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1618B - 泡沫水产生栓 - Google Patents

泡沫水产生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1618B
CN103221618B CN201180054318.2A CN201180054318A CN103221618B CN 103221618 B CN103221618 B CN 103221618B CN 201180054318 A CN201180054318 A CN 201180054318A CN 103221618 B CN103221618 B CN 1032216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ound
current film
foam water
gap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43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1618A (zh
Inventor
高野雅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1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16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16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16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 B01F23/235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for making foa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 E03C1/08Jet regulators or jet guides, e.g. anti-splash devices
    • E03C1/084Jet regulators with aera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 B01F23/231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by bubbling
    • B01F23/23105Arrangement or manipulation of the gas bubbling devices
    • B01F23/2312Diffu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 B01F23/231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by bubbling
    • B01F23/23105Arrangement or manipulation of the gas bubbling devices
    • B01F23/2312Diffusers
    • B01F23/23126Diffu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diffuser el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40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 Y02A20/411Water saving techniques at user leve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泡沫水产生栓,可生成均质地含有微细的空气泡的良质的泡沫水。泡沫水产生栓100装设于水吐出管来使吐出的水变为泡沫水。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在内部具有成为水流的通道的间隙111,从间隙111打出到下游侧的加速水流变为在环绕方向上连续的立体的环绕水流膜112。空气腔120作为环绕水流膜112的形成场所配设于水流管的途中,即使在环绕水流膜的水流流入的状态下也保持充满了空气的状态。使从导通孔141吹入由在空气腔120形成的环绕水流膜112及周围的壁面包围的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卷入环绕水流膜112,由此形成泡沫水。

Description

泡沫水产生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设于例如自来水的水龙头(不仅包含一般用自来水水龙头,也包含实验室用的自来水水龙头等的特殊用途的水龙头)或莲蓬头(shower head)等的水吐出管上,以使从该水吐出管吐出的水变为泡沫水的泡沫水产生栓。
背景技术
以往在一般家庭或商业设施等中被要求泡沫水。由于泡沫水在洗手时触感温和,在洗玻璃类或陶器类时水流也温和,因此不会损坏玻璃类或陶器类而被重用。而且,因泡沫水在清洗时碰到玻璃类或陶器类也几乎无弹回,没有水喷溅到周围或给予周围的环境影响的可能,故不仅广泛地被使用于一般家庭,也广泛地被使用于车站或公共设施的自来水水龙头、在研究设施的实验室的自来水水龙头等。
作为在现有技术中产生泡沫水的手段(means),已知有将用于形成泡沫水的泡沫水产生栓装设于自来水的水龙头等的水吐出管上的技术。作为现有技术中的泡沫水产生栓的基本构造,具有用于向水流引入空气的通气路径,将空气混合于所吐出的水,进而以金属丝网覆盖水吐出管的口,一边通过用金属丝网将吐出的水弄碎而将其细细地弄碎,也可以通过配设几片金属丝网而大量地将水弄碎,一边使水与空气混合而形成泡沫水。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9-09598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0-1043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的泡沫水产生栓有以下所示的问题。
现有的泡沫水产生栓能够形成包含空气泡的泡沫水,但没有能够形成包含精密且微细的空气泡的泡沫水。现有技术的泡沫水产生栓是在与空气混合 的部位由侧方与空气接触而大致混合的装置,空气泡大概止于数毫米左右的大小。而且,通过配设一片或多片的金属丝网,使水流通过而将水流细细地弄碎,帮助与空气的混合而包含空气泡。
但是,现有技术的泡沫水产生栓是在与空气混合的部位由侧方与空气接触而大致混合的装置,且金属丝网的孔终究只有数毫米左右,不能制作更细小的空气泡。
在现有技术的方式中,作为形成细小的空气泡的方法而假定的第一方法为增加使水流与空气接触的接触面积的方法,但只要从自来水管的侧方供给空气,就无法在水平剖面中加大空气的接触面积。在纵剖面中使空气的接触面积变大的情形与所谓的瀑布的落差一变大许多的空气就被混合的情形一样,空气的混合量增加,但作为安装于自来水水龙头的泡沫水产生栓会发生变得过长的问题。
在现有技术的方式中,作为形成细小的空气泡的方法而假定的第二方法为使金属丝网的网目的大小变细的方法,但既然用金属丝网细细地弄碎,通过毫米单位以下的金属丝网时的对水流的阻力就会变大,并且原本在上游侧以大的气泡混合的空气泡无法顺利地穿过金属丝网,有空气泡在自来水管内部停留,或阻碍从通气路径引入空气的可能。而且,若金属丝网的网目变成数毫米以下,则在异物或尘埃等流入的情形下发生引起网目堵塞的不良状况的可能性高。如果为了使泡沫水的空气泡变细而使金属丝网成两层、三层,则尘埃或水垢容易沉积而堵塞。金属丝网一堵塞,泡沫水就无法形成,有流出一般水,或完全堵塞而不能流出水的可能。特别是在水质差的情形或硬度高的水的情形下问题会容易显露出。
鉴于上述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泡沫水产生栓,能够生成均质地含有微细的空气泡的良质的泡沫水。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泡沫水产生栓,装设于水吐出管上来使吐出的水变为泡沫水,其中,该泡沫水产生栓具有:
环绕水流膜形成部,在该环绕水流膜形成部的内部具有成为水流的通道的间隙,从所述间隙打出到下游侧的加速水流成为在环绕方向上连续的立体的环绕水流膜;
空气腔,该空气腔作为所述环绕水流膜的形成场所配设于水流管的途中,即使在所述环绕水流膜的水流流入的状态下也保持充满了空气的状态;
通气路径,具有导通孔,该导通孔用于使外部空气与由形成于所述空气腔内的所述环绕水流膜及周围的壁面包围的密闭空间相导通;以及
泡沫水产生机构,通过使从所述导通孔吹入所述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卷入所述环绕水流膜,来形成泡沫水。
采用在泡沫水产生栓的内部通过连续的立体的环绕水流膜形成密闭空间的在以往没有的构造,如此,透过泡沫水产生机构,空气被卷入环绕水流膜,环绕水流膜的至少一部分成为泡沫水。
此外,具有环绕水流膜抵接体,该环绕水流膜抵接体配设于所述环绕水流膜的水流能碰到的位置,并且,一边维持所述密闭空间的气密性,一边将所述环绕水流膜的流动的方向改变为能够扩大所述密闭空间的方向,在因所述环绕水流膜的流动的变化而扩大所述密闭空间之处产生气压降低,由此向所述环绕水流膜引入从所述导通孔导入的所述空气而产生所述泡沫水。
由环绕水流膜形成的密闭空间的气压一降低,就以该气压降低处为目标从导通孔强劲有力地打入空气。空气被强劲有力地打入环绕水流膜,由此形成大量地包含极细小的气泡的空气含量大的泡沫水。
在上述构成中,密闭空间产生于空气腔内,但既可以采用由环绕水流膜包围的内侧空间的结构,也可以采用由环绕水流膜与位于其外侧的壁面包围的外侧空间的结构。
在第一模式(pattern)中,所述密闭空间是由所述环绕水流膜包围的内侧空间,所述环绕水流膜抵接体能与所述环绕水流膜的底面相抵接,所述环绕水流膜抵接体的角度被设定为,使所述环绕水流膜的水流改变方向向周边侧扩展。环绕水流膜的水流一扩展到周边侧,由环绕水流膜包围的内部空间就会朝扩张的方向变化,在环绕水流膜抵接体与环绕水流膜抵接之处发生气压降低。也就是说,在环绕水流膜的水流向周边侧扩展之处,使空气从内侧空间卷入环绕水流膜。
在第二模式中,所述密闭空间是由所述环绕水流膜与配设于其外周侧的壁面包围的外侧空间,所述环绕水流膜抵接体能与所述环绕水流膜的底面抵接,所述环绕水流膜抵接体的角度被设定为,使所述环绕水流膜的水流改变 方向向在中央侧扩展。环绕水流膜的水流一改变方向向中央侧扩展,由环绕水流膜与位于其外侧的壁面包围的外侧空间就会朝扩张的方向变化,在环绕水流膜抵接体与环绕水流膜抵接之处发生气压降低。也就是说,在环绕水流膜的水流改变方向向中央侧扩展之处,使空气从外侧空间卷入环绕水流膜。
此外,环绕水流膜形成部的间隙的形状与所形成的环绕水流膜的形状也可能有各式各样的模式。
在第一模式中,所述环绕水流膜形成部的所述间隙为形状呈环绕状的间隙,从所述间隙打出到下游侧的所述环绕水流膜为形状呈连续的环绕状的大致圆筒形的膜。
在第二模式中,所述环绕水流膜形成部的所述间隙为形状呈环绕状的间隙,并且所述间隙具有随着在深度方向上变深而环绕的直径变小的形状,从所述间隙打出到下游侧的所述环绕水流膜为形状呈连续的环绕状的大致倒圆锥台形的膜。
在第三模式中,所述环绕水流膜形成部的所述间隙为形状呈环绕状的间隙,该间隙具有随着在深度方向上变深而环绕的直径变大的形状,从所述间隙打出到下游侧的所述环绕水流膜为形状呈连续的环绕状的大致圆锥台形的膜。
除上述以外,也可能有各式各样的模式。
优选在任一模式中,密闭空间的底面都被确保空气的气密性,以便由在空气腔内的环绕水流膜与壁面形成的密闭空间的气密性变高。在密闭空间内产生的泡沫水从该密闭空间下部的泡沫水流出部流出,为了泡沫水流出但维持密闭空间的内部的气密性,而适宜调整泡沫水流出部的位置、形状、面积,只要泡沫水在密闭空间不会经由泡沫水流出部直接与外部空气导通的状态,即在占有整个泡沫水流出部的状态下流出,使外部空气不会经由泡沫水流出部而进入密闭空间内即可。如此,由于密闭空间与外部空气不会经由泡沫水流出部直接导通,从而泡沫水一边从密闭空间流出,一边维持密闭空间的内部的气密性。
其次,针对环绕水流膜形成部的间隙的模式的变化进行叙述。
环绕水流膜形成部的间隙的模式未必为一体连续的环绕状。例如所述环绕水流膜形成部的所述间隙由多个间隙构成,从所述间隙打出到下游侧的所述加速水流被合成,并在所述空气腔内形成在环绕方向上连续的立体的所述环绕水流膜。如此,若在腔空间内形成在环绕方向上连续的立体的环绕水流膜,则间隙自身未必为一体连续的环绕状。
此处,优选具有环绕水流膜表面积可变机构,该环绕水流膜表面积可变机能够使在所述空气腔内形成的所述环绕水流膜的形状与表面积改变,
该环绕水流膜表面积可变机通过增减所述环绕水流膜与所述空气的接触面积,能够调整卷入所述环绕水流膜的所述空气的量。
而且,优选具有导通孔宽度可变机构,该导通孔宽度可变机构能够使所述导通孔的宽度改变,来使从所述导通孔引入的所述空气的速度改变,
该导通孔宽度可变机构能够调整向所述环绕水流膜卷入的空气的速度。
而且,优选具有能够使所述间隙的宽度改变的间隙宽度可变机构,该间隙宽度可变机构能够调整所述环绕水流膜的厚度。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泡沫水产生栓具有在在泡沫水产生栓的内部通过连续的立体的环绕水流膜形成密闭空间的结构,可利用由环绕水流膜形成的密闭空间的气压变化强劲有力地从导通孔将空气打入到密闭空间内部,可形成大量地包含极细小的气泡的空气含量大的泡沫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一的本发明的泡沫水产生栓100的一结构例的图。
图2是将实施例一的泡沫水产生栓100分解成构件101、构件102、构件103这3个构件的图。
图3是表示将构件101、构件102、构件103组起来的顺序的图。
图4是表示将构件101与构件102组起来后的状态的上端面(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与下端面(通气路径140、泡沫水流出部150)的图。
图5是表示使水流到本发明的泡沫水产生栓100,向所形成的环绕水流膜112从环绕水流膜112的内表面侧卷入空气而形成泡沫水的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二的泡沫水产生栓100a的结构例的图。
图7是表示使水流流到图6所示的泡沫水产生栓100a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二的另一结构的泡沫水产生栓100b的结构例的图。
图9是表示使水流流到泡沫水产生栓100b的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三的泡沫水产生栓100c的结构例的图。
图11是将实施例三的泡沫水产生栓100c分解成构件101c、构件102c、构件103c这3个构件的图。
图12是表示使水流流到泡沫水产生栓100c的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四的泡沫水产生栓100d的结构例的图。
图14是将实施例四的泡沫水产生栓100d分解成构件101d、构件102d、构件103d这3个构件的图。
图15是表示使水流流到泡沫水产生栓100d的状态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五的具有多个间隙的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e的一结构例的图。
图17是表示使水流流到泡沫水产生栓100e的状态的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五的另一结构的具有多个间隙的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f的一结构例的图。
图19是表示使水流流到泡沫水产生栓100f的状态的图。
图20是表示具有使导通孔141g的宽度可变的导通孔宽度可变机构的泡沫水产生栓100g的结构例的图。
图21是表示具有使间隙111h的宽度可变的间隙宽度可变机构的泡沫水产生栓100h的结构例的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泡沫水产生栓
101:构件
102:构件
103:构件
110:环绕水流膜形成部
111:间隙
112:环绕水流膜 
113:内侧空间 
114:外侧空间 
120:空气腔
130:环绕水流膜抵接体
140:通气路径 
141:导通孔
150:泡沫水流出部
160:附件部
161:水腔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泡沫水产生栓的实施例。但是,不言而喻,本发明的范围不是被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例所示的具体的用途、形状、个数等。
[实施例一]
以下,实施例一是本发明的泡沫水产生栓100的结构例,所形成的环绕水流膜为连续成环绕状的大致圆筒形的水流膜,密闭空间为由环绕水流膜包围的内侧空间,环绕水流膜抵接体的角度被设定为,将环绕水流膜的水流扩展到周边侧。
本发明的泡沫水产生栓100具有: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空气腔120、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通气路径140、附件部(attachment part)160、泡沫水流出部150。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泡沫水产生栓100的一结构例的图。图1所示的结构例为由构件101、构件102、构件103这3个构件构成的例子。图2是分解成构件101、构件102、构件103这3个构件来表示的图。图3是表示将3个构件101、构件102、构件103组起来的顺序的图。图4是表示将构件101与构件102组起来后的状态的上端面(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与下端面(通气路径140、泡沫水流出部150)的图。图5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由水吐出管200使水流到本发明的泡沫水产生栓100,向所形成的环绕水流膜112从环绕水流膜112的内表面侧卷入空气而形成泡沫水的结构的图。
图1、图2、图3、图5为了使内部的构造容易理解起见,以纵剖面表示。
此外,在图1、图2、图3、图5的图示中,泡沫水产生栓100为以纵轴为中心的旋转体(body of revolution),但导通孔141不是旋转体,而是在通气路径140的壁面开设有多个的孔,以便与后述的环绕水流膜112的内侧 的密封空间导通。而且,泡沫水流出部150是为了后述的环绕水流膜112的水流流出而在底面部分设置有多个的孔。
以下,首先对每一结构零件进行说明,接着说明使水从水吐出管200流到本发明的泡沫水产生栓100,从环绕水流膜112的内表面侧向所形成的环绕水流膜112卷入空气而形成泡沫水的结构。
如图2的(a)所示,构件101为旋转体,并为具有如图示的纵剖面的筒状的构件。构件101具有上部筒体1011、凸缘状体1012、中部筒体1013、下部筒体1014,在下部筒体1014的内周配设有内螺纹(female screw)。
在该例子中,为了减少零件数量,针对构件101,使担负后述的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及空气腔120的结构的一部分的构造物一体化而形成。
如图2的(b)所示,构件102在上部配设有圆板体1021,在圆板体1021的下方配设有筒状体1022。筒状体1022的内表面侧成为通气路径140,在筒状体1022的壁面设置有多个孔,该孔成为导通孔141。而且,在筒状体1022的外壁面配设有展开成伞状的伞状体1023,该伞状体1023为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再者,在筒状体1022的底部附近配设有圆板1024。筒状体1022与圆板1024如后述的图4的(b)所示,通过放射状的桥梁连接。在圆板1024上开设的孔成为泡沫水流出部150。而且,在圆板1024的外周配设有外螺纹(male screw)。
在该例子中,为了减少零件数量,针对构件102,使担负后述的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空气腔120、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及通气路径140的结构的一部分的构造物一体化而形成。
如图2的(c)所示,构件103为旋转体,并为具有如图示的纵剖面的筒状的构件。配设有筒状体1031并且在其底面配设有中空圆板体1032。在筒状体1031的内壁面配设有内螺纹,构件103成为安装于水吐出管200的外周的附件部160。而且,构件103的中空圆板体1032成为卡止构件101的凸缘状体1012的构造物。
就这些构件101、构件102、构件103的组合而言,首先如图3的(a)所示,将构件102插入构件101的内部,在构件101的下部筒体1014的内周的内螺纹上,螺合安装构件102的圆板1024的外周的外螺纹。
图4是表示安装了构件101与构件102的状态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在对 构件101螺合安装了构件102的状态下,在上端面中,如图4的(a)所示,通过构件101的上部筒体1011与构件102的圆板体1021形成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上部筒体1011的直径与构件102的圆板体1021的直径被调整为,在构件101的上部筒体1011的内周与构件102的圆板体1021的外周之间形成间隙111。该间隙111成为泡沫水产生栓100内的水流路径的一部分。
而且,在螺合安装了构件101与构件102的状态下,在下端面中,如图4的(b)所示,在构件102的圆板1024上开设的孔形成泡沫水流出部150,在构件101的中部筒体1013的内周形成有通气路径140。
其次,在安装了构件101与构件102的状态下,使构件103的中空圆板体1032与构件101的凸缘状体1012卡止而将本发明的泡沫水产生栓100组起来。也就是说,成为构件101与构件102相对于构件103悬吊的状态。如此,可通过将组起来后的本发明的泡沫水产生栓100安装于水吐出管200,得到图1的状态。
在如上述被组起来的结构例中,针对本发明的泡沫水产生栓100中的各结构要素进行叙述。
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在内部具有成为水流的通道的间隙111,接受来自上游的水流并从间隙111打出加速水流,在下游侧的腔空间内形成在环绕方向上连续的立体的环绕水流膜。
在该结构例中,通过构件101的上部筒体1011与构件102的圆板体1021形成。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具有间隙111,该间隙111将水腔161与空气腔120导通,以打出加速水流。通过间隙111的内壁形状来决定打出的加速水流的方向,并决定加速水流形成的环绕水流膜112的形状。在构件101的上部筒体1011的内周与构件102的圆板体1021的外周之间形成有间隙111,在图1的结构例中,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的间隙111大致垂直地形成于深度方向。
水流一流到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的间隙111,就形成环绕水流膜112,环绕水流膜112成为在环绕方向上连续的立体的水流膜,通过水流膜将环绕水流膜112的内侧空间113与外侧空间114隔开,该环绕水流膜112在环绕方向无断开处,在该结构例中,其内侧空间113成为气密性被维持的密闭空间。在图1所示的结构例中,如后述的图5所示,所形成的环绕水流膜112 的形状为大致圆筒形。
此外,也能通过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得到节水效果。若间隙111的宽度比水腔161的直径小,则在间隙111中被吐出的水量减少的结果,就会得到节水效果。此外,在本发明的泡沫水产生栓100中,通过在水流中卷入大量的空气形成空气含量大的泡沫水,从而相对于实际的水量,从本发明的泡沫水产生栓100吐出的水的外观的体积变大,不会降低使用者的水使用感。
其次,空气腔120为作为环绕水流膜112的形成场所被设置于水流管的途中的充满空气的空间。如后述,成为即使在环绕水流膜112的水流流入的状态下也保持充满了空气的状态的空间。在该结构例中,通过构件101的中部筒体1013的内壁面与构件102的筒状体1022的外壁面及伞状体1023的顶面构成的空间成为空气腔120。
在空气腔120内,在位于所形成的环绕水流膜112的内侧之处设置有后述的通气路径140的导通孔141,以从外部空气供给空气。
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配设于在空气腔120中形成的立体的环绕水流膜112的底面,来改变环绕水流膜的水流的方向。在该结构例中,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的位置及/或角度被调整为,改变环绕水流膜使其扩展到周边侧。在该结构例中,构件102的伞状体1023成为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例如,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的位置为,伞的顶面接触与被打入下游的环绕水流膜的下端相抵接的位置的位置,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的角度为,平缓地沿着所抵接的环绕水流膜延伸的同时进而从中心侧朝外侧扩展以使环绕水流膜向周边侧扩展的角度。通过位于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的周围的间隙即泡沫水流出部150而流出。
通气路径140是将环绕水流膜112内的密闭空间即内侧空间113与外部空气导通的通气路径,并且导通孔141位于环绕水流膜112内的内侧空间113内。在该结构例中,构件102的筒状体1022的中空部分成为通气路径140,在筒状体1022的壁面开设的多个孔成为导通孔141。
泡沫水流出部150为排出碰到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而流出到下方的水流的部分,从该泡沫水流出部150流出泡沫水。在该结构例中,构件101的中部筒体1013的内壁面与构件102的伞状体1023的间隙部分,和设置于构件102的伞状体1023与圆板1024之间的孔形成泡沫水流出部150。
此处,优选适当调整泡沫水流出部的位置、形状、面积,泡沫水一边流出,一边维持密闭空间的内部的气密性。在密闭空间内产生的泡沫水从该密闭空间下部的泡沫水流出部流出,若泡沫水在占有整个泡沫水流出部的状态下流出,使外部空气不经由泡沫水流出部进入密闭空间内,则密闭空间不会经由泡沫水流出部直接与外部空气导通。如此,由于密闭空间与外部空气不会经由泡沫水流出部直接导通,从而泡沫水一边从密闭空间流出,一边维持密闭空间的内部的气密性。
附件部160是用于装设于自来水水龙头等的水吐出管200的构件,附件部160具有接合部分,该接合部分具有与水吐出管200的外径吻合的内径。在该结构例中,在自来水水龙头的水吐出管200的外周设置有外螺纹,在附件部160的接合部分的内周设置有内螺纹,通过两者螺合而被确实接合,并以即使施加假定的水压,水也不会泄漏的方式被密闭。而且,附件部160成为最先接受从自来水水龙头等的水吐出管200吐出的水的部分。在该例子中,在附件部160的接合部分的内侧设置有由水充满的水腔161。而且,附件部160成为将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包围在内部的筒体。
在该结构例中,构件103的筒状体1031的中空部分成为水腔161,设置于筒状体1031的内周壁面的内螺纹成为与水吐出管200的外周的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
其次,针对在泡沫水产生栓100内形成的泡沫水产生机构进行说明。就泡沫水产生机构而言,在改变环绕水流膜112的水流的方向来使密闭空间扩张之处使气压降低,通过在该处使空气一鼓作气地卷入环绕水流膜中而生成泡沫水。针对通过该泡沫水产生机构产生泡沫水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5的(a)是表示使水流从水吐出管200流过图1所示的泡沫水产生栓100的状态的图。与图1一样,为了使内部的水流的状态容易理解起见,以纵剖面表示。示意性地表示水流的流动、空气的流动、所形成的泡沫水。
从水吐出管200吐出到水腔161的水被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的顶面承接,但通过水压被从间隙111朝下方导引。
因成为水流的通道的间隙111的宽度比水腔161的宽度窄,故水通过间隙111时被加速而强劲有力地打入空气腔120内,在此处,因间隙111设置成大致圆筒形,故从间隙111打出并打入空气腔120内的加速水流成为如图 5的(b)所示那样,形状为在环绕方向上连续的圆筒形的立体的环绕水流膜。
在该例子中,因环绕水流膜112在环绕方向无断开处而连续,故在空气腔120内,环绕水流膜112的被密闭的内侧空间113与外侧空间114通过水流膜隔绝。如此,环绕水流膜112的内侧空间113气密性被维持,且成为由空气充满的密闭空间。此外,环绕水流膜112的外侧空间114也成为由空气充满的状态。
在该结构例中,如图5的(a)及图5的(b)所示,在环绕水流膜112的底面配设有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环绕水流膜112的水流一抵接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水流的方向就扩展到外周方向。也就是说,在该环绕水流膜112的水流抵接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之处,密闭空间即内侧空间113就会扩展而发生气压降低。
从间隙111打出的加速水流强劲有力地流到下游,由此环绕水流膜112所面对的空气被卷入,如图5的(a)所示,在发生气压降低的环绕水流膜112的水流抵接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之处,空气被一鼓作气地引入环绕水流膜112,成为包含有大量的空气的泡沫水。因向扩展成薄的膜状的状态的环绕状的水流膜从内表面打入空气,故可得到空气泡均匀地扩散于水流膜中的效果。其结果,可产生良质的泡沫水。
此处,因在环绕水流膜112的被密闭的内侧空间113内设置有导通孔141,故被密闭的内侧空间113的气压一降低,导通孔141附近的气压也下降,其结果,从通气路径140经由导通孔141供给外部空气。
现有技术的泡沫水产生的结构大多从在由水流充满的水流管的壁面设置的导通孔卷入空气,而本发明的泡沫水产生栓100为新想出的技术,即,泡沫水产生栓100配设有即使水流流入也不被水充满而充满空气的空气腔120,并且在该空气腔120内形成有环绕水流膜112,通过水的膜来形成气密性被维持的密闭空间,借助由环绕水流膜的方向变化造成的气压的降低而强劲有力地将空气打入水流膜。而且,因向在充满了空气的空间内扩展成薄的膜状的水从内侧打入空气,故可产生空气含量大且品质佳的泡沫水。
而且,由于加速水流的速度越快,环绕水流膜的方向变化造成的气压的降低越大,因此被打入水流膜的空气的速度也变快,与空气的混合更进一步被促进。此外,从加速水流的侧面打入内部的空气扩散于水流中并成为均质 且微细的空气泡。
通过了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的泡沫水从泡沫水流出部150流出。此外,可得到通过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使加速状态的泡沫水环绕水流膜的速度减弱到适于洗手用等的速度而导引到下游侧的效果(速度调整效果),并且可得到通过伞状体的角度,使泡沫水环绕水流膜的直径扩大,并扩大到适于洗手用等的直径的效果(水径调整效果),吐出的泡沫水的速度与直径被调整。
此外,如图5的(a)所示,在密闭空间内产生的泡沫水从该密闭空间下部的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与壁面1013的间隙即泡沫水流出部150流出,若泡沫水流出部150的位置、形状、面积适当,则泡沫水在占有整个泡沫水流出部150的状态下流出,使外部空气不经由泡沫水流出部150进入密闭空间内,密闭空间不会直接与外部空气导通。如此,由于密闭空间与外部空气不会经由泡沫水流出部150直接导通,从而泡沫水一边从密闭空间流出,一边维持密闭空间的内部的气密性。
以上,根据实施例一的泡沫水产生栓,形成连续成环绕状的圆筒状的环绕水流膜112并将内侧空间113作为密闭空间,可通过环绕水流膜112的流动的方向变化使气压降低,向环绕水流膜112打入空气,产生良质的泡沫水。
[实施例二]
环绕水流膜的形状可为各种形状。本实施例二示出所形成的环绕水流膜为大致倒圆锥台形的例子与所形成的环绕水流膜为大致圆锥台形的例子。以下,实施例二是如下的结构例:密闭空间为由环绕水流膜包围的内侧空间,环绕水流膜抵接体角度被设定为,将环绕水流膜的水流扩展到周边侧。
图6是表示所形成的环绕水流膜为大致倒圆锥台形的泡沫水产生栓100a的结构例的图。
如图6所示,泡沫水产生栓100a与实施例一的结构一样,具有: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a、空气腔120、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a、通气路径140、泡沫水流出部150、附件部160。在图6也为了使内部的构造容易理解起见,以纵剖面表示。
在本实施例二的说明中,省略与在实施例一的说明一样的说明,以与实施例一的结构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a具有间隙111a,该间隙111a将水 腔161与空气腔120导通,以打出加速水流,间隙111a的形状是环绕状的间隙,具有随着在深度方向上变深,其环绕的直径变小的形状。也就是说,在图6中间隙111a朝中心侧倾斜。
通过间隙111a的内壁形状来决定打出的加速水流的方向,并决定加速水流形成的环绕水流膜112a的形状。也就是说,在该结构例中,环绕水流膜112a为在环绕方向上连续的大致倒圆锥台状的水流膜,通过水流膜将环绕水流膜112a的内侧空间113与外侧空间114隔开,该环绕水流膜112a的内侧空间113为气密性被维持的密闭空间。
图7的(a)是表示使水流流到图6所示的泡沫水产生栓100a的状态的图。与图5的(a)一样,为了使内部的水流的状态容易理解起见,以纵剖面表示。示意性地表示水流的流动、空气的流动、所形成的泡沫水。
从水吐出管200吐出到水腔161的水被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a的顶面承接,但通过水压被从间隙111a朝下方导引。
成为水流的通道的间隙111a是环绕状的间隙,间隙111a具有随着在深度方向上变深,其环绕的直径变小的形状,被打入空气腔120内的加速水流如图7的(b)所示,成为在环绕方向无断开处的连续的大致倒圆锥台状的立体的环绕水流膜112a。此外,在该结构例中,在环绕水流膜112a的底面配设有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a。
因环绕水流膜112a在环绕方向无断开处而连续,故如图7的(a)及图7的(b)所示,在空气腔120内,环绕水流膜112a的被密闭的内侧空间113与外侧空间114通过水流膜隔绝,环绕水流膜112a的内侧空间113成为气密性被维持的密闭空间。
如此,环绕水流膜112a的内侧空间113气密性被维持,且成为由空气充满的密闭空间。此外,环绕水流膜112a的外侧空间114也成为由空气充满的状态。
向从间隙111a打出的环绕水流膜112a卷入空气的原理与在实施例一说明的原理一样。
在该结构例中,如图7的(a)及图7的(b)所示,在环绕水流膜112a的底面配设有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a,大致倒圆锥台形的环绕水流膜112a的水流一抵接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a,水流的方向就扩展到外周方向。也就 是说,在该环绕水流膜112a的水流抵接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a之处,密闭空间的内侧空间113会扩展而发生气压降低。
从间隙111a打出的加速水流强劲有力地流到下游,由此环绕水流膜112a所面对的空气被卷入,如图7的(a)所示,在发生气压降低的环绕水流膜112a的水流抵接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a之处,空气被一鼓作气地引入环绕水流膜112a,成为包含有大量的空气的泡沫水。因向扩展成薄的膜状的状态的环绕状的水流膜从内表面打入空气,故可得到空气泡均匀地扩散于水流膜中的效果。其结果,可产生良质的泡沫水。
成为泡沫水环绕水流膜面的水流朝下方流去,通过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a更进一步朝外周侧流动,并从泡沫水流出部150a作为泡沫水流出。
此外,如图7的(a)所示,在密闭空间内产生的泡沫水从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a与壁面1013的间隙即泡沫水流出部150a流出,泡沫水在占有整个泡沫水流出部150a的状态下流出,外部空气不经由泡沫水流出部150a进入密闭空间内,成为密闭空间不会直接与外部空气导通的状态。如此,由于密闭空间与外部空气不会经由泡沫水流出部150a直接导通,从而泡沫水一边从密闭空间流出,一边维持密闭空间的内部的气密性。
如上述,可通过变更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a的间隙111a的形状,形成连续成环绕状的大致倒圆锥台状的环绕水流膜112a,可通过环绕水流膜112a的流动的方向变化使气压降低,向环绕水流膜112a打入空气,产生良质的泡沫水。
接着,示出另一结构例。
图8是表示所形成的环绕水流膜为大致圆锥台形的泡沫水产生栓100b的结构例的图。
如图8所示,泡沫水产生栓100b与实施例一的结构一样,具有: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b、空气腔120、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b、通气路径140、附件部160、泡沫水流出部150。在图8也为了使内部的构造容易理解起见,以纵剖面表示。
如图8所示,泡沫水产生栓100b具有间隙111b,该间隙111b将水腔161和空气腔120导通,以打出加速水流,间隙111b的形状是环绕状的间隙,并具有随着在深度方向上变深,其环绕的直径变大的形状。也 就是说,在图8中间隙111b朝外侧倾斜。
通过间隙111b的内壁形状来决定打出的加速水流的方向,并决定加速水流形成的环绕水流膜112b的形状。在该结构例中,环绕水流膜112b成为在环绕方向上连续的无断开处的大致圆锥台状的立体的水流膜,通过该水流膜将环绕水流膜112b的内侧空间与外侧空间隔开,该环绕水流膜112b的内侧空间成为气密性被维持的密闭空间。此外,在环绕水流膜112b的底面存在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b,环绕水流膜112b的内侧的密闭空间的气密性被维持。
图9的(a)是表示使水流流到图8所示的泡沫水产生栓100b的状态的图。与图5的(a)一样,为了使内部的水流的状态容易理解起见,以纵剖面表示。示意性地表示水流的流动、空气的流动、所形成的泡沫水。
从水吐出管200吐出到水腔161的水被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b的顶面承接,但通过水压被从间隙111b朝下方导引。
成为水流的通道的间隙111b为环绕状的间隙,间隙111b具有随着在深度方向上变深,其环绕的直径变大的形状,被打入空气腔120内的加速水流如图9的(b)所示,成为在环绕方向无断开处的连续的大致圆锥台状的立体的环绕水流膜112b。此外,在该结构例中,在环绕水流膜112b的底面配设有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b,因环绕水流膜112b的底面被密封,故被密闭的内侧空间113的气密性更提高。
因环绕水流膜112b在环绕方向无断开处而连续,故如图9的(a)及图9的(b)所示,在空气腔120内,环绕水流膜112b的被密闭的内侧空间113与外侧空间114通过水流膜隔绝,环绕水流膜112b的内侧空间113成为气密性被维持的密闭空间。
向从间隙111b打出的环绕水流膜112b卷入空气的原理与在实施例一说明的原理一样。
在该结构例中,如图9的(a)及图9的(b)所示,在环绕水流膜112b的底面配设有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b,大致圆锥台形的环绕水流膜112b的水流一抵接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b,水流的方向就扩展到外周方向。也就是说,在该环绕水流膜112b的水流抵接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b之处,密闭空间的内侧空间113会扩展而发生气压降低。
从间隙111b打出的加速水流强劲有力地流到下游,由此环绕水流膜112b所面对的空气被卷入,如图9的(a)所示,在发生气压降低的环绕水流膜112b的水流抵接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b之处,空气被一鼓作气地引入环绕水流膜112b,成为包含有大量的空气的泡沫水。因向扩展成薄的膜状的状态的环绕状的水流膜从内表面打入空气,故可得到空气泡均匀地扩散于水流膜中的效果。其结果,可产生良质的泡沫水。
在与通气路径140导通的环绕水流膜112b的密闭空间的气密性被维持的状态下,借助因环绕水流膜112b的流动与空气的卷入产生的气压降低,空气从导通孔141强劲有力地打入环绕水流膜112b,产生泡沫水。
成为泡沫水环绕水流膜面的水流朝下方流去,通过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b更进一步朝外周侧流动,并从泡沫水流出部150b作为泡沫水流出。
此外,如图9的(a)所示,在密闭空间内产生的泡沫水从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b与壁面1013的间隙即泡沫水流出部150b流出,泡沫水在占有整个泡沫水流出部150b的状态下流出,外部空气不经由泡沫水流出部150b进入密闭空间内,成为密闭空间不会直接与外部空气导通的状态。如此,由于密闭空间与外部空气不会经由泡沫水流出部150b直接导通,由此泡沫水一边从密闭空间流出,一边维持密闭空间的内部的气密性。
如上述,可通过变更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b的间隙111b的形状,形成连续成环绕状的大致圆锥台状的环绕水流膜112b,可通过环绕水流膜112b的流动的方向变化使气压降低,向环绕水流膜112b打入空气,产生良质的泡沫水。
如此,通过环绕水流膜112b的形状改变,形成于空气腔120内的环绕水流膜112b的表面积改变,其结果,环绕水流膜112b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减,被卷入环绕水流膜112b的空气的量变化。也就是说,可通过调整环绕水流膜的形状,调整泡沫水的空气包含量。在本发明中,将如此使形成于空气腔120内的环绕水流膜112b的表面积可变的机构称为“环绕水流膜表面积可变机构”。此外,改变从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b打出的环绕水流膜112b的形状,使形成于空气腔120内的环绕水流膜112b的表面积可变的机构自身未被特别限定,例如,使用者可通过滑动机构及/或螺旋机构等调整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b的间隙111b的角度的机构即可。例如,组装可调整图1及 图5所示的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图6及图7所示的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a、图8及图9所示的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b的形状变化的滑动机构及/或螺旋机构等即可。
而且,若具有使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b的高度上下变化的机构,则也能改变形成于空气腔120内的环绕水流膜112b的表面积。这种使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b的高度上下变化的机构也能用作“环绕水流膜表面积可变机构”。
[实施例三]
以下,实施例三是本发明的泡沫水产生栓的结构例,密闭空间为由环绕水流膜及配置于其外周的壁面包围的外侧空间,环绕水流膜抵接体角度被设定为,将环绕水流膜的水流集中到中心侧。
在本实施例三的说明中,省略与在实施例一的说明一样的说明,以与实施例一的结构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所形成的环绕水流膜为圆筒形的泡沫水产生栓100c的结构例的图。
如图10所示,泡沫水产生栓100c与实施例一的结构一样,具有: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c、空气腔120、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c、通气路径140、附件部160、泡沫水流出部150。在图10也为了使内部的构造容易理解起见,以纵剖面表示。
此外,在该结构例中,泡沫水产生栓100c如图11所示的分解图那样,由构件101c、构件102c、构件103c这3个构件的组合构成。
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c形成于构件101c与构件102c的顶面附近,具有与实施例一的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一样的内壁形状,并与图5的环绕水流膜112一样,在空气腔120的内部形成在环绕方向上连续的大致圆筒形的环绕水流膜112c。
空气腔120是由构件101c的壁面1013c与构件102c的壁面1022c包围的空间。
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c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的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不同,作为构件1016c被配设在构件101c侧,并且,在形成空气腔120的空间中以从外周侧朝中央侧降低的方式具有斜度而配设。
通气路径140c与实施例一不同,设置于构件102c侧。在该结构例中,形成于构件102c的1013c、1014c、1015c之间,以与外部空气通气。
图12的(a)是表示使水流流到图10所示的泡沫水产生栓100c的状态的图。与图5的(a)一样,为了使内部的水流的状态容易理解起见,以纵剖面表示。示意性地表示水流的流动、空气的流动、所形成的泡沫水。
从水吐出管200吐出到水腔161的水被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c的顶面承接,但通过水压被从间隙111c朝下方导引,如图12的(b)所示,与图5的(b)一样,成为在环绕方向无断开处的连续的大致圆筒状的立体的环绕水流膜112c。
因环绕水流膜112c在环绕方向无断开处而连续,故如图12的(a)及图12的(b)所示,在空气腔120内,环绕水流膜112c的内侧空间113与外侧空间114通过水流膜隔绝。在该结构例中,环绕水流膜112c的外侧空间114由环绕水流膜112c与壁面1013c包围,成为气密性被维持的密闭空间。
如此,环绕水流膜112c的外侧空间114气密性被维持,且成为由空气充满的密闭空间。此外,环绕水流膜112c的内侧空间113也成为由空气充满的状态。
向从间隙111c打出的环绕水流膜112c卷入空气的原理与在实施例一说明的原理一样。
在该结构例中,如图12的(a)及图12的(b)所示,在环绕水流膜112c的底面配设有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c,大致圆筒形的环绕水流膜112c的水流一抵接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c,水流的方向就集中到内周方向。也就是说,在该环绕水流膜112c的水流抵接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c之处,密闭空间即外侧空间114会扩展而发生气压降低。
从间隙111c打出的加速水流强劲有力地流到下游,由此环绕水流膜112c所面对的空气被卷入,如图12的(a)所示,在发生气压降低的环绕水流膜112c的水流抵接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c之处,空气被一鼓作气地引入环绕水流膜112c,成为包含有大量的空气的泡沫水。因向扩展成薄的膜状的状态的环绕状的水流膜从外表面打入空气,故可得到空气泡均匀地扩散于水流膜中的效果。其结果,可产生良质的泡沫水。
成为泡沫水环绕水流膜面的水流朝下方流去,通过环绕水流膜抵接体 130c更进一步朝外周侧流动,并从泡沫水流出部150c作为泡沫水流出。
此外,如图12的(a)所示,在密闭空间内产生的泡沫水从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c与壁面1013的间隙即泡沫水流出部150c流出,泡沫水在占有整个泡沫水流出部150c的状态下流出,使外部空气不经由泡沫水流出部150c进入密闭空间内,成为密闭空间不会直接与外部空气导通的状态。如此,由于密闭空间与外部空气不会经由泡沫水流出部150c直接导通,从而泡沫水一边从密闭空间流出,一边维持密闭空间的内部的气密性。
[实施例四]
以下,实施例四是本发明的泡沫水产生栓的结构例,环绕水流膜为大致圆锥台状,密闭空间为由环绕水流膜及配置于其外周的壁面包围的外侧空间,环绕水流膜抵接体为配置于外周的壁面,角度被设定为,使朝外侧打出的环绕水流膜弯曲到下方侧。
在本实施例四的说明中,省略与在实施例一的说明一样的说明,以与实施例一的结构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所形成的环绕水流膜为大致圆锥台形的泡沫水产生栓100d的结构例的图。
如图13所示,泡沫水产生栓100d与实施例一的结构一样,具有: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d、空气腔120、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d、通气路径140、附件部160、泡沫水流出部150。在图13也为了使内部的构造容易理解起见,以纵剖面表示。
此外,在该结构例中,泡沫水产生栓100d如图14所示的分解图那样,由构件101d、构件102d、构件103d这3个构件的组合构成。
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d形成于构件101d与构件102d的顶面附近,具有与实施例二的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b一样的内壁形状,与图9的环绕水流膜112一样,在空气腔120的内部形成在环绕方向连续的大致圆锥台形的环绕水流膜112d。
空气腔120是由构件101d的壁面1013d与构件102d的壁面1022d包围的空间。
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d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的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不同,配设于构件101c侧,在该结构例中,壁面1013d为形成空气腔120 的壁面,并且也兼具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d的功能。在该结构例中,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d仅仅是垂直的壁面,但如后述那样发挥使被朝向外侧扩展的方向打出的环绕水流膜112d弯曲到下侧的作用。
此外,如图14所示,在构件102d上配设有伞状的构造物1025d,但该伞状的构造物1025d与环绕水流膜抵接体不同,环绕水流膜不直接抵接,如后述,成为用于密封空气腔120的底面的构件。
通气路径140d与实施例三一样,设置于构件102d侧。在该结构例中,形成于构件102d的1013d、1014d、1015d之间,以与外部空气通气。
图15的(a)是表示使水流流到图13所示的泡沫水产生栓100d的状态的图。与图5的(a)一样,为了使内部的水流的状态容易理解起见,以纵剖面表示。示意性地表示水流的流动、空气的流动、所形成的泡沫水。
从水吐出管200吐出到水腔161的水被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d的顶面承接,但通过水压被从间隙111d朝下方导引,如图15的(b)所示,成为在环绕方向无断开处的连续的大致圆锥台状的立体的环绕水流膜112d。
因环绕水流膜112d在环绕方向无断开处而连续,故如图15的(a)及图15的(b)所示,在空气腔120内,环绕水流膜112d的内侧空间113与外侧空间114通过水流膜隔绝。在该例子中,环绕水流膜112d的外侧空间114由环绕水流膜112d与壁面1013d包围,成为气密性被维持的密闭空间。
如此,环绕水流膜112d的外侧空间114气密性被维持,且成为由空气充满的密闭空间。此外,环绕水流膜112d的内侧空间113也成为由空气充满的状态。
向从间隙111d打出的环绕水流膜112d卷入空气的原理与在实施例一说明的原理一样,在实施例一中对环绕水流膜112从内侧空间113打入,而在本实施例四中对环绕水流膜112d从外侧空间114打入,方向相反。
在该结构例中,如图15的(a)及图15的(b)所示,环绕水流膜112d朝外侧扩展而被打出,而在其前方具有有作为壁面的构件1013d,该构件1013d成为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d。大致圆锥台形的环绕水流膜112d的水流一抵接该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d,水流的方向就被弯曲到下侧方向。也就是说,在该环绕水流膜112d的水流抵接环绕水流膜抵接体130d之处,密闭空间即外侧空间114会扩展到下侧,在该处发生气压降低。
从间隙111d打出的加速水流强劲有力地流到下游,由此环绕水流膜112d所面对的空气被卷入,如图15的(a)所示,在发生气压降低的环绕水流膜112d的水流被弯曲到下侧之处,空气被一鼓作气地引入环绕水流膜112d,成为包含有大量的空气的泡沫水。因对扩展成薄的膜状的状态的环绕状的水流膜从外表面打入空气,故可得到空气泡均匀地扩散于水流膜中的效果。其结果,可产生良质的泡沫水。
成为泡沫水的水流朝下方流去,从构件1025d与壁面1013d之间的间隙朝外部流出,并从泡沫水流出部150d作为泡沫水流出。
此外,如图15的(a)所示,在密闭空间内产生的泡沫水从构件1025d与壁面1013d的间隙即泡沫水流出部150d流出,泡沫水在占有整个泡沫水流出部150d的状态下流出,使外部空气不经由泡沫水流出部150d进入密闭空间内,成为密闭空间不会直接与外部空气导通的状态。如此,由于密闭空间与外部空气不会经由泡沫水流出部150d直接导通,从而泡沫水一边由密闭空间流出,一边维持密闭空间的内部的气密性。
[实施例五]
实施例五为如下的例子,即,环绕水流膜形成部的间隙由多个间隙构成,从各间隙打出到下游侧的加速水流被合成,在腔空间内形成在环绕方向上连续的立体的环绕水流膜。
具有多个间隙的环绕水流膜形成部能有各式各样的形状或配置。
图16是表示具有多个间隙的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e的一结构例的图。图16的(a)是表示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e的顶面附近的横剖面的图,图16的(b)是表示底面附近的横剖面的图。
如图16的(a)及图16的(b)所示,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e为将多个间隙111e配置成环绕状的构造。在该结构例中,8个间隙111e1~间隙111e8描绘圆周而配置。
例如,各间隙111e1~间隙111e8可以在深度方向上笔直地设置,另外,也可以为随着在深度方向上变深,其长度稍微变大的形状。
图17是表示使水流流到图16所示的泡沫水产生栓100e的状态的图。如图17所示,从各间隙111e1~间隙111e8打出的加速水流被打出成膜状,然后水流彼此互相重叠而合成,形成在环绕方向上连续的立体的环绕水流膜 112e。此外,在该结构例中,如图17所示,环绕水流膜112e仅在上部才有断开处,而落下的水流膜彼此非常近地互相接近,故物理上两者被互相拉而被合成。也就是说,从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e打出且迅速地合成,整体上形成连续成环绕状的立体的环绕水流膜112e。如此,在本发明中,环绕水流膜112e连续成环绕状的状态是指,由无断开处的水流膜形成的完全的密闭状态较佳,但也能够包含虽然在一部分有断开处或孔等,但整体上为由连续成环绕状的水流膜构成的密闭状态的情况。
与实施例一一样,因在环绕方向上实质上连续,故在空气腔120内,环绕水流膜112e的被密闭的内侧空间113与外侧空间114通过水流膜隔绝,环绕水流膜112e的内侧空间113成为实质上气密性被维持的密闭空间。
向从上述的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e打出的环绕水流膜112e卷入空气,产生泡沫水的原理与在实施例一说明的原理一样。
其次,图18表示与上述的图16不同的模式的具有多个间隙的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f的一结构例。图18的(a)是表示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f的顶面附近的横剖面的图,图18的(b)是表示底面附近的横剖面的图。
如图18的(a)及图18的(b)所示,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f为将多个间隙111f配置成环绕状的结构。在该结构例中,8个间隙111f1~间隙111f8描绘圆周而配置,但设置有外侧的列与内侧的列这两列。外侧的列有间隙111f1~间隙111f4这4个间隙,内侧的列有间隙111f5~间隙111f8这4个间隙。
例如,外侧的间隙111f1~间隙111f4在深度方向上笔直地设置,而且内侧的间隙111f5~间隙111f8在深度方向上稍微向外侧倾斜而设置。因此,在底面侧,外侧的间隙111f1~间隙111f4与内侧的间隙111f5~间隙111f8接近。此处,优选外侧的间隙111f1~间隙111f4的向外侧的倾斜调整为,从外侧的间隙111f1~间隙111f4打出的水流膜,与从内侧的间隙111f5~间隙111f8打出的水流膜合成而一体化。
图19是表示使水流流到图18所示的泡沫水产生栓100f的状态的图。如图19所示,从各间隙111f1~间隙111f8将加速水流打出成膜状,然后水流彼此互相重叠而合成,形成在环绕方向上连续的立体的环绕水流膜112f。此外,在该结构例中,如图19所示,环绕水流膜112f仅在上部才有断开处, 而水流膜彼此的打出角度为被合成的角度,且落下的水流膜彼此非常近地互相接近,故物理上两者被互相拉而被合成。也就是说,从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f打出且迅速地被合成,整体上形成连续成环绕状的立体的环绕水流膜112f。如此,虽然在一部分有断开处或孔等,但整体上仍为由连续成环绕状的水流膜构成的密闭状态。
与实施例一一样,因在环绕方向上连续,故在空气腔120内,环绕水流膜112f的被密闭的内侧空间113与外侧空间114通过水流膜隔绝,环绕水流膜112f的内侧空间113成为实质上气密性被维持的密闭空间。
向从上述的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f打出的环绕水流膜112f卷入空气,产生泡沫水的原理与在实施例一说明的原理一样。
以上,根据实施例五的泡沫水产生栓100e、100f,形成连续成环绕状的环绕水流膜并以内侧空间当作密闭空间,通过水流膜的流动、空气的卷入使密闭空间的气压降低,从通气路径向环绕水流膜打入空气,可产生良质的泡沫水。
[实施例六]
实施例六是如下的例子,即,在泡沫水产生栓中具有使导通孔的宽度可变来使从导通孔引入的空气的速度可变的导通孔宽度可变机构,可调整向环绕水流膜卷入的空气的速度。
图20是表示具有使导通孔141g的宽度可变的导通孔宽度可变机构的泡沫水产生栓100g的结构例的图。使导通孔141g的宽度可变的导通孔宽度可变机构在实施例一到实施例五所示的任一个泡沫水产生栓100都能适用,但在此处举出实施例一所示的类型。
如图20的(a)所示,泡沫水产生栓100g的导通孔141g的宽度可变。导通孔宽度可变机构的结构虽未图示,但为能够扩大或缩小导通孔141g的机构即可,并不限定,例如,使覆盖导通孔141g的一部分的快门(shutter)滑动的机构、形成导通孔141g的边缘的壁面自身上下可动的机构等。
图20的(b)表示导通孔141g的宽度被调整成比图1的导通孔141的宽度稍窄的状态。如此,当导通孔141g的宽度变小时,在环绕水流膜112的内侧空间113的气压下降时,被吸引到内侧空间113的空气量由气压降低量决定,故根据用于供给该空气量的导通孔141g的宽度(剖面积),从导 通孔141g打入的空气的速度变化。因此,从图20的(b)的状态的导通孔141g打入内侧空间113的空气的速度比图1的状态的导通孔141快。
因形成于图1的泡沫水产生栓100内部的空气腔120内的环绕水流膜112,及形成于图20的(b)的泡沫水产生栓100g内部的空气腔120内的环绕水流膜112其接触内侧空间113内的空气的表面积都相同,故向内侧空间113内打入空气的打入速度快的泡沫水产生栓中,被卷入环绕水流膜的空气量变多。
如此,若具有使导通孔141g的宽度可变来使从导通孔141g引入的空气的速度可变的导通孔宽度可变机构,则可对向环绕水流膜卷入的空气的速度进行调整,对向环绕水流膜卷入的空气量也能调整。
[实施例七]
实施例七是在泡沫水产生栓中具有使间隙的宽度可变的间隙宽度可变机构,可调整环绕水流膜的厚度。
图21是表示具有使间隙111h的宽度可变的间隙宽度可变机构的泡沫水产生栓100h的结构例的图。使间隙111h的宽度可变的间隙宽度可变机构在实施例一到实施例六所示的任一个泡沫水产生栓100都能适用,但在此处举出实施例三所示的类型。
如图21的(a)所示,在泡沫水产生栓100h中,成为通过螺合能够使图2所示的构件102在构件101的内部上下移动的机构,构件102的圆板体1021与构件101的上部筒体1011相对地移动。此外,只要为图2所示的构件102的圆板体1021与构件101的上部筒体1011可相对地移动的机构即可,间隙宽度可变机构的结构不被限定。
图21的(b)是表示图2所示的构件102的圆板体1021相对构件101的上部筒体1011移动到下侧,间隙111h的宽度变宽的状态的图。如此,当间隙111h的宽度变宽时,从环绕水流膜形成部110h打出的环绕水流膜112h的水流膜厚变厚。而且,当间隙111h的宽度变宽时,被打出的加速水流的速度根据间隙的剖面积而变化。因此,从图21的(b)的状态的间隙111h打入空气腔120的环绕水流膜112h的速度比从图3的状态的间隙111b打入空气腔120的环绕水流膜112b的速度慢。
也就是说,当间隙111h的宽度变宽时,所形成的环绕水流膜112h的水 流膜厚变厚,环绕水流膜112h的速度变慢。其结果,因在环绕水流膜112h的内侧空间113中被卷入环绕水流膜112h的空气量减少,并且膜厚也变厚,故被卷入的空气占环绕水流膜112h的比例(空气包含率)变小。
相反地,若间隙111h的宽度变窄,则所形成的环绕水流膜112h的水流膜厚变薄,环绕水流膜112h的速度也变快。其结果,因在环绕水流膜112h的内侧空间113中被卷入环绕水流膜112h的空气量增加,并且膜厚也变薄,故被卷入的空气占环绕水流膜112h的比例(空气包含率)变大。
如此,若具有使间隙111h的宽度可变的间隙宽度可变机构,则能够调整环绕水流膜的膜厚与速度,并对向环绕水流膜卷入的空气量也能够进行调整。
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各种的变更。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仅通过添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来限定。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不仅能够用于一般用自来水水龙头,而且能够用于实验室用的自来水水龙头、在游泳池洗眼睛的自来水水龙头、淋浴器等出水的装置,在不被限定于其用途的情况下,可实现节水功能与泡沫功能。

Claims (12)

1.一种泡沫水产生栓,装设于水吐出管上来使吐出的水变为泡沫水,其中,该泡沫水产生栓具有:
环绕水流膜形成部,在该环绕水流膜形成部的内部具有成为水流的通道的间隙,从所述间隙打出到下游侧的加速水流成为在环绕方向上连续的立体的环绕水流膜;
空气腔,该空气腔作为所述环绕水流膜的形成场所配设于水流管的途中,即使在所述环绕水流膜的水流流入的状态下也保持充满了空气的状态;
通气路径,具有导通孔,该导通孔用于使外部空气与由形成于所述空气腔内的所述环绕水流膜及周围的壁面包围的密闭空间相导通;
环绕水流膜抵接体,该环绕水流膜抵接体配设于所述环绕水流膜的水流能碰到的位置,并且,维持所述密闭空间的气密性的同时,将所述环绕水流膜的流动的方向改变为能够扩大所述密闭空间的方向;
泡沫水产生机构,在因所述环绕水流膜的流动的变化而扩大所述密闭空间之处产生气压降低,由此引入从所述导通孔导入的所述空气,通过使从所述导通孔吹入所述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卷入所述环绕水流膜,来形成泡沫水,
其中,所述导通孔通到所述空气腔内的因所述环绕水流膜的流动的方向的变化而扩大的一侧的密闭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水产生栓,其中,
所述环绕水流膜形成部的所述间隙为形状呈环绕状的间隙,从所述间隙打出到下游侧的所述环绕水流膜为形状呈连续的环绕状的大致圆筒形的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水产生栓,其中,
所述环绕水流膜形成部的所述间隙为形状呈环绕状的间隙,并且,所述间隙具有随着在深度方向上变深而环绕的直径变小的形状,从所述间隙打出到下游侧的所述环绕水流膜为形状呈连续的环绕状的大致倒圆锥台形的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水产生栓,其中,
所述环绕水流膜形成部的所述间隙为形状呈环绕状的间隙,并且,所述间隙具有随着在深度方向上变深而环绕的直径变大的形状,从所述间隙打出到下游侧的所述环绕水流膜为形状呈连续的环绕状的大致圆锥台形的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水产生栓,其中,
所述密闭空间是由所述环绕水流膜包围的内侧空间,所述环绕水流膜抵接体与所述环绕水流膜的底面相抵接,所述环绕水流膜抵接体的角度被设定为,使所述环绕水流膜的水流改变方向向周边侧扩展,在所述环绕水流膜向周边侧扩展之处,使空气从所述内侧空间卷入所述环绕水流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水产生栓,其中,
所述密闭空间是由所述环绕水流膜与配设于所述环绕水流膜的外周侧的壁面包围的外侧空间,所述环绕水流膜抵接体与所述环绕水流膜的底面相抵接,所述环绕水流膜抵接体角度被设定为,使所述环绕水流膜的水流改变方向向中央侧扩展,在所述环绕水流膜改变方向之处,使空气从所述外侧空间卷入所述环绕水流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水产生栓,其中,
调整所述泡沫水流出的所述密闭空间的泡沫水流出部的位置、形状、大小,在所述泡沫水流出所述泡沫水流出部时,所述泡沫水在占有整个所述泡沫水流出部的状态下流出,使所述密闭空间与外部空气不会经由所述泡沫水流出部导通,由此,所述泡沫水一边从所述密闭空间经由所述泡沫水流出部流出,一边维持所述密闭空间的内部的气密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水产生栓,其中,
所述环绕水流膜形成部的所述间隙由多个间隙构成,从所述多个间隙打出到下游侧的所述加速水流被合成,并在所述空气腔内形成在环绕方向上连续的立体的所述环绕水流膜。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水产生栓,其中,
通过泡沫水产生机构,所述环绕水流膜的至少一部分成为由泡沫水形成的泡沫水环绕水流膜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水产生栓,其中,
具有环绕水流膜表面积可变机构,该环绕水流膜表面积可变机构能够使在所述空气腔内形成的所述环绕水流膜的形状与表面积改变,
该环绕水流膜表面积可变机构通过增减所述环绕水流膜与所述空气的接触面积,能够调整卷入所述环绕水流膜的所述空气的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水产生栓,其中,
具有导通孔宽度可变机构,该导通孔宽度可变机构能够使所述导通孔的 宽度改变,来使从所述导通孔引入的所述空气的速度改变,
该导通孔宽度可变机构能够调整向所述环绕水流膜卷入的空气的速度。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水产生栓,其中,
具有能够使所述间隙的宽度改变的间隙宽度可变机构,该间隙宽度可变机构能够调整所述环绕水流膜的厚度。
CN201180054318.2A 2010-09-11 2011-09-07 泡沫水产生栓 Active CN1032216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03809 2010-09-11
JP2010203809 2010-09-11
PCT/JP2011/070377 WO2012033126A1 (ja) 2010-09-11 2011-09-07 泡沫水生成コマ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1618A CN103221618A (zh) 2013-07-24
CN103221618B true CN103221618B (zh) 2015-05-20

Family

ID=45810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4318.2A Active CN103221618B (zh) 2010-09-11 2011-09-07 泡沫水产生栓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504968B2 (zh)
JP (1) JP5762420B2 (zh)
CN (1) CN103221618B (zh)
AU (1) AU2011299871B2 (zh)
CA (1) CA2819573C (zh)
HK (1) HK1183076A1 (zh)
IL (1) IL225156A (zh)
WO (1) WO20120331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98756B2 (en) * 2014-12-24 2016-11-22 Thomas E. Frankel Assembly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KR101578115B1 (ko) * 2015-04-22 2015-12-16 조영빈 세안장치
JP5961733B1 (ja) * 2015-07-30 2016-08-02 雅彰 高野 脈動流体または断続流体の生成装置
CN205013833U (zh) * 2015-09-09 2016-02-03 厦门松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按钮循环切换组件
US10953416B2 (en) 2018-02-13 2021-03-23 Yung-Chieh Tan Liquid saving devic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6285A (zh) * 2001-02-06 2004-05-12 ���չ�˾ 带有可拆卸的层流芯子的喷水嘴
CN1578867A (zh) * 2001-11-09 2005-02-09 东陶机器株式会社 吐水切换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07624A (en) * 1952-04-02 1955-05-03 Shames Harold Liquid aerator
US2741467A (en) * 1952-11-01 1956-04-10 Orloff W Holden Aerator
US2771998A (en) * 1954-01-05 1956-11-27 Orloff W Holden Aerator screen
US2761662A (en) * 1954-05-05 1956-09-04 Wrightway Engineering Co Aerating device
US2832577A (en) * 1957-01-15 1958-04-29 Wrightway Engineering Co Aerating device
JPH01250535A (ja) 1988-03-31 1989-10-05 Toto Ltd 水槽付キャビネット
JPH0742518Y2 (ja) * 1989-04-28 1995-10-04 東陶機器株式会社 シャワーヘッド
JPH0381428A (ja) * 1989-08-24 1991-04-05 Toto Ltd 吐水口
JPH0679684B2 (ja) 1989-11-21 1994-10-12 東陶機器株式会社 泡沫吐水口
JPH0995985A (ja) 1995-09-29 1997-04-08 Just Ace:Kk 節水コマ
JP2000104300A (ja) 1998-09-30 2000-04-11 Seiko Sangyo:Kk 節水コマ
JP2002194798A (ja) 2000-12-26 2002-07-10 Toto Ltd 人体局部洗浄ノズ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人体局部洗浄装置
JP5168708B2 (ja) * 2005-11-22 2013-03-27 Toto株式会社 シャワー装置
WO2010050074A1 (ja) 2008-10-31 2010-05-06 Takano Masaaki 節水コマ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6285A (zh) * 2001-02-06 2004-05-12 ���չ�˾ 带有可拆卸的层流芯子的喷水嘴
CN1578867A (zh) * 2001-11-09 2005-02-09 东陶机器株式会社 吐水切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819573C (en) 2015-04-14
US9504968B2 (en) 2016-11-29
AU2011299871A1 (en) 2013-05-02
AU2011299871B2 (en) 2014-06-05
IL225156A (en) 2015-10-29
CN103221618A (zh) 2013-07-24
JP5762420B2 (ja) 2015-08-12
JPWO2012033126A1 (ja) 2014-01-20
WO2012033126A1 (ja) 2012-03-15
HK1183076A1 (zh) 2013-12-13
US20130214438A1 (en) 2013-08-22
CA2819573A1 (en) 201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1618B (zh) 泡沫水产生栓
CN103249492A (zh) 用于喷射处于压力下的液体的设备
CN211772134U (zh) 微气泡喷头及具有该微气泡喷头的洗涤设备
JP4369993B1 (ja) 節水コマ
CN108290169A (zh) 流体水龙头喷射面及喷射生成方法
CN105983490B (zh) 一种可形成中空水幕的出水装置
CN211772133U (zh) 微气泡喷头及具有该微气泡喷头的洗涤设备
CN102405321B (zh) 泡沫水生成水塞
KR101633235B1 (ko) 마이크로 버블 발생장치
CN113967545B (zh) 一种产生抖动颗粒水花的出水结构
JP2020054987A (ja) 微細気泡発生ノズル
CN212357699U (zh) 微气泡喷头及具有该微气泡喷头的洗涤设备
JP6032442B2 (ja) シャワー装置
US20220154438A1 (en) Aerator
CN201760365U (zh) 一种吸气阀
JP5633784B2 (ja) シャワー装置
CN112831984A (zh) 微气泡喷头及具有该微气泡喷头的洗涤设备
JP5762422B2 (ja) 節水コマ
JPS58139781A (ja) 気泡混合液体発生装置
CN215463363U (zh) 一种微泡出水结构和出水装置
CN212129336U (zh) 气泡发生装置和具有其的水处理设备
JPH03165855A (ja) 泡沫吐水口
JP6057169B2 (ja) シャワー装置
CN211756104U (zh) 微气泡喷头以及具有该微气泡喷头的洗涤设备
JP5633785B2 (ja) シャワ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307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8307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