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5105A - 齿轮装置系列及多种齿轮装置的外壳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齿轮装置系列及多种齿轮装置的外壳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5105A
CN103185105A CN2012105842026A CN201210584202A CN103185105A CN 103185105 A CN103185105 A CN 103185105A CN 2012105842026 A CN2012105842026 A CN 2012105842026A CN 201210584202 A CN201210584202 A CN 201210584202A CN 103185105 A CN103185105 A CN 1031851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ing
shell
heart
gear
bear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842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5105B (zh
Inventor
林良树
小田惠一
加地孝敏
石川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85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51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51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51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33Series gearboxes, e.g. gearboxes based on the same design being available in different sizes or gearbox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several standardised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1Shaft support structures, e.g. partition walls, bearing eyes, casing walls or covers with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1Shaft support structures, e.g. partition walls, bearing eyes, casing walls or covers with bearings
    • F16H57/022Adjustment of gear shafts or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3Mounting or installation of gears or shafts in the gearboxes, e.g. methods or means for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装置系列及多种齿轮装置的外壳的制造方法,其不用定制而以低成本且短纳期获得心间距离不同的齿轮装置。本发明的齿轮装置系列具有多个根据传递转矩的大小规定的大小分类(型号1、2、……),且每个大小分类含有具备输入轴(14)及输出轴(16)的多种齿轮装置,其中,该齿轮装置系列在作为同一所述大小分类内的型号2内含有外壳(18L、18M)的大小相等的多个等外框齿轮装置(G2L、G2M),该等外框齿轮装置(G2L、G2M)中,除空转轮(62L、62M)以外的全部齿轮通用,并且该等外框齿轮装置各自的所述输入轴与输出轴的心间距离C6、C5互不相同,并且,具有与各自的心间距离C6、C5对应的不同大小的空转轮(62L、62M)。

Description

齿轮装置系列及多种齿轮装置的外壳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齿轮装置系列及多种齿轮装置的外壳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例如用于驱动桥式起重机等的齿轮装置。
该齿轮装置呈使上下对开外壳对接的结构,且以在输入轴连接马达而在输出轴连接绞车的滚筒等的形态使用。
制造商准备多个按照容许转矩(或齿轮箱的尺寸)的大小规定的大小分类(型号),且按每个该大小分类准备齿轮装置,作为系列提供。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1986号公报
但是,在以这样的用途使用的齿轮装置中,绞车的滚筒直径根据各个工厂的桥式起重机等的规格的不同而不同的情况居多,因此,存在由用户要求的输入轴(的轴心)与输出轴(的轴心)的心间距离有时不一样的情况。为此,需要具有制造商为各型号准备的标准心间距离以外的心间距离、特别是需要更大的心间距离的齿轮装置时,是通过所谓“定制”随时设计/制造的。
但是,定制制造的齿轮装置因为是在接受指定心间距离的订单后才进行设计/制造的,所以具有交货期较长且成本较高的倾向。并且,为避免该倾向而使用具有更大的心间距离的(更大的型号的)标准件时,导致使用容许转矩上品质过剩的齿轮装置,并且,不可避免地产生本来就较大较重的装置,还在重量上过度增加而导致操作不方便这样的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不用定制心间距离不同的齿轮装置,而以低成本且短交货期获得心间距离不同的齿轮装置。
本发明通过设为如下结构来解决上述课题,一种齿轮装置系列,其具有多个根据传递转矩的大小规定的大小分类,且每个大小分类含有具备输入轴及输出轴的多种齿轮装置,其中,该齿轮装置系列在同一所述大小分类内包含外壳的尺寸相等的多个齿轮装置,在该外壳的尺寸相等的多个齿轮装置中,至少一部分齿轮通用,并且所述输入轴与输出轴的心间距离互不相同,并且,具有与各自的心间距离对应的不同大小的空转轮。
本发明所涉及的齿轮装置系列中,具有多个根据传递转矩规定的大小分类(根据容许转矩、额定转矩、峰值转矩等传递转矩的概念规定的大小分类),且在同一大小分类内具有外壳的尺寸相等的多个齿轮装置(以下,将在同一大小分类内外壳的尺寸相等的齿轮装置称为“等外框齿轮装置”)。多个等外框齿轮装置之间,至少一部分的齿轮是通用的。并且,各个等外框齿轮装置由于具有大小不同的空转轮,因此各自的输入轴与输出轴的心间距离互不相同。
其结果,能够在齿轮装置中所需的传递转矩维持相同的状态下(根据传递转矩规定的大小分类为相同的情况下),而(不依赖于定制)以低成本获得具有多种心间距离的齿轮装置,还能够缩短交货期。
另外,若以心间距离不同的多种齿轮装置的外壳的制造方法这一观点理解本发明,则也能够将其理解为如下多种齿轮装置的外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形成所述多种齿轮装置中通用的外壳外框的外框形成工序和在该外壳外框上形成支承该齿轮装置的轴的支承孔的支承孔形成工序,所述支承孔形成工序具有:在所述外壳外框上形成所述多个齿轮装置中通用的支承孔的第1支承孔形成工序和形成多个齿轮装置中不同的惰轴及输入轴的支承孔的第2支承孔形成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不用定制而能够以低成本且短交货期获得心间距离不同的齿轮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齿轮装置系列的一部分的除去上部外壳的等外框齿轮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等外框齿轮装置的外壳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在图1的系列中加上无惰轮的齿轮装置的系列的相当于图1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在不同的大小分类的齿轮装置中存在心间距离相等的齿轮装置的系列例的相当于图1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大小分类与心间距离的关系的一例的线图。
图中:G2L、G2M-齿轮装置,14-输入轴,16-输出轴,18L、18M-外壳,18a-下表面,18b-下部外壳,18c-上部外壳,18d-上表面,30-惰轮,62L、62M-空转轮,P-分割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齿轮装置系列。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齿轮装置系列的一部分的除去上部外壳后的等外框齿轮装置(在同一大小分类内外壳的大小相等的齿轮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等外框齿轮装置的外壳的结构的立体图。
首先,参考图1(A)及图2,从成为本实施方式的系列的核心的等外框齿轮装置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
图1(A)的齿轮装置G2L(对符号的意思进行后述)为具有输入轴14与输出轴16且将外壳18(18L)的下表面18a安装来使用的所谓下表面装配型齿轮装置。
该齿轮装置G2L的外壳18包括:由以包含输入轴14的轴心O1与输出轴16的轴心O2的水平分割面P分割而成的下部外壳18b及上部外壳18c。
下部外壳18b呈大致长方体形状,上部外壳18c呈上表面18d成为下行倾斜面的大致长方体形状。下部外壳18b及上部外壳18c通过在分割面P对接而在其内部容纳减速机构20。
该齿轮装置G2L的减速机构20为具备输入轴14、第1中间轴22、第2中间轴24及后述的惰轴30及输出轴16的平行轴型减速机构。
更具体而言,该减速机构20具备由设置于输入轴14的第1小齿轮42及设置于第1中间轴22的第1齿轮44构成的第1螺旋齿轮组46、由设置于第1中间轴22的第2小齿轮48及设置于第2中间轴24的第2齿轮50构成的第2螺旋齿轮组52、以及由设置于第2中间轴24的第3小齿轮54及设置于输出轴16的输出齿轮56构成的输出级螺旋齿轮组58。
其中,该齿轮装置G2L在输入轴14及第1中间轴22之间配置有惰轴30,空转轮62L介于第1螺旋齿轮组46的第1小齿轮42与第1齿轮44之间。正如其名,空转轮62L只是作为“惰轮”介于第1小齿轮42与第1齿轮44之间,并不有助于减速机构20的“减速作用”。
该空转轮62L是为了用途上的理由将输入轴14与输出轴16的心间距离调整为C6而配置的齿轮。
支承各轴14、轴16、轴22、轴24、轴30的支承孔71~支承孔75以分割面P为中心分别在下部外壳18b及上部外壳18c各形成半圆。更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支承孔71~支承孔75通过在下部外壳18b形成下侧的半圆孔71A~半圆孔75A、在上部外壳18c形成上侧的半圆孔71B~半圆孔75B来形成整体(圆形的支承孔71~支承孔75)。虽然未图示,但背面侧也为同样的结构。即,该实施方式中,各轴14、轴16、轴22、轴24、轴30的轴心O1~轴心O5均在分割面P上直列排列。
在该实施方式中,各轴14、轴16、轴22、轴24、轴30除了承受径向荷载之外,还承受由各螺旋齿轮组46、螺旋齿轮组52、螺旋齿轮组58产生的推力荷载,为此,通过圆锥滚子轴承81、自动调心滚子轴承82~自动调心滚子轴承85支承于下部外壳18b及上部外壳18c的支承孔71~支承孔75。另外,轴承的种类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例如,也可以是如角接触滚子轴承的(能够承受推力荷载)其他轴承。当由不产生推力荷载的正齿轮组构成驱动系统时,也可以是通常的滚子轴承。并且,无需操作高转矩时,滚动体未必一定是滚子(滚轮)类,也可以是球(滚珠)类。
另外,该实施方式中,虽然输入轴14及输出轴16从正面侧(图1的左侧)突出,但是也能够从背面侧(图1的右侧)突出。输出轴16的背面侧及第1中间轴22、第2中间轴24及惰轴30容纳于外壳18内(并未突出),支承孔71~支承孔75除了输入轴14与输出轴16的突出侧以外由闭塞板91~闭塞板97闭塞。
对本实施方式系列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1(A)、(B)表示构成本系列的齿轮装置G2L、齿轮装置G2M。在此示出了型号2的齿轮装置。其中,型号意味着根据传递转矩规定的大小分类。“根据传递转矩规定的大小分类”的概念中包含由容许转矩、额定转矩、峰值转矩等各种传递转矩规定的大小分类的概念。但是,不包含仅依赖于“外壳的尺寸的大小”规定的大小分类的概念。本实施方式中,按容许转矩规定的大小分类的从小到大的顺序命名为型号1、型号2、……。
齿轮装置G2L、齿轮装置G2M的符号G2L、G2M的中央的“2”表示型号为“2”,L、M分别表示心间距离的长度为L(较长)、M(中等程度)。型号2内的齿轮装置G2L、齿轮装置G2M的心间距离在该实施方式中分别为C6、C5,且C6>C5。
如由图1(A)、(B)中的描写的比较可知,属于同一型号2的齿轮装置G2L与齿轮装置G2M(容许转矩相同的大小分类)在相同的型号2内,空转轮62L、空转轮62M的直径(齿数)不同,随此惰轴30及输入轴14在长边方向(连结输入轴14的轴心O1及输出轴16的轴心O2的方向)上的位置不同,作为结果心间距离C6、心间距离C5不同。除此之外,齿轮装置G2L、齿轮装置G2M无不同之处。
即,如此,属于相同型号2的齿轮装置G2L与齿轮装置G2M中,外壳18的大小相等(彼此为等外框齿轮装置),并且,除直径d1、直径d2不同的空转轮62L、空转轮62M以外的齿轮(第1小齿轮42、第1齿轮44、第2小齿轮48、第2齿轮50、第3小齿轮54及输出齿轮56)全部通用。并且,设置有这些齿轮的各轴14、轴16、轴22、轴24、轴30本身只要看作“部件”,就全部通用。
换言之,图1(A)的齿轮装置G2L通过使用较大的直径d1的(即齿数较多的)空转轮62L而使输入轴14和输出轴16的心间距离成为较长的C6。另一方面,图1(B)的齿轮装置G2M通过使用更小的直径d2的(即齿数较少的)空转轮62M而使输入轴14和输出轴16的心间距离成为更短的C5。
若对于齿轮装置G2L与齿轮装置G2M的外壳18(为了方便起见,在齿轮装置G2L侧附加下标L、在齿轮装置G2M侧附加下标M来区分)进行更加具体地说明,则虽然心间距离与C6、心间距离C5不同,但该2个外壳18L、外壳18M的外径尺寸(外框尺寸)完全相等。不同的只是输入轴14的支承孔71L、支承孔71M及惰轴30的支承孔72L、支承孔72M在长边方向X上的位置。
因此,齿轮装置G2L的外壳18L及齿轮装置G2M的外壳18M省略了具体的图示,但准备外壳外框用的铸模(木模)与输入轴14的支承孔71L、支承孔71M及惰轴30的支承孔72L、支承孔72M的芯模,且使芯模相对于外壳外框用铸模的位置按(心间距离不同的)齿轮装置G2L及齿轮装置G2M而不同,从而能够同时实施形成外框的工序和形成支承孔的工序。
若更加具体说明,该实施方式中,齿轮装置G2L的外壳18L的支承孔71L~支承孔75L及齿轮装置G2M的外壳18M的支承孔71M~支承孔75M全部由芯模形成。其中,对于齿轮装置G2L的支承孔73L~支承孔75L及齿轮装置G2M的支承孔73M~支承孔75M在两个外壳18L、外壳18M的通用位置上配置芯模。另一方面,齿轮装置G2L的外壳18L的输入轴14的支承孔71L及惰轴30的支承孔72L配置于能够确保齿轮装置G2L的心间距离C6的位置。并且,齿轮装置G2M的外壳18M的输入轴14的支承孔71M及惰轴30的支承孔72M配置于能够确保齿轮装置G2M的心间距离C5的位置。即,只将支承孔71L、支承孔72L的芯模与支承孔71M、支承孔72M的芯模配置于齿轮装置G2L与齿轮装置G2M中不同的位置上。
由此,对于齿轮装置G2L的外壳18L能够同时形成所有支承孔71L~支承孔75L,并且,对于齿轮装置G2M的外壳18M也能够同时形成所有支承孔71M~支承孔75M。
即,如此通过使用外壳外框用的铸模与输入轴14的支承孔71L、支承孔71M及惰轴30的支承孔72L、支承孔72M用的芯模,分别对各齿轮装置G2L、齿轮装置G2M同时进行如下工序:在外壳外框上形成通用于齿轮装置G2L、齿轮装置G2M的输出轴16的支承孔75及第1中间轴22、第2中间轴24的支承孔73、支承孔74的第1支承孔形成工序;和形成在齿轮装置G2L、齿轮装置G2M中不同的输入轴14的支承孔71L、支承孔71M及惰轴30的支承孔72L、支承孔72M的第2支承孔形成工序。另外,在之后进行各支承孔71~支承孔75的精加工或各种螺栓孔等的加工。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固定各个外壳18L、外壳18M的下部外壳18b及上部外壳18c的螺栓孔的一部分根据输入轴14的支承孔71L与支承孔71M及空闲轴30的支承孔72L与支承孔72M的位置而在齿轮装置G2L的外壳18L与齿轮装置G2M的外壳18M中的形成位置不同。
其结果,能够使外壳外框的铸模(木模)在齿轮装置G2L、齿轮装置G2M中实现通用化,与此相结合,能够极其有效地(迅速地)且以低成本制造两个齿轮装置G2L、齿轮装置G2M的外壳。
并且,由于在齿轮装置G2L、齿轮装置G2M之间除外壳18L、外壳18M及空转轮62L、空转轮62M以外的组件(输入轴14、输出轴16、第1中间轴22、第2中间轴24、惰轴30、第1小齿轮42、第2小齿轮48、第1齿轮44、第2齿轮50、输出齿轮56及各轴14、轴16、轴22、轴24、轴30的轴承81~轴承85等)全部通用,因此还能够将组件制造成本和组件的库存负担等抑制在最小限度。
接着,对包含齿轮装置G2L、齿轮装置G2M的系列的作用进行说明。
若齿轮装置G2L(G2M)的输入轴14旋转,则经由设置有空转轮62L(62M)的第1螺旋齿轮组46、第2螺旋齿轮组52及输出级螺旋齿轮组58而从输出轴16输出转矩被增强的减速旋转。虽然空转轮62L(62M)设置在第1螺旋齿轮组46的第1小齿轮42和第1齿轮44之间,但到底是“惰轮”,对减速作用一概不起作用。因此,作为齿轮只有空转轮62L(62M)不同而属于同一型号2的齿轮装置G2L与齿轮装置G2M在传递转矩上并无不同之处(两者均属于根据传递转矩的大小规定的大小分类即型号2的范畴)。
但是,对于心间距离C6、心间距离C5而言,齿轮装置G2L的心间距离C6比齿轮装置G2M的心间距离C5长。因此,用户不用依赖所谓的“定制”就能够在同一型号2中(同一传递(容许)转矩中)任意地选择心间距离不同的齿轮装置(齿轮装置G2L或齿轮装置G2M)。并且,以往避免由“定制”带来的交货期的延迟或成本的上升而不得不购买能够确保该心间距离C6的大小分类的更大的(例如型号3的)齿轮装置的用户,将能够采购传递转矩更小的(具有必要充分的传递转矩的)型号2的齿轮装置G2L。其结果,不仅能够降低购入成本,还能够得到所交付的齿轮装置变得更紧凑且更轻质的效果。
在本系列中,可以考虑各种变形。
在图3示出一例。该变形所涉及的系列是在图1示出的基本系列中,在同一型号2内追加不具有空转轮的齿轮装置(无惰轮齿轮装置)G2S。
以往作为标准品,该齿轮装置G2S为原本已设计好的装置。齿轮装置G2S的至少一部分齿轮与齿轮装置G2L、齿轮装置G2M通用。该例子中,第1齿轮44、第2小齿轮48、第2齿轮50、第3小齿轮54及输出齿轮56通用。该齿轮装置G2S不具有空转轮,因此外壳18S的大小比齿轮装置G2L、齿轮装置G2M的外壳18L、外壳18M(18L=18M)小。并且,理所当然的心间距离C3也比齿轮装置G2M的心间距离C5更短。另外,关于在齿轮装置G2L、齿轮装置G2M之间通用的第1小齿轮42,在齿轮装置G2S中(因不具有空转轮)使用切齿的扭曲方向相反的第1小齿轮42S。
该齿轮装置G2S在传递转矩上具有与齿轮装置G2L、齿轮装置G2M同等的特性,属于型号2的范畴。由此,使用于不需要较大的心间距离的用途时,能够从同一框号2中选择以最紧凑且最轻质的结构获得所需传递转矩的齿轮装置G2S。
在图4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系列的另一其他变形。
该变形所涉及的系列相当于在图1示出的基本系列中,属于不同的大小分类的齿轮装置中存在心间距离相等的齿轮装置(等心间距离的齿轮装置)的实施方式。
图4中,作为该具体的例子示出型号2的齿轮装置G2M的心间距离C5与更大的型号3的无惰轮齿轮装置即G3S的心间距离C5相等的系列结构例。
通过准备这种变形所涉及的系列,能够轻松地选择具有同一心间距离C5(换言之,组装有齿轮装置G2M或齿轮装置G3S的主机即桥式起重机等相同时)的同时使容许转矩更高的(或额定转矩更大的)齿轮装置G3S,或者选择更轻质且低成本的齿轮装置G2M。
其例如在更换已经安装好的相同心间距离的齿轮装置时,也能够无障碍地变更为具有更希望的转矩特性的齿轮装置。
另外,在属于不同大小分类的齿轮装置中,在构成为存在心间距离相等的(具有相同心间距离的)等心间距离的齿轮装置时,如上述图4所示,即可以构成为在特定的大小分类的无惰轮的齿轮装置与比该特定的型号小的型号的等外框齿轮装置之间存在心间距离相等的齿轮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在型号不同的等外框齿轮装置(具有空转轮的齿轮装置)之间存在心间距离相等的齿轮装置。
图5示意地表示综合图1、图3、图4的系列的例子。
图5的系列的结构例中,按各型号(图5中示出型号1~6)示出心间距离(图5中示出心间距离C1~心间距离C14)不同的组合。图5的系列作为其构成要件具有:心间距离较短的无惰轮齿轮装置G1S、齿轮装置G2S、……、具有直径较小的空转轮且心间距离其次较短的等外框齿轮装置G1SM、等外框齿轮装置G2SM、……、相当于图1(B)的齿轮装置具有更大的心间距离的齿轮装置G1M、齿轮装置G2M、……、相当于图1(A)且具有最长心间距离的齿轮装置G1L、齿轮装置G2L、……。另外,等外框齿轮装置G1SM、等外框齿轮装置G2SM、……中,使用比空转轮62M更小的空转轮62SM(图示省略)作为惰轮,使惰轴30、输入轴14更靠近第1中间轴22侧。
由图5可知,同一型号1~6中分别提供4种心间距离的齿轮装置。例如,在型号1中准备心间距离C1~心间距离C4的齿轮装置G1S、齿轮装置G1SM、齿轮装置G1M、齿轮装置G1L这4种,在型号2中准备心间距离C3~心间距离C6的齿轮装置G2S、齿轮装置G2SM、齿轮装置G2M、齿轮装置G2L这4种,在型号3中准备心间距离C5~心间距离C8的齿轮装置G3S、齿轮装置G3SM、齿轮装置G3M、齿轮装置G3L这4种。
并且,在属于不同的型号的齿轮装置中存在心间距离相等的等心间距离的齿轮装置。具体而言,例如作为心间距离(C3)相等的齿轮装置,存在特定的型号2的无惰轮齿轮装置G2S和比其更小的型号1的齿轮装置G1M(参考图5的细线框)。同样道理,例如在具有3种空转轮62SM、空转轮62M、空转轮62L中尺寸最小的空转轮62SM的齿轮装置G2SM和在比其更小的型号1中具有最大的空转轮62L且在型号1中心间距离最长的齿轮装置G1L通用相同的心间距离C4。
另外,在图5的结构例中,针对所有框号总括性地准备4种心间距离,并且构成为针对所有邻接的型号之间,总括性地存在通用的心间距离的齿轮装置,但是在本发明中,未必一定要如此总括性地准备所有心间距离,可以考虑需求或设计的简易性仅增加或减少特定的型号的心间距离的种类。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齿轮装置的系列中,如该图5的例子,未必一定要发展至上述图3或图4所示的系列,只要具有以在最小限度,相同的大小分类内外壳的大小相等、齿轮的至少一部分通用且心间距离因具有不同大小的空转轮而不同的方式设计的多个等外框齿轮装置(图1的结构例),则能够获得本发明特有的效果。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具有空转轮62L、空转轮62M的齿轮装置(等外框齿轮装置)G2L与齿轮装置G2M之间实现了除空转轮62L、空转轮62M以外的所有齿轮的通用化,但是在本发明中,未必一定要求在各个等外框齿轮装置中实现除空转轮以外的所有齿轮的通用化。例如,关于与空转轮62L、空转轮62M啮合的第1小齿轮42及第1齿轮44,可以使齿形的修正量或过渡量根据设置的空转轮62L、空转轮62M而不同。尤其是,关于(与第1齿轮44相比)小径的第1小齿轮42,使齿形的合理化的规格不同在啮合特性上有时更有效,反而更优选使其不同。该倾向尤其在齿轮的齿为斜齿(螺旋齿)时显著。
相同道理,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具有空转轮62L、空转轮62M的等外框齿轮装置G2L、等外框齿轮装置G2M和无惰轮的齿轮装置G2S之间实现了除空转轮62L、空转轮62M和(作为空转轮62L、空转轮62M的前级齿轮的)第1小齿轮42S以外的所有齿轮的通用化,但是各齿轮装置G2L、齿轮装置G2M及齿轮装置G2S之间也可有除此以外的齿轮不同的齿轮。相反,例如若齿轮为正齿轮(直齿轮),则第1小齿轮42也可实现通用化。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齿轮装置虽然被分割为2个对开外壳(下部外壳18b及上部外壳18c),但是本发明对于齿轮装置的整个外壳以何种形态分割(或被一体化)没有特别的限定。
与此相关,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如下例子:具备外壳外框用的铸模与惰轴及输入轴的支承孔用的芯模,按心间距离不同的多种齿轮装置,通过使芯模在外壳外框用的铸模中的位置不同,从而通过在各齿轮装置中同时进行外框形成工序和支承孔形成工序的方法来制造系列中的齿轮装置的外壳。但是,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系列的构成要件的齿轮装置,其制造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制造例。例如如形成没有支承孔的外壳外框后形成支承孔的方法那样,也可通过分别实施形成通用于多种齿轮装置的外壳外框的外框形成工序和在该外壳外框上形成支承该齿轮装置的轴的支承孔的支承孔形成工序的制造方法来制造齿轮装置的外壳。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支承孔形成工序,在外壳外框上形成通用于多个齿轮装置的支承孔的第1支承孔形成工序和形成多个齿轮装置中不同的惰轴及输入轴的支承孔的第2支承孔形成工序既可以分别实施,而且也可同时实施。
并且,外壳未必一定要由铸模形成,例如可通过基于刮削的制造方法制造各齿轮装置。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惰轴配置于输入轴的后级,且使空转轮与设置于输入轴的小齿轮啮合,但是本发明中,惰轴的配置位置并不限定于该例子,可以配置于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的任意位置,例如也可以配置于第1中间轴22与第2中间轴24之间。另外,此时在外壳制造时,设置的惰轴及比其更靠上游侧(输入轴侧)的轴的支承孔的位置以靠近相对于输出轴更远离或接近的一侧的方式,形成于等外框齿轮装置间不同的位置上。
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3级减速机构的例子,但减速机构的级数也并不限定于3级,可以是2级也可以是4级以上。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1年12月2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1-290379号的优先权。其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Claims (9)

1.一种齿轮装置系列,其具有多个根据传递转矩的大小规定的大小分类,且每个大小分类含有具备输入轴及输出轴的多种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齿轮装置系列在同一所述大小分类内含有外壳的尺寸相等的多个齿轮装置,
在该外壳的尺寸相等的多个齿轮装置中,至少一部分齿轮通用,并且所述输入轴与输出轴的心间距离互不相同,并且,具有与各自的心间距离对应的不同大小的空转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装置系列,其特征在于,
在同一所述大小分类内包含无惰轮齿轮装置,该无惰轮齿轮装置具有比所述外壳的尺寸相等的齿轮装置的外壳小的外壳,并且至少一部分的齿轮与该外壳的尺寸相等的齿轮装置通用,且不具有所述空闲齿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齿轮装置系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的尺寸相等的齿轮装置中,至少除所述空转轮及与空转轮啮合的齿轮以外的齿轮全部通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装置系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的尺寸相等的齿轮装置及所述无惰轮齿轮装置中,至少除所述空转轮及空转轮的前级齿轮以外的齿轮全部通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齿轮装置系列,其特征在于,
在属于不同的所述大小分类的齿轮装置中存在所述输入轴与输出轴的心间距离相等的等心间距离的齿轮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齿轮装置系列,其特征在于,
在同一所述大小分类内包含无惰轮齿轮装置,该无惰轮齿轮装置具有比所述外壳的尺寸相等的齿轮装置的外壳小的外壳,并且至少一部分的齿轮与该外壳的尺寸相等的齿轮装置通用,且不具有所述空转轮,并且,
特定的大小分类中的该无惰轮齿轮装置的心间距离与比该特定的大小分类小的大小分类中的具有空转轮的齿轮装置的心间距离相等。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齿轮装置系列,其特征在于,
特定的大小分类中的具有空转轮的齿轮装置的心间距离与比该特定的大小分类小的大小分类中的具有空转轮的齿轮装置的心间距离相等。
8.多种齿轮装置的外壳的制造方法,其为心间距离不同的多种齿轮装置的外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形成所述多种齿轮装置中通用的外壳外框的外框形成工序;及
在该外壳外框上形成支承该齿轮装置的轴的支承孔的支承孔形成工序,
所述支承孔形成工序具有:在所述外壳外框上形成所述多个齿轮装置中通用的支承孔的第1支承孔形成工序和形成多个齿轮装置中不同的惰轴及输入轴的支承孔的第2支承孔形成工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种齿轮装置的外壳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多种齿轮装置的外壳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具备准备所述外壳外框用的铸模和所述惰轴及输入轴的支承孔用的芯模的工序,
对于每个所述心间距离不同的多种齿轮装置,使所述外壳外框用的铸模中的所述芯模的位置不同,从而在各齿轮装置中同时进行所述外框形成工序与所述支承孔形成工序。
CN201210584202.6A 2011-12-29 2012-12-28 齿轮装置系列及多种齿轮装置的外壳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31851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90379A JP5812860B2 (ja) 2011-12-29 2011-12-29 歯車装置のシリーズおよび複数種類の歯車装置のケーシングの製造方法
JP2011-290379 2011-12-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5105A true CN103185105A (zh) 2013-07-03
CN103185105B CN103185105B (zh) 2016-05-25

Family

ID=48676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84202.6A Active CN103185105B (zh) 2011-12-29 2012-12-28 齿轮装置系列及多种齿轮装置的外壳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12860B2 (zh)
KR (1) KR101412073B1 (zh)
CN (1) CN1031851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19788B2 (ja) * 2014-07-15 2017-10-25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歯車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9329A (en) * 1994-10-24 1996-04-2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Casing assembly adapted for either manual 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s
JPH08295293A (ja) * 1995-04-28 1996-11-12 Yanmar Diesel Engine Co Ltd 舶用減速逆転機
CN1666042A (zh) * 2002-07-03 2005-09-07 威顿斯坦股份公司 变速器的制造系统
WO2006018085A1 (de) * 2004-08-17 2006-02-23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Gehäuse, getriebe und getriebebaukasten
CN1931512A (zh) * 2006-10-09 2007-03-21 无锡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压缩机齿轮箱壳体的制造工艺
CN200961668Y (zh) * 2006-09-25 2007-10-17 南京高精齿轮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密炼机的主减速机
CN201180766Y (zh) * 2008-03-18 2009-01-14 崔清亭 一种新型旋耕机变速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05812A1 (de) * 1987-02-24 1988-09-01 Flender A F & Co Zahnradgetriebereihe
DE4012188A1 (de) * 1990-04-14 1991-10-24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Getriebebaureihe
JP4757983B2 (ja) 2000-07-07 2011-08-24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分離型歯車箱、及び、半割箱鋳造用鋳型
JP4520657B2 (ja) 2001-03-29 2010-08-11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減速装置シリーズ、モータ取付用のアダプ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9329A (en) * 1994-10-24 1996-04-2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Casing assembly adapted for either manual 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s
JPH08295293A (ja) * 1995-04-28 1996-11-12 Yanmar Diesel Engine Co Ltd 舶用減速逆転機
CN1666042A (zh) * 2002-07-03 2005-09-07 威顿斯坦股份公司 变速器的制造系统
WO2006018085A1 (de) * 2004-08-17 2006-02-23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Gehäuse, getriebe und getriebebaukasten
CN200961668Y (zh) * 2006-09-25 2007-10-17 南京高精齿轮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密炼机的主减速机
CN1931512A (zh) * 2006-10-09 2007-03-21 无锡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压缩机齿轮箱壳体的制造工艺
CN201180766Y (zh) * 2008-03-18 2009-01-14 崔清亭 一种新型旋耕机变速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39843A (ja) 2013-07-18
KR20130077769A (ko) 2013-07-09
JP5812860B2 (ja) 2015-11-17
CN103185105B (zh) 2016-05-25
KR101412073B1 (ko) 2014-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95876B (zh) 偏心摆动型减速机系列
CN104565301B (zh) 减速装置系列
CN206320246U (zh) 一种具有通用内齿圈的行星轮系结构
CN103185105A (zh) 齿轮装置系列及多种齿轮装置的外壳的制造方法
CN202065419U (zh) 二拉一动力变速箱
CN201318419Y (zh) 一种立式螺伞双行星减速机
CN104110488A (zh) 堆叠行星齿轮组
CN103438160B (zh) 汽车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CN203023402U (zh) 一种行星齿轮箱
CN202143903U (zh) 分流式热轧机主传动减速齿轮箱
CN103502689A (zh) 行星齿轮减速装置
CN201679914U (zh) 双输出轴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CN107575541B (zh) 具少齿差减速机构的行星减速器
CN106438852B (zh) 一种五辊矫直机分配箱
CN203108931U (zh) 一种100m/s高速线材精轧机组装置
CN105402321A (zh) 偏心双齿差变速装置
CN201721651U (zh) 卷糖端面整形机的间歇步进机构
CN202012598U (zh) 联合式热轧板材主传动轮箱
CN208381216U (zh) 一种分级减速机
CN104033573A (zh) 一种双层减速机
CN202441814U (zh) 二十辊轧机齿轮箱
CN212717829U (zh) 一种拉伸弯曲矫直机张力辊差速传动装置
CN102003498B (zh) 超大速比少齿差行星减速器
CN205978367U (zh) 一种整体式偏心轴型三环减速机
CN107339373A (zh) 一种减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