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3782B - 用于墨再循环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墨再循环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3782B
CN103223782B CN201310028789.7A CN201310028789A CN103223782B CN 103223782 B CN103223782 B CN 103223782B CN 201310028789 A CN201310028789 A CN 201310028789A CN 103223782 B CN103223782 B CN 1032237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black
container
shell
black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2878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3782A (zh
Inventor
特雷弗·J·斯奈德
尼古拉斯·希尔
德温·拜尔利
罗德尼·B·希尔
史蒂文·V·科罗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ero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Xero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erox Corp filed Critical Xero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23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37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37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37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3Supplying ink in a solid st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Abstract

一种用于再循环喷墨打印机中的墨的方法,其包括施加空气压强到墨供给件以通过打印头中的多个喷墨器排出液体墨。被定位在离喷墨器预定的距离处的墨容纳器收集被排出的墨。该墨容纳器移动到与墨供给件成流体连通,并且收集在该墨容纳器中的墨进入墨供给件。

Description

用于墨再循环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供应流体和回收来自设备的流体,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被配置为提供液体墨到喷墨打印装置内的墨容器并且回收来自与该喷墨打印装置相关联的容纳器的液体墨。
背景技术
流体输送系统是公知的且在众多应用中被使用。在设备中输送液体的一个特定的应用是在打印机中墨的输送。墨的常见例子包括水性墨和相变或固体墨。水性墨在被使用于成像操作中之前储存时,保持液体的形式。固体墨或相变墨通常具有作为有色墨的颗粒或块状的固体形式,其通过到打印机中的进给通道的开口插入到该进给通道。在墨块被进给到打印机之后,它们通过重力或机械致动器被推动到打印机的加热组件。该加热器组件包括加热器和热传输表面。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加热器被定位在接近热传输表面处以加热该表面达到使与该表面进行接触的墨块熔化的温度。热传输表面可以被定向成将熔化的墨滴入容器,并且在等待后续使用的同时,存储在该容器的墨继续被加热。
在打印机中的流体联接器将留存在每个有色墨的容器中的液体墨供给到喷墨打印装置。使用泵或重力将墨从容器移动到喷墨打印装置中的歧管。当喷墨打印装置中的喷墨器喷射墨到接收介质或成像部件上时,在喷墨喷射器中的膜片的动作将墨从歧管抽吸出。喷墨器的各种实施方式包括使用电触发信号由控制器选择性地启动的压电和热装置。
相变墨打印机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加热器,在打印操作期间,这些加热器保持相变墨以液体形式供应以供使用。加热器中的一些将在容器和打印头内的其他流体管道内的少量墨保持在液体形式。通常地,加热器是消耗电能的电加热器,以保持相变墨在液相。为了减少能源消耗,相变墨打印机在休眠模式关闭在打印机中的包括加热器在内的各个组件以节省能源。在某些休眠模式中喷墨打印装置和喷墨器留存的墨冷却并凝固。
虽然休眠模式使打印机能用减少的电能消耗进行操作,但当打印机从休眠模式进入运行模式时,打印机内相变墨的凝固为打印高质量的文件带来问题。随着喷墨打印装置内的相变墨冷却并凝固,墨收缩并且空气进入喷墨打印装置内的压强室和流体管道中。随着固化的墨加热并液化,空气在液化的墨中形成气泡,这些气泡会阻止喷墨打印装置中的喷墨器可靠地运作。此外,由于在单个的喷射口内的腔室中的液体墨会形成横跨喷墨器的喷嘴的弯液面,在该喷墨器喷射墨滴之前,横跨该喷嘴的墨的表面张力将墨保留在压强室内。当固体墨液化时弯液面破裂,导致一些墨流动通过喷嘴,这也被称为“淌出”墨。淌出的墨会污染打印头中的其它喷嘴或与打印头分开,并在图像接收构件上产生错误的标记。
为了消除气泡并还原液化墨和每个喷墨器的喷嘴之间的弯液面,将喷墨打印装置进行“清洗”操作,其中施加到喷墨打印装置的压强促进液体墨和气泡通过喷墨器的喷嘴。在典型的清洗操作中,喷墨器排出墨流,该墨流向下流过喷墨打印装置的面并收集在废墨容纳器,而不是被作为单独的墨滴喷射。随后打印头的面上剩余的墨用硅胶刮扫板进行刮扫。清洗操作从喷墨打印装置去除气泡,并建立了液体墨和喷墨器喷嘴之间的弯液面以使喷墨器能可靠操作。
在现有的打印机中,清洗的墨通常被收集在废物容器中,并最终被丢弃。在更频繁地进入休眠模式以降低电能消耗的打印机中,清洗循环的次数和相应的丢弃墨的量增加。因此,对减少或消除清洗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墨的相变墨打印机的改进是合乎期望的。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已经开发了一种墨回收装置。该墨回收装置包括:外壳,该外壳形成配置为容纳一定体积的墨的墨容纳器;入口,其在该外壳中形成并流通联接(fluidlycoupled)到该墨容纳器;出口,其在该外壳中形成并流通联接到该墨容纳器;以及能操作地连接到该外壳上的定位系统。该定位系统被配置以将该外壳从第一位置移动到该入口朝向打印头中的多个喷墨器的第二位置处,且该外壳位于离该打印头预定的距离以接收从多个喷墨器排出的通过入口到达该墨容纳器的液体墨,并且移动该外壳到第一位置以将该出口设置成与墨供给件流体连通(fluidcommunication),以使该墨容纳器中的墨能通过该出口离开该墨容纳器并进入墨供给件。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墨回收装置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外壳中的第二墨容纳器;形成在所述外壳中的第二入口,其流通联接到所述第二墨容纳器;形成在所述外壳中的第二出口,其流通联接到所述第二墨容纳器;并且所述定位系统进一步被配置为:将所述外壳移动到所述第二入口朝向所述打印头中的第二多个喷墨器的第三位置,并且所述外壳被定位在离所述喷墨打印装置的所述预定的距离处,以在所述第二墨容纳器中接收从所述第二多个喷墨器排出的第二液体墨;以及将所述外壳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以将所述第二出口设置成与第二墨供给件流体连通,从而使在所述第二墨容纳器中的墨能离开所述第二墨容纳器并进入所述第二墨供给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外壳的透视图,该外壳包含接收来自打印头的墨的墨容纳器。
图2是外壳的透视图,该外壳包含多个墨容纳器,每个墨容纳器接收来自打印头的一种颜色的墨。
图3是图2的位于喷墨打印机中的打印头的墨供给件的上方的外壳以及墨容纳器的透视图。
图4是从打印头排出墨,以及使该排出的墨再循环到墨供给件中的流程框图。
图5A是图2的外壳与图3的打印头啮合以在该外壳中的第一墨容纳器接收来自打印头的第一种墨的示意图。
图5B是图2的外壳与图3的打印头啮合以在该外壳中的第二墨容纳器接收来自打印头的第二种墨的示意图。
图5C是图2的外壳与图3的打印头啮合以在该外壳中的第三墨容纳器接收来自打印头的第三种墨的示意图。
图5D是图2的外壳与图3的打印头啮合以在该外壳中的第四墨容纳器接收来自打印头的第四种墨的示意图。
图6A是多色打印头的面的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6B是具有形成在面上的墨的图6A的多色打印头的面的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总体理解本文公开的系统和方法的环境,以及该系统和方法的细节,参考附图。在附图中,通篇使用了类似的标号来表明类似的部件。术语“管道”是指具有用于液体或气体的运输的通道或通过其中的管腔的主体。如本文所用的,在指喷墨打印装置的情况下,术语“面”是指喷墨打印装置的基本呈平面的板,该板包括多个形成喷墨器喷嘴的孔。在打印操作期间,喷墨打印装置通过在面板上的喷嘴喷射墨滴到图像接收表面上。
如本文所用的,“清洗”是指基于在表面上打印以外的目的通过喷墨打印装置实施的迫使墨从喷墨器中排出的维护程序。清洗可以通过施加空气压强到保留在歧管中或与喷墨器流通联接的其他墨供给件中的墨,或者通过施加抽吸力给喷墨器喷嘴实施。清洗通常用于将空气泡从喷墨打印装置内的管道去除,该空气泡在相变墨每次从固态熔化到液态时形成。清洗也可用于从喷墨喷射器清除污染物。现有技术的清洗操作通过喷墨器排出墨,并且排出的墨向下流到打印头的面。然而,本文档中所描述的清洗操作,通过喷墨器排出墨,以便所排出的大部分的墨不与打印头的面保持接触。如本文所用的,在清洗操作期间,“排出”墨是指施加压强到液体墨容器以用足够的力移动墨通过打印头表面中的多个喷墨器喷嘴,从而使大部分的墨离开打印头的面并沿弹道轨迹移动。术语“清洗的墨”是指在本文所述的清洗操作期间排出的墨。
从打印头排出墨的操作与从打印头喷射墨的操作不同。如本文所用的,“喷射”墨是指打印头中的喷墨器中的致动器的以推动少量的墨以沿着弹道轨迹移动的墨滴的形式通过相应的喷嘴的操作。喷墨器致动器的典型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热致动器和压电致动器。热致动器加热小的压强室中的墨以产生气泡,该气泡膨胀并迫使该压强室中的墨以墨滴的形式通过相应的喷嘴。压电致动器产生机械力,该机械力将来自压强室的墨以墨滴的形式通过相应的喷嘴排出。在任一实施方式中,电子控制设备产生电信号以在预定的时间操作多个喷墨器中的致动器,该电信号也称为触发信号。喷射出的墨滴的图案在图像接收表面上形成墨图像。每一个喷墨器仅响应于在相应的喷墨器中的致动器的操作而喷射墨滴。在典型的喷射操作过程中,喷墨器喷射单个墨滴。与此相反,外部的压强将一体积的墨排出,该体积通常大于清洗操作过程中在没有启动喷墨器中的致动器的情况下通过喷墨器的单个墨滴的体积。此外,当该多个喷墨器的每一个与单个墨供给件流体连通时,单个的清洗操作基本同时地通过多个喷墨器排出墨。
如本文所用的,术语“固体墨”和“相变墨”均是指在室温下基本是固体的且当加热到相变墨熔化温度时基本是液体的墨。用于喷射到成像接收表面上的墨是液化的。相变墨熔化温度可以是任何能够熔化固体相变墨成为液体或熔化形式的温度。
如本文所用的,在指打印头的情况下,术语“面”是指打印头的基本为平面的区域,其包括多个喷墨器喷嘴。在打印操作期间,打印头通过在面板中的孔喷射墨滴到图像接收表面,该孔有时被称为“喷嘴”。在清洗操作期间,墨流过喷嘴并到达打印头的面上。图6A描绘了在多色打印头304中的面302的现有技术的结构,多色打印头304被配置为打印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CMYK)墨。在多色打印头304中,多个成组的喷墨器喷嘴被布置在面302中。喷墨器组612、620、628和636分别为喷射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墨。喷墨器组中的每一组包括两排喷墨器喷嘴,但可选的打印头的配置包括以不同的配置被分组的喷墨器喷嘴。此外,单一颜色的打印头包括打印头的面,该面具有喷射单一颜色的墨的喷墨器喷嘴的配置,并且可选的多色打印头喷射与打印头304的CMYK配置不同的颜色的墨。打印头的面302还包括一系列的排气口604。在清洗操作期间,该些排气口用于清除在墨中形成的气泡,以及用于例如墨的流体阻尼等其他用途。与通过喷墨器组612-636排出墨的方式类似,施加在墨供给件中的墨的空气压强可将一些墨通过一个或多个排气口604排出。
图1显示墨再循环容器100,墨再循环容器100包括单一的墨容纳器,其接收来自打印头的清洗的墨,保存该清洗的墨在墨容纳器内,并清除清洗的墨到墨供给件中。墨再循环容器100收集在喷墨打印机中清洗的墨,保存该清洗的墨,并将该清洗的墨返回到在打印机中的墨供给件,该喷墨打印机包括使用相变墨的液滴形成墨图像的喷墨打印机。再循环容器100包括外壳104,外壳104形成墨容纳器108和出口116。在该外壳中形成的入口106使墨容纳器108与多个喷墨器流体连通,以使墨能从一个或多个打印头排出以进入墨容纳器108。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外壳104和墨容纳器108各自具有宽度128,宽度128对应于一个打印头的面的宽度。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外壳104和墨容纳器108每个具有与布置在打印头阵列中的两个或多个打印头相对应的宽度。
在外壳104中,出口116与墨容纳器108流通联接。排出的相变墨进入墨容纳器108并在重力作用下向出口116移动。出口116以漏斗形状形成,以引导墨朝着出口开口118。在清洗操作期间,外壳104和出口116被定位在离排出清洗的墨的打印头的面的预定的距离处。在一实施方式中,外壳104中的入口106被定位在离打印头的面的距离为约1厘米处。在排出墨之前,打印头加热到使该相变墨熔化的温度。外壳104和出口116保持与喷墨打印机中的打印头和其他的加热的组件热隔离。一旦进入墨容纳器108,液体相变墨在墨容纳器中冷却并凝固。流向出口116的某些液体墨在通过出口开口118排出之前在出口116的漏斗形突起部冷却并凝固。出口116的突起部在出口116中形成围绕墨的相对较大的表面积,以使来自墨的热量能够从外壳104辐射并使墨能在出口116内固化。在采用液体墨的打印装置中,该液体墨诸如水基或溶剂基的墨,出口116包括选择性地关闭以保留墨在墨容纳器108中且选择性地打开以使墨从墨容纳器108流动通过出口116的阀。
墨再循环容器100包括可选的加热器134,加热器134被定位在外壳104内,并沿墨容纳器108的宽度延伸。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加热器134是由镍铬合金线或另外的电阻加热元件制成的电阻加热器。当墨再循环容器100和出口116移动到与墨供给件流体连通时,加热器134启动。加热器134使在墨容纳器108和墨出口116中凝固的相变墨熔化。液体墨通过出口116和开口118从墨容纳器108流出,并随后进入墨供给件。墨再循环容器100的可选实施方式省略加热器134。在该省略加热器的实施方式中,当出口116与墨供给件流体连通时,在喷墨打印机中的另一热源施加热到墨再循环容器100以熔化墨。
墨再循环容器100被配置为用于单色以及多色打印头。单色打印头喷射一种颜色的墨,如在CMYK彩色打印机中的青色、品红色、黄色或黑色墨中的一种。在一种配置中,墨再循环容器100只收集来自一个打印头的墨,并返回收集的墨到供应打印头的墨供给件。在另一种配置中,墨再循环容器100收集来自多个单色打印头中的每个打印头的墨。来自每个打印头中的墨在墨容纳器108混合,并且该混合墨再循环到黑色墨供给件,用于由黑色墨打印头喷射。在多色打印头的配置中,形成在打印头中的成组的喷墨器与墨供给件流通联接,墨供给件中的每一个保存不同颜色的墨。在清洗操作期间,多色打印头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的墨清洗到墨容纳器108中。墨再循环容器在墨容纳器中保存该组合的墨,直至墨再循环到黑色墨供给件中。
图2描绘了墨再循环容器200,其包括多个墨容纳器,每个墨容纳器被配置成容纳一种颜色的墨。墨再循环容器200包括外壳204,外壳204形成墨容纳器208A、208B、208C、以及208D。墨容器208A-208D中的每一个与流体管道218A-218D中的仅仅一个流通联接,并且流体管道218A-218D使相应的墨容纳器208A-208D与多个出口216A-216D中的仅仅一个流体连通。形成在外壳204中的入口206使墨容纳器208A-208D中的每一个与多个喷墨器流体连通,以使来自成组的喷墨器所排出的墨能进入墨容纳器208A-208D中相应的一个。墨容纳器208A-208D在外壳204中彼此流体隔离,以防止不同颜色的墨混合。墨容纳器208A-208D分别包括加热器234A-234D,这些加热器被配置为当墨再循环容器200与在打印机中的墨供给件流体连通时产生热量以熔化凝固的墨。外壳204的一个实施方式包括与第二铝外壳构件啮合的第一铝外壳构件,第一铝外壳构件形成墨容纳器208A-208D,第二铝外壳构件形成出口216A-216D和流体管道218A-218D。墨再循环容器200包括四个墨容纳器208A-208D用于采用四种颜色的墨的打印机,例如CMYK打印机。墨再循环容器200的可选实施方式包括对应于来自打印机中的打印头打印的一些不同的颜色的墨的一些容纳器和出口。
在清洗操作过程中,再循环容器200移动到离打印头预定距离处以使墨容纳器208A-208D中的至少一个与该打印头的面流体连通。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定位系统使外壳204移动至与一成组的喷墨器流体连通,该成组的喷墨器将墨排出进入墨容纳器208A-208D中的一个,该定位系统移动外壳204到多个位置且该打印头排出不同颜色的墨到每个墨容纳器中。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定位系统移动外壳204到在打印头中的每个成组的喷墨器与该墨容纳器中的对应的一个流体连通的位置处。打印头可以同时地从所有的喷墨器组排出墨或逐渐地从每个成组的喷墨器排出墨进入墨容纳器208A-208D。外壳204位于离打印头预定的距离处,并保持与打印头中的加热器热隔离以使相变墨能在墨容纳器208A-208D中的每一个内凝固。
在喷墨打印机内的操作中,定位系统在至少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墨再循环容器100和200中的任一个,以将清洗的墨收集在该容器内,并将该清洗的墨返回到一个或多个墨供给件中。图3描绘了在喷墨打印机中的定位系统340,该定位系统将墨再循环容器200移动到与打印头304的面302啮合,以及移动到与墨供给件306A-306D流体连通。在图3的示例中,打印头304是多色打印头,且墨供给件306A-306D分别对应于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墨供给件。定位系统340包括致动器308,其驱动成对的齿形皮带312。齿形皮带312沿着外壳204的宽度与墨再循环容器200的任一端啮合。固定夹316与对应于齿形皮带312中的一个墨容纳器200的每一端啮合,并且墨容纳器200响应于使齿形皮带312旋转的致动器308随着由箭头332和334所指示的方向移动。
在图3中,控制器328能操作地连接到定位系统340中的致动器308以及墨再循环容器200中的加热器234A-234D。控制器328是数字控制器,例如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SIC)或类似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器328是中央控制单元,其控制喷墨打印机中的其他组件和子系统的操作。在清洗操作期间,控制器328选择性地启动致动器308以定位墨再循环容器200在一个或多个预定位置处,在该位置处设置墨容纳器208A-208D中的至少一个以与打印头304的面302中的喷墨器和排气口流体连通。正如在下面更详细描述的,再定位系统340将墨再循环容器移动到靠近打印头304的面302的不同的位置处,以将墨容纳器208A-208D中的每一个放置到收集从打印头304中相应的成组的喷墨器所排出的墨的位置处。
控制器328能操作地连接到空气泵324以及可选的蓄压器320。在清洗操作期间,空气泵324产生空气压强,该压强被施加在墨供给件306A-306D中的至少一个中的液化的墨上形成的气阱。在预定的压强水平下施加空气压强持续预定的时间,以推动加压的墨供给件中的墨通过打印头中的流体管道,并且通过与该加压的墨供给件流体连通的喷墨器排出加压的墨。在打印头304中,加压空气分别被施加到墨供给件306A、306B、306C、306D以通过相应的喷墨器组612、620、628、和636排出墨。空气泵324和蓄压器(airaccumulator)320产生约3磅每平方英寸(PSI)到30PSI之间的增大的空气压强,持续时间为约0.025秒到1秒之间,以排出来自打印头304中的每个成组的喷墨器的墨。参照打印头中的喷墨器喷嘴的数量和直径,以及在清洗操作期间排出的墨的体积,来选择压强水平和持续时间。
在图3的实施方式中,空气泵324将压强施加到蓄压器320,且响应于蓄压器320中超过预定阈值的内部压强,蓄压器320中的多个出口阀中的一个打开以供应加压空气到墨供给件306A-306D中的一个。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空气泵324直接施加压强到墨供给件306A-306D中的一个或多个。空气泵324和蓄压器320如图3示意性地描绘。打印头的某些实施方式包括与墨供给件集成的空气泵和蓄压器,如墨供给件306A-306D,而其他实施方式中包括在墨供给件外部的空气泵和蓄压器。
在图3的配置中,在打印头304已经使墨清洗到一个或多个墨容纳器208A-208D中之后,控制器328启动定位系统340以移动墨再循环容器200到与墨供给件306A流体连通。控制器328激活电流使其通过在墨再循环容器200中的加热器234A-234D,并且来自加热器的热量使凝固的墨液化。液化的墨通过出口216A-216D退出墨再循环容器200。出口216A-216D分别位于对应的墨供给件306A-306D的上方,并且液化的墨分别从墨容器208A-208D中的每一个进入墨供给件306A-306D中的一个。墨供给件306A-306D中的每一个可以分别包括可伸缩构件307A-307D中的一个,其打开以使墨能从再循环容器200进入墨供给件。在随后的打印操作过程中,打印头304使用再循环的墨。因此,在清洗操作后清洗的墨不被丢弃,并且墨再循环容器200能够有效地使用喷墨打印机中的墨。
图4示出过程400用于从打印头排出墨并再循环该排出的墨到墨供给件以之后由打印头使用。用于说明的目的,参考墨再循环容器200和多色打印头304对过程400进行描述。在下面的讨论中,参考执行的功能或动作的过程涉及控制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编程指令以操作打印机的一个或多个组件来执行该功能或该动作。在一个配置中,“冷”的打印机执行过程400。在冷的打印机中的各种加热器已被停用有足够长的一段时间,使得打印头中的和打印机的喷墨器中的相变墨凝固。过程400通过启动打印头中(并且可选地,在打印机的其他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加热器来开始,以熔化凝固的相变墨(框404)。
在清洗过程期间,墨再循环容器200移动到离打印头的面预定的距离处以接收从打印头排出的墨(框408)。控制器328启动在定位系统340中的致动器308,以将墨再循环容器从图3中所示的第一位置移动到一个或多个辅助的位置,该辅助的位置使墨容纳器208A-208D与打印头的面302中相应的成组的喷墨器流体连通。例如,图5A-图5D描绘了墨再循环容器200在相对于打印头的面302的四个位置处。如图5A所示,墨容纳器208A被定位在与青色喷墨器组636流体连通的离打印头的面302的距离大约1厘米处。通过喷墨器636排出的青色墨移动通过入口206并进入墨容纳器208A。类似地,图5B描绘墨容纳器628,其被定位在与品红色喷墨器组620流体连通,图5C描绘了墨容纳器208C,其被定位在与黄色喷墨器组620流体连通,且图5D描述了墨容纳器208D,其被定位在与黑色喷墨器组612流体连通。
在墨再循环容器中的墨容纳器被定位成与成组的喷墨器成流体连通之后,过程400可选地操作成组的喷墨器中的致动器(框412)。在打印头304中,控制器328产生触发信号以启动打印头304中喷墨器组612-636中的一个中的喷墨器。喷墨器的操作清除喷墨器的压强室中少量的墨,在足够的压强被施加到墨供给件以将墨排出离开打印头的面之前,这些墨可能会泄漏。图6B示出了在打印头的面302从在顶排中的黑色喷墨器或黑色通风口泄漏的墨的示例,也被称为“淌出”墨。图6B示出了从黑色喷墨器组612泄漏的少量体积的黑色墨630。在多色打印头中通常有用于每种颜色的通风口,且淌出墨可以通过通风口和喷墨器喷嘴中的一者或两者泄漏。因此,施加到黑色墨供给件306A的压强可能会产生通过通风口604的黑色墨634的泄漏。清洗操作完成后,使用本领域公知的刮扫技术将泄漏的墨从打印头的面302刮除。过程400通过启动喷墨器以将墨滴喷射到墨再循环容器200,从而使通过喷墨器泄漏的墨的体积最小化。与通过打印头304中的喷墨器和通风口被排出的随后再循环到墨供给306A-306D的墨的体积相比,泄露的墨的体积是最小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泄露的多个颜色的墨被组合,并再循环到黑色墨供给件中。
一旦墨再循环容器在预定的位置处时,过程400产生空气压强以通过与墨再循环容器流体连通的成组的喷墨器(框416)排出墨。在打印头304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328启动空气泵324和蓄压器320以产生空气压强,且施加该空气压强到墨供给件306A-306D中被选择的一个。该压强使墨通过相应的成组的喷墨器排出。如图5A-5D所描绘的,墨容纳器208A-208D中的每一个具有足够的体积以容纳所排出的墨,并阻止该排出的墨飞溅、泄漏、或污染打印机中的其它的组件。
墨容纳器208A-208D的外尺寸由喷墨器喷嘴的配置和从打印头排出的墨的量来确定。墨容纳器208A-208D中的每一个的高度足够高,以与每个排出墨到容器200的成组的喷墨器的高度相当,如喷墨器组612-636。每个墨容纳器的深度和高度形成大到足以保存由打印头排出的墨的体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墨容器208A-208D中的每一个的深度和高度在约0.1厘米和1厘米之间。对于被配置为打印图像到A/A4尺寸介质的页宽的打印头或多个打印头的阵列,墨容纳器208A-208D形成约0.22cm3到22cm3的体积。同样,墨再循环容器100中单个墨容纳器具有足以容纳从打印头排出的墨的体积。在四色打印头的实施方式中,在再循环容器100中的单个容纳器108具有在约0.88cm3至88cm3的范围的体积,以容纳四种颜色的清洗的墨。
清洗操作从每个成组的喷墨器排出的墨的质量范围从约0.1克至15克,且墨容纳器208A-208D获取并固化排出的墨。在外壳204中形成的入口206提供足够大的孔以使所有的来自成组的喷墨器中的每一组排出的墨进入墨容纳器208A-208D中的仅仅一个。排出的墨在墨再循环容器200内冷却并凝固。在打印头304的实施方式中,响应于施加到黑色墨供给件306A的空气压强,排气口604可以排出黑色墨。黑色墨容纳器208D收集从黑色喷墨器组612和通风口604排出的黑色墨。
如图5A-图5D中所描绘的,一些打印头的实施方式包括多个成组的喷墨器。根据上面的框408-416中所描述的过程,过程400将来自每个成组的喷墨器的墨清洗到墨再循环容器(框420)。一旦墨再循环容器接收到来自每个成组的喷墨器的清洗的墨,过程400移动墨再循环容器的外壳到使墨再循环容器的出口与墨供给件成流体连通的位置处(框424)。如图3所示,控制器328操作致动器308以移动墨再循环容器200至与墨供给件306A-306D成流体连通。出口216A-216D的每个分别定位在墨供给件306A-306D中的一个上,并且控制器328打开可伸缩构件307A-307D以将墨容纳器208A-208D设置成分别与墨供给306A-306D流体连通。随后控制器328启动墨再循环容器200中的加热器234A-234D以熔化墨,并使该熔化的墨在重力的作用下能从墨再循环容器200流入到墨供给件306A-306D(框428)。
实施过程400以收集并再循环来自单色和多色打印头的墨。在包括墨再循环容器100的打印机实施方式中,过程400再循环来自单色打印头的单色墨,或组合墨容纳器108中的多色墨,然后再循环该组合的墨进入黑色墨供给件以用于打印操作。

Claims (18)

1.一种操作喷墨打印机的方法,其包括:
将外壳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第二位置在离喷墨打印装置中的多个喷墨器的预定的距离处,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墨容纳器、出口和入口,所述出口和所述入口流体联通到所述外壳中的所述第一墨容纳器,并且当所述外壳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入口朝向所述多个喷墨器,以使液体墨能够从所述多个喷墨器通过所述入口流动到所述外壳内的第一容纳器;
施加空气压强到所述打印头中的液体墨以通过所述多个喷墨器基本同时排出所述液体墨;
在所述第一墨容纳器中收集所排出的所述液体墨;
将所述第一墨容纳器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以使所述外壳的所述出口能与墨供给件流体联通,以便所述第一墨容纳器中的液体墨通过所述出口离开所述第一墨容纳器并进入所述墨供给件;
将所述外壳移动到第三位置以将所述外壳中的第二入口定位在离所述喷墨打印装置中的第二多个喷墨器的预定的距离处,所述第二入口流体联接到所述外壳中的第二墨容纳器;
施加所述空气压强到所述打印头中的第二液体墨,以将所述第二液体墨基本同时地通过所述第二多个喷墨器排出;
在所述第二墨容纳器中收集所排出的所述第二液体墨;以及
将所述外壳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以将与所述第二墨容纳器流体联通的所述出口设置成与第二墨供给件流体连通,以使所述第二墨容纳器中的所述第二液体墨能通过所述出口离开所述第二墨容纳器并进入所述第二墨供给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使所述第一墨容纳器的温度达到在所述第一墨容纳器中收集的所述液体墨的冻结温度,以使所述液体墨能在所述第一墨容纳器中凝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墨容纳器中的出口与所述墨供给件流体连通,加热所述第一墨容纳器中的凝固的墨,以液化所述凝固的墨并使所液化的墨能通过所述出口离开所述第一墨容纳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施加介于约3磅每平方英寸(PSI)和30PSI之间的水平的所述空气压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施加所述空气压强持续约0.025秒和0.1秒的时间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喷墨打印装置排出约0.1克和15克之间的所述液体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外壳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外壳中的所述入口朝向所述喷墨打印装置中的至少一个通风口和所述喷墨打印装置中的所述多个喷墨器,并且其中施加空气压强到所述液体墨将所述液体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通风口排出用于由所述第一墨容纳器收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在将所述第一墨容纳器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之后并在将所述空气压强施加到所述喷墨打印装置中的所述液体墨之前的时刻,操作所述喷墨打印装置中的所述多个喷墨器中的每个中的致动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使所述第二墨容纳器的温度能达到所述第二墨容纳器中收集的所述第二液体墨的冻结温度,从而使所述第二液体墨在所述第二墨容纳器中能凝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二墨容纳器中的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二墨供给件流体联通,加热所述第二墨容纳器中的凝固的第二墨,以液化所述凝固的第二墨,并使所液化的第二墨能通过所述第二墨容纳器中的所述出口离开所述第二墨容纳器。
11.一种打印装置,其包括:
外壳,其形成配置成容纳一定体积的墨的第一墨容纳器;
入口,其形成在所述外壳中并流体联接到所述第一墨容纳器;
出口,其形成在所述外壳中并流体联接到所述第一墨容纳器;
第二墨容纳器,其形成在所述外壳中;
形成在所述外壳中的第二入口,其流体联接到所述第二墨容纳器;
形成在所述外壳中的第二出口,其流体联接到所述第二墨容纳器;以及
定位系统,其能操作地连接到所述外壳并且被配置为:
将所述外壳从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入口朝向打印头中的多个喷墨器的第二位置,并且所述外壳被定位在离所述打印头预定的距离处,以接收从所述多个喷墨器排出的通过所述入口到达所述第一墨容纳器的液体墨;
将所述外壳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以将所述出口设置成与墨供给件流体连通,以使所述第一墨容纳器中的墨能通过所述出口离开所述墨容纳器并进入所述墨供给件;
将所述外壳移动到所述第二入口朝向所述打印头中的第二多个喷墨器的第三位置,并且所述外壳被定位在离所述喷墨打印装置预定的距离处,以在所述第二墨容纳器中接收从所述第二多个喷墨器排出的第二液体墨;以及
将所述外壳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以将所述第二出口设置成与第二墨供给件流体连通,从而使所述第二墨容纳器中的墨能离开所述第二墨容纳器并进入所述第二墨供给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
加热器,其能操作地连接到所述外壳;以及
控制器,其能操作地连接到所述加热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以选择性地操作所述加热器来保持所述第一墨容纳器的温度低于所述液体墨的冻结温度,以便使所述液体墨在所述第一墨容纳器中能凝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出口与所述墨供给件流体连通将所述加热器启动,以熔化所述第一墨容纳器中的固体墨,并使所熔化的墨能通过所述出口离开所述第一墨容纳器并进入所述墨供给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墨容纳器被配置为容纳从所述多个喷墨器排出的至少两种颜色的液体墨;以及
所述定位系统被配置为将所述外壳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以将所述出口设置成与黑色墨供给件流体连通,从而使在所述第一墨容纳器中的所述至少两种颜色的墨能通过所述出口离开所述第一墨容纳器并进入所述黑色墨供给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当所述外壳被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入口被配置为朝向所述打印头中的所述多个喷墨器以及所述打印头中的至少一个通风口,以接收从所述多个喷墨器排出的液体墨并接收从所述至少一个通风口排出的液体墨。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
加热器,其能操作地连接到所述外壳;以及
控制器,其能操作地连接到所述加热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选择性地操作所述加热器来保持所述容纳器的温度低于所述液体墨的冻结温度,以便使在所述容纳器中的所述液体墨能在所述容纳器中凝固。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进一步包括:
第二加热器,其能操作地连接到所述第二墨容纳器以产生热量并熔化所述第二墨容纳器中的凝固的墨;以及
控制器,其能操作地连接到所述第二加热器,并进一步被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第二出口被定位在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墨供给件流体连通的所述第一位置处,启动所述第二加热器,以熔化在所述第二墨容纳器中的所述凝固的墨,并使所熔化的墨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出口离开所述第二容纳器并进入所述第二墨供给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墨容纳器被配置成容纳约0.2克到10克之间的所述液体墨。
CN201310028789.7A 2012-01-26 2013-01-25 用于墨再循环的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237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359,166 2012-01-26
US13/359,166 US8702186B2 (en) 2012-01-26 2012-01-26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k recirculation
US13/359166 2012-0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3782A CN103223782A (zh) 2013-07-31
CN103223782B true CN103223782B (zh) 2016-02-24

Family

ID=48834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2878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23782B (zh) 2012-01-26 2013-01-25 用于墨再循环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02186B2 (zh)
KR (1) KR101918783B1 (zh)
CN (1) CN1032237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37764B2 (ja) 2014-08-28 2018-12-12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温調装置及びインク温調装置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28120A (en) * 1988-11-21 1990-05-22 Spectra, Inc. Orifice plate cleaner for hot melt ink jet
US5412411A (en) * 1993-11-26 1995-05-02 Xerox Corporation Capping station for an ink-jet printer with immersion of printhead in ink
JPH07205434A (ja) * 1994-01-03 1995-08-08 Xerox Corp 固定ワイパーブレードアセンブリ
CN101337458A (zh) * 2007-07-05 2009-01-07 施乐公司 使用相变墨在连续幅上打印的喷墨打印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73556B2 (ja) * 1995-06-13 2001-06-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846083B2 (ja) 1998-02-06 2006-11-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051916B2 (ja) 2000-12-14 2008-02-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50225599A1 (en) 2001-05-30 2005-10-13 Hudd Alan L Inkjet maintenance kit
JP3960246B2 (ja) 2003-03-28 2007-08-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4305418B2 (ja) * 2005-06-13 2009-07-29 株式会社ミヤコシ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におけるインク供給装置
US7918530B2 (en) 2006-02-03 2011-04-05 Rr Donnelle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leaning an inkjet printhead
JP4958533B2 (ja) * 2006-12-19 2012-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891788B2 (en) 2008-03-03 2011-02-22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Printhead de-priming system with float valve isolation of printhead from ink reservoir
US7992986B2 (en) 2008-03-17 2011-08-09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ncreasing printhead reliability
JP5239693B2 (ja) 2008-09-29 2013-07-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ヘッドキャップ
US8147049B2 (en) * 2008-11-20 2012-04-03 Xerox Corporation Waste phase change ink recycling
US8220896B2 (en) 2009-03-17 2012-07-17 Xerox Corporation Printhead de-prime system and method for solid ink systems
JP5171714B2 (ja) * 2009-03-30 2013-03-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US9545794B2 (en) 2009-04-28 2017-01-17 Xerox Corporation Selective purging of ink jets to limit purge mass
JP2011051102A (ja) 2009-08-31 2011-03-17 Brother Industries Ltd インク吐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28120A (en) * 1988-11-21 1990-05-22 Spectra, Inc. Orifice plate cleaner for hot melt ink jet
US5412411A (en) * 1993-11-26 1995-05-02 Xerox Corporation Capping station for an ink-jet printer with immersion of printhead in ink
JPH07205434A (ja) * 1994-01-03 1995-08-08 Xerox Corp 固定ワイパーブレードアセンブリ
CN101337458A (zh) * 2007-07-05 2009-01-07 施乐公司 使用相变墨在连续幅上打印的喷墨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94324A1 (en) 2013-08-01
CN103223782A (zh) 2013-07-31
KR20130086972A (ko) 2013-08-05
KR101918783B1 (ko) 2018-11-14
US8702186B2 (en) 2014-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65347B1 (ko) 고정형 프린트헤드 및 가동 진공 플래튼을 구비한 프린팅 시스템
KR101797266B1 (ko) 인쇄 시스템 및 관련 방법
CN102529392B (zh) 喷墨式印刷机中传送墨和回收清洗的墨的系统
CN101092081A (zh) 成像装置和驱动成像装置的方法
CN103502013A (zh) 流体除气的系统和方法
CN103448369B (zh) 配置有单向过滤器的废墨托盘
US20080246804A1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CN101100135A (zh) 具有喷嘴盖机构的喷墨打印机和利用该机构的墨灌注方法
JP2005125667A (ja) 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CN102161271B (zh) 液体喷头的清洗控制方法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3358707B (zh) 一种打印装置
CN103223782B (zh) 用于墨再循环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60585A (zh) 用于相变喷墨打印机的相变墨储存器
KR102080474B1 (ko) 표면 처리 유체의 적용을 위한 구멍들을 구비한 인쇄 헤드
CN102744967B (zh) 通过低压辅助(lpa)简化打印头维护系统
CN102632731A (zh) 用于控制喷墨印刷机喷射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29798B (zh) 用于喷墨打印头的通风口
JP2011051177A (ja) 液体吐出装置
US8591000B1 (en) Compliant liquid path member for ink reclamation in an ink-jet printer
CN102202901B (zh) 用于流体喷射系统的流体互连件
CN105848906A (zh) 清洗静电打印头的方法
KR20140046988A (ko) 열전 기구를 이용한 상변화 잉크 이송시스템
CN100395112C (zh) 数码喷绘机的喷头实时自动清洗方法及其装置
KR100772976B1 (ko) 잉크젯 헤드 클리닝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잉크젯 인쇄장치
JP2003182109A (ja) 液体給排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