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
其中制备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用到的主要原料为I型胶原蛋白和壳聚糖。其中I型胶原蛋白主要由成纤细胞或与其来源相类似的细胞如: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合成,生物体内胶原的合成,一般包括一系列的过程,其通过在胞内合成胶原蛋白分子形成前胶原,进而在胞外进一步聚合成胶原纤维和胶原束,I型胶原蛋白作为体外细胞培养支架时,有促进细胞黏附和诱导生长分化的作用,是良好的培养黏附剂。胶原与不同的细胞之间存在很强的亲和力,与在创伤的愈合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生长因子间也有着特殊的亲和力,在血液凝固后,还可以通过刺激组织的再生与修复来防止再次发生出血。
壳聚糖是甲壳素N-脱乙酰基的产物,具有无毒性、无免疫原性、无热源反应、不溶血等特性,其可生物降解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成膜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安全可靠的天然生物活性支架材料。
制备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采用的神经导管成形模具,如图3所示,包括有中空硅胶管2,中空硅胶管2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大小相同的中空铜管1,中空硅胶管2内的空腔为一个实心不锈钢管3,实心不锈钢管3与中空硅胶管2之间填充有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其中,中空铜管1的尺寸为:长2cm,横截面外径为2.5mm,横截面内径为1.5mm;中空硅胶管2的尺寸为:长10cm,横截面外径为3.0mm,横截面内径为2.5mm;实心不锈钢管3的尺寸为:长10cm,横截面直径为1.5mm。
本发明中采用广州倍秀公司生产的猪源纤维蛋白水凝胶产品;该产品主要由A、B两个部分组成,A部分包括有纤维蛋白原干粉、XⅢ因子及磷酸盐缓冲液(即纤维蛋白原溶解液),B部分包括有凝血酶原(即凝血酶冻干粉)及CaCl2溶液(凝血酶溶解液)。将A和B两个部分混合后形成了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在氢键及静电引力的作用下,聚合成不稳定的可溶性纤维蛋白,纤维延长、变粗、形成具有凝胶外观的三维结构,形成纤维蛋白水凝胶,反应时间5~10秒,3~5分钟后产生明显强化,产生理想的止血、封闭、粘合作用。
应用电生理技术和本发明方法制备出的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对成年SD大鼠15mm坐骨神经缺损修复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和自体神经移植修复、未注入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的神经导管修复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动物在植入不同种材料后的第4周及第8周,同一时间点使用本发明的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率、波幅恢复率比硅胶管组和PLGA组的显著增高(P<0.05),其与自体神经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率、波幅恢复率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本发明的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能抑制细胞有害物质的生成,恢复周围损伤微环境的氧供,并能促进神经成髓鞘和轴突生长锥前行,更有效的促进受损神经再生。
实施例1
分别称取I型胶原蛋白和壳聚糖,I型胶原蛋白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1;将称取的I型胶原蛋白放入冰醋酸中,将壳聚糖放入配制的醋酸溶液中,待I型胶原蛋白和壳聚糖都充分溶解后形成两种悬浊液,混合两种悬浊液配制出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配制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为140mg/ml醋酸溶液;按I型胶原蛋白的质量取冰醋酸,每克I型胶原蛋白加入10ml的冰醋酸,将量取的冰醋酸与I型胶原蛋白混合,经22h的溶解处理,制得I型胶原蛋白和冰醋酸的悬浊液;按壳聚糖的质量取配制的醋酸溶液,每克的壳聚糖加入37ml的醋酸溶液,将量取的醋酸溶液与壳聚糖混合,经22h的溶解处理,制得壳聚糖和醋酸的悬浊液;将得到的I型胶原蛋白和醋酸的悬浊液与壳聚糖和醋酸的悬浊液混合在一起,于2℃条件下,恒温搅拌处理70min,即得到混合悬浊液;将经得到的混合悬浊液先进行抽真空处理,之后再静置10h,得到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将得到的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注入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中,以小铁夹固定神经导管成形模具的两端;在微型调速仪作用下,以垂钓的方式将神经导管成形模具顺轴向以1.2×10-3m/s的速度缓慢浸入液氮中,对注入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中的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进行冷淋固形处理,待神经导管成形模具完全浸入液氮后,继续在液氮中保留10h;将神经导管成形模具连同内部注入的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一同转入-90℃的冰箱中冷藏;将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从-90℃的冰箱取出,迅速去除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两端的铁夹和铜管;将神经导管成形模具放置于预冷好的冷冻干燥机中冻干46h,其中冷冻干燥机设置的预冷参数为:-60℃、100mtorr;将冻干处理后的神经导管成形模先具放置于真空状态下并升温至0℃,保持5.5h之后再升温至20℃,保持30min,解除真空状态,最后升至常温;将神经导管从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中取出,按不同的要求,裁剪成不同长度的神经导管,即制备得到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
分别称取京尼平和无水乙醇,将称取的京尼平与无水乙醇混合,配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的京尼平和乙醇混合溶液;将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放入京尼平和乙醇混合溶液中进行交联处理,交联时间为46h,每克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要加入20ml的京尼平和乙醇混合溶液;将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用去离子水和质量百分比浓度为95%的酒精反复清洗25min;将清洗后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置于常温下干燥一周,最后用Co60照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进行消毒处理,获得消毒后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
将蛋黄卵磷脂加入到台式液内,配制成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为15.2%的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于250W功率下,超声乳化1次,每次超声乳化10秒,制备出基础乳液;将基础乳液与全氟三丁胺PFTBA原液(浓度大于98%)混合,基础乳液和全氟三丁胺原液的体积比是3:2,并于250W功率下,超声乳化8次,每次超声乳化10秒,每两次超声乳化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分钟,得到全氟三丁胺乳液;
将全氟三丁胺乳液放入高压氧舱内8min;采用滤膜孔径不大于0.65μm的滤器对全氟三丁胺乳液进行过滤除菌处理,得到无菌的全氟三丁胺乳液;
将凝血酶冻干粉与凝血酶溶解液混合,制成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为0.02g/ml的凝血酶溶液;将纤维蛋白原干粉与纤维蛋白原溶解液混合,制成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为0.16g/ml纤维蛋白原溶液;将无菌的全氟三丁胺乳液加入到凝血酶溶液中,其中无菌的全氟三丁胺乳液与凝血酶溶液的体积比是1:8,制备出的全氟三丁胺-凝血酶的混合溶液;量取等体积的全氟三丁胺-凝血酶混合溶液与纤维蛋白原溶液,将全氟三丁胺-凝血酶混合溶液置于双筒等量注射器的一个注射筒内,将纤维蛋白原溶液置于双筒等量注射器的另一个注射筒内,全氟三丁胺-凝血酶混合溶液与纤维蛋白原溶液在双筒等量注射器前端开始反应形成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双筒等量注射器再将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注射入消毒后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内,即得到本发明的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
实施例2
分别称取I型胶原蛋白和壳聚糖,I型胶原蛋白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4:1;将称取的I型胶原蛋白放入冰醋酸中,将壳聚糖放入配制的醋酸溶液中,待I型胶原蛋白和壳聚糖都充分溶解后形成两种悬浊液,混合两种悬浊液配制出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配制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为140mg/ml醋酸溶液;按I型胶原蛋白的质量取冰醋酸,每克I型胶原蛋白加入10ml的冰醋酸溶液,将量取的冰醋酸与I型胶原蛋白混合,经24h的溶解处理,制得I型胶原蛋白和冰醋酸的悬浊液;按壳聚糖的质量取配制的醋酸溶液,每克的壳聚糖加入37ml的冰醋酸溶液,将量取的醋酸溶液与壳聚糖混合,经24h的溶解处理,制得壳聚糖和醋酸的悬浊液;将得到的I型胶原蛋白和醋酸的悬浊液与壳聚糖和醋酸的悬浊液混合在一起,于4℃条件下,恒温搅拌处理90min,即得到混合悬浊液;将经得到的混合悬浊液先进行抽真空处理,之后再静置12h,得到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将得到的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注入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中,以小铁夹固定神经导管成形模具的两端;在微型调速仪作用下,以垂钓的方式将神经导管成形模具顺轴向以1.2×10-3m/s的速度缓慢浸入液氮中,对注入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中的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进行冷淋固形处理,待神经导管成形模具完全浸入液氮后,继续在液氮中保留12h;将神经导管成形模具连同内部注入的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一同转入-80℃的冰箱中冷藏;将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从-80℃的冰箱取出,迅速去除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两端的铁夹和铜管;将神经导管成形模具放置于预冷好的冷冻干燥机中冻干48h,其中冷冻干燥机设置的预冷参数为:-60℃、100mtorr;将冻干处理后的神经导管成形模先具放置于真空状态下并升温至0℃,保持6h之后再升温至22℃,保持45min,解除真空状态,最后升至常温;将神经导管从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中取出,按不同的要求,裁剪成不同长度的神经导管,即制备得到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
分别称取京尼平和无水乙醇,将称取的京尼平与无水乙醇混合,配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的京尼平和乙醇混合溶液;将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放入京尼平和乙醇混合溶液中进行交联处理,交联时间为48h,每克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要加入20ml的京尼平和乙醇混合溶液;将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用去离子水和质量百分比浓度为95%的酒精交替清洗30min;将清洗后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置于常温下干燥一周,最后用Co60照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进行消毒处理,获得消毒后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
将蛋黄卵磷脂加入到台式液内,配制成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为15.8%的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于300W功率下,超声乳化2次,每次超声乳化15秒,每两次超声乳化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分钟,制备出基础乳液;将基础乳液与全氟三丁胺PFTBA原液(浓度大于98%)混合,基础乳液和全氟三丁胺原液的体积比是3:2,并于300W功率下,超声乳化10次,每次超声乳化15秒,每两次超声乳化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分钟,得到全氟三丁胺乳液;
将全氟三丁胺乳液放入高压氧舱内10min;采用滤膜孔径不大于0.65μm的滤器对全氟三丁胺乳液进行过滤除菌处理,得到无菌的全氟三丁胺乳液;
将凝血酶冻干粉与凝血酶溶解液混合,制成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为0.02g/ml的凝血酶溶液;将纤维蛋白原干粉与纤维蛋白原溶解液混合,制成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为0.16g/ml纤维蛋白原溶液;将无菌的全氟三丁胺乳液加入到凝血酶溶液中,其中无菌的全氟三丁胺乳液与凝血酶溶液的体积比是1:2,制备出的全氟三丁胺-凝血酶的混合溶液;量取等体积的全氟三丁胺-凝血酶混合溶液与纤维蛋白原溶液,将全氟三丁胺-凝血酶混合溶液置于双筒等量注射器的一个注射筒内,将纤维蛋白原溶液置于双筒等量注射器的另一个注射筒内,全氟三丁胺-凝血酶混合溶液与纤维蛋白原溶液在双筒等量注射器前端开始反应形成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双筒等量注射器再将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注射入消毒后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内,即得到本发明的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
实施例3
分别称取I型胶原蛋白和壳聚糖,I型胶原蛋白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8:1;将称取的I型胶原蛋白放入冰醋酸中,将壳聚糖放入配制的醋酸溶液中,待I型胶原蛋白和壳聚糖都充分溶解后形成两种悬浊液,混合两种悬浊液配制出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配制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为140mg/ml醋酸溶液;按I型胶原蛋白的质量取冰醋酸,每克I型胶原蛋白加入10ml的冰醋酸溶液,将量取的冰醋酸与I型胶原蛋白混合,经26h的溶解处理,制得I型胶原蛋白和冰醋酸的悬浊液;按壳聚糖的质量取配制的醋酸溶液,每克的壳聚糖加入37ml的醋酸溶液,将量取的醋酸溶液与壳聚糖混合,经26h的溶解处理,制得壳聚糖和醋酸的悬浊液;将得到的I型胶原蛋白和醋酸的悬浊液与壳聚糖和醋酸的悬浊液混合在一起,于6℃条件下,恒温搅拌处理110min,即得到混合悬浊液;将经得到的混合悬浊液先进行抽真空处理,之后再静置14h,得到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将得到的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注入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中,以小铁夹固定神经导管成形模具的两端;在微型调速仪作用下,以垂钓的方式将神经导管成形模具顺轴向以1.2×10-3m/s的速度缓慢浸入液氮中,对注入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中的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进行冷淋固形处理,待神经导管成形模具完全浸入液氮后,继续在液氮中保留14h;将神经导管成形模具连同内部注入的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一同转入-70℃的冰箱中冷藏;将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从-70℃的冰箱取出,迅速去除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两端的铁夹和铜管;将神经导管成形模具放置于预冷好的冷冻干燥机中冻干50h,其中冷冻干燥机设置的预冷参数为:-60℃、100mtorr;将冻干处理后的神经导管成形模先具放置于真空状态下并升温至0℃,保持6.5h之后再升温至24℃,保持60min,解除真空状态,最后升至常温;将神经导管从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中取出,按不同的要求,裁剪成不同长度的神经导管,即制备得到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
分别称取京尼平和无水乙醇,将称取的京尼平与无水乙醇混合,配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的京尼平和乙醇混合溶液;将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放入京尼平和乙醇混合溶液中进行交联处理,交联时间为50h,每克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要加入20ml的京尼平和乙醇混合溶液;将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用去离子水和质量百分比浓度为95%的酒精交替清洗35min;将清洗后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置于常温下干燥一周,最后用Co60照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进行消毒处理,获得消毒后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
将蛋黄卵磷脂加入到台式液内,配制成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为16.4%的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于350W功率下,超声乳化3次,每次超声乳化20秒,每两次超声乳化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分钟,制备出基础乳液;将基础乳液与全氟三丁胺PFTBA原液(浓度大于98%)混合,基础乳液和全氟三丁胺原液的体积比是3:2,并于350W功率下,超声乳化12次,每次超声乳化20秒,每两次超声乳化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分钟,得到全氟三丁胺乳液;
将全氟三丁胺乳液放入高压氧舱内12min;采用滤膜孔径不大于0.65μm的滤器对全氟三丁胺乳液进行过滤除菌处理,得到无菌的全氟三丁胺乳液;
将凝血酶冻干粉与凝血酶溶解液混合,制成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为0.02g/ml的凝血酶溶液;将纤维蛋白原干粉与纤维蛋白原溶解液混合,制成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为0.16g/ml纤维蛋白原溶液;将无菌的全氟三丁胺乳液加入到凝血酶溶液中,其中无菌的全氟三丁胺乳液与凝血酶溶液的体积比是1:1,制备出的全氟三丁胺-凝血酶的混合溶液;量取等体积的全氟三丁胺-凝血酶混合溶液与纤维蛋白原溶液,将全氟三丁胺-凝血酶混合溶液置于双筒等量注射器的一个注射筒内,将纤维蛋白原溶液置于双筒等量注射器的另一个注射筒内,全氟三丁胺-凝血酶混合溶液与纤维蛋白原溶液在双筒等量注射器前端开始反应形成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双筒等量注射器再将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注射入消毒后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内,即得到本发明的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

Claims (10)

1.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制备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
步骤2、采用京尼平和乙醇混合溶液对经步骤1制得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进行交联及消毒处理;
步骤3、制备全氟三丁胺乳液;
步骤4、对经步骤3制备得到的可溶于水的全氟三丁胺乳液进行充氧及消毒处理;
步骤5、制备本发明的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1、分别称取I型胶原蛋白和壳聚糖,I型胶原蛋白和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8:1;
步骤1.2、将经步骤1.1称取的I型胶原蛋白放入冰醋酸中,将壳聚糖放入配制的醋酸溶液中,待I型胶原蛋白和壳聚糖都充分溶解后形成两种悬浊液,混合两种悬浊液配制出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
步骤1.3、将经步骤1.2.4配制的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倒入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中,进行注模和冷淋固形处理;
步骤1.4、制备出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2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2.1、配制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为140mg/ml醋酸溶液;
步骤1.2.2、按步骤1.1中称取的I型胶原蛋白的质量取冰醋酸,每克I型胶原蛋白加入10ml的冰醋酸溶液,将量取的冰醋酸与I型胶原蛋白混合,经22h~26h的溶解处理,制得I型胶原蛋白和冰醋酸的悬浊液;
按步骤1.1中称取的壳聚糖的质量取步骤1.2.1中配制的醋酸溶液,每克的壳聚糖加入37ml的冰醋酸溶液,将量取的醋酸溶液与壳聚糖混合,经22h~26h的溶解处理,制得壳聚糖和醋酸的悬浊液;
步骤1.2.3、将经步骤1.2.2得到的I型胶原蛋白和醋酸的悬浊液与壳聚糖和醋酸的悬浊液混合在一起,于2℃~6℃条件下,恒温搅拌处理70min~110min,即得到混合悬浊液;
步骤1.2.4、将经步骤1.2.3得到的混合悬浊液先进行抽真空处理,之后再静置10h~14h,得到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3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3.1、将经步骤1.2.4得到的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注入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中,以小铁夹固定神经导管成形模具的两端;
步骤1.3.2、在微型调速仪作用下,以垂钓的方式将神经导管成形模具顺轴向以1.2×10-3m/s的速度缓慢浸入液氮中,对注入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中的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进行冷淋固形处理,待神经导管成形模具完全浸入液氮后,继续在液氮中保留10h~14h;
步骤1.3.3、经步骤1.3.2,将神经导管成形模具连同内部注入的I型胶原-壳聚糖凝胶状悬浊液一同转入-90℃~-70℃的冰箱中冷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4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4.1、将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从-90℃~-70℃的冰箱取出,迅速去除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两端的铁夹和铜管;
步骤1.4.2、经步骤1.4.1,将神经导管成形模具放置于预冷好的冷冻干燥机中冻干46h~50h,其中冷冻干燥机设置的预冷参数为:-60℃、100mtorr;
步骤1.4.3、将经步骤1.4.2冻干处理后的神经导管成形模先具放置于真空状态下并升温至0℃,保持5.5h~6.5h,之后再升温至20℃~24℃,保持30min~60min,解除真空状态,最后升至常温;
步骤1.4.4、经步骤1.4.2和步骤1.4.3冻干成形处理后,将神经导管从神经导管成形模具中取出,按不同的要求,裁剪成不同长度的神经导管,即制备得到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2.1、分别称取京尼平和无水乙醇,将称取的京尼平与无水乙醇混合,配制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1.5%的京尼平和乙醇混合溶液;
步骤2.2、将经步骤1制备出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放入步骤2.1中配制的京尼平和乙醇混合溶液中进行交联处理,交联时间为46h~50h,每克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要加入20ml的京尼平和乙醇混合溶液;
步骤2.3、经步骤2.2交联处理后,将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用去离子水和质量百分比浓度为95%的酒精交替清洗25min~35min;
步骤2.4、将经步骤2.3清洗后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置于常温下干燥一周,最后用Co60照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进行消毒处理,得到消毒后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3.1、将蛋黄卵磷脂加入到台式液内,配制成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为15.2%~16.4%的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于250W~350W功率下,超声乳化1~3次,每次超声乳化10~20秒,每两次超声乳化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分钟,制备出基础乳液;
步骤3.2、将经步骤3.1制备出的基础乳液与全氟三丁胺原液混合,基础乳液和全氟三丁胺原液的体积比是3:2,并于250W~350W功率下,超声乳化8次~12次,每次超声乳化10~20秒,每两次超声乳化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分钟,得到全氟三丁胺乳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2中全氟三丁胺原液浓度大于9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4.1、将经步骤3得到的全氟三丁胺乳液放入高压氧舱内8min~12min;
步骤4.2、采用滤膜孔径不大于0.65μm的滤器对经步骤4.1处理后的全氟三丁胺乳液进行过滤除菌处理,得到无菌的全氟三丁胺乳液。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5.1、凝血酶溶液和纤维蛋白原溶液的制备:
将凝血酶冻干粉与凝血酶溶解液混合,制成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为0.02g/ml的凝血酶溶液;
将纤维蛋白原干粉与纤维蛋白原溶解液混合,制成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为0.16g/ml纤维蛋白原溶液;
步骤5.2、将经步骤4得到的无菌的全氟三丁胺乳液加入到步骤5.1配制出的凝血酶溶液中,其中无菌的全氟三丁胺乳液与凝血酶溶液的体积比是1~4:8~1,制备出全氟三丁胺-凝血酶的混合溶液;
步骤5.3、量取等体积的全氟三丁胺-凝血酶混合溶液与纤维蛋白原溶液,将全氟三丁胺-凝血酶混合溶液置于双筒等量注射器的一个注射筒内,将纤维蛋白原溶液置于双筒等量注射器的另一个注射筒内,推动注射器的两个注射筒,全氟三丁胺-凝血酶混合溶液与纤维蛋白原溶液在双筒等量注射器前端开始反应,形成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双筒等量注射器再将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注射入经步骤2得到的消毒后的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内,即得到本发明的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
CN201310185538.XA 2013-05-17 2013-05-17 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2519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85538.XA CN103251980B (zh) 2013-05-17 2013-05-17 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85538.XA CN103251980B (zh) 2013-05-17 2013-05-17 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1980A true CN103251980A (zh) 2013-08-21
CN103251980B CN103251980B (zh) 2014-07-02

Family

ID=48956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85538.XA Active CN103251980B (zh) 2013-05-17 2013-05-17 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51980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6659A (zh) * 2015-03-04 2015-06-1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一种富氧创面保护涂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8739A (zh) * 2015-11-23 2016-02-0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一种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生物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729980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外周神经修复的仿生神经移植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30031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的仿生纤维蛋白水凝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12234A (zh) * 2017-10-19 2018-03-20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具有组织增氧功能的骨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411070A (zh) * 2020-05-15 2020-07-14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培养基的基层物质、其制备方法、培养基及其应用
CN111956865A (zh) * 2020-08-27 2020-11-20 天新福(北京)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神经保护材料、复层神经修复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21407A (zh) * 2022-04-13 2022-08-19 中山大学 一种体外维持间充质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多能性的培养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2514A (zh) * 2006-03-11 2007-09-12 禹城科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改善机体组织供氧溶液的制备方法
WO2007106633A2 (en) * 2006-02-16 2007-09-20 Peach Technologies Llc Perfluorochemical treatment process and apparatus
US20110091561A1 (en) * 2008-05-19 2011-04-21 Soluventis Ug Perfluorcarbon nanoemulsions with endocytosis enhancing surface for gene-transf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06633A2 (en) * 2006-02-16 2007-09-20 Peach Technologies Llc Perfluorochemical treatment process and apparatus
CN101032514A (zh) * 2006-03-11 2007-09-12 禹城科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改善机体组织供氧溶液的制备方法
US20110091561A1 (en) * 2008-05-19 2011-04-21 Soluventis Ug Perfluorcarbon nanoemulsions with endocytosis enhancing surface for gene-transfer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刁云锋等: "神经导管生物材料在神经修复中的应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6659A (zh) * 2015-03-04 2015-06-1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一种富氧创面保护涂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8739A (zh) * 2015-11-23 2016-02-0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一种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生物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288739B (zh) * 2015-11-23 2019-05-1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一种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生物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729980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外周神经修复的仿生神经移植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30031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的仿生纤维蛋白水凝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12234A (zh) * 2017-10-19 2018-03-20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具有组织增氧功能的骨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411070A (zh) * 2020-05-15 2020-07-14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培养基的基层物质、其制备方法、培养基及其应用
CN111956865A (zh) * 2020-08-27 2020-11-20 天新福(北京)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神经保护材料、复层神经修复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56865B (zh) * 2020-08-27 2022-04-19 天新福(北京)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神经保护材料、复层神经修复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21407A (zh) * 2022-04-13 2022-08-19 中山大学 一种体外维持间充质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多能性的培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1980B (zh) 2014-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51980B (zh) 全氟三丁胺与纤维蛋白水凝胶复合的神经导管制备方法
CN108653809B (zh) 一种基于黑磷和明胶的复合水凝胶及其在骨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
JP5597817B2 (ja) 関節軟骨損傷治療用組成物
CN103263308B (zh) 多微孔可降解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43796B (zh) 用聚乙烯醇制成的丝素蛋白多孔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218160B (zh) 神经组织基质源性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CN107261213A (zh) 一种活性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手术创伤修复中的应用
CN107308494A (zh) 一种注射用胶原蛋白、制备方法及填充剂
CN106729984A (zh) 一种鱼胶原蛋白修复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87531B (zh) 一种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凝胶支架的制备方法
CN102380129A (zh) 一种透明质酸钠和魔芋葡甘聚糖多孔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72760A (zh) 一种负载内皮细胞外基质的3d打印骨缺损修复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68950A (zh) 一种可用于中枢神经修复的丝素三维支架
CN102813961A (zh) 一种含有亚微米级透明质酸微球的注射凝胶与制备方法
CN108210985A (zh) 一种基于人源胶原蛋白的高强度医用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14055A (zh) 一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复合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08746A (zh) 新型磁感应性可降解神经组织工程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993853B (zh) 注射式血管化脂肪组织及其构建方法
CN109182249B (zh) 一种在体修复用细胞移植的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823699A (zh) 止血防粘连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71694A (zh) 自组装多肽纳米纤维水凝胶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494712A (zh) 一种具有止血和促骨愈合功能的可吸收海绵状骨蜡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24581A (zh) 一种间充质干细胞结合生物材料的微球及智能喷洒系统
CN102343112A (zh) 一种含神经营养因子的壳聚糖人工神经移植物及制备方法
CN103263695B (zh) 全氟三乙胺乳液与种子细胞复合的神经导管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