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13396B -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13396B
CN103213396B CN201310025051.5A CN201310025051A CN103213396B CN 103213396 B CN103213396 B CN 103213396B CN 201310025051 A CN201310025051 A CN 201310025051A CN 103213396 B CN103213396 B CN 1032133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piezoelectric element
adhesive surface
fixed part
pressure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250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13396A (zh
Inventor
渡边英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13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33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133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33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74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stacked structure type, deformed by compression/extension and disposed on a diaphrag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362Assembling elements of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91Electrical connection

Landscapes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能够简化制造工序,并且能够防止压电元件和压力产生室的错位从而改善液体喷射特性。所述液体喷射头具备:流道单元(16),其设置有与喷出油墨的喷嘴(13)连通的压力产生室(11);罩盖(20),其被固定在流道单元(16)上;压电元件单元(18),其具有固定部件(35)和压电元件(17),所述固定部件(35)的粘合面(35a)通过第一粘合剂(71)和第二粘合剂(72)而被粘合在罩盖(20)上,所述压电元件(17)被固定在固定部件(35)的、与粘合面(35a)交叉的压电元件接合面(35b)上,并且接合于与流道单元(16)的压力产生室(11)对置的岛部(27),第二粘合剂(72)与第一粘合剂(71)相比固化时间较短,第一粘合剂(71)与第二粘合剂(72)相比粘合强度较高,并被设置在固定部件的粘合面(35a)中的、受到由压电元件(17)产生的反作用力的第一粘合面(61)上。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喷出油墨作为液体的喷墨式记录头以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液体喷射头的代表例,例如,已知一种喷墨式记录头,其利用由压电元件的位移产生的压力而从喷嘴喷出油墨滴。具体而言,已知一种液体喷射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其具有:流道单元,所述流道单元中设置有与喷嘴连通的压力产生室,且具有流道形成板、和设置在该流道形成板的一个表面侧的振动板;压电元件(压电振子),所述压电元件以与各个压力产生室相对应的方式被设置,且被固定在固定板上;罩盖(结构体),所述罩盖具有固定该固定板的收纳室。
在这种喷墨式记录头中,以使各个压电元件与各个压力产生室对置的方式对各个压电元件进行定位,在此的基础上,使用环氧树脂类粘合剂等将固定板和罩盖接合。
但是,由于环氧树脂类粘合剂的固化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必须使用夹具等来维持被定位后的状态。由于为了这种喷墨式记录头的保持而长时间占用夹具,因此制造的效率将会降低。虽然可通过使用多个夹具来实现效率的提高,但制造成本也将增大。
此外,如果不使用夹具,在环氧树脂类粘合剂固化时,各个压电元件将与各个压力产生室错开。即,压电元件相对于压力产生室的定位精度降低,从而产生无法得到所要求的油墨喷出特性的问题。
另外,这种问题并不限定于喷墨式记录头,也同样存在于喷射油墨以外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747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种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能够简化制造工序,并且能够防止压电元件与压力产生室的位置偏差从而改善液体喷射特性。
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方式为一种液体喷射头,所述液体喷射头的特征在于,具备:流道单元,其设置有与喷出液体的喷嘴连通的压力产生室;罩盖,其被固定在所述流道单元上;压电元件单元,其具有固定部件和压电元件,所述固定元件的一个表面通过第一粘合剂和第二粘合剂而被粘合在所述罩盖上,所述压电元件被固定在该固定部件上,并且接合于与所述流道单元的所述压力产生室对置的区域,所述第二粘合剂与所述第一粘合剂相比固化时间较短,并被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一个表面的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一粘合剂与所述第二粘合剂相比粘合强度较高,并被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一个表面的第二区域内,所述第二区域为,与所述第一区域相比受到反作用力的区域。
在所涉及的方式中,在受到由压电元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区域内,设置有粘合强度较高的第一粘合剂。由此,即使压电元件的反作用力施加于固定部件,也能够防止该固定部件从罩盖剥离、或错开的的情况。因此,由于能够防止压电元件从对置于压力产生室的区域错开,因此可提供改善了液体喷射特性的液体喷射头。此外,在将压电元件单元定位在罩盖上,并用第一粘合剂和第二粘合剂进行固定时,第二粘合剂在定位后瞬间固化。因此,能够直至第一粘合剂固化为止来维持该定位后的状态。因此,由于即使在从定位起到第一粘合剂固化为止的期间内,也能够防止压电元件从对置于压力产生室的区域错开的情况,因此可提供改善了液体喷射特性的液体喷射头。
此处,优选为,所述压电元件以与在一个方向上并排设置的多个压力产生室中的每一个对置的方式而被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粘合剂被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一个表面中的、在所述一个方向上与所述压电元件重合的第一粘合面上,所述第二粘合剂被设置在,与所述第一粘合面相比靠外侧的第二粘合面上。由此,能够分别使用第一粘合剂和第二粘合剂,而将受到由压电元件产生的反作用力的第一粘合面、和未受到该反作用力的第二粘合面粘合在罩盖上。
此外,优选为,所述压电元件单元具有非变形部,所述非变形部不向所述一个方向上的所述压电元件的外侧变形,所述第二粘合面包括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一个表面中的、在所述一个方向上与所述非变形部重合的区域,所述第二粘合剂被设置在所述第二粘合面的整个表面上。由此,由于在受到压电元件的反作用力的整个第一粘合面上设置了粘合强度较强的第一粘合剂,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该反作用力所导致的固定部件的错位。而且,由于使固定部件与罩盖的粘合面中的、用于通过第二粘合剂而实施的临时固定的第二粘合面最大化,因此能够使通过第二粘合剂而实施的临时固定更为坚固。
此外,优选为,所述第一粘合剂为热固化型粘合剂,所述第二粘合剂为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或瞬间粘合剂。由此,能够在第一粘合面上更坚固地对固定部件和罩盖进行粘合,并且能够在第二粘合面上更快地对固定部件和罩盖进行粘合。
而且,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为一种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头。
在所涉及的方式中,提供能够简化制造工序,并且能够防止压电元件与压力产生室的错位从而改善液体喷射特性的液体喷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喷墨式记录头的剖视图。
图2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喷墨式记录头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电元件单元的主视图以及图1的AA′线观察剖视图。
图4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压电元件单元的仰视图。
图5为图2的C-C′线观察剖视图。
图6为图2的D-D′线剖面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7为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式记录头的剖视图。
图8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一个示例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根据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的一个示例的喷墨式记录头的压力产生室的短边方向的剖视图,图2(a)为,图1的A-A′线观察剖视图,图2(b)为,图2(a)的B-B′线观察剖视图。
如图所示,喷墨式记录头10具有流道单元16,所述流道单元16具备:流道形成基板12,其具有多个压力产生室11;喷嘴板14,其上贯穿设置有与各个压力产生室11连通的多个喷嘴13;振动板15,其被设置在流道形成基板12的、喷嘴板14的相反侧的表面上。并且,所述喷墨式记录头10具备:压电元件单元18,其具有压电元件17,所述压电元件17被设置在振动板15上的、与各个压力产生室11相对应的区域内;罩盖20,其被固定在振动板15上,且具有收纳压电元件单元18的收纳部51。
在流道形成基板12上,在其一个表面侧的表层部分上,通过隔壁11a进行划分,在流道形成基板12的宽度方向上并排设置有多个压力产生室11。在各个压力产生室11的列的外侧,以在厚度方向上贯穿流道形成基板12的方式设置有贮液器22,所述贮液器22经由作为罩盖20的液体导入通道的油墨导入通道21而被供给油墨。而且,贮液器22和各个压力产生室11经由油墨供给通道23而连通,经由油墨导入通道21、贮液器22以及油墨供给通道23而对各个压力产生室11供给油墨。并且,在压力产生室11的、与贮液器22相反的端部侧,形成有贯穿流道形成基板12的喷嘴连通孔24。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流道形成基板12上,作为液体流道而设置有压力产生室11、贮液器22、油墨供给通道23以及喷嘴连通孔24。这种流道形成基板12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单晶硅基板构成,被设置在流道形成基板12上的上述压力产生室11等通过对流道形成基板12进行蚀刻而形成。
在该流道形成基板12的一个表面侧,接合有贯穿设置有喷嘴13的喷嘴板14,各个喷嘴13经由被设置在流道形成基板12上的喷嘴连通孔24而与各个压力产生室11连通。
此外,在流道形成基板12的另一表面侧、即压力产生室11的开口面侧接合有振动板15,各个压力产生室11通过该振动板15而被密封。
振动板15为弹性膜25和支承板26的复合板,且弹性膜25侧被结合在流道形成基板12上。例如,弹性膜25由树脂薄膜等的弹性部件形成,支承板26由金属材料等形成。此外,在振动板15的、与各个压力产生室11对置的区域内设置有与压电元件17的顶端部抵接的岛部27。即,在振动板15的、与各个压力产生室11的边缘部对置的区域内,形成有与其他区域相比厚度较薄的薄壁部28,在该薄壁部28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岛部27。
另外,在振动板15的与贮液器22对置的区域内设置有可塑性部29,所述可塑性部29,以与薄壁部28同样的方式通过蚀刻而除去支承板26,从而实质上仅由弹性膜25构成。可塑性部29在贮液器22内发生压力变化时,通过使该可塑性部29的弹性膜25发生变形来吸收压力变化,从而起到使贮液器22内的压力常时保持固定的作用。
使用图3以及图4,来对压电元件单元18进行说明。图3(a)为压电元件单元18的主视图,图3(b)为图3(a)的E-E′线观察剖视图,图4为压电元件单元18的仰视图。另外,图4省略了外部电极90(独立外部电极92以及共同外部电极93)的图示。
压电元件单元18具有:压电元件形成部件34,其在宽度方向上并排设置有多个压电元件17;固定部件35,其以压电元件形成部件34的顶端部(一个端部)侧成为自由端的方式,将该压电元件形成部件34的基端部(另一个端部)侧作为固定端而进行接合。
压电元件形成部件34,通过以交替夹持压电材料31、独立内部电极32和共同内部电极33的方式进行层叠而被形成,所述独立内部电极32为,构成压电元件17的两极的内部电极、即构成在电气上独立于邻接的压电元件17的独立电极的独立内部电极,所述共同内部电极33构成在电气上与邻接的压电元件17共用的共同电极。
在压电元件形成部件34上,例如,以通过钢丝锯等而被切割为梳齿状,并与各个压力产生室11对置的方式而形成有压电元件17的列。另外,在压电元件17的列的两外侧设置有定位部19,所述定位部19具有宽于各个压电元件17的宽度。定位部19,以未施加电压的方式而被形成,是不发生变形的部分。定位部19,在将压电元件单元18组装在喷墨式记录头10上时,被设置用于以较高精度对压电元件单元18进行定位。
在压电元件形成部件34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与独立内部电极32以及共同内部电极33连接的外部电极90。此外,在压电元件形成部件34的、至少与压电元件17的列相对应的区域的基端部侧,存在有不存在外部电极90的非电极形成部91。
外部电极90通过设置非电极形成部91、并且将各个压电元件17切割为梳齿状而被分离,从而构成在电气上独立于邻接的压电元件17的独立外部电极92、和在电气上与邻接的压电元件17共用的共同外部电极93。
具体而言,外部电极90被分离为与各个压电元件17对置的部分、和与定位部19对置的部分。与各个压电元件17对置的区域的外部电极90,通过在压电元件形成部件34的顶端部,与构成压电元件17的独立电极的独立内部电极32电连接,从而构成了独立外部电极92。另一方面,被设置在压电元件17的列的两侧的定位部19上的外部电极90,通过在压电元件形成部件34的基端部侧的端面,与构成各个压电元件17的共同电极的共同内部电极33连接,从而构成了共同外部电极93。
固定部件35为,例如由树脂等形成,且接合有上述的压电元件形成部件34(压电元件17),并且被粘合在罩盖20上的部件。即,作为固定部件35的一个表面的粘合面35a,通过后文叙述的第一粘合剂71和第二粘合剂72而被粘合在罩盖20上。另一方面,压电元件形成部件34(压电元件17)被接合在,与固定部件35的粘合面35a相交的另一个表面(以后,称为压电元件接合面35b)上。
此处,如图4所示,压电元件17在一个方向(以后,设为并排设置方向X)上并排设置,且在该并排设置方向X的两侧,设置有在施加电压时不发生变形的定位部19(非变形部)。
在这种压电元件单元18中,当压电元件17发生变形时,会从压电元件17的固定端侧对固定部件35的压电元件接合面35b施加反作用力。详细而言,会对压电元件接合面35b中的、接合了压电元件17的区域(以后,称为第一区域81)施加反作用力,而对压电元件接合面35b中的、接合了定位部19的区域(以后,称为第二区域82)未施加反作用力。
施加于该第一区域81的反作用力对粘合面35a造成影响。将粘合面35a中的、在并排设置方向X上与压电元件17重合的区域设为第一粘合面61。即,压电元件17的在并排设置方向X上所占的范围的大小(宽度)以及位置、和第一粘合面61的在并排设置方向X上所占范围的大小(宽度)以及位置大致相同。
在该第一粘合面61上,施加于第一区域81的压电元件17的反作用力起作用。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b)所示,粘合面35a相对于压电元件接合面35b垂直。在这种情况下,当压电元件17的反作用力施加于固定部件35的第一区域81时,该反作用力作为平行方向上的力、即进行剪切的力而作用于第一粘合面61。因此,虽然详细内容将在后文进行叙述,但压电元件17的反作用力在第一粘合面61上,以使被粘合于罩盖20的固定部件35错开的方式进行作用。另外,虽然粘合面35a相对于压电元件接合面35b垂直,但是并不一定需要垂直。这是由于,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压电元件17的反作用力也会以进行剪切的方式而作用于固定部件35的第一粘合面61。
另一方面,由于压电元件17的反作用力未作用于第二区域82,因此该反作用力不作为进行剪切的力而对第二粘合面62进行作用。因此,虽然详细内容将在后文进行叙述,但在第二粘合面62上,压电元件17的反作用力没有以使被粘合于罩盖20的固定部件35错开的方式进行作用。
返回至图1和图2,在上述的压电元件单元18的压电元件17的顶端部如上所述,在抵接于振动板15的岛部27状态下被固定。另一方面,在振动板15上固定有罩盖20,压电元件单元18被固定在该罩盖20上。
罩盖20在与岛部27相对置的区域内,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的收纳部51。在该收纳部51内收纳压电元件单元18。此外,罩盖20的收纳部51被设置为振动板15侧宽度较窄,且在内表面上设置有阶梯部38,固定部件35通过第一粘合剂71和第二粘合剂72而被接合在该罩盖20的、设置有阶梯部38的内表面上。通过该第一粘合剂71和第二粘合剂72而实施的、固定部件35与罩盖20之间的粘合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文进行叙述。
这种罩盖20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而且,罩盖20的收纳部51的内表面成为,与压电元件单元18的至少一部分的侧面抵接的对准面50。对准面50成为,收纳部51的、压力产生室11的并排设置方向上的一侧的内表面,压电元件17的、并排设置方向上的一侧的定位部19与该对准面50抵接。另外,压力产生室11在其短边方向(宽度方向)上被并排设置有多个,压电元件17与多个压力产生室11相对应,并在其端面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即,压电元件17的并排设置方向成为,被固定在岛部27上的端面的短边方向,通过使定位部19与罩盖20的对准面50抵接,从而实施压电元件17的短边方向和岛部27的短边方向的定位。
由于岛部27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和压电元件17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均为数十μm左右的大小,且两者以大致相等的宽度而被形成,因此如果不以较高精度来实施压电元件17和岛部27的短边方向的定位,则无法使压电元件17的位移经由岛部27而被传递至振动板15,从而油墨喷出特性将会劣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以使罩盖20的对准面50与定位部19抵接的方式来进行定位,从而以较高精度来定位并固定压电元件17的短边方向和岛部27的短边方向,进而具有优异的油墨喷出特性。
被固定于罩盖20上的压电元件单元18与柔性配线基板37相连接,所述柔性配线基板37供给用于对各个压电元件17进行驱动的信号。在柔性配线基板37上,电连接有上述的压电元件17的独立外部电极92以及共同外部电极93。
此外,在罩盖20上固定有配线基板41,所述配线基板41上设置有分别与柔性配线基板37的各个配线36相连接的多个导电衬垫40,罩盖20的收纳部51通过该配线基板41而实质上被封堵。在配线基板41上,在与罩盖20的收纳部51对置的区域内形成有狭缝状的开口部42,柔性配线基板37从该配线基板41的开口部42被引出至收纳部51的外侧。
此外,构成压电元件单元18的柔性配线基板37,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覆晶薄膜(COF)构成,所述覆晶薄膜搭载有用于对压电元件17进行驱动的驱动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未图示)。而且,柔性配线基板37的各个配线36在其基端部侧,例如,通过焊锡、各向异性导电材料等,从而与构成压电元件17的独立外部电极92以及共同外部电极93连接。另一方面,在顶端部侧,各个配线36被接合于配线基板41的各个导电衬垫40。具体而言,在从配线基板41的开口部42被引出至收纳部51的外侧的柔性配线基板37的顶端部沿着配线基板41的表面而被弯曲的状态下,各个配线36被接合于配线基板41的各个导电衬垫40。
在这种喷墨式记录头10中,在喷出油墨滴时,通过压电元件17以及振动板15的变形而使各个压力产生室11的容积发生变化,从而从预定的喷嘴13喷出油墨滴。具体而言,当油墨从未图示的墨盒向贮液器22被供给时,油墨经由油墨供给通道23而被分配至各个压力产生室11中。实际上,通过对压电元件17施加电压从而使压电元件17收缩。由此,振动板15与压电元件17一起发生变形从而压力产生室11的容积扩大,进而油墨被引入到压力产生室11内。直至到达喷嘴13为止使内部填满油墨,之后,按照经由配线基板41而被供给的记录信号,解除对压电元件17施加的电压。由此,压电元件17被扩张并返回至初始的状态,并且振动板15也进行位移并返回至初始的状态。其结果为,压力产生室11的容积收缩从而压力产生室11内的压力升高,进而油墨滴从喷嘴13被喷出。
此处,使用图5以及图6,来对压电元件单元18和罩盖20之间的粘合进行详细说明。图5为图2的C-C′线观察剖视图,图6为图2的D-D′线剖面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如这些图所示,固定部件35通过第一粘合剂71和第二粘合剂72而被粘合在罩盖20的阶梯部38的表面上。详细而言,固定部件35的粘合面35a中的第一粘合面61和阶梯部38通过第一粘合剂71而被粘合,固定部件35的粘合面35a中的第二粘合面62和阶梯部38通过第二粘合剂72而被粘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粘合面61的整个表面上设置第一粘合剂71,在第二粘合面62的整个表面上设置第二粘合剂72。
第一粘合剂71为,与第二粘合剂72相比粘合强度较高的粘合剂。例如,作为第一粘合剂71,可以使用环氧树脂类粘合剂等热固化型的粘合剂。
第二粘合剂72为,与第一粘合剂71相比固化时间较短的粘合剂。例如,可以使用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或氰基丙烯酸酯类粘合剂(瞬间粘合剂)。
设置第一粘合剂71的第一粘合面61,如上所述,为压电元件17的反作用力起作用的区域。即,在第一粘合面61中,压电元件17的反作用力以使固定部件35从罩盖20(阶梯部38)错开的方式而起作用。由于在这种第一粘合面61上设置了粘合强度较高的第一粘合剂71,因此能够克服该反作用力。即,能够防止固定部件35从罩盖20错开的情况。
另一方面,设置第二粘合剂72的第二粘合面62,如上所述,为压电元件17的反作用力不起作用的区域。因此,不需要在第二粘合面62上使用具有较强粘合强度的粘合剂,而可以使用固化时间较短的第二粘合剂72。由此,能够将压电元件单元18定位在罩盖20上,并使用设置在第二粘合面62上的第二粘合剂72来进行临时固定,从而能够直至第一粘合剂71固化为止来维持该定位后的状态。
如上述那样,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式记录头10中,在受到由压电元件17所产生的反作用力的第一粘合面61、和未受到该反作用力的第二粘合面62,分别使用第一粘合剂71和第二粘合剂72。由此,即使压电元件17为了喷出油墨而发生了变形时的反作用力施加于固定部件35,也能够防止该固定部件35从罩盖20上剥离、或错开的情况。因此,由于能够防止压电元件17从与压力产生室11对置的区域(岛部27)错开的情况,因此可提供一种改善了油墨的喷出特性的喷墨式记录头10。
此外,在将压电元件单元18定位在罩盖20上,当在第一粘合面61上设置第一粘合剂71、在第二粘合面62上设置第二粘合剂72而进行固定时,存在由于第一粘合剂71收缩故压电元件单元18从罩盖20发生位移的可能性。但是,由于第二粘合剂72在定位后瞬间固化,因此能够直至第一粘合剂71固化为止来维持该定位后的状态。因此,由于即使在从定位起到第一粘合剂71固化为止的期间内,也能够防止压电元件17从与压力产生室11对置的区域(岛部27)错开的情况,因此可提供一种改善了油墨的喷出特性的喷墨式记录头10。
并且,由于实施通过第二粘合剂72而进行的临时固定,因此不需要直至第一粘合剂71固化为止,使用夹具等来对压电元件单元18以及罩盖20进行保持。即,能够在临时固定后,从夹具上拆卸压电元件单元18以及罩盖20。如此,由于夹具在直至第一粘合剂71固化为止的较长时间内不被占用,因此能够用于其他的喷墨式记录头10的制造。由此,由于不需要多个夹具,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粘合面61的整个表面上设置了第一粘合剂71。即,由于在受到压电元件17的反作用力的整个区域内设置了粘合强度较强的第一粘合剂71,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由该反作用力而导致的固定部件35的位移。并且,在第二粘合面62的整个表面上设置了第二粘合剂72。即,由于使粘合面35a中的、用于通过第二粘合剂72而实施的临时固定的区域最大化,因此能够使通过第二粘合剂72而实施的临时固定设定更为坚固。
另外,第一粘合剂71不需要设置在第一粘合面61的整个表面上。例如,只需以固定部件35不会因压电元件17的反作用力或压电元件单元18的自重等而从罩盖20错开或剥离的程度,在第一粘合面61的范围内适当设置第一粘合剂71即可。同样地,第二粘合剂72也不需要设置在第二粘合面62的整个表面上。例如,只需以维持将压电元件单元18定位在罩盖20上的状态的程度,在第二粘合面62的范围内适当设置第二粘合剂72即可。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包括粘合面35a中的、在并排设置方向X上作为非变形部的与定位部19重合的范围的方式来设定第二粘合面62。但是,第二粘合面62并不限定于这种方式。例如,可以将粘合面35a中的、在并排设置方向X上与压电元件形成部件34(压电元件17以及定位部19)重合的范围设定为第一粘合面61,而将除此以外的区域设定为第二粘合面62。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基本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图7为,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式记录头10的剖视图。如图所示,在作为第二粘合剂72而使用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时,可以在罩盖20上形成与收纳部51连通的开口部95。紫外线穿过该开口部95而到达粘合面35a。
在制造喷墨式记录头10时,以如下方式进行定位,即,在粘合面35a上涂敷环氧类粘合剂等的第一粘合剂71、和作为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的第二粘合剂72,从而将压电元件17的顶端接合在岛部27上。然后,从开口部95向粘合面35a照射紫外线,从而使第二粘合剂72固化。由此,能够在可靠地实施了压电元件单元18的定位的基础上,实施通过第二粘合剂72而进行的临时固定。另外,开口部95可以在第二粘合剂72固化后进行密封。
此外,虽然压电元件单元18在压电元件17的外侧设置有定位部19,但也可以不在压电元件单元18上设置定位部19。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对压电元件的顶端和岛部27进行光学摄像并使位置一致等其他的方法,来实施压电元件单元18的定位。
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的喷墨式记录头构成记录头单元的一部分,并被搭载于喷墨式记录装置中,所述记录头单元具备与墨盒等连通的油墨流道。图8为,表示该喷墨式记录装置的一个示例的概要图。
喷墨式记录装置1具备喷墨式记录头10。喷墨式记录头10与墨盒3一起被搭载在滑架4上,滑架4被设置为能够沿着滑架轴9进行移动。
驱动电机(未图示)的驱动力经由多个齿轮以及同步齿形带7而被传递至滑架4,由此搭载了喷墨式记录头10的滑架4沿着滑架轴9而进行移动。
滑架4的、沿着滑架轴9的方向的位置,通过线性编码器2而被检测,检测信号作为位置信息而被发送至控制部(未图示)。由此,控制部能够在根据该来自线性编码器2的位置信息而对滑架4(喷墨式记录头10)的位置进行识别的同时,对油墨的喷出动作等进行控制。
此外,喷墨式记录装置1具备压纸卷筒5,通过送纸机构8而被供纸的纸张等的记录介质、即记录薄片6,被卷绕在压纸卷筒5上而被输送。
另外,虽然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液体喷射头的一个示例而列举了喷墨式记录头,此外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示例而列举了喷墨式记录装置并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为,通常以全部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作为对象的发明,当然也能够用于喷射油墨以外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作为其他的液体喷射头,例如,可以列举出:用于打印机等图像记录装置的各种记录头、用于液晶显示器等滤色器的制造的颜色材料喷射头、用于有机EL(电致发光)显示器、FED(面发光显示器)等的电极形成的电极材料喷射头、用于生物芯片(chip)制造的生体有机物喷射头等,还可以应用于具备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
符号说明
1喷墨式记录装置(液体喷射装置);10喷墨式记录头(液体喷射头);11压力产生室;16流道单元;17压电元件;18压电元件单元;19定位部(非变形部);20罩盖;35固定部件;35a粘合面;61第一粘合面;62第二粘合面;71第一粘合剂;72第二粘合剂。

Claims (4)

1.一种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
具备:
流道单元,其设置有与喷出液体的喷嘴连通的压力产生室;
罩盖,其被固定在所述流道单元上;
压电元件单元,其具有固定部件和压电元件,所述固定部件的一个表面通过第一粘合剂和第二粘合剂而被粘合在所述罩盖上,所述压电元件被固定在该固定部件上,并且以并排设置的方式接合于与所述流道单元的所述压力产生室对置的区域,
所述第二粘合剂与所述第一粘合剂相比固化时间较短,并被设置在于所述压电元件的并排设置方向上不与所述压电元件重合的、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一个表面的第二粘合面内,
所述第一粘合剂与所述第二粘合剂相比粘合强度较高,并被设置在于所述压电元件的并排设置方向上与所述压电元件重合的、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一个表面的第一粘合面内,所述第一粘合面为,与所述第二粘合面相比受到反作用力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电元件单元具有非变形部,所述非变形部不向被并排设置在一个方向上的所述压电元件的外侧变形,
所述第二粘合面包括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一个表面中的、在所述一个方向上与所述非变形部重合的区域,
所述第二粘合剂被设置在所述第二粘合面的整个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粘合剂为热固化型粘合剂,
所述第二粘合剂为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或瞬间粘合剂。
4.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头。
CN201310025051.5A 2012-01-24 2013-01-23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133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12491 2012-01-24
JP2012012491A JP5975202B2 (ja) 2012-01-24 2012-01-24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13396A CN103213396A (zh) 2013-07-24
CN103213396B true CN103213396B (zh) 2015-04-29

Family

ID=48796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2505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13396B (zh) 2012-01-24 2013-01-23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85749B2 (zh)
JP (1) JP5975202B2 (zh)
CN (1) CN1032133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28936B1 (ja) * 2014-05-30 2015-1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592687B2 (en) * 2014-10-02 2017-03-14 Ricoh Company, Ltd. Head device,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head device,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discharging liquid
CN107856416B (zh) * 2016-09-21 2020-09-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制造方法
JP7081233B2 (ja) 2018-03-15 2022-06-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液体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9600A (zh) * 2007-01-12 2008-07-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及具有其的液体喷射装置
CN101491968A (zh) * 2008-01-16 2009-07-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制造方法
CN102211457A (zh) * 2010-03-26 2011-10-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头单元及液体喷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62134B2 (ja) * 1992-02-12 2002-03-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129466A (ja) * 1997-10-30 1999-05-18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
JP2002326362A (ja) * 2001-05-01 2002-11-12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2003063016A (ja) * 2001-08-24 2003-03-05 Hitachi Koki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4016386B2 (ja) 2002-08-22 2007-12-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部材
JP2007296787A (ja) * 2006-05-01 2007-11-15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8149588A (ja) * 2006-12-18 2008-07-03 Ricoh Co Ltd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液体吐出ヘッド、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13277A (ja) * 2007-03-02 2008-09-18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2009148980A (ja) * 2007-12-20 2009-07-09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US8220906B2 (en) * 2008-01-16 2012-07-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jet head, a liquid jet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liquid jet head
JP5338253B2 (ja) * 2008-02-14 2013-11-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の製造方法及び液体噴射ヘッド並びに液体噴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9600A (zh) * 2007-01-12 2008-07-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及具有其的液体喷射装置
CN101491968A (zh) * 2008-01-16 2009-07-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制造方法
CN102211457A (zh) * 2010-03-26 2011-10-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头单元及液体喷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87991A1 (en) 2013-07-25
US8985749B2 (en) 2015-03-24
JP2013151093A (ja) 2013-08-08
JP5975202B2 (ja) 2016-08-23
CN103213396A (zh) 2013-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66069B (zh)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头的制造方法
KR100639852B1 (ko) 액체 분사 헤드 유닛 및 그 제조 방법과 액체 분사 장치
CN100393518C (zh) 液体喷头单元和液体喷射装置
CN101306607B (zh)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7405918B (zh)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头的制造方法
US7585060B2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7976136B2 (en) Head chip, liquid jet head, and liquid jet device
CN103213396B (zh)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US20100071211A1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3358697B (zh) 液体喷射头单元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6183421A (zh) 液体喷射头单元、液体喷射装置、擦拭方法以及印刷方法
CN105984223A (zh) 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2218917A (zh)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头单元和液体喷射装置
CN101254696B (zh) 液体喷射头组件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喷射头组件
CN104647901A (zh) 喷墨头
CN105936183B (zh) 电子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1249749A (zh) 液体喷射头
CN102211456A (zh)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2673154A (zh)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制造方法
CN102189799A (zh)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1491973B (zh) 液体喷射头的制造方法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1306608B (zh)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CN202640997U (zh)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US6328434B1 (en) Inkjet hea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device
CN105984222A (zh)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