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4759B - 双面粘合片 - Google Patents

双面粘合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4759B
CN103224759B CN201310027370.XA CN201310027370A CN103224759B CN 103224759 B CN103224759 B CN 103224759B CN 201310027370 A CN201310027370 A CN 201310027370A CN 103224759 B CN103224759 B CN 1032247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sided adhesive
adhesive sheet
base material
woven fabric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2737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4759A (zh
Inventor
山元健一
西山直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24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47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47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47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1Paper; Textile fabr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4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carrier, e.g.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00/00Presence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20Presence of 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26Presence of textile or fabric
    • C09J2400/263Presence of textile or fabric in the subst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面粘合片。本发明提供双面粘合片,所述双面粘合片具有无纺布基材和分别设置在该无纺布基材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的粘合剂层。所述双面粘合片的单位面积的质量为150g/m2以下。所述双面粘合片的质量中的85%以上为设置在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上的粘合剂层的质量,所述无纺布基材以其构成纤维的25根数%以上的比例含有纤维直径6μm以上的马尼拉麻纤维。

Description

双面粘合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面粘合片,具体地涉及粘合剂(也称为压敏胶粘剂;下同)由无纺布基材支撑的双面粘合片。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2年1月25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2-013573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参考的方式并入本说明书中。
背景技术
在无纺布基材的两面具有粘合剂层的双面胶粘型粘合片(双面粘合片),作为作业性好且胶粘可靠性高的接合手段,广泛应用于从家电制品到汽车、办公自动化设备等各种产业领域。
近年来,从节省资源等观点考虑,对于制品中使用的可回收的部件,越来越多地在使用后将制品拆解并将该部件或其构成材料再利用(回收)。在将使用双面粘合片与其它部件接合的回收对象部件或其构成材料再利用的过程中,通常要求将双面粘合片从回收对象部件上剥离(再剥离)。该剥离时,如果双面粘合片的一部分残留在回收对象部件的表面,则由于将所述残渣从回收对象部件的表面除去的作业,回收工序的效率显著下降。作为产生所述残渣的状况,可以列举:在剥离过程中双面粘合片撕破(千切れる)的情况、双面粘合片在无纺布基材的内部沿厚度方向引起撕裂方式的破坏(层间破坏)的情况、粘合剂的一部分残留在回收对象部件的表面(胶糊残留)的情况等。作为与所述事项的改善(提高再剥离性)相关的技术文献,可以列举: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6-143856号公报、2001-152111号公报和2000-2651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不过,如上所述,作为接合手段使用的双面粘合片,除粘合力以外,多数情况下还要求良好地追随被粘物的表面形状(凹凸、弯曲等)的性质(可以作为曲面胶粘性或耐回弹性来理解)。这是因为:所述追随性不充分时,例如在粘贴面为非平面形状(曲面形状等)的部件的接合中使用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接合部的翘起、剥离等。不用说,粘贴到回收对象部件上使用的双面粘合片与不进行回收的情况同样,都要求足以实现该双面粘合片的本来使用目的的粘合性能(粘合力、曲面胶粘性等)。因此,对于可以以所述方式使用的双面粘合片,要求高度地同时实现对被粘物的良好粘合性能和从该被粘物上的良好剥离性这样的相反的功能。
另外,即使是再剥离性优良的双面粘合片,由于剥离作业的不恰当造成的剥离失败、忘记剥离、回收前双面粘合片的损伤等意外情况,有可能将双面粘合片或者附着有其残渣的回收对象部件供给到后续的回收工序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抑制回收品质的下降(减少杂质含量),减小双面粘合片的单位面积的质量(即减轻双面粘合片的质量)是有效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无纺布基材的双面粘合片中兼具高粘合特性和良好的再剥离性、并且单位面积的质量小的双面粘合片。
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具有无纺布基材和分别设置在该无纺布基材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的粘合剂层。所述双面粘合片的单位面积的质量为150g/m2以下(例如100~150g/m2),其中85%以上(例如85%~95%)为所述粘合剂层的质量。而且,所述无纺布基材以其构成纤维的25根数%以上的比例含有纤维直径6μm以上的马尼拉麻纤维。
所述构成的双面粘合片,粘合剂的质量比例(含有比例)高,因此质量轻,即使如此,仍然可以发挥优良的粘合特性(例如,高粘合力和良好的曲面胶粘性)。另外,为了减轻双面粘合片的质量并且提高粘合剂的质量比例,需要压低无纺布基材的基重时,如上所述采用某种程度上较多地含有较粗的(具体地,纤维直径6μm以上的)马尼拉麻纤维的无纺布基材,由此,即使降低该无纺布基材的基重也可以实现再剥离性(回收性)优良的双面粘合片。而且,上述双面粘合片质量轻,因此假使双面粘合片的残渣(可以是由剥离失败、忘记剥离等引起的残渣)残留到回收工序,也可以抑制回收品质的下降。
另外,在此所说的“无纺布”是指主要在粘合带以及其它粘合片(压敏胶粘片)领域中使用的粘合片用无纺布的概念,典型地,是指使用一般的造纸机制作的无纺布(有时也称为所谓的“纸”)。
如上所述质量轻的双面粘合片可以成为厚度小的(薄型化的)双面粘合片。通过所述双面粘合片,可以进一步减小使用该双面粘合片的接合部的厚度。一个优选方式的双面粘合片中,该双面粘合片的厚度为200μm以下(例如80μm~200μm)。
设所述双面粘合片的沿丝流方向(机器方向;MD)的拉伸强度为(MD拉伸强度)TMD、设所述双面粘合片的沿宽度方向(横向方向;TD,即与MD正交的方向)的拉伸强度(TD拉伸强度)为TTD时,TTD/TMD(拉伸强度的纵横比)的值优选为0.8以上且1.2以下。象这样拉伸强度的方向依赖性小的双面粘合片,在从被粘物上剥离时,难以产生由其剥离方向造成的再剥离性的差异。因此,可以更稳定地发挥良好的再剥离性。换句话说,可以更好地防止双面粘合片的剥离失败。
设所述无纺布基材的沿MD的拉伸强度(MD拉伸强度)为tMD、设所述无纺布基材的沿TD的拉伸强度(TD拉伸强度)为tTD时,tTD/tMD的值优选为0.8以上且1.2以下。所述无纺布基材,适于实现满足上述TTD/TMD的双面粘合片。另外,象这样拉伸强度的方向依赖性小的无纺布基材,一般容易提高使用涂布机的连续生产中的生产线速度,可以得到良好的生产率,因此优选。
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可以优选以所述粘合剂层的主要成分为丙烯酸类粘合剂的方式实施。一般而言,丙烯酸类粘合剂的透明性优良,因此从双面粘合片的外观品质(例如透明性高)等观点考虑是有利的。另外,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轻(优选轻且薄)并且粘合剂的质量比例高,因此适于提高外观品质。因此,通过与所述丙烯酸类粘合剂的组合,可以实现外观品质更好的双面粘合片。
作为所述无纺布基材,优选基重低于15g/m2(例如8g/m2以上且低于15g/m2)的无纺布基材。另外,所述无纺布基材的MD拉伸强度(tMD)和TD拉伸强度(tTD)优选均为0.50kgf/15mm以上(例如0.50~0.90kgf/20mm)。通过含有25根数%以上纤维直径6μm以上的马尼拉麻纤维的纤维构成,可以适于实现象这样基重低并且对MD和TD中的任一方向均显示一定以上的拉伸强度的无纺布基材。特别优选使用全部满足上述优选的基重、tMD和tTD的无纺布基材。通过所述无纺布基材,可以实现再剥离性更好(例如,在后述的回收性评价中,可以无残渣地从各种塑料材料上剥离)的双面粘合片。
一个优选方式的双面粘合片中,所述无纺布基材的构成纤维的95质量%以上(例如95~100质量%)为马尼拉麻纤维。具有所述纤维组成并且含有25根数%以上纤维直径6μm以上的马尼拉麻纤维的无纺布基材,可以为质量轻且强度高的无纺布基材,因此优选。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通过在此所公开的任一方法制造的双面粘合片。该粘合片如上所述具有优良的再剥离性,因此适合粘贴到回收对象部件上的用途(例如,将其它回收对象部件或消耗部件固定到回收对象部件上的用途)。
由该说明书公开的事项,包括使用在此所公开的任意一种双面粘合片固定回收对象部件的方法。另外,包括粘贴有上述双面粘合片的回收对象部件。另外,包括具有基于上述双面粘合片的接合部的制品(例如,家电制品、汽车、办公自动化设备等)。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双面粘合片的代表性构成例的剖视图。
图2是示意表示双面粘合片的另一个代表性构成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适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说明书中特别提及的事项以外的本发明的实施所必要的事项,可以作为基于本领域中现有技术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设计事项来掌握。本发明可以基于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内容和本领域的技术常识来实施。
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可以为带状等长尺寸形状的形态)例如可以具有图1或图2所示的剖面结构。
图1所示的双面粘合片1,具有在无纺布基材10的第一面10A和第二面10B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粘合剂层21和第二粘合剂层22的构成。粘合剂层21、22中的上方部分(该剖面中的外侧部分)212、222分别覆盖无纺布基材10的第一面10A和第二面10B。另一方面,粘合剂层21、22中的下方部分(该剖面中的内侧部分)214、224分别浸渍到无纺布基材10的内部。粘合剂层21、22的表面(第一粘合面21A和第二粘合面22A)分别由剥离衬垫31、32保护。剥离衬垫31、32的至少面向粘合剂层21、22的面(前面)31A、32A为剥离面(即,可以从粘合面21A、22A上剥离的面)。另一方面,剥离衬垫31、32的背面(与31A、32A相反侧的表面)31B、32B可以为剥离面,也可以为非剥离面。
图2所示的双面粘合片2,除剥离衬垫31的前面31A和背面31B均为剥离面以及不具有剥离衬垫32以外,其它方面为与图1所示的双面粘合片1同样的构成。该种粘合片2,通过将该粘合片2卷绕,可以形成为使第二粘合剂层22的表面(第二粘合面22A)与剥离衬垫31的背面31B接触,从而第二粘合面22A也由剥离衬垫31保护的结构。
所述无纺布基材,在其构成纤维中包含马尼拉麻纤维。可以为构成纤维实质上由马尼拉麻纤维构成的无纺布基材,也可以为由马尼拉麻纤维与其它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构成的无纺布基材。作为可以与马尼拉麻纤维一起使用的其它纤维的适合例,可以列举例如:马尼拉麻纤维以外的麻纤维、木材纤维(木浆等)、人造丝、醋酯纤维等纤维素类纤维。所述其它纤维还可以为聚酯纤维、聚乙烯醇(PVA)纤维、聚酰胺纤维、聚烯烃纤维、聚氨酯纤维等纤维。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的无纺布基材,其特征在于,以其构成纤维全体的25根数%以上(典型地为25~100根数%)的比例含有纤维直径6μm以上的马尼拉麻纤维(以下有时将纤维直径仅表示为“φ”)。使用所述无纺布基材的双面粘合片,即使该无纺布基材的基重低(例如20g/m2以下)并且对被粘物的粘合力高(例如,后述的180°剥离粘合力为10N/20mm以上,进一步为12N/20mm以上),也可以成为从该被粘物上的再剥离性(例如后述的回收性)优良的双面粘合片。在一个优选方式中,上述构成纤维中φ6μm以上的马尼拉麻纤维的含有比例在25~50根数%的范围。使用所述无纺布基材的双面粘合片,可以成为在质量轻的同时显示上述粘合力和再剥离性以及更良好的曲面胶粘性的双面粘合片。通过φ6μm以上的马尼拉麻纤维的含有比例为27~40根数%(例如27~35根数%)的无纺布基材,可以实现以更高水平平衡粘合力、再剥离性和曲面胶粘性的双面粘合片。
所述无纺布基材的构成纤维中马尼拉麻纤维(不管纤维直径为多少)的比例,优选为30质量%以上(典型地为30~100质量%),更优选5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70质量%以上。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可以优选以具有构成纤维实质上仅由纤维素类纤维(马尼拉麻纤维或者马尼拉麻纤维与其它纤维素类纤维)构成的无纺布基材的方式实施。其中,优选构成纤维实质上仅由马尼拉麻纤维构成(典型地,构成纤维的99~100质量%、例如100%为马尼拉麻纤维)的无纺布基材。所述无纺布基材中,如果其构成纤维的25根数%以上为φ6μm以上,则该构成纤维的25根数%以上为φ6μm以上的马尼拉麻纤维。
在此,无纺布基材的构成纤维中具有规定纤维直径(例如φ6μm以上)的纤维的比例(根数%),是指进行利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X射线CT)装置拍摄的透射图像的断面中出现的纤维的断面测定,并基于该测定结果的柱状图计算的、规定纤维直径在全体中所占的比例。例如,通过应用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纤维直径测定方法,可以准确地求出φ6μm以上的马尼拉麻纤维的含有比例(根数%)。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的一个优选方式中,所述无纺布基材的构成纤维中φ5μm以上的马尼拉麻纤维的比例为45根数%以上(典型地为45~70根数%)。例如,可以优选采用所述比例为50~65根数%(例如55~60根数%)的无纺布基材。通过所述无纺布基材,可以实现在质量轻的同时以更高度的水平平衡粘合性能(例如,粘合力和曲面胶粘性)和再剥离性的双面粘合片。
所述无纺布基材,优选其构成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是指上述断面测定结果的柱状图中的中位直径)为5.0μm以上(例如5.2μm以上)。通过具有所述平均纤维直径的构成纤维,可以容易地实现该构成纤维的25根数%以上为φ6μm以上的马尼拉麻纤维的无纺布基材。从双面粘合片的表面平滑性(粘合剂层的表面粗糙度,即粘合面的表面粗糙度)的观点考虑,通常优选上述平均纤维直径为10.0μm以下(更优选8.0μm以下,例如7.0μm以下)的无纺布基材。双面粘合片的表面平滑性高,从该双面粘合片的粘合力、外观品质的方面考虑是有利的。
作为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的无纺布基材,可以优选采用基重为约20g/m2以下(例如约10g/m2以上且低于约20g/m2)的无纺布基材。所述基重的无纺布基材,适于构成质量轻且粘合性能优良的双面粘合片。从双面粘合片的外观品质(透明性等)的观点考虑,优选基重为17g/m2以下(典型地为10~17g/m2)的无纺布,特别优选基重为15g/m2以下(典型地为10~15g/m2,例如12g/m2以上且低于15g/m2)的无纺布。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所述无纺布基材的厚度通常为约70μm以下(例如30μm~70μm)是适当的,优选为60μm以下(例如35μm~60μm)。在一个优选方式的双面粘合片中,所述无纺布基材的厚度为40μm~55μm(例如45μm~55μm)。所述厚度的无纺布基材,适合用于将双面粘合片薄型化。另外,可以容易地实现粘合性能与再剥离性的平衡(更优选还有外观品质)优良的双面粘合片,因此优选。
从防止在双面粘合片的再剥离过程中撕破现象的观点考虑,作为该双面粘合片的构成要素,优选使用强度高的无纺布基材。例如,通过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的拉伸强度,对于丝流方向(MD拉伸强度,tMD;可以作为纵向(与TD正交的方向)来理解)和横向(TD拉伸强度、tTD)中的任一方向优选均为0.45kgf/15mm以上(更优选0.50kgf/15mm以上)。拉伸强度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考虑到成本、轻量化的容易性等,通常可以优选采用tMD和tTD均为约1.0kgf/15mm以下(典型地为0.80kgf/15mm以下,例如0.70kgf/15mm以下)的无纺布基材。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可以优选以具有tMD和tTD均为0.45~0.80kgf/15mm(例如0.50~0.70kgf/15mm)的无纺布基材的方式实施。所述双面粘合片可以成为在质量轻的同时高水平且平衡良好地实现粘合特性和再剥离性的双面粘合片。
所述无纺布基材,优选所述拉伸强度tTD相对于tMD之比(纵横比(tTD/tMD))不大幅偏离1。例如,可以优选采用tTD/tMD为0.8~1.2(典型地为0.8~1.1,例如0.9~1.1)的范围内的无纺布基材。象这样具有拉伸强度的方向依赖性小的无纺布基材的双面粘合片,在从被粘物上剥离时,难以产生由其剥离方向造成的再剥离性的差异。因此,可以更稳定地发挥良好的再剥离性,可以更好地防止双面粘合片的剥离失败。
所述无纺布基材,通过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的撕裂强度优选沿纵向的撕裂强度(MD撕裂强度)sMD和沿横向的撕裂强度(TD撕裂强度)sTD中的任一项为350mN以上,更优选400mN以上。撕裂强度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考虑到成本和轻量化的容易性,通常可以优选采用sMD和sTD均为约700mN以下(典型地为600mN以下,例如500mN以下)的无纺布基材。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可以优选以具有sMD和sTD均为350~600mN(例如400~500mN)的无纺布基材的方式实施。所述双面粘合片可以在质量轻的同时高水平且平衡良好地实现粘合特性和再剥离性。
所述无纺布基材,优选上述撕裂强度sTD相对于sMD之比(纵横比(sTD/sMD))不大幅偏离1。例如,可以优选采用sTD/sMD在0.8~1.2范围内的无纺布基材。象这样具有撕裂强度的方向依赖性小的无纺布基材的双面粘合片,在从被粘物上剥离时,难以产生由其剥离方向造成的再剥离性的差异。因此,可以更稳定地发挥良好的再剥离性,可以更好地防止双面粘合片的剥离失败。
所述无纺布基材的松密度(可以通过用基重除以厚度来计算)通常为约0.20~约0.50g/cm3是适当的,优选为约0.25~约0.40g/cm3。松密度过低时,有时难以实现上述优选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中的一项或者两项。另一方面,松密度过高时,粘合剂在无纺布基材中的浸渗性容易不充分,结果,有时导致再剥离性下降、外观品质下降等。从所述观点考虑,特别优选使用松密度为约0.25~约0.35g/cm3(例如0.25~0.30g/cm3)的无纺布基材。
作为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的无纺布基材,可以优选采用透气抵抗度(透気抵抗度)R1/4为0.02秒~0.07秒(更优选0.03秒~0.07秒)的无纺布基材。所述透气抵抗度R1/4通过如下方法得到:重叠四片该无纺布基材得到测定试样,对该测定试样测定透气抵抗度(Gurley)R1,用得到的透气抵抗度(Gurley)R1除以该测定试样中无纺布的层叠片数(即4)而求出透气抵抗度R1/4。在此,所述透气抵抗度(Gurley)R1,通过根据JISP8117:1998规定的Gurley试验法,典型地使用市售的Gurley试验机(优选B型)测定一定量的空气通过测定试样(在此为将四片无纺布重叠而成的测定试样)所需要的时间并计算来求出。
象这样透气抵抗度小的无纺布基材,粘合剂在该无纺布基材中的浸渗性良好。因此,容易得到该无纺布基材的纤维间的空隙中更好地填充有粘合剂的(即,残留的空隙少)双面粘合片。所述双面粘合片与无纺布基材内残留的空隙多的双面粘合片相比,可以成为再剥离性更好(例如,即使粘合力高也难以产生层间破坏或撕破(千切れ))的双面粘合片。另外,可以成为曲面胶粘性更好的双面粘合片。另外,可以成为外观品质(例如透明性)更好的双面粘合片。含有25根数%以上(更优选30根数%以上)φ6μm以上的马尼拉麻纤维并且基重低于20g/m2(更优选15g/m2以下)的无纺布基材,容易满足上述透气抵抗度,因此优选。
所述无纺布基材,可以基于公知的无纺布(例如,以纤维素纤维为主要成分的无纺布(所谓的“纸”等))的制造方法,或者根据需要适当改变其制造方法,或选择适当的条件或工序来制造。在一个优选方式的无纺布制造方法中,典型地包括制备在液态介质(典型地是以水作为主要成分的液态介质(水性介质),例如水)中含有原料纤维的分散液的步骤和使用该分散液进行抄纸的步骤。在抄纸前可以对原料纤维进行打浆,也可以不进行打浆(即,可以使用未打浆的原料纤维进行抄纸)。
无纺布基材的平均纤维直径、纤维直径的分布(例如,具有规定的纤维直径的纤维的比例)、透气抵抗度等,例如可以通过所使用的原料纤维的性状、是否进行上述打浆以及其程度等来调节。在此所公开的技术的一个优选方式中,使用以未打浆的原料纤维进行抄纸而得到的无纺布基材。该方法可以优选适用于制造含有25根数%以上φ6μm以上的马尼拉麻纤维的无纺布基材。另外,适于作为透气抵抗度低的无纺布基材的制造方法。另外,无纺布基材的基重、厚度、密度、拉伸强度的纵横比(tTD/tMD)、撕裂强度的纵横比(sTD/sMD)等,可以通过抄纸条件、之后的干燥条件、压制条件等来调节。
上述无纺布基材中除上述的构成纤维以外还可以含有淀粉(例如,阳离子化淀粉)、聚丙烯酰胺、粘胶、聚乙烯醇、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聚酰胺聚胺表氯醇等树脂成分。所述树脂成分可以作为该无纺布基材的纸张增强剂起作用。通过根据需要使用所述树脂成分,可以调节无纺布基材的强度(例如,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中的一项或两项)。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的无纺布基材,除此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含有成品率提高剂、滤水剂、粘度调节剂、分散剂等无纺布的制造领域中一般的添加剂。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粘合剂层中所含的粘合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是含有选自可以作为粘合成分起作用的丙烯酸类、聚酯类、聚氨酯类、聚醚类、橡胶类、聚硅氧烷类、聚酰胺类、含氟型等各种聚合物(粘合性聚合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作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在一个优选方式中,所述粘合剂层的主要成分为丙烯酸类粘合剂。在此所公开的技术,可以优选以具有实质上由丙烯酸粘合剂构成的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片的方式实施。
在此,“丙烯酸类粘合剂”是指以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聚合物成分中的主要成分,即占超过50质量%的成分)的粘合剂。“丙烯酸类聚合物”是指以一个分子中具有至少一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单体(以下,有时将其称为“丙烯酸类单体”)作为主要构成单体成分(单体的主要成分,即用于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的总量中占超过50质量%的成分)的聚合物。另外,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酰基”是概括地表示丙烯酰基和甲基丙烯酰基的含义。同样地,“(甲基)丙烯酸酯”是概括地表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的含义。
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典型地是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主要构成单体成分的聚合物。作为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适当使用例如下式(1)表示的化合物。
CH2=C(R1)COOR2(1)
在此,上述式(1)中的R1为氢原子或甲基。R2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由于易于得到粘合特性优良的粘合剂,因此优选R2为碳原子数2~14(以下有时将这样的碳原子数范围记作C2-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C2-14烷基的具体例,可以列举: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异辛基、2-乙基己基、正壬基、异壬基、正癸基、异癸基、正十一烷基、正十二烷基、正十三烷基、正十四烷基等。
在一个优选方式中,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合成中使用的单体的总量中约50质量%以上(典型地为约50~约99.9质量%)、更优选约70质量%以上(典型地为约70~约99.9质量%)、例如约85质量%以上(典型地为约85~约99.9质量%)是选自上式(1)中的R2为C2-14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更优选C4-10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特别优选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中的一种或两种)的一种或两种以上。通过由这样的单体组成得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易于形成显示良好的粘合特性的粘合剂,因此优选。
作为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以优选采用共聚具有羟基(-OH)的丙烯酸类单体而得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具有羟基的丙烯酸类单体的具体例,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8-羟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羟基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羟基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4-羟甲基环己基)甲酯、聚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N-羟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等。所述含羟基丙烯酸类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通过共聚这样的含羟基丙烯酸类单体而得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易于得到粘合力与凝聚力的平衡优良、且再剥离性优良的粘合剂,因此优选。作为特别优选的含羟基丙烯酸类单体,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羟烷酯如(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例如,可以优选使用上述羟烷基中的烷基为碳原子数2~4的直链的(甲基)丙烯酸羟烷酯。
这样的含羟基丙烯酸类单体,优选在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合成中使用的单体的总量中以约0.001~约10质量%的范围使用。由此,可以实现以更高水平平衡上述粘合力和凝聚力的双面粘合片。通过将含羟基丙烯酸类单体的使用量设定为约0.01~约5质量%(例如约0.05~约2质量%),可以实现更良好的结果。
在不显著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可以共聚有上述以外的单体(其它单体)。所述单体可以为了例如调节丙烯酸类聚合物的Tg、调节粘合性能(例如剥离性)等而使用。例如,作为可以提高粘合剂的凝聚力和耐热性的单体,可以列举:含磺酸基单体、含磷酸基单体、含氰基单体、乙烯基酯类、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等。另外,作为在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引入可以作为交联基点的官能团、或者可以有助于提高胶粘力的单体,可以列举:含羧基单体、含酸酐基单体、含酰胺基单体、含氨基单体、含酰亚胺基单体、含环氧基单体、(甲基)丙烯酰吗啉、乙烯基醚类等。
作为含磺酸基单体,可以例示:苯乙烯磺酸、烯丙磺酸、2-(甲基)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酰胺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酸磺丙酯、(甲基)丙烯酰氧萘磺酸、乙烯基磺酸钠等。
作为含磷酸基单体,可以例示:丙烯酰磷酸-2-羟基乙酯。
作为含氰基单体,可以例示: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
作为乙烯基酯类,可以例示例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等。
作为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可以例示:苯乙烯、氯苯乙烯、氯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其它取代苯乙烯等。
另外,作为含羧基单体,可以例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羧乙酯、(甲基)丙烯酸羧戊酯、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异巴豆酸等。
作为含酸酐基单体,可以列举:马来酸酐、衣康酸酐、上述含羧基单体的酸酐等。
作为含酰胺基单体,可以例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二乙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丙烯酰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N-二甲氨基丙基丙烯酰胺、N,N-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双丙酮丙烯酰胺等。
作为含氨基单体,可以例示:(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丙酯等。
作为含酰亚胺基单体,可以例示: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异丙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衣康酰亚胺等。
作为含环氧基单体,可以例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缩水甘油酯、烯丙基缩水甘油基醚等。
作为乙烯基醚类,可以例示: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异丁基乙烯基醚等。
这样的“其它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其整体的含量,在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合成中使用的单体的总量中,优选设定为约40质量%以下(典型地为约0.001~约40质量%),更优选约30质量%以下(典型地为约0.01~约30质量%,例如约0.1~约10质量%)。使用含羧基单体作为上述其它单体时,其含量在上述单体的总量中例如可以设定为0.1~10质量%,通常设定为0.5~5质量%是适当的。另外,使用乙烯基酯类(例如乙酸乙烯酯)作为上述其它单体时,其含量在上述单体的总量中例如可以设定为0.1~20质量%,通常设定为0.5~10质量%是适当的。
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共聚组成,以使该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5℃以下(典型地为-70℃~-15℃)的方式进行设计是适当的,优选-25℃以下(例如-60℃~-25℃),更优选-40℃以下(例如-60℃~-40℃)。丙烯酸类聚合物的Tg过高时,有时含有该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的粘合力(例如低温环境下的粘合力、对粗糙面的粘合力等)容易下降。丙烯酸类聚合物的Tg过低时,有时上述粘合剂的曲面胶粘性容易下降或者再剥离性容易下降(例如产生胶糊残留)。
丙烯酸类聚合物的Tg,可以通过适当改变单体组成(即该聚合物的合成中使用的单体的种类、使用量比)来调节。在此,丙烯酸类聚合物的Tg是基于构成该聚合物的各单体的单独聚合物(均聚物)的Tg和该单体的质量分数(质量基准的共聚比例)由FOX式求出的值。作为均聚物的Tg,可以采用公知资料中记载的值。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作为上述均聚物的Tg,具体地采用如下值。
对于上述例示的以外的均聚物的Tg,可以采用PolymerHandbook(聚合物手册)(第3版,威利父子出版公司(Wiley&Sons,Inc),1989年)中记载的数值。
PolymerHandbook(第3版,威利父子出版公司,1989年)中也未记载时,采用通过以下的测定方法得到的值(参考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7-51271号公报)。
具体而言,在具有温度计、搅拌器、氮气引入管和回流冷凝管的反应器中,投入100质量份单体,0.2质量份偶氮二异丁腈以及200质量份作为聚合溶剂的乙酸乙酯,在通入氮气的同时搅拌1小时。以这样的方式将聚合体系内的氧气除去后,升温到63℃反应10小时。然后,冷却到室温,得到固体成分浓度33质量%的均聚物溶液。然后,将该均聚物溶液流延涂布到剥离衬垫上,干燥,制作厚度约2mm的试样(片状的均聚物)。将该试样冲裁为直径7.9mm的圆盘状,用平行板夹住,使用粘弹性试验机(流变科学(レォメトリックス)公司制造,商品名“ARES”),在施加频率1Hz的剪切应变的同时以5℃/分钟的升温速度在-70℃~150℃的温度范围内以剪切模式测定粘弹性,将tanδ(损耗角正切值)的峰顶温度作为均聚物的Tg。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的粘合剂,优选以其剪切损耗模量G”的峰顶温度为-10℃以下(典型地为-10℃~-40℃)的方式进行设计。例如,优选以使上述峰顶温度为-15℃~-35℃的方式设计的粘合剂。关于剪切损耗模量G”的峰顶温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理解:将厚度1mm的片状粘合剂冲裁为直径7.9mm的圆盘状,用平行板夹住,使用上述粘弹性试验机(流变科学公司制造,商品名“ARES”),在施加频率1Hz的剪切应变的同时以5℃/分钟的升温速度在温度范围-70℃~-150℃内以剪切模式测定损耗模量G”的温度依赖性,求出相当于其峰顶的温度(G”曲线达到极大时的温度)。
另外,丙烯酸类聚合物的Tg,可以通过适当改变单体组成(即,该聚合物的合成中使用的单体的种类、使用量比)来调节。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剪切损耗模量G”的峰顶温度也可以通过适当改变单体组成(即,该聚合物的合成中使用的单体的种类、使用量比)来调节。
得到具有所述单体组成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适当采用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悬浮聚合法等作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已知的各种聚合方法。例如,可以优选采用溶液聚合法。作为进行溶液聚合时的单体供给方法,可以适当采用将全部单体原料一次供给的一次投料方式、连续供给(滴加)方式、分批供给(滴加)方式等。聚合温度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单体和溶剂的种类、聚合引发剂的种类等适当选择,例如可以设定为约20℃~约170℃(典型地为约40℃~约140℃)。
溶液聚合中使用的溶剂,可以从公知或惯用的有机溶剂中适当选择。例如,可以使用选自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化合物类(典型地是芳香族烃类);乙酸乙酯、己烷、环己烷、甲基环己酮等脂肪族或脂环族烃类;1,2-二氯乙烷等卤代烷烃类;异丙醇、1-丁醇、仲丁醇、叔丁醇等低级醇类(例如碳原子数1~4的一元醇类);叔丁基甲基醚等醚类;甲乙酮、乙酰丙酮等酮类;等的一种溶剂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溶剂。优选使用总压力1个大气压下的沸点在20~200℃(更优选25~150℃)的范围内的有机溶剂(可以是混合溶剂)。
聚合时使用的聚合引发剂,可以根据聚合方法的种类,从公知或惯用的聚合引发剂中适当选择。例如,可以优选采用偶氮类聚合引发剂。作为偶氮类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可以列举: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二(2-甲基丙脒)二硫酸盐、2,2’-偶氮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二[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盐、2,2’-偶氮二(N,N’-二亚甲基异丁基脒)、2,2’-偶氮二[N-(2-羧基乙基)-2-甲基丙脒]水合物、2,2’-偶氮二(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二(2-甲基丁腈)、1,1’-偶氮二(环己烷-1-甲腈)、2,2’-偶氮二(2,4,4-三甲基戊烷)、2,2’-偶氮二(2-甲基丙酸)二甲酯等。
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其它例子,可以列举:过硫酸盐如过硫酸钾、过硫酸铵等;过氧化物类引发剂如过氧化苯甲酰、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二叔丁基、过氧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二枯基、1,1-二(叔丁基过氧基)-3,3,5-三甲基环己烷、1,1-二(叔丁基过氧基)环癸烷、过氧化氢等;取代乙烷类引发剂如苯基取代的乙烷等;芳香族羰基化合物;等。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其它例子,可以列举:过氧化物与还原剂组合而成的氧化还原类引发剂。作为所述氧化还原类引发剂的例子,可以列举:过氧化物与抗坏血酸的组合(过氧化氢水溶液与抗坏血酸的组合等)、过氧化物与铁(II)盐的组合(过氧化氢水溶液与铁(II)盐的组合等)、过硫酸盐与亚硫酸氢钠的组合等。
这些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只要是通常的使用量即可,例如,相对于全部单体成分100质量份,可以从约0.005~约1质量份(典型地是约0.01~约1质量份)的范围内选择。
通过所述溶液聚合,可以得到丙烯酸类聚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的方式的聚合反应液。作为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以优选使用上述聚合反应液或者对该反应液进行适当的后处理而得到的反应液。典型地,将实施后处理后的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溶液调节到适当的粘度(浓度)后使用。或者,可以利用溶液聚合方法以外的聚合方法(例如乳液聚合、光聚合、本体聚合等)合成丙烯酸类聚合物,并将该聚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而制备为溶液状后使用。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其重均分子量(Mw)过小时,有时粘合剂的凝聚力不充分从而容易在被粘物表面产生胶糊残留,或者曲面胶粘性容易下降。另一方面,Mw过大时,有时对被粘物的粘合力容易下降。为了以高水平平衡粘合性能和再剥离性,优选Mw在10×104以上且500×104以下的范围内的丙烯酸类聚合物。通过Mw为20×104以上且400×104以下(例如30×104以上且300×104以下)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以实现更良好的结果。在此,Mw是指通过GPC(凝胶渗透色谱法)得到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值。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的粘合剂组合物,可以为含有增粘树脂的组成。作为增粘树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例如松香类、萜类、烃类、环氧类、聚酰胺类、弹性体类、酚醛类、酮醛类等各种增粘树脂。这样的增粘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松香类增粘树脂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例如:脂松香、木松香、浮油松香等未改性松香(生松香);将这些未改性松香进行氢化、歧化、聚合等改性而得到的改性松香(氢化松香、歧化松香、聚合松香、其它化学修饰的松香等);其它各种松香衍生物;等。作为上述松香衍生物的例子,可以列举:将未改性松香用醇类酯化而得到的物质(¨松香的酯化物)、将改性松香(氢化松香、歧化松香、聚合松香等)用醇类酯化而得到的物质(即改性松香的酯化物)等松香酯类;将未改性松香或改性松香(氢化松香、歧化松香、聚合松香等)用不饱和脂肪酸改性而得到的不饱和脂肪酸改性的松香类;将松香酯类用不饱和脂肪酸改性而得到的不饱和脂肪酸改性的松香酯类;将未改性松香、改性松香(氢化松香、歧化松香、聚合松香等)、不饱和脂肪酸改性的松香类或者不饱和脂肪酸改性的松香酯类中的羧基进行还原处理而得到的松香醇类;未改性松香、改性松香、各种松香衍生物等松香类(特别是松香酯类)的金属盐;松香类(未改性松香、改性松香、各种松香衍生物等)与苯酚在酸催化剂下加成热聚合而得到的松香酚树脂;等。
作为萜类增粘树脂的例子,可以列举:α-蒎烯聚合物、β-蒎烯聚合物、松油精(ジペンテン)聚合物等萜类树脂;将这些萜类树脂改性(酚改性、芳香族改性、氢化改性、烃改性等)而得到的改性萜类树脂;等。作为上述改性萜类树脂,可以例示:萜-酚类树脂、苯乙烯改性的萜类树脂、芳香族改性的萜类树脂、氢化萜类树脂等。
作为烃类增粘树脂,可以列举例如:脂肪烃树脂、芳香烃树脂、脂环烃树脂、脂肪族/芳香族石油树脂(苯乙烯-烯烃类共聚物等)、脂肪族/脂环族石油树脂、氢化烃树脂、香豆酮类树脂、香豆酮-茚类树脂等各种烃类树脂。作为脂肪烃树脂,可以例示:选自碳原子数约4~约5的烯烃和二烯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脂肪烃的聚合物等。作为上述烯烃的例子,可以列举:1-丁烯、异丁烯、1-戊烯等。作为上述二烯的例子,可以列举:丁二烯、1,3-戊二烯、异戊二烯等。作为芳香烃树脂,可以列举:碳原子数约8~约10的含乙烯基芳香烃(苯乙烯、乙烯基甲苯、α-甲基苯乙烯、茚、甲基茚等)的聚合物等。作为脂环烃树脂的例子,可以列举:将所谓的“C4石油馏分”或“C5石油馏分”环化二聚后进行聚合而得到的脂环烃类树脂;环状二烯化合物(环戊二烯、二聚环戊二烯、亚乙基降冰片烯、松油精等)的聚合物或其氢化物;将芳香烃树脂或者脂肪族/芳香族石油树脂的芳香环氢化而得到的脂环烃类树脂;等。
在此所公开的技术中,可以优选使用软化点(软化温度)为约80℃以上(优选约100℃以上)的增粘树脂。通过所述增粘树脂,可以实现更高性能的(例如胶粘性高的)粘合片。增粘树脂的软化点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可以设定为例如约200℃以下(典型地为约180℃以下)。另外,在此所说的增粘树脂的软化点,由基于JISK5902和JISK2207中任一种规定的软化点试验方法(环球法)测定的值来定义。
增粘树脂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标粘合性能(胶粘力等)适当设定。例如,以固体成分为基准,优选以相对于100质量份丙烯酸类聚合物为约10~约100质量份(更优选约15~约8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约20~约60质量份)的比例使用增粘树脂。
所述粘合剂组合物中根据需要可以使用交联剂。交联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从公知或惯用的交联剂(例如,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唑啉类交联剂、氮丙啶类交联剂、三聚氰胺类交联剂、过氧化物类交联剂、脲类交联剂、金属醇盐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金属盐类交联剂、碳二亚胺类交联剂、胺类交联剂等)中适当选择使用。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交联剂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相对于100质量份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以从约10质量份以下(例如约0.005~约10质量份,优选约0.01~约5质量份)的范围内选择。
上述粘合剂组合物中,根据需要可以流平剂、交联助剂、增塑剂、软化剂、填充剂、着色剂(颜料、染料等)、防静电剂、抗老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等在粘合剂组合物领域中的一般的各种添加剂。关于这样的各种添加剂,可以通过常规方法使用现有公知的添加剂,这并非特别赋予本发明特征的内容,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作为由所述粘合剂组合物得到上述双面粘合片的方法,可以应用现有公知的各种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在无纺布基材的各面上分别直接施加粘合剂组合物并干燥或固化而形成粘合剂层,在这些粘合剂层上分别层压剥离衬垫的方法;将预先在剥离衬垫上形成的粘合剂层与无纺布基材的各面分别粘贴,将上述粘合剂层分别转印到该无纺布基材上的方法(可以直接将上述剥离衬垫用于粘合剂层的保护);等。另外,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作为剥离衬垫,可以适当选择使用双面粘合片领域中公知或惯用的剥离衬垫。例如,可以适合使用基材的表面经剥离处理的构成的剥离衬垫。作为构成该种剥离衬垫的基材(剥离处理对象),可以适当选择使用各种树脂薄膜类、纸类、布类、橡胶片类、发泡体片类、金属箔、它们的复合体(例如,在纸的两面层压有烯烃树脂的层叠结构的片)等。所述剥离处理可以使用公知或惯用的剥离处理剂(例如,聚硅氧烷类、含氟型、长链烷基类等剥离处理剂),通过常规方法进行。另外,可以将烯烃类树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聚乙烯/聚丙烯混合物)、含氟聚合物(例如,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等低胶粘性基材在不对基材的表面进行剥离处理的情况下作为剥离衬垫使用。或者,可以使用对所述低胶粘性基材实施剥离处理后的基材。
粘合剂组合物的涂敷可以使用公知或惯用的涂布机例如凹版辊式涂布机、反转辊式涂布机、辊舔式涂布机、浸渍辊式涂布机、刮棒涂布机、刮刀涂布机、喷涂机等进行。没有特别限制,各粘合剂组合物的涂敷量各自可以设定为干燥后(即,以固体成分为基准)形成例如约20μm~约150μm(单面的厚度)的粘合剂层的程度的量。从以高水平平衡双面粘合片的轻量化和/或薄型化以及粘合性能的观点考虑,上述单面的粘合剂层的厚度设定为约40μm~约100μm是适当的,优选设定为约40μm~约75μm(更优选约45μm~约70μm,例如约50μm~约65μm)。从促进交联反应、提高制造效率等观点考虑,优选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粘合剂组合物的干燥。通常可以优选采用例如约40℃~约120℃的干燥温度。
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单位面积的质量为150g/m2以下,优选140g/m2以下,更优选135g/m2以下(例如130g/m2以下)。另外,上述双面粘合片的85质量%以上(优选87质量%以上,例如87~92质量%)为粘合剂层的质量。上述双面粘合片,象这样粘合剂的含有比例(质量%)高,因此即使质量轻也可以发挥优良的粘合性能(例如,高粘合力和良好的曲面胶粘性)。上述双面粘合片,具有以25根数%以上(优选30根数%以上,典型地为50根数%以下)的比例含有φ6μm以上的马尼拉麻纤维,因此可以高水平同时实现上述优良的粘合性能和良好的再剥离性(回收性)。而且,上述双面粘合片的质量轻,因此假使双面粘合片的残渣(可以是由剥离失败、忘记剥离等引起的残渣)残留至回收工序,也可以抑制回收品质的下降。
上述双面粘合片的单位面积的质量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制,通常设定为80g/m2以上是适当的,优选设定为90g/m2以上(例如100g/m2以下)。所述双面粘合片可以显示更良好的粘合性能(例如粘合力、特别是对粗糙面的粘合力)。该双面粘合片中粘合剂的质量比例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通常设定为97质量%以下是适当的,优选设定为95质量%以下(更优选92质量%以下,例如90质量%以下)。所述双面粘合片可以成为再剥离性更优良的粘合片。
另外,上述双面粘合片的全部质量中粘合剂所占的质量比例可以通过例如以下的方法求出。即,将作为测定对象的双面粘合片切割为10cm×10cm的正方形,测定其质量WT。将该试验片在适当的有机溶剂(例如乙酸乙酯)中浸渍24小时后,从无纺布基材上除去(刮削)由上述有机溶剂溶胀的粘合剂。将该操作重复三次,然后用上述有机溶剂清洗无纺布基材,干燥,并测定该无纺布基材的质量WS。将它们的值代入式(WT-WS)/WT,由此计算粘合剂的质量比例。
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可以是该双面粘合片的厚度H(以图1为例进行说明,是指无纺布基材10与在其两面上设置的粘合剂层21、22的合计厚度(第一粘合面21A与第二粘合面22A之间的厚度)。即,在此所说的双面粘合片的厚度中不包括剥离衬垫的厚度)为250μm以下的粘合片。一个优选方式的双面粘合片,所述厚度为200μm以下,更优选150μm以下(例如130μm以下)。厚度如此小的双面粘合片,可以进一步减小使用该双面粘合片的接合部的厚度(换句话说,通过该双面粘合片接合的构件表面间的距离),因此优选。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粘合剂的含有比例(质量%)高,因此即使薄也可以发挥优良的粘合性能(例如,高粘合力和良好的曲面胶粘性)。
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无纺布基材的厚度h相对于该双面粘合片的厚度H的比(h/H)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45%以下(例如43%以下)。满足所述厚度比(h/H)的双面粘合片,即使是轻量化或薄型化的形态,也可以如图1所示,无纺布基材10的表面10A和10B分别由适当厚度的粘合剂21、22(更具体地说,是它们的上方部分212、222)覆盖。因此,可以实现发挥更良好的粘合性能(粘合力、曲面胶粘性等)的双面粘合片1。从更高度地同时实现粘合特性和再剥离性的观点考虑,将上述厚度比(h/H)设定为25%以上是适当的,优选设定为30%以上(例如35%以上)。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粘合剂层21、22中覆盖无纺布基材10的表面10A、10B的部分的厚度(换句话说,粘合剂层21、22的上方部分212、222的厚度;以下也称为“基材覆盖厚度”)优选均为25μm以上,更优选30μm以上。所述构成的双面粘合片1,可以显示更良好的粘合性能。从双面粘合片的轻量化(优选进一步薄型化)的观点考虑,将粘合剂层21、22中覆盖无纺布基材10的表面10A、10B的部分的厚度(基材覆盖厚度)设定为45μm以下是适当的,通常优选设定为40μm以下。
在此所公开的双面粘合片,通过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的拉伸强度在丝流方向(MD拉伸强度、TMD)和横向(TD拉伸强度、TTD)中的任一方向上均可以为10.0N/10mm以上。优选TMD和TTD均为13.0N/10mm以上的双面粘合片,更优选13.5N/10mm以上,进一步优选14.0N/10mm以上。显示所述拉伸强度的双面粘合片,可以成为再剥离性更优良(特别是在剥离过程中难以产生撕破)的粘合片。双面粘合片的拉伸强度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考虑到成本、轻量化的容易性,通常TMD和TTD中的至少一项为20.0N/10mm以下的双面粘合片是有利的。
上述双面粘合片的上述拉伸强度TTD相对于TMD的比(纵横比(TTD/TMD))优选不大幅偏离1。例如,可以优选采用TTD/TMD为0.8~1.2(典型地为0.8~1.1,例如0.9~1.1)的范围内的无纺布基材。象这样拉伸强度的方向依赖性小的双面粘合片,在从被粘物上剥离时,难以产生由其剥离方向造成的再剥离性的差异。因此,可以更稳定地发挥良好的再剥离性,可以更好地防止双面粘合片的剥离失败。
通过在此所公开的技术,可以提供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ABS)、耐冲击性聚苯乙烯(HIPS)、聚碳酸酯与ABS的聚合物合金(PCABS)等树脂材料(被粘物)的粘合性能高,并且从该被粘物上的再剥离性优良的双面粘合片。
一个优选方式的双面粘合片,对ABS、HIPS和PCABS中的至少一种被粘物的180°剥离粘合力(通过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测定)为12N/20mm以上(更优选13N/20mm以上,进一步优选14N/20mm以上)。特别优选对ABS、HIPS和PCABS中的两种以上(更优选三种)被粘物的180°剥离粘合力均为12N/20mm以上(更优选13N/20mm以上,进一步优选14N/20mm以上)的双面粘合片。另外,从双面粘合片的轻量性和再剥离性的观点考虑,通常优选对ABS、HIPS和PCABS中的至少一种被粘物的180°剥离粘合力小于20N/20mm(例如19N/20mm以下)的双面粘合片。
另一个优选方式的双面粘合片,在以ABS和HIPS中的至少一种作为被粘物的曲面胶粘性试验(通过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中,其翘起高度为8mm以下。上述翘起高度优选为5mm以下,更优选3mm以下,进一步优选1mm以下,特别优选小于1mm。特别优选显示对ABS和HIPS中的任一种被粘物均满足上述翘起高度的曲面胶粘性的双面粘合片。
实施例
以下,对有关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无意将本发明限于实施例所示的内容。另外,以下的说明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份”和“%”为质量基准。
[无纺布基材]
在以下的例子中,使用如下所示的各无纺布作为基材制作双面粘合片。
S1:构成纤维的100%为马尼拉麻纤维(即构成纤维仅由马尼拉麻纤维构成)、φ6μm以上的纤维的含有比例为31根数%的无纺布。
S2:构成纤维的100%为马尼拉麻纤维、φ6μm以上的纤维的含有比例为19根数%的无纺布。
无纺布S1、S2的特性数据如表1所示。另外,各无纺布的基重根据JISP8124测定。各无纺布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纤维直径,分别以如下方式测定。
[拉伸强度]
使无纺布的丝流方向(MD)与长度方向一致,将该无纺布切割为宽度15mm的带状得到试验片。将该试验片安置在拉伸试验机上(夹盘间距180mm),根据JISP8113,在拉伸速度20mm/分钟的条件下测定长度方向的拉伸强度(MD拉伸强度)tMD(kgf/15mm;在此,1kgf约为9.8N)。另外,使无纺布的宽度方向(TD)与长度方向一致,将该无纺布切割为宽度15mm的带状得到试验片,对于得到的试验片同样地测定宽度方向的拉伸强度(TD拉伸强度)tTD(kgf/15mm)。另外,由tTD/tMD计算拉伸强度的纵横比。
[撕裂强度]
使用埃尔门多夫(ェレメンドルフ)型试验机,根据JISP8116“紙及び板紙の引裂き強さ試験法”(纸和纸板的撕裂强度试验法),测定各无纺布的撕裂强度。更具体而言,将各无纺布切割为宽度63mm制作试验片。在23℃、65%RH的测定条件下,将上述试验片安置到埃尔门多夫抗撕裂试验机(检测机产业株式会社(テスタ一産業株式会社)制造),在有缺口的情况下分别测定沿长度方向(MD)的撕裂强度(MD撕裂强度)和沿宽度方向(TD)的撕裂强度(TD撕裂强度)。
[纤维直径]
将各无纺布切割为约2mm宽度后固定到试样台上,利用X射线CT装置拍摄连续透射图像。拍摄在0°~180°的范围内每0.2°进行一次。而且,在每一个以0.95μm/像素的像素尺寸规定的断面中,进行该断面中出现的纤维的断面测定,基于该测定结果的柱状图,计算任意纤维直径在全体中所占的比例(根数%)。另外,测定中,在管电压40kV、管电流250μA的条件下使用东洋技术(東洋テクニカ)制造的MicroCT、型号“SKYSCAN1172”。
对于各例的双面粘合片的测定或评价,以下述方式进行。
[单位面积的质量]
各例的双面粘合片的单位面积的质量(全体质量),为用作基材的无纺布的基重与在其两面上设置的粘合剂层的单位面积的质量的合计质量(因此,不包括剥离衬垫的质量)。通过用两粘合剂层的单位面积的质量除以全体质量,计算粘合剂层的质量比例。
[粘合力]
将覆盖双面粘合片的一个粘合面的剥离衬垫剥离,并粘贴厚度2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进行加衬。将该加衬后的粘合片切割为宽度20mm、长度100mm的尺寸制作试验片(使试验片的长度方向与无纺布基材的MD一致)。将覆盖该试验片的另一个粘合面的剥离衬垫剥离,通过使2kg的辊一次往返将所述试验片压接到被粘物的表面。将所得物体在23℃放置30分钟后,根据JISZ0237,在23℃、50%RH的测定环境下,使用拉伸试验机,在拉伸速度300mm/分钟的条件下,测定180°剥离粘合力(N/20mm宽度)。
以上述程序对不锈钢(SUS)板、ABS板(新神户电机株式会社制造)、HIPS板(日本测试板(テストパネル)株式会社制造)和PCABS板四种被粘物测定粘合力。
[曲面胶粘性]
将双面粘合片切割为宽20mm、长180mm的尺寸,将覆盖其一个粘合面的剥离衬垫剥离,并粘贴到相同尺寸的铝片(厚度0.4mm)上进行加衬从而制作试验片。此时,试验片的长度方向与无纺布基材的MD一致。从该试验片的另一个粘合面上将剥离衬垫剥离,使用层压机,以使上述试验片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长度200mm的长方形板状被粘物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对准的方式压接到该被粘物上。将该带有试验片的被粘物在23℃、50%RH的环境下放置一天后,以所述铝片侧为外侧(即,上述被粘物的试验片粘贴面成为凸面),弯曲为圆弧状设置到宽度(间隙尺寸)190mm的夹具上,并在70℃的环境下保持72小时。然后,观察在上述试验片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即,未达到所述被粘物的长度方向端部的一侧的端部),该试验片是否从所述被粘物的表面翘起,观察到翘起的情况下测定该翘起的高度。测定分别使用三个试验片进行(即n=3),并计算其平均值。按照上述程序对ABS板(新神户电机株式会社制造)和HIPS板(日本测试板株式会社制造)两种被粘物评价曲面胶粘性。
[粘合片的拉伸强度]
使各例的双面粘合片的无纺布基材的丝流方向(MD)与长度方向一致,将双面粘合片切割为宽度10mm的带状制作试验片。将该试验片安置在拉伸试验机上(夹盘间距50mm),根据JISP8113,在拉伸速度100mm/分钟的条件下测定长度方向的拉伸强度(MD拉伸强度)TMD(N/10mm)。另外,使各例的双面粘合片的无纺布基材的宽度方向(TD)与长度方向一致,将双面粘合片切割为宽度10mm的带状制作试验片,同样地测定宽度方向的拉伸强度(TD拉伸强度)TTD(N/10mm)。另外,由TTD/TMD计算拉伸强度的纵横比。
[回收性]
将覆盖双面粘合片的一个粘合面的剥离衬垫剥离,并粘贴厚度25μm的PET薄膜进行加衬。将该加衬后的粘合片切割为宽度20mm、长度100mm的尺寸制作试验片(使试验片的长度方向与无纺布基材的MD一致)。将覆盖该试验片的另一个粘合面的剥离衬垫剥离,通过使2kg的辊一次往返将所述试验片压接到被粘物的表面。将所得物体在60℃、90%RH的环境下保持30天、然后在23℃、50%RH的环境下保持1天后,在与180°剥离粘合力测定同样的条件(即拉伸速度300mm/分钟、180°剥离)下将试验片从被粘物上剥离。肉眼观察该剥离后的被粘物表面,通过以下四种标准评定回收性(再剥离性)的好坏。
◎:未观察到粘合片残渣(再剥离性优)
○:粘合剂的残渣少量残留,但实用上没问题(再剥离性良)
△:粘贴范围的一部分残留粘合片(再剥离性不良)
×:基本上整个粘贴范围残留粘合片(不能再剥离)
按照上述程序对ABS板(新神户电机株式会社制造)、HIPS板(日本测试板株式会社制造)和PCABS板三种被粘物评价回收性(再剥离性)。
[外观品质]
将覆盖双面粘合片的一个粘合面的剥离衬垫剥离,并粘贴厚度50μm的PET薄膜进行加衬。将该加衬后的粘合片切割为100mm见方的正方形制作试验片。将覆盖该试验片的另一个粘合面的剥离衬垫剥离,通过使2kg的辊一次往返将所述试验片压接到黑色塑料板的表面。从相对于所述塑料板的表面45°的角度肉眼观察所得物体,评价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看到直径2mm以上的白色圆状的无纺布组织。结果,将组织的观察量与例2同等或其以下的情况评价为○(透明性良好),将组织的观察量明显多于例2的情况评价为×(透明性低)。
各例的双面粘合片的制作中使用的粘合剂组合物,以下述方式制备。
[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
将3份丙烯酸、4份乙酸乙烯酯、93份丙烯酸丁酯、0.1份丙烯酸羟乙酯和200份作为聚合溶剂的甲苯投入到三口烧瓶中。在引入氮气的同时搅拌2小时以除去体系内的氧气,然后添加0.15份2,2’-偶氮二异丁腈(AIBN),升温到70℃进行6小时反应。这样得到聚合物溶液(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甲苯溶液)。所得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70×104
在所述聚合物溶液中,相对于其固体成分100份添加40份的增粘剂(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ペンセルD125”)和1.4份异氰酸酯类交联剂(日本聚氨酯工业公司制造,商品名“コロネ一トL”)和使得最终的固体成分为35%的量的甲苯并充分搅拌,制备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A1。该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的23℃下的粘度为10Pa·s。由该组合物得到的粘合剂的剪切损耗模量G”的峰顶温度为-25℃。
另外,粘合剂的剪切损耗模量G”的峰顶温度,使用粘弹性试验机(レォメトリックス公司制造,商品名“ARES”),通过以下方法求出。
即,将粘合剂组合物A1涂布到上述剥离衬垫上,在100℃下干燥2分钟,形成厚度约100μm的粘合剂层。将该粘合剂层重叠形成厚度1mm的粘合剂膜(试样)。将该粘合剂膜冲裁为直径7.9mm的圆盘状,用平行板夹住,使用上述粘弹性试验机测定损耗模量G”的温度依赖性,求出相当于峰顶的温度(G”曲线为极大的温度)。
测定条件如下所述。
·测定:剪切模式
·温度范围:-70℃~150℃
·升温速度:5℃/分钟
·频率:1Hz
<重均分子量测定>
重均分子量(Mw)使用东曹株式会社制造的GPC装置(HLC-8220GPC)测定,并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值求出。测定条件如下所述。
·样品浓度:0.2质量%(四氢呋喃(THF)溶液)
·样品注入量:10μl
·洗脱液:THF
·流速:0.6ml/分钟
·测定温度:40℃
·柱:
样品柱:TSKguardcolumnSuperHZ-H(1根)
+TSKgelSuperHZM-H(2根)
参考柱:TSKgelSuperH-RC(1根)
·检测器:差示折射计(RI)
使用这些无纺布和粘合剂组合物,制作双面粘合片。
(例1)
将上述粘合剂组合物A1涂敷到具有聚硅氧烷类剥离剂的剥离处理层的剥离衬垫(王子特殊纸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75EPS(M)クリ一ム改”)上,在100℃下干燥2分钟,形成厚度约60μm的粘合剂层。准备两片该带有粘合剂层的剥离衬垫,将它们的粘合剂层分别粘贴到无纺布S1(基材)的两面,制作例1的粘合片。该粘合片的两个粘合面由在该粘合片的制作中使用的剥离衬垫直接保护。
(例2)
将上述粘合剂组合物A1涂敷到与例1同样的剥离衬垫上,在100℃干燥2分钟形成厚度约80μm的粘合剂层。准备两片该带有粘合剂层的剥离衬垫,将它们的粘合剂层分别粘贴到无纺布S2(基材)的两面,制作例2的粘合片。该粘合片的两个粘合面由在该粘合片的制作中使用的剥离衬垫直接保护。
(例3)
除将剥离衬垫上形成的各粘合剂层的厚度设定为约60μm以外,与例2同样,制作了例3的双面粘合片。
(例4)
除将剥离衬垫上形成的各粘合剂层的厚度设定为约43μm以外,与例2同样,制作了例4的双面粘合片。
将各例的双面粘合片在50℃的环境下保持3天后作为评价样品,进行上述的各评价试验。所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在此,表中的综合评价栏中的“轻量性”,在双面粘合片的单位面积的质量为130g/m2以下时评价为◎,大于130g/m2且为150g/m2以下时评价为△,大于150g/m2时评价为×。
另外,使用涂布机连续地生产例1~例4的构成的双面粘合片时,使用无纺布S1的双面粘合片可以以与使用无纺布S2的例2的双面粘合片同等的生产线速度制造,可以看出生产率优良(生产率优。表中以◎表示)。
表1
表2
从这些表可以看出,具有无纺布S1作为基材的例1的双面粘合片,其单位面积的质量为150g/m2以下(更具体地为130g/m2以下),以例2的双面粘合片为基准,质量减轻了近30%,尽管如此,显示与例2同等的良好的粘合性能(在此,为粘合力和曲面胶粘性)。这说明,一方面减小无纺布的基重,另一方面避免粘合剂量的大幅减量,由此可以同时实现双面粘合片的轻量化和良好的粘合性能。例1的双面粘合片的粘合剂的质量比例为85质量%以上(更具体地为87~90质量%),与例2的双面粘合片同等或者更高。这被认为属于即使将双面粘合片的总厚度从例2减小20%以上(更具体地为20~30%)也可以保持良好的粘合性能的原因之一。而且,无纺布S1大量含有纤维直径6μm以上的马尼拉麻纤维,为25根数%以上(更具体地为30根数%以上),是S2的1.2倍以上(更具体地为1.5倍以上)。所述无纺布基材的特征也对难以撕破(即使粘合力高,从被粘物上的再剥离性也好)并且轻的双面粘合片的实现有贡献。
与此相对,使用纤维直径6μm以上的马尼拉麻纤维的比例少的无纺布S2作为基材的双面粘合片中,单位面积的质量为约180g/m2的例2显示良好的回收性和外观品质(透明性),但是在使用该无纺布S2的同时通过减少粘合剂量而实现轻量化的例3中,外观品质比例2降低。进一步减少粘合剂量的例4中,可以看出除外观品质降低以外,粘合力和曲面胶粘性也大幅下降。
为了更详细地研究无纺布的纤维直径对双面粘合片的性能的影响,将上述纤维直径测定中得到的无纺布的S1、S2的结构信息列在表3中。
另外,通过以下的方法测定无纺布S1、S2的透气抵抗度R1/4。即,将四片作为测定对象的无纺布重叠,准备尺寸为约50mm×50mm的正方形的测定样品。将该测定样品安置到市售的B型Gurley试验机(试验面积645mm2)上,根据JISP8117:1998规定的Gurley试验法测定100mL的空气透过上述测定样品所需的时间。对于各无纺布,使用五个测定样品进行上述测定,将它们的平均值除以4得到的值作为该无纺布的透气抵抗度R1/4[秒]。
表3
如该表所示,与无纺布S2相比,无纺布S1中φ6μm以上的马尼拉麻纤维的比例和φ5μm以上的马尼拉麻纤维的比例均明显多,平均纤维直径也大0.5μm以上。可见,使用更粗的构成纤维的技术方案,是与通常想制造更轻的(基重小的)无纺布时研究的方向相反的尝试。结果,与S2相比,S1的无纺布纤维间的间隙更多,推测这表现为透气抵抗度R1/4的显著下降。而且,粘合剂有效地填充到该无纺布纤维间的间隙,因此认为,与使用粘合剂的填充性更低的无纺布的构成相比,可以实现外观品质提高,并且拉伸强度更高的双面粘合片。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这些例子仅仅是例示,不限定权利要求的范围。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技术也包括以上例示的具体例的各种变形、变更。

Claims (6)

1.一种双面粘合片,其具有无纺布基材和分别设置在该无纺布基材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的粘合剂层,其中,
所述双面粘合片的单位面积的质量为150g/m2以下,
所述双面粘合片的质量中的85%以上为所述粘合剂层的质量,
所述无纺布基材以其构成纤维的25根数%以上的比例含有纤维直径6μm以上的马尼拉麻纤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其中,
所述双面粘合片的厚度为200μm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其中,
设所述双面粘合片的沿丝流方向的拉伸强度为TMD、设所述双面粘合片的沿宽度方向的拉伸强度为TTD时,
TTD/TMD的值为0.8以上且1.2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其中,
所述粘合剂层的主要成分为丙烯酸类粘合剂。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其中,
设所述无纺布基材的沿丝流方向的拉伸强度为tMD、设所述无纺布基材的沿宽度方向的拉伸强度为tTD时,
tTD/tMD的值为0.8以上且1.2以下。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粘合片,其中,
所述无纺布基材的构成纤维的95质量%以上为马尼拉麻纤维。
CN201310027370.XA 2012-01-25 2013-01-24 双面粘合片 Active CN1032247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13573 2012-01-25
JP2012-013573 2012-06-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4759A CN103224759A (zh) 2013-07-31
CN103224759B true CN103224759B (zh) 2016-05-18

Family

ID=48797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27370.XA Active CN103224759B (zh) 2012-01-25 2013-01-24 双面粘合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89507A1 (zh)
JP (1) JP6050689B2 (zh)
CN (1) CN1032247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84814B2 (en) * 2007-03-20 2015-03-24 Nemo Equipment, Inc. Single wall airbeam
US8943754B2 (en) * 2007-03-20 2015-02-03 Nemo Equirment, Inc. Bending mechanism for air-beams
KR20150060085A (ko) * 2013-11-25 2015-06-03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캄파니 재작업성이 우수한 양면 코팅 테이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2407A (zh) * 2007-05-11 2008-11-1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片
CN101796153A (zh) * 2007-09-07 2010-08-04 Dic株式会社 双面粘着胶带
CN101948663A (zh) * 2009-07-09 2011-01-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胶粘性粘合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70527A (ja) * 1993-09-02 1995-03-14 Sekisui Chem Co Ltd 両面粘着テープ
JP3647546B2 (ja) * 1996-04-05 2005-05-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接着テープ
JP2000265140A (ja) * 1999-03-12 2000-09-26 Hitachi Kasei Polymer Co Ltd 成型材リサイクル用両面粘着テープ
JP2003020459A (ja) * 2001-07-10 2003-01-24 Nichiban Co Ltd 両面粘着テ−プ
US20040180169A1 (en) * 2003-02-18 2004-09-16 Jennifer Slabe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constructions of light weight paper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JP4841372B2 (ja) * 2006-09-21 2011-12-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接着テープ
JP5375262B2 (ja) * 2009-03-30 2013-12-25 Dic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
JP5230018B2 (ja) * 2009-09-09 2013-07-1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接着性粘着シート
JP5513073B2 (ja) * 2009-10-28 2014-06-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接着テー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2407A (zh) * 2007-05-11 2008-11-1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片
CN101796153A (zh) * 2007-09-07 2010-08-04 Dic株式会社 双面粘着胶带
CN101948663A (zh) * 2009-07-09 2011-01-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胶粘性粘合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89507A1 (en) 2013-07-25
JP2013173922A (ja) 2013-09-05
CN103224759A (zh) 2013-07-31
JP6050689B2 (ja) 2016-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4367B (zh) 粘合剂组合物及粘合片
CN102504732B (zh) 一种聚乙烯保护膜用溶剂型网纹形状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24366B (zh) 粘合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302407A (zh) 双面粘合片
CN101948663B (zh) 双面胶粘性粘合片
JP5441575B2 (ja) 両面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570671A (zh) 对扬声器用装饰板进行固着用的双面粘合带以及将扬声器用装饰板粘附至壳体的方法
CN101418194A (zh) 双面粘合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1775258A (zh) 粘合片
JP2008143970A (ja) 両面接着性感圧接着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05705603A (zh) 表面保护片
CN102822300A (zh) 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及粘合片
KR20010030999A (ko) 재펄프화 가능한 감압 접착제 조성물 및 아크릴 접착제의재펄프화 가능성 개선 방법
CN103450829A (zh) 粘合剂组合物以及粘合片
CN102676077A (zh) 双面粘合片
CN103224759B (zh) 双面粘合片
EP2818486B1 (en) Water-disperse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US20110097958A1 (en)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2134455A (zh) 粘合片
CN103597048A (zh) 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和粘合片
CN102382590A (zh) 热固型胶粘带或胶粘片
CN104231966A (zh) 双面粘合片的制造方法
CN111154429A (zh) 一种聚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
CN102533167A (zh) 粘合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JP2013173919A (ja) 両面粘着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